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题:散文阅读 宏观把握散文布局谋篇,多向分析句段作用(江苏专用)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题:散文阅读 宏观把握散文布局谋篇,多向分析句段作用(江苏专用)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题:散文阅读 宏观把握散文布局谋篇,多向分析句段作用(江苏专用)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题:散文阅读 宏观把握散文布局谋篇,多向分析句段作用(江苏专用)

第二单元 散文阅读

第一节 分析作品的结构和思路

第1课时 宏观把握布局谋篇,多向分析句段作用(复习课

)

(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花草堂

黄 裳

①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②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

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③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④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⑤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⑥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⑦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⑧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⑨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⑩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开头在全文中的作用的理解能力。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写读《杜诗辑注》及感受,既是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引出下文,也是为了表现作者想对杜甫有更深刻的了解,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

答案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②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③引出浣花草堂。

考点一分析文章的思路

[先做后讲]

(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何容何许人也

老舍

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

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

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他不常喝酒,一喝起

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

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

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身的事。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表。正因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设法摆脱。他的默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①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须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的,一齐等着他给喊好;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他不能这么办。同时他也知道毁坏了自己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协而变成永不洗脸的名士。怎办呢?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愣着也好。他也教书,也编书,月间进上几十块钱就可以过去。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见的风浪。真喝醉了的时候也会放声的哭,也许是哭自己,也许是哭别人。

②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腾自己的好处。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为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劲儿似的。努力自励的人,假若没有脑子,往往比懒一些的更容易自误误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能力。这句话出现在第一段中,回答时要考虑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作用。找到全文每段的关键语句,这篇文章每段的首句都是关键句,根据这些句子,对照文章开头段落的一般作用,不难确定这句话的作用。

答案点题;引领全文

命题分析

高考对于“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1.请梳理作者(文章)的写作思路。

2.概括文章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请梳理作者(文章)的感情脉络。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

5.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6.文章主要写了×××,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思维建模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类题目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把握文章全貌。这一步可从以下方面思考:

(1)从文章的情感变化(神)角度来思考文章的思路,写景抒情散文尤其如此,如《荷塘月色》:不静→求静→得静→生静;

(2)从散乱的事件(形)角度来思考文章思路,叙事性散文需如此,如《记念刘和珍君》;

(3)从时间、空间变化(形)角度来思考文章思路,游记散文更需如此。

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梳理出文章的脉络。

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把写相同内容的合并为一个层次。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全文结构。具体做法是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段落的抒情议论句往往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段意,也要注意。

第四步: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成段意。答题范式:①首先总括文章总体思路特征;②其次分析各个层次的内容及其关系特点;③重点分析关键段落(次层)对材料组织的作用和效果。

[即学即练]

见本节《课时作业本》第3题。

考点二分析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

[先做后讲]

(2014·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枣香醉人

洪丽丽

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

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玻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

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

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

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寂静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

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刺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

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

“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

“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

“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

“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

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

“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我问奶奶。

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唉,这棵枣树也老了!”记忆中这棵枣树结的枣子,即便是刚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解馋。

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翘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切都改变了。

爷爷、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

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

“怎么又包饺子?不怕累着?”我嗔怪奶奶。

“不累,你不是爱吃菜馅的吗?我和你爷爷常包!”

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灶。爷爷呼噜呼噜的气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阵阵的揪心。

“让你们搬到城里就听话吧,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房里,会叫人笑话我们不孝顺的!”我又开始劝奶奶。

“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耳背的爷爷显然是听到了我的话,像吵架似地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好气又好笑。“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

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

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

“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像你们孙女这么胖的!”我夸张地比画着。“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

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这七棵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枣子!”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我只好装作没有听见,低头快步地走出家门。

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论是谁回老家,总是奶奶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

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枣树的根,铁铸石雕的根,屹立不倒的根。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味多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哪怕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躯壳。

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最后消失在我视线里的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

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思念之中。

(选文有删改)

1.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类题的解答要注意答题的严谨性。第一步,确认答题角度。第二步,联系文章中心。本文“枣香”是线索,这一线索有

结构全文、渲染氛围的作用;运用比喻写出了爷爷奶奶对“我”的关爱和影响。“根”运用比喻,点明主题——对爷爷奶奶为儿孙日夜操劳、耗尽自身的赞颂。认为哪一个好均可。答案(示例一)我认可“枣香醉人”。“枣”是情感寄托物。“枣香醉人”实际是亲情“醉”人,有助于表现文章主题。文章以“醉枣”起,以“醉枣”结,首尾呼应。

(示例二)我认可“根”。“根”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所在。“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老房、老树、老人构成“我”的生命之根和精神依托。

2.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作用类题目应从内容(强调重点、手法、情感)和结构(对题目、上文、下文、结尾)两个方面考虑。“童年打枣”表现童年生活的快乐,其中有浓浓的亲情。当时的热闹与眼下爷爷奶奶的生活形成对比,衬托他们生活的冷清。

答案回忆童年的快乐,表现浓浓亲情,增添生活气息;昔日的热闹,反衬出爷爷奶奶晚年的冷清。

命题分析

高考对于“分析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1.为什么作者在文章中写×××(事或物)?

2.文章要表现的不是×××,却又从×××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3.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

4.作者在写某一事(物)时插入了×××(事或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某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思维建模

“分析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题”,要有意识地运用以下答题模式

[即学 即练]

见本节《课时作业本》第5题。

考场问题聚焦:阅读粗浅,不解意图

[阅卷现场]

(2014·天津卷)阅读《枣香醉人》(文本见本节第1课时考点二),回答问题。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

采样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乌篷摇梦到春江

叶文玲

①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②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

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③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亲近的心愿。

④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⑤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融在这一江碧玉里。

⑥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叹,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⑦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地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地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⑧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在哄哄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⑨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⑩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做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

的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唯愿年年得相觅。(有删改)

“梦”是本文的线索,结合全文,谈谈文章的构思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梦”的角度分析文章具体的写作内容。文章开篇写作者对富春江的向往,希望能够到富春江去游览;接着写陪朋友两次到富春江的经历,表现了富春江的“俏”“娇”“静”的特点;最后写对富春江上钓台的描写,表现对钓台的留恋以及对严子陵的崇高敬意等。

答案本文以“梦”为线索,以“乌篷摇梦到春江”为文眼,分别从“梦的产生”“梦的实现”“梦的展示”“梦的感受”四个方面叙写,其中“梦的展示”通过富春江的自然景观与富春江的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显现,将富春江梦幻般的美丽和自己对富春江深深的感情与浓浓的乡思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傲世风骨的喜爱与崇敬。视角独特,布局巧妙。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一、散文的文体特征 1.散文的种类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四类。这四类散文也是近几年高考常考的四种散文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相对一致的写作思路,把握每类散文的写作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答题时能做到指向性明确,思路清晰,一语中的。 2.散文的文体特征 散文的文体特征是“形散神聚”。 3.散文的线索 为了做到“形散神聚”,在选择上散文特别注重材料和中心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往往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整体。贯穿全文连缀人物和事件的顺序叫线索。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 线索的类别 线索的作用 线索是文章结构的主线,抓住线索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4.散文的立意 散文立意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5.散文的语言 散文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考场阅读散文的要求 1.读懂是前提,读懂方能做题 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要用细读的方法,认真揣摩一定量的散文,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2.快速阅读是本领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3.整体把握是关键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训练 写景状物类散文 (一)体裁特点 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试题(一)

散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三月关东 黄文山 关东三月,一个非常的季节。 尽管冬天即将过去,但春天并未到来。这是季候中的一段耐人寻味的空白。看不到鲜花,也听不到鸟啼,大自然显得冷清而平淡。平淡得有些空荡,甚至有些无奈。河面上依然结着冰,凝脂一般冻着一艘孑然无助的小船;树丫上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绿的动静。虽说冰雪的生命很短,但三月还是它们的世界。不仅背阴的山坡依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就是路两旁的堆雪,也在发着耀眼的白光。阳光照在它们身上,就像照在被褥上,它们只是报以安详的一笑,根本不相信自己会在三月的阳光下融化。 冬睡的山,此时大约醒来了吧。那是一场太过漫长的浓睡,慵懒的阳光从它们身上拂过,反而让它们睁不开眼睛,它们似醒非醒的样子,就像稚童般憨态可掬。不过,脱去了繁盛的绿装,山反而现出它们真实的面貌。它们裸露的筋骨肌肉,让人想到关东汉子敦实的身躯;它们不用修饰的神态,也像关东汉子般爽朗。 穿过了辽河平原一路向南,便有一列列大山迎面驰来,这是天山山脉南行的步伐,雄壮、威严。看这一重又一重的山脊在山边勾勒出一幅天然的关山行路图,总不禁让人想到宋琬的一首《关山道中》:“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行旅远从鱼贯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六月阴崖残雪在,千骑宵征画角清,丹青似李成。”在少数写北地风情的诗人中,宋琬最见功力。 从车窗望去,山连绵起伏,层层叠叠。尽管时届冬残,山坡上却看不到树叶凋零的景象。映入眼帘的则是满山遍野的柞树,织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从来都是顶着满头黄叶,经受着寒冬的考验,无论厉风冻雨乃至严霜重雪,在新芽吐翠之前,决不肯轻易落下。那树叶的颜色,不是华丽的金黄,也不是灿烂的红艳,而是土地那样厚重的赭黄,透着坚忍和从容。于是,它们在关东漫漫的长冬里,坚持着,等待着。等待也是一种美丽。 孤零零地看一棵棵柞树,实在不起眼。它既没有挺拔伟岸的树干,也没有婆娑秀逸的枝叶,普通得就像一个个质朴的庄稼汉。但千万棵柞树相呼应,相映衬,相扶持,随山形起伏,如巨毡延展,形成了一片让人徜徉不尽的风景。 在冬将阑而雪犹然之际,登凤凰山则别有一番韵味。少了春花秋叶的点缀,山色则更显古朴苍然;听不到鸣禽流水的声响,山间倒更觉空旷清幽。一座座深藏在山间的寺庙都还披着厚厚的雪装,瓦楞上是雪。只有红漆的廊柱在这一片白色中闪耀着鲜艳的光泽,很有年头的庙宇经白雪这么一衬,竟格外精神起来。 铺在凤凰山的这片雪足有半尺多厚。长长的一个冬季,说不清降了多少场雪。雪的

2020届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指导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指导 一、命题预测与考情分析 近年来,散文阅读在现代文阅读中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从考点的设置上来看,重点考查了“理解和品味重要词句的含义”“鉴赏散文的语言表达艺术”“概括内容要点”“分析结构”等内容。备战下一年度的高考,考生必须注重散文阅读的训练。 二、备考建议与要求 (一)树立一种意识 对散文的阅读,要树立文本意识。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抓住这一点,从总体上先梳理文本的思路,再概括大意,然后逐步深入赏析文章的艺术魅力,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二)具备两种能力 一是审美鉴赏能力。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它通常包含了唯美的意境,通过多种文学手法的运用,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阅读散文需要考生具有审美鉴赏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散文中的美,从而形成对美的独特理解,陶冶自己的情操。审美性阅读需要发挥考生的想象力,调动各个感官,体验作者描述的唯美的意境。 二是文本探究能力。 命题者设计散文探究类题目,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散文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实现对散文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阅读散文时要具备文本探究能力,对散文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探索。 第一讲整体阅读——精做高考真题,把握命题规律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它要求考生能用10 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左右的散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考生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这就需要考生重视整体把握。 知识点一散文的文体特征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三:散文 一、天津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学.科网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

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专题十六散文阅读 [学法――抓住形神,品味情思] [视情选学,有备无患] [把握文体特征] 明结构,快读文;知特点,准做题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本专题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散文。二、散文的特征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所谓“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例如,《窗》就是通过描述一系列与窗相关的事物来阐述哲理,《荷塘月色》就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说不尽的狗》就是寄寓一种生活、艺术和思想中蕴含的情趣。三、散文的分类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一)写景状物类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1.体裁特点其主要特点有: (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①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②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③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

(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散文文本阅读任务(十)分析谋篇布局,紧扣特点作用教案

任务(十) 分析谋篇布局,紧扣特点作用 任务情境“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阅读散文,要善于理清思路,赏析谋篇布局的匠心,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这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高考散文考查的关键能力之一。近几年高考对散文结构思路的考查,已由过去对句段结构作用的局部分析转向对整体谋篇布局的整体分析,这表明高考越来越重视对整体思维和综合答题能力的考查。一轮复习,虽然在这方面有所重视、训练,但对于这种宏观式的结构分析,尚须深入打磨。通过二轮复习,考生既要熟练地运用知识分析作品,又要不断地提高应对这种题型的答题能力。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

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而那天早上,当我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摊泥洼……虽然脚步近处蛙声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被密密匝匝的蛙声层层裹挟,迭迭淹没,咯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几只勤劳的白鹭时而驻足,时而低翔,在嫩绿的浅处投下几点不规则的倒影。 阳光、蛙鸣、白鹭、绿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地溢满生机和活力。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是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面对这惊世骇俗、主宰整个世界的金黄,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 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如果说,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外,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春天是丰富多彩、缤纷烂漫的代名词。这样的丰富多彩和缤纷烂漫,也洋溢在人世间。 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几年的一位女孩。内向和不善言辞是那里孩子常有的特征,而对“结对”的那些孩子来说,这一特征似乎更为明显,和我“结对”的那位女孩也不例外。那天,当我与女孩的老师交谈后正要与女孩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叔叔”,她一边叫,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我刚到学校后面山上采来的,送给叔叔。”她一脸通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刹那间,我的眼眶有点潮湿。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山红,

2017高考语文真题散文专题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散文专题 一、【新课标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 窗子以外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学科&网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docx

学习资料 2020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 2)记叙散文 (3)议论散文 或( 1)写景散文( 2)状物散文 (3)叙事散文( 4)说理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一读—整体感知: ① 了解主要内容; ② 归纳中心意思; ③ 分析题目含义。 ——用一句话概括中心。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二理—理清思路: 1、抓抒情议论句; 2、抓过渡句; 3、抓每层每段中心句。——用铅笔作好标志。 三找—-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四述—整合答案: 1、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 2、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 题型一: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高考散文阅读“谋篇布局”类题型探微

高考散文阅读“谋篇布局”类题型探微导读:典题阐释 高考散文阅读中的“谋篇布局”类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即要求考生学会分析文章每一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加以归纳整理。这类题型往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题: 一、文中某一句段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某一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就不同。在文首,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或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或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在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与前文相呼应。在文末,升华感情,点明或深化主旨;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画龙点睛。 二、文章线索的作用。在一篇文章中,线索就像一根红线,将一些零散的材料有机地贯穿起来。可以作为文章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以情感为线索,以时间、地点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其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3.有利于作者情感的抒发,深化文章的中心。 三、归纳文章的写作思路,包括散文的情节安排、结构方法等。 该类试题的题型模式有: 1.本文开头(文中或结尾)一段,对文章结构的安排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2.本文是如何谋篇布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文章所写的对象是“×××”,而在开头却写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始终的?以此为线索,有什么作用? 6.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用“×××”这一句话来收束全文有什么好处。 7.如果将文章的某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文本选读 默默的父亲 ◆一路开花 我记得他第一次将我送到学堂里的情景。他默默地拉着我尚且稚嫩的小手,慢慢地朝着那扇红色的木门逼近。我以为,他会对我说些什么,可他始终一言不发。我坐在窗边的木椅上,注视他渐行渐远的背影。 他时常会来接我,但我从未因此而觉得自豪和快乐。每每奔出校门见到他那张神情肃穆的脸,肆无忌惮的欢笑便会戛然而止。 八岁那年,他在学校附近的路上开了一家手工店,出售木制的茶杯桌椅。为了避开他锐利的眼神,为了不在那条狭窄的路上与他相遇,我开始绕另一条漫长的路回家。 我与他见面的机会忽然减少了。他从未对此有过抱怨,或是询问过原因。他依旧默默地切割木块,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倒头大睡,鼾声震天。

2018届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三:散文 一、天津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学.科网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

谋篇布局、语言特色

写文章谋篇布局,除了要考虑开头结尾、段落过渡、伏笔照应、前后顺序的安排、时间空间的变换、思想情感的转化和题材详略的处理等以外,还要独具匠心,使文章结构有所创新;尤其是写创新作文,谋篇布局必须要凸现个性,尽量打破传统的组材方式,大胆写结构独特的文章,令读者拍案叫绝。 结构特点很多,常见的有:开篇点题,层次井然,倒叙插叙,过渡自然,前后照应,设置悬念,主次详略等.要根据不同文章进行具体分析.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一段特殊段落,能引起强调重点、加强印象、传达某种特定感情、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 的作用。 结构特点很多,常见的有:开篇点题,层次井然,倒叙插叙,过渡自然,前后照应,设置悬念,主次详略等。要根据不同文章进行具体分析。 (2)根据句段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运用记叙或描写的句段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内容,使笔下的人物或情节更加形象、完整;运用抒情或议论的句段则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表明自己的观点,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结构看: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在文章的开头,总领全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或者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 2、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全文,点名题旨,水到渠成;或者与开头前后呼应,突出文章主旨。 3、在文章语段中间,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紧凑连贯。 4、大多时候总领全文和总结全文的句子就是中心句,它的作用就是点明文章的中心。 思路一:明确位置,把握作用 根据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能帮助我们快速确定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这类句子对上文所叙内容进行了概括,同时又引出下文将要写的内容。当然也有的句子只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 2、总结句: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情感。 3、照应前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加以补充或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密。 4、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思路三:结合修辞,增强效果 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可使表达内容生动形象,增强趣味性, 反复是为了强调, 对比是为了突出, 排比是为了增强语言气势, 反问增强表达力量,

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散文)

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散文)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是现代文阅读体裁之一,以下是搜索整理的一份2017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散文),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网!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依偎——重庆街景 黄济人 “依偎”这个词,是很难用在眼前这位年轻人身上的。他显然来自农村。靠在肩上的那 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标明了他的山城棒棒军的身份。可是他毕竟太年轻了一点,充其量十六七岁。而他那弱小的身躯所必须承受的,却是生活的重担。当他背着城里的冰箱摇摇晃晃爬上一幢宿舍的顶楼的时候,他气喘吁吁,他大汗淋漓,他青筋鼓胀,他牙关紧咬。“依偎”这个词的柔软情调已经离他而去了,远远地,久久地。他所面对所经历的情感只能是与“依偎”截然相反的东西,比如说昂首挺立, 比如说身腰佝偻,总之,在那衣着褴褛的遮掩下,在那蓬头垢面的裸露中,即令在那心理承受能力最为脆弱的地方,也只能剩下那副近乎残忍的铁石心肠了。 然而,此时此刻,他确实依偎在一位农村老汉的怀里。那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中午,当路上的行人纷纷躲进沿街的一个窄小的屋檐下的时候,我在一个角落里看见了他。他坐在潮湿的地上,靠在肩上的,依然是那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依然是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有所不同的是,他此刻的表情是平静的、顺从的,从那歪着的脏兮兮的脖子和那翘着的毛茸茸的鼻孔望去,他似乎睡着了。而这位老农也坐在地上,从年龄,从长相,更从为了不致惊动对方而久久不得动弹的双腿去看,他无疑是怀中孩子的父亲。他是什么时候进城来的,他怎么会在这里找到孩子,我一无所知。深信不疑的,便是他是怀揣着担心与不安,不计旅途之苦专程前来看望孩子的。现在好了,孩子的一切他都看到了。让他欣慰的是,孩子长高了一点,长壮了一点,而且突然变得懂事多了,没有再去调皮捣蛋,没有再去贪耍玩闹,孩子顽强的生存能力证明,他的家庭甚至他的家族已经升起了一颗希望之星。那么,明天就要回到乡下去了,地里发黄了的麦子等他回去收割,在这样的时候,父亲能够为孩子再说点什么或再做点什么呢?该说的也许已经说了,比如要吃 饱穿暖,比如要早睡早起,有了病一定要吃药,医院进不起就进药店,西药吃不起就吃中药。哦哦,这孩子不讲卫生的坏习惯进了城也没有改好,喏,手指甲这么长这么脏了,要是等到他自己来剪,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指导(最适用、最详细)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指导 命题分析与预测 二、命题预测与考情分析 近年来,散文阅读在现代文阅读中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2017年的几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约一半考查了散文。从考点的设置上来看,重点考查了“理解和品味重要词句的含义”“鉴赏散文的语言表达艺术”“概括内容要点”“分析结构”等内容。备战下一年度的高考,考生必须注重散文阅读的训练。 备考建议与要求 (一)树立一种意识 对散文的阅读,要树立文本意识。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抓住这一点,从总体上先梳理文本的思路,再概括大意,然后逐步深入赏析文章的艺术魅力,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二)具备两种能力 一是审美鉴赏能力。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它通常包含了唯美的意境,通过多种文学手法的运用,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阅读散文需要考生具有审美鉴赏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散文中的美,从而形成对美的独特理解,陶冶自己的情操。审美性阅读需要发挥考生的想象力,调动各个感官,体验作者描述的唯美的意境。 二是文本探究能力。 命题者设计散文探究类题目,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散文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

就需要考生在平时阅读散文时要具备文本探究能力,对散文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探索。 第一讲整体阅读——精做高考真题,把握命题规律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它要求考生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左右的散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考生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这就需要考生重视整体把握。

【真题示例】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高考题组

专题集训12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高考题组 一、(2017·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窗子以外 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 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 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 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 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 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 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 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散文阅读

专题二散文阅读 ——散体文章自由笔,形散神聚格调新 散文文体近几年在课标全国卷中没有出现,但是在高考考纲规定的考查范围内。因散文不易读懂,因此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从读懂四类散文文本切入,然后分考点突破,在每一考点中,再分题型进行系统复习;对每一题型,先通过典题,揣摩解题思路,再学习相关技法。这样有理论,有技法,有训练,形成解题能力。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 下面以2015年湖北卷、2016年天津卷为例,列举高考散文阅读的考点:

1.从阅读材料的选取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特点 (1)选材范围方面: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2.从命题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命题规律 (1)稳中有变。“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纵观这些年的高考题,散文文本的考点主要有: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中理解词句含意、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坚持“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因命题点需知文体特征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本专题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散文。 (二)散文的特征

写文章谋篇布局的“五个关键”

写文章谋篇布局的“五个关键” 谋篇布局就是对公文的主题思想和结构形式进行谋划 和设计,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列提纲,这是撰写文章的第一道工序,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谋篇布局是公文写作的“总纲”,只有“纲举”,才能“目张”。有没有一个好的谋篇布局,直接关系到公文的成败。这就好比我们要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首先拿出设计方案,画出图纸,方可施工。有的人在初写文章的时候。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没有这样的习惯,不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就仓促上阵,还有的怕麻烦,图省事,想开“快车”,走“捷径”,于是就“囫囵吞枣”,“乱点鸳鸯”,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列提纲不但不会影响写作进度,反而可以少走弯路,少出差错,“水到渠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没有一个总体布局,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写起来就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即使勉强地写出来,也很难写出主题鲜明、结构严谨、层次清楚的好文章。那 么如何进行谋篇布局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五个明确”。 第一,指导思想要明确。不管是哪一种公文都有一个中心议题,主要内容,都有各自的指向佳和目的性,所以一定要做到胸中有数,在思想上要清楚应当突出什么,强调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收到什么效果。第二,文体定

式要明确。不管是哪一文种都有自己特有的定式,其内容、形式、开头,结尾,以及表达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所以一定要有文体感。这就同我们干活一样,首先搞清楚要干什么,如果搞卫生,就要准备苕帚、簸箕。如果为果树剪枝,就要带上剪刀、斧头。如果为庄稼松土、除草,就要备好锄头、铲子。写公文如果没有“文体感”,就如同不知道要干什么样的活,也就不知道要准备什么样的工具一样,只要有了“文体感”,你所构思的提纲才会有所遵循。第三,重点内容要明确。主题思想确立以后,就要考虑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下笔,从哪几个方面有序展开,不管写什么样的公文,你所了解的情况一定很多,掌握的素材一定很多,但不可能在你所列的提纲中,都能派上用场,要根据你所设定的中心议题,加以筛选、提炼,分清主次,区别轻重,以达到突出主要内容,反映主要工作,总结主要成绩,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第四,文章意图要明确。这一点,对于谋篇布局至关重要。如果文章没有明确的意图,文章就会很随意,就会散,就会没有“主心骨”,可能会写成“四不像”。没有明确的意图,而是“随心所欲”,靠“自我感觉良好”去谋篇布局是不行的。因为你所列出的提纲缺少“主心骨”。就一般来讲,一篇文章要受到欢迎,就必须站位比较高,视野比较宽,思考比较深,一定要有自己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思路。要写一篇好的文章,做一个好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6篇(含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6篇(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14分) 寂寞 梁实秋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