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一、复习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要求、吃透考试大纲,确定复习重点。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⑵.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⑶.熟悉近年来试题型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和近期的思想状况。(1).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2)每天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复习过程侧重评讲(3).是对每周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4),将学生很好的分类,牢牢的抓在手中。

(5)备课组成员每人出好两套模拟试题,优化及共享资源。

3.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教材的要求,不断提高,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从复习安排上来看,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的复习,在每一个章节复习中,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

三、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实际,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解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⑴.寻找其它解法;

⑵.改变题目形式;⑶.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互换;⑷.改变题目的条件;⑸.把结论进一步推广与引伸;⑹.串联不同的问题;⑺.类比编题等。

四、落实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的能力的前提。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1.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应经常改变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

2.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学生印象深,掌握快、牢。

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

AB CD EF,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D BC

DF CE

=B.BC DF

CE AD

=C.

CD BC

EF BE

=D.

CD AD

EF AF

=

2.已知二次函数y=(x+m)2–n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mx+n与反比例函数y=mn

x

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3.如图,点E在△DBC的边DB上,点A在△DBC内部,∠DAE=∠BAC=90°,AD=AE,AB=AC.给出下列结论:

①BD=CE;②∠ABD+∠ECB=45°;③BD⊥CE;④BE2=2(AD2+AB2)﹣CD2.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所述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正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正五边形D.圆

5.在的环湖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单位:)随时间(单位:)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出发后1小时,两人行程均为;

B.出发后1.5小时,甲的行程比乙多;

C.两人相遇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甲比乙先到达终点.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7.在数列3、12、30、60……中,请你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数是( )

A.75 B.90 C.105 D.120

+÷的值应在()

8.估计(32842)7

A.8和9之间B.9和10之间C.10和11之间D.11和12之间

9.下列形状的地砖中,不能把地面作既无缝隙又不重叠覆盖的地砖是()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长方形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②样本的方差越小,波动性越小,说明样本稳定性越好③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一数据④数据:1,1,3,1,1,2的众数为4 ⑤一组数据的方差一定是正数.A.0个B.1个C.2个D.4个

11.八年级6班的一个互助学习小组组长收集并整理了组员们讨论如下问题时所需的条件: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AD上,____,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你能在横线上填上最少且简捷的条件使结论成立吗?

条件分别是:①BE=DF;②∠B=∠D;③BAE=∠DCF;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其中A、B、C、D四位同学所填条件符合题目要求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④

12.如图1,一个扇形纸片的圆心角为90°,半径为4.如图2,将这张扇形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O恰好重合,折痕为CD,图中阴影为重合部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4

23

3

π

-B.

8

43

3

π

-C.

8

23

3

π

-D.

8

4

3

π

-

二、填空题

1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24

x-=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将一个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摆放在矩形上,如图所示,若∠1=40°,则∠2=________.

15.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3°,则∠β的度数是__________.

16.如果在五张完全相同的纸片背后分别写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打乱后随机抽取其中一张,那么抽取的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等于_____.

17.如图,已知第一象限内的点A在反比例函数上,第二象限的点B在反比例函数上,且OA⊥OB,

,则k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

18.从0,1,2,3这四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取得的3个数中不含2的概率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9.某贮水塔在工作期间,每小时的进水量和出水量都是固定不变的.从凌晨4点到早8点只进水不出水,8点到12点既进水又出水,14点到次日凌晨只出水不进水.下图是某日水塔中贮水量y(立方米)与x (时)的函数图象.

(1)求每小时的进水量;

(2)当8≤x≤12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从该日凌晨4点到次日凌晨,当水塔中的贮水量不小于28立方米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20.某小区应政府号召,开展节约用水活动,效果显著.为了了解该小区节水情况,随机对小区的100户居民节水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其中3月份较2月份的节水情况如图所示.

(1)补全统计图;

(2)计算这100户居民3月份较2月份的平均节水量;

(3)已知该小区共有5000户居民,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估计该小区居民3月份较2月份共节水多少吨?

21.如图,在Rt△ABC中,∠C=90°,D是AC边上一点,tan∠DBC=4

3

,且BC=6,AD=4.求cosA的值.

2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2)x+2m=0.

(1)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若直角△ABC的两直角边AB、AC的长是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斜边BC的长为3,求m的值.23.定义:若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长为这条边长的一半,则称该三角形为这条边上的“半高”三角形,这条高称为这条边上的“半高”,如图,△ABC是BC边上的“半高”三角形.点P在边AB上,PQ∥BC交AC于点Q,PM⊥BC于点M,QN⊥BC于点N,连接MQ.

(1)请证明△APQ为PQ边上的“半高”三角形.

(2)请探究BM,PM,CN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ABC的面积等于16,求MQ的最小值

24.“全民阅读”活动,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读书必须要讲究方法,只有按照一定的方法去阅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阅读方法有:A.圈点批注法;B.摘记法;C.反思法:D.撰写读后感法;E.其他方法.某县某中学张老师为了解本校学生使用不同阅读方法读书的情况,随机抽取部分本校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绘制成以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中学生阅读方法情况统计表

阅读方法频数

A 圈点批注法 a

B 摘记法20

C 反思法 b

D 撰写读后感法16

E 其他方法 4

(1)请你补全图表中的a,b,c数据:a=,b=,c=;

(2)若该校共有中学生960名,估计该校使用“反思法”读书的学生有人;

(3)小明从以上抽样调查所得结果估计全县6000名中学生中有1200人采用“撰写读后感法”读书,你同意小明的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4)该校决定从本次抽取的“其他方法”4名学生(记为甲,乙,丙,丁)中,随机选择2名成为学校阅读宣讲志愿者,请你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恰好抽到甲和乙的概率.

25.(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共600人,其中男生320人,女生280人.该校对九年级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体育模拟测试,并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绘制成如下的统计表:

类别成绩(分)频数频率

I 40 36 0.3

II 37—39 a b

III 34—36 24 0.2

IV 31—33 6 0.05

合计 c 1

(1)a=; b=;

(2)若将该表绘制成扇形统计图,那么Ⅲ类所对应的圆心角是°;

(3)若随机抽取的学生中有64名男生和56名女生,请解释“随机抽取64名男生和56名女生”的合理性;

(4)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是40分的人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D B C B C A C B C

C

二、填空题 13.()()22x x +- 14.85° 15.47° 16.

35

17. 18.

14

三、解答题

19.(1)每小时的进水量为5立方米;(2)当8≤x≤12时,y =3x+1;(3)3792

x 剟

. 【解析】 【分析】

(1)由4点到8点只进水时,水量从5立方米上升到25立方米即能求每小时进水量;

(2)由图象可得,8≤x≤12时,对应的函数图象是线段,两端点坐标为(8,25)和(12,37),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函数关系式;

(3)由(2)的函数关系式即能求在8到12点时,哪个时间开始贮水量不小于28立方米,且能求出每小时的出水量;14点后贮水量为37立方米开始每小时减2立方米,即能求等于28立方米的时刻 【详解】

解:(1)∵凌晨4点到早8点只进水,水量从5立方米上升到25立方米 ∴(25﹣5)÷(8﹣4)=5(立方米/时) ∴每小时的进水量为5立方米.

(2)设函数y =kx+b 经过点(8,25),(12,37)

825

1237k b k b +=??

+=?

解得:31k b =??=?∴当8≤x≤12时,y =3x+1 (3)∵8点到12点既进水又出水时,每小时水量上升3立方米 ∴每小时出水量为:5﹣3=2(立方米) 当8≤x≤12时,3x+1≥28,解得:x≥9 当x >14时,37﹣2(x ﹣14)≥28,解得:x≤

37

2

∴当水塔中的贮水量不小于28立方米时,x 的取值范围是9≤x≤372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关键是理解图象中横纵坐标代表的意义并结合题意分析图象的每个分段

函数.

20.(1)见解析;(2)这100户居民3月份较2月份的平均节水量为1.48 t ;(3)估计该小区5000户居民3月份较2月份共节水7400 t. 【解析】 【分析】

(1)从图中可获得节水量在0.4-0.8t 的有5户,0.8-1.2t 的有20户,1.6-2.0t 的有30户,2.0-2.4t 的有10户,样本共100户,可求得节水1.2-1.6t 的有35户,补全图形即可; (2)运用加权平均数公式把组中值当作每组数据,户数看成权,可求得平均节水量; (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可得结果. 【详解】

解:(1)100-5-20-30-10=35(户).

∴节水1.2~1.6吨的有35户.补全统计图如下.

(2)由统计图得每小组中的组中值分别为

0.40.82+=0.6,0.8 1.22+=1.0,1.2 1.62+=1.4,1.6 2.02+=1.8,2.0 2.4

2

+=2.2, 所以这100户居民3月份较2月份的平均节水量 =

0.65 1.020 1.435 1.830 2.210

100

?+?+?+?+?=1.48(t).

答:这100户居民3月份较2月份的平均节水量为1.48 t; (3)由题意可得1.48×5000=7400(t).

答:估计该小区5000户居民3月份较2月份共节水7400 t. 【点睛】

本题考查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加权平均数的应用和统计中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21.

25

5

【解析】 【分析】

先在Rt △BDC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CD 的长,由AC=AD+DC 求出AC 的长,然后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从而求出 cosA 的值. 【详解】

解:在Rt △BDC 中, tan ∠DBC=4

3

, 且BC=6 , ∴ tan ∠DBC=DC BC =6DC =4

3

, ∴CD=8,

∴AC=AD+DC=12,

在Rt△ABC中,AB=22

AC BC

+=65,

∴ cosA =AC

AB

=

12

65

=

25

5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2.(1)见解析;(2)5

【解析】

【分析】

(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非负数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勾股定理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m+2)]2﹣4×2m=(m﹣2)2≥0,

∴不论m为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AB、AC的长是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AB+AC=m+2,AB?AC=2m,

∵△ABC是直角三角形,

∴AB2+AC2=BC2,

∴(AB+AC)2﹣2AB?AC=BC2,

即(m+2)2﹣2×2m=32,

解得:m=±5,

∴m的值是±5.

又∵AB?AC=2m,m为正数,

∴m的值是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3.(1)见解析;(2)2PM=BM+CN,理由见解析;(3)85

5

.

【解析】【分析】

(1)根据平行相似,证明△APQ∽△ABC,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等于对应高的比:PQ AK

BC AR

=,由

“半高”三角形的定义可结论;

(2)证明四边形PMNQ是矩形,得PQ=MN,PM=KR,代入AR=1

2

BC,可得结论;

(3)先根据△ABC 的面积等于16,计算BC 和AR 的长,设MN =x ,则BM+CN =8﹣x ,PM =QN =1

2

(8﹣x ),根据勾股定理表示MQ ,配方可得最小值. 【详解】

(1)证明:如图,过A 作AR ⊥BC 于R ,交PQ 于K , ∵△ABC 是BC 边上的“半高”三角形, ∴AR =

1

2

BC , ∵PQ ∥BC , ∴△APQ ∽△ABC , ∴

PQ AK

BC AR

=, ∴

AK AR 1

PQ BC 2

==, ∴AK =

1

2

PQ , ∴△APQ 为PQ 边上的“半高”三角形. (2)解:2PM =BM+CN ,理由是: ∵PM ⊥BC ,QN ⊥BC ,

∴∠PMN =∠MNQ =∠MPQ =90°, ∴四边形PMNQ 是矩形, ∴PQ =MN ,PM =KR ,

∵AK =

12PQ ,AR =1

2BC , ∴AK+RK =1

2

(BM+MN+CN ),

12PQ+PM =12BM+12MN+1

2

CN , ∴2PM =BM+CN ;

(3)解:∵△ABC 的面积等于16, ∴

1

2

BC AR ?=16, ∵AR =

1

2

BC , 11

22

BC BC ??=16, BC =8,AR =4,

设MN =x ,则BM+CN =8﹣x ,PM =QN =

1

2

(8﹣x ), ∵MQ =2

222215864

(8)4455

MN QN x x x ??+=+-=-+

???,

∴当x=8

5

时,MQ有最小值是

85

5

【点睛】

本题是三角形的综合题,考查的是新定义:“半高”三角形,涉及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面积、勾股定理及新定义的理解和运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解决问题.

24.(1)32,8,10%;(2)96;(3)1200人;(4)1

6

.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摘记法”的频数及其频率求得总人数,再根据频数、频率与总数间的关系可得a、b、c的值;

(2)总人数乘以样本中“反思法”学生所占比例可得;

(3)利用总人数乘以撰写读后感法的百分比即可解答

(4)用树状图表示出四人中随机抽取两人有12种可能,即可解答

【详解】

解:(1)本次调查的学生有:20÷25%=80,

a=80×40%=32,

b=80×(100﹣40﹣25﹣20﹣5)%=80×10%=8,

c=(100﹣40﹣25﹣20﹣5)%=10%,

故答案为:32,8,10%;

(2)若该校共有中学生960名,估计该校使用“反思法”读书的学生有:960×10%=96人,

故答案为:96;

(3)同意小明的观点;理由如下:

全县6000名中学生中采用“撰写读后感法”读书的有:6000×20%=1200人;

(4)树状图如图所示,

∵从四人中随机抽取两人有12种可能,恰好是甲和乙的有2种可能,

∴抽取两人恰好是甲和乙的概率是

21

= 126

【点睛】

此题考查树状图法,扇形统计图,解题关键在于看懂图中数据

25.(1)a=54;b=0.45;(2)72°;(3)“随机抽取64名男生和56名女生”比较合理;(4)该校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是40分的人数约为180人.

【解析】

【分析】

(1)先利用一类的频数除以频率计算出总频数c,再用总频数减去其余三类,即可得到a,再用a的频数除以总频数即可得到b

(2)圆周角为360°,第三类占总数的0.2,所以第三类的圆心角=360°×0.2

(3)根据九年级学生共600人,其中男生320人,女生280人进行反推即可解答

(4)利用总人数乘频率即可解答

【详解】

(1)总频数=36÷0.3=120,a的频数=总频数-36-24-6=54,b频率=54÷120=0.45,

a=54;b=0.45;

(2)0.2×360°=72°;

(3)∵

6432056280

== 120600120600

,,

∴“随机抽取64名男生和56名女生”比较合理;

(4)0.3×600=180(人)

答:该校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是40分的人数约为180人.

【点睛】

此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圆周角,用样本估计总体,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若x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若数a 使关于x 的不等式组至少有3个整数解,且使关于y 的分式方程=2有非

负整数解,则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和是( ) A.14

B.15

C.23

D.24

3.一副学生用的三角板如图放置,则∠AOD 的度数为( )

A.75°

B.100°

C.105°

D.120°

4.二次函数y =x 2+bx 的对称轴为直线x =2,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bx ﹣t =0(t 为实数)在﹣1<x <4的范围内有解,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A .0<t <5

B .﹣4≤t<5

C .﹣4≤t<0

D .t≥﹣4

5.用圆心角为120°,半径为6cm 的扇形纸片卷成一个圆锥形无底纸帽(如图所示),则这个纸帽的高是( )

A .2 cm

B .32cm

C .42cm

D .4cm

6.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 A .

x y y x

x y y x

--=-++ B .

1a b

a b

--=-+ C .2a a = D .2(12)21-=

-

7.小明的妈妈春节前去市场买了3公斤葡萄和2公斤苹果,花了8元钱,春节后,再去市场买这两种水果,由于葡萄每公斤提价5角钱,苹果每公斤降价3角钱,买7公斤葡萄和5公斤苹果共花了21元,则春节后购物时,(葡萄,苹果)每公斤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 A .(2.5,0.7)

B .(2,1)

C .(2,1.3)

D .(2.5,1)

8.如图分别是某班全体学生上学时乘车、步行、骑车人数的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两图都不完整),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该班总人数为50

B .步行人数为30

C .乘车人数是骑车人数的2.5倍

D .骑车人数占20%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作抛物线A 关于x 轴对称的抛物线B ,再将抛物线B 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C 的函数解析式是22(1)1y x =+-,则抛物线A 所对应的的函数解析式是( )

A.2

2(3)2y x =-+- B.2

2(3)2y x =-++ C.2

2(1)2y x =---

D.2

2(1)

2y x =--+

10.△ABC 中,AB =7,BC =24,AC =25.在△ABC 内有一点P 到各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距离为( ) A .1

B .2

C .3

D .4

1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

A .

B .

C .

D .

12.如图,二次函数y=ax 2

+bx+c (a≠0)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对称轴为直线x=-1,点B 的坐标为(1,0),则下列结论:①AB=4;②b 2

-4ac >0;③ab <0;④a 2

-ab+ac <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A.3

B.4

C.2

D.1

二、填空题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OC 是正方形,点A 的坐标为(1,1),弧1AA 是以点B 为圆心,

BA 为半径的圆弧;弧12A A 是以点O 为圆心,1OA 为半径的圆弧,弧23A A 是以点C 为圆心,2CA 为半径

的圆弧,弧34A A 是以点A 为圆心,3AA 为半径的圆弧.继续以点B ,O ,C ,A 为圆心按上述作法得到的曲线12345AA A A A A …称为正方形的“渐开线”,则点2019A 的坐标是__________.

14.123=?________.

15.命题“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的逆命题是_____.

16.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3,矩形内部有一动点P 满足S △PAB =1

3

S 矩形ABCD ,则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和PA+PB 的最小值为______.

17.一个三角板(含30、60角)和一把直尺摆放位置如图所示,直尺与三角板的一角相交于点A ,一边与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相交于点D 、点E ,且CD CE =,点F 在直尺的另一边上,那么BAF ∠的大小为_____°.

18.抛物线y=3(x ﹣2)2

+5的顶点坐标是_____. 三、解答题

19.如图,利用一幢已知高度的楼房CD (楼高为20m ),来测量一幢高楼AB 的高在DB 上选取观测点E 、F ,从E 测得楼房CD 和高楼AB 的顶部C 、A 的仰角分别为58°、45°.从F 测得C ,A 的仰角分别为22°,70°.求楼AB 的高度(精确到1m )(参考数据:tan22°≈0.40,tan58°≈1.60,tan70°≈2.75)

20.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AB=3cm ,BC=3cm ,点O 在边AD 上,且AO=1cm.将矩形ABCD 绕点O 逆时针旋转α角(0180α<<),得到矩形A′B′C′D′ (1)求证:AC ⊥OB ;

(2)如图1, 当B′落在AC 上时,求AA′;

(3)如图2,求旋转过程中△CC′D′的面积的最大值.

21.某校九(1)班开展数学活动,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合作用测角仪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李明站在B 点测得旗杆顶端E 点的仰角为45°,张华站在D (D 点在直线FB 上)测得旗杆顶端E 点仰角为15°,已知李明和张华相距(BD )30米,李明的身高(AB )1.6米,张华的身高(CD )1.75米,求旗杆的高EF 的长.(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sin15°≈0.26,cos15°≈0.97,tan15°≈0.27)

22.先化简,再求值: 1-21x x -+÷2433

x x -+,其中x=3-2.

23.为喜迎 “五一” 佳节,某食品公司推出一种新礼盒,每盒成本10元,在 “五一” 节前进行销售后发现,该礼盒的日销售量y (盒)与销售价x (元/盒)的关系如下表: 销售价x(元/盒) ??? 20 30 40 50 ??? 日销售量y(盒)

???

50

40

30

20

???

同时,销售过程中每日的其他开支(不含进价)总计100元.

(1)以x 作为点的横坐标,y 作为点的纵坐标,把表中数据,在图中的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点,观察顺次连结各点所得图形,判断y 与x 的函数关系,并求出y (盒)与x (元/盒)的函数解析式:

(2)请计算销售价格为多少元/盒时,该公司销售这种礼盒的日销售利润w (元)最大,最大日销售利润是多少?

(3)“五一” 当天,销售价格(元/盒)比(2)的销售价格降低m 元(m >0),日销售额比(2)中的最大日销售利润多200元,求m 的值.

24.如图是小亮晚上在广场散步的示意图,图中线段AB 表示站立在广场上的小亮,线段PO 表示直立在广场上的灯杆,点P 表示照明灯的位置

.

(1)在小亮由B 沿OB 所在的方向行走的过程中,他在地面上的影子的变化情况为______; (2)请你在图中画出小亮站在AB 处的影子;

(3)当小亮离开灯杆的距离 4.2OB m =时,身高(AB )为1.6m 的小亮的影长为1.6m ,问当小亮离开灯杆的距离6OD m =时,小亮的影长是多少m ? 25.材料1:

经济学家将家庭或个人在食品消费上的支出与总消费支出的比值称作恩格尔系数.即:恩格尔系数=

食品消费支出总额

消费支出总额

×100%.恩格尔系数可以用来刻划不同的消费结构,也能间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

不同的发展阶段.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如表所示: 恩格尔系数 大于或等于60% 恩格尔系数 在50%~60%之间 恩格尔系数 在40%~50%之间 恩格尔系数 在30%~40%之间 恩格尔系数 小于30% 绝对贫困

温 饱

小 康

富 裕

最富裕

(注:在50%﹣60%之间是指含50%,不含60% 的所有数据,以此类推) 材料2:

2014年2月22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报道:2013年上海市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总支出人均13425元.其中食品支出人均5334元(包括粮食支出450元,蔬菜及制品支出438元,肉禽蛋奶及制品支出1393元,水产品支出581元),衣着支出人均771元,居住支出人均2260元,公用事业支出人均694元,交通通信支出人均1719元,文化教育支出人均964元,医疗保健支出人均1181元,其它支出人均502元. 根据上述材料,

(1)分别计算出“食品”、“衣着”、“居住”、“公用事业”、“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和“医疗保健”占家庭生活消费总支出的百分比,并补充完成下列扇形统计图.(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圆心角精确到1°)

(2)计算上海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并判断2013年上海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C B C C A B D C A

A

二、填空题 13.(2019,1) 14.6

15.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16.2 17.15° 18.(2,5). 三、解答题 19.59米 【解析】 【分析】

在△CED 中,得出DE ,在△CFD 中,得出DF ,进而得出EF ,列出方程即可得出建筑物AB 的高度. 【详解】

解:在Rt △CED 中,∠CED=58°,

∵tan58°=

CD

DE , ∴DE=58CD tan =20

58

tan ,

在Rt △CFD 中,∠CFD=22°,

∵tan22°=

CD

DF , ∴DF=22CD tan =20

22

tan ,

∴EF=DF-DE=

2022tan -20

50

tan ,

同理:EF=BE-BF=45AB tan -70

AB

tan ,

∴45AB tan -70AB tan =2022tan -2050

tan , 解得:AB≈59(米),

答:建筑物AB 的高度约为59米.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 20.(1)详见解析;(2)6

2

AA '=;(3)63+ 【解析】 【分析】

(1)由三角函数可求得∠AOB =60°,∠CAD =30°,易证AC ⊥OB ; (2)求出OB 、BB′,利用AOA BOB ??''∽可求得AA ';

(3)过C 点作CH ⊥于C′D′点H ,连结OC ,则CH≤OC+OD ′,由此可判断出D′在CO 的延长线上时△CC′D′的面积最大,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1)Rt △OAB 中,tan 3AB

AOB OA

∠=

= ∴∠AOB =60° Rt △ACD 中,3

tan 3

CD CAD AD ∠==

∴∠CAD =30°

∴∠OMA =180°-60°-30°=90° 即AC ⊥OB

(2)Rt △OAM 中,1

?sin 1sin 302

OM OA CAD =∠=??= Rt △OAB 中,OB′=OB =

60OA

COS ?

=2,

Rt △O B′M 中,B′M=22152

OB OM -=

', BM =OB -OM =

32

, Rt △BB′M 中,2222

153(

)()622

BB B M BM =++''== ,,OA OB AOB A OB AOA BOB OA OB

''

'=∠=∴?'?''∽ ∴

1

,2

6AA OA AA BB OB '=='',

6

2 AA'=

(3)如图,过C点作CH⊥于C′D′点H,连结OC,则CH≤OC+OD′

只有当D′在CO的延长线上时,CH才最大.

又C′D′长一定,故此时△CC′D′的面积的最大.

而2222

OC CD OD

=+=

∴△CC′D′的最大面积为1

(222)363 2

+?=+

【点睛】

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其中(3)问分析出D′在CO的延长线上时△CC′D′的面积最大是解题关键,有一定难度.

21.旗杆的高EF为12.9米.

【解析】

【分析】

过点A作AM⊥EF于M,过点C作CN⊥EF于N,则MN=0.15m.由李明站在B点测得旗杆顶端E点的仰角为45°,可得△A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继而得出得出AM=ME,设AM=ME=xm,则CN=(x+30)m,EN=(x-0.15)

m.在Rt△CEN中,由tan∠ECN=EN

CN

,代入CN、EN解方程求出x的值,继而可求得旗杆的高EF.

【详解】

过点A作AM⊥EF于M,过点C作CN⊥EF于N,∵AB=1.6,CD=1.75,

∴MN=0.15m,

∵∠EAM=45°,

∴AM=ME,

设AM=ME=xm,

则CN=(x+30)m,EN=(x-0.15)m,

∵∠ECN=15°,

∴tan∠ECN=EN

CN

=

0.15

30

x

x

-

+

0.15

30

x

x

-

+

≈0.27,

初三数学中考备考计划一

初三数学中考备考计划一:初三数学中考备考计划 以我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和所教班级的实际,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复习,复习时依据考纲和课本,实施素质教育,设法引导学生,因材施教,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提高(2)(5)班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降低低分率,力争在今年初三升学考取得好成绩。 一、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1、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运用结果。(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提高对基本概念理解应用和基本运算能力。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采用填空的形式提炼出各章节重要知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记忆,配套练习以《新课程目标测评》、《初中毕业达标指导》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每年中考试题按难度比例,基础分占比例大,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脱离课本。尤其是在初三(5)班,以基础知识为本,训练基本技能,练习题浅显易懂。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5)、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6)、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基础训练,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二次函数综合题”、“开放题”、“二次函数和动态几何“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在三(2)班进行针对性训练,在基础上,提高后又巩固了基础,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战。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使学生复习知识回顾使用。 三、第三轮复习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2021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52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解析版)

2021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52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 在中学数学题中,最值题是常见题型,围绕最大(小)值所出的数学题是各种各样,就其解法,主要分为几何最值和代数最值两大部分。 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要领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 二、解决代数最值问题的方法要领 1.二次函数的最值公式 二次函数y ax bx c =++2 (a 、b 、c 为常数且a ≠0)其性质中有 ①若a >0当x b a =-2时,y 有最小值。y ac b a min =-442; ②若a <0当x b a =-2时,y 有最大值。y ac b a max =-442。 2.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图象是一条直线,因而没有最大(小)值;但当m x n ≤≤时,则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线段,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就有最大(小)值。 3. 判别式法.根据题意构造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一元二次方程;再根据x 是实数,推得?≥0,进而求出y 的取值范围,并由此得出y 的最值。 4.构造函数法.“最值”问题中一般都存在某些变量变化的过程,因此它们的解往往离不开函数。 5. 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在实数范围内,显然有a b k k 22 ++≥,当且仅当a b ==0时,等号成立,即a b k 22++的最小值为k 。 6. 零点区间讨论法.用“零点区间讨论法”消去函数y 中绝对值符号,然后求出y 在各个区间上的最大值,再加以比较,从中确定出整个定义域上的最大值。 7. 利用不等式与判别式求解.在不等式x a ≤中,x a =是最大值,在不等式x b ≥中,x b =是最小值。

中考数学教学计划

中考数学教学计划 中考数学教学计划 【一】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下限,以《考试说明》为上限,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学案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复习分三轮进行,第一轮以知识立意,突出基础性,追求数学内容的本质理解,全面梳理知识,侧重双基,所选素材难度以中档以下为主,时间为3月中旬到5月上旬,约两月时间;第二轮时间以能力立意,突出发展性,追求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侧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适当加强综合,所选题难度以中档为主,时间为5月中旬至六月上旬。第三轮以状态为立意,突出综合性,追求数学水平的有效发挥,侧重培养学生应试技能,训练应试心理,时间为6月中旬,约一周时间。 、教研组的集体教研的效度影响了中招复习的方向。 1、集体教研首先应解决研的问题,即①《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对教师的教学建议是什么?具体到每一模块、每一节的目标要求是什么?②《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意见又是怎样理解基本理念的?对课程标准的目标是怎样定位的,是体验、感悟还是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③河南省近四年课改试卷的特点是什么?对每一部分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具体定位是什么,考查形式是什么?考生的答题情况是什么样的?④本

校学生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在知识、思想、学法上优势和不足是什么?在学法上应给予哪些具体指导?⑤每一部分的复习过程中,从教材中必选例习题有哪些?意图是什么? 2、集体教研接着要解决教的策略,即①根据《息县中学数学教学达标评价表》的要求,课堂有哪些环节?每一个环节在操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②对学案中重点要求的例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各应怎样体现?提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怎样参与?反思什么? 3、集体教研要把计划做真做实,即①第一轮复习划分多少课题?结合本校实际又应该分为多少课时?把考试评讲安排在内,必须具体到天,每周可以有机动时间供各位教师根据本班情况调整。②学案的编写应以骨干教师为主,必须经组长审核,必须要做到杜绝超标题、错题,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学案中的习题部分必须分a组、b组,应赋分,必须有批改。③安排的校内测试必须考前三有 : 有命题人及审核人,有考试目的及难度预测,有备用的平行测试试卷;考后二有 : 有数据统计,有跟踪补缺题组。三次大考后还应在数据分析中加入与同类学校的对比及调整措施。 、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在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对学情了解情况。所要复习的内容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断裂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通过什么手段可以弥补?

中考数学总复习计划

中考数学总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总复习备考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备考的质 量和效益,是每位初中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县学校近几年来初 中数学总复习备考教学,谈谈本届初中毕业班数学总复习的教学计划。 1.1、第一轮复习4月初至4月底. ⑴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①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ⅰ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 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ⅱ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ⅲ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 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②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训练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 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ⅰ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 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ⅱ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三 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ⅲ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⑵第一轮复习应该留意的几个问题。 ①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5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纯熟、准确和迅速。 ②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③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 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关键的强化练习。 ④留意气候。第一轮复习在四月份,大家都知道,四月份是学习的黄金季节,四月份 天气渐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⑤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 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 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⑥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数学中考复习备考计划

2019年数学中考复习备考计划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相对于其它科目来说,初三数学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体系,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下面我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明确指导思想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注重四基所谓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说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基本原理是考试命题的基本载体,而学科主干知识一直是近年来中招命题的重中之重。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 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应知应会。注重命题依据及内容,注重四基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重点章节考试的难易程度(如圆简单的切线证明,《相似形》很少单独考,在综合题中出现,《四边形》及《二次函数》考核力度最大)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能力和归纳。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哪些不作为考试内容,如:(1)有效数字。(2)一元一次不

考试的应用。(3)近似解。(4)视角视点肓区。(5)圆柱(锥)侧面积。(6)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7)不能用计算器。教师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数与代数部分45--55分,空间与图形 45--60分,统计与概率15--25分,主干知识方程函数不考试,四边形、圆、三角形、概率与统计。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三、复习思路(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以中考说明为主线,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第一轮复习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数形结合的题目,学生能画图能做出,说明他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夯实基础。这也是好学生失分的原因,基础知识不牢,考试紧张,平时不太注重解题过程,今年中考试题按易:较易:中:难=4:3:2:1的比例,因此使每个学生对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理解和掌握。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说明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与说明,绝不能好高骛远。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老师要给学生精选题,尽可能把知识点在解题中体现,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同时

中考数学要点难点分析整理复习总结

初一上册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 (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 考察内容:复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选择、填空)。 (2)整式的加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 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③利用提公因式发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有(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中考分值约为1-3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题,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 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题型: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4)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 初一下册

相交线和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和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相交线和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历年中考中常见的考点。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为3-4分,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 ③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主要内容: 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 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分值约为3-6分,题型主要以选择,解答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①方程组的解法,解方程组②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经济问题。 (4)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8分,选择,填空,解答题为主。 主要考察内容: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等,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 ②列不等式(组)解决经济问题,调配问题等,主要以解答题为主。 ③留意不等式(组)和函数图像的结合问题。

九年级初三数学教学计划

2019九年级初三数学教学计划2019九年级初三数学教学计划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初三学年下学期的复习教学,是整合升华学科知识,培养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环节.复习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成功与否.为保障毕业班复习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复习课型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优生优培,中程生提高,困难生稳中求进;依纲据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强化薄弱环节;加强教情,学情研究,强化中考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促进初三复习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认识,全力以赴,进入冲刺状态 首先,每位初三教师要充分认识复习教学的重要性,增强责任重于泰山,质量压倒一切的责任感,树立认真就是水平,负责就是能力的观念,发扬关键时刻冲得上豁得出的拼搏精神,全力以赴,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真真正正进入冲刺状态,苦战100天,用成绩说话,坚决夺取今年中考的全面胜利.其次,全体教师要以毕业班工作的大局为重,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不管是级部的安排,还是各备课组的布置,都要扎扎实实贯彻执行,将落实进行到底.纪律严明,政令畅通,是工作胜利的保障.要彻底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不良作风.第三,全体教师要增强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实实在在搞好团

结.团结出力量,团结出成绩.在初三这个集体内坚决反对那种意气用事,挑拨离间的行为.有意见,有矛盾当面说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有困难,有问题,大家齐帮助,共协商,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2,周密计划,科学安排 各学科现已完成教学进度,学期开始即转入总复习阶段.总体时间安排是3月上旬4月中旬45天左右为第一轮复习,以课本知识的疏理,归纳,总结为主;备课组自编讲学稿一套.4月下旬5月中旬30天左右,以课外拓展为主,以专题复习为主.5月下旬6月中考前,主要是整合升华阶段,综合模拟为主,训练应试能力与技巧. 三轮复习的具体思路是: 一轮复习本着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指导思想,一是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坚持补弱纠偏,重在一轮;坚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坚持面向全体,实现大面积丰收.二是落实四个为主,即以基础知识的复习为主,以低中档题目的训练为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以小综合训练为主.三是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强化基础,提升能力),扬长与补弱的关系,复习知识与做题的关系(做题的目的是回扣知识提升能力).四是确保两项常规的落实,即教师的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的落实. 二轮复习本着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的指导思想,采取专题复

2019-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策略资料

2008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策略 一、中考数学总复习策略 (一)做好复习前的准备工作 1、科学制定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指学科组复习计划、教师个人复习计划、学生自己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要结合本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复习计划包括时间安排、阶段要求、采取的措施、想要达到的效果等。 2、加强学科内集体研究 中考数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知识点比较分散,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果,我认为必须加强集体的力量,进行集体研究。 (二)阶段复习的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单元复习阶段——全面复习夯实基础沟通联系 时间:3月中旬——5月上旬。 要求:以“中考纲要”为标准,以“单元”、“章节’为顺序,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复习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课前自主复习——课堂讲练结合——课后精简作业——自习反馈矫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1)明确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考点;(2)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点,形成网络;(3)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训练;(4)精选例题、精简作业,以中低档题训练为主,避免重复;(5)适当控制教学的难度,穿插少量的综合复习,避免在一个问题上讲解过深、过难,偏离复习方向。(6)注意复习的“新意”,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比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复习中,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通过提问和一组练习复习知识点:不等式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有关概念、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如何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等。在习题的选择上注意了平时教学中学生易混点、易错点,进行了归类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殊解,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问题,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如化简含绝对值、根号的代数式,一次不等式(组)的简单应用等。 值得注意的是:习题的配置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每道习题的讲解,力求师生互动讲练结合;由于内容较多,提倡用多媒体教学,或提前将习题课前印发给学生,以节省时间。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阶段——把握重点抓住考点训练思维 时间:5月中旬——6月上旬 要求:以专题的形式,关注中考热点问题,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常见的复习专题:(1)知识综合型专题:代数综合问题(方程、不等式与函数),几何综合问题(三角形四边形、几何变换),几何代数综合性问题。 (2)重点题型突破:规律探索性型、开放探究型、实验与操作型、方案设计型、阅读理解型、图表信息型、学科综合型、实际应用型。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2017-2018九下数学教学进度及复习计划(2018-2) 一.教学进度集备计划 时间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备注周次 1 (2.26-3.2)课 上 3.4圆周角定理 第二课时 3.5确定圆的条 件. 3.6.1直线和圆 3.6.2直线和圆 3.8圆内接正多 边形 主备:圆新课课 后 处理假期作业处理假期作业 课后作业处理课后作业处理 圆的复习 2 (3.5- 3 .9)课 上 3.9弧长及扇形 面积 1.1实数 1.2 数的开方 与二次根式 1.3 代数式与 整式 1.4 分式主备:数与式 赵连江,赵静课 后 圆的复习数的运算数的运算分式的运算分式的运算周测:赵卫国 3 (3.12-3.16)课 上 整式方程的应 用(2.1 2.3) 整式方程的应 用(2.1 2.3) 2.2 分式方程 应用 2.4 不等式 (组)的解法及 不等式的应用 方程与不等式 应用题(多模 型综合) 主备:方程与不 等式赵卫国, 周茜 课 后 各类方程的概念及解法运算周测:赵静 4 (3.19-3.23)课 上 3.1 平面直角 坐标系及函数 3.2 一次函数 及图象的应用 (读图信息) 3.3 反比例函 数及应用 3.4 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 3.5 二次函数 的实际应用 主备:函数郑 朝龙,刘文源 课 后 图形与坐标 (基础知识+ 变换+坐标系 相关的探究)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概念与应用二次函数(利 润问题) 函数应用(面 积、拱桥) 周测:周茜 5 (3.26-3.30)课 上 4.1 线段、直 线、射线、角、 相交线与平行 线 4.2 三角形与 全等三角形4.3 等腰三角形与 直角三角形 4.4 相似三角 形 4.5 解直角三 角形及应用(1) 4.5 解直角三 角形及应用(2) 主备:三角形 渠海霞,赵静 课 后 相关证明或计算解直角三角形计算周测:郑朝龙 6 (4.2-4 .6)课 上 图形与证明题 型(5.2矩菱 正) 图形与证明题 型(5.2矩菱 正) 7.2 对称、平 移、旋转与位似 7.3 尺规作 图 6.1 ——6.3 圆的概念及基 本性质、与圆 有关的计算 主备:四边形 赵连江,周茜 课 后 5.1 平行四边 形及多边形 四边形证明四边形证明四边形证明 圆有关的计算周测:刘文源 7 课7.1 视图与投8.1 统计8.2 概率二轮:运动型二轮:运动型主备:赵卫国,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最值问题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关系密切.在求最短路线时,一般我们先用“对称”的方法化成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而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从而找到所需的最短路线.像这样将一个问题转变为一个和它等价的问题,再设法解决,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重要思想方法. 类型1 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短路径问题 如图所示,AB 是一条河流,要铺设管道将河水引到C ,D 两个用水点,现有两种铺设管道的方案.方案一:分别过C ,D 作AB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沿CE ,DF 铺设管道;方案二:连接CD 交AB 于点P ,沿PC 、PD 铺设管道.问:这两种铺设管道的方案中哪一种更节省材料,为什么? 【思路点拨】 方案一管道长为CE +DF ,方案二管道长为PC +PD ,利用垂线段最短即可比较出大小. 本题易错误的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解答时需要准确识图,找到图形对应的知识点. 1.如下左图,点A 的坐标为(-1,0),点B(a ,a),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的坐标为( ) A .(0,0) B .(22,-22) C .(-22,-22) D .(-12,-12 ) 2.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 落在直线x -2y +6=0上,O 为坐标原点,则|OP|的最小值为( ) A.352 B .3 5 C.655 D.10 3.如上中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原点O 为圆心的圆过点A(13,0),直线y =kx -3k +4与⊙O 交于B 、C 两点,则弦BC 的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 4.如上右图,平原上有A ,B ,C ,D 四个村庄,为解决缺水问题,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 (1)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图确定蓄水池H 点的位置,使它到四个村庄距离之和最小; (2)计划把河水引入蓄水池H 中,怎样开渠最短并说明根据. 类型2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短路径问题 (1)如图1,直线同侧有两点A ,B ,在直线MN 上求一点C ,使它到A 、B 之和最小;(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知识拓展:如图2,点P 在∠AOB 内部,试在OA 、OB 上分别找出两点E 、F ,使△PEF 周长最短;(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3)解决问题:①如图3,在五边形ABCDE 中,在BC ,DE 上分别找一点M ,N ,使得△AMN 周长最小;(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 为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8)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9)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10)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三、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新一轮的继续教育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四、分层辅导,因材施教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表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表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表 中考数学复习计划表一 一、吃透大纲,制定系统复习计划 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模拟试卷的制订。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以做到师生共同努力很好的完成初中数学总复习。 二、狠抓基础,搞好双基训练 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复习中,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在复习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确定初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教材明确

学生所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根据《标准》的评价理念,去分析中考试题,挖掘其丰富内涵。 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搞好系统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我的专题训练是这样划分的:(1)数与代数式;(2)方程、方程组及应用;(3)函数概念和几种常见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4)关于线段、直线和角的问题;(5)关于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的问题;(6)关于四边形的问题;(7)圆的知识;(8)统计学知识;(9)中考试题分析与训练。这样分类的复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把整个知识进行分类并做为各个专题复习。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 四、轻松应考,调整心态

初三数学中考备考计划

初三数学中考备考计划 为在中考取得理想成绩,初三的数学中考备考有哪些计划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 以我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和所教班级的实际,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复习,复习时依据考纲和课本,实施素质教育,设法引导学生,因材施教,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提高(2)(5)班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降低低分率,力争在今年初三升学考取得好成绩。 一、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1、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运用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提高对基本概念理解应用和基本运算能力。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采用填空的形式提炼出各章节重要知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记忆,配套练习以《新课程目标测评》、《初中毕

业达标指导》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每年中考试题按难度比例,基础分占比例大,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脱离课本。尤其是在初三(5)班,以基础知识为本,训练基本技能,练习题浅显易懂。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5)、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6)、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基础训练,第二阶段就是第一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含解答分析)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总结 考查知识点: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2、代数计算最值问题3、二次函数中最值问题) 问题原型: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完全平方公式配方求多项式取值二次函数顶点)出题背景变式: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 几何基本模型: 条件:如下左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 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 PB +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A B'交l于 点P,则PA PB A B' +=的值最小 例1、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E是等边三 角形,M为对角线BD(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AM、CM. (1)求证:△AMB≌△ENB; (2)①当M点在何处时,AM+CM的值最小; ②当M点在何处时,AM+BM+CM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 (3)当AM+BM+CM的最小值为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A B A'′P l

例2、如图13,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为(1,4),交x轴于A、B,交y轴于D,其中B点的坐标为(3,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4,过点A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E,交y轴于点F,其中E点的横坐标为2,若直线PQ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点G为PQ上一动点,则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H,使D、G、F、H四点围成的四边形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及G、H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15,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T,过点T作x的垂线,垂足为M,过点M作直线M N∥BD,交线段AD于点N,连接MD,使△DNM∽△BMD,若存在,求出点T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周次)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周次)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我们分三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2、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七讲:第一讲数与式;第二讲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三角形、四边形;第五讲圆;第六讲图形与变换;第七讲统计与概率。复习中由教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

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及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主要是突出重点强化难点,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 第三阶段是综合复习,以做模拟试卷为主。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加强能力培养。

2017中考数学复习计划(2020年整理).doc

2017中考数学复习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 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应知应会。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教师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三、复习思路(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3月30日-5月15日完成) 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 具体做法是:师生每人全套初中数学教材经常带在身边备用,对各章节按《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及其应用》、《图形与几何初步》、《图形与变换》、《图形与证明》、《概率及统计初步》这七个单元进行系统复习,资料的选取以《中考密码》为主。 在每一个单元复习中,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 每复习一个单元,要进行单元过关测试,及时总结得与失,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深入一步。 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

中考数学题型及方法总结

初中数学中的固定题型及惯性思维 一、角平分线的考点 1.定义 2.性质(垂直于角的两边) 3.对称性(垂直于角 平分线,构造全等,得到中点) 二、中点的三个考点 1.斜边中线(直角与中点) 2.三线合一(等腰与中点) 3.中位线(两个中点) 附注:中点常见作辅助线方法:过其中一个端点作另一个端点所在直线的平行线交延长线与一点。如果其中一个端点所在直线有多条,要结合题目已知条件进行判断,一般以已知线段长度的为主。 三、等腰三角形的考点 1.等角对等边 2.等边对等角 3.三线合一 四、全等三角形 1.五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五、轴对称图形 1.角的对称性(性质) 2.线段的对称性(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三线合一) 附注:对称轴是直线,轴对称图形既可以是一个图形本身,比如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说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呈轴对称图形。 六、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的公式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用来证明直角或者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附注:利用图形证明勾股定理一般都是利用部分面积之和等于整体面积,另外记住几组常见的勾股数,3,4,5;6,8,10; 5,12,13; 7,24,25 七、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用来确定点及图像的位置的 2.坐标轴及象限的划分

附注:如果题目说不经过第二象限,应该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一三四象限,二是经过一三象限,做此类题目不要思维定势。 八、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2.同类二次根式 3.最简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比较大小 5.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 附注:如果题目的计算结果包含根式,一定要习惯性地判断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切记因为细节问题失分;另外代数式有意义也要注意开方数大于等于0,千万不要漏掉等号。 九、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二次项系数不为0) 2.四种解法(优先考虑因式分解法,主要是十字相乘)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的判别式 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 附注:只要一个题目是求解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代数式的值的题目,只有两种方法,代入法与韦达定理,如果满足韦达定理的形式就用韦达定理,除此之外,一律使用代入法。 十、二次函数 1.定义(最高次为2,二次项系数不为0) 2.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与X轴的交点、对称轴、顶点坐标、与Y轴的交点位置) 3.二次函数的增减性 4.二次函数的动点问题 附注:初中阶段所有函数的知识点都比较少,更多的是知识点的迁移变化与综合应用。 十一、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的定义(有可能考选择题) 2.分式方程的解的情况 3.已知分式方程的解的情况,求未知实数的取值范围 附注:1.增根是分式方程无解的特殊情况 2.如果告诉分式方程的解为负数,解出X之后,一方面x<0,另外千万不要忘记x不能等于增根,这个是比较容易出错的一个点。 十二、圆 1.相关定义,比如直径、圆心、弦、切线、弧、圆周角、圆心角等等 2.切线长定理 3.垂径定理 直径:直径所对圆周角是90度

最新2020年度初中数学教学计划(精选3篇)

最新2020年度初中数学教学计划(精选3篇)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初中数学教学计划1 一、关于教学进度初一:期中授完《代数》第一册中的第六章,授完《几何》第一册中的第一章; 期末授完《代数》第一册全册和《几何》第一册全册。 初二:期中授完《代数》第二册中的第十一章11、4节,授完《几何》第二册中的第四章; 期末授完《代数》第二册全册和《几何》第二册全册。 初三:二月份授完全部新课; 五月中旬系统复习结束; 六月上旬专题综合复习结束; 六月中旬模拟训练。 二、关于教学要求1、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与学的全过程。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 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展示和学习方法的提炼; 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的陶冶、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教师要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2、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习要转向受教育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即把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主动权交

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教育的方式要由接受转向“学教”,即提倡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要给学生“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教”应由学生的“学”来确定。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知识观。人的知识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它们是浅层次的知识,是比较易于遗忘的东西。隐性知识是学生发现学习得到的知识,如通过体验、顿悟、自省、直觉而得到的,极易保持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东西。教师要摒弃以“量”为主的知识观,树立以知识的“质”和“结构”为主的观念,关注学生的隐性知识的摄取,注意渗透人文知识并努力使“教师”这一隐性课程知识美好地呈现给学生。 4、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由教“学答”转变为教“思维”,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5、加强初一年级几何入门教学,各年级代数与几何课程要同步开设,不得单科独进。 6、科学组织复习备考。要转变以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的复习备考策略,突出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注重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 三、关于教学研究本期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建议如下: 1、《数学新课程标准》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