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科学五上 第一单元第2课《种子的发芽(二)》练习题

教科版科学五上 第一单元第2课《种子的发芽(二)》练习题

教科版科学五上 第一单元第2课《种子的发芽(二)》练习题
教科版科学五上 第一单元第2课《种子的发芽(二)》练习题

教科版科学五上 第一单元第2课《种子的发芽(二》练习题

★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填空题

1. 在做绿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结果统计数据时发现在同等条件下实验组里的绿豆种子

还有少数几颗没发芽的,最可能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把湿润的种子放在冰箱冷藏柜里,则缺少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种子发芽实验中的种子要___________。绿豆种子发芽大约需要______个小时。

二、判断题 1. 种子如果在适宜的条件下仍不萌发,说明种子肯定是死亡了。 ( ) 2. 将已经发芽的绿豆种子种植到花盆里,不能破坏根部。 ( ) 3. 在研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盒应放在同一个地方。 ( ) 三、选择题

1. 我们给种子编号主要原因是( )。

A.利于回收

B.防止丢失

C.易于区别不同种子的发芽情况

2. 辣椒一般是春季种植夏季收获,可是现在人们利用塑料大棚在冬季也种植了许多辣椒,从种

子的发芽的角度看这主要是创设了( )的条件。

A.保持水分

B.提供氧气

C.提高温度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种子发芽实验操作方法的是( )。 A.给种子标号 B.给种子加热 C.在盒子中垫纸巾并往上滴水 四、实验题 小明同学学习种子发芽一课后,进一步探究了种子发芽实验,记录如下:

1.

小明想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小明的记录情况,我们所得到的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把实验中已经发芽的种子移植到花盆里种植,我们要注意什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观察大树可以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耳朵听、测量、用放大镜等。 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 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5、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等 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等 7、大树和小草的比较 大树的特点: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的特点: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①有根、茎、叶,②有生命,③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④会繁殖,⑤会死亡。 8、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9、叶子的结构分两部分:(叶片和叶柄),其中叶片上长有(叶脉)。 10、新鲜的叶和落叶比较 新鲜的叶的特点:有生命,软,有弹性。落叶的特点:无生命,没有弹性,易碎 11、在观察叶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12、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3、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4、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15、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莲等) 常见的陆生植物有:(狗尾草、车前草、三叶草、桃树、梨树等)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②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③都会 生长发育,④都会繁殖后代,⑤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公民科学素养题目

1、原始海洋中出现的最早生命体是()。 A、原核细胞 B、脊索动物 C、灵长类动物答案:A 2、现在被广泛使用的疫苗接种法,最初由()国家发明的。 A、日本 B、法国 C、中国 答案:C 3、大黄蜂飞行时,扇动翅膀的方向是()。 A、直上直下 B、横8字 C、横6字 答案:B 4、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食盐的量是()。

B、5g C、6g 答案:C 5、猫为什么蜷缩着身体睡觉()。 A、舒服 B、散热少,暖和 C、安全 答案:B 6、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A、甲烷 B、氢气 C、二氧化硫 答案:A 7、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其中()颜色的光穿透大气层的本领最大。

B、红色 C、蓝色 答案:B 8、诺贝尔奖为何没有设立数学奖()。 A、诺贝尔心仪的姑娘选择与一位数学家在一起,诺贝尔心里不爽 B、诺贝尔认为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事理,而诺贝尔奖应授予在实际应用上造福人类的杰出人物 C、诺贝尔奖设立时,没有数学这门学科 答案:B 9、克隆技术的本质是()。 A、单性繁殖 B、双性繁殖 C、无性繁殖 答案:C 10、全球第一颗3D打印的人工心脏,是用()材质打印的。

B、金属 C、陶瓷 答案:A 11、植物的每个部位都有它自己的功能,其中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根 B、茎 C、叶 答案:A 12、磁悬浮列车是应用磁铁()的性质悬浮在轨道上的。 A、同极互相排斥 B、异极互相吸引 C、有磁性 答案:A 13、当虾肉与富含()的食物共同食用时会产生有剧毒的砒霜。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答案:C 14、铁路钢轨的接缝处为何留有空隙()。 A、节省钢轨材料 B、便于维修 C、预防热胀冷缩带来的钢轨长度变化 答案:C 15、油料着火时,不能用哪种方法灭火()。 A、干粉灭火器 B、水 C、沙土 答案:B 16、速干衣为何干的快()。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问答题: 1、土壤里都有哪些小动物?答:土壤里有蚯蚓、屎壳郎、青蛙、蚂蚁等。 2、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 答:土壤是湿的,土壤里有小虫子,土壤是褐色的,土壤里面有落叶。 3、土壤可分为几类?怎样分的? 答: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黏粒和粉粒的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4、什么叫做腐殖质?它有什么作用? 答: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被统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5、你知道哪些增加土壤肥力的例子?答: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6、人们的哪些活动会破坏土壤?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对? 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窑烧砖和开山毁林都是破坏土壤的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合理使用农药、垃圾分类回收、不准开窑烧砖和严禁滥伐树木。 7、你能说出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答:植物生长、北方窑洞、鼹鼠的家和制作陶瓷等。 8、比较沙土和粘土的方法有哪些? 答:用放大镜看、用手捻、握成团、到图书馆查资料和向当地的的农民请教。 9、土壤里有什么?答:有植物的根、落叶、石子和蚯蚓等小动物。 10、你家乡的土壤属于哪一种?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 答:我家乡的土壤属于壤土,适合种植玉米、高粱、大豆、小麦等农作物。 11、为什么蚯蚓是“土壤天然的梨”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答:因为蚯蚓消化了土壤中的动植物遗体,并在泥土里钻出许多的“隧道”,这些行为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 12、假如没有土壤,地球将是怎样的情景?没有植物、没有动物和人类。 13、为什么说土壤是人类和植物的共同家园? 答: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14、我们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答:植树造林,做环保宣传。

小学三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小学三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班级: 姓名: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 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B.种子埋的 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 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 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 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真叶)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第一对叶子)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以 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 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 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B.运输水分和矿物质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叶腋部位)。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6. 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纺锤形的。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 17. 凤仙花开花后植物还会长高一点点,不明显。果实成熟后,植物不会长高了。 18. 凤仙花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按阶段可以分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19. 一般一株凤仙花可以长20个左右的果实,每个果实里可以有17、18个种子,也就是一粒种子繁殖出了几百粒种子,凤仙花种族就这样延续壮大。 20. 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长在节上的。 21. 茎的不同形态: 直立茎:凤仙花,竹子,杨树,蚕豆…… 缠绕茎:牵牛花…… 攀缘茎:葡萄,爬山虎,豌豆…… 匍匐茎:南瓜,番薯…… (攀缘茎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有卷须) 22. 光合作用的方程式: 植物的叶片就是一个绿色加工厂,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见书本P11)。

科学素养大赛题库(100题)

3、下面那种情况不会引发海啸。C A、水下地震 B、火山爆发 C、瘟疫 4、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污染? A A.生物污染 B.食品污染 C.噪音污染 14、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c A.火星 B.土星 C.水星 23、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 A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 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29、( )是海洋能发电的一种,但是它是海洋能利用中发展最早、 规模最大、技术较成熟的一种。 A A 潮汐能发电 B 波力发电 C 潮流发电 30、在一个温度恒定的室内,你赤脚站在瓷砖上觉得比站在棉花上冷, 是因为: () B A 棉花温度较高 B 瓷砖导热较快 C 身体的错觉 31、一个充满气的氢气球,把它放了,它将: () C A 一直向上升 B升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上升 C一直升,最后爆炸 32、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徽是() B A.丹顶鹤 B. 大熊猫 C.骆驼 D.一种植物 33、人类的主要造血器官是( ) B A. 心脏 B. 骨髓 C. 脊髓 D. 大脑 34、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转动的电风扇前,温度计的液柱会 ()。 C A、上升 B 、下降 C、不变 35、一枚古钱币的中间有一个方形小孔,如果将这枚古钱币放入火中 加热,那么,小孔的面积会( )。B A、缩小 B 、扩大 C 、不变 D、不一定 39、在太阳系速度大比拼中,( A )绕太阳运转的速度最快。 A. 水星 B.地球 C.木星 D.火星 40、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哺乳动物是( C)? A.大象 B.犀牛 C.蓝鲸 D.河马 47、美丽奇特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它通常发 生在什么时候? B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48、“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几个能发 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C

最新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电 1 2 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4 物。 5 2.摩擦起电,闪电,干燥寒冷天气被金属物电击感,脱毛衣发出啪啪6 声等都是静电现象。 3.利用电池(干电池,蓄电池)的直流电,发电厂输送到各家各户的7 8 交流电,太阳能工作的都不是静电现象。 9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 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10 11 5.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12 因为物体所带有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13 6.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静电现象呢? 14 因为当物体受到干燥,寒冷,摩擦等外界影响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转15 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16 7.在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 17 8.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要有两个条件:(1)动力,也就18 是电源(2)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电路中的导线的作用跟自19 来水管的功能相似,起着输送电流的作用。] 9.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20 21 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22 1.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连接点有两个,23 分别是金属螺纹连接点和金属头连接点) 24 25 2.因为电流通过灯丝,所以小灯泡能够发光。 26 3.我们在做实验时用的电是直流电,家里用的电是交流电。 27 4.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5500V 28 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人体能承受低于36V 29 的电。 30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3V,三节电池串31 联的电压是4.5V。两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三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 32 6.电从电池的一端铜帽(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33 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34 一端锌壳(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 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35 36 7.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37 导线会发热变烫损坏。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汇总

一、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汇总 1、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要设立两组进行比较;一组叫____________;一组叫____________. 2、绿豆芽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 3、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 4、生物之间的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____________. 5、食物链通常是从___________开始;到凶猛的___________终止. 6、在“减少生态瓶里的水”的实验中;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________;氧气量__________;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___________. 7、适当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里的动物提供更多的_____________. 8、影响绿豆芽生长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__________和________,充足的_________,适当的_____________以及必需的养料和养分等. 9、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_________________. 10、“蝗虫←小麦”这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的.(填对或错) 11、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___________________. 12、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__________种消费者;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 2、准备实验材料时;每组实验各准备一粒种子就可以了. () 3、绿豆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种子膨大. () 4、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5、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子宽大.() 6、蚯蚓和鱼对环境的需求是相同的. () 7、亮亮写了一条食物链:小鸟→谷子→老鹰.() 8、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9、池塘里的动物可以以某些植物为食物. () 10、我们可以把一个湖泊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草地则不能. () 11、生态瓶里的植物越多越好. ()12、渔民为了增加收入;可以不断地往池塘中投入鱼苗. () 13、为了保护草地;要把食草动物捕杀完. () 14、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的灭绝. () 15、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如兔、鼠等.() 16、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17、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1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 19、自然界中麻雀数量很多;我们捕杀一些没有关系.() 20、沙尘暴是一种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恶劣天气.() 21、池塘里的水生植物生存只需要水.() 22、水生植物不仅为水生动物提供了食物;而且还提供了栖息的场所.() 23、有些水生动物会躲到水底的淤泥中.() 24、青蛙、鸭子、蜻蜓它们偶尔也会离开池塘;所以它们不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25、张三写了一条食物链是“大鱼——小鱼——虾米——海草”.() 2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 27、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 () 2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吃与被吃的关系.() 29、做种子的发芽实验时;可以把种子全泡在水里. () 三、选择题 1、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给两组中的其中一组种子遮上玻璃板;这种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A、光照 B、温度 C、空气 2、降水量极少的地方最可能生长下列哪种植物?() A、香蕉树 B、仙人掌 C、松树 3、在实验时;要在盒内垫纸巾.关于纸巾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防止种子滚动 B、使种子获得适量水分 C、保温 4、放在干土和湿土中间的蚯蚓会(). A、向干土方向爬 B、向湿土方向爬 C、静止不动 5、在寒冷的冬天;有些动物以冬眠的方式过冬是对哪些环境因素的适应()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科学教科书的第一单元,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转承到本册学习内容上,他们对科学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在“制作能力”、“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方面,延续了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培养要素,并进行了有效的深入。在“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建立假设”、“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等科学探究方面,本单元给学生搭建起一个适于操作的平台,在科学探究的构建逻辑上,提响了一个上升的趋势。因此,本单元的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趋势,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科学知识: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弹力、摩擦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探究杠杆尺保持平衡的方法;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对各种力的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课时分配: 本单元一共6课,各用1课时,共用6课时。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020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生态环境197题)

2020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生 态环境197题) 一:判断题(每题4分) 1、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废弃农用塑料薄膜、塑料包装、快餐盒等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因塑料制品大多呈白色,故称为“白色污染”。()(√) 2、保护环境是政府该考虑的事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没有关系。()(×) 3、为了方便耕种,玉米杆、水稻杆、小麦杆等作物秸秆最好在田间地头烧掉。()(×) 4、烂菜叶、秸秆等丢在外面可以自然腐烂,因此可以随意丢弃。()(×) 5、化肥使用方便,没有臭味,因此使用化肥比使用猪粪、牛粪种地更环保。()(×) 6、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农田周边水体的污染,这种说法正确吗。()(√) 7、为了保护农业环境,我国正在推行减少化肥用量的行动,有

人认为为保证粮食产量,不应该推行化肥减量。()(×) 8、只要不出现烧苗的现象,种庄稼过程中化肥用量越多越好。这种说法正确吗?()(×) 9、种植庄稼过程中,在农技员的指导下按照测土配方进行施肥比凭自己的经验施肥更加科学、环保。()(√) 10、我们这一代只需要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应该留给下一代承担。()(×) 11、城市里有大量工厂,农村基本没有工厂,因此农村没有环境污染。()(×) 12、打印时选择双面打印是一种环保行为。()(√) 13、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节日期间最好选择不放鞭炮。()(√) 14、垃圾的分类处理属于环保行为。()(√) 15、黑色塑料袋属于“白色垃圾”。()(√) 16、农业生产中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地膜,因为可以减少农田白色污染。(√) 17、一次性塑料袋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此不应该禁止使用。(×)

科学第一单元复习题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题 一、填空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5、选种要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6、播种方法:(选种、松土、下种、浇水)。 7、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9、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都是(绿叶)提供的。 10、植物的叶子是(平展)的,这样(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1、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子)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2、光和作用公式: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3、植物体内有叶绿体,因此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 14、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5、凤仙花的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16、果实是由花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7、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是:(种子、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共(95)天。 18、植物(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9、凤仙花的身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0、茎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如(凤仙花)的茎——(直立茎); (牵牛花)的茎——(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茎); (红薯、南瓜)的茎——(匍匐茎)。 2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22、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23、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二、判断 1、植物的种子颜色、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 (×) 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3、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4、植物的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是为了好看。(改:能最大限度地接收更多的阳光。) (×) 5、观察一朵凤仙花,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把它的各部分撕下来。(×) 6、不论种子怎么放,它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7、植物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8、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9、“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只有春天才是播种的好季节。(×) 10、植物一生生长所需养料全部是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 11、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2、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改:根(×) 13、植物都是用根来繁殖后代的。(×) 14、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 三、选择 1、在自然条件下,( A)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A.有些 B.很多 C.全部 2、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 C)。A.根B.茎C.叶D.根、茎、叶 3、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 B)。 A.植物身体的平衡 B.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 1.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比校, 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 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 1. 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丿— 2. 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 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 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 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 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

干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 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 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 快;斜而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 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2. 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3. 要能准确地知道不同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快慢,需要借助秒— 4. 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准确测得小球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大家要合作—分工,学牛可分别担任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记录员等角色。 5. 在同一条轨道上,小球运动时间短一表示运动快—;小球运动时间长,表示运动」慢 第6课时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距离长短。 2.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

科学素养大赛题库(500题).doc

江苏省第二届公民科学素养大赛徐州赛区题库 第一部分:基本常识 一、填空 1、我国农历中有(24)个节气。 2、笛子发出声音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3、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称为未成年人。 4、地球上有七大洲,企鹅是(南极)洲所特有的动物。 5、地球上有四大洋,位于地球最北部的是(北冰洋)。 6、清朝道光年间,在虎门销禁鸦片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 7、电脑的“大脑”是(中央处理器(CPU))。 8、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9、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阳光能量、制造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10、成年人的骨头有(206)块。 11、电灯是由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的。 12、在离地面20~25公里的平流层内,有一层臭氧气体。臭氧层的作用是阻挡太阳(紫外线)辐射。 1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14、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 15、创制世界上最早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的我国古代科学家是(张衡)。 16、电池的发明人是(伏特)。 17、世界第一大河是(尼罗河)。 18、世界上最早发明麻醉术的是(华佗)。 19、“杂交水稻之父”指的是(袁隆平)。 20、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21、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填国家)1957年发射成功的。 22、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于(1970)年发射成功的。 2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引爆,震惊了世界。 24、“两弹一星”中“两弹”是指导弹和核弹,“一星”是指(人造卫星)。

25、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行星之王”指的是(木星)。 26、淡水资源占地球水资源的百分比是(3%)。 27、人类生产活动所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28、地球表面有(71%)的地方被水覆盖。 29、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30、甲午战争中牺牲的名族英雄是(邓世昌)。 3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32、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按传统习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类,张飞、关羽一类戏曲角色属于(净)角。 33、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 34、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35、电视机的发明者是(贝尔德)。 36、计算机是使用(二)进制进行计算的。 37、汽车轮胎上的沟纹主要作用是(增大摩擦)。 38、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是(杨利伟)。 39、如果不吃早餐,到午饭之前人便会心慌,乏力,不想学习,这是由于(低血糖)造成的。 40、被称为“维生素的宝库”的食品是(海苔)。 41、目前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42、《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大型农学著作,其作者是(贾思勰)。 43、卫星云图上,表示云区的是(白)色。 44、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45、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46、地球上温度最低的地方在(南极)。 47、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48、未经查明来历的空中飞行物,国际上通称(飞碟(UFO))。 49、(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50、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是(故宫)。 51、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 52、明代李时珍用了27年时光,写成了(《本草纲目》)。 53、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电 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吸引干燥的头发、用羊毛摩擦过的气球能吸引头发、摩擦起电、闪电、干燥寒冷天气被金属物电击感、脱毛衣发出啪啪声等。 3.利用的直流电,交流电,太阳能工作的都不是静电现象。 直流电:电池(干电池,蓄电池)交流电:发电厂输送到各家各户的电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5.电荷间的作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因为物体所带有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7.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静电现象呢? 因为当物体受到干燥,寒冷,摩擦等外界影响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8.在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 9.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要有两个条件:(1)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2)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 电路中才能流动。 10.电路中的导线的作用跟自来水管的功能相似,起着输送电流的作用。 11.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1.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连接点有两个,分别是金属螺纹连接点和金属头连接点) 2.电流在灯泡中是按照金属螺纹连接点——灯丝——金属头连接点的方向流动的。 3.小灯泡能够发光,是因为电流通过灯丝。 4.我们在做实验时用的电是直流电,家里用的电是交流电。 5.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有触电危险。 6.灯泡发光的原因: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 光。 7.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正极),另一端是锌壳(负极)。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 路时,电池,导线会发热变烫损坏。 9、小灯泡和电池的几种正确连接方式:

六上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答案 (1)

桐乡市崇德小学2015.9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中。(20分) 1、旗杆顶部的简单机械是( C )。 A、轮轴 B、动滑轮 C、定滑轮 2、下列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 A、筷子 B、裁纸刀 C、订书机 3、如图,用测力计分别沿A、B个面拉动同一物体至相同高度(A、B两个面的光滑程度等情况一样),测力计的读数将( C )。 A、一样大 B、在A面拉动时读数大 C、在B面拉动时读数要大 4、两颗长短、粗细一样的螺丝钉,一颗螺纹密些,一颗螺纹疏些,用同样的螺丝刀旋动它们的时候( A )。 A、螺纹密的要省力些 B、螺纹疏的要省力些 C、两者的省力情况一样 5、如图,用同样的剪刀剪纸,用( A )种剪法更省力? A、A方法 B、B方法 C、A和B方法一样 6、在自行车上,如果大齿轮有40个,小齿轮有20个,那么小齿轮转动一圈,大齿轮将转动( C )圈。 A、一圈 B、两圈 C、半圈 7、“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利用了( C )原理的结果。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8、用螺丝刀来撬开油漆桶,这是利用了它的( C )原理。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9、如图,用下面的扳手旋动同样的螺丝帽,选用(A) 更省力些。 A、A扳手 B、B扳手 C、C扳手10、如图,甲图中测力计的读数为1牛,那么乙图中测力计 的读数(B)1牛,丙图中测力计的读数( C) 1牛。(每个钩码等重且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滑轮的 重量)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二、请把下面物品和应用的简单机械原理用线连起来。(5分) 斜面轮轴杠杆滑轮 三、请分别标出下图中这些“杠杆”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并说明它们分别是 哪一类型的杠杆。(17分) _省力_的杠杆_省力_的杠杆_费力_的杠杆_费力_的杠杆_ 阻力点 支点 用力点 A B 螺丝刀镊子螺丝钉水龙头起重机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离不开土壤,在()、()、()等地方有土壤。 2. ()、()、()、()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 3.土壤是由()、()、()、()和()组成的混合物。 4.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有(),说明土壤里有()。 5.把硬土块放入水中,有()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6.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水变(),静置后,出现(),上层较小的颗粒是(),下层较大的颗粒是()。 7.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到一股(),说明土壤中有()。 8. ()、()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9.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中等颗粒为(),细小颗粒为()。 10.人们根据三种土粒()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 11. ()土渗水性最大,因为它的颗粒(),()土渗水性最小,因为它的颗粒()。 12.用()、()、()等方法可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3.植被被破坏,对土壤的()有很大损害。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检验土壤中有沙粒和黏粒的实验是() A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B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沉淀后看颗粒分布情况。 C把干燥的土块放入石棉网上烧,当土块冒烟是能闻到臭味。 2.腐殖质是由()变成的。 A泥土B 动植物遗体C 塑料袋 3.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 A蜗牛 B 蚂蚁C蚯蚓 4.能保护家乡土壤活动是() A挖土烧砖B 植树造林C过量喷洒农药 5.下列各项中,()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A农药B 化肥C枯草D病菌 6.下列各项关于防止土壤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用 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对粪便、垃圾和生活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D使用处理后的污水灌溉农田。 7.下列各项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 B.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C.焚烧作物后土壤无需再施肥。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学生:装有笔等的文具袋、测力计、毛巾。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教师: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 自制演示实验材料两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组合装置一套;上下用木块,两侧各用海绵连接围成的矩形框子、条形木板、大理石块等组合装置一套。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学生有的教师也有一份)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 1 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小人在这根绳子上可以随便移动,而且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叫它停它就会停在哪里,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来呢? 这与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摩擦力的秘密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板书课题) 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能不滑倒呢?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始以俩实验创设愉快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苏格拉底说:“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