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物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药物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药物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药物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药物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目的:学习用毛细玻管法测定小鼠血凝时间,观察不同药物对血凝时间的影响原理:肝素中含有的大量硫酸根带大量负电荷,可与抗凝血酶3分子上正电荷的赖氨酸相结合,使抗凝血酶3构象改变,活性增加,灭活血凝酶等凝血因子而产生抗凝作用。而止血敏能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能力,促进其释放凝血活性物质,从而促进血凝。本实验用毛细玻管法观察、了解抗凝血药肝素和促凝血药止血敏对血凝时间的影响。

材料:

器材:毛细玻管、1ml注射器、秒表

药品:2.5%止血敏溶液、50u/ml肝素溶液、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3只

方法:

取小鼠3只,标记、称重。1#鼠腹腔注射 2.5%止血敏溶液0.2ml/10g (5mg/10g),2#鼠腹腔注射50u/ml肝素溶液0.2ml/10g(10u/10g),3#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10g。30min后,作眼眶内眦穿刺后迅速取血,取血达5cm 的血柱,并启动秒表,每隔30s折断毛细玻管一小截,检查有无纤维蛋白丝。记录从采血到出现血凝丝时间,为凝血时间。并汇集全班实验结果,计算三组小鼠的平均血凝时间,作均数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从而得出关于止血敏和肝素对血凝时间影响的结论。

注意事项:

1. 血凝时间可受温度影响,本实验室温最好在15℃左右。

思考:

止血敏和肝素各对血凝时间有何影响?其作用机理如何?临床上有哪些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导语:健康的身体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总是由于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价值长期的服用药物特别的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一些疾病,其中凝 健康的身体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总是由于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价值长期的服用药物特别的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一些疾病,其中凝血酶时间偏高就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严重的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如果掌握好原因就能很好的进行预防,下面一起了解下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范围为:男性11~13.7s,女性11-14.3s。 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因素较多,但其根本原因是凝血因子的缺失。一切导致凝血因子减少的原因都可能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之所以是肝功能检查中重要的一项,那么其时间的长短一定反应肝功能的某些变化。 肝脏是凝血因子形成的主要场所,当肝功受损时凝血因子不能正常合成,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正常值时会表现一系列的症状,如体表容易出血,出血后不容易止血。如牙龈出血、创伤出血等现象。同时凝血酶原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身体容易出现青紫斑块,身体稍微受压就会产生或青或紫的斑,几分钟后才渐渐消失。 除肝功能异常造成凝血酶原偏高现象还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原因。当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时首先要考虑肝功问题,做详细的肝功检查,确定病因及时进行治疗。 上面就是对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希望对朋友们能够带来一定的帮助,平时在生活中尽量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一)参考值 一步法凝血酶原时间:11~13秒 凝血酶原比值:0.82~1.15 (二)临床意义 1.PT延长: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或凝血酶原比值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延长,主要见于: ①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低或无纤维蛋白血症); 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肝病的阻塞性黄疸和维生素K 缺乏、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等。 2.PT缩短: ①先天性因子Ⅴ增多; ②DIC早期(高凝状态); ③口服避孕药、其它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血管损 伤等均为血栓形成的基础)。 3.口服抗凝药的监护临床上当NI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当INR>4.5时,如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则提示抗凝过度,应三少或停止用药。INR>4.5时,同时伴有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减低,则可能是DIC或肝病等所致也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一)参考值:33.68~40.32秒 (二)临床意义:基本与凝血时间意义相同,但敏感性高。目前所用的大多数APTT测定方法,凡当血浆凝血因子低于正常水平的15-30%即可异常。 1.APTT延长:APTT结果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即为延长。APTT是内源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主要用于发现轻型的血友病。虽可检出因子Ⅷ:C水平低于25%甲

型血友病,但对于亚临床型血友病(因子Ⅷ大于25%)和血友病携带者敏感性欠佳。结果延长也见于因子Ⅺ(血友病乙)、Ⅻ和Ⅶ缺乏症;血中抗凝血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或肝素水平增高时,当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因子Ⅴ、Ⅹ缺乏时也可延长,但敏感性略差;其它尚有肝病、DIC、大量输入库存血等。 2.APTT缩短: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3.肝素治疗监护: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为敏感,故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室监护指标。此时要注意APTT测定结果 必须与肝素治疗范围的血浆浓度呈线性关系,否则不宜使用。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 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3.0 倍为宜。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第十九章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一、选择题 【A1型题】 1.铁剂可用于治疗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下列关于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A.常与维生素C配伍以促进铁的吸收 B.服用铁剂时忌喝茶 C.禁与四环素类药物同服 D.可与碳酸氢钠同服以促进铁剂的吸 E.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 3.下列关于维生素K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参与凝血酶原的形成 B.用于阻塞性黄疸的治疗 C.用于水杨酸类药物所引起的出血 D.致严重肝硬化性出血 E.新生儿出血 4.维生素K没有下列哪项不良反应 A.快速静脉注射维生素K时可致血压下降 B.诱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C.诱发新生儿黄疸 D.诱发溶血性贫血 E.大剂量可导致血栓形成 5.维生素K的拮抗剂是 A.肝素 B.枸橼酸钠 C.双香豆素 D.链激酶 E.尿激酶 6.肝素不可用于 A.输血抗凝 B.脑血管栓塞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 D.产后出血 E.急性心肌梗死 7.肝素过量所导致自发性出血可选用何药治疗 A.维生素K B.安络血 C.鱼精蛋白 D.止血敏 E.止血芳酸 E.两者作用互相拮抗 8.下列关于氨甲苯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为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此药用量大,排泄快 B.对于不是由于纤溶酶亢进所引起的一般出血,无明显止血效果 C.大剂量也有直接抑制纤溶酶的作用 D.有血栓形成倾向者应慎用

E.对产后出血.肝.胰等手术后的各种出血,止血效果较好 9.维生素K过量可引起 A.自发性出血 B.心功能不全 C.血栓形成 D.过敏反应 E.以上皆否 10.枸橼酸钠使用过量可引起 A.心功能不全 B.血压升高 C.自发性出血 D.过敏反应 E.低血钾 11.肝素使用过量可引起 A.心功能不全 B.血压下降 C.手足抽搐 D.自发性出血 E.过敏反应 12.肝素禁忌证中,错误的是 A.肝肾功能不全 B.溃疡病 C.心肌梗死 D.严重高血压 E.孕妇 13.铁制剂与下列哪种物质同服能促进吸收 A.维生素C B.四环素 C.浓茶 D.氢氧化铝凝胶 E.牛奶或豆浆 14.口服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是 A.肝素 B.枸橼酸钠 C.华法林 D.尿激酶 E.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15.关于链激酶和尿激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链激酶间接激活而尿激酶直接激活纤溶酶原 B. 两者均能间接激活纤溶酶原 C.两者均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 D.两者均有抗原性 E.两药过量均能引起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 16.链激酶的对抗剂是 A.维生素K B.酚磺乙胺 C.氨甲苯酸 D.鱼精蛋白 E.凝血酶 17.钩虫病引起的贫血宜选用 A.硫酸亚铁 B. 叶酸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K E.维生素E 18.叶酸主要用于治疗 A.月经过多所致的贫血 B.产后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9.下列药物中除哪药外均能促进白细胞增生 A.维生素B4 B.维生素B2 C.沙格司亭 D.非格司亭 E.白血生 【A2型题 20.李某,男性,31岁,一个月前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餐后痛而就医,胃镜确诊为胃溃疡,近两周来上腹痛加剧,间断出现柏油样大便,现感头昏、心慌、气促、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百科名片 凝血酶 凝血酶原时间,简称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兔脑渗出液)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者有临床意义。应用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曲线,对比患者血浆的PT,可以求出活动度。活动度的正常值为80%-100%。目录[隐藏] 原理与临床意义 PT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 PTA与INR在肝病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PTA组间差异的相关因素

[编辑本段] 原理与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其原理是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TF)和适量的钙离子,满足外源性凝血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PT。 实验室报告PT有4种方式:秒、活动度(prothrombintimeactivitypercentage,PTA)、率(prothrombintimeratio,PTR)、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4种形式在临床上应用价值不同。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 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编辑本段] PT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 PT主要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I、Ⅱ、Ⅴ、Ⅶ、Ⅹ的水平决定,它在肝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急性肝炎PT异常率为10%~15%,慢性肝炎为15%~51%,肝硬化为71%,重型肝炎为90%。在2000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PTA是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分期的指标之一。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轻度PTA>70%、中度70%~60%、重度60%~40%;肝硬化代偿期PTA>60%、失代偿期PTA<60%;重型肝炎PTA<40%[1]。Child-Pugh分级中PT延长1~4s计1分、4~

静滴胺碘酮对抗凝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影响

静滴胺碘酮对抗凝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影响 贾宝成1,庄聪文2, (1上海长海医院 心胸外科,上海 200433;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心胸外科,福建 福州 350025) 摘要:目的 评价静滴胺碘酮对瓣膜置换术后房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快速房颤患者33例,患者均接受静滴胺碘酮治疗5d,于静滴胺碘酮前后检查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常规剂量华法林抗凝情况下,33例患者中PT全部延长。静滴胺碘酮前PT为(21.2 3.1)s,静滴胺碘酮后PT为(35.2 6.1)s,前后相差显著,(P<0.05)。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快速房颤患者在应用胺碘酮静滴治疗快速房颤时,应用常规剂量华法林抗凝可使PT明显延长。 关键词:胺碘酮;凝血酶原时间;房颤;瓣膜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R972.2 R55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3826(2003)02 0015 02 Effect of Intravenous Amiodarone on Prothrombin Time in Patients with Anti coagulation Jia Bao cheng,Zhuang Cong w en (Cardiothoracic Departmert of Chang hai Hospital,Shanghai20043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 aluate t he effct of intr avenous amiodaro ne on prothrombin time(PT)in pat ients after valv e replace ment.Methods Intr av enous amiodarone was administered to33atrial fibeillaion patients w 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and me chanical valve replacement for5days,and P T w as detected in every patient before and after amiodarone uses.Results PT w as (21.2 3.1)s befo re amiodarone use and became(35.2 6.1)s after ordarone use,on condition of routine w ar far in adminis traion.Y he latter is significantly lo nger than the former(P<0.05).Conclusion PT become signifcantly lo ger after intravenous amiodarone adminstration to atrial fibr illation patents with rheumat ic hear t disease and mechanical valv e replacement on condition of routine w arfar in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amiodar one;prothrombin time;atrial fibrillat ion;valve replacement 胺碘酮属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使心房和心室的肌纤维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从而达到抗心律失常作用。由于静滴胺碘酮起效快速,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因而临床应用日渐增加。大多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多合并房颤,在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均需抗凝治疗。本文就静滴胺碘酮对瓣膜置换术后房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胺碘酮在抗凝患者中的安全使用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1-06~2002-12,收治33例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置换术后快速房颤患者,房颤心率(131.4 25.6)次 min,病程3月~17年,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45.3 14.6)岁,NYHA心功能分级!~级。所有病人均口服华法林,剂量个体化,1.25~3.75mg。 1.2 方法 33例患者入院后即行PT及标准化比值(IN R)检查,监测心率,停服地高辛,给予胺碘酮(法国赛诺菲公司杭州赛诺菲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加入5%的葡萄糖250ml静滴,450mg d,2~3h滴完,连续5 d,同时按患者原剂量口服华法林,5d后复查PT及INR。 收稿日期:2003 01 13 作者简介:贾宝成(1973 ),男,吉林人,博士研究生。 ?15? 第31卷第2期临 床 军 医 杂 志 2003年4月CLI NI CAL JOU R NAL OF M EDICAL O FF ICER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与正常值及意义 乐安中心卫生院钟恒 一.凝血因子测定: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0.8-1.2 3纤维蛋白原(FIB):2-4 g/L 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 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各项意义: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 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0.8-1.2 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APTT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TT凝血酶时间测定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纤维蛋白原(FIB):2-4 g/L 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

常见急救药品知识培训

常见急救药品知识培训 一、中枢神经兴奋药 尼可刹米(可拉明) [药理及应用]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对血管运动中枢也有微弱兴奋作用。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循环衰竭、麻醉药及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中毒。 [用法]常用量:肌注或静注,~次,必要时1~2小时重复。极量:次。 [注意]大剂量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出汗、呕吐、心律失常、震颤及惊厥。 山梗菜碱(洛贝林) [药理及应用]兴奋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用于新生儿窒息、吸入麻醉药及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以及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 [用法]常用量:肌注或静注,3mg/次,必要时半小时重复。极量20mg/日。 [注意]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大剂量可引起心动过速、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甚至惊厥。 二、抗休克血管活性药 多巴胺 [药理及应用]直接激动α和β受体,也激动多巴胺受体,对不同受体的作用与剂量有关:小剂量(2~5μg/kg?min)低速滴注时,兴奋多巴胺受体,使肾、肠系膜、冠状动脉及脑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量。同时激动心脏的β1受体,也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产生中等程序的正性肌力作用;中等剂量 (5~10μg/kg?min)时,可明显激动β1受体而兴奋心脏,加强心肌收缩力。同时也激动α受体,使皮肤、黏膜等外周血管收缩。大剂量 (>10μg /kg?min)时,正性肌力和血管收缩作用更明显,肾血管扩张作用消失。在中、小剂量的抗休克治疗中正性肌力和肾血管扩张作用占优势。用于各种类型休克,特别对伴有肾功能不全、心排出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而已补足血容量的患者更有意义。 [用法]常用量:静滴,20mg/次加入5%葡萄糖250ml中,开始以20滴/分,根据需要调整滴速,最大不超过分。 [注意]1.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等;大剂量或过量时可使呼吸加速、快速型心律失常。2.高血压、心梗、甲亢、糖尿病患者禁用。3.使用以前应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4.输注时不能外溢。 肾上腺素(副肾素)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评价

凝血试验检查结果延长的实验室评价 PT和APTT是常用的凝血试验。体内凝血的启动有赖于组织因子和调节因子Ⅶ的激活,而且凝血酶的持续产生需要Ⅺ、Ⅸ、Ⅷ、Ⅹ和Ⅴ因子的激活。然而,PT和APTT结果的解释,纤维蛋白凝块内激活凝血因子的聚集可以归纳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单独APTT延长提示一个或多个内源性凝血因子(激肽释放酶原prekallikrein、高分子量激肽原、Ⅻ、Ⅺ、Ⅸ和Ⅷ因子)缺陷或存在其抑制剂。单独PT延长说明外源性凝血因子缺陷或存在外源性凝血因子抑制剂,但是轻微的Ⅹ、Ⅴ和Ⅱ因子缺陷也可引起PT延长。PT和APTT均延长说明共同途径的凝血因子(Ⅹ、Ⅴ和Ⅱ因子)缺陷,或纤维蛋白原存在质或量的缺陷。 评价非预期的APTT和/或PT延长时,首先要排除分析前原因。从用肝素冲洗的动静脉抽血而引起的抗凝剂污染是一个常见的错误,虽然商业PT试剂含有中和大约2U/mL肝素的物质,但是如果是从含肝素的导管中采集的血液,则血中的肝素远超过这种能力。其他分析前因素包括应用含高浓度枸橼酸钠抗凝剂(3.8%而不是3.2%),溶血标本(hemolyzed samples interfering with photo-optical clot detection methods),标本采集与检测时间间隔过长(APTT>4小时,PT>24小时)。增加枸橼酸/血浆比率,降低钙离子浓度[例如,HCT>55%的病人,or samples collected in under-filled collection tubes]可能引起PT和APTT 延长这一错误结果。 第二步是重复试验,注意减少分析前人工错误。如果凝血试验仍然延长,应该进行第三步,将病人血浆和正常混合血浆等混合进行混合试验。混合试验可将一个或多个因子缺乏的血浆校正到参考区间,如果血浆中存在凝血因子特异性中和抗体或非特异性狼疮抗凝物,则仅部分校正或校正不了。 Ⅶ因子缺乏概述 单独Ⅶ因子缺乏可以是遗传性也可以使获得性。获得性Ⅶ因子缺乏报道非常少见,多数与恶性肿瘤、败血症,和/或骨髓移植有关。体外试验证实有些病例产生中和Ⅶ因子活性或加速其清除的抗体。一例与外科手术相关的短暂性获得性Ⅶ因子缺乏已用重组激活的Ⅶ因子治疗成功。 遗传性Ⅶ因子缺乏的流行率估计为1:500,000,常常为偶然发现。患者可能无症状或有自发性关节和脑出血。出血症状通常发生在纯合子患者和复杂的杂合子患者,与Ⅷ因子和Ⅸ因

使用EDTA抗凝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使用EDTA抗凝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作者:季明德,魏源华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检验科, 现阶段进行凝血项目检测都是用枸橼酸钠抗凝,抽取血液量与枸橼酸钠的比例是9:1,在真空采血管中包含固定量的0.3 ml抗凝剂,真空采血管内的负压保证了从血管中吸出2.7 ml血液。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偶尔会发生血液量不足的问题,比例发生改变会影响凝血结果[1]。使用EDTA抗凝管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因为EDTA粉末在抗凝过程中几乎不对血液造成稀释,也就不会发生稀释比例的改变。本文研究在于诠释用EDTA抗凝时所测得的PT、INR结果与枸橼酸钠抗凝时的相关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Stago 公司生产的STA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使用Stago 公司配套试剂,配套质控品。Dade-Behring公司生产的INR校准血浆; 1.2 标本来源收集本院健康体检者标本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20~53岁;收集本院心胸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其它原因致PT延长病人标本60例,男35 例,女25例,年龄21~55岁。 1.3 实验方法 1.3.1 枸橼酸钠抗凝血MNPT的计算同一仪器使用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批号的凝血活酶试剂所计算出的正常人平均PT(MNPT)值是不一样的,故我们应重测所用凝血活酶试剂匹配的仪器MNPT 值,而不应使用生产厂家给我们提供的MNPT值[2]。计算MNPT需要至少20份正常血浆。本实验我们挑选60名健康体检者,经过仪器测试PT值,剔除>2S的数据, 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得出枸橼酸钠抗凝血的MNPT值。 1.3.2 EDTA抗凝血MNPT的计算 60名健康体检者的EDTA抗凝血,测试PT结果后,剔除>2S的数据, 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得出EDTA抗凝血的MNPT值。 1.3.3 Local ISI(仪器区域国际敏感指数)的建立仪器不可使用试剂说明书上附带的ISI值,因为此ISI值是试剂制造商用手工方法所测出的,并非是实验室仪器对所用批号凝血活酶试剂的Local ISI[3],所以要重新建立Local ISI。用已标注INR值的校准血浆复溶后,在Stago仪器上测PT 2~3次,得出PT秒数均值,INR=(PT/MNPT)Local ISI,将枸橼酸钠及EDTA抗凝血各自的MNPT 结果及已知的INR结果代入上式,即可求出Local ISI=lgINR/(lgPT-lgMNPT),故能分别求出两种抗凝方式各自的Local ISI。 1.3.4 PT、INR的检测本院健康体检者标本60例,本院心胸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其它原因致PT延长病人标本60例用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管各抽一管血,3 500 r/min离心5 min,以制备乏血小板血浆,在4 h内完成检测。根据公式INR=(PT/MNPT)Local ISI,得到INR值。

抗菌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抗菌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抗菌药物是临床常用药物,相关报道表明,在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抗感染药在其中所占的品种和几率都很大,其所引起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生成障碍、甚至严重性的出血性疾病越来越被临床关注,当人体内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1时,可确诊为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上,我们也常常忽视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和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 出血性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出血(皮下瘀斑、紫癜),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甚至脑出血导致死亡。 抗菌药物的抗凝血机制: ●骨髓抑制作用:(骨髓巨核细胞数减少,血小板数量减少。)代表:两性霉素B、 氯霉素。严重程度多与用药剂量相关,在血小板减少的同时常伴有其他血细胞减少,应常规检测PLT,及时停药多可恢复。 ●免疫性PLT减少: ①药物自身免疫性:磺胺类,与血浆蛋白载体结合形成抗原,激发机体产生抗体,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特异性地吸附在血小板上,以药物-血小板-抗药物抗体三重复合物激活补体,导致血小板破坏。 ②药物的半抗原性: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作为半抗原首先与血小板表面的蛋白牢固结合使之具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

●影响VitK合成: 广谱抗菌药物可抑制肠道内产生维生素K2的菌群,而致维生素K缺乏,由此致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过程阻断而出血。VitK1-来源于食物(40%-50%)、VitK2-肠道合成(50%-60%) ●影响谷氨酸Y-羧基化反应: (拉氧头孢、头孢哌酮、头孢米诺、氟氧头孢、头孢孟多,头孢美唑、头孢甲肟、头孢尼西等,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其分子结构中带有N-甲基硫四氮唑侧链基团,这种结构与谷氨酸相似,可直接干扰维生素K参与谷氨酸Y-羧化反应,导致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的水平降低,从而导致出血。) 根据抗凝血机制可以将抗菌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一、减少血小板 二、抗血小板聚集 三、抑制肠道菌群,减少维生素K吸收 四、干扰维生素K循环、阻抑凝血因子生成 五、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其他机制 一、减少血小板:大部分抗菌药物可减少血小板致凝血功能障碍。 此处罗列无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的药物: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丙烯(国外报道凝血酶时间延长)、头孢他美酯(血小板增多)、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依替米星、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磷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 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 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8005303.html,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岳锦锐穆万洋李蔡华邓小倩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0期 【摘 ;要】目的:分析探究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对于机体凝血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创伤患者60例纳入研究,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大量输血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少量输血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输血后 1d,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高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给予大量输血干预,会对患者自身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输血量。 【关键词】严重创伤;大量输血;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276-02 输血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用手段之一,更是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干预措施。但是从严重创伤患者输血情况分析来看,对于大量输血这一方式存在一定的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大量输血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如果对于输血剂量控制不当,不仅影响临床救治效果,还会进一步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对此,为了探究大量输血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本文研究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19年8月,选择严重创伤患者60例(包括高坠伤、车祸伤、刀刺伤、产后大出血等)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2岁-70岁,平均(49.24±5.82)岁;就诊时间为1h-5h,平均(2.10±1.57)h。将其分为两组,组间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明显 (P>0.05)。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1实验原理:凝固法 2 2.1 2.2 3.8 3 1小时, 4 5 6. 6.1 未开封 6.2 ,室温保 存 7. 仪器设备: 7.1 仪器名称: 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 7.2 仪器厂家:日本Sysmex公司 7.3 仪器型号:Sysmex CA-1500 7.4 仪器技术参数: 7.4.1 速度:最快检测速度18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 7.4.2 试剂位:36个,具冷藏功能。 7.4.3 样本位:5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

7.5 仪器校准程序: 7.5.1 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 行校准。 7.5.2 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 8. 操作步骤: 8.1 检查前准备: 8.1.1 清空废液瓶,清空反应杯抛弃槽。 8.1.2 添加足够反应杯(不能超出警告线)。 8.1.3 8.2 ”, 8.3 PT、 ,选完8.4 8.5 按 ,→测 继续输 入其他架样本工作清单,按继续确认测试任务,添加样本架继续测试,→测定完成,测定项目背景变为“●”,打印机打印出测定结果,所有测定清单完成,系统恢复“Ready” 状态。 8.6 每日维护:完成每日的测定后,关机前维护。 8.6.1 冲冼针Rinse Probe 8.6.2 清空废液瓶,和已使用过的反应杯。 8.6.3 将试剂架连用试剂放入冰箱。 8.7关机:先关主机,再关打印机。

9.检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 9.1 仪器测定PT的线性范围在5-600秒,测定完成后仪器显示PT秒数、PT活动度、INR值等参数。 若不能对参数进行正确计算,将出现下列信息: ﹡﹡﹡.﹡出现错误,不能得到分析数据 ˉˉˉ.ˉ不能计算参数 +++.+数值超出线性范围. 9.2 仪器设定PT参考范围在10-14秒,如果得不到一个正常数值,在数据的左侧将出现下列标记: ﹡出现错误信息 10. 为失 11 11.1 11.2 PT 11.3PT、11.4 12 12.1抗凝剂:草酸盐、EDTA、肝素不适用于PT检查 12.2标本采集处理不当,如血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出现凝块,混匀时过分用力,使标本溶血,造 成结果变异。 12.3纤溶药物的影响,如双香豆素、链激酶、尿酶等。 12.4超剂量使用肝素使凝固时间延长。 12.5FDP增加使凝固时间延长。 12.6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天门冬酰胺酶、钠络酮等影响测试结果。 13. 操作注意事项:干粉试剂及质控血浆溶解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

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 发表时间:2018-04-12T14:24:27.8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2期作者:刘斌 [导读] 探讨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 (永顺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永顺 416700) 摘要: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方法以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量多少,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对照组为需要少量输血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d与5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输血前后血细胞相关指标水平对比以及输血前后血细胞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后1d APTT、TT、PT均显著增加,FIB、PLT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后5d FIB、PLT、APTT、TT以及 PT基本恢复至输血前,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后1d,血细胞容量计数(HCT)、血红蛋白(HGB)显著高于输血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会导致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要合理评估输血效果和输血指征,做到严密监测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关键词:大量输血;严重创伤;凝血功能 一次性输血量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就可以称为大量输血。创伤是指由于机械原因造成人体器官或组织受到破坏,其临床变现为血肿、局部剧烈疼痛和淤血等,而情况更加严重的为严重创伤患者,一旦出现失血过多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严重创伤会破坏患者的器官和机体组织,患者会出现功能性障碍,甚至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窒息、大出血等。临床上挽救严重创伤患者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早期输血,但是,患者如果大量进行输血,也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额凝血功能【2】。因此,本文选取了8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组对照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探讨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严重创伤;(2)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订保证书。排除标准:(1)患有癫痫和精神病疾病病史患者;(2)凝血功能障碍、白血病、高血压患者。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了80例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36.2±4.5)岁,坠落伤6例,机械伤20例,交通伤14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38.2±6.5)岁,其中坠落伤10例,机械伤15例,交通伤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主要是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恢复体温,并时刻注意患者生命体征,防止出现休克现象。并对患者做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和有创动脉血压,首先开放两条静脉通路,然后给予患者乳酸钠林格溶液来控制血容量。也可以采用输血方式进行,当患者失血量超过1000ml的时候可以用浓缩红细胞或是新鲜的冰冻血浆,将患者的血红蛋白维持在80-100g/L之间,如果患者的失血量达到100%的时候则需要医师严格重视起来,可以给患者输注血小板1.5-2U/10kg,并给予患者5-10U 的冷沉淀,使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保持在12-15cmH2O之间,并及时的将患者送到ICU。 1.3评价指标 采用标准操作流程监测两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d与5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血细胞容量计数(HCT)、血红蛋白(HGB)全部的检测都必须在1h以内完成。 1.4 统学方法 SPSS软件20.0版本,统计学方法选择中计数部分的检验方法选择x2,计量部分表示选择(),检验方法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值不高于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细胞相关指标水平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细胞相关指标水平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输血后1d,血细胞容量计数(HCT)、血红蛋白(HGB)显著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1、抗贫血药 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成为贫血。 1)铁制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某些酶的必须物质。 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缺铁性贫血 2)叶酸:叶酸缺乏时会影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主要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症的辅助治疗。 3)维生素B12:可引起叶酸相同的贫血表现,还可以出现外周神经病变。 主要用于恶性贫血和其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 2、凝血途径: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②纤维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溶解 3、抗凝血药 1)肝素:①只允许静脉注射 ②在体内和体外都能发挥作用 ③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发挥作用 用途:①血栓栓塞性疾病 ②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有效 ③用作体外抗凝剂 2)香豆素类:(华法林、新抗凝和双香豆素等) ①本类药物适合口服,剂量根据个体凝血酶原时间不同而个体化 ②本类药物体外无效 ③香豆素类药物和许多药物有相互作用,可作为拮抗剂 用途:主要用于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发防治,能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不良反应:过量时引起出血 4、抗血小板药

1)阿司匹林:(小剂量长期服用至半年以上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2)潘生丁:(用于防治急性心肌梗死,预防人工瓣膜患者的血栓并发症) 5、纤维蛋白溶解药 1)第一代(链激酶):用于新血栓的治疗,对新血栓有缓解作用。 ①具有抗原性 ②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出血、过敏反应) 2)第二代(组织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6、促凝血药 1)维生素K:(K1、K2为脂溶性,K3、K4为水溶性) ①本药物以肌肉注射为宜 主要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阻塞性黄疸、胆瘘患者、早产儿、新生儿以及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 2)抗纤维素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和氨甲环酸) 主要用于纤溶亢进出血,如产后出血 不良反应:过量可以促进血栓形成,包括诱发心肌梗死。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运送、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0年住院患者2149例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在2149例标本中有273例有误差,误差率12.7%。其中采血量比例不当者253例,占92.7%;标本与抗凝剂没充分混匀者11例,占4.02%;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者8例,占2.93%;混有肝素者1例,占0.33%。结论标本采集不当与送检时间是导致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凝血四项;影响因素;解决方法 凝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除了靠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外,护理人员对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凝血四项是判断凝血系统病理变化、术前筛查凝血系统病和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指标。Rod-gers等研究认为,Duke法测定出血时间不能作为凝血功能的预测指标[1]。2000年卫生部明令停止使用术前的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测,用凝血四项取代,使临床标本量激增。丛玉隆等认为:血液离体即开始变化,随存放方式和时间的不同,凝血因子逐渐消耗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同[2]。本文分析了非疾病因素异常结果和标本、收集及放置时间的关系,探讨造成凝血四项误差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所有标本均来自于本院住院患者,由护士采集送到本科。收集我院2009年至2010年2149例标本住院患者静脉血。收集不合格标本273例(非病理因素引起结果异常者),其中血量比例不当者253例,标本与抗凝剂没充分混匀者11例,混有肝素者1例,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者8例,重新抽血复查。 1.2 仪器SYSMEX CA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1.3 试剂SYSMEX原装试剂 1.4 比色杯原厂比色杯。 1.5 试管杨州市华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2 ml血凝管带盖。 1.6 方法检测项目为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对第一次检测结果异常者,而临床上没有相关病史或明显出血征象者,由同一检验人员重复检查三次,三次结果均无明显差异者要求临床重新采血复查。此法排除仪器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偶然误差。 2 结果 2.1 送检标本误差 2149例患者有273例送检标本有质量问题。其中253例采血量不符合比例:采血量不足者214例、血量多者39例;血液未与抗凝剂充分混匀者11例;混有肝素者1例;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者8例。 2.2 送检标本有问题与重新送检的标本测定结果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摘要】目的总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操作和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6研究近年来我科进行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报告。结论pt测定中操作及报告方式必须规范化,才能正确指导临床用药。【关键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time,pt),是在体外模拟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映外源凝血途径有关因子是否异常,是筛检凝血功能最基本,最常用的试验之一。 1.原理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tf)和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外源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称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长短反映了血浆中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因子v、ⅶ、x的水平。 2.试剂 (1)抗凝剂:109mmol/l枸橼酸钠液(相当于含2个分子结晶水的枸橼酸钠32g/l)。 (2)凝血活酶试剂:市售商品,应标有isi、批号及有效期。冻干者应按说明书指定的溶液复溶。 (3)氯化钙(cacl2)溶液:浓度为25mmol/l(目前大部分商品试剂已将凝血活酶、缓冲液与氯化钙液事先混合好,可不必另配cacl2液)。 (4)质控物(正常及异常对照血浆):有商品供应。3.仪器 (1)手工法:秒表,保持36.5~38.5℃的恒温水浴箱。 (2)仪器法:各种自动或半自动凝血仪,严格按各自的说明书操作。仪器法依测定原理主要有三种:光学法即比浊法、电流法即钩方法和黏度法即磁珠法。 4.血液标本的采集、运送及贮存 (1)用一次性塑料采血器或硅化玻璃注射器,采静脉血液。采血技术要熟练,不可过多损伤血管及周围组织,致使组织液混入血液中。采血时止血带不可束缚过紧,并不应超过2分钟。针筒内见到回血即应解开止血带,否则某些凝血及纤溶因子会活化,并可使血细胞比容(hct)升高。 (2)静脉采血1.8ml,加入含有109mmol/l枸橼酸钠溶0.2ml的试管中,充分混匀。最好用已加有定量枸橼酸钠液的专用硅化真空采血管采血,以保证血与枸橼酸钠液比例准确,防止凝血因子活化,并保持清洁,防止不洁的试管和不合格橡皮塞的污染。 (3)贮血应用清洁塑料管或硅化玻璃管或其他不沾湿的容器,避免接触活化凝血因子。取得血液后应尽快送到血液检验室。在运送中应避免剧烈振动和日光直射。一般要求自采血到测定不得超过4小时,不可久贮。如在室温中贮存过久,v因子会破坏;另一方面,在4℃贮存过久,会导致第ⅶ因子活化。实验室在取得血样后应尽快分离血浆并尽快测定。血液如发现凝固,应弃去不用。 5.标本制备 pt和aftt试验都必须用乏血小板血浆(ppp),以3000转/分钟,离心30分钟。用浊度法测定终点的自动化凝血仪,溶血和较明显的黄疸及脂血均会影响测定结果,此时可改用手工法或电子机械式(非比浊法)凝血仪测定。 6.测定步骤 (1)手工法①按上述方法制备乏血小板血浆。②将氯化钙凝血活酶溶液,健康人混合冻于血浆和待测血浆,置37%水浴中预温5分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