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鞭毛菌亚1

鞭毛菌亚1

鞭毛菌亚1
鞭毛菌亚1

,根肿菌纲:营养体为原生质团;生活在寄主细胞内专性寄生,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囊,有性生殖产生厚壁的休眠包子

壶菌纲壶菌目:营养体为多核球形或者半球形的单细胞,代表菌目是节壶菌属,危害玉米引起褐斑病

绵霉属:孢子囊合轴分支,稻绵霉,层出绵霉,鞭绵霉引起水稻烂秧

水霉目:营养体为发达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游动孢子有两游现象水霉属:孢子囊有内层出现像,多腐生少数寄生,串囊水霉引起水稻烂秧

丝囊霉属: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内单行排列藏卵器内有一个卵孢子raphani引起萝卜根腐病

腐霉属:孢囊梗与菌丝无明显区别,孢子囊成熟后不脱落萌发形成泡囊雄器侧生。瓜果腐霉书引起植物猝倒瓜果腐烂鞭毛菌亚门:卵菌纲腐霉科:疫霉属phytophthora:孢囊梗与菌丝有一定差别,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不要形成泡囊,雄器侧生或包围在基部。马铃薯和番茄的晚疫病

指疫霉属:

霜霉目:菌丝体发达有些分化为孢囊梗,游动霜疫霉科:代表为霜疫霉属:危害荔枝花序果实造成花腐和果腹,,孢子梗主干分明上部双叉状分支

孢子无两游现象。藏乱起形成一个卵孢子。霜霉属Peronospora: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支,末端尖锐;专性寄生菌菌丝体为营养体。如大豆霜霉引起大豆霜霉病

假霜霉属perseudoperonospora: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支,然后为2-3次不完全对称的二叉状锐角分支。如黄瓜瓜类的霜霉病

霜霉科单轴霉属plasmopora: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支,末端平顿。如葡萄霜霉引起葡萄的霜霉病

盘梗霉属bremia: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支,末端膨大成盘状。如莴苣盘梗霉引起莴苣及据科植物的霜霉病

指梗霉属sclerospora:孢囊梗主轴粗短,顶端不规则二叉状分支,藏卵器与卵孢子壁愈合。如禾木指梗霉引起谷子白发病

白锈科:代表属是白锈属:高等植物专性寄生,寄生处产生白色粉状孢子,孢囊梗平行排列在寄主表皮一下短根棒形孢子囊串生。如十字花科植物的白锈病

半子囊菌纲:包括许多低等的子囊菌子囊果裸生或无子囊果。代表目是外囊菌目中外囊菌属:子囊长圆筒形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不形成子囊果,子囊孢子芽植产生芽孢子。如畴叶外囊菌引起缩叶病霉外囊菌引起李

子囊果病

不整囊菌纲:中代表属是散囊霉目也称为曲霉目,有些引起种子和谷物的腐烂,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子囊散生于闭囊壳中央

白粉菌属:erysiphy:闭囊壳内有许多个子囊,附属丝菌丝状。如二孢白粉菌引起烟草芝麻向日葵及瓜类白粉病

单丝壳属sphrotheca:闭囊壳内产生一个子囊,附属丝菌丝状。如单丝壳属引起瓜类豆科的白粉病

布氏白粉属blumeria:闭囊壳上附属丝不发达,成短菌丝状内含多个子囊,如禾布氏菌属引起禾木科植物的白粉病

核菌纲:子囊果具有固定孔口的子囊壳孔口内侧有一层丝状缘丝,白粉菌目

子囊菌亚门: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典型子囊壳下部呈球形,上部有较长的喙,有些子囊果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闭囊壳内一个子囊,附属丝刚直,顶端一次或数次二叉状分支,如白叉丝单囊属引起苹果白粉病

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是闭囊壳或者近似闭囊

子囊:子囊菌有性生殖产生的其球针壳属phyllactinia: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附属丝刚直长针状基部膨大。如榛球壳菌引起桑梨柿等的白粉病

内产生子囊孢子成囊状结构。钩丝壳属uncimula: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附属丝顶端卷钩状。如葡萄丝壳菌引起葡萄的白粉病

叉丝科属microsphaera:闭囊壳内多个子囊顶端有数次二叉状分支

小煤台菌目:以附着枝附着在寄主表面,闭囊壳表生周围有刚毛或附属丝。代表属是小煤台属,子囊孢子圆形暗褐色

2-4个隔膜茶生煤台寄生于茶

长喙壳属ceratocystis:子囊壳有长颈,子囊壁早期溶解没有侧生如甘薯长喙壳菌引起甘薯的黑斑病

小丛壳属glomerella:子囊壳产生在菌丝曾上或半埋于子座内无侧立,子囊孢子单细胞无色。如围小丛壳引起苹果梨

等的炭疽病

黑腐皮壳属valsa:子囊壳埋于子座基部,有长颈伸出子囊孢子香肠行如苹果黑腐皮壳菌引起苹果树的腐烂病

赤霉属gibbrella:子囊壳单生式群生于子坐上壳壁蓝色或紫色。如玉蜀黍赤霉菌引起禾木科作物的赤霉病,

球壳目:顶囊壳属gaeumannomyces:子囊壳埋于基质内顶端有短喙状突起子囊孢子细线状多细胞

隐球丛赤壳属cryphonectria:子座橘黄色或橘红色,子囊壳内有长颈穿出,子座外露子囊孢子双细胞无色

日规壳属gnomonia:子囊壳内有长颈伸出,子囊顶壁厚子囊孢子双细胞大小不等。

黑痣菌属phyllachora:靠近记住表皮的子座组织盾状隆起,成黑痣状,子囊壳丛生子座内,子囊孢子单细胞无色。

间座壳属diaporthe:子座发达,子囊壳以长颈伸出子座,子囊柄早期胶化子囊孢子双细胞椭圆形或者纺锤形!

痂囊腔菌属:圆形子囊单生于子座内的子囊腔中,子囊孢子大多长圆筒形有三个隔膜,如痂囊腔菌引起葡萄的黑痘病!

多腔菌目多腔菌属:子座顶端膨大呈圆形,并长出短肢,球形子囊单生不规则分布在子座中子囊成熟时内壁穿过外壁突出内壁开裂如竹鞘多腔菌寄生竹子

腔菌纲:子囊果是子囊座球座菌属菌属:子囊顶壁厚子囊孢子椭圆形或梭形单细胞无色。如葡萄球座菌引起葡萄黑腐病

子囊双囊壁座囊菌目球腔菌属:子囊做着生在寄主叶表层下,子囊初期束生后平行排列,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双细胞大小相等,如瓜类球腔菌引起蔓枯病,

亚球壳属:具单个子囊腔的子囊座埋于记住组织内子囊束生宽棍棒形或圆筒形子囊孢子长椭圆形有三个横隔如万年青亚球壳,引起万年青叶枯病

黑星菌属:假囊壳大多在病残余组织的表皮层下,长圆性子囊平行排列成熟时伸长,子囊孢子椭圆形,双细胞如苹果的黑星菌引起黑星病

格孢菌目格孢腔菌属:子囊孢子卵圆形或长圆形砖隔状无色或黄褐色,如枯叶隔孢腔菌腐生在生长衰弱的植株上

核腔菌属:子囊座顶部有刚毛,卵圆形或长圆形的子囊孢子褐色,如麦类核腔菌引起大麦条纹病,圆核腔菌引起大麦网斑病

旋孢腔菌属:子囊孢子多细胞线形,无色或淡黄色互相称绞丝状排列,如禾旋孢腔菌(小麦根腐菌)引起小麦根腐病,叶斑黑点病

座组织黑色光亮由漆斑子座内形成多个呈弯曲或放射形排列的长形子囊盘,子囊棍棒形,有侧丝子囊孢子线形或针形单细胞如槭树叶片的漆斑病

星裂菌目:散斑壳属:子囊盘埋生在长形的子座中;子囊棍棒形平行排列有测丝,子囊孢子单细胞长形如松针散斑壳引起松树针叶落叶

盘盘菌纲:

柔膜菌目:代表属为核盘菌属sclerotinia:具长柄的子囊盘产生在菌核上,子囊孢子椭圆形或纺锤形,单细胞无色,如核盘菌引起多种植物的菌核病

杆锈菌属puccinia:冬孢子双细胞有柄,夏孢子单细胞如禾柄锈菌(小麦干休病菌)引起大麦小麦黑麦的秆锈病

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无夏孢子阶段冬孢子双细胞有可以胶化的长柄,如梨胶锈菌冬孢子阶段在桧柏性孢子和锈孢子引起梨锈病

多孢锈菌属phragmdium:冬孢子3-多细胞壁厚,表面光滑或有瘤状突起,柄的基部膨大,如玫瑰多胞锈菌引起玫瑰锈病

锈菌目单孢锈菌属uromyces:冬孢子单细胞有柄,顶壁较厚子夏孢子有刺后瘤状突起,如瘤顶单细胞菌属引起菜豆锈病

层锈菌属phskopsora:冬孢子单细胞无柄,不整其的排列成数层夏孢子表面有刺,如枣层锈菌引起枣树锈病

担子菌亚门:1营养体为发达的栅锈菌属melampsora:冬孢子单细胞无柄,排列成整齐的一层夏孢子表面有刺或疣,如亚麻栅锈菌引起亚麻锈病

有隔菌丝体通常为双核冬孢菌刚:产生ustilago:孢子堆外面无膜包围,冬孢子散生,表面光滑有纹饰萌发时产生有横隔的担子有的萌发直接产生牙管。如小麦散黑粉菌引起小麦散黑粉病

菌丝,可形成菌核2无冬孢子无担条黑粉菌属urocystis:冬孢子结合成外有不孕细胞的孢子球冬孢子褐色,不孕细胞无色如小麦条黑粉菌引起小麦杆黑粉柄

性生殖不形成分生孢子,子果叶黑粉菌属entyloma:孢子堆埋在叶片叶柄或茎组织内不成粉状,圆形光滑的冬孢子单生或少数粘集在一起,如稻叶黑粉菌引起水稻叶黑粉病

担孢子可芽植3有性生殖腥黑粉菌属tilletia:粉状或带胶合状的孢子堆大都产生在植物的子房内,常有腥味,冬孢子萌发时产生无隔膜的先菌丝,如小麦的网腥黑粉菌引起小麦腥黑粉病

产生担孢子。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sphacelotheca:有菌丝体组成的包包被包围在粉状或粒状孢子堆外面,孢子堆中间有由寄生维管束残余组织形成的中轴,如高粱轴黑粉菌引起高粱散粒黑穗病

尾孢黑粉菌属neovossia:冬孢子堆产生于寄主子房内,半胶状或粉状冬孢子产生在菌丝末端的细胞内,孢子形成后菌丝残留物在孢子外形成柄状结构,水稻粒黑粉病

实球黑粉菌属dossansia:冬孢子集结成大型的坚实的孢子球,外有一层不孕细胞包被,如暗淡实球黑粉菌引起慈菇的黑粉病

病原

真菌隔担菌目,代表属是隔担耳属:担子果平伏蜡质至壳质,担子圆筒形4个细胞,如柄隔担耳为害梨核果类桑茶树干,引起膏药病

层菌纲:担子果开裂裸果型或半木耳目,代表属是卷担菌属:担子果平伏松软平滑,担子圆柱形往往卷曲,有隔膜,小梗着生在担子的一侧,如紫卷担菌危害桑苹果梨花生引起紫纹羽病

被果型外担菌目,代表属外担菌属:不形成担子果,担子圆柱形无隔,在寄主表面形成白色子实体,例如坏损外担菌引危害茶树叶片,引起茶饼病

丛梗孢属:分生孢子梗二叉状或不规则分支,无色芽生串孢形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卵圆形单细胞,孢子链成念珠状,如仁果丛梗孢引起苹果梨果实等的褐腐病

葡萄孢属:分生孢子梗无色顶端顶端细胞膨大呈球形,上面有许多小梗分生孢子单细胞无色椭圆形,如灰葡萄孢引起多种植物的幼苗猝倒,果实花朵腐烂,

聚端孢属:分生孢子更无色细长,顶端束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双细胞大小不等如分红聚端孢引起棉铃苹果的腐烂

柱隔孢属:分生孢子梗无色,短小不分枝,以和轴式产生全壁芽生式分生孢子,产包更顶端屈膝状分生孢子双细胞串生,圆柱形两边顿圆,如白斑柱隔孢引起棉花白斑病

粉孢属:菌丝体表生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产生体生式的分生节孢子,分生孢子串生单包无色。引起白粉病

丝孢目梨孢属:分生孢子梗无色细长不分枝,顶端以和轴分枝式产生全壁芽生是分生孢子,呈屈膝状,分生孢子梨形至椭圆形,如灰梨孢(稻瘟病菌)引起稻瘟病

青霉属: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一次多次分支成扫帚状,分支顶端产生瓶状小梗,小梗顶端产生成串的内壁芽生式分生孢子,如意大利青霉引起柑橘青霉病

曲霉属: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膨大呈圆形或者椭圆形上面着生1-2曾放射状分布的瓶状的小梗,内壁芽生式分生孢子聚集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呈头状,大多数腐生

轮枝孢属: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支,产孢细胞基部略膨大,分生孢子内部芽生式,单细胞椭圆形或圆形单生或聚生,如黑白轮枝孢引起苜蓿的黄萎病。

尾孢属:菌丝体表生,分生孢子褐色至橄榄核色,全壁芽生合轴式产孢呈屈膝状,孢痕明显加厚,分生孢子针形,到棒形无色或淡色多隔膜如甜菜生尾孢引起褐斑病半知菌亚门:营养体为发达链隔孢属:分生孢子梗深色以和轴式延伸。顶端产生倒有喙,单生或串生如大孢链格孢引起棉花轮纹斑病

的有个菌丝体,少数丝孢纲芽枝孢属:分生孢子梗黑色顶端或中部形成分支产孢部分作合轴式延伸,黑褐色圆筒形单生常芽植形成短串如草芽枝霉引起大麦小麦玉米黑霉病

为单细胞(酵母菌)黑星孢属:分生生孢子梗黑褐色顶端产孢部位合轴式延伸,顶端着生分生孢子脱落后有明显的孢子痕,分生孢子广梭形基部平截梨黑星孢引起梨的黑星病

菌丝体可以形成子座凹脐蠕孢属:分生孢子,圆筒状,多细胞深褐色脐点凹陷于基细胞内分生孢子萌发时每个细胞均可伸出芽管,如大麦的条纹病菌引起大麦条纹病

菌核等结构也可以形成离蠕孢属:分生孢子长梭形直或弯曲深褐色,脐点位于基细胞内,分生孢子萌发时两端细胞伸出芽管,如玉蜀黍离蠕孢引起玉米小班病

分化程度不同的分生孢子凸脐蠕孢属分生孢子梭形至圆筒形货到棍棒形直或弯曲深褐色,脐点强烈突出,分生孢子萌发时两端伸出芽管,如玉米大斑病菌引起玉米大斑病

梗,更上产生分生孢子弯孢属:分生孢子梗分化明显,顶部产孢结构为合轴式延伸呈屈膝状分生孢子单生弯曲进纺锤形大多具有三个隔膜中间有1-2个细胞特别膨大,如屈膝弯孢引起水稻颖壳

丝核菌属:菌核褐色或黑色形状不一,表面粗糙军和外部和内部的颜色相似,菌丝多为直角分支,褐色在分支处有缢缩如立枯丝核菌引起棉花立枯病水稻纹枯柄

无孢目小核菌属:菌核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或粗糙外表褐色或黑色,内部浅色组织紧密,如齐整小核菌引起花生等200多种植物的白绢病

镰孢菌属:大形分生孢子多细胞镰刀形,小型孢子单细胞椭圆形至卵圆形,分生孢子内壁芽生式,如禾本科镰孢菌引起多种禾本科植物的赤霉病

瘤座菌目绿核菌属:分生孢子做寄生于寄主子房内上密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细小,分生孢子单生单胞表面有疣状突起橄榄绿色,如稻曲绿核菌引起稻曲病3

炭疽菌属:分生孢子盘寄生在寄主表皮,有时生有褐色具分隔的刚毛,分生孢子梗无色至褐色产生内芽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圆椭形或新月形,如胶

孢炭疽菌引起苹果梨棉花,葡萄冬瓜黄瓜辣椒等的炭疽病

黑盘孢目:分生孢子痂圆菌属:分生孢子梗极短不分枝紧密排列在子座组织上,分生孢子单细胞乱形或椭圆形如柑橘痂圆孢引起柑橘的疮痂病

产生在分生孢子盘盘二孢菌属:分生孢子盘极小,分生孢子卵圆形或者椭圆形无色,双细胞大小不一,分隔处缢缩,如苹果盘二孢引起苹果褐斑病

腔孢纲:分生孢子内、柱盘菌属:分生孢子盘白色或黑白色平铺状,分生孢子梗短无分支,分生孢子线形单细胞或多细胞,如稠李柱盘孢引起桃及樱桃叶斑穿孔

产生在分生分生拟盘多毛菌属:分生孢子5细胞真隔膜,两端细胞无色中间细胞榄褐色,顶生附属丝两根以上,如枯斑拟盘多毛孢引起松针赤枯病

孢子器内或分生色二孢属:分生孢子器散生或集生,分生孢子初时单细胞无色椭圆形或卵圆形,成熟后转变为双细胞,顶端顿圆,基部平截,深褐色只黑色如棉花二孢棉

铃黑果病

孢子盘内茎点霉属:载孢体为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梗极短,分生孢子单细胞,很小卵形至椭圆形,如甜菜茎点霉引起甜菜蛇眼病

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叶点霉属:形态与茎点霉属相似主要危害叶片引起叶斑病,如棉花小叶点霉引起棉花褐斑病

产生在分生孢子器内大茎点霉属:形态与茎点霉属相似,分生孢子较大,一般超过15微米如纶文大茎点菌引起苹果梨的纶文病

拟茎点霉属:分生孢子器内产生两种孢子,∝形分生孢子卵圆形至纺锤形,单细胞能萌发,贝塔型分生孢子线形一段弯曲成钩状如褐纹拟茎点霉引起茄

子褐纹病

壳针孢属:分生孢子多细胞细长筒形针形或线形,直或微弯无色,如颖枯壳针孢引起小麦颖枯病

壳囊孢属:分生孢子器着生在瘤状或球状的子座组织内,分生孢子腔不规则的分为数室分生孢子橡胶型,如梨壳囊包引起梨树腐烂病

接合菌亚门

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短杆状鞭毛1—6根,周生或侧生好气革兰氏染色阴性,菌落圆形隆起光滑,灰白色或白色。根癌土壤杆菌引起桃树根癌病。

布克式菌属Burkholderia:非荧光的植物病原假单胞菌,引起植物青枯病

薄壁菌门欧文式菌属erwinia:杆状阴性菌,菌落圆形隆起灰白色,梨火疫病菌引起梨树火疫病,胡萝卜软腐菌引起大白菜软腐病。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鞭毛1—4根极生阴性菌严格好氧呼吸性。丁香假单胞菌引起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劳尔式菌属ralstonia:引起多种作物的青枯病尤其是茄科作物的青枯病。

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短杆状多单生少双生,单鞭毛极生。菌落圆形黄色产生非水溶性黄色素。稻白叶枯黄单胞菌引起水稻白叶枯油菜黄单胞菌引起油菜腐烂厚壁菌门: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菌落圆形光滑突起不透明灰白色、阳性,马铃薯环腐亚种引起马铃薯的环腐病。

病原

细菌

各类细菌总结

病原学 细 菌 各 论 总 结 衛卋琦 2014.04.01

第六章球菌 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属 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 奈瑟球菌属 淋病奈瑟菌 链球菌 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G+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 分类 1、按溶血现象: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多为条件致病 菌)、乙型溶血链球菌β(致病力强)、丙型链球菌(一 般不致病); 2、按抗原结构:A∽V 20种,对人致病90%属A群; 3、按需氧量:需氧性、兼性厌氧性和厌氧性对人致病主 要为前两者; 抗原构造 抵抗力 不强 60℃ 30min可以杀死,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类药敏感 致病性致病物质 1、致热外毒素; 2、链球菌溶血素:1、链球菌溶血素O(SLO)可引起心 肌损伤,能加重心肌炎的病变;2、链球菌溶血素S(SLS)对白细胞、血小板和多种组织细胞有破坏作用; 3、M蛋白; 4、透明质酸酶; 5、链激酶使血块溶解或阻止血浆凝固,利于细菌扩 散;重组链激酶已用于心肌梗死; 6、链道酶使脓液稀薄,利于细菌扩散;用于脓胸、输 卵管炎等疾患,解除组织粘连; 所致疾病1、化脓性感染 2、猩红热 3、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炎

免疫性感染后可获一定免疫力(主要为抗M蛋白抗体)。因其型别多,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故常发生反复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1、直接镜检 2、分离培养与鉴定 3、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实验 4、 分子生物学法 防治原则 积极治疗,减少传染源。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应早期、彻底治疗,防止风湿病和急性肾小球炎等疾病发生。对A群链球菌感染 者首选青霉素G。 传播途 径 飞沫 肺炎链球菌 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G+ 无鞭毛和芽胞有荚膜(人工培养无) 培养特性兼性厌氧性,营养要求高。可分解菊糖,能被胆汁溶解。分类90个血清型 1-3致病力强 抗原构造 与分型 荚膜多糖抗原 C物质 抵抗力 弱 56℃ 20min可杀死。有荚膜抗干燥。对一般消毒剂、 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敏感。 致病性 致病物质荚膜,有抗吞噬作用。 所致疾病大叶型肺炎 免疫性病后有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 微生物 学检查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2、分离培养与鉴定 3、动物实验 防治原 则 用荚膜多糖疫苗预防接种、治疗主要采用大剂量青霉素或林可霉素。 奈瑟菌属 项目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生物学性1、形态与染色:呈肾形或豆1、形态与染色:G-双球菌,与脑

细菌鞭毛染色及活菌运动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细菌鞭毛染色及活菌运动观察摘要 关键词 前言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A.细菌鞭毛染色法的基本原理 B.压滴法观察活菌运动的基本原理实验器材 实验内容 (一)压滴法观察活菌运动 (二)细菌鞭毛染色 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报告编写人:张行润 生命科学学院生科四班 200900140177 细菌鞭毛染色及活菌运动观察 摘要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是否具有鞭毛,以及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是细茵的一项重要形态特征.细菌的鞭毛很纤细,其直径通常为0 . 01 ~0.02um ,所以,除了很少数能形成毛束(由许多根鞭毛构成)的细菌可以用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到鞭毛束的存在外,一般细菌的鞭毛均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而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查细菌的鞭毛,必须用鞭毛染色法。 细菌形态学观察包括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压滴法属于最常用的不染色标本检查法,主要用于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关键词 鞭毛(flagellum)细菌(bacteria)鞭毛染色法(flagellum staining) 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压滴法(Pressure drop method) 前言 细菌的鞭毛极细,直径一般为10—20n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但是由于设备限制,我们希望能够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就能够看见细菌鞭毛。于是,便产生了鞭毛染色法。1958年Rhodes根据Fontana的螺旋体改良镀银染色法,建立了一种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法。试剂分为媒染剂和银染剂。但是试剂的稳定性低,容易变质。2002年谷海瀛发明了一种新的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法。该法将媒染剂分为A、B两种。A液为酸化FeCl3溶液,B液为15%单宁酸,含甲醛1 ml,用时A、B液等量混合,轻微加热,染片40s,再用银染液涂片加热至微冒蒸汽,染色10 s。这种方法不仅染色效果好,而且解决了试剂稳定性差的问题,此种试剂常温下至少可保存1年。通过鞭毛染色,可以观察到鞭毛形态、数量和鞭毛在菌体分布的位置,鞭毛数量和在菌体上的分布位置是鉴定细菌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鞭毛的这些特征,可将有动力细菌分为单端极鞭毛菌、单端丛鞭毛菌、周鞭毛菌、侧鞭毛菌。有了这种简易的鞭毛染色方法,对于我们的细菌研究来说就更加方便容易了。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鞭毛染色法并了解鞭毛的形态特征

鞭毛菌亚门

第四章植物病原真菌—鞭毛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真菌统称为鞭毛菌,其共同特征是产生具鞭毛并能在水中游动的无性孢子或配子。 由于鞭毛菌具有水生习性,引起的植物病害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风透光条件差的地方和潮湿、多雨、低温的季节发生比较普遍。 第一节鞭毛菌的一般性状 一、形态结构 (一)营养体类型及结构 营养体形态复杂多样。 (二)无性繁殖 鞭毛菌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zoosporangium)并释放具有鞭毛的游动孢子(zoospore)。 1、游动孢子囊 一般着生分化明显的孢囊梗顶端,或直接着生于菌丝顶端,少数着生在菌丝中间。 层出现象(proliferation)即新孢子囊从释放过游动孢子的空孢子囊里面长出(内层出)或从成熟孢子囊基部的孢囊梗(或菌丝)侧面长出(外层出)。 2、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囊在萌发前,在孢子囊内产生一些双层膜的孢囊(vesicle)。以泡囊割裂方式将多核的原生质分割成许多小块,每块内包含一个小核,小块逐渐变圆,被以薄膜而形成游动孢子。 两游现象(diplanetism)把孢子囊中释放出来额度游动孢子经休止、再萌发释放游动孢子继续游动的现象称为两游现象。 3、鞭毛(flagellum) 着生在游动孢子前端、后端或侧面,有茸鞭和尾鞭两种类型。 向前的称为茸鞭式(tinsel type)方向盘的作用,两侧生羽毛状绒毛。 尾鞭式(whiplash type)推动孢子向前运动 鞭毛菌的无性态还有芽孢、厚垣孢子和菌丝膨大体等。 (三)有性生殖

异型配子体的配合、菌丝体额度结合,质配和核配,发育成厚壁的休眠孢子囊(resting sporangium),如根肿菌和壶菌。 休眠孢子囊萌发时进行减数分裂释放出单倍体的游动孢子。 较高等的类群主要通过配子囊(藏卵器oogonium和雄器antheridium)的交配,经质配和核配,最后发育成卵孢子(oospore),如卵菌。卵孢子萌发产生的芽管直接形成菌丝或在芽管顶端形成游动孢子囊。 二、分类 1、游动孢子单鞭毛(uniflagellatae) (2) 1、游动孢子双鞭毛(biflagellatae) (3) 2、游动孢子具后生尾鞭式鞭毛..................................................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 2、游动孢子具前生茸鞭式鞭毛.......................................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 3、游动孢子顶生不等长双鞭毛,均为尾鞭式鞭毛..................根肿菌纲(Plasmodiophomycetes)3、游动孢子双鞭毛基本等长,茸鞭式鞭毛向前,尾鞭式鞭毛向后................卵菌纲(Oomycetes) 第二节根肿菌纲 一、形态特征 1、无壁原生质团 2、游动孢子有两根长短不等的尾鞭 3、有性生殖产生休眠孢子囊 二、重要属种 (一)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 1、活体寄生 2、休眠孢子囊(习惯上称为休眠孢子)——仅释放一个孢子——休眠孢子 重要的种:芸薹根肿菌(P.brassicae Woronin),又称甘蓝根肿菌,引起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

细菌的鞭毛染色和形态观察

细菌的鞭毛染色和形态观察 胡雪芳 201300261033 【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鞭毛染色方法,观察鞭毛形态特征。 2.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和无菌操作技术。 3.观察细菌的运动特征。 【实验原理】 1.鞭毛 鞭毛(flagellum)在某些细菌菌体上具有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鞭毛的长度常超过菌体若干倍。在某些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则1-2根,多则可达数百根。这些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细菌鞭毛极纤细,直径一般为0.01-0.02μ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 2.鞭毛的分类 通常根据鞭毛的位置可 以将鞭毛分为两大类:端生 鞭毛和周生鞭毛,端生鞭毛 又可以细分为端生单鞭毛, 单端丛生鞭毛和两端丛生图1.鞭毛的种类鞭毛。形态如图1所示。 A端生单鞭毛,B单端丛生鞭毛,C两端丛生鞭毛,D周生鞭毛。

3.鞭毛染色法 鞭毛染色法的基本原理是: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丹宁酸或明矾钾)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常用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 采用鞭毛染色法虽能观察到鞭毛的形态、着生位置和数目,但此法既费时又麻烦。如果仅须了解某菌是否有鞭毛,可采用悬滴法或压滴法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活细菌是否有运动能力,以此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 悬滴法就是将菌液滴加在洁净的盖玻片中央,在其周边涂上凡士林,然后将它倒盖在有凹槽的载玻片中央,即可放置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压滴法是将菌液滴在普通的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材料】 1.菌株及其培养条件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不同鞭毛着生方式的细菌,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鞭毛着生方式的细菌。

细菌鞭毛染色

细菌鞭毛染色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鞭毛染色方法,并观察鞭毛的形态。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鞭毛极纤细,直径一般为0.1—0.2u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它。 鞭毛染色的基本原理: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如单宁酸或明矾钾)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如碱性复红、硝酸银、结晶紫)。常用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本次实验用硝酸银当染色剂) 三、实验器材及试剂 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鞭毛周生)、铜绿假单胞菌(鞭毛端生)。 2.溶液和试剂:硝酸银鞭毛染色剂A液和B液、95%乙醇、蒸馏水。 3.仪器和其他物品:载玻片、酒精灯、显微镜、双层瓶、擦镜纸、接种环、镊 子、电热炉、大烧杯、洗衣粉 四、实验步骤 鞭毛染色——硝酸银染色法 1.载玻片准备:将载玻片用洗衣粉洗涤后,置于95%的乙醇溶液中浸泡20min,使用时取出再火焰上烧去乙醇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2.制片:取一块载玻片,在一端滴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从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孢菌)斜面上挑取菌种在载玻片液滴上轻轻蘸一下,使液滴表面形成一薄层菌膜,随后倾斜玻片,使悬菌液缓慢流向另一端,用吸水纸在载玻片边缘处吸去多余菌悬液,自然干燥。 3.染色:滴加硝酸银染液A液覆盖菌面3-5min后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液,之后用B液洗去残留水分,再滴加B液覆盖菌面数秒至1min,其间可用微火加热,当菌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自然干燥。 4.镜检:先低倍,再高倍,最后用油镜检查,菌体呈深褐色,鞭毛呈浅褐色。

四、实验结果记录 枯草芽孢杆菌鞭毛染色观察图 铜绿假单胞菌鞭毛染色观察图 五、实验结果分析 1.理论结果: 2.实验结果:

革兰氏阴性菌鞭毛根..

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

说 明 书 摘 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革兰氏阴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心管、与所述中心管相连通的弯管、与所述弯管相连通的延伸管,所述弯管的转角为90°,所述中心管自上而下分别套设有第一环、第二环、第三环、中间环、第四环,所述第三环的底面与所述中间环的顶面相靠,所示第四环的顶面与所述中间环的底面相靠,所述第三环、第四环与所述中间环外圈设置有外环,所述弯管与所述中心管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使观察者清楚地了解鞭毛根部的外观及结构,还能够节省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革兰氏阴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心管、与所述中心管相连通的弯管、与所述弯管相连通的延伸管,所述中心管自上而下分别套设有第一环、第二环、第三环、中间环、第四环,所述第三环的底面与所述中间环的顶面相靠,所示第四环的顶面与所述中间环的底面相靠,所述第三环、第四环与所述中间环外圈设置有外环,所述弯管与所述中心管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的转角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与所述中心管通过轴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第二环、第三环、第四环大小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设置有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为软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环与所述外环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多条竖直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鞭毛根部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与所述弯管采用卡扣连接。

真菌病害知识大全

真菌病害知识大全! 1、三纲一类的系统: ①藻状菌纲②子囊菌纲③担子菌纲④半知菌类 2、Ainsworth(1973)的系统: 真菌(菌物)界包括粘菌门和真菌门,其中真菌门包括5个亚门:①鞭毛菌亚门②接合菌亚门③子囊菌亚门④担子菌亚门⑤半知菌亚门。真菌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 3、Alexopoulus(1979)的系统: ①裸菌门②鞭毛菌门③无鞭毛菌门 4、《真菌词典》第9版(2001)分类系统,真菌分属三个界: (1)原生动物界:①粘菌门②根肿菌门

(2)藻界:①丝壶菌门②网粘菌门③卵菌门 (3)真菌界:①壶菌门②接合菌门③子囊菌门④担子菌门 真菌的主要类群及所致病害 1、鞭毛菌亚门 (1)引起病害 根肿菌属引起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腐霉属引起植物幼苗的根腐、猝倒以及果腐等;疫霉属引起黄瓜疫病、番茄晚疫等;霜霉菌类可引起多种植物的霜霉病。(2)病害特点 引起植物腐烂型症状,病部产生绵霉状物。引起植株局部褪绿坏死或畸形肿大的症状,在病部产生霜霉状物、白锈状物等病征。预防:百菌清、代森锰锌等。

(3)治疗用药 乙磷铝、甲霜灵、恶霉灵、霜霉威、霜脲腈、烯酰吗啉、银法利等。 2、接合菌亚门 (1)引起病害 根霉属可引起瓜果软腐病,无臭味。 (2)病害特点 该类真菌常引起多种植物果实、块根、球茎等的腐烂病状,在病部表面初期出现疏松灰白色,后转为灰黑色的毛霉状物。 (3)治疗用药

其用药与鞭毛菌用药相同。 3、子囊菌亚门 (1)引起病害 外囊菌属引起桃缩叶病;白粉菌类能引起多种植物的白粉病;黑腐皮壳属引起苹果树腐烂病;黑星菌属引起梨黑星病;链核盘菌属引起桃褐腐病。另外该亚门真菌还能引起葡萄黑痘病,瓜类蔓枯病,多种果树、花木煤污病,蔬菜菌核病等。(2)病害特点 引起植物茎、叶、果实坏死性斑点或少数根部出现腐烂及瘤肿等病状,也有的枝、叶形成丛枝、缩叶。病部出现白色粉状物、霉状物、小黑粒、绵絮状物、菌核等病征。 (3)治疗用药 黑星病、白粉病:唑类、多抗霉素等。

鞭毛

细菌鞭毛染色及活菌运动观察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鞭毛染色法并了解鞭毛的形态特征 2、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3、学习压滴法观察细菌(活细胞)运动性 二、实验器材: 1.菌种来源 枯草芽孢杆菌1-2d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铜绿假单胞菌1-2d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 2.溶液和试剂 稀释美蓝溶液,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水溶液,蒸馏水,硝酸银染液A液和B液3.仪器和其它用品 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接种环,小试管,烧杯,试管架,载玻片夹子,滴管和滤纸 三、基本原理: 1.压滴法观察活菌运动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在水中可以高速旋转推动菌体前行,细菌的游动不是单纯地一直朝前游,而是伴随着不时的随机翻滚转向,但从表观上看仍表现为细菌的前行。细菌未染色时无色透明,在显微镜下主要靠细菌的折光率与周围环境的不同来进行观察。若想观察的更加清晰,可以滴加稀释美蓝等染液进行染色,注意不要染色过重,以免影响观察,有鞭毛的细菌运动活泼,且不同时向一个方向运动,而无鞭毛的细菌则呈不规则布朗运动。这样便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的运动。 2.细菌鞭毛染色法 简单染色法适用于一般的微生物菌体的染色,而某些微生物具有一些特殊结构,如鞭毛、芽孢和荚膜,对它们进行观察之前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染色。 鞭毛是细菌的纤细丝状的“器官”。鞭毛的有无、数量及着生方式也是细菌分类的重要指标。鞭毛直径一般为10-30nm,只有用电镜才可以直接观察到。若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必须使用鞭毛染色法。首先用媒染剂(如单宁酸或明矾钾)处理,使媒染剂附着在鞭毛上使其加粗,然后用碱性复红(Gray氏染色法)、碱性复品红(Leifson氏染色法)、硝酸银(West氏染色法)或结晶紫(Difco氏染色法)进行染色。 四、实验步骤: (一)压滴法观察活细菌 1.洗片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带答案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单5选1 1.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C.μm 2.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A.细胞壁 B.鞭毛 C.细胞膜 D.细胞质 E.核质 3.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细菌的特殊结构: A.鞭毛 B.芽胞 C.菌毛 D.细胞质 E.荚膜 4.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成分是: A.脂蛋白 B.肽聚糖 C.几丁质 D.胆固醇 E.脂多糖 5.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 A.生物合成B维持细菌外形保护菌体C.参与物质交换 D.呼吸作用 E.能量产生 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是: A.肽聚糖 B.几丁质 C.胆固醇 D.磷壁酸 E.脂多糖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是: A.肽聚糖 B.磷壁酸 C.外膜 D.五肽交联桥 E.脂多糖 8.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细胞壁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菌毛 9.普通菌毛是细菌的一种: A.细长波状的丝状物 B.运动器官 C.多糖质 D.可传递遗传物质的器官 E.黏附结构 10.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A.芽胞 B.外膜 C.鞭毛 D.核糖体 E.细胞壁 11.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 B.核蛋白体 C.质粒 D.性菌毛 E.异染颗粒 12.参与细菌呼吸、生物合成及分裂繁殖的结构是: A.菌毛 B.荚膜 C.鞭毛 D.中介体 E.胞浆膜 13.与细菌侵袭力有直接关系的结构是:

A.质粒 B.异染颗粒 C.芽胞 D.中介体 E.荚膜 14.细菌L型的形成与以下哪种结构有关: A.中介体 B.细胞膜 C.细胞壁 D.细胞质 E.核质 15.细菌鞭毛的主要作用是: A.与运动有关 B.与致病力有关 C.与抵抗力有关 D.与分裂繁殖有关 E.与结合有关 16.溶菌酶的灭菌机制是: A.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 B.与核蛋白体的小亚基结合 C.裂解肽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 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破坏细胞膜 17.青霉素抗菌的作用机制是: 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B.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结构 C.破坏细胞膜 D.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E.抑制细菌的核算代谢 18.革兰染色所用试剂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碘液→酒精→结晶紫 B.结晶紫→酒精→碘液→稀释复红 C.结晶紫→碘液→酒精→稀释复红 D.稀释复红→酒精→结晶紫→碘液 E.稀释复红→结晶紫→碘液→酒精 19.关于细菌L型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呈高度多样性,G-菌 B.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油煎蛋”样菌落 C.分离培养需用低渗高琼脂培养基 D.去除抑制后,可恢复原有形态 E.是细胞壁缺陷仍然可以生长繁殖,具有致病力的细菌 20.细菌芽胞的特点是: A.抗吞噬作用 B.毒素活性 C.耐高温 D.黏附作用 E.侵袭力 21.细菌芽胞与高度耐热有关的特有化学组分是: A.核酸 B.肽聚糖 C.磷脂 D.多糖 E.吡啶二羧酸盐 22.构成细菌H抗原的结构是: A.鞭毛 B.荚膜 C.细胞壁 D.芽胞 E.菌毛 23.检测细菌具有鞭毛的培养方法是:

细菌鞭毛染色

细菌鞭毛染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细菌鞭毛染色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鞭毛染色方法,并观察鞭毛的形态。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鞭毛极纤细,直径一般为0.1—0.2u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它。 鞭毛染色的基本原理: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如单宁酸或明矾钾)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如碱性复红、硝酸银、结晶紫)。常用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本次实验用硝酸银当染色剂) 三、实验器材及试剂 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鞭毛周生)、铜绿假单胞菌(鞭毛端生)。 2.溶液和试剂:硝酸银鞭毛染色剂A液和B液、95%乙醇、蒸馏水。 3.仪器和其他物品:载玻片、酒精灯、显微镜、双层瓶、擦镜纸、接种 环、镊子、电热炉、大烧杯、洗衣粉 四、实验步骤 鞭毛染色——硝酸银染色法 1.载玻片准备:将载玻片用洗衣粉洗涤后,置于95%的乙醇溶液中浸泡20min,使用时取出再火焰上烧去乙醇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2.制片:取一块载玻片,在一端滴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从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孢菌)斜面上挑取菌种在载玻片液滴上轻轻蘸一

下,使液滴表面形成一薄层菌膜,随后倾斜玻片,使悬菌液缓慢流向另一端,用吸水纸在载玻片边缘处吸去多余菌悬液,自然干燥。 3.染色:滴加硝酸银染液A液覆盖菌面3-5min后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 液,之后用B液洗去残留水分,再滴加B液覆盖菌面数秒至1min,其间可用微火加热,当菌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自然干燥。 4.镜检:先低倍,再高倍,最后用油镜检查,菌体呈深褐色,鞭毛呈浅褐色。 四、实验结果记录 枯草芽孢杆菌鞭毛染色观察图 铜绿假单胞菌鞭毛染色观察图 五、实验结果分析 1.理论结果: 2.实验结果: 3.铜绿假单胞菌鞭毛实验,观察结果与理论结果差异分析:油镜视野中,铜绿假单胞菌的鞭毛出现了多根,与理论结果的一根有所差异,其原因可能是染色方法不恰当或干燥时装片遭到剧烈震动,导致鞭毛脱

大学生食用菌备考复习讲义

1.①菌褶直生——贴生。菌褶端呈直角状着生于菌柄上。鳞伞属。 ②菌褶弯生——凹生。菌褶端与菌柄相连处呈弯曲状。口蘑、香菇 ③菌褶离生——游生。菌褶端不与菌柄相接。如蘑菇、草菇。 ④菌褶延生——菌褶端延菌柄下延。如侧耳、杯伞。 2.①菌环——菌幕残留在菌柄上的环状物。 ②菌托——外菌幕遗留在菌柄基部的产物(袋状或环状)。 3.顶体:有隔真菌生长点部位有一个易染色或有折射力的小球,称顶体 5.①同宗结合:自交可孕,即由单独一个担孢子萌发出来的菌丝体,可产生子实体。质配的两初生菌丝来源于同一个担孢子。②异宗结合:自交不孕。只有不同交配型的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之间才可以进行质配。质配的两初生菌丝来源于两个异性担孢子 7.①一级种:指由孢子、子实体组织、菇(耳)木或基质菌丝分离纯化,并在试管培养基上繁殖的菌丝体、芽孢及其培养基质。(母种)②二级种:指由一级种移植于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繁殖的菌丝体。(原种)③三级种:指由二级种移植到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扩大繁殖的菌丝体。(栽培种) 8.消毒:非彻底杀菌,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的有害微生物。 ①巴氏消毒法:培养基在60—70℃,经一定时间消毒,杀死有害生物的方法。 ②辐射灭菌:利用辐射产生的能量进行灭菌。如利用射线灭菌, 10.生活史:即食用菌一生所经历的全部过程。食用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形成同一种孢子的整个过程。 11.次级同宗结合: 填空:1、庄子在《齐物论》中记述了(蒸成菌)——即湿暑汽蒸,故能成菌。实际上已经了解了大型真菌子实体的形成与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密切关系。 2、真菌是自然界(生物)的一个类群,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无叶绿素;营养体为(丝状分枝结构(菌丝体));具有纤维素及(甲壳质)组成的细胞壁;能进行繁殖(产孢);可以进行(吸收)营养。 3、食用菌菌种是指经(人工培养)并进行扩大繁殖和用于生产的(菌丝体)。根据菌种来源、繁殖的代数及生产目的,通常将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菌种。 4、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 5、食用菌是(高等真菌)中能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类食用的菌类总称,俗称菇、蕈。 6、按Ainsworth(1973)的分类系统,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等五个亚门;伞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约有3000余种,因个体似伞,故称伞菌,俗称蘑菇。 7、菌褶的分类意义在于菌褶的(颜色)、(形状)、(边缘的形状)、(菌褶的部构造)和菌褶与菌柄的着生关系等几个方面。 文案

细菌的鞭毛及运动性观察

鞭毛染色法及活菌活动性观察 姓名:学号:年级班级: 组别:同组者:时间: 【实验器材】 1.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1~2d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铜绿假单细胞菌1~2d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 2.溶液和试剂 硝酸银染色液、香柏油、二甲苯、0.01%美兰水溶液。 3.仪器和其他用品 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接种环,小试管,烧杯,试管架,镊子等。 【目的要求】 1.了解细菌鞭毛染色的原理,掌握鞭毛染色的方法,并了解鞭毛的形态特征;学习用压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2.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基本原理】 细菌的鞭毛极纤细,直径一般为0.1—0.2u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它。 鞭毛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常用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 采用鞭毛染色法虽能观察到鞭毛的形态、着生位置和数目,但此法既费时又麻烦。如果仅须了解某菌是否有鞭毛,可采用悬滴法或压滴法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活细菌是否具有运动能力,以此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此法较快速、简便。 压滴法是将菌液滴在普通的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操作步骤】 1.压滴法 (1)制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接种环从斜面上取所选菌株,在载玻片的清水中蘸一两下再滴加一滴0.01%美兰水溶液,混匀。用镊子夹一洁净的盖玻片,先使其一边接触菌液,然后慢慢地放下盖玻片,防止产生气泡。 (2)镜检:迅速将装片放到显微镜下,将光线适当调暗,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部位,再用高倍镜观察。注意区分细菌鞭毛运动和液体流动,细菌细胞间有明显位移者,才能判定为有运动性。 2.鞭毛染色(硝酸银染色法) (1)载玻片制备:将载玻片用洗涤剂清洗干净,置于95%乙醇中浸泡5min,使用时用镊子取出在火焰上烧去乙醇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2)制片:在载玻片一端滴一滴清水,用接种环从斜面培养物种蘸一两下,再在清水中蘸一两下,然后倾斜玻片,使液体缓慢流向载玻片另一端,用吸水纸洗去多余液体,自然干燥。(3)染色:滴加硝酸银染液A液覆盖菌面3~5min后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液。用硝酸银染液B液洗去残留水分后,再滴加B液覆盖菌面40~50秒,其间可用微火加热,当菌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自然干燥。 (4)镜检:用油镜镜检观察。 【实验结果】

细菌形态及结构.docx

第 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各型试题 ] 一、名词解释 1、荚膜 2、芽胞 3、质粒 4、鞭毛 5、中介体 6、菌毛 7、cell wall of bacterium 8、lipopolysaccharide(LPS) 9、L-form of bacterium10、 Gram staining 二、填空 1、细菌的结构中与革兰染色性和致病性有关是。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3、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和。 4、经革兰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菌,被染成红色的是。 5、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菌,和。 6、螺形菌的菌体弯曲螺旋状,致病性螺形菌主要包括,螺菌,弯曲菌和。 7、细菌的基本结构依次是,,细胞质和核质(拟核)。 8、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即内毒素包括类脂A,和3种成分。 9、革兰氏阳性菌细胞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和五肽交联桥 3部分组成。 10、按细菌鞭毛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将鞭毛菌分为单毛菌,,和周毛菌 4种。 三、选择题 A型题 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 A、生物合成 B 、维持细菌的外形 C 、参与物质交换 D 、呼吸作用 E 、能量产生 2、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 A、细胞壁 B 、荚膜C、芽胞D、鞭毛 E 、菌毛

3、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 - 碘液 - 乙醇 - 结晶紫 B、结晶紫-乙醇-碘液-稀释复红 C、结晶紫 - 碘液 - 乙醇 - 稀释复红 D、稀释复红-乙醇-结晶紫-碘液 E、稀释复红 - 结晶紫 - 碘液乙醇 4、细菌的芽胞 : A、是细菌的繁殖形式 B 、是细菌的有性遗传物质 C 、仅在肠杆菌科出现D、通常 是在缺氧条件下形成 E 、是细菌在不利环境条件下形成有抗性的休眠体 5、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A、外膜 B、核膜 C、线粒体膜 D、荚膜 E、细胞膜 6、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A、抗吞噬作用 B、产生毒素 C 、耐热性 D 、粘附于感染部位 E 、侵袭力 7、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A、革兰阴性菌 B、真菌 C、支原体 D 、立克次体E、衣原体 8、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A、鞭毛 B、细胞质 C、细胞膜 D 、核质(拟核) E 、细胞壁 9、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 A、肽聚糖 B、蛋白质 C、鞭毛 D、核酸 E、脂多糖 10、关于细菌 L型,错误的说法是 : A、主要是由肽聚糖结构的缺陷引起 B、可在体外试验中形成 C、呈多形 性 E 、失去产生毒素的能力而使其致病性减弱 11、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A、cm B、mm C、um D、毫微米 E、微微米 12、不是大肠杆菌细胞壁组成成分的是: A、肽聚糖 B、脂蛋白 C、脂质双层 D、磷壁酸 E 、脂多糖

鞭毛菌

某些有动力的细菌在体外人工培养时,在菌落边缘的短的繁殖体细胞可分化成很长的、多核质和高鞭毛密度的群集细胞[1-3] ;这些分化了的细胞沿其长轴紧密排列形成群体,在鞭毛运动力推动下,能够以群体方式在培养基的表面快速的群体迁移,这个迁移过程称为细菌的群集运动。有鞭毛的菌属如变形杆菌、弧菌、芽孢杆菌和梭菌等能产生典型的群集运动,如变形杆菌典型的同心环状菌落,就是通过生长繁殖群体移动固化[4-7] (consoLidation)即停止扩展开始繁殖生长,这样反复进行的过程而形成的;副溶血弧菌也有相类似的周期行为。而某些菌属如沙雷氏菌、沙门氏菌、埃希氏菌以及耶尔森氏菌等的群集行则相对较弱,也不出现周期性变化和明确的发育阶段。群集运动的关键是鞭毛的生物合成;flhDC鞭毛操纵子是支配分化和迁移的细菌调控网络的焦点。菌细胞密度、表面接触和生物学信号均可成为群集运动的刺激因素。细菌的群集运动能力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与普通细菌相比,群集细菌毒力蛋白的表达是增加的,如溶血素、尿素酶和蛋白酶;说明鞭毛的生物合成与毒力蛋白的合成可能是在蛋白输出水平上联系在一起的[5-6] 。研究表明,奇异变形杆菌分化成高鞭毛密度的群集细胞后,不仅能使群体快速迁移,也增强了细菌对宿主细胞的入侵能力。群集运动不仅有助于奇异变形杆菌在泌尿道的定植,也可能与在尿导管上生物膜的形成有关。 1fLhDC鞭毛操纵子调控鞭毛生物合成和细胞分裂 群集细胞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鞭毛的大量表达。通过对奇异变形杆菌flhA鞭毛输出功能缺陷突变株和flgN鞭毛组装功能缺陷突变株的生物学特点的研究发现,两个突变株都不能表达鞭毛,形态不能变长或也不能调控毒力因子的表达。说明鞭毛的生物合成是群集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鞭毛表达的调节子是由fLhDC操纵子支配的,其编码的flhDC转录活化因子是群集细胞分化的最主要的调节杠杆。一般将flhDC视为控制鞭毛生物合成、细胞分裂和毒力因子表达的整体调节因子。研究发现,flhDCmRNA在变形杆菌群集细胞中的表达超过一般细胞的30倍,flhDC在表达上非常小的变化都会对群集细胞的生长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液化沙雷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人为地造成flhDC的超量表达,则会使菌体不需要表面接触就可启动分化。在flhA突变株中,鞭毛组装被抑制,导致一个负反馈,使flhDCmRNA峰值水平下降7~12倍;从而导致flhA突变 株在分化条件下不变长。 2多细胞迁移和固化(consoLidation) 变形杆菌迁移需要紧密的细胞间接触,细胞在 多细胞群体中沿其长轴排列。群体中紧密的细胞与细胞间接触有利于鞭毛统一运动和信号分子的传递。CcmA基因是在分化细胞中大量表达的蛋白,有两种类型,它的功能可能就是维持长菌体和线性形态[9,10]。研究发现,当CcmA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形成弯曲的菌体形态时,虽然能运动,但失去迁移的能力。 细胞与细胞接触是通过菌体产生胞外多聚物包围细菌群体并加强培养基表面的流动性来稳定的。变形杆菌产生可一种酸性多糖,通过从菌落下面的培养基中吸收水分,形成一种流动性环境,从而促进迁移运动。当多糖生物合成功能丧失或提高培养基琼脂浓度,均会导致迁移速度降低,但不抑制分化现象的发生。另外,菌体分泌的小分子物质也可以促进迁移,如沙雷氏菌和芽孢杆菌属产生的脂蛋白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培养基表面张力,促进菌落扩散。 3群集运动的刺激因素 群集运动既不是一个饥饿反应也不是绝对的生长发育阶段,而是对环境的一种激烈而又可逆的反应行为。该现象的群集特点提示存在于胞体间的信号可能是关键的刺激因素。这些信号可能通过双重调节系统,甚至表面的鞭毛来感受和传递。 3.1胞外化学信号实验发现,奇异变形杆菌在发生迁移前静滞阶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接种时的菌体密度,说明菌体密度是诱导群集运动产生的重要的因素。研究证实,在变形杆菌属中,

实验五 鞭毛菌亚门真菌、接合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实验五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真菌、 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5-14) 一、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验要求了解鞭毛菌亚门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2)认识接合菌亚门真菌的一般形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类型,了解异宗配合与同宗配合的含义及同型配子囊、异型配子囊的差别。 二、材料与方法 观看实验教学录像 三、内容 鞭毛菌亚门 1 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 2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

3 卵菌纲(Oomycetes) 接合菌亚门 1.根霉属(Rhizopus)

2 毛霉属(Mucor) 3犁头霉属(Absidia)

4 异宗配合现象与接合孢子 四、作业与思考题 1、卵菌纲真菌有哪些特点?结合它们的生物学特点、寄生性及病害特点说明本纲真菌的进化情况。 答:卵菌纲真菌的共同特征是有性生殖以雄器和藏卵器交配产生卵孢子,因此这类菌物通常称作卵菌。卵菌的另一个特征是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卵菌大多为水生菌物,少数是两栖或接近陆生。卵菌有的是腐生的,有的寄生在水生植物、菌物或昆虫上,有的寄生高等植物,引起严重的植物病害。大多数卵菌主要以游动孢子萌发产生的牙管侵入寄主生物的,因此引起的植物病害在潮湿、多雨、低洼积水、通风透光条件差的条件下发生普遍,危害较严重。

一般认为,卵菌的进化是从水生演变到陆生,由腐生到专性寄生。从低等到高等。 2、鞭毛菌亚门与接合菌亚门真菌有什么区别? 3、何谓同宗配合、异宗配合? 答:(1)同宗配合:有些真菌单个菌株自身的雌雄器官结合就能完成有 性生殖称为同宗配合。 (2)异宗配合:即单个菌株不能完成有性生殖,需要两个性亲和菌株共同生长在一起才能完成有性生殖,多数真菌如鞭 毛菌、结合菌、子囊菌及少数担子菌为异宗配合。

鞭毛染色液(石碳酸复红法)

鞭鞭毛染色液(石碳酸复红法) 简介: 细菌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幽门螺杆菌能够从强酸性的胃内腔穿过胃上皮细胞上的黏液层达到胃上皮细胞的中性环境,这就是鞭毛运动作用的很好例证。通过鞭毛染色,可以观察到鞭毛形态、数量和鞭毛在菌体分布的位置,鞭毛数量和在菌体上的分布位置是鉴定细菌的重要依据之一。 Leagene 鞭毛染色液采用石碳酸复红法,该染色法的优点是采用石碳酸复红作为核心染料,试剂比较稳定,操作简单,结果判断更可靠。 组成: 自备材料: 1、 载玻片 2、 蒸馏水 3、 接种环 4、 恒温箱 5、 显微镜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配制鞭毛染色工作液:使用前按混合,即为鞭毛染色工作液,室温保存待用。 2、 在洁净无油脂的载玻片上滴加2滴蒸馏水。 3、 用接种环挑取无菌蒸馏水,再与血平板上菌落接触,允许细菌游到接种环蒸馏水中,再将接种环移到玻片上蒸馏水顶部轻点2次。 4、 轻轻摇动玻片,使细菌分布均匀。切勿研磨和搅动,以防鞭毛脱落。 5、 置室温或35℃恒温箱内干燥固定。 6、 滴加鞭毛染色工作液染色。 7、 轻轻水洗。 8、 自然晾干。 9、 镜检:从涂片边缘开始,由外及里,逐渐移至中心。细菌分布少的地方,鞭毛容易观察。 编号 名称 DM0031 50ml DM0031 100ml Storage 试剂(A): 染色稀释液 50ml 100ml RT 避光 试剂(B): 碱性品红染色液 5ml 1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细菌密集的地方,鞭毛被菌体挡住,不易观察。 染色结果:菌体和鞭毛皆为红色,菌体染色较鞭毛为深。 注意事项: 1、固定时不宜用火焰固定。 2、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细菌鞭毛染色的方法

细菌鞭毛染色的方法 目前,细菌鞭毛染色方法根据染色剂的不同,可分为碱性复红法、副品红法、结晶紫法、维多利亚蓝B法、镀银染色法和荧光蛋白染色法6类,前5类方法的媒染剂成分中均含有单宁酸,染色原理通常是采用不稳定的胶体溶液做媒染剂,并使其沉淀于鞭毛上而使“鞭毛肿胀(tar and feather)”,鞭毛直径加粗,进一步染色后即可在油镜下观察。 1. 碱性复红法和副品红法:1926年由Gray首创,其媒染液成分包括20%丹宁酸水溶液 2.0ml,硫酸钾铝饱和水溶液5ml,饱和氯化汞水溶液2ml,3%碱性复红乙醇(95%)溶液0.4ml,临用前混合,且需过滤后方可使用。染片时,媒染剂染色约6min,具体时间尚需在试验中摸索确定,染色液是抗酸染色Ziehl-Ne elsen石碳酸复红染液,染片时需要1小片吸水纸盖在涂片上,染色3min。由于该方法媒染剂混合物不稳定、操作复杂、经验性强。Leifson于1930年建立了副品红法,并于1938年和1951年两次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良,称为Leifson方法。染色试剂由3种溶液组成:A为1.5%NaCl水溶液,B为3%单宁酸水溶液,C 为乙酸副品红0.9g,碱性副品红0.3g溶解于100ml95%乙醇溶液中。使用时把等体积A和B混合,然后再加2体积C与之相混。该试剂冷藏可保存1~2个月。 2. 结晶紫法:又称Ryu法,1937年由Ryu建立,1982年由Kodaka等进行了改良。媒染剂:5%石碳酸1 0 ml,2g单宁酸和10 ml饱和硫酸钾铝。染色剂:饱和结晶紫乙醇溶液,即12g结晶紫溶于100 ml无水乙醇中。使用时把10份媒染剂与1份染色剂混合,染色5min。1989年,Heimbrook等使用改良的Ryu 染色试剂,采用湿片技术进行鞭毛染色,虽然可以观察到细菌鞭毛,但效果不好。Ryu染色方法优点是试剂比较稳定,目前Difco公司已经研制出该方法的商品试剂盒,但染色效果亦不甚理想. 3. 维多利亚蓝B法:1990年由Inoue等报道日本制药株式会社Shionogi Seiyaku研制出一种细菌鞭毛染色商品试剂盒。其试剂组成包括维多利亚蓝B、苯酚、单宁酸和硫酸钾铝,染色约需7min。该试剂保存期约为6个月,关于其染色效果虽然有过一篇文献评述,但却没有采用评分法进行评价,很难判断其染色效果。 4. 镀银染色法:1958年Rhodes根据Fontana的螺旋体改良镀银染色法,建立了一种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法。试剂分为媒染剂和银染剂。媒染液:10%单宁酸10 ml加5 ml饱和硫酸钾铝水溶液,再加1 ml苯胺饱和水溶液形成沉淀,通过摇动又能重新溶解,加入5%FeCl3水溶液1 ml形成黑色溶液,稳定10 min后使用。银染液:配制5%AgNo3水溶液100 ml取出10 ml备用,再缓慢加入浓氨水(比重0.880)使形成的沉淀刚好重新溶解,最后把备用的10 mlAgNo3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直到摇动后呈现轻微而稳定的薄雾状溶液为止,避光保存,可稳定数周。用媒染液染片3~5min,蒸馏水充分洗涤后,再把银染液滴加至涂片上。加热至接近沸腾,染色3~5min。由于Rhodes镀银染色法媒染液成分复杂、操作繁锁,所以1965年Blenden等改良了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法的配方。试剂A:100 ml蒸馏水中加入5 g单宁酸,1.5 gFeCl 3,15%福尔马林2 ml,1%NaOH溶液1 ml。试剂B:使用2% AgNo3,其他同于Rhodes,但试剂不稳定,要求在4h内使用,并用要用氨水调pH至10。试剂A染片2~4min,试剂B染色30 s,不需加热。由于以上两种镀银染色方法都要使用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并且需用无菌蒸馏水悬浮菌液制片,未采用评分法评价镀银染色方法。因此1977年,West等对镀银染色法进一步改良,制备涂片时直接使用血平板,评价染色效果首次使用5分制,通过该评价方法证明了加热银染液染片可以提高染色效果。试剂配方:媒染液为饱和硫酸钾铝水溶液25 ml,10%单宁酸50 ml,5%FeCl3水溶液5 ml,5℃保存,染色液配制同Rhodes,但需避光5℃保存。媒染液染片4min,银染液滴加至涂片上加热至微冒蒸汽,染色4min。同时West等还对使用不同培养基进行染色效果评价,包括半固体动力培养基、血琼脂平板、TSA(trypticase soy agar)斜面,其中半固体动力培养基和TSA斜面25℃,培养18~24h;血琼脂平板35~37℃,培养18~24h。评价结果血琼脂平板35~37℃,培养18~24h不适于细菌鞭毛染色,而半固体动力培养基和T SA斜面25℃,培养18~24h适合于细菌鞭毛染色,同时也证明了使用福尔马林处理标本制备涂片并不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