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学整理

植物学整理

植物学整理
植物学整理

《植物细胞》

一.细胞的基本概念: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一切代谢活动均以

细胞为基础2、特化的细胞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3、细胞是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与桥梁;具有相同的遗传语言4、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二.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细胞的遗传性、生理功能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

三.细胞的结构-细胞壁:1.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固体结构,是植物细胞的显著特征之一。主要作

用是保护细胞和维持细胞一定的形状

2.根据形成的时间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成三层:胞间层(中胶层)、初生壁、次生壁

(并非所有的细胞都有次生壁的形成)

果实成熟后变软、植物组织制作解离组织的原因:中胶层有着把两个细胞粘连在一起的作用,但中胶层的果胶质由于自身的生理变化或化学物品的处理,会溶解破坏而使细胞分离。

四.细胞壁-质变

由于生理上的分工,细胞壁会发生性质的变化,以完成一定的功能

主要表现为在纤维素框架中渗入其它物质

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和微生物的侵害

增强作物茎叶的机械强度,提高抗

倒伏和抗病虫的能力

五.细胞壁

初生纹孔场:初生壁形成时并不是均匀加厚的,其中具有一些明显的区域。

纹孔:细胞形成次生壁时,初生纹孔场处往往不增厚,从而在次生壁中出现未增厚区域。

相邻细胞壁的纹孔多成对出现,称纹孔对

据结构特征,纹孔分单纹孔(次生壁上未加厚部分)和具缘纹孔(纹孔周围的次生壁想细胞腔内凸起,形成纹孔的缘部,结果呈一拱形,中央有一个小的开口。从正面看是3个同心圆)

胞间连丝:细胞间有许多纤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上的为细孔眼或纹孔彼此联系着,这些细胞质丝称为胞间连丝。它沟通了相邻的细胞,一些物质和信息可以经它传递。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多细胞植物体成为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水分以及小分子物质可以从这里穿行。

共质体:通过胞间连丝结合在一起的原生质体。

六. 细胞质-质体

原生质体位于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中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种质体可以转变为另一种质体

七.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细胞中原生质体代谢过程的产物。

包括贮藏的营养物质、废料、小分子生理活性物质。

(1).贮藏的营养物质:1.淀粉:所有的薄壁细胞中;白色体积累淀粉形成淀粉粒;遇碘呈蓝紫色。

2.蛋白质:多在种子中;遇碘呈淡黄色。

3.油和脂肪:多在果实和种子中遇苏丹Ⅲ呈橙红色。

晶体与色素:1. 晶体:代谢废物; 液泡内的草酸钙结晶。2. 色素:代谢废物;液泡内的花青素(花色素苷、黄酮及黄酮醇)

(2).代谢活动的副产品:1. 维生素2. 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

油菜素内酯)3. 抗菌素4. 植物杀菌素

次生代谢物:单宁和色素,晶体和硅质小体

八.植物细胞的繁殖

细胞繁殖是细胞数目的增加,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

细胞分裂3种方式: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九.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1、细胞的生长

指细胞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的变化过程

包括原生质体的生长和细胞壁的生长

细胞壁的生长包括表面积的增加和细胞壁的加厚

原生质体生长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液泡化程度的增加

2、细胞的分化

植物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特化

形态结构分化:质体分化,细胞器的种类、数量和大小的变化,次生壁的形成和特化,贮藏物质的合成和积累等

细胞分化的结果,产生了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互不相同的细胞群,从而形成了各种组织

十.细胞的全能性

《种子和幼苗》

一.种子的构造

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

1. 种皮:种子外面的覆被部分,具有保护种子不受外力机械损伤和防止病虫害入侵的作用

2. 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子叶组成

3. 胚乳:种子内储存营养物质的场所,主要是淀粉、脂类和蛋白质,少量无机盐和维生素

胚轴可分为上胚轴和下胚轴

二.根据成熟时是否具有胚乳,将种子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三.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保持生活力的最长期限(60%以上)

决定因素: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发育是否健壮,种子贮藏期的条件

贮藏的理想条件:低温、低湿、黑暗以及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

四.种子萌发的前提是种子成熟,具有生命力(种子的结构完整、生活力强、已过休眠期);

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五.幼苗类型: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

由子叶着生点到第一片真叶之间的一段胚轴称为上胚轴;由子叶着生点到胚根的一段称为下胚轴。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组织

指相同来源的同一种或数种类型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组织按生长发育程度分:

分生组织、成熟组织

三.分生组织:位于特定部位、能持续地或周期性地分裂能力的细胞群

1.按在植物体上存在的部位不同:

顶端分生组织:存在于根、茎或其分支的顶端,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无液泡和质体分化,可以使植物体不断伸长

侧生分生组织:分布于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周侧,靠近器官的边缘,与所在器官的长轴成过平行排列,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使植物横向加粗。分裂活动

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维管形成层位于次生木质部与次生韧皮部之间,细胞高度液泡化。

木栓形成层的活动结果是形成周皮,使长粗的根茎表面或受伤习惯表面形成新

的保护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由顶端分生组织衍生的并保留穿插于茎、叶、子房柄、花梗和花序轴等器官据不成熟组织之间的分生组织,其分生能力只能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则完全转变

为成熟组织。与植物的拔节、抽穗,茎秆倒伏后恢复治理,叶割后再生有关。

2.按来源的性质分:

原分生组织:位于根、茎生长点的最前端,有持久强烈的分生能力,是产生其他组织的最初来源。

初生分生组织:位于根、茎的顶端,由原分生组织衍生而来,在原分生组织的后部。包括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

次生分生组织:由某些成熟组织经过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能力转变而来,维管(束间)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是典型的次生分生组织。

四.成熟组织

由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经生长、分化,

形成的其它各种组织

按功能的不同分为:

1.保护组织:位于植物体表面,包括表皮和周皮

功能:起保护作用,防止水分过度蒸腾,控制

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换,抵抗机械损伤

和其他生物的侵害,维护植物体内正常

的生理活动。

(1).表皮:又称初生保护组织,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分化而来,一般只有一层细胞。

表皮细胞:生活细胞、无胞间隙、有大液泡、一般无叶绿体

地上部分显著特征:细胞外壁具有不同程度的角质化,在外壁表面形成角质膜(角质

膜和蜡被是高度不渗透的,一方面使植物体表不易浸湿具,防止病菌孢子的附着及萌

发;降低水分蒸发;利用对光照的反射作用,避免强光灼伤。另一方面,对某些溶液

进入表皮也有一定的阻滞作用。生产实践中,植物体表面层的结构情况,是选育抗病

品种,使用农药或除草剂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气孔器:调节水分蒸腾、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由两个特化的保卫细胞围合而成,周围有副卫细胞

毛状附属物:棉花种皮上的表皮毛,习惯上称为纤维

(2).周皮:取代表皮的次生保护组织,由侧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形成

木栓层:多层死细胞,壁高度栓化,高度不透水,有抗压、隔热、绝缘、质地轻、有弹性的特点(应用:轻质绝缘材料和救生设备),撑破表皮和木栓层,形成皮孔木栓形成层:一层细胞,次生分生组织

栓内层:一层薄壁细胞,为生活细胞,常有叶绿体

周皮也可发生于植物体因机械损伤或寄生物侵入所形成的伤口附近,起保护作用,称创伤周皮。

2.营养组织:广泛存在于植物根、茎、叶、花、果实中,担负吸收、同化、贮藏、通气、传递功能,

又称基本组织。有生活的薄壁细胞组成。

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

(1).吸收组织

根尖的根毛区,包括表皮细胞和根毛。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带土移栽,保护根毛不受损伤是提高移栽成活率的重要手段。

(2).同化组织

存在于植物体易受光部分,含有大量叶绿体,主要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3).贮藏组织

存在于植物根、茎、果实或一些变态营养器官中,贮藏大量营养物质,如淀粉、蛋白、糖类和油类等,有些能贮藏大量水分

(4).通气组织

水生或湿生植物常具有,胞间隙发达,薄壁细胞解体形成气腔或互相贯通形成气道上

(5).传递细胞

一种特化的薄壁细胞,细胞壁内突生长,形成许多鹿角状的不规则突起,从而扩大质膜表面积,利于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和传递,起短途运输的作用

3.机械组织(木本植物)

对植物体具有支持作用,最大特点是细胞壁发生不同程度的加厚,具有抗压、抗张和抗曲折的能力

按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细胞壁的加厚方式不同

(1).厚角组织:有生活的原生质体,含有叶绿体。细胞壁增厚不均匀,增厚部分位于角隅部分,具有一定的坚韧性、可塑性和延伸性,既起巩固支持作用,又适应器官的迅速生长,普遍存在正在生长或摆动的器官中,常见于双子叶植物的幼茎、叶柄、花梗等部位的表皮内侧

(2).厚壁组织

有均匀增厚的次生壁,且常木质化,成熟细胞只留有细胞壁和死细胞,机械支持能力强,可分为石细胞和纤维(两端尖细的长纺锥形细胞,细胞壁强烈增厚,木质化而坚硬,含水量低,胞腔狭窄,壁上有少数纹孔)

4.输导组织

植物体内负担长途运输水分和溶于水中的各种物质的组织

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由许多长管形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

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导管形成中,导管分

子直径增大,出现大液泡,侧壁不同程度的次生增厚和木化。最后,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壁溶解消失,原生质体解体而成为死细胞,形成上下通达的连续导管.

根据导管分子发育先后和次生避木质化增厚的方式不同分为:

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

侵填体:造成导管堵塞、疏导能力下降甚至丧失

管胞:多数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具有的唯一输水结构,在大多数被子植物中,

则管胞和导管同时存在于木质部。是死细胞,细胞壁的增厚也有环纹、

螺纹、梯纹、网纹、孔纹,但管胞直径较小,端壁不形成穿孔。水溶液

通过侧壁上相邻到底纹孔向上输送。管胞的这种疏导方式,功效显然不

及导管。

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韧皮部,是运输叶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如糖类和其他可溶

性有机物的一种输导组织,由一些长管形生活细胞连接而成,每一个

细胞称为筛管分子(粘液体是筛管分子所特有的蛋白质,称P-蛋白质) 筛胞: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韧皮部中输导同化产物的一种细胞。

是较原始的输导结构

5.分泌结构

有些植物在新陈代谢中,细胞能合成一些特殊的有机物或无机物,这些合成产物称为分泌物。植物分泌物种类繁多,有糖类、挥发油、有机酸、生物碱、单宁、树脂、油类、蛋白质、酶、抗生素、生长素、维生素及多种无机盐等

根据分泌物是否排出体外分为:

1.外部的分泌结构:腺毛、蜜腺、腺表皮和排水器

2.内部的分泌结构:分泌细胞、分泌腔(道)、乳汁管

五.植物组织的发生、分化以及组织之间的关系

六.维管组织

木质部:植物体内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等组成的结构。

韧皮部:一般包括筛管、伴胞或仅筛管、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部分。

木质部、韧皮部的组成包含输导组织、薄壁组织和机械组织。由于木质部或韧皮部的主要组成分子是管状结构,因此通常将木质部和韧皮部或其中之一称为维管组织。

七.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木质部和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

根据维管束中有无形成层分为:有限维管束(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无维管形成层);

无限维管束(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维管形成层的存在)。

根据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和排列分为: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周韧维管束。

八.组织系统

皮组织系统:表皮、周皮

基本组织系统:各种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

维管组织系统:输导组织

《营养器官——根》

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营养器官:担负植物营养物质的吸收、制造和运输,根、茎、叶

生殖器官:与植物的有性生殖有关,花、果实和种子

一.根的生理功能是固定植株,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营养物

(1.吸收2.固持3.输导4.合成5.贮藏和繁殖)

二.根的基本形态

1.按照根的发生部位分为

1)定根:发生于特定位置的主根和侧根

2)不定根:植物除能由种子产生定根外围,还能从胚轴、茎、叶和老根上发生的根,这些根产生的位置不固定

侧根、不定根的产生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增强了根的固着能力。

2.植物体地下的所有根总称根系。按其形态分:

1)直根系:能明显区分主根和侧根的根系;双子叶植物多属直根系

2)须根系:不能明显区分主根与侧根的根系;单子叶植物多属须根系

三.根尖:根的最顶端到根毛处的一段。

根的生长、组织的形成以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分泌和吸收主要由根尖来完成。

根尖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冠:有多层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有保护幼嫩的分生区不受擦伤的作用。形成的一种光吸

收表面,对于促进离子的交换与物质的溶解有一定的作用。与根的向地性生长有关。

分生区:由一群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丰富,无明显液泡,具有分裂能力的分生组织组成。大部分被根冠包围,是根内产生新细胞、促进根尖生长的主要部位,

也称生长点。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后方,向上到达根毛区第一根毛出现的部位为止。伸长区细胞来源于分生区。

根毛区(成熟区):根毛是表皮细胞向外形成的管状结构。

四.根的初生结构(成熟区的结构)

1.表皮:由原表皮发育而来

2.皮层:位于表皮和中柱之间。(贮藏和横向运输作用)

外皮层:植物皮层最外层有1至数层细胞,排列整齐,没有细胞间隙

内皮层:皮层最内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

凯氏带:横向壁和径向壁上一条木质化和木栓化的带状增厚区域。

凯氏带处的细胞膜与细胞壁紧附在一起,阻断了皮层与中柱间通过胞间隙和死细胞等质外运输途径,从而使根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影响横向运输)

3.中柱: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薄壁细胞组成

中柱鞘:分化程度低,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参与侧根、木栓形成层和部分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初生木质部:位于根的中央,主要由导管和管胞组成,横切面上呈辐射状。

初生木质部辐射角外侧的导管先分化成熟,主要由环纹、螺纹导管组成,口径较小,

壁较厚,称为原生木质部,内方较晚分化成熟的导管主要是梯纹、网纹和孔纹导管,

口径较大,称为后生木质部。

外始式的成熟方式。缩短了水分横向输导的距离,提高了输导效率。

初生韧皮部:形成若干束分布于初生木质部辐射角之间,外始式。有原、后生之分,后生韧皮部位于内方,主要由筛管和伴胞组成,只有少数植物有人皮纤维存在。

薄壁细胞:分布于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

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五.侧根:属于内起源

侧根发生时,主根中一定部位的中柱鞘细胞脱分化。

侧根发生的具体部位与根中木质部的束数有关。

六.维管形成层的发生与次生维管组织的形成

由原形成层保留下来未分化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维管形成层片段

正对原生木质部辐射角外面的中柱鞘细胞也恢复分裂能力,成为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

维管形成层成为连续波浪状的形成层环

向外推移结果使维管形成层由波浪状环逐渐发展成圆形的环

向内产生新细胞,分化后形成新的木质部,加在初生木质部的外方,这种木质部是由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所产生的,称为次生木质部;向外分裂所产生的细胞形成新的韧皮部,加在初生韧皮部的内方,称为次生韧皮部

在正对初生木质部辐射角处,由中柱鞘发生的维管形成层则分裂形成射线。射线由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是根内的横向运输系统。形成层细胞除进行平周分裂外,还有少量的垂周分裂,以适应根的增粗

七.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周皮的形成

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木栓层、栓内层组成周皮。老周皮逐年死亡,形成树皮。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位置逐年内移,最后深入到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细胞中发生。

根的结构自外到内依次为周皮、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部,根的中央还保留有辐射状的初生木质部,这是区分老根与老茎的一个重要特征。

八.双子叶植物根的发育形成过程

九.根瘤:根上生的各种形状的瘤状突起

根瘤菌由根毛侵入根的皮层内, 其分泌物刺激皮层细胞迅速分裂, 使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同时根瘤菌也大量繁殖, 结果在根表面形成根瘤。有结瘤和固氮的作用。

十.菌根:是高等植物根与某些真菌的共生体

外生菌根:真菌的菌丝在根的表面形成菌丝体包在幼根的表面,有时也侵入皮层细胞间,但不进

入细胞内,此时以菌丝代替了根毛的功能,增加了根系的吸收面积,如松等内生菌根:主要促进根内的物质运输,加强根的吸收机能

内外生菌根

十.根的变态

植物的营养器官都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通常易于辨认,但有些植物的营养器官,适应不同的环境,行使特殊的生理功能,其形态结构发生可遗传的变异,表现为异常生长和结构。这种现象称为变态,该器官称为变态器官。根常见的变态有:贮藏根、气生根、寄生根

1.肉质直根,萝卜;

2.块根,甘薯;

3.支持根,玉米植株;

4.攀援根,常春藤;

5.寄生根,菟丝子。

《茎》

一.概念:茎是介于根和叶之间起连接作用和支持作用的轴状结构的营养器官。

二.茎的主要生理功能:输导作用、支持作用、营养贮藏功能、繁殖作用、其他功能(光合作用)

三.茎的基本形态

1.芽是枝条或花(花序)的原始体

2.芽的基本结构包括生长锥、叶原基,腋芽原基或花部原基,均属于顶端分生组织

3.

4.

四.叶和茎的起源于分生组织

1.叶的起源:叶由叶原基逐步发育而成。这些细胞平周分裂在茎侧面形成突起→叶原基

2.芽的起源:顶芽起源于顶端分生组织,腋芽起源于腋芽原基。叶腋的一些细胞平周分裂在侧面形

成突起→腋芽原基

五.茎的初生生长分为顶端生长和间居生长

六.茎的结构初生结构:茎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

1.维管形成层的来源和组成

维管形成层的来源:初生分生组织中的原形成层,在分化形成维管束时,并没有全部分化,在维管束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留下了一层具有潜在分裂能力的组织在初生结构中。

维管束的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的薄壁细胞,称为束中形成层

当次生生长开始时,连接束中形成层的那部分髓射线细胞恢复分生能力,成为束间形成层

束间形成层和束中形成层连成一环,构成维管形成层

2.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及其产物

次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薄壁组织、木纤维

次生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

木薄壁组织贯穿在次生木质部中成束或成层,数量不少,是木材鉴别的依据之一

木纤维在双子叶植物的次生木质部,特别是晚材中,比初生木质部中的数量多,成为茎内产生机械支持力的结构,是木质茎内除导管以外的主要组成分子

射线原始细胞进行切向分裂产生维管射线,构成径向的次生组织系统

维管射线是由薄壁细胞组成的。其中,处于木质部的称为木射线,处于韧皮部的称为韧皮射线

3.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和活动

茎中周皮的木栓形成层最初的发生位置多在皮层;甚至可在初生韧皮部中发生

较老的茎中,木栓形成层可发生与次生韧皮部

栓内层的层数远少于木栓层,一般仅1~3层,有类似皮层的功能,可含叶绿体或有贮藏功能

八.生长轮和年轮的形成

1.维管形成层在活动期中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称为生长轮,如果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只有一个

生长轮即为年轮。如果一年有两个以上的生长轮,就称为假年轮。

2.在春季,大多数植物正处在生长季初期,随着我气候逐渐变暖,雨水充沛,形成层的分裂活动渐

渐增强,所产生的木材较多,导管和管胞的口径较大而壁较薄,这部分木材质地较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或春材。到了夏末秋初,这时已是生长期的晚期,气温和水分等气候条件逐渐步适应树木的生长,维管形成层的活动逐渐减弱,所产生的木材较少,导管和管胞的口径较小而壁较厚,这部分木材质地较坚硬而颜色较深,称为晚材或夏材。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就构成一个年轮。

3.木材的边缘部分是近几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颜色较浅,具有活的、能行使贮藏作用的木薄壁组

织,导管担负输导作用,称为边材。靠经中央部分的木材,是较老的次生木质部,颜色较深,其导管由于侵填体的堵塞而失去输导作用,木薄壁细胞也由于单宁、树脂等有机物的积累而死亡,失去贮藏作用,这部分的木材称为心材。(少数木本植物在生长后期,心材被菌类入侵而腐蚀,形成空心树干,但仍能生活,只是机械力量减弱,易为外力所折断)

4.三切面:横切面:细胞直径大小及横切面形状;径向切面:射线的长度和宽度;切向切面:垂直于茎

的半径所作的纵切面。

九.树皮:广义的概念是指伐木时从树干上剥下来的皮,是从树干的形成层区和木质部分分离的,包含

很多,由内到外包含韧皮部、皮层(或无)、周皮以及周皮外方被毁的一些组织。广义的树皮又可分为软树皮和硬树皮两部分。

《叶》

一.叶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功能、繁殖功能

二.叶的形态

1.叶由叶片(blade)、叶柄(petiole)和托叶(stipule)组成。

2.叶根据组成分为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判断一枚叶是不是完全叶,要观察幼叶的组成才能确定。

3.在叶片上大小叶脉的分布方式叫做脉序。主要有:平行脉序、网状脉序、叉状脉序。

4.单叶:叶片只有一枚;复叶:叶片一至多枚

5.叶序:叶在茎上都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有三种类型,即互生、对生、轮生

三.叶来源于叶芽或混合芽,叶的早期发生开始于芽的生长锥近顶端的原套组织,由原套的1层或2

层细胞经过反复平周分裂形成了突起,称为叶原基。所以,叶的起源是外起源。

四.叶的结构

1.叶片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

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

气孔器:气孔是叶片内部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和十分散失的通道。

叶肉组织分为等面叶和异面叶(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细胞长柱形,与上表皮垂直相交排列,叶绿体小而多,光合作用强;

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和下表皮之间,叶绿体相对较少而大,有较大的细胞间隙,通气作用强;

海绵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强度弱于栅栏组织,主要作用是适应叶片的气体交换和水分的蒸腾。

叶脉是分布于叶片叶肉组织内的维管束总称,呈网状,起支持和输导作用。

2.叶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

五.叶的生态类型

1.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叶面积减小成为针形叶,角质层厚,表皮毛和蜡被发达,气孔下陷;叶

肉细胞多褶;栅栏组织的细胞层次多; 叶脉发达;叶片肉质,贮水组织发达,保水力强。

作用:为了降低蒸腾、贮藏水分。

2.水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叶片薄,表皮细胞的角质膜薄,有吸收作用,内含叶绿体。

作用:有利于接受阳光、获得空气。

3.阳生植物叶片小而厚,角质膜较厚,栅栏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叶肉细胞间隙较小。

4.阴生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主要依靠富含蓝紫光的散射光,更适合叶绿素b的吸收,所以叶片多呈黄

绿色。

六.变态叶

1.鳞叶(洋葱鳞茎上的肉质、具贮藏作用的鳞叶)

2.叶卷须

3.叶刺(既可保护自身,又可以减少水分散失;有的植物的刺由托叶转变而来)

4.捕虫叶(因适应特殊环境而形成的食虫植物)

《营养器官》

虽然根、茎、叶的结构不尽相同,但均是由表皮、皮层薄壁组织和维管组织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茎与根的联系

1.种子萌发时,胚轴的一端发育为主根,另一端发育为主茎,连接处是胚轴。

2.根与茎的初生结构的差异得到统一;根的初生木质部束在向外推移的同时出现分叉,再逐渐倒转

约180°,继而移向初生韧皮部内方,原相邻束的各一半在此处两两联合成新束。

二.茎与叶的联系

1.茎与叶的维管组织的连接是通过叶迹

2.在茎的节部,有些维管束从茎的中柱斜生出边缘,伸展到叶柄内(无叶柄则进入叶片基部),这种直

接与叶相通的维管束位于茎内的部分,称为叶迹。

3.根茎转变区图解顺序P150

《花》

一.花的组成包括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

1.花萼和花冠合称为花被

2.花萼多为绿色,一般具有保护幼花、幼果,

并兼行光合作用的功能(蒲公英的萼片变成冠毛)

3.花冠位于花萼内侧,由若干花瓣组成,排列为一轮或几轮

4.雄蕊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花药是花丝顶端膨大成囊

状的部分,囊内产生大量的花粉粒。花丝支持花药伸展至

花被外,使之以利散发花粉。

5.雌蕊一般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内生胚珠)三部分

二.花丝和花药的发育

1.花丝:最外层是表皮,内为薄壁组织,中央是维管束

2.花药:通常由4个(或2个)花粉囊(产生花粉粒的地方)组成。

3.药隔(在中央):与花丝的维管束相连

4.发育过程P173

5.花药壁: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

花药成熟时,药室内壁失水,由于其细胞壁的加厚特点所

形成的拉力,使花药在抗拉力弱的薄壁细胞处裂开,花粉

囊随之相通,花粉沿裂缝散出。

三.花粉粒的发育

1.当花药成熟时其花粉发育到含营养细胞核生殖细胞是即散

出进行传粉,这种花粉称为2-细胞型花粉。

2.含有一个营养细胞核两个精细胞进行传粉的称为3-细胞型花粉。

3. 2-细胞型花粉和3-细胞型花粉通常称雄配子体,精子则称为雄配子。

四.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1.由于内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花粉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形成无生殖能力的花粉,这种现象称为

花粉的败育。

2. 在正常自然条件下,个别植物由于内在生理、遗传原因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花中的雄蕊发育

不正常,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或精细胞,这一现象称为雄性不育。

雄性不育植株,其花粉败育几乎可在花粉发育的任何阶段出现

花药退化、花药内不产花粉、产生的花粉败育

五.雌蕊的发育和结构

1.胚珠:一个发育成熟的胚珠由珠心、珠被、珠柄、合点、珠孔等组成。发育过程P182

2.胚囊:在近珠孔端珠心表皮下分化出一个体积较大的孢原细胞。

3.成熟胚囊的组成及其细胞学特点

助细胞是一种代谢高度活跃的细胞,除能将吸入的代谢物质运进囊胚外,还可合成和分泌向化性物质,对引导花粉进入胚囊有着定向作用。

反足细胞是胚囊中一群变化最大的细胞。大多数的植物有3个反足细胞,但有些的反足细胞①有次生增殖的能力,还可形成多核或多倍体细胞;②在毗接珠心的细胞壁上,形成内突结构,具有传递细胞性质;③与胚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有关。

中央细胞是胚囊中体积最大而高度液泡化的细胞,有较强的代谢活性,又有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六.开花与传粉

1.当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雄蕊的花粉粒和雌蕊的胚囊已经成熟, 或其中之一已达到成熟程度

时,花被展开,雄蕊和雌蕊露出,这种现象称之为开花。

2.成熟花粉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现象,称为传粉。两种方式: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常常将农作物的同株异花间的传粉和果树栽培上同品种异株间的传粉,也称为自花传粉。

3.闭花受精可避免花粉粒为昆虫所吞食,或被雨水淋湿而遭破坏,是对环境条件下不适于开花传粉

时的一种合理的适应现象。

4.异花传粉比自花传粉优越P188

5.风媒花: 花被一般不鲜艳,小或退化,无香味,不具蜜腺;产生大量细小质轻、外壁光滑、干燥

的花粉粒;穗状或柔荑花序;雌蕊柱头较大, 常有羽毛;具有先花后叶或花叶同放的习性。

6.虫媒花:有大而鲜艳的花被,有香味或其他气味,有分泌花蜜的蜜腺存在,形成刺突雕纹,有黏性。

七.受精

1.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的融合,称为受精。

2.由花粉管和花柱组织间相互识别决定的亲和性称为配子体亲和性。

3.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一个精细胞与卵细胞融合,另一个精细胞与中央的两个极核(或一个次生核)融

合,这种现象称为双受精。

4.一个精子与卵融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其精核与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

以后发育为胚乳。

5.双受精的生物学意义

①单倍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形成一个二倍体的合子,使植物原有染色体的数目得以恢复,保持

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②同时通过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重组,使合子具有双重遗传特性,增强了后代个体的生活力和适应性,又为后代中可能出现新性状、新变异提供了基础;③三倍体性质的胚乳也具有两性的遗传特性,为新个体的提供了更好的发育条件和基础。

《种子的发育、果实的形成及果皮的结构》

一.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二.种子包括胚、胚乳和种皮,分别由受精卵(合子)、受精的极核和珠被发育而成。

1.胚的发生源于合子,经过原胚和胚分化发育的各个阶段,最后成为成熟的胚。

2.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合子经过休眠后进行不均等分裂→形成顶细胞、基细胞的二胞原胚,继续分

裂→四细胞原胚→八胞原胚→球形原胚→顶端两侧突起,形成子叶原基(胚呈心形)→子叶基部胚轴伸长,胚体呈鱼雷形→两子叶相连凹陷处分化出胚芽,相对端形成胚根,至此,幼胚分化完成→胚轴和子叶显著延伸,成熟胚在胚囊内弯曲成马蹄形→胚柄退化消失

3.单子叶胚的发育

4.胚乳:种子内储存营养的场所,储存物质主要是淀粉、脂类和蛋白质。

胚乳的发育形式一般有核型、细胞型、沼生目型。

胚乳的特点和功能:多倍体,核体积大,代谢旺盛,积累营养物质;产生多种植物激素,影响胚的分化;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部分植物珠心组织没有被完全吸收,转变为贮藏组织,特称外胚乳。

二.果实的形成

1.大部分被子植物的果实是纯粹由整个子房发育而成的,这类果实称为真果。如水稻、小麦、玉

米、棉花、花生、柑橘、桃和茶的果实。

2.真果的结构比较单纯,外为果皮,内含种子。

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

3.有些植物的果实,除子房外,大部分是花托、花萼、花冠,甚至是整个花序参与发育而成的,

这类果实称为假果。如梨、苹果、瓜类(葫芦科)、桑葚和菠萝。下位子房形成的果实一般是假果。

4.果实和种子的传播:风力传播、水力传播、人类和动物的传播、果实弹力传播

5.

三.果实的类型

1.根据果实是否全部由子房发育而来,分为真果、假果

2.是否由一朵花的单个雌蕊、多个雌蕊或整个花序发育而来,分为单果、聚合果、聚花果

单果:是单心皮雌蕊和合生心皮雌蕊所形成的果实。(仅一枚雌蕊,形成一个果实) 分为肉果(浆果、瓠果、柑果、梨果、核果)和干果(裂果、闭果)。

聚合果:是由一朵具有离心皮雌蕊的花发育而成的果实,许多小果聚生在花托上。

(有多枚雌蕊,形成多个果实)

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

植物学资料( 重点整理)

三、名词解释(15分) 柑果(举例):由复雄蕊(1分)形成,外果皮革质(0.5分)中果皮较蔬松(0.5分),内果皮膜质(0.5分),内表皮囊状突起,例:桔、橙(0.5分)。ddd 有胚植物:在生活史中,出现胚的植物的总称(2分),如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 十字形花冠:花瓣4片,排成十字形,称十字形花冠,为十字花科植物花的花冠。dddd 合轴分枝:顶芽生长活动(1分)一段时间以后,或者死亡或分化为花芽(0.5分),而靠近顶芽(0.5分)的一个腋芽(0.5分)迅速发育为新枝,代替主茎(0.5分)。ddd 小穗:由颖片和1至数朵小花组合而成的结构(2.5分)。如在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ddd 颈卵器:形如瓶状的多细胞的雌性生殖器官(2分),由颈部和腹部组成(0.5分)。其中,有颈沟,腹沟和卵细胞。 地衣:藻类和真菌两类植物共同生活,而形成的共生体。ddddd 单性结实(举例):不通过受精(1分),子房就发育形成果实(1分),例如,香焦ddd 侧膜胎座:单室(0.5分)复子房(0.5分)或假数室子房(0.5分),胚珠着生于心皮边缘(0.5分)相连的腹缝线上(1分)。dd 单身复叶:仅有1枚小叶的复叶(1分),原为三出复叶的,2枚侧生小叶退化而形成(1分),小叶与叶柄间具关节,叶轴常具翅(1分)。如柑橘叶。; dd 聚药雄蕊(举例):花药合生成筒状(1分),花丝分离(1分),如向日葵(1分)。dddd 菌丝体:真菌的分枝或不分枝的无色菌丝的营养体。 浆果(举例):外果皮薄(1分),中果皮(0.5分)、内果皮(0.5分)均肉质化,并充满汁液。例番茄 学名:拉丁文(0.5分)属名(1分首字母大写为名词)+种加词(1分全大写为形容词)+定名人(0.5分首字大写),如:Oryza sativa L; ddd 藻类:是一类含光合色素的低等自养植物的总称,如蓝藻,绿藻,红藻,褐藻。 菌类:菌类是一类不含光合色素的低等异养植物的统称(2分)。如细菌,粘菌,真菌等 假果:除子房外,还有花托(0.5分),花萼(0.5分),甚至整个花序(0.5分)都参与形成的果实,称为假果。举例:梨(1分) 合蕊柱:兰科植物(1分)的雄蕊与花柱,柱头完全愈合成的圆柱状结构即是合蕊柱。 角果(举例):两心皮组成(1分),具假隔膜(1分),成熟时从两腹缝线裂开(0.5分),例如,油菜、青菜 梯形接合:水绵两条丝状体相对处的细胞壁向外突起伸长并相接触,接触处的细胞壁溶解,形成接合管(2分),细胞的原生质体缩成一团,形成合子(0.5分)丝状体多处产生接合管(0.5分),形如“梯子”而得名的。 低等植物: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1分),雌性生殖结构由单细胞构成(1分),生活史中不出现胚(1分)。例如:细菌,藻类,地衣等。 头状花序:许多无柄花(0.5分),着生于极度缩短(1分),膨大平展(1分)的花序轴上,各苞片常密集成总苞(0.5分),花排列成头状。 世代交替:从无性世代的孢子体产生有性世代的配子体,又从有性世代的配子体产生无性世代的孢子体,有规律地轮回更替现象称世代交替。dd 聚花果(举例):由整个花序(2分)形成的果实,例如桑椹、菠萝。(1分) 假二叉分枝:顶芽(0.5分)长出一段枝条,停止发育或为花芽(0.5分),顶芽两侧对生的侧芽(1分)同时发育为新枝,新枝的顶牙和侧芽生长活动与母枝相同(1分)。 个体发育:植物从生命活动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形态,结构和生殖上的一系列发育变化,然后再出现当初这一阶段的全过程。 种子植物:在生活史中产生种子,胚被种子的外部结构很好的保护(2.5分)。如裸子植物和

高一年级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年级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一】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7.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貭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8.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体动力学、达朗贝尔原理等。以动力学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应用学科有天体力学、振动理论、运动稳定性理论,陀螺力学、外弹道学、变质量力学,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晶体动力学等。 9.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二】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

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三】 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

[理学]植物学上册复习思考题整理笔记.doc

[理学]植物学上册复习思考题整理笔记 《植物学》上册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1.什么是质体?包括哪几类?在形态结构、功能及分布上各有哪些特点?。 2.液泡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有何特点?说明液泡的形成过程。 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一个中央大液泡,中央大液泡只有单层膜包被,内含丰富的冇机质和成分复杂的液体。在植物体初期(分生组织)的时候,有很多小液泡,随着植物细胞的增长,这些小液泡逐渐合并成一个或几个的中央大液泡,将细胞核以及其他细胞器挤往壁的方向。中央大液泡是各种物质的富集,保持着高浓度,这对植物的渗透压以及吸收水分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使植物细胞保持一定的形态和结构来完成生理过程, 同时高浓度使植物冬天不容易结冰,夏天不容易干枯,提高植物抗寒抗旱的能力,同时可以参与分解衰亡的细胞。 3.详细说明植物细胞壁的分层结构及各层在组成和形成吋间上的特点。次生壁继续增长Z后,细胞很可能死亡 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保证了多细胞植物体中细胞之间进行有效的物 质和信息传递? 纹孔和胞间连丝 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在种子植物中,细胞直径一般介于10 - 100 U m之间,其形状多种多样,冇球状体、多

面体、纺锤体和柱状体等。其结构通常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组成,原生质体屮有更特殊的细胞器和质体、液泡。 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有丝分裂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导致植物的生长,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冇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核分裂一次,每一子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的遗传性。因此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保证了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潜能,保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二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的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只冇母细胞的一半。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冇性生殖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在以后发生有性生殖时,二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的染色体重新恢复到亲本的数目。这样周而复始,使每一物种的遗传性具相对的稳定性。此为减数分裂具有的重要生物学意义的第…个方面。其次, 在减数分裂过程屮,由于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了遗传物质的重组,丰富了植物遗传的变异性。 4.植物细胞名词及术语 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和微器官。 胞间连丝:通过细胞壁,同相邻细胞相连的原生质细丝 纹孔:当次生壁生长不均的地方,也就是初生壁不完全被次生壁所覆盖

最新园林植物学笔记2观叶类

园林植物学笔记2观 叶类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5 变叶木 植物习性: 生长于海拔50米至2,0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平原和山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变 叶木原产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至澳大利亚。喜高温、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 基本描述:变叶木亦称变色月桂(variegated laurel)。大戟科(Euphorbiaceae)灌木或小乔木, 学名Codiaeum variegatum 。叶革质,色彩鲜豔、光亮。常盆栽,在热带为灌丛。原产马来西亚及太平洋地区。可高达6公尺(20呎)。叶片含花青素,单色或绿、黄、白、橙、粉红、红、大红及紫等,诸色相杂。叶长10~15公分(4~6吋),形态因品种不同而异,呈细长线形、披针形、卵形或有深裂。变叶木以其叶片形色而得名,其叶形有披针形、卵形、椭圆形,还有波浪起伏状、扭曲状等等。其叶色有亮绿色、白色、灰色、红色、淡红色、深红色、紫色、黄色、黄红色等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又名:变色月桂 出现地园林用途: ,华南地区多用于公园、绿地和庭园美化,既可丛植,也可做绿篱,在长江流域及以北 地区均做盆花栽培,装饰房间、厅堂和布置会场。其枝叶是插花理想的配叶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5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5 金脉爵床 又名:金叶木 出现地: 植物习性: 喜高温多湿和半阴环境,忌直射阳光,要求疏松、肥沃、水湿环境良好的土壤,不耐寒。 基本描述: 又称金叶木,为爵床科黄脉爵床属多年生常绿观叶植物。金脉爵床为直立灌木状,盆栽种植株高一般50-80厘米。多分枝,茎干半木质化。叶对生,无叶柄,阔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5-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叶缘锯齿;叶片嫩绿色,叶脉橙黄色。夏秋季开出黄色的花,花为管状,簇生于短花茎上,每簇8-10朵,整个花簇为一对红色的苞片包围。 园林用途: 适合庭园、花坛布置,也适合家庭、宾馆和窗橱摆饰

植物学复习资料汇总

一、名词解释 3.外始式分化: 答案:根的初生木质成熟方式从外至内渐次发育成熟,称为外始式分化。 4.分化: 答案: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 5.组织: 答案: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6.花: 答案:花是适应生殖功能的变态短枝。 7.茎: 答案:来源于胚芽,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状体。 8.变态: 答案:植物器官为了适应某一特殊的环境,改变了原有的功能和形态,这种变化能够遗传下去,称为变态。 9.保护组织: 答案: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例如表皮。 10.芯皮: 答案:芯皮是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由叶变态而成。 15.边缘胎座: 答案:单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 18.休眠: 答案:种子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时间,才能萌发,这一特性叫种子的休眠。 19.胚珠: 答案:胚珠是芯皮腹缝线上的卵形突起,发育成熟后由珠被、珠心、珠柄、珠孔、合点等部分构成。珠心组织内产生胚囊母细胞,并由其发育成配囊。 20.侵填体: 答案:进入导管内部的瘤状后含物,称为侵填体。 21.双受精: 答案: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进入胚囊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胚;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三倍体的胚乳核,并进一步发育成胚乳,这一特殊的受精方式,称为双受精。 22.分生组织: 答案:在根尖、茎尖和形成层中,具有持久分生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23.次生保护组织: 答案:由木栓形成层(侧生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细胞形成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 25.凯氏带: 答案:双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端壁的栓质带状加厚,称为凯氏带。 26.泡状细胞: 答案:单子叶植物叶片上表皮中,呈扇形分布的某些薄壁细胞,称为泡状细胞。这些细胞失水时,能引起叶片卷曲,防止叶片舒展而进一步失水。 27.内起源: 答案:侧根发生时,由内皮层以内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侧根源基,进一步突破外面的组织而成,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运动学知识点整理

运动学知识点与公式整理 一、速度、时间、加速度 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 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请注意平均速率是 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 ①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 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 1υυυ+= ②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 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 1212υυυυυ+= 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 ●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 ①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 ②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 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 ③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 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 (取负) 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

植物学上册笔记整理

植物学(上册) 绪论 一、植物界 (一)生物界的划分 自然界可分为生物界和非生物界 生物界的划分,有不同的主张,因此有不同的分界系统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瑞典林奈Linnaeus 1753 2、三界系统: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Cell,群体)赫凯Haeckel 1866 3、四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始核)科帕兰Copeland 1938 4、五界系统:真菌界(营养方式——分解)维德克Whittaker 1969 5、六界系统:非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陈世骧1977 一般植物学教材多采用二界系统,对初学教易于理解,便于学习 (二)植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地球不同生境生活有机体的种类及其变异以及与环境构成生态复合体的总称,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3个层次的意义。景观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定义的确定是1992.5.22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员国大会上确定的。《生物多样性公约》,6月150多个国家首脑在公约上签字,我国93年批准了该公约。 植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 植物的多样性表现在为下诸方面: 1、种类繁多,50万种,类群 2、形态,结构各式各样,大小悬殊 3、寿命长短不一 4、营养方式和生态习性多种多样 5、分布广泛 种子植物 (三)植物界的发生和发展 1、发生年代三十多亿年前 2、发生过程: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由非生命体到有生命体,由非细胞结构到有细胞结构 3、发展规律 (1)由简单到复杂:单细胞到多元细胞,无分化到有分化,无分工到有分工,由简单的分化,分工到复杂的分化,分工。 (2)由水生到陆生:是进化发展的一次大的飞跃 (3)由底等到高等:被子植物为最高级的类群,而被子植物内部也有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问题 二、植物在自然界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植物对地球及生物界发展的作用:改变了地球景观,为其它生物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放氧,臭氧层形成,起保护作用,合成有机物提供食物) 2、植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 (1)合成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 意义:三项伟大的宇宙作用 ①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②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③补充大气中的氧 (2)矿化作用

药用植物学笔记 打印版

绪论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有史料明确记载的本草著作;《新修本草》,被认为世界古代首部药典;《本草纲目》,我国史上最著名的本草著作,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来我国人民认、采、种、制和用药的经验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1、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问1,构成植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问2,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与核酸为主的复合物,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一)细胞质细胞质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为半透明、半流动的基质。 (二)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调控中心。细胞核具一定的结构,可分为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四部分。 (三)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器官,细胞器包括质体、液泡、线粒体、内质网、核糖核蛋白体、微管、高尔基复合体、圆球体、溶酶体、微体等。质体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器为质体、液泡、JS8gDEt 后含物及生理活性物质 后含物指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的总称;或细胞内所有非生命物质的总称。 1. 贮藏物质(营养物质)(问3,细胞后含物中的营养物质包含有哪些?) ⑴. 淀粉(图1—6)(问5,淀粉粒有哪3种类型,特征如何?) ①. 单粒:只有一个脐点的淀粉粒。 ②.复粒:2个或多个脐点,每个脐点只有自己的层纹,无公共的层纹 ③. 半复粒:2个或多个脐点,每个脐点除有自己的层纹外,还有公共的层纹。 含有直链淀粉的淀粉粒遇稀碘液显蓝紫色,支链淀粉显紫红色。 ⑵. 菊糖多含在菊科、桔梗科。龙胆科部分植物根的植物里。 ⑶. 蛋白质 ⑷.脂肪和脂肪油 2. 代谢废物晶体(问4,液泡中的结晶有哪些种类?) ⑴. 草酸钙结晶 ①. 方晶:斜方形、菱形、长方形的草酸钙结晶。甘草、黄柏 ②. 针晶:细长两头尖的草酸钙结晶。成束存在的称为针晶束。半夏 ③. 族晶:由许多菱状晶体聚合而成的草酸钙结晶。大黄、人参 ④. 砂晶:细小的三角形、箭头形、不规则形的草酸钙结晶。曼陀罗、牛膝 ⑤. 柱晶:长柱形,直径为长度4倍以上的草酸钙结晶。射干、淫羊藿草酸钙结晶遇20%硫酸溶解,形成硫酸钙针晶。 ⑵. 碳酸钙结晶,也称钟乳体。爵床科、桑科、寻麻科 生理活性物质是一类能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的总称,包括酶、维生素、植物激素和抗生素等。 细胞壁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与液泡、质体一起构成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区别的三大结构特征。 (一)细胞壁的分层 细胞壁根据形成的先后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为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1、胞间层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面,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共用的薄层。主要成分,果胶。

植物学知识点汇总

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 裸子植物高等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 真菌 细菌菌类植物 卵菌 黏菌 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 褐藻 红藻非维管束植物 蓝藻低等植物 绿藻 黄藻藻类植物 金藻 甲藻 硅藻 裸藻 轮藻 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 ○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 ○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 ○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 ○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 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 4.植物作用 □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 ◇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 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 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 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 □2植物与环境 ○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 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1.细胞概念 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 ○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 ○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 ○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 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 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原生质有着相似的基本成分。 1.水和无机物:原生质含有大量的水,一般占全重的60-90%。原生质中还含有 无机盐及许多呈离子状态的元素,如铁、锌、锰、镁、钾、钠、氯等。 2.有机化合物 ○1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结构蛋白、活性蛋白、储藏蛋白; ○2核酸:含有核糖的核糖核酸(RNA),含有脱氧核糖的脱氧核糖(DNA); ○3脂类:经水解后产生脂肪酸的物质,单纯脂、复合脂、结合脂等; ○4糖类:单糖(葡萄糖、核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多糖(纤维素、淀粉) --酶、维生素、激素、抗菌素等。

运动学知识点及例题(详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 (1)定义: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把物体看作有质量的点) (2)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质点是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2.参考系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可能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但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假定它是静止的。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④比较两物体运动时,要选同一参考系。 3.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是空间某个点,在x 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在x 轴上是有向线段,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与路径无关。 (3)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但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因为一个矢量和一个标量不能比较。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是线段.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A B A B C 图1-1

植物学整理笔记

植物学整理笔记 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种子植物根据其胚胎是否有包被,又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类。P68 ?种子植物的植物体在构造上一般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其中前3种称为营养器官, 后3种称为繁殖器官。P68 第二节种子萌发与营养器官的发生 ?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P68 ?所谓假种皮,严格地说是指从胚珠基部向外突起,发育形成包裹在种子外面、色泽鲜艳的一种结构(如荔 枝、龙眼)。P69 ?成熟的种子,种皮上一般还有种脐、种孔、种脊,种脐和种孔是每种植物都具有的构造。P69 ?胚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个部分。P70 ?根据子叶的数目,种子植物可分为三大类:具有两个子叶的植物称为双子叶植物,具有一个子叶的植物称 为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的子叶数目不定,通常都是两个以上。P70 ?种子的类型P70 1.无胚乳种子:这类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子叶肥厚、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代替了胚乳的 功能。许多双子叶植物,如刺槐、梨、板栗、油茶、核桃等都是无胚乳种子。 2.有胚乳种子:这类种子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胚乳占种子大部分,胚较小,如油桐、 橡胶树、松、稻、麦等。许多双子叶植物,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和全部裸子植物的种子,都是有 胚乳种子。 ?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P72 ?幼苗类型分为两种:子叶出土的幼苗和子叶留土的幼苗。P73 第三节根 ?根是种子植物的重要营养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室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以及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并通过根的 维管组织输送到地上部分,根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具有合成的功能,此外还有固定支撑作用、输导作用、贮藏作用和繁殖作用(营养繁殖)。P75 ?定根(主根、侧根)和不定根P75 1.由种子中的胚根萌发而形成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从主根产生的侧根。 2.有些植物的根还可以从茎、叶、胚轴等部位产生,与胚根无关,称为不定根。蕨类、种子植物 扦插、单子叶植物等的根。不定根也能再产生侧根。 ?根系类型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P76 1.由主根及其产生的侧根构成的根的总和,称为直根系,有粗大的主根和发达的侧根。通常是深 根性的。因而比较耐干旱。如裸子植物和部分双子叶植物。 2.由不定根形成的根的总和,称为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各根粗细和长短一致,侧根很少。 通常是浅根性,因而不太耐旱。如蕨类植物、单子叶植物、部分双子叶植物。常常因为胚根萌 发不久就死亡,而由胚轴上长出的不定根构成。 ?根的生长的三向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及其应用。 ?树种的根系特征也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依据之一。选择防护林带的树种,一般应选深根性树种,才具有较强 的抗风力;营造水土保持林,一般宜用侧根发达,固土能力强的树种;营造混交林时,除考虑地上部分的 相互关系外,要选择深根性和浅根性树种合理配置,以利于根系的发育及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P77 ?植物根系分布在土壤中,它们和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植物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高等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关系,称为共生。根瘤和菌根是高等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 之间共生关系的两种类型。P89 ?根瘤常见科属:除豆科外,桦木科、木麻黄科、鼠李科、胡颓子科、杨梅科、蔷薇科、苏铁科、罗汉松科

(精编!)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归纳》

运动学知识点归纳(必修一第一、二章) 【考试说明】 【知识网络】 【考试说明解读】 1.参考系 *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 2.质点 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 ①物体只作平动时; *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 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 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

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 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 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即 t s v =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公式V =(V 0+V t )/2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 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 即t v v t v a t 0 -=??= ⑶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的关系: *①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定相同,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没有必 然的联系。 *②大小关系:V 、△V 、a (F 合)无必然的大小决定关系!! *③*只要a 与v 方向相同,无论加速度在减少还是在增大,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若加速 度减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仍然增大)!! *只要a 与v 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 *7、运动图象:s —t 图象与v —t 图象的比较 (深刻把握!!) 下图和下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s —t 图象与v —t 图象中的比较. s — t 图 v —t 图 图A-2-6-1

植物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藻类(Algae)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蓝藻门的原始特征,对其它特点作一般性了解;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其它门类的重要特征作一般了解;生活史的类型以及各类型的特点,对各代表属的生活史等要有基本的了解。通过各门类的特征比较,建立植物的演化趋势的观念。 教学重点:蓝藻门的原始特征;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生活史的类型,及其各类的特点。 难点:众多的藻类门,要想分别记住很困难,由于藻类是个低等的庞杂类群,生活史、生殖方式、藻体类型等都多样化,需要讲述的代表植物也自然多,众多的代表属记起来非常困难。 教学方法、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看图片解说,图片附简要说明,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在讲述之后,做简捷的总结,要求学生抄笔记,以加深印象。讲述过程中常采用对比法,回顾前面的内容要点。讲授一个段落之后,带领学生简要回顾。教学中拟采取系统树的方法归类,采取对重点门列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便于记忆。课后通过网络学堂留思考题和作业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提交。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藻类(Algae) 第一节藻类植物概述 (一)藻类植物特征: 1.光自养 2.原植体植物 3.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 4.无胚 5.大多生活于水中,或生活于湿润的地方 (二)藻类的分布和生境 分布范围广泛

较耐贫瘠不需要很多有机营养 不抗干旱水生或潮湿环境 (三)藻类是古老的类群 现存藻类从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方面的都表现得较原始。 原核蓝藻出现于距今大约35-33亿年前。 真核藻类出现于距今大约15亿年前。 参见P169 (四)藻类各门的重要程度分析 藻类起源于原核生物,共同祖先是具有叶绿素a、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在光系统Ⅱ出现了分化,分成三大支系,高等植物则是绿藻的衍生类群,各大支系还在鞭毛类型等方面有共同之处。 那些小短枝都是进化得较低,大多出于单细胞时期。 线条下方的类群是原核生物,上方的类群都是真核生物。 左侧大分支上的2个门有相同的方面:都具有叶绿素d和藻胆素,都没有游动细胞。 中间的大分支上的类群(包括高等植物)都具有叶绿素b, 除裸藻门句容鞭

植物学资料整理汇总

一、细胞壁的结构 1、胞间层(中层):主要成分为果胶质。 2、初生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及少量的果胶质、半纤维素):初生壁一般薄而柔软,可塑性大;同时可透水分和溶质 3、次生壁:(形成于细胞停止生长以后,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及木质。):较厚,坚硬;分为外、中、内三层;次生壁强烈加厚的cell多数是死细胞。 4、纹孔:细胞壁增厚时,并非全面均匀增厚,其中常留有不增厚的部分称纹孔。实际上并 非真正的孔,而是一些薄壁的区域。分为具缘纹孔(底>口,发生在次生壁强烈加厚 的细胞间。)、单纹孔、半具缘纹孔 5、胞间连丝:在相邻的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以极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此相互 联系,这些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丝叫胞间连丝。 二、分生组织(也称形成组织) 1、原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 位置:根尖、茎尖的先端 细胞特点:1)形小、壁薄、质浓、核大、无或仅具小液泡,排列整齐,无胞间隙;2)终身保持分裂能力。 2、初生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 位置:根、茎前最幼嫩部位,位于原分生组织之后。 特点:一方面cell仍能分裂;一方面cell开始初步分化 3、次生分生组织:仅见于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侧生分生组织) 位置:根、茎中轴的侧面。 来源:成熟cell脱分化而成。 两类形成层→使根茎增粗。木栓形成层→形成周皮 4、居间分生组织 基本组织、)三、薄壁组织(营养组织分布:较广,6种器官均有。 特点:(1)都是活cell、壁薄、核小、形大、液泡大、细胞间隙大;(2)cell分化程度浅,具潜在的转化能力,具较大的可塑性。 类型:同化组织、贮藏组织、储水组织、吸收组织、通气组织、传递cell 四、输导组织 木质部: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一种复合组织,包括管胞和导管分子、纤维、薄壁细胞等。 韧皮部:复合组织,包含筛管分子或筛胞、伴胞、薄壁细胞、纤维等不同类型的细胞。 1、导管分子与管胞位于木质部(死细胞)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无大小的点(理想化模型,为简化问题研究方便而引入)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本身形状大小相对于研究问题是次要的,可忽略。 (物体本身大小远小于研究距离) 4,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而选为标准的物体(就是假设不动的物体) 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应尽量使得研究问题简化 5,坐标系:为定量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而建立的坐标 轴 二,时间和位移 1,时刻:对应某一位置,某一瞬间,是一个点 时间间隔,简称时间:对应一段位移、一段过程 时间轴:(要能看懂,哪个是时间?哪个是时刻?) 2,标量和矢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路程、速率、时间”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 3,路程:通过路径的长度。标量,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只能粗略反映物体的运动 4,位移: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能精确反映物体运动矢量,线段长度表示位移大小,箭头表示位移方向 5,路程位移关系:路程和位移是两个不同类型的物理量,绝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 单向的直线运动:“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其它运动中,“位移大小”小于路程 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定义式:(发生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比值定义:V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和单独的位移或时间没有关系的! 2,矢量:速度方向就是运动方向 3,分类:平均速度: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只能粗略反映运动快慢 瞬时速度: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运动 4,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 平均速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5注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都是矢量, 瞬时速率、平均速率都是标量 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植物界;动物界。 3.四界分类:由美国人科帕兰(Copeland)提出。 原核生物界: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动物界。植物界。 4.五界分类:1959年美国学者魏泰克(Whitaker)提出五界分类法: 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

《现代植物生理学》 绪论 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代谢、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3个方面。 2、萨克斯于1882年撰写出《植物生理学讲义》并开设课程,他的弟子费弗尔1904年出版三卷本《植物生理学》著作。这两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中脱胎而出,独立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体系。 细胞生理 3、水势(Ψw ):同温同压下,每偏摩尔体积纯水与水的化学势差。(细胞水势由三部分组成:溶质势(ψs),衬质势(ψm)和压力势(ψp),即Ψw=ψs+ψm+ψp) 4、溶质势(ψs ):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称为溶质势。 压力势(ψp):细胞壁对原生质体产生压力引起的水势变化值。 衬质势(ψm):由于亲水物质对水的吸引而降低的水势。 5、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a.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b.是矿质元素和有机物运输的动力; c.降低叶温。 d.有利于气体交换 6、现已确定有17种元素是植物的必需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硫(S)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镍(Ni)、氯(Cl)。 根据植物对必需元素需要量的大小,通常把植物必需元素划分为两大类,即大量元素和微量 8、缺素症

9、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即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不久植物就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终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单盐毒害。 离子对抗: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含有其他金属离子的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消除,离子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离子对抗。 (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的内容也要看下及书上面的什么是“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生理中性盐”也要看P81) 11、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把CO?和H2O合成富能的有机物,并释放出O2的过程。 12、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⑴结构原因:C3:维管束鞘细胞发育不好,无花环型,叶绿体无或少; 光合在叶肉细胞中进行,淀粉积累影响光合。 C4:维管束鞘细胞发育良好,有花环型,叶绿体较大; 光合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就近运输,防止淀粉积累影响光合。 ⑵生理原因:①PEPC对CO2的Km(米氏常数)远小于Rubisico,所以C4对CO2的亲合力大,低CO2浓度(干旱)下,光合速率更高。 ②C4植物将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改变了CO2/O2比率,改变了Rubisico的作用方向,降低了光呼吸。 13.光补偿点:当达到某一光强度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度称为光饱和点。——P132 CO?补偿点: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外界环境中的CO?浓度即为CO?补偿点(图中C 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