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4时计时法反思

24时计时法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今天的这节课整体上的还不错.几个重要的环节都有按照顺序讲下来了.不过在细节处理上还是有欠缺的地方.

首先,在上课初时给出的那几张图片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下生活中24时计时法.不过在课上我在图片停留的时间上太快了,一闪而过,几乎就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在用画在黑板上的钟表讲解24时计时法时针所走的全过程时候,太独立的讲解了,在比较内外圈的关系的时候,学生说出相差12时的时候,我没有再深入的问这个是怎么得出来.而是直接就总结了.因此学生在后面的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化的时候效果不是很好.而且由于是独立的讲,所以在讲完这个后出示8时让学生说出24时计时法的表示,学生会觉得太突然了.没有过渡.

这里如果和后面的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结合来说可能效果更好.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候和第二圈分开来讲,这样实例结合概念学生可能更清楚.

在讲解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的时候虽然都说清楚了,可是学生消化的还不是很好,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在前面加时间词,而24时计时法前不用时间词.在这点上没有大力的强调,因此学生在后面做这种互换的时候也就会忘记加上时间词.

在最后出示一张写者3:45的车票的题目,旁边一个老奶奶说我下午3时来的呀,为什么我还是迟到了?我的目的是让学生用24时计

时法来判断,后面一个学生问我,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早上的3:45都是一样的表示啊,这又怎么区别?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来要给学生强调在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而没有在前面就突出.

不过整体来说还是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二十四小时制”是一个十分生活化的题材。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一般只介绍它是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的记时制,并把教学重点放在与“十二小时制”的比较方面,从而使学生能正确辨认和换算便达到了教学目的。 王老师能把这样的内容上得别开生面,有情趣,有新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充分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基础之上。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数学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使学生乐于学习,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关于“24时记时法”,学生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王老师在这节充分依托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的引入部分,充分创设了听“大风车主题曲”情景,学生表达与节目表表达的不同的矛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体现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演示24小时整个完整的过程,老师一边用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时刻,特别是有意强调了晚上,凌晨,中午,下午等重点词语,而且课件从颜色到画面都很好的让学生很好的体会了24时的变化。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从零时到某时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学生在以后的表述过程中有法可依。随后出示的两圈数字的种面,学生每个时刻

的两种表述,让学生感受下午2时就是14时,晚上8时就是20时~~~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两种计时法的互化方法,善于发现规律并加以概括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本领。 春节晚会的倒计时让学生理解了晚上12时就是24时,即使一天的结束,又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所以这个时刻既可以说是晚上12时,24时也可以说是0时。 老师不仅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24时计时法的清楚简洁,而且能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24计时法在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产生学习和拓展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兴趣。 王老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从学生的角度着想,把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质疑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是,也决不放弃课堂“平等中的首席”的责任,尊重学生的思路而又高于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引导学生发展,教师成为创造“创造精彩的人”。

24小时计时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24时计时法及其用途; 2、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刻和时间的意义; 3、进行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4、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 4、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时间象流水,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看图写时间 24时计时法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应用的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深入研究24时计时法(板题) 二、新授 (二)激活经验,感悟方法 师:那么,究竟什么是24时计时法呢?它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呢?同学们以前就听老师说过一日=24时,我们先借助钟面看一看一日是不是24小时。 (课件演示一日内钟面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过程,要求学生仔细体会一天有2个12小时,时针一天共转了2圈,共24小时。) 1、 24时计时法及用途 (1)、教师拿出钟表将时钟、分钟都指向“12”,告诉学生这是夜里12时,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0时。现在老师拨钟请同学们说出指定的时刻:上午8时,中午12时,下午5时,晚上10时,午夜12时。小节:夜里12时表示一天的结束,即24时,又表示第二天的开始,也叫0时,从0时到24时的

计时法,是全世界通用的,也叫国际计时法(板题)师:那么,究竟什么是24时计时法呢?它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呢?同学们以前就听老师说过一日=24时,我们先借助钟面看一看一日是不是24小时。 (课件演示一日内钟面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过程,要求学生仔细体会一天有2个12小时,时针一天共转了2圈,共24小时。) 笑笑要去车站接同学欢欢,欢欢打电话来说明天7:00到站。可一放下电话,笑笑却不知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去接欢欢。小朋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不清楚是上午7点还是下午7点,借此复习(讨论)普通计时法。〕 并指出:第一圈以夜里12时(也就是0时)到中午12时,是12小时。第二圈以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又走了12小时。一共走了两圈是24小时。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采用的是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每天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如果我们每天睡觉用去10小时,吃饭用去3小时,活动用去2小时,休息游戏和路上各用去1小时,那么用在学习上就只有7小时,再平均分配到各门学科的话,大概每天每门课就仅有1小时了。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不能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5上面第3小节,通过阅读使学生懂得在把下午的几时或晚上几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要给原来的数加上12,而第一圈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更简单,不要写明凌晨,上午等,只要直接写几时。板书:1日=24时 师:我们已经清楚了夜里12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24时,这一时刻既表示1天的结束,又表示第2天的开始,所以习惯上常把夜里12时又说成0时。 师:现在,思考两个问题:(1)这个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是上午的时刻?下午的时刻?还是晚上的时刻?(2)外圈的数和相对应的内圈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生交流:钟面外圈的数是按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和晚上时间的,总是比内圈相对应的数大12。所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只要用内圈的数加上12来表示即可。反过来,如果告诉我们的时间是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就减去12算出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三)加深理解,形成方法 师:在生活中,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都是经常要用到的,我们要学会熟练地互相转换。 (出示课件:《小明的一天》)师:小明正在参加升旗仪式,这时是什么时间?小明正在吃饭,这时是什么时间?小明正在和小伙伴们在一起踢足球,这时是什么时间?小明上床睡觉了,这时是什么时间?(学生回答)

24时计时法的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的教学反思 一、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学生对时钟的认识停留在能看钟面并读出那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对12时法一说并没有形成概念。以此为起点,在课开始时通过课前三分钟《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故事引出早上7时、晚上7时,然后联系生活学生说出19时就是晚上7时,让学生初步感知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分别表示的时间概念,这样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积极性。为学习接下去的内容打下了基础。数学知识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实际。 二、利用动手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时针转两圈 在学生了解了一天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后,让我们一起来度过这一天吧,引出半夜12时又叫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时针继续移动)天渐渐的亮了,这时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这样让学生演示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24个小时(一天)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了什么是12时计时法。,为进一步认识24时计时法,通过观察、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感知24时计时法,在交通、邮局、商店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并把创造的权利还给学生。师生互动拨钟盘,利用课件和时间尺直观形象让学生感知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的互化,最后,设计一些12时计时法法和24时记时法的相互转化的练习,巩固新知,练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养成合理分配时间的好习惯,并通过最后一道懒洋洋的周末计划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本课最大的难点是两种计时法的转换。同一时刻可以用两种计时法转换,转换的方法是需要学生探讨的。但我在处理两种计时法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处理得较快,导致学生在转换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问题。当然前提是先要把这种计时法分清楚,这部分的知识点我也处理得太快了,没有及时让学生巩固。 三、设计有情景的练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完成82页的情景图,用两种计时法表示钟面的时刻,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而把它看成自身的需要。 通过本节课我发现有以下不足: 1.重复啰嗦。 一个提问,颠来倒去可以提出二、三遍,我的初衷是好的,想以此引起学生注意,有时候讲一个问题重复两三遍,当时我是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强调再强调。在本节课中,由于多煤体的影响,学生看不清,所以重复啰嗦的现象就更为严重了。 2.知识点过渡不够自然 教学过程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一个个教学环节好比是粒粒珍珠,而各环节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连珍珠之间的丝线,缺少这条线,再好的珍珠也成不了美丽的项链。生硬的语言在我的设计中层出不穷,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教学过程中过渡语的设计和运用。 3.激励性评价太少 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具有激励性、幽默,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沁入学生的心田, 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

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案

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案 【教学模式】学测评三元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2-53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引导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的应用;会有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时卡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5分)

1、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电话: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 2、一天中还有不同的8时吗?生活中怎么来区分两个不同8时而不造成误会呢? 3、我们平时用的12时计时法,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二、自主学习(10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2页 2、组内交流: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几时? 3、尝试训练:(教科书53页做一做) 连一连: 晚上睡觉吃午饭放学啦 15:30 12:00 21:00 4、学生汇报。 5、教师强调总结: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

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6、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3页例3 我们是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出发的,列车17时45分正点到达石家庄站。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 7、小组交流:可以有几种计算方法? 8、学生汇报。 9、尝试训练:春蕾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 10、教师总结强调: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当然把问题里面的时间都换成24时表示法之后,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比较简单。 三、自主练习(8分) 1、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掌握24时计时法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进行自主练习。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时、分、秒知识后,掌握了时间单位的进率后进行的。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陈玲老师设计的教学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丰富了情感体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孟老师的这节课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由于“普通计时法”的概念在之前的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提出来,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小学生一天中的3个生活片断,用多媒体一一展示,让学生通过钟面上的时间说出小朋友什么时候在干什么?先唤起学生对普通计时法的回忆,然后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电视节目预告的录音,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还会用到另一种计时方法,即24时计时法。与生活的联系及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初步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换有了很好的掌握。 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讲“一日=24时”时,孟老师先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谈谈“你认为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后,让学生通过“春晚倒计时”的视频明白了一天的起始时刻。这样用生活中的实例教学生比老师单纯的讲解要生动的多,同时也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在这节课的知识拓展环节,教师也选择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商店门上的营业时间,公路上小汽车的禁止通行时间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处处要用到数学。 孟老师的课堂让知识充满了活力,把教学还原成儿童的生命活动,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段快乐的智性时光。

【教育资料】三年级数学教案《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育资料】三年级数学教案《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准备:钟面、情景图 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使学生认识到1日=24时,会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某一时刻;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4时计时法,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 (3)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培养学生获取生活中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4.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时刻信息。 2.组织交流时刻信息,提出问题:8时的时候,你猜老师会在干什么? 3.组织学生猜测。(老师在我们班上课工作;老师可能没有课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或许有学生也会猜到是晚上8时......) 4.揭示答案:每天的这个时候,老师都在家里备课,为什么你们没猜到(为什么这么多小朋友没猜到呢)?

学生可能会说:我们讲的是上午8时,而老师指的是晚上8时。 师:是的。晚上8时和上午8时是我们惯用的12计时法,谁还知道别的计时法? 学生可能会说:晚上8时就是20时? 你怎么知道的?(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我妈妈教我的;我是在收音机上听到过......) 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师:小朋友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采用这种计时法就不会让人产生误解了。这种计时法就是24计时法。 5.组织学生观察: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1日(天)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12时(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再到夜里12时(0时),时针又走1圈也是12小时,一共是24小时,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 ——记《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教授完《24时计时法》一课,看到同学们的课堂表现,觉得效果还算理想,特别感谢组内同仁们的帮助,回想这一节课准备的全过程,有成功也有不足。下面从《24时计时法》教学中,浅谈“讲数学学习回归生活”的探索。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命题。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数学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使学生乐于学习,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①生活运用于学习。选择了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情景,展示给学生看火车票上信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理清“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用途区别,从而深入了解两者的基本联系和区别。有了生活经验的支撑,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传统教学模式。24时计时法本来就来自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24时计时法。所以选择这样的例子能让孩子们明白在生活中火车票上是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间,24时计时法在邮电、通讯中表示更简洁,更国际化。使学生认识到计时方法有不同,感受到生活中计时的重要性。 ②知识点回归于生活。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乐于探讨的问题,更应该把课堂中的知识点运用在生活中。实践证明儿童学习必须依赖具体事物,从具体形象入手,逐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把数学的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可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如在孩子们区分两种计时法时,可以把“普通计时法”中区分下那个时间段是凌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回家后孩子会一同纠正家长平时说到时间的不规范,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

24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P52 《年月日》24小时记时法 教学目标: 1.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掌握其特征。会用它表示时刻。 2.发现并归纳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规律,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积累获取生活中数学信息的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24时计时法,正确地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理解24记时法中的0点。及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具准备: 钟,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只闹钟) 一.引入 1.了解谈话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的是时间的宝贵。那么关于时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呢?能举例说说么? 2.创设情境,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是晚上几时开播吗?(晚上7时)通常你们在电视上晚上7时,新闻开播的时候,画面上的时间是怎样表示的呢?(媒体出示画面) (19:00) 师:晚上7时又可以说成是19时。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呢,它又和7:00有何区别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一天有24小时 出示主题图(百货商场) 师:小女孩问了妈妈什么问题呀? 1.师:21:00是几时?谁来猜一猜?(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答案) 2.师: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种计时方法?

(电视上,商店的门口。火车时刻表等) 师: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着钟表。(给学生演示教具) 3.动手操作 (1)师: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钟声是在什么时间敲响的?(夜间12时) 师:(把时针调到12时)对,夜间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 师:现在请同学仔细想一想,在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两圈)师:他说的对吗?(对)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走的。(给学生演示教具) 当时针走到夜间12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都指向数字12——夜里12时,就是0时,24时计时法也就是从此时开始计算一天的时间。接下去是凌晨1时、凌晨2时……(老师边拨边讲)上午8时、上午9时……直到中午12时。这时时针走过了第一圈。(再接着拨)下午1时、下午2时……晚上8时、晚上9时……直到午夜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这时时针走过了第二圈。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验证了在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那么一共是几小时呢?(一共是24小时)(板书:一日=24小时) (2)学生动手操作: 作为一天的开始时间,是几时?边拨闹钟边说说,1日有几个小时? 探究二; 1.P52页钟面。 师:钟面上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钟面外圈的数就是时针走第二圈时所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刻,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差都是12。 3、中央电视台晚上7时播出新闻,这个7时,就是19:00.请同学们在钟面上找一找,看一看。 师:晚上7时和19:00是同一个时间吗? (生:同一个时间) 师:那为什么要用19:00来表示晚上7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生:同样7时,可以是早上7时,晚上7时,但19:00就一看就知道是晚上7

评课稿 聋校

聋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22008305211065 方迎花 对于聋生而言,他们已经在生活中有了关于时间的概念,普通计时法对于他们而言是较为常见的,但是他们对二十四时计时法的接触不是很多,因此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对于聋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本节数学课是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转换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呢?王缙老师用最传统的方法演绎了一堂数学课,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以及多样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思考。 一、一切遵守“序” 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而言是必须遵守的。从整个教学过程而言,王老师将整堂课从复习、练习到总结,由潜入深,由易到难。首先复习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此基础上练习两者之间的转换,这是本节课的基础,贯穿始终,王老师先做好了知识铺垫,对新知识的讲解降低了难度。接着就是练习教科书上的例题,王老师先让学生读题,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在本子上求解,在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对例题进一步的分析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环节中,王老师用多种方法讲解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同时每种方法之间的难度依次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接着王老师让学生做练习时,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最后总结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这两种算法。王老师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时间的可量性,利用直观教学 时间是一种量,具有“量”的特征(有度量单位、结果是度量单位的个数、有限可加、可减性等)。但由于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忽视时间的可度量性,仅仅把“钟表”当作“时间”的代言人,会认钟表,借助于钟表来计算时间。但是24时在钟表上是无法体现出来的,学生很难理解12时是个分界点,但同时又是起点。24时记时法的计算对于聋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很难理解在用24时计时法计算时,求两时刻之间的时段必须要用减法,而对于普通计时法就不能直接用减法,而需分时段。 王老师充分运用了学生熟悉的度量长度的“尺子”(直线段)以及一天钟表要转两圈的生活常识,将弯曲的钟表刻度“拉直”为“时间尺”,将24时标记在“24时尺”。利用线段图直观明了的标记出各个时刻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为什么求两个时刻之间的时段要用减法。同时借用“钟表”的时间代言作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2”时看成“0”,同时借用“钟表”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在用普通计时法计算时要分时段。聋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利用直观线段图和“钟表图”有利于聋生在头脑中构建画面,帮助学生思考。 三、多种解题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不管是教法还是学法都没有固定的方法,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并且教学本身也是让学生学会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学会知识。王老师在讲解题目时,利用多种方法解题,其中还利用了数数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最实用最有效的,但是许多聋生都无法想到此方法,这个方法简单但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王老师没在此下功夫,而是将其他两种方法(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讲解作为重点,同时利用到“钟表”和线段图以及数数的方式,使

24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第1课时 认识24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教材52页24时计时法,54页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发现它与普通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时间观念的建立,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方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钟面、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周末的时候跟妈妈出去逛街吗?(逛过) 今天小红跟妈妈去逛百货商场,在商场门口的牌子上写着“营业时间:9:00~21:00” 小红就禁不住想:“21:00是几时?” 同学们知不知道21:00是几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学生说想法,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评价) 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计时法?(电视中、报纸上、商店营业牌上……) 像21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24时计时法。 (1)在一天里,钟面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钟表。(给学生演示教具) 师: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夜间十二点)

师:把时针调到12时。对,夜间12点,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 提问: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在一日也就是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走的。(给学生演示教具)同学们,除夕之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到第12下时,新的一年开始了。此时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都指向数字12——夜里12时。就是0时,24时计时法也就是从此时此刻开始计算一天的时间。接下去是凌晨1时、凌晨2时……(老师边拨边讲)上午8时、9时……直到中午12时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再接着拨)下午1时、2时……晚上8时、9时……直到午夜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刚才我们从中午12时拨到夜里12时,时针又走了一圈,又是12小时。 提问:你们想一想刚才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一共是几小时?(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板书1日=24时)启发学生:举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24时计时法。 (2)让学生拿出“24时钟表盘”,自己拨拨。 提问: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并组内交流,老师对学生发言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钟面外圈的数就是时针走第二圈时所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刻度,内外数相差12)小组讨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24时计时法中,时针走第一圈时,钟面上的时数与普通计时法相同;而时针走第二圈时,就等于用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也就是比普通计时法的下午时刻多12小时。 师: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几时?(学生思考) 生1:5外面对的是17,所以是17时。 生2:用5+12=17。 师:你们的想法都对,但在平时学习中把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要用原来的时数加上12,师生互动:教师拨第二圈,下午1时、2时……学生依次回答:13时、14时、……23时、24时或0时。 说明:为了区分某一时刻,一般用“凌晨”、“早晨”、“上午”等来描述一天从0时起到中午12时这段时间里的时刻;用“下午”、“晚上”、“夜里”等来描述一天从中午12时起到晚上12时这一段时间里的时刻。 (3)学生分组对练。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实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协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实行互换。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协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知识的内容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水平。 学生分析: 在学习24时计时法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时间,时、分、秒和时间相关的知识,他们对钟面、经过的时间等问题均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日常生活,比如电视和乘车的过程中等或多或少地与24时计时法有过交道,不会一点都没有接触到,这就构成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规律,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活动化、信息化,协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沉浸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所以,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有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数学实例,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准确地把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间实行互换。 教学目标: 1、创设现实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初步感知两种计时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掌握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特征,发现两种计时法互相转化的规律,能准确实行互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4时计时法》观课评议稿

《24时记时法》评课稿 日照市第三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长付志美 听了林老师的《24时记时法》这节课,至今“那时那景”仍历历在目。本课的重难点是学生对于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教学内容也比较抽象。在此谈一谈我的一些感受: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林老师在导入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资源,用课件呈现了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学生的生活作息,以此来切入普通记时法,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现实场景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使得学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记时法,并为后面让学生更好地区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作了铺垫。 2、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林老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融入了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注重内容的选取对教材深加工,充分有效地激活了教材中的知识。 3、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师生间始终保持着一种朋友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

体现了张老师的“差异教学”的教学理念,如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区别。在教学实施中,林老师也很注重引导,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独立去发现知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有合作讨论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林老师的“时间是最宝贵的,在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虽只是一句简短的话,但却看得出她对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要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的重视。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在这节课中,林老师能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时计时法》教学重难点突破

《24时计时法》教学重难点突破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会进行24时计时法与12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感受和体验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学会两种计时法的转换。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呈现了一个小朋友一天的日常生活情景:睡觉、起床、学习、吃午饭、课外活动、吃晚饭、看电视、睡觉,在不同时间进行不同的日常活动。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事,从而就引出对24时计时法的探讨。通过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介绍了在1日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两圈,说明1日有24小时,因此我们经常采用24时计时法。结合自身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如何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某一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钟或道具钟、印有“时间尺”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先听一段音乐(播放新闻联播开场曲)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你知道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开始吗? 生:7点开始! 师:什么时候的7点?说完整。 生:下午的7点。 师:还可怎么说? 生:晚上的7点 师:新闻联播开始的时候天黑了,我们把它叫做晚上7:00。 老师把它写下来。 板书:晚上7:00 师:老师在新闻联播刚开始的时候截取了一个画面,上面显示的时间是19:00。(出示画面)。 师:这19:00和大家说的晚上7:00一样吗? 师:19:00与晚上7:00指的都是一天中的同一时刻。晚上7:00就是19:00。 2、找生活中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早上几时,中午几时,晚上几时,电视上却出现了一个19:00,像19:00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你们还在哪见过? 让学生发言。(手机上、车票上、超市营业牌上等) 3、揭示课题 师:像19:00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我们称为24时计时法。像我们平时所说的晚上7:00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一般称为为12时计时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自主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1.学习24时计时法。.

人教三年级下册数学_ 24时计时法(2)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4课时24时计时法(2) 【教学内容】 24时计时法(教材第84页及相关习题。)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计算经过时间。 【复习导入】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下午2时是() 上午8时是() 晚上10时是() 夜里2时是() 下午5时半是() 凌晨4时20分是() 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19时是()12时是() 24时是()8时是() 22时40分是()13:50是() 【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境图(见教材第84页例3图)。

(2)问:从图上说说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何计算乘车的时间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讨论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18时-9时=9小时 3.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 (1)问:你还能想到什么办法? (2)师生共同进行拨钟表的方法。 (3)小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课堂作业】 教材第84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的收获,你是怎样计算经过时间的?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85~87页“练习十八”第2~10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4课时 24时计时法(2) 简单的时间计算:18时-9时=9小时 简单的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容易接受,我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先让学生探究,再进行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说想法(自己说、互相说),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在这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学习兴趣也很浓厚。我用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使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氛围浓厚。这样贴近生活的情景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学习起来不吃力。而且,我始终让学生先自己试着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交

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 1.播放新闻联播片头,揭示两种写法 师:这是老师喜欢的电视节目,它在什么时刻播出? 电视画面上是这样写的吗? 这两种写法都能说明新闻联播节目什么时刻播出吗? 2.汇报调查结果,进一步丰富感知。 师:你最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的,它们的对应时刻是上午、下午或晚上几时几分?谁愿意把你们前两天调查的结果告诉大家。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3.比较不同,揭示课题 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计时法,它们相像在什么地方,不同在什么地方? 师:这种用0-12时来计时,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的计时法叫普通计时法。(板书:普通计时法)。第二种不用加文字说明,只用数字0-24时表示的叫24时计时法。(板书读题:我们今天要研究24时计时法) 二、观察比较,探究特征。 1.明确学习目标 你想研究有关24时计时法的什么内容?

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24时计时法?(当场解决: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银行,车票,邮政,电视,电脑等)24 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它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互相转化?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 2.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一: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猜一猜:为什么叫24时计时法? 看书自学: 课件强化:(课件:时钟走2 圈):24时计时法,第一圈跟普通计时法一样,第二圈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数要分别加上12。(为什么加上12?)不叫下午1时而叫13时,下午2时叫14时晚上12时叫24时。 问题二: 师:24时计时法是这么一回事,大家明白了。那它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互相转化?谁来试试。 1.尝试练习 师:我用普通计时法问,你用24时计时法答:我们上午7 时30分到校,(生:7时30分)下午4时30分放学。(16时30分)。中午12时,晚上12时, 用24时计时法问,你用普通计时法答:16时4时12分24时 2.小结规律:13时(中午1时)之前的时刻上的数字是一样的,

24时计时法 黄爱华

在仙桃市教科院举办的"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新课程教学艺术展示暨教学专题报告会"的活动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了一节三年级的“24时计时法”。这节课上的十分精彩,让所有听课的老师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黄老师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令我们这些在新课程背景下苦苦探索的老师们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真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一、课前谈话,别具匠心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姓什么吗? 生:姓黄! 师:没错,我是来自深圳的黄老师!今天来给咱们的沔州小学三几班同学上数学课? 生:沔州小学三(1)班! 师:刚才我跟同学们一起,还有在座的老师看了你们学校的介绍,你们学校有那么多的荣誉,是吧? 生:(很自豪的说)是! (赏析:教学即沟通。我们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就必须俯下身子去了解学生,真诚的与学生展开对话。在谈话之前,会场上播放了沔州小学的专题片,黄老师用心去看了,并很快就用到和学生的谈话里去了,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师:你们学校的同学和老师都好厉害呀!你们学校的刘校长说要让每一位小朋友变得学会学习。其实我们数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在生活当中你们会思考吗? 生:会! 师:我到了咱们仙桃,就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城市为什么叫仙桃?这里真有仙桃吗?你们想过没有?(学生都摇头表示不知道)我一听说给我们上课的同学是沔州小学的学生,咱们这个学校为什么叫沔州小学呢?这都引起我的思考!像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我都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跟同学、家长和老师有所交流,经常会发现我要想解决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学数学有一条很重要的,那就是头脑要灵活,反应要快。你们反应快不快? 生:快! 师:真快呀?我来试试看,看谁反应最快!我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故事里有一个小问题,谁第一个举手的肯定是反应最快的,是不是? 生:当然是的! 师:有一天,有一个聋哑人,他要到商场里买一把铁锤,他到了商场,做了一个用铁锤敲钉子的动作,(师边说边做敲的动作)他很顺利的买到了铁锤!接着他还要买手套,他做了一个戴手套的动作,也很顺利的买到了手套。第二天,来了一个盲人,他要买一把剪刀,你们说怎么办? 生:(马上举手)他学一学用剪刀剪纸的动作! 师:你的反应最快。你能学给我们看看吗?(生用手势表示剪纸的动作) 师:啊!做一做剪纸的动作别人就明白了,她的反应真快!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盲人不一定是哑巴呀,可以用嘴巴说买一把剪刀就可以了! 师:哦,盲人可以说话,直接说买一把剪刀,可以吗? 生:可以! 师:是呀,这一位同学的回答和刚才的那位同学一样吗?你们更欣赏哪位同学? 生:不一样!我欣赏后面的这位同学! 师:这位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显得更加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第二次来的盲人可以说说话啊!在我们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像他一样,不要老师说什么就学什么,要有自己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评课稿范文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的学生有所得的课;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课;也应该是学生快乐学习的课。纵贯整个教学过程,无不体现了这样的课程理念。 一、能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把握重点,找准难点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认识24时记时法,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教者实施导入部分时,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新闻联播》音乐及时间出发,让他们说出时间,然后再看右上角时间的另一种表示法,通过比较,发现两种记时法,从而引入新课内容。再如:新授中讲授时间表示法的转化时,也是通过学生进行对比及生活经验,从而得出转化方法的,教者没有更多的解释。在重点教学时,充分设问,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最后共同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提升。在0点与24点教学中,充分运用了时间线的作用,突破了难点,学生一看很明了。 二、能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教者在新授过程中,没有更多的讲解,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是让学生提问题,合作交流,汇报总结。如:今天的研究内容是什么??提出了: 看到什么记时法? 看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哪一种? 问题源于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生间的思维进行了碰撞,这样掌握的知识才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意识。最后,再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得出了两种记时法的名称,不同点及喜欢的记时法。至于哪种记时法好,众说纷纭,课堂气氛很活跃,课堂也很民主,生生、师生互动非常和谐、民主,最终老师进行了总结,各有千秋。其实,在这里可说明一下,口语中经常用12时记时法,书面语中经常用24时记时法。当下一节课进行有关时间计算时,学生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什么记时法好了。在新授小结中,也充分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学生的提问很真实,很有价值。 三、能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进行有效、生动的现代教学 本节课教者没有大量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只有两处:一是导入部分,播放了《新闻联播》视频;二是结束部分,播放了钟面上分针与时针行走24小时的过程,并及时对应显示24小时记时法,并且配了月亮及太阳的图示,显得很生动,很有效。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形象,很直观,很有效。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 板书很合理,一看就知道,两种不同的记时法,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教态很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师的语言也很有启发性,语调适中。 几点建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