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6244489.html,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

作者:许兴黔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09期

摘要:幼儿时期是幼儿良好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纠正幼儿不良习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能让幼儿一生受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幼儿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培养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一生中受用。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幼儿存在着不同的不良行为习惯,严重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综合幼儿平常表现,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如下几种:

1.调皮捣蛋。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认知以及自我认识,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没有注意去教育引导,幼儿是非观念不强,往往会出现调皮捣蛋的状况。在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时候,往往会搞一些恶作剧或者小破坏。比如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将别人的玩具抢走,或者扔在地上。别人在画画时,在别人纸上乱画一通,让别人活动无法进行。或者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

2.自制能力较弱。幼儿时期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弱,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遇到一点不开心的事情就会去报告老师、汇报家长,甚至是大哭一场。而在进行一些集体活动的时候他们则又往往会显得极度兴奋,比如遇到一些状况的时候就不服从教师的引导,造成教师教学难以进行。比如引导学生看某部动画片的时候,某些看过的同学就会跟其他同学讲后面的剧情,影响其他孩子观看。

3.以自我为中心,无规则意识。很多幼儿在家是家里的小太阳,家长无限制的满足,导致幼儿想得到什么,就得到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上课时想出就出,想进就进,想听就听,想玩就玩,不听老师的话,不受纪律约束。上学期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幼儿,小朋友们都午睡了,他就不睡,不管老师怎么劝、怎么哄他都不听,一个人跑到操场上去去玩,园长知道后,走过去对他说:

“王栋,怎么不睡觉呀?”

“我不想睡。”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集体生活的研究报告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集体生活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幼儿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新入园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中,要形成有关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体生活的初步的规则规范,学习新的人际交往,这一过程成为新入园幼儿的适应过程。如果幼儿的适应过程顺利,将有助于儿童增强自信心,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品德意志的发展;相反,如果幼儿的适应过程不顺利,则会引起儿童的恐惧、退缩、厌学、违法、品行障碍等问题。因此,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其适应过程的顺利与否将为以后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适应方面,提出小班幼儿发展目标是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为此,我们要研究此课题来促进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使幼儿喜欢上幼儿园,促使其社会性良好的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部分,也是一个人的身体成长、智力形成、品德形成、情商陶冶的重要时期。幼儿初入幼儿园能否适应的问题作为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必然存在;而从家庭到幼儿园,这是幼儿走向社会,进入新生活的第一个转折点。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完全陌生的人,幼儿能否有愉快的情绪,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将直接影响其社会化的进程和性格的发展,幼儿是未来的主人,二十一世纪所需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聪慧的头脑,更应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许多研究表明:2-3岁的孩子在情感上

的依恋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教育专家刘桂珍认为:依恋是儿童与其主要教养者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在儿童整个心理发展(包括社会性、交往、情感、行为、心理健康及认知、智力等方面)中都具有重大作用,既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发面和重要因素。 四、研究的对象和时间对象:小班全体幼儿时间:2019年3月——2019年12月 五、研究的方法1、自然观察法:观察并且记录一部分刚入园的幼儿开学一个月时间中的适应情况2、调查研究法:通过电话或者家访,了解幼儿在入园前的情绪状况以及入园后出现的各种适应问题进行对比。 六、研究的内容1、对幼儿入园初期各时段出现情绪的外在表现和态度行为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和比较。2、深入探究幼儿出现初入园不适应现象的原因。3、总结出应对幼儿入园适应的有效策略,帮助教师、家长做好幼儿入园适应工作的实践经验。 七、研究的方法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法八、组织管理 1、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组长:xx (负责课题的组织开展)副组长:xx(负责课题报告执笔)成员:xx (收集整理资料、实验老师)xx (实验老师) 2、组织课题组同志学习幼儿园教育规程、幼儿教育大纲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成果,转变观念,强化儿童教育观意识。 3、分阶段进行实验调研,定期积累资料,努力出成果。 九、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9年3月——2019年5月)1、进班观

毕业论文吴伟丽(幼儿园入园适应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幼儿教育论文 学生姓名:吴伟丽 学号: 专业:学前教育 年级: 指导教师:陈老师 完稿日期: 2016/05/07 浅谈幼儿教育论文 目录 写作提纲 (1)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2) 正文 (2) 一、新时期下的教学改革 (3) (一)幼儿教育的新师资力量 (3) (二)早期教育理念的打破以及创新 (3) 二、专业化、科学化的教学管理 (4) (一)遵循科学的原则,使幼儿教育科学化 (4) (二)智力开发背后不可或缺的心灵教育 (5) (三)独立自主的教学能力培养 (7) (四)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的反思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9) 浅谈幼儿教育论文

写作提纲 【摘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幼儿教育时期就是人生中的这个最佳时期。注意孩子开发多元性,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从心灵上接近孩子的心理世界,通过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水平。通过对幼儿教育进行区域性的教学,打破传统幼儿教学的思维。进行反思性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幼儿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学前教育者所必须拥有的素质。 【关键词】教学改革,智力开发多元化,自主能力培养,心理教学,反思性教学,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专业化,科学化 【正文】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就开始睁眼看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经过2-3年的家庭教育,就开始融入属于自己的群体,所以说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学校教育的工作不可磨灭,而幼儿教育正是这个教育系统的开端,是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尤其对于现在‘全托’现象越来越多,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人生影响在不断的减少。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不是无理可据,幼儿教师的社会责任大大增加。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以及科学化已经成为教育者热烈探讨的问题。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进步、专业技能不断成熟、专业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幼教质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提高幼儿教师科学教学素质以及培育创新思维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小纸的大家庭(小班) 一.主题由来 随着日新月异的的发展,生活中随处可见纸的存在,小朋友们的身边也充斥着各种纸制品, 纸巾、纸盒、纸袋、书本等等。纸不仅仅对于我们大人生活中至关重要,在小朋友的日常中 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小纸的大家庭”的主题活动单元中,我们将开展一系列关于各种纸的活动。让孩子从撕 贴和折叠去触摸和感受纸的材质,了解不同的纸各自具有的特色;他们会有机会探索和研究 一些纸的来源,也能学会珍惜各种纸,在废纸回收、利用再生纸的过程中懂得保护资源;更 重要的是,孩子可以真正地和纸玩游戏,他们可以折一折、玩一玩各式各样的纸;可以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平面的纸站起来,让立体的纸变化出不同的空间。厚的、薄的,粗的、滑的,硬的、软的,大张的或是小张的,平凡的纸将成为孩子创作或游戏的素材,给予他们一片尽情想象的空间。 二.主题目标 教育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动手、互相交流,提高幼儿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研究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增进幼儿的环保意识。 3、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学习目标: 1、感受纸的特性,学习观察、记录、统计的方法,探究纸的用途,激发幼儿对科学 探索的兴趣,并能在生活中积累一定的有关纸的知识。 2、了解纸的产生、来源以及废纸的再利用、废纸再造,知道爱惜节约纸张。 3、在塑造、切割、组合等活动中,创意地表现自己的意愿,美化生活。 4、感受不同材料在演奏时的音色变化,能运用已掌握的节奏型进行创作性的表现。 三.主题网络 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说说“我收集的纸” 语言活动:纸箱和纸、找一找,哪里有纸、参观纸艺店、纸娃娃、有趣的立体书 科学活动:卫生纸怎么来的、神秘信纸、为什么纸要回收、神奇再生纸、纸是大力士 数学活动:纸的另一半 音乐活动:纸飞机、纸爱变花样、糖果王国的舞会 美术活动:纸的观察小书、和纸玩游戏、好好爱护我、多变的剪纸花、彩纸作画、纸的同 乐会、纸的大壁画 体育活动:纸箱妙妙妙、报纸真好玩

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分析与指导策略分析

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分析及指导策略 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分析及指导策略 内容提要: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安全需要的缺失和分离焦虑以及幼儿心理能力有限所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是由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变化及幼儿社会角色的转变造成的。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家长首先要带幼儿熟悉幼儿的环境,消除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提高幼儿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入园指导;教师要为幼儿营造温暖、快乐的幼儿生活,运用教育技巧,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关键词:适应依恋焦虑恐惧 正文: 由于幼儿身心稚嫩、适应能力差,绝大多数幼儿入园时都会不适应,通常表现为:哭闹、焦虑、不吃不喝、想家、发脾气等,种种不适应现象,不仅让教师、家长感到十分棘手,严重的还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孩子适应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诸多因素,并以此为依据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指导性策略,与家长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一、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分析 (一)心理学分析 1.安全需要的缺失与恐惧心理 安全需要的缺失以及伴随而来的恐惧心理,是孩子不爱上幼儿园、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首因。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对幼儿来说,与亲人在一起是安全、自信的;而当幼儿离开亲人到幼儿园后,完全陌生的环境,让幼儿觉得原先的安全感突然丧失。由于安全需要的缺乏,伴之而来的是

幼儿心理上的恐惧,这样就产生了幼儿对上幼儿园的抗拒。 2.亲子依恋和分离焦虑 亲子依恋是指幼儿对父母或其他扶养人表现出十分依恋、难以离舍的情绪。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和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稳固的亲子依恋的感情纽带。当父母在身边时,幼儿心情愉快,有安全感,能和别人正常交往。父母一旦离开了,幼儿立刻表现出悲伤情绪,有安全缺失感、受挫感和焦虑感,人际交往异常。亲子依恋越稳固,上幼儿园后,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就越困难。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分离后产生的忧伤、烦恼、紧张、不安以及恐慌等情绪体验。这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也是幼儿不爱上幼儿园的重要原因。因为幼儿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等的影响,他们初次离开亲人时很容易形成分离焦虑。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幼儿面对亲人离去而陷入分离焦虑之中,导致了幼儿入园适应困难。 3.心理能力限制 现代行为科学认为,适应是指个体以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对自己进行调节,以便使自己能够顺应环境的过程。幼儿刚刚入园,就要面对诸如熟悉新环境、生活自理、自我服务、结交新朋友、培养新常规、学习新本领等一系列的新任务。这些都需要相当多的心理能力才能完成。由于幼儿年龄小,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尤其是大脑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之中,再加上家长的过渡保护,造成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适应能力较差。这也加剧了幼儿不爱入园的心理障碍。 (二)社会学分析 1. 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

大班主题活动我家小导游的快乐生活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活动我家小导游的快乐生活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活动我家小导游的快乐生活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知道前卫村的主要旅游景点,知道前卫村是崇明的,萌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学做小导游,能在老师和朋友面前大胆连贯地介绍前卫村的景点,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我家小导游的快乐生活教案吧。 活动名称:小导游的快乐生活(初秋幼儿园活动教案)活动前言:你家的小宝宝善于讲话吗?若你家小宝宝是一个善于交流的人。那来就可以做小导游了,以下就们的前卫村小朋友一起带你来参观下前卫村的相关风景区吧,看看这个小小的导游老师,能不能给你们解释清楚吧!活动目标 (一)知道前卫村的主要旅游景点,知道前卫村是崇明的,萌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二)学做小导游,能在老师和朋友面前大胆连贯地介绍前卫村的景点。 活动准备 (一)幼儿已有参观过前卫村的旅游经验。 (二)前卫村各个景点的典型性图片,投影仪。 (三)教师为幼儿准备4张导游证、4面不同颜色的导游旗、4个自制小喇叭。 (四)教室边安排成瀛洲古村、动物天地、世界木化石和中国奇石展示馆、前卫休闲广场。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丰富经验教师播放《漂亮的前卫村》课件,幼儿观看。 重点提问 1.你刚才看到了哪些地方? 2.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 小结前卫村的美景可真多啊,真是个好地方。 (二)介绍前卫村内各景点 1.师:我们的前卫村这么漂亮,所以这几年很多其他地方的朋友们都想来看一看。可是他们到了我们前卫村后遇到了麻烦,他们不知道前卫村的景点有多少、在哪里,我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呀?怎么帮?(告诉他们,介绍等) 2.向幼儿介绍导游这一职业。 重点提问你认为小导游要做些什么? 两个条件,第一去哪里(带顾客去些什么地方游览)。第二怎么说(到了景点后要想好怎么介绍景点,让顾客喜欢那里)。 3.今天我们是第一次学做小导游,老师在教室周围贴了前卫村各个景点的图片,你们可以挑一个本身最喜欢的景点来介绍一下,一个小朋友当小导游介绍时其他小朋友都当游客。(幼儿四散选择本身喜欢的景点介绍) (三)幼儿扮演导游和游客进行模仿游戏 1.每个景点选出一名小导游颁布导游证和导游旗。 2.全班剩余幼儿扮演游客,参观前卫村的各个景点,由选出的小导游分别对各自所负责的景点作简单的介绍。 3.评选最佳小导游。 小结今天的每个小朋友都很不错,学习当了小导游,认识了这么多前卫村的景点。下次我们可以带爸爸妈妈或者从外地来的亲戚去前卫村玩,再好好地给他们当回小导游。

浅谈如何帮助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

教研漫谈 浅谈如何帮助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 北票市第一幼儿园付饶 一、熟悉孩子 假期对每个孩子进行家访,向家长发放问卷表,了解孩子的个性爱好、同时多和孩子接触,叫孩子的小名,牵牵他们的手,通过身体接触使孩子产生对老师的好感,还可以送一件小礼物缩短距离,在孩子入园前进行家访,可以通过走进幼儿家庭,走近幼儿,与幼儿建立初步的感情,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家长的教育观教养态度以及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幼儿在入园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老师,了解幼儿园的教育。 二、预入园 预入园,即在幼儿正式入园前,由家长与孩子一起上幼儿园,家访时我们可以向家长和孩子发出热情的邀请,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向往。预入园那几天可安排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如:和妈妈一起做小草裙;让爸爸驮着做小乌龟;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手指游戏等等,丰富有趣的亲子游戏会让幼儿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鲜、快乐,使幼儿感性的认识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获得美好的第一印象,在心里上制造一种深刻的“首次效应”,孩子与父母一起熟悉幼儿园环境,参加幼儿园活动,在心里上感到安全、放松,预入园为幼儿早日适应幼儿园新环境提供了“心里安全基地”。

三、延时分离 以往在幼儿早晨入园时,为了防止孩子哭闹不休,常常会催促家长马上离开,或者是趁孩子不注意时悄悄离去,但这种“强迫分离法”却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幼儿的分离焦虑,从而给自己的工作也平添了不少的麻烦,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可以在家长和幼儿间运用“延时分离法”。入园后允许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相处一段时间后,再自然的互相道别,这一方法可以有效的排解和疏导幼儿不愉快的情绪,减轻幼儿对入园的恐惧,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 四、创设丰富的环境 陈鹤琴先生早在1951年所做的《如何使幼稚生活适应新环境》这一演讲中就提出,教师要解决幼稚生的入园适应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要“设置丰富的教育环境……以便转移小孩子的心情,使他从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当中消失队环境的陌生感。”创设一个丰富的环境,重要的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乃至不同性别来创设。我们可以投放一些与家庭生活相关联的、让幼儿感受到既熟悉又亲切的、情感有所寄托的一些玩具,如:娃娃家的锅、碗、瓢、盆、勺子、蔬菜、娃娃等玩具;幼儿从家里带来宠爱的玩具汽车、布娃娃等。这样的环境可以大大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幼儿想家的情绪,消除幼儿的焦虑, 五、开展有趣的活动

幼儿入园适应性行为的研究

幼儿入园适应性行为的研究 山西省晋东南幼儿师范学校王京 关键词:适应行为年龄性别独生子女 1.引言 人生是一个不断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从而也适应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是个体实现良好的自我适应和对环境的适应,这是个体进而改造环境和实现自我的前提。适应行为(adaptive behavior)是指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即个体独立处理日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程度的能力。 现在适应问题是广大心理学家极感兴趣且心理学各领域之综合课题。而我们主要针对2——4岁的幼儿。在各个领域内,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主要是在成人和青少年身上进行的,因此,其仅仅揭示了成人和青少年适应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认为,人类个性的形成,幼儿阶段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影响。因此,把研究重点放在幼儿身上有更深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对幼儿入园适应行为进行研究是一项很重要且很有必要的工作。同时,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施行,独生子女人口大量增加,在这部分幼儿中,依赖行为和适应性缺乏的倾向日益严重,将对我国未来社会的人才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这给我们课题提出了现实问题。即使从近处着眼,2——4岁幼儿在不远的将来,将走上人生独立的第一步—进入小学学习,全面的适应能力考验将迅速降临在他们的身上,因此,了解和研究该阶段幼儿适应性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规律,可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实际参数和教育培养目标。基于上述资料,本研究确定了四个目标:第一,探讨幼儿的适应行为由于年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差异,年龄是否直接影响幼儿的适应行为;第二,探讨幼儿的适应行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第三,儿童是否独生子女与入园适应困难有无直接的关系;第四,影响幼儿适应行为的其他因素。 2.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采用自然观察法,被试按照年龄,班级分为四组,托班,小一班,小二班,小三班。 考察指标 考察指标主要参考《幼儿园管理》中指定的幼儿入园适应量表。在进行考察时,需要连续每日对被试入园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1)幼儿与家长分开时的表现(2)接受劝慰的情况(3)消极情绪持续时间(4)参加活动的情况(5)有无特殊表现 评分:每一项纪录中有三个观察选项,选a为“1”分,选b“2”分,选c”3”分。 被试取样 被试取自长治市某幼儿园幼儿28名,被试情况分布如表一 表一幼儿适应性研究被试情况

幼儿园中班主题名称:我的家真甜蜜

幼儿园新课程标准教材 教学设计(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中班 / 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主题名称:我的家真甜蜜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中班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活动由来: 孩子对自己的家庭了解的不多,仅限于自己的爸爸妈妈叫什么、自己的家里有什么玩具等。缺乏对父母工作性质的了解,和对家庭环境的认识。在一次游戏中,几个小朋友因为对自己的家住在哪里产生了兴趣,在建筑去搭起了“方庄小区”。孩子们的这些行为表现证明他们对相关知识有很大的需求,因此我们开设这个主题活动来加深孩子们对自己家庭的了解。 活动目标 问题板块 主题壁报 区域游戏 相关内容

家园合作 资源利用 了解家周围的环境;了解父母的工作特点,能够体会父母的辛苦;能用多种形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我的家住在哪?它是什么样?我的家里有什么?家里哪些东西不安全? 爸爸妈妈的职业;家里的安全;我生活的地方;我家的成员; 图书区:《家庭安全》、《我的家》;益智区:餐具找影子 房子立体拼图;建筑区:小区建筑物名称的辅材; 夸夸我的孩子;家庭、个人才艺展;爸爸妈妈的工作调查表;我的宝宝很能干。 图书:《家里的安全》、《我的家》;歌曲:《我的好妈妈》故事:《金色的房子》、《小兔乖乖》;小区的商店、花园、医院、住宅楼、立交桥、学校、等设施。

幼儿入园不适应症地认识与对策

幼儿入园不适应症的认识与对策 一、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含义 幼儿入园的不适应主要是由于环境和人际的陌生导致基本需要的暂时性缺失造成的。幼儿从出生伊始其主要生活环境就是家庭,由于父母的关怀与呵护,孩子从内心会得到一种安全感。当他第一次离开家,从自我中心的生活环境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面临一种新环境时,这种安全感会被打破,心理上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受他们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及生活经验的局限,有些孩子会出现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和入园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适应困难。 二、入园不适应的行为表现 1、情感不适应。依赖性强,感情上不满足,有不安全感,离不开父母,情绪不稳 定,在行为上表现则是哭闹或情绪异常。 2、生活不适应。原来会做的,入园后不会做(不会吃饭、不会入厕、不睡觉);作息时间与家里不同,表现为规则意识不足。

3、人际交往不适应。不会与老师、小朋友交流,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与需求。这种状况要持续一段时间,有的幼儿需要几天,有的幼儿需要一周或更长时间来适应。 4、整天哭这常表现在入园后1~2天,幼儿看到的是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而且不论他怎么寻找、呼唤,亲人也不出现。这时,他会感到恐惧,整天哭。 5、一阵一阵地哭这表现在入园后2~3天,这时幼儿基本上接纳了老师和小朋友,对环境也不再陌生、紧张,只是在外界干扰,如:听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回家等带有刺激的词,勾起他想家的情绪时哭一阵,不愿意午睡时哭一阵。 6、.偶尔哭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能参与游戏、吃饭、喝水、睡觉等基本活动。但听到或看到别的幼儿哭时,也会跟着哭几声。 7、早晚接送时哭多数幼儿经过前面几个阶段,情绪基本稳定了,只是早来园、晚离园时会哭。 8、恐惧、紧张、缄默这类幼儿通常表现为一言不发,做任何事情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9、恋物这类幼儿通常会从家中带一件喜欢的物品,一直拿着不愿意放手,如果老师要求他放下,他会用哭闹来反抗。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

主题:大班《房子的秘密》 主题的产生: 孩子出生以后每天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房子,有昂首挺立的大楼,有敦厚淳朴的低层的平房,有漂亮的小洋房,每天都在与房子打交道,首先是自己家的房子,后来是身边的房子,再后来是认识幼儿园的房子,孩子在成长中不断接触各种各样的房子,渐渐的他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家住的房子和别人家的有什么不一样?房子的用途有哪些?房子是怎样盖起来的?世界上有什么样的房子?房子的用途是什么?房子的发展是怎样的?将来的房子房子是什么样的?......一个个问题出现在孩子们的头脑里,指引着他们不断探索房子里的秘密,根据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要体现幼儿兴趣性的原则,根据幼儿对房子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于是我设计了“房子的秘密”这个主题活动。 预设教育目标: 1、通过观察、调查、参观、欣赏等途径收集有关房子的信息,萌发幼儿探究房子的兴趣。 2、培养儿童通过多种方式记录,并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4、提高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的能力。 预设学习目标: 1、认识不同的房子,通过观察知道房子的分类,并能够按某一特点进行分类。 2、学习与房子有关的故事、儿歌、游戏、并能够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收集房子的相关材料,并学会自己整理分类,同时知道关于房子的用途、发展和分类所用的方法。 4、能够用喜欢的方式对房子进行艺术创造活动 家长参与: 1、更换家园天地,向家长公布主题目标及内容,征求家长的意见,并取得家长的支持。 2、请家长向幼儿介绍不同房子的种类及特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请家长与幼儿一起观察、收集与房子有关的图片、故事、儿歌、游戏等材料。 4、亲子活动:房子大世界。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爱我家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爱我家 大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活动一:说说我的家人预期目标:1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通过调查增进对家人的了解和爱。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的讲述。 活动准备: 提前要求幼儿了解家人的生日、喜好(爱吃的食物、喜欢穿的衣服样式、颜色、业余爱好等)了解父母的职业全家福照片水彩笔图画本幼儿用书第一页活动流程: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家人,说说父母的职业、爱好、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的运动等。 2分组交流,让每位小朋友都有讲话的机会。 3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家里的哪位家庭成员?为什么? 4幼儿绘画自己的家的全家福。 5作品展览讲评。 关注重点: 能有条理的讲出自己家庭成员的职业、爱好等,并能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 活动二:体育游戏:猫和麻雀预期目标: 1培养幼儿身体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幼儿之间互相帮助,提高幼儿的竞赛意识。 活动准备:画一个圆形的场地.猫和麻雀的头饰活动流程:1带领幼儿到户外做准备活动。 2讲解游戏规则和玩法。3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

4讲评游戏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注重点: 能和小朋友一起快乐的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三:学做果盘送家人预期目标: 1、激发幼儿动手自制水果拼盘的兴趣和同伴交流、分享的乐趣。 2、培养幼儿利用水果进行造型的能力。 3、让幼儿初步了解平衡膳食的有关知识,知道多食水果的好处。 活动准备: 1、将搜集到的各种水果、食物拼盘的图片张贴在板面上,有条件的可在活动前的时间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课件,幼儿活动前自由欣赏。 2、老师和幼儿共同准备各类应时水果:苹果、梨、香蕉、桔子、草莓、猕猴桃等,共全班幼儿拼盘使用。一次性纸盘,小叉子,比较安全的切刀,橡皮泥、水彩笔、图画纸、时令水果。 3、自制教学挂图:平衡膳食金字塔。教师用书第83页。 活动流程: 1出示一些时令水果,引起幼儿兴趣。 2请幼儿说说自己和家人都喜欢吃什么水果。 3利用挂图像幼儿介绍各种水果的不同营养和维生素。了解平衡膳食金子塔。 4幼儿分区域活动:美工区--绘画各种水果。 美食城--制作水果沙拉和各种果盘。 动手区--用橡皮泥制作各种水果。

浅析初入园小班幼儿集体适应性的培养

浅析初入园小班幼儿集体适应性的培养内容摘要: 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进入到幼儿园时,会被种种的不适应包围着。焦虑、恐惧、失落与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注意到幼儿心理这方面的变化,正确有效地引导孩子,使他们消除恐惧,尽快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实施:(一)家园携手,帮幼儿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二)精心创设班级环境,給幼儿以家的感觉;(三)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参与的快乐;(四)建立生活常规,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初入园幼儿分离焦虑集体适应性培养 正文 三岁左右的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来到幼儿园,情绪会很不稳定,常表现为哭闹、大喊大叫、拒食、拒玩、拒睡、拒人、默默无语等等。这些表现就是通常所说的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会降低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将来的创造力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小班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还是比较突出的。据有关材料统计显示,在小班新入园人数中,分离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5%,持续两周的占65%,持续三周以上的占20%。由此可见,解决好幼儿分离焦虑问题,对幼儿园、家庭、幼儿

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我们从对孩子的角度来看,从家庭到幼儿园,是生活上的一个大转折,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作息制度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爱于一身。在幼儿园则要与许多幼儿共同分享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以往独享玩具、食物的特权变成了与他人分享。在家中,幼儿的饮食起居几乎全部由成人包办代替,在幼儿园则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学习“劳动”。这些不同以及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的一些常规要求,都会使初入园的小班幼儿感到恐慌,陌生和孤独。如何尽快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尽早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家园携手,帮幼儿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 为了使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由于离开父母而产生的焦虑,让他们从依恋父母转向依恋老师。因此,入园前后要开好家长会。一方面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概况、师资及家园合作等情况;另一方面向家长介绍新入园幼儿的心理知识,让其懂得幼儿特定时期哭闹的正常性,并了解新入园幼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请家长正确对待,为幼儿入园做好铺垫。另外幼儿入园前的家访工作特别重要。家访前要有具体的目的;要科学设计幼儿身体发育、智力状况、兴趣、习惯、个性特征等方面情况的调查表,请家长填写,从而对幼儿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了解,对幼儿做到心中有数。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可自制一些小手工艺品送给幼儿。用父母常

浅析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

浅析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 发表时间:2013-05-28T09:19:52.7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4月总第80期供稿作者:◆杨淑琴 [导读] 要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主动与孩子交流情感,从而形成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 ◆杨淑琴甘肃省高台县光彩幼儿园734300 摘要: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随着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幼儿都出现了入园不适应现象。本文围绕本人在幼儿园工作时观察到的几个案例出发,以入园不适应的幼儿为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探讨了幼儿入园不适应的现象。 关键词:小班新生入园适应 一、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表现 1. 不愿入园,情绪不稳 这种情况是由于家庭到幼儿园环境因素的巨大变化引起的,环境的突变使幼儿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有的幼儿不愿出家门,一接近幼儿园就哭闹,紧抓家长的手不放;有的在睡觉、吃饭、游戏、上课时哭闹不止;有的紧紧抓住第一位接待他的教师,老师到哪里他也到哪里,一旦老师离开他的视线范围,他就会哭闹。 2. 行为散漫,生活不习惯 有不少小朋友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帮着做,有些则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所以这些孩子到了幼儿园后,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得很差。 3. 任性专横,强占霸道 有的幼儿在家任性惯了,入园后与其他幼儿争抢玩具,稍不如意就厮打别人,具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和破坏行为,以自我为中心。 4. 不言不语,单独活动 有的幼儿经常呆坐,不与其他小朋友游戏、说话,老师跟他交流,他也一言不发,像是什么也没听见。集体活动、游戏时一个人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参与,对所有的一切都不关心。 二、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1)家庭环境封闭。幼儿与父母朝夕相处,没有更多的家庭成员可以长期接触,长期如此,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性就会过强。特别是现在不少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把幼儿关在家里,不让他与外界接触,导致幼儿适应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范围变得狭窄,幼儿见到陌生人、到陌生环境就哭。(2)家庭教养方式。在有些家庭中父母工作比较辛苦,生活压力比较大,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有时候会将自己的情绪迁怒于孩子。另外,家庭教养方式还会影响幼儿自控能力的形成和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 2.幼儿园因素 有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有些非专业的教师,他们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对幼儿的特殊心理没有充分了解,对社会适应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甚至认为孩子刚入园不适应是很正常的现象,每个孩子都要经历,不需要采取专门的措施去应对。 3.个体因素 (1)幼儿自理能力的强弱也是影响其社会适应的原因。有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强,而有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会自己进餐,不会穿脱衣服,大小便还需要老师帮忙。(2)有些幼儿性格比较内向,不能与别的幼儿进行友好的交往,很少参与集体活动,经常单独活动。 三、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策略 1.家长应采取的策略 (1)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要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主动与孩子交流情感,从而形成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要多与孩子游戏和交流,故意与孩子争抢玩具,帮助孩子积累简单的道理和行为规则。 (2)给孩子提供社会性发展的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对亲人的依恋一方面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与幼儿成长过程中接触社会的程度有关。幼儿如果平时较少接触家庭成员以外的人,较少参与外界的活动和接触外界的事物,在面对陌生人、陌生的环境时就更易产生分离焦虑。所以,幼儿在入园前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幼儿活动的空间和交往的范围。 (3)家长对孩子入园要有正确的态度。每个初入园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体验分离焦虑带来的痛苦。家长的态度要坚决,不要把宝宝的哭闹看得太严重,因为你的犹豫会强化他的哭闹行为。妈妈一定要坚定地对着他说声“再见”,然后毫不迟疑地离开。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安静下来。只要按时在下班后来接他,他就会知道你会守信,他就不会为你的离去而感到焦虑万分。 2.幼儿园应采取的策略 (1)更新幼儿教育理念,掌握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幼儿与教师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以人为本。不同的孩子,适应情况不同,对幼儿的影响也各异,老师要明白关注某些问题的重要性,不能将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停留在口头上。 (2)全面了解幼儿,给幼儿以安全感。教师和幼儿间的良性关系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给幼儿提供亲切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有助于转移或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3)采用更多的幼儿入园适应策略。要教给幼儿社会交往的简单技能。对于幼儿交往中出现的好事例,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也可用情景表演的形式重现出来。这样,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相信在幼儿园中也会感到愉快和有趣。 总之,解决新入园孩子的入园适应是整个学前教育的“序曲”,要根据这一时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他们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期。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美丽的春天》 一、主题由来 春天到了,幼儿园里树木和花草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迎春花开出了黄色的花朵像个小喇叭似得。孩子对树枝上的绿叶、草丛中的花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有的摘下来当小扇子一扇一扇的;有的自己在手里折一些小玩意;有的甚至把树叶当成了宝贝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看到这种情形,我想:对我们来说自然规律中的季节变换也许没什么,但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吧!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对什么也充满了好奇:春天和别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呢?树叶为什么在秋天落下而又在春天重新长出来了呢?在他们的小脑袋里会有一个个的"为什么"。我不由想到利用这些树木花草作为教育活动的媒介,为孩子们设计一个有关春天的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春天,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以及春季的气候、植物的变化,欣赏春天的美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因此,一个春天的树木花草为切入点的“美丽的春天”主题,通过这个活动让让幼儿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受春天的气息。让幼儿亲手培育、照顾自然角的小植物,亲身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并鼓励孩子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感受春天的美丽。 二、主题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和途径认识了解春天的特征,知道春天是一个美丽和播种的季节。 2.能用说、朗诵、唱、跳、绘画、制作、剪贴等各种方式表征春天。

3.在欣赏与春天有关的文学作品中体验文字的优美,学习创编与春天有关的故事或儿歌。 4.愿意把自己的研究发现与同伴交流分享,体会彼此分享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故事、诗歌、光盘、图书等资料。 2. 带幼儿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渗透有关春天的知识。 3.联系春游地点,做好春游准备。 4.提供幼儿用来表征的物质材料,如:画纸、笔、颜料、棉签、皱纹纸、插花、树叶、剪刀、胶水等。四、主题活动流程 四、主题活动流程 (一)活动一春天在哪里?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体验中感受春天的特征和美好 2.能够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勇敢大方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热爱,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儿歌、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为了让幼儿对春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们组织幼儿来到户外找春天。 1.户外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2.找春天:幼儿四散开结伴在院子周围找春天,看谁找到的春天景象

(情绪管理)幼儿入园焦虑情绪的原因及措施

幼儿入园焦虑情绪的原因及措施 2010-08-31 22:43 原因分析: 1、幼儿自身的焦虑情绪: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孩子哭闹和不情愿的情况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他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分离焦虑”使孩子产生一种离开家长的不安全感;“陌生焦虑”使孩子因为接触到新环境和新老师、新同学而感到紧张,所以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刚入园的幼儿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这时,老师和家长就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新的心理需要,消除焦虑,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群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心理需要结构层次上来。只要家长和老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悉心了解、分析情况,从孩子的长远与大局出发,相互信任,密切配合,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家长的焦虑情绪影响着幼儿孩子情绪不稳定

在入园初期,家长总有许多不放心的理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还是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抱,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张望,生怕有个闪失。其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幼儿园还没有建立信任态度,总是担心教师责任心不强、没有爱心,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得不到悉心的照顾。当幼儿回到家里,家长总是在物质和精神上过分迁就或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都表现出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3、幼儿在生活方面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现代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惯了众星捧月的日子,尤其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的孩子更是如此。老人们对孩子疼爱有加、育儿观念陈旧、重养轻教,生活上都由大人包办,造成孩子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偏食、挑食情况严重,作息时间相当混乱,形成了任性、专横的性格等。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要学会遵守相应的规则,开始学习独立生活,因此就会遇到生活上的一系列问题,如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穿衣入厕、不会与同伴分享玩具等,面对这些方面的压力和不适应,幼儿只能采用一些消极的办法来发泄情绪。 4、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着幼儿的情绪。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环境发生变化,接受的信息多了,面临的问题也变得比较复杂。这时,幼儿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儿产生紧张感和不适应感,从而出现哭闹等情绪焦虑等反应。

幼儿入园适应

内容摘要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随着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幼儿都出现入园不适应现象。本文围绕本人在幼儿园实习时观察到的几个案例展开,以入园不适应的幼儿为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探讨幼儿入园不适应的现象。本文首先阐述了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表现,然后对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班新生入园适应 目录: 引言: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随着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幼儿而言,入园是他们生活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入园前一天他们还生活在熟悉温暖的家庭中,处于被关照、被重视的家庭中心地位,是家中的太阳、宝贝、小皇帝,家长总是以孩子为中心,自然的形成了一种孩子对家长的绝对依恋和依赖。而到幼儿园后,幼儿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及素不相识的保教人员,一切都难以接受,剧烈变化的环境会使他们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小班新生在入园的头一个月,会产生入园不适应现象,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哭,此外还会出现憋尿、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幼儿园的玩具、不参与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等多种不适应行为。有些孩子的大声哭闹会传递给情绪不稳定的个别孩子,使其他孩子也加入哭闹行列。而面对幼儿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适应现象,在我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教师视而不见,有的无从下手,有的处理得不恰当,在幼儿的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幼儿的入园适应进行分析,了解其入园不适应表现及原因,探讨促进幼儿适应的不同策略,帮助孩子们度过这一适应期,从而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为其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析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

2019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2019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小纸的大家庭(小班) 一.主题由来 随着日新月异的的发展,生活中随处可见纸的存在,小朋友们的身边也充斥着各

种纸制品,纸巾、纸盒、纸袋、书本等等。纸不仅仅对于我们大人生活中至关重要,在小朋友的日常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小纸的大家庭”的主题活动单元中,我们将开展一系列关于各种纸的活动。让孩子从撕贴和折叠去触摸和感受纸的材质,了解不同的纸各自具有的特色;他们会有机会探索和研究一些纸的来源,也能学会珍惜各种纸,在废纸回收、利用再生纸的过程中懂得保护资源;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真正地和纸玩游戏,他们可以折一折、玩一玩各式各样的纸;可以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平面的纸站起来,让立体的纸变化出不同的空间。厚的、薄的,粗的、滑的,硬的、软的,大张的或是小张的,平凡的纸将成为孩子创作或游戏的素材,给予他们一片尽情想象的空间。 二.主题目标 教育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动手、互相交流,提高幼儿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研究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增进幼儿的环保意识。 3、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学习目标: 1、感受纸的特性,学习观察、记录、统计的方法,探究纸的用途,激发幼 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并能在生活中积累一定的有关纸的知识。 2、了解纸的产生、来源以及废纸的再利用、废纸再造,知道爱惜节约纸张。 3、在塑造、切割、组合等活动中,创意地表现自己的意愿,美化生活。 4、感受不同材料在演奏时的音色变化,能运用已掌握的节奏型进行创作性 的表现。 三.主题网络 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说说“我收集的纸” 语言活动:纸箱和纸、找一找,哪里有纸、参观纸艺店、纸娃娃、有趣的立体书 科学活动:卫生纸怎么来的、神秘信纸、为什么纸要回收、神奇再生纸、纸是大力士 数学活动:纸的另一半 音乐活动:纸飞机、纸爱变花样、糖果王国的舞会 美术活动:纸的观察小书、和纸玩游戏、好好爱护我、多变的剪纸花、彩纸作画、纸的同乐会、纸的大壁画 体育活动:纸箱妙妙妙、报纸真好玩 四.环境创设

幼儿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教案与案例

幼儿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教案与案例 一、主题说明: 家像一个宁静的港湾,常常是每一个一生中魂牵梦萦的地方。家是孩子们最亲近最熟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是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的地方。而小班的孩子刚升入中班,而且又经历了一个暑假,对家庭还特别的留恋,个别幼儿情绪也不够稳定。我们教师所做的就是,让幼儿在情感上的加深得到体验和发展。为此我们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家庭感觉的环境,让每一个孩子从小成为和谐家庭中的一员,也是让他们学习做人的一个良好的起点。相信,每个家庭是我们的小家,幼儿园是我们的大家,让我们的孩子在喜爱小家的同时,更喜欢我们幼儿园的大家庭,在幼儿园的大家庭中健康地成长!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感受成人的关爱,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2、了解家庭成员的职业,尊重他们的劳动。 3、在活动中,愿意用动作、歌声、语言等表现自己理解的事物及自己喜欢的人物。 4、愿意主动地收集活动需要的资料,形成较好的探索意识。 5、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认知和经验,积极的表达自己的主张。 三、环境创设: 1、布置“瞧这一家人”专栏,展示家庭合影、爸爸妈妈的画像。 2、布置“我的好妈妈”专栏,展示幼儿画的“漂亮妈妈”及为妈妈做的礼物。

3、经常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爱唱歌》、《我家有几口》、《大鞋与小鞋》等反映主题思想的音乐带,营造一种幸福、温馨的氛围。 四、个别化学习材料: 材料名称材料提供照 片 材料介绍 打电话 废旧台历、 废旧电话机、塑 封的数字卡、塑 封的点卡 方式:桌面操作 玩法: 1、幼儿先随机选取一个数字卡。 2、按数字卡上的数字排列寻找相同排列的点卡。 3、按照数字卡上的数字拨打电话。 4、能力较强幼儿可按照点卡上数字拨打电话。 布置新家 KT板拼搭 的房子、各种塑 封的家具贴纸 方式:桌面操作 玩法: 1、看看有哪些家具和用具,把它们分别插在4 个房间里。 2、欣赏布置好的新家,和身边的好朋友介绍下 你是怎么布置你的新家的。 美丽的瓷砖 房子造型 的绒布块、带雌 雄粘的瓷砖 方式: 墙面操作 玩法: 按瓷砖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排序。 一维: 幼儿可按瓷砖颜色进行AB、ABC排序拼贴瓷砖, 直至房子上的格子全部拼完为成功。 二维: 幼儿可按瓷砖上的花朵贴纸进行排序,有三种花 朵类型,牡丹花、牵牛花、向日葵,进行AB、ABC排 序拼贴瓷砖,直至房子上的格子全部拼完为成功。 能力较强的孩子也可进行ABB、AAB 、AABBCC分 类排序。 我们家的窗帘手工纸 浆糊 透明胶等 我们家的窗帘主要以红、蓝、绿三色组成,幼儿要根据颜色的规规律完成自制窗帘。 层次一:按照AB、AB的顺序,依次完成拼图。 层次二:按照AAB、ABB的顺序,依次完成拼图。 层次三:按照AABBCC的顺序,依次完成拼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