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内第一长联

海内第一长联

海内第一长联
海内第一长联

海内第一长联

清朝 孙髯翁

五百里滇池wu bai li dian chi ,奔来眼底ben lai yan di

,披襟岸帻p i j i n a n z e , 喜茫茫xi mang mang ,空阔无边kong kuo wu bian

看k a n :东骧神骏dong xiang shen jun , 西翥灵仪xi zhu ling yi

北走蜿蜓bei zou wan yan ,南翔缟素nan xiang gao su

, 高人韵士gao ren yun shi ,何妨选胜登临he fang xuan sheng deng lin

趁蟹屿螺洲chen xie yu luo zhou ,梳裹就风鬟雾鬓shu guo jiu feng huan wu bin ,

更苹天苇地geng ping tian wei di ,点缀些翠羽丹霞dian zhui xie cui yu dan xia , 莫辜负m o g u f u ,四围香稻si wei xiang dao ,万顷晴沙wan qing qing sha ,

九夏芙蓉jiu xia fu rong ,三春杨柳san chun yang liu

数千年往事shu qian nian wang shi ,注到心头zhu dao xin tou ,把酒凌虚ba jiu ling xu ,

叹滚滚tan gong gong ,英雄谁在ying xiong shui zai

想xiang :汉习楼船han xi lou chuan ,唐标铁柱tang biao tie zhu

宋挥玉斧song hui yu fu ,元跨革囊yuan kua ge nang

伟烈丰功wei lie feng gong ,费尽移山心力fei jin yi shan xin li

尽珠帘画栋jin zhu lian hua dong ,卷不及暮雨朝云juan bu ji mu yu zhao yun

便断碣残碑bian duan jie can bei ,都付于苍烟落照dou fu yu cang yan luo zhao

只赢得zhi ying de ,几杵疏钟ji chu shu zhong ,半江渔火ban jiang yu huo

两行秋雁liang hang qiu yan ,一枕清霜yi zhen qing shuang

(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堪称"古今天下第一联"。共一百八十个字。)

【注释】

(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

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

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17)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19)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

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

(20)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长联解释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

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

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

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

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烂的红霞。尽情

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

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

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

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

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

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

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

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马克思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853年6月) 有一位思想极其深刻但又怪诞的研究人类发展原理的思辨哲学家,常常把他所说的两极相联规律赞誉为自然界的基本奥秘之一。在他看来,“两极相联”这个朴素的谚语是一个伟大而不可移易的适用于生活一切方面的真理,是哲学家所离不开的定理,就像天文学家离不开开普勒的定律或牛顿的伟大发现一样。 “两极相联”是否就是这样一个普遍的原则姑且不论,中国革命对文明世界很可能发生的影响却是这个原则的一个明显例证。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这看来像是一种非常奇怪、非常荒诞的说法,然而,这决不是什么怪论,凡是仔细考察了当前情况的人,都会相信这一点。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

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这种联系从那时起就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黄金吸引之下迅速地发展起来。同时,这个帝国的银币——它的血液——也开始流向英属东印度。 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可是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因此皇帝下诏严禁鸦片贸易,结果引起了比他的诎书更有力的反抗。除了这些直接的经济后果之外,和私贩鸦片有关的行贿受贿完全腐蚀了中国南方各省的国家官吏。正如皇帝通常被尊为全中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官吏也都被认为对他们各自的管区维持着这种父权关系。可是,那些靠纵容私贩鸦片发了大财的官吏的贪污行为,却逐渐破坏着这一家长制权威——这个广大的国家机器的各部分间的唯一的精神联系。存在这种情况的地方,主要正是首先起义的南方各省。所以几乎不言而喻,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成规的大官们也就日益丧失自己的统治权。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 中国过去几乎不输入英国棉织品,英国毛织品的输入也微不足道,但从1833年对华贸易垄断权由东印度公司手中转到私人商业手中之后,这两种商品的输入便迅速地增加了。从1840年其它国家特别是我国也开始参加和中国的通商之后,这两项输入增加得更多了。这种外国工业品的输入,对本国工业也发生了类似过去对小亚细亚、波斯和印度所发生的那种影响。中国的纺织业者在外国的这种竞争之下受到很大的损害,结果社会生活也受到了相应程度的破坏。

如何看待中国革命

如何看待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的必然性与进步性 摘要:近代中国,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近代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革命,主要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革命的分析,探讨中国革命的必然性与进步性 关键词:中国革命、必然性、进步性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这是最基本的国情。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祖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统治时期,最为轰轰烈烈的汉人复国运动及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一帆风顺地围桂林、围长沙、下武汉、下南京而定都天京。太平军的足迹踏过了大半个中国,大大地震撼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最终被清朝联合列强镇压下去,后来其余部仍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太平天国所到之处都恢复了华夏衣冠,废除裹脚等恶习,女子的地位得以和男子同等,是近代中国民主的开端。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 那么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进步的影响呢?第一、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并且提出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第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深远的影响和激动人心的革命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伟大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的作用。第四、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第五、集中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阻止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迅速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企图,使他们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他们决不可能直接统治如此英勇坚强的中国人民,从而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第六、它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在十九世纪中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各国进行侵略的时候,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太平天国革命,则是这次亚洲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洪峰,它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改良运动。1895年4月,日本逼迫清政府签定《马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节选) 马克思(1853年6月)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这种联系从那时起就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黄金吸引之下迅速地发展起来。同时,这个帝国的银币──它的血液──也开始流向英属东印度。 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可是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因此皇帝下诏严禁鸦片贸易,结果引起了比他的诎书更有力的反抗。除了这些直接的经济后果之外,和私贩鸦片有关的行贿受贿完全腐蚀了中国南方各省的国家官吏。正如皇帝通常被尊为全中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官吏也都被认为对他们各自的管区维持着这种父权关系。可是,那些靠纵容私贩鸦片发了大财的官吏的贪污行为,却逐渐破坏着这一家长制权威──这个广大的国家机器的各部分间的唯一的精神联系。存在这种情况的地方,主要正是首先起义的南方各省。所以几乎不言而喻,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成规的

大官们也就日益丧失自己的统治权。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 中国过去几乎不输入英国棉织品,英国毛织品的输入也微不足道,但从1833年对华贸易垄断权由东印度公司手中转到私人商业手中之后,这两种商品的输入便迅速地增加了。从1840年其它国家特别是我国 也开始参加和中国的通商之后,这两项输入增加得更多了。这种外国工业品的输入,对本国工业也发生了类似过去对小亚细亚、波斯和印度所发生的那种影响。中国的纺织业者在外国的这种竞争之下受到很大的损害,结果社会生活也受到了相应程度的破坏。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 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因此,1853年1月5日皇帝在北京 下的一道上谕中,就责成武昌、汉阳南方各省督抚减缓捐税,特别是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准额外加征;否则,这道上谕中说,“小民其何以堪?”又说:“......庶几吾民于颠沛困苦之时,不致再受追呼迫 切之累。”这种措辞,这种让步,记得在1848年我们从奥地利这个日耳曼人的中国也同样听到过。 所有这些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尚、工业和政治结构的破坏性因素,到1840年在英国大炮的轰击之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英国 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安徽

解放军挺进安徽 1947年从7月到9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在此前后,其他战场的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10日,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二、三、流纵队组成南征野战军,执行挺进中原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任务。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3万人,在临濮集至张秋镇300语里宽地段强渡黄河,然后在冀鲁豫和豫皖苏军区配合下,发起鲁西南战役,作战28天,歼敌6万余人。8月7日,刘邓大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1947年11月初,刘伯承、小平在指挥高山铺战斗全歼敌第四十五军和第五十二师第八十二旅后,把指挥部东移到太湖县刘家畈。 挺进大别山时的刘伯承、邓小平 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 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 1947年8月31日,陈毅、粟裕率第六纵队、特种兵纵队主力到达阳谷、寿张地区,与第十纵队会合。9月9日,陈粟指挥华北野战军在沙土集将敌整编第五十七师9000余人全部歼灭。9月26日开始陈粟大军南下各纵队先后于兰封、民权间和砀山以西越过陇海线,分别向尉氏、鄢陵、太和、蒙城挺进。经过1个月的战斗先后攻克24座县城,其中有安徽的涡、蒙、亳、太、阜、颖、灵等8县。12月,陈粟外线兵团参加了平汉线战役,破击平汉路郑州至漯河段,陇海线郑州至开封段。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右)、副司令员粟裕 1947年9月,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 淮海战役在安徽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继辽沈战役之后,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对国民党徐州集团进行的一次战略性的大规模歼灭战。 淮海战役经过 淮海战役历时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战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线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人民解放军参战的有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和1个军,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以及江淮、鲁中南、苏北、豫皖苏、豫西、陕西、冀鲁豫军区部队共60万人。国民党军投入了7个兵团、2个绥靖区、34个军的兵力,约80万人。人民解放军相继歼灭了黄百韬第七兵团、黄维第十二兵团和杜聿明集团。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共产党员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渠分别担任二、三、四、六军的党代表。参加北伐军各级负责工作的共产党员还有陈毅、陈赓、蒋先云、张际春、包惠僧、叶挺、周士第等。7月12日至18日,共产党为了讨论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方针政策问题,在上海召开了四届中央第三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巩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在西路主攻方向上,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军主力同第八军会合后,在7月11日胜利进入长沙;8月22日,占领岳州;随后又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击溃吴佩孚的主力,直指武汉;9月6日、7日第八军主力占领了汉阳、汉口;10月10日,第四军主力和第八军一部攻克已被围困月余的武昌。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一些关键性的战役,如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北伐军中路部队进展缓慢,蒋介石的嫡系一军一师在南昌附近屡遭挫折,溃不成军,不得不向武汉求援。第四军、第七军先后转入江西,于11月初在南浔铁路一带发动猛烈进攻,终于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在东路福建战场,原来留驻粤闽边境的第一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于12月中旬进占福州。在北伐军攻占汉阳、汉口的同时,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也在苏联顾问团和共产党员刘伯坚、邓小平等的帮助下,于1926年9月17日在五原誓师,绕道甘肃东进,参加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1927年3月,帝国主义命令它们在下关的军舰对南京市内的北伐军和市民开炮轰击,制造了中国军民死伤2000余人的南京惨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一、本章基本历史线索 基本历史线索——(1927.8——1937.7)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时期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所以也称10年内战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其主要历史特点是:①这10年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经历的最艰难、最曲折的历史阶段,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千难万险;②党开始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并逐步把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③党同民族资产阶级关系由破裂到重新组合,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又逐步形成了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④在同阶级敌人的艰苦曲折的斗争中,在同党内“左”倾错误的斗争中,党逐步提高了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水平,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并在多方面展开。党逐步达到政治上的成熟。 第八章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第一,新建立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政权,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比以前更加厉害。全国工农平民以至资产阶级,仍然在反革命统治底下,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中国社会的性质没有变化,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且,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下,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榨也更加严重了。由此,也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没有变,依然是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国民党南京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实行“清党”、“分共”政策后,国民党立即陷入互争雄长的派系角逐中。1928年底,国民党各派系在一致反共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暂时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 当时,国民党各派势力主要的有三个:以蒋介石、胡汉民为代表的南京派(简称宁派);以汪清卫、唐生智为代表的武汉派(简称汉派);以谢持、张继为代表的西山会议派(简称沪派)。宁汉两派各有一个国民党中央,各有一个国民政府,西山会议派则有一个国民党中央党部。三派之外还有一些各自为政的地方实力派,如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以冯玉祥为代表的西北军和以阎锡山为代表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 (2分)(2019·慈溪模拟) 下列历史事实与下图中数字所示区域对应正确() A . ①“秦代设南海郡” B . ②“元朝时期,隶属宣政院管辖” C . ③“唐后期,出现釉下彩绘” D . ④“在新石器文化遗址中,考古发现半个割裂的蚕壳” 2. (2分) (2020高三上·河北月考) 下表呈现了有关唐宋时期手工业的部分记载。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唐宋时期() A . 新的经济因素已在孕育 B .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异变 C . 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 . 文献记载严重脱离实际 3. (2分) (2016高一上·河北月考)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 . 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 . 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 .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4. (2分) (2017高一上·唐山月考)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是指() A . 梭伦时期 B . 克利斯提尼时期 C . 伯利克里时期 D . 贵族垄断政治时期 5. (2分) (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 “万民法”取代“公民法”是为了适应() ①版图的扩展 ②国际交往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④封建主统治的需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 (2分) (2019高一下·牡丹江期中) 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 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的拓展 B . 分工的发展使劳动工具进一步专门化 C . 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 . 英国工人和技师的努力探索 7. (2分) (2017·大连模拟) 1904年,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会试,考试理目:笫一场为薄镇、平戎、举贤等史论5道,第二场为各国政治、艺学策5道,第三场为《四书》《五经》经义3道,这表明() A . 晚淸教育几无改变 B . 选人标准新旧混杂 C . 淸廷旨在笼络人心 D . 科举制度走向末路 8. (2分) 2012年某纪念馆举办特展,展示了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思想”的重要文件。该展览为 A . 中共“二大”——九十周年纪念展 B . 八七会议——八十五周年纪念展 C . 遵义会议——七十七周年纪念展 D . 中共“七大”——六十七周年纪念展 9. (2分)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

最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间介绍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1924年(甲子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这时,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他们放弃革命领导权,拒绝党内的一切正确意见。7月15日,汪精卫召开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是在1923年6月12—20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但最终合作实现的标志是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 民政部、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10月1日起再次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伤残人员、城镇“三属”、“三红”人员生活补助提高15%,农村“三属”提高30%。这是近年来优抚对象提标幅度较大的一次。 通知指出,从10月1日起,伤残人员(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标准、城镇“三属”(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金标准、“三红”(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提高15%,农村“三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提高30%;在乡老复员军人生活补助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每人每年提高2400元,烈士老年子女生活补助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每人每年提高1200元,以上提标经费由中央财政承担。 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标准由现行每人每月360元提高至410元、参战参试人员生活补助标准由现行每人每月360元提高至460元,农村籍老义务兵每服一年义务兵役每月增加补助5元,以上提标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承担。 调整后,一级因战、因公、因病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为每人每年60210元、58310元、56400元,分别比2014年提高了7850元、7610元、7360元。 居住在城镇的烈属定期抚恤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9120元;居住在农村的烈属提高到每人每年14510元。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及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和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1924年(甲子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经过1925年两次东征,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国民政府开始了北伐。北伐军胜利进军,不到半年打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援;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加紧争夺革命领导权。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期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国民革命失败了。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指中国在1927年-1937年间,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发动的战争,此战争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结束。中国国民党称之为剿共,中国共产党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8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了南昌起义。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10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作者:佚名信息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更新:2007-6-27 一、历史轮廓和历史走向 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意识的无产阶级战士,也使广大的民众认识到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广大民众迫切需要先进阶级的出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共产党成立之后,在各地建立了分部,创办了多种进步杂志,在工人农民学生中宣传马列主义,提高人民觉悟,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在党的二大上正式公布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阐明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和革命动力,规定了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 为中国人民指明了争取解放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从1922年到1925年,共产党领导了两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工人运动,提高了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的政治威望。此时的国民党由于长期的派系纷争,内耗严重,孙中山认识到国民党急需改组,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新三民主义”的政治基础上,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在1926年到1927年,为了打倒列强,结束军阀混战的国内格局,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国共联合开始北伐。 北伐战争成功的摧垮了北洋军阀主要派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就在北伐战争收获颇丰的情况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了独吞胜利的成果,开始伙同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策划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量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而这时共产党发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忽略对革命武装的掌握,在反革命的进攻下无能为力,国共第一次合作宣告失败。 二、重大历史事件 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中共一大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与中国正在发展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他们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革命道理,组织工人进行斗争。在这个基础上,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党的早期组织,这些地方分别是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此外,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共产主义者也成立了这样的组织。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有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等12人,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由于发现了特务,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嘉兴南湖上的一条红船上举行。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一大”选举的党的领导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李达和张国焘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斗争的实践,对中国社会和革命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化。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根据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理论,指出远东各被压迫国家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把会议的精神带回了国内。“二大”正是党在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召开的。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过有哪些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过有哪些 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此战的具体经过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过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经过1925年两次东征,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一周年之际,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7月6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成立。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7月12日至18日,共产党为了讨论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方针政策问题,在上海召开了4届中央第3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巩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

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1927年3月,帝国主义借口外国领事和外侨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命令它们在下关的军舰对南京市内的北伐军和市民开炮轰击,制造了中国军民死伤2000余人的南京惨案。 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这时,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他们放弃革命领导权,拒绝党内的一切正确意见。7月15日,汪精卫召开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第一,反动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1927年初以来,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买办阶级和其他一切反动派联合起来,向革命力量进攻。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以帝国主义为靠山,并和形形色色的反革命势力相勾结,残酷镇压革命势力。这时,虽然广大工农群众是坚决拥护革命的,但有组织的力量太弱。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帝国主义是扼杀这次大革命的元凶,蒋介石、汪精卫是断送这次大革命的千古罪

高考历史: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总结

高考历史: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总结 一、五次侵华战争中的三次战争及影响 1、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半封(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资本输出为主取代商品输出为主(经济侵略方式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侵华工具 二、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方案和斗争 1、18521864年,农民阶级救国太平天国运动 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3、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戊戌变法 4、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 5、1915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6、1921年1949年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 1、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工业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走日本人的路)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走美国人的路) 5、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6、无产阶级(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走苏联人的路) 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历程 四、孙中山为维护民主与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 1、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建立共和国 2、1913年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 3、1915年护国运动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

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争年表(1927年8月--1936年12月)

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争年表(1927年8月--1936 年12月)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争年表1927年(民国十六年)8月至1937年7月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民国十六年)9月至1928年1月 涿州战役 1927年(民国十六年)11月 蚌埠战役 1927年(民国十六年)8月 南昌起义 1927年(民国十六年)8月至9月 龙潭战役

1927年(民国十六年)9月 秋收起义 1927年(民国十六年)10月 第一次兰封战役 1927年(民国十六年)11月 第二次兰封战役 1927年(民国十六年)11月至12月黄麻起义 1927年(民国十六年)12月 广州起义

1928年(民国十七年)1月至2月 第一次反进剿 1928年(民国十七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济南战役 1928年(民国十七年)5月 第三次反进剿 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 平江起义 1929年(民国十八年)8月至12月 中东路战争 1929年(民国十八年)12月 百色起义

1930年(民国十九年)3月至11月 中原大战 1930年(民国十九年)7月 长沙战役 1930年(民国十九年)10月至12月 红二军团南征 1930年(民国十九年)11月至1931年1月第一次反围剿 1930年(民国十九年)11月至1931年1月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攻剿

1931年(民国二十年)1月至2月 洪湖苏区第一次反围攻剿 1931年(民国二十年)3月至5月 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攻剿 1931年(民国二十年)4月至5月 第二次反围剿 1931年(民国二十年)7月至9月 第三次反围剿 1931年(民国二十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1年(民国二十年)9月至1933年春东北抗日义勇军对日作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