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汉赋:赋是一种富有文采要求协韵的、讲究铺陈侧重状物的、兼具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特殊文体。汉赋是盛行于两汉的赋,有大赋和小赋之分。

大赋:多写宫观园林之盛以夸炫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铺陈夸饰之后,篇末每每加上一个“讽谏”的尾巴,篇幅较长,规模壮阔,好些是长达千言以上的巨制;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韵文和散文相夹杂,铺陈排比,文辞瑰丽,并喜用冷僻字眼以示高奥典雅;句式不拘,以四言六言为主,也有三言、五言、七言,甚至长达十言以上者。句段之间常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作为承接的机纽。

七体:像七发这种以七段成篇的结构体制,引起后来许多作者的模仿形成的专体,号为“七体”。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标志着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其典型的代表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扬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班固:有《两都赋》闻名天下。张衡: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

2、《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创造了纪传体的形式。《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它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它既反映出几千年错综复杂的历史面貌,又刻画出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这样用纪传体来写历史是司马迁的开创。

《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四史》:史记汉· 司马迁汉书 · 班固后汉书南朝宋· 范晔三国志晋·陈寿

3、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是东晋的

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永明体:形成和发展于齐梁陈三代,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故又称“永明体”。这是古体诗向格律诗演变的一次关键性的挫折,为后来奠定了基础。沈约、谢眺、王融、周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卷二十九,代表了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古诗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

建安风骨是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两方面的统一。建安作家都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品尝过时局的艰辛,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离乱,抒发了伤时悯乱的感慨和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在凄苦的音调里激荡着一股昂扬奋发的精神。抒情直接,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把这种新的文学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

魏晋南北朝

4、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宫体诗:从梁后期到陈代诗坛上,特别在贵族和宫廷、中流行着一种轻艳柔靡的诗体,时人号之曰“宫体”。这种诗以描绘女性体态容貌与生活为重要内容,风格绮丽轻靡。

太康体是概述西晋初年和中期一个阶段的诗风或指太康时期以左思、潘岳、陆机等为代表的诗体。太康前后是西晋文坛上比较繁荣的时期,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根据这时期作家作品的风格,称之为“太康体”。诗歌创作多追求形式之华美,内容则比建安、正始贫弱,生气与力度亦弱于建安、正始。是指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在诗歌技巧方面,陆机、潘岳等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格——繁缛。

5、山水诗所谓山水诗是指以自然景物特别是山川河流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大小谢谢脁的山水诗与谢灵运齐名,又因谢脁与谢灵运同宗,故称大小谢。大谢(灵运)的山水诗尚未脱离玄言诗风的影响,模山范水后

总留有玄理的色彩;小谢(脁)的山水诗则完全是自然山水的描绘,玄理成分已消除殆尽。谢脁的诗语言精美、音韵和谐,体现了永明体诗歌的特点。

潘陆西晋太康诗人潘岳和陆机的并称。两人都是“太康体”的代表作家,是“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中的两位杰出代表。《南齐书·文学伟论》:“潘陆齐名。”现今泛指文人学士。

咏怀诗(阮籍所谓咏怀诗就是,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

咏史诗(左思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以“咏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的班固。班固的《咏史》诗,直书史实。曹魏时,王粲、阮瑀有《咏史诗》,曹植有《三良诗》,与左思同时的张协也有《咏史》诗。从咏史诗的发展先后顺序来看,以“隐括本传”者为正体,以“自抒胸臆”者为 “变体”。

田园诗(陶渊明主要内容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田园诗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山水诗(谢灵运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灵运:灵运乃将其精神寄托于对山水的纵情游赏,并以其富艳的才华,极精致的描绘出奇秀的山水状貌。于是大量的山水景物,各以其鲜异的姿态,出现他的诗篇中,闪耀出清美的光辉,在诗歌领域里开辟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新的境界。

@乐府诗集:南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现存成书最早、流行最广而收罗乐府诗最完备的一部总集。此书辑录了从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全书共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把作品分为十二大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 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 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

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二、简答题

1、骚体赋特点是模仿楚辞写成的赋,内容侧重抒情,篇幅短小,多

用“兮”字语句。句式大抵也保持“楚辞”整饬中见变化,情辞婉转的特点。

代表作:贾谊是骚体赋中代表作家,也是现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吊屈原赋》、《服鸟赋》最为著名。《长门赋》可看作是两汉骚体赋中最具情景的一篇。

2、汉大赋特点:多写宫观园林之盛以夸炫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铺陈夸饰之后,篇末每每加上一个“讽谏”的尾巴,篇幅较长,规模壮阔,好些是长达千言以上的巨制;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韵文和散文相夹杂,铺陈排比,文辞瑰丽,并喜用冷僻字眼以示高奥典雅;句式不拘,以四言六言为主,也有三言、五言、七言,甚至长达十言以上者。句段之间常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作为承接的机纽。

代表作: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3、司马相如的大赋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作家。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作赋二十九篇。但今存赋六篇:《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二世赋》。其中,以《子虚》、《上林》最负盛名。此二赋虽非一时之作,但内容前后衔接,故《史记》将其视为一篇,称《天子游猎赋》。

子虚上林赋的内容:《子虚赋》写楚臣子虚使齐,夸说楚国云梦之大、山川之美、物产之富、田猎歌舞之盛,以傲视齐国。而乌有先生则批评子虚“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是“彰君恶,伤私义”,未为可取。

《上林赋》紧承上篇乌有先生的言论展开,写亡是公对子虚、乌有乃至齐、楚诸侯的批评,并大肆夸耀天子上林苑的广大,天子游猎的壮观以压倒齐、楚,表明诸侯之事不足道。

这样,作品歌颂了大一统中央皇朝的无比强大,反映了中央皇朝对诸侯分裂割据势力的胜利,艺术地再现了汉代的盛世景象。赋的最后,则以汉天子翻然悔悟,觉醒到“此太奢侈”,“非所以为继嗣创业垂统也”。于是“解酒罢猎”,采取一系列尚德祟义的措施,按照儒家理想和经典来治理天下。

艺术特色:两赋在艺术上结构宏大,描写场面壮观雄伟,富有气魄,写法上尽力铺陈和夸张,辞藻丰富,文采班驳陆离,句法灵活,多用排比,而间杂长短句。表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但作者好用生词僻字,以显示其学识的渊博,反而成为文章的病累。

4、西汉哲理文选材特色:西汉前期、中期此时政论哲理文之作者都兼具政治家与文学家之双重身份,其人生理想与政治热情,其个人命运与王朝(国家)安危都浑融在一起。文章多继承先秦诸子散文之传统,多以总结亡秦之历史教训,向新王朝提供巩固封建统治之良策为中心论

题。作家们往往敢于借古讽今,尖锐批评现实政治,不怕触犯时讳——尚无文字狱之恐怖。文风多纵横驰骋,气势宏放,有战国策士说词之风,而又比战国散文要整饬谨严。此时期杰出的政论哲理散文家有陆贾、贾谊、晁错、刘安、桓宽等。

后期,经董仲舒改造的以阴阳灾异为中心内容的新儒学——今文经学占有统治地位,受此影响,此时之政论哲理散文内容上都充满着阴阳灾异之说。写作上引经据典,尤其是好引用《诗经》的诗句作为理论依据。文风也由前期的瑰丽奇伟,纵横排阖变为雍容典雅。

贾、晁异同:异:1、相比较而言,贾谊文感情充沛,语言犀利、文采激扬,气势酣畅;晁错文识见深刻,语言晓畅,条理清晰。2、其细密严谨处,超过贾生,而其情感文采则稍逊于贾生;3、贾生之见解略显疏阔,晁错之见解,较合实际。

同:二人之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鲁迅《汉文学史纲》)。

5、《史记》体例全书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其中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三千年的兴衰沿革。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格。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终结,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列传是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

史记写作目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所谓“究天人之际”,是要探究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

所谓通古今之变,是要说明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 “原始察终,见盛现衰”。

所谓“成一家之言”,是要借这样一部历史著作,表达出他独到的历史哲学,表现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司马迁反对严刑重罚,主张清净无为,所以凡反对暴政,反抗强权的历史人物,司马迁都给予了热情赞颂。他就是根据这个标准对历史人物进行褒贬的来寄寓他的政治理想和爱憎感情。

总之,以上三句话不独说明了司马迁的写作目的,也说明了写作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一个伟大的历史家的高远目光。

6、《史记》人物传记特色:

1、善于抓住历史人物一生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人物

的主要性格特征。

《项羽本纪》写项羽的一生,除头一段写了他起义前的几件小事外,突出地写他参加反暴秦斗争的八年历史。不但概括了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和成败的主要因素,而且生动地显示了项羽这一传奇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叱咤风云、勇武过人、直率磊落而又刚愎自用,善于斗力而不善于斗智。

2、善于在场面描写中刻画人物。

《史记》中有许多精彩的场面描写。如《项羽本纪》写鸿门宴、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3、善于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

如《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的情况,情节曲折而富有波烂,写出了人物各具的特征。

4、善于描写琐事表现人物的特征。

如项羽的“三学不竟”等。

5、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貌、行动、语言,来刻划人物。

如樊哙入军门的形貌是“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司马迁更突出的还是描写人物的语言,狡诈的、粗犷的、幽默的、急迫的、感叹的各种语态的语言以及俚语俗语,从各式各类的人口中说出,无不适合说话时的场面和人物身份,表现出人物的神情与性格特点。《项羽本纪》人物特色:1、善于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几件大事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的个性。

2、善于运用烘托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正如明代凌约言所说:“羽杀会稽守,则一府慑伏,‘莫敢起’;羽杀宋义,诸将皆慑伏,‘莫敢枝梧’(抗拒);羽救钜鹿,诸侯‘莫敢纵兵’;已破秦军,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势愈张而人愈惧,下四‘莫敢’字,而羽当时勇猛可想见也。”(《史记评林》)

3、还注意渲染环境气氛。如垓下之围,项羽慷慨悲歌,美人和之,其气氛多么浓烈,场面多么悲壮,写他英勇突围,三胜敌军,最后拔剑自刎,又是多么悲壮苍凉,慷慨激昂。这种浓烈的悲剧气氛,不仅加深了英雄末路的悲剧色彩,也表现了作者对悲剧英雄的无限惋惜和同情。《李将军列传》人物特色:《李将军列传》是对李广的英勇机智、果敢善战、精于骑射的非凡才干和热爱士卒、清廉简易的美好品格作了细致的记述和热情的赞颂,对他的不幸遭遇也倾注了深切的同情,而对封建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思,则流露出了极大的不满和愤慨。一、才高——飞将军李广的绝代将才

1、精于骑射:李广善射,贯彻始终,全篇写李广善射的文字比比皆是,如射雕者,射白马将,射追骑,射石,射虎,射裨将等。

2、机智善战:“是必射雕者也”——“果匈奴射雕者也”——疑为 “诱骑”——“皆惊,上山陈” 。“前”——然后是“下马解鞍”——还进一步挑战,射杀白马将”——最后是“纵马卧”。

3、司马迁还通过叙李广被俘而冒死逃归的事件,进一步刻画了李广的顽强忠勇。

4、李广为人清廉,爱护士卒。“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5、李广的为人还有则毅、磊落的特点。

二、世戾——一代将才的不幸命运

司马迁写李广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一方面他热烈地歌颂李广是一个盖世无双的将才,另一方面则又专写他的挫折,并以此为暗线,他深刻地写出了李广一生的不幸遭遇。汉文帝一面赞赏李广的才略,一面却发出

了“子不遇时,如今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的感叹。到了武帝时代,依然“才韪而世戾”。司马迁对最高统治者集团的揭露和鞭挞,通过描叙李广之死而推至顶点。

7、司马迁与写作《史记》关系密切的3件事:

1、家世与家庭。

司马谈任太史令时,曾想修一部史书但未能如愿就赍志以殁了。他临死时郑重地嘱托司马迁.司马迁后来发愤著述,动力之一就是其父的遗嘱。

2、中青年时期的漫游。

第一次是,他二十岁时,他游历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山东河南等地。三十五岁时,他又作了第二次大游历。他奉汉武帝之命令,去巡视四川南部和云南边境一带。第三次是汉武帝元封元年,他扈从汉武帝出外巡狩。

3、李陵之祸。

天汉二年,司马迁42岁。以“诬上” 罪,遭受“腐刑”。生死观与士节观的矛盾。

8、史记和汉书异同

1、汉书思想不如史记深刻开阔,儒家正统思想的色彩较浓。实录精神,对统治集团的残暴,对上层社会的炎凉,对民间的疾苦,对仁人志士的功德,较能客观反映,寄托爱憎与批判。其次是强调忠奸两种人物类型。再次,汉书写人更注重整体、大节,纠正了司马迁的一些偏颇之处,对许多历史人物评价更公允。

2、汉书不像史记那样绘声绘色夸张场面,渲染气节,描写情节,而是在娓娓叙谈中简练准确地勾画人物,使人物心理神情跃然纸上。

3、汉书语言不像史记那样生动活泼、感情浓烈,气势雄伟,但简洁规范,词瞻韵远。

9、汉乐府诗歌发展概况:1、汉初也有乐府制乐的活动。乐府的职能是: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并为文人诗赋谱曲;训练乐工;承担演奏;采集民间歌谣。

2西汉乐府机关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汉武帝时期。

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

西汉末年,哀帝刘欣不喜“俗乐”,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将当时829名乐府职员裁去441人。

3、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4、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有的作于庙堂,有的采自民间,像司马相如这样著名的文人也曾参与乐府歌诗的创作。

10、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1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扬

广大汉乐府民歌对当时社会生活和劳动群众爱憎的真实反映,就是对《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而且在对现实反映的深度和广度来说,乐府都超过了《诗经》。

2、汉乐府叙事诗数量多而艺术性高,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3.形式自由多样,有杂言诗,并逐渐趋向五言而出现成熟的五言诗4、汉乐府民歌所创造的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给后世作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1、阐述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源流: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此诗歌咏汉文帝时缇萦救父的故事。诗只叙述原委,缺乏形象描绘,《诗品》评为“质木无文”,远远没有成熟。班固之后,文人五言诗渐渐增多,今存五言诗有名可考者,即有张衡《同声歌》、郦炎《见志诗》二首、秦嘉《赠妇诗》三首、赵壹《疾邪诗》、蔡邕《翠鸟诗》。这些诗颇具情采,说明五言诗已有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秦嘉的《赠妇诗》三首,可以说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12、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当时中下层文士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在乱离社会中所感受到的种种苦闷和忧愤。具体来说,表现在这么两个方面:

1、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

2、另一类是表现文士们的人生愿望和他们对生存状态的深切感受。《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多是中下层的失意文士。他们并不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所以他们对现实虽有所不满,但看不到社会黑暗的本质,只能围绕个人的利益发出一些苦闷的叹息。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古诗十九首》虽然流露着及时行乐的情绪,然而,其所咏叹悲伤,却又深藏对人生、命运、对生欲求和留恋,它是作者对自我存在及其生存价值的一种内省,是内向的人的主题歌。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往往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明月何皎皎》。

2、言有尽而意无穷,具有涵咏不尽的艺术效果。

3、明白晓畅、浅近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是《古诗十九首》语言的重要特色。

13十九首重要作品的名句相去日已远胡马依北风采用……手法14、建安群体:建安文学实际上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俊才云集,群星灿烂,形成了诗歌史上第一个文学集团——邺下文学集团。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

琰。“三曹”即是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风骨:这是在动乱中成长的一代新人。既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又有务实的精神、通脱的态度和应变的能力;他们不再拘于儒学,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动乱的时代。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曹植前后期作品成就:前期(29岁以前),由于过着优裕的贵族公子的闲适生活;同时又由于他出生在战乱频繁的年代,加之深受曹操的影响,所以自幼就怀有为国建功的雄心壮志。这一时期的作品多是倾吐自己“戮力上国,流杰下民”的豪情壮志的。而在风格上,显得乐观而开朗。这一时期,他在诗歌方面写下了《白马篇》、《箜篌引》、《名都篇》、《美女篇》、《鰕鲌篇》、《送应氏》等优秀作品。其中《白马篇》则是他这一时期重要的代表作。

后期的作品,在强烈抒发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这一点上,与前期精神是一致的。但由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在请调上却因壮志难酬和横遭

迫害而显得隐曲深沉。许多地方甚至流露出无限的哀伤和极度的忧愤。这一时期的主要诗作有《赠白马王彪》、《泰山梁甫吟》、《门有万里客行》、《野田黄雀行》、《吁嗟篇》、《七哀》、《杂诗》等篇。其中足以代表他这一时期的创作特色的杰作是《赠白马王彪》。

15、阮籍咏怀诗文学地位: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艺术特色: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或者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

16、太康时代左思咏史诗特色真正开拓了“咏史”艺术领域的是左思的《咏史》诗。左思的《咏史》诗,打破了“咏史诗”的传统写法,开

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的先河。从此以后,“咏史诗”为之一变。其实,这种变体的“咏史诗”,正是左思在诗歌史上的一大创新,变体

是“正体”的发展和提高,它使“咏史诗”摆脱了原始的发展阶段,使诗歌能更好地“吟咏情性”,抒情言志。

文学地位:左思的《咏史》诗,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他在“咏史诗”上的贡献,犹如谢灵运之于“山水诗”,陶渊明之于“田园诗”,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鲍照、李白、杜甫等,无不受其影响。左思的变化“咏史”,到唐代已成为“咏史诗”的正宗,变体转化为正体,从而创造出既新又美的艺术境界。左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与他的《咏史》诗分不开的。

17、陶渊明田园诗基本内容:1、表现田园的恬美静穆以及诗人在田园中的闲适自得的情趣。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时运》、《移居》其二等等。

2、真实地描写自己的躬耕生活。这一方面的作品主要有《归园田居》其三、《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劝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等等。

3、陶渊明还有一部分田园诗是写闲居交游、饮酒赋诗等生活的。例如《游斜川》、《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连雨独饮》等。

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特色:首先,是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陶渊明开拓了一个以平淡为美的新天地。这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形成陶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于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

易质朴。

其次是浑融完整的独特意境。一是陶诗的意境是在形似与神似高度统一的前提下,以写意为主。陶诗所写之景,有时并非实有之景,而只是诗人借以抒情的一种手段。二是将情、景、事、理融为一体,不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警人,给读者以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感受。

综上所述:1、既平淡自然,又淳厚有味。 2、既富于意境,又饶有情趣。 3、既质朴无华,又色彩绚丽。 4、既兼散冲淡,又豪放有力。这种“淡而厚”,“癯而腴”、“质而绮”,“柔而刚”的矛盾统一,便构成了陶渊明诗文特有的艺术风格。

18、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序中描绘了……生活图景,你怎么评价《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贵的。

19、陶渊明的咏史诗鲁迅评价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有相近之处,咏史也是咏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

1、他的咏怀诗有些是以组诗的形式写成的,如《饮酒》、《拟古》、《杂诗》。

2、他的咏史诗所咏的对象偏重于古代的人物,如“三良”、“二疏”、荆轲,以及《咏贫士》所写的古代贫士;《读山海经》也可归入这一类。这些咏怀、咏史之作,明显地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渊明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a、其

中有对自己生平的回顾,如《饮酒》其十九;b、有对社会的抨击,如《饮酒》其二十。c、不乏惋惜也不乏激愤,如《咏荆轲》。从《杂诗》其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忧愤是深而且广的。

鲁迅把这类诗称做“金刚怒目式”,他说:“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

20、山水诗在南朝的兴起及原因:兴起:南朝文人诗歌从刘宋开始,逐渐由谈玄转到描绘山水自然,于是山水诗取代了玄言诗在诗坛上的地位。这是南朝诗歌第一个重要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变化。原因有二:首先,江南不仅经济繁荣,而且有秀丽的自然山水。士族文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了百年之久,到处建筑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悠闲生活,他们的玄言诗里便出现了山水诗句,借助山水自然来表现老庄的哲理。沿着这条道路发展下去,到谢灵运终于以大量的山水景物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出来,完成了由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

其次,诗人对自然美的认识的加深,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出现做好了文学上准备。

21、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缺陷1、客观精细地描绘山水景物之本来面貌,揭示山水景物固有的美感。

2、从艺术表现上看,谢诗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雕细刻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

3、谢灵运山水诗有一基本的结构模式:即通常采取“记出游——写景物——抒理思”的三段式结构。单一而少变化。前后两部分往往枯燥乏味,有价值的主要是中间部分。这种结构模式必然带来有句无篇——有名句而少佳篇的缺陷。

4、大谢山水诗总体风格是富艳精工,典丽厚重。

谢灵运的诗给人一种显著的感觉,乃是在字句上精心雕琢。他摹写山水景物之穷形尽相,即是从着意雕琢中达到的。

缺陷:1、嵇康、阮籍、陶渊明等对现实是坚决否定而无所求的,谢灵运则是因求而不得才与现实对抗。所以,谢灵运诗中所表现的似乎也高旷的情怀,含有一定程度的虚伪性。从结构上来说,谢诗在篇末所抒写的这种玄理,因为与主体部分所描写的山水自然关系不大,而往往给人以脱节之感。这种艺术结构的缺陷,是其诗产生“有句无篇”之弊的重要原因。

2、他摹写山水景物之穷形尽相,即是从着意雕琢中达到的。即使是摹写自然,有时也因捶字过重,不免有损自然之趣。而他的另一些抒发情感的辞句,则因其用典过多,给读者以艰涩之感,失掉诗所应有的谐畅情味

22、五言诗的風格特點:五言由两个双音节词和一个单音节词组成,打破了二二一的简单节奏形式,音节错落,既不似四言单调,又较楚辞整齐;既便于记诵,又便于表现复杂的事物与感情。因此,五言诗极富生命力。自汉代产生直到今天,五言仍然是传统诗歌中极基本、极重要的形式。而完整的成熟的五言诗首先是出现于汉乐府民歌。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就是极成熟极完整的五言诗。

23、鲍照的情感内容:1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2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戊卒的生活3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4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疾苦 5山水描写也有一定特色

24、鲍照在七言诗发展中的地位:以七言为主而杂以其他各种句式的乐府歌行,则是鲍照的新创。他既是第一个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的诗人,又是杂言式七言歌行的开创者。他变曹丕的逐句押韵为隔句用韵,并可以自由换韵,从而奠定了七言古诗的基本形式,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故过去的评论家,常常以鲍照为七言诗的开创者。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 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填空 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 1、什么是白体? 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 4、什么是西昆体?

三、论述 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 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填空 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 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2

(一).先秦作家作品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2、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3、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5、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6、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7、韩非子,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8、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9、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8篇。 10、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二).汉代作家作品 1、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篇,《新书》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过秦论》、《鹏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2、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3、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4、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5、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 6、张衡(78-139),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先秦篇 一、散文 (一)历史散文 (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的史事。 (2)《国语》:我国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共21 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从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国语》和《左传》区别是《国语》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3)《战国策》:即《国策》,《国语》后又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刘向所编订,共33 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该书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二)诸子百家散文 (1)道家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时期。主张“无为”,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代表朴素辩证法观点。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经》。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逍遥游》。 (2)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3)墨家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 篇。 (4)法家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 篇。 ▲春秋三传:《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诗经):风、雅、颂、赋、比、兴 十三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十家:西汉史学家班固概括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二、诗歌 (一)《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 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1《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 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6 柳永词的雅和俗 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14 《水浒传》主题辨析 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 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 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 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 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 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 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 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 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 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

第五篇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 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 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博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 ?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 .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 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 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 ?“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 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 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咼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 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前赤壁赋》 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古代文学文学常识

高二古代文学文学常识 1.商代甲骨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古文字、隶楷、篆书到隶书 2.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造字、用字、甲骨文、金文 3.经、史、子、集、儒家经典、《诗》、《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从先秦的历史散文到“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墨子》、《庄子》、《韩非子》、《公孙龙子》、《杜工部集》、《欧阳文忠公集》、汉族诗文总集、 4.儒家、春秋战国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儒家、二十、中庸、记言、语录 5.丘、仲尼、春秋、思想家、教育家、创始人、古代私人讲学、“学在官府”、教育事业、《尚书》、《诗经》、《春秋》 6.对话、孟轲 7. “百家争鸣”、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圣人、正统思想 8. 记言、记事、孔子、《春秋》、《尚书》、《左传》、《战国策》、鲁国、左丘明、《左氏春秋》、编年体、叙事、 9.西汉、刘向、国别体史书、战国、议论文 、 叙事文 10.《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1. 《老子》、《庄子》和《周易》 12.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13.史传文、政论文和赋、司马迁、班固、班马、司马迁、《史记》、纪传体、《太史公书》、“本纪”,“世家”、“列 传”、“表”、“书”、黄帝、纪传体史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4. 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高帝纪》 15.纪传体断代史、南、范晔 16. 西汉、贾谊、晁错、《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论贵粟疏》、《论衡》 17. 赋、唐诗 、宋词、 元曲 、司马相如、班固、张衡 18.司马迁、司马相如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魏晋南北朝 一、诗歌 (1)三曹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时政治家。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建安文学开创者,其诗气魄宏伟、慷慨悲凉,代表建安风骨的特色。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乐府歌辞等。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作品《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论。 曹植:字子建,五言诗的奠基人。代表作《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南朝谢灵运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的评价。 (2)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与三曹同是建安风骨的重要代表。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

尊为典范。 (3)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七人崇尚老庄,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陶渊明 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十七首》。 (5)谢灵运 南朝诗人,开创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陶谢并称。诗歌有《登池上楼》、《白门岩上宿》。文赋有《山居赋》。 二、历史散文 (1)《后汉书》 范晔,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编纂了《后汉书》。它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2)《三国志》 陈寿,西晋著名史学家,编纂了《三国志》。它是一部记载魏、

古代文学 整理

元代 元杂剧体例: 通常分为四折一楔子,合为一本。 元杂剧分类: 1、爱情婚姻剧 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大胆的女子与畏怯的男子 大团圆的结局:现实的穷愁潦倒、遭世人鄙薄与白日梦的慰藉 2、公案剧 关汉卿《窦娥冤》《鲁斋郎》、无名氏《陈州粜米》、李潜夫《灰栏记》、孟汉卿《魔合罗》。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双线交错(1:一老夫人为一方,代表秩序礼教,压抑人性,张生莺莺红娘为一方,讲求婚恋自由,反抗礼教;2:红娘、莺莺、张生之间的矛盾,由种种顾忌、矛盾、猜疑以及莺莺作为小姐特有的性格造成的矛盾)冲突迭起,情节起伏跌宕不落窠臼。 在作品中出现了多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在人物思想感情的刻画方面比较细腻深入。 《西厢记》杂剧的语言往往既符合人物性格,又适合舞台演出,在戏剧性和性格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西厢记》杂剧的语言构成,以当时的民间口语为主体,适量而自然地熔化前人诗词文赋中的语句,形成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 明代 话本小说: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鲁迅认为:“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生发,而仍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详解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1.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着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着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着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着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着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着有《列子》8篇。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2.汉代作家作品 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篇,《新书》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着《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着名。 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考试必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一)名家作品及称谓 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初唐四主: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李杜:李杜:李白和杜甫的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 4.韩柳:韩愈和柳宗元的合称,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5.书法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代的赵孟頫。 6.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7.苏辛:苏轼、辛弃疾。 8.苏黄:苏轼、黄庭坚 9.三苏: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10.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简称关、白、马、郑。 12.诸子百家:是指我国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目前流传中 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12家。 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一一韩非子;道家一一庄子、列子;墨家一墨子;兵家一孙武。(2017 资阳) 1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14.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客啬鬼: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夏洛克(英 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人物)、阿巴 贡(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又译《悭吝人》)中的主人公)。 15.“四书”“五经”:“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6.“三吏”“三别”:指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指 《新婚别》《垂别》<无家别》。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2

神话传说:中国古代氏族社会时,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不能科学地解释,就借助于想像和幻想,创造了许多故事。神话是纯粹的虚构,传说有历史的影子,比较著名的有:精卫填海、女祸补天、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以及黄帝,尧、舜、禹等。 《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亦称《诗三百》,分为风(十五国风),雅(大雅、小雅)、颂(高颂,周颂,鲁颂),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风” 。创作方法主要是“赋、比、兴”。 《尚书》和《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这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甲骨书)最早的两部书。《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来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粱传》,《左传》。现仅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春秋》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国语》是依照战国时国别来记述各国史实的史书。《战国策》也同样,称为“国别体”,《战国策》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经汉刘向重新改编整理,共三十三篇。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的著作有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荀况的《荀子》;墨家著作有墨翟的《墨子》;道家著作有老聃的《老子》(道德经)、庄周的《庄子》(南华经);法家著作有商鞅的《商君书》、朝非的《朝非子》,兵家著作有孙或孙膑的《孙子兵法》杂家的有吕不韦的《吕代春秋》等,这些著作都是语录体散文(也称“记言体”)。 西汉时的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八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一部“信史”,“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后代“二十四史”之先河。 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因遭谗贬,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新诗体“楚辞”、名篇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渔父》等。 西汉时的政论散文大家有晃错,名篇《论贵粟疏》《言兵事疏》等。还有贾谊,名篇《过秦论》。 汉赋是一种直接延续楚辞的新诗体,主要作家有司马相如,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还有杨雄,作品有《甘泉赋》、权乘作品有《七发》。 班固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古代文学问答题整理

1.诗经的艺术成就包括在哪些方面? ①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造倾向,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开端。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②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它们增添了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和韵味。 ③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与景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④齐中富于变化的语言特色。四言和杂言,句式灵活多变;重章叠唱;叠字,叠句,双声叠韵;押韵。 2. 谈谈《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赋、比、兴是《诗经》最基本、最成熟的表现手法。赋,在表达方式上是兼有叙事、描写、抒情和议论的。赋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比喻。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表达的情感也更加含蓄蕴藉。 兴,就是先描写其他物象,以引出对抒情对象的描写。 对后世的影响: ①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并影响后代一些文体的形成。赋的直叙和白描写法,在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白居易诗《卖炭翁》中得到继承发展。 ②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富于联想与想象。由此形成以抒情为主的

美学特征,为中国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体的特色开辟了先路。屈原《离骚》系统化运用比兴,是对《诗经》比兴方法的发展 ③从《诗经》起始的赋,比,兴,已成为我国诗歌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侧面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 3. 先秦历史散文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过的三个时期是什么? ①第一个时期——《尚书》 ②第二个时期——《春秋》、《国语》、《左传》 ③第三个时期——《战国策》 4. 《左传》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①.《左传》作为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其叙事艺术水平有了显著的发展。 ②.左传》善于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运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事件的始末由来 ③.《左传》善于描写战争 ⑴,把战争放到整个社会与历史环境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 ⑵注意通过战争刻画人物,表现细节 ⑶写战争有大场面的概述,也有小细节的补充 ⑷战争叙事毫无雷同,一一出新,令人惊叹不已。 ④《左传》的人物刻画相当成功。 ⑴通过典型事件再现历史人物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变化。 ⑵善于突出人物同周围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明

古代文学简答笔记宋元时期

古代文学简答笔记宋元 时期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古代文学 第一讲宋代文化与文学总论 宋代文化与宋代文学的关系:1、文官政治,崇文抑武的国策,极大刺激了宋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理学的兴起“文以载道”说的盛行,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促使宋代诗文的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3、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宋人的审美情趣的转型,促成了宋代文学从严于雅俗之辩转向以俗为雅;4、都市的繁荣,促使词的兴盛,促使说话、杂剧市井俗文学的迅速兴起和发展。 近二十年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主流观点: 一、政治结构、文化心理的的近代色彩与文学中的淑世精神。 唐型文化:代表了中国封建文化上升期的辉煌成就。 宋型文化:宋代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全面繁荣和高度成熟而且显示了由中唐逐渐发展起来的近代文化色彩的文学。 宋代文化的近代色彩:1、文官政府、科举取士,提高了封建政权的开放性,刺激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权力结构中的多种平衡机制,助长了政治上自由议论的风气,而且在士大夫阶层催生出限制君权思想的萌芽。3、宋代上层政治中的党争,尤其是新旧党争,具有近代政党竞争或斗争的萌芽性质,表现了崇尚政治品节和高尚人格的精神面貌。4、文化心态,儒家重教化的文学观。

宋代文学的淑世精神:1、宋代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传统的文学样式成为士大夫干预时事的有力工具。2、词的逐步雅化,以及从自娱娱人的功能转向力图有益于世道人心、道德教化,从内心世界的低徊书写转向对社会世间的一定关注。 二、儒、佛、道三教合流与文学的重理情节。 1、宋人内省而广大的哲学思维——宋代文学浓郁的知性反省的思辨色彩。 2、独立的主体意识——重理情节的基本特征。 3、习惯向内心追寻生存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追寻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 4、对历史、人生的思考,对现实乃至日常生活的关注敏锐。 三、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整合与文学的盛极而变。 宋代文化的高度成熟,以对文化的倾心研读为前提。 宋四大部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1、宋代文学受前代文学深刻影响:宋初诗歌的白居易体、晚唐体、西昆体。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等开创创造“宋调”的先驱者。黄庭坚“领略古法生新奇”。 2、宋代文学独辟蹊径,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度繁荣后的必然发展。“以文为诗”、“以诗为词”等“破体”现象符合历史规律。转型时期:传统诗、文和宋兴盛的词,已经成熟定型,艺术重心已准备转向另一方面,即小说、戏曲等。 第二讲宋词的繁盛及其原因 词起源于隋唐之际,是配合隋唐燕乐歌唱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音乐文学形式,在宋代大盛。

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 辟地、黄帝战蚩(ch 1)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 C 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 老子,李耳,字聃(dm ),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 他的学生言行的书。(《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 刀,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 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 我所欲也》。) ⑤ 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 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 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A 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又 称六艺(《乐》 “六经” B 历史散文。 别体)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 《国语》(国 “春秋三传” 《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A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 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秦代文学 一、秦代文学仅有三种样式:散文、刻石之文、诏书奏议 1、完成于公元前239年,由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2、秦代文学唯一的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为《谏逐客书》 3、现在传世的秦代刻石之文共有8篇,其中6篇在《史记*始皇本记》中 总的来说,秦代文学没有什么成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秦氏不文”。 二、1、《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 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写成。此书内容驳杂,兼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其文章常常以语言故事为譬喻,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色。 2、《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 《秋纪》、《冬纪》。每纪都是5篇,共60篇。。《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 八览,现在63篇,显然脱去一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六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 三、秦石刻文是我国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碑志文有很深影响;内容为歌颂秦王功德,形式则 是模仿雅颂,都是四言韵文,但多以三句为一韵。 四、秦时民间有歌谣流传。《汉书*贾捐之传》有“长城之歌,至今未绝”的话。今之所传, 仅有一首,见于晋杨泉《物理论》。 ◆汉代文学 汉代文学的样式主要有:赋、散文、诗歌和楚辞。其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汉高祖——汉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问题主要沿袭战国文学的余风,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芽:辞赋,政论。这时期主要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和辞赋发展上。 第二,汉武帝——汉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时期。主要文学样式有:新体赋、史传文学、政论散文和乐府。 第三,汉元帝——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主要文学样式有:辞赋、传记文学及代有科学因素的政论文。 第四,东汉安帝——汉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主要文学样式有:抒情短赋,五言古诗。 一、赋与政论散文 (一)汉赋的概念:赋是战国末年兴起的一种文体,它有如诗歌,讲求声韵和谐与形式的整伤;又如散文,句型自由,无格律的严格限制;它既能是书面文学,又能 诉诸口诵;它既能状物叙事,又宜于抒情说理。兼具诗歌和散文的表现功 能,是两者间综合性文体。赋是汉代流行的文体,两汉认识以赋为其体物 写志的最重要方式。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 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二)汉赋的发展流程 1、第一时期自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骚体赋时期。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仍是继承《楚辞》的传统,以骚体句式写成,模仿《楚辞》。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