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康拉德在中国_回顾与展望

康拉德在中国_回顾与展望

康拉德在中国_回顾与展望
康拉德在中国_回顾与展望

康拉德与_了不起的盖茨比_

第24卷第5期2008年10月德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Dezhou U niversity V ol.24,N o.5Oct 1,2008  康拉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 王雪青 (德州学院外语系,山东德州 253023) 摘 要: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期间,菲茨杰拉德就认真拜读了康拉德的作品,并称《“水仙”号上的黑水手》的序言为他一辈子提供了文学创作的“金科玉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和技巧都明显受到了康拉德的影响,在该作品从主题思想、对故事叙述者的设计到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都有具体表现,菲茨杰拉德之所以受到康拉德的影响是与作家本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文化心态密切相关的。 关键词:康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影响 中图分类号:I1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444(2008)0520016203 收稿日期:2008206203 作者简介:王雪青(19752),女,山东临邑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研究。 作为菲茨杰拉德作品中最优秀的一部小说, 《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严密的结构布局和全新的叙述 视角,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思想以完美的艺 。与他的前期作品相比,该 小说在创作思想和写作技巧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这除了由于作家本人对小说艺术深层次的细致 思考,还得益于他对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 作品的潜心研究。1925年6月,他在给评论家H ? L ?门肯的信中谈及该小说的创作经过和体会,说 他“从康拉德的作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一定程度 上摹仿了他的写作风格和思想。”[1]《了不起的盖茨 比》是菲茨杰拉德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已臻成熟的 一个最为显著的标志,菲茨杰拉德之所以受到康拉 德的影响是与作家本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文化 心态密切相关的。 一、梦想幻灭的主题 菲茨杰拉德并不是一个旁观的历史学家,他纵 情参与了“爵士时代”的酒食征逐,但更重要的是,在 沉湎其中的同时,他又能冷眼旁观,体味“灯火阑珊, 酒醒人散”的怅惘,用严峻的道德标准衡量一切,用 凄婉的笔调抒写战后“迷惘”的一代对于“美国梦” 感到幻灭的悲哀。康拉德的名作《吉姆老爷》被菲茨 杰拉德誉为“一部伟大小说”,其中所涉及的主题即 是自尊心的丧失在人的心理上所造成的巨大悲哀, 以及“人想从水深火热之中找回他的道德形象和理 想所做出的那些艰苦努力”。年轻的水手吉姆自幼就对人生充满了浪漫的幻想,想象着有朝一日会做出英雄的壮举,可在发生沉船事件的关键时刻,他没有去拯救他人性命却于慌乱中跳海逃生,最后吉姆情愿以死来挽回自己的荣誉。表面看来似乎是以生命的代价换取了他的人格尊严,但他的死在实质上也可以看作是自杀,是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而被迫做出的一种让步。年轻时所有的承诺和期许,原来都只不过是一场美丽却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而已,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叙述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也包蕴了一个与之类似的主题。在小说中,主人公是完全凭借个人努力从一个穷小子转变成新贵豪富的。他心怀一个非常具有浪漫色彩的梦,相信可以按照自己心中的愿望来重塑现实。他花了大量的钱财,用尽了毕生的精力虚构一个美丽的世界。为了重新夺回失去的爱人,他购置汽车洋房、举办奢华的酒会,想用物质的有形的方式来创造出他的理想世界,实现他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在他的心目中,黛西代表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是他五彩斑斓的梦中仙境。为了恢复旧梦,他耗尽了自己的感情、才智和金钱,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但结果他也和吉姆一样遭遇了命运的无情嘲弄。如果说吉姆脚下的“泥土”导致了他最后的死亡,那么是“灰烬谷”吞噬了盖茨比年轻的生命。吉姆若不接触他脚下的土地就无法活下去,盖茨比离开垃圾场也将难以生存。他柏拉图式的自我理念在汤姆的无情揭露下被击得粉碎,

新中国数学60年

新中国数学的六十年 一、60年来中国数学的发展史 1949年11月即成立中国科学院。 1951年3月《中国数学学报》复刊(1952年改为《数学学报》。 《数学学报》(1954年)第三卷第一期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召开建国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了数学发展方向和各类学校数学教学改革问题。建国后的数学研究取现代数学开始于清末民初的留学活动。较早出国学习数学的有:190得长足进步。 1951年10月《中国数学杂志》复刊(1953年改为《数学通报》 《数学通报》(1954年) 50年代初期就出版了华罗庚的《堆栈素数论》(1953)、苏步青的《射影曲线概论》(1954)、陈建功的《直角函数级数的和》(1954)和李俨的《中算史论丛》(5辑,1954-1955)等专着,到1966年,共发表各种数学论文约2万余篇。除了在数论、代数、几何、拓扑、函数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史等学科继续取得新成果外,还在微分方程、计算技术、运筹学、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等分支有所突破,有许多论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培养和成长起一大批优秀数学家。

60年代后期,中国的数学研究基本停止,教育瘫痪、人员丧失、对外交流中断,后经多方努力状况略有改变。1970年《数学学报》恢复出版,并创刊《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大偶数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的论文,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此外中国数学家在函数论、马尔可夫过程、概率应用、运筹学、优选法等方面也有一定创见。 1978年11月中国数学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数学的复苏。 1978年恢复全国数学竞赛。 1985年中国开始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1981年陈景润等数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励。 1983年国家首批授于18名中青年学者以博士学位,其中数学工作者占2/3。 1986年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加入国际数学联合会,吴文俊应邀作了关于中国古代数学史的45分钟演讲。近十几年来数学研究硕果累累,发表论文专著的数量成倍增长,质量不断上升。 1985年庆祝中国数学会成立50周年年会上,已确定中国数学发展的长远目标。代表们立志要不懈地努力,争取使中国在世界上早日成为新的数学大国。 二、60年来,数学家们的发现与发明 (1)华罗庚(1910~1985)--数论与函数论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 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 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 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 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 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 (2)陈景润(1933—1996)--哥德巴赫猜想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96年3月19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因病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2岁。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

中国梦复兴路

中国梦复兴路 《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

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范文5篇

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范文5篇 篇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一个人梦想的追寻和实现,成就了中国的腾飞和光荣,这就是“中国梦”。 比如: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嫦娥三号圆满发射,都是中国富强的表现。曾经,邓小平说过:”我要让中国富起来!“还有周恩来总理:”我要让中国强大起来!“后来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然而,我的中国梦就是——让中国变成绿色。 现在,因为伐木工过度砍伐树木,水泥厂越来越多,沙漠化越来越厉害,还有农业污水越来越多,把蓝色的小溪都变成了灰色和黑色。中国的环境越来越差,全是灰色和黄色。我实在是太心疼了,不忍心看下去,所以我逐渐的开始保护环境。在过年的时候,我会对爸爸妈妈亲戚朋友分别说:”今年不要放烟花爆竹了,您看那灰色的天空,还有电视上说的雾霾天气,环境多差呀!“有空的时候,我还会出去打扫卫生,甚至植几株草和花。植树节,我还会去植树。我还会有空的时候去贴几张”告示“,让大家不要破坏花草树木等。每个普通中国人的普通中国梦,都可以汇聚成一个伟大的中国梦!如果每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那么我们的中国会越来越强大。如果每个人都嘴上说说,却不去实现,口是心非,那又有什么用呢? 篇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梦想,老师有希望学生成绩出色的梦,军人有希望国家繁荣富强的梦,医生有希望病人早日康复的梦,宇航员有希望发星球更

多秘密的梦…… 同样,我也有一个美好的梦。我梦想长大以后当一位能歌善舞的舞蹈家,代表国家四处比赛,为祖国争光。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每周,我都要去文化馆上舞蹈课,上课前,我们都会自己拉拉腰、压压腿,做好课前准备,以免上课时把身体拉伤。虽然做了课前准备,可在练习时,总会清晰地听到自己骨头咔咔响的音。有时把一只腿放在厚厚的毯子上,另一只腿放在地上,摆成竖叉,大腿贴地,然后用手拉住后面那只脚,倒数二十秒,就可以了。可是,在这过程中,总会感到疼痛难忍,有时,我会疼得哭起来,有时,会疼得坐不稳,每当这时候,只要心里一想到那个美丽又美的梦,我就不觉得那么痛了,也轻松多了。有时在排练舞时,有的动作很难,练了很多次,可还是没做好。每当我相放弃不练了的时侯,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我在台上表演,台下的观众个个鼓掌叫好的场景。这些景象让我一次又一次地从摔倒的地方重新站了起来,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却好看的舞姿。每当我们表演完节目,崔老师总不忘鼓励我们一句‘你们今天表现得真棒!’虽然这话在别人听起来十分平淡,可我听起这话总能让我紧张不以的心平静下来,感受到温暖。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参加了许多比赛,每次拿到奖时,我都十分激动,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甜的,希望自己更上一层楼。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的梦想会成为现实,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实现我美好的理想。 篇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梦想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点燃一根火柴来取得温暖,还是丑小鸭幻想自己有一天可以脱去丑陋的

中国转型经济学二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转型经济学二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摘要:转型经济学产生已近20年,中国学者对转型中的许多问题,如研究范式、企业行为、公平与效率、经济增长、“中国模式”等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与国外转型经济学研究相比,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扩展,应更多地关注人民福利和社会保障、社会稳定、收入分配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中国;转型经济学;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1)02-0006-05 虽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8年便已开始,转型经济学研究在中国却起步较晚。随着1989年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转型经济学在西方蓬勃发展,中国的转型经济学研究也随之开始。大致来说,自1993年开始,中国大陆学者开始对国内正在发生的经济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994年4月,樊纲就中国渐进式改革发表的新观点引起了强烈反响;1994年6月,盛洪主编的《中国的过渡经济学》出版,该书对中国转型经济学的内涵作了规范和说明;1994年7月底,由上海文汇报理论部、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邀请了30余名中青年经济学家,联合召开“中国过渡经济

学”研讨会;1995年3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林毅夫表示,“现代经济学对于‘过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中国最早进行改革且成效最大,经验丰富,‘中心’抓住这一机会有可能对过渡经济学做出前沿性贡献。”如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多年的历程,作为现实的总结和写照,转型经济学的发展也近20个年头。回顾转型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同时与国际转型经济学加以比较,对推动我国转型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中国转型经济学研究二十年回顾 (一)中国转型经济学的构建原则问题 中国转型经济学是指转型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实践的结合。“中国的过渡经济学有着比其字面较窄的含义。第一,它是指中国学者结合中国的改革实践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 文献;第二,它是指对中国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的研究。”中国转型经济学的理论构建要立足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转型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包括动力、方式和推进机制。宋承先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全面和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过渡经济学。谷书堂呼吁转型期中国经济学应把马

康拉德翻译文学 论文

浅谈黄雨石的翻译著作《黑暗的心》 【摘要】本文主要表达了对黄石雨先生翻译的《黑暗的心》进行解读。从题目翻译,景色描写翻译,人物语言翻译,三方面,对先生的翻译,表达了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其中有部分内容包含其他译者对于《黑暗的心》的翻译,与黄石雨先生的译作进行对比和鉴赏,表达自己的观点。 【关键字】黄石雨康拉德翻译黑暗的心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文坛上,约瑟夫·康拉德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他不仅是英语世界杰出的作家,而且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他的小说北京广阔,性格复杂,手法新颖,风格独特,在十九世纪传统小说与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小说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中,《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 )》在康拉德的作品中,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文学经典。这部作品入选1998 年兰登书屋评选出的“20 世纪100 部英语经典小说”,被认为是小说写作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代表作品。 关于这部作品的中文译作很多,1982 年第2 期《外国文学季刊》发表了黄雨石翻译的《黑暗的内心深处》,预示着康拉德作品在中国译介第二次高潮的开始。两年后,该小说经过译者自己全面校改,以《黑暗深处》为书名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中篇小说后来还有至少5 个中译本,如《黑暗的心》(智量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年)和《黑暗的心脏》(王金玲译,小说出版社,1998 年)等。 翻译康拉德的作品有相当的难度,他那带有异国情调的晦涩而优雅的语言与别具一格的叙述手法,使得在翻译过程中难以传达原文的神韵。在众多翻译版本中,本文认为,黄石雨先生的译本较为恰当,合理,精彩的将康拉德的文学经典展现给中国读者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一.题目翻译 《Heart of Darkness 》有很多种译法。王金玲先生译为《黑暗的心脏》,黄时雨先生也在初次翻译时,取译名为《黑暗的内心深处》,后改名为《黑暗深处》,最后,定名为《黑暗的心》。本文看来,“黑暗的心”这个名字取得更为得当。 《黑暗的心》描述了一个叫马洛的年青人在伦敦泰晤士河上一只小艇中对几个同事讲述的一个故事。内容是马洛在刚果的一次旅行。侧重展现了白人殖民者库尔兹从一个矢志将“文明进步”带到非洲的理想主义者到后来堕落成贪婪的殖民者的经过。康拉德用复型叙述艺术为读者讲述了库尔茨的内心变化,生动的描绘了当时的殖民者的现状。“心脏”这个词突出了生理意义,而“心”这个词更加具有文学的书面表达效果。“内心深处”包含在“心”这个词的意义里。“心”的词义原本也涵盖了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黑暗的心”比“黑暗的内心深处”更加简洁,更具美感,更能给人遐想,紧抓著作灵魂.

新中国60年的辉煌历程与启示

新中国60年的辉煌历程与启示 194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毛主席站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在隆隆的礼炮声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夏朝到清朝,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今天,我们迎来了建国六十周年的欢庆的日子!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这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日子,这更是一个让我们回首历史、展望未来的日子! 中国是有一个凝聚力的国家,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尤其是2008年汶川的大地震,震动了全世界,震动他们的,不只是地震,更多的是对中国伟大的凝聚力的敬仰与尊重,在仅仅一天的时间里,大批志愿者和国家领导人奔赴现场,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龙”,各界人士的捐款达到百万元,一个又一个的感人的故事与人物,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是强大的,中国是坚不可摧的!正因为这种凝聚力,六十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刘长春一人参加奥运会,到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20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到今天,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51枚金牌,稳居金牌榜第一位,更是我们实力的见证;从不敢有上天的想法,到“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神舟七号的太空漫步;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到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这一切都在说明,中国正在逐渐走向强大,中国将成为最强大、最坚不可摧的国家! 60年中,我们走过弯路、绕过远路,有过“大跃进”的急于求成,有过“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但最终我们党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勇敢地纠正错误,郑重地总结教训,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60年的艰辛奋斗,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现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看,新中国60年风雨兼程所铸就的辉煌,不仅反映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成就”,更体现为凝聚着亿万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精神结晶”——我们用几代人的艰辛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一条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它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强国富民的现代化梦想,演化为现实的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让一个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古老国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这是新中国60年最伟大的成就。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只以一个时段的失误,去否定60年的发展,或渲染探索中的错误,无疑是割裂历史、片面孤立的形而上学,没有看到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主流。这样的观点,既无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把握已经过去的60年,从而汲取历史的智慧和力量;也无益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机遇中凝聚共识,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 新中国60年的辉煌历程,是一段上下探索、自我革新的历史。既看到成就的辉煌,也看到探索的艰辛,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

中国经济增长率60年波动曲线回顾与展望

刘树成:中国经济增长率60年波动曲线回顾与展望 发布日期:2009-10-16 10:01:42 来源:信息中心 刘树成 刘树成简介 刘树成1945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河北省武强县。1962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196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1962年至196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1967年至1978年,先后在4595部队锻炼和在山西省偏关县委、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78年至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89年至1990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德尔经济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1985年8月至1998年9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10月至今,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曾多次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工作。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研究,特别是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研究。 主要著作有: 《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繁荣与稳定》,《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繁荣与稳定Ⅱ》等。 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1977-1991年)、第二届(1992-1994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五届作品奖(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孙冶方经济科学第七届(1996年)、第八届(1998年)论文奖等。 ●从1953年起,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入工业化历程,到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增长率)的波动共经历了10个周期。 ●第十个经济周期,2008年和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着国际国内四重调整的叠加,即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后的调整与国内经济周期性的调整相叠加,与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周期性衰退和调整相叠加,与美国次贷危机迅猛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而带来的世界范围大调整相叠加。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高位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中国经济在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2010年有望进入新一轮(第11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现在,又到了要说“努力延长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时候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城市化率的提高,以及相应的房地产业特别是住宅业的发展,仍然是新一轮周期中重要的动力源之一。

《黑暗的心脏》“心”的象征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b765556.html, 《黑暗的心脏》“心”的象征意义 作者:王学芳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2年第10期 【摘要】本文就《黑暗的心脏》“心”的象征手法作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分析了作家使用象征的特点与效果。《黑暗的心脏》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 作的一部具有多层含义的丛林小说。鲁迅说:“生命受到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是文学的根抵,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在这种情况下,象征手法理所当然地为作家选择并运用于《黑暗的心脏》这一暴露殖民主义以及广义上的人类的阴暗面作品中。 【关键词】《黑暗的心脏》;象征;效果 一、引言 小说《黑暗的心脏》用了马洛这样一個叙述者,让他以回忆者的身份出现在故事里,他的叙述穿梭于过去与现在、自己和库尔兹及听众之间,让读者分享着他的各种情绪,这种叙述角度的交替,代替了传统的线性叙述方法。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英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位很有影响力的现代主义作家,生于当时在俄国统治下的波兰东南部。1862康拉德全家被流放到俄罗斯北部,以致他八 岁丧母、十二岁丧父,幸好被叔叔收养才免遭衣食无着的命运。后来他迷上了航海,经过近十年的摸爬滚打,终于在1888年成了一艘三桅船的船长。然而,正是儿时的不幸和青年时期的冒险经历给他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黑暗之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这部以他1890 年的刚果之旅为依据创作的作品,讲述的是一個名叫查尔斯·马洛的年轻人沿刚果河进入黑暗 的非洲腹地去找寻儿时梦想的故事。途中马洛被库尔兹的传奇经历所吸引,并将拯救这位垂危的象牙代理人视为此行的另一重要目的。然而沿途所见的种种“黑暗”以及库尔兹的悲剧使他的梦想彻底破灭,也使得这次寻找“真我”的“心路历程”以失败而告终。 二、黑暗的“心”的象征意义 “黑暗的心”本身就含有双层寓意:既指地理意义上的黑色的非洲腹地,也指殖民者黑暗的内心。本书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丰富了作品的意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使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不亚于20世纪任何一部现代主义小说。本文主要从象征的角度来分析《黑暗的心脏》的主题。 象征意义有两個基本前提:1)抽象必须以具体为基础;2)作品细节本身的意义不应该受到忽视。正如劳·坡林所说,“象征意味着既是它所说的同时又超过它所说的。”也就是说,象征必须首先是它所说的,然后才能超过它所说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对《黑暗的心脏》中的细节加以分析。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分析报告文案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03(简本) 表一:中国市场经济程度测度指标及分值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世界贸易组织绝大部分成员是市场经济国家,世界贸易组织运作遵循着市场经济规则。但中国在参与世界围的贸易中,在国外对华反倾销中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Non-Market Economy Country 缩写为NMC),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事实上,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为促进外国朋友对中国市场经济的了解,2002年我们用了近一年时间,对截止2001年底中国市场经济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市场化进程进行了评估测度,并与一些发达国家、转轨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程度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03》。由于报告的英文版正在翻译过程中,为方便国外读者,这里先给大家

提供报告缩写本的英文版。 一、反倾销与非市场经济国家 众所周知,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一个常用的重要概念。反倾销案发起国的调查当局如果认定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替代国 surrogate country)的成本等数据计算所谓正常价值(normal value)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施以对应的征税措施。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允许采取的、也是各国公认的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产业安全的合法手段。中国赞成和支持这一措施,一贯反对以倾销方式扭曲国际贸易公平竞争的秩序,反对以倾销损害贸易伙伴国相关企业的利益。但是,中国坚决反对滥用反倾销,反对把反倾销变成进行贸易保护或实施歧视政策的手段。现在,确有一些国家利用某些贸易纠纷案件,把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人为地夸大对方国家所谓倾销的幅度,尤其是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与这些国家经济毫不相干的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计算这些国家产品的正常价值,而不按照这些国家产品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这就不能真实反映出口国经济的现实,导致误判。这种歧视性的做法, 不公正待遇,使一些国家出口产品本来没有倾销而被裁定为“倾销”,本来倾销幅度轻微而被裁定为高度倾销,给这些国家出口造成人为的壁垒,给国际贸易公平秩序造成过度的摩擦和动荡。 中国是受损害较大的一个国家。一些国家之所以对中国做出非市场经济国家(NMC)的判断,之所以经常对华使用反倾销的政策,主要是因为双方交流不够。他们确实不了解中国市场经济已发展到什么程度,不了解中国市场化的快速进展,也不理解中国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而中国企业由于对国际反倾销法律及程序不熟悉,同时对国市场经济方方面面的变动不甚了解,在相当一段时间也很少能向反倾销国家提供案子调查的广泛背景资料;而中国学者们虽然从推进改革角度做了不少中国市场化测度的研究,但几乎没有从反倾销角度与国外同行讨论中国的NMC问题。因此,使一些国家对中国经济误判一直没有能得到更正甚至因某些小纠纷而加深了。当然,不排除在一些反倾销案件中,有非认识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譬如,有时会因涉及一些进口国相关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进口国政府有关部门迁就了国企业的过分要求;甚至也不排除,个别时期个别国家机构,在与贸易紧密相关的反倾销措施中掺进了某些政治因素。 实际上,市场经济地位并不是反倾销胜诉的惟一条件。市场经济下,也存在不公平贸易的产品;非市场经济下,也可以有相互满意的公平贸易。同样是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反倾销中仍然会有败诉。因此,中国要求反倾销国从实际出发对待中国的NMC问题,并不是追求反倾销中的优惠地位,只是要求贸易伙伴公平的对待;只希望为了公平贸易而实施的反倾销措施,不要成为扩大不公平贸易的手段。 为了在反倾销中能得到一个非歧视的、公允的判断,我们需要耐心地、客观地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经济快速转轨的进展情况,帮助外国朋友认识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企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企业。本报告就是这样一份向外国朋友们提供关于中国市场经济极为详尽的调研成果。我们欢迎国外读者尤其是外国朋友共同来评判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我们将充分听取包括国外专家在的各方意见,摆事实,讲道理,心平气和,充分交流,这不仅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也将有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世界贸易秩序

改革成就中国梦(演讲稿)

改革,让中国梦不再只是梦 梦想是我们远航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因为梦想,人民的生活变得缤彩纷呈;因为梦想,生命变得无比厚重;因为梦想,举国呈现出空前的民族凝聚力。五千年民族魂,生生不息;一代代炎黄人,风雨前行;挥汗水洒热血,为国强盛。这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的中国梦。在历史上,中国和中国人是历来不缺少梦的。几千年前,书中就出现了“家道小康,天下太平”的描绘,无不体现了劳苦人民的理想社会图景,却一直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落后就要挨打,强盛才能自主”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人的梦不但一直在做,而且为了到达梦境的彼岸不断地进行着尝试和冲击。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回顾历史,我们感慨万千。历史资料与父辈的言语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三十多年前的镜头。印象中它有萧疏的背景,十年动荡的阴霾才被刚刚拨开,满目创痍的中华大地正在艰难的回复着生机;印象中它有颓败的景色,画面中清晰可见疲惫不堪的人民静静的舔着自己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伤口;印象中它有破落的外观,恍如南柯一梦般的中国无可奈何的呆看着世界的日新月异。 这一切,我们不禁自问,难道,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强国梦,就只是一个梦吗?难道,实现我们强国梦的机会和可能就永远的被历史淹没了吗? 千百年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被这一刻屈辱的深深地震撼了,深深地刺痛了,东方巨龙的尊严在这一刻觉醒,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开放的序幕缓缓拉开。没有怨言,没有怨恨,只有一群人民,紧紧的跟在一个政党身后,咬着牙,挺着胸,默默的奋斗了三十多年。

这三十多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中国发展的三十多年,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三十多年。几十年间,中华民族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考验,扫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她以她顽强的毅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玉兔”将上苍穹,“蛟龙”深潜万丈。经济建设屡传捷讯,中国作家终摘诺奖。成就让我们欣喜,让我们高兴,我们不禁为伟大的祖国自豪,我们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向着梦想前行。守得云开见月明,腾飞的中国用实力向世界昭示了一切,中国梦不再只是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万众瞩目中胜利闭幕,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新的局面、营造了新的风气。全会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历史方向,也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并且勾画出了今后十年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必将带动我国经济实现新一轮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事业,必须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为了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应当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与使命,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以实干的精神,续写改革开放新的篇章。 眺望苍穹,二十一世纪的朝霞如此绚丽;放眼世界,二十一世纪的画卷壮美神奇;展望未来,二十一世纪的舞台充满挑战也蕴含机遇。纵的历史、横的现实,组成了时代的坐标,无数个坐标点连接成时代前进的航线,指向未来。一个伟大的国家,正意气风发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正满怀信心地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改革的道路上,尽管还会有

最新版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10篇

最新版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10篇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锦绣河山。回味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华夏神洲留下了太多的梦想奇迹。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举国欢庆,“统一梦”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从此,国家经济快速、平稳、健康的发展,“小康梦”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2013年6月12日,神十问天,璀璨的星河中留下了炎黄子孙的身影,编织了千年的“飞天梦”也终于迎风远航……一个个梦想的实现,一份份成就的辉煌无不昭示着“中国梦”——“复兴之梦”必将在党的领航下乘风破浪、直挂风帆。 走过历史的长廊,回顾百年的沧桑,“中国梦”一词在岁月的书卷中熠熠生辉。作为一种最为朴素、浓烈的民族情感,它的萌发、形成之于耻深痛极的近代百年,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无论是谭嗣同“四万万人齐天下泪,天涯何处是神洲”的哀恸,还是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誓把乾坤力挽回”的决绝,所体现的都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与焦虑。而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梦”也从“救亡图存”变为了“强国富民”。然而我坚信有一点却始终不会改变,那就是坚定的民族自信,国人始终坚信有着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终将转危为安、再

造辉煌,实现百年的“复兴之梦”。 俗话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中国梦”既承载着国家的强国之梦、民族的复兴之梦,也包涵着亿万国人同胞千千万万个小小的梦想。有“富裕梦”,有“健康梦”、有“求学梦”……正是由于这些如涓涓细流般的梦想汇聚成河,才会让“中国梦”愈发的凝实。大学毕业之初,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我选择了公务员考试。最终,经过重重选拔、层层考验我来到了隆化这个美丽的小城。抛弃了国企的高薪,远离了父母的怀抱,背离了自己的故乡,踏上一个陌生城市的土地,在这里去拼搏、去奋斗,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也曾无数次的扪心自问。时至今日,月余的法庭生活给了我一个满意的答复。这里也许没有车水马龙的的喧闹,却有着一份乡村独有的宁静;这里也许没有灯火通明的高楼,却能映照出一张张质朴的面容;这里也许没有频繁的人际交往,却有着一句句真诚的关怀。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我找到了追寻梦想的原动力。 选择了到基层工作就意味着选择着艰苦;选择了公务员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肩负着责任;选择了到法院任职就意味着守护着公正。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体验到了从一个懵懂的书生向一名法院工作者转变的酸甜苦辣。现实和理想尽管错位不断,但热情和动力却与日俱增。基层法庭是法院工作的前沿阵地,直接面向农村,密切联系群众,受理的案件虽不

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上)

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上)

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上)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一、中国环境经济政策演变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5年,中国环境可持续指数(ESI)在146个国家中位居第133位。这一数据说明我国在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管理方面相当薄弱。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在水资源利用、空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资源和废弃物管理、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 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来调节或影响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本项研究中,对环境经济政策的分析主要包括环境财政(投入)政策、环境收费与价格政策、税收政策、金融(信贷、保险)政策等(各项环境经济政策在我国具体实施情况详见表1)。环境经济政策具有经济激励约束、筹集

资金、协调经济利益关系等功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经济政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一)财政政策。 环境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资源和经济问题。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基础,环境作为一种经济资源,是经济学意义上典型的“共有资源”。共有资源具有明显的“无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无排他性”是指不可能排除那些不掏钱的人享受某种物品或服务的好处,即“搭便车”,从而导致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非竞争性”是指某一消费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该物品另一消费者的消费状况,即该物品提供给额外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环境保护与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环境保护与治理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往往难以进行,需要政府制定法规强制社会和企业施行,利用经济手段引导经济主体减少环境污染,实施污染治理。 财政投入是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手段,也是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环境财政政策包括:政府对环境保护

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随着中国产品不断在国际市场遭受反倾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1],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一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多数发达国家还没有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但在笔者看来,目前的中国已经基本达到了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理应得到承认”[2]。下面笔者将从几个角度对本观点进行论述。 一、市场经济的国内外判定标准 事实上,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及机构都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进行了测试,但是研究结果差异很大。国内的测度普遍认为我国已经达到市场经济国家水平。如李晓西(2005)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市场化程度已达73.8%,明显超过60%的市场经济国家临界水平。但在2004年的听证会上,美国代表认为中国离市场经济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2006)也明确表态短期内不会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欧美之所以不愿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背后仍有“政治谈判的砝码”[3],不能完全以其作为定论。因此,在对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作出评价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国、欧盟等都曾提出过判定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但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1、美国提出的市场经济标准 美国在其《1930年关税法》第771节第18段对市场经济国家提出了六项要求:“(1)货币的可兑换程度;(2)劳资双方进行工资谈判的自由程度;(3)设立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的自由程度;(4)政府对生产方式的所有和控制程度;(5)对资源分配、企业的产出和价格决策的控制程度,要求该产业的产品数量和价格决策没有政府介入,所有重要的产品投入都是以市场价格支付的;(6)商业部认为合适的其他判断因素”[4]。

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

中国梦我的梦 有一种东西,它承载着人们的希望,虽然他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人们心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它,就叫梦想。上帝没有赐予我们翅膀,却赐予了我们会飞的心灵和能够梦想的大脑,使我们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带着我们在人生辽阔的天空里自由地翱翔。 今年三月,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关于“中国梦”的话题也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每个人或多或少也在思考“中国梦”的问题。 那么,中国梦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梦想能够照亮生活,亦能成就未来。而有一个梦,它既是你的梦,也是我的梦,它是万千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每个人的梦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我的梦亦如此。都说学生的主业是学习,的确如此,我的梦来自学习。我喜欢在午休时一个人独自读书的静谧;喜欢在难题前不停运用各种公式演算的执着;也喜欢与同学一起为一道题目争执不休的吵吵闹闹。这样所诠释的梦是理想之梦。 梦也来自家庭,对于我的成长,它最有发言权。平日里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虽然不多,但是一起吃饭时,父亲在饭桌上的高谈阔论;

坐在同一书桌前各自忙碌时,偶尔抬头与母亲随意交谈的闲话,都在影响着我对生活的态度。 有了梦,便要去追寻。三年前,在懵懂的状态下,在家长的引导下选好了脚下的路—上高中、考大学。渐渐地,考大学也真正成为了我的梦。清晰地记得,老师在中考前说“我们将做出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面对众多的学校,我固执地选择了朝中,心中似乎在坚守着什么。后来,随着一个个目标的制定,无数次为“自己的事”的奋斗,我逐渐明白,我是在坚守着自己的梦,并且开始懂得为了理想和追求而努力拼搏。其实走到现在,蓦然回首,才发现人生是一个条件从句,梦的方向并无过多区别,而我们最终选择的那个梦,正是因为被自己选择,被自己填充,才显得与众不同,才显得适合自己。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努力拼搏,梦想就一定能够成真。我的梦,我们的梦,铸就了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可以想想,如果中国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那么世界梦一定会更加流光溢彩。

理论与批评的是是非非_黑暗的心脏_争鸣之管见_张和龙

2003年1月2003年 第1期 外国文学 Foreign Literature Jan.2003 No.1,2003理论与批评的是是非非 ———《黑暗的心脏》争鸣之管见 张和龙 中图分类号:I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29(2003)01-0099-07 一 殷企平先生在《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二期上发表《〈黑暗的心脏〉解读中的4个误区》(以下简称《误区》)一文,引起王丽亚女士的“商榷”,殷先生随后对王女士的“质疑”进行了答复。①这场争鸣是近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界不可多得的亮点之一。两位学者出于强烈的“问题意识”,围绕康拉德的杰作《黑暗的心脏》所引发的话题,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读了他们的文章深受启发,受益匪浅。笔者有感于两位学者的争鸣,不揣浅陋,且将一管之见道出,以图抛砖之效。 殷企平先生在《误区》一文中认为,“当前在解读《黑暗的心脏》方面至少存在着4个误区”,并“坚持从分析作品的细节出发”,从而“把握作品的寓意”,并且在《答疑》一文中仍然坚持说:“王女士为什么不能也在解读具体文本之后再对本人的解读提出批评呢?” 王丽亚女士认为,殷先生“将一些阐释行为形容为`生搬'和`硬套'某一种理论,恰恰在对待作品阐释与批评理论两者关系上走入了误区”。《商榷》一文中使用了大量篇幅论述阐释和阅读立场,以及“什么是理论”等问题。 可以看出,出发点不同是引起两位学者分歧和争鸣的关键所在。殷先生从批评实践出发,或者说从作为批评对象的文本出发,指出批评的“误区”,并试图揭示单部作品的“寓意”;而王女士则从理论出发,或者说站在理论的角度,去审视文本阐释和作品解读等理论问题,其着重点显然是“理论”的论证,是对相关理论问题的“再认识”。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论辩双方的立场和观察问题的角度,笔者认为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批评和理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根据笔者的观察,对理论和批评不加区分地使用,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对之进行区分在学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王丽亚女士在《商榷》一文中说: 正如国内外批评家逐渐认识到的,在文学研究中,那些常常被视为“自然的”、“常识性的”方式,实际上靠的是一套理论指令。这就告诉我们,既不应该(也不可能)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划出一道明确的界限,也不应该(同样不可能)在理论和非理论之间勾勒出一个清晰的疆域。(第80页) 争鸣的另一方殷企平先生曾在《英国小说批评史》中说:“`小说批评'和`小说理论'在许 ①参见王丽亚:《批评理论与作品阐释再认识————兼与殷企平先生商榷》,载《外国文学》2002年第1期,第78 -82页;殷企平:《由〈黑暗的心脏〉引出的话题———答王丽亚女士的质疑》,载《外国文学》2002年第3期,第62-67页。以上两篇文章在本文中将分别简称为《商榷》和《答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