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采煤保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8882

采煤保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8882

采煤保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8882
采煤保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8882

采煤保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薛凤海

(山西省水资源管理中心,山西太原030002)

[摘要]山西省煤炭开采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何在煤炭开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水资源是山西省面临的重大问题。介绍了山西省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采煤对水资源的影响破坏机理,并对破坏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从完善水法规、健全煤矿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水资源保护修复补偿投入力度等方面提出山西省采煤保水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采煤保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山西省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这是我省的基本省情;水煤共生,煤炭开采影响破坏水资源是我省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采煤保水,在煤炭开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水资源,是我省必须倾全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1 山西的水资源情况

1.1 自然地理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黄土高原东翼,太行山以东,黄河中游,全省总面积156 271 km2。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区占总面积的2/3以上,大部分海拔在

1 000~

2 000 m之间。

山西省的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其中黄河流域总面积97 138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2%;海河流域总面积59 133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8%。全省流域面积大于1万km2的较大河流有5条,分别是黄河流域的汾河、沁河,海河流域的桑干河、漳河、滹沱河。山西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绝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境内,向省外发散流出。大体上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山西是海河流域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河、卫河等河流的发源地,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东西两翼山区,具有山地型河流的特点,河长比较短,坡度比较陡。据统计,河长大于150 km的河流只有8条,绝大部分河流长度只有几十公里,流域纵深比较小;河道比降一般在3‰以上,普遍具有源短流急,侵蚀切割严重的特点。

1.2 气候

山西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中南部属暖温带,内长城以北属温带。春季短促、少雨干旱多风沙;夏季高温多暴雨,南北起讫时间相差较大;秋季温和晴朗;冬季降水稀少、寒冷干燥。光热资源较丰富,水分资源不足。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956—2000年系列)为508.8 mm,大部分地区介于650~350 mm之间,降水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但与地形高程有密切关系。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是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6—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以上。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最大与最小年降水比值可达3~4,且存在连续枯水年情况。由于降水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干旱成为山西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出现频次高,受灾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有“十年九旱”之说。

1.3 水资源量

1956—2000年系列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3.8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86.77亿m3,地下水不重复量37.03亿m3。

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81 m3,为全国平均值的17%,每公顷占有水资源量2 700 m3,为全国平均值的11%。根据1993年联合国“国际人口行动”提出的“水紧缺指标”,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 m3属于严重缺水的区域,我省总体上属于严重缺水的省份。此外,我省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降水量、河川径流量和水资源总量都出现了明显的衰减趋势,与1956—1979年系列比较,降水量减少9%,河川径流量减少36%,水资源总量减少23%,水资源短缺程度进一步加剧。

1.4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4.1 水资源形势严峻,水供需矛盾尖锐

山西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81 m3,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7%。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省处于一个较长的枯水时期,使得本来就很紧张的水资源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而自1980年以后,为了保证国家对能源的需要,山西的能源工业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煤炭、火电、煤化工、冶金、建材工业的产量有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同时,城镇和农村生活用水、生态用水都迅速增加。当前,供水短缺已

经成为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成为不可忽视、不容回避的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1.4.2 水资源调控配置能力低,水源建设严重滞后

我省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区,地高水低,坡陡流急,水源工程建设难度大。由于大部分径流量集中在汛期3个月,一场洪水往往只持续几个小时,如果没有控制性调蓄工程很难利用。多数河流发源于东西两山分水岭,一般要到省界附近才汇集起来形成水量丰富的大河,具有建设大中型水库条件的坝址多分布在两翼,向盆地区供水需要高扬程反向提水,工程所需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滞后,我省现状的人均供水量仅170 m3,为全国平均值448 m3的3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排名倒数第一。

1.4.3 地下水超采严重

由于地表水源工程供水能力不足,为满足经济发展对供水的需求,自1972年以后,我省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年开采量从11亿m3增加到近40亿m3,成为主要供水水源。2000年全省超采量达到7.31亿m3,出现了21处比较大的超采区。近几年我省结合地表水源工程建设采取了一系列关井压采措施,但由于替代的地表水源尚未到达,现状地下水年超采量仍达5亿m3,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2 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破坏

2.1 山西煤炭开采情况

山西是煤炭大省,煤田分布广泛,全省含煤面积6.2万km2,占

国土面积的40.2%,现有煤炭资源储量超过6 500亿t。自北向南分布有大同、宁武、河东、西山、霍西及沁水六大煤田。全省119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有煤,占80%。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累计开采煤炭127亿t。其中1978—2009年的31年,累计生产煤炭95.11亿t,占全国同期煤炭生产总量的1/4以上,累计外调煤炭68.39亿t,占全国省际净调出量的70%以上。2010年全省原煤产量为7.4亿t,全省煤矿经过整合重组,减少为1 053个,单矿平均产能120万t,进入大矿时代。

2.2 采煤对水资源的影响破坏机理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水煤共生,煤层、含水层、隔水层交互沉积是山西煤炭资源的赋存特点。山西的可采煤层主要为石炭系的山西组、太原组煤层,仅在大同煤田分布有侏罗系煤层。开采深度大部分在500 m以浅,大部分煤层之上有孔隙、裂隙含水层,这些含水层一般都是当地农村生活、农业灌溉、城镇供水的主要开采层。煤系地层本身也含有裂隙水,煤系地层以下为奥陶系岩溶含水层。山西省的奥陶系岩溶地下水和岩溶泉水是城市和工农业非常重要的水源。例如娘子关泉对于阳泉市、兰村泉对于太原市、神头泉对于朔州市、辛安泉对于长治市而言都是城市的生命线。开采煤炭,“楼上”的孔隙裂隙含水层的水要漏下来,“楼下”的岩溶含水层由于水头高要涌进来,“中间”的煤系地层裂隙水要排出来,为了矿井不被水淹就必须一边掘进一边排水。煤炭采出之后还将造成采空区的地表塌陷、裂缝贯通。这些都直接导致含水层破坏、水量漏失、水质污染、

环境恶化。到2010年底为止,山西采煤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超过2万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2.8%。而且这些采空区大部分分布在山前地区,是地下水主径流带,对地下水影响破坏严重。

采煤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煤炭开采在地下形成纵横交错的垂向竖井、斜井以及水平巷道、斜巷道。煤层开采后顶板发生垮落,形成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受其影响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隔水层被破坏,导致各类含水层地下水快速渗漏和外排,疏干了煤系地层和上覆岩系中的孔隙裂隙地下水,影响了下伏的奥陶系岩溶水。形成了以矿井为中心的大面积降落漏斗,使得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井报废、泉水断流。例如,霍州团柏煤矿位于郭庄泉域的主径流带,煤矿开采过程中每天排岩溶地下水3万~5万m3,把郭庄泉的优质岩溶地下水变成了团柏河的矿坑污水,导致郭庄泉流量锐减。又如西山煤电集团位于太原西山的几个煤矿多年来大量排水,年排水量1 200万m3,并在白家庄矿710 m水平巷道建立了岩溶水供水水源地,日供水量5 000 m3。由于泉域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导致著名的晋祠泉于1994年完全断流,且地下水位以每年2 m的速度下降。

采煤对地表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大面积、高强度的煤炭开采造成采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地表沉陷和地裂缝,导致河水渗漏,河道变形、断流、干涸。特别是大矿由于回采率高,井田面积大,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回采率高,基本上是一次采全高,造成的地表沉陷往往比小煤窑开采更为严重,对地表水的影响也更大。例如,根据在建的

某大型煤矿设计报告,该矿设计年产量600万t,井田范围全部在上党盆地,开采后的地表最大沉陷量4.5 m,塌陷区涉及93个村庄,10.6万人,1.33万hm2耕地、0.67万hm2水浇地;其中62个村庄4.5万人需要搬迁。井田影响区河道最大下沉约3 m,河道变形,将影响河道行洪条件,对河道防洪安全构成威胁。与600万t的煤炭产量相比这个代价不可谓不大。吕梁山区临县某煤矿开采后的地表最大沉陷量超过10 m。

采煤对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井下矿坑水渗漏污染了深层地下水,外排的矿坑污水不仅严重污染了地表水,还通过渗漏污染矿区周围的地下水,使水资源丧失使用价值。此外由于矿区附近粉尘污染严重,河道被煤粉覆盖,河水往往变成黑色。

煤矿采空区在很长时间内将持续汇集地下水,将其污染成为酸性很强的老窑积水。平均开采1 t煤对应的采空区体积约为0.7 m3。例如王家岭煤矿发生突水事故的原因就是打通了老窑的积水。

此外在山西还有安太堡、安家岭等特大型露天煤矿,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虽然基本没有矿坑排水,但是对于水资源的破坏更严重、更彻底。由于露天矿的开采方式为开挖剥离,完全破坏了地表水产汇流条件和地下水的入渗补给条件,也彻底破坏了浅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对矿区水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

2.3 采煤对水资源的影响破坏的定量分析

根据我省的情况,采煤过程中的矿井取用水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在井下或采掘作业面利用的矿井排水,包括降尘、注浆用水和被

产品带走的水等;二是排出到地面的矿井水;三是排入采空区,成为无法利用的老窑积水;四是通过断层、陷落柱、钻孔、坑道漏失污染其它含水层的水量。

2001年,山西省发改委组织了《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影响及评价》专题研究,通过对全省5 403个煤矿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得出了吨煤平均破坏、漏失2.48 m3水资源的结论,第一次全面定量反映了山西采煤对水资源的影响和破坏情况。根据估算,近几年山西每年因采煤影响破坏污染的水资源量超过15亿m3。约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8。

根据《山西省水资源公报》,2009年山西全省平均降水量492 mm,相当于平水年份,但全年河川径流量只有47.7亿m3,水资源总量85.8亿m3,比1980—2000年系列的平均值分别减少了34.5%和21%,这说明山西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循环条件已经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一部分破坏属于永久性的,难以恢复的,这将对山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

3 关于我省采煤保水的对策与建议

可以说,只要采煤,对水资源特别是对地下水造成影响破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和补偿修复措施可以控制、减少影响破坏的程度。自1980年开始建设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以来,我省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对策措施,力图控制、减轻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破坏,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必须看到,由于煤炭开采的强度越来越大,带来的破坏也将越来越大。2010年全省煤矿一

天的产量就大体相当于1949年全年的产量(267万t),“十二五”末将达到10亿t。研究、制定、实施加强采煤保水对策措施,保护极其有限的水资源刻不容缓。

3.1 完善水法规,依法保护水资源

针对采煤对水资源的影响破坏,我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划定了泉域重点保护区和水源地保护区。《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规定在19个岩溶泉域的重点保护区、省和市确定的重要水源地保护区以及汾河、沁河、桑干河等主要河流源头保护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煤矿。在一般保护区新建、改建、扩建煤矿项目,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煤炭生产对水资源的影响评价,编制该建设项目煤炭开采对水资源影响评价报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但是《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只是在泉域范围内适用,我省19个重点岩溶大泉的泉域总面积为65 613 km2,占全省面积的42%,对于泉域以外采煤对地下水、主要河流、水体、水源地的保护目前仍存在法律法规空白。建议在《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中增加相应的规定条文。同时明确要求煤矿在投产以前必须制订采煤保水措施、矿井水处理回用方案以及对水源工程特别是农村饮水工程破坏的补偿方案。

3.2 建立健全煤矿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目前我省部分新建、扩建、改建的煤矿项目按照发改、环保、水利部门的要求开展了煤炭开采对水资源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送

审,但大部分新建、扩建、改建的煤矿项目没有按照要求编制煤炭开采对水资源影响评价报告并报水利部门审查,一些项目已经违规开工。已经批准了水环评专项报告的煤矿是否落实了各项采煤保水措施也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建议尽快出台相应规定、制度。

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进行掠夺式开发就会破坏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导致资源枯竭。目前我省实行的煤矿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针对单个项目的,没有考虑区域煤炭的开发是否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例如朔南煤田开发在即,煤田内先后有几个600万~1 000万t级的大型煤矿进行勘探设计,但朔南煤田开发对于桑干河源区及神头泉会造成多大影响却没有一个单位负责进行论证。我认为,应该按照国家规划环评的有关规定,对大型煤田的开采建立区域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煤田为单元开展水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在桑干河源区及神头泉不受到严重影响的前提下,可以安排多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布局几个煤矿,然后再进行单个项目的水环评。在制定全省煤炭发展规划时,也必须考虑我省水资源的承受能力,进行专项评价。

3.3 加大水资源保护修复补偿的投入力度

2007年起,经国务院批准我省开始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并将生态修复作为基金的使用重点,近几年来每年大约投入10多亿元用于水生态修复。汾河生态修复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此。但是由于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破坏的强度已经达到每年15亿m3左右,每年新增加的采空区面积上千平方公里,投入的补偿资金相比是太不够了。目

前,我省新建的水利工程平均增加1 m3供水能力大约需要20元基建投资,供水运行成本也在2元左右,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修复补偿的投入力度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3.4 建设“山西大水网”调水解困

我省煤炭开采区由于地表水、地下水遭到破坏,产水量减少,供水能力降低,导致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多数区域平时用水已经很紧张,更缺乏抵御特大干旱的能力。为了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保障山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尽快提高区域及跨区域的水资源配置能力,特别是黄河水的利用能力,补偿被破坏的供水能力,满足转型跨越发展的水需求,增加抗御特大干旱的能力。

黄河干流自偏关老牛湾流入山西,至垣曲马蹄窝出山西,流经我省长度965 km,流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四市的19个县(市)。黄河干流龙门、三门峡水文站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分别为379亿m3,483亿m3,水量丰沛,保证率高,为我省实施提黄工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国务院“八七”分水方案,山西省黄河水的可耗用指标为43.1亿m3,但2010年全省黄河干流水的利用量只有8亿m3。

导致我省供水严重短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水源工程建设滞后。

我省兴水战略的总体思路是在丰水年和正常年份,主要使用地表水,科学有效地涵养地下水,使地下水储量逐步得以恢复。在干旱年份,地表水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动用地下水储备资源予以补充和应急。为了实现这一战略,需要尽快建设一批地表水骨干调蓄工程。从

2007年起经过四年实施,兴水战略取得了决定性胜利。35项应急水源工程已有28项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地表水供水能力和提引黄河水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省面临的主要水问题将由“十一五”时期的拦蓄不足转为水资源配置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2011年3月启动了“山西大水网”建设。“山西大水网”是在我省兴水战略35项应急水源工程基本建成,地表水供需宏观达到平衡的基础上,通过建设河库互连互通工程,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地区用水差异较大的问题,在空间和时间上满足各地区用水需求的工程体系。

“大水网”建设主要是两大功能:一是将蓄起来的水和黄河干流的水配置到需要水的区域;二是河库连接后,提高各区域特别是城市和经济中心区用水的保证率,尤其是特大干旱年份用水的保证率。大水网以纵贯我省南北的黄河北干流和汾河两条天然河道为主线(两纵),以建设覆盖全省六大盆地和主要经济中心区的十大骨干供水体系(十横)为骨架,通过连通工程建设,将黄河、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这六大河流及各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库、泵站相连通,形成“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供水网络,使全省总供水能力由目前的63亿m3提高到86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由“水瓶颈”向“水支撑”的跨越性转变。

在高强度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我省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我们一定以认真的态度,负责的精神,

科学的措施,不懈的工作把这一光荣艰巨的任务完成好。

[作者简介]薛凤海(1952-),男,大学本科学历,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1-06-12;[修回日期]2011-07-24

欢迎阅读本文档!

可持续发展案例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例 第六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本环节 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确定重难点→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质疑解惑→基础闯关,潜能挑战→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第一课时“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确定重难点 (1)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参加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做到知行统一。 2)能力目标:结合相关时政材料,综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3)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的严峻性; ②知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③能简单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2)确定重难点: 重难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既是本节重点,也是本节难点。 作为重难点的原因:之所以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作为本节的重难点,是因为:可持续发展内涵丰富,抽象程度较高,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再者,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实生活中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现象随处可见,理论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中学生尚未进入社会生活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只有掌握了这一问题,才能使学生科学的认识、理解解决我国面临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展示丰富多样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图片、视频、漫画、案例、情景故事等。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世界人口超过67亿,人口问题成为全球的重大问题”视频。 材料二: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即将来临之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面对全 球水资源开发问题,敲响九声警钟。(右图为孟加拉国妇 女在达卡水供应部门外手举空水罐抗议供水短缺。) 材料三:“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链接】 生:分组讨论图片、视频、漫画、案例、情景故事, 选派代表发言谈感悟、感想和体会。(学生讨论期间板书: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概括总结: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三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那么,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怎样呢?请同学们走进下面一组新闻和图片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2008年8月26日,新疆南疆三地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在新疆喀什召开,国家人口和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透露,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新疆仍将是全国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地区。 据了解,目前新疆妇女总和生育率比全国高0.4左右,15至19岁妇女生育率比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受中国的传统观念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浪费且无偿利用,导致中国人民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不断减小日益短缺,如何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人们关心关注的主要问题,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存的共同使命。 正文: 1. 我国水资源现况: 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27115亿立方米,地下水828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总量是可观的,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上述主要国家,也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从单位耕地面积水量来看,也远远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用全世界7.2%的耕地,养育了全球1/5的人口,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的水土资源是多么稀缺。 我国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人均淡水资源量低,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利用效益差、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不少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呈现出支流向干流延伸,城市向农村蔓延,地表向地下渗透,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来我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 64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水资源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缺资源,成为制约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因此,对我国的水污染防治需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实现我国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从时间分配来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雨量充沛,降水量大都集中在5~9月,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且多暴雨。黄河和松花江等河,近70年来还出现连续11~13年的枯水年和7~9年的丰水年。中国地下水补给量约为7718亿立方米/年,其中长江流域最多,为2130亿立方米/年。 我国水资源分布同人口、耕地分布极不协调,长江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西南诸河等流域,国土面积、耕地和人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徐卫军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徐卫军 (长江科学院工程安全与病害防治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享受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界中,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籁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的必经之路。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用水量在不断增加,排放的废水、污水量也在不断增加,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在“水”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因此,人在处理好与自然关系的框架中,必须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以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共同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它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阶层结构之间的和谐3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1)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所谓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就是指人与所处的环境和谐共生,人类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资源,爱护环境,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社会生产力就难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和改善,在财富极度匮乏的社会中必然潜伏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就难以形成和谐社会。 (2)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所谓人与人之间和谐,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互助、诚信友爱,这种和谐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和谐。 (3)社会阶层结构之间的和谐发展。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原有的社会阶层因在改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出现了分化和重组。随着社会成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频繁流动,人们的职业和身份经常变动,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地产生;随着生产要素的分化和向不同市场主体的集中,不同社会阶层在收入和利益分配上的差距不断地扩大,社会矛盾、摩擦和冲突也就随之产生。虽然各阶层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有相容互补的一面,但是,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对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加以协调和化解,就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各社会阶层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他们都能从改革发展中普遍受益,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增富减贫,使各社会阶层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劳动合作和利益共享,逐步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稳定社会结构。 2构建和谐社会中出现的水问题 我国地处中纬度,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成为一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的常遇洪水,形成了5600多亿m3的年供水能力,灌溉面积从2.4亿亩扩大到近8亿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万km2。但在很多地区,水的问题仍旧是限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措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必要性和措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措施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 为满足迅速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发展始终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世界发达国家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引发了许多矛盾,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严峻问题。这些问题愈演愈烈,逐渐由局部发展到全球。从60年代以来,科学界开始探索走出困境的道路,提出了各种新的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最终以8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认可,逐步形成共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146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第二次环境会议,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并签署几个单项环境保护公约。这次大会和通过的文件,提出了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大会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的制定了本国的《21世纪议程》。同年7月,我国也开始组织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经过反复论证和讨论修改,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业增加等严峻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中国现代化三步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凭借对中国国情和世界局势的深刻把握,为中华民族重新走在时代的前列而提出和确立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三步走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案

待中国作为一个一次性筷子出口大国这件事?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流程图:一次性筷子大量使用——生产商为了牟取利益大量生产——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所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2)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提出问题:我国的资源状况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 小结:通过活动导入,结合课文中“相关连接”和“名人名言”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自然资源形势及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真正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联系前面学过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今天学习的资源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 学习目标2 活动二:牧场的发展方案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活动三: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活动二,引导学生在探讨其三个观点的基础上,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广告。 看投影,师生共同赏析几条好的广告语:“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需要绿色”通过欣赏对比帮助学生了解公益广告的一些基本特点,鼓励学生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思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广告语设计完成后,分别在可堂上进行交流、评比,评出优秀作品贴在教室的选出栏中。 2.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课文的“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总结: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在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实施什么战略? (2)看投影,如何更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4.活动四:以矿产资源为例,让学生认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提出问题: a如果旧的矿产资源已经消耗完毕,新的能源又没有及时被发现或发明出来,人类会面临怎样的境遇。 b如果自己国家没有了资源,单纯依靠国际市场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c如果资源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用完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使学生达成共识:即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小结:重点从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这一国情出发,讲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活动与探究(看投影) 课本P58生态农业循环图: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状,展开讨论: 1.你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是什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的什么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5学习目标3 为了更好的发掌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和个人应该怎么做?国家:①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②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个人:①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意识。②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水电,垃圾分类等。③积极与一切破坏可持续发展的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 目标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努力做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 (2002年4月1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刚刚闭幕之际召开的。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中央召开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江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谈到水资源的问题时,江总书记指出,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家,除水害、兴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工作要继续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江总书记的讲话又一次重申了国家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指导方针。为了贯彻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供求状况的变化,着力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

约和保护等重大问题,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方案,水利部和国家计委日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这次会议就是全面启动和部署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提出要求。 这次会议之所以选定在浙江东阳召开,主要是浙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也创造出许多好的经验。特别是在水权、水市场的探索和实践方面,在海塘建设方面,在城市堤防建设和管理方面,有许多新鲜的经验。与会代表可以亲临其境,学习借鉴。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提出新的要求 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距今已20多年了。20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对水资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率的提高要求有高质量的水源作保证。最近几年北方地区连续干旱,城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少地区出现新的饮水困难。二是整个社会对水环境非常关注,要求改善水环境的呼声很高。尤其是近几年沙尘暴频发、水污染加剧和干旱缺水,引起社

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

1、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缺水全面告急: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2、我国水资源管理将进行战略性转变 我国水资源正面临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相当尖锐,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等四方面的严峻挑战。(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饮水安全。着力解决群众饮水水质不达标、供水保证率低、水性地方病等问题,抓紧制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及2005至2020年农村居民饮水安全规划,逐步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中国治水理念重大调整的核心和关键。重视生态与水的密切关系,对生态问题严重的河流流域,采取节水、防污、调水等措施予以修复,维持生态基本需水量;重视并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变,建设节水型社会。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抓紧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推进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节约型转变,力争在2020年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4)以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建设为重点,创新用水管理制度。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促进节水防污。 2.1 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节约能源资源,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切实提高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做 好节约工作,十分必要。 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可能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有限的水资源和严峻的环境约束将对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出路,应该依靠自律型的方式在农业、工业、生活等各个方面大力节水。 节水的核心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仍低于很多经济发达国家,具体表现为单位取用水量产生的GDP(美元/立方米)相对较低。 如果条件允许,应该把大中型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列为重大战略工程计划,全面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提高灌溉保证率,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节水农艺措施等。总之,建设节水型农业,需要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科技措施,积极推进农业节水的机制改革。

品牌战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品牌战略对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厂家热中于营业推广,试图 通过所谓短、平、快的促销活动赢得市场主动权。于是,”“聪明的消费者也牢牢把握厂商的促销活动脉搏,攒下的钱用在刀刃上,使得各厂商无所适从,只好促销再促销。”“就是在这样的无奈之下,促销活动几乎成为各厂商最有效的推广形式,特价、买赠、兑奖、建立会员、导购员推介等手段早就被厂商用得滚瓜烂熟,不少企业人士和部分学者

也纷纷对品牌二字提出质疑,还有人在专业媒体上公开谈”“ 到品牌已经不起作用了。”“ 品牌,真的不行了吗?在云雾迷茫的市场环境中,到底 谁在掌握真理?又谁在做正确的事情?不妨我们做个冷静 的分析。 品牌不灵的原因? 叫苦连天的销售人员,只认眼前的促销政策,根本不在 乎你品牌会怎样。在他们的眼里,只要促销品铺天盖地、导 购员铺天盖地、广告铺天盖地,就可以花天酒地了。在中”“ 国,这个事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市场的现实环境直

接导致品牌说服力的脆弱和诸多尴尬。具体如下:、市场透明度仍然不高1 在多数行业,消费者并不十分清楚企业在产品开发上的 技术含量、产品功能、质量控制等细节,只要名字熟悉就认为应该可以。再说,不少消费者消费理念尚不清晰,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于是,不少企业偷换概念,颠倒黑白,在混水中摸鱼。但那些真正物有所值的大型”““”企业却措手无策,只好把天鹅肉卖给癞蛤蟆。””““乳制品行业最典型。你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常温双除菌分 离技术,产品配方上添加、和活性双歧杆菌,但消DHAAA 费者不清楚这些对他的价值有多少(你也尽力去推广了,但

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于是另一个厂家突然喊出来不上“ 火,你的产品只好按照不上火的价钱一起卖。””“、企业仍然处于渠道驱动阶段2 中国很多行业目前仍然处于渠道驱动阶段。这个从企业的组织结构就能够看出来。如:销售总监的薪水一般比市场总监高、营销副总一般从销售总监提拔上来、快到年底时老 板一般靠销售体系的压货来完成年度的销售目标等。.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绝大多数行业基本走完10 了产品驱动时期,通过大家的互相模仿和跟近,把产品做得都一个模样,于是就进入了渠道驱动阶段,开始争夺销售通路。当然也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消费者的重要性,但这个驱

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刘德地陈晓宏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275 摘要根据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判对广州市2000年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五个区中的从化市、花都区、增城市水资源都是可持续利用的,而广州市区和番禺区是不可持续利用的,且对过境水依赖程度较高。这对广州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模糊评价,广州市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之本,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只有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才会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虽然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涵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模式框架上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还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如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量化而使其结果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方面[]1,本文以广州市为例来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问题。 1广州市概况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北部,广东省的中南部,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见图1),总面积7434.4 km2。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的季风海洋气候,降水量十分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58mm,但年内分布不均,冬春少,夏秋多,汛期4~9月雨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其中又以5、6两月降水量最为集中。广州市域范围内的主要水系有流经从化市、花都区和白云区的流溪河,上游来自龙门县、流经增城市的增江以及流经花都区的白坭河等;南部则为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主要为西、北、东江下游水道和珠江前、后航道汇流交成的河网。河网区主要水道总长度416km,其中前、后航道纵贯广州市城区;陈村水道、市桥水道、沙湾水道以及上、下横沥等交错使番禺区成为有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9078) 作者简介:刘德地(1980-),男,湖南石门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水文变异和水资源配置方面的研究。 E-mail:dediliu@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5598831.html,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设计,四、学法指导,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部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注重的热点。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环境的相关知识,理解了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人口和环境形势。在此基础上,本框题将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能准确理解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协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付诸行动。为下一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框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包括: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严峻性;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水平目标:让学生参与活动,协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用实际行动保护水平目标环境、关爱自然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协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保护环境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不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也将构成威胁。所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理解不足,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三、教法设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演示法:使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企业战略-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

★★★文档资源★★★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议题就是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或维持。那么,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是指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来说,在各个市场环境中,当一个企业能够适时地实施相应的创造高度市场价值的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都无法同时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而且也缺乏进行模仿或复制该企业战略所带来的全部收益的信心与能力时,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可持续性。本文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主要方面来自于七个方面: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战略资源、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企业家能力、企业文化及持续性创新。下面依次对这些来源因素进行描述。 一、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 企业总是身处于某种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所处环境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得及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第一,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源自某种突发性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这种变革打破了原先市场的平衡;第二,企业外部环境本身并无任何变化,但企业对环境特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或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与能力发生了变化;第三,上述两者的结合。产业环境对竞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的影响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变动性,不同产业环境之间的变动

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产业环境状态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也不相同。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能够明显地影响企业市场行为的效率,由此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优势的创造与维持。一般来说,每一个企业都身处某种外在环境之中,宏观环境主要通过产业环境对企业产生影响力。产业环境相对于宏观环境而言,对个体企业具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响,这是由于宏观环境一般不直接影响个体企业的决策与经营绩效,而是通过产业环境产生间接影响或发展作用。由此,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外在条件。 二、企业战略资源 尽管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对其盈利水平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但是相比较而言,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更为重要。企业素质实际上就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外在表现。因为,企业在产业内的相对市场优势的根本基础或源头在于其素质,或者说企业的市场优势实际上是其相对资源优势的市场反映或表现。尽管每个企业都拥有或控制某些资源,但是只是其中的战略资源才能够为竞争优势可持续性创造做出显着贡献。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战略资源在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从理论上讲,某种既定环境对身处其中的所有企业应该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影响。导致企业之间经营绩效差异或竞争优势的有无与强调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所处的产业环境,更在于其自身的素质。企业素质表现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运作效率。产业环境只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年级: 2014年春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6 年 3 月

内容摘要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最活跃角色,同时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但是目前我国水资源需要面临严峻的挑战,现行水资源严重缺乏、污染加重、环境日趋恶劣,这些种种因素均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的绊脚石。如何使水资源顺应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我国区域水资源的现状以及水资源的现行调查分析并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和对策,从而来阐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这个课题。 关键词: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严峻;亟待解决

目录 内容摘要 ............................................................ I 引言 . (1) 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概述 (2) 1.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 1.2我国水资源现状 (3) 1.3水资源合理配置现状 (4) 1.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5) 1.5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6) 2 水资源价值与价格 (7) 2.1水资源的价值内涵 (7) 2.2水资源价格组成与确定原则 (7) 2.3水资源价值与成本的关系 (8) 2.4水价制定方法 (8) 2.5本章小结 (9) 3 区域水资源利用及目标 (10) 3.1区域水资源 (10) 3.1.1 区域水资源的界定 (10) 3.1.2 区域水资源组成 (10) 3.2生态环境需水量 (11) 3.2.1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11) 3.2.2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分类及特点 (11) 3.3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 (11) 3.4区域水资源利用目标 (12) 3.5本章小结 (12) 4 实证分析 (14) 4.1某区域水资源概况 (14) 4.2该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可持续利用情况 (14) 4.3本章小结 (15)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研报告精品范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研报告精品范文 建设生态潘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困扰潘集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虽然潘集区境内有淮河、茨淮新河、泥河、黑河等主要河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能够延缓潘集区水资源供给的压力。但是,水资源并非可无限制地使用下去,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科学地开发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应把它提高到战略高度上来。潘集区水资源应走“以水定粮,以水定产,以水定草,以水定林,以水定发展”之路,这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开发面向生态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创造良好生存空间的长远之计,任务紧迫,势在必行。 一、潘集区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1、水资源概况。潘集区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农业大区。全区降水特征是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差异大。一年之内,夏季降水最多,平均占年降水量的49。8%,春秋雨季次多,分别占年降水量的22。7%和19。8%,冬季降水最少,平均只占年降水的7。7%。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926。0mm,年最大降水量1428。0mm,年最小降水量471。9mm。这种降水特征,导致潘集区旱涝灾害频繁,最近几年旱灾较为突出。特别是20xx年6-7月份,连续干旱无雨,淮河水位低,泥河、黑河引不进水而干涸。

目前,潘集区境内地表水资源有淮河、茨淮新河、泥河、黑河等主要河流。平均年径流总量1。44亿立方米,由于年内降雨量不均,其径流量、年内分配大多集中在汛期(6-9月),占年经流量的70%以上,据估算仅占年总径流量的10%左右,大部分径流量在汛期被排泄掉。潘集区地下水资源量,现状上的多年平均为1。25亿立方米,可采量为0。95亿立方米。 2、水资源利用现状。潘集区属于平原地带,提水型灌区。其境内的拦蓄工程少,地面水的利用率低。仅有的四条河流,其中泥河、黑河这两条淮河的支流,由于淤积严重,河底较浅,蓄水、引水的能力较差,干旱季节经常干涸,而且污染严重,水质较差。 潘集区辖有11个乡镇(街道),共有166个行政村,境内有淮南矿业集团的潘一、潘三、潘东三座大型煤矿和平圩发电公司,平电二期工程、潘北矿和田集发电厂正在建设之中,一批招商引资项目也已驻进或将陆续驻进潘集区,潘集区不仅是农业大区,同时成为能源新区。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潘集区的水资源将面临水量短缺和水质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淮河上游企业污染及沿境内河流的生活污水直接威胁着潘集区提灌水质,威胁着潘集区城区用水的水质。 目前,潘集区私营企业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速,城区面积和人口不断扩大和增加,更加重了潘集区水资源的压力,水资源将会阻碍潘集区实现崛起的进程。

(发展战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国的可持续 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李延明 壹、单项选择题 1.促使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长久 B.很多地区资源严重短缺,工、农业经济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我国社会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 D.人口基数过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当前,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庞大的人口数量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严重的环境问题 D.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3.制定全球第壹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中国 D.日本 4.和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生产特点是 A.高消耗,高排放,低增长 B.低消耗,高排放,高增长 C.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 D.高消耗,低排放,低增长 “牧童经济”是壹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联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破坏的景象。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壹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 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见成壹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且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 6.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北水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山D.发展工业,任意排放 7.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在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体现了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读“我国南方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第8题。 8.代表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的图例依次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丙、甲、丁、乙D.丁、丙、乙、甲 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试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摘要:“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二.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计划生育极为关注,并逐步从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相互关系的高度,来认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他在谈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时反复讲到,人多是我国最大的难题,"人口问题是个战略问题,要很好控制"。 2.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自然资源相对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我们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但有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使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源,土地面积大,但耕地很少。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水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当前世界上广泛缺水的状况。就我国而言,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日益严重,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相关部门最为重视的议题。对此,文章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主题,对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标签: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措施 1 概述 整体来看,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淡水资源的总量占到了全球的6%。但是,我国又是一个极端缺水的国家。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过大,导致我国人居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000多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并且,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东部地区水资源较为充足,中西部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这种局面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避免水危机的出现,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配置 从当前来看,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是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的严重。为了减少这两个因素的影响,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水资源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人们生活而言,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可以确保水资源的使用公平;对自然环境来讲,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可以实现不同区域、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资源调整,继而达到水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相对平衡。 水资源配置理念最早是为了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规划的情况提出的,但随着我国缺水状况的不断加剧,水资源配置的对象已经扩大到全国,通过对水资源相对充足地区进行水资源配置,缓解缺水地区的用水紧张局面。同时,当前的水资源配置还会用于协调水系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 3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对策 3.1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确保水资源配置管理有法可依,所以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具体来说,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做到以具体水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 热点一 2011年冬季,我国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大雾阴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不小的影响。PM2.5是雾霾天气的“元凶”。 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 设问角度 1.为什么要修订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力改善空气质量? 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大气污染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2.开展PM2.5与臭氧等项目监测,有什么重要意义? 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 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国家应怎样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减少PM2.5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请你就国家如何实现环保“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提建议)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 4.为减少PM2.5、改善空气质量,我们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做环保志愿者。 从身边小事做起,如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多步行或乘坐公交车等。 习题演练 1.材料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德班世界气候大会在南方德班举行。大会通过了延长《精度一定是》、尽快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等一揽子协议,并对2020年后的全球减排行动作出了安排。 材料二:2012年3月31日晚,地球一小时活动拉开帷幕,中国及全球其他146各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做城市开展熄灯接力。 材料三:《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发布。《纲要》提出:十二五全国环境宣传教育的六项行动任务,规范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1)德班气候大会和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全世界的积极响应,说明了什么? 面对世界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2)德班气候大会被称作是“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说明了什么? 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3)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原因。 ①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