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借助逻辑学和心理学研究修辞学管见

借助逻辑学和心理学研究修辞学管见

借助逻辑学和心理学研究修辞学管见
借助逻辑学和心理学研究修辞学管见

修辞学习C++D年第E期)总*"C期.

借助逻辑学和心理学研究修辞学管见

张炼强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提要逻辑学和心理学同为思维科学,与修辞学有紧密联系。因此借助它们来研究修辞学,既有可能性,又有必要性,并可获得相应的丰硕成果。在修辞的反映上,它们本身就复杂多样,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或相互配合,或分合不同,或强弱异势,或正误变通。这样就促成以之为思维基础的修辞现象也同样复杂多样,并纷呈异彩。据此而产生的修辞分析和修辞理论,也就更贴近逻辑和心理的思维真实。

关键词逻辑规律认知心理意象图式认知模式象似性

修辞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多科性的边缘学科。它同逻辑学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作为思维科学与语言的形成、存在、发展和运用密切相关,因而也与修辞学密切相关。种种逻辑规律如概念、判断、推理、假说、论证,种种心理规律如感知、注意、联想、想象、选择、假设、推理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和以此构成的诸如概念、范畴与意象图式)%/0123452/0.和隐喻结构)/2607589%40:369;46;92.等认知模式)%<20:%=2<481>%6%?2/8<2:3.,都投射到语言形式上,亦即转化为外部语言,也都投射到修辞现象上来,修辞现象映照着逻辑规律和心理规律,修辞研究也受到逻辑规律和心理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这样,修辞学研究就有了借助逻辑学和心理学的客观基础和主观需求。逻辑学和心理学应该用作修辞学的他山之石。这种修辞研究方法,可称之为“边缘法”。

先就汉语修辞学的民族性理论问题来谈。杨树达先生说:“若夫修辞之事,乃欲冀文辞之美,与治文法惟求达者殊科。族性不同,则其所以求美之术自异。况在华夏,历古以尚文为治,而谓其修辞之术与欧洲为一源,不亦诬乎@昧者顾取彼族之所为一一袭之,彼之所有,则我必具,彼之所缺,则我不能独有,其贬己媚人,不已甚乎A”#*’)7B.窃以为杨先生有理由强调汉语修辞与外语修辞有不同的一面,但是不应该忽视汉语修辞与外语修辞也有趋同的另一面。认知心理学认为,尽管人类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人所接触的物质世界也不是毫无不同,但总体上说,人类具有相同的身体构造和感知器官,面对的是相同的物质世界,具备相同的感知、认知能力,所以可以获得相同的或者相似的概念结构。这样的概念结构,是人类趋同

或写条幅,爱用繁体,甚至用小篆,甲骨文都可以,社会无意干涉。因此推广民族共同语和方言地区人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用方言并不截然对立。至于在长期使用双方言以后,方言自然而然地融入规范的民族语言之中,那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原先的规范也要发生变化,一些方言因素也会融入全民语言的规范,这是不言而喻的,现在的普通话就和北京话已经很不一样,“卡片,卡车”的“卡#$%&’”已经不再按北京音读“$%&”,而已经改读“(&”,而那本来是上海话的读音规范。北京话本身也在逐步向普通话靠拢,普通话也在大量吸收方言因素,各地方言也在逐步向普通话靠拢,这是社会的需要,历史的必然,只要中华民族存在,中国不解体,这个趋势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

的认知心理活动与人类共同面对的现实结构互动而形成的,它作为修辞的认知基础,促成古今中外的修辞现象,都有趋同的一面。这已为许多修辞事实所验证。据统计,普通语言中,有#$%的表达方式,是莱考夫&’()*+,--.和约翰逊&/(0,123,2.称之为“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或源于隐喻的。456&789.古今中外以隐喻模式为心理基础构成的比喻,比比皆是。仅此一端,已足以证明不同语言的修辞现象的确有趋同的一面。

汉语修辞现象中,有所谓“奇问”的,这是一种提出奇怪的问题而无需或者无法回答的修

辞手段。比如主人对来访的客人说:“今儿个是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无独有偶,这种说法古

汉语里也有:“安得好风吹汝来:”&李商隐《留遗畏之三首》.英语里也有:“;1*<=,,>?@2>

AB@2=3C,D 1EBE:”

其趋同的认知基础,如果从认知心理活动过程着眼,主要是相似联想:由风吹物移的情景联想到风吹人至,因为这两种情景,有相似之处。修辞现象趋同,是因为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理在认知。

汉语与俄语比喻运用,也有趋同的一面。F ?!?郭列洛夫说:“建立在比喻这种修辞现象

基础上的很多中国的文艺现象,按其意义性质同俄罗斯文学和西方文学广泛使用的形象毫无

差别,或在任何情况下都很接近。9(远处的炮声像雷似的响起来了。&秦山寒《修词常识》

.5(马路旁那些树都像醉了似的在那里摇摆。&茅盾《子夜》.从这两个例子看到,把炮声同雷鸣相

比较,把阵风吹摇的树比作摇摇晃晃的醉汉,这都是世界文学中所熟知的文艺形象。”

4G 6&75$.“祖国”者,“自己的国家”之谓也&据《现代汉语词典》.。英语和德语分别用“H,<1EB I*2>”&母亲的土地.和“J*

&父亲的土地.来指称。汉语的“祖国”,也是“祖宗的或祖辈的土地或领土”的意思。这三种近似的说法,都是“自己的国家”的隐喻说法。汉人、英人、德人面对相同的物质世界,即都有“自己的国家”,又具备相同的身体构造、感知器官和认知能力,所以获得相同的隐喻概念结构。这不是出于用语巧合的偶然,而是出于认知趋同的必然。就此而言,不是“族姓不同,则其所以求美之术自异”,而是族姓虽不同,而其所以求美之术趋同了。

不过,趋同不是等同,我们也不能只强调汉语修辞与外语修辞趋同的一面,而忽视汉语修辞与外语修辞不同的另一面。这是人类的认知心理也存在着某些趋异倾向的反映。比如对于“象似性”&@K,2@K@

“绘画式”的语言。4"6&79L .基于汉人的较为强烈的时间顺序的象似性认知理念,汉语语序修辞,不

论是句内的词序,还是句际的句序,以及段落、章节的顺序,都明显表现出更为侧重时间顺序的象似性趋势。比如我们已习惯使用“出入”的先“出”后“入”的语序,但有时也可以使用不符

合习惯的“入出”的先“入”后“出”的语序:“台胞来往大陆手续今起简化M 在大陆居留9年以上

根据需要将发9至8??年有效的居留签注无需再办理入出境签注手续”&《北京青年报》5$$8(#(58新闻标题.因为这样的语序可以直接临摹台胞由台湾来大陆是先入境后出境的时间顺序。这就是汉语语序和汉语修辞语序与外语有趋异的一面的语言事实。

这种趋异,还因为尽管人类认知心理有趋同的一面,但是实现认知心理所采取的语言策略也可以并不相同。对于“祖国”这个概念,英语和德语分别以相当近似的“H,”和“J*

I*2>”

的语言形式使隐喻模式得以实现,而别的语言也可以不使用实现隐喻模式的语言形式来表述。否则,世界上的各种语言都必须把“祖国”表述为“H,”或“J*

了。毫无疑义,这不是语言事实,便何况即使实现同样的认知心理,不同语言的语言形式,也可以有所不

同。5$$N 年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2E ;,IB>O2E PBE*H .,

汉语和英语都映照了同一个意象图式&@H*=E 3K1EH*.:“容器图式”&K,2<*@2EB 3K1EH*.,亦即“容

器———容器内容图式”。所谓意象图式,是人类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所构成的认知

结构。它本质上是一种抽象的认知结构。所以具体事物如“房子”和“住在房子里的人”,“井”和

“井里的水”可以构成“容器———容器内容图式”,抽象事物如“心”和“心中的愿望”也可以构成“容器———容器内容图式”。“同一个世界”,意为全人类同处于同一个世界之中,“世界”是容

器,“全人类”是“世界”这个容器的内容。《敕勒歌》有句云:“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形象地显示了天和地构成的“世界”就是一个容器,生存在这个世界里的全人类就是“世

界”这个容器的内容。李白《春夜宴桃李园》有句云:“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天地者,逆旅#旅馆$

也,这里指世界;万物者,包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之万物也。而“天地”作为人类寄住的旅馆与寄住在这个旅馆里的人类,显然构成了容器与容器内容的关系,构成“容器———容器内容图

式”。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地球者,全人类之逆旅也”,“世界者,全人类之逆旅也”。“同一个梦

想”,意为“全人类的心中装着一个相同的梦想,“全人类的心”是容器,“一个相同的梦想”是容

器的内容,二者构成了一个“容器———容器内容图式”。但从语言形式说,汉语和英语并不完全相同:汉语多了两个“同”字,英语却无与之相应的表达形式。汉语这两个“同”字是非用不可的,因为不用,只说“一个世界,一个梦想”不能够使“容器———容器内容图式”转化为语言形式以达意,而英语却能够。汉语倒也有与英语“%&’()*+,%&’-+’./”

相同的句法形式,但所表达的意义迥然不同了。比如“一个国家,一个做法”、“一个地方,一个风俗”、“一个人,一个脾

气”,不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做法”、“同一个地方,同一个风俗”、“同一个人,同一个脾气”的

意思,而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脾

气”的意思。可以列式为:一个0,一个12不同的0有不同的1。

应该看到,不同语言的语言形式有趋异的一面,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具有任意性。语言的任意性是由不同的语言社会约定俗成的,不受逻辑规律和认知心理的制约,人类趋同的思

维方式在任意性上受到一定的抑制。对此,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34世纪法国语言学家波塞

说,词在句中是应该有合理的位置的。比如主格在前,宾格在后,动词表示主宾的关系,所以它的位置必须在主格和宾格的中间。如果不这样,就是违反自然,等于画家把树根画在上头,枝

叶画在下面了。”5"6#783$波塞的这种看法,是根本不承认语序具有任意性。诚然,如上文所言,从

象似性看,某些语序是临摹现实结构的结果。波塞认为“主格———动词———宾格”的语序合于自然,从象似性看,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因为人类有亿万次拿东西的事实和经验,由之而形成了“施事者———动作———受事者”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投射到语序上,就构成波塞所说的合于自然的语序了。但是,不能因此有认定,不论何种语言,其语序都必须映照这样的认知结构。事实上,即使是同一种语言,也是既有合于自然的语序的,如现代汉语的“我欺骗谁9”,也有违反自然的语序的,如古代汉语的“吾谁欺9”至于修辞语序,不合认知的顺序的,就更不难看到了。

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传统不尽相同,促成其语言和修辞现象也有所不同。这也是汉语修辞与外语修辞有趋异的一面的动因之一。汉语以“嫦娥”借代“美女”,以“!!嫦娥3号工程”命名我国上天登月探测计划第3期工程,是有汉民族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的传说作为文化底蕴的。以“正房”借代“大老婆”,以“偏房”借代“小老婆”,以“前房”借代“死去的妻子”,以“填房”借代“前妻死后续娶的妻子”,以“二房”、“三房”借代“第二个小老婆”、“第三个小老婆”,则与汉民族的体现在四合院的房屋布局上的建筑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修辞现象,外语是罕见的,或者说是没有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它面对的物质世界在大同之中仍有小异不无关系。所以汉民族由感知而获得的概念结构也与其他民族有某些不同之处。

汉民族某些独特的文化传统如建筑文化传统,来自汉人面对的独特的物质世界,如独特的房屋布局,由此促成某些与此有关的汉语修辞现象,如以“正房”借代“大老婆”之类,与外语修辞有所不同。可以说,这也是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

杨树达先生对于汉语修辞学的民族性理论问题的观点,最初发表于#$%%年,而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兴起和引进是在其后的几十年,所以未能从认知心理论证。前修未密,主要是局限于当时的学术的未密;后出转精,主要是因为受益于后出的学术转精。这也再一次证明运用边缘法是有助于修辞学的研究和发展的。

借助心理学研究修辞学的是心理修辞学、认知修辞学。借助逻辑学研究修辞学的是逻辑修辞学。拙著《修辞理据探索》属于逻辑修辞学。

下文侧重谈谈对同一种修辞现象同时借助逻辑学和心理学进行分析的问题。

对于方位词和方位结构的运用的问题,高名凯先生说:“语言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有细加区别某些逻辑关系时,语言中就有可能产生新的语法成分。……又如古代汉语往往只说‘八佾舞于庭’之类的话,没有说清楚到底是舞于‘庭中’,还是‘庭上’,还是‘庭左’,还是‘庭右’,还是‘庭前’,还是‘庭后’,后来的汉语就大量地运用‘在……之中’、‘在……之上’、‘在……之下’、‘在……之左’、‘在……之右’、‘在……之前’、‘在……之后’之类的语法结构。当然这也不是说古代汉语没有表示方位的概念,而只是说对方位的精细说明不是当时的人所感到迫切需要的。”&"’()*#+,高先生是从逻辑立论的。正确地认为这些表示方位概念的方位词和方位语法结构的用与不用,关系到逻辑思维是否精细。我们如果同时从心理角度立论,则分析可以更为精细。我们可以用古汉语修辞佳话两则作为佐证。

一则为:“宋王!《默记》卷下云:熙宁初,欧公作史照《岘山亭记》,以示章子厚。子厚读至‘元凯铭功於二石,一置兹山,一投汉水’,曰:‘一置兹山,一投汉水’亦可。然终是突兀。"欲改曰:‘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为中节。文忠公喜而用之。”&#’()%-,从逻辑角度说,加上‘之

—下图式”(.)!上’是使用了方位概念,使方位得以明确。从认知心理角度说,是使用了“上——

/012345678,,使方位明确。原句只说了把两块铭功石中的一块置于兹山,并未说清楚置于兹山的哪一个方位上,可能是在其上,也可能是在其下,可能是在其左,也可能是在其右,可能是在其前,也可能是在其后。改句加了“之上”,把这块铭功石的具体方位,锁定“在其上”。可惜修改者和引用者都不能同时从逻辑和认知心理加以说明。从逻辑角度说,加上“之渊”,是暗含方位概念的使用,使方位明确。因为“渊”指“深水”,“一投汉水之渊”就是“一投汉水之深水之内”

—外图式”(92!:;<345678,,使方位得以明确。改的意思。从认知心理角度说,是使用了“里——

句的确胜于原句。而修改者和引用者也都未能同时从逻辑和认知心理加以说明。

另一则为:“宋强行父《唐子西文录》云:皎然以诗名於唐,有僧袖诗谒文,然指其《御沟诗》云:‘此波涵圣泽’,‘波’字未稳,当改。僧怫然作色而去。僧亦能诗者也,皎然度其去必复来,乃取笔作‘中’字,掌中握之以待。僧果复来,云:‘欲更为‘中’字,如何=’然展手示之,遂定交。”&#’()#$,改句胜于原句,也无非是因为改句同时突显了逻辑和认知心理,使语句本要表达的含义更为显豁而已。但修改者和引用者对修改原因也都未作任何说明。

在修辞现象中,逻辑思维与认知心理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是普遍现象。因为二者在人类进行思维的过程中,是同时起作用的,不能截然分开。不过逻辑思维与认知心理到底是两种思维形式,前者是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后者是人类思维的心理规律,不能混而为一。它们各有各的辖域,各有各的职责。为此,它们在修辞的反映上就不但有强弱异势的不同,而且有分合殊途的区别。

以强弱异势而言,有的修辞现象,主要是因为符合逻辑而精彩,强势在逻辑而不在认知,

认知处于弱势地位。比如那些以严谨的逻辑类比推理显示言语锋芒取胜的论辩文字:“孟子对

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

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有的修辞现象,主要是因为符合认知而精彩,强势在认知而

不在逻辑,逻辑处于弱势地位。比如:“&拨不断’名利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马致远《双调?夜行船》%这是两个基于完形$()*+,-+%感知构成的富于美学意境的修辞佳句。

以分合殊途而言,有的修辞现象,符合逻辑而不符合认知,作修辞选择时,应不选择它而

选择符合认知的。比如说,从逻辑上说,“.在/上面”的命题与“/在.下面”

的命题是等值的,不论选用哪一种说法,都是可以的,但从认知上说,却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有这种自由。我们可以说“飞机在我的头顶上面”却不大好说“我的头顶在飞机下面”。这种句子,在通常的情况下,都是人们难以接受的拗句。原因是这种说法尽管符合逻辑,但不符合认知。人们感知客观

事物,以“图形0背景”$12(34)0(45367%为依据,它作为语义结构的基本特征,制约着语句意义的

表述。图形是描述的对象,背景是其环境。选择什么作图形,要服从感知规律,由注意的焦点、移动的方向、观察的位置来决定。移动着的物体由于显著度高更容易引起注意,成为注意的焦点,所以更容易被选择为图形。而“在认知上突显的信息往往处于话题$一般为主语%的位置,

其他信息则处述题的位置。”&8’$9:;:%这可以解释人们作修辞选择时,何以选择前一种说法,而不

选择后一种说法的原因。

有的修辞现象,符合认知而不符合逻辑。同上述情况刚刚相反。作修辞分析时,应该从认

知上加以认可,不计其不符合逻辑的那一面。比如“鱼游沸鼎之中”$《丘迟与陈伯之书》%、“咸

鱼翻身”、“煮熟的鸭子飞了”之类说法,是符合认知活动过程中的想象的说法。想象是人在原有意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一种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不论是这样的加工改造的心理过程,还是由此而形成的新的形象,往往都是在逻辑上找不到理据,也不必去找理据的。用陈望

道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然而积极修辞,却是具体的、体验的。价值的高下全凭意境的高下而

定。只要能够体现生活的真理,反映生活的趋向,便是现实界所不曾经见的现象也可以出现,

逻辑律所未能推定的意境也可以存在。”&"’$9<=!<>%从认知上说,这是语言超越逻辑推理和客观

性的表现。如果我们不能超越逻辑推理和客观性,从认知心理去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则是无法获得它的修辞意义的。

我们还注意到,有的修辞现象,就大体而言,既符合逻辑,又符合认知,但其中局部细节也

有不符合逻辑之处。比如有这样一则寓言:“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日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

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战国策?燕二》%这个寓言,从修辞上说,是一个扩大形式

的比喻,从逻辑说,是一个以物推人的推理,从认知说,是一个隐喻。它既符合逻辑也符合认知。不过其中写到鹬之啄被蚌紧紧钳住,蚌的两扇壳也就紧紧闭合,它们双方实际上都失去了开口说话的能力,但却又互不相让、针锋相对地对起话来,当然是有失逻辑理据的。或者有人说,寓言本来就是假托之辞,不必拘泥于逻辑。鹬和蚌既然不是人而可以说人话,那么它们不

张开嘴也能说话,也就不足为怪了。这说法不无道理。但是,“人类中心说”的心理,在寓言中的

反映是强烈的,寓言中的动物,其言行大都是拟人的,而人的言行通常是符合逻辑的,所以绝

大多数寓言中动物的言行也是符合逻辑的。据此认为鹬蚌闭口而能言有失逻辑理据,也是有道理的。不过,据此理而提出异议的又确实罕见。因为人们话语理解中,总是主动抑制无关信息,使无关信息不损害认知加工,而着力激活有关信息。鹬蚌闭嘴能说话是无关信息,被抑制,燕赵相争,秦人得利的寓意是有关信息,被激活了。对于无关信息,自然没必要提出异议了。

有的修辞现象,是既不符合逻辑,又不符合认知的。但是因为它出现在某些特殊的语境中,变成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应对机敏的妙语了。比如“晋孙楚少时欲隐,谓王济曰‘枕石漱

流’,语误‘漱口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

其齿。’”$《辞源》第三册,%"&"页’“

漱石枕流”语见《世说新语?排调》,本是口误,在逻辑、认知两方面都无理据可言。但因有能化解口误的下文作语境,变成可以理解,可以接受了。再如:“只觉袋里有些重,便把手抽开,望桌子上只一抖,正抖出那包金子和书来。这婆娘拿起来看

时,灯下照见是黄黄的一条金子。婆惜笑道:‘天教我和张三买物事吃。这几日我见张三瘦了,

我也正要买些东西和他将息。’将金子放下,却把那纸书展开来灯下看时,上面写着晁盖并许

多事务。婆惜道:‘好呀(我只道吊桶落在井里,!!!!!!原来也有井落在吊桶里。我正要和张三两个做夫妻,单单只多了你这厮,今日也撞在我手里,原来你和梁山泊强贼通同往来,送一百两金子

与你。且不要慌,老娘慢慢地消遣你(’”$《水浒传》第)%回’“井落在吊桶里”,既不符合逻辑事

理,也不符合感知实际。人的感知,只能出现作为容器内容的“吊桶”落在作为容器的“井”里的“容器———容器内容图式”,不容许倒过来说。不过,人们又是可以通过认知语境的建构,进行相关推理,从而获得其话语含义的。根据斯珀伯$*+,-./0./’和威尔逊$*+123456’的关联理论$7.3.896:.;<.5/=’,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作为受话者的一方,总是通过相关信息去建构认知语境,进行推理,从而获得话语的含义的。尽管“言语理解机制还应容许丢失某些信息和

说话的差错,而不损害理解。”>"?$-@AB ’,但我们对“井落在吊桶里”这句话进行由下而上和由上而

下的认知加工过程的时候,没有看到阎婆惜是说错了话的任何迹象,也没有理由推测是施耐庵或罗贯中的笔误或排印出了差错。而把注意焦点放在阎婆惜与宋江有过种种关系和交往的相关信息上,放在宋江此前拿着阎婆惜的把柄,现在倒过来阎婆惜拿着宋江的把柄这一最为相关的信息上。以此建构适切的认知语境,进行相关推理,推出这句话有言外之意,间接地表述了阎婆惜对宋江倒打一耙的话语含义。阎婆惜的强烈的报复心理和嚣张气焰,也跃然纸上了。“漱石枕流”和“井落在吊桶里”这两句话,既不符合逻辑,又不符合认知,却能作为修辞现象而存在,原因在于人们能够依据下文语境或认知语境去把握其修辞意义。

逻辑思维和认知心理本身就复杂纷繁,在修辞反映上,它们或配合使用,或分合不同,或强弱易势,或误正变通,更见复杂纷繁。这就促成修辞现象更加丰富多彩。借助逻辑、认知边缘法研究修辞学,自然可以取得相应的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C ?+北京:科学出版社,%DEA+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FF%+

>@?G ?!?郭列洛夫+现代汉语修辞学$中译本’>C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D""+

>A ?戴浩一+时间顺序和汉语语序>H ?+国外语言学,%D""$%’+

>E ?张炼强+修辞理据探索>C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DDA+

>&?高名凯+语言论>C ?+北京:科学出版社,%D&@+

>B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C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DBD+

>"?王、汪安圣+认知心理学>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DD)+

现代修辞学试题答卷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0题,共10分) 1、从我国修辞学产生来看,我国最早的修辞也是源于()的。 2、1932年陈望道()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3、修辞中的“辞”的含义一是指语辞,二是指()。 4、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也叫()。 5、语境作为鉴别、评价修辞的标准,它决定修辞的()。 6、中国对语法开展研究,是1898年出版了马建中和马相伯的()以后才逐渐掀起高潮的。 7、修辞和语法所属语言学科不同,语法属于纯语言学,或内部语言学,修辞属于(),或外部语言学。 8、同韵呼应有句末韵、()、句首韵三种。 9、词语选择也叫(),它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10、准语言包括了辅语言,或副语言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5题,共15分。) 1、广义语境

2、语流义变 3、宾语前置 4、同韵呼应 5、准语言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你这样描写秋夜不合修辞”,的语境中,修辞指的是修辞活动。() 2、语境决定修辞同义手段的选择和应用。() 3、修辞学属于科学部门而不属于艺术部门。() 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运用了同韵呼应的句首韵。() 5、我不久就离开了母亲,因为我要读书。属于偏正句倒装。() 6、准语言只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民族性和直观性。() 7、从我国修辞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1923年出版的唐钺先生的《修辞格》是依照英国讷斯菲尔的《高级英文作文学》对修辞格的分类写作的。()

8、具体的语境会使话语产生义变,所以,也只有具体的语境才能确定变化了的语言含义。() 9、修辞学属于纯语言学也属于大语言学。() 10、 1942年出版的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这是中国修辞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由于()的原因,往往使修辞语出现语流义变和情境义变。() A、语体 B、语言风格 C、语境 D、文风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语境赋予修辞以确切含义。 B、语境决定修辞同义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C、语境决定修辞的优劣。 D、以上都正确。 3、修辞学属于() A、科学部门 B、艺术部门 C、文学部门 D、社会学部门

大学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

大学逻辑学第三版姜全吉迟维恭 《形式逻辑》思维训练题(教材58页) 十、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1、把句子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这不是“划分”而是“分解”。因为,划分是把一个大类(属概念)分成几个小类(种概念),每个小类(种概念)都具有大类(属概念)的本质属性,而此处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都不具有“句子”的本质属性。 2、民主革命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是正确的。因为分出来的子项“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外延之和与母项“民主革命”的外延相等。 3、商品可以分为优质商品、劣质商品、畅销商品、滞销商品等。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犯了“划分根据不一”、“子项相容”。因为:①“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是按商品的质量划分出来的;“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是按商品的销售状况划分出来的;②“优质商品”、“劣质商品”分别与“畅销商品”、“滞销商品”存在着交叉关系。 4、这次公审的罪犯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和高干子弟。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犯了“划分根据不一”、“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因为:①“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是按人的社会身份来划分的,“高干子弟”是按家庭中儿女的父母担任国家机关高级领导职务来划分的;②“高干子弟”与“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存在着交叉关系。 5、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长满了棉花、花生和粮食作物。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混淆了概念的属种关系,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因为“棉花”是“经济作物”的种概念,“花生”是“油料作物”的种概念,与“粮食作物”并列的概念应该是“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而不是“棉花”、“花生”。 6、所有学校,包括大学和中学,都要开展素质教育。 答:这个语句作为划分不正确,犯了“子项未尽”的逻辑错误。因为“大学”和“中学”这两个分出来的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所有学校”的外延。 7、市场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农贸市场、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

西方逻辑学发展

逻辑学的发展 逻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围绕着逻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应对问题,研究方法也经历着历史的演变过程。本文以历史时间顺序为主,以逻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研究对象、方法、面临问题、评价为线索,对逻辑学的发展演变脉络做一次梳理。以期明确不同逻辑理论体系的内涵和外延,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研究逻辑学的发展特点和方向。本文作者认为,和其他学科一样,逻辑学,因为需要而产生,因为不足而发展,本文思路也是这种想法的体现。 根据逻辑学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传统逻辑的发展阶段和现代逻辑的发展阶段。 传统逻辑”,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创至19世纪中期进入现代发展阶段以前的逻辑理论和体系。主要包括亚里士多德逻辑(以三段论演绎体系为中心内容的逻辑体系,或相对与现代为此逻辑体系而言的词项逻辑体系)、中世纪麦加拉学派和斯多葛学派奠定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发展的命题逻辑、近代的F.培根的归纳法和穆勒的求因果关系五法。 古希腊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在重视民主氛围的政治生活中, 演讲和辩论很受重视, 为论辩提供工具,为反驳谬误的盛行,亚里士多德提出和确立了以三段演绎体系为中心内容的逻辑学说和体系。亚里士多德以以推理和论证为研究对象,总结了

“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演绎推理规则,建立历史上第一个逻辑演绎系统,即三段论系统。他把简单命题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如主项、谓项、量项等词项,并对这些词项的逻辑性质和相互关系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直言直接推理、直言三段论、关系推理等。三段论,又称类演算,即三段论以词项为单位,研究概念或词项之间外延上的关系,类与类,类与个体的关系。虽然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以三段论为主体, 但也包含有辩证推理、归纳、定义、辩缪、反驳等内容。 研究复合命题推理规律的逻辑理论称为命题逻辑。命题逻辑以简单命题为基本单位作,研究以简单命题以及命题连接词构成的各种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及其相应的逻辑规律和规则,研究实质蕴含关系,解决了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判定和推导问题。命题逻辑把简单命题看作一个整体,不对简单命题的内部进行分析。而诸如传统逻辑的三段论等,因其性质取决于简单命题的各词项的性质和关系,涉及到简单命题的内部结构时,命题逻辑就无法进行有效处理。因此词项逻辑就克服了命题逻辑局限。 但词项逻辑对直言命题结构及其推理的分析还是粗糙的、不够细致的,此外它没有对关系命题的结构及其推理进行分析,因此词项逻辑的工具是贫乏;并且,命题逻辑、词项逻辑等传统逻辑一般采用自然语言,根据日常语言来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果,它的真正的逻辑内容较为狭窄贫乏、粗疏浅陋, 从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总之统逻辑具有不精确性,内容贫乏, 不成系统

逻辑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思维: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间接地、概括的反应。 2命题:通过语句来反映失误情况的思维方式。 3复合命题:本身包含有其他命题的命题,他的变项是命题。 4推理:推理是一个命题序列,它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5联言命题:是反应若干事物同时存在的命题。 6选言命题:是反应若干可能的事物情况至少有一个存在的命题。 7选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是选言命题,并且根据选言命题选言肢间的关系而推出结论的推理。8假言命题:反应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条件的命题。 9负命题:一种比较特殊的复合命题,它是否定某个命题的命题。 10假言选言命题:以假言命题和假言命题做前提所构成的推理。 11概念:反应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2概念的内涵:反应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13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应的特有属性或本质的对象。 14单独概念:反应某一个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仅指一个单独的对象。 15普遍概念:反应某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不是由一个单独的分子构成的,而是由两个以上乃至许许多多分子组成的类。 16定义: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精炼的语句将这个概念的内涵揭示出来,也就是揭示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17:分类: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显着特征将对象分为若干个类,使每个类相对于其他类都具有确定的地位。 18集合:由直观上或思想上的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组成的一个整体。 19性质命题: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20项的周延:在性质命题中对主项、谓项外延数量的反映情况。 21命题变形推理:通过改变性质命题的联项(肯定改成否定,否定改成肯定),或是改变性质命题的主项与谓项的位置,或者既改变联项又改变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从而得出结论的推理。 22三段论:在传统逻辑中叫直言三段论,它是以两个包含着共同项的性质命题为前提而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命题为结论的推理。 23关系命题:反映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命题。 24模态命题:广义的是指一切包含有模态词(如“可能”、“必须”、“允许”、“禁止”等)的命题。25模态推理:以模态命题为前提的推理,它是根据模态命题的性质进行推演的。 26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维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 27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 28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必有一个是真 29归纳推理:按逻辑学的传统观点,凡是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点的推理。 的。 30完全归纳推理:是这样一种必然性推理,它根据某类的每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特性,推出一个关于某类的一般性知识的结论。 二、填空: 、一各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否定的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全称的。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SE非P;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SIP。 3、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真假不定SIP真SOP真假不定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中项不周延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逻辑”的含义 一、逻辑的词源 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 ·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 ·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 ·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 ·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 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 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 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 逻辑究竟研究什么? 二、什么是逻辑? 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 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 一、古典逻辑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3.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第四章) 4. 斯多葛学派的逻辑 ·亚里士多德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斯多葛学派稍后于亚里士多德,大约晚2个世纪。他们创立了命题逻辑雏形。(第三章) ·就形式逻辑学科而言,这两大逻辑学派都应该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的祖先。 Formal logic

大学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 1 逻辑学:研究思维规则、思维规律及逻辑方法的科学。 研究推理、论证及其规律以及一些逻辑方法的科学。 逻辑学的作用: 1、逻辑学有助于我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逻辑学有助于我们获取新知识 3、逻辑学有助于我们有效的交际和表达思想 4、逻辑学有助于我们识别、反驳错误的认识和诡辩 5、有助于我们开展机智的斗争和进行逻辑思维的较量 6、有助于培养自觉的逻辑精神和逻辑意识。 2概念: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3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又称含义,内涵是概念的质的规定性,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 4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又称概念的对象范围。外延式概念的量的规定性,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哪些” 5概念的限制:通过对属概念增加内涵而过渡到其他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6概念的扩大(概括):通过对种概念减少内涵而过渡到其属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7实体概念:又称具体概念,是以事物或现象本身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8属性概念:又称抽象概念,是以事物或现象具有的属性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9关系概念: 10普遍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别对象所组成的一类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类事物中的所有个别事物。 11单独概念:反映某一个别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具体实物。 12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13相容关系:概念外延间的相容关系是指两概念的外延至少有部分重合的关系。14不相容关系:概念外延间的不相容关系是指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的关系。 15定义:用简明的语言揭示概念对象的本质属性以明确的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1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同一关系。 2、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 3、定义项中不能使用比喻或含糊的语词 4、定义一般应采用肯定的形式 17划分:概念的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个种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18划分的规则: 1、划分中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2、每次划分必须根据同一标准进行 3、每次划分中的各子项外延应为全异关系 19概念股的含义: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

修辞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三种境界: (甲)记述的境界——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上如一切实务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乙)表现的境界——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在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丙)糅合的境界——这是以上两界糅合所成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一切的杂文,在口头如一切的闲谈,便是这一境界的常例。 辞趣:所谓辞趣指的是即利用各种语言文学的意义上声音上形体上附着的风致,来增高话语文章的情韵。它是富有表现力的亚辞格的言语现象,及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的词语的音调或字形图符、书写款式所体现出来的情趣。辞趣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意趣、音趣和形趣。(“富有表现力的亚辞格的言语现象”就是指意趣而言的:第一,它是一种言语现象;第二,非辞格;第三,富有表现力。“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的词语的音调”是就音趣而言的:第一,它属于词语的音调;第二,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字形图符、书写款式所体现出来的情趣”是就形趣而言的:第一,它属于字形图符、书写款式;第二,能体现出某种情趣。) 互文(举例): (1)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2)举例:①单句互文:例如杜牧的《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烟"与“月" 同在上,“水”与“沙弦同在下,笼与被笼,不容偏向。应当是互文相足,合起来解释成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岸边的浅沙。”这是七言诗,因字数的限制,所以运用 了各举一边而省文的互文法,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内容。 ②对句互文:《木兰诗》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便也是互文的体现。刚健:刚健是言语风格类型中的一种,刚健是刚强、雄伟的文体。在句式选择上,刚健风格宜选取字数少、结构简单、节奏快的短句;在修辞手法上,也较多的使用排比修辞文体;在语音上,常常使用入声韵。刚健常常和柔婉形成一对。 语体:①语体是人们受交际因素的制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运用民族语言所形成的具有某些基本的、共同的言语表达特点的言语类型,是我们能够观测到的言语形式。②语体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核心,这个核心是内在的语言构成方式。③边缘是不断变化的,语体的变化有可能导致核心受到侵蚀,会出现某些变化,是相对动态的。 修辞:(1)修辞是一种运用语言的活动,它出现于语辞形成的过程,其本身也是一种活动;(2)这种活动是一种调整或适用活动,一种针对情意内容而调整语辞的活动,即不一定是修饰,更一定不是离开意和情的活动;⑶这种活动是人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人们“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⑷这种活动的对象是包括所有的语辞,而不是单指纸头上的文辞,更不是单指华巧的文辞;⑸这种活动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⑹这种活动所必须适合的是题旨情境;⑺这种活动的最高境界就是“语辞”与“情意”之间的充分切当,做到“意与言会,言随意遣”,“辞就情发,就意修辞”而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处理必须靠调整来实现。 辞格:在符合语言表达常规的基础上,运用一些在词语、句子组合及语义实现上有所“违规”的表达手段,来取得特定的修辞效果,这种在言语行为中对语言规则或语言运用规则进行有效偏离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价值的固定模式,这就是辞格。辞格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个是辞面或辞体,另一部分是辞里。 论述题

借助逻辑学和心理学研究修辞学管见

修辞学习C++D年第E期)总*"C期. 借助逻辑学和心理学研究修辞学管见 张炼强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提要逻辑学和心理学同为思维科学,与修辞学有紧密联系。因此借助它们来研究修辞学,既有可能性,又有必要性,并可获得相应的丰硕成果。在修辞的反映上,它们本身就复杂多样,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或相互配合,或分合不同,或强弱异势,或正误变通。这样就促成以之为思维基础的修辞现象也同样复杂多样,并纷呈异彩。据此而产生的修辞分析和修辞理论,也就更贴近逻辑和心理的思维真实。 关键词逻辑规律认知心理意象图式认知模式象似性 修辞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多科性的边缘学科。它同逻辑学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作为思维科学与语言的形成、存在、发展和运用密切相关,因而也与修辞学密切相关。种种逻辑规律如概念、判断、推理、假说、论证,种种心理规律如感知、注意、联想、想象、选择、假设、推理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和以此构成的诸如概念、范畴与意象图式)%/0123452/0.和隐喻结构)/2607589%40:369;46;92.等认知模式)%<20:%=2<481>%6%?2/8<2:3.,都投射到语言形式上,亦即转化为外部语言,也都投射到修辞现象上来,修辞现象映照着逻辑规律和心理规律,修辞研究也受到逻辑规律和心理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这样,修辞学研究就有了借助逻辑学和心理学的客观基础和主观需求。逻辑学和心理学应该用作修辞学的他山之石。这种修辞研究方法,可称之为“边缘法”。 先就汉语修辞学的民族性理论问题来谈。杨树达先生说:“若夫修辞之事,乃欲冀文辞之美,与治文法惟求达者殊科。族性不同,则其所以求美之术自异。况在华夏,历古以尚文为治,而谓其修辞之术与欧洲为一源,不亦诬乎@昧者顾取彼族之所为一一袭之,彼之所有,则我必具,彼之所缺,则我不能独有,其贬己媚人,不已甚乎A”#*’)7B.窃以为杨先生有理由强调汉语修辞与外语修辞有不同的一面,但是不应该忽视汉语修辞与外语修辞也有趋同的另一面。认知心理学认为,尽管人类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人所接触的物质世界也不是毫无不同,但总体上说,人类具有相同的身体构造和感知器官,面对的是相同的物质世界,具备相同的感知、认知能力,所以可以获得相同的或者相似的概念结构。这样的概念结构,是人类趋同 或写条幅,爱用繁体,甚至用小篆,甲骨文都可以,社会无意干涉。因此推广民族共同语和方言地区人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用方言并不截然对立。至于在长期使用双方言以后,方言自然而然地融入规范的民族语言之中,那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原先的规范也要发生变化,一些方言因素也会融入全民语言的规范,这是不言而喻的,现在的普通话就和北京话已经很不一样,“卡片,卡车”的“卡#$%&’”已经不再按北京音读“$%&”,而已经改读“(&”,而那本来是上海话的读音规范。北京话本身也在逐步向普通话靠拢,普通话也在大量吸收方言因素,各地方言也在逐步向普通话靠拢,这是社会的需要,历史的必然,只要中华民族存在,中国不解体,这个趋势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

井冈山大学《逻辑学》期末考试样卷

井冈山大学《逻辑学》期末考试试题样卷(A卷) 一、填空题(10分) 1、“如果有的科目考试不及格,那么他领不到毕业证。”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其中,逻辑常项是, 逻辑变项是和。 2、在三段论第一格中,中项M分别是大前提的和小前提的。 3、根据有关推理规则,判断不能换位,不能换质位。 4、根据不矛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具有关系的判断假。 二、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青年应该奋发向上”两语句中,概念“青年”( ) A.都是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2.对于A、B两概念,如果所有a都是b并且有b不是a,那么,A、B两概念具有()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3.同一素材性质判断主要是指( )的两个性质判断。 A.判断联项分别相同 B.量项分别相同 C.主、谓项分别相同 D.判断的结构分别相同 4.若断定SAP和SEP都假,则( )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5、“革命者就是从事革命活动的人”,这个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同语反复 B、循环定义 C、定义过宽 D、定义过窄 E、定义含混 6.一个相容选言判断p∨q假,那么,一定为()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真 D.p假q假 7.“如果某行为是犯罪行为,则必是违法行为”,由此可知( ) A.如果某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则不是违法行为 B.如果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则不是犯罪行为 C.只有某行为是犯罪行为,才是违法行为 D.只有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才不是犯罪行为 8.只有发烧才是患肺炎,小红发烧,所以她一定是患了肺炎。以下各推理中与上述推理犯同样逻辑错误的是( ) A.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学习好,所以我一定有资格当三好生。 B.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有资格当三好生,所以我一定学习好。 C.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没资格当三好生,说明我学习不好。 D.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学习不好,因此我没资格当三好生 9.某司机违章,警察说:“对你要么扣照,要么罚款。”司机说:“我不同意。” 按照司机的说法,以下各项中他必须同意( ) A.扣照,但不罚款。 B.罚款,但不扣照。 C.既不扣照,又不罚款。 D.如果不能做到既不扣照,又不罚款,那么就既扣照,又罚款。 10.“(p→q)∧(r→s)∧(┐q∨┐s)→(┐p∨┐r)”,这一推理式是() A.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 B.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式 C.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 D.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11、“有作案动机”和“有作案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A、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C、前者是后者的充分必要条件 D、前者和后者不构成条件关系 12、“并非只要学好外语就能出国”与之等值的命题是() A、学好外语且能出国 B、不学好外语但能出国 C、学好外语而不能出国 D、不学好外语也不能出国 13、(1)没有人不是自私的。(2)没有人是自私的。这两个命题() A、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B、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C、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D、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 14、以“如果甲、乙都不是木工,那么丙是木工”为一前提,若再增加以下哪项作为前提,可必然推出“乙是木 工”。() A、丙是木工 B、丙不是木工 C、甲不是木工 D、甲和丙都不是木工 15、“不可能所有的花都结果。”以下哪项断定的含义与上述断定最为接近?() A、可能所有的花都不结果 B、可能有的花不结果 C、可能有的花结果 D、必然所有的花都不结果 E、必然有的花不结果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 1、概念: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即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命题: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特征在于其真假性。命题有具体内容和逻辑形式,逻辑学不研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性质命题) 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普遍概念,量省。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 (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 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在一个直言命题形式中,如果陈述了它的主项或谓项的全部 外延,那么其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直言直接推理:就是前提只有一个命题的直言推理。 A:全称肯定 E:全称否定 I:特称坑定 O:特称否定 反对关系:A与E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同真,得以同假。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假时,另一个真假不定。 矛盾关系:AO、EI之间的关系是: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即,一个为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为假时,另一个必真。 等差关系:AI/EO之间的真假关系:全称真,特称必真;全称假,特称真假不定;特称假,全称必假;特称真,全称真假不定。 下反对关系:IO之间的真假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当

逻辑学研究的现状及趋势[1]

第16卷 第1期 2003年03月唐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 angshan Co llege V o l .16N o.1M ar .2003 逻辑学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吴 新 民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阐述了国际、国内逻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关键词:逻辑学;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B 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9X (2003)01 0041 02 The Curren t Situa tion s and D evelopm en t Trends of the Study of L og ic W U X in 2m in (Schoo l of H um anities J ianghan U niversity ,W uhan 430056,Ch ina ) Abstract :A n in troducti on is given abou t the cu rren t situati on s &developm en t trends of the study of logic . Key W ords :logic ;cu rren t situati on ;developm en t trend 1 概述 从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逻辑学与数学、天文学和空间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一起并称为七大基础学科以来,逻辑学研究一直处在上升的发展中,并日益显示出它具有多方面作用。第一,教导作用:逻辑学能提供关于逻辑形式的知识和关于确定正确思维形式的规则和方法。学习逻辑学能提高思维的逻辑性,防止和识别逻辑错误,增强快速推断的能力等等。第二,方法作用:逻辑学,尤其是现代逻辑学提供的很复杂的逻辑运算和演算技巧作为方法广泛用于解决数学、计算机科学问题。第 三,理论作用:逻辑学中提出了许多理论问题,对它们的研究 既推动了逻辑学自身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又对哲学、语言学、思维科学等等产生了重要影响。逻辑学具有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和人文学科的三重性质,这是在当代科学体系中逻辑学独有的特征。现在,逻辑科学已经发展成为理论严密、分支众多、应用广泛的学科。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可将逻辑学分为传统逻辑学与现代逻辑学两大类型。而现代逻辑学又可分为现代演绎逻辑学(现代形式逻辑学)与现代归纳逻辑学两大部分。其中,现代形式逻辑学是现代逻辑学的主体,它的主要分支如表1所示。 表1 现代形式逻辑分支 理论逻辑 应用逻辑 1.基本逻辑 2.元逻辑 1.认知逻辑 2.实践逻辑 3.物理应用逻辑(1)标准逻辑(经典逻辑)A 命题逻辑B 词项逻辑(包括三段论)C 谓词逻辑D 关系逻辑E 数学逻辑a 模型论b 集合论c 递归论d 证明论 (2)非标准逻辑(非经典逻辑)A 模态逻辑B 多值逻辑C 模糊逻辑 D 直觉主义逻辑E 相干逻辑 (1)逻辑语法学(2)逻辑语义学(3)逻辑语用学(1)知道逻辑(2)相信逻辑(3)问题逻辑 (1)优选逻辑(2)命令逻辑(3)义务逻辑 (1)时态逻辑(2)空间逻辑 (3)部分与整体逻辑(4)电路分析逻辑(5)量子论逻辑 收稿日期:20021104;修回日期:20021201 作者简介:吴新民(1958-),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形式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

浅析修辞学中逻辑标准

浅析修辞学中的逻辑标准 修辞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严密而且又深谙人文精神的学科,其对逻辑思维方式的依赖程度可想而知。而从相对浅显的教学指导意义来看,修辞学显然将逻辑思维外化,并结合外在的人类社会的交往方式进行妥善的操作。 逻辑作为修辞学的第一美学标准,其认知意义在于它对提高智商的积极影响。在交际过程中坚持逻辑标准,有利于在写作和演说中运用合乎逻辑的推理方式来劝说听众和读者,其关键在于材料相关,组织恰当,句子连贯,用此恰当。向听众正面摆出事实,举例子,分析事实内在的逻辑道理,既而进行推理,从反面指出危害,向听众权衡利弊,积极地把听众与说服者连接起来,感染听众,让听众也参与修辞推理,再通过一种自我诉说的诉诸发生作用,从内心找到支撑说服者的观点的理由,从而接受劝说,改变原来的观点。在形式逻辑中,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有演绎和归纳两种。其合理运用可以使讲演者和作者的思维更加完整、清晰,使读者和听众易于理解其内容。 逻辑是修辞学首要的劝说手段,是以形式、惯例、推理模式去打动听众使之信服的感染力。对他人进行说服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基于原有的事实进行逻辑推理或者是引用例子,以达到说话者和听众之间的共同立场。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推理是修辞学的心脏和灵魂,逻辑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劝说方式。这种_ 讲事实、摆道理_ 的劝说推理一般基于听众暂时忽略了一定的客观事实_ 或者没有深入分析事实而做出不够理性的决定或行为_ 只要说服者进行恰当的处理,进行理论性的逻辑的修辞推理和例证分析,是比较容易达到与听众的共同建构的,因而也比较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清,刘永红. 修辞形式与意义的象似性特征分析[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 (05) [2] 左广明. 从修辞到认知——隐喻研究范式的创新[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1 0) [3] 徐育. 浅析“逻辑真”与逻辑规律的关系[J]. 法制与社会. 2009(28)

大学生逻辑学试卷

商学院课程考核试卷(B)(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课程名称:普通逻辑学学分 2 考核学期: 2011 —2012 学年度第 2 学期考核形式:闭卷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 20分) 1、“有些大学生不是党员”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A、所有的S是P B、所有的S不是P C、有的S是P D、有的S不是P 2、由并非SEP可推出SiP,其根据是逻辑方阵中的( )关系。 A、矛盾 B、反对 C、下反对 D、差等

3、人都是南方人,有些人不是学生。以上判断为真,则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有些南方人是学生 B、有些南方人不是学生 C、有些学生是南方人 D、有些学生不是南方人 4、税务局发现这个公司有些职工偷税漏税。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在以下三个断定中:() ①这个公司没有职工不偷税漏税 ②这个公司有些职工没有偷税漏税 ③这个公司所有都职工没有偷税漏税 不能确定真假的是A仅① B仅② C 仅③ D 仅①和② 5、下列属于正确的逻辑划分是()。 A、某工厂分为一车间、二车间、 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C、中国分为省、省、省、省、省等 D、句子可以分为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6、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

决于()。 A、逻辑常项 B、变项 C、思维的容 D、语言表达形式 7、“如果不以事实为根据,或者不以法律为准绳,则不能公正断案。”其推理的逻辑形式是( )。 A p∧q B p∨q C (p∨q)→r d(p∧q) →r 8、同时否定SAP和SIP,则(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 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 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9、下列关系中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 A、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B、判断间的矛盾关系 C、判断间的真包含关系 D、判断间的蕴涵关系 10、在这次逻辑学考试中,同学甲的分数比乙低,但比丙的分数高;丁的分数比乙和丙的分数低;戊的分数比丁的分数高,但比乙的低。问:按

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

第一节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 一、修辞 什么是修辞? “修辞”这个词,在我国古代出现的并不多,到了现代,使用的频率才逐步提高。修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那个事物:一是指人们对它的认识或描述,即关于它的知识。前者是客观存在物;后者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我们把前者称之为“修辞”,而把后者称之为“修辞学”。 客观存在:修辞 修辞 主观认识:修辞学 在给修辞下定义的时候,首先应当把这两者区分开来。到底什么是修辞呢?修辞,就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所有方法、技巧,以及调整语言的一切活动。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修辞学是语言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修”与“辞”本来是两个词。它们何时开始连用的?从我们掌握的材料看,它们最早出现在《易》经的《乾·文言》中:子曰:“君子进德修业也。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这儿“修辞”的含义,与今天理解的不同。唐代孔颖达疏:“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因此,“修辞立其诚”是从政治的要求出发,作为君子居业的条件提出的。宋代王应麟解释说:“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困学纪闻·易》)认为指的是既要求有内容、情感的真实,又要求言辞、文辞富有文采。 之后“修辞”两字连用,在古代是指修饰、整理争讼用辞的本领,最初主要指口语表达的技巧。到了现代则既指调整和修饰书面语,又指调整和修饰口语。 “修辞”不能混同于“修词”。“词”应指一个个具体的词儿;而“辞”指的是语辞,应包括词句和篇章,两者不能混用。 二、修辞现象 (一)什么是修辞现象 在修辞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具体的语文现象,都是修辞现象。

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形式逻辑》讲稿 主讲:万林 第一章绪论 一、”逻辑”正名 “逻辑”最早可追溯到希腊词(λσγοε逻各斯),后英译为logos、其复数形式是logic。原为多义词∶一般的规律和原则;说明、解释、论证;理性、推理、抽象理论;尺度、关系、比率;价值等等。古罗马的西塞罗正式使用“逻辑”一词表示包括逻辑学和修辞学的科学。 中国古代学者们将相同的科学称为“名辩之学”。 古印度学者,特别是佛学将其称为“因明学” 。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工具论》,古典或传统的形式逻辑; 麦加拉-斯多葛学派奠定了命题逻辑的基础。欧洲中世纪经院逻辑学家们创立了推论的学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尔-罗亚尔修道院发表了《逻辑或思维的艺术》一书,将古典的演绎逻辑体系化; 17世纪开始,由于实验自然科学的兴起,归纳方法的研究被引入逻辑学:培根、惠威尔、穆勒,《新工具》、《逻辑体系》,建立了古典或传统的归纳逻辑; 17世纪末,德莱布尼茨提出了逻辑数学化的思想,《论组合术》建立一种用符号表意的普遍语言及思维演算的设想,成为数理逻辑的先驱。 19至20世纪初,布尔代数的创立将设想变为现实,再经德摩根、弗雷格的努力,罗素与怀德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出版标志着现代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9世纪上半叶,德国哲学家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先验逻辑;黑格尔《逻辑学》,辩证逻辑;马克思《资本论》,关于资本范畴的辩证逻辑体系;列宁,《哲学笔记》,确立了辩证逻辑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毛泽东《论持久战》,提供了辩证逻辑的又一范例。 20世纪30年代,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塔尔斯基形式语言真理论、图灵机及其应用理论三个划时代的成果,为现代逻辑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逻辑学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现代逻辑学已从单一学科逐步发展成为理论严密、分支众多、应用广泛的学科群,择

修辞学文献综述

修辞学文献综述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 修辞类型主要有比喻──明喻、暗喻、略喩、借喻排比对比夸饰──(时间、空间、物象、人情、数量)讽刺转化──拟人、拟物、形象化标语映衬──正衬、反衬借代设问──疑问、提问、激问析字镶嵌互文对偶──单句对、句中对、隔句对、叁句对双关层递类迭──迭字、类字顶真回文倒装错纵摹写示现婉曲引用──明引、暗引借代转品象徵倒反藏词感叹呼告仿拟衍文移觉眺脱析数格。 修辞学是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发展起来的。这时的修辞学更适合称为修辞术,是指演说的艺术。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修辞的艺术》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辞为辩证法的相对物,即是说辩证方法是找寻真理的要素,修辞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在中国古代,先秦就已经有了关于修辞的零星言论。例如庄子很重视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视比喻手法。两汉时期的学者曾激烈讨论《诗经》的基本修辞手法:赋、比、兴。魏晋之后,不少文学作品如各式各样的诗话、词话都有谈论修辞,但专门谈修辞学的作品还很少。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是首部“修辞”二字的意思和现代理解相同的作品,书内亦谈了不少修辞手法。而宋朝陈骙的《文则》则可视为第一部修辞学的专著。 五四运动以后,修辞学摆脱了文学批评的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时的修辞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 模仿西方的修辞著作; 辑录古人的说法。 汉语中最重要的一部修辞学著作就是陈望道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在研究中借助广博的学科基础和深厚的唯物辩证法、语言学理论基础,采用古今中外法和中国化的研究方法,其具有前沿性、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语法修辞学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对中国的语法修辞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对中国语法研究的历史贡献在于发动了“文法革新讨论”,提出了功能学说,并以功能学说建构了词类系统和句法体系。他在《文法的研究》这篇重要论文中纲领性地说明了功能理论,阐述了功能词类理念及其在汉语词类划分上的运用,明确提出了汉语词类划分当以功能为中心的观点。《文法简论》建立了一个有特色的语法体系。书中全面论述了“词类区分的准据是功能”的观点,认为功能就是词在语文组织中的活动能力。他的功能观点已被语法学界广泛接受。他的词类体系中的词类理念、划分词类的标准和方法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陈望道区分词类的方法,与目前语法学界根据西方认知理论中的原型理论和词类范畴家族相似性来建立词类体系的方法相契合。他的句子分类不分单复句、句法分析时结合语义的句法体系也很有特色。他对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修辞学发凡》这本书及一些修辞学论文中。这本“千古不朽的巨著”建立了我国修辞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学的体系,既兼顾文言文修辞,又兼顾白话文修辞,在中国确立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修辞学体系,完成了“中国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转变”。这本书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确立了语言本位的思想;创立了“题旨情境”说;建立了“两大分野”的修辞系统;按语辞魅力的深浅建立了作为其整个修辞学体系重要构成部分的辞格系统,对汉语

逻辑学A卷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试卷 教务处08版 第 1 页 共 3 页 重庆大学 《逻辑学》 课程试卷 2010~2011学年 第 1学期 开课学院: 贸易与行政学院 课程号: 考试日期: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选择题(2×35=70分。本题共分为两部分,即单项选择部分和多项选择 1、求同求异并用法的特征之一是: A 、在每个被考察场合中,被研究现象均出现 B 、在每个被考察场合中,被研究现象均不出现 C 、在正事例组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相关情况相同 D 、在负事例组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相关情况不相同 2、、某珠宝店被盗,警方已发现如下线索:(1)A 、B 、C 三人至少有一人是罪犯; (2)如A 是罪犯,那么B 一定是同案犯;(3)盗窃发生时,B 正在咖啡店喝咖 啡。由此可以推出: A 、A 是罪犯 B 、A ,B 都是罪犯 C 、A ,B ,C 都是罪犯 D 、C 是罪犯 3、福州人都是南方人,有些福州人不是司法工作者。 以上命题为真,则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 、有些南方人是司法工作者 B 、有些南方人不是司法工作者 C 、有些司法工作者是南方人 D 、有些司法工作者不是南方人 4、母亲要求女儿从小就努力学外语。女儿说:“我长大又不想当翻译,何必学 外语。”以下哪项是女儿的回答中包含的前提? A 、要当翻译,需要学外语 B 、如果不当翻译,就不需要学外语 C 、当翻译没什么大意思 D 、学了外语也不见得当翻译 5、在某次“献爱心”募捐活动中收到了两笔没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 可以断定是甲、乙、丙、丁中的某两个捐的。经询问: 甲说:“不是我捐的。” 乙说:“是丁捐的。” 丙说:“是乙捐的。” 丁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可能为真? A 、是甲和丁捐的 B 、是丙和丁捐的 C 、是丙和乙捐的 D 、是丙和甲捐的 6、不可能所有的杀人罪都是故意罪。以下哪个判断的含义,与上述判断最为接 近? A 、必然有的杀人罪不是故意罪 B 、可能有的杀人罪不是故意罪 C 、可能有的杀人罪是故意罪 D 、必然所有的杀人罪都不是故意罪 7、重庆大学某学院教师去某地旅游,已知:(1)有人买了珠宝;(2)有人没有 买珠宝;(3)该学院的张老师和王老师都买了珠宝。如果以上三句话中只有一 句为真,则以下哪项肯定为真? A 、张老师和王老师都没有买珠宝。 B 、张老师买了珠宝,但王老师没有买珠宝。 C 、李老师买了珠宝。 D 、张老师和王老师都买了珠宝。 8、并非“她既聪明又漂亮”如果这一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哪项断定必定是真 的? A 、她聪明但不漂亮 B 、她不聪明但漂亮 C 、她既不聪明又不漂亮 D 、如果她漂亮,那么她一定不聪明 9、某单位共有20名工作人员。 (1)有人会使用电脑。 (2)有人不会使用电脑。 (3)该单位的小何不会使电脑。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地表示了该单位会使用电脑的人数? A 、20人没人会使用 B 、20人都会使用 学院 专业、班 年级 学号 姓名 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严肃考纪、拒绝作弊 封 线 密 命题人:何文模 组题人:何文模 审题人: 命题时间:2010 年12 月 教务处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