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

课程名称管道输送工艺课程设计专业班级

地点起止时间17-18周

设计内容及要求

某油田初期产量油180万吨/年,五年后原油产量达到350万吨/年,计划将原油输送到480km外的炼油厂,需要设计一条输油管道,采用密闭输送方式。设计要求:(1)确定管道材质及规格;

(2)一期数量(180万吨/年)条件下,设备选型,确定运行方式;

(3)布置热站和泵站

(4)一期条件下(180万吨/年)条件下,考虑翻越点,若存在翻越点给出解决措施;(5)绘制一期工程首站工艺流程图(2#)1张;

(6)确定二期(350万吨/年)条件下,泵站数及热站数;

(7)二期热站、泵站的布置、翻越点校核;

(8)静水压以及动水压校核;

(9)最小输量;

(10)绘制二期工程中站站工艺流程图(2#)1张。

设计参数原油性质表1:

表1某原油性质

含蜡量,% 沥青质,% 密度,kg/m3初馏点,℃凝固点,℃粘度,50℃,mPa.s

36.87 5.78 8548.6 76 30.5 8.9

里程和高程见表2:

表2里程和高程表

里程,km 0 70 146 178 220 287 347 410 480

高程,m 210 270 208 237 170 280 215 250 236

地温资料见表3。

表3 管道经过地区的地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地温℃ 3 4 6 7 8 9 15 18 13 10 8 6 输送压力7.5MPa,最高输送压力9MPa,末站剩余压头70m,局部摩阻为沿程摩阻的1.2%计,20℃相对密度0.8546,50℃粘度8.9mPa.s。

粘温指数0.036。进站温度控制在38℃。保温层采用黄夹克,厚度35mm。土壤导热系数1.1W/(m﹒℃),埋地深度1.5m。最高输送温度68℃,最低输送温度36℃。

进度要求17周:周一上午:9:00-12:00:发任务书,讲解任务书内容和设计要求,然后学生查找相关设计手册,查资料,开始做课程设计;下午:14:00-5:00 答疑,指导;

周二~周四上午:9:00-12:00:个别指导;下午:14:00-5:00 集中答疑、指导;

周五上午9:00-12:00:个别辅导;下午:14:00-5:00 检查本周设计内容,对未完成要求任务的提出警告。

18周:周一~周三上午:9:00-12:00:个别指导;下午:14:00-5:00 集中答疑、指导;

周四上午:9:00-12:00:学生交设计初稿,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改进;下午:14:00-5:00 集中答疑、指导,修改设计报告及流程图;

周五上午:9:00-12:00:个别指导,修改修改设计报告及流程图;下午:14:00-5:00 交设计报告及流程图。

参考资料《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杨筱蘅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油气管道输送技术》,张其敏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泵与压缩机》,钱锡俊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油气储运概论》,张劲军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油气管道工程概论》,中国管道公司主编,中国石油工业出版社;《油气地面工程设计手册》第四册,石油工业出版社;《石油专用管》,石油工业出版社等。

正式提交的文档必须严格按学校的格式来写,不能有计算错误;不能有错别字。

说明本题目有两名学生完成;一名学生完成一期工程的设计内容,即任务书中的(1)~(5)部分;另一名学生完成二期工程的设计内容,即任务书中的(6)~(10)部分。

系主任:指导教师:

年月日

重庆科技学院

《管道输送工艺》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_______ __ _ 设计题目:__________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二期 _______ 完成日期: 2011 年 12 月 29 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目录

1 总论 (1)

1.1设计依据 (1)

1.2设计原则 (1)

2 工程概况 (2)

2.1 管道设计参数 (2)

2.2 原油物性 (2)

2.3 其它参数 (2)

3工艺计算 (3)

3.1 采用的输送方式 (3)

3.2管道规格 (3)

3.2.1平均温度 (3)

3.2.2油品密度 (3)

3.2.3流量计算 (3)

3.2.4油品粘度 (3)

3.2.5管道内径 (4)

3.2.6壁厚 (4)

3.2.7管道外径 (4)

3.2.8验证经济流速 (5)

3.3热力计算 (5)

3.3.1雷诺系数 (5)

3.3.2总传热系数 (5)

3.3.3原油比热容 (6)

3.3.4加热站布站 (7)

3.3.5水力计算 (8)

3.3.6计算摩阻 (9)

3.4选用泵的型号 (9)

3.4.1 原动机的选型 (9)

3.4.2加热设备选型 (9)

3.5站场布置 (10)

3.6校核动静压力 (11)

5.6.1判断翻越点 (11)

3.6.2动水压力校核 (12)

3.6.3静水压力校核 (12)

3.7最小输量 (12)

4 设计结果 (14)

参考文献 (14)

1 总论

1.1设计依据

(1)国家的相关标准、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

(2)相似管道的设计经验;

(3)设计任务书。

1.2 设计原则[1]

(1)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

(2)采用先进、实用、可靠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保证工程项目的高水平、高效益,确保管道安全可靠,长期平稳运行。

(3)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合理布站,站线结合。站场的布置要与油区内各区块发展紧密结合。

(4)在保证管线通信可靠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通信网络结构,降低工程投资。提高自控水平,实现主要安全性保护设施远程操作。

(5)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合理利用资金,减少风险投资,力争节约基建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2 工程概况

某油田初期产量油180万吨/年,五年后原油产量达到350万吨/年,计划将原油输送到480km 外的炼油厂,需要设计一条输油管道,采用密闭输送方式。设计要求:

(1)确定二期(350万吨/年)条件下,泵站数及热站数; (2)二期热站、泵站的位置、翻越点校核; (3)静水压及动水压校核; (4)最小输量;

(5)绘制二期工程中间站工艺流程图(2#)1张。

2.1 管道设计参数

表2.1 管道经过地区的地温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地温C

3

4

6

7

8

9

15

18

13

10

8

6

表2.2 里程和高程表

里程(km ) 0.0 80 173 236 292 353 430 480 520 高程 (m) 210 270

208

237

170

280

215

250

236

输送压力7.5 MPa ,最高输送压力9MPa ,末站剩余压头70m ,局部摩阻为沿程摩阻的1.2%计,进站温度控制在38℃,最高输送温度68℃,最低输送温度36℃。

2.2 原油物性

表2.3某原油性质

含蜡量,% 沥青质,% 密度,

3

kg m

初馏点,0

C 凝固点,0

C

粘度,500

C ,

mPa.s

36.87

5.78

854.6 76 30.5 8.9

20℃相对密度0.8546,50℃粘度8.9mPa.s ,粘温指数0.036。

2.3 其它参数

保温层采用黄夹克,厚度35mm ,土壤导热系数1.1 W/(m ·C ),埋地深度1.5m 。

3工艺计算

3.1 采用的输送方式

密闭输送也叫“从泵到泵”输送,这种输油工艺中,中间输油站不设供暖冲用的旁接油罐,上站来油全部直接进泵。其特点是:整条管道构成一个统一的密闭的水力系统,可充分利用上站余压,节省能量,还可以基本中间站的轻质油蒸发损耗;但对自动化程度和全线集中监控要求较高;存在水击问题,需要全线的水击监测与保护。长距离输油管道的离心泵大都采用“从泵到泵”的方式。现代的管线均为密闭输送方式,如我国近些年建成的铁大线、东黄复线等。所以本设计的输送方法为密闭输送方式。

3.2管道规格

已知的热油管道年输量为350万吨。

年万吨/105.32

?=G

3.2.1平均温度

Z

R pj T T T 3231

+

= (3-1)

Z

R T T ,——加热站的起点,终点温度,℃。

1268384633

PJ T C

=

?+

?=

3.2.2油品密度

)20(20--=t t ξρρ (3-2)

式中 20,ρρt ——温度t ℃及20℃时的油品密度,3/m Kg ;

ξ——温度系数,

)/(,001315.0825.13

20℃?-=m Kg ρξ。

30

1.8250.001315(0.85461000)0.0007012()

kg

m C ζ=-??=?

46

40.854610000.000701226854.58

ρ=?-?=

1540.854610000.0007012(5)854.6035

ρ=?-?-=

3.2.3流量计算

[2]

s

m G Q /3600

840010

3

7

???=

ρ (3-3)

式中 G ——年任务质量输量,a t /104;

Q ——体积流量,s m /3

ρ——油品平均温度的密度,3

Kg/m

7

3

3

235010

0.135487,567854.5884003600

m

m

Q s

h

?=

==??

3.2.4油品粘度

t

t v ρη=

(3-4)

式中 η——运动粘度;

t ρ——平均温度,℃。

s

m v /10

06.1158

.85410

9.82

6

3

46--?=?=

3.2.5管道内径

πν

Q

d 4=

(3-5)

式中 Q ——体积流量,s m /3

ν——经济流速,s m /。

经济流速取值范围是1~2之间。假设ν=1.6m/s 。

40.135d 0.3278327.83.14 1.6

m m m

?=

==?

3.2.6壁厚

查规范,选规格为X70的管材,其最小屈服强度为485MPa,故其壁厚:

[]P

PD t i -=

σ2 (3-6)

式中 t ——壁厚,m ;

P ——设计压力,(取1.1倍的最高工作压力)MPa ; Di ——管道外径,m ; [σ]——许用压力,MPa ; 许用应力:

s

K φδσ ][= (3-7)

式中 σs ——最小屈服强度,MPa ;

K ——设计系数,根据规范站外管道取0.72; φ——焊缝系数,根据X70取1

3.2.7管道外径

查规范,没有管壁为4.7mm 的,所以选8mm 的φ325×8和φ377×8的标准管道。

mm

m t 7.40047.09

172.048523278.091.1==-?????=

2

4Q

V D

π=

(3-8)

式中 D ——管道内径,m ;

Q ——体积流量,m 3/s ; V ——实际流速,m/s 。 经济流速的校核: 当选φ325×8时,

2

2

440.135 1.7553.14(0.309)

Q

m

V s

D

π?=

=

=?

当选φ377×8时,

2

2

440.135 1.293.14(0.361)

Q

m

V s

D

π?=

=

=?

所以φ325×8符合设计要求。故选用φ325×8规格的钢管。

3.2.8验证经济流速[3]

根据选择管道,内径mm d 30982325=?-=

s

m Q

d /75.1309

.014.3135.044==?=

=

νν

πν

经济流速满足在1~2之间,所以,选择的管道8325?φ符合。

3.3热力计算

3.3.1雷诺系数

47646

10

06.11309.014.3135

.044Re 6

=????=

=

πd Q

由于300047646>,所以成紊流状态。 管道中的实际流速为:

2

2

440.06960.9053.14(0.313)

Q

m

V s

D

π?=

=

=?

选取黄夹克作为保温材料,第一层低合金钢管,国标GB/T 1591-1994中,16Mn 对应的是Q345,它的热导系数:)/(5.45C m W ?。第二层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为)/(04.0C m W ?。保温材料厚度为35~50mm 。假设取厚度为35mm 。

3.3.2总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

w

i

i i

L D d D d K παπλπα211

ln 211

1

+

+=

(3-9)

总传热系数

D K K L π=

式中 d ——管内径,m ;

i D ——第i 层的外径,m ; i

d ——第i 层的内径,m ;

w D ——最外层的管外径,m ;

D ——管径,m 。

若21αα>>,D 取外径;若21αα≈,D 取算数平均值;若21αα<,D 取内径 油流至管内壁的放热系数1α,在紊流情况下比层流时大得多,通常情况下大都大于)/(100C m W ?.因此在紊流情况下,1α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而在层留情况下就必须计入。

管最外层至周围介质的放热系数2α:

]

1)2(2ln[

22

2-+

=

w

t w

t w t

D h D h D λα (3-10)

式中 t λ——土壤导热系数,)/(C m W ?;

t

h ——管中心埋深,m ;

w D ——最外层的管外径,m 。

22

2 1.1

1.9132(1.50.1625)

2(1.50.1625)

0.395ln[

0.395

0.395

W

C

α?=

=?+?++

在紊流情况下,α1对总传热系数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2

1

0.765()

132513951

ln ln 245.5

313

2 1.1

325

1.9130.395

L W

K m C πππ=

=?+

+

???

2

0.765 3.140.3130.752()

W

K m C =??=?

3.3.3原油比热容[4]

原油和石油产品的比热容通常在 1.6~2.5KJ/(Kg.℃)之间.C 15时原油的相对密度为:

1000

)

20(2015

4--=

t d ξρ (3-11)

式中 15

4d ——15C 时原油的相对密度;

ξ——温度系数,)/(3C m kg ?;

20ρ——温度为20C 时的油品密度,3/m kg

854603

.01000

)

2015(6836.06.85415

4=-?-=

d

原油的比热容为:

)10

39.3687.1(13

154

T d

C -?+=

(3-12)

式中 15

4d ——15C 时原油的相对密度;

C

——比热容,)/(C kg kJ ?;

T ——原油温度,C 。

3

1(1.687 3.3910

46) 2.01888()

0.8546035

kJ

C kg C -=

+??=?

3.3.4加热站布站

质量流量为:

t

G G =

1 (3-13)

式中 G 1——原油质量流量,s kg /;

G

——原油输量,kg ;

t ——管道全年运行时间,一年工作日为350天。

s Kg G /7.1153600

2435010

3507

1=???=

确定出加热站的出、进口温度,即站间管段的起、终点温度R T 和z T ,任务书设计要求进站温度控制在38C ,出站温度假设为68C ,可按冬季月平均最低温度及全线的K 值估算加热站间距R L ,

01ln

T T T T DK

C

G L z R R --=

π (3-14)

热油管全场480公里,加热站数n ,

R L L n =

在进行n 的具体计算时,需要进行化整,必要时可适当调节温度。在以上基础上课求出每个加热站的热负荷:

η

)

(1Z R T T c G Q -=

(3-15)

式中 η——加热炉的效率,%;

c ——原油的比热容,J/(kg.℃); G ——原油质量流量,kg/s ; Q ——加热站的热负荷,J/s 。 管道周围的自然温度:

0T =

9.812

6

810131815987643=+++++++++++C

9

.8389.868ln

78

.0325.014.310

148.27.115ln

3

01--????=

--=

T T T T DK

C

G L z R R π=220km

n=480/220=2.2(个)

=-??=

-=

8

.0)

3868(148.27.115)

(1η

Z R T T c G Q 9320KJ/s

由于热站的热负荷不小,为了保证热站不承受过大的负荷,所以取n=4个。则热站间距为:

n

L L R =

(3-16)

式中 N ——加热站数,个; L ——输油管道总长,m ; R L ——加热站间距,m ;

km L R 1204

480==

出站温度为:

GC

DL

K Z R e

T T T T π)(00-+= (3-17)

式中 G ——原油质量流量,s kg /;

Z T ——加热站的进站温度,C

R T ——加热站的出站温度,C

C ——比热容,)/(C kg kJ ? L

——加热站间距,m ; K ——管道总传热系数,)/(C m W ?;

D

——管道内径,m 。

0T ——管道周围的自然温度,C

℃6.51)9.838(9.83

3

10

148.27.11510

120325.014.378.0=-+=??????e

T R

因为57.5﹤68,所以出站温度假设合理。

3.3.5水力计算[5]

用平均温度法求温度:

)(5.42383

26.513

1C T pj

=?+

?=

C

50时原油的密度为:

3

50/1.834)2050(6836.06.854m kg =-?-=ρ

故平均温度下的运动粘度为:

)(00

t t u pj e --=υυ (3-18)

式中 0,υυpj ——温度为平均温度、0t 时油品的运动黏度,s m /2;

U ——黏温指数,C /1。

)

/(10

36.16

.854109.82

5

)

505.42(036.03

s m e

pj ----?=?=

υ

3.3.6计算摩阻

一个加热站间的摩阻为:

R m

m

pj

m

R L d

Q

h --=521υβ

(3-19)

总摩阻为:

1R R nh h = (3-20)

全线所需总压头为:

Z

h h h H m R R ?+++=%2.1 (3-21)

式中 R h ——沿线总摩阻,m ;

1R h ——加热站间距的摩阻,m ;

H ——全线所需要的总压头,m 。 )(1520120000309

.0)

10

36.1(14

.00246.025

.0525

.05

25

.021m h R =????

=---

)(608015204m h R =?=

)

(6249)210236(70%2.160806080m H =-++?+=

3.4选用泵的型号

h m s m Q /504/14.03

3

==

假设h Q Q /m 4.554504.111.13=?=?=设

选用泵型号为250YS150×2,其流量为500h m /3,扬程为300m,转速为2950r/min ,电动机功率为800千瓦,效率为69%。每个泵站选用4台,其中3台串联,1台备用。

平均温度下的密度为:

2.839)20.542(6836.0868.542=-?-=ρ3/m kg

泵所产生的压力为:

gH

P ρ= (3-22)

式中 P ——泵所能够提供的压力,Pa ;

ρ——油品的密度,3

/m kg ;

H ——泵所提供的扬程,m ;

P )(5.71030038.92.8396MPa =????=-

满足输送压力的要求,故所选择的泵符合要求。

3.4.1 原动机的选型

防爆型电动机,转速为2950r/min ,电动机功率为800千瓦,效率为69%。

3.4.2加热设备选型

首站选用换热器,其他加热站选用加热炉,其热负荷为1095.6kJ/s ,效率为80%。

3.5站场布置

泵站数为:

c

H

H n =

(3-23)

式中 n ——泵站数,个;

H ——全线所需的总压头,m ;

c

H ——泵所提供的扬程,m 。

得:

n 9

.6300

36249=?=

(个)

向上取整,取n =7(个)

采用平均法布站,其站间距为:

n

L L R =

(3-24)

式中 R L ——泵站站间距,m ;

L ——管线总长,m ;

)(6.687

480km L R ==

取泵站内压头损失为m h m 15=,泵站进口压力控制在30~80m 范围内。 (1)当第二站与首站间距取70km ,对应高程为Z=270m ,则其进口压力为:

m ti h Z iL H h -?--=012.1 (3-25)

m

m

m

d

Q

i --=52ν

β

(3-26)

式中 ti h ——泵站进口的剩余压头,m ;

H ——泵站所提供的扬程,m ; I ——水力坡降;

L ——两泵站的站间距,m ;

Z

?——两泵站间的高程差,m ; m

h ——泵站内压头损失,m 。

得:

127

.0009

3.010

36.1.14

0246.005.2055

.205

5

.202=???

=---)

(i

)

(7515)210270(10

700127.0012.19003

2m h t -=---???-=

由于其进口剩余压头小于30m ,故不符合要求,需缩小站间距。

(2)取第二站与首站的站间距为60km ,对应高程为Z=261.4,则进口压力为:

)

(5.6215)2104.261(10

600127.0012.19003

2m h t =---???-=

符合要求,故第二站布置在距离首站60km 处。

(3)取第三站与首站的站间距为135km ,对应高程为Z=217,则进口压力为:

)(6.3615)270217(10

)60135(0127.0012.15.629003

3m h t =---?-??-+=

符合要求,故第三站布置在距离首站135km 处。

(4)取第四站与首站的站间距为205km ,对应高程为Z=194m ,则进口压力为:

)(4515)217194(10

)135205(0127.0012.16.369003

4m h t =---?-??-+=

符合要求,故第四站布置在距离首站205km 处。

(5)取第五站与首站的站间距为270km ,对应高程为Z=252m ,则进口压力为:

)(6.3615)194252(10

)205270(0127.0012.1459003

5m h t =---?-??-+=

符合要求,故第四站布置在距离首站270km 处。

(6)取第六站与首站的站间距为340km ,对应高程为Z=222.6m ,则进口压力为:

)

(3.5115)2526.222(10

)270340(0127.0012.16.369003

6m h t =---?-??-+=

符合要求,故第四站布置在距离首站340km 处。

(7)取第七站与首站的站间距为405km ,对应高程为Z=247m ,则进口压力为:

)(5.7615)6.222247(10

)340405(0127.0012.13.519003

7m h t =---?-??-+=

符合要求,故第四站布置在距离首站405km 处。

(8)末站与首站的站间距为480,对应高程为Z=236m ,则进口压力为:

)(3.6815)247236(10

)405480(0127.0012.15.769003

8m h t =---?-??-+=

计算得末站进口压力为68.3m 与设计要求的末站剩余压头70m 相差不大,所以泵机组符合要求。

故全线泵站布置完毕。

3.6校核动静压力

3.6.1判断翻越点

H

Z Z iL Z Z

iL

H

Q z Q f

f

f

=-+>-+= 则有翻越点存在,反之不存在。

先假设没有翻越点,则:

()m

Z L i H 6122210

-23610

480127.003

=

+??=?+=

在70km 处,()m Z Z iL H Q f f 949210-2701070127.003=+??=-+= 在146km 处,()m Z Z iL H Q f f 1852210-20810146127.003=+??=-+= 在178km 处,()m Z Z iL H Q f f 2288210-23710178127.003=+??=-+= 在220km 处,()m Z Z iL H Q f f 2754210-217010220127.003=+??=-+= 在287km 处,()m Z Z iL H Q f f 3715210-28010287127.003=+??=-+= 在347km 处,()m Z Z iL H Q f f 4412210-21510347127.003=+??=-+= 在410km 处,()m Z Z iL H Q f f 5247210-25010410127.003=+??=-+= 以上所得f H 均小于H,故不存在翻越点,泵站布置合适。

3.6.2动水压力校核

动水压力的校核。

)]([1Z Z ix H H x i -+-= (3-27)

最大动水压力为:

m ax

m ax gH

P ρ= (3-28)

式中 i H ——高程为i 点处的动水压头,m ;

H ——泵站输出的压头,m ; X ——泵站与低点处的距离,m ; Z x ,Z 1——低点处、泵站的高程,m ;

P ——动水压力,Pa 。 动水压力为:

m

H 875)]210250(10

4100127.0[61223

250

=-+??-=

MPa MPa P 92.7108758.99.8376m ax <=???=-

故动水压力校核符合要求。

3.6.3静水压力校核

静水压力的校核:

m ax

Z g gH P ?==ρρ (3-29)

式中 P ——静水压力,Pa ;

m ax

Z ?——沿线的最大高程差,m 。

得:

MPa MPa P 9)(9.010)071-280(8.99.8376<=???=- 故静水压力校核符合要求。

3.7最小输量

管道的最小输量:

m in 0m ax m in ln

T T T T C DL K G Z R --=

π (3-30)

式中 m in G ——管道最小输量,kg/s ;

K ——总传热系数,)/(C m W

?;

D ——管道外径,m ;

L ——加热站间距,m ; C ——原油比热容,)/(C kg kJ

?;

0T ——管道周围的自然温度,C

m in Z T ——加热站的最低进站温度,C

m ax

R T ——加热站的最高出站温度,C ;

可得:

s kg G /8.629

.8389.868ln

10148.210120253.04.1387.03

3

m in =--??????=

4设计结果

管道采用管材为X70,公称直径为300mm,外径325mm,壁厚8mm。

泵站数为7个,每个泵站三台泵串联使用,选用泵型号为250YS150×2。最小的输出量为62.8Kg/s。

热站数为4个,加热设备选型:首站选用换热器,其他加热站选用加热炉,其热负荷为1095.6kJ/s,效率为80%。原动机选型:防爆型电动机,转速为2950r/min,电动机功率为800千瓦,效率为69%。

泵站和热站布置见表4-1。

表4-1 泵站和热站布置

站场里程km 高程m 布置内容

首站0 210 泵、加热炉

第二站60 261.4 泵

第三站135 217 泵、加热炉

第四站205 194 泵、、加热炉

第五站270 252 泵

第六站340 222.6 泵、加热炉

第七站405 247 泵

参考文献

[1] 李征西,徐恩文.油品储运设计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 张其敏,孟江.油气管道输送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3] 严大凡.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

[4] 姬忠礼,邓志安,赵会军.泵和压缩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5] GB50253-200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S].

[6] 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S].

水平输气干线工艺设计(末端储气)

重庆科技学院 《管道输送工艺》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_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_ 专业班级:油气储运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________ 石油科技大楼K704 _____ ___ __设计题目:______ _水平输气干线工艺设计(末端储气)____ _ ___ 完成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目录 摘要..................................................................... I 1 总论. (1) 1.1 设计依据及原则 (1) 1.1.1设计依据 (1) 1.1.2 设计原则 (1) 1.2 总体技术水平 (1) 2 工程概况 (3) 3 输气管道工艺计算 (4) 3.1 末端管道规格 (4) 3.1.1 天然气相对分子质量 (4) 3.1.2 天然气密度及相对密度 (4) 3.1.3 天然气运动粘度 (4) 3.2 管道内径的计算 (5) 3.3 确定管壁厚度 (5) 3.4 确定管道外径及壁厚 (6) 3.5末段长度和管径的确定原则 (7) 3.6 末段最大储气能力的计算 (8) 4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 课程名称管道输送工艺课程设计专业班级 地点起止时间17-18周 设计内容及要求 某油田初期产量油180万吨/年,五年后原油产量达到350万吨/年,计划将原油输送到480km外的炼油厂,需要设计一条输油管道,采用密闭输送方式。设计要求:(1)确定管道材质及规格; (2)一期数量(180万吨/年)条件下,设备选型,确定运行方式; (3)布置热站和泵站 (4)一期条件下(180万吨/年)条件下,考虑翻越点,若存在翻越点给出解决措施;(5)绘制一期工程首站工艺流程图(2#)1张; (6)确定二期(350万吨/年)条件下,泵站数及热站数; (7)二期热站、泵站的布置、翻越点校核; (8)静水压以及动水压校核; (9)最小输量; (10)绘制二期工程中站站工艺流程图(2#)1张。 设计参数原油性质表1: 表1某原油性质 含蜡量,% 沥青质,% 密度,kg/m3初馏点,℃凝固点,℃粘度,50℃,mPa.s 36.87 5.78 8548.6 76 30.5 8.9 里程和高程见表2: 表2里程和高程表 里程,km 0 70 146 178 220 287 347 410 480 高程,m 210 270 208 237 170 280 215 250 236 地温资料见表3。 表3 管道经过地区的地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地温℃ 3 4 6 7 8 9 15 18 13 10 8 6 输送压力7.5MPa,最高输送压力9MPa,末站剩余压头70m,局部摩阻为沿程摩阻的1.2%计,20℃相对密度0.8546,50℃粘度8.9mPa.s。 粘温指数0.036。进站温度控制在38℃。保温层采用黄夹克,厚度35mm。土壤导热系数1.1W/(m﹒℃),埋地深度1.5m。最高输送温度68℃,最低输送温度36℃。 进度要求17周:周一上午:9:00-12:00:发任务书,讲解任务书内容和设计要求,然后学生查找相关设计手册,查资料,开始做课程设计;下午:14:00-5:00 答疑,指导; 周二~周四上午:9:00-12:00:个别指导;下午:14:00-5:00 集中答疑、指导;

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

《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天然气是一种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于天然气组成和各组分气体的性质。天然气的组成有三种表示方法:即容积组成、摩尔组成和质量组成。 2、对于长距离输气管线,当Q、D、P1max、P2min一定时,输气管末段的最大长 度为: 22 1max2min max2 P P L CQ - =,此时管末段的储气能力为 0 。储气能力最大的 末段长度为L max的 0.5 倍。 8、对下图所示的两条简单管路,如果起点压力相同,在任一长度x处,线路1的各点流速(小于)线路2的流速,线路1的终点压力(大于)线路2的终点压力。这主要是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造成的。 线路1 线路2 起点终点 3、为离心压气机配管时,常有出、入口相连的回流管路,其目的是避免压气机产生湍振。 4、北美、西欧有关的管道标准已规定,20英寸以上的气管应加内涂层,长距离输气管内壁一般涂敷有机树脂涂层的主要优点有:提高管线输气量、增强防腐性能。

5、工程上用压缩因子来表示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PVT特性之间的差别,该值偏离1愈远,表明气体的PVT性质偏离理想气体性质愈远。 6、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是指同一压力和温度下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无量纲。 7、单位体积干天然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称含水量,它与天然气的压力、温度有关。当天然气被水饱和时,其温度也称为露点。 8、管输天然气最主要的三项质量指标为:热值、含水量、 H2S 和CO2含量。 9、沿线地形激烈起伏对输气管输量有影响,当线路纵断面图与通过管路起点水平线所围面积为正时,其输量减小;面积为负时,输量增大。这是由于气体密度沿管长变化所致。 10、输气管内能否形成水合物主要取决于: (1) 压力和温度; (2) 足够的水分。密度大的天然气易形成水合物。 11、输气管内产生水合物堵塞事故时,采用降压方法最简便,可迅速使水合物分解,管路畅通。 12、首站入口压力一定的多压气站输气干线,若某站停运,则停运站号愈小,输量下降愈大。与正常运行相比,停运站上游各站压力均上升,停运站下游各站压力均下降,愈靠近停运站,压力变化幅度大。 13、为防止未经深度加工天然气输送管道中出现水化物,工业上常用甲醇和乙二醇作为防冻剂。

天然气管道输送课程设计任务书

天然气管道输送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天然气管道输送》课程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构架设计方案,提高资料查找、运算、制图等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掌握输气管道工艺计算方法,输气管道工艺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输气管道设计图纸绘制。 二、设计题目 某天然气管道工艺设计 三、设计原始数据 1)已知天然气性质;2)气候条件;4)输量等。 四、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 1)水力计算;2)热力计算;3)强度计算。 2、设计方案 1)管材选择;2)管径、壁厚;3)压缩机站数及位置;4)工艺运行参数。 3、图纸绘制 1)离心式压缩机站工艺流程图;2)首站工艺流程图。 五、设计设计依据 课程设计任务书 GB5O251-2003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相关的规范、法规、条例、标准

六、设计成果要求 1、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要求字迹清楚,标题编排合理,引用的数字、公式要有根据,内容应包括设计概述,设计依据,设计原始资料,计算过程等。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目录、前言、正文、总结、参考资料、附录等,用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 2.图纸 1)离心式压缩机站工艺流程图一张;2)首站工艺流程图一张。 图纸绘制及图例应符合现行制图标准及工程设计习惯用法,尺寸、标注和文字等要用工程字体。图纸标注一定要完整准确,包括管径、风管断面尺寸、标高和定位尺寸等。图纸作为附录装订在说明书最后。 3.成果提交要求 每人提交一份设计成果(含图纸的设计说明书、设计任务书),装在档案袋里,封面应注明课程设计题目,姓名和学号。 七、进步安排

八、参考资料 [1]李长俊.天然气管道输送[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3 [2]王国付,吴明等.干线输气管道优化设计[J].油气储运,2006,25 (5):23~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2003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6.10 [4][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SY/T 0048-2000).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2.25 [5] [美] paul c.Hanlon著,郝点等译.压缩机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杠杆零件的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 设计题目:“杠杆”零件的工艺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系 学生姓名:刘立果 学号:200601100072 专业班级:机制自动化(3)班 指导教师:李菲 2009年12月17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先从设计背景方面分析了零件作用和工艺,然后指定设计方案包

括毛坯的制造形式和对加工基面的选择最后实施方案。制定出工艺 路线,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艺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切削用量及 基本工时,最后进行了夹具的设计。 关键词:作用,工艺,毛坯,基面,路线,加工余量,尺寸,切削用量基本工时,夹具。 目录 1.零件的分析 (4) 1.1零件的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2.工艺规程设计 (5)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 2.2基面的选择 (5) 2.3制定工艺路线 (5)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9) 3.夹具设计 (10) 4.结果与讨论 (11) 4.1课程设计结果 (11) 4.2课程设计结论 (11) 5.收获与致谢 (11) 6.参考文献 (11)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1. 零件的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杠杆(见附图1),它位于传动轴的端部。主要作用是传递扭矩,零件中部有一孔ф20H7,两端分别是通孔和盲孔ф8H7,三孔均要求有较高的配合精度,用于传递较小扭矩。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共有两组加工平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述如下: 1.上表面 这一组表面包含两个ф8H7的孔和其倒角;与两孔垂直的平面包括通孔的端面ф16、盲孔的端面ф20和中部孔的端面ф32. 2.下表面 此加工面包括长宽均为68的下表面轮廓还有ф20H7孔及其倒角。 2.工艺规程设计 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由于零件为大批量生产且轮廓尺寸不大,可采用熔模铸造。2.2 基面的选择 加工下表面轮廓是以ф20的端面ф32为粗基准;在以加工好的下表面为基准加工通孔ф8的端面ф16、盲孔ф8的端面ф20和ф20的端面ф32。 2.3 制定工艺路线 工序I 依次粗铣和精铣下底面轮廓1,通孔ф8的端面ф16和孔ф20的端面ф32,盲孔ф8的端面ф20. 工序II 依次钻、粗铰和精铰通孔和盲孔ф8H7并锪倒角0.5×45°;粗铰后精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氢氧化钠溶液蒸发浓缩--管道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氢氧化钠溶液蒸发浓缩的管道设计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

目录 1.前言 (1) 2.设计思路 (1) 3.能源的合理利用 (2) 4.具体任务说明 (2) 5.确定管径、管材及其型号 (2) 6.泵的选型 (3) 6.1总能量损失∑hf 的计算 (4) 6.2泵的确定 (5) 6.3泵的最大允许安装高度的确定 (5) 7.阀门及管件的选择 (6) 8.流程说明 (6) 8.1生产流程及阀门控制 (6) 8.1.1正常生产流程 (6) 8.1.2阀门控制 (6) 8.2壳程清洗流程及阀门控制 (7) 8.2.1同时清洗壳程 (7) 8.2.1.1同时清洗壳程的流程 (7) 8.2.1.2同时清洗壳程的阀门控制 (7) 8.2.2单独清洗壳程 (7) 8.2.2.1只洗一号换热器壳程的流程 (7) 8.2.2.2只洗一号换热器壳程的阀门控制 (7) 8.2.2.3只洗二号换热器壳程的流程 (7) 8.2.2.4只洗二号换热器壳程的阀门控制 (7) 8.2.2.5只洗三号换热器壳程的流程 (7) 8.2.2.6只洗三号换热器壳程的阀门控制 (7) 8.2.2.7只洗四号换热器壳程的流程 (8) 8.2.2.8只洗四号换热器壳程的阀门控制 (8)

8.3管程清洗流程及阀门控制 (8) 8.3.1同时清洗管程 (8) 8.3.1.1同时清洗管程的流程 (8) 8.3.1.2同时清洗管程的阀门控制 (8) 8.3.2单独清洗管程 (8) 8.3.2.1只洗一号换热器管程的流程 (8) 8.3.2.2只洗一号换热器管程的阀门控制 (8) 8.3.2.3只洗二号换热器管程的流程 (8) 8.3.2.4只洗二号换热器管程的阀门控制 (8) 8.3.2.5只洗三号换热器管程的流程 (9) 8.3.2.6只洗三号换热器管程的阀门控制 (9) 8.3.2.7只洗四号换热器管程的流程 (9) 8.3.2.8只洗四号换热器管程的阀门控制 (9) 总结 (9) 致谢 (10) 参考资料 (10) 附录 (10)

集输管网课程设计报告书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课程 题目 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3月15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2) (一)设计的目的意义 (2) (二)设计任务 (2) 二、油气集输管网的设计方法 (4) (一)油气集输管网的常见流程 (4) (二)单管流程油气集输管网的设计步骤 (6) 三、油气混输管线的工艺计算公式 (7) (一)热力计算公式 (7) (二)水力计算公式 (8) (三)混输管线中有关油气物性参数的计算 (10) 四、PIPEPHASE软件 (13) (一)PIPEPHASE软件介绍 (13) (二)PIPEPHASE软件计算过程 (15) 五、设计结果及分析 (23) (一)选择的基本参数 (23) (二)设计所得参数 (24) (三)结果分析 (36) 结束语 (37)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一)设计的目的意义 油气集输系统是将油田油井生产的油气产物加以收集、处理直至输送到用户的全过程的主体体现。油气集输流程是油气集输处理系统的中心环节,是油、气在油田部流向的总说明。油气集输流程可分为集油、脱水、稳定和储运四个工艺段,其中集油部分是将分井计量后的油气水混合物汇集送到油气水分离站场,该部分是油田地面生产的投资大户与耗能大户,选择合理的集油工艺流程可为整个油气集输处理系统的节能、低耗和高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油气集输集油管网一般包括井口至计量站及计量站至转油站的管线。其工艺设计应解决下列问题:确定输油能力、输送工艺、敷设方式、管线埋深、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其中确定输油能力是最重要的环节,是指根据要求的输油量及其他已知条件,确定管径。管线的管径直接影响管线的建造费用和经营成本。一般加大管径可使介质输送压力降低而减少动力消耗,对于热输管线来说可增大散热,但从总效应来看,虽使运营费用降低了,但管材消耗增多,建造费用高。因此,合理选择管径,使管线具有经济、合理的输油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油气集输集油管网的工艺设计,了解油气集输管线的作用及分类,管线设计的一般问题;掌握油气集输管线工艺设计的方法、热力计算及水力计算;熟悉油气集输管网工艺设计的过程;熟悉油井产量、油品物性、运行参数、管线保温方式等已知条件的确定;利用PIPEPHASE软件,计算出管网设计得出的各段集输管线的管径,并对温降与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设计任务 1.基础数据 (1)物性参数 ρ 油=865.4 kg/m3;ρ 气 =0.86 kg/m3; ρ 水 =1000 kg/m3。 (2)单井参数(见附表)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的车、铣、钻夹具中的一种)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

管输工艺问答题

1、长输管道由哪两部分组成? 答:输油站和线路 2、长输管道分为哪两类? 答:原油管道和成品油管道 3.长距离输油管道的设计阶段一般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4、热含蜡原油管道、大直径轻质成品油管道,小直径轻质成品油管道,高粘原油和燃料油管道分别处于哪个流态? 答:热含蜡原油管道、大直径轻质成品油管道:水力光滑区。小直径轻质成品油管道:混合摩擦区。高粘原油和燃料油管道:层流区 5、旁接油罐输油方式的工作特点有哪些? 答:(1)各泵站的排量在短时间内可能不相等;(2)各泵站的进出口压力在短时间内相互没有直接影响。●每个泵站与其相应的站间管路各自构成独立的水力系统; ●上下游站输量可以不等(由旁接罐调节);●各站的进出站压力没有直接联系;●站间输量的求法与一个泵站的管道相同: 6、密闭输油方式的工作特点有哪些? 答:(1)各站的输油量必然相等;(2)各站的进、出站压力相互直接影响。●全线为一个统一的水力系统,全线各站流量相同;●输量由全线所有泵站和全线管路总特性决定; 7、管道纵断面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答:横坐标表示管道的实际长度,常用的比例为1:10 000~1:100 000。 纵坐标为线路的海拔高程,常用的比例为1:500~1:1 000。 8、管道起点与翻越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管道的计算长度。不存在翻越点时,管线计算长度等于管线全长。存在翻越点时,计算长度为起点到翻越点的距离,计算高差为翻越点高程与起点高程之差。当长输管道某中间站突然停运时,管道运行参数如何变化? 答:在较短时间内,全线运行参数随时间剧烈变化,属于不稳定流动。(间站停运后流量减少;停运站前面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均上升;停运站后面各站的进、出压力均下降。)① c 站停运后,其前面一站(c-1站)的进站压力上升。停运站

《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综合复习题含答案(适用于2015年6月考试)

《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天然气是指从地层内开发生产出来的、可燃的、烃和非烃混合气体,这种气体有的是基本上以气态形式从气井中开采出来的,称为 气田气 ;有的是随液石油一块儿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称为 油田伴生气 。 2、对于长距离输气管线,当Q 、D 、P 1max 、P 2min 一定时,输气管末段的最大长度为:221max 2min max 2P P L CQ -=,此时管末段的储气能力为 0 。储气能力最大的末段长度为L max 的 0.5 倍。 3、为离心压气机配管时,常有出、入口相连的回流管路,其目的是避免压气机产生 喘振 。 4、北美、西欧有关的管道标准已规定,20英寸以上的气管应加内涂层,长距离输气管内壁一般涂敷有机树脂涂层的主要优点有: 提高管线输气量 、 增强防腐性能 。 5、工程上用压缩因子来表示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PVT 特性之间的差别,该值偏离1愈远,表明气体的PVT 性质偏离 理想气体 性质愈远。 6、在工程上,一般根据 水露点 判断管线内的含水量是否达到形成水合物的条件。管线内形成水合物后采取 降压 方法可迅速使水合物分解,管路畅通。 7、输气管内能否形成水合物主要取决于: (1) 天然气是否有足够的含水量 ; (2) 输气管中的压力、温度曲线是否落入水合物的形成区内 。 密度 大 的天然气易形成水合物。 8、首站入口压力一定的多压气站输气干线,若某站停运,则停运站号愈 小 ,输量下降愈 多 。与正常运行相比,停运站上游各站压力均 上升 ,停运站下游各站压力均 下降 ,愈靠近停运站,压力变化幅度 越小 。 9、管输天然气最主要的三项质量指标为: 高发热值 、 硫化氢含量 、 水含量 和 总硫含量 。 10、沿线地形激烈起伏对输气管输量有影响,当线路纵断面图与通过管路起点水平线所围面积为正时,其输量 减小 ;面积为负时,输量 增大 。这是由于气体 密度 沿管长变化所致。

油气管道输送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 总论 (1) 1.1 设计依据及原则 (1) 1.1.1 设计依据 (1) 1.1.2 设计原则 (1) 1.2总体技术水平 (1) 2 设计参数 (2) 3 工艺计算 (3) 3.1 管道规格 (3) 3.1.1 天然气相对分子质量 (3) 3.1.2 天然气密度及相对密度 (3) 3.1.3 天然气运动黏度 (3) 3.2 管道内径的计算 (4) 3.3 确定管壁厚度 (4) 3.4 确定各管段管道外径及壁厚 (5) 3.5 末段长度和管径确定 (6) 3.5.1 假设末段长度, 内径d=1086.2mm (7) 3.5.2 计算各个参量 (7) 3.5.3 计算储气量 (8) 4 压缩机的位置及校核 (9) 4.1 压缩机站数 (9) 4.1.1 压缩机站的位置 (9) 4.1.2 压缩机站位置的校核 (10) 参考文献 (11)

多气源多用户输气管道工艺设计 1 总论 1.1 设计依据及原则 本设计主要根据设计任务书,查询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布置合理的长距离输气干线。 1.1.1 设计依据 (1)国家的相关标准、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 (2)相似管道的设计经验; (3)设计任务书。 1.1.2 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 (2)采用先进、实用、可靠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保证工程项目的高水平、高效益,确保管道安全可靠,长期平稳运行。 (3)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合理布站,站线结合。站场的布置要与油区内各区块发展紧密结合。 (4)在保证管线通信可靠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通信网络结构,降低工程投资。提高自控水平,实现主要安全性保护设施远程操作。 (5)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合理利用资金,减少风险投资,力争节约基建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1.2总体技术水平 (1)采用高压长距离全密闭输送工艺; (2)输气管线采用先进的SCADA系统,使各站场主生产系统达到有人监护、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小组成员:指导教师:

目录 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2第一章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3第一节零件的工艺分析—————————————————————4 一、零件用途—————————————————————————4 二、零件技术要求———————————————————————4 三、审查轴零件工艺性—————————————————————4 第二节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4第三节毛坯的种类及制造————————————————————5第四节制造工艺路线 一、定位基面的选择——————————————————————5 二、轴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5 三、制定工艺路线及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5 第五节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7第六节切削用量、时间定额计算—————————————————10第二章铣平面专用夹具夹具设计——————————————————12第一节轴零件的铣床夹具设计——————————————————12 一、零件本工序加工要求的分析—————————————————12 二、拟订定位方案和选择定位元件————————————————12 三、确定夹紧方案———————————————————————13 四、定位误差分析———————————————————————13 五、绘制夹具总装图——————————————————————14设计总结—————————————————————————————14参考文献—————————————————————————————15

道输送工艺课程设计

XX科技学院 《油气管道输送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油气储运10-3班 学生XX: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设计题目: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 完成日期: 2013 年 12 月 27 日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五级记分制): 指导教师(签字) : / 32

摘要 本设计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设计要求并根据《管道输送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X》,《石油库设计规X》,《工程管道安装手册》,《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地面工程设计手册》,《石油专用管》等相关设计手册及规X进行设计。分别对输油管线所采用输送方式,管道规格及选材,热泵站的位置,加热设备的选型,泵机组的选型及泵站、热站的布置位置,校核动静水压,计算最小输量,反输工艺参数确定进行设计并进行校验。 关键词:热油管道工艺设计

目录 摘要 1 绪论0 2 工艺设计说明书1 2.1 工程概况1 2.1.1 线路基本概况1 2.1.2 输油站主要工程项目1 2.1.3 管道设计1 2.2 基本参数的选取1 2.2.1 设计依据1 2.2.2 设计原则2 2.2.3 原始数据2 2.2.4 温度参数的选择3 2.3 其他参数的选择3 2.3.1 工作日3 2.3.2 油品密度4 2.3.3 粘温方程4 2.3.4 总传热系数K4 2.3.5 摩阻计算4 2.3.6 最优管径的选择4 2.4 工艺计算说明5 2.4.1 概述5 2.5 确定加热站及泵站数5 2.5.1 热力计算5 2.5.2 水力计算6 2.5.3 站址确定7 2.6 校核计算说明8 2.6.1 热力、水力校核8 2.6.2 进出站温度校核8 2.6.3 进出站压力校核8 2.6.4 压力越站校核8 2.6.5 热力越站校核8 2.6.6 动、静水压力校核8

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热处理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题目:CA8480轧辊车床主轴 和淬火量块 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作者所在系部:材料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作者所在班级:B10821 作者学号:20104082104 作者姓名:倪新光 指导教师姓名:翟红雁 完成时间:2013.06.27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 CA8480轧辊车床主轴和淬火量块 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完成时间06.27 指导教师翟红雁职称教授学生姓名倪新光班级B10821 总体设计要求 一、设计要求 1.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零件的选材; 2.要求学生弄清零件的工作环境。 3.要求学生通过对比、讨论选择出最合理的预先热处理工艺和最终热处理工艺方法; 4.要求学生分别制定出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工艺的正确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方式、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方式; 5.要求学生写出热处理目的、热处理后组织以及性能。 工作内容及时间进度安排 内容要求时间备注 讲解并自学《金属热处理工艺》课本第六章;收集资料, 分析所给零件的工作环境、性能要求, 了解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内容和步骤; 通过对零件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技术要 求 0.5天 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制定 确定出几种(两种以上)工艺 线及热处理 方案,然后进行讨论对比优缺点, 确定最佳工艺 路线及热处理工艺方案 1.5天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及热处理后组织、性能 查阅资料,确定出每种热处理工艺的参数, 包括加热方式、温度和时间,冷却方式等,并绘 出相应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1.5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按所提供的模板 0.5天 答辩1天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 一. 分析零件的工作环境,确定出该零件的性能要求,结合技术要求,选出合适的材料,并阐述原因。 二. 工艺路线和热处理方案的讨论。要求两种以上方案进行讨论,条理清晰,优缺点明确。 三. 每种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工序中涉及到的所有热处理工艺)。写出确定参数的理由和根据,(尽可能写出所使用的设备)要求每一种热处理工艺都要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 四. 写出每个工序的目的以及该零件热处理后常见缺陷。

输油管道工艺设计

输油管道工艺设计

管道输送工艺设计

目录 1 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设计依据及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设计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设计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总体技术水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输油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主要工艺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设计输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其它有关基础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主要工艺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设计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管道设计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原油物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其它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工艺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输量换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管径规格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 选择管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 选择管道壁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热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气管道课程设计

输气管道课程设计 姓名:李轩昂 班级:油储1541 学号:201521054114 指导教师:任世杰

目录 前言------------------------------------------------------------------------------------------------- 4第一章设计概述---------------------------------------------------------------------------------- 5 1.1设计原则--------------------------------------------------------------------------------- 5 1.2 管道设计依据和规范----------------------------------------------------------------- 5 1.3长输气管道设计原始资料------------------------------------------------------------ 6 1.3.1天然气管道的设计输量 ------------------------------------------------------- 6 1.3.2气源特性 ------------------------------------------------------------------------- 6 1.3.3气源处理 ------------------------------------------------------------------------- 6 1.3.4管道设计参数 ------------------------------------------------------------------- 7 1.3.5基本经济参数 ------------------------------------------------------------------- 7第2章管道工艺计算---------------------------------------------------------------------------- 9 2.1天然气物性参数计算------------------------------------------------------------------ 9 2.1.1天然气的平均分子质量、平均密度和相对密度------------------------- 9 2.1.2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 ------------------------------------------------------- 9 2.1.3天然气粘度计算 -------------------------------------------------------------- 10 2.1.4定压摩尔比热 ----------------------------------------------------------------- 10 2.2输气管道水力计算------------------------------------------------------------------- 11 2.2.1雷诺数的计算 ----------------------------------------------------------------- 11 2.2.2管道内压力的推算 ----------------------------------------------------------- 12 2.2.3管道壁厚推算 ----------------------------------------------------------------- 12 2.3输气管道热力计算------------------------------------------------------------------- 12 2.3.1总传热系数 -------------------------------------------------------------------- 12 2.3.2天然气的平均地温 ----------------------------------------------------------- 13 2.3.3考虑气体的节流效应时输气管沿管长任意点的温度计算----------- 13 2.4管道工艺计算结果------------------------------------------------------------------- 14 2.4.1首站到分输站1 --------------------------------------------------------------- 14 2.4.2分输站1到分输站2 --------------------------------------------------------- 14 2.4.3分输点2到末点 -------------------------------------------------------------- 15

课程设计论文--热处理工艺设计

目录 第一章 热处理工设计目的 (1) 第二章 课程设计任务 (1) 第三章 热处理工艺设计方法 (1) 3.1设计任务 (1) 3.2设计方案 (2) 3.2.112C r N i3叶片泵轴的设计的分析 (2) 3.2.2钢种材料 (2) 3.3设计说明 (3) 3.3.1加工工艺流程 (3) 3.3.2具体热处理工艺 (4) 3.4分析讨论 (11) 第四章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12CrNi3叶片泵轴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一.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 二. 课程设计的任务 进行零件的加工路线中有关热处理工序和热处理辅助工序的设计。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选定能实现技术要求的热处理方法,制定工艺参数,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图,选择热处理设备,设计或选定装夹具,作出热处理工艺卡。最后,写出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要求对各热处理工序的工艺参数的选择依据和各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作出说明。 三. 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 1. 设计任务 12CrNi3叶片泵轴零件图如图3.1 图3.1 12CrNi3叶片泵轴

2、设计方案 2.1.工作条件 叶片泵是由转子、定子、叶片和配油盘相互形成封闭容积的体积变化来实现泵的吸油和压油。叶片泵的结构紧凑,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油与排油。泵轴在工作时承受扭转和弯曲疲劳,在花键和颈轴处收磨损。因此,要求轴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耐磨性。 2.1.1失效形式 叶片泵轴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断裂,在花键和轴颈处可能发生工作面的磨损、咬伤,甚至是咬裂。 2.1.2性能要求 根据泵轴的受力情况和失效分析可知 ,叶片泵轴主要是要求轴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耐磨性,以保证轴在良好的服役条件下长时间的工作。 2.2钢种材料 12CrNi3A钢属于合金渗碳钢,比12CrNi2A钢有更高的淬透性,因此,可以用于制造比12CrNi2A钢截面稍大的零件。该钢淬火低温回火或高温回火后都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钢的低温韧性好,缺口敏感性小,切削加工性能良好,当硬度为HB260~320时,相对切削加工性为60%~70%。另外,钢退火后硬度低、塑性好,因此,既可以采用切削加工方法制造模具,也可以采用冷挤压成型方法制造模具。为提高模具型腔的耐磨性,模具成型后需要进行渗碳处理,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从而保证模具表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而心部具有很好的韧性,该钢适宜制造大、中型塑料模具。 12CrNi3高级渗碳钢的淬透性较高 ,退火困难。由于不渗碳表面未经镀铜防渗 ,因此渗碳后进行低温回火 , 降低硬度 , 便于切去不渗碳表面的渗碳层。材料加工成叶片泵轴需进行复杂的化学热处理,使心部硬度为 HRC31~HRC41,表面硬度不低于HRC60,从而使泵轴表面有较高硬度,心部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