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文言文阅读短文 八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短文 八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短文 八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短文 八篇

文言文成语故事

一、【例文】

1.执竿入城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1执:握,持 2 亦:也 3 计无所出:计,计谋,策略。指想不出办法4俄:不久5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6 至:来到7非:不是8但:只是9 矣:了10以:用11中截:从中间截断12而:连词,表承接,然后13遂:于是14 之:指竹竿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道理]做事要善于思考,不要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2.刻舟求剑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13.其--他,代词。14.者--……的地方。 15.求--找。16.之--剑,代词。17.矣--了。 18.而--但是。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3.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

1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

子高:叶公的字。 2钩:衣服上的带钩。 3写:画。 4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5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

6“文”通“纹”。 7以:在。 8闻:听说。9下之:到叶公住所处。

10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11牖(yǒu):窗户。

12施(yì):延伸,同“拖”。 13堂:厅堂。

14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通“旋”。 15走:逃跑。

16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

17是:由此看来。 18好:喜欢。 19夫:这,那。

是叶公非好龙也: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译文】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屋子内外都雕刻着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叶公的住所,龙头搭在窗台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被吓的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道理】做人要做表里如一,不要盲目的去追捧、崇拜一些事物,喜欢一样东西,不能只看它表面的现象,而要深入了解它内在的本质。

4.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lǚ)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道理】说话做事要从实际出发,学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5.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1鬻(yù):卖.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4者:...的人 5誉:赞誉,夸耀。 6曰:说,讲。 7吾:我。8莫:没有什么 9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10利:锋利,锐利。11或:有人。 12以:使用;用。 13:您,对人的尊称。 14何如:怎么样。15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6应:回答。

17弗能:不能。18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19之:的。

“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用自己的长矛刺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道理】说话(做事)做三思而后行,要实事求是,不要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6、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②公之心③。损其家口④,充狙之欲⑤。俄而⑥匮⑦焉,将限⑧其食。恐⑨众狙之不驯⑩于己也,先诳(11)之曰:“与(12)若(13)芧(14),朝三而暮四,足(15)乎?”众(16)狙皆起而怒(17)。俄而曰:“与若芧,朝(18)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庄子·齐物论》

【注释】:

①狙(jū):猴子。②得:懂得。③心:心意。④口:口粮。⑤欲:欲望,要求。⑥俄而:一会儿,不久。⑦匮:不够。⑧限:减少。⑨恐:恐怕。⑩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11)诳(kuáng):欺骗,瞒哄。(12)与:给。(13)若: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14)芧(xù):橡粟,一种粮食。(15)足:够。(16)众:所有的。(17)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18)朝:早上。

【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宋公的心思。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听后都服服帖帖了。

7、士别三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3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4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5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6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7今:当今。

8当涂:当道,当权。

9掌事:掌管政事。

10辞:推托。

11以:介词,用。

12务:事务。

13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4岂:难道。

15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6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7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8但:只,仅。

19当:应当。

20涉猎:粗略地阅读。

21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2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3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24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5益:好处。

26乃:于是,就。

27始:开始。

28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29及:到了……的时候。

30过:到。

31寻阳: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32论议:讨论议事。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36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7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38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39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40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41即:就。

42更(gēng):重新。

43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44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5何:为什么。

46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

47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48遂:于是,就。

49拜:拜见。

50别:离开。▲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道理】人都在变化,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别人,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

8.曾子杀彘(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②彘(zhì):猪。③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④特:不过,只是。

⑤戏耳:开玩笑罢了。⑥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戏:开玩笑。他:孩子

⑦待:依赖。⑧子:你,对对方的尊称。⑨而:则,就。

⑩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⑾烹(pēng):煮。

[翻译]: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道理】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

小学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完整版

小学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正确的节奏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这句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意思比较明显。但有些学生却把节奏划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划出朗读的节奏,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划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的理解。如:“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句中“之”字的意思。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再去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师适当指导点拨。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或寓意等。 五、熟读背诵,积累语言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强调了熟读背诵的重要性。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内容,也理解了文言文所告诉的寓意或道理后,我让学生熟读文言文,要读出感情,先练读,指名试读,自己反复朗读,再让学生分角色演读,深入体会语言的意境,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这样学生会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内在意蕴,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方面的语言,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文言文阅读解题有四部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文言文阅读解题有四部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7、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8、“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9、“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及练习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及练习 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①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②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③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④词语解释题: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⑤句子翻译题: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③语序不一样的句子,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⑥内容理解题。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薛谭学讴(ōu)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讴(ōu):唱歌。 2、穷:尽、完。 3、谓:以为 4、遂:于是/就。 5、弗:没有。 6、饯:设酒送行。 7、悲歌:慷慨悲壮的歌。 8、谢:道歉。 9、反:通“返”,返回。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②自谓尽之: ③秦青弗止:④终身不敢言归: 二、翻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三、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小学文言文课外阅读解题步骤及练习题5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课外阅读解题步骤及练习题 50篇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供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

(完整word版)小学古文阅读训练

小学古文类阅读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二.课外文言语段训练: (一)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小升初民校联考题回放 1、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4分)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田者。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008年广州市十六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2、《学弈》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援”是的意思。由这个学弈的人学习态度,我想到了这个成语。(2分) ——2010年广州市十七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2分) ——2011年广州市十三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2012广州市民办初中(五校联考)新生入学检测题二、小学四篇文言文复习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见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

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见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 的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3、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见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1、理解词语意思。 诲:惟:援:俱: 2、“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的意思。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②一人虽听之.。()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 3、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解释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是夫子。未:________ 闻:________ 三、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1、诣:拜见乃:于是,就、示:给……看曰:说、未:没有闻:听见三、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②至之市 ③而忘操之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文言文阅读解题有四部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文言文阅 读解题有四部 ————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五大方法巧妙运用。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

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方法修订版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方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生如何学习文言文 按《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更不需要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关古汉语知识,只要会朗读和背诵,重点词句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的意思。缘于此标准要求,小学生学好文言文做如下建议: 一、兴趣培养 想学好文言文,我认为从以下方面做起,从激发兴趣入手;以学习古诗词方法为基础;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要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曾经从课文中学过)的成语故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及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等,自己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 从“三字经”“弟子规”开始,从小接触、学习,激发兴趣 《三字经》是古代蒙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它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我们可以给小孩讲有关《三字经》的故事,听《三字经》儿歌,有条件的话多看《三字经》的动画视频。它儿童的最好启蒙教材,以三字为一句,二句押韵。语言平易浅近,无艰深、古奥、勉强拼凑之弊,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其内容则广博丰富,堪称“传统文化小百科”。讲做人“人之初,性本善”,为学“人不学,不知义”等等,不要求他们理解多少,只要求像顺口溜记下来,小孩子熟读背诵《三字经》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感,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刺激他们大脑的活跃性,开发智力,同时更可以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增加识字量,进而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力和激发他们的古文化学习兴趣,从小就受到古文化的熏陶。 同时接触《弟子规》,弟子规是一部关于礼节的启蒙经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是古代中国用以规范学童们日常言行的经典书籍,“百善孝为先”“诚信”“仁爱”。孩子爱看动画片如《熊出没》、《喜洋洋与灰太狼》等,我们更应该让他们看《中华弟子规》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不仅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方法

小学生如何学习文言文? 按《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更不需要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关古汉语知识,只要会朗读和背诵,重点词句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的意思。缘于此标准要求,小学生学好文言文做如下建议: 一、兴趣培养 想学好文言文,我认为从以下方面做起,从激发兴趣入手;以学习古诗词方法为基础;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要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曾经从课文中学过)的成语故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及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等,自己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 从“三字经”“弟子规”开始,从小接触、学习,激发兴趣 《三字经》是古代蒙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它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我们可以给小孩讲有关《三字经》的故事,听《三字经》儿歌,有条件的话多看《三字经》的动画视频。它儿童的最好启蒙教材,以三字为一句,二句押韵。语言平易浅近,无艰深、古奥、勉强拼凑之弊,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其内容则广博丰富,堪称“传统文化小百科”。讲做人“人之初,性本善”,为学“人不学,不知义”等等,不要求他们理解多少,只要求像顺口溜记下来,小孩子熟读背诵《三字经》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感,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刺激他们大脑的活跃性,开发智力,同时更可以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增加识字量,进而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力和激发他们的古文化学习兴趣,从小就受到古文化的熏陶。 同时接触《弟子规》,弟子规是一部关于礼节的启蒙经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是古代中国用以规范学童们日常言行的经典书籍,“百善孝为先”“诚信”“仁爱”。孩子爱看动画片如《熊出没》、《喜洋洋与灰太狼》等,

小学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小学文言文的阅读方 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正确的节奏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这句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意思比较明显。但有些学生却把节奏划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划出朗读的节奏,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划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的理解。如:“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句中“之”字的意思。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再去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师适当指导点拨。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或寓意等。 五、熟读背诵,积累语言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强调了熟读背诵的重要性。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内容,也理解了文言文所告诉的寓意或道理后,我让学生熟读文言文,要读出感情,先练读,指名试读,自己反复朗读,再让学生分角色演读,深入体会语言的意境,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这样学生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 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六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 子: 。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 是: 。 七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一)孟子语录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只好)舍弃鲜鱼而选择熊掌。生命,原本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原本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二)女娲补天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焱(y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é)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注释 1.女娲:女神名,传说是我国古代化育万物的创世神,有“抟黄土做人” 的故事流传 2.四极废:四极,指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极,边,端;废,毁坏, 此指折断。 3.九州:传说中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地区。 4.爁炎:大火绵延燃烧的样子。

5.颛:纯朴善良。 6.狡虫:凶猛的禽兽 译文 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三)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小学文言文阅读的出题方法及答题技巧.doc

小学文言文阅读的出题方法及答题技巧 01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考查内容 1.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考点: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我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过的。 2.把握重点句子的停顿 考点: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停顿是理解与翻译句子的基础。对一些重点文言文句子,标示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有利于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3.句子翻译 考点:句子翻译主要是考查将指定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要解释出关键字词的意思。 4.理解基本内容 考点: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内涵、写作技法等。主要考查有概括事件、分析形象、梳理情节,把握主旨。 02

如何提升文言文阅读答题能力? 1.因为小学的文言文阅读往往考查课外的内容,所以家长平时让孩子多阅读文言原著,可以从《世说新语》这样简单易懂的读本入手。熟能生巧,如果考试时遇到的阅读材料刚好是自己平时读过的,首先在心理上就能淡定很多。 2.帮助孩子克服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要有信心去战胜这一困难。而信心来源于实力,平时可以建立一本专门记录文言知识点的本子,把常用的文言字词分门别类整理好,毕竟文言文同现代文是有很多区别的,有些特殊用法必须要死记硬背。 3.文言文翻译句子时应注意: (1)年号、人名、地方、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2)句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可以删去不译。 (3)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做适当调整。 (4)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内容增补出来。 4.理解文章的内容,首先要将文言文读通读顺,然后再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句意,弄清故事内容。 5.文言文阅读方法多种多样,现在介绍常见的比较有效的几种,家长在平时辅导孩子作业时可以借用。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方法

小学生如何学习文言文? 月盟文化/书生 按《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更不需要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关古汉语知识,只要会朗读和背诵,重点词句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的意思。缘于此标准要求,小学生学好文言文做如下建议: 一、兴趣培养 想学好文言文,我认为从以下方面做起,从激发兴趣入手;以学习古诗词方法为基础;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要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曾经从课文中学过)的成语故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及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等,自己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 从“三字经”“弟子规”开始,从小接触、学习,激发兴趣 《三字经》是古代蒙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它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我们可以给小孩讲有关《三字经》的故事,听《三字经》儿歌,有条件的话多看《三字经》的动画视频。它儿童的最好启蒙教材,以三字为一句,二句押韵。语言平易浅近,无艰深、古奥、勉强拼凑之弊,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其内容则广博丰富,堪称“传统文化小百科”。讲做人“人之初,性本善”,为学“人不学,不知义”等等,不要求他们理解多少,只要求像顺口溜记下来,小孩子熟读背诵《三字经》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感,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刺激他们大脑的活跃性,开发智力,同时更可以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增加识字量,进而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力和激发他们的古文化学习兴趣,从小就受到古文化的熏陶。 同时接触《弟子规》,弟子规是一部关于礼节的启蒙经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是古代中国用以规范学童们日常言行的经典书籍,“百善

小学文言文阅读的出题方法及答题技巧

小学文言文阅读的出 题方法及答题技巧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文言文阅读的出题方法及答题技巧 01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考查内容 1.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考点: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我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过的。 2.把握重点句子的停顿 考点: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停顿是理解与翻译句子的基础。对一些重点文言文句子,标示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有利于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3.句子翻译 考点:句子翻译主要是考查将指定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要解释出关键字词的意思。 4.理解基本内容 考点: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内涵、写作技法等。主要考查有概括事件、分析形象、梳理情节,把握主旨。 02 如何提升文言文阅读答题能力?

1.因为小学的文言文阅读往往考查课外的内容,所以家长平时让孩子多阅读文言原著,可以从《世说新语》这样简单易懂的读本入手。熟能生巧,如果考试时遇到的阅读材料刚好是自己平时读过的,首先在心理上就能淡定很多。 2.帮助孩子克服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要有信心去战胜这一困难。而信心来源于实力,平时可以建立一本专门记录文言知识点的本子,把常用的文言字词分门别类整理好,毕竟文言文同现代文是有很多区别的,有些特殊用法必须要死记硬背。 3.文言文翻译句子时应注意: (1)年号、人名、地方、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2)句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可以删去不译。 (3)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做适当调整。 (4)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内容增补出来。 4.理解文章的内容,首先要将文言文读通读顺,然后再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句意,弄清故事内容。 5.文言文阅读方法多种多样,现在介绍常见的比较有效的几种,家长在平时辅导孩子作业时可以借用。 03 小学文言文学习方法建议 (1)注释研读法。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 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

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8分)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是故 ..聪与敏________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4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