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的处理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的处理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的处理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的处理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的处理

心脏手术后处理的首要目的是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理想的心功能可保证其他脏器的充分灌注和供氧,有助于术后顺利恢复。即便是暂时性的心功能不全也可能引起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导致潜在的致命性并发症。本章阐述了心血管系统处理的基本知识,综述了对低心输出量综合症、高血压和导致心功能损害的心律紊乱等各方面的评估和处理方法。

I、基本原则

心脏手术后处理的重要概念包括心输出量、组织氧耗和心肌供氧和耗氧的比例等。应当设法使心排指数大于2.2L/min/m2,保持理想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同时保持理想的氧供需比例。

A.心输出量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心输出量=搏出量x心率)。搏出量等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减去收缩末期容积(LVESV)。搏出量决定于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

1.前负荷是指左室舒张末期心肌纤维长度或舒张末期容积,最准确的评估方法是二维超声,可以提供实时的心室大小图像和心动周期中的功能状况。但是,评估左室容量状况更常用的方法是测量左心的充盈压力,包括肺动脉舒张压(PAD)、肺毛细动脉楔压(PCWP)和左房压(LAP)。PCWP通过Swan-Ganz导管或肺动脉导管测量,LAP通过直接放置于左心房内的导管测量。充盈压与容量之间的关系决定于心室的顺应性。

a.一般来讲,测量的位置离左室越近,与LVEDP相关性越好,因此,相关程度依次为LAP、PCWP和PAD。PAD总体上与PCWP相关,但既往有肺动脉高压或肺部本身有病变时,PAD显得更高,这类病人跨肺动脉压力增加(PA减去PCWP),在这种情况下,用PAD有可能会过高估计左室的实际容量。

b.术后早期应当慎重解释充盈压(1,2)。术后早期PAD和PCWP与LVEDV的相关性较差,这是因为体外循环术后和使用心脏停搏液心肌存在水肿,其顺应性发生了改变。另外,体外循环术中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血液制品的使用可导致肺血管阻力(PVR)增加。

c.高血压病或主动脉瓣狭窄导致心肌肥厚和僵硬,这类患者术后为了保持充分的心室充盈,需要较高的充盈压力。相反,扩张的、容量负荷过重的心脏顺应性高,较低的压力即可使LVEDV保持较高水平。

d.对于心脏功能相对正常的患者,许多中心不使用Swan-Ganz导管,而是根据中心静脉压(CVP)评估前负荷。尽管在有病变的心脏使用这种方法评估前负荷不够精确,但对

正常心脏能较好估计左心充盈压(3,4)。通常,CVP超过15-18mmHg时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果有其他低心输出量综合症迹象,放置Swan-Ganz导管可以对此作更客观的评估。

2.后负荷是指收缩期左室壁的张力,它取决于前负荷(Laplace,s定律:直径与室壁张力相关)和体循环阻力(SVR)。心脏在等容收缩期后必须克服SVR才能射血。SVR可以通过Swan-Ganz导管测量数据而计算出来(表11.1)。应当记住,计算SVR的公式是以心输出量而不是心脏指数为基础的,因此,心脏指数相同情况下,个子小者SVR大。使用血管扩张剂可降低SVR,增加搏出量,通常需要同时补充容量和使用正性肌力药物。

3.心肌收缩力是在前后负荷一定的情况下心肌内在的收缩力量。增加前负荷或心率、降低后负荷、或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可增加心肌收缩力(5)。通常用射血分数来评估心肌收缩力,最好的方法是用心脏超声。但是,通常根据分析心输出量和充盈压力才能充分评价心脏功能状态。

a.实施心脏手术的患者,用Swan-Ganz导管和床旁计算机,采用热稀释法得到心输出量指标。其方法是经Swan-Ganz导管的CVP开口注入一定量的容量,导管尖端的温度探头可测量到温度变化的情况,据此计算出心输出量。持续心输出量导管常用于非体外循环手术,能够对心输出量提供实时评估(6)。

b.其他可用于测量心输出量的方法包括食道多普勒、经胸生理阻抗和脉搏波形分析(7-13)。食道多普勒提供多普勒流量速度波形,包含了血流时间和峰速度,用这些指标可对左心室收缩力、充盈压力和体循环阻力进行分析(图7.2)。生理阻抗法测量人体对电流的阻抗性。因为电流主要经血流和细胞外液传导,因此,身体阻抗的时间变化与血液动力学改变相关,从而反映搏出量(11)。脉搏心输出量仪是通过动脉压力波形的能量计算出心输出量的装置(12,13)。动脉血流过一个锂感受器,仪器可计算出搏出量和心输出量。上述各种技术可提供心输出量数据,与Swan-Ganz技术采用的热稀释法所得结果相近。

4.心输出量低并不一定表明心脏功能受损,这种状况可能与心率缓慢、血容量不足、心腔小而僵硬等因素有关。相反,满意的心输出量可能伴随有显著的心室功能障碍,见于左室扩大,特别是存在明显的心动过速的情况。因此,处理低心排时应当对前述诸多方面加以考虑,并据此作出正确的处理。

B.组织耗氧

1.氧向组织的转运过程是血流动力学支持必须依赖的基本原则,它取决于心输出量、血红蛋白(Hb)水平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用公式表示如下:氧转运量=CO(血红蛋白X饱和度)X1.39+动脉氧分压x0.0031。1.39代表每克血红蛋白携氧1.39ml,0.0031代表氧溶解系数。

2.应当注意,转运至组织的氧大部分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不是溶解状态,因此,术后降低氧转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红细胞压积下降。Hb升高1g/dL可使血氧含量增加1.39,而动脉氧分压增加100只能增加氧含量0.3。

3.研究表明,病情稳定的患者行择期手术后早期,保持充分的组织供氧的红细胞压积安全下限是22-24%(14-16)。因为氧的转运有可能低于正常的60%,因此必须使氧饱和度维持在接近100%,并维持理想的心输出量,才能达到满意的供氧。一旦动脉氧饱和度在95-100%,提高氧流量和动脉血氧分压没有更大的益处。

4.术后红细胞压积低于30%可能对患者更有利(17),基于此种认识,术后输血指征的低限值已提高。另外,输血相关并发症越来越明显。血液制品含有炎症基质前体,少量的2,3-DPG,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输血使呼吸系统并发症、切口感染和死亡率增加(18-20)。尽管存在输血后感染HIV和肝炎病毒的顾虑,但对于年龄大、虚弱、左心室功能差、呼吸功能处于边缘状态、血压低、心动过速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患者,输血使红细胞压积维持在25%以上是通常采用的治疗措施。

5.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可用于评价组织灌注和氧合程度。带有反射性光线测氧仪的肺动脉导管可用于持续监测SvO2,常用于非体外循环手术中,有助于及早发现血流动力学的恶化。从Swan-Ganz导管的肺动脉开口抽取血液标本可间断监测SvO2。SvO2出现10%的改变而血流动力学可不发生变化。尽管理论上SvO2对评价心输出量有益,但有研究认为,该指标不甚可靠和敏感。然而,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SvO2的变化趋势可以对心功能状况和组织供氧作出估价(21,22)。

a.心脏术后患者,SvO2下降通常反映组织供氧减少或氧利用增加,提示心输出量降低。然而,须同时注意,其他反映氧的供需指标的持续性变化也可能影响SvO2,包括寒战、体温、贫血、氧流量改变和肺泡氧交换的效率等。Fick公式利用动静脉氧含量之差计算心输出量,可对此公式作如下调整:

SvO2

SaO2:动脉氧饱和度

VO2:耗氧量

正常Pvo2=75%

正常Pao2=99%

b.前述公式表明,SvO2下降可能是因为动脉氧饱和度、心输出量或血红蛋白下降,

或耗氧增加引起。

c.动脉氧饱和度正常时(>95%),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60-65%提示心输出量下降,

须作进一步评估并给予治疗干预。相反,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反映组织摄取氧减少,如

存在低温、脓肿、或心内和外周动静脉分流等情况时。当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升高时,组织

的供氧或对氧的利用受到损害,因此“正常”的心功能可能不足以对组织提供充足的氧。

6.如果心脏指数超过2.2/min/m2,并且动脉氧饱和度正常(>95%),提示组织供氧是

满意的,因此,此时测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没有必要。但是,有几种情况计算组织氧可能

对评估心功能有价值。

a.温度稀释法计算心输出量不可靠(如三尖瓣反流、Swan-Ganz导管位置不合适),

或不能测量时(未放置Swan-Ganz导管,或不能放置,如三尖瓣是机械瓣或有肺动脉血栓时)(23)。

b.温度稀释法计算的心输出量低于正常是假相,且与临床表现不一致(Swan-Ganz

导管不能正常工作,或校正不正确)。此时正常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提示心输出量正常,能够满足组织的代谢需要。

c.如果患者心功能处于边缘状态,连续测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趋势,能对评价心功能的相对状态提供最新的信息。

C.心肌供氧和耗氧

1.心肌需氧(mvO2)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相似(后负荷、前负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降低后负荷可增加心输出量,同时心肌耗氧下降,而其它几个因素的增加所致心输出量增加是以心肌耗氧增加为代价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处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减少耗氧(24)。

2.心肌供氧取决于冠状动脉血流(可能受到有狭窄、血栓或痉挛的冠状动脉或桥血管的影响)、舒张期时限、冠状动脉灌注压力、血红蛋白水平和动脉氧饱和度。如果已经完全再血管化,术后处理主要针对增加心肌供氧,并减少耗氧。

a.心率保持在80-90次/分,应当避免显著的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b.保持足够的灌注压力(平均动脉压80-90mmHg),注意避免低血压和高血压。

c.通过避免过多的容量负荷、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改善心肌收缩力,以尽量减少心室膨胀和降低室壁张力(后负荷)。

d.红细胞压积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尽管增加血红蛋白可增加氧供,但输血具有一定的风险,应当对利弊进行权衡。通常情况下,除非红细胞压积低于20%,保护良好、再血管化后的心脏不会出现心肌缺血。

Ⅱ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A.总论

1.维持满意的心输出量是术后心血管系统处理首要的目标。心脏术后顺利恢复要求心脏指数大于2.2L/min/m2,肺楔压或肺动脉舒张压低于20mmHg,心率低于100次/分,病人肢体温暖,末梢灌注良好,尿量满意。

2.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常见与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射血分数低,心脏扩大,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体外循环时间长和女性患者(26,27)。心脏再灌注后5分钟乳酸释放增加常见于这类患者,并且是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独立的预测因子。估计是因为心肌保护不充分、氧代谢延缓所致(28)。

3.术后6-8小时心脏功能通常会下降,可能是因为使用心脏停跳液而导致缺血再

灌注损伤,24小时内心功能恢复到基础状态(29)。这段时间通常需要临时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以维持理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体外循环结束时使用的药物需要延续至这个心功能下降的阶段,直到心输出量满意。

4.当心功能处于边缘状态时,机体会出现代偿,包括交感自主神经的兴奋,内源性儿茶酚胺的释放等,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动脉和静脉张力增加,使前负荷和后负荷增加,所有这些因素都可使心输出量增加,动脉压升高,但同时使心肌耗氧增加。

5.当发生失代偿时,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包括:

a.末梢灌注差,苍白湿冷。

b.肺部充血,氧合差。

c.肾脏灌注差,无尿。

d.代谢性酸中毒。

6.采用无创监测持续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在心功能发生失代偿前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然而,一些细微的发现,例如进行性加重的心动过速,肢体发凉,提示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应当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心脏指数低于2.0L/min/m2定义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通常左心充盈压力超过20mmHg,外周阻力大于1500达因/cm5。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动态变化比绝对数字对评估患者的进展和恶化程度更重要。

7.术后血流动力学问题的处理方案如表11.2所示。

B.病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可能是因为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或者后负荷等不正常

而引起,也可见于心肌收缩功能正常、但左心室显著肥厚、舒张功能障碍的患者。

1.左室前负荷下降

a.血容量不足(出血,复温、使用血管扩张剂、麻醉药或镇静剂后血管扩张)

b.心包填塞

c.正压通气,使用PEEP.

d.右室功能障碍(右室梗死、肺动脉高压)

e.张力性气胸

2.心肌收缩力下降

a.射血分数低

b.一过性缺血性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心肌顿抑,心肌缺血或梗死

ⅰ.术中心肌保护差

ⅱ.再血管化不彻底

ⅲ.手术时发生心肌梗死

ⅳ.冠状动脉或桥血管痉挛

3.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

a.心动过速导致心脏充盈时间缩短

b.心动过缓

c.房性心律失常,心房失去收缩功能

d.室性心律失常

4.后负荷增加

a.血管收缩

b.容量过多,心室胀满

c.二尖瓣成形或替换术后左室流出道梗阻(瓣架或瓣叶组织梗阻)

5.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室松弛受损,充盈压力增加

6.其他与循环状况不稳定和低血压相关的症状:

a.脓肿(外周阻力下降,导致血压下降;早期高血流动力学状态高心输出量,晚期心肌功能受抑制)

b.过敏反应(血液制品,药物)

c.肾上腺功能不足(原发性或术前使用类固醇激素)

d.鱼精蛋白反应

C.评估

1.床旁体格检查(呼吸音、心脏杂音、肢体温度、外周脉搏)

2.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用Swan-Ganz评估充盈压力,决定心输出量;计算外周血管阻力;

测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心输出量低,充盈压高,外周阻力高,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低)

3.分析动脉血气(低氧、高碳酸血症,酸/碱中毒)、红细胞压积(贫血)、血钾(低钾或高钾)

4.心电图(缺血、心律失常、传导异常)

5.胸部X-光检查(气胸、血胸、气管插管或气囊反搏的位置)

6.尿量(无尿)

7.胸部引流管(纵隔出血)

8.当低心排原因不明确时,利用二维超声检查是非常有帮助的。结合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助于判断低心排是否与左室收缩或舒张功能有关,是否与右室收缩功能有关,是否与心包填塞有关。经食道超声(TEE)比经胸超声更好,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带气管插管的病人做TEE检查很方便。当经胸超声不能肯定,但临床表现与心包填塞一致时,通常要考虑是心包填塞(32)。

D.处理(BOX 11.1)25

Box11.1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处理

1.保证满意的氧合和机械通气(见第十章)

2.如果有迹象,处理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常对静脉内使用硝酸甘油有有效。

冠状动脉痉挛(见407页)诊断困难,但常对静脉硝酸甘油、或钙通道拮抗剂有效,例如舌下含服尼福地平,或静脉给地尔硫卓。

3.补充容量,PCWP或PAD达到18-20mmHg,使前负荷达到最佳状态。可能单纯采取这种措施就完全能达到满意的心输出量。使用心房起搏时更倾向于补充血容量,因为这种方法对处于恢复中的心肌代谢增加更少(33)。

a.通过全面复习术前和术中的血流动力学资料,以及对患者心脏的病理生理状态的分

析,可以判断出理想的左心充盈压力应当是多少。麻醉诱导前的数据可能有误导作

用(所有数据都可能偏高),麻醉以后也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患者的负荷状态和交

感神经状态会发生变化。采用TEE直接观察心脏、体外循环结束时测量的心输出量

通常提示心室的最适充盈压应当是多少。

b.例如:左室功能良好的患者,PCWP在15-18mmHg左右是最佳的,而左室功能受

损、心室肥厚僵硬舒张功能障碍、左室腔小(二尖瓣狭窄、或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

后)等患者,PCWP接近20mmHg才能保证满意的前负荷。当心功能处于边缘状态

时,在决定是否需要再补充血容量时应当考虑到左室腔的大小及其顺应性。

c.对补充血容量的反应不一。补充容量后充盈压力不升高可能是因为术后早期毛细血

管的渗漏,也可能因为复温后血管扩张,或使用具有血管扩张特性的药物如异丙酚

或麻醉药物。但也可能因为补充容量后心输出量改善,外周血管收缩减轻,这是一

种良性反应。随着外周血管阻力和后负荷下降,不增加前负荷心输出量也可进一步

增加。

d.充盈压力升高而心输出量不增加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功能不全,对其他脏器也是如

此,此时通常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因此,仔细观察补充血容量以后的反应至关

重要。

ⅰ. 容量负荷过重增加左心室壁张力,心肌耗氧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压力梯度下降(主

动脉舒张压减去左室舒张末压),加重心肌缺血。也可能损害心肌收缩功能。

ⅱ. 容量负荷过重可导致肺组织间隙水肿,肺血管外水含量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低氧血症。

ⅲ. 右心室功能障碍患者容量负荷过重可导致右室供血减少,缺血进一步加重。右心室膨胀可引起室间隔移位,左室舒张和充盈受损害,从而引起左室功能障碍。

ⅳ. 右心室或双心室功能障碍可引起体静脉压力升高,致使其他脏器灌注减少,受累的包括肾脏(引起无尿)、胃肠道(内脏充血,黄疸,肠梗阻)、或脑部(精神状态发

生改变)。

ⅴ. 因此,应当避免对充盈压高的心衰患者补充更多的容量。一定要避免容量负荷过重,因为它导致心室功能恶化,而不是改善。

4.稳定心率和心律。应当尽量保持房室同步,心率维持在90-100次/分,因此可能需要采用心房起搏(AOO或AAI)或房室起搏(DDD或DVI)。采用这些起搏方式心房有收缩功能,心输出量增加20%-30%,而在心室起搏时则没有这种作用,在心室肥厚时尤其重要。必要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室性异位节律,房颤(AF)时控制心室率。

5.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增加心肌收缩力。应当清楚血管活性药物的α、β或非儿茶酚胺作用,可能对前后负荷、心率、心肌收缩力等的影响。这些药物和选择应用的策略见358-371页。

a.术后早期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存在矛盾之处,因为心输出量的增加是以耗氧增加为代

价(如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然而,决定耗氧的主要因素是左室运动时需要克

服的压力,体现为后负荷,而后负荷决定于前负荷和外周血管阻力。使用正性肌力

药物并不一定导致耗氧增加,因可降低前后负荷,心功能改善心率下降。

b.如果心输出量仍然低,强烈提示需要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如果不能脱

离体外循环,或使用了足量的药物治疗和IABP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心室功能障碍,

应当考虑使用循环辅助装置,见377-389页。

6.如果心输出量处于边缘状态,在严密监控血压下使用扩血管药物,防止低血压(见389页)。如果心脏指数很低,应当慎用血管扩张药物,因为血管收缩作用是低心排暂时性的代偿机制,以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如果外周血管阻力超过1500,提示需要单独或与正性肌力药物联合应用扩血管药物。

7.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评估患者状况是好还是不好时,应当把所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作为一个整体都考虑进去。例如,心功能不好时,血压可能高,心脏努力做功时心输出量还

可以接受,而即便心功能正常,心输出量可能较低。

a.血压正常或较高并不意味着心功能正常。血压(BP)与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直

接相关(BP=CO×SVR)。术后早期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血

压可能接近正常或偏高。如果充盈压增高,可使用血管扩张药物以降低后负荷,减

轻心肌缺血,改善心肌功能。然而,高血压患者只有在确认心输出量满意的情况下

才能停止正性药物支持,否则病情可能很快恶化。

b.心功能正常可能是一种假相,因为心输出量可以依赖心率增快而维持正常,但每搏

量很低。

ⅰ. 心动过速是急性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不良征兆。每搏量指数(SVI)是评估心肌功能很好的指标,因该指标反映了心脏每搏动一次能泵出多少血液。排除了血容量不足,如果SVI低(小于30ml/每搏/㎡),说明心脏功能差,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尽

管理论上使用β受体阻断剂有助于控制心肌受损或缺血患者的心动过速,但如果存

在心功能障碍,则耐受性差,应避免使用。

ⅱ. 左室腔小每搏量小者(左室室壁瘤切除或二尖瓣狭窄瓣膜置换术后),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有益的代偿机制,用药物减慢心率可使心输出量明显受到损害。有时窦性

心动过速可能因血容量不足引起,补充液体后心率能很快下降。

ⅲ. 窦性心动过速可发生于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障碍的患者,特别是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术后。尽管心室功能良好,但因左室小顺应性差,心输出量也可能很低。充分

补充血容量后,可使用β受体阻断剂和钙拮抗剂减慢心率,但使用这些药物须特别

慎重。使用改善舒张功能的药物可能有帮助。

ⅳ. 心动过速而每搏量大见于心功能良好的年轻患者,可安全使用β受体阻断剂控制心率,如艾司洛尔。

c.即便心功能良好,血容量不足时也可不出现代偿性心率增快,这样心输出量可能处

于边缘状态。这种情况见于术前使用β受体阻断剂,以及体外循环结束时需要使用

起搏器的患者,将起搏心率维持在90次/分,并适当补充血容量一般都能改善心输

出量。如果充盈压力已满意而心输出量低,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充盈压力已经很高

时如果继续补充血容量,则弊大于利。

8. 维持血压

a.如果心输出量满意而体循环阻力低,血压低,充盈压力通常较低,适当补充容量可提高血压,这种情况常见于使用具有较强血管扩张作用的镇静药的患者,也常见于术前服用

某些药物的患者,如服用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以及阿米达龙(阻断α和β受体,阻断交感神经刺激)。

ⅰ. 如果低血压持续存在,使用α受体激动剂,以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心输出量处于边缘状态时,选用去甲肾上腺素,该药有β兴奋作用,去氧肾上腺素只有α受体兴奋性,最好用于心输出量满意的患者。尽管有一项研究认为,去甲肾上腺素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但大多数研究表明,该药可导致一定程度的肾血管收缩(34,35)。有的患者对去甲肾上腺素反应比去氧肾上腺素好,而有的患者正好相反。

ⅱ. 如果心输出量满意,并且使用了去甲肾上腺素或去氧肾上腺素,而仍有顽固性低血压,则考虑存在“血管瘫痪”,这可能是全身炎症反应的结果,与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有关。研究表明交感神经张力正常的大多数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血管紧张素水平较低,而血管扩张性休克的患者则很低,精氨酸血管紧张素作用于血管V1受体和肾脏的V2受体,给药0.1-0.4U/min可使这类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这种小剂量足够有效,因为扩张性休克的患者对其敏感性高。该药还能改善肾脏灌注,因它对出球小动脉的收缩作用强于入球小动脉,这一点与α受体兴奋剂对肾脏灌注的影响作用相反(36-39)。

ⅲ. 除血管紧张素外另一种可选择的药物是美蓝,剂量1.5mg/kg,它能阻断一氧化氮诱导的鸟苷酸环化酶的作用。有报道认为使用该药可减少体外循环术后血管瘫痪的并发症和死亡率(40,41)。

b.如果充盈压已充分恢复而血压和心输出量仍低,则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以提高体循环压力,如仍无效,则使用IABP以增加心输出量。经常需要使用α受体兴奋剂,选用去甲肾上腺素更好,它有β受体兴奋作用。有时使用α受体兴奋剂增加冠状动脉血供后心输出量可改善。当心输出量处于边缘状态时,尽力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因它只有α受体兴奋作用而没有正性肌力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相比减少内脏血供更明显(42)。

9.输血纠正贫血。术后将红细胞压积维持在24%以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存在心肌缺血时应考虑输血。

E.右心室功能衰竭和肺动脉高压

1.右心室功能障碍使左心充盈不足,导致低心输出量状态。患者既往存在某些病变容易发生右心室功能障碍。

a.右侧冠状动脉(RCA)病变或左优势时左冠状动脉严重病变。

b.右冠近端闭塞导致右室梗死。

c.因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或严重左室功能障碍行心脏移植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后一

种情况,供心不能很快适应肺动脉高压,或缺血时间太长,容易发生右室衰竭。2.但是,即便以前没有右室功能问题,也可能发生右室收缩功能障碍。

a.术中心肌保护不理想。见于右冠闭塞而侧枝循环差,或只采用逆行灌注。

b.心肌缺血时间长/心肌顿抑。

c.意外的右冠供血障碍(主动脉根部置换时右冠扭曲)。

d.冠状动脉气栓(常见于瓣膜手术)、血栓、或组织碎片(再次冠脉搭桥或瓣膜手术)。

e.低血压或右室灌注不良。

f.急性肺动脉高压:

. 与输血液制品和体外循环有关的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相关。

。严重左室功能障碍。

。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张力性气胸。

g.右室压力过大:肺部病变,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动脉栓塞。

3.单纯右室功能障碍可表现为RA/PCW比例升高,这个指标不甚可靠,因左室功能障碍时

也表现如此。温度稀释法测量右室射血分数和心脏超声对判断右室功能很有帮助(43,44)。

但存在三尖瓣关闭不全时温度稀释法可能不甚可靠,可选用其他方法评价心输出量,如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快反应右室导管、或无创方法(脉搏波形分析、生理阻抗、经食道超声等)。

4.右室功能障碍可引起左室功能障碍。右室扩张时,室间隔左移,影响左室的舒张功能。

左室功能障碍可引起体循环灌注压力下降,右室缺血,肺动脉压升高,右室后负荷增加。5.处理的目的是使右室前负荷满意,保证房室传导,维持体循环灌注压,改善右室收缩功能,减少肺血管阻力以降低右室后负荷,改善左室功能。

a.应谨慎提升右室前负荷,以避免右室膨胀导致右室心肌供血下降,影响左室功能。

通常都认为,右室梗死出现功能障碍时补充容量可增加心输出量,但右房压不能超

过20mmHg。如果补充血容量使右房压力达到这个值而心输出量并无改善,应避免

进一步补液。右室容量负荷过重可导致右室功能更加恶化,左室充盈受影响,体静

脉压力升高。

b.房室传导非常重要。

c.维持体循环灌注压力,同时设法避免使用增加肺血管阻力的药物。要维持充足的右

室灌注可能需要使用IABP。

d.纠正低温、低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可使肺血管阻力下降(酸中毒比高碳

酸血症的危害更大)。

e.选用能支持右室和左室功能且能降低肺动脉压力的正性肌力药物。

ⅰ.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和米力农对改善右室收缩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很有帮助,尽管可能发生低血压而需要使用α受体兴奋剂来维持外周血管阻力,但使用

α受体兴奋剂也可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多巴胺可产生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相似的效

应。

ⅱ. 异丙肾上腺素在改善右室收缩功能的常同时伴有心动过速,今天已很少使用,除了在心脏移植的患者。

f.使用肺血管扩张剂。

ⅰ.奈西立肽是一种合成的β多肽,没有直接的正性肌力作用,但具有很强的血管舒张作用,能降低前后负荷,降低肺动脉和体循环压力,间接增加心输出量。还能

改善肾脏灌注,有很强的利尿作用,当与襻利尿剂合用时有协同作用(45,46)。首剂

静脉注射2ug/kg,然后以0.01-0.03ug/kg/min维持。

ⅱ. 吸入性一氧化氮是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对外周血管阻力影响很小(47-49),它能降低右室后负荷,改善右室功能,保持体循环灌注压力。通过呼吸机管道给药,常用剂量是10-40ppm。呼吸机管道的设计应使氧和一氧化氮混合充分,降低对肺

组织有损害作用的二氧化氮的生成。测量呼吸机进气管道的NO和出气管道NO

2

有重要意义。在呼吸机废气口上应连接清洁系统。尽管吸入NO很有效,但很昂贵,影响使用,另外,如果监测不当,则有潜在的毒性作用。

. NO不会导致肺内分流增加。它可逆转低氧血管收缩现象,这种现象可见于使用其

他肺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时,改善Pao

2/Fio

2

的比率(49-50)。

。肺动脉高压程度越高,肺血管阻力下降的百分比也越大(51)。

。如果肺动脉高压对NO反应不明显,例如在瓣膜病患者,静脉注射潘生丁0.2mg/kg,以减轻右室后负荷。潘生丁可阻断平滑肌内单磷酸酸鸟苷的脱氢作用,并能减去停用NO后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反弹。反弹现象可能因使用NO后内皮素-1升高所致(55)。

. NO在血液中迅速代谢成为正铁血红蛋白,应当监测。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在成人很少见,但在年龄小的儿童却是一个重要问题。

。应当缓慢停用NO,以免肺血管阻力反弹升高。通常的指南是每30分钟减量不能超过20%。吸入时低于6ppm时可停用。

。对比研究吸入NO和使用米力农在肺动脉高压患者脱离体外循环中的作用,吸入NO 者心率较低,右室射血分数更好,较少使用去氧肾上腺素以支持体循环阻力

ⅲ.前列腺素E

1(PGE

1

)及其类似药物有很强的肺血管扩张作用,最初用于评价等待心脏

移植患者的血管反应性。该药能降低各种心脏术后(通常是二尖瓣置换和心脏移植)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室功能。

. 静脉注射PGE10.03-0.2ug/kg/min,达到肺血管扩张作用,通常剂量低于0.1 ug/kg/min,避免低血压(57)。使用更大剂量时需要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以对抗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为了避免去甲肾上腺素对肺血管的不良作用,应直接经左心房给药(58)。

。前列环素(PGI

2)静脉使用后不经过肺激活,扩血管作用比PGE

1

强10倍。PGI

2

是很有效的短效肺血管扩张剂,吸入后能改善右室功能,不影响外周血管阻力(59-61)。可通过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而改善氧合。有文献报道在手术室中使用单剂量60ug,或术后采用以体重为基础(达到50ng/kg/min,可产生血管扩张作

用)或以浓度为基础(8ml/h,20ug/ml)的持续吸入方案。停用后25分钟药效

完全消失。与吸入NO比较,其优势在于价格明显便宜,代谢物无毒,给药和监

测容易。

。Iloprost是前列环素的类似物,能降低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很少影响

血压或外周血管阻力。术中术后通过氧气吸入12.5-50ug(62-63)。单次给药后作

用持续时间1-2小时。

(0.1ug/kg/min)和NTG(3-5 ug/kg/min)在合并肺动ⅳ. 对比吸入NO(40ppm), PGE

1

脉高压患者的术后应用情况,三种药物均能降低肺血管阻力。但吸入NO增加心输出

增加心输出量和右室功能,伴有体循环血管扩张量而无体循环血管扩张作用,PGE

1

作用,NTG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但血流动力学无改善(64,65)。此项研究表明,经吸入所给的肺血管扩张药优于其他几种经体循环所给的药物。

ⅴ. 按500 ug/kg/min给腺苷能产生明显的选择性肺血管扩张作用,并增加心输出量(66)。ⅵ. 血管内皮因子受体拮抗剂已经应用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并且对术后肺动脉压力升高和右室功能障碍的患者有益。这类药物的应用和所起的作用需要进一步阐明。

在欧洲2004年中期能买到波生坦(口服)和替唑生坦(静脉用药)。

g.如果使用了正性肌力药物、肺血管扩张药物和IABP,仍然存在右室功能障碍,则有

必要使用机械辅助装置,如右室辅助装置。

F.舒张功能障碍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原因。除体外循环的影响、心脏停跳心肌水肿和顺应性下降以外,舒张功能障碍使其面临更多问题。舒张功能障碍在长时间体外循环术后最突出,特别是肥厚的小心脏容易发生。

1.舒张功能障碍通常由于收缩的松弛功能获舒张顺应性下降引起,伴随心动过速(67)。

最终的结果低心排综合症,心腔小的左室舒张末期压力或左心充盈压力升高(见247页)。心脏超声检查能够发现舒张僵硬度明显增加,也能观察到有的患者即便存在低心排综合症,而心脏收缩功能却正常

2.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常导致终末脏器的功能障碍,例如肾衰,随着舒张功能障碍的进展而逐渐恶化。经常使用的正性肌力药物收效甚微。相反,能改善舒张顺应性的ACEI、钙通道拮抗剂、米力隆等能改善舒张功能,减慢心率的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或钙通道拮抗剂可用于心动过速。加强利尿可能有效,可减轻导致顺应性下降的心肌水肿。

III.正性肌力和血管活性药物

A.总体状况

1.有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可以用于对心功能处于边缘状态的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支持。一旦充盈压已合适,应当选用这些药物,以达到心脏指数满意(>2.2L/min/m2),血压满意。选择某种药物是基于对其作用机理和副作用的认识。儿茶酚胺作用于α和β受体,提高细胞内cAMP,相反,PDE抑制剂(米力隆)通过抑制cAMP的降解而提高cAMP的浓度。cAMP增加使钙进入细胞增加,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25)。

. 刺激α

1和α

2

受体使外周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增加。激活心脏的α

1

受体则使心肌收

缩力增加,心率减慢。

. 刺激β

1

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加(变力性),心率增加(变时性),传导加快(变导性)。

2.同时具有α和β作用的药物其最终药效通常取决于药物剂量,总结如表11.3。

3.联合应用几种各具作用的药物可以减少大剂量单一药物的副作用,例如:

. 具有α活性的正性肌力药物与血管扩张剂联合应用,既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又可避免增加外周血管阻力。

. 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正性肌力药物可与α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以维持外周血管阻力。

. 儿茶酚胺与PDE抑制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的正性肌力作用,同时使外周和肺循环阻力下降。

. α受体激动剂可直接注射入左心房,以维持外周阻力,同时可将肺血管扩张药物注入右心。

4.多数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在体循环中达到足够的浓度后表现出来,因此,这些药物应当通过微量泵注入中心循环,而不是通过外周给药。直接经左心房给药比经中心静脉给药所达到的药物浓度要高,因为后者药物经肺后有部分被清除或灭活。另外,经过左心房给药,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可以减轻药物对肺血管阻力的增加,而肺血管阻力增加可能导致右室功能障碍(68)。

5.药物配制标准和剂量范围如表11.4所示。

表11.4 血管活性药物的浓度配制和剂量范围

B.肾上腺素

1.血流动力学效应

a.肾上腺素是强力β1受体激动剂,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而增加心输出量。剂量小于2ug/min(<0.03ug/kg/min)时,有轻微的外周血管扩张作用,但通常因心输出量增加而使血压维持正常活升高。剂量超过2ug/min(>0.03ug/kg/min)时,激活α受体而使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升高。当α受体作用不明显时,使用低剂量肾上腺素可能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b.肾上腺素有很强的β2受体兴奋作用,使支气管扩张。

c.尽管肾上腺素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活心动过速,但使用剂量为2ug/min的肾上腺素比使用5ug/kg/min的多巴胺导致心动过速要轻。

d.通过左心房给药比经中心静脉给药能使心脏指数更高,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更低,这对右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更有利,因为这类患者难以承受右心室后负荷的增加(68)。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PDE抑制剂更好。

2. 使用指征

a.不存在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时,肾上腺素通常是处理心输出量处于边缘状态的一线药物。肥厚心脏在灌注心脏停跳液后需要数分钟收缩功能才能恢复,这种情况使用肾上腺素非常有效,使用剂量很低。

b.当自主心率慢时,肾上腺素对增加窦性心率十分有效,有助于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提高心房对起搏的反应性。

c.气管痉挛对肾上腺素反应良好,特别是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时,使用肾上腺素效果好。

d.过敏反应(鱼精蛋白反应)

e.心脏停跳复苏。

C. 多巴胺

1.尽管血浆药物水平和效应可能与输入的剂量无关,但血流动力学效果取决于剂量。

a.多巴胺剂量为2-3ug/kg/min时具有选择性“多巴胺效应”,能降低肾脏入球小动脉的

张力,间接提高出球小动脉张力,表现为肾脏血流、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量增加。轻微的β

2

受体效应可减轻外周血管阻力,可能使血压下降。这样低剂量的多巴胺也有α

1和β

1

受体激

动作用,后者可导致心动过速。注意:多巴胺的利尿作用可能与其对肾小管的作用和正性肌力作用有关。未能证实多巴胺对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自然病程有预防和改变作用(71)。

b.多巴胺剂量为3-8ug/kg/min时发挥β

1

受体正性肌力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其不同程度的变时性使心率加快,有引起心律失常的潜在可能性。其变导性效应使房颤/房扑的房室传导速度加快(72)。

c.多巴胺剂量为超过8ug/kg/min时进一步发挥正性肌力作用,但主要表现为直接的α受体作用,以及使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血管和心脏充盈压力升高,使心肌耗氧增加,对心室功能不利。同时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可以对抗α受体效应,最大程度地增加心输出量。尽管血管收缩作用明显,但“多巴胺利尿作用”仍然存在(25)。

2.使用适应症

a.多巴胺应当作用治疗低心输出量综合症的一线药物,特别是存在外周阻力低,血压处于边缘状态时。如果使用多巴胺后心率增快显著,尿量过多,即便使用剂量很低,也应当选用其他正性肌力药物。

b.既往存在或不存在肾脏功能损害,使用多巴胺都有助于增加尿量。然而,多巴胺在心脏手术当中和术后早期的“肾脏保护作用”存在争议,因为绝大多数研究表明,多巴胺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并不明显(73,74)。

3.初始剂量为2ug/kg/min,可增加到20ug/kg/min,按400mg/250ml配

制。

D. 多巴酚丁胺

1.血流动力学效应

a.多巴酚丁胺是具有强效β1受体兴奋作用的正性肌力药物,有剂量依赖性的心率增快和

心肌收缩力增强作用,还有轻度的α

1和β

2

作用,影响外周血管阻力。有一项研究表明,多

巴酚丁胺α

1作用比β

2

作用强,在体外循环结束时增加外周血管阻力(75)。舒张期充盈压通

常下降,心脏做功增加,总体上血压维持稳定。

b.有几项研究将多巴酚丁胺与其他正性肌力药物进行了比较。

ⅰ. 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增加心肌耗氧程度接近,但只有多巴酚丁胺能够通过增加心肌血液供应与增加的耗氧相匹配(76)。但是,这种保持心肌氧的供需平衡的有益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所引发的心动过速抵消。其他的研究表明,多巴酚丁胺通过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而减轻室壁张力和心肌耗氧量,这一点与多巴胺不同(77),这一点在容量负荷过重的心脏(二尖瓣和主动脉关闭不全行瓣膜置换)尤其明显(78)。

ⅱ. 多巴酚丁胺引起的心动过速比肾上腺素更明显。

ⅲ. 多巴酚丁胺和PDE抑制剂对血流动力学的支持作用相似,前者引起高血压、心动过速和诱发房扑的几率更大。

2.使用适应症

a.心输出量处于边缘状态而且外周血管阻力轻度升高时使用多巴酚丁胺最有效,但其应用

常因引起心动过速而受到限制。

b.多巴酚丁胺有中度肺血管扩张作用,有助于改善右室功能,降低右室后负荷。

c.与PDE抑制剂合用对增加心输出量有协同作用,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常常合用这两种药。3.初始剂量为5ug/kg/min,可增加到20ug/kg/min,按500mg/250ml配制。

E. 氨力农和米力农

1.血流动力学效应

a.这些是磷酸二酯酶(PDE)Ⅲ抑制剂,描述为“Inodilator”最恰当,通过降低体循环和肺循环阻力以及中度的正性肌力作用而增加心输出量,有轻微的增加心率作用,降低充盈压,降低体循环压力,因此,总体上能降低心肌耗氧。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发挥其减轻负荷的有益作用,但常需要同时使用α受体兴奋剂(苯肾上腺素或去钾肾上腺素)以维持体循环压力。这类药物还有松弛剂作用。

b.因作用部位不同,与某一种儿茶酚胺如多巴酚丁胺、多巴胺或肾上腺素等合用时对心室的作用有叠加效应(82-84)。

c.氨力农和米力农血流动力学效应相似,有几项研究将其与多巴酚丁胺进行了比较,增加心输出量作用相似,但多巴酚丁胺增加心率以及导致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较大(79,80)。因此,多巴酚丁胺使心肌耗氧增加,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几率增加。另外,PDE抑制剂能降低冠状血管阻力,多巴酚丁胺则没有这种作用(86)。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理习题道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理习题 A型题 1.疣状赘生物是指 A.心内膜增生物 B.心内膜上的新生物 C.心瓣膜纤维化 D.心瓣膜上的附壁血栓 E.心瓣膜钙化 2.下列符合恶性高血压特征性病理变化的是 A.肾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 B.肾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C.肾动脉粥瘤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透明血栓 E.肾小球纤维化 3.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主动脉脂纹仅见于中年以上人群 B.粥瘤内泡沫细胞均来自单核细胞 C.脂纹以主动脉前壁多见 D.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L)具

有细胞毒性 E.粥瘤内胶原由纤维母细胞产生 4.下述哪项符合限制性心肌病 A.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 B.心肌间质纤维化 C.心肌细胞呈旋涡状排列 D.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E.心肌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 5.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常见的联合瓣膜损害是 A.二尖瓣和三尖瓣 B.二尖瓣与主动脉瓣 C.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 D.主动脉瓣与三尖瓣 E.二尖瓣与肺动脉瓣 6.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的部位是 A.主动脉 B.冠状动脉 C.肾动脉 D.脑动脉 E.四肢动脉 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的部位是

A.左总干 B.左前降支 C.左旋支 D.右总支 E.右回旋支 8.高血压病时,大动脉的病变常表现为 A.纤维蛋白样坏死 B.内膜弹力纤维增生 C.内膜粥样斑块形成 D.管壁玻璃样变 E.外膜滋养小血管炎 9.原发性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 A.细、小动脉痉挛 B.细、小动脉玻璃样变 C.细、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D.细、小动脉洋葱皮样改变 E.以上都不是 10.动脉粥样硬化最易合并动脉瘤形成的部位是 A.下肢动脉 B.肾动脉 C.腹主动脉

药综第十章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习题解析教案

第十章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本章内容 一、高血压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三、血脂异常 四、心力衰竭 五、心房颤动 六、深静脉血栓形成 最佳选择题 非杓型高血压病人给药时间应为 A.睡前给药 B.一日三餐后给药 C.早晚给药 D.清晨给药 E.清晨给药,下午补服短效药物 『正确答案』A “一峰一谷”杓型/深杓型病人宜清晨给药。 非杓型为少部分人,宜睡前给药;临床实践表明,睡前给培哚普利,降压效果好,且可能转变为杓型。 血压“双峰一谷”反杓型,除清晨给药外,下午补服短效药物。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目标是将血压降低至 A.收缩压<150mmHg或更低些 B.<130/80mmHg C.<140/90mmHg D.<150/90mmHg E.<125/75mmHg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建议控制在<150/90 mmHg;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于150 mmHg以下,如果能够耐受可降至140mmHg以下。 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者不宜用 A.甲基多巴 B.酚妥拉明 C.硝苯地平 D.利血平 E.依那普利 『正确答案』D 下列药物属于通过阻断α1和β受体而发挥抗高血压作用的是 A.硝苯地平 B.卡托普利

C.拉贝洛尔 D.哌唑嗪 E.普萘洛尔 『正确答案』C 患者女,68岁,既往有高血压,双侧肾动脉狭窄,因水肿复诊,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血压172/96mmHg,尿蛋白大于2g/24h (正常值﹤150mg/24h),血尿酸416μmol/L (正常值180~440μmol/L),血钾6.1mmol/L(正常值3.5~5.5mmol/L),在已经服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应考虑联合应用下列哪种药品 A.螺内酯 B.呋塞米 C.卡托普利 D.依那普利 E.拉西地平 『正确答案』B 男,72岁。高血压病3年,血压165/95mmHg,伴2型糖尿病。应首选降压药为 A.β-受体阻滞剂 B.心痛定 C.利尿剂 D.ACEI类 E.利血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CEI或ARB能有效减轻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可作为首选。 普利类和沙坦类——ACEI/ARB 江湖老大有正义,护心护肾护血糖; 防止猝死大贡献,逆转重构延寿命; 能用都用尽量用;除非实在不能用; 合用噻嗪防高钾;咳嗽太狠换沙坦; 用药监测肾功能,肌酐轻升可继续; 禁止使用有两条,双侧肾A都狭窄; 肾衰重度才禁用,轻/中肾衰还可用! ACEI类药描述错误的是 A.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 B.提高交感神经活性作用 C.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 D.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药物 E.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正确答案』B 以下的论述错误的是 A.普萘洛尔可抑制肾素的分泌 B.尼群地平可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提高降压作用 C.硝普钠可用于高血压危象和慢性心功能不全 D.氢氯噻嗪作为基础降压药可单用于轻度高血压,也可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E.氢氯噻嗪不可与普萘洛尔合用治疗高血压 『正确答案』E ★我国临床主要推荐应用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是: D-CCB + ARB;

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2.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3.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4.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5. 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 6. 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 7.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 8. 心脏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 9.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10. 急进性高血压(accelerated hypertension) 11. 动脉瘤(aneurysm) 12. 风湿病(rheumatism) 13. 阿绍夫小体(Aschoff body) 14. 绒毛心(cor villosum) 15. 环形红斑(erythema annulare) 16. 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heart) 17. 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 18. Mac Callum斑(Mac Callum patch) 19. 原发性心肌病(primary cardiomyopathy) 二、 A型题 (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最为密切的血脂是 A. TG B. HDL C. LDL D. VLDL E. HDL-C 2. 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为严重的部位是 A. 主动脉弓 B. 升主动脉 C. 腹主动脉 D. 降主动脉 E. 胸主动脉 3.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以下哪项关系最密切?

心血管系统疾病习题

第五部分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是非题 1.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发生在大、中型动脉。( ) 2.急性风湿性心脏病时瓣膜上赘生物容易脱落引起栓塞。( ) 3.风湿性心肌炎时在心肌间质有风湿小体形成。( ) 4.高血压性肾萎缩称原发性肾萎缩。( ) 6.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已有病变的瓣膜上。( ) 6.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也可以导致关节畸形。( ) 7.二尖瓣狭窄也可引起左、右房室扩张肥大。( ) 8.风湿病是一种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直接引起的疾病,常累及全身结缔组织。( ) 9.高血压主要引起全身大、中动脉硬化。( ) 10.凡是血压超过140/90mmHg者,统称高血压。( ) 11.特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 ) 12.主动脉狭窄可引起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 1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之赘生物脱落后可引起栓塞性小脓肿。( ) 14.高血压脑溢血常发生于内囊部。( ) 15.二尖瓣狭窄病人心脏病变以左室肥大为主。( ) 16.急性风心病时瓣膜上的疣状赘生物实质上是析出性血检。 17.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18.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已有病变的瓣膜上。 19.高血压主要累及病人的细小动脉。( ) 20.风湿性心包炎形成绒毛心,纤维素在心包脏壁两层间形成粘连而导致缩心包炎。( ) 21.风湿病是链球菌直接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 22.二尖瓣瓣膜病和高血压病时可导致淤血而引起右心衰竭。( ) 23.风湿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易脱落引起栓塞。( ) 二、填空题 1.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个期。 2.心肌梗死的原因_________ 。 3.粥样斑块的继发性变化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4.高血压常见死因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5.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后果可能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6.动脉粥样硬化症根据病变发展经过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7.心肌梗死最常累及的病变分为_________ 及_________ 。 8.心肌梗死的继发改变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9.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四个时期。 10.风心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_________ ,其次是_________ 。 11.可使左心室壁增厚的心脏病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等。 12.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将其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五个时期。 13.高血压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个时期。 14.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的血管是_________。其基本病变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

第25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第25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一、选择题 【A型题】 1.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 A.体蒂的胚外中胚层 B.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 C.胚内中胚层 D.羊膜上的胚外中胚层 E.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 2.人胚胎血液循环开始于() A.第3周末 B.第4周末 C.第5周末 D.第8周末 E.第3月末 3.原始心脏起源于() A.脊索前面的中胚层 B.脊索前面的内胚层 C.口咽膜前面的内胚层 D.口咽膜前面的中胚层 E.口咽膜前面的外胚层 4.早期心管首先出现的三个膨大从头至尾依次为() A.心室、心球、心房 B.心球、心房、心室 C.心室、心房、心球 D.心房、心室、心球 E.心球、心室、心房 5.心内膜垫是发生于() A.动脉干和心球内 B.心球和心室之间的心内膜 C.心室和心房之间的心内膜 D.心房和静脉窦之间的心内膜 E.静脉窦和静脉之间的心内膜 6.心房分隔时第一房间孔的形成是( ) A.第一房间隔上端吸收而成 B.第一房间隔和房室隔之间的孔 C.心内膜垫与心球嵴之间的孔 D.第二房间隔与心内膜垫之间的孔 E.第一房间隔与心内膜垫之间的孔 7.心房分隔时第二房间孔的形成是( ) A.第一房间隔上端吸收而成 B.第一房间隔与室间隔之间的孔 C.心内膜垫与心球嵴之间的孔 D.第二房间隔与心内膜垫之间的孔 E.第一房间隔与心内膜垫之间的孔 8.房间隔的卵圆孔是( )

A.在第一房间隔上,位于第二房间孔的下端,右侧被第二房间隔覆盖 B.在第二房间隔上,位于第二房间孔的上端,左侧被第一房间隔覆盖 C.在第二房间隔上,位于第二房间孔的上端,右侧被第一房间隔覆盖 D.在第二房间隔上,位于第二房间孔的下端,左侧被第一房间隔覆盖 E.在第二房间隔上,位于第一房间孔的上端,左侧被第一房间隔覆盖 9.参与房间隔形成的过程有( ) A.第一房间隔、第二房间隔与心内膜垫 B.第一房间隔与第二房间隔 C.第一房间隔、第二房间隔与球嵴 D.第二房间隔与心内膜垫 E.第二房间隔与球嵴 10.室间孔位于向( ) A.室间隔肌部与动脉球嵴之间 B.室间隔膜部与心内膜垫之间 C.室间隔肌部与心内膜垫之间 D.室间隔膜部与动脉球嵴之间 E.室间隔肌部与室间隔膜部之间 11.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之一是( ) A.左心房血液可流入右心房 B.右心房血液可流入左心房 C.主动脉血液可流入肺动脉 D.动、静脉血液严格分流 E.脐动脉血氧含量最高 12.胎儿出生后心脏内的压力( ) A.左心房内的压力大于右心房 B.右心房内的压力大于左心房 C.左、右心房压力相近 D.右心室压力最低 E.以上均不对 【B型题】 (13~17题共用备选答案) A.脐静脉腹腔内部分闭锁 B.第一房间隔和第二房间隔融合 C.主动脉肺动脉隔偏位 D.背、腹心内膜垫融合 E.卵圆孔未闭 13.什么导致左、右心房完全分隔( ) 14.什么导致左、右房室管形成() 15.肝圆韧带多由于( ) 16.法洛四联症多由于() 17.房间隔缺损多由于( ) 【X型题】 18.下列参与室间隔形成的是( ) A.球室沟 B.心内膜垫

第十章循环系统

第十章循环系统 一、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包括( ) 、( ) 、( ) 和( ) ;而循环系统,除此之外,还包括( ) 。 2.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 )和( )组成。 3.在电镜下,根据内皮细胞和基膜的结构特点,可将毛细血管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4.基膜完整的毛细血管是( )和( )。 5. ( )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吞饮小泡最多,后者的作用是( ) 。 6.与动脉管壁相比,静脉壁的( ) 膜和( ) 膜较薄,( )膜较厚,有些静脉管腔内还可见( ) ,其作用是( ) 。 7.中动脉管壁的中膜富含( ) ,呈( )分布,故又称( )动脉。 8.大动脉的内皮下层( ) ,中膜有40~70层( ) ,故又称( )动脉。 9.与伴行动脉相比,静脉管壁( ) ,管腔( ) ,形状( ) ,三层分界( ) 。 10.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心肌纤维有三种类型的细胞.( )、( )和( )。 (二)、单选题 1.内皮外无基膜的毛细血管是( ) A.肌组织的毛细血管 B.肝血窦 C.胃肠粘膜的毛细血管 D.脾血窦 E.肾血管球 2.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因素,哪项错误( )

A.内皮细胞的吞饮能力 B.内皮细胞是否有小孔 C.内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的多少 D.基膜有无及厚薄 E.细胞间隙的宽窄和有无特殊连接 3.毛细血管易于进行物质交换的原因哪项错误( ) A.管壁薄 B.分布广 C.分支连成网,表面积大 D.血流较动脉快 E.与周围组织细胞相距较近 4.关于有孔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A.胃肠粘膜 B.甲状腺 C.肌组织 D.肾血管球 E.甲状旁腺 5.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A.肾血管球 B.脑组织 C.结缔组织 D.心肌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风湿小体赘生物原发性固缩肾心绞痛动脉瘤室壁瘤心肌梗死心肌硬化高血压脑病 泡沫细胞 二、填空题 1.风湿病按病变发展过程可分______、______、______。 2.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累及______,最常发生在______。 3.风湿性心脏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4.缓进型高血压依病变发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期。 5.高血压器官病变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主动脉粥样硬化按病变发展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7.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继发性改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冠心病的病变及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 9.心绞痛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 10.心肌梗死按病变范围可分三种______、______、______。 11.冠心病的常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 12.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高血压脑病变有______、______、______。 14.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风湿病造成的后果,最严重的部位是: A.关节 B.皮肤 C.脑 D.心脏 E.浆膜 2.风湿病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征病变是: A.纤维素样变性 B.风湿小体形成 C.巨噬细胞增生 D.纤维母细胞增生 E.后期瘢痕形成 3.风湿病的早期病变是: A.粘液样变性 B.纤维素样变性 C.风湿小体形成 D.炎性细胞浸润 E.纤维化 4.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多发生于: A.主动脉瓣 B.肺动脉瓣 C.二尖瓣 D.三尖瓣 E.腱索 5.风湿细胞来源于: A.巨噬细胞 B.组织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6.风湿性心外膜炎的病变主要是: A.风湿小体形成 B.粘液样变性 C.纤维素样坏死 D.炎细胞浸润 E.浆液纤维素渗出 7.“绒毛心”是由何种心脏病引起? A.风湿性心肌炎 B.风湿性主动脉炎 C.风湿性心内膜炎 D.风湿性心外膜炎 E.感染性心内膜炎 8.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多数为: A.由草绿色链球菌直接引起 B.由溶血性链球菌直接引起 C.与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有关 D.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E.葡萄球菌引起 9.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的病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赘生物大小不规则 B.单个或多个,黄色 C.质脆易脱落 D.不易引起栓塞 E.重者瓣膜形成溃疡、穿孔 10.心瓣膜病多见于: A.二尖瓣 B.三尖瓣 C.主动脉瓣 D.肺动脉瓣 E.腱索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药物治疗应用

第九章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本章学习目标 一、掌握 1.高血压病的治疗目标,主要降压药物的种类、适应证及代表药物 2.高脂血症的治疗目标,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二、熟悉 1.高血压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2.心衰的治疗药物原则 二、了解 1.降压药物的选择 2.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种类 本章主要介绍三个内容: 一、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二、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本章重点掌握: 第一节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导致伴有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如不有效地对血压进行预防性监测,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Framingham心脏研究提出,在55岁血压正常的人群中,有90%的可能性发展为高血压。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事件危险性之间的关系连续一致,持续存在,并独立于其它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血脂紊乱、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一)药物治疗目标 抗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心脑血管和肾脏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多数高血压患者,特别是50岁以上者,收缩压(SBP)达标时,舒张压(DBP)也会达标,治疗重点应放在SBP达标上。血压达到<140/90 mm Hg能减少心血管疾病(CVD)并发症。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30/80 mm Hg。 (二)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是治疗高血压必不可少的部分。降低血压的主要生活方式调整包括: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采用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即提倡富含钾和钙的饮食方法;减少钠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限制饮酒。调整生活方式能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降低心血管危险。 (三)药物治疗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可分为五大类,即利尿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1.利尿剂 (1)分类:包括①噻嗪类:氢氯噻嗪、甲氯噻嗪、多噻嗪、吲达帕胺;②袢利尿药:呋塞米、托尔塞米和布美他尼;③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 (2)适应证: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盐敏感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妇女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的降压效应。袢利尿剂主要用于肾功能不全时。利尿剂能增强其它降压药的疗效。 (3)不良反应:一般利尿剂的不良反应是低血钾症和影响血脂、血糖和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其它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及尿量增多。 (4)禁忌证:痛风者禁用。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血钾。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1)分类:包括: ①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酚妥拉明、妥拉唑林和乌拉地尔;

第10章 循环系统

第十章循环系统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血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心壁的组 织结构,掌握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 分布和功能;熟悉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 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熟悉微循环的定义和 基本组成成分;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心瓣膜的功能意义及静脉壁的结构特点。 二、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包括、、 和;而循环系统,除此之外, 还包括。 2.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 )和( ) 组成。3.在电镜下,根据内皮细胞和基膜的 结构特点,可将毛细血管分为( )、( )和( ) 三种类型。 4.基膜完整的毛细血管是( )和( )。 5.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吞饮 小泡最多,后者的作用是。 6.与动脉管壁相比,静脉壁的膜 和膜较薄,膜较厚,有些静 脉管腔内还可见,其作用 是。 7.中动脉管壁的中膜富含,呈 分布,故又称动脉。 8.大动脉的内皮下层,中膜有 40~70层,故又称动脉。 9.与伴行动脉相比,静脉管壁, 管腔,形状,三层分 界。 10.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心肌纤维有三 种类型的细胞.( )、( )和( ) 。 (二) 、单选题 1.内皮外无基膜的毛细血管是( ) A.肌组织的毛细血管 B. 肝血窦 C.胃肠粘膜的毛细血管 D.脾血窦 E. 肾血管球 2.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因素,哪项错 误( ) A.内皮细胞的吞饮能力 B. 内皮细胞是否有小孔 C.内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的多少 D. 基膜有无及厚薄 E. 细胞间隙的宽窄和有无特殊连接 3.毛细血管易于进行物质交换的原因哪 项错误( ) A.管壁薄 B.分布广 C. 分支连成网,表面积大 D.血流较动脉快 E. 与周围组织细胞相距较近 4.关于有孔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 A.胃肠粘膜 B.甲状腺 C. 肌组织 D.肾血管球 E. 甲状旁腺 5.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的分布,哪项错误 ( ) A.肾血管球 B.脑组织 C. 结缔组织

心血管系统常见病试题

心血管系统常见病试题 一、最佳选择题 1、高血压的并发症通常主要受累的脏器包括 A、心脏、脑、肾脏、肺与血管 B、心脏、肺、胰脏、眼与动脉 C、肾脏、脑、心脏、眼与胰脏 D、肾脏、眼、胃肠、脑与心脏 E、心脏、脑、肾脏、眼与血管 2、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中错误的是 A、初期即有明显症状 B、诊断临界值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C、绝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属于缓进型 D、可出现靶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 E、约半数人测量血压后才偶然发现血压升高 3、下列症状不是高血压临床表现的是 A、头痛 B、头晕 C、口干 D、心悸 E、耳鸣 4、关于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正确的是 A、收缩压≥140舒张压<90 B、收缩压>140舒张压<90 C、收缩压>130舒张压<100 D、收缩压>130舒张压<90 E、收缩压≥130舒张压<90 5、抗高血压治疗的目标因人群而异,合并慢性肾病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 A、<120/70mmHg B、<125/70mmHg C、<140/90mmHg D、<135/80mmHg E、<135/85mmHg 6、男,68岁双侧肾动脉狭窄,有哮喘史,气短、心悸就诊,体征和实验结果为血压172/96mmHg血尿酸516mmol/L(正常180-440 mmol/L),血钾110mmol/L(正常25-100mmol/L)应该选哪个抗高血压药 A、氢氯噻嗪 B、替米沙坦 C、卡托普利 D、利血平

E、拉西地平 7、高血压治疗的目标叙述正确的是 A、血压降低至120/80mmHg以下 B、控制患者血压不再持续升高 C、迅速降低患者血压,以规避并发症带来的风险 D、将血压控制在120/80mmHg以下,最大限度地消除危险因素,保护重要脏器的正常功能不受影响 E、降压治疗方案除了必须有效控制血压,还应兼顾对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等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 8、以下抗高血压药物中,属于利尿药的是 A、缬沙坦 B、氨氯地平 C、维拉帕米 D、氨苯蝶啶 E、依那普利 9、以下有关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方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用药 B、药物治疗高血压时要考虑患者的合并症 C、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 D、首先选用血管扩张剂和中枢性抗高血压药 E、最好选用1天1次给药持续24小时降压的药品 10、长期应用哪类降压药物可能会引起男性乳房发育 A、氨氯地平 B、螺内酯 C、卡维地洛 D、依那普利 E、利血平 11、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者宜不用 A、甲基多巴 B、利血平 C、硝苯地平 D、酚妥拉明 E、依那普利 12、以下降压药,属于中枢α-受体激动剂的是 A、利血平 B、可乐定 C、拉贝洛尔 D、卡托普利 E、特拉唑嗪

家畜病理学复习资料第8章 心血管系统病理

1.心内膜炎概念:心脏内膜的炎症 分类据发生部位:瓣膜性心内膜炎心壁性心内膜炎腱索性心内膜炎 乳头肌性心内膜炎 据病变特点:疣性心内膜炎溃疡性心内膜炎 2.疣状心内膜炎定义:心瓣膜轻微损伤和出现疣状赘生物为特征的炎症。 主要原因:细菌感染机理:抗原抗体反应—免疫性损伤 病理变化眼观:心瓣膜增厚,无光泽,附着黄白色、细颗粒样赘生物,易剥离。后可发展,变硬,变大,不易剥离,灰白色。 3.溃疡性心内膜炎定义:心瓣膜损伤较严重,炎症侵及瓣膜深层,发生明显坏死为特征的炎症,亦称败血性心内膜炎。原因:主要为毒力较强的化脓菌感染机理:强毒性化脓性细菌感染----菌血症 心瓣膜内皮损伤------溃疡性心内膜炎;瓣膜心内膜炎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病理变化眼观:初期为浑浊的淡黄色小斑点融合成表面粗糙的坏死灶脓性分解形成溃疡。(溃疡处可形成菜花状物,周边有炎性反应)进一步向深发展导致穿孔。后期机化形成结节状物。 镜检:瓣膜坏死,固有结构消失,坏死灶周边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表面为纤维蛋白,血小板形成的血栓,其中混有崩解的组织碎片与细菌团块。 4.心肌炎概念: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炎症。动物原发的少见,多为伴发代谢病、传染病、变态反应等。 二、分类:按部位和性质差异分实质性心肌炎间质性心肌炎化脓性心肌炎 5.实质性心肌炎定义:心肌纤维的实质性变化为主,间质内可见渗出和增生的炎症。 原因和机理细菌性传染病(巴氏杆菌,猪丹毒,链球菌病等) 中毒性疾病(砷,磷,有机汞等)病毒感染(口蹄疫),有亲心肌的特性,可以直接损伤破坏心肌细胞。眼观:心脏扩张,心肌变淡,质地变软,无光泽,心脏表面散在多发性黄白色或灰白色斑块或条纹状病灶。镜检:心肌纤维变性(颗粒变性或脂变),坏死,肌浆变成均质红色玻璃样物。可发生断裂和崩解。间质内毛细血管充血,出血,浆液渗出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多。 6.间质性心肌炎定义:以心肌间质渗出,增生性变化占优势,心肌变质性变化相对较轻的炎症。 原因:某些寄生虫感染(弓浆虫)和变态反应。 病理变化眼观:与实质性心肌炎不易区分。 镜检:间质变化明显,充血,出血;浆液渗出与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单核,淋巴细胞),肌纤维局灶性变性坏死。慢性的肌纤维萎缩,变性,消失,大量结缔组织增生。 7.化脓性心肌炎定义:以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渗出及脓液形成为特征的心肌炎。 原因:化脓心性细菌继发感染。 眼观:心肌内大小不等的化脓灶。镜检:早期可见栓塞部血管化脓性渗出→局部心肌坏死,溶解→脓肿形成,周边肌纤维变性,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 8.心包炎概念:心包壁层和脏层(浆膜心外膜)的炎症。 类型浆液性心包炎纤维素性心包炎出血性心包炎化脓性心包炎创伤性心包炎 9.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定义:以大量浆液和纤维素性渗出为特征的心包炎症。 原因及发病机理 病原(猪瘟病毒、链球菌、巴氏杆菌、鸡伤寒沙门氏菌)→血液或临近组织→心包→渗出浆液+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素)。外因:营养、天气等因素的促发作用。 眼观:心包表面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增厚,心包腔内量多少不一的液体,淡黄色,透明或浑浊。心外膜无光泽,外附着一层灰黄白色薄膜,或较厚的绒毛状膜样物(绒毛心)。易剥或不易剥→机化→粘连,心包腔消失。(盔甲心) 10.创伤性心包炎 锐利异物食入胃内。胃蠕动时,异物穿透网胃,横隔→心包。胃内的微生物进入心包→发生炎症。 眼观:心包增厚,扩张。心包腔内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外膜浑浊,粗糙,充血,出血。有时可见创

心血管系统——第十章 休 克

心血管系统——第十章休克 休克 概述 一、定义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本质:氧供不足和需求量增加 特征:产生炎症介质 二、分类 三、病理生理 (一)微循环改变 1.微循环收缩期:“只出不进” --心跳加快、心排出量↑;收缩外周和内脏小血管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2.微循环扩张期:“只进不出” 无氧代谢、能量不足、乳酸类产物蓄积 释放舒血管物质(组胺、缓激肽) --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3.微循环衰竭期: 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溶酶体释放→细胞自溶 不灌不流,血液高凝 (二)内脏器官的继发损害 肺: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受损,表面活性物质↓ 肾:入球动脉痉挛,有效循环容量↓→少尿 脑:脑缺氧→脑细胞肿胀,脑水肿、颅内压↑ 心:心肌损伤,微循环血栓→局灶性缺血坏死 胃肠道: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70% 肝:破坏肝的合成和代谢,肝小叶中央出血、肝细胞坏死,单核-巨噬细胞受损休克在微循环衰竭期最突出的情况是 A.血管内高凝状态 B.后括约肌收缩状态 C.代谢性碱中毒 D.前括约肌收缩状态 E.毛细血管内“可进可出” 『正确答案』A 四、表现 分期程 度 神志口渴皮肤脉搏血压尿量失血量

休克代偿期表现不包括 A.血压下降 B.兴奋 C.过度通气 D.烦躁 E.舒张压升高 『正确答案』A 男,35岁。1小时前车祸外伤出血,出血量约为1000ml。查体:BP 100/70mmHg,体重70kg,面色苍白,心率125次/分。该患者受伤后机体首先发生的反应是 A.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B.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减少 C.外周血管阻力不变 D.脑和心脏的血管收缩 E.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正确答案』E 五、监测 --精神:脑灌注和全身循环 --皮温、色泽:体表灌注 --血压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0.5→无;1~1.5→有;2→严重 --尿量:>30ml/h→改善 --中心静脉压(CVP):5~10cmH2O,最常用 ①低于5cmH2O→血容量不足 ②高于15cmH2O→心功能不全 ③高于20cmH2O→充血性心力衰竭 休克监测中最常用的项目是 A.心脏指数 B.血气分析 C.肺动脉楔压 D.中心静脉压 E.心排出量

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症状

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1、心源性呼吸困难:又称气促或气急,是病人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中自我感觉到的呼吸异常。循环系统疾病引起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病因是左心功能不全,也可见于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炎、心包压塞等。(1)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也是病情较轻的一种。其特点是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引起呼吸困难的体力活动如快步行走、上楼、一般速度步行、穿衣、洗漱等。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发生在夜间,于睡眠中突然憋醒,并被迫坐起或下床,开窗通风后症状才逐渐缓解。 (3)端坐呼吸:常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之一,病人平卧时有呼吸困难,常被迫采取坐位。 2、胸痛: 许多循环系统疾病可产生胸痛,常见的有各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A夹层动脉瘤、急性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 典型心绞痛位于胸骨左,呈阵发性压榨样痛,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后可缓解。 急性心肌梗死多是持续性剧痛,呈濒死感,伴心律、血压改变; 急性主A夹层动脉瘤病人可出现胸骨右或心前区撕裂样剧痛或烧灼痛.急性心包炎引起的疼痛可因呼吸或咳嗽而加剧; 心脏神经官能症也可出现心尖部针刺样疼痛,但与劳累、休息无关,且活动后减轻,常伴有神经衰弱症状。 3、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感。 最常见的病因为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等。 也可因心脏搏动增强,如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心功能代偿期及全身性疾病,如甲亢、贫血、发热、低血糖反应等,以及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致。 此外,生理性因素如健康人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过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 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类、阿托品、氨茶碱等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而致心悸。

7.心血管系统用药

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用药 A 型题 掌握26 种78 题 硝酸甘油 1. 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是通过:D A. 阻断心脏β受体,降低心肌耗氧量 B. 直接抑制心肌,降低心肌耗氧量 C. 主要扩张冠脉阻力血管 D. 扩张外周血管同时扩张冠脉侧支血管 E. 阻断Ca ++ 内流,增加心肌血流量 2. 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硝酸甘油的常用给药方式:D A. 口服 B. 吸入 C. 皮下注射 D. 舌下含服 E. 静脉注射 3.关于硝酸甘油,下列说法有误的是:B A. 片剂用于舌下含服,不可吞服 B. 可用于颅内压增高者 C. 血容量不足,收缩压低的患者慎用 D.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禁用 E. 青光眼患者禁用 硝酸异山梨酯: 1. 关于硝酸异山梨酯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舌下含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80% B. 口服给药无肝脏首过效应 C. 可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 D. 主要以原形由尿中排出 E. 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3小时 2. 下列药物中,可与洋地黄、利尿剂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是:B A. 硝苯地平 B. 硝酸异山梨酯 C. 硝酸甘油 D. 普萘洛尔 E. 复方利血平 3. 硝酸异山梨酯药物严禁与西地那非合用,否则会导致:A A. 严重低血压 B. 严重贫血 C. 严重颅内压增高 D. 抗心绞痛作用减弱 E. 休克 硝苯地平 1. 硝苯地平不能与下列哪种药物合用,否则会使硝苯地平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D A. 硝酸甘油 B. 硝酸异山梨酯 C. 普萘洛尔 D. 利福平 E. 美托洛尔 2. 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的机理是:A A. 降低心肌细胞内Ca+浓度 B. 降低心肌细胞内K+浓度 C. 收缩外周阻力血管 D. 降低心脏前负荷 E. 增加心肌耗氧量 3. 关于硝苯地平,哪一项是正确的B A. 以原药形式80%经肾脏排泄,20%随粪便排出 B. 通过位于肠粘膜和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 3A4系统代谢消除 C. 哺乳期妇女可以使用 D. 舌下含服或嚼碎服后15分钟起效,1~2小时达高峰 E.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30%

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医学专业《解剖学》 高二年级试题库 第8章出题人:刘凤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8分) 1、窦房结: 2、心包腔: 3、微循环: 4、静脉角: 5、房室结: 6、心包: 7、血液循环: 8、心的传导系统: 9、乳糜池: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32分) 1、心的传导系统包括、、。 2、右心房的三个入口为、、。

3、腹腔干的直接分支为、、。 4、淋巴系统由、、组成。 5、人体的九条淋巴干为、、、、 、、、、。 6、淋巴结的功能为、、。 7、人体最大的淋巴管道为,它起自于,终止于。 8、脾的功能为、、、 。 9、防止血液倒流的装置是、、。 10、心壁从内向外依次分为、、三层。 11、与微循环有关的血管一般包括六部分、、、 、、。 12、体循环的动脉主干为。 13、主动脉弓的凸侧向上发出三个分支,从右向左依次为、 、。 15、头臂静脉是由和汇合而成。 16、腹部的动脉脏支中不成对的脏支有、、 ,成对的脏支有、、。17、上肢的三条浅静脉有、、, 其中血液注入腋静脉的是,血液注入肱静脉的是,临床常选用药物注射和采血的部位是。 18、淋巴器官包括、、。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A、肝 B、脾 C、心 D、肾

2、营养心的动脉为()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腔静脉 D、左、右冠状动脉 3、测血压时听诊部位是() A、腋动脉 B、肱动脉 C、桡动脉 D、尺动脉 4、全身最大的静脉是() A、颈外静脉 B、上腔静脉 C、髂总静脉 D、下腔静脉 5、大隐静脉的血液注入() A、股静脉 B、尺静脉 C、腋静脉 D、肱静脉 6、右淋巴导管的淋巴注入() A、左静脉角 B、右静脉角 C、乳糜池 7、颈部最大的浅静脉为() A、颈内动脉 B、颈外动脉 C、面静脉 D、锁骨下静脉 8、人体最大的淋巴管道是() A、胸导管 B、右淋巴导管 C、右颈干 D、左颈干 9、体循环的动脉主干是() A、主动脉 B、冠状动脉 C、颈动脉 D、面动脉 10、心的正常起搏点是() A、窦房结 B、房室结 C、房室束 D、蒲肯野纤维 11、左右房室口的瓣膜是() A、二尖瓣 B、三尖瓣 C、主动脉瓣 D、肺动脉瓣 12、动脉圆锥位于() A、右心室的流入道 B、右心室的流出道 C、左心室的流入道 D、左心室的流出道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腔中的血液为动脉血的是()

11第十一章 汽轮机循环水及抽气系统

第1章汽轮机循环水及抽气系统 1.1. 循环水系统 1.1.1. 概述 循环水系统为采用长江水的开式循环系统,系统采用单元制直流供水系统,水温0~35度。循环水系统向凝汽器和开式循环水系统提供冷却水,每台机组设置两台循环水泵、两根Φ2220*14的循环水进水管和Φ2220*14的循环水排水管,在凝汽器循环冷却水进出口管道上均设有电动蝶阀。凝汽器可单侧运行,并可带75%ECR负荷运行。 循环水系统主要包括循环水泵、循环水泵出口液控蝶阀、旋转滤网,还包括平板滤网、旋转滤网、滤网冲洗系统,伸缩节、循环水取排水构筑物、循环水管沟、虹吸井等。我公司循环水系统配置长沙水泵有限公司生产的循环水泵、长沙阀门厂生产的液控蝶阀以及华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提生产的旋转滤网。循环水水量表如图一。 注:1、凝汽量为THA工况。 2、凝汽量中包括了汽动给水泵组的排汽量。 3、冷却倍数为63倍。 图一 三台机组的循环水系统采用联络制:一号机组与二号机组的进出水母管对应相连;二号机组与三号机组的进出水母管对应相连。另外,每台机循环水设有50%容量反冲洗管道。在每台机组凝汽器循环水的两根进水管上分别接出一根Φ630*7的管子,向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供水。长江水经盾构的工作井进入循环水泵房,泵房内设置6台立式斜流泵。取水水量为60m3/s。 取水口纵向位置靠近厂区,位于常电公司(原常熟发电厂一期)排水口下游约150米、距#6丁坝上游约190米,离现有堤岸约600-650米的-9~-8.5米处。取水头部的型式配合引水管的施工方法,采用两条φ4500引水遂道,盾构法施工,引水遂道设计流速1.886m/s。取水口与泵房之间用自流引水管连接,并在每根引水隧道入口顶升7根1.9×1.9米竖井和安装2.8×2.8米取水头,从侧面进水。进水口下缘标高-5.65米,距河底约有3.05米,可以防止淤积及泥沙进入;进水口上缘标高-3.25米,距97%最低水位尚有1.603米,距年平均低潮位有2.88米,将可取到深层悬浮物少的低温水。 排水口设在取水口下游120米处重件码头防波堤的西侧,横向上距取水口约550米,斜距约563米,采用近岸排水,并要使排水口近区的温水带不影响至取水口。其特点是取排水口在横断面上保持足够的距离和必要的高差。 泵房位于防洪堤内,安装六台立式湿井式循环水泵,水泵和电动机连接安装方式为单基础,基础安装在4.20米层,泵房底板标高-9.40米。每台循环水泵出口配二阶段液控蝶阀。在泵房前池内每台水泵装有钢闸板、平板滤网,一套3.5米宽侧面进水旋转滤网及一台立式

心血管系统——第七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血管系统——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因】 --急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亚急性:草绿色链球菌 【表现】 1.症状 --最常见:发热 --非特异:脾大、贫血、杵状指(趾) 2.动脉栓塞:脑和脾(最常见) 3.心脏杂音 4.周围体征(微血管炎或微栓塞) --瘀点 --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 --Osler结节:在指和趾垫,亚急性 --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急性 --Roth斑:视网膜 A.Janeway损害 B.瘀点 C.脾大 D.Roth斑 E.Osler结节 1.主要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体征是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发生于视网膜的病变是 『正确答案』A、D

5.并发症 --心力衰竭:最常见,主动脉瓣受损最常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栓塞引起) --心肌脓肿:急性 --化脓性心包炎 --心肌炎 【检查】 两大基石 1.最有价值的检查:血培养 2.超声心动图 --经胸超声心动图(50%~75%)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5mm,95%) 3.其他 --尿液:镜下血尿、轻度蛋白尿 --免疫学:丙种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 --心电图、X线 【诊断】缺乏典型特异性表现 --主要指标:2大基石 --亚急性:原有心脏病+周围体征+超声心动图 女,43岁。近1月来发热,乏力,气促。有先天性心脏病史。查体:T 37.2℃,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0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响亮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血WBC 13.4×109/L,N 0.89,Hb 104g/L,尿常规沉渣镜检RBC 5/HP,该患者需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心包炎 C.风湿热 D.感染性心内膜炎 E.急性心肌炎 『正确答案』D 女,20岁。3个月前拔牙后持续发热至今。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查体:体温38.6℃,贫血貌,脾肋下1cm。最有助于确诊的检查是 A.胸部X线片 B.血培养 C.血清铁 D.腹部B超 E.心电图 『正确答案』B 【治疗】 1.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抗微生物药物 --用药原则 ①早期:连续送3-5次血培养后 ②大剂量和长疗程:完全消灭致病菌

心血管系统疾病习题集及标准答案

上篇第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一、选择题 【A1型题】 1.风湿病侵犯的组织最确切的是在 A.心内膜 B.关节滑膜 C.血管 D.皮肤 E.全身结缔组织 2.在风湿病侵犯的器官中,病变最多见且严重的是 A.心脏 B.关节 C.血管 D.皮肤 E.脑 3.风湿病最具特征的病理变化是 A.粘液样变性 B.纤维蛋白样坏死 C.风湿小体 D.心瓣膜纤维组织增生 E.心外膜纤维蛋白渗出 4.风湿性心外膜炎病变是 A.变质性炎 B.化脓性炎 C.浆液纤维蛋白性炎 D.出血性炎 E.卡他性炎 5.风湿性心肌炎的特征病变是 A.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B.心肌间质水肿 C.间质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 D.间质多灶性中性粒细胞浸润 E.间质中出现风湿小体 6.风湿性心外膜炎常出现绒毛心,其原因是 A.纤维蛋白性炎 B.间皮细胞绒毛状增生 C.白色血栓 D.风湿小体 E.心外膜瘢痕形成 7.浆膜风湿病的病变特征是 A.粘液样变性 B.纤维蛋白样坏死 C.风湿小体 D.浆液渗出 E.浆液渗出及纤维蛋白形成 8.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侵犯下述何处内膜组织 A.心瓣膜 B.腱索 C.左房心 D.右心房 E.左心室 9.风湿性心内膜炎除最常侵犯二尖瓣外,其次受累的内膜组织是 A.主动脉瓣 B.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 C.腱索 D.左心房壁 E.左心室壁 10.早期风湿性心内膜炎最特征性的病变是在瓣膜上形成 A.溃疡 B.水肿 C.穿孔 D.串珠状疣状赘生物 E.巨大赘生物 11.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之联合瓣膜损害,主要是 A.二尖瓣及三尖瓣 B.二尖瓣及主动脉瓣 C.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 D.主动脉瓣及三尖瓣 E.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 12.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关键是 A.病变广泛 B.病变持续时间长 C.病变贯穿瓣膜 D.两瓣叶之间出现病变 E.病变反复发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