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名师教案1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名师教案1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名师教案1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名师教案1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

聚落名师教案1 湘教版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在教材第51-55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同时包含着人地关系的协调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能举例说明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密切联系。

4.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对聚落及其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学习。采取探究、讨论、展示作品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到要尊重自然规律并按经济规律办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难点

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2.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教学突破

聚落的形态,指导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概括,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进行交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当地素材,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借此阐明人地协调的理念。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建议教师创设一种较为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利用一些图片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总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组织分组和组长选举,以便课堂组织讨论。

2.搜集大量图片、设计课堂教学,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课前分组搜集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要求能体现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并查

阅相关的文字资料。

2.查找本地不同时期的地图或景观图片(要求能体现聚落的变化)。

3.课前分组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图文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1.思考聚落方面自己所知所疑。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对聚落的认识。2.观察图片讨论、归纳聚落的不同形态。

3.组织学生展示所查找的资料,结合课本活动题,了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3.展示所查本地不同时期的地图或景观图片及课本活动练习,分析了解聚落的演变过程。

4.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每组推选代表展示。4.分组交流讨论资料,并挑选最具特色的民居图片派代表展示给大家,以更好的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世界聚落的有关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到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的,根据不同民居的分布,了解地理事物既存在地域性,又存在着综合性的特点,在人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并按经济规律办事,保持协调发展的人地关系。

板书设计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聚落的概念

2.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2.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密切联系)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城市和乡村聚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往往现在的城市就是过去的乡村。请观察下面两幅图,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在说一说城市居民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及其与城市景观的关系;乡村居民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及其与乡村景观的关系。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观察思考问题。

2.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世界文化遗

产资料

3.利用课本活动练习引发学生讨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利用城市规划建设中一些文物古迹的去留问题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分角色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更好的认识和体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3.学生讨论并推选代表发表意见。分角色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本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

板书设计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搜集资料了解山东有哪些著名的古代文化遗产,并谈一谈对这些文化遗产如何进行保护。

2.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建立世界文化遗产小档案。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

B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C 城市、乡村各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D 城市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城市中的入居住条件相对拥挤

B 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C 规模较大的乡村居民点叫小城市

D 规模较小的乡村居民点叫村庄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乡村居民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B 早期居民临河、临湖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

C 我国南方的民居多为平顶

D 我国北方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火坑

二、将下列各地的建筑特色及与其相关原因连起来

①减少环境污染市区的绿化、美化

②改善交通拥挤状况北京修建了许多立交桥

③扩大城市化区域大城市附近将建几个新城

④改善城市环境北京限制重工业污染

个性练习设计

请看以下江南水乡和黄土高原窑洞的图片,试分

析两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探讨与反思

1.本课的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前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一小组通过课本、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资源有针对性的收集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组内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编排与处理,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优势,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资料整理制成计算机展示作品,来完成探究活动。

从准备过程看,全体学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一些对计算机有较浓兴趣的学生,在组内制作作品时找到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积极的参与到准备的过程中。通过这个过程,也充分调动了这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上伴随教师有意识的创设

情境,组内合作、推选代表演示、讲解本组的资料,同学参与讨论的方式来完成知识的学习。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完成课本学习的同时,对聚落知识及世界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探讨,达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及全员参与的目的。另外还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多媒体课件的采用,为情境创设提供了便利,内容的展示效率、直观性、生动性也大为提高,对提高学生兴趣,促进知识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便于师生互动,增大了教学密度。

补充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如何把它们保护好,传给子孙后代,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然而,在我国的某些地方,由于观念或其它方面的原因,却犯下了错误。请读以下报道:

目前按人均占有的国家公园面积计算,我国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12。令人担心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某些人以“旅游开发”为名,对一些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风景区和遗产地进行掠夺性的过度开发和错位开发,使它们遭到严重破坏。其直接恶果是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使它们日趋降低到国家公园的标准之下。

以泰山为例,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人公然“在泰山上动土”,炸山劈峰,建了三条直插岱顶的索道,仅其中一条索道的上站就破坏了1.9万平方米的地形。他们还在泰山顶上大兴土木,提出“要把这座风景山改造成经济山”、“建成吃喝玩乐的俱乐部”、把岱顶搞成“一座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山下的泰安城也自下而上地拓展地盘。把饭店、索道站、职工宿舍和停车场建到中天门,快活三里的幽静环境由此变成了闹市。接着,又开辟了几处采石场,甚至还打算在泰山建水库。更为荒唐的是,最近又有人想出了一个生财的怪招,提出要在泰山上建“泰山华夏名人名花园”,为一万位仍健在的名人刻碑,现正在广征“碑主”,如果不立即制止,用不了多久,巍巍泰山就会变成一座活人碑林立的“碑山”。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泰山现象”在我国的世界遗产地和风景区俯拾皆是。

北京四合院

当你漫步在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时,你会发现她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都显得那样的古朴、那样的深邃。金碧辉煌的明清宫殿,气势恢宏的坛庙陵寝,凝重深沉的宗祠寺院,巧夺天工的皇家园林……令人惊叹不已,留连忘返。然而,更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北京人世代居住、享誉中华建筑之林的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之所以称做“四合院”,是因为整个建筑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子,围合在一起。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明显受到古代风水说的影响,大门都不开在中轴线上,而是开在八卦的“巽”位或”乾”位。所以路北住宅的大门开在住宅的东南角上,路南住宅的大门开在住宅的西北角上。大门内设有影壁。

北京的四合院院子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大阳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而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正房或正厅无论在尺度上、用料上、装修的精致程度上都大于、优于其他房屋。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符合中国古代家庭生活中要区分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

北京四合院,天下闻名。“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规整,十分讲究,有房子,有院子.有大门,

有二门,有游廊,有私塾,有客厅,有照壁,有库房,有厨房,大户人家连园林、车马房一应俱全。关上大门,自成一统。站在北京四合院中环顾,中间舒展,廊槛曲折,有露有藏。四合院的神髓就在于一个“合”字,将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合在一起。“庭院深深深几许”,只有在这古老的院落中,才能感受到这中国式的诗境。

读后想想

对于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有不同的观点,结合上文,你认为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对四合院该如何发展与保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