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洪秀全的平等思想

论洪秀全的平等思想

论洪秀全的平等思想
论洪秀全的平等思想

论洪秀全的平等思想

姓名:梁倩

学号:1039127

指导教师:杨卫东

职称:

论文分类号:

摘要:洪秀全的平等思想通过他早期的著作以及太平天国的社会实践,可以认为他的平等思想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平等。太平天国的建立是洪秀全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种延续,广大的太平天国军人和百姓并没有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政治地位。它仅仅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以及对平等权利的向往,是比较初级和朴素的平等观念。

关键词:平等、洪秀全、太平天国

一、平等思想——产生的背景

洪秀全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普通农家,由于他自幼好学,聪明刻苦,13岁时就能熟读《四书》、《五经》等多篇古文。家人和教书先生都夸赞他“才学优俊”,期待他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洪秀全自己也认为他一定能光宗耀祖,实现自己的抱负。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科举考试屡次失败,这使他感受到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黑暗,对朝廷产生了怀疑,从而萌生了反清思想,而广州人民发起的反侵略反投降斗争,更是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坚决的放弃科举,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正是由于他在农家长大,对广大农民的生活疾苦和迫切需求有深刻的了解。长期的封建社会教育使他具有一定的文化涵养,为他反映广大农民的要求和愿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843年夏,洪秀全的表兄李敬芳在洪秀全的书柜中发现了一本叫《劝世良言》的书,并向其借阅。李敬芳也对现实不满,读了《劝世良言》后,对书中的观点大为赞赏,并向洪秀全大力推荐。称其“内容奇极,大异于寻常中国经书” 。引起了洪秀全的注意,而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引起了洪秀全的强烈共鸣。后来这本小册子被洪秀全视为“天赐奇书”,并且成为拜上帝教的经典著作。《劝世良言》中提到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洪秀全十分赞同,并且主张崇拜上帝,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他劝人们信奉上帝,不信邪神,“去旧从新”,并提出建立一个“太平一统”的新世界。但是,洪秀全当时还没有提出这个“太平一统”新社会的具体内容。

二、平等思想——早期著作

1845至1846年,洪秀全在家中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简称“三原”)等作品,号召人们用武装斗争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从而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社会。这三部经典著作体现了洪秀全早期的平等思想,也是拜上帝教早期重要文献之一。

(一)原道救世歌

在《原道救世歌》中洪秀全宣扬上帝是唯一真神,所以人们应该只拜上帝,不拜其他的邪神,并指出“开辟真神唯上帝,无分贵贱拜宜虔、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上帝视之皆赤子”。并且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劝诫人们“须作正人”,切戒“淫”“行杀害”“为盗贼”“忤父母”“赌博”以及“食洋烟”等不正行为。在洪秀全的眼中这些不正的行为是违背了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也不符合基督教的思想准1

①《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

则。他将西方的基督教思想和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就是为了告诫人们在信奉上帝的同时也要遵守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书中提出的“上帝视之皆赤子”,“普天之下皆兄弟”,这些平等的思想激发了农民群众反封建的斗志,体现了人们对平等生活的向往。

(二)原道醒世训

《原道醒世训》一文中洪秀全提出“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近而中国是皇上帝主宰化理,远而番国亦然;远而番国是皇上帝生养保佑,近而中国亦然。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①。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时的社会,揭露了当时政府的腐朽黑暗,号召天下兄弟姊妹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

那么洪秀全怎么才能实现这一理想社会呢?他认为人们之所以相互争斗,是因为私心作怪,是信奉邪神的后果。所以洪秀全指出“惟愿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姐妹跳出邪魔之鬼门,循行上帝之真道,时凛天威,力尊天诫,相与淑身淑世,相与正己正人,相与作中流砥柱,相与挽已倒之狂澜”②。洪秀全要改造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体现了他的政治抱负。然而洪秀全认为社会黑暗,世人互不相爱,是受邪魔诱骗,不尊上帝的缘故,这恰恰是基督教的基本精神③,他只是在宣扬宗教的一些思想,并没有为了实现平等而做出一些具体的事情。这个时候的洪秀全重心在传教上,还没有明确的反清思想,所以他拯救世人的方法自然是君民一同信奉上帝,从而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社会,因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三)原道觉世训

1847年洪秀全完成了《原道觉世训》,在这篇文章中他将社会分为两种对立的形式。将封建统治者和农民的对立概括为邪与正、妖与神的对立。提出所有牛鬼蛇神皆“阎罗妖之妖徒鬼卒”。而所谓的“阎罗妖”,就是指封建皇帝。“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素者也。而世人偏伸颈与他,何其自失天堂之乐,而自求地狱之苦哉!④”。强调皇上帝才是真正的“帝”,别人不能以此称谓,还说清政府的皇帝是什么人,也敢自称皇帝。

《原道觉世训》加强了对上帝创造世界的宣传,“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器用皆其造成。仰观夫天,一切日月星辰雷雨风云莫非皇上帝之灵妙;俯察夫地,一切山原川泽飞潜动植莫非皇上帝之功能。昭然可见,灼然易知,如是乃谓真神,如是乃为天下几间所当朝朝夕拜⑤”。洪秀全从皇上帝对人类的恩德和权利,向人们证明信奉上帝的重要性。这些内容是受了《劝世良言》的直接1

①《原道醒世训》洪秀全著后改为《原道醒世诏》

②同上

③《太平天国起义记》韩山文著

④《原道觉世训》洪秀全著后改为《原道觉世诏》

⑤同上

影响。另一方面,洪秀全指出封建帝王就是“阎罗妖”,众多凡人信奉邪神被阎罗妖缠捉魔害,号召众人站在“皇上帝”这一面,这其中表明了洪秀全对封建君主的不满和批判。

洪秀全早期的平等思想在一些宗教思想上有所体现。首先,他认为人人都有信奉皇上帝的权利,这是相对平等的;其次,他继承和发展了基督教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在上帝的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然后,洪秀全认为在人的肉身之外,还有灵魂的存在,只要人们信奉皇上帝,则“生前看顾,死后魂升天堂,永远在天上享福”,若“溺信各邪神,则生前惹鬼缠,死后被鬼捉,永远在地狱受苦①”,即是只要你信奉皇上帝,死后都拥有升入天堂享福的权利。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洪秀全的早期作品中确实体现了一些平等思想,但是他的这种平等思想却是不完全的。虽然他认为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然而在上帝的子女之间却并不平等,并且在后来的《天条书》指出:皇上帝虽是大共之父,但其子女是有尊贵卑贱之分的,“君长是其能子,善是其肖子,庶民是其愚子,强暴是其顽子。②”由此可见,皇上帝的子女之间有尊卑贵贱之分,因而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是不可能平等的。

三、平等思想——圣库制度

从1851年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就开始在太平军内部实行“圣库制度”。所谓“圣库制度”就是指拜上帝教的信徒们,将田产变卖之后所得财产全部奉献于公库,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由公库开支。

在战争中收缴的黄金、白银、绸帛、珍宝等,必须要上缴公库,不得私藏,违者重罚,甚至斩首。定都天京以后“圣库制度”也在军队意外的民众中开始推广。由于“圣库制度”是以人无私财和大致的平均分配为基础,因此,它的实行对太平天国初期能够取得胜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又因它使将士及其家属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因而吸引了大量的贫困人民的参加。它使众教徒之间形成一个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从而体现了洪秀全的平等平均思想。

洪秀全以一切财物统归公有为基础,对太平军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实行供给制,“全体衣食俱由公款开支,一律平等。③”大家过着平均主义式的生活,丰衣足食的时候,人人都能够温饱;缺粮严重时,即“概行食粥,以示节省。④”这种平均主义式的生活对于贫困农民的吸引力是极大的。所以,太平军的队伍日益壮大,且供给制解决了家人的问题,使将士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加强了太平军内部的凝聚力。在社会组织上又实行男女分营,打破了以往一家一户的社会组织,以“天下一家”的组织形式代之。这些都体现了洪秀全的平等思想,是他建立地上天国的尝试,也是他建立新社会的雏形。在这个社会中,剥削压迫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以兄弟姐妹相待,享3

①《劝世良言》《近代史资料》,1979年第2期

②丛刊《太平天国》(一)

③《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870页。

④《太平天国印书》(下)520页

受一切完全的平均。这种制度强化了军队的组织机制,有利于军事指挥战斗,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点以及特长,从而提高了战斗力。

在这个要求人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对敌的大家庭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纪律及戒条,无论行军作战,还是临时休整,都要“努力护持老幼男女病伤,总要个个保齐,同见小天堂威风。”①因此,在太平军中初步形成一种平等互助,同甘共苦,团结友爱的新的社会现象。

但是,太平天国内部妨碍圣库制度实施的因素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私有观念根深蒂固,所以经常发生财产私分的现象。尤其是洪秀全等领导人不能做到与广大将士们平均平等。据记载:“伪天王日给肉十斤,以次递减,至总至半斤,以下无与焉。......礼拜钱及粮、米、油、盐,一律皆有定制:伪官每人每七日给钱百文,散卒半之,每二十五人每七日给米二百斤,油七斤,盐七斤。”②虽然总制以下无肉一说不太可信,但是礼拜钱、食肉有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为了鼓舞士气,洪秀全还宣布杀敌积极勇敢的人积功升官。还根据不同等级的官位,可以享受不同的物质待遇。在衣饰方面,太平天国也是分等级供应的。在永安的时侯,洪秀全大封功臣,凡“封及着,袍帽遵依官制,未封及着,封帽一概尽与两司马同。......上至小天堂,凡一概同打江山功勋等臣,大则封丞相、检点、指挥、侍卫,至小亦军帅职,累代世龙袍角带在天朝。”

③就这样,原来相对平等的制度在永安以后逐渐被破坏。特别是在洪秀全定都天京以后,经受不住封建帝王的生活方式的诱惑,开始进行效仿历代帝王权贵,过上了奢侈享乐的生活,各级官员上行下效,而平均平等的简朴生活却仅限于普通的士兵和平民。圣库制度虽然依旧存在,但是它却使那些出身于贫困之家的各级官员凭借特权大肆攫取公有财产,使之变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这在后期更为严重,太平军外出作战期间“所得谷米牛羊猪鸡等,则馆中公用,银钱衣服,则各种收藏。”④财产归公虽然仍在进行,但是平均分配已经大为变形,太平天国出现严重的物质待遇不平均以及社会、政治的为的不平等现象,洪秀全的平均平等思想也逐渐淡化,圣库制度已名存实亡。

四、平等思想——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冬天,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并实行了其中的一些精神。它是金田起义以来,三年革命战争的产物,是洪秀全精心设计的一个绝对平均主义方案,这一方案是洪秀全平等思想的最高峰。

《天朝田亩制度》是洪秀全在建立政权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这一纲领性文件主要解决的是太平天国的土地问题。以洪秀全为主的领导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案,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4

①《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第870页

②丛刊《太平天国》(三)第277页

③丛刊《太平天国》(一)第73、49页

④丛刊《太平天国》(六)第739页

《天朝田亩制度》公开否定了几千年来的私有制,提出了“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公有制观念。由于人人皆是上帝的子女,都有权享受相同数量的土地,所以太平天国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天下人平分天下田”的观点。《天朝田亩制度》确定了划分土地的标准,规定16岁以上男女同等享受田地,15岁以下减半,分田时好田坏田各占一半。还规定,田地“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由此可以看出,《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完全贯彻了绝对平均主义原则。但是,在《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土地制度中,还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虽然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具有极大的革命性与进步性,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底下,想实现它使很难的。同时,《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平分天下田,物物归上主,它消灭了所有的土地私有制,而替代它的是以天王为首的国家土地所有制。这样不但没有彻底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反而剥夺了自耕农仅有的一点土地所有权。因此,它是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是洪秀全构想的理想社会的蓝图,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在《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中,男女地位平等。女子和男子同样拥有土地和生活资料,女子还可以和男子一样参加军政事物,参加拜上帝活动。并且提出严禁缠足和买卖婚姻,女子的地位明显提高了,这使得女子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太平天国对自由结合的男女发给结婚证书——“合挥”①,上面登记着结婚人的姓名、年岁、籍贯等项目。这一创举是史无前例的,它使中国广大妇女摆脱了千百年来对男子的从属,敢于追求自由和幸福,促进了中国民主主义的发展。《天朝田亩制度》还规定必须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是对于以洪秀全为首的天王们却可以例外,他们大多妻妾成群。这与《天朝田亩制度》中所宣扬的平等背道而驰。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洪秀全所提出的的平等思想,并不是真正的平等。

在定都天京以后,洪秀全以“朕”自称,用“君臣之道”教育军民,等级制度森严。洪秀全曾在宴会上说:“尔今日得在金龙殿内坐宴,是天父大开天恩与你者也。朕同胞等皆是新承帝命下凡,顶天父天兄纲常者。以理而论,惟朕及胞等始能在此金龙殿设宴,若至幼主以后,皆不准人臣在金龙殿食宴。设若臣有功者,欲赐宴以奖其功,只准赐宴与朝厅,断不准在金龙殿内君臣同宴,以肃体统也。此事极为关系,当记诏以乘永远。”②从中可见,洪秀全要保持这种比封建专制制度过之而无不及的制度,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平等思想。

《天朝田亩制度》根据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家庭模式,规定了农民的生产活动。它要求,各家各户分别进行耕种,从事家庭副业。各户按照统一的标准独立生产和消费,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实体,维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在社会上也实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形式,而所谓的“天下一家”只不过是多数家庭经济的组合及放大。然而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是向近代经济转变的开端,《天朝田亩制度》5

①合挥是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由于上面印有龙凤图案,故称"龙凤合挥"

②丛刊《太平天国》(一)48、49页

却主张让社会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将开始分离的农业和手工业再次结合起来,这俨然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明显的落后性和保守性,,它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一种空想而已。

综上所述,我认为洪秀全的平等思想并不是真正的近代平等思想,虽然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提到的一些观点是平等的,在太平天国的早期社会实践中也确实实现了相对的平等,但是随着太平天国的建立,洪秀全的平等思想也逐渐解体,并且开始沿袭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因此,他的平等思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参考文献

[1]梁发.《劝世良言》.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修改校订在广州付印刊行.1832

[2]韩文山.《太平天国起义记》.简又文译.北平燕京大学图书馆出版.1935

[3]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上海人民出版社

[4]罗尔纲.《太平天国的理想国——天朝田亩制度考》.商务出版社.1950-05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2

[6]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洪秀全选集》.中华书局.1976-01

[7]牟世安.《太平天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02

[8]朱哲芳、邓洁彰等.《洪秀全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04

[9]崔之清,胡臣友.《洪秀全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10]史景迁.《太平天国》.朱庆葆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马克思与卢梭_平等观

P3关于启蒙II 卢梭被认为是异化理论的开创者:《论科学与艺术》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自爱与人的怜悯心一样是人在自然状态中所具有的天然情感;异化表现为社会不平等&人的不自由;自尊则在社会中与他人产生联系而产生 P4关于平等 经济、社会生活领域?不关切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不平等,漠视和容忍个人财富悬殊和穷人生活状态的恶化。 P5卢梭的平等观 《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相信他所说的话,这个人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的缔造者” 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就增加一步。当不平等发展到顶点,通过缔结公约构建社会(政治和法律的)平等。 《论犹太人问题》:“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已经把市民生活分成几个组成部分,但对这些组成部分本身‘并没有实行革命的批判’。资产阶级革命把市民社会,也就是把需要、劳动、私人利益和私人权力看作自己存在的基础,看作不需要进一步加以阐述的当然前提,所以也就看作自己的自然基础。作为市民社会的人则是‘本来的人’,是‘有感觉的、有个性的、直接存在的人’,而封建社会中的‘政治人’则是‘抽象的、人为的人,寓言的人’。卢梭关于政治人的抽象论述很对,他说: ‘谁敢把人民组织起来,谁就一定会感到自己能够改变所谓人的本性,把每个本身是完备的、孤立的整体的个人变成更大的整体的一部分,用部分的、道德的存在来代替肉体的、独立的存在。所以“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资本论》:“法律上的平等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即限制在目前主要的不平等范围内的平等,简括地说,就是简直把不平等叫做平等”。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和人道,“无论如何它只能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 P6马克思的平等观 要使整个社会的不平等状态得以真正改变,从抽象的原则出发是不可行的,而应以现实具体的生产力为出发点,去找寻达到社会平等的途径。 P8关系 私有制:卢梭把不平等的起源归咎于私有制的产生,并认为社会会分工和交换是私有制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冶金和农耕的产生与因此产生的分工导致的贫富分化。马克思认为,随着人类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剩余产品的出现,必然产生私有制,出现了社会分工,“分工与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语”,私有制与分工导致了社会出现不同阶级,以及阶级间不平等的出现,“与这种分工同时出现的还有分配,而且是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分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 ”。而阶级社会中生产资料私有制与阶级对立的存在决定了平等的社会分配是不可能出现的,阶级的对立与分化产生了现实中各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不平等的不可避免性:人自身的不平等和差异与由社会确定和制约的全部公民差别,即个人能力和生活负担的差异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不平等,所以必然存在着不平等的权利。 人类社会的辨证发展:(恩格斯)“杰出的辩证法”,“我们在卢梭那里不仅已经看到那种和马克思《资本论》中所遵循的完全相同的思路进程,而且还在他的详细论述中可以看到马克思所使用的完全相的整整一系列辩证的说法:按本性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一个极端向它的反面的转化,最后,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

洪秀全的一生

洪秀全的一生 洪秀全,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因为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使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瞬间转变成一个王朝的创造者,并且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是具有争议的人物。 他生于农耕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乡试都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了,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一度昏迷。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此时,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参加了广州的乡试,可是结果还是名落孙山。 这时,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虽然未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洪秀全说:“人心太坏,政治腐败,天下将有大灾大难,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难。入教之人,无论男女尊贵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转至广西一带传教。洪不久便返回广东,冯云山留下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1845年至1846年间,在

家乡的洪秀全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作品。1847年初,洪秀全在广州的一所基督教堂学习了几个月,曾要求受洗,但教士认为,洪秀全对教义的认识不足够而拒绝了。洪其后再到广西会合冯云山,并陆续制订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决定反清,加紧准备。会众在下半年间陆续前来金田团营,在1851年1月正式宣布起义,揭竿而起。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等人在金田营盘岭聚集2万多会众,举行反清武装起义,称太平王,后在东乡建立太平天国;12月,在永安分封诸王。翌年攻桂林,克全州,占领两湖,再从武昌沿江东下,攻占南京。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再分兵北伐、西征,结果北伐失利而西征胜利。入主天王府后,深居简出,生活奢靡,大权交由杨秀清掌握 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以“天父下凡”为由迫天王封他为“万岁”。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伪作不忍。后来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顶天燕秦日纲铲除东王。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与秦日纲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诛,史称“天京事变”。

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

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总是穿着宗教的外衣。如果说,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多半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那么,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却是和基督教的影响联系在一起。基督教新教各教派, 产生于十六、七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没落时期,它是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工具。鸦片战争前夕传入中国的新教,主要是充当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先锋。英国带教士马礼逊, 是新教在中国布道的开山祖; 梁发是新教在中国的第一个华人牧师, 他所编写的《劝世良言》,是第一本中文传道书; 而使《劝世良言》的教义同太平天国厉史发生联系, 并让一个外来的上帝为中国农民起义所用的, 则是洪秀全。人们一定会想: 基督教的社会原则颂扬怯懦、自卑、顺从、屈服, 为什么反而为农民起义所用了呢? 奥秘就在于,是“人创造了宗教, 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创立宗教的人, 不仅本身感到宗教的需要, 还必须懂得群众和社会风暴对宗教的需要。洪秀全恰恰具备了这些条件。对于《劝世良言》所传布的教义, 洪秀全最初曾经虔诚阪依, 后来,随着自己对农村实际状况和农民思想愿望的进一步了解, 才逐渐有所怀疑,以至对外来的上帝作了一番改造。 对基督教义, 洪秀全有吸收的一面, 也有批判的一面。主要表现在:第一,信仰和借用基督教的“独一真神唯上帝”的权威,扫荡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一切传统权威和偶象崇拜。《劝世良言》宣扬,上天只有一位“独一真神”,那就是“原始造化天地人万物”之“上帝爷火华”。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所谓神权,无非是皇权在天国或冥间的反映。农民要起来造皇帝的反,就必须冲破为封建政权服务的神权,就必须创立一种与之相对立的宗教权威。洪秀全创立的“皇上帝”,就是农民起义所需要的新的权威。第二, 由拜上帝的平等, 引伸为人间所有“兄弟姐妹”的政治平等、经济平等。《劝世良言》宣称,就世人而言,“有上下尊卑贵贱之分”,但是,“论拜求天上神父者, 不拘上下尊卑贵贱人等,淮以谢罪求免”。洪秀全突破了《劝世良言》的界限,他认为, 既然一切人都是上帝的子女,在上帝面前就应是平等的。《原道醒世训》强调:“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 何可起尔吞我饼之念? ”主张将“陵夺斗杀之世”,“变而为公平正直之世”。第三, 把虚幻的天堂说教,化为在人间“创开天闰”。《劝世良言》讲的天堂,天国,都在死后的水生里。基督教的这种教义,是用彼岸世界的幻梦,来解救现实生活的苦难,是用虚无缥缈的幸福,来麻痹和瓦解人民的斗志。但洪秀全却要把这种梦幻的天国, 从天上搬到地上来。他说:“天上有天国, 地下有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 创开天国是也。”进入天上的“天国”,靠虔诚的忏悔祈祷和赎罪, 开创人间的天国, 靠的却是兄弟姐妹们。第四, 谴责逆来顺受的教义, 强调“皇上帝”和“阎罗妖”的对立斗争。《劝世良言》在宣称富人进天堂比骆驼进针孔还难的同时, 教导穷人要“爱尔仇”, 要顺从和忍耐, “贫穷虽极, 亦不须太过伤心, 惟固穷守分, 凡事听命于神天上帝。”洪秀全针锋相对地批判这类说教, “过于忍耐或谦卑, 殊不适用于今时, 盖将无以管镇邪恶之世也。”他强调:“世间所立一切邪魔该杀。”显然, 被洪秀全抽象为宗教语言的. 泉上帝”和“阎罗妖”的对立斗争, 实质上是人世间农民和地主之间阶级斗争的反映。由上可见,洪秀全接受的是《劝世良言》传布的基督教新教教义, 而且从农民民主主义的平等要求和本人的救世主意识出发, 对新教教义有取有舍,作了扬弃。美国学者费正清说:“显然,洪秀全只是在建立自己的神道统治时,从《圣经》里吸取了对他有用的东西, 决不能说他为了自己和他的信徒们真正接受了基督教。反之, 他把自己弄成一个捏造基督教启示的新源泉。”这个见解是值得注意的。在中国封建社会和欧洲中世纪时期, 宗教尽管常常成为苦难的、涣散的农民群众发动和集结起来进行反对封建暴政的工具,但是,它一旦起过这种工具作用, 很快就会转化为新的迷信渊蔽。胜利, 固然可以暂时维护宗教迷信的“权威”,失败,灾难,莫名其妙的自相残杀,就使宗教迷信不能不走向破灭。1 8 5 6年,天京内让,上帝的代言人、夭父的第四子杨秀漪首先丧命。全知全能的上帝在干什么呢? 既没有启示,更没有惩罚。“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这首太平天国后期流传于江苏省昆山、仪征一带的歌谣是多么辛酸呵。人们的信仰动摇了, 怀疑增长了。洪仁开在《资政新篇》中讲了这样一段话:“天朝初以天父真道, 蓄万心如一心, 故众弟只知有天父兄, 不怕有妖魔鬼。此中奥妙, 无人知觉。今人心冷淡, 故锐气减半耳。”晚期,洪秀全并没有从宗教的迷惑中觉醒。天京被围,兵力不足,他竟说:“联之天兵过于水,何惧曾妖?”洪秀全创造了上帝, 但上帝缠捉了他自己。人间的困难、企图用非人间的力量去解决, 当然只能是碰壁。宗教唯心主义, 使洪秀全陷入丧失理智的可笑境地。 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1601 学号3160113010 吴迪

浅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思想原因

社会发展学院 学年论文题目: 浅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思想原因班 级 103学 号9姓 名张琪指导教师应俊论文摘要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影响深远的起义运动。自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建号天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斗争开始了,它的兴起给清朝的封建统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是它却在前期达 到运动的高潮之后发生了天京变乱,从此太平天国运动迅速走向衰落。究其原因而言,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的失败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政策的偏离,有战略的错误与思想的原因,下面针对其思想原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太平天国 失败 思想、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

谈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

谈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业 北师大哲学管理系 云南教学点 章俊骏

谈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 关于《西方政治思想史》 北师大哲学管理系云南教学点 章俊骏 主体摘要: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对法国政治思想的影响很大,他的“平等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的 “社会契约论”强调“个人利益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同时,也要服 从整体不损害他的利益只会使他自由”,他提出“人民主权学说”,在 法国历史进程中发挥过巨大影响。 关键词:法国,卢梭,政治思想,平等理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学说,思想论者的影响 正文: 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特色鲜明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兼著名的文学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卢梭的政治思想在法国历史的进程中发挥过巨大的影响。生前他的小说和政治著作已经赢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全集在晚年多次出版。特别是在法国大革命中,《社会契约论》一版再版,形成了对卢梭空前的政治崇拜。他的精神和思想鼓舞了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领袖们。罗伯斯庇尔是卢梭政治学说的忠实实行者,马拉是当时少数真正研读并理解卢梭著作的人之一,圣·鞠斯特在1794年7月事变前草拟过一个建立平等的小私有者民主制的计划。同样,卢梭对科学、文化、艺术的全部否定,他对公意绝对正确的信仰,他对人民直接行使主权的主张,在法国大革命的全部进程,尤其是雅各宾专政时期,也暴露出它们可能有的弊病,为后人留下值得长久思考的课题。

一、平等理论 平等思想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开篇就提出一个振聋发聩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①在他看来,要实现个人自由,离不开平等,因为没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卢梭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财产占有应该尽可能地平等,以及在法律规定下人人权利平等的原则,为人民主权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 卢梭相信,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只是人类社会才打破了大自然在它们之间建立的平等;又说,各种等级的人都是一样的,人数最多的等级最值得我们尊敬。从人的天生平等出发,卢梭对封建特权制度作过无所不至的尖刻讥讽。其一,他完全否认国王和贵族的特权地位,公开宣称自己看不起企图在衰败的王权下疯狂挣扎的“这个破落的国王”,并坦白承认自己对贵族的强烈厌恶,包括不喜欢他们的残酷、偏见、卑劣与虚荣心。其二,他辛辣、透彻地批判天主教神学,指责“要信上帝才能得救”这个教条严重地摧残了人的理智,主张不要因为一个人不信上帝而惩罚他。其三,他彻底否定封建的教育制度,认为当时人们的种种智慧都是奴隶的偏见,一切习惯都在奴役、折磨和遏制人们;主张教育要诉诸人的天性,要培养青年人爱人民的习惯。其四,卢梭抨击文明的价值,认为科学、文学与艺术用花冠点缀了专制统治的锁链,使人们身处奴役而不自知。 卢梭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充满了叛逆和革命精神。他尖锐地指出,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旧秩序不可避免地要被革命所推翻。卢梭的激进思想,集中地代表了第三等级中广大小资产阶级劳动者的革命情绪。他的有些想法后来直接变成了法国大革命中的民众实践和法律条文。 力图挖掘造成种种恶果的原因,探寻社会政治不平等产生的根源,是卢梭平等思想中最为深刻的步伐。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里,卢梭首先指出,在自然的状态下存在着一种不可毁灭的真实的平等,人们即便有体质上的自然的不平等,其影响也几乎等于零。由于人类有一种自我完善化的能力,他们学会使用工具和火,发明了农业和冶金业。特别是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财产上的不平等,接着产生了统治和奴役,人们之间便处在暴力和掠夺的最可怕的战争状态。富人通过欺骗穷人的契约,组成了社会,产生了法律,但是一切国家的法律的普遍精神,是袒护强者,欺凌弱者,袒护富人,欺凌穷人。社会把保障私有财产和

浅析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浅析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摘要:人民主权是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卢梭是人民主权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其《社会契约论》一书中他从公意出发系统地论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虽然在理论上有不可忽视的缺陷,但在倡导民主政治的道路上是重要的里程碑,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如今,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光辉的篇章,其政治理念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各种政治制度。 关键词:卢梭、公意、人民主权、局限性 人民主权,也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一个核心内容。让雅克·卢梭是人民主权理论的集大成者,将人民主权学说推向了顶峰,他从社会契约论出发,对主权理论做了全新的阐述。 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是社会契约论的根本观点,也是社会契约论的精神所在,人民主权的思想倡导自由和平等,激烈地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思想。“要寻找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在订立社会契约时,把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集体,同时又从这个集体“获得自己本身所渡让给他的同样的权利,所以人们就得到了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社会公约即是“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正是基于这种社会公约,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虽然受阶级与时代的局限,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民主,但是这种思想对于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反对封建专制集权统治来说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人民主权思想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自由和平等 一、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18世纪的欧洲是资本主义蓬勃兴起的时期,同时也是封建专制统治逐渐土崩瓦解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和激烈化,价值观念冲突严重,启蒙运动在法国的掀起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开启了辉煌的新时代。让·雅克·卢梭作为18世纪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国大革命思想先驱者。卢梭出身寒微,生活困苦,境遇悲惨,属于当时法国的第三阶层,贫寒困苦、饱受压迫、 居无定所的生活使他体验了社会的不公,辗转于社会最底层让他了解到穷人的悲哀,这些经历让他对于封建制度重压下的民众疾苦感同身受,他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痛恨封建专制集权,这些使他成为启蒙运动中的思想激进派,他代表当时的小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对封建专制集权进行了激烈、彻底地批判,所以说他的民主思想在当时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其《社会契约论》中人民主权的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直接指导思想,并且影响波及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国家。 卢梭提出要订立社会契约就必须进行个人权利的全部让渡,由此形成公共意志,而主权则是公意的体现,因此,主权属于人民。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公意,公意是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体现人民共同的利益。从公意出发,他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主权是公意的

近代名人简介

1:梁启超——他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公车上书,并参与了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民国后成为著名教授、社会活动家: 2:林则徐——他是封疆大吏,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其亲身参与了虎门销烟,被人们誉为民族英雄 3: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 5: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他修建的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6:洪秀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7:李鸿章——李鸿章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8: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 9:康有为——康有为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同时他也是戊戌变法主要参与者 10:袁世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时期,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11:谭嗣同——清末百日维新著名人物,维新四公子之一;谭曾著《仁学》一书,维新派代表人物,变法失败后,甘愿流血牺牲,英勇就义。 12:孙中山——是医师、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家、中国民族主义者、中国国民党总理、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亦为中华民国国父。 13:蔡元培——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4:陈独秀——思想家、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及首任总书记。 15: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6:蔡锷——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17:汪精卫——早期革命家,青年时代加入孙文的革命组织,成为孙文的得力助手。18:蒋介石——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19: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20: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著《天演论》,是早期的共产主义者。 21: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2:朱德——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军委第一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十大元帅第一。 23 :刘少奇——中央人民政府第二副主席;军委第二副主席;曾拟授元帅。 24 ;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军委第叁副主席;政协副主席;曾拟授元帅。 25 :任弼时——七大中央书记处第5书记兼书记处秘书长,政治局委员。 26 :彭德怀——军委第四副主席;十大元帅第二;西北政府主席,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 27:林彪——十大元帅第叁;中南政府主席,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区司令员 28:邓小平——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曾拟授元帅;西南政府第二副主席;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委。

洪秀全的功与过

洪秀全的功与过 一、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其后写的《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为太平天囯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经数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农民领袖冯云山的帮助下,拜上帝会得以迅速发展,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 二、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四、颁布革命纲领。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1859年颁布了洪仁玕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这是后期太平天囯的重要政纲,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 作为太平天囯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严重错误也是不可忽视的。洪秀全的错误主要在于: 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严刑酷法,倒行逆施。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众。在太平天囯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完全变

为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太平天囯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囯内部带来致命危机。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所部又是太平军精锐。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唯一能团结群众辅佐洪秀全重振国势的人选。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挟制和排挤他。因此,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囯出现分裂局面。其后,陈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京围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三、洪秀全在内讧之后,更是任人唯亲。首先是他哥哥洪仁发、洪仁达,分别封为安王、福王,让两个老哥掌权,压制、监视石达开。之后洪秀全迫于满朝反对,不得已取消两个昏庸兄长的王爵,还是对他们言听计从,后来又再改封为信王、勇王,一直干预朝政。却最受洪秀全信任。天京危急之时,洪秀全更是明确宣布,朝政由洪仁达执掌。前面说过的洪仁玕,是洪秀全堂弟。因为本家人可靠,又不像两个老哥那样粗鄙,就立马三级飞升。洪仁玕虽然只会纸上谈兵,而且战败犯罪,还是委以重任。堂兄洪仁政,也无功劳和战败犯罪,换个官做,后又封恤王。亲侄族侄十余人,一概封王。洪秀全外甥幼西王萧有和,很受洪秀全喜欢,洪临死前不久,封他为前台发命者。 人物性格

论卢梭的自由或平等

论卢梭的自由观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政二班刘自鹏222009********* 摘要:卢梭一生中主要探讨的问题是自由。他认为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但是现实社会中人却受奴役而不能享有自由,人只有深刻的认识到了自由的本质,才能成为自由的主人,同时人要成为国家主人,获得社会平等地位,也要认清什么事自由,不仅仅是自然自由,认清社会自由就意味着社会解放;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获得道德自由,实现人自身的解放。 关键字:启蒙运动自由观卢梭 18世纪的法国,还处于封建时期,但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有着一定的发展,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解放人类思想的著作和启蒙思想家。当时的法国是一个封建等级十分森严的国家,天主教是其主要的宗教。然而在这个处于封建后期的国家,正在酝酿着一场思想风暴,正将人们的思想从牢笼中解放出来,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和卢梭等一些出色的思想家,他们的理论抨击了落后的封建制度,轰轰烈烈的掀起了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发言人,从此欧洲开始了一场启蒙运动,形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 在这场启蒙运动中,卢梭的自由观影响较为深远,其再继承了孟德斯鸠的某些观点,又有了一些创新。孟德斯鸠和卢梭同为法国18 世纪启蒙运动的卓越的思想家, 资产阶级的主要代表。两人都关心自由, 并为实现自由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性的主张。但二人自由观并不不同。 孟德斯鸠的自由观主要体现在政体方面,孟德斯鸠认为, 在政制中发现政治自由并非十分困难, 因此, 从他关于政制的分析中, 我们将看到自由是怎样产生的。他把政体分成三种类型: 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其中, 共和政体性质是人民全体或某些家族握有最高权力; 君主政体是君主握有最高权力, 但他依据既成的法律行使这一权力; 专制政体是个人依据他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爱好治国。。孟德斯鸠坚决反对专制政体, 他认为, 君主政体相对于专制政体来说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国家比较长久, 政制比较巩固, 进行统治的人们, 比较安全。 孟德斯鸠认为, 古代民主政治缺乏个人观念, 近代民主政治强化个人观念。对孟德斯鸠来说,古代民主政治与近代君主政治之间的对比, 既是不同政体之间的对比, 又是不同价值 目标的对比, 他试图通过这种对比来向人们表明, 平等让位于自由, 自由取代平等而成为近代民主政治的价值目标, 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使然。① 自由也是卢梭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孟德斯鸠研究进路不同的是, 卢梭以自然自由和平等为其逻辑起点; 并且与孟德斯鸠强调政治自由不同的是, 卢梭在平等问题上的建树更为突出。卢梭认为, 自由与平等是一切立法体系两大主要目标, 而平等是自由的前提。对照一下《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这两本书中关于自由的见解, 可以看到卢梭在该问题上的思想发展过程: 从赞美野蛮人的“自然的自由”, 向经历了社会不自由之后的更高的“社会的自由”的转化。这个否定之否定过程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如下三段式: 自然的自由———普遍的奴役和不自由———社会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自由演进的三段式是与平等演进的三段式(即自然状态的平等———社会不平等———社会平等)相对应的, 真正的社会自由只有在社会平等的前提下才能实现。⑵正因为平等是自由的前提,卢梭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对平等理论的研究中。罗素指出: “自由是卢梭思想的名义目标, 但实际上他所重视的、他甚至牺牲自由以力求的是平等。”⑶ 卢梭也特别注意用法律来帮助实现自由。他认为, 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后, 丧失的只是他的自然的自由, 而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道德的自由等。“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因为仅只有嗜欲的冲动便是奴隶状态, 而唯有 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 才是自由。”⑷

浅析卢梭《新爱洛伊丝》中的回归自然

浅析卢梭《新爱洛伊丝》中的回归自然 摘要:《新爱洛伊丝》是18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卢梭的一部书信体小说,书中借主人公圣普乐和朱莉的自然纯真爱情故事表达了他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回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回到人的自然本性中去。其中对自然的赞颂是《新爱洛伊丝》的一个重大特点,也是第一次饱含深情地把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写进小说,是对文学创作的一大贡献。 关键词:卢梭《新爱洛伊丝》回归自然赞美 《新爱洛伊丝》是卢梭一部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描写的是人类感情中最纯真的感情——男女爱情,同时卢梭在写爱情时写入了自己时代的特点,写入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他认为人生来是有感情的,感情是自然赋予的,依照自然法则产生的感情,是完美的,是完全符合正当合理的“自然道德”。在推崇科学精神、理性至上的时代里,他极力倡导“回归自然”,回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回到人的自然本性中去。 一、卢梭与“自然说” (一)卢梭的介绍 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但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10岁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师那里,两年内学会了拉丁文。13岁至15岁时他在一个暴虐的镂刻师的店铺当学徒,遭受很多磨难。两年后他终于弃职离乡,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里,德?瓦朗夫人既是他流浪生活的第一个港湾,也是他过于丰富而略嫌病态的爱情生活中钟情的第一个女性;在这儿,卢梭度过了近10年的浪漫而稳定的生活。1749年,卢梭的应征文章《论科学与艺术》获奖,使他一举成名。在法国蒙莫朗西森林附近度过的几年是他文艺创作生涯中硕果累累的阶段,他的四大名篇《新爱洛伊丝》、《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中的三篇问世于此时。他晚年时在巴黎离群索居,《忏悔录》一书于此时完稿。1778年,卢梭死在一个侯爵的庄园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他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 卢梭是个自然神论者,即提倡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宗教”,反对以神的启示为基础的传统基督教。卢梭的上帝是自然的和平之神,是不可思议的秩序与和谐。他认为服从于自然法则的都是好的,而认为的都是坏的。就是在这种“自然神论”的基础上,卢梭写了《论科学与艺术》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两篇论文,提出了“自然人”的理论。可以认为贯穿卢梭整个思想体系的总原则是:自然使人幸福、善良而社会使人堕落、悲苦,而且卢梭本人也曾如此激进地说过,但是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他主张用人的自然状态的美德来矫正社会之中的罪恶。 卢梭在《忏悔录》中曾说过,他是被一种感情牵引着写《新爱洛伊丝》的,他“想要表达自己从未能够得到满足的爱欲,现在我感觉到这种爱欲正吞噬着我。”《新爱洛伊丝》是以爱情描写为主线的,写的最感人的就是对人物内心最真实的自然情感的直接表露,这对后世影响很大,直接引发了后来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卢梭之前或同时代的作家那里,一般主要描写的是人的行为理性,而忽略了人最自然真实的一面——情感层面。尤其是在法国这样一个思想性、理性很强的国家里,在启蒙主义的影响下人们更

论洪秀全的平等思想

论洪秀全的平等思想 姓名:梁倩 学号:1039127 指导教师:杨卫东 职称: 论文分类号:

摘要:洪秀全的平等思想通过他早期的著作以及太平天国的社会实践,可以认为他的平等思想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平等。太平天国的建立是洪秀全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种延续,广大的太平天国军人和百姓并没有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政治地位。它仅仅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以及对平等权利的向往,是比较初级和朴素的平等观念。 关键词:平等、洪秀全、太平天国 一、平等思想——产生的背景 洪秀全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普通农家,由于他自幼好学,聪明刻苦,13岁时就能熟读《四书》、《五经》等多篇古文。家人和教书先生都夸赞他“才学优俊”,期待他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洪秀全自己也认为他一定能光宗耀祖,实现自己的抱负。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科举考试屡次失败,这使他感受到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黑暗,对朝廷产生了怀疑,从而萌生了反清思想,而广州人民发起的反侵略反投降斗争,更是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坚决的放弃科举,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正是由于他在农家长大,对广大农民的生活疾苦和迫切需求有深刻的了解。长期的封建社会教育使他具有一定的文化涵养,为他反映广大农民的要求和愿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843年夏,洪秀全的表兄李敬芳在洪秀全的书柜中发现了一本叫《劝世良言》的书,并向其借阅。李敬芳也对现实不满,读了《劝世良言》后,对书中的观点大为赞赏,并向洪秀全大力推荐。称其“内容奇极,大异于寻常中国经书” 。引起了洪秀全的注意,而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引起了洪秀全的强烈共鸣。后来这本小册子被洪秀全视为“天赐奇书”,并且成为拜上帝教的经典著作。《劝世良言》中提到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洪秀全十分赞同,并且主张崇拜上帝,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他劝人们信奉上帝,不信邪神,“去旧从新”,并提出建立一个“太平一统”的新世界。但是,洪秀全当时还没有提出这个“太平一统”新社会的具体内容。 二、平等思想——早期著作 1845至1846年,洪秀全在家中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简称“三原”)等作品,号召人们用武装斗争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从而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社会。这三部经典著作体现了洪秀全早期的平等思想,也是拜上帝教早期重要文献之一。 (一)原道救世歌 在《原道救世歌》中洪秀全宣扬上帝是唯一真神,所以人们应该只拜上帝,不拜其他的邪神,并指出“开辟真神唯上帝,无分贵贱拜宜虔、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上帝视之皆赤子”。并且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劝诫人们“须作正人”,切戒“淫”“行杀害”“为盗贼”“忤父母”“赌博”以及“食洋烟”等不正行为。在洪秀全的眼中这些不正的行为是违背了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也不符合基督教的思想准1 ①《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六)

论洪秀全法律思想的特点

论洪秀全法律思想的特点 ------有“气”有“韵”不离其“本” 【摘要】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法律建设实践中,洪秀全法律思想的内容相当丰富且颇具特色。本文从概括洪秀全法律思想的特点切入,阐述其革命性、进步性和局限性,对特点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剖析,落脚于洪秀全法律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洪秀全法律思想革命性进步性局限性 【目录】 引言 一、洪秀全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二、洪秀全法律思想特点的成因分析 三、洪秀全法律思想的现实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引言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太平天国法律思想是农民英雄们的伟大创举。洪秀全法律思想是太平天国法律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指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始终,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洪秀全的法律思想集中反映在《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中,也反映在以他的名义发布的太平天国的诏书、诰谕、法令、条例和制度里。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深入剖析,可以将洪秀全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总结归纳为有“气”、有“韵”、不离其“本”,即有革命之“气”,有进步之“韵”,没有脱离阶级之“本”。 一、洪秀全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有革命之“气” “气”,即发挥作用的原动力,有革命之“气”,就是有革命发挥作用的原动力。洪秀全法律思想有革命之“气”,主要表现为有明确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蕴含突出的重刑思想。 1、明确的指导思想 洪秀全早年的战斗口号是“手握乾坤杀罚权,斩邪留正解民悬”。后来又提出“除妖安良,政教皆本天法,斩邪留正,生杀胥秉至公”,这表明其法律思想的指针就是镇压清朝封建统治者,保护农民群众。 洪秀全首先把当时社会划分为两个对立的营垒,一面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即“邪”和“妖”,另一面是农民,即“正”和“良”;其次,他认为封建统治者“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要求制定代表农民阶级意志的“天法”取代“妖法”;再次,他强调要充分使用体现“至公”精神的“天法”。 太平天国的立法活动自始至终秉承的是在这一指导思想:金田起义,向群众发布的五条简明军纪和永安建制时创设的《十款天条》,在革命初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革命纪律和军事纪律;定都天京后,制定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天朝田亩制度》,在《十款天条》和《太平刑律》基础上制定了太平天国的刑事法律;另外,还发布了许多诏

评卢梭的公共意志学说——读《社会契约论》

内容提要:本文对卢梭的公意学说做了简单梳理,通过卢梭的叙述路径解读了公意学说在《社会契约论》中所处的地位,利用宗教社会学的观点解释了公意的性质,比较了霍布斯、洛克、卢梭三位思想家的问题意识和解释路径,从而在学术理路上论证了公意学说的意义关键词:卢梭;公意学说;问题意识;解释路径公意学说是贯串《社会契约论》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卢梭思想的不二法门。卢梭的政治思想如此复杂,以至于我们随手都可能在他的话语中找出自相矛盾的地方,把他说成是民主主义者或者是专制主义者,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理解为小资产阶级的首鼠两端,也可以用恩格斯所谓的辩证法思想来评判,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卢梭之为卢梭,他向人们展示的是人之为人的复杂性,他的伟大正在于他提供了许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引起了后人无尽的遐想和探索。他的为数不多的著述构成了一个严整的思想体系,表现出一位哲人对人类现实问题的终极关怀,公意学说是这个体系上的明珠,也是最有争议的学术思想。一、公意学说的提出要正确理解公意学说的理论基石和逻辑前提,不能单从《社会契约论》中找,平等和自由是卢梭契约论思想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平等是自由的前提,而卢梭的平等思想是从平等的对立面开始阐述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回溯的方法找出这种思想的源头所在。简单地讲,原始状态是平等的,人类自身能力的两极分化是不平等的起源,不平等的产生使人们进入了一种奴役状态,而自由是人之为人的资格,是超越人类生命之上的最本质的东西,没有自由,生不如死;但是随着时间的一维性流淌,人们没有了恢复自由的可能,只能去重新争取自由,人们是通过社会契约的方式,放弃全部的天然自由,获得全部的社会自由的,这时,人们的所得等于或大于所失,实现了组建契约的本意,所以,要保障获得全部的社会自由,必须使得社会契约外化的主权和法律符合公意,这里的公意不是众意,我们可以借助于宗教社会学中的“集体精神(collective spirits)”或者“社会力(social force)”来解释卢梭所谓的公意;公意和众意、团体意志、个人意志有着明显的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少依赖就越利于公意的实现,这意味着人的现有模式要发生转变才能适应这种需要,卢梭在《爱弥尔》中设想了一种特定的教育方式作为完成这种转化的途径。这颇似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现实否定了人类的自然状态,人类改造自身,达到对现实的再次否定,这种否定是借助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实现的,所以这种否定也是辨证的否定,绝不是复古主义。以上是卢梭思想体系的基本逻辑,也是我们寻找公意学说逻辑前提的必由之路。卢梭追溯了现实社会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他认为人类在原始状态下是天然平等的,广袤无垠的森林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人们的欲求极少,自然界提供的食物和养料足以维持他们的生存,他们不需要依靠别人来生活,他们饿了吃野果,渴了饮溪水,困了就地而卧,连野兽都和他们没有敌意,和平共处。人们在这种状态中不必处心积虑地讨好他人,更没有必要靠奴役他人来实现自己不劳而获的目的,因为那是很不划算的做法:“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因为他力量不但比我大,而且还相当腐化、懒惰、凶恶,竟至强迫我替他觅取食物,而他自己却无所事事呢?那么,这个人就必须下定决心时时刻刻注意着我,在他要睡觉的时候,还得十分小心地把我捆绑起来,免得我会逃掉,或者把他杀死,也就是说,他必须甘愿给自己增加一种负担,而这种负担远比他自己想避免的和他所加给我的大得多。”[1]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如此之少,他们之间关系的建立都是偶然的,包括性关系,因此也无所谓义务之说。正因为人们不依靠其他人过活,所以“无欲则刚”,他们的意志得以自由和谐的发展。毫无疑问,他们所处的状态是自由的状态:体力充沛,自我节制,心灵宁静。可是,随着第一次变革促进了家庭的形成和区分,出现了某种形式的私有制,争执和战斗便应运而生,家庭生活使两性都开始失去部分原有的生存技能,合作成了人堕落后的第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人与人的关系开始密切并固定化,尊重产生礼让,轻视产生报复,所有这些观念都开始困扰着人类的感情世界。“自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的时候起;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劳动就成为必要的了,广大的森林就变成了须用人的血汗来灌溉的欣欣向荣的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学科代码:030404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系别:教育历政系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0 级 学号:102006010105 学生姓名:张洪 指导教师:杨芳(教授)

完成时间: 201 年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题为《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摘要:自古以来,人性论一向是中外哲学家们探讨和争论的话题,无论是性善论者抑或是性恶论者,他们都从自己的立场对人性论作出了表达和研究。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也对人性论作了深刻研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西方教育史上人性论和教育理论的代表,卢梭关于自然、自然人及自然教育的论述,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本文主要从卢梭的自然主义人性论思想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等方面入手,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及其思想内涵进行分析论述,并对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分别进行评述。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人性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