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 文 题 目:《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论 文 题 目:《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论 文 题 目:《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论 文 题 目:《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学生姓名刘凤兰

学号 11117403553003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层次本科

指导教师骆晓倩

日期 2013年3月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极负盛名。不说作品的整体价值,单就其成功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已经具备了深刻的借鉴和思考价值。其中,而唐僧则是兼圣僧和凡人形象为一体。一方面表现出意志坚定、仁爱、谦怀;另一方面却呈现骄矜、迂腐、以及是非不明的反面形象。孙悟空机灵敏捷、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为民除害、率性而为,桀骜不驯;又是一个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盾体;且最让人回味的是其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怯懦与勇敢、迂腐与变通、出世与入世、盲目相信与不信任。猪八戒是猪、人、神的统一,他有猪的外形,猪的习性,身上的毛病多,恨不能浑身净优点。因而有了猪八戒的妙趣横生,也少不了呆子气。沙和尚身上有着传统美德,勤劳稳重,任劳任怨,却也存在着人性的特点,精明世故,逆来顺受,他的存在调和了集团内部矛盾,保证了取经的顺利进行。

关键字:唐僧,孙悟空,猪八,沙僧,形象

目录

摘要………………………………………………………………………I

一、绪论 (4)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5)

三、唐僧形象分析 (6)

(一)意志坚定、仁爱谦怀的圣僧形象…

(二)骄矜、迂腐和是非不明的凡人形象

(三)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

四、孙悟空形象分析 (9)

(一)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和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

(二)率性而为、桀骜不驯的自由个性形象

(三)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盾体

五、猪八戒形象分析 (13)

(一)、猪八戒是个贪婪的人

(二)、猪八戒是个既懒又勤的人

(三)、猪八戒是个愚笨又聪明的人

六、沙僧形象分析 (18)

(一)稳重踏实, 细心周全

(二)精明世故, 逆来顺受

(三)、奴性人格

七、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 (25)

致谢 (26)

一、绪论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西天取经的领导者,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佛教传说中,唐僧是一个完美的圣人。但是,吴承恩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圣僧,而是一个有许多缺点的平常人。书中唐僧最大的弱点是胆小怕事,懦弱无能。取经路上一遇险山恶水,他就面容失色,惊恐万分;遇到妖魔鬼怪,更是跪倒在地,连声叫大王饶命。碰到任何困难他都一筹莫展。连猪八戒也说,师父老大不济事。唐僧的第二个弱点是不明事理,爱听馋言,黑白不分。他经常人妖颠倒,相信妖怪的骗术;又偏听猪八戒搬弄是非,错怪孙悟空;处理事端时他又往往不通情理,多次遭遇妖怪的紧要关头,他都妨碍孙悟空除妖,结果害了自己。尽管唐僧有种种缺点,有时甚至令读者讨厌,但是他具有取经的坚定信念,甘冒万死,决不退却。富贵荣华和美色诱惑都没有作用,甚至当悟空离开了他,妖怪又在面前的情况下,仍然毫不动摇,在取经集体中发挥了中坚作用。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耀眼的一个形象,而唐僧却实在算不上出彩。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无论是孙悟空,还是唐僧,他们的形象都是十分丰富饱满的。孙悟空虽不凡,却也不乏缺点,唐僧则优缺点刻画得并不明显,但人格的复杂性并不逊色于前者。二者从内容和主线上构成了全书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

孙悟空自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西游记》小说塑造最成功、最受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是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化成的,拜须菩提祖师修成了与天同寿的真功夫,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越十万八千里。以一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能大能小随意变化的如意金箍棒为武器,他大闹天宫,打败了十万天兵天将。后被二郎神捉住,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丝毫未受损伤,还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玉皇大帝束手无策,只得请出西天如来佛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的个性。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笃实的性格和乐观的个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对挑战。他这一种冒险犯难的精神,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及性急如火却是他的弱点。

猪八戒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猪八戒是个家喻户晓,身受百姓深爱的人物,并且猪八戒是作品中辩正形象,喜剧形象的代表。他既有神的本领和神通,本身丑陋无比为美,笨拙无能而又自作聪明,憨厚老实又爱耍小心眼及张扬个性;还有猪的贪吃贪睡的特点,更有人的吃苦耐劳、纯真率直的品质和自私、好色及懒惰的习性,在他身上体现了神、猪、人的完美结合。这也是他身上体现出了独特的个性。

沙和尚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耍出。以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形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西游记》中唐僧是一位为消除人世间的不公、无妄、困苦,普度众生的活菩萨,一位具有大无畏精神的英雄。他就是为消除人世间一切不平等,才去求取真经,用来普度众生。无论路程有多远,路上有什么艰难险阻,路上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诱惑,一心向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终于感动了佛祖,一路上不仅让神通广大聪明可爱的猴子陪着他,更是害怕其生活枯燥,让活泼可爱有着幽默天赋的猪八戒陪着他,又害怕他们二位靠不住,便又给他一个忠厚老实踏实能干的沙悟净跟着他,再加上佛祖众多门人、弟子的帮衬,保障其此行绝对安全。唐僧一路走,一路为民除害,一路弘扬佛法,度众生于苦难,降妖魔以向善,教化社会大众向善。其社会形象就是一位英雄,为了正义有价值的事业,不惜抛弃舍弃自己的一切,不达到理想誓不罢休的成功者,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英雄,一个成就一番事业需要付出的典范。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诸多论者对孙悟空的形象意义解读往往从政治的角度,从人物所产生的时代环境为依据。本文试从生命个体的普遍性上对孙悟空的形象进行解读,通过个性化的手法用孙悟空这个个案,形象地展示出一部人类追求史。书中的种种情节都是人类追求之心路历程的光辉印迹。孙悟空的生命历程可分三个阶段:闹龙宫地府——大闹天宫——护卫唐僧西天取经。自称"齐天大圣"的孙悟空从"大闹天宫"的失败,到西天取经的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蕴涵着光辉的生命历程的哲理思考。

在《西游记》中,曾经有人说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形象的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这样的观点似乎很具片面性。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典型,他虽然外表丑陋常常被人们看作笑料,却有着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喜剧的笑是艺术,它的生命就是笑,笑是喜剧之所以成为喜剧的关键,也是人类区别“是”与“非”,“美”与“丑”的标准。而在喜剧中,美是间接的被肯定的,一般认为正面而具有某些缺点的形象,他的特点就是幽默、就是讽刺性喜剧的美学特征。艺术美是基于生活美的,它不限于生活美,同时也包括生活丑。而猪八戒的形象正是作者将生活中的丑加以典型化和审美化之后,使他成为美的事物的对立面,经过艺术美与丑的冲突和斗争,从而将美与丑的事物展现在我们读者面前,通过对美的肯定达到对丑的否定,这样才使得猪八戒的丑具有强烈的艺术美的效果。

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猪八戒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好的形象。他往往意味着懒惰、丑陋、愚笨等。但是对于这一形象,千年来,人们还是很喜爱的,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人们喜欢他超过了喜欢孙悟空,而且最近几年更是兴起了猪八戒热,有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电影《阳光灿烂猪八戒》等等,这都充分说明猪八戒是非常受宠的。为什么人们如此的喜爱他呢?这归根结底是由于这一形象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他:憨头憨脑的傻样,拙嘴拙腮的长嘴巴,贪吃贪喝的大肚皮,肥敦敦的一身懒肉,针鼻儿那么大点心眼儿,生来似乎就是一喜剧胚子。有人说他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农民向市民形象过渡的代表,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确,他的性格是如此的真实:愚笨却又有点小聪明,懒惰却又很勤奋,贪婪而且自私自利,憨厚老实又爱耍小心眼。

在《西游记》,对沙僧大抵提其名而不论其事, 而大多数的评论家往往关注的是三藏、悟空、八戒。在他们看来, 沙僧在小说中最没有个性, 属于那种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然则确是如此吗? 事实上, 在西天取经队伍中, 沙僧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为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是取经途中必不可少的人物。虽然与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突出的性格特征相比, 沙僧的性格显得不那么鲜明, 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其实不然, 仔细研究, 你会发现沙和尚也有着他独特的个性。说他独特,主要是由于沙僧性格有着两面性,既有受人肯定的一面, 又有受批判的一面。

三、唐僧形象分析

(一)意志坚定、仁爱谦怀的圣僧形象

1.唐僧的坚毅形象

如果把唐僧作为一个英雄来写,《西游记》中的唐僧无疑是不成功的,他的迂腐和懦弱都是无法让人忽视的。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意志坚定。唐僧的坚定是取经路能够走完,并最终成功取得真经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取经队伍就会解散,行程会耽搁,甚至放弃。从唐僧怀着西天取经的崇高理想至大唐出发,途经多少艰难险阻,路遇多少妖魔鬼怪,但是,每次九死一生后,他仍然选择往西去。二十六回的五庄观留友,四十八会的陈家庄待客,八十七回的风仙郡宴酬,九十六回的寇员外斋赠,对于长期过着风餐露宿生活的唐僧师徒来说,实是难得的舒适,但这无一能阻挡唐僧西去的脚步。

2.唐僧的仁爱与谦怀

虽然我们可以从《西游记》中不止一次的看到唐僧与孙悟空发生冲突时,采用严惩的手段。但是,不可否认,唐僧在其他时间,对孙悟空等徒弟三人以及他人是很仁爱的。如在孙刚从五指山下出来时,身无寸缕,唐僧把自己的白布小衣给他穿,后又挑灯为他缝制了一件虎皮裙。观音命唐僧以紧箍咒收服孙,唐僧虽然听命,但见悟空十分痛苦的模样,“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比丘国的国王要吃小孩心肝,他滴泪大骂“昏君”。就算路遇不明人士,虽不知其底细,他也拗不过良知,毫不犹豫地相救。孙悟空说:“师父要善将起来,就没药医”。陈不仅怀有一颗仁爱之心,还身具谦怀之德。如当观音幻化成疥瘌僧拍台高叫大乘教法事,唐僧竟然翻身跳下台来,对菩萨起手。与寻常樵子道别,他翻身下马。同弱冠少年相见,他也不托大。可见,唐僧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的行为很多都是由于其仁爱与谦怀的本性使然。

(二)骄矜、迂腐和是非不明的凡人形象

在三打白骨精一文中,唐僧肚中饥,要孙悟空化些斋吃。孙悟空推说附近无人家。唐僧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④。又说:“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孙悟空只得赔小心说:“师父休怪,少要

言语。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⑤可见,唐僧受封建等级思想的影响,有时候是十分骄矜的。唐僧的另一大缺点是迂腐和不辨是非,如只因人生果状似“三岁未满的孩童”,唐僧坚持不肯吃;路遇山民,“一律不加分辨,无原则地给予同情”,“遇到大小神佛,他一概顶礼膜拜,不问真假;朝见各国君王,他统统山呼万岁,无论贤否”;多次轻信妖言,误会孙悟空,甚至因为错把妖怪当好人而驱逐悟空;固执的认为悟空“杀死多人,坏了多少生命,伤了天地多少和气”,“凶恶太甚,不是个取经之人”,赶走悟空。

(三)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

1.怯懦与勇敢

书中有段描述唐僧遇到妖怪的话,“坐个雕鞍不稳,扑的跌下马来,挣挫不动,打了一倒退,遍体酥麻,两腿酸软”⑥,更有“两泪交流”等不堪的形容,足见其怯懦。然而,他也是勇敢的,在明知西天取经的道路上会遇到并且已经遇到很多的艰险的情况下,他从来没有打退堂鼓,无论是尸魔鬼王,还是妖精以及自然险阻,都不能打退唐僧西天取经的决心。正如书中所述,虽位妖怪所擒,“眼中流泪”,心中仍期盼“早赴灵山”。

2.迂腐与变通

关于迂腐前面已提,不赘述。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唐僧也是会变通的。如有一回,唐僧路遇劫匪,推说银子在后面徒弟身上;还有在第五十五回和第八十二回中,明知对方为妖,硬是虚与委蛇,甚至敬酒献桃。唐僧虽是作风严谨,但在春光明媚的路上,在佳节之夜,他也会兴致忽致,心情畅快,前往游玩。这与“出家人不打诳语”、“四大皆空”的佛家言论是不符的。3.出世与入世

一般佛教徒都秉承出世之旨,断绝七情六欲,远离钱财女色,摈弃盗诳之心。唐僧作为一名虔诚的僧人,严格按佛教教义来要求自己,不取民分文,对每一个生命慈悲宽恕,能抵制美色的诱惑,每日斋戒,深悟佛理。这是他出世的一面,然而,生于凡间,他无可避免地要受到凡尘俗世的影响,于是他又有了入世的一面。如第二十四回,他投宿民家,与王姓老人讲谈家事,言笑晏晏;在女儿国,面对女儿国美丽的女王,他“羞答答不敢抬头”、“战兢兢立站不住”,可见他虽最终抵制住了诱惑,但心念却是动摇了的。他也会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左右,承认“物有几等,人有几等”,这跟“众生平等”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

4.盲目相信与不信任

唐僧的盲目相信源于对神灵的高度虔诚,和对劳苦人民的仁爱之心。本着绝不错过一个神佛一个寺庙的参拜,不伤害一个生灵的佛心,见佛拜佛,见庙参庙,见民礼遇,却做了许多荒唐的事情,这本无可多去指责什么。然而,为什么这个角色受到这么多人的不喜呢?那就要看他的另一面了,即对最具实力也最值得信任的人—孙悟空的不信任。书中有十数次提到唐僧对孙悟空的误会,猪八戒这个人,只知挑拨离间,贪吃贪睡,能力一般,亦无明辨妖魔的本事,然而,唐僧信任他胜过于信任孙悟空。在轻信与不信任之间,虽然唐僧在不断的遇险与获救的过程中作出正确的调整,但,似乎做得还不够。

虽然唐憎的形象没能与孙悟空形象描写得魅力十足,他是取经故事中的关键人物。他是取经活动的领导者是一个不甘万死也要前往西天取得真经的虔诚的理想主义者。他向唐太宗保证说:“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到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其实在取经途中,他的苦难

最大最多,一是因为其他几个人马都是神仙,有各种神通,只有他一个是肉体凡胎。二是所有的妖魔鬼怪都是冲着他那一身吃后可以长生不老的肉来的。但他坚持十四年,初衷不改,富有献身主义精神。同时,他又严持戒律,目不视恶声,耳不听淫声,心不起邪念,把那美貌娇容视为粪土,把金珠宝贝看作灰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圣僧。甚至连妖魔也知道他是个“十世修行的好人”。在取经集体中,他的核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认为他无足轻重的说法不符合作品的实际。他使三个出身于妖怪的徒弟不断的克服离心倾向,用坚定的信念鼓舞他们,终于完成了取经壮举。这一点连沙僧都看得很清楚,“世上只有唐僧取经,自来没有个孙行者取经之说。”孙悟空自己也对猪八戒说:“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⑦这都是强调唐僧在这个集体中无人可以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他是取经故事中的关键人物。他是取经活动的领导者是一个不甘万死也要前往西天取得真经的虔诚的理想主义者。他向唐太宗保证说:“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到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其实在取经途中,他的苦难最大最多,一是因为其他几个人马都是神仙,有各种神通,只有他一个是肉体凡胎。二是所有的妖魔鬼怪都是冲着他那一身吃后可以长生不老的肉来的。但他坚持十四年,初衷不改,富有献身主义精神。同时,他又严持戒律,目不视恶声,耳不听淫声,心不起邪念,把那美貌娇容视为粪土,把金珠宝贝看作灰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圣僧。甚至连妖魔也知道他是个“十世修行的好人”。

在取经集体中,他的核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认为他无足轻重的说法不符合作品的实际。他使三个出身于妖怪的徒弟不断的克服离心倾向,用坚定的信念鼓舞他们,终于完成了取经壮举。这一点连沙僧都看得很清楚,“世上只有唐僧取经,自来没有个孙行者取经之说。”孙悟空自己也对猪八戒说:“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这都是强调唐僧在这个集体中无人可以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读过作品的人,却对这个人物多少都有些讨厌。说起来还真是不少。他有着常人难以容忍的许多缺点。

一是胆小懦弱。作品里每逢写到师徒一行走到穷山恶水时,总写会写“那长老大惊失色”或“流下泪来”,已以套语。连猪八戒都曾说过他是“老大不济事”。

二是无情无义,有时甚至显得很自私。孙悟空为了他可谓是舍生忘死,但他对孙悟空却是动不动就念紧箍咒,甚至把头箍得像个葫芦还不肯罢休。有次孙悟空对观音菩萨说:“我弟子舍身拼命,救解他那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洗孽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断一片善缘。”还曾当面埋怨师父道:“师父你老人家太没情义。为你取经,我费了多少殷勤劳苦,如今打死这两个毛贼,就倒叫他去告老孙。虽是我动手,却也是为你。”可谓切中要害。

三是人妖颠倒,是非不明。他特别轻信,多次上了妖精的当,但仍是执迷不悟。归根到底是因为他昏庸糊涂。在三个徒弟中,他最能靠得住的就是孙悟空,但他最不喜欢的还是孙悟空。就事业心来说,猪八戒最差,动不动就建议散摊分行李,但由于他嘴甜,爱打小报告翻是非,结果最赢得他的宠爱。

四、孙悟空形象分析

这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也是所有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成功,最为人所熟知,最受人喜爱的艺术形象之一。

(一)形象来源。

我多次说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介绍有关的背景和材料,自己的观点可有可无。孙悟空这个形象是哪里来的,有进口泊来和土生国产两种说法。

1、进口说。这种说法的始作俑者是胡适。1923年,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提出孙悟空不是国货,乃是从印度传来的进口货。认为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那个神通广大的神猴哈奴曼的中国翻版。他说,“中国同印度有了一千多年的文化上的密切交通,印度人来中国的不计其数,这样一桩伟大的哈奴曼故事,是不会不传到中国来的。所以我假定哈奴曼是孙行者的根本。”郑振铎在《西游记的演化》中表示同意。陈寅恪先生也肯定孙悟空与印度传说中的猴王有关系。全国解放后,这种说法渐趋沉寂。但是1978年印度舞蹈团访华后,这种说法又活跃起来。有顾子欣的《孙悟空与印度史诗》(1978.11.13《人民日报》)和季羡林《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世界文学》1978.2)又重新提出。尤其是季先生以其深厚的梵文和古印度史的功底,考论了孙悟空与哈奴曼的关系。说道:“尽管有人否定这一点,但是他那种随意变形的广大神通,汉译佛经里可以找到,在《罗摩衍那》中同样可以找到。”

2、国产说。这种说法的首倡者是鲁迅。在胡适的进口说发表后不久,鲁迅就提出反驳。他说:“我以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类无支祁(传说中禹治水时的淮河水怪,状如猿猴)。”他提出了三条理由反驳:一是作《西游记》的人没有看过佛经,二是中国所译的佛经中没有这种形象,三是作者吴承恩看过不少唐人传奇,故受影响不少。其后冯沅君和吴晓铃等,还有北大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稿》也都不同意进口说。金克木在《梵语文学》中认为,两个神猴的形象是不同的,而且汉译佛经中没有提到这个神猴和他的大闹魔宫,加以史诗这一段闹宫又是晚出成分,所以两个神猴故事还不能证明有什么关系。并且《罗摩衍那》至今还没有译成我国语言。”刘毓忱在《论〈西游记〉及其他》一书中认为,两个神猴的相似只是巧合,世界文学史上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如撒旦与孙悟空,普罗米修斯与鲧,包公与所罗门王等等。这是不约而同的。

两派学说的领军人物都是学界泰斗,故难分高下。我个人同意胡适的看法。首先,无支祁像猿猴的说法产生很晚,是在佛教已经遍传中土以后。唐以后方有此传说。唐李公佐作《戎幕闲谈》,称自己得《古岳渎经》谓禹治水时将猿猴状的淮水神无支祁用铁链锁住。《古岳渎经》是他本人的杜撰。但当有民间传说的根据。与公佐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中,也说到有人发现铁链入水中,穷之而得青猕猴。“后有验《山海经》云:‘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无支奇。’”今本《山海经》无,古本即便有,也看不出与神猴有什么关系。所以胡适大胆假设为其或亦受印度影响。其次,作小说《西游记》的人看没有看过佛经无关紧要,因为在早期取经故事中已有神猴了,何况说小说作者没有看过佛经没有证据,我看,小说作者肯定看过佛经,因为里边谈到佛理时相当纯熟。第三,汉译佛经中没有哈奴曼和《罗摩衍那》没有汉译也不意味着中土之人就一定不会知道这个神猴。中国古代与印度文化和商贸往来频繁,口头文学相互影响的可能

性岂止是不能排除,简直是必然存在的。所以这个在印度妇孺皆知的形象流入中国,怎么就非要说没有可能呢?

当然,大家也可以用我国民间曾长期流传的猴精为其原型。关键是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二)形象的意义

1、思想意义。这个形象,作者是要他当作“为理想献身”的英雄,是楷模式的人物,同时,也是“思想改造”的象征来塑造的。人要追求理想,这是作者肯定的,但是追求时要有规范,要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不能一味胡来。在他身上,更多的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精神。

前七回和后边的描写虽有统一性,但其蕴含的思想意义显然是不同的。前七回从石猴出世一直写到被佛祖压到五指山下。从作者本意上讲,他是写未经污染的心猿如何一念之起,为了长生久生,而去求法,堕入左道旁门,最后终于受到现世报。以此说明“心生而种种魔生”佛理。而不求法也不行,虽说不生魔,但却不能超出六道轮回。但今天的读者在其中往往能够读出对自由的向往和自然社会对个人的压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欲望和要求随之而生。而自然和社会当然不可能满足的所有人的所有愿望,使人的欲望和追求不得不受到限制。而人的本质就是自由,因此必然与环境发生冲突。当然最后,总是个人要做更大的妥协。在作品中的大闹天宫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正是这样一个结论。但不能说这种争娶自由的斗争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在向自然和社会的抗争中,人类才能不断的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就像解析几何中的双曲线方程一样,总在不断的接近终极目标。

后九十几回是历险记母题。作者是想以取经过程说明修禅过程的艰难,需要随时战胜外界和自身的干扰限制,一心一意勇往直前,最终便能得大欢喜,修行成佛。不过我们在阅读时,也同阅读其他历险记作品一样,可以受到个两个启示:一个是比较浅显的,这就是幸福的生活、崇高的境界和完善的人格,不可能轻而易举地获致,必须经因千难万险;另一层则比较隐密。历险记的情节发展过程实际上正与马克思对神话的论断一样,是人们渴望借助非自然的力量也实现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象征着人们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的过程。可以激励人们对自由必将战胜不自由的信念。顺便说一句,绝大多数神话都可以归入历险记母题。

2、美学意义。这个神话人物并不是一个现实中可能存在的人物,但是有着现实的依据,否则就不可能得到读者的喜爱和认同。

他是一个天产的石猴,却生活在一个与人类相似的社会里,又曾先后进入过仙界和佛界。因此他既是猴,又是人,还是神。动物性、人性和神性在他身上统一起来。作者就是紧扣这三点来写这个人物的。作者人没有离开这个人物的动物属性。毛脸雷公嘴,罗圈腿,拐子步。三十四回师徒几人被金角大王拿住,他变成小妖脱身,丫在帝边,八戒在上边吊着说:“你虽变了头脸,还不曾变得屁股,那屁股上两块经不是?我因此认得你。”这实际上是作者在写这个人物时的一个基本原则,时时不忘他是个猴子,因此无论任何时候都不放弃这一点。即便变成了庙宇,但尾巴还是没有办法变掉,只好放在后边当了个旗杆,被二郎神识破。不仅外貌上,而且行为上也是抓耳挠腮,好动不好静,一刻也不安生,与猪八戒能偷懒就偷懒,不爱动弹对比强烈。在车迟国斗法,要赛坐禅,他一听就慌了,说自己是踢天弄井,搅海翻江,担山赶月,换斗移星样样都行,但就怕坐禅。就

是把自己锁在铁柱子上,也还要爬上爬下。作者正是这样,让读者时时不忘他是个猴子。这比《取经诗话》中那个猴子变的白衣秀士,当然生动多了。而他又具有喜怒哀乐等人之常情,特别是一种从对既定社会秩序进行敌意反抗的不屈不挠的英雄脱变为为正义事业通于献身的英雄,这其中的种种作为能够激发人们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与颓废消极了不相干。而常人具有的一些性格特点,也是他具备的,如乐观幽默,争强好胜,好戴高帽,喜欢吹牛说大话等,也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亲切感,他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读者眼中,他只不过是个长相奇特,活泼好动的家伙而已。同时,他也是一个神,手中有一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针金箍棒,又善能降妖伏魔,上天入地,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还有七十二般变化,在能顶天立地,小能变成苍蝇,钻进铁扇公主的肚皮里……作者几乎把一切所能想到的神通都赋予了他。猴神人三者就是这样完美地结合到了这个艺术形象上,离开了任何一点,都不会再是这一个了。而且这三点都有了共名,如这小家伙捣得像个孙猴子,说的就是猴;而这家伙机灵得像个孙悟空,说的是人;而这个能得像孙悟空,说的又是神。在中国以往的文学画廊中,还没有任何一个形象能做到这一点。

在神话魔怪小说中,这个形象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重大的收获,也是中国古代审美史上的重大进展。

(三)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和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

1.孙悟空的足智多谋

孙悟空聪明灵敏,机智过人。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师学艺,他的悟性远远超出他人。还能猜出老师的暗示,从而学到了长生不老术。在西行取经的途中,他经常变成蚊虫,钻到妖精洞中去探清妖怪底细;或化作妖精的丈夫或妻子计骗妖精;或根据蛛丝马迹推断妖怪来历,依其特点,寻找相应对策,多少次,在唐僧即将被水煮、猪八戒即将被清蒸、沙僧即将被红烧的危急时刻,孙悟空都能想出奇妙的点子,或请诸路神仙等。各种计策层出不穷,足见其智慧过人。

2.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他师从须菩提,学得十万八千里一翻的筋斗云,会七十二般变化,耍得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被玉皇大帝下令处死时,虽“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作伤及其身”,即使火烧雷劈抑或放置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内烧七七四十九天,亦不能损其一根寒毛,反而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大闹天宫时,打得十万天兵天将落花流水,最后只得请如来佛祖亲自将其封印于五指山下。西行取经的过程中,更是斩妖除魔,成为取经路上的实力派代表。

3.孙悟空的勇于斗争

孙悟空的勇于斗争是《西游记》中支撑其光辉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天斗,一是与妖魔鬼怪斗,前者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后者代表各种遇到的艰难险阻,亦可是黑暗势力的代表。在大闹天宫的过程中,孙悟空叫玉皇大帝让出天宫,宣称“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虽然,他最终没有能够跳出如来的五指山,但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一泡猴尿,亵渎了神灵的威严。孙悟空的西天取经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处处存在着险阻,存在着斗争。他也会遇到生命危险,如在火云洞被红孩儿的三味真火熏得昏厥;在小雷音寺险些被妖怪的宝物闷死;;在三打白骨精的过程中,他强忍着紧箍咒的痛楚,

硬是把白骨夫人打得形神俱灭;蜈蚣精的千只眼也让他几欲身死。但他从不气馁,从不服输,永远保持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浓浓战意和热情。

4.孙悟空的为民除害

在《西游记》中,为民除害这一行为一直贯穿于孙悟空取经的整个过程。他不仅“专救人间灾害”,“与人间报不平之事”,而且,每次在捉住妖怪首脑之后,总要把小妖消灭干净,除恶务尽,以免除老百姓世代的灾害。火焰山阻住了去路,火患不断,他三借芭蕉扇,熄灭火焰,断绝火根,拯救了一方生民。比丘国的国丈白鹿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心肝为国王做药引子,孙就杀了白鹿怪,救出一千多个小孩,并把妖怪住的华清洞,烧作一个火池子。青龙山玄英洞的犀牛怪,强迫当地人民每年贡出价值四万八千两银子的酥合香油灯,孙请来四大禽星,降服了犀牛怪,为当地人民解除了痛苦。为了除害,他不惜得罪神权势力,如佛祖南无弥勒座前一个司罄童儿,在小雷音寺假佛成精,孙悟空去见佛祖,他当面责问说:“好个笑和尚!走了这童儿,教他诳称佛祖,陷害老孙,未免有个家法不谨之过”①

(四)率性而为、桀骜不驯的自由个性形象

文中有云“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②可见,孙悟空乃聚天地灵气孕育而生,无父无母,更别说生活礼仪之道了。一切都靠自己摸索,保持了天然的习气。这些先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早就了他性格中的率性而为的特点。他的很多行为都不是带着某些目的的,如他让花果山的猴子们“逐日操演武艺”,绝不是为了闹天宫做准备的,只是一种“作耍”的游戏;他大闹龙宫,只为取一件称心如意的兵器;他大闹地府,只是向阎王讨回自己被剥夺的自由;他偷吃蟠桃也只是因为看到“老树枝头,桃熟大半。”,想要尝个鲜,乃猴子的天性,都不是有意向神界发难的。然而,孙的率性而为的个性终是与神权的规则秩序对立的,因此,他只能斗,这并非野心使然。

(五)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盾体

书中特别是西天取经之前,曾数十次描述了孙悟空的蔑视皇权。如太白金星请孙悟空去天宫,面对玉帝,太白金星一见就“朝上礼拜”,而孙悟空却“挺身在旁,且不朝礼.”玉帝问:“那个是妖仙?”孙悟空道:“老孙便是!”。第二次见玉帝时,也还是不跪拜“亦只朝上唱个喏,道声谢恩”。天宫中星相群神的森严等级,他一概都不承认,而是“不论高低”“俱以弟兄相待”。他对乌鸡国的国王说:“我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九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③然而,他又自封美猴王,自称是齐天大圣,太白金星请他去天上做官,他也答应了。在任职御马监时,“昼夜不是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把天马养得“肉满膘肥”,然,待他得知弼马温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官时,他不干了。由此可见,他或多或少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一些影响。

孙悟空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我们经常评议的话题。它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英雄成长的过程,从无知和率性到施善于天下,从为自身喜好而行为到为造福万民而取经,孙悟空从懵懂的孩童最终成长为天下人都喜欢的英雄。

五、猪八戒形象分析

《西游记》是我国一部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吴承恩着力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的典型形象,猪八戒是作品中喜剧典型的代表。在他的身上作者赋予了独特的美学意义,同时也赋予了他人性、神性、猪性,是人、神、猪的完美和谐的结合体。

(一)、猪八戒是个贪婪的人

人人都是血肉之躯,是有欲望的高级动物,而人类的贪婪是本身的欲望所致,“欲”是人求生存的本能。八戒的贪婪也源于人类最原始“欲”,是本能。

八戒的贪婪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贪财

众所周知,西行一路八戒是很贪财爱物的,而这一性格特征正是我们人类原始性格的体现。他是一个行脚僧,且名为八戒,有着凡夫俗子是习性,这也正是他人性的表现。西行路上他挖空心思的为自己偷攒私房钱,看到富贵的人家就心痒,得到赏赐的黄金白银就第一个跑去接,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他虽贪却贪而不夺。第三十八回,孙悟空以有宝贝为借口骗他到井底背国王尸身,他听说有宝贝就干了这庄买卖。其实,在作者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到猪八戒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将来的衣食考虑,并不是大肆掠取。但是出家人又素以勤俭为本,视金银为草芥,可是猪八戒所到之处,只要有便宜,他就要千方百计的沾一沾,早记忆将唐僧是“五荤三厌”的教导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八十五回,灭法国的国王因杀生过多自感罪孽深重,要拜唐僧为师,八戒听言,“有何贽见之礼”;九十四回,天竺国公主抛绣球选中唐僧为驸马,国王取出黄金十锭、白银二十锭聊表亲礼时,八戒早已按捺不住即去接了。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八戒还给自己偷攒私房钱七十六回,孙悟空假冒勾司人要八戒的性命,他终于招供在左耳朵眼里藏着四钱六分的私房。这段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很多人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话讲。可是公平的说,猪八戒攒这四钱六分的私房也真不容易,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牙齿上刮下来的”。他自从做了和尚,有些善信的人家斋僧,见他食肠宽大,称钱便给得多些儿,日积月累,才零零碎碎凑到了五钱,攒了这些私房他也舍不得买了嘴吃,想留了买匹布做件衣服,此目的无可厚非,可是与唐僧、悟空、沙僧他们相比,又让人觉得龌龊。

说到私房,它是中国古代旧式家庭的产物。在旧式家庭中,兄弟同居,称各自的住室为私房。这私房小家私的积蓄,便是所谓的私房钱。在旧式家庭中,家政家财全由家长主理。这种家庭经济是不允许有私房积蓄的。私房积蓄被“离心离德”,因为这一行为是破坏家庭经济的祸根。出于这种家庭观念,不攒私房钱才是一种美德。而在现代社会,旧式的家庭已经被新的兄弟分居的家庭形式取代,但私房钱的现象仍然存在,猪八戒虽只攒了四钱六分的的私房钱,却代表了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代表了人类的基本生活状况。但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八戒之所以想得到那些财物,是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认为那是劳动所得,尽管表现的有点贪心,却不曾巧取豪夺。

2、贪色

贪恋女色是猪八戒最为难堪的“伤疤”,但这只是一种本能,一种意念,芸芸众生中又在有几个是不近女色的呢?猪八戒西行一路,只要一见年轻漂亮的女

子,哪怕是妖精变的,他都会在口中不停的喊着“女菩萨”,心也不停的想着“女菩萨”。但是,他的好色不同于西门庆的淫邪无度,他唯一娶过的女人是高翠兰,却没有对她邪恶动粗,相反,他显得很温柔体贴,这也正是现代女性喜欢猪八戒的原因。

猪八戒西行一路,“色心未泯”,却始终没有真正的破过色戒,在高老庄他虽然掳过高高翠兰,却没有强占她;七十二回,他看到化为美女的七个蜘蛛精在濯垢泉淋浴戏耍,便化为鲇鱼在七个蜘蛛精的腿裆里乱钻了些时候。却并未与她们乱性。因此,可以说他的好色,只不过是旷夫的寡人之疾,与那些男盗女娼相比,倒显的真是可爱。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里,男女关系方面的污点是英雄所避免的,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唐僧是金禅子转世,既有禅心又有戒律,不好女色,而猪八戒则是个色胆包天的主,他曾为天界的天蓬元帅时就因好色,调戏月宫仙子嫦娥,被玉帝罚入凡界,错投了猪胎,却依然不改本性。取经路上,他不论见了神、人、妖都会两眼发直,寸步难行。然而,我们应该肯定的是他虽贪,却贪而未淫。

猪八戒好色,很多时候让读者忍俊不禁。在天竺国,她看见前来捉拿玉兔的嫦娥,竟情不自禁,跳在空中,把霓裳仙子抱住道:“姐姐,我与你是旧相识,我要和你耍子儿去耶”。他也因为贪恋女色而吃了不小的苦头。三十二回“四圣试禅心”,八戒连菩萨变的母女四人都想要,结果被掉在树上一整夜,吃了一场大苦。猪八戒贪恋女色,见了白骨精生的俊俏就动了凡心。跑了个猪颠风。更为荒唐的是在女儿国见了女王后“忍不住嘴角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好像雪狮子见火,不觉得化去也”,并且发起疯来要留下来和女王做夫妻。

八戒千方百计的想接近女色,但是他那蒲耳扇,莲蓬嘴的模样实在是很难吸引美女的注意,倒是唐僧很得众美女的青睐。这时,八戒不停的冒出些“酸话”,五十五回,唐僧被蝎子精摄去一夜,八戒便有了歪念:“放!放!放!我师傅这一夜倒浪!浪!浪!”妒嫉艳羡之情溢于言表。

辩证地讲,猪八戒贪色,追根朔源,与他生存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八戒正是在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生存的,因此这一性格特征又很具时代性,同时也是普遍存在的。

3、贪吃

吃饭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猪八戒是人类群体中的一分子,吃饭也是他的本能。有人说猪八戒的吃是可怕的,可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吃饱肚子是理所当然的,况且猪八戒又有他特殊的理由——猪的形体特征,因而食肠宽大,而且对于行脚僧而言,斋饭是很难添饱肚子的,这样看来,他的吃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贪”,而仅仅是为了添饱肚子而已,也不是可怕的了。

西行一路,猪八戒最为挂念的就是吃了。若有斋饭吃,他便高兴,否则便吵吵嚷嚷的。当他看到寇员外家的“饭菜般般甜美,件件磬香”便一碗一碗地吃将起来,七八个仆人上菜都有些忙不过来。在万寿山,他见两个童子吃人参果,他就怂恿孙悟空去偷,却连味道来不及尝就吞了下去,后又与悟空、沙僧二人争,以致于泄露了机关。四十七回,他因为吃得多而被陈家庄的仆人称之为“磨转砌的喉咙,着实又光又溜”。

但是,猪八戒的贪吃,是贪而不择食,是贪而不挑。八十回中作者借高太公的口说出他“食肠却又甚大,一顿饭要吃下三五斗米,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才够,喜得还吃素”的特点;五十四回,取经一行在西凉女国光禄寺东阁就宴,八戒把那些五花八门的菜肴“一骨辣吞了个罄尽”。取经路上对八戒最有吸引力的字眼

就是“斋”、“吃”,他常常嚷着“斋僧不饱,不如活埋”。实际上,八戒在取经路上经常忍饥挨饿,因此,只要有吃的,他就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食欲是人生存的本能,人类满足自己的食欲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填饱肚子,在这一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八戒的吃也非贪,而是实际情况的需要。直至成了正果之后如来封他做了“净坛使者”,才让他不愁斋饭了。

4、贪睡

睡觉是人的基本的生理需要,是很自然是生理反映,而八戒由于他是形体特征,对睡眠显得很是贪婪。他只要瞌睡一上来,哪怕是天大的事也要丢在脑后。让他去化斋,他钻在草丛睡觉;让他去巡山,他也偷懒睡觉;说声睡,甚至连打仗也顾不得,大战黄袍怪时,他诈称出恭,撇下沙僧不管,自己一头钻进草丛里睡觉,只留着半边耳朵在外面听梆子响,结果沙僧被捉了去。在整部作品中,处处都见得八戒的贪睡,客观地说这是他生理的需要,然而作为一个人如此的贪睡是迟早要被社会所淘汰的。睡眠是有时间限制的,八戒却对取经这般的不负责任,随时随地倒头就睡,这是我们该抨击的。

贪婪的基础是自私,八戒的这一性格与孙悟空的大公无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比丘国悟空要救那些落难小儿的性命,八戒却认为“是多管闲事”,是“把别人家的棺材抬到自己家里来哭”,打仗时他自己不冲锋陷阵又怕别人抢了头功。悟空三打白骨精时他又几次三番的在耳朵根子本来就软的唐僧面前说谎、进谗言,嫉妒悟空,怂恿唐僧把他赶走,悟空因妖孽未除而不肯离去,他又以私心度人,诬蔑悟空是想分几件旧衣破帽才走。如果说作者对猪八戒的贪婪的讽刺带嘲笑、带几分善意的话,那么对他的自私自利的性格的批判则是严肃认真的。

(二)、猪八戒是个既懒又勤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是会偷懒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在克制自己的惰性而已,猪八戒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分子,又有着猪的形体特征,因此他本身就是一个很懒惰的人,而他很多时候又是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偷懒的,主观的说,他这样也是情有可原的。比方说唐僧让他去巡山,而他却在偷懒睡觉,,根本原因就是他饿着肚子,人在饿着肚子的时候是很不愿意做事的,这是人本身的惰性所促使,在主观上是可以接受的。在肯定猪八戒懒惰的同时,我们无可否认的是他的勤快。

上回就提到猪八戒是农民说,在高老庄生活的那段时光,八戒就做了几年地地道道的农民、庄稼汉。他入赘高老庄做养老女婿的时候全面的展示了他的劳动本领。他曾对孙悟空变化的高小姐说:“我虽然吃了你家些饭食,但也没白吃你的,我曾替你家搬砖运瓦,扫地通沟,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这些都很符合他在高老庄的那段生活实际,这说明干苦累活计,都是猪八戒的优长,有高员外的话语作证:“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说他“勤快”,称赞他“好”。只是可惜八戒常常偷懒并且说些牢骚的话,到头来惹得个无功的下场。

六十四回和六十七回,唐僧师徒过荆棘岭、稀柿街,要不是八戒开通道路,西天取经的大业怕也就要半途而废了。荆棘岭八百里,八戒抡耙干了两日两夜;七绝山稀柿街亦八百里,亘古无人行走,八戒用嘴巴拱了亦两日两夜。这可不是他耍欢一时间冲动,这劳苦之功绝不亚于孙悟空苦战取经路上的任何一个魔头。想来,人们喜欢猪八戒与喜欢美猴王是绝不相同的。人们对于猪八戒没有对于孙悟空的那种崇敬,只不过是在他的身上找乐子而已。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有种

“以偏概全”的毛病,这是人的劣根性在作祟。他们看们到八戒自私,贪婪,懒惰,只把八戒当作“丑角儿”,视为笑料,这是很不公平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过:惰性,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闪闪发亮的。他从懒惰和操劳两个方面阐述了人生的意义:懒惰使人生锈得暗淡无光,而操劳让人生光芒四射。这是很具哲理的,假如我们把猪八戒也当作钥匙看待,那么这把钥匙是生过锈的,可是这把钥匙也开过锁,也闪亮过。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他生过锈而忽视他曾经的闪亮。

(三)、猪八戒是个愚笨又聪明的人

八戒有着憨头憨脑的傻样,面对财食女色,他常常迷失了本性,憨态尽显,丑态百出。四圣试禅心的时候,他丑态百出,显现了固有的愚笨。在整个作品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叫他“呆子”、“夯货”,他自己也承认自己“呆”、“夯”。唐僧派他去巡山,他偷懒睡觉,被悟空变化的啄木鸟啄了一下,他以为是被妖怪戳了一枪;后来又把三块青石当作唐僧、悟空、沙僧,独个儿一问一答的演习谎话。作者津津乐道地给我们展示了八戒的种种憨态,诸般洋相,在调笑式的揶揄中将八戒的性格特征突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认定他是愚笨的,事实上,正如唐僧所说“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蒙直”。的确,在夯笨外衣的笼罩之下,八戒也显得淳朴率直,聪明伶俐。

“智激美猴王”,八戒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来做文章,他拿自己的丑态来开涮并大大夸张之。他善于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聪明的激将着美猴王去救落难的唐僧。四十七回,取经一行至通天河时,河水浪涛滚滚,深浅莫测,孙悟空都觉得束手,而八戒却想相互了用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水溅出来,是浅,若是咕嘟嘟沉下去有声,是深。这种注意也只有八戒才能想出,作品之中处处都可见八戒虽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蒙直。

纵观猪八戒,他虽丑陋无比又反以为美,憨厚老实又爱耍小心眼,整个形象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他在作品中显得既荒唐滑稽又可笑可恨且率直可爱。唐僧在三个徒弟中对猪八戒比较宽容偏爱,可是八戒却在唐僧落难后第一个嚷着分行李散伙,这一切都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而且也具有普遍意义,这一形象是来自于人民内部的,是带有芸芸众生的人性优点及弱点的形象,是迎合大众文化的形象。

在作品中,这个人物与具有独特的思想意义和美学意义。他与孙悟空和唐僧各据三角形的一个角,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他与孙悟空都是用浪漫主义手法精心塑造出的非现实人物,正如谢肇浙所说,孙悟空是“意之神”,尽管他躁动不安,但总是在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其间难免走弯路,但只要加以引导约束,就能达到至高至纯的人生境界。而猪八戒则是“意之驰”,表现了对现实的生活享受的向往,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这两种心态,都不利于人生境界的提升。但与躁动的“心猿”相比,猪八戒身上常常体现出的消极情绪,更不利于人生境界的提升。因为前者毕竟是一种推动力,而后者则多是一种制动力。两者都基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孙悟空更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如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气概,这种宗教献身主义精神是积极的,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人生理想是一致的,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因此他是一个英雄主义的角色。但猪八戒则较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这是一个享乐主义的典型。这是小农经济下劳动者的共同特点。他既拥有这类人的美德,也具有这类人的毛病。

这个人最突出的毛病是自私自利,在任何情况下,总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这就规定了他性格中的几个弱点。

首先是鼠目寸光,做事只看到眼前利益,毫无远见。取经成佛,他也知道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因此在观音的劝度下,同意随唐僧上西天取经。但他当和尚,不是孙悟空那样有了改邪归正,追求解脱的巨大危机感和迫近愿望,而归根到底,仍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考虑。所以他刚一被孙悟空收伏,受了剃度,成为和尚,准备随唐僧前往西天时,就高老透露出他安于一日三餐,老婆相伴热炕头的生活而不愿出家的思想,“丈人啊,你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受到孙悟空的怒斥后又解释道:“哥呵,不是我胡说,只恐一时间有些儿差池,却不是和尚误了做,老婆误了娶,两下里都耽搁了?”而在取经路上,他也是个地地道道的机会主义者,一逢困难,就打退堂鼓,要分了行李,依旧回高老庄当女婿。

其次是懒惰。这在作品中显得非常突出。能偷懒就偷懒,让他巡山,他找个地方躲起来睡觉。

在作品中他最突出的弱点就是色欲。当然,他最大的弱点是好色。按照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男女关系方面的污点是英雄人物所必须避免的,在作品中,唐僧是出于戒律,比如在女儿国和蜘蛛精处,他坚决不上床,说明他对自己凡人的七情六欲并没有从根本上屏除,还没有到坐怀不乱的境界。而孙悟空是英雄性格使然,不好女色。而猪八戒则不然,是色胆包天的主儿。作者很突出他的这个弱点。在前生,他身为天蓬元帅,因酒后调戏了月中嫦娥,才被罚下凡。虽说错投了猪胎,但是本性难改。他之入赘,不是为传宗接代,只是为了满足色欲。而在取经路上,他在这方面是错误不断。在观音邀骊山老母等四女试唐僧一行,只有他最积极,甚至说如果别人拒绝招赘,他不仅可以一人娶三个女儿,甚至连丈母娘都可以一并娶了。在蜘蛛精洗澡是大胆骚扰。在取经路上,别人为求佛法义无反顾,而他竟偷偷攒私房钱,换成银子塞在耳孔里。

但他也具有小生产者的优点。虽然经常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偷懒,但取经路上最重的活总是由他承担。全部的行李由他从头挑到尾。荆棘岭上开路,八百里荆棘一夜平,稀柿洞变成大猪,一路拱净污秽,立了大功。

他的个性色彩也很丰富。如果说,孙悟空是猴神人的结合,那么作者在写这个人物时,就写了他的猪神人的特点。他食量大得惊人,整天就是惦记着吃,一见食物就抢着吃。在寇员外家吃斋,一顿把后三天的饭都吃了不说,临走时还把那馒头、卷儿、饼子、烧果满满地笼了两袖。这就是抓住了猪贪吃的一面。当然,这样看这个人物,还有些表面化,作者又写了他的呆头呆脑与小聪明的结合。人们经常说某某笨得像猪一样,但是也有的国家的警方将猪驯服成搜毒能手,也就是说,自然的猪本身就具有这两个特点。不管孙悟空还是唐僧,都把他叫做呆子或夯货,他却实也够呆头呆脑的。孙悟空在降服他时,一棒打破云栈洞的大门,他高声怒骂道:“你这个弼马瘟,着实惫懒,与你有甚相干,你把我大门打破?你且去看看律条,打进大门而入,该个杂犯死罪哩。”在你死我活的搏斗前,还煞有介事地与想要他命的对手讲这种理,真是十足的迂腐不堪。他去波月洞找师父,洞主黄袍怪笑道:“是有一个唐僧在我家,我也不曾怠慢他,安排下些人肉包儿与他吃,你们也进去吃一个子。”他连师父是佛教徒只吃素不吃肉,何况人肉包子的常识都忘了,信以为真,真就要往进闯,幸好被沙僧拉住。头脑真是简单得可以。说他是呆子,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但他的小机灵也不少。唐僧逐走孙悟空后被白骨精擒去,他无奈之下只好请

孙悟空出山。孙悟空问他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你怎么不说我?”猪八戒这时灵机一动,抓住孙悟空高傲自大,目空一切的弱点,信口胡编说:“哥呀,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接着撒谎说:“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叫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愤怒,骂道:“什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炸着油烹。”这一节就是《西游记》中著名的义激猴王,果真把孙悟空气得暴跳如雷,当即决定出山。更显出他聪明的是乌鸡国除怪,那怪变成了唐僧,连孙悟空都识别不出,他居然出主意叫真唐僧念紧箍咒,结果使假唐僧原形毕露,他也借机把孙悟空让一向欺负自己的孙悟空吃了个哑巴亏,有苦难言。

他也作品中最有喜剧性的人物。作者以喜剧性的游戏笔法来刻划这个人物,他性格中的这些喜剧性因素毫无疑问疑问是属于人的。作者以轻松的揶揄的心情来写这个他喜爱的角色。我经常在想,作者在写这个人物时,恐怕自己也经常忍俊不禁。他对这个人物的态度,是对一个心爱的顽童,看着他调皮捣蛋,时不时的闯些自己也收不了摊的祸。真是“最喜小儿无赖”。平顶山上巡逻,他偷懒贪睡,又欲编谎骗人。作者以妙趣横生的喜剧性笔法着意地加以描写。孙悟空变成的啄木鸟在他长嘴上啄了一下,他大叫妖怪,抡起钉钯,像堂.吉诃德与风车战斗一样。等到发现是啄木鸟,又自作聪明地猜测是鸟儿把自己的嘴错认为枯树找虫吃。后来又把三块青石当作唐僧悟空和沙僧三人,进行编谎预演。作者对他的这些类似于顽童的恶习给予了善意的嘲笑。他在作品中编造的谎话,除了义激猴王外,从没有成功过,都是让人一眼就可识破的小把戏,因此又显出他的憨厚的一面。正是这种憨厚老实和他自以为聪明过人而力图表现之间的不协调,构成了他喜剧性格。从不接受教训,因此笑话也不断。

这个人物代表着比孙悟空更为广泛的国民性。

六、沙僧的性格特征

西游记中着墨最多刻画最精的还是唐僧师徒四人, 而我将要谈的却是四人中最不起眼, 最不受人注目的沙僧。一般文学史与小说史囿于篇幅,

(一)稳重踏实, 细心周全

首先, 沙僧是稳重踏实的。沙僧不像孙悟空那样急躁冒失, 也不像

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他一直都踏踏实实, 勤勤恳恳。在漫长的取经路上, 沙僧最大的职责就是照顾唐僧, 牵马挑担, 这些事情平凡琐碎, 可沙僧做得很好, 任劳任怨遇到妖魔鬼怪时, 照看行李马匹, 保护唐僧, 一旦参加战斗, 也是虎虎生威。取经路上, 无数次的艰难险阻, 惟有沙僧一心一意坚持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从不轻言放弃。在《西游记》“四圣试禅心’这一回中唐僧要沙僧留下来招赘, 沙僧就是这样表示的, “宁死也要往西天去, 决不干欺心之事。”所以, 取经队伍中, 沙僧扮演的是一个任劳任怨, 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式的角色。

其次, 沙僧是细心周全的。在唐僧被六耳称猴打晕时, 沙僧是先把被打晕的唐僧安排妥当才去寻找凶手的。而在第九十七回师徒取得无字经时, 也是沙僧

最先发现书中“并无半点字迹” , 这一切都体现了沙僧细心周全的性格特点。

(二)精明世故, 逆来顺受

沙僧个性中稳重踏实、细心周全等性格是受人肯定的一面, 同时他又是精明世故, 逆来顺受的, 这一面在其身上, 我认为表现得更加明显。

首先, 沙僧是精明世故的。在西游记第四十回, 孙悟空要与红孩儿认亲, 沙僧笑到: “哥啊, 常言道: 三年不上门, 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 又不曾往返杯酒, 又没有个节礼相邀, 他那里与你认什么亲耶? ”结果果真如沙僧所言, 红孩儿压根儿不买孙悟空的账。又如小说第六十三回,沙僧向祭赛国国王吹嘘悟空、八戒的本事:“不瞒陛下说,我大师兄乃齐天大圣皈依。他曾大闹天宫,使一条金箍棒,十万天兵,无一对手。只闹得太上老君害怕,玉皇大帝心惊。我二师兄乃天蓬元帅果正。他曾掌管天河八万水兵大众,唯我弟子无法力,乃卷帘大将受戒”而事实上沙僧的本事虽不及悟空,但较之猪八戒,则不相上下。他当着两位师兄的面,对他们极尽赞美之能事,自然令两位好名的师兄内心极为受用,而对自己则不置一词,其实是一种自谦的表现。

沙僧的精明之处还表现在他对时局形势的判断准确,沙僧在小说中第一次亮相大战流沙河,在流沙河岸上,八戒同沙僧大战二十回合,部分胜负,旁观的孙悟空看到这种斗杀场面,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抡起铁棒,往那怪着头一下,那怪急转身,慌忙躲走,径钻流沙河里”。沙僧对自己实力又自知之明,同实力相差无几的八戒他敢大打出手,见到实力远高于自己的悟空,却立即躲避,能大打就打,打不赢就溜,任凭悟空、八戒在岸上百般辱骂,他就是不上当,弄得实力超强的悟空干着急却束手无策。第四十一回,悟空大战红孩儿,让红孩儿的烟火熏得大败回来。这时,沙僧便建议以“相生相克”取胜,悟空遂往东洋大海求借龙兵,希望以水灭火,谁知凡水灭不了三味真火,沙僧又建议悟空去求观音菩萨,终于降伏红孩儿。

其次, 沙僧是即逆来顺受, 不会反抗。在第一百回沙僧取得正果, 被

封为金身罗汉, 居于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之后。虽然猪八戒叫嚣着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沙僧, 他只是默默地领受, 这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逆来顺受。他会安慰自己, 觉得自己不如孙悟空来得神通广大, 也不似唐僧是注定成佛, 对取经的贡献也不比猪八戒来得突出。

(三)、奴性人格

《西游记》中的沙僧虽然名为“卷帘大将”,但那只不过是皇家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所以连卷帘人也要封以将军之名。他虽然曾自我夸耀说:“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但实际身份却相当低微,以至于虽然参加过蟠桃大会,却没有一般神仙吃蟠桃的份,只能在一旁为玉皇大帝执玻璃盏。在五庄观他一见到人参果便即认得,悟空问起原因,他回答说:“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可见,他的职责仅仅是“扶侍鸾舆”而已,是玉帝手下的侍臣,实际上就是奴仆。

沙僧的奴性人格,当然是奴隶文化薰陶的结果。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沙僧的这种性格,在中国古代民众之中又是极具代表性的。换句话说,奴性人格不仅仅是奴隶的主体人格,也是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突出表现。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就对奴性有客观描述,并称之为国民劣根性。因此,沙僧形象实际上有

着更为广阔的典型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视野便不能仅仅局限在奴隶文化这个层面,而应该深入到民族文化的更深层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笔者认为,形成国人也是沙僧奴性人格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农耕文明背景下的宗法制度,以及建立于其上的君主专制制度,及身世背景是分不开的。他原是凡人,后遇见真人,受到帮助,历尽千辛万苦修满“三千功德” ,方才‘见天颜’,“受封卷’帘大将”。这得来不易的荣誉他当然十分珍惜, 却没料到会因失手打破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比起猪八戒的调戏嫦娥, 孙悟空的大闹天宫, 沙僧只是犯了点小错, 但他所受的苦难却是最多的。对此, 他认为是理所当然, 并且毫无怨言, 默默承受。这是由于他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身份: 原为凡人, 即使成仙做了卷帘大将也不过就是个玉皇大帝的奴仆。

(四)性格内向,不苟言笑

沙僧性格内向,正是通过与其他人物的对比中显现出来的,比如第五十七回,唐僧被假行者打昏在地,这时候猪八戒和沙僧都以为师父死了。对师父的的死,兄弟俩的言谈举止和所流露出来的感情都不一样:猪八戒“跌脚捶胸”、“大呼小叫”,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还有点装腔作势。作了这一番表演之后,他又直截了当、毫无顾忌地嚷着要“个寻道路散伙”。他多师父的薄情是不加掩饰的。再看看沙僧,他一面顾着栓马(在紧急时刻都没忘记自己的职责),一面‘叫道:“怎么好!怎么好!”叫一声‘师父’满眼抛珠,伤心痛哭”。这和猪八戒“跌脚捶胸”、“大呼小叫”的情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沙僧的感情是那样的深沉、含蓄而且细腻。当猪八戒把师父埋了,各寻道路散伙时,沙僧对师父“实不忍舍,将唐僧扳转身体,以脸温脸,哭一声‘苦命的师父!’”两个动作,一句话,足以表达他对师父的难舍之情。这种感情同样是含蓄的,不外露的。

孙悟空被红孩儿战败,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当孙悟空跟着急流淌下来时,“沙僧见了,连衣跳下水中,抱上岸来。……满眼垂泪道:“师兄,可惜了你,亿万年不老长生客,如今化作个中途短命人!”他虽然没有嚎啕大哭,但他那“连衣跳下水中,抱上岸来。”的不声不响的动作,以及他那满含热泪的追悼,已经足以看出他内心的苦痛了。而猪八戒由于他平时和孙悟空就有些不和,所以他对孙悟空遇难并不当作一回事,沙僧满眼垂泪,他反而笑道:兄弟莫哭,这猴子“佯推死,吓我们哩”完全是满不在乎的样子,甚至还幸灾乐祸,他流露出来的这些感情同样是不加掩饰的。

沙僧性格内向,还表现在不够言笑上。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话多,爱开玩笑,孙悟空还喜欢发表不同意见,因此不是给自己招惹麻烦。猪八戒说个没完,却常常说不到正处,惹人发笑。沙僧是不轻易发表意见的,特别是在师父面前,经常保持缄默,不像孙悟空那样和师父唱反调。有时候他也发表意见,话虽不多,却有板有眼,令人折服,比如沙僧误把假行者当真行者,劝他将行李一同回见师父,共上西天取经这个情节,沙僧所说的话虽不多,却头头是道,无法反驳。平时喜欢说长道短的猪八戒是说不出这些道道来的。所有这些,都生动地表现了沙僧所独具的个性。

二、沙僧在《西游记》中的地位

从《西游记》的结构设计上来看, 《西游记》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并不

是普通的神话人物, 作者也不是简单的通过人物的性格或者活动来展演或推动故事情节。而是每设计一个人物就赋予每一个人物一种直接的目的。西游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作者的象征性符号, 每一个人物都有佛学寓意, 都承担完成小

《西游记》人物赏析

唐僧:一个有意漫画化的圣僧形象,最诱人的对象,总是担惊受怕。一个进行一次危险的旅行,哪怕是一点点不便也容易使他不安的普通的凡人。他易怒而乏味,看不到自己是个坏的领导人,偏袒手下最懒惰的人。而且,作为一个虚守宗教形式、自认圣洁的僧人,虽装模作样地坚持吃素,避免女性,但实际上并无真正诚意。他无疑不会使人联想起历史上玄奘那样的勇气,或者基督徒为求彻悟而甘愿经受考验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当妖魔鬼怪要吃他肉、对他进行性挑逗时,他既不反抗也不屈服,只是无可奈何。在像《埃夫里曼》和《天路历程》这样的西方寓言作品中,主人公经过的是一条经过精心计划,使他最终能够接受死亡或进入天国的历程,而唐僧在他经受苦难的旅途中却没有表现出精神升华的任何迹象。如果说有任何表现的话,只是随着旅程的进展,他变得更加乖戾、脾气更坏。(夏志清) 如果说唐僧在取经途中没有表现出精神觉悟迹象的话,这是因为按照这种哲学,他体现了一种可怕的自我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会永远受环境左右,因而永远达不到那种可以排除恐惧感的平静心态。 孙悟空——精神超脱天性顽皮精力旺盛对师父忠心耿耿 胡适提出《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是最可能的原型。 足智多谋、精湛武艺以及其他超自然的力量 印度、波斯和阿拉伯文学的影响 悟空——蔑视权威、追求知识和力量 普罗米修斯浮士德 张天翼:孙悟空后来的生涯就只能表明他是一位变节者,因为他有计划、有步骤地诛伐、镇压以往的同伴,为天庭统治者的利益服务。 批评家:妖魔——人民的敌人;猴子——人民的朋友和救星 悟空——执着于追求顽皮活泼 能够幽默地看待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能表现出真正的超脱。从来没有太严肃过。 如果没有这种幽默感,孙悟空就可能成为一位悲剧角色。 取经者中唯一认真的人,永远遭受着怀疑、同行者的懒惰以及上天诸神的冷淡和恶意的折磨。唐僧听信八戒谗言,经常不信任他。 传统的评论家因为更习惯偏重于小说中的神秘教义,从而一致强调它的寓言特征。从胡适开始,现代评论家否定小说的寓言意义,强调其深厚的喜剧性和讽刺性。在为韦利的英译本所作的序言中,胡适称:“《猴子》不过是一部具有高级的诙谐、深刻的调侃、善意的讽刺的用来消遣的书,并没有和尚、道士、儒生们所理解的寓言意义。”有的评论家进一步就其喜剧的政治方面大加发挥,特别注意到它的讽刺传统官僚的革命含意。与西方和印度文学中的相似。 乌鸡国哈姆雷特 车迟国信佛的居民们遭受和以色列人被埃及征服时一样的命运,悟空与八戒用法力杀败了国王的三个道士国师,一如摩西和亚伦用魔术战胜了法老的牧师。 通天河上作怪,每年用童男童女祭奠的水魔,与西方人身牛头怪及中国神话中诸如河伯一类。 两种妖怪 伪装成人,利用邪恶的狡诈手段来颠覆一个国家。这些妖怪有的穷凶极恶地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唐僧:有着最慈悲的胸怀和最深厚的佛家知识,仁厚善良博爱,但能力有限 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广结朋友、急躁但有正义感、重感情、讲义气 猪八戒:好吃懒做、憨厚可爱、迷恋钱色、但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爱护师傅、本领高强、爱贪小便宜,善用挑拨离间 沙悟净:忠厚老实、与世无争、目的单纯——一心只想保护师傅求取真经、缺乏变通、没有前两位师兄那么好的本领、善良踏实 《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有着典型的人物性格,比如憨厚的二师兄八戒,老实巴交的三师弟悟净等等,下面就由出国留学网范文频道小编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中四个主角的性格特点。更多四大名著的详细资料敬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 1、孙悟空——力量型代表具有力量型性格的人在工作生活上他们总是显得很有活力,富于冒险精神,充满信心,他们意志坚决、果断,一旦认准了目标就绝不会轻易放弃之,他们总是天生的工作狂,设定目标后,就行动迅速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力量型性格的人善于管理,能纵观全局,知人善任,能合理地委派工作,寻求最实际、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他们有很强的控制欲,固执地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不会主动道歉,霸道,控制欲强,骄傲而自负,自以为是,人际关系处理不佳,易发火。 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孙悟空是力量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在团队中执行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能够推进团队的建设和发展。2、猪八戒——活泼型代表活泼型性格的人热情、奔放、豪迈、幽默、健谈、能言善辩,他们富于浪漫主义情怀,善于与人交际,惹人喜爱的个性使大家自然而然愿意跟随他们。但是他们通常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记忆力不好,经常丢三落四,变化无常,很难真正成功。 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猪八戒是活泼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的开心果,让团队有活力,给大家带来快乐,起着一种催化剂、调节者的作用。在团队中,活泼型性格的人可以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寻觅到自己的快乐,给团队带来活跃的氛围。 3、唐三藏——完美型代表完美型性格的人与活泼型性格的人形成两个极端,他们不会像活泼型的人一样情感外露,相反,他们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注重生活细节,追求完美,坚持不懈。但是他们通常让人觉得阴沉,没有活力,消极,很容易受到伤害,没有安全感也缺乏幽默感,总是给身边的人造成很大的压力,敏感并且多疑。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唐三藏是完美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的领导者,是团队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核心,也是团队目标的始终贯彻者。在职场中,这一性格的人执着于自己选择的事业,能够切实地做好规划,有目标有方向,是一个团队的领头人物。 4、沙僧——和平型代表 和平型性格的人善良、忠厚、随和、镇静,善于分析,富有韧性,坦然自若,对任何事情都有耐心,他们很细心,做任何事情都面面俱到,不会让别人感到被冷落,他们不喜欢张扬,不爱唠叨,其他性格的人都愿意找和平型性的人作朋友。 但是他们容易墨守成规,不喜欢改变,没有主见,多愁善感,优柔寡断,懒惰,不会

西游记沙僧人物性格分析

读西游记浅议沙僧 ----沙僧存在的意义 看过不同版本《西游记》的人,大都对剧中性格鲜明、活灵活现的神仙或妖魔鬼怪印象深刻。却唯独对沙僧这位也应该有较重分量的角色印象有些淡漠,再怎么说沙僧也是二号主角啊,难道沙僧行事就低调到无从记起吗?沙僧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真的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吗?现在就来分析一下沙僧的意义 首先,我们看到沙僧的主要工作是用来挑行李,当孙悟空与猪八戒不在时看行李和师傅。但其实我们注意到在唐僧收沙僧为弟子之前,就算只有孙、猪二人,这些事也都可以完成,猪八戒挑担,孙悟空化斋时猪八戒守护师傅,只不过沙僧的出现减轻了猪八戒的负担。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猪八戒好吃懒做的习性,取经之路漫长而又艰辛,如若一直让猪八戒挑行李,那他一定会反抗,很可能会导致最后不能到西天取到真经。 而且,沙僧并非我们认为的那样毫无思想可言。自从取经开始,他只出勤不出力,很少发表意见,只是听师父和师兄的,所以就没什么功果,最后封他做了金身罗汉,是三个徒弟中级别最低的,但是,他也是得了正果,而且投入最少,却获得了一样的回报,只不过级别稍低而已。从投入与回报的比例看,投入的很少,回报率却很高。他是跟着取经团队受益的,这就是团队精神。从外部环境看,取经团队允许有人混日子。这就是沙僧成功的秘诀。 再次,当唐僧师徒三人之间发生矛盾时沙僧总是很理智的在旁边劝解的那一个,如果没有沙僧,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三人间的矛盾会激化,一个没有团结的团队是无法取得胜利的。而沙僧存在的意义就是维系团队之间的和睦,他就是一个螺丝,将不同的零件栓在一起。所以沙僧并非是为了搬运行李而存在的可有可无的角色,相反,他是一个关键的人物,没有他,是不可取到真经的。 另外,在网上还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沙僧是安插在唐三藏身边的佛祖卧底:主要任务是暗中观察唐三藏对于西行的坚定性和抵挡诱惑、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么一来,沙僧的低调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其卧底身份的掩盖。关于他很少的描写中一些细节也变得有所嚼劲:疑点 1 :途径女儿国,沙僧没有和唐三藏与猪八戒一同喝子母河的水,难道他就不渴吗?难道他能和孙悟空一样翻个跟头就能到九霄云外去喝琼浆玉液吗?!肯定不是,显然他知道了喝子母河水也是九九八十一难的一项内容,自己没有必要掺合其中。 疑点 2 :每次被妖怪抓住,即将面对上蒸笼、下油锅的命运时,不说猪八戒,就连一向以镇定自若自居的唐三藏都大惊失色狂喊“悟空救命”,可是沙僧却不慌不忙地安慰他们说“师兄会有办法的”,显然他知道结果,并确定这只是一项考验内容而已。 疑点 3 :曾经有几回,遇到挫折时猪八戒都曾提议散伙回家抱老婆,就连最忠实的孙悟空也曾被唐三藏逼迫到要散伙回家,但是沙僧却一直做“好好先生”,装出任劳任怨的样子,一边安抚两位师兄,一边给唐三藏做工作,显然沙僧不想西行之路半途而废,不愿意自己高升的机会白白溜走。 疑点 4 :孙悟空是大闹天宫,被贬成为唐三藏的保镖;猪八戒是调戏嫦娥才被贬(有王母娘娘在,玉皇大帝就算有那个贼心,也没那个贼胆);沙僧原是天宫的卷帘大将,由于

西游记人物分析剖析

西游记 之 人物分析

为何取西经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老师,86年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称经典但是在拜读过这个原著之后,才发现说的电视剧仅仅只是小说经彩度的十分之一,由于小说借神话讽刺当时的社会黑暗,许多人传言说这个《西游记》在明代是一本禁书,因为并没有确切的历史根据,西游记只要讲了个什么故事?简单的说就是四个字:西天取经。不知道为什么要取经?为了宏扬佛法!唐僧是为了学更高深的佛法!才去西天取经的........。原著说:西游记有两个版本,原著,第十二回,清本当中是第十三回,(唐太宗)问:“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唐僧)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字面上的意识看了,并不是唐僧主动要求取经的,而是帮唐太宗去这个经。相当于现在的顺丰快递的快递员,那为什么唐僧会主动要求替唐太宗取经呢?也是有原因的!回顾下:唐太宗怎么上帝位?逼父、杀兄、害弟、荡平天下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战,杀人无数。。历代君王大多如此,那么以致于这个无数的枉死冤魂叫冤报冤。他在游完这个地府之后呢?决定要办水陆法会。原著第十一回说道:唐太宗非常赏识这个玄奘法师,封他为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纲都僧纲之职、天下大纲。什么职位?那是可以统领全国僧尼,那就是和尚的王。在加上菩萨送来的两件宝物,锦蝉袈裟、九环锡仗。袈裟卖5000千两、锡仗卖2000千两。合着人民币70多万元。唐太宗问道:“有什么好处、就值许多?”可见挺贵,一件衣服、一个拐杖!尽管贵,唐太宗眼睛也不眨一下,说:“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受用。”这个他会是谁呢?所说的他当然是唐僧,还让唐僧现场穿上。赐他两队仪仗,叫他上大街去威风一把就如同状元,感动的唐僧在拜谢皇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瑶瑶摆摆。长安城,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风光!这些都是电视剧里没有的情景,然后观音菩萨说了:“西方有大乘佛法!!”唐太宗一听,马上直捣正题,借马下坡:“谁肯领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这个时候唐僧恍然大悟,无缘无故贿赂我几十万,中国有句古话:拿人手软,吃人嘴软。这回不去也不行。唐僧,回到寺里,原文当中是这样说的:“我已发了宏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已报国耳,我此前真是渺渺茫茫,凶吉难定。”大抵是受王恩宠,所有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不得不。说明唐僧已经没有选择了,我70万都收了人家的了。如果我不去,人家还不把我枪毙掉小命就不保。所有才踏上了西天取经的道路,看得出唐僧实际上是一个悲情人物。 孙悟空的前世今生 首先我们来说说孙悟空这个名字来历。孙悟空原本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无名无姓,无父无母。为求长生不老,拜了菩萨老祖为师。菩提老祖为他取名-孙悟空。这个猢狲猢狲,猢在前狲后,为什么不姓猢呢?叫胡悟空,是吧!还能和领导人攀上点亲戚啥的。是不是。为什么要姓孙呢?查了原著里,菩提老祖,就为我们解释了:“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叫你姓猢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叫你姓孙罢。”那么这个吴承恩为什么要设定这样的名字呢?首先,我们通过这个名字,我们可以来看历史。查看一本名《宋高僧传》的一本书单中,曾经记载过,在唐朝呢!有位高僧法号释悟空,俗名东奉朝。京兆云阳人,也就是现在陕西一带。曾经出使这个西域,结果落下重病,为求治病出家为僧。此后呢,学习佛法,游遍天竺。很多人就联想到了释悟空。是不是这个玄藏法师的徒弟?那么这个释悟空取经,较这个玄藏法师是晚了40多年。可是呢!两人的出发地点都是长安。那么这个释悟空呢?最后是圆寂于这个长安的护法寺。所认为的这个孙悟空的原型!那么在中国其实有两位文学

《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令狐采学 唐僧:有着最慈悲的胸怀和最深厚的佛家知识,仁厚善良博爱,但能力有限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广结朋友、急躁但有正义感、重感情、讲义气猪八戒:好吃懒做、憨厚可爱、迷恋钱色、但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爱护师傅、本领高强、爱贪小便宜,善用挑拨离间沙悟净:忠厚老实、与世无争、目的单纯——一心只想保护师傅求取真经、缺乏变通、没有前两位师兄那么好的本领、善良踏实 《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有着典型的人物性格,比如憨厚的二师兄八戒,老实巴交的三师弟悟净等等,下面就由出国留学网范文频道小编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中四个主角的性格特点。更多四大名著的详细资料敬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1、孙悟空——力量型代表具有力量型性格的人在工作生活上他们总是显得很有活力,富于冒险精神,充满信心,他们意志坚决、果断,一旦认准了目标就绝不会轻易放弃之,他们总是天生的工作狂,设定目标后,就行动迅速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力量型性格的人善于管理,能纵观全局,知人善任,能合理地委派工作,寻求最实际、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他们有很强的控制欲,固执地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不会主动道歉,霸道,控制欲强,骄傲而自负,自以

为是,人际关系处理不佳,易发火。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孙悟空是力量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在团队中执行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能够推进团队的建设和发展。2、猪八戒——活泼型代表活泼型性格的人热情、奔放、豪迈、幽默、健谈、能言善辩,他们富于浪漫主义情怀,善于与人交际,惹人喜爱的个性使大家自然而然愿意跟随他们。但是他们通常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记忆力不好,经常丢三落四,变化无常,很难真正成功。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猪八戒是活泼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的开心果,让团队有活力,给大家带来快乐,起着一种催化剂、调节者的作用。在团队中,活泼型性格的人可以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寻觅到自己的快乐,给团队带来活跃的氛围。3、唐三藏——完美型代表完美型性格的人与活泼型性格的人形成两个极端,他们不会像活泼型的人一样情感外露,相反,他们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注重生活细节,追求完美,坚持不懈。但是他们通常让人觉得阴沉,没有活力,消极,很容易受到伤害,没有安全感也缺乏幽默感,总是给身边的人造成很大的压力,敏感并且多疑。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唐三藏是完美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的领导者,是团队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核心,也是团队目标的始终贯彻者。在职场中,这一性格的人执着于自己选择的事业,能够切实地做好规划,有目标有方向,是一个团队的领头人物。4、沙僧——和平

《西游记》之人物形象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西游记》之人物形象分析(人教版高二 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西游记》之人物形象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 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三、教学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 们喜欢这首歌,同时也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 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

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 去感悟,去欣赏。 (二)人物形象分析 试问:在唐僧师徒四人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1、唐僧 ①三藏答曰:“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 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 法轮回转。” ②三藏勒马道:“悟空,切莫伤人,只吓退他便罢。” ③纷纷落泪,魂飞魄散,坐不稳雕鞍,翻跟斗跌下白马。 ④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 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 个妖精?” 心地善良,信仰坚定,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是非不分,盲目慈悲,固执迂腐,懦弱无能。 精神境界崇高,实干能力不足。 2、孙悟空 ①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②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③“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

《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页眉内容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唐僧:有着最慈悲的胸怀和最深厚的佛家知识,仁厚善良博爱,但能力有限 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广结朋友、急躁但有正义感、重感情、讲义气 猪八戒:好吃懒做、憨厚可爱、迷恋钱色、但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爱护师傅、本领高强、爱贪小便宜,善用挑拨离间 沙悟净:忠厚老实、与世无争、目的单纯——一心只想保护师傅求取真经、缺乏变通、没有前两位师兄那么好的本领、善良踏实 《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有着典型的人物性格,比如憨厚的二师兄八戒,老实巴交的三师弟悟净等等,下面就由出国留学网范文频道小编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中四个主角的性格特点。更多四大名著的详细资料敬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1、孙悟空——力量型代表具有力量型性格的人在工作生活上他们总是显得很有活力,富于冒险精神,充满信心,他们意志坚决、果断,一旦认准了目标就绝不会轻易放弃之,他们总是天生的工作狂,设定目标后,就行动迅速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力量型性格的人善于管理,能纵观全局,知人善任,能合理地委派工作,寻求最实际、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他们有很强的控制欲,固执地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不会主动道歉,霸道,控制欲强,骄傲而自负,自以为是,人际关系处理不佳,易发火。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孙悟空是力量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在团队中执行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能够推进团队的建设和发展。2、猪八戒——活泼型代表活泼型性格的人热情、奔放、豪迈、幽默、健谈、能言善辩,他们富于浪漫主义情怀,善于与人交际,惹人喜爱的个性使大家自然而然愿意跟随他们。但是他们通常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记忆力不好,经常丢三落四,变化无常,很难真正成功。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猪八戒是活泼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的开心果,让团队有活力,给大家带来快乐,起着一种催化剂、调节者的作用。在团队中,活泼型性格的人可以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寻觅到自己的快乐,给团队带来活跃的氛围。3、唐三藏——完美型代表完美型性格的人与活泼型性格的人形成两个极端,他们不会像活泼型的人一样情感外露,相反,他们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注重生活细节,追求完美,坚持不懈。但是他们通常让人觉得阴沉,没有活力,消极,很容易受到伤害,没有安全感也缺乏幽默感,总是给身边的人造成很大的压力,敏感并且多疑。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唐三藏是完美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的领导者,是团队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核心,也是团队目标的始终贯彻者。在职场中,这一性格的人执着于自己选择的事业,能够切实地做好规划,有目标有方向,是一个团队的领头人物。4、沙僧——和平型代表和平型性格的人善良、忠厚、随和、镇静,善于分析,富有韧性,坦然自若,对任何事情都有耐心,他们很细心,做任何事情都面面俱到,不会让别人感到被冷落,他们不喜欢张扬,不爱唠叨,其他性格的人都愿意找和平型性的人作朋友。但是他们容易墨守成规,不喜欢改变,没有主见,多愁善感,优柔寡断,懒惰,不会对身边的人说“不”,他们不喜欢行动,不善于争取机会,自信心缺乏,创造力不强。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沙僧是和平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最忠诚的一个,能够协调团队中的冲突,维护团队的和睦与团结。延伸阅读:从西游记人物性格延伸分析企业员工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生命之源,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最终都要归结到每个员工身上,信念一致是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每个员工只有定位正确、形象鲜明,才会有号召力、感染力和生命力。塑造角色的性格化,你的角色越鲜明、越典型,越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深刻的印象。只有具备了深刻的自我认知后,明确自己的优劣势,才能在团队中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明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团队,进而给团队带来效益。 页脚内容1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学号 111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层次本科 指导教师骆晓倩 日期 2013年3月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极负盛名。不说作品的整体价值,单就其成功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已经具备了深刻的借鉴和思考价值。其中,而唐僧则是兼圣僧和凡人形象为一体。一方面表现出意志坚定、仁爱、谦怀;另一方面却呈现骄矜、迂腐、以及是非不明的反面形象。孙悟空机灵敏捷、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为民除害、率性而为,桀骜不驯;又是一个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盾体;且最让人回味的是其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怯懦与勇敢、迂腐与变通、出世与入世、盲目相信与不信任。猪八戒是猪、人、神的统一,他有猪的外形,猪的习性,身上的毛病多,恨不能浑身净优点。因而有了猪八戒的妙趣横生,也少不了呆子气。沙和尚身上有着传统美德,勤劳稳重,任劳任怨,却也存在着人性的特点,精明世故,逆来顺受,他的存在调和了集团内部矛盾,保证了取经的顺利进行。 关键字:唐僧,孙悟空,猪八,沙僧,形象 目录 摘要………………………………………………………………………I 一、绪论 (4)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5) 三、唐僧形象分析 (6)

(一)意志坚定、仁爱谦怀的圣僧形象… (二)骄矜、迂腐和是非不明的凡人形象 (三)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 四、孙悟空形象分析 (9) (一)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和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 (二)率性而为、桀骜不驯的自由个性形象 (三)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盾体 五、猪八戒形象分析 (13) (一)、猪八戒是个贪婪的人 (二)、猪八戒是个既懒又勤的人 (三)、猪八戒是个愚笨又聪明的人 六、沙僧形象分析 (18) (一)稳重踏实, 细心周全 (二)精明世故, 逆来顺受 (三)、奴性人格 七、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 (25) 致谢 (26) 一、绪论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西天取经的领导者,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佛教传说中,唐僧是一个完美的圣人。但是,吴承恩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圣僧,而是一个有许多缺点的平常人。书中唐僧最大的弱点是胆小怕事,懦弱无能。取经路上一遇险山恶水,他就面容失色,惊恐万分;遇到妖魔鬼怪,更是跪倒在地,连声叫大王饶命。碰到任何困难他都一筹莫展。连猪八戒也说,师父老大不济事。唐僧的第二个弱点是不明事理,爱听馋言,黑白不分。他经常人妖颠倒,相信妖怪的骗术;又偏听猪八戒搬弄是非,错怪孙悟空;处理事端时他又往往不通情理,多次遭遇妖怪的紧要关头,他都妨碍孙悟空除妖,结果害了自己。尽管唐僧有种种缺点,有时甚至令读者讨厌,但是他具有取经的坚定信念,甘冒万死,决不退却。富贵荣华和美色诱惑都没有作用,甚至当悟空离开了他,妖怪又在面前的情况下,仍然毫不动摇,在取经集体中发挥了中坚作用。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耀眼的一个形象,而唐僧却实在算不上出彩。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无论是孙悟空,还是唐僧,他们的形象都是十分丰富饱满的。孙悟空虽不凡,却也不乏缺点,唐僧则优缺点刻画得并不明显,但人格的复杂性并不逊色于前者。二者从内容和主线上构成了全书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 孙悟空自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西游记》小说塑造最成功、最受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是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化成的,拜须菩提祖师修成了与天同寿的真功夫,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越十万八千里。以一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能大能小随意变化的如意金箍棒为武器,他大闹天宫,打败了十万天兵天将。后被二郎神捉住,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丝毫未受损伤,还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玉皇大帝束手无策,只得请出西天如来佛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的个性。充沛

论_文_题_目:《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论文作者:王祖晨 准考证号: 010********* 作者单位: 指导教师: 主考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2014年月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提要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极负盛名。不说作品的整体价值,单就其成功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已经具备了深刻的借鉴和思考价值。其中,而唐僧则是兼圣僧和凡人形象为一体。一方面表现出意志坚定、仁爱、谦怀;另一方面却呈现骄矜、迂腐、以及是非不明的反面形象。孙悟空机灵敏捷、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为民除害、率性而为,桀骜不驯;又是一个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盾体;且最让人回味的是其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怯懦与勇敢、迂腐与变通、出世与入世、盲目相信与不信任。猪八戒是猪、人、神的统一,他有猪的外形,猪的习性,身上的毛病多,恨不能浑身净优点。因而有了猪八戒的妙趣横生,也少不了呆子气。沙和尚身上有着传统美德,勤劳稳重,任劳任怨,却也存在着人性的特点,精明世故,逆来顺受,他的存在调和了集团内部矛盾,保证了取经的顺利进行。

一、形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西游记》中唐僧是一位为消除人世间的不公、无妄、困苦,普度众生的活菩萨,一位具有大无畏精神的英雄。他就是为消除人世间一切不平等,才去求取真经,用来普度众生。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 在《西游记》中,曾经有人说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形象的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这样的观点似乎很具片面性。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典型,他虽然外表丑陋常常被人们看作笑料,却有着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喜剧的笑是艺术,它的生命就是笑,笑是喜剧之所以成为喜剧的关键,也是人类区别“是”与“非”,“美”与“丑”的标准。在《西游记》中唐僧是西天取经的领导者,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佛教传说中,唐僧是一个完美的圣人。但是,吴承恩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圣僧,而是一个有许多缺点的平常人。书中唐僧最大的弱点是胆小怕事,懦弱无能。取经路上一遇险山恶水,他就面容失色,惊恐万分;遇到妖魔鬼怪,更是跪倒在地,连声叫大王饶命。碰到任何困难他都一筹莫展。连猪八戒也说,师父老大不济事。唐僧的第二个弱点是不明事理,爱听馋言,黑白不分。他经常人妖颠倒,相信妖怪的骗术;又偏听猪八戒搬弄是非,错怪孙悟空;处理事端时他又往往不通情理,多次遭遇妖怪的紧要关头,他都妨碍孙悟空除妖,结果害了自己。尽管唐僧有种种缺点,有时甚至令读者讨厌,但是他具有取经的坚定信念,甘冒万死,决不退却。富贵荣华和美色诱惑都没有作用,甚至当悟空离开了他,妖怪又在面前的情况下,仍然毫不动摇,在取经集体中发挥了中坚作用。 二、唐僧形象分析 (一)意志坚定、仁爱谦怀的圣僧形象 1.唐僧的坚毅形象 如果把唐僧作为一个英雄来写,《西游记》中的唐僧无疑是不成功的,他的迂腐和懦弱都是无法让人忽视的。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意志坚定。唐僧的坚定是取经路能够走完,并最终成功取得真经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取经队伍就会解散,行程会耽搁,甚至放弃。从唐僧怀着西天取经的崇高理想至大唐出发,途经多少艰难险阻,路遇多少妖魔鬼怪,但是,每次九死一生后,他仍然选择往西去。二十六回的五庄观留友,四十八会的陈家庄待客,八十七回的风仙郡宴酬,九十六回的寇员外斋赠,对于长期过着风餐露宿生活的唐僧师徒来说,实是难得的舒适,但这无一能阻挡唐僧西去的脚步。 三、孙悟空形象分析 这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也是所有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成功,最为人所熟知,最受人喜爱的艺术形象之一。 (一)形象的意义 思想意义:这个形象,作者是要他当作“为理想献身”的英雄,是楷模式的人物,同时,也是“思想改造”的象征来塑造的。人要追求理想,这是作者肯定的,但是追求时要有规范,要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不能一味胡来。在他身上,更多的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精神。 (三)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和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

西游记人物分析及重要事件梳理

西游记常识 1、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阳山(今江苏淮安人。) 2、体裁:长篇神话小说 3、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4、精彩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四圣试禅心等。 5、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6、艺术特色: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是正义的化身。孙悟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为孙悟空对立面的神佛世界和妖魔鬼怪,象征着黑暗势力。这一正一反,既突出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又突出了斩妖降魔的内容,从而使贯穿全书的取经的目的退居次要地位。在吴承恩笔下,取经一事的宗教意义

已大大淡化,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它给读者的启示在于: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人物分析 1、孙悟空(行者) 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 ②出世:仙石孕育而生。 ③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好勇斗胜,重视承诺,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④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偷吃无数蟠桃和各种仙丹练就而成金刚不坏之身。 ⑤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车迟国斗法。 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大果,被释迦如来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那种不畏艰辛困苦的精神贯穿取经始末。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拜其为师,踏上西天取经之路:两界山除六意,鹰愁涧收玉龙为唐僧坐骑,黑风山斗熊罴,取回被偷袈裟,又先后在高老庄和流沙河收猪刚鬣和沙悟净为师弟,于黄风岭苦战黄风怪,在五庄观为救活人参果树。白虎岭三打白骨夫人,却被唐僧误会赶走。后为了救被变成老虎的唐僧,巧战黄袍怪。

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

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 《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 一)顽皮机智的孙悟空 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之地。美丽的山水、飘香的花果养育了聪明机智富有灵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的英雄气概。在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确是一个天真浪漫、调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屡屡“战功”: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阎王爷的“生死簿”;大闹天宫,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回归花果山,高挂的旗号是“齐天大圣”……这个时期的孙悟空正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他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顽皮的部分”。但是从五行山下出来以后的悟空,虽说是顽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让他头晕目眩的紧箍咒使得他归顺、听话了。孙悟空的超级本领在这时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驾师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其实这也是悟空聪明机智的一面,如果不听话,就要上“紧箍”,甚至被赶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驾师父西天取经的任务。林语堂说这代表“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与神圣的规范之间的冲突”。孙悟空———美猴王,聪明勇敢的化身,我们心中崇高的形象。 (二)功利憨厚的猪八戒 提起《西游记》中猪八戒,人们总是将他与“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好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确,猪八戒也干过“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情节中他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最为突出。你看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总是在一次次地原谅自己的贪婪(先后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后掉进自己设置的陷阱里。(在一个个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为师父西去取经的曲折道路上,虽然没有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猪八戒,是吴老先生笔下的一个戏剧性人物,虽然有着许多的缺点,而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他的丑陋和厌恶。相反地,在他的这些缺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是一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猪八戒,让我们觉得可亲又可爱。 (三)严格执着的唐僧 唐僧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不顾禁令,前去天竺国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取回真经,影响深远,为我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西游记》小说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 。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四)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西游记》中塑造得成功的艺术形象不太多,大多数人物都缺乏生气,但是成功的几个人物,血肉丰满,典型化程度较高。 1 唐僧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唐僧有气质、修养、风度,不会办实事。他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重修养、轻劳动、斯文、迂腐,但缺乏统治者狡诈的一面。唐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唐三藏迂腐怕事,在遇到土匪时他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但在孙悟空杀了土匪后有责骂他杀生。但他又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以历尽艰辛毫不退缩。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唐僧曾向唐太宗保证说他定要捐躯努力,直到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他坚持十四年,初衷不改,富有献身主义精神。同时,他又严持戒律,目不视恶声,耳不听淫声,心不起邪念,把那美貌娇容视为粪土,把金珠宝贝看作灰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圣僧。甚至连妖魔也知道他是个“十世修行的好人”。

2 孙悟空 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之石猴。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孙悟空脾气暴躁,桀骜不驯,神通广大不喜欢被约束,在受不了唐僧的责骂时,他含愤而走,后来即使有紧箍咒约束他才稍有收敛。他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所以孙悟空很容易就会成为中国小男孩崇拜的偶像。 他还很自大,因为曾大闹天宫,是以看不起下界妖怪,以致在战斗中屡次吃亏。他聪明机智,不怕艰辛,领悟力较强,但心有丝急噪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在他身上,更多的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精神。 他是一个天产的石猴,却生活在一个与人类相似的社会里,又曾先后进入过仙界和佛界。因此他既是猴,又是人,还是神。动物性、人性和神性在他身上统一起来。作者就是紧扣这三点来写这个人物的。作者人没有离开这个人物的动物属性。毛脸雷公嘴,罗圈

西游记重要人物分析

《西游记》人物分析 沽源县第五小学冯国英 1.如来佛祖: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色彩。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为钱财所迷,可他竟然默许手下人阿傩、伽叶二尊者向唐僧索取贿赂,唐僧无钱财,就传了他一些无字经书,后来唐僧发现是无字经书,孙悟空状告如来。唐僧把唐王李世民给他的化斋紫金钵盂给了二尊者,才传了他有字真经。他象征封建皇帝,孙悟空不听他话,就把猴子压在五行山下,一压就是五百年,他的二徒弟金蝉子(唐僧)不听他话,就把他贬下界,让他从小拜佛,长大后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再向他求取真经。牛魔王不听他话,就把牛魔王治于死地。封建皇帝的皇宫内院的人,那个不是穿得绫罗绸缎,吃的山珍海味,享尽荣华富贵。这不正是西方的极乐世界吗?封建皇帝也不正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吗?” 2.玉皇大帝:他昏聩无能,统治的天宫腐败堕落,任其手下虎作非为。尤其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和他的仙童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下界作怪,残害生灵。而把个贤才孙悟空却让他去当不入流的马夫。他不也象征着封建州府(现在省级最高官员)的官员吗?任用一些溜须拍马不说真话的所为的“贤才”,让人们怨声载道。凤仙郡君王得罪他,却让全城百姓一块受牵连,真乃是非不分,庸才也。二郎是他的亲外甥,只因玉帝的妹妹玉华仙子(二郎母

亲)与凡人相爱,丢了他皇家的脸,就从不重用,这样的小人当皇帝,他手下的官员能学好吗?和人间一样的腐败。 3.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只因他不安心听如来讲经,故被如来贬下界,让他终身拜佛。他恪守宗教信条和封建礼仪,迂腐顽固,是非不分。孙悟空对他忠心耿耿,可有一点所为的“错”(打死妖怪或坏人),就念紧箍咒,把所有的错都推在孙悟空身上。比如三打白骨精,被他念咒贬走。路上打死几个要唐僧命的草寇,他让把草寇埋了,并写祭文: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好汉告状,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随后反来复去念了几十遍紧箍咒,把行者逐退。而八戒轻吃懒坐,且又不忠心,只要一有错就袒护他,对行者太不公平。在现实生活中的唐僧还少吗?对默默无闻工作的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干什么都好像是应该的,对溜须拍马耍眼前花的小人,反倒信任有佳,悲哉!叹哉!唐僧取经后被如来封为“旃(zhán同‘毡’)檀功德佛”。 4.孙悟空:他原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一个石猴。他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可现实不如他愿,让他当一个马夫。他对现实生活强烈不满。在他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他天不怕地不怕,对如来、玉帝从不下跪。在取经路上用一条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不管他的主子是谁,都一视同仁,照打不退。他恩怨分明,宽宏大量,对师父的救命之恩时刻牢记。对师父不明是非的埋怨

《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

《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 一)顽皮机智的孙悟空 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之地。美丽的山水、飘香的花果养育了聪明机智富有灵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的英雄气概。在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确是一个天真浪漫、调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屡屡“战功”: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阎王爷的“生死簿”;大闹天宫,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回归花果山,高挂的旗号是“齐天大圣”……这个时期的孙悟空正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他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顽皮的部分”。但是从五行山下出来以后的悟空,虽说是顽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让他头晕目眩的紧箍咒使得他归顺、听话了。孙悟空的超级本领在这时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驾师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其实这也是悟空聪明机智的一面,如果不听话,就要上“紧箍”,甚至被赶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驾师父西天取经的任务。林语堂说这代表“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与神圣的规范之间的冲突”。孙悟空———美猴王,聪明勇敢的化身,我们心中崇高的形象。 (二)功利憨厚的猪八戒 提起《西游记》中猪八戒,人们总是将他与“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好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确,猪八戒也干过“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情节中他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最为突出。你看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总是在一次次地原谅自己的贪婪(先后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后掉进自己设置的陷阱里。(在一个个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为师父西去取经的曲折道路上,虽然没有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猪八戒,是吴老先生笔下的一个戏剧性人物,虽然有着许多的缺点,而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他的丑陋和厌恶。相反地,在他的这些缺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是一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猪八戒,让我们觉得可亲又可爱。 (三)严格执着的唐僧 唐僧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不顾禁令,前去天竺国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取回真经,影响深远,为我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西游记》小说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四)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沙和尚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