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_水和空气111(最新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_水和空气111(最新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_水和空气111(最新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_水和空气111(最新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知识点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不易被压缩、能流动、有重量。

固体: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不易被压缩、不能流动、有重量。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易被压缩、能流动、有重量。

2.科学家都是按照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步骤工作的

3.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4.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5.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6.我们要不断地从(爱)提问到(会)提问。

7.爱提问是人类好奇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8.自制信息卡就是一种(记录)和(呈现信息)的好形式。

9.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写了《昆虫记》这部不朽的传世之作

10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做实验证明空气是有重量的

11.英国牧师普里斯特利发现了氧气

12.1772年,苏格兰医生和化学家卢瑟福发现了氮气

液体量筒

1.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2.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4.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5.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6.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速度与液体的黏度有关,黏度越大,流动速度越慢。

7.液体和固体的不同点是:

①固体不会流动。液体会流动。

②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③固体不会形成滴状。液体会形成滴状。

④固体不一定有黏度。(有的固体有黏度,有的固体没有黏度。)

液体都有黏度。(有的液体黏度小,有的液体黏度大。)

8.液体和固体的相同点是:有重量、有形状。

1.水: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

液体。

2.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3.水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营养的吸收、废物的排泄都离不开水。

4.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也多亏了水,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5.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6.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7.水的用途很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8.毛细现象:水沿着有空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9.张力: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10.浮力:我们把水会“托举”东西的现象叫做水的(浮力)。

11.溶解:把糖放入水中,糖块就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这种现象就是溶解。

12.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水还有浮力,压力。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13.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水的密度最大,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

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14.矿泉水:是溶有许多矿物质的泉水。

15.世界水日:每年的3月22日确定为世界水日,我国也以这一周为全国节约用水宣传周。

16.“喷射”的水试验告诉我们,:水具有(压力)。

17.水和食用油的不同点:

水:①比较重。②完全透明。③不粘手。黏度小。④无气味。

⑤无颜色。⑥在杯壁上很快流下。⑦搅拌后流动快。⑧水滴很圆。

食用油:①比较轻。②有点透明。③粘手。黏度大。④有气味。

⑤淡黄色。⑥在杯壁上慢慢流下。⑦搅拌后流动慢。⑧油滴不够圆。

18.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都是液体、透明、都有重量、都会形成滴状。都有一定的黏度。

19.水、油、洗洁精的共同点:有黏度、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有滴状、有重量。

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暗河。

2.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

3. 海洋和咸水湖中的水占地球上水总量的(97%))。

4. 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5.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6.人体中水占65%,蔬菜中水占了90%。

7.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空气

1.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2.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3.空气占据(空间)。

4.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5.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6.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7. 喷雾器、打气筒、球、电动门、潜水艇、气枪等都利用了压缩空气

8.最早证明空气有重量的科学家是拉瓦锡。

9.空气受热会(上升),“孔明灯”、“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上天的。

10.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11.空气受热后(上升),受冷后会(下降)。

12.暖空气从地面上升,然后又开始(受冷下降)。

13.空调应安放在(角落)。

14.空气总是在循环流动

15.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46.制冷空调安放在(上方),热空调安放在(下方)

17.手压气垫“感觉有向上的力”,是由于空气有(弹力)。

18.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是利用了空气的(收缩)性。

1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20.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能(支持燃烧),它比空气(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变混浊)

21.植物呼出的气体是(氧气),动物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2.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顶上空气中氧气稀薄)

23.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污染净化器)等美誉。

24.(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

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25.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

26.为了金鱼健康生长,常给金鱼缸装上(氧气泵)。

27.(废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8.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和(有害物质)

29.燃烧塑料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肝脏)、(脑)。

30.工业三废有废水、废渣和(废气)。

31.多植树造林,是因为森林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32.空气和水的不同点:①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

②水比较重。空气比较轻。

③水能摸到。空气摸不到。

④水不能被压缩,有固定的体积。空气可以被压缩,没有固定的体积。

33.空气和水的相同点:1.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

2.都是一种特质,生物都离不开它们。

3.都是占据空间的。

4.都有一定的重量。

简答题

1. 为什么“有人说,地球其实是一个…水球??

因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都被水覆盖着。

2.为什么有人说,地球其实是一个…气球??

困为地球表面上百分之百的面积都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

3.为什么水和空气,是地球上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

因为有了它们,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有了植物、动物和我们人类,地球才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摇篮。”

4.物质分为哪几种形态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

例如:石头、木头和树叶。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例如:水、醋、牛奶。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例如:空气。

5.物体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答:看它们是否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6.在设计洗洁精、食用油和水这三种液体的流动比赛中比赛中,怎样做才能保证公平?答:①保持玻璃倾斜度相同(受力大小一致)。

②液体多少一致。

③玻璃片表面光滑程度一致。

④要从同样高的地方同时流下来。

7.三种液体的流动快慢比较

实验证明:液体的流动快慢与(它的黏度)有关。

8.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呢?

①在空气中挥动塑料袋,装满空气后,扎紧袋口,用手摸一摸、按一按,塑料袋鼓鼓的,里面就是空气。

②扎一个小孔让空气对着纸条吹,纸条会被吹动,空气像水一样能够流动。

③闻一闻,体验空气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④将装满空气的塑料袋扎一小孔,放在水中用手挤压塑料袋,我们会看到许多气泡从水中往上冒。

9. 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照射地面,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形成风。

10.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被压缩的性质?

答:打气筒、打篮球、洗手液瓶子

11.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答:水会流动,空气也会流动,流动的空气形成风。

用书或扇子对着人扇,我们会感觉到比较凉爽。

我们能够通过加快空气的流通的方法制造风。

我们还可以使用电吹风和电风扇制造风。电吹风还能制造出热风呢。

12.活动“空气占据空间”中实验要注意什么?

答:杯子倒扣水中时,要注意:

(1)杯子要直扣,否则水会进人杯子里,纸会湿。

(2)杯子底放纸的时候,要放好,压紧一些,否则杯子一倒过来纸就容易掉下来。

13.利用热空气上升我们可以做哪些事?

取暖器、孔明灯、热气球等。

14.取暖器为何安放在地面?

热空气上升。

15.登山运动员为什么要携带氧气瓶?

山高空气稀薄,人体缺氧。

16.你认为空气有哪些性质?

空气占据一定空间;空气有质量;压缩空气产生弹性;空气会流动。

17.夏天,人坐在屋里,为什么要将前后门都打开才更凉快?

空气流动产生风,使人更凉爽。

18.比较空气比二氧化碳重呢还是轻?轻

19.空气中除了氮气、氧气还会有其它气体吗?有

20.人憋气时很难受,这说明了什么?

人呼吸需要空气

21.汽车尾气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汽车尾气会麻痹人的神经,造成体内缺氧,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力衰退,甚至造成铅中毒。

22.焚烧垃圾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和有害物质,尤其焚烧塑料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会严重损害人

和动物的肝脏和脑。

23. 为什么养金鱼的人要在金鱼缸上装增氧泵?

鱼的呼吸需要氧气,氧气缺少会导致鱼死亡,所以要用增氧泵不断提供新鲜氧气。

24.我们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

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汇报

2.植树造林

3.使用清洁能源

4.不焚烧垃圾

5.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

实验操作

1. 按下图的方法,沿着杯壁漫漫的倾倒二氧化碳。不一会儿,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1.不支持燃烧2.比空气重

由此我们联想到可以利用二氧化碳来制造__灭火器,来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2.小明在路上骑自行车,骑着骑着自行车不走了,它一看才发觉自行车没气了,它慌了,该怎么办呢?你为它想想办法吧,你想到后说一说你用了我们学的什么知识呢?

查明原因,给轮胎加气。用到了压缩空气的知识。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大气中也含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地球上70%是海洋,30%是陆地。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3%的淡水,而这3%的淡里中,有2/3的水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不能饮用。

补充资料:三年级科学第3——4单元

1.生产铝罐需要经过哪些过程?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开产铝土矿----加工成氧化铝----轧制成铝材薄片---冲压成筒妆罐----清洗、烘干、上漆。2.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

(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

(3)研究可以分解的塑料。

3.为什么要节约用纸?

为了保护木材资料,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节约用纸就是在保护木材资源。

4.生活中属于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有:

(1)把回形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杯子里的水不会溢出。

(2)一元钱硬币能容纳水滴。

(3)草上的露珠:表面张力使水成为一颗颗小水珠。

(4)水面上溅起球状的水滴:表面张力使水滴成球状。

5.为什么砖铺的地面容易反潮?

砖块中有许多空隙,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把土壤里的水吸上来。

6.自然界里的水污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1)人体中大部分是水,如果长期饮用不良的水质,会导致体质不佳抵抗力自然减弱,这是百病发生之必然;

(2)农业污水使大片农田遭受污染,农作物产量降低;

(3)海洋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7.为了避免水污染发生,我们应怎么办?

(1)减少耗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不乱砍乱伐,提倡植树造林;

(3)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4)对工业污水、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加以控制

8.怎样合理使用材料?

1.许多东西是用树做的,比如桌子、椅子、纸张、一次性方便筷......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爱惜桌椅,不要用一次性方便筷,多种些树.

2.许多多的白色污染---各种塑料袋,我们用过的塑料袋应该扔进可回收的垃圾箱.另外,我们也不要经常用塑料袋,这样就可以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9.怎样比较水,食用油,洗洁精流动?

放一快斜玻璃板(倾斜角大约15度),从左到右依次滴加三种东西,,便可知谁快些。

10.液体流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液体粘度,和管道的形状。

11.各种同颜色的纸有哪些不同?

牢固程度、毛边、吸水性、透明度

12.墙根潮湿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土坯(pī)或砖头的细孔将地面的水或土壤里的水吸上来,导致墙根阴湿。也就是水的毛细现象

13.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浮与什么有关?

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有关.

1.物体大小相同时重的↓ 轻的↑

2.物体轻重相同时小的↓ 大的↑图表

1.纸有很多有趣的性质:

2.金属的各种用途

3.塑料和其它材料比较

填空

1.我们利用砂纸磨、加热、敲打等方法发现金属具有:表面光泽、具有导热性、富有延展性等性质。

2.“白色污染”是指不易腐烂的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3.种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木材、石料、棉花、蚕丝、麻、陶土。

4.种生活中常见的人造材料:塑料、尼龙、合金、油漆、玻璃。

5.生活中的毛细现象有:用粉笔吸墨水、毛巾吸水、棉布吸汗、潮湿的墙根。

6.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糖、盐、洗衣粉、奶粉能溶解在水里

7.尽可能写出纸的用途:包装、印刷、装饰、书写、擦拭、盛装。

8.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10.水的压力:水压力的大小和水的深度有关,浓度越深水的压力就越大。

11.水的浮力:“曹冲称重”是利用浮力承载物体重量的原理。

12.地球虽是个水球,但可用淡水资源却极少

海陆风的形成

节水标志:植树标志:

分享:

2

喜欢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 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的气体,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 2、水在玻璃上渐渐不见,变成了一种无色、无味、 透明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水蒸气。 3、水蒸气就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就是水的蒸发现象。 4、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只不过水是液体它看得见、摸得着,而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5、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过程 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6、一般写水的沸点通常是100℃,而不是说水的沸点就是100℃。 7、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8、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预设:吸收热量) (板书:吸收热量) (2)冰融化前是什么状态的?(预设:固态) (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状态的?(预设: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状态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液态;固态转化成液态) (5)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其它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设: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6)冰完全融化成水体积有什么变化吗?(预设:体积变小) 9、(板书: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1.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 A.晒太阳 B.用手捂 C.放在0℃以下的冰柜里 2.试管中的冰在完全融化成水后,我们发现体积。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3.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形态从。 A.固态转化成液态 B.气态转化成液态 C.液态转化成固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 量是不同的。 1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 12、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3、我们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活动二: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一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活动三: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玻璃棒1 根、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集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教科版科学三上知识点

《水》单元知识点 一、水到哪里去了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2.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3.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4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5.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6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7.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 二、水沸腾了 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2.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3.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4.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5.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5.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沸腾时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8.加热后的石棉网和三脚架是很烫的,不能用手触摸;要等它们降温之后再收拾和整理。 9.水沸腾时水面上的水蒸气温度很高,不能把手放在上面,容易把手烫伤。 10.让水沸腾后,人们可以用来蒸、煮食物、给自来水杀菌消毒、泡茶、泡方便面等、获取更多水蒸气。 三、水结冰了 1.常温下的水在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一直下降,当降低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 2.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大,要占据更大的空间。.水在结冰的过程中,为了比较结冰前液面高度和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我们需要做好标记。 3.水结冰后,冰块会浮在水面上。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冰的温度低,如果长时间一直接触皮肤,容易被冻伤。 4.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装水试管外面的容器盛满碎冰并加入食盐是为了得到更低的温度。 5.冰是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的形状;冰是固态的水。 让水结冰,我们可以制造冰冻食品,如:冰淇淋、冰沙、冰棍。水结成冰之后,我们可以用冰块制作冰雕和其他艺术品。

最新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情况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 本册的三个单元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都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例如,“物体的运动”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机械运动中质点的模型,“动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建构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日地月的天体模型……这些科学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认识世界。 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一、我们周围的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 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陶瓷、橡胶 等。 3、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 表面有纹路 不太重 能削得动 锯了以后有锯末 能浮在水上…… 二、哪种材料硬 4、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留下划痕 。材料的硬度越大 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 就表示它比较硬 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5、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画的方法。 6、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铁钉>木条>塑料尺>卡纸 7、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 8、金属的特性 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三、比较韧性 10、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 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11、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塑料的柔韧性最好。 12、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四种材料中 塑料条的韧性最好 弯曲程度最大。 13、塑料的特性具有 不易分解、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质轻、重复利用性、防湿、等特点。 四、它们吸水吗 14、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由于材料组织结构间的空隙形成毛细现象造成,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5、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 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16、世界上第一张纸是我们中国的蔡伦制造的。所有的纸都有纸纤维。 17、古代造纸过程:割草伐木、烹煮、浸沤制浆、舂捣打浆、纸模抄纸、晒干成纸。用废报纸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打浆、抄纸、压平晒干。 18、自己造的纸和平时所用的纸的区别:如厚薄不同、疏密程度不同 纤维长短不同 光滑程度不同 等。 五、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 沉浮 是不同的 20、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 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与物体的大小、重量无关。 21、木头的特性 质轻 、比较坚硬 、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 、能浮在水上 、具有承重力等。 22、木头的特性究竟有哪些:木头可以做家具和筷子 说明它是比较坚硬的 能够做梁柱 说明承重力是很强的 用木头造船 说明它能浮在水面上 用树的枝条编筐 说明它有一定的柔韧性。木材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具备质轻、有较高强度、容易加工之优点且某些树种纹理美观 24、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 标准是这种材料能否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同种材料间一般不能划出痕迹。、 六、砖瓦和陶器、瓷器 26、砖的主要用途是 砌房子 陶瓷的主要用途是 做生活用品 。 27、砖是用 黏土 烧制而成的。 28、陶瓷是用一种 特殊的黏土 制造的 也必须经过烧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都是(草本植物),也都是(一年生植物)。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5、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它是(一年生植物)。 21、动物、植物都是(生物)。 2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24、拓印树皮的方法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25,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26.(大王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森林里。 27.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 五棵树镇小学陆兰 一、教材分析: 《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已有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四、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五、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六、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三种液体和空气)、牛奶、醋、水、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网状图、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的材料:7种物品名称的卡片、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这两个谜语猜的都是同 一种物质,猜猜看是什么? (1)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 (2)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打一物质) 2、师: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水。(板书课题) 3: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在旅游时你见过哪些山水美景? 4、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非常漂亮的水的美景,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5、师:这些就是大自然中水给我们带来的多姿多彩的景象。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导入,然后让学生回忆旅游时见过的一些山水美景,加深对自然界水的印象,再通过课件中对一些精美水景的欣赏,激发了学生想要研究水的兴趣。) (二)、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 1、师: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水你还知道些什么?(出示网状图) 2、生:观察PPT 了解网状图的意图。 (设计意图: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多方思考提高能力, 让学生互相讨论,既培养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对水有更直观的认识,突破重点) 3、师:小组讨论一下你了解的关于水的知识。 4、生:小组讨论。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 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看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 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 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 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 水能溶解食盐18g ,小苏打5g 。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

课题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2.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3.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百宝箱,猜猜看里面都有什么?(生边摸边说)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既平凡又神奇的物体,他们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目标。 二、新授 1.自学:我们知道的材料一部分 找出六种最常见的材料,你们知道它们的特性吗?试着分别用适当地词语描述它们。 (师分组。一组汇报一种材料) 汇报后,教师总结归纳其特性 2.小调查: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讨论后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名称可能使用的材料名称可能使用的材料 校服扣子 拉链发夹 钥匙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三、当堂训练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观察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清晰的显示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学背景: 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旁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一种小草的名字。其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所以师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的观察、比较、逻辑思考进行探究活动。当然还需要教师的特别方法,如用表格归纳法、画维恩图法等,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2019教科版科学三上期末试卷

实验小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科学学科期末考核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等第:_____ 一、我会填空(20分,每空2分) 1、因为空气可以被___________(“压缩”或“拉伸”),所以我们能往篮球里打很多空气。 2、风向是指风___________的方向。我们一般用___________个方位来描述。 3、在自然界,水是以三种状态存在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水的三态变化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 4、______________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单位是____________。 5、热空气会___________,冷空气会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二、我会选择(10分,每题2分) 1、下面的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A.B.C. 2、水结成冰后,体积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3、鱼儿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溶解了一些(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4、下列三个数据中,表示温度最低的是( )。 A.3℃ B.17℃ C.-8℃ 5、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常叫作( )。 A.天气表 B.气温表 C.天气日历 三、我会判断(10分,每题2分) 1、水蒸气的微粒很小,用肉眼无法看见。() 2、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3、在进行天气记录时,遇到周末和假期,应停止观察() 4、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沸腾。() 5、测量水温时,为了看得清楚,应该把温度计拿出水面。() 四、我会连线(8分,每题1分) 测量气温雨量器湿手变干加快溶解 测量风速气温计勺子搅拌水的蒸发 测量风向风杯式风速表空气流动空气占据空间 测量降水量风向标纸团没湿风的成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水》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已有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四、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五、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六、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三种液体和空气)、牛奶、醋、水、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网状图、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的材料: 7种物品名称的卡片、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这两个谜语猜的都是同 一种物质,猜猜看是什么? (1)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 (2)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打一物质) 2、师: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水。(板书课题) 3: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在旅游时你见过哪些山水美景? 4、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非常漂亮的水的美景,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5、师:这些就是大自然中水给我们带来的多姿多彩的景象。(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导入,然后让学生回忆旅游时见过的一些山水美景,加深对自然界水的印象,再通过课件中对一些精美水景的欣赏,激发了学生想要研究水的兴趣。) (二)、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 1、师: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水你还知道些什么?(出示网状图) 2、生:观察PPT,了解网状图的意图。 (设计意图: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多方思考提高能力,让学生互相讨论,既培养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对水有更直观的认识,突破重点) 3、师:小组讨论一下你了解的关于水的知识。 4、生:小组讨论。 5、指名汇报,教师填写网状图。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水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 带走一定的热量。 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2、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投影) 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间,就会干了。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 二) 探究活动 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 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说明了什么? (三)看书学习 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 (四)讨论交流 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 (五)小组合作 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 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实验课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水蒸气 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第二课:水沸腾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 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测量水温的方法。 【课题】:水沸腾了 (二)实验 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 确的方法,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 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 特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 二.沸腾 方法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 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 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 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 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 沸腾沸点测量水温的方法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教科版三上科学知识点

班级:姓名: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3、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5、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6、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7、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8、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7、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8、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9、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0、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