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论述完整版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论述完整版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论述完整版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论述完整版

1、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处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6、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7、“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

的积极性。

8、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

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

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

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

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

干小的社会系统

9、“成熟—不成熟理论”:阿吉里

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

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

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

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

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

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

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

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

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

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

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

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

10、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

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

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

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

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

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

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

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

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

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

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

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11、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

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

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

素。

12、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

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

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3、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

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

自然和社会因素。

1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

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

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

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

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

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15、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

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

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16、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就

是将行政组织系统纵向划分为若

干个层级,每一层级的职能目标

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和

管理权限从高到低逐级缩小。

17、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

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

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

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

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

限是平等和相同的。

18、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

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

19、组织的“潜结构”:我们把组

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

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

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或“潜

结构”因素。

20、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

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21、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

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

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22、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

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

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

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

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

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

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

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

的组织结构体系。

23、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

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

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

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

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

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

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

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

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

系。

24、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

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

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

自身特点、结构优良、功能齐全、

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

动。

25、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

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

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

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26、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

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

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

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

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8、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

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

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

的人们的集合体。

29、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

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

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

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自

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

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

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

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

则。

30、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

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

系的紧密程度。

31、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

的行为标准。群体规范主要有风

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

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

值标准。

32、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

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

标的行动过程。

33、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

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

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

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

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

活动过程。

34、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

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

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

量。

35、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

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

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

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

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

挥其作用。

36、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37、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行政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

38、行政组织决策程序:是指行政组织在决策过程中所必须经过和遵循的工作次序和工作步骤。

39、组织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40、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它是用制度形式固定了的承担行政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

41、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42、工作冲突:当人群和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关而出现职责分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

43、直线/职能冲突:主要发生在任务单位与职能部门间的冲突,焦点常在资源分配上或职能部门干预任务系统的决策方面。

44、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

45、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情感、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46、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47、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

不受组织监察,自由选择沟通渠

道。

48、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

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

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

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49、双向沟通:是指信息的发讯

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对

受讯者发出信息之后,及时听取

反馈意见,发送和反馈可进行多

次,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

50、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

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

价值以及经过文字的资讯;此外,

也饮食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

验的评估、事例与资讯等提供架

构。

51、学习:是一个使相对持久的

变化在经验引起的潜在行为中发

生的过程。

52、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

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

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

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

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53、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

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

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而进行的

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

行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

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

织内传递并创造出新知识,从而

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

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54、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

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

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

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

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

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55、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

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双环

学习也被称为“变革型学习”。

56、三环学习:是指组织应该学

习如何学习,并将之命名为再学

习或次级学习。这是最深程度的

学习。

57、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

会历史条件下,组织在长期的实

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

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

心理意识、行为规范、活动准则

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58、行政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

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

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

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

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

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

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和。

59、示范法:即通过总结宣传先

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挥党员和

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表彰先进

人物等方法,使行政组织文化成

为组织成员财政行为的导向。

60、激励法:即运用精神与物质

的鼓励或者两者相结合的鼓励,

通过开展评比、奖励、提口号、

提目标、提要求等活动,给先进

以荣誉、让先进得实惠,激发全

体组织成员的事业进取心,促使

他们主动努力工作,并把自身的

行政工作成就建立在有利于国

家、社会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上。

与此同时,在生活方面关心他们,

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

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61、绩效管理:就是通过对行政

组织绩效标准的设定、实施和对

完成情况的评估、反馈来改进和

优化管理。

62、标竿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

业的标竿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

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

种绩效管理方法。标竿管理最早

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

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

的重要方法。

63、绩效评估:就是用事先确定

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

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

动。

64、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

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

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

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

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的

存在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

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

65、组织发展:是指运用行为科

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

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

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

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

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

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有有效性

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

程。

66、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

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

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

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

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

率。

67、斯坎隆制:是以它的创始人

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

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

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

授),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

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

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

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

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

主化”的管理制度。

68、过程咨询:就是用一系列的

顾问活动,来帮助变革人员认识、

了解和处理周围环境所发生的事

件。

69、团队建设:就是依靠群体成

员自己来提高群体效率的计划性

活动,其目的在于运用行为科学

的方法,分析和处理群体内存在

的问题,协调和改进群体内部的

关系,发挥群体效率,提高组织

效率。

70、敏感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

或“T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

进行的训练方式。敏感性训练就

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

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

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

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

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

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71、调查反馈法:主要是利用问

卷向一个组织来收集有关组织与

成员的资料,组织成员以这些具

体资料为基础来共同诊断组织存

在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具体

计划。

二、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范;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7、简述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

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

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

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纯净来支

付报酬,鼓励竞争;4)将组织的

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

行职能工长制;6)实行组织控制

的例个原则。

8、简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原则?

1)实行专业分工;2)权力与责

任相一致;3)纪律;4)统一指

挥;5)统一指导;6)个人利益

服从组织利益;7)理想的工作报

酬;8)权力集中;9)等级链;

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任

期稳定;13)主动性;14)团队

精神。

9、简述韦伯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基

本特征?1)明确的分工;2)严

格的层级节制;3)严明的组织纪

律;4)规范的录用制度;5)实

行任命制;6)固定的薪俸制度。

10、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

论观点?1)组织不仅是一个技

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

系统;2)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

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不同的社

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3)在正式

组织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

正式组织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

响;4)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

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结

构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

质性修正;5)领导不仅需要有有

效的技术才能,同时应具有有效

的人际关系技能。

11、简述行政组织环境的特点?

1)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3)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4)

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12、简述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

部环境因素?1)政治环境;2)

经济环境;3)法律环境;4)科

学技术环境;5)文化环境。

13、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哪

几个方面?1)资源的提供者;2)

服务的对象;3)利益群体;4)

政府组织。

14、简述艾德奇关于组织环境维

度的主要观点?艾德奇认为,每

个组织的工作环境,可能在以下

六个方面发生变化。这六个方面

分别是:1)环境的容纳力;2)

环境的同质性程度;3)环境的稳

定性;4)环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

5)组织领域的一致性程度;6)

环境的混乱程度。

15、简述组织结构的特征?1)

组织结构的稳定性;2)组织结构

的层级性:3)组织结构的相对性;

4)组织结构的开放性及变异性。

16、简述组织结构的功能与作

用?1)整合功能;2)效率功能;

3)控制功能;4)沟通功能;5)

心理需求功能。

17、简述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缺

点?行政组织结构层极化的优点

是:1)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

楚,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

2)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

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

监督;3)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

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

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

级性。组织结构的层级化是公共

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层级化

的缺点表现为:1)过多的层结构,

容易带来沟通和协调上困难;2)

层级结构的存在形成了成员间身

份与地位的高低,这种差别容易

加大相互间的行政距离,造成沟

通上的障碍,这种差距亦是形成

“官本位”的一个根源。

18、促成组织结构分部化的动因

有哪些?1)组织活动的日趋复

杂和组织规模的扩张,促使组织

必须将组织工作予以分析、划分

和分类,以适应专业分工和事业

发展的需要;2)通过分部化,可

使各部门皆具有明确的分工与职

责范围,使各部门能够专司其职

并有效益和有效率地履行各自的

职能;3)通过分部化,可以使管

理人员能够有效地确定下属人员

的工作范畴,避免因工作划分不

当造成的困难;4)分部化符合专

业的需要,能够适才适用,专才

专用,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

5)组织协调与控制的需要。

19、简述组织结构分部化应遵循

的原则?1)职掌明确,机能一

致;2)单一指挥;3)从属关系

明确;4)合理竞争;5)主管部

门和业务部门相配合。

20、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

主要因素有哪些?1)下级的教

育、训练和技能;2)工作性质与

计划程度;3)管理技术与工艺水

平;4)权力模式和授权的程度;

5)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

21、简析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

的途径与手段?1)目标手段;2)

政策手段;3)组织手段;4)信

息沟通手段。

22、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

步骤?1)明确组织目标;2)决

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与配置单

位;3)决定实施计划的作业与配

置职位;4)权责区分;5)制定

组织规程和规章制度。

23、简述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

机关的关系?1)国务院由全国

人大组织产生;2)国务院接受全

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3)国

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并报告工作。

24、简述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

政机关其地位的具体表现?1)

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

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

作;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

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

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

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

规章。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

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

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

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

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

和畅通。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

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

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

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

执行。

25、简述国务院的职权内容?1)

行政立法权;2)行政提案权;3)

行政领导与管理权;4)行政监督

权;5)人事行政权。

26、简述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

容?1)行政立法权;2)行政领

导与管理权;3)地方行政立法权

与制令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6)行政保护权。27、简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置原则?1)坚持以民族聚居原则为基础;2)参酌现实条件和历史情况;3)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4)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28、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招待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29、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30、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31、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32、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33、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

容?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

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

识。

34、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

用?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

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

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

行为如果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

那么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群体的

工作绩效;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

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标

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

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

绩效,反而会降低群体的工作绩

效。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

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

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

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

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因为满意程度高可以令群体

成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但也可能使群体成员安于现状,

维护既得利益,产生惰性,拒绝

改革。3)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

成长的关系。群体凝聚力对于个

人的成长而言也是一件利弊参半

的事情。从有利于员工成长的一

面来说,群体凝聚力强的群体使

人产生安全感,在遇到困难的时

候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从不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

凝聚力强的群体中的员工有时会

有较强依赖性,缺少独立性和创

造性。

35、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

1)时代性;2)权威性;3)综合

性;4)执行性。

36、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

能?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

3)用人职能;4)协调职能;5)

监督职能;6)教育职能。

37、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具体表现

在哪些方面?1)领导影响力是

整个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

提条件;2)领导影响力影响着组

织群体的凝聚力与团结;3)领导

影响力可以改变和影响组织成员

的行为。

38、简述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

1)政治素养;2)道德素养;3)

能力素养;4)知识素养;5)心

理素养。

39、简述领导艺术的特点?1)

随机性;2)创造性;3)多样性;

4)科学性。

40、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上应坚持

的原则主要有哪些?1)扬长避

短原则;2)量才任职,职能相称

原则;3)诚信不疑原则;4)明

责授权原则;5)用养并重原则。

41、简述行政组织决策的特征?

1)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特殊性;

2)行政组织决策内容的特殊性;

3)行政组织决策依据的特殊性;

4)行政组织决策作用方式的特殊

性;5)行政组织决策后果的特殊

性。

42、简述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

主要类型?1)根据决策主体决

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

和科学决策;2)根据决策目标所

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

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3)

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

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

策;4)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

可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

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

策。

43、拟定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

题?1)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2)

方案要有多样性;3)方案要有完

备性;4)方案要有突破性;5)

方案要尽可能定量化。

44、决策方案选择和优化时,应

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1)方

案的选择要以目标为准绳;2)方

案的选择要坚持整体利益的原

则;3)方案的选择要符合客观实

际情况;4)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民

主集中制的原则。

45、组织决策的理论模型的主要

创始人是哪几位?1)古力克;2)

巴纳德;3)斯坦恩;4)西蒙。

46、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1)

冲突可能发生于个人之间,也可

能发生于群体之间;2)冲突是在

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发生

的,如果目标和利益完全一致,

则不可能发生冲突;3)冲突是一

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只有单

方面的态度或行为,即使十分激

烈和极端,也构不成冲突。

47、简述冲突的积极功能?1)

积极冲突对组织成员心理的影响

是,使坚强者从幻觉中清醒,从

陶醉中震惊,从不能战胜对方中

看到自己的弱点所在,发奋图强;

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不打

不成交”,使人加强对对方的注

意,一旦发现对方的力量、智慧

等令人敬畏的品质,就会增强相

互之间的吸引力,团体间的冲突

促进各团体内成员一致对外,抑

制内部冲突,增强凝聚力;3)对

组织成员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

成员发现与对方之间的不平衡,

激起竞争、优胜、取得平衡的工

作动机,振奋创新精神,发挥创

造力;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

使人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不

协调,发现对方的存在价值和需

要,采取有利于各方的政策,加

以协调,使有利于组织的各项工

作均得以开展;5)对组织效率的

影响是,反映出认识的不正确、

方案的不完善,要求人全面地考

虑问题,使决策更为周密;6)对

组织自下而上发展的影响在于,

冲突本身是利益分配不平衡的表

现,它迫使人通过互相妥协让步

和互相制约监督,调节利益关系,

使各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均得到

满足,维持内部的相对平衡,使

组织在新的基础上取得发展。

48、简述冲突的消极功能?1)

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是,带来

损害,引起紧张、焦虑,使人消

沉痛苦;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

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排斥、对立、

威胁、攻击,使组织涣散,削弱

凝聚力;3)对工作动机的影响是,

使成员情绪消极,心不在焉,不

愿服从与之冲突的领导的指挥,

不愿与相冲突的同事配合,破坏

团结愉快的心理气氛,减弱工作

动机;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

导致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

间的互不配合,互相封锁,互相

拆台,破坏组织的协调统一和工

作效率;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

互相扯皮、互相攻击,转移对工

作的注意力,政出多门,降低决策和工作效率,相互间争夺人、财、物,造成积压、浪费;6)对组织自下而上发展的影响是,冲突达到一定程度一,双方互不关心对方的整体利益,有可能使组织在内乱中濒临解体。

49、简述冲突处理的模式?1)回避型;2)争斗型;3)克制型;4)妥协型;5)协作型。

50、基本的冲突处理策略主要有哪几种?1)回避策略;2)缓解策略;3)正视策略。

51、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构成要素?1)发讯者;2)编码;3)信息;4)渠道或媒介;5)受讯者;6)译码;7)受讯者的反应;8)反馈。

52、简述组织沟通的特性?1)沟通的动态性;2)沟通的互动性;3)沟通的不可逆性;4)沟通的环境制约性。

53、简述非正式沟通及其优缺点?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具有迅速、灵活、程序简便的特点,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反映了组织中成员较真实的思想、态度、动机。其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意见易被歪曲,各种小道消息及流言蜚语易于传播,容易导致小集团意识,如不加以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瓦解组织的内聚力。

54、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优缺点?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各有利弊,具体表现在:1)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迅速;双向沟通需要不断听取反馈意见,故信息传递的速度比较缓慢。2)单向沟通的效果较差,而双向沟通比较准确,沟通效果较好。3)单向沟通比较严肃、呆板,由于往往采取下命令的方式,因此,在受讯者不愿意接受意见时,易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沟通效果;双向沟通比较灵活、自由,受讯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受讯者

有参与感,能增强其自信心,有

助于建立和巩固双方的情感,建

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55、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

1)明确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

3)需要原则;4)计划原则;5)

反馈原则;6)在战略上使用非正

式沟通原则。

56、如何理解组织学习的定义?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

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

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

环境中可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

和谐发展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

三个方面的含义:1)组织学习的

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组织

成员认识的改变、行为的改变、

组织体系的改变;2)组织学习的

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在变化的环

境中保持而持续存在、在变化的

环境中保持健康和谐的发展;3)

组织学习体现了系统与持续的精

神理念。

57、如何理解组织学习和学习型

组织的区别?组织学习与学习型

组织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从

理论上说,对组织学习的研究要

早于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在概

念的使用上,学习型组织与组织

学习经常被混为一谈,这与目前

有关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的尝试

直接相关。马魁特认为,当讨论

学习型组织时,应将焦点放在

“What”,描述如同一个共同体般

学习与生产的组织所具有的系

统、规则及特征。而组织学习的

焦点则是放在“how”,即组织建

立并且利用知识的技能与过程。

这样,组织学习可以指称组织通

过共享信息、知识和精神模式实

现组织的团体学习,以促使组织

成员对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

从而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学习

以获取创造能力和提升组织核心

竞争能力的过程。因此,组织学

习应该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个

核心理念。

58、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特点?

1)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集体学

习;2)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系统

化、持续的过程;3)行政组织学

习是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行政组

织治理能力的学习过程;4)行政

组织学习可以带来行为和组织绩

效多方面改善;5)行政组织学习

有助于促进组织体系的不断完

善。

59、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功能?

1)提升行政组织成员素质;2)

促进学习型政府建设;3)顺应全

球化、信息化浪潮对行政组织环

境的置换;4)有利于创造面向民

众、公务员和世界的“生态政府”;

5)促进行政组织系统开放化和行

为的社会整合能力。

60、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

1)组织培训;2)试验;3)系统

解决问题与经验学习;4)外部咨

询。

61、行政组织文件的特点和功能

有哪些?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

1)民族性;2)无形性和潜在性;

3)稳定性和变革性;4)软约束

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

实践性的统一。行政组织文化的

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

聚功能;3)激励功能;4)控制

功能;5)阻抑功能。

62、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的走向?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

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

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

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

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

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

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

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63、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的基本内涵?1)以“公仆精神”

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

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

型行政组织文化;3)以“公民导

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

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

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64、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

哪些原则,选取怎样途径?1)构

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

有: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

3)创新原则;4)参与原则;5)

以人为中心原则。构建行政组织

文化的途径:1)加强行政组织人

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

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

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

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

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

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

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65、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

1)计划绩效;2)监控绩效;3)

评价绩效;4)反馈绩效。

66、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指标有哪

些?1)经济;2)效率;3)效果;

4)公平。

67、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障碍有

哪些?1)行政组织目标性质的阻

碍;2)行政文化的阻碍;3)行

政制度供给不足。

68、简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特征?

1)组织变革是有意识的变革;2)

组织变革是一个持续循环与发展

的过程;3)组织变革是一个有计

划的变革过程;4)组织变革是一

个克服阻力的过程。

69、简析组织的内部变革的征

兆?1)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以

致无法把握良好的机会,或者时

常造成错误的决策;2)沟通不良;

3)组织的机能不能得到正常发

挥,效率低下;4)缺乏创新精神,

开发不出新产品,无法开拓新市

场,组织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70、简述李皮特的“有计划的变

革模式”?李皮特、瓦特森、威

斯特于1958年提出的一种组织变

革的模式。此模式将组织变革的

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1)变革需

要的产生;2)关系的确立;3)

问题诊断;4)目标和计划的建立;

5)行动;6)变革的普及与稳进;

7)终结关系。

71、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

《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

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

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

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独权、分

权和授权。这三种权力分配可以

有七种不同的变革方式。格雷纳

变革模式的侧重点在变革的权力

方式方面。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非法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72、简述组织发展的特点?1)组织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2)组织发展注重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3)组织发展是通过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来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4)组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5)组织发展的目标性与计划性;6)组织发展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73、简述组织诊断的步骤与方法?组织诊断的步骤:1)组织结构层面;2)组织程序层面;3)信息与控制层面;4)组织行为层面。组织诊断的方法有:1)组织问卷;2)职位说明;3)组织图;4)组织手册;5)调查研究法。

74、何谓斯坎隆制度?斯坎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张是什么?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斯坎隆制的核心内容是职工参与、集体奖励,这一制度建立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问题;2)重新研究管理思想;3)计算奖金比例;4)教育与邀请;5)建立委员会。75、简述敏感性训练的目的?1)使受训者能更了解到本身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别人的影响;2)使受训者更能了解和感受到别人行为的含义;3)使受训者更了解,更能知觉到群体内与群体之间的种种程序。这些过程或程序常常对群体的运作产生正或负的效果;4)培养受训者对群体内及群体之间种种问题的诊断能力;5)提高受训者学习转移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行为技巧称转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上去;6)使受训者更有能力来分析本身的人际行为,并可以借这种能力来改

善本身与同事们之间的人际关

系,使之达到更令人满意的水平。

76、与传统的经济相比,知识经

济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1)知识

是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2)符号

商品增加;3)生产的去密集化与

协作;4)虚拟工作场所;5)个

性化的产品和服务;6)即时性与

变革的加速;7)知识工作者的兴

起。

77、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1)民

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

的统治;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

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

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3)民

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

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

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

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

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

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

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

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

了最大的机会;7)民主较之其他

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

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

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

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

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

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

荣。

78、简述新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1)对环境保持更大的开放性,能

够接受环境的影响和对付不稳定

性;2)权力结构更加分散化,而

非集中化和等级化;3)权力的来

源更依赖于知识,而不仅仅是专

门的职位;4)更加重视横向之是

的联系;5)更加强调信息和知识

的共享,而非控制;6)更加强调

知识决策的自主性,政策制定是

分权的而且分散于整个组织;7)

虽然重视规则,但更加重视创新

与变化,关注规则的适应性;8)

对个人需要和渴望的关注;9)对

内在的激励因素的重视,如信息、

参与、承诺的重视等;10)强调

持续的变革和创新。

三、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

势。答:1.(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

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

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

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

组织间的相互储存和协调的加

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

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

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

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答:(1)

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2)

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

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4)

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

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答:(1)提

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

律和制度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

公共服务;(3)共有资源和自然

资源的保护;(4)宏观经济的调

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5)

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

目的和意义。答:1)了解和掌握

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

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

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

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

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

管理能力。

5、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

局限。答:1.传统的、古典的组织

理论比较偏重于对组织静态的研

究,即从经济——技术的角度来

观察组织。他们的组织理论具有

的特点是:(1)组织是一个分工

的系统;(2)组织是一个层级节

制的系统;(3)组织是一个权责

分配的系统;(4)组织是一套法

令和规章的体系;(5)组织是有

目标的系统。从上述组织观念出

发,他们所强调的追求的组织管

理原则为:(1)组织结构的体系

化;(2)组织工作的计划化;(3)

组织化运行的规范化;(4)组织

管理的效率化。古典管理理论所

提出的这些观点,建构了现代组

织管理理论的基石,提供了组织

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组织发

展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传统的

组织理论,虽然有上述贡献,但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们也有

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主要表

现在:1、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

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

动态面。们们只研究结构,研究

如何分工、如何建立层级控制、

如何订立法律规则,忽视了对非

正式组织的研究,忽视对组织当

中人的行为的研究。2、传统组织

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

念,强调组织的整体需求和利益,

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忽

视了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情感、

人的需要和个体的利益。3、传统

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法律、制

度、规范、规则的作用,强调对

人进行监督和控制,趋向集权式

的管理方式,容易压抑人工作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4、在研究取向

上,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系统来

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与外在环境

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

响,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6、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

其思想观点。答:行为科学时期

的组织理论的要点主要有:(1)

组织是一个心理、社会系统;(2)

组织是一个平衡系统;(3)组织

是一个提供合理决策的机构;(4)

组织具有非正式的一面;(5)组

织是一个影响力系统;(6)组织

是一个沟通系统;(7)组织是一

个人格整合系统;(8)组织是一

个人积极配合的系统。1.行为科学

时期的组织理论对于组织问题的

研究和管理都是一场革命。在研

究取向上,他们面对现实,广泛

收集资料,不囿于偏见;从静态

的研究转向动态的研究,对组织

实行行为的研究;从对组织原则

的研究转向对组织本质的探讨;

从对正式组织的研究转向注意非

正式组织,由此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将组织看成是心理系统、影响系统、平衡系统、人格系统、沟通系统等,这些都引起了组织观念的变革。2.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的贡献还在于它引起了管理哲学的变革。他们促成了组织管理方式由监督制裁走向人性激励,从专断领导走向民主领导,由叭我独尊到意见沟通的转化。但是,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研究也有其缺失,主要表现在:(1)重视事实真相的研究,只求收集资料,使研究陷于支离破碎;(2)过分偏重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研究,甚至根本否认组织结构与法令的重要性;(3)行为科学家一味追求“客观性”,极力避免“价值判断”,并不符合社会科学的研究精神;(4)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虽然是人,但未能涉及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5)有轻视正式组织作用的倾向。

7、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答:1.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主要包括;(1)资源的储备;(2)平衡策略;(3)预测和计划策略;(4)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2.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外部策略主要包括;(1)竞争策略;(2)合作策略;(3)参与管理;(4)公共关系。

8、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答:1..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导是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一般来讲,其优点在于:(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弊病在于:(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

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

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

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

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

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毛糙

公事、消极处事之工作作风,容

易制衡积极创新精神;(3)下下

控制严密,易形成公文旅行、推

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

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

外,“能密不能疏”同“各控制而

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

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

民主的弊端;一方面则会导致庸

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

问题。2.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

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

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备不同

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

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

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

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

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

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

系。分权式组织结构在精神方面

是符合民主要求的,它的好处在

于:(1)分工合作、分权制衡,

可以防止和避免上层专断和个人

独裁;(2)分级治事,分层负责,

富于弹性;(3)尊重各层利益,

收因地制宜的功效;(4)可调动

员工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

创新的工作作风。从管理上看,

分权式组织结构也有其固有的弊

病,主要表现在:(1)单纯强调

分权,忽视合适的集权,这会损

害统一,甚至会导致分裂;(2)

过分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政

邮多门,不易达成组织目标;(3)

过分分权政使各机着彼此独立,

无上级的监控,可能引起相互之

间的对立和冲突,相互制肘与摩

擦。

9、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

因素分析。答:(1)组织的环境;

(2)组织战略;(3)组织的技术;

(4)组织规模;(5)组织成员的

因素。

10、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

原则。答:1)统一指挥,统一目

标;(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3)

职掌明确,权责一致;(4)以人

为本,人性管理;(5)经济效能,

讲求效率;(6)适应环境,保持

弹性;(7)顾及平衡,协调发展。

11、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答:

1.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

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明

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

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

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

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方各级

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

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

(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与最高国家

权力机关的关系是:①国务院由

于全国人大组织产生;②国务院

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

督;③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

委负责并报告工作。(2)国务院

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使最

高国家行政权力,在国家行政系

统中处于最高地位。它表现为:

①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

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

作;②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

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

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

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

规章。③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

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

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

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

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

和畅通。④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

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

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

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

执行。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

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

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

局、行、署、办等组成机关、直

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

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它保

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

的畅通。

12、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的理解。答:1.需要怪次论的基

本特征是将人类需要理解为一个

复杂的、等级式的系统、故称为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

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

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

现的需要等五个自低向高的需要

层次。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

次理论应特别注意两点:首先是

需要的滞是人类行为最基础本的

原则;其次是需要层次间的动态

关系。在管理学界,对需要层次

论的争论非常多,这些大都以批

评为主,但需要层次理论在人类

行为规律及其激励研究方面是有

着重要贡献的这主要表现在:(1)

它揭示了需要在人类行为中的根

本性作用和层次结构;(2)它

控讨了各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

系;(3)简单实用。同时,需要

层次论也对我们有启示:首先要

善于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

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激励措施

只有“投其所需”才有激励作用。

其次是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特

别是非物质的激励措施。人的需

要本来就是多层次的。满足需要

的手段当然也就是多种多样的,

高层次的需要尤其如此。

13、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

其管理手段。答:一般可以将群

体发展依次分为形成、磨合、成

长和成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

群体的工作中心不同,管理方法

也不同。(1)形成阶段。群体建

立之初,其基本的工作任务应在

于确定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

的方法,使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

熟悉、相互接纳、明确关系,消

除陌生感,初步形成相互信任、

相互依赖。因此群体形成阶段管

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确定目标和

实现的工作计划;明确群体内部

的责权关系,分工设岗;创造群

体成员相互熟悉拼接发近的机

会;初步建立基本的规章制度和

信息沟通网络。(2)磨合阶段。

随着工作的逐步展开,成员间的

接触日益频繁,群体内部会出现

大量成员间工作关系、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因此群体磨合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进一步补充、细化和明确各咱规章制度,严格堆满各岗位的责权关系;鼓励合理化建议;完善沟通网络,鼓励和提倡将矛盾摆到桌面上来,反对回避矛盾,反对放任自注;适当调整机构和人员。(3)成长阶段。经过磨合期后,群体内部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逐步协调,合作得到强化,制度基本健全合理,内耗大幅度降低,群体时入成长壮大阶段。在成长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中到了工作任务上。要注意充分发挥成员的潜力和群体的整体优势;特别重视效率和决策优化;进一步完善沟通网络,特别注意沟通网络中的反馈系统,加强沟通,特别是上下级的沟通;注意研究成员的需要结构,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4)成熟阶段。经过成长阶段,群体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基本完善每个成员已经找到了合乎自己能力和兴趣的位置,成员的相互配合日益熟练,群体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形成并稳定群体的工作方式与风格;注意成员层次需要的满足和成员个人的成长;强化评估机制;寻求新的兴奋点。

14、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答:1.(1)教育;(2)实践锻炼;(3)修持。

15、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答:“弹钢琴”艺术;(2)善于用人艺术;(3)运用时间艺术。16、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答:(1)胸有全球化战略;(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3)建立学习型组织;(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

17、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答:1.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要实现决策科学化:(1)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2)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3)提高决策和参

与者的素质。

18、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

民主化?答:决策民主化是指必

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

团体以及决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

参与组织决策的过程,在决策中

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

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

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气氛。

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目标民主化和

决策过程民主化的统一。要实现

决策民主化:(1)把民主机制引

入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

围;(2)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

在决策中的作用;(30提高政治

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标的民

主化。

19、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

法制化?答:1.决策法制化是指通

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

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

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

人民群众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

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权力受到

法律的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

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

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

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

保证。2.要实现决策法制化:(1)

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

则;(2)决策程序法制化;(3)

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

用。

20、试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

答:1.(1)目标因素;(2)资源

因素;(3)责权因素;(4)信息

沟通因素;(5)结构因素。

2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答:(1)谈判;(2)设置超级目

标;(3)第三方介入;(4)结构

调整。

2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

答:(1)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

围的目标差异;(2)选派开明的

领导者;(3)开辟多种信息渠道;

(4)结构调整。

23、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

理中的功能与作用。答:1.(1)

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

计划的前提条件;(2)组织沟通

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

段;(3)组织沟通是建立和改善

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4)组织沟

通是改变组织成员必理和行为的

重要途经(5)组织沟通有助于克

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

24、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答:(1)

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①

从主观心理因素来看,个体的性

格、气质、态度、情绪、需要、

品质的差别都会成为沟通的障

碍;②从知识和经验方面来看,

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

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

③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不多

见;④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

碍;⑤知觉选择性。(2)组织沟

通的客观性障碍;①空间距离(地

域因素)所引起的不多见;②组

织机构引起的障碍;③信息过量

引起的障碍。(3)由信息传递的

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①语言障

碍;②选择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

障碍。

25、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答:

(1)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

平;(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3)

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4)学会

有效沟通的方法

26、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

方式。答:1.行政组织学习的主

要障碍;(1)组织结构缺陷;(2)

盲目;(3)舍本逐末;(4)辅助

设施不足;(5)缺乏合作;(6)

传播失效;(7)反馈失误;(8)

组织记忆丧失。2.行政组织学习

的改进:(1)创新理念,推进行

政组织学习,积极构造学习型政

府的共同愿景;(2)突破官僚制,

创新行政组织结构;(3)促进行

政组织学习,建立有利于学习的

机制;(4)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

和有效的信息系统;(5)促进行

政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6)建

立学习型的组织文化;(7)领导

者的新角色;(8)强调知识管理

27、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

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

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

答:1.(1)以“公仆精神”为代

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

“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

政组织文化;(3)以“公民导向”

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

(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

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28、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

答: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

基础性作用;(2)绩效评估是行

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

29、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绩

效如何改进。答:1)加强绩效管

理立法工作;(2)明确行政组织

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3)

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

制;(4)引入公民参与机械;(5)

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的技术,

提高行政组织绩效。

30、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

步骤。答:1.(1)组织诊断;(2)

变革方案的制订;(3)组织变革

的实施;(4)组织变革的评估。

31、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

答:(1)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组

织变革;(2)以技术为中心的组

织变革;(3)以组织成员为中心

的组织变革;(4)通过调节和控

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5)

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32、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

除:1.组织变革的阻力:(1)心理

上的抵制;(2)因经济原因引起

的抵制;(3)组织本身的阻力;(4)

社会的原因。2.组织变革阻力的

消除:(1)采取参与变革的策略;

(2)加强对变革的认同;(3)利

用群体的动力;(4)力场分析。

33、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

的问题与挑战。答:1.(1)知识

经济;(2)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

络社会;(3)民主的发展;(4)

全球化的发展。

34、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

展趋势。答:⑴行政组织的环境

将更为动荡和复杂;⑵知识管理

的兴趣与发展;⑶战略性管理的

重要;⑷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

务型态与汉治理型态;⑸更为弹

性、有机式的组织结构。

管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的过程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术,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简答题 简述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追求组织使命的实践活动 管理人员是如何分类的 (1)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2)根据管理者所负责的领域差异,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配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名词解释 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学习组织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 柔性组织柔性组织是指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的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能力的组织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时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负的责任 简答题 简述企业环境的构成 企业环境由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微观环境构成 简述企业文化的结构 核心的精神层中间的行为层外在的形象层 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 积极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创新功能辐射功能 消极功能:组织变革的障碍文化多样化的障碍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试述企业环境的新变化 全球一体化信息技术化的发展知识经济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兴起 试述企业如何管理环境 (1)树立正确的环境管理观念 (2)选择合适的环境管理分析方法 (3)遵循科学的环境管理程序 (4)对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试述企业管理环境的一般方法 广告舆论联合或联盟制定战略 第三章 名词解释 程序化决策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 德尔菲法这是一种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方法,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意见来对方案作出评估和选择 简答题 什么是决策?决策的特征有哪些? 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特征(1)决策要有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就不存在决策 (2)决策方案要考虑可行性 (3) 决策的关键和实质是比较和选择

统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 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 量特征。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 响统计质量。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优点:所获资料 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特点:随机性、推断性。优点: 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 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 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如气象调查。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④用来检验总体特征的某些假设,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抽样调 查的组织形式: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 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优点:节省人力、物力,既可搜集统计资料,又可分析 研究问题。缺点:资料不齐全,缺乏代表性。主要作用:1.弥补全面调查不足(获取其它统计调 查方法不能得到的统计资料;补充完善统计报表;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2.进行估算某些 指标数值。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优点:省事、省力,能用较少的代价及时搜集到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缺点: 资料受重点单位影响大,资料一般不齐全。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建立统计数据库,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反复需要的工作过程。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 的重要阶段,它是实现从个体单位标志值过渡到总体数量特征值的必经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前 提。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效果。 绝对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有时也称绝对数。是用来说明一定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的总量。它包括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相联系指标的比值。作分母的指标为基数,分子为表数。通过相对指标可反映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比关系。一般分为有名数和无名数。种类有: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数。 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它是度量频率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也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的综合指标。它是在同质总体内各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一般有两种分类:静态 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法律规范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规则。 2、推定行为是指当事人用语言文字以外的有目的、有法律意义的积极活动来表达他的意志。 3、要物(实践)法律行为是指除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之外,还需要以实物的交付为成立要件的法律行为。如保管合同、仓储合同、质押合同等。 4、委托代理是指按照被代理人委托授权而产生代理权的代理行为,也称授权代理或意定代理。 5、撤销权是指当债务人有放弃其到期债权、赠与或低价转让等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所实施的行为。 6、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其权利义务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一种法律关系。 7、表见代理是指无权代理人因与本人有一定关系,而使第三人信其有代理权,因而与他进行民事行为。 8、预期违约又称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虽无正当理由但明确表示其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为表明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可能履行合同。 9、要约是指当事人一方以订立合同为目的,而向对方提出确定的意思表示,即订约提议。 10、承诺是指受要约人明确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即接受提议。 11、合同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2、要约邀请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而作出的意思表示,也称要约引诱。 13、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当具备合同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一种法律行为。 14、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15、格式合同又称标准合同,是指合同的条款由一方当事人预先拟定,另一方当事人只能全部接受或一概拒绝,不能就个别条款进行商洽的合同。 16、抵押(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而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即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享有对该部分财产进行变现并就其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17、质押(权)是指债权人为担保债权而根据合同占有债务人或第三人的财产,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能够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18、留置权是指债权人因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19、公司章程是公司内部组织机构安排和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和纲领性文件。 20、公司资本是指公司成立时章程规定的,由股东出资构成的财产总额。 21、法定资本制:设立公司时,必须在公司章程中载明公司的资本总额,并在公司成立时由发起人认足或者缴足的一种资本制度。 22、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 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 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 业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 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方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6、建设性冲突(P175): 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利益角度出发,对组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等。 17、定规维度(P195): 代表领导者构建任务、明察群体之间的关系和明晰沟通渠道的倾向,或者说,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18、管理幅度(P146): 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9、组织文化(P177):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

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

【缩印整理版】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它的确切含义是:可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 能性是1- α ,而不是总体参数落在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α 。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 (control) 对受试对象不施加处理因素的状态。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对照组 重复 (replication)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或多次观察。整个实验的重复;观察多个受试对象(样本量);同一受试对象重复观察。作用是估计变异大小和降低变异 随机化(randomization) 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I类错误(假阳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0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0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α表示。在假设检验中作为检验水准。一般取0.05或0.01。 II类错误(假阴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1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1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β表示。由于其取值取决于H1 ,因此在假设检验中无法确定。 变异指标是用于描述一组观察值围绕中心位置散布的范围,即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数据越离散,反之越集中。极差 (range);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平均数指标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 单纯抽样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从而形成抽样框架,在抽样框架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每个观察对象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某种顺序给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然后随机地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个体,其他的调查个体则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系统”地抽取。最常用的方法是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分层特征与研究目的有关。按各层比例抽样。为减少抽样误差,要求层内误差最小,层间误 差最大。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从中随机抽取 几个群,抽取群内的所有观察单位组成调查样本。 “群”的确定与研究目的无关。为减少抽样误差, 需多抽几个“群”。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 F检验,适用于对多 个平均值进行总体的假设检验,以检验实验所得的 多个平均值是否来自相同总体。 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实验:凡同时配置两个 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各水平又具有完 全组合的实验,统称为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事先 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种可能与实验因素有关的特征 分为若干个区组(block),使每一区组内的受试对 象例数与处理因素的分组数相等,使每个实验组从 每一区组得到一例受试对象。 单向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是指 处理因素只有一个。这个处理因素包含有多个离散 的水平,分析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应变量的平均值是 否来自相同总体。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 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 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 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 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 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 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 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 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 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 定的观察结果。随机变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 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 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 布。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于观察指标单 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 较。用CV 表示。计算:标准差/均数*100% 直线回归(linear regression)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 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 并要求各点与该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 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 称简单回归(simple regression)。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即直线的斜率 (slope),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 表示,b 的统计意 义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 个单 位。 相关系数r:用以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 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秩次: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所编的秩序号称为 秩次(rank)。 秩和:各组秩次的合计称为秩和(rank sum),是非 参数检验的基本统计量。 方差(variance):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 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检验效能:1- β称为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它是 指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 所能发 现该差异的能力。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 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 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 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 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 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 理来估计。 一、统计表有哪些要素构成的?制表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一般来说,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备 注五部分组成。但备注并不是必需的内容,可以根 据需要出现。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好一张表突出一个中心, 不易太多中心,如果需要说明多个中心,可分成多 张统计表。 2合理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对于表中任意一行, 从左至右,通过简短的连接词,可连成成一句通顺 的句子。 3表中数据要认真核对,保证准确可靠 二、为什么不宜用t 检验对多组均数进行比较? 如果用t检验进行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则会 增加犯I 类错误的概率。 经检验得到拒绝H0 ,认为两组之间有差别的结论 可能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α,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 1- α.每次判断均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1- α)k, k为比较的次数,上例α=0.05, k=3,则均不犯错误 的概率为( 1- 0.05)3 =0.86. 至少有一次判断犯I 类错误的概率为1-(1- α)k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按实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分解成 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 误差进行比较(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因素的作用 来解释),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从而推断不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五、简述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回归说明依存关系,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数量依存变化的关系,描述y如何依赖于x 而变化;相关说明相关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此时两变量的关系是平等 的 2.r与b有区别: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 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b表示x每改 变一个单位,y平均增(减)多少个单位; 3.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要求应变量 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x可以是来自正 态总体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 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 布总体的随机变量。 4.取值范围:-∞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