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电影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doc

中国电影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doc

中国电影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doc
中国电影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doc

中国电影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中国电影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一、复习原则

中国电影史课程是四川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艺术类“话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一门选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平时的教和学均应按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期末复习则要求在全而学习教材《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的基础上,以本“复习指导”为依据,切实掌握以下重点,以保证该课程的教和学收到实效。

二、复习重点

第一章“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1966)

(-)填空:

1.“十七年”的中国电影创作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四起四落”。

2.新中国电影自1949年至1989年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3.1946年10月1H,我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口己的电影制片厂是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厂的前身)。

4.1949年4月20日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是“北平电影制片厂(“北影”的前身)。

5.1949年11月26 □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是“上海电影制片厂”。

6.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完成了新屮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导演是王滨。

7.解放初期私营的电影厂也生产了-?些优秀影片,如《我这一辈子》、《腐蚀》、《我们夫妻之间》、《姐姐妹妹站起來》、《关连长》。

8.建国初期,新中国电影的主要特征和与旧中国电影的根木区别是真实可信的工农兵形象登上并占领银幕。

9.影片《中华儿女》最大的特点是纪实性,即用拍摄纪录片的方法來拍摄故事片。

10.成荫导演擅长拍摄革命战争题材和革命丿力史题材的影片。

11.我国第-?部彩色故事片是桑弧导演、白杨主演的《祝福》。

12.庆祝建国10周年国产的3部彩色宽银幕影片是《风从东方來》、《老兵新传》和

《万水千山》。

13.“两个批示”指毛泽东《关于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

14.北影“四大帅”指的是成荫、崔嵬、水华、凌了风。

15.成荫損长表现革命战争和革命历史题材,其影片的风格是“简洁明快,质朴无

华”。

16.崔嵬电影作品的风格像他的为人一样“粗犷奔放,浓郁炽烈”。

17.水华擅长名著改编,他的电影作品“严谨细腻,淡雅深邃”。

18.凌了风的电影作品“明快奔放”。

(-)基木问题(“指导”捉供的只是复习的线索和答题的要点,复习和考试时应加以适当的阐述和说明。)

1.举例分析建国初期电影取得的主要艺术成就。

(1)电影创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新的风格:真实、朴素、充满吋代和生活气息。如《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

(2)影片创作从生活出发,大胆创造,“提倡从纪录片基础上来发展我们的故事片”,影片结构比较自由,不很戏剧化。如《屮华儿女》。

2.建国初期值得重视的影片:

3.简述建国初期我国电影发展存在的问题。

这一时期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看待我国30年代以来进步电影的优良传统(见教材P7—8) o

4.为什么说“对影片《武训传》的批判,结束了电影创作的第一次繁荣?(见P11)

5.关于影片《中华儿女》

(1)从编剧方面看,“编“的痕迹很淡。

(2)影片着重塑造了胡秀芝、冷云为代表的抗联女战士的光辉形象。⑶运用电影表现手段已经相当精彩。

6.为什么说“电影《门毛女》从改编到摄制都是成功的”?

总体来看,电影《门毛女》从改编到摄制都是成功的,是因为它既保留了歌剧的精华,保留了原歌剧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和优秀唱段,乂注意了电影艺术的特点,拍摄成为一

部真正的电影,而不是歌剧的舞台记录。具体表现为:

⑴ 打散了原歌剧的几幕几场和场景的限制。

(2)加强了租佃矛盾。

(3)渲染了喜儿与大春的爱情,以及喜儿强烈的爱和恨。。

(4)增加了人春的反抗和斗争。

⑸电影语言的运用精练而丰富。

(6)十分注意视觉形象的特点,注意光的变化。

(7)保留了屮国文艺的一些优秀传统。

(8)极为注重环境描绘,要求典型、真实。

(9)成功地运川细节刻画人物。

(10)影片中人物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7.关于影片《我这一辈子》的主耍艺术成就。

(1)剧作方面:独特的角度和结构。

(2)表演方而:既有安排、有设计,又非常生活口如,不做作,不卖弄。(3)导演艺术方面:继承了中国进步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在表现环境、气氛、人物情绪等方面,都力求真实。

8.影片《南征北战》主要的成功Z处:

(1)主题集中。

(2)在中下级干部中,接触到了几个人物的内心思想活动。

(3)在写敌人方面,不是沿用-?般所谓“漫旳式”的手法,而是严格地按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处理。

9.1956年前后电影的发展取得的与Z前和Z后都不同的特点:(1)向生活的各个方血拓展。

⑵艺术上大胆突破。

(3)风格、样式上比较丰富多彩。

10.1956年前后电影的发展时期值得重视的彫片:

11.关于影片《董存瑞》

(1)从剧作方面看,影片以塑造人物见长。

A.敢于大胆揭示矛盾。

B.不是“高、人、全”,而是把英雄人物作为普通人去描写,塑造出可亲、对信、可学的活生生的英雄形象。

(2)从电影化方而看

A.运动

B.节奏

12.影片《祝福》的特色。

(1)人物处理

(2)坏境再现

(3)摄影造型

(4)美工

13.影片《柳堡的故事》在艺术上的特点。

(1)深入挖掘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

(2)影片充满了诗情画意。

(3)影片的歌曲具有特殊的作川。

14.影片《不夜城》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1)隐喻性镜头的运用。

(2)通过气氛对比刻画人物。

(3)坏境布置真实。

⑷注意发挥声音的作用。

A.声音参与剧情。

B?坏境音响的运用。

15.中国电影在50年代的高峰期具有的艺术特点。

(1)将时代精神融入革命历史题材Z中。

(2)创作方法与时代相一?致。

(3)影片艺术质量普遍提高。

16.中国电影在50年代的高峰期存在的问题。

(1)有相当数量的影片幻想脱离现实,革命浪漫主义成了外加的表面的东西。⑵ 现实主义深化方曲受挫。

⑶从剧作方面看,夏衍的《写电影剧木的几个问题》等书的彩响较大,主要论述的是戏剧式结构的影片,而没有提及其他结构样式。

17.中国电影在50年代的高峰期值得重视的影片:

18.影片《老兵新传》在导演处理上的特点:

(1)艺术构思:

A.到北大荒外景实地加工拍摄,真实地再现了北人荒的人环境。

B.着力表现众多人物的各自性格特征。

C.注意运用交代环境、描写过程的叙事镜头。

(2)利用物件细节表现人物关系

⑶光影处理

(4)表演处理

(5)技术成就

19.影片《林家铺了》在创作上新的创造。

(1)关于侧重点。

(2)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复杂性格的林老板的形象。

⑶结构形式

⑷ 找到了与形式相适应的影像风格。

20.影片《战火中的青春》的艺术特色。

(1)力求真实。

⑵努力塑造真实对信的人物性格。

⑶喜剧色彩。

⑷含蓄、精练。

21.在未能成形的电影创新高潮期值得重视的影片:

22.影片《早春二月》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主题思想和主要人物(肖涧秋、陶岚)

⑵艺术特色

A.摆脱戏剧原则,探求电影的“多场景组合”

B.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C.精练地表现社会环。

D.细节描写

E.其他部门的特色

23.影片《小兵张嘎》的创作特色。

⑴激情化为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⑵激情化作特也的影像风格,恰当地、生动地将真实的人物、环境和气氛展现在银幕

24.关于影片《农奴》

(1)从剧作上看,“记录性多于故事性”,“情绪多于动作”,“诗多于剧”

⑵影片的风格

⑶虚实转换

⑷电影化

25.关于影片《舞台姐妹》

(1)影片的主题

(2)艺术特色

A.以人物的命运结构全片,以人物命运抓住观众

B.以“情”动人

C.对电影的各种表现手段运川自如,达到相当的高度

(3)缺点与不足

26.影片《枯木逢春》研究中国的传统文艺、拓展电影艺术表现力的经验

(1)借鉴传统文艺的表现手法渲染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

(2)借鉴传统文艺的表现手法拓展对于的艺术表现力

27.“十七年”电影创作中值得借鉴的经验⑴ 现实性与时代感

(2)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3)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

(4)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创造出一批不同风格样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屮国特色的影片

28.“十七年”电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

(2)没有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3)很少借鉴国外电影的艺术成就

(4)对电影木体的研究基本没有展开

29.“十七年”中国电影的主导样式和特点(举例说明)

30.“十七年”中国电影侮个发展时期电影创作的主要艺术成就和特点。(29、30答案详见第一章第五节“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小结)

第二章“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

基本问题

1.“文革”时期的“三突出”创作原则的内容。

2.“文革”时期故事片创作情况。

(1、2答案详见笫二章相关内容)

第三章“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1989)

(一)填空:

1.1984年引起人们极人兴趣的影片和它们的导演是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陈凯歌的《黄土地》、田壮壮的《猎场札撒》、吴子牛的《喋血黑谷》。

2.1987年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是第五代导演的两部力作。

3.张艺谋的《红高粱》在笫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荣获最高奖一一金熊奖。

4.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主要是指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82届毕业生。

(二)基本问题(“指导”提供的主要是复习的线索和答题的要点,复习和考试时应加以适当的阐述和说明。)

1.新吋期电影在“恢复时期”的创作种类。

(1)揭露“四人帮”罪行,反映人民群众与“四人帮”斗争的影片

(2)革命历史题材

(3)惊险样式影片

2.“五代导演”的具体界说。

3.影片《南昌起义》的最大成就。

4.影片《西安事变》的成就。

(1)真实美学思想的体现

⑵显示出导演成荫镯驭错综复杂、迷茫浩瀚的丿丿J史题材和把握孑盾冲突的能力

(3)善于刻lllli人物性格

(4)纪实风格与蒙太奇手段的完美结合

5.影片《伤逝》的艺术成就。

(1)既忠实于原著,又在原著的基础上有所补充、丰富和生发。(2)关于影片的民族风格

(3)《伤逝》引起的争论

6.关于影片《骆驼祥了》的争议

7.影片《天云山传奇》的艺术成就。

(1)主题开掘深刻

(2)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3)从文学到电影(结构、电影手段的运川等)

8.关于谢晋电影的讨论涉及的重要问题。

⑴文艺和政治的关系

(2)如何看待中国电影中反映出來的传统哲学思想、传统道德观念⑶如何看待我国主流电影的传统及不足

9.导演张暖忻的电影理论与实践

10.导演吴贻弓的美学追求和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11.影片《城南旧事》的具体表现手法

(1)多用诗的重复与变化

(2)影片主题音乐的巫复与变奏

12.导演胡炳榴的“三部曲”以及《乡音》引起的争论

13.影片《红衣少女》的新意和艺术风格

14.影片《人到中年》的成就与不足

15.“新时期”中年导演探索的共同趋向与不足之处

共同趋向:

(1)努力恢复和发展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

(2)使银幕更贴近生活

(3)追求电影的纪实风格

(4)注意电影艺术综合手段的发挥,从总体上注重气氛的营造,追求诗意,创造意境。

不足之处:

由于他们特有的经丿力,使他们在自C的电影创作屮容易表现岀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对个人苦难的慨叹。

由于他们思想上、艺术上受传统教育影响较深,因而具冇较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但他们中的有些人艺术想象的翅膀难以展开,有的人甚至丧失了自C的艺术个性。

16.颜学恕和他的《野山》评价

17.影片《孙中山》的艺术成就的主耍表现

(1)以人物的心理线索结构全片

(2)“造型先行进入剧作”

(3)虚实的完美结合

(4)导演的独特视角和充沛的激情

18.导演吴天民的探索走向以及影片《老井》的主要艺术成就

⑴总体象征

(2)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3)主题的多义性

(4)现实主义深化

19.影片《人?鬼?情》的艺术构思与艺术魅力

20.举例说明《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猫场札撒》和《喋血黑谷》“这四部影片尽管题材不同,风格样式也各不一样,但却在思想上、美学追求上有其共同Z处”

21.举例说明笫五代导演的整体风格

第五代导演们在开拓和探索视听语言的表现潜力上I?分突出:看他们的影片,不管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艺术处理,但总会使你感到惊奇、新颖,大有耳LI-新Z感。在他们的影片中,镜头的处理、场景的选择、画而的构图、色彩、光影、运动,以及音乐音响的运用都是经过反复琢麟、精心构思的,因而,给予观众的视听冲击力和感染力都是I?分强烈的。对这一代电影导演来说,电影艺术再不是叙述一个有头有尾的具体故事的工具,而是希望透过电影造型,声画结合,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考与意念;电影不仅是写实的工具,而且要达到写意的目的。为此,电影的一切衣现手段都进入结构,同时乂都是影片情绪的延伸和体现。如《黄土地》除了四位演员Z外,黄土地、黄河水、影调、镜头角度、光线、运动与静止、色彩与色调、音乐与音响……都是导演手中的角色,都为表达影片的意念在说话。如果我们没冇这样的电影文化与电影观念,就无法看懂这类影片,无法欣赏创作者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比如《黄土地》,就是“从影片的整体來看,是人块写意与人块写实的结合”。由于创作者这种“写意”的手法,所以对人物只能从总的感受上去体会,人物更多代表了一种类型,而缺乏'‘这一个”的个性。如,翠巧爹是老一代农民的典型,他最基本的性格特点就是“静”,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类中国传统的处世观念,在他身上体现得非常突出。“从形象的历史审美价值着眼,我们更高的期望是,翠巧是翠巧,翠巧非翠巧°,她是具体的,乂是升华的。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到我们民族的希望。”翠巧是敢于与命运抗争的觉醍者,她所选择的追求光明的道路是很艰难的。难就难在,她而对的不是狭义补会恶势力,而是养育她的人民屮那种平静的、菇至是温暖的愚味。较之对抗恶势力,这种挑战需要更人的勇气。

又如,《黄土地》的镜头处理大多是静止的,这是來口创作者们对陕北土地风貌的主观感受,以及陕北人民特殊的生活形态。创作者有意造成一种沉重感和压抑感。色彩处理也根据陕北的特点,在黄色的主调中,再回上黑(袄)、白(羊肚毛巾)、红(喜庆的象征)三种颜色。《一个和八个》中人量运用不完整的构图,单纯地但不是简单地使用黑口灰三种色彩等,都是根据内容和生活的需要构思的。

这一代青年导演虽然接触过较多的西方电影理论和电影作品,受到过一些影响,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并不照搬别人的东西,也不拘泥于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或爱森斯坦的蒙太

奇理论,而是力求从所要表现的思想出发,从民族文化传统中,从外国文化中吸取营养,在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去寻找最好的艺术形式,开拓视听语言的新领域。

22.1984年以后,第五代导演们的新探索系列

继1984年Z后,第五代导演开始了他们的探索系列:陈凯歌在《黄土地》Z后,乂执导拍摄了《大阅兵》和《孩子王》;田壮壮在《猎场札撒》之后,又执导拍摄了《盗马贼》、《鼓书艺人》和《摇滚青年》;张军钊在《一个和八个》Z后,又执导拍摄了《加油,中国队》、《孤独的谋杀者》和《弧光》;吴子牛在《蝶血黑谷》之后,又执导拍摄

了《鸽子树》(未公映)、《最后一个冬日》、《晚钟》以及《欢乐英雄》、《阴阳界》;胡玫、李小军联介执导了《女儿楼》Z后,胡玫乂独立执导了《远离战争的年

代》;李少红执导了《银蛇谋杀案》、《血色清晨》;彭小执导了《我和我的同学们》、《女人的故事》……要特别捉出的是,继“文革”后的82届木科毕业生之后,1983年入

学的导演进修班和1984年的导演专修班的毕业生中,也都很快地涌现出一些人才。

23.故事片《黑炮事件》的独特风格。

1985年青年导演黄建新(1983年导演进修班毕业生)执导了故事片《黑炮事件》,其

风格独特,在屮国电影中可说是不曾见过的。

《黑炮事件》既不是正剧,也不是悲剧;既不是喜剧,也不是悲喜剧,而是荒诞与现实的结合,表现与再现的结合,是借鉴了西方的“黑色幽默”而创造的一种风格化和略帯冷峻的幽默感来表现的形式。

影片通过“黑炮”丢而复回这样一个荒诞的情节框架,展开了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反思。创造考川俯视式解剖的方法,对屮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结构进行了冷峻的、理性的解剖,说明“四化”建设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人自身的现代化问题,“四化的实现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改革体制,更需要具有现代意识的新人。”在男主人公赵书信的身上,民族的优良传统与劣根性是并存的。就这部影片的总体來看,仍可说是现实主义的,但编导吸取、借鉴了许多其他风格、流派的表现手段。影片中“黑烟事件”只起了一个情节线

的作用,在这一故事链条中,创作者找到了不少空隙,插入一系列影像表意系统的戏,如,赵书馆在剧场看“阿里巴巴”舞蹈,足球场上看打架;赵书信扔完棋子Z后,走到教堂门口往里看;以及影片最后赵书信看两个小孩玩砖块……

在这部影片中,大量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传统的象征手法,习惯于把象征的内涵归结为一个特别实在的具体物,黄建新导演称Z为“具象性象征”,而这部影片的象征手法比较虚,“把象征转移到日常生活屮一系列场景与细节的累积上。这种象征是多层次的,放射性的,我们称它为散点式象征。”这种象征总的追求是“模糊”。这种象征手法的意念指向性是不明确的,多向的。这是由生活的模糊性以及创作者思维的模糊性造成的。这部影片対线条。色彩、光线、音响、咅乐、镜头运动、表演等各种造型元素都精心设计,力求起到剧作作用。值得称道的是,青年导演黄建新在《黑炮事件》创作一开始就考虑到:“要使电影获得迅速发展,思想和艺术的高层次追求与对观众接受心理的研究这两方面缺一不可,电影发展到今天,两者的结合势在必行,即高档次的艺术探索和可观赏性这两方而应作综介考虑。”因此影片既有大胆的艺术创新,乂注意到一定的观赏性,使不同层次的观众都能从中得到艺术上的满足。

《黑烟事件》将青年导演的探索和创新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木片男主角刘子枫荣获第并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86)最佳男主角奖。

24.谈谈你对陈凯歌所说“它(指《孩子王》)对于我的重耍性,超过了《黄十?地》、《大阅兵》”的理解1987年陈凯歌完成了《孩子王》。这部影片写的是“文化大革命” 期间一位知青被分配到云南山村小学教书的一?段经历。这位年轻的教师“以批判的眼光看

待传统的文化精神和教化方式,打破因袭垂复的习惯,积极地推动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维的新一代的长成,因受制于人类自身所造文化的束缚而产生破'道'非'德'的彳亍为”,因此,他又被剥夺了教书的权利而不得不离开。

陈凯歌在《孩了王》中坚持了自己的创作个性,用电影艺术手段表达了相当深沉的粋学思想,他采用“远距离的间离性的视点”,他的影片更多地作用于观众的理智,引起联想

与思考。《孩子王》是一部抒发创作考主观体验与感受的艺术片的代表作,所以,陈凯歌说“这是一部面对我自己的、相当个人化的作品,它对于我的重要性,超过了《黄土地》和《大阅兵》。”因为影片不仅仅是对他当年云南插队生活的回首,而口?调动了他30多年来的全部人生经验,集合了他对文化、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思考。

25.你认为,《红為粱》的创作方法是属于'造境'“”应该怎样理解?

《红高粱》的创作方法是属于“造境”,是属于理想化的。是“经过编导心灵的过滤,情节人物已适度变形,加上蒙太奇的组接与造型音响的配合,将创造者心屮的幻境还原为一种银幕上人人可见的亦幻亦真Z境——这就是电影的'造境”'。《红高粱》是电影艺术家们创造想象出來的现代神话。

影片描写了-?群“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人,恢复了人的本來而FI,赞颂了生命意识,不压抑人的木性。《红高粱》“实际上是我们创造的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在这部影片中,患麻疯病的李大头;土匪神三炮和口木鬼子都成为一种象征,是压抑生命、压抑人性的力量,与他们的斗争实际是人性与兽性的搏斗,影片最后,普通老百姓与日木鬼子的拼搏,不是一般的复仇,而是“体现了生命本身不屈的精神。”

《红高粱》影片的总体构思很有设想,充分体现出编导赞美生命、追求创造的精神世界。“颠轿”是第一个出色创造的场面,很好地表现了轿夫与新娘心理情绪上的反差。编导不仅创造性地展现了颠轿的习俗,创造了颠轿歌、颠轿舞和音乐,rfoH为了增加实景拍摄的艺术效果,他们将十几卡车黄土筛细了,撒在路上,轿夫们在荒无人烟的旷野屮,自颠、自唱、自乐,使颠轿不仅体现为一种民俗,而月?成为快乐、诙谐的生命舞蹈。

“野合”是《红高粱》的又一精彩的乐章,导演早已想到,如果出现裸体将无异于大量外国影片屮男欢女爱的场面,毫不新鲜。因此,他产生了现在的构思,体现爱的欢乐和神圣。湎面是一个俯拍的全景镜头;身着红衣的“我奶奶”仰面躺在踏倒的高粱所铺成的绿色圆形圣坛上,古铜色的“我爷爷”在她而前双膝跪ho这场戏的第一表现层次是音响音乐——心跳似的鼓声好像敲打在人们的心上,拔地而起的顺呐声好似发自内心的呐喊;第二表现层次是在风中狂舞的高粱迭化的画面------- 种人化了的自然,充分体现出爱的热烈和生命的辉煌。影片的儿段唱和吹响曲前后出现两次,每次的涵义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妹妹你人胆地朝前走……”先是用在“野合” 一段,最后出现在血红的高梁画而中,前者表现生的欢乐,后者表现死得辉煌。“敬酒歌”第一次出现,抒发一种快乐、豪爽的情怀;九年后罗汉被杀,临行前再唱“敬酒歌”,燃烧着为罗汉报仇的火焰。

导演在构思中,特别注意音乐的中国特色,选用了锁呐、中国大鼓,对几段唱的要求是像北方戏曲,体现出农民刚烈、昂扬、直抒胸臆的粘神气质。

26.第五代导演们创作的特点。

⑴现代意识和冷峻的眼光

⑵艺术上的标新立杲

⑶强烈的主题意识

(4)从传统文艺中吸取营养

27.第五代导演应当注意的问题。

(1)对民族性、民族文化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是不科学的,而我们在第五代导演的个别作品中似乎看到了这种苗头。

(2)心屮要有观众。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要考虑观赏性。鉴于屮国国情的实际,第五代导演的探索片怎样才能为更多的群众所赏识,已经成为摆在第五代导演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这方而,黄建新、周晓文、张艺谋等导演已经注意到了。

(3)不可请示叙事技巧和人物塑造的基本功,不可完全排斥戏剧性。

28.举例说HJJ 1985——1987年中国电影创作呈现出多元化追求的反映。

(1)题材立意方面

⑵风格样式方面⑶対观众的态度方面

《艺术概论》知识点

《艺术概论》期末考点 1 召唤结构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 “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而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 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和未完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力,并去进行艺术再创造。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2 艺术中典型、意境与意象的异同 典型、意境和意象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三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意象的区别主要在于: (1)各自的含义不同; (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3)典型、意境与意象具有不同的特征。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意象是审美的认识、审美的情感和审美的物象的统一。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之于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和意象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三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3 艺术创作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艺术创作过程要经历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它们是互相联系,彼此交错的。其具体内容是:(1)艺术积累 大体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欲望三部分。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 (3)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转化为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象或艺术作品的过程,艺术表现是艺术创造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4艺术批评的功能 (1)对受众: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对创作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3)对艺术学: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5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1)从总体上讲,艺术与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早有联系,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当代社会,就是艺术与科学共同飞速发展的三个黄金时期;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艺术与科学又是对立的。例如在本质上,科学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产物,而艺术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 (2)从当前情形来看,科学对艺术有着明显的渗透和影响。首先,现代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进了新的艺术种类和形式的诞生,电影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其次,现代科技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让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如电脑音乐的出现,就创造了新的审美活动形式;最后,科学与艺术的相互渗透,也促进了二者自身的发展,工业艺术设计就是它们发展的产物。 6对典型人物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理解 (1)一切典型人物都是鲜明、独特的个性与集中、深刻的某种共性的统一。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身上总能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某种事物的带有普遍性本质共性,是人们所常见的,所以会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另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是不可重复的,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的,所以,人们又会有“陌生”感;(2)比如阿Q,他那种虚荣好胜、自欺欺人的可笑品格,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种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恶劣国民性,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了一点,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以,“阿Q精神”是人们所熟悉的;但阿Q的具体个性,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特征,比如被人欺侮挨打后僦说上一句“儿子打老子”来自我解嘲,又是罕见的,只有阿Q才会如此,所以,人们又对他产生新鲜感、陌生感;(3)正是典型人物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构成了读者“熟悉”和“陌生”的统一。只有“熟悉”而不“陌生”,便成为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的公式化、概念化人物;只有“陌生”而无“熟悉”,则虽有个性却

中国电影史整理

电影开端——<定军山> 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任景丰开办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第一部无声电影中国电影的开端之作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又名《劳工之爱情》“明星”公司张石川郑正秋“文明戏 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1 三部长故事片 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20年代奠定类型片基础 中国影戏研究社:《阎瑞生》(剧情长片) 上海影戏公司:《海誓》(爱情片) 新亚影片公司:《红粉骷髅》(侦探片) 郑正秋《孤儿救祖记》1923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孤儿救祖记》是第一部完整的实现郑正秋创作思想的电影作品 也是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术上获得双重成功的影片 确立了今后该公司创作长篇正剧为主要方向 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1.1931“九一八”事变、1932“一二八”事变后社会变革民族意识崛起 “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的背景下和中国电影的现状,需要寻找出路 2. 1931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电影战线斗争纲领和方针 3. 《啼笑因缘》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鸳鸯蝴蝶派作品时逢“一二八”遭遇意料外的票房惨败1932年夏明星公司老板开始考虑改变制片方针阿英、夏衍、郑伯奇进入明星公司标志着左翼电影工作者投身电影界的正式开始田汉和阳翰笙一同加入新成立的艺华公司、 4.1933年2月,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其成员主要有:郑正秋、周剑云等 5.1933年3月瞿秋白领导下党领导的五人“电影小组”成立(阿英夏衍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 期间代表作有《三个摩登女性》、《狂流》、《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姊妹花》、《渔光曲》《大路》、《女性的呐喊》、等. 6. 1936年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等人发起的上海救国会也宣告成立,此后,上海电影界在“国防电影”的口号下, 陆续完成了一些抗日爱国题材的影片。 “国防电影”广义的和狭义的其代表作分别是:《压岁钱》和《狼山喋血记》 夏衍 中国革命电影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新中国电影最早的党员代表作狂流压岁钱春蚕 蔡楚生 二代导演《渔光曲》第一部在国外获奖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新女性》

(完整版)中国电影史资料

传播文明的影戏(1905—1931) 寻梦《定军山》 1896年8月2日,电影这个“新奇玩意”出现还不到8个月,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大张旗鼓地放映了最初的影像。虽然这次放映未必是中国电影放映的第一次,但至少在迄今为止发现的史料中,这是最早的记录。 一百多年过去了,那一天随着放映机的转动,投射在银幕上的影像都是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接下来的若干年里,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报章所登载的影戏广告,却告诉我们一百年前的中国人看到的是怎样的影像:1902年,上海著名的娱乐场所张园上映新片的广告,开列的影片目录中有:“花旗、法国大赛珍会”(即英法世界博览会),“美国大战哑非利加”(即美西战争),“中国拳匪大战大沽口”(即中国的义和团事件)。这些刚刚发生不久的世界大事,已经进入中国人的视线。当时的人们就“赞叹那做电影的人,搜索枯肠,想入非非,真是世界上无声的大教育家”。然而,这“无声的大教育家”在很多年里,始终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中国人所能看到的只是外国人摄影机里的中国。 正如洋火、洋油等许多舶来品一样,中国人最初把电影这一舶来品称作“西洋影戏”。就像许多西方文明总是首先在上海登陆,但真正拿起电影摄影机的中国人却是守着皇城根的北京人。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购买了一套法国制木壳手摇摄影机,并说服适逢60大寿的菊坛泰斗谭鑫培站在摄影机前,开演了京剧《定军山》“请缨”、“舞刀”和“交锋”等三个片段。开拍前,任庆泰对刘仲伦等年青技师说,“别让洋东西唬住,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活动照相吗?” 当《定军山》在任庆泰自己的产业——大观楼影戏院放映时,京城的戏迷奔走相告,京城的第一批专业影迷就此产生。“西洋影戏”与国人最主要的娱乐项目——听戏,恰到好处地融合了。中国人的夜生活由此悄然转变,电影院每天早晚各放一场,每张票一至二角,男女分座几乎是所有电影院的规矩。在天津,权仙影戏院为便于晚场的观众回家,还“特向电车公司定下电车数辆,每夜散戏,候于园左,以送抵城之客”,看电影已成为生活的时尚。 遗憾的是,关于《定军山》的记录,我们只见于文字。中国电影资料馆现存中外影片27200多部,1922年上海明星公司出品的三本短片《劳工之爱情》,是馆藏影片中年份最久的故事片。就是在这一年,郑正秋、周剑云、张石川等同道中人组成明星影片公司,同时,在拍摄现场开始使用由陆洁翻译的一个名词“导演”。 传播文明的影戏(1905—1931) 第一个繁盛时期 1913年元旦,临近外滩的香港路一方空地上,一群文明戏演员出演了一部名为《难夫难妻》的影片。这是郑正秋根据家乡广东潮州婚姻旧俗而构思的故事短片,批判了在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虽然政府已明令小学男女同校,但在摄影机前表演的演员还是清一色的男性,片中的女角也由男性演员担任(同年,香港华美影片公司拍摄了《庄子试妻》,严珊珊扮演丫环,成为中国第一个女演员)。简陋的布景借用于文明戏班,挂衣钩、自鸣钟和新式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全部知识点精编版教学内容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全部知识点 精编版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 一、微电影概述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微”时代到来的原因有哪些。 2:微电影创作要遵循哪些特点。 3:微电影在广告中的运用。 1.1 微电影制作概述 ●电影一诞生就是从微电影开始的。 ●短片的分类: 1、微短片 3-4分钟 2、短片 8-15分钟 3、中短篇 15-25分钟 4、长短片(中片) 30-40分钟 ●一、“微”时代的到来 1、生活节奏太快,人们压力过重;碎片时间、快信息、轻阅 读。 2、技术支持、网络平台、移动终端、手机电信。 3、DV技术的普及,出现“草根”电影,全民制作。 4、大量传媒学院诞生,学生大量短片作业

5、大量微电影评奖、评论活动,推动微电影发展,并从草 根、走向精英化。 ●电影是用影像来讲故事的艺术 ●二、微电影创作、生产、发行出现井喷状况 (2010-2013三年时间) 2011年:200部 2012年:井喷大发展 2013年:中国最大的微电影门户网“唯象网”373部类型比例: 纯艺术表达76% 广告17% 吐槽恶搞5% 城市宣传片2% 艺术表达中的类型比例: 剧情 33% 亲情 27% 爱情 24% 喜剧 9% 励志 8% 青春 5% 动画 4% 科幻 3% 惊悚 3% MV 2% 动作 1% ●三、微电影定义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 期”制作(1-7天)和“微(超小)投资”的视频类短片,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系列成剧。 ●四、对定义的补充和修正 1、播放平台拓宽到电影院。 2、时间调整为30秒-9分钟。 ●五、微电影的特点 1、微电影是以电影的名义,因此具有一般电影的美学特质。 2、借新媒体兴起之风,从小作坊发展成一股浪潮;快读、易 读、轻读。 3、入门门槛极低,从草根到全民合作,投资小、灵活、便 利、回报快,使电影从象牙塔艺术,降落到“下里巴人”。 4、成本低:短、小、快。 5、全国传媒学院几千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组织评论’评 奖,使微电影走向专业化、艺术化。 6、商业利益,企业需求,激励微电影的发展,中小影视公司 将微电影作为主要的挣钱手段。 7、微电影传播性、多样性、主体全民性、播出的开放性,使 微电影具有无穷生命力。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中外电影史重点整理

填空 1、1895年12月28 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46、《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41、《水浇园丁》 2、乔治?梅里爱(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开创了电影有画面技巧剪辑,从而使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电影开始有了戏剧性)。其代表作有《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 3、爱迪生:活动电影摄影机活动电影放映机 4、鲍特《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6、“布莱顿学派”代表人物: 阿尔伯特·史密斯《鲸吞》《玛丽’珍妮的灾难》《祖母的放大镜》 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击》 7、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8、五大——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华纳兄弟、派拉蒙 三小——环球、联美、哥伦比亚 9、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罢工》、《十月》 普多夫金《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 10、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 11、表现主义: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弗莱德立

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保罗·莱尼的《蜡像陈列馆》 12、印象派:阿贝尔·冈斯(《拿破仑》)、路易·德里克(《狂热》)和让·爱普斯坦(《三棱镜》)特性:上镜头性视觉韵律 13、抽象派: 14、超现实主义: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和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 15、新好莱坞:阿瑟佩恩《邦妮与克莱德》、迈克‘尼克尔《毕业生》、丹尼斯’霍伯《逍遥骑士》、卢卡斯《星球大战》、科波拉《现代启示录》 16、明星公司张石川《孤儿救祖记》开创中国家庭伦理剧先河 左翼电影:明星公司程步高《春蚕》《狂流》 战后两大公司:民族国家情怀昆仑公司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都市生活文华公司桑弧《太太万岁》费穆《小城之春》 名词解释 1、吸引力电影(P18):1895年到1906年制作的早期电影称作吸引力电影,指的是电影娱乐观众的方式,迷恋电影技术本身。虽然没有故事,但是观众还是能够被不连贯的运动影像所吸引。这并不是说当时没有讲故事的电影,而是说它不是主流样式。吸引力之一是观众看到自己或者自己认识的人映在银幕上让人心动不已。汤姆·甘宁展示炫耀影像本身的魅力。旅行纪录片是早期放映的重要内容,例如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鲍特《火车大劫案》。大多在室内拍摄,灯光容易控制。新闻片是这一形式的变种,杂耍影院又被称为“视觉记者”。电影在美国流行的最明晰的标志是第一次在胶片上记录战争,即1898年的美西战争。新电影人利用了人们对美西战争电影的兴趣进入了电影业,录制了各种与战争有关的活动影像。 2、电影专利公司(P22):1908年为了与对手竞争电影市场,爱迪生联合美国七家、法国

电影理论知识点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相关概念直接参考《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理论部分 选择、填空;概念和术语;问题的回答和阐述; 出题原则:以基本知识为主,一般知识为辅,个别偏僻知识。 对作品、术语、观点、人物、流派的了解; 作品:著作、论文、电影作品;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批评 复习建议:点面结合;自我提问; 答题技巧:要凝练概括、准确全面;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回答问题的内容;检查、补充和推敲; 外国电影理论部分 一、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96年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经典电影理论

最新影视艺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论述1:电影的综合属性: 艺术性、商业性、科技性、意识形态性 艺术性: 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 1、高度逼真性: 2、假定性:以二维平面空间表现三维立体空间 艺术取舍加工后的影像 艺术真实 3、综合性:多种艺术有机融合 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性 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性 电影中的艺术性多体现在镜头对人物或风景的处理上以及服装造型等方面,如《黄土地》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影片表现的是翠巧的悲剧,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的贫困落后状态与精神的麻木愚昧。作为中国电影艺术性的代表,给观众心灵的触动和启迪。 商业性 电影具有浓郁的商业性: 1、从世界电影诞生时开始切入——公开售票卢米埃尔梅里爱 电影的拍摄制作,商品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 2、电影由浩大的社会群体创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3、电影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并且快速完善的进入电影文化产业的阶段 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供需和价格体系、运作模式和分配比例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规律 电影的商业性体现在制作上及目的。一般商业片制片商为挣钱所以会请时下受欢迎的明星,拍大家喜欢看的,拥有大场面,即使剧情老掉牙。近年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几部弘扬国家主旋律的影片,充分利用了市场化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主要包括覆盖式的集中宣传、全明星阵容、视觉奇观的追求与营造等。 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1、电影本身是具有艺术性的产品 2、电影的生产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 3、电影的艺术性需要通过其商业性得以实现 4、电影的商业性又需要艺术性的保障 电影事实上是一个商业与艺术的辩证统一体,商业性与艺术性两者在电影这个母体里相互交融,互为依托,因此任何对电影商业性或是艺术性的压制都是对电影本性的扭曲。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在电影中是能够和谐相处的。电影既然作为商品,就避免不了被资本所掌控,不过我们也不必为这种状况而感到悲观。因为电影生产虽然是一种商品生产,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它同时还是一种艺术生产。而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精神性生产,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程序。电影生产虽然不能不受到资本的控制,但是,它毕竟是由编剧、导演、摄影师和演员等诸多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的精神性劳动,资本控制不了每一个电影生产者个体的精神,控制不了每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人,这就为进步的电影生产者打破资本的控制提供了可能。事实上,电影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亦大有人在,例如卓别林,他的电影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打闹喜剧形式出现,在保证电影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现代大生产状况下大众的生存境遇,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被扭曲异化的深层事实,从而为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

03511中外电影史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课程代码:0351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外电影史》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学应考者应掌握中外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各种流派的产生背景及代表导演,具体了解著名导演的代表作品并进行电影语言的分析。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外国电影史和中国电影史。 外国电影史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古典电影,主要介绍了电影的诞生、从无声到有声、古典电影形态的确立及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运动。第二部分是艺术电影,主要介绍了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到法国的新浪潮与左岸派。第三部分是新主流电影,主要介绍了新好莱坞与新德国电影。第四部分是民族电影,主要介绍了亚洲的日本电影发展脉络。 中国电影史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主要介绍1896年中国电影的诞生。第二部分是30年代电影,主要介绍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年代和中国的左翼电影运动。第三部分是战时与战后,主要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是“十七年”中国电影,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我国电影的十七年发展轨迹及艺术特点。第五部分是“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主要介绍这一非常时期的电影现状。第六部分是是“新时期”中国电影,重要介绍这一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创新浪潮及代表导演和作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中外电影史的基本发展脉络; 2、理解各个时期和国家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下,典型的电影运动、电影现象和电影美学流派的形式与风格; 3、重点掌握一些重要的电影作者和电影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电影视听语言的分析; 4、在编年研究的范畴内,突破国别界限,对一些具有特色的国家和创作者进行相似分析研究。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视听语言、影视概论等。视听语言是一门研究视听媒介及其语言艺术的课程,影视概论是介绍影视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本性、掌握影视语言,了解影视发展历程、分析影视艺术作品,更好地掌握中外电影史。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部分:外国电影史 第一章:电影的诞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世界电影的起源与早期电影的表现。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掌握卢米埃尔、梅里爱与早期电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电影的起源(一般) 1.识记:电影发明的科学原理 2.理解:视觉滞留,摄影术和放映术的发展 (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次重点)

中国电影史1

精心整理中国电影史(一) 第一章????早期中国电影(1905—1931) 一、草创 1、开端 ⑴国产电影开端 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司 二、初盛景观 1、《孤儿救祖记》 ?1923年年底;明星公司推出 ?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 ?主演:王汉伦——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 ?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

?其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从此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结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作为一个电影“事件”,它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2、“国产电影运动” 特征: ⑴制片机构的勃兴【最为显着的特征】 着名的流派有“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这几个群体。 等;导演故事片:《梅花落》(1927)、《白云塔》(1928)、?《碎琴楼》(1928)、 《热血忠魂》(1935,与张石川、徐欣夫、吴村等合作)等。 ?张石川(1889~1954):原名张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导演。他的影片更倾向于“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乐”,较多的偏重于商业利益,以娱乐片为主。张石川是买办(商人)出身,对其评价较低。他是中国电影史上历来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个唯利是图的制片商,“处处唯兴趣是尚”的商业片导演、敌伪时期又沦为汉奸,

是个不屑一提的人;也有人则认为他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兰》、《啼笑因缘》(一至六集)、《火烧红莲寺》(一至十八集)、《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一夜不安》、《横冲直撞》等。 三、20年代中期以后的三种商业电影现象 ⑴“古装片”——当时又称“稗史片”,基本上是根据旧文学素材改编拍摄的影片类型。 ⑵“武侠片”——大多脱胎于坊间流行的传统侠义小说和当时报刊连载的武侠小说。 《火烧红莲寺》:明星公司拍摄;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3年共拍摄18 年后改称联华影业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企业。罗明佑:1900-1967,广东番禺人,生于香港,后迁居广州。并任总经理。联华合当时的明星、天一公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制片格局。联华存在8年拍了近百部影片,大多严谨认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2)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 上篇 一、绪论 中国电影史与世界电影史有某些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其一,中国电影史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斗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它比外国电影史显得更加突出。 其二,中国电影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习惯的影响,它与传统的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外来技术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其三,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各个艺术部门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和电影家的电影观念不同有关。 开创期的中国电影(1896——1931) 一、早期电影发展 1、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2、1905年,任景丰请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我国最早的戏曲片《定军山》 3、张石川“处处为兴是尚” 《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掷果缘》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他的一部分片子是宣传改良的社会片,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有一定暴露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则是以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言情、滑稽故事片,如《滑稽大王游华记》等;他还编导了《火烧红莲寺》连集片,点燃了20年代后期武侠神怪片之火。 郑正秋主张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观众的工具 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编导了《难夫难妻》,因主张教化社会,编写了《孤儿救祖记》,获得

成功。 九一八事变后,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界叫出“反帝、反封、反资”的口号来。这时期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由之花》、《春水秋波》、《姊妹花》等片,其中1933年摄制的〈姊妹花〉成绩最佳,标志了他思想、艺术发展的高峰,成为他后期代表作。 二、左翼电影运动 (一)1930年3月,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此后,又提出了领导电影工作的纲领〈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区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有关电影的条款。 《最近行动纲领》规划了左翼运动的方向,是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准备向电影节进军的号角。 (二)左翼电影运动的艺术成就 1、拓展了电影的社会性主题。 2、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从一系列优秀影片的创作看,可归纳几个特点: 题材现实 人物鲜明 讲究细节的运用和描写的真实 善于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 重视电影的娱乐性与趣味性 3、探索了民族化的表现形式 4、加深了对电影本性的认识,增强了电影观念,突破了戏剧束缚。认识到电影和戏剧的区别: 1)运用蒙太奇思维方法。 2)“闪回”、“叠印”等手法的运用,表现“幻觉”、“梦境”、“回忆”等。 3)重视影像造型。 4)探索与发展了电影语言,特别是长镜头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水平。

2017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以顺利考上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以下是我在才思的学习过程中整理和归纳的一些关于戏剧参考书精要内容和笔记;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收获。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招生目录及参考书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戏剧与影视学(130300)) 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美学 02、中国电影史 03、当代中国电影 04、外国电影研究 05、电影档案 06、影视创作及理论 07、电影产业 招生人数:20 人。 考试科目 初试: 1、思想政治理论 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 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 4、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文艺理论: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 史(上、下) 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4、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影理论: 1、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2、电影的本性——物质 现实的复原 克拉考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3、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4、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美)世界图书出版社 5、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6、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7、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8、当代电影(期刊)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 9、电影艺术(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10、世界电影(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外电影史: 1、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 程季华中国电影出版社 2、中国电影简史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中国电影出版社 4、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5、世界电影史(第三卷,上、下) 乌·格雷戈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6、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 7、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影片分析: 1、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2、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 影片分析课教材 苏牧中国电影出版社 3、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李一鸣、李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4、中国电影美学1999 胡克等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传统戏曲 梨园弟子 瓦舍勾栏 瓦舍是城市商业性游艺区,也叫瓦子、瓦市。瓦舍里有乐棚,乐棚下建有勾栏。表演、其他商业性活动。 勾栏指剧场周围同观众席隔开的栏杆,后指表演场所的代称。勾栏将戏曲与生活区分开来,观者与演着区分开来,有了艺术的自觉。 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历史及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历史及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电影历史及理论》考研全套 目录 ?全国名校电影史考研真题汇编 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预售]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常江《影视制作基础》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 试看部分内容 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 第1章摄像基础 一、填空题 1电视摄制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ENG电子新闻采集方式;EFP电子现场制作方式; ESP电子演播室摄制方式查看答案 2摄像机无带化存贮介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光盘;硬盘;存储卡查看答案 3按图像质量档级分类摄像机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广播级摄像机;专业级摄像机;家用级摄像机查看答案 4持机方式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固定机身方式;徒手持机方式查看答案5电视摄像的拍摄要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平;稳;准;匀查看答案

6三角形机位布局可有三种基本变化,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外反拍;内反拍;平行三角形布局查看答案 7摄影通常称为______,是用______为工具,用______绘画。 【答案】照相;照相机;光查看答案 8传统摄影是一个______过程,影像存储在______上。 【答案】光化学;感光片查看答案 9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本质上的不同点是:传统摄影是______过程,数码摄影是______过程。 【答案】光化学;光电查看答案 10目前,数码摄像机所使用的存储介质是______、______、_____ _、和______。 【答案】磁带;光盘;闪存;硬盘查看答案 11随着数码摄像机存储技术的发展,目前市面上数码摄像机依据记录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数码摄像机、______数码摄像机、______数码摄像机和______数码摄像机等。 【答案】专业;DVD;硬盘;高清查看答案 12液晶显示器不仅可以做取景器,还可以用以拍摄效果的______和各种信息的______。 【答案】回放;显示查看答案 131024*768分辨率的像素是______万,1280*1024分辨率的像素是______万。 【答案】100;130查看答案

电影史发展历程

电影史发展历程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百家讲坛之五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演讲人:高二十一班田圆圆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1895年12月28日,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 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11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中国电影从诞生到今天,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

(完整版)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

中外电影史 外国电影 一、电影的诞生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一、印象派电影 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 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三、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四、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代表作: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 第二节法国“新浪潮”电影 一、“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基础 1、电影的记录本性理论 2、场面调度理论 3、作者电影观念 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征 (1)、打破传统的叙事形式,情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拒绝沿袭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切的手法。 (3)、在摄影方面,追求纪实风格,画面朴素、自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