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祁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总结报告

祁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总结报告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项目总结报告

所属省份:湖南省

主管部门:祁东县教育局

举办者:祁东县人民政府

编制人员:曾雅彦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734-*******

手机号码151********

电子邮箱qdzzzyy@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169135.html,

祁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

2014年6月

目录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1)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1)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4)

二、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 (5)

(一)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现鲜明职业能力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 (6)

(二)以“三百”工程为平台,造就了“名师引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8)

(三)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创新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8)

三、特色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完成情况 (9)

(一)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9)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 (9)

四、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情况 (9)

(一)项目建设经费预算及实际到位与使用情况概述 (9)

(三)非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万元) (10)

(四)资金管理 (10)

五、贡献与示范 (11)

(一)促进了区域产业发展 (11)

(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11)

(三)推动了祁东“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11)

(四)促进了教育强县建设 (11)

六、建设成果 (12)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成果 (12)

(二)专业品牌建设成果 (13)

(三)职业素养培养成果 (13)

(四)社会服务成果。 (13)

(五)典型案例 (13)

1、以行业“大师工作室”为支点,打造祁东传统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13)

2、人才培养与曲艺创作并举,焕发祁东渔鼓新活力 (14)

3、送培上门,送技下乡,平台互动,服务三农 (14)

4、基于职业方向轮训的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14)

5、依托校内“代工”企业,实现“一体化”办学 (14)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5)

(一)课程体系改革需要继续深入 (15)

(二)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提升的空间 (15)

祁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项目总结报告

学校创建于1985年,现开设10个专业,在校学生5973人,年培训3287人次,教职员工374人。学校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市优秀学校”等112项荣誉称号。学校从2012年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1、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学校紧紧围绕祁东新型工业化和教育强县战略实施,全面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项目包括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模具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等4个专业和双师型教师队伍、数字化校园2个特色项目建设。621个验收要点全部完成,平均任务完成率达到115%。(见附表一)

2、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推动作用

(1)推进了科学办学理念的形成。学校坚持“示范引领,革新图治,特色立校,科学发展”的办学方针,确立了立足祁东,服务衡阳,辐射湖南的思路,保障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和质量,明确了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建设定位、服务面向定位,注重教学质量、注重科学管理、注重内涵发展、注重产学研结合,实现让行业企业满意、学生满意、学生家长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办学理念。

(2)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招生规模逐步扩大,近三年年均全日制招生达到1400人以上,2014年全日制招生人数已经超过1700人,年培训规模达到3287人次。连续十届技能大赛团体总分和获奖等次稳居市同类学校前列,近三年在国家和省市技能竞赛中获奖学生达到354人次。毕业生供不应求,初次就业率99%,对口就业率95%,本地就业率85%,企业满意率99%。

(3)增强了学校吸引力。学校成为影响祁东县老百姓生活的最佳品牌,成为企业合作的首选单位,祁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归阳工业

园区与学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市白沙洲工业园区在学校建立了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衡阳市引进的16家世界500强企业中,与学校有紧密合作关系的达到9家。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1、全体动员参与,人人争做示范

通过举办启动仪式、动员大会、建设培训,编印《建设指南》,组织普及考试等形式,让全体教职员工知晓“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通过签署项目责任状、分阶段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年度工作总结会等形式,在全校营造“事事都是建设内容,个个都是建设人员”的浓厚氛围。

2、建立组织机构,强化职责分工

县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雷高飞亲自担任组长,召开4次现场办公会,对项目建设进行具体指导、检查和监督,落实项目配套经费741万余元,投入了基本建设经费2000多万元。县教育局把项目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突出了示范校建设的过程监控和管理。县政府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召开了2次校企合作对接会。学校成立了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监控小组,设立了建设办公室,组建了各重点建设项目工作小组。

3、健全管理制度,有序推进建设

制定《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40个管理文件、《项目建设验收标准》等20个技术规范,按照“统筹规划,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严格把关”的原则,分解、细化重点建设项目,实施项目建设例会制、月报制、半年度质量测评制、学期绩效考核制、年度评估制,定期组织专家论证、经费审计和项目答辩,全面掌控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4、整体规划、应用驱动,形成了有效支撑人才培养和管理现代化的信息化平台

依托湖南职教新干线,建设校园数字网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统一身份认证体系三大系统,建成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学习等10个平台。创建了示范校专题网站、示范校建设QQ群、飞信短信平台,远程培训与交流平台,积极参加各种示范校建设经验交流会,发布培训信息,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及时发布示范校建设要求和动态,展示建设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项目建设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

二、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

在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中,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都是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和湖南省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湖南省特色专业,模具制造技术是市精品专业。所有验收要点全部完成,各项指标平均完成率逾107%。(见附表二)

(一)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现鲜明职业能力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对湖南开福家具集团等56个省内外知名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了调研,组织了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召开了15次座谈会,形成了10个专业市场调研报告,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了工艺美术的“企业+专业+工作室”、服装设计与工艺的“1+3+1+1”、模具制造技术的“专业+车间”、计算机应用的“工作任务+课程模块”等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新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专业服务社会的水平,如工艺美术专业建立了区域的人力资源、技术咨询、技能提升和信息交互四个中心,建成5个名师工作室,对外职业技能培训523人次,承接55人次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面向祁东开福家

具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开展了家具设计、食品包装设计等49项技术服务,纯收入达到13.8万元。

2、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专业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从职业岗位对实用型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要求出发,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跟踪地方产业领域的最新变化,开发体现地方产业发展的课程内容。将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理论教学够用为度,实践教学逐级深化,保证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的一致性。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共完成了《服装款式设计》等26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编写了《服装CAD》等23本校本教材。

3、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

专业紧扣职业岗位优化专业教学过程,将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流程结合起来,打破理论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界限,体现“教、学、做”合一。推行“三真”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用真实的项目产品,进行真实的操作实训,做到理论与实践融合,知识与技能渗透,教与学零距离接轨,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如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在教学中广泛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按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流程,布置教学环境,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4、改革考核方法完善评价模式

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坚持能力考核标准,实现了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考核的方法多元化,做到了客观、全面、实效。如工艺美术专业建立学生全员评价模式,学校将学生作品编上序号,在教学楼、实训楼等公共场所展示,通过学校“微信群”让学生点赞,最后根据点

赞多少,进行排名和表彰。

5、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进行了以理实一体教材、网络课程、实训仿真软件等为代表的教学资源建设。2012年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均参加了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项目,锻炼了师资队伍,丰富了教学资源库。如计算机应用专业收集整理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和教学讲义、课程能力考核标准等,并将优质核心课程的所有资源都放入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信息资源与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已建成投入使用,其中专业相关教学资源总量达1.2TB、CAI课件达到2230个、网络课程达到16门。

(二)以“三百”工程为平台,造就了“名师引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实施百名骨干教师下企业、百名企业骨干进课堂、百名教师进修上水平“三百”工程,引入行业大师组建“大师工作室”,完善了师德培养机制,形成了大师、名师引领,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中坚,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了高海波等33名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其中省级2人,市级7人;骨干教师99 名。全体专业教师均参加了2个月以上的企业顶岗实践,四个重点专业双师教师182人,双师比达97.8%。

(三)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创新了校企合作机制

建立了“实体化”、“合作化”、“特色化”等类型的校内“代工”企业,促进产教融合办学机制创新。与广东奔立尔教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合作,在学校建设了满足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综合技能训练需要的36个实训室和以“校中厂”为特征的4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1个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为省级生产性

实训基地,3个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下岗职工培训中心。如吉美服装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校服,已经被县内中小学广泛采用,鼎艺广告有限公司承接的广告设计业务,年收入达100多万元,创利润20多万元,达到了“项目实训无缝化、理实教学一体化、师生提升共生化、教学服务协同化”四化目标。

三、特色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完成情况

(一)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实施了校企互兼互派与教育科研合作计划、专业人才引进计划、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教师实践技能培训计划,提高了教师的应用意识、实践技能和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教学能力四大计划,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28人,其中高级职称99人,研究生23人,博士1人,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33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53人,双师型教师220人。省市专业教学研究委员会委员16人,市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16人,市级教学评估专家22人。近三年,教师获国家级奖励37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332人次。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

建设了完整统一、技术先进、以服务教学为主,覆盖管理、服务、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现代校园信息网络,建成了专业图书资源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名师教学资源库、学生作业数据库、试题数据库、教师科研与作品数据库等六大资源库。建立了祁东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和网售中心,及时公布黄花菜、粉丝、香芋等祁东传统农产品信息,为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四、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情况

(一)项目建设经费预算及实际到位与使用情况概述

项目预算总投入 181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02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51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4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24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057.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02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到位资金741.2万元;行业企业投入到位资金40.3万元;学校自筹资金到位255.8万元。

(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万元)

(三)非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万元)

(四)资金管理

在资金管理上,学校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效益化”的原则,加强了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管

理,做好了项目论证、组织实施、绩效评估、检查验收等环节,提高专项了资金使用效益。

五、贡献与示范

(一)促进了区域产业发展

20年来累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万余人,被誉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建设期间,学校输送技能型人才3174人,为转移企业培训新招员工5968人。学校成为了湖南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与英姿服装公司等中小企业合作,开展了工艺品设计等35项技术服务。

(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学校通过“送培上门送技下乡平台互动”活动与砖塘镇等6个乡镇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进行文化宣传、技术培训和农产品包装设计等服务活动,共培训农民实用技术人员2003名,农村科技人员212名。设计了“黄花姑娘”等4个商标图案,扩大农产品的影响力。通过这些举措,实现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推动了祁东“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2011年,学校开设曲艺表演专业,较好地保护和发展了渔鼓文化。结合政府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送戏下乡和广场文艺演出21场次,培养培训了331名艺术人才。2012年,《赌妻》、《薪火相传代代强》节目,在第五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四)促进了教育强县建设

学校是省示范性职教中心县职教中心的牵头学校,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建立了教育研究、招生、就业、教学资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五大平台,充分发挥了县职教中心的统筹作用。2013年,学校派曾雅稚等12位老师指衡南县职教中心创新职教理念,改

革管理模式。开展县中职学校学籍信息管理员、资助员培训,中小学教师多媒体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移民技能培训。成功承办了2012、2013、2014年市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等6个项目的技能竞赛,承办了2012年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职业教育模具制造技术等5个项目的技能竞赛。接待了汝城县职业中专等10所学校参观学习。与常宁市职业中专等8所学校建立了对口交流关系,较好地促进了对口交流学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软实力建设,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各级领导先后21次来学校视察,对学校的快速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主张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广泛推广。人民网以《湖南祁东禁毒渔鼓戏进校园》专题报道了学校推广和传承文化遗产的突出成绩。《中国教育报》等各级媒体68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业绩。

六、建设成果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成果

2013年,学校与祁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归阳工业园区签订了校园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园战略合作联盟,构建了“政府、协会、企业、学校”四方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融入产业、融入行业、融入企业、融入职业、融入实践、融入团队”的“六融入”系统,与欧姆龙衡阳电子有限公司、开福家具集团有限公司等153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帮助祁东吉祥粉丝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开发新产品9项,开展工艺广告设计和包装等49项技术服务。校外实习基地从18个增加到78个,合作企业从126家增加到153家,订单学生

从1270人增加到1835人。

(二)专业品牌建设成果

建成了2个省级精品专业,4个市级精品专业,6个校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具、电子、计算机、服装、会计等专业的阳光工程成为市级培训基地。工艺美术、模具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的阳光工程成为市级培训基地。

(三)职业素养培养成果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德育理念。推进了“科学理论进课堂、经典名著进教材、优秀曲画进头脑”的“三进”工作,实行了“掌握一个中华传统礼仪、讲一个哲理故事、唱一首经典渔鼓剧目、练一门过硬的技术、说一口流利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学会一项农业生产技术”“七个一”活动。建设期间,学生参加文化竞赛,获奖57人次,其中国家级5人次,省级9人次,市级17人次。学校学生良好的素质和精神面貌获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校渔鼓剧团已经成为县政府大型活动定点演出单位,近两年19次为县政府提供演出服务。

(四)社会服务成果。

牵头成立了祁东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10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30个市场调研报告。两年来,职教集团已累计为转移企业和本地企业培训新招员工7604人,技能鉴定8213人。通过“送培上门,送技下乡”活动,共培训农民实用技术人员2003多名。

(五)典型案例

1、以行业“大师工作室”为支点,打造祁东传统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为了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引入行业大师组建了五个“大师工作室”,为此设立了专门机构,拨付专项经费,激励其开展工作。“大师工作室”通过开发新型产品,改进传统工艺,“精锻”技能骨干,提升了祁东传统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加快了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引领了中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新方向。

2、人才培养与曲艺创作并举,焕发祁东渔鼓新活力

按照“围绕舞台,培养人才,依托市场,打造专业”的办学思想,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祁东渔鼓地方特色,推出一批优秀作品和优秀演员, 打造特色文化名片,为弘扬祁东渔鼓,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做出积极的贡献。

3、送培上门,送技下乡,平台互动,服务三农

通过创新培训机制,提供政策与经费保障,组织专业团队,搭建互动平台,调整培训内容,送培上门,送技下乡,平台互动,将应用技术送到村间田头,提升了祁东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了祁东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基于职业方向轮训的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重构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完善了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多元”互评的评价模式,采用在工艺美术专业大师工作室培训,在“校中厂”和校外顶岗实习企业实行轮训的方式,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扩大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影响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真正起到了引领与示范作用。

5、依托校内“代工”企业,实现“一体化”办学

适应祁东县承接产业转移经济发展格局,祁东县职业中专建立了

“实体化”、“合作化”、“特色化”等类型的校内“代工”企业,形成“双主体”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一体化办学格局:通过机制建设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相得益彰;以“代工”企业为窗口将行业企业需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校企一体及理实一体培养人才;扩展“代工”产品领域提高人才培养功能负载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促进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课程体系改革需要继续深入

课程内容的更新周期相对较长,企业真实生产项目进入课程的数量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完善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二)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提升的空间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洞悉市场的前景和专业的发展方向的能力有待加强,专业教师的技术跟踪能力还有待提升,需要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教师企业或高校访学制度,激发专业教师的积极性。

祁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三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