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功》复习课教学设计

《功》复习课教学设计

《功》复习课教学设计
《功》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功》复习课

课程模块:必修二第五章机械能

姓名:孙辉娟授课班级:高三(7)班授课时间:2016年9月13日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教科书以人类对能量转换的认识与功紧密联系这一关联引出功的起源,通过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提出“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这一观点,并通过回顾初中知识来介绍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和功的计算公式,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思路,分析力和位移同方向,逐步深入到力与位移成一角度时做功的探究,并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推导功的表达式,然后进行辨析讨论,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应用达到巩固和深化。教科书在处理课程目标时,是让学生经过对功能关系的多次探究体验。

(二)对考纲的把握:

1.学生要能认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3.明确功是标量,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正功、负功的概念,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考纲解读:

1.识记:功的两个要素。

2.理解:功的要素之一位移是力的位移。

3.应用:恒力做正功和做负功的判断和计算。

(三)指导思想

通过回顾高一知识来介绍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和功的计算公式,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思路,分析力和位移同方向,逐步深入到力与位移反方向时做功的探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应用达到巩固和深化。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已有知识与能力

本节内容所面对学生为高三学生,他们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较好的形象思维和逆向思维,并且刚复习完牛顿定律,对过程分析是个优势。

2.存在困难及问题

普遍概念掌握能力不高、归纳总结和设计实验方案能力不足。这些学生在高一时已经学习了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经对能量有了一定认识,知道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换。但是他们对物理意义的理解及分析能力薄弱,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3.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知识更需要直观表象的引导。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注意: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加强问题探究、习题训练,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学习目标

1. 学会判断功的正、负

2.用概念求恒力的功的求解方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功的两个要素

学习难点

判断做功的正负和计算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导学案。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主要教学方法:

1、概念分析法:设置相关概念问题,让学生分析

2、归纳总结法: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分析思路

3、合作探究法:结合思路,讨论分析,开拓思路

4、练习巩固法:结合习题,巩固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

的活动

讨论探究

导入

知考纲明考向

过渡

析考点提能力

归纳总结展示考纲、考纲解读

先通过对概念的回顾,让学生知道功

知识点一、功

一.做功的两个要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上发生的位移。

二.公式:W=Fs cos α

(1)α是力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s

为物体对地的位移。

(2)该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针对性训练,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功的两个要素

的概念

1.如图所示,在恒力F的作用下,物

体通过的位移为S,则力F做的功为2FS

2.一人质量为m,起跳前屈膝下蹲到跳起离开地面,

重心升高了H,脚升高了h,求地面支持力做功多少?

答案:0

三.功的正负的意义:功有正负之分,当α<90°时,

力对物体做__正_功;当α>90°时,力对物体做_

__负_功;当α=90°力对物体___不做___功;

再列针对性训练,让学生明白功的标量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D

A.功是矢量,正负表示其方向

B.功是标量,正负表示外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

服外力做功

C.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取决于力和位移的方

向关系

D.力对物体做的功总是在某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功

是个过程量

4 . 作用在物体上的F1F2两个力互成900,其中F1做

功3J,F2做功4J,则它们合功多少焦?答案7J

让学生做以下讨论、探究,进一步理解力做正功负

功,尤其是一对摩擦力做功的情况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

举例说明

(1)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静摩擦

力对物体一定不做功。(×)

探究一:一对滑动摩擦力可不可以一起做负功

可以

学生读教

材相关内

学生思考

学生回顾

后回答

学生同桌

讨论

学生小组

讨论后回

视频引入,

激发兴趣和

主动性

明确复习方

明确复习思

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

加深理解

培养学生的

理解应用能

力。

通过对问题

的思考,学

生的分析能

力合作学习

能力、语言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析考点提能力细梳理抓主干

透考题明考向探究二:一对滑动摩擦力可不可以一做负功一做正

可以

探究三:一对滑动摩擦力可不可以一起做正功

不可以

探究四:滑动摩擦力可不可以不做功

可以

探究五:全换成静摩擦力呢?

一定一正一负

(2)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 ×)

针对以上讲解内容,

[课堂演练]

1.一个人乘电梯从1楼到18楼,在此过程中经历

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电梯支

持力对人做功情况是()

A.始终做正功

B.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

C.加速时做正功,匀速和减速时做负功

D.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2.人在船上向前行走,脚与船面间不打滑。忽略水

对船的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脚与船之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

B.脚与船之间的摩擦力对船做负功

C.脚与船之间的摩擦力对人做负功

D.脚与船之间的摩擦力对人船组成的系统所做的功

的代数和不为零

3.如图所示,在皮带传送装置中,皮带把物体N由

静止带至高处,皮带足够长,物

块和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

μ>tan ,在此过程中,下述说法

正确的是

A.摩擦力对物体一直做正功

B.摩擦力对物体先做正功后不

学生同时

思考

学生总结

结合导学

案,练习、

感悟、总

表达能力。

加深理解

加深理解应

加深理解应

整体把握,

抓住主要知

识,理顺联

进一步感

悟,灵活应

用,领悟考

纲要求

整体把握,

举一反三,

进一步领悟

静摩擦力做

功特点

培养学生前

后知识点的

联系、分析

解决问题的

能力

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反思总结做功

C.合外力对物体一直做正功

D.合外力对物体先做正功后不做功

导学案上练习题

[课堂小结]

1.做功的两个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2.功的正负的意义:功有正负之分,当α<90°时,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α>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当α=90°力对物体不做功;正功表示动力对物体做功,负功表示阻力对物体做功.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是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功是标量,比较做功的多少看功的绝对值

板书设计

一功

1.二要素

(1)力

(2)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2.公式W=Fscos α

3.功的正负

(1)当α<90°时,力对物体做__正__功;(2)当α>90°时,力对物体做_负___功;(3)当α=90°力对物体__不做____功;

教学设计思路课后反思

静电场复习课-教案

专题·静电场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加深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等重点概念 2在熟练掌握上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概念的综合性运用 三、教具 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提问: 静电场一章中的概念有哪些?它们如何表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归纳上述内容如下表(见投影片) 适当讲述后,应着重讲清每个概念的物理含义以及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1静电场特性的研究 研究方法(一)用电场强度E(矢量) 从力的角度研究电场,电场强度E是电场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E是矢量要区别公式E=F/q(定义式)、E=kQ/r2(点电荷电场)、E=U/d(匀强电场)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E既然是矢量,那么如何比较电场中任两点的场强大小和方向呢?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然后将学生回答内容归纳可能方法有: (1)判断电场强度大小的方法 ①根据定义式E=F/q; ②点电荷电场,E=kQ/r2; ③匀强电场,场强处处相等,且满足E=U/d; ④电场线密(疏)处场强大(小) (2)判断电场强度方向的方法 ①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即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②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即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③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就是场强的方向是非题(投影片)(由学生口答并简要说明理由): (A)若将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q改为-q,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原来相反(×) (B)若取走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变为零(×) (C)无论什么电场,场强的方向总是由高电势面指向低电势面(√) (D)已知A、B为某一电场线(直线)上的两点,由此可知,A、B两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但E A和E B的大小无法比较(√) (E)沿电场线方向,场强一定越来越小(×) (F)若电荷q在A处受到的电场力比在B点时大,则A点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G)电场中某点电场线的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研究方法(二):用电势U(标量) 从能的角度研究电场,电势U是电场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U是标量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电势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差的值是绝对的实例:在+Q(-Q)的电场中,U>0(<0) 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势能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能的差值是绝对的实例:+q在+Q(-Q)的电场中,εP >0(<0);-q在+Q(-Q)的电场中,εP<0(>0) 提出的问题: (1)如何判断电势的高低?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然后将学生回答内容归纳可能方法有: ①根据电势的定义式U=W/q,将+q从无穷远处移至+Q电场中的某点,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越多,则该点的电势越高;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18.1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3.1.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4.5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2.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一个阶段的物理学习,初三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我面对的大部分是农村初中生,相对来说知识面窄,知识信息不丰富,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科技、较前沿的东西,激发其求知欲。 3.教材分析 《电功率》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如本节中的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所讲的电功,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是对初二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所以无论从课标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知道电能及其单位,知道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 2.通过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3.通过自学会用电功公式W=UIt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能和电能的计量。家庭电能表的使用。 难点:对电功的理解及计算电路中电流做的功。 【评价任务】 1.自学之后,能够认识电能,说出电能的单位,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及各参数的意义。 2.自学之后,能够举例说明电流做功的能量转化过程。 3.自学之后,能说出电功的公式及变形公式,并应用其解决相关计算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功》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功》复习课 课程模块:必修二第五章机械能 姓名:孙辉娟授课班级:高三(7)班授课时间:2016年9月13日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教科书以人类对能量转换的认识与功紧密联系这一关联引出功的起源,通过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提出“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这一观点,并通过回顾初中知识来介绍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和功的计算公式,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思路,分析力和位移同方向,逐步深入到力与位移成一角度时做功的探究,并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推导功的表达式,然后进行辨析讨论,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应用达到巩固和深化。教科书在处理课程目标时,是让学生经过对功能关系的多次探究体验。 (二)对考纲的把握: 1.学生要能认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3.明确功是标量,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正功、负功的概念,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考纲解读: 1.识记:功的两个要素。 2.理解:功的要素之一位移是力的位移。 3.应用:恒力做正功和做负功的判断和计算。 (三)指导思想 通过回顾高一知识来介绍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和功的计算公式,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思路,分析力和位移同方向,逐步深入到力与位移反方向时做功的探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应用达到巩固和深化。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已有知识与能力 本节内容所面对学生为高三学生,他们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较好的形象思维和逆向思维,并且刚复习完牛顿定律,对过程分析是个优势。 2.存在困难及问题

静电场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六章 静电场 一、点电荷和库仑定律 1.如何理解电荷量、元电荷、点电荷和试探电荷? (1)电荷量是物体带电的多少,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元电荷不是电子,也不是质子,而是最小的电荷量,电子和质子带有最小的电荷量, 即e =1.6×10- 19 C. (3)点电荷要求“线度远小于研究范围的空间尺度”,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对其带电荷量无限制. (4)试探电荷要求放入电场后对原来的电场不产生影响,且要求在其占据的空间内场强“相同”,故其应为带电荷量“足够小”的点电荷. 2.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适用条件 ①在空气中,两个点电荷的作用力近似等于真空中的情况,可以直接应用公式. ②当两个带电体的间距远大于本身的大小时,可以把带电体看成点电荷. (2)库仑力的方向 由相互作用的两个带电体决定,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为斥力;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为引力. 【例1】 (2011·海南·3)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1、2、3分别置于绝缘支架上,各球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小球的直径.球1的带电量为q ,球2的带电量为nq ,球3不带电且离球1和球2很远,此时球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为F.现使球3先与球2接触,再与球1接触,然后将球3移至远处,此时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仍为F ,方向不变.由此可知( ) A .n =3 B .n =4 C .n =5 D .n =6 图2 【例2】 (2010·启东模拟)如图2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a 与b ,其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两球心间的距离L 为球半径的3倍.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使其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 ,那么a 、b 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 引、库仑力F 库分别为( ) A .F 引=G m 2L 2,F 库=k Q 2 L 2 B .F 引≠G m 2L 2,F 库≠k Q 2 L 2 C .F 引≠G m 2L 2,F 库=k Q 2 L 2 D .F 引=G m 2L 2,F 库≠k Q 2 L 2 二、库仑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1.分析库仑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的思路 分析带电体平衡问题的方法与力学中分析物体平衡的方法是一样的,学会把电学问题力学化.分析方法是: (1)确定研究对象.如果有几个物体相互作用时,要依据题意,适当选取“整体法”或“隔离法”,一般是先整体后隔离.

电功率教学设计

电功率教学设计 《电功率》一章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是初中电学知识学习的核心。而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是掌握好本章知识的关键。本节内容较多,包括:建立电功率的概念;根据P=Wt公式进行有关计算;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电功率的测量和利用公式P=UI的计算。 本节教学可分为4部分: 1.电功率。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常认为用电器的瓦数越大越费电,即将消耗电能的快慢与消耗电能的多少相混淆。教学中可通过将不同瓦数的灯泡分别接入电路中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通过问题引出电功率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电功率的单位。 教材通过小资料介绍了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这些数值对很多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应使学生通过阅读对用电器的电功率分类了解,尤其要知道哪些用电器属于大功率用电器。2.“千瓦时”的来历。对于此知识点,教材通过公式W=Pt直接介绍“千瓦时”的来历,简单易懂。教学中可让学生推导千瓦时与焦耳的换算关系,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还要让学生知道通常在哪些情况下使用公式W=Pt,并增加适量练习,以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该公式求解某些问题的能力。 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看似很简单的知识点,但学生接受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是初中电学中的难点之一。突破方法: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实验一:分别观察同一灯泡在额定电压、略高于额定电压和略低于额定电压这三种情况下的发光情况,三次所观察到的亮度是用电器在各实际功率下所显示出的亮度,由此得出额定电压、实际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实验二:探究额定电压相同而额定功率不同的两个灯泡(“220 V 40 W”和“220 V 15 W”)并联和串联接入电压是220 V的电路中的发光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两盏灯发光时的实际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关系。最终使学生明确: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只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灯泡的实际功率影响灯泡的亮度。 4.电功率的测量。由前面的实验学生很自然地能想到灯泡的实际电压影响了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电压越大,实际功率越大。根据欧姆定律,我们还可以知道当电阻不变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大小与灯泡两端的电压大小成正比,它们都直接影响灯泡的实际功率。由此可推知,电功率P与灯泡两端的电压U和灯泡中的电流I有关系,由实验证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P=UI。 由于下一节学生将运用伏安法直接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实际功率,所以有必要在本节教学中对伏安法测电功率进行深入讨论,为下一节实验探究留出更充裕的时间。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3.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UI进行简单计算; 4.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功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功 板书:第一节功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尝试题 投影出示尝试题(一): 1、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 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

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2、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然后归纳小结: 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功 (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投影出示尝试题(二) 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 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be going to与will的区别 一、教学目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里Unit6教学be going to 结构的用法,Unit 7教学重点为will 两种都表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或动作。所以有必要搞清楚两者之间的显著区别 二、教学内容:be going to与will的区别(八年级上册units6-7) 三、教学步骤: Step 1显著区别: 1. be going to表示近期、眼下就要发生的事情,will表示的将来时间则较远一些,如: He is going to write a letter tonight. He will write a book one day. 2. be going to表示根据主观判断将来肯定发生的事情,will表示客观上将来势必发生的事情。 He is seriously ill. He is going to die. He will be fourteen years old next year 3. be going to含有“计划,准备”的意思,而will则没有这个意思,如: She is going to lend us her book. He will be here in half an hour. 4.在if状语条件从句的主句中,一般不用be going to, 而多用will, 如: If it rains tomorrow, I'll stay at home. Step 2 选用原则 1.关于“打算” A.原先作好的打算用be going to。 “Kate is in hospital.”“Yes, I know. I am going to see her this af ternoon.” “凯特在住院。”“是的,我知道。我下午要去看她。” B.说话时即时的打算用will。 “Kate is in hospital.”“Oh, really, I didn’t know. I will go and see her at once.”

《电场线》教学设计

《电场线》教学设计 骆文洲 ( 义乌中学 浙江 322000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电场线,知道电场线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场强。 ②知道各种电场线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点电荷电场、匀强电场等电场线的建立过程。 ②初步渗透模拟的方法和场线描述矢量场的思想等。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 点电荷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建立过程。 【教学仪器】 静电起电机、验电器、带验电羽的帽子、两个验电羽、两块带验电羽的金属板、蜡块 【板书设计】 电 场 线 意义:用来形象地描述电场 特征 ①始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 (∞) ②疏密程度:场强大小 ③切线方向: 场强方向

【设计思想】 1.电场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场强的分布也是相当复杂的;而电场线的教学,其目的一方面就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场的概念、了解电场的分布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 2.“用场线描述矢量场”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教学中,首先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磁感线引入课题,初步唤醒学生用场线描述矢量场的思想;然后顺势转入点电荷、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的建立,让学生深刻体会用场线描述矢量场的思想精髓;最后,在地球周围的电场、磁场、引力场中使这一思想方法得到进一步升华。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知道利用电场线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电场,而且也掌握了利用场线描述矢量场的思想方法。3.用验电羽“模拟”电场也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方法。教学中,通过模拟实验,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在着力做好实验的过程中,也要使学生明确电场线只是一种数学的描述方法,是假想的、并不是实际存在的;但正是通过这种模拟的方法,化无形为有形,帮助人们形象直观地理解。 4.本节课的教学中对匀强电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目的在于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学中从一块板开始着手,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了匀强电场的电场线为什么是平行等距的直线,而且也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融入了“无限”的思想方法、“对称”的思想方法等。 【教学流程】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完整版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电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了解不同用电器能量的转化; 2.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能的工具,了解电能表的参数; 3.结合实例理解电功,知道电能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 认识电能表的各项参数,会使用电能表测某段时间内电路消耗的电能,会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1kW·h的电能的作用,对节约用电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电能和电能的计量。 教学难点:对电功的理解及计算电路中电流做的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源”,知道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电能是从何而来呢? 问题2:提供电能的装置都有哪些? (一)电能的来源

水能 核能 化学能太阳能 风能化学能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和电池,把不同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二)电能的应用 问题:那些地方需要电呢电能可干什么用呢? 电脑、电视机依靠电能工作 太阳能电池板为人造卫星提供电能 电灯为我们照明电能转化为光能 电动机使电风扇旋转;电动机使电力机车飞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热孵化器中的小鸡破壳而出;电热器烧水电能转化为内能二、知识构建 (一)电能实质及单位 1.实质: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 即:使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2.电能的单位:能量的国际单位:焦耳(J) 生活中的电能单位:度,千瓦时(kW·h) 1度=1kW·h = 1×103W×3600S = 3.6×106J

选修静电场教案全套教案

人教板—新课标物理选修3—1教案-----第一章、静电场 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 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1、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就是由带电微粒组成。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了解不同用电器能量的转化; 2.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能的工具,了解电能表的参数; 3.结合实例理解电功,知道电能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 认识电能表的各项参数,会使用电能表测某段时间内电路消耗的电能,会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1kW·h的电能的作用,对节约用电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电能、电能的计量和电功三部分组成,电能是由各种各样的电源提供的,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电能,它也是各种用电器工作的能量来源,离开了用电器来谈电能是毫无意义的。电能的计量,电能表的认识是与生活联系较紧密的知识点,可以结合实际电能表来学会利用电能表来测量电路消耗的电能。由于电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利用类比的方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电功。 重点:电能和电能的计量。 难点:对电功的理解及计算电路中电流做的功。 三、教学策略 电流流过用电器时电流也会做功,要消耗电能。结合生活中各种电源来认识电能的来源,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生活中各种用电器都是来消耗电能的,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电能。电能表的认识与读数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对此已经有初步认识,再通过展示电能表与实物投影,把电能表接入实际电路,观察电能表转盘的转动、电能表数字的跳动,了解电能表的参数与读数,使学生实际体验电能表的参数与读数。把不同功率的用电器接入电路中,观察电能表表盘的转动,介绍1度电的作用,使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对节约用电有进一步的认识。

在力学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力对物体做功的问题,功和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利用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可以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电流做功的过程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它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从能量的角度来认识电功。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限制,在本节课中不作为探究实验研究。在本节课中是在介绍了电功的计算式W=UIt之后,引导学生尝试去结合实例来分析影响电功大小的三个因素,能举例说明,并不需要通过实验得出具体的结论,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同时本实验设计还使用了转化的思想,把电路消耗的电能转化为电流做功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突出教学中物理方法的重要性,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物理知识,还掌握了物理方法。 四、教学资源准备 电能表、家庭电路演示板(含电能表、插座、开关等)、功率不同的用电器(灯、取暖器等)、秒表、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电费缴费单。 五、教学过程

功教学设计优质课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三:展示反馈 【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四:精讲点拨 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 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 3.马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在平路上前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 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 五:知识归纳 第三节功 一、功的概念 1. 功的两个重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 距离。 2. ,单位J,1J=1N·m。

二、做功 三、功的计算 六:检测巩固 1.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 2.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 3.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 A 6×103J B 9×103J C 3×104J D 3.9×104J 4.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 A 750J B 150J C 没有做功 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5.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 A 拉大车做的功多 B 拉小车做的功多 C 拉力对两车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6.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

电场总复习教学案

电场 (一)考纲点击 1.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Ⅰ) 2.静电现象的解释(Ⅰ) 3.点电荷(Ⅰ) 4.库仑定律(Ⅱ) 5.静电场(Ⅰ) 6.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Ⅱ) 7.电场线(Ⅰ) 8.电势能、电势(Ⅰ) 9.电势差(Ⅱ) 10.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Ⅰ) 1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Ⅱ) 12.示波管(Ⅰ) 13.常见的电容器(Ⅰ) 14.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Ⅰ) (二)备考指导 本章考查的热点有电场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以及电容器等。单独考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也有将本章知识与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复习时应重视对有关电场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偏转以及电容器的有关知识在生产和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掌握处理较复杂问题的方法,如类比、等效、建立模型等基本方法。 (三)知识体系

(四)夯实基础 要点突破 一.电荷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 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 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 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它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是自然界的一条基本规律.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接触带电,摩擦带电,静电感应。 3.研究表明,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只能是 的整数倍,因此 的多少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 表示.最早测量该电荷数值的是美国物国物理学家 在中学阶段的计算中通常取e= 4.库伦定律:自然界中存在正、负两种电荷,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精密的实验研究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得到了库仑定律:_________ __间的相互作用力,跟 成正比,跟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____________表达式为____________静电力常量k=____________. 5.电荷相互接触电荷分配原则 (1)同种电荷:均分(2)异种电荷:先中和再均分 例1.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 和B 带有电量相等的电荷,相隔一定距离,两球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的大小是F ,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C 先后与A 、B 两球接触后移开。这时,A 、B 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大小是( ) A.F 81 B. F 41 C. F 83 D. F 4 3 6.同一直线上三个点电荷平衡问题 (1)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近小远大。 (2)22131)(r r q kq =2121r q kq =2221r q kq 例2. 三个点电荷q 1、q 2、q 3固定在一条直线上,q 2与q 3的距离q 1与q 2距离的2倍,每个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均为零.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判定,三个电荷的电量之q 1∶q 2∶q 3 A .-9∶4∶-36 B .9∶4∶36 C .-3∶2∶6 D .3∶2∶6 7电荷间平衡问题 例3.如图2所示,两根细线挂着两个相同的小球A 、B , 上下两根细线中的q 图1

【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 人教版

第七章电功率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更好地掌握电功和电功率概念、单位、公式及意义 (2)能灵活运用知识解有关问题,特别是电功率公式的正确选用; (3)理解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 (4)测定电功率的方法——P=UI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通过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3)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电功率的计算;深刻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学习用探究实验研究电功率问题。区分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三、知识梳理

?????????????? ???????????????? ? ?? ? ???????????????<<>>====== ????????? ???????=??====,用电器不能发挥正常,当,用电器易被烧坏,当,用电器正常工作,当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单位:公式:做功的多少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功的快慢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电功率(测量仪表:电能表或单位:公式:形式能的过程实质:电能转化为其它 定义:电流所做的功发光、发声等现象动、发热、种用电器使之产生的转表现形式:电流通过各)电功(额实额实额实额实额实额实P P U U P P U U P P U U kW W R U R I UI t W P P J h kW h kW J t R U Rt I Pt UIt W W 2 262 2)106.31(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出示问题: 将一个标有“220V ,40W ”的灯泡接入220V 的电路中,灯泡为什么会发光? 将它分别接在220V 与110V 的电路中,哪种情况下灯比较亮?为什么? 若把“220V 、100W ”与“110V ,100W ”的两灯泡分别接在110V 的电器中,哪个灯亮? 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涉及到电功、电功率的知识? 二、复习内容及过程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UQ=Pt (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 2 Rt= U 2 t/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I 2 Rt 。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U 2t/R W 1:W 2= R 2:R 1

微课教学设计(微教案)

微课教学设计(微教案) 授课教师名字陈雯学科英语微课名称My clothes B.Let’s learn. 微课基本信息 知识点来源新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学类型讲授型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10分钟以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对英语有了全新的认识;加上社会与家庭的渲染与影响,学生对这新的课程好奇心更大了,同时也更想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因此学习热情也更高了。在本单元第一二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衣服类的单词,如dress, hat, pants, skirt 等,也掌握了句型I like the +颜色+衣服单词。本单元主要是讲有关衣服的单词和句型I want to wear the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句型,教师可适当讲解What colour are the…./is the …?后面的单词复数形式和单数形式的不同用法,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句子,但不要过多讲解语法,让学生从反复练习入手,逐渐形成习惯,以此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用英语表述衣服名称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coat、shirt、jacket、sweater、shorts、socks,能听懂会说句型: I want to wear the .What colour are they/is it?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在本单元第一二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 握了一部分衣服类的单词,如dress, hat, pants, skirt等,也掌握了句型I like the +颜色+衣服单词。本课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衣服单词和在日 常生活中的运用展开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安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活动形式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听、说、认、读衣物类单词:coat、shirt、jacket、sweater、shorts、socks。 2.能够在情景中掌握运用举行句型: I want to wear the . What colour are they/is it? 过程与方法:通过两个熟悉的人物进行旅游前的购物买衣服这条思路引 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精彩的教学 环节层层相扣,并让同学们组成男女PK赛,让整节课的氛 围更激烈。 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听说认读衣物单词coat、shirt、jacket、sweater、shorts、socks 2.会在情境中掌握运用句型:I want to wear the . What colour are they/is it? 难点:1.sweater、jacket、socks、shorts的发音、朗读。 2.shirt与T-shirt和skirt音形的区别。

电功率教学设计

关于电功率的计算 通过提问复习并引入新课 (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电功?什么叫电功率? (4)用电器在什么情况下正常工作? (5)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例题讲解 例1:课本中的[例题1].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做,一位同学求"PZ220-25"灯泡的电流和电阻,另一位同学求另一盏灯.然后讲评两个同学的解题过程.师生共同推导出电阻的表达式R = U额2/P额,用它比较两灯电阻的大小,再让学生传看这两只灯,观察比较它们灯丝的粗细. 小结: ①若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状态,可求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P额/U额和用电器的电阻R = U额2/P额.(一般地说,应当把用电器上所标明的额定条件,理解为给出了用电器的电阻.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②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额定功率大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例2:课本中的[例题2]. 分析: 当电灯两端电压发生变化时,可认为灯丝的电阻没有改变,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I随U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灯泡实际发出的功率也变化. 解题思路: ①根据额定状态求出灯泡的电阻. ②根据I=U/R求出灯泡在新电压上的电流. ③根据P=UI求出新电压下的功率.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算出灯泡在210V和230V电压下的功率P1和P2. 讨论: 本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学生回答,教师指出:用比例法P1∶P额= U12∶U额2求P1较为方便. 小结: ①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是随着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的; ②求实际功率的思路. 例3:将灯L1(PZ220-25)和灯L2 (PZ220-60)并联接在220V的电压上,哪盏灯泡亮?为什么?若将它们串联接在220V的电路上,哪盏灯泡亮些?为什么? 分析: 要判断两灯的亮与暗,只要比较二灯的实际功率大小就可以了. 解: 并联时,每盏灯的实际电压均为220V,则其实际功率就等于灯的额定功率,因此可直接判断出灯L2比灯L1亮. 串联时,因每盏灯两端的电压均小于220V,所以两灯均不能正常发光,根据例1的结果知道,灯L1的电阻R1大于灯L2的电阻R2,又因为两盏灯串联,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一样大.因此可根据P = UI = I2R判断出P1>P2,L1这盏灯亮些.

《功》教学设计

第十五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阅读指导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思考、回答通过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 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

电能 电功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电功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电能 活动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2: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探究点二:电能的计量 活动1: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 活动2: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

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 (1)电能表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2)月末的电能表示数减去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即为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活动3:出示电能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88的内容,说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铭牌所代表的含义。 归纳总结:“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中使用。“30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转盘转过3000转。 探究点三:电功 活动1:自学课本P90,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功? (2)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小组之间阐明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 (1)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也可以说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符号是W。 (2)电功计算公式:W=UIt。说明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