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9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

2009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

2009级高三化学第一轮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计划

富顺二中高三化学备课组

高考化学科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考查学生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考查了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能力要求:

1.观察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2.实验能力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3.思维能力

(1)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将化学问题分解,找出解答的关键。能够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将它们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

(3)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

(4)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的能力。

(5)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自学能力

(1)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的能力。

(2)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范畴,事实上是有重叠交叉的。一个试题可以测试多种能力或是一种能力中的多个层次。

二、考试范围及要求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纲要求:

l.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3.化学中常用计量

(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g·mol-1)、气体摩尔体积(L·mol-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加德罗常数。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4.化学反应与能量

(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还应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初步了解新能源的开发。

5.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4)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5)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6.物质结构

(1)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同位素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

(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含义。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9.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3)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

(4)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

(5)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6)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

(7)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8)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四、学法指导:

1、多记善背、注重理解。

化学素称理科中的文科,知识点多而繁,易学难记不好用。学习中应加强记忆,否则就只能“望题兴叹”。记忆时要讲究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记忆,借助口诀记忆是行之有效的,如元素周期的记忆表:七主七副七周期,零族.Ⅷ族.镧锕系,同周金减.非递增,同族金增.非递减;相邻相似规律;价奇序奇.价偶序偶;相同结构.阴上阳下.径小序大等。

2、勤学好练、巩固提高

勤学首先是要认真地学好教材,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对不清楚的问题勇于提问、质疑,同时要做一定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求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理论指导、注重技法

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知识需要记忆,但却不能机械记忆,而应引导学生理解并归纳于基本理论——元素周期律,使之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地记忆。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以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为指导,认识硫、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这样既强化了元素知识的记忆巩固,又深化了对概念、理论的理解。

4、重视实验、乐于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帮助你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认真观察每一个演示实验,仔细做好学习实验,而且要运用所学知识,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创新的探究。

5、及时归纳、探求规律

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章都应及时进行总结。一要全面整理,编织成网:将化学知识和方法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成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二要查漏补缺,完善知识:善于总结者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漏洞、欠缺并及时予以补救;三要专题整理,深入学习:将分散在不同章节的同类知识或方法进行专题总结,可使学习不断深化;四要归类习题,探求规律:善于把习题按题型或题性归类,总结解法,找出规律,可使解题能力不断提高。

五、复习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复习时加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表达式的运用,方程式化学计量数的关系进行 有关计算.熟悉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接触面积和正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及适用范围等.如:一般情况下凡是增大(或升高)某外界条件使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反之均减小,但程度上有三同三不同;从而导致平衡是否移动及反应的方向.还应特别重视图像的应用,如: V —t(14种)过程变化图像等.

复习化学平衡时要理解概念,明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及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并比较“四大”动态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研究的对象范围,移动原理的分析应用等.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分析理解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掌握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及思路.结合典型例题的分析及解答.启发学生掌握: 化学平衡计算的方法思路(建立平衡模式、确定三量变化关系、依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平衡图像题的分析方法思路(看懂图像、联想规律、作出判断)等.

知识点: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例 反应4NH 3(g)+5O 2 (g)

4NO(g)+6H 2O(g)在10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

水蒸汽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V(NH 3)=0.010mol ·(L ·s )-1 B.V(O 2)=0.0010mol ·(L ·s )

-1 C.V(NO )=0.0010mol ·(L ·s )-1 D.V(H 2O )=0.045mol ·(L ·s )

-1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可知V(H 2O )=0.0015mol ·(L ·s )-1,再利用V(NH 3):

V(O 2):V(NO):V(H 2O)=4:5:4:6这一关系分别求V(NH 3),V(O 2),V(NO)对比可知C 项正确.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例 100mL 浓度为2 mol ·L -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

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6 mol ·L -1的盐酸

B.加入少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热

D.加入少量金属钠

答案 C 解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此题与压强,催化剂

无关,从浓度与温度因素考虑.已知酸不足,A 加入适量的6 mol ·L -1的盐酸后,c(H +)增大,反

应速率增大,同时生成的氢气的总量也增大,不符合题意;B 加入少量的醋酸钠固体,强酸制弱酸生成了少量的醋酸,降低了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D 加入少量金属钠后,钠可以与水反应使生成的氢气量增大,当然反应放热也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只有C 符合.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

例 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 2(g)+3H 2(g)

2NH 3(g); △H <0 在673K ,30MPa 下n(NH 3)和n(H 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点a 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 的小

B .点 c 处的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大

C .点d (t 1时刻) 和点 e (t 2时刻) 处n(N 2)不一样

D .其他条件不变,773K 下反应

n ·

· · · · a b c d e NH 3 H 2

至t1时刻,此时画出的两根平行线间的距离将要变大

答案B 解析:由图像可知,由0点反应一直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逐渐减小, v(逆)逐渐增大,直到反应达到平衡;d、e两处都处于平衡状态,n(N2)相同.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773K下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比673K下的小,两根平行线间的距离将要变小.

4.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例对于N2(g)+3H2(g)2NH3(g);△H<0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生成氨的速率与分解氨的速率相等

B.断裂一个N≡N键的同时有6个N-H键生成

C.N2,H2,NH3的体积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

D.密闭容器中的总压强不变

E.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的状态

F.N2,H2,NH3的浓度相等

G.N2,H2不再发生反应

H.V(N2)=1/3V(H2)

I.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J.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K.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反应吸收的热量

答案:ACDJK 解析: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①V正 =V逆≠0;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符合其中一个特征,则达到平衡状态。A项符合①;B项表示的是正反应的进行情况;E,F项中分子数之比为1:3:2及浓度相等,不能说明各成分浓度不变,也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G项违背了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的特征;C,D项符合②;H表示的无论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都满足这种关系,不能说明此时V正 =V逆;I项气体的总质量不变,若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则反应混合物的密度始终不变;J项符合②,K项符合①。故A,C,D,J,K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5.等效平衡

例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N2和3 1 molH2 ,使之反应,合成NH3平衡后,测得NH3的体积分数为w ,如果温度不变,只改变起始加入量,使之反应平衡后NH3的体积分数为w,若N2 H2. NH3的物质的量分别用 x、y、z 表示.

Ⅰ.恒温恒容条件下

①若x=0,y=0,则z= ____________ .

②若x=0.75mol , 则y=_________, z= ____________.

③x、y、z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恒温恒压条件下

①若x=0,y=0,则z= ____________ .

②若x=0.75mol , 则y=_________, z= ____________.

③x、y、z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略答案:Ⅰ.①2mol ②2.25mol 0.5mol ③x+z/2=1 ; y+3z/2=3

Ⅱ. ①z>0 的任意值②2.25 mol z≥0 的任意值

③x :y = 1 :3 z≥0 的任意值

6.化学平衡的移动

例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

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等有关问题。A选项中平衡不移动,故A

错,B 项符合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正确,C 项中由于平衡正向移动,且m+n>q ,此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增大,D 项中增加X 的物质的量(体积一定),Y 的转化率应增大,故D 错。

7.正确识别综合图像

例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

下变化规律(图中P 表示压强,T 表示温度,n 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反应Ⅰ:△H >0,P 2>P 1

B .反应Ⅱ:△H <0,T 1>T 2

C .反应Ⅲ:△H >0,T 2>T 1;或△H <0,T 2<T 1

D .反应Ⅳ:△H <0,T 2>T 1 答案:BC 解析:A 项,随温度升高,A 的平衡转化率逐渐降低,说明反应I 的正

反应为放热反应,△H <0,A 项错误;B 项T 1 先建立平衡,说明T 1>T 2,T 1温度高,生成物C 的量反而少,说明升高温度反应Ⅱ向逆方向移动,正反应放热△H <0,B 项正确;C 项对反应Ⅲ,当T 2>T 1时,C 的平衡体积分数高,说明反应Ⅲ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 >0,反之△H <0时,T 2<T 1,C 项正确;D 项反应Ⅳ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与压强无关,温度高时,(T 2>T 1)A 的平衡转化率高,说明反应Ⅳ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 >0,D 项错误。

8.化工生产适宜生产条件选择的一般原则 例1 反应 2A (g ) + B (g ) 2C (g );△H > 0 。下列反应有利于生成C 的是( )

A. 高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 低温、高压 D. 低温、低压

答案:A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结合平衡移动原理,既要考虑产率,又不能

使反应太慢,要综合选择适宜条件。此反应的特点是:正反应是一个体积缩小的吸热反应,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都有利于C 的生成,并且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例2 下列有关氨合成工业的叙述,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 . 使用铁触媒,是N 2和H 2混合气体有利于合成氨

B . 高压比常压条件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C . 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 . 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答案:B 解析:勒夏特列原理只能解释有关平衡移动问题。不能用于解释化学反应

速率问题。A 项使用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C 项中500℃考虑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和催化剂活性问题,而从平衡移动的角度来分析,此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D 中循环操作也未涉及平衡移动,因此A ,C ,D 都不正确。而B 中由于合成氨正反应是一个体积缩小的反应,加压使平衡正项移动,利用了勒夏特列原理。 反应温度 P 2 P 1 反应I :2A(g)+B(g) 2C(g) T 2 T 1 反应时间 反应ⅡA :2A(g) C(g) T 2 T 1 n(B)起始

反应Ⅲ:3A(g)+B(g) 2C(g) 压强 反应Ⅳ:A(g)+B(g)

2C(g)

T 2 T 1

能力训练:

1.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B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的CuSO4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D )

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B.将FeCl3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FeCl3固体

C.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经粉碎的黄铁矿在沸腾炉中燃烧的较快,较安全

3.将3mol X和2.5mol Y混合于2Lmo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X(s)+ Y(g)

nZ(g)+2W(g),5min达到平衡状态,生成1molW,经测定以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mol/(L·min)-1,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

A.以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min)-1

B.平衡时,Y的浓度为1 mol/L

C. n的值等于2

D.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20%

4.密闭容器中,反应x A(g)+ yB(g)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 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C的体积分数下降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B的转化率增加

D.x+y

5.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 B(g)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 mol A和2mol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 C )

A.1 mol B和1molC B.1 molA,1 molB和1 mol He(不参加反应)C.2molC D.2molA,3molB和3 molC

6.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 <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7.在下图所示的容积相同的三个容器①②③中进行如下反应:

3A(g)+ B(g)2C(g);△H<0

①②③

外有隔热套活塞可上下移动

(1)若起始温度相同,分别向三个容器中充入6mol A和2mol B,则达到平衡时各容器中物质的百

分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容器的编号)。

(2)若维持温度不变,平衡时②③中均再投入6molA,2molB,则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C

物质的量浓度②③(填“<”“>”“=”).

(3)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②中投入3.0mol A和1.0mol B,达到平衡时,B的

转化率为50%,维持温度不变,又向此容器中加入3.0mol A和1.0mol B,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A(g)+B(g)?C(g)

(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 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1-a) 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 3a 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

和3a mol,则 x= 2 mol,y= 3(1-a) 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丁(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 mol (乙)等于2 mol

(丙)小于2 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无法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a/(2-a) 。

II.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乙(选填一个编号)。

(甲)a<b.(乙)a>b.(丙)a=b.(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因为(5)小题中容器容积不变,而(1)小题中容器的容积缩小,所以(5)小题的容器中的压力小于(1)小题容器中的压力,有利于逆向反应,故反应达到平衡后a>b 。

氧化还原反应

在高考试题注重突出对学生能力考查的情况下,氧化还原反应的试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因此认真研究、领悟高考中氧化还原反应试题的特点,对有效提高复习的质量非常重要。以下主要结合近三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分析试题的命题趋势和谈谈复习中的一些处理方法。

一、近三年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1、试题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考查,重视对学生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例 1.(2007年全国理综11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C+2H2O=CO2+2H2O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

解析:本题结合中学教材中常见重要反应考查基本概念的氧化剂的判断方法。解答题的关键是分析反应前后H2O中H、O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从而不难得出正确答案A。由此可以联想到命题还可以考查或综合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其他概念及相关知识

2、试题注重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综合考查

?重视原理在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综合运用

例2.(2007年四川理综27题)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族。

(2)在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 (填写序号)。

(4)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将化合物D 与KNO3、KOH 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背景,重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有关知识点。该题是一道全面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优秀试题。

解题时抓住物质的特殊性质、特殊变化推出K为NO2、A为SO2、B为SO3、C为H2SO4。特别在推断第⑩步反应的生成物M和第④步反应的情况时,试题非常隐蔽、巧妙地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设问中的至分别考查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计算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及其方程式的书写等。

?重视原理在实验试题中的应用

例3.(2008年天津理综29题)

1)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__C2O42-+__MnO4-+__H+=__CO2+__Mn2++__H2O

(2)称取6.0 g含H2C2O4·2H2O、KOH、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mL 溶液。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

①第一份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滴加0.25mol/LNaOH溶液至20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该溶液被中和的H+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②第二份溶液中滴加0.10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至16mL时反应完全,此时溶液颜色由__变为__。该溶液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③原试样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KHC2O4的质量分数为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配平、计算及其与中和滴定实验相结合考查氧化还原滴定。另外2008年宁夏卷27题、2007年北京卷28题、2006年天津卷29题都属此题型。?重视原理的创新、综合应用

例4.(2006年上海24题)(1)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

(3)反应中1mol氧化剂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mol电子。

(4)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 →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配平和计算的掌握情况,但考查的方式新颖独特。解题时根据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结合题上所给的物质,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然后抓住守恒,结合观察法进行配平和计算。

二、氧化还原反应备考复习有效策略

1、重视基础,理顺概念间的关系

理清两条主线:升(化合价升高)→失(失去电子)→氧(发生氧化反应)→还(还原剂),降→得→还→氧;理解概念抓实质,解题应用靠特征,抓住一个守恒进行配平和计算。2、研读考纲,分清主次,明确目标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和复习、备考的重要指南。研究该部分‘知识点’、‘能力点’、‘应用点’及其‘结合点’,并关注‘变化点’。

3、研究高考试题,突出能力,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是《考纲》的具体体现,反映了高考命题的趋势和走向。特别是全国各省市的优秀高考试题和一些教育考试试点地区的考试题(如北京、上海、山东等)应引起关注,同时必须研究近几年四川高考试题,研究试题中常考、已考、还没有考的知识点和题型,从而真正做到提高复习的效率。

4、引导学生“多读”—读课本、读参考书、读以前做过、考过习题和试卷。

离子反应

知识梳理:

1、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型

2、类型复分解型

非氧化还原型双水解型

络合型

A定义

3、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B意义

C书写方法及步骤

依据

4、应用离子是否共存判断

类型a 复分解b 氧化还原c 双水解b 络合

技能:

1、常见离子方程式书写

2、判断离子是否能大量共存

3、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4、离子推断

难点:

1、用量不同,离子方程式不同

2、浓度不同,离子方程式不同

3、限制条件下的离子共存(以下例说明)

一、限制“酸性溶液”条件型

pH<7

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

酸性溶液使甲基橙呈红色

使pH试纸变红

加Mg产生H2

c(OH-)=1×10-14mol/L

不能共存的离子:OH-、ClO-、S2-、CH3COO-、F-、C6H5O-、AlO2-、HS-等

二、限制“碱性溶液”条件型

pH>7

pH试纸变蓝

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呈蓝色

使酚酞试液变红

使甲基橙呈黄色

c(H+)=1×10-14mol/L

不能共存的离子:NH4+、Mg2+、Cu2+、Fe2+、Fe3+、Al3+、Ag+、HS-、HSO3-、HCO3-等

三、限制“酸性或碱性溶液”条件型

?能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

?水电离出的c(OH-)或c(H+)=1×10-14mol/L溶液。

四、限制“无色透明溶液型”条件型

?“无色”一定无Fe2+、Cu2+、MnO4-、Fe3+

?“透明”一定无浑浊、无沉淀

如:Ag+与Cl-、Br-、I-、SO42-;Mg2+、Cu2+、Fe3+、Al3+等在水中会水解浑浊。

五、限制“氧化还原反应”条件型

常见氧化性离子:Fe3+、H+、MnO4-、Cr2O72-、ClO-

常见还原性离子:I-、S2-、Br-、Fe2+、SO32-

复习方法:讲练结合、重要反应必须过关掌握。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知识点:

1.原子结构.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电子数相同的微粒

2.原子结构的规律及特性

3.元素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及强弱的判断方法

4.元素的”位—构—性”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5.化学键与晶体类别的关系规律及特性

6.熔点.沸点高低的规律及比较方法

练习:双基过手

A

C B

1、金属性由强到弱C>B>A

2、原子半径由大到小C>B>A

3、非金属性由强到弱A>B>C

4、最高价氧化物的碱性“1”

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3”

6、置换水中氢难易“1”

7、等摩时置换酸中氢最多AB 8、与H2化合由易到难“3”

9、气态氢化物稳定性“3”10、原子氧化性由强到弱“3”

11、原子还原性由强到弱“1”12、离子氧化性由强到弱“3”

13、离子还原性由强到弱“1”14、化合价最高AB

15、负化合价最低C 16、An+半径<A原子半径

17、若A 最高氧化物为A2O5,则C 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CH4

能力训练:

1.已知A、B是第一周期以外的短周期元素,它们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AmBn。若A的核电

荷数为a,则B的核电荷数不可能为(B)

A、a+8-m-n

B、a+18-m-n

C、a+16-m-n

D、a-m-n

解题思路: 原子电子(核电荷数)关系→找离子电子关系

A n+电子: a – n

B m-电子:Z B+m

A n+与

B m- ? A B a-n+8=ZB+m

的电子关? B

A a-n=ZB+m

系可能是? A

B a-n+16=ZB+m

2.2515P是我国最近合成的一种新核素, 2515P表示的磷原子是( D )

A.核外有25个电子,其中有5个电子能参与成键

B.2515P是一种新元素

C.核内有15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

D.质量数为25,原子序数为15,核内有10个中子

3.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5。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和Z可以形成XZ3的化合物。请回答:?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Y的元素符号是;Z的元素名称是。

?XZ3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是;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结构简式是。4.目前人类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 D )

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 ②单质在反映中都只能作氧化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都叫气态氢化物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A.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④正确

D.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5.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位于同一主族,W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D ) A.WX2分子式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是8电子结构

B.WX2,ZX2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都相同

C.WX2是以极性键结合的非极性分子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 W<Y< Z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以共价键形成的单质中只存在非极性键,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极性键 B.Na2O和Na2O2所含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C.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定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定是共价化合物7.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C )

A.离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分子晶体 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8.在元素周期表中, A、B、C、D 、E五种元素分别位于不同主族,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B、E、分别位于不同的短周期,且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易溶,C与B、D直接相邻。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请填写下列空白:

?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B、E形成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C、E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性。

?BA4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该燃料电池的氧化剂是空气中的氧气,电解质是KOH溶液,则正极的电池反应式是,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CD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催化剂作用下,BA4与之反应的生成物可参与大气循环,因而消除了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电解质溶液

一、高考热点内容

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主要有: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与比较;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电离平衡理论的应用;溶液酸碱性(或pH 的大小)的判断;有关溶液pH的计算。此类题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对盐类水解的考查应引起重视,因为盐类水解常与弱电解质的电离、酸碱中和滴定、溶液的pH、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融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常见的题型是选择题,但也有一部分简答题。

二、电解质溶液知识要点归纳

电解质溶液知识可归纳为:一实验、二判断、三守恒。

一实验是中和滴定实验原理及误差分析。

二判断是弱电解质的判断和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判断。

弱电解质的判断可通过比较一定条件下①导电性强弱,②氢离子浓度大小,③起始反应速率,④稀释后pH的变化程度,⑤相同pH的两溶掖稀释至相同pH所加水的量,⑥盐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或pH的大小),⑦较强酸制较弱酸的难易(离子结合能力)等进行判断。

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判断需考虑电离程度、水解程度、不同溶液同一离子、同浓度下不同溶液不同离子、促进、抑制等种种因素。

三大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复习时注意与生产及生活实际结合,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在电离平衡或水解平衡中的应用。

三.电解质溶液复习建议

1.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紧紧抓住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强化训练,集中突破。要从各个侧面讲清讲透,练足练够,条条落实,尽量避免撒大网而无针对性的做法,因为这样对知识漏洞难以准确把握,同时学生也可能感到知识杂乱而不易掌握。对经典高考题型进行“陈题新做”,加强“变式训练”。近几年高考关于电解质溶液的考题,考点清晰明确,以旧知识考新问题,以新信息考旧知识的题型很常见,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从而使知识从点到线并延伸到面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和总结,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达到加强“双基”、训练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2.要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并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训练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各知识点之间并非孤立而是紧密联系的。如用勒夏特列原理就可以很好地统领、收敛和发散“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四大平衡,且与高中化学中许多主干知

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复习时要注意相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用联系的眼光对待分散的知识点。

3.结合例题和能力强化训练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各类题目的特点,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向规范化要分数。在复习中一要规范化学用语的书写,单位符号要用国际标准,名词术语要体现学科本质,有效数字要正确;二要规范解题步骤,做到思路清晰,步骤齐全,减少失分的环节;三要强化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做到要点准确,语言简练;四要加强对学生审题的指导,引导学生善于抠题眼,看清关键字词和符号,依次写出条件,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然后仔细琢磨,体会命题意图,降低过失性失分;五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机会充分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以便对症下药,使学生在知错纠错过程中达到规范化训练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关于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pH的计算题,解答的思路是:先判断酸碱过量,若反应后剩余酸,按c(H+)计算pH;若反应后剩余碱,则按c(OH-)计算,由K W计算出c(H+)得pH;若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后pH=7。按照上述思路方法,也可由混合后溶液的pH,分析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或体积大小。另外许多题目计算pH的角度与方法在不断变化,但关键仍然是要设法确定溶液的c(H+)或c(OH-)。

溶液与胶体

一、教学建议

本部分内容包括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三章第三自然节,第三册中的第二章第一、二两个自然节,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溶液等有关内容,其主要考点是:

①溶液、浊液、肢体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及主要差别;

②溶液的组成、溶解度概念及影响因素;

③有关溶解度、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④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⑤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理解及应用;

⑥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本部分概念较多且易混淆,复习时宜从概念的对比辨析入手,把握有关概念内在的本质和外在特点。诸如:悬浊液与乳浊液、胶体与溶液、分散系与分散质和分散剂、溶质与胶粒、溶解度与溶解性、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质量分数、盐析与沉淀、风化与潮解等,对此多归纳对比,加深理解领悟。

2.在理解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有关溶液的计算,如:配液计算、溶液浓度计算、溶解度计算等。熟记有关的计算公式,引入大量公式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要充分重视它的作用,并通过典型题目,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灵活熟练的掌握此类计算题目的解题方法、思路。

3.注重典型实验的理解与应用。如:胶体的制备〔Fe(OH)3胶体〕、胶体的分离提纯(渗析)、胶体的检验与鉴别(丁达尔效应)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本部分的重点实验内容,应从仪器的选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

4.本部分内容的复习可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溶液的组成、有关溶液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第二课时复习三种液体分散系的比较、胶体制备、性质及应用。

二、例题注释

本部分共设计三个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分开来

B.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C. 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半透膜只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

D. 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此题主要考查胶体的重要性质。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注重对胶体的性质应全面准确地掌握,不但要记住概念,还要知道产生布朗运动、丁达尔效应、电泳等现象的本质原因,只有这样对答案一一分析方可得出正确答案。

例2: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 -2和b mol·L -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 )

A. 2ω1=ω2

B. 2ω2=ω1

C. ω2>2ω1

D. ω1<ω2<2ω1

此题主要以已知浓度的两种氨水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比较为题材,考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间的换算关系,要求考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可机械地套用公式。只有掌握两种表达形式的实质,并巧用氨水密度与浓度的关系(提示),方可顺利解题。

例3:(1)标准状况下,用氨气做喷泉实验,实验完毕后,液体进入烧瓶总容积的2/3。假设溶质不外泄,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_______。

(2)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所以溶液的密度为0.90g ·mL -1,

则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此题是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关键是从已知条件中找出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和溶液体积(L),即可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在有关计算中形成解题思路一般由两个出发点:

① 由“定义式”出发: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的数学表达式为c=n/V ,由此知,欲求c ,先求n 及V 。

② 由守恒的观点出发:

a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b .溶液中“粒子之间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

c .质量守恒。

三、拓展题例

例1、(2003年新课程,14)某温度下向100g 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人5.6g 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 .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B .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C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D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

【解析】设与5.6g 生石灰反应的水的质量为x ,同时生成Ca(OH)2的质量为y ,则: CaO + H 2O = Ca(OH)2

56 18 74 5.6g x y

y

x g 74186.556== x=1.8g y=7.4g 此时原溶液剩余质量为100g-1.8g=98.2g 。由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故与CaO 反应的1.8g H 2O 原来所溶解的Ca(OH)2也应与反应生成的Ca(OH)2一同析出,在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所得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 ,析出沉淀的质量应大于7.4g 。

【答案】D

例2、实验室要配制含有0.17mol K2SO4,0.16mol KCl, 0.5mol NaCl的溶液1L。现因

无K2SO4,只有Na2SO4、KCl、NaCl,问如何配制所需溶液,简述操作步骤。

【答案】由K+~KCl

(0.17×2+0.16)mol 0.5mol

则所需KCl质量:m(KCl)=0.5mol×74.5g?mol-1=37.3g。

2

SO~ Na2SO4~ 2Na+

4

0.17mol 0.17mol 2×0.17mol

即m(Na2SO4) = 0.17mol×142g?mol-1 = 24.19g,

所以m(NaCl) = (0.5mol-2×0.17mol)×58.5g·mol-1=9.4g。

用天平称取37.3g KCl、24.1g Na2SO4、9.4g NaCl溶于适量蒸馏水中,搅拌溶解,转移

到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把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里,然后缓缓地把蒸馏

水直接注人容量瓶里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瓶颈刻度处,使溶液

的凹面正好跟刻度相平,塞上塞子摇匀。

例3、在Fe(OH)3 胶体溶液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l)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

(2)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___________,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_____(写序号)。

【解析】HI既有酸性又有强还原性,I- 能使Fe(OH)3胶粒聚沉,H+ 使其溶解,生成的

Fe3+又能氧化I- 成I2 ;而HCl只能使其聚沉→溶解。

【答案】(1)加人电解质后,使胶体聚沉

(2)Fe(OH)3 + 3H+ =Fe3++ 3H2O

(3)有I2 生成2Fe3+ + 2I- =I2+2Fe2+

(4)(l)、(2)

例4、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盐析 B.过滤 C.结晶 D.渗析

在下列横线上用上面方法的编号填出恰当的分离或提纯方法:

(l)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用__________;

(2)除去蛋白质胶体中混有的(NH4)2SO4,用__________;

(3)分离KN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用__________;

(4)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甘油和肥皂),用_________。

【解析】(l)除去Ca(OH)2 溶液中的CaCO3不溶物只能用过滤分离;

(2)胶体中除去(NH4)2SO4 应用半透膜进行渗析;

(3)KNO3与NaCl都能溶解于水,但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一样,可利用结晶方法

分离;

(4)加入食盐盐析,可以降低肥皂的溶解度。

【答案】(l)B (2)D (3)C (4)A

六、教学时间安排:

大约两学月

2009年9月

高三化学模拟测试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5 化学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原创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铝和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电工操作时,可以把铜线和铝线绞接在一起; ②汽车尾气中含有能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原因是汽油燃烧不充分 ③用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与病人尿液共热,可检验病人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④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⑤明矾可以用于净水,主要是由于铝离子可以水解得到氢氧化铝; ⑥“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 的缘故。 A. ②③⑤ B. ①②④ C.③④⑥ D. ③④⑤ 命题意图:高中化学所涉及的知识点有很多,分布在不同的模块中,但理科综合化学部分只有“7+4”,题量之少,但又要尽可能多的覆盖到各类知识模块,本题的出现就能很好解决这一矛盾。 2.(原创题)我们学习化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检验真皮衣料 B.用淀粉和水检验食盐中的碘元素 C.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食醋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 命题意图:近几年高考命题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我们的学生却刚好相反,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当需要用化学知识去加以解释时,常常显得束手无策,本题旨在引起学生重视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 3、(2010届华维中学高三专题复习第1题)下列结论均出自《实验化学》中的实验,其中 错误的是 A.往新配制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显蓝色,用CCl4不能从中萃取出碘。 B.当锌完全溶解后,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此现象可作为判断镀锌铁皮中锌镀层是否完全被反应掉的依据。 C.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 D.提取海带中碘元素时,为保证I-完全氧化为I2,加入的氧化剂(H2O2或新制氯水)均应过量。 命题意图:本题各个选项都来源于《实验化学》一书,新教材把实验化学单独列为一册,与老教材相比,不仅涉及实验的基本操作,定性、定量实验,制备合成实验等,还结合了许多全新实验案例,而这些案例中有许多固定的细节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凭借老教材的教学经验,忽略了这些案例中的细节,本题的出现旨在唤起师生对《实验化学》一书的重视。 4、(原创题)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8克H2O所含电子数为10 N A

2017届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高中2017届高三化学个人教学计划 化学组—韦@@ 一、近二年高考化学情况分析 1. 考试范围:人教版化学必修1,2,选修4,选考:选修3和选修5 2. 高考试题特点:2016年理综化学试卷是6道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和2道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和4道主观题(共100分),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以与近几年广东高考相似,变化不大(物质结构不考查),没有偏题和怪题,着眼点仍然在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化学考纲中的主干知识,成为今年化学试题的重中之重,几乎所有的题目都是围绕主干知识而来。 二、指导思想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因此,引导学生搞清纲与本的关系,对搞好高三总复习尤为重要。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不让学生做死题,少走弯路以求实效。根据多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观察,化学命题的思路是守纲不守本。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的范围,而能力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要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考纲,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 三、目标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初步让学生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 四、措施 (1)回归教本、处理好教本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复习资料只能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高三化学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高三化学综合测试卷 第I 卷I (选择题 共7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迹象,首先分析月球岩石是否含碳氢化合物.科学家用氘盐酸(即DCl 的O D 2溶液)处理岩石样品,收集放出的气体分析,结果发现了一些碳氘化合物,据此推断所得碳氘化合物是由氘盐酸与岩石中的那种物质反应的产物( ) A .岩石中的碳酸盐 B .岩石中的碳酸氢盐 C .岩石中的碳化物 D .岩石中的碳氢化合物 2.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 A .甲基的电子式 B .氟化钠的电子式 C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碳-12原子C 126 3.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氯气和二氧化硫均可作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它们去漂白某一润湿的有色物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 B .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 .苯酚有杀菌和止痛作用,药皂中也掺有少量苯酚,所以我们可以用苯酚对环境消毒或直接涂抹于皮肤上进行消毒 D .工业酒精不能加水当饮料品尝,其原因是它含有甲醇,它虽具有酒香味,但饮后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4.试管装有足量的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投入一小块碱金属.可观察到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碱金属可能是钾或钠 B .若是金属锂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C .碱金属上下运动是由于与水反应产生了氢气 D .反应一段时间煤油会燃烧 5.下列各项中的“黄色”,不属于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现象的是( ) A .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呈黄色 B .在硫化钠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后有黄色沉淀生成 C .食盐在无色的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D .久置的碘化钾溶液呈黄色 6.由短周期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32B A ,+3A 比-2B 少一个电子层,且+3A 具有与Ne 原子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2 B A 是三氧化二铝 B .+3A 和-2B 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相同 C .A 是第2周期第ⅢA 族的元素 D .B 是第3周期第ⅣA 族的元素 7.某溶液含有较多的42SO Na 和少量的342)(SO Fe ,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42SO H 溶液,②加金属Na ,③结晶,④加过量NaOH 溶液,⑤加强热

高三化学练习题

高三化学练习题 20.有机实验 一、选择题(单项) 1.与溴水混合振荡,分成两层,上层几乎无色的是 A.氯水B.己烯 C.苯 D.KI溶液2.由于发生化学发应,既能使KMnO4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苯B.甲苯 C.己烯D.己烷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体系会分层,油状液体浮于水面的是 A.溴苯 B.乙酸乙酯 C.乙醇 D.硝基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溴水中提取溴可用植物油作萃取剂 B.用热的纯碱溶液区别植物油与矿物油 C.乙醇与乙酸的混合物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D.溴乙烷中混有的乙醇常用加HBr再加热的方法除去 5.加入盐酸或通入CO2不可能有沉淀生成的是 A.饱和NaOH溶液B.饱和C6H5ONa溶液 C.C17H35COOK 溶液D.CH3COONa溶液 6.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苯、乙醇、四氯化碳B.乙醇、乙醛、乙酸 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D.苯酚、乙醇、甘油 7.下列有机物中,与NaOH溶液混合时会分层,加热后分层现象消失的是A.乙酸B.苯酚溶液C.己烯D.乙酸乙酯8.去乙酸乙酯中含有的乙酸,最好的处理操作是 A.蒸馏B.水洗后分液 C.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D.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9.化学工作者从有机反应RH+Cl 2(气)光 ? →?RCl(液)+HCl(气)受到启发,提出在农药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以获得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已成为现实。试指出从上述反应产物中分离得到盐酸的最佳方法是 A .蒸馏法 B .水洗分液法 C .升华法 D .有机溶剂萃取法 10.甲萘醌(维生素K )有止血作用,它可通过α-甲基萘的氧化制得,反应中常用乙酸作催化剂,该反应放热,可表示为: 在某次合成反应中,用1.4g(0.01mol)的α-甲基萘,才制得0.17g(0.001mol)甲萘醌,已知该反应的速率是快的。试判断导致其产率低的原因是 A .使用了过量的催化剂 B .没有用乙酸,而是使用其它催化剂 C .把反应混合物加热 D .所生成的甲基醌是沉淀物 1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醛能发生银镜反应,因此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属于醛类 B.两种有机物若具有相同的式量不同的结构,则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C.等质量的两种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等质量的水,则两种有机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D.实验证明,不存在两种邻二甲苯.所以,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认为苯分子中碳碳键完全相同而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12.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四种物质,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A .甲酸、乙醛、甲酸钠溶液、葡萄糖溶液 B .乙烯、乙烷、乙炔、丙烯 C .淀粉溶液、乙醇、苯、四氯化碳 D .苯乙烯、苯酚、乙苯、甲苯 13.实验室制备下列物质时,不可用浓H 2SO 4参与的是 A .由 B .用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2019年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断增强高考复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加强集体备课,全面打赢高三这一仗。 二、教学要求 1、以刚进入高三学生热情高涨为契机帮助学生确立将来的高考目标,积极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努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教改实践,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自觉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的科学育人过程。 2、认真研究高考改革发展趋势,深入学习《考试大纲》,正确把握高考的标准和特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高考改革发展

趋势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在教学中,仔细分析新教材的特点,狠抓高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在复习课中,要坚持精选习题,妙题精解、融会贯通。防止题海战术和重结论、轻过程等不良倾向,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立足各班学生实际状况,搞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优秀生的指导和训练,关注其每一个错误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抓中间促两头,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加强化学教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有关的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注意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加强理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相关知识面,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有意培养学生解题习惯,注重分析订正。①做题前认真读题,站在出题者的高度来审题;②做题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言之有理、准确无误,原理、结果与题意一气贯通,书写要规范;③对做错的题,务必认真分析订正。 6、搞好试卷讲评。每考必认真落实统、查、析、讲四大环

网络基本概念(一)

网络基本概念(一) (总分:9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50.00) 1.组建一个星形网络通常比组建一个总线型网络昂贵,是因为________。 (分数:1.00) A.星形集线器非常昂贵 B.星形网络在每一根电缆的末端需要昂贵的连接头 C.星形网络接口卡比总线型接口卡昂贵 D.星形网络较之总线型需要更多的电缆√ 解析: 2.网络协议精确地规定了交换数据的________。 (分数:1.00) A.格式和结果 B.格式和时序√ C.结果和时序 D.格式、结果和时序 解析: 3.在下列传输介质中,________的抗电磁干扰性最好。 (分数:1.00)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缆√ D.无线介质 解析: 4.关于因特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分数:1.00) A.用户利用HTTP协议使用WEB服务 B.用户利用NNTP协议使用电子邮件服务√ C.用户利用FTP协议使用文件传输服务 D.用户利用DNS协议使用域名解析服务 解析: 5.下列有关网络拓扑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分数:1.00) A.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结点间的分布形式 B.目前局域网中最普遍采用的拓扑结构是总线结构 C.树形结构的线路复杂,网络管理也较困难√ D.树形结构的缺点是,当需要增加新的工作站时成本较高 解析: 6.在网络环境下,每个用户除了可以访问本地机器上本地存储之外,还可以访问服务器上的一些外存,这种配备大容量的海量存储器的服务器是________。 (分数:1.00) A.文件服务器 B.终端服务器 C.磁盘服务器√ D.打印服务器 解析:

高三化学综合练习题99(附答案)

高三化学综合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不断进步的材料逐渐构筑了我们现代社会的文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唐三彩”和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硅酸盐 B.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软化可制得玻璃仪器 C.高铁和城铁所用镁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 D.以高纯硅制成的光导纤维内窥镜可直接窥视有关器官部位的变化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含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 B.属于醛类,官能团为—CHO C.的名称为:2—乙基―1―丁烯 D.的名称为:2—甲基―1,3―二丁烯 3.下图中的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4.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H 2O 很稳定,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B.HF 的熔、沸点在同族元素的氢化物中出现反 常,是因为HF 分子内有氢键 C.卤素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升高,是因为它们 的组成、结构相似,从上到下其摩尔质量增大, 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增大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与氢键没有关系 5.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12H 20 B.能发生取代、氧化、加成等反应 C.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一氯代物共有3种 6.下列转化图中的A 是单质,其他物质均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B 、C 、D 三种化合物与A 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 、D 均是氢氧化物且D 具有两性,则B —定是2NaA1O B.若B 是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则D 可能有氧化性 C.若A 是硅、X 是氧气,则D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若C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则D —定是盐 7.某同学欲验证Fe 3+和I -在水溶液中发生可逆反应:2Fe 3+ + 2I -===2Fe 2 ++I 2,设计了下列实验操作,并给出了预测现象,其中不必要的实验操作是(不考虑水中溶解的少量氧气的影响)( )

高三化学测试题

高三化学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Be 9 N 14 O 16 F 19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Fe 56 Cu 64 1.镁粉在焰火、闪光粉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工业制造镁粉是将蒸气在某气体中冷却,下列可作为冷却气体的是 ①空气 ②CO 2 ③Ar ④H 2 ⑤N 2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④⑤ 2.在下列反应中,能置换出铁的是 A.Cu+FeCl 3(溶液) B.Na+FeSO 4(溶液) C.Al+Fe 3O 4(高温) D.Ag+FeSO 4(溶液) 3.将含有Mg 2+和Al 3+的混合液中的Al 3+沉淀下来,应采用的试剂是 A.向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 溶液 B.向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 C.向混合液中加入氨水 D.向混合液中加入氯化铵后再加入适量氨水 4.当燃烧镁和某金属组成的合金,所形成的氧化物的质量为反应前合金质量的2倍,另一金属可能是 A.铜 B.铍 C.钠 D.铝 5.只用一种试剂,可区别Na 2SO 4、MgSO 4、AlCl 3、NH 4Cl 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HCl B.BaCl 2 C.AgNO 3 D.NaOH 6.对天然水常加入下列物质进行处理:①氯化铝 ②氯化铁 ③石灰和纯碱 ④亚硫酸钠。其中原理和目的都相同的是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7.将a mol 钠和a mol 铝一同投入到m g 足量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 g/mL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m a a +4682% B.m a 2468200+ρ% C.m a a +468200% D.m a a +698200% 8.有Mg 、Al 、Cu 、Ag 四种金属的混合物,可以用盐酸把它们分为两组:a 、d 和 b 、 c 。如果在上述加盐酸后的溶液中加足量的NaOH 溶液,可得到c 离子的沉淀,这四种金属两两组成原电池时,a 都是正极。如果用a 、b 、c 、 d 来表示四种金属的顺序,则下列正确的是 A.Mg 、Cu 、Al 、Ag B.Ag 、Al 、Mg 、Cu C.Cu 、Mg 、Al 、Ag D.Al 、Ag 、Mg 、Cu 9.某无色溶液中,放入铝片,立即产生大量H 2,则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存在的是 A.Na + B.Fe 3+ C.NO -3 D.HCO -3 10.设计了五种制备气体的方案:①加热稀硫酸和乙醇制备乙烯 ②加热稀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备氯气 ③用稀H 2SO 4和大理石制备CO 2 ④用稀硝酸和硫化亚铁制备H 2S ⑤用稀H 2SO 4和食盐共热制备HCl 不宜采用的方案 A.只有①和② 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④和⑤ D.①②③④⑤ 11.向某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使溶液呈碱性,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再过滤后又向滤液中加入Na 2CO 3溶液,再次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A.Ag +、Al 3+、Ba 2+ B.Cu 2+、Ba 2+、Ag + C.Fe 3+、Ca 2+、Ba 2+ D.Mg 2+、Al 3+、Ca 2+

高三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高三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高三化学教师如何制定工作计划?下面是收集整理关于高三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篇一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届,内坑中学09级高三高考取得了辉煌了成绩,高考上线及录取均超过先前计划的人数。本次高考的理科综合又是考得比较好的一门,在理科综合中的化学更是在这次高考中,显示出其得分的优势,许多中等的学生在理科综合中化学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这也为我们这一届起到了知道作用。处在这样的一种大前提下,面临着本届学生的现状,作为校庆的一届(20XX年内坑中学50周年校庆),怎么为学校献上一份薄礼,成为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需要不断计划和推进的一大重要问题。 师资简介:从教师搭配和复习教材选择上分析 学校对本届人员的安排,作了充分的考虑,如考虑到新老搭配等,一些高三的师资建设问题。在化学上让我与老教师朱勇老师进行搭配,朱老师是以为带过好几届高三的老教师,在化学教学方面有着比较深厚的经验,同时他还不断关注课程改革的动向,也是09届的化学老师,可以说朱老师的加入可以为化学复习和教学提供了很关键的指导作用。 本次复习教材是选择由福建省许多长期从事化学教育的化学优秀教师合编的《博学精练》。 该书的特点是:

1.是对练习的设置比较有层次性,遵循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规律,对于我们的学生补基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是一本来自本土的化学复习教材,编写老师都来自福建化学教学一线的老师,复习教材结合当前福建省的化学新课程改革,更贴切福建的课程改革特点和考纲要求; 3.该书的主要题源来自广东、福建、山东、海南、宁夏等新课程的课改区,其题目对我们的复习和教学的指导性比较强; 4.该复习教材的内容、例题和练习等的设置,字距字体等的排布都遵循学生视觉规律,避免学生在复习中的过分的视觉疲惫,对学生复习化学的持久性有一定作用。 当然该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该书由于初次排版错误的地方相当多,这在很大程度干扰了我们的学生;还有该书对纲要的研究虽然比较全面,但是对一些知识的补充却不是很全面,系统化和针对性不如其他一些教辅材料等等问题。 复习特点:重一轮基础掌握重练习作业的理解和完成 作为一门理科,把握学生对基础的掌握,再在这个基础上对练习的完成,以练习促理解,以理解促掌握。因此在后面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将从一下几方面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把握。 一、坚持稳扎稳打,抓好一轮基础复习 通过做和分析几年高考化学试卷发现化学基础知识占相当大分值,为此在今年的高三复习中,做到狠抓基础不放松,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学生对基础的理解。

第一课 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1课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学内容:网络基础知识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和硬件。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教学演示法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言 网络是一种信息的来源途径,可能大家还不是很清楚网络中如何获得信息,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网络,看网络究竟是什么?网络有何用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下面我们开始讲这节新课: (二)讲授新课 (板书)网络基础知识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把若干台计算机利用信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在相应的网络协议软件支持下,实现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要点:一是网络是计算机有两台或两台以上,二是信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三是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以上我们简单定义了一下计算机网络,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一般可分为两大类: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2、城域网(Metropolian Area Network,简称:MAN)3、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 。局域网,顾名思义,局,小,指在同一建筑物内或地理位置在一定范围内的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网络。比如:一个校园网就是一个局域网,通过局域网,共享系统资源,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效率。而城域网和广域网

的覆盖面积辽阔,通常是以连接不同地域的大型主机系统组成的。当前大多数全国性网络都是广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是以覆盖范围的大小来分的,如将两者相互连接就形成网际网络,简称网际网(network of network)。网际网使网络的功能得到更充分的扩展,目前最大的全球性网络因特网(Internet)就是一个网际网,现在国内的中国银行国内骨干网、民航售票网等等都是网际网。好,网络的分类就讲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讲: 3、网络的结构形式 网络的结构形式是指网络中各节点(又叫站点)之间的连接方式,下面介绍几种较常见的网络结构。网络的拓扑结主要有星型、环型和总线型等几种:(1).星型结构 星型结构是最早的通用网络拓扑结构形式。其中每个站点都通过连线(例如电缆)与主控机相连,相邻站点之间的通信都通过主控机进行,所以,要求主控机有很高的可靠性。这是一种集中控制方式的结构。星型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处理也较为简便,增加工作站点容易;缺点是一旦主控机出现故障,会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可靠性较差。星型结构如图所示。 (2).环型结构 网络中各工作站通过中继器连接到一个闭合的环路上,信息沿环形线路单向(或双向)传输,由目的站点接收。环型网适合那些数据不需要在中心主控机上集中处理而主要在各自站点进行处理的情况。环型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是环中任意一点的故障都会引起网络瘫痪,可靠性低。环型拓扑结构如图所示。 (3).总线型结构 网络中各个工作站均经—根总线相连,信息可沿两个不同的方向由—个站点传向另一站点。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工作站连入或从网络中卸下都非常方便,系统中某工作站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站点之间的通信,系统可靠性较高,结构简单,成本低。这种结构是目前局部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总线型结构如图所示。 以上3种网络结构是最基本的网络结构形式,实际应用中往往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 (四)使用校园网 校园网是种最常见的局域网,它是全校师生共同学习资源库和学习园地。下面我们学习使用在校园网中的共享资源,以及如何把自己计算机中有用的、好玩的资

高三化学综合测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345678910 1.“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是2011年“国际化学年”的主题。你认为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控制含磷洗涤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保护水资源 B.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尽量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C.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实现资源的“3R”利用,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Recycle)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B.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 C.次氯酸的电子式D.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131 53I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硅可作半导体材料,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 B.常温下浓硝酸与铁不反应,可用铁桶贮运浓硝酸 C.将CO2通入Ba(NO3)2溶液无沉淀生成,但将SO2通入Ba(NO3)2溶液有沉淀生成 D.Mg、Fe等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氢氧化物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无色溶液:Na+、Cu2+、NO3-、SO42- B.c(H+)=×10-13 mol·L-1溶液中:C6H5O-、K+、SO42-、Br- C.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K+、NH4+、Cl-、I- D.Na2S溶液中:SO42-、K+、Cl-、Cu2+ 5.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L; 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M B.XZ2、X2M2、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 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Cu+Fe3+==Cu2++Fe2+ B.用氢氧化钠溶液出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2OH-=2 AlO2-+H2O C.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2H+==Ca2++H2O+CO2↑ 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 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后方可使用 B.检验溴乙烷中含溴元素,可向溴乙烷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C.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 D.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乙醇所含的羟基数为 B.常温下,1L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 C.常温常压下,5.6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高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 三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 :16 Mg :24 Al :27 Fe :56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是( ) A 、纤维素 B 、蛋白质 C 、淀粉 D 、糖类 2、下列过程需要通过直流电才能实现的是( ) A 、电化腐蚀 B 、比较同浓度盐酸和氨水的导电能力 C 、电泳 D 、电离 3、为防止富脂食品长期放置产生变质现象,在食口包装袋内,除了放置干燥剂外,为防止食品氧化,还要放置( ) A 、无水硫酸铜 B 、铁粉 C 、食盐 D 、生石灰 4、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l 2、ClO 2(其还原产物为Cl -)、O 2(1molO 3转化为 1molO 2和 1molH 2O)、H 2O 2等物质都具有氧化性,因而常被用作消毒剂。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消毒效率最高的是( ) A 、Cl 2 B 、ClO 2 C 、O 3 D 、H 2O 2 5、绿色化学是当今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其原则之一是单一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原子经济性)要最大化。根据该原则,下列反应原子经济性最差的是( ) A 、获1950年诺贝尔奖的 反应: CH 2=CH 2+CH 2=CH —CH=CH 2→B 、获 1979年诺贝尔奖的(Ph- C 、乙烯催化氧化制乙醛:2CH 2=CH 2+O 2 2CH 3CHO D 、获1963年诺贝尔奖的烯烃聚合反应: NCH 2===CH —CH 3 [CH 2—CH]n 二、不定项选择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 、由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C 、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D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7、如右图所示,A 池用石墨电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B 池精炼粗铜,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 池D 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H 2CH 2+Ph 3===O 催 3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3篇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3篇 Chemistry teaching plan for senior three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3篇 前言: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2、篇章2: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3、篇章3: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篇章1: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化学新课程标准》和《20XX年理综考纲》, 仔细分析近四年高考化学试卷,广泛收集广东省高考信息,以最新考纲和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做好备考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复习扎实高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备考目标 通过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复习备考,争取让化学成为理科生的强势科,争取理综多出尖子。 三、备考总体安排 1、基础复习阶段(20XX.8.1-20XX.3.31) 注重回归课本,不留知识死角,利用好复习资料,编写高质量学案,注意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着力构建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构建知识系统化。 在复习过程中要回归课本、依靠资料、学案认真落实。作业和测试要全批全改,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尽量对尖子生进行面批;注重评讲,评讲时适当做到前后关联,对复习过的内容实行往复式测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部分习题要根据高考要求,高考不考的要大胆舍弃,避免做无用功。 2、专题复习阶段(20XX.4.1-20XX.5.15) 以专题板块为主,套题训练为辅,重点突破第II卷的四道大题,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道大题所含的知识规律进行提练、升华,重点解决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热点题型和难点问题。本轮复习力求进一步提高的应

高三第一轮复习练习题化学测试

高三第一轮复习练习题化学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一、选择题(1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哈尔滨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化学做出的贡献。下列关于人们衣、食、住、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2.下图是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错误的是( ) 4.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5.关注健康,预防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缺碘会发生骨质疏松 B.维生素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为人体提供能量 C.人体胃液正常的pH范围在0.9-1.5 之间 D.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代替食盐做调味剂 6.酸奶中含有的乳酸对健康是有益的。下列关于乳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乳酸属于有机化合物 B.乳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1:2 C.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7.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蚊虫叮咬时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在叮咬处涂抹肥皂水减轻痛痒 B.家庭中用煮沸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用食盐水除热水瓶胆内壁上沉积的水垢 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8.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A B C D 需区分的物质锦纶和羊毛黄铜和焊锡人体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厕所清洁剂(含HCl)和炉具清洁剂(含NaOH) 方法一观察颜色加入硫酸镁溶液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加入酚酞溶液 方法二点燃,观察灰烬比较硬度观察颜色加入小苏打9.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10.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事实解释 A 氯化钠是咸的,葡萄糖是甜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B 纯水不导电水分子中不含电子 C 搜救犬通过闻气味找到搜寻的目标分子在不断运动 D 25m3的氧气加压后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一、高三化学复习思路与原则 1.熟悉《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复习中要进一步阅读,不断地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2.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卷,了解试卷的变化: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全国、上海、广东等地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调整相应的复习计划。近几年试卷愈来愈坚持遵循《考试说明》规定的测试内容和要求,考查内容覆盖各模块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化学"四基"和应用能力,体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3.合理筛选复习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大纲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宜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教师应认真收集高考信息资料、试题,分析筛选。 4.处理好几对关系,加强复习教学的实效: 1)回归教本、处理好教本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

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 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 材。复习资料只能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 知识。 2)重视方法,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每年化学高考试题的基本出发点,但试题的呈现往往灵活多变。如果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是浮于表面的"死"知识,那一定是经不起考验的。学好化学双基,必须做到两点:①透彻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 ②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检验、修正对双基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做到"会",这才是理解,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化学高考在关注双基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启发、引导学 生去感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备考中要注重方法、改进教法,从而解决如下问题:①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 ②如何挖掘题意,抓准立意与情境和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如何使答题规范优化; ④题干信息的有效选择与转化技巧在哪?⑤各种试题应答策略。把基本方法与解题能力相结合,从而再生知识,产生创新能力。 3)研究疑点,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与疑难问题乃至错误作斗争的过程,化解疑难问题和改进错误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及简答

1.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2.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的网络。 4.无线传感器网络一种将Ad hOC网络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 5.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6.网络拓扑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 7.ARPANET 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8.点对点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或路由器结点的线路 9.Ad hOC网络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10.P2P所有的成员计算机在不同的时间中,可以充当客户与服务器两个不同的角色,区别于固定服务器的网络结构形式 1.0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制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2.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3.通信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4.接口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5.数据链路层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 6.网络层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层次。 7.传输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进程通信服务的层次。 8.应用层.0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1.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2.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3.移频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角频率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4.振幅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5.移相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6.单模光纤光信号只能与光纤轴成单个可分辨角度实现单路光载波传输的光纤 7.多模光纤光信号可以与光纤轴成多个可分辨角度实现多路光载波传输的光纤 8.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9.半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同一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数据 10.全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11.模拟信号信号电平连续变化的电信号 12.数字信号用0、1两种不同的电平表示的电信号 13.外同步法发送端发送一路数据信号的同时发送一路同步时钟信号 14.内同步法从自含时钟编码的发送数据中提取同步时钟的方法 15.波分复用在一根光纤上复用多路光载波信号 16.脉冲编码调制. 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法 1.纠错码让每个传输的分组带上足够的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2.检错码让分组仅包含足以使接收端发现差错的冗余信息,但是不能确定哪个比特出错,并且自己不能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3.误码率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4.帧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 5.数据链路层协议为实现数据链路控制功能而制定的规程或协议。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精彩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Cl-35.5 K-39 I-127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 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7 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中国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 做法不应提倡的是 A.推广煤改气集中供暖 B.深埋处理度旧电池 C.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黄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FeS B.一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氢氧化钡的电子式: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3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 B.晶体硅的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光电板 C.FeCl3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溴化银具有感光性,可用于人工降雨 4.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氧化性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5.短周期主族元素A 、B 、C 、D 、E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 与C 同主族,A 与其它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B 与D 同主族,B 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元素B 、 C 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r(B)D D.元素B 分别与A 、C 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类型相同 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镁条投入浓硫酸中:Mg+2H + =Mg 2++ H 2↑ B.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2Cl -+2H 2O H 2↑+Cl 2↑+2OH - C.向硫酸铁溶液中加入铜粉:Fe 3++Cu=Fe 2++Cu 2+ D.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AlO 2-+CO 2+2H 2O=Al(OH)3↓+ HCO 3- 7.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Fe 2O 3?? ?→?) (l aq HC FeCl 3(aq) 无水FeCl 3 B.Al 2O 3 NaAlO 2(aq) ?? ?→?) (l aq HC AlCl 3(aq) C.NH 3NO HNO 3 D.SiO 2 H 2SiO 3 Na 2SiO 3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 2+、Mg 2+、SO 42-、Cl - B.c(ClO -)=1mol ·L -1的溶液中:K +、Al 3+、I -、SO 42- C.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 +、NH 4+、Cl -、NO 3- D.c(H +)/c(OH -)=1×1012的溶液中:K+、NH 4+、HCO 3-、NO 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