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

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

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
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

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

编者按:“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相信这是目前许多学校正在实践和努力追求的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正值暑期,本刊特别策划了有关的系列话题,这些话题涉及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关键环节。在此,邀请了一些正在探索课堂教学变革、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学校校长、教师及专家共同探讨改革的现实途径及经验方法,希望能给改革中的学校以启示,敬请关注。

一、观念转变:撬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支点

【专家观点】

教师观念应从“形转”到“心转”

■韩立福

从2001年开始,我国中小学全面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余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绝大多数学校课堂教学正在经历由教本课堂向学本课堂的积极转型。但是,目前的教学改革依然存在着“面”和“质”的问题。“面”是指从大的范围上来看,真正取得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学校数量还是十分有限的;“质”是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和丰富内涵。应当说影响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教师观念转型不到位,教师理念建构跟不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和速度。

教师教育观念转型是一个“隐形”工程,因为意识形态的“东西”是最难改变的,这与楼房改建、服饰改变等外观变化有着本质的差异。从我国的文化传统来看,很多教师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师观影响,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意识作为一种文化“浸泡”了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观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先教后学”的传递式教学观念。从职业传承来看,包括很多教育科研工作者在内,都受

教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课堂教学。当他们走上了教师岗位后,也就逐步模仿起先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传递式教学观念。基于上述原因,这种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已经固化了的“东西”,改变起来有相当的难度。目前,从中小学来看,不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人却有为难情绪。今后课堂教学所面对的最大“瓶颈”,将是教师观念的深度转型问题。

如果实现了观念深度转型,从“形”转走向“心”转,从一般的认识层面上升到行动层面,那么,广大教师将会自觉自主、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去践行课堂教学改革,将会深入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将会在实践层面上深化课改。对于这个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中小学校长都应该高度重视,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使广大教师教育观念实现深度转型。对于如何转型,笔者从实践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先吃后尝”策略。对认识程度高、有课改意愿的教师,可以采用“先吃后尝”的转型策略。“吃”是指“行动”,“尝”是指“提高认识、观念转型”。建议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要求以及课改成功学校的经验,制定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计划及具体步骤,组织部分教师先行动起来,让这部分教师在行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认识。

“边吃边尝”策略。对认识程度一般、课改信心不够坚定的教师,可采用“边吃边尝”的转型策略。学校可适当放低速度要求,让这部分教师进行尝试性的改进,组织他们定期总结与反思,对他们及时进行激励和表扬,同时定期组织课改交流会和观念转型座谈会,给这部分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还可以给他们适当的精神与物质上的奖励等,从而使他们坚定信念,明确方向,提升认识,不断加大行动力度。

“先尝后吃”策略。对观念保守、“顽固不化”的教师,可采用“先尝后吃”的转型策略。可组织这部分教师到课改成功学校去观摩和学习,然后请他们谈一谈体会,让他们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组织

他们与课上已有课改成功体验的教师开展深度交流,提升认识;组织他们参加高端培训,以专家的先进理念引领观念的转变;校长抓关键性人物的观念转变,实现“以点带面、以点促面”的效果。由于这部分教师认识趋同,观点一致,往往成为认识层面上的“好朋友”,逐步又形成了一股“顽固势力”。对此,校长就必须用信念和智慧来集中转变这些教师的观念。

明确“心”转路径,实现深度转型。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趋势将是“教”的课堂逐步走向“学”的课堂,教师观念深度转型将是从“形”转走向“心”转,具体而言,涉及学生观、学习观、教师观、师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和教育观等方面的转型。如在学习观上,应当让学生由单纯被动学知识走向学会学习;在教师观上,教师要由“蜡烛”变为“打火机”;从师生观上看,师生应由“对手”走向“伙伴”;从教学观上看,教学要由灌输知识走向点燃智慧。(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学校案例】

观念转变促行为自觉

■艾洪羽朱绍聪

我校大张旗鼓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起步于2010年11月。相比以前的课堂,我们所追求的课堂可以说是一次“颠覆式”的改革,这当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遭遇旧的教育观念的抵制和对抗。

在教师中,有的正面直接对抗,“教无定法,我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为什么一定要按你说的做?”“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消费者说了算,学生欢迎我讲,你为什么不要我讲!”更有甚者会说,如果这样搞,中国的教育要被搞乱。也有的消极对抗,你讲什么他不反对,但是却不以为然;有领导观课或巡查,他装模作样地按照新要求作个样子,领导一走他马上又滔滔不绝地一个人从头讲到尾。在推行新课堂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不高,学生展讲效率低、时间不够

用、预习效果不好等现实问题,这更加引起了一些教师的质疑。

面对这样的状况该怎么办?课堂教学改革是坚持还是后退?学校领导班子的态度是不退让、不急躁、不等靠。大家一致认为,课改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的改变,这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一件大事,事关学生的未来,我们必须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坚定不移地把课堂教学改革向前推进。于是,我们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措施,在教师观念转变上作文章。

多元培训,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专家引领,建构有效教学系统。一年来,我们聘请有关专家到我校进行了6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务实性指导,通过深入课堂、研究课例、互动式培训等,使教师们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有所松动,一些新课程下的新理念逐步被接受,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打下了良好的理念基础。

校本培训,推动教师思维转型。在我校,凡是新到岗的教师,必须经过课改培训才能上岗,3个月试用期满进行转正考核时,必须进行课改培训的考试,考试合格方能转正。另外,我们还围绕某一阶段教师们在认识上集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体现培训上的“短、平、快”。此外,通过组织有效的校本教研,帮助教师改变“一言堂”的学习习惯,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并让他们把这种意识折射到课堂上。

理论考试,督促教师实现蜕变。为了督促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相关的理论,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课改理论的考试。一年来,共进行了两次开卷笔试,两次闭卷笔试和一次现场抽题作答口试。

诊断考核,鞭策教师观念转型。学校成立了课堂教学改革推进领导小组,对各年级观念滞后、课改动作滞后的教师进行有计划的课堂教学诊断性考核,第一次考核不过关的教师,第二次继续考核。如果第二次考核还不过关的教师,由相关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并扣除当月部分绩效工资。

研发工具,服务教师转变观念。我们以新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领为依据,研发了《新课程有效教学务实性培训学习手册》、《走进有效

教学,创建卓越课堂学生学习手册》、《走进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学生干部岗位职责》和初、高中各学科的《学生结构化预习规范》等新课程有效教学学习工具,并分年级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以帮助教师、学生尽快实现观念转型。

出国考察,帮助教师高端“洗脑”。为了让教师们开阔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我们先后组织了部分教师到新加坡、新西兰、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进行教育考察。通过考察教师们发现,我们正在实行的有效教学方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学形式十分接近,这也坚定了教师们坚持课改的信念。

绩效挂钩,薪酬制度保驾护航。为了促使教师尽快转变观念,顺利推进课改,我们于2011年重新制定了学校的薪酬方案。在新的薪酬方案中,对课改的考核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就从制度上为课改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如果不理解课改的重要意义,只是看见别人搞得热闹就盲目跟风,那么当课改遭遇质疑和反对,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就不可能有持续不断的动力。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我们把转变教师观念作为最关键的问题来抓,只有教师观念转变了,课改才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只有教师观念转变了,他们才会主动地去引导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序渐进地引导,教师们是完全能够把观念转变过来的,因为他们是一个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群体。(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附中云南实验学校)

【教研员观点】

微型课题研究转化教师观念的有效抓手

■袁玥

在实践中,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先进的教育理念还只是停留在“言说”的层面,并没有促使教育行为的实质性转变。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常常把“观念”当成“知识”灌输给教师,忽视了观念转变的实践性格。事实上,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深度的渐变过程,这一渐

变过程不总是由认知的变化引起的,需要经过教师自身的反思以及教师的实践来推动。那么,如何让教师通过对教育的观察、思考与实践而获得认识成果并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呢?实践证明,微型课题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平台和抓手。

微型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对自身教育实践中细微的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反思、改进、提升教育经验的过程,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把习得的教育观念内化成为自己的观念。

在反思中习得观念

反思是微型课题研究的起点。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教师面对工作中的矛盾和困惑,研究活动并不会自然发生,只有当教师对自己的实践困惑进行反思,并提出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等问题后,才能去关注和研究这些问题。

案例一:我遇到过一个非常厌学、极端自我中心主义的男生。该生平时上课总是无所事事,不是东瞧瞧西望望,就是自顾自做些与上课无关的事。多次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该生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对教师发脾气,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根据这些情况,笔者详细了解了该生的家庭教育、小学教育情况,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与个性倾向等,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一个小课题,即“极端自我中心主义学生的教育对策个案研究”,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师的反思是对自己既往教育行为的内省和审视。在反思、分析问题的性质以及产生的原因,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会查找相关文献、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与专家、同伴进行沟通、对话。这一过程既是新旧观念相遇、碰撞、交融、替代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改造和转变的过程。反思的作用不仅能唤起教师对教育生活中真实问题的关注和质疑,还能够使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行为以及儿童的反应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从而对自身内隐的、不容易觉察的观念进行梳理和反省。

由此增强对自身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互动关系的意识,促使其运用新的观念来指导教育行为。

在改进中内化观念

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是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自我干预和自我改进。这种干预和改进不仅直接指向课堂,追求更为合理的教育教学行为,还要尝试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把自己的教育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诠释。在干预和改进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会逐步认可、接受、内化新的教育观念,并自觉地把观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案例二:为了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减少实验成本,我的微型课题研究是从寻找制取酸碱指示剂的替代品开始的。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可以替代鲜花来制取酸碱指示剂的物品很多,完全可以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于是,我让学生放学后去寻找。这是我第一次用这种方式布置课外作业,同学们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第二天上课时,我惊喜地发现,大家带来很多农村常见的植物,如木槿花、一串红、扁豆荚、扁豆花、红萝卜、卷心菜以及五颜六色的树叶,而找得最多的却是平时对化学不太感兴趣的几位男同学。经过初步实验,果然发现木槿花、紫扁豆荚、红萝卜皮等都可以制取酸碱指示剂。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实际对教材中实验设计的过程进行了改进,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在探究实验中,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药品、仪器的准备,选择、制作、安装,实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改进工作是微型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对一线教师来说,研究就是因地制宜,挖掘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但这种改进行为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外显。由案例二可以看出,“我”已经接受、认可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也正是“我”在研究中吸收、内化了新课程的理念,才不再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不再用标准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模子”来框学生,不再让学生机械地“照方抓药”,让课堂回归农村生活世界,使学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大自

然的感情,让学生体会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而且节约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成本,解决了农村学校实验经费不足的困难。

在提升中形成观念

案例三: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我发现教材中提供给学生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于是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思考、探究和改进。我的第一项研究是从“乒乓球”开始的。

……

初试牛刀获得成功后,我倍受鼓舞,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以反思、批判的眼光看课程、看教材,以探究、改革的姿态走进课堂,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欲罢不能。3年来,我用酒瓶和塑料管做了很多小学科学课程中关于“物体的沉浮”的实验,它们形成了——小学科学课程中空气系列教具……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升专业素养和生活品质是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落脚点。在微型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总结、反思、改进的生活经历会形成特定的“个人知识”。这种“个人知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以及对教育活动方式、手段、途径的构建。这一过程帮助教师积累了生活经验,丰富和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和生活品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借助科学的教学理论去检视新、旧教学观念,进而纠正错误观念,确立正确观念,不断调整与转换教学观念结构,使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的思想理念从外在的、他人的转化为自己的、私人的,并成为个人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系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

【教师体会】

火种真的比蜡烛幸福

■沐莲颖

自从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作为一个有着15年教龄的教师,我也会不由得思考:“难道我之前的教学都是无效教学吗?”

回顾前十多年的工作,自认为在传统教学的年代里还算优秀:学生

欢迎、家长肯定、领导认可。对于这样的我来说,进行教学改革意义何在?在这样的改革中我能得到什么?我的学生能得到什么呢?

在学校组织的专家讲座中给了我很大触动:“给学生‘鱼’是错,给‘渔’也有不足,只有给‘欲’才是源头之水,才能实现教为不教的最高境界。”瞬间,我豁然开朗。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坛,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唱主角的惯性,教师要做课堂中的“潜伏者”。“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而是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所以一切教学的起源是“问题”。“问题”是学习的起点,而“问题”来源于学生内心,是学生自己针对学习内容而生发出来的。学生要面对的是“我想要了解的问题”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内容”。

这些说法让我觉得耳目一新,也觉得有道理。但是,我在尝试把课堂放给学生之初,有着许多的“不放心”:当学生的展讲不能达到我的期望时,特别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总恨不得马上抢过学生的话题痛快地阐述一番;当学生问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总想告诉他们“重点问题是这些”;当感觉学生质疑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时,总想打断他们说“有意见的请保留”……但我看到那略带结巴的孩子在展讲时眼里的兴奋,我听到那啰里啰唆的质疑中思考的智慧,我发现孩子们生成的问题中创造性的思维……于是,我开始欣喜于这样的课堂,由克制到享受,享受课堂上孩子们智慧火花的碰撞,我忽然明白,原来,当火种比当蜡烛有着更多的惊喜,当火种比当蜡烛有着更多的成就感。

于是,我明白了教师作为一个“潜伏者”的意义。我真正看清,这真是一场课堂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我们还原了课堂本来的面目,在这场革命中,我们呈现了学习真实的样子。

且听,讲台上那自信的声音:“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这堂课由我来为大家主持……”听见了吗?那是领袖的声音;

且看,展示的讲台上,“智慧棒”在孩子的手中引导同学畅游知识的海洋,那是自信者的舞蹈;

再瞧,台下,质疑声此起彼伏,讨论激烈异常,这是学习者的天堂。

课堂从此变了,课改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我看到课堂上再没有了旁观者,学生们或凝神思考,或奋笔疾书,或热烈争论,或质疑问难,或合作探究,或大胆展示……

看到这一切,还有什么理由让我在传统教学的满足感中固步自封呢?也许过去我的学生是进步的,但不一定是幸福的;这一次课堂的革命已经掀起一场学习的风暴,教师只有顺应而为才能走出“教书匠”的命运,只有争做“火种”才能激发自身潜在的价值。

(作者系北京大学附中云南实验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长)

二、备课改革: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分享

备课方式的历史性巨变

■张淑俊

我是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备课工作尤为重要。以往的备课多数是教师个人的思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时常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课改之初,我也试图改变独立的备课模式,与同事交流,学习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等,但仍然没有完全从个人备课的圈子中跳出来,十分苦恼。

自从学校实行“团队备课制”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备课方式的巨大变化。首先导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结合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学习方案,开发学习工具单。然后根据学生结构化预习情况,导学教师与学术助理、学科长共同讨论、交流,修改学习方案设计和学习工具单上的每一个问题,为师生共同学习作好准备。每位教师还要在学科团队中交流研讨,为上课作好充分地准备。最后学科团队还要组织教师观课、研课,对教学设计以及实际效果进行研讨。

教师学科团队的成立,让我感到教师备课的过程不再是自己个人的行为,它已经成为一个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社区人士共同参与、交流的过程。这样的一个备课过程,不仅包含着教师个人的思考,还融入了

学科团队集体的智慧,使备课的人员、备课的形式都更加丰富多彩。在参与学科团队组织的备课活动中,我可以在这里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亲自进行课堂实践,与大家进行讨论,等等。大家的思维在一起碰撞,有时形成共鸣,有时则各执一词。

在与学科团队教师共同研备“比例尺”一课时,我真切地感受到团队的智慧与力量。当时我们针对引入环节争论不休,因为比例尺与“比”有着密切关系,我就认为应该以复习“比”的知识导入新课,这样比较顺畅,这个做法得到了部分教师的肯定。但教学经验丰富的王老师则极力反对,她考虑到比例尺的产生过程以及和生活的联系,认为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把操场、小区绿地等画在纸上,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比例的作用。说实话,当时我还真是半信半疑,也曾与王老师进行激烈辩论。最后,为了确定哪种情景引入更好,我们决定分别试一试。学科团队教师共同设计出不同的学习过程,分别在两个班内进行实验。实践证明,导入环节让学生画图,学生不但能感受到比例尺的意义,还能体会到比例尺的产生和作用,课堂学习效果非常好。

备课方式的转变,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学科团队智慧的有效整合,不仅能够提高备课的质量,而且能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课堂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作者系北京市大兴区团河小学数学教师)

从教师搭台走向师生搭台

■韩立福

“备课”可理解成“为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完美及科学实施课堂教学任务而作的事先准备”。备课是上课的基础,上课是备课设计的真实再现。在教学过程中备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知识传递型教学的视野下,教师主要以知识为主线来备课,备课思路一般围绕教材内容,其目的主要在于如何将知识系统地讲授给学生,

使学生尽可能多地理解和掌握,也就是说,教师从知识角度来“搭台”,为上课时自己的“唱戏”作准备。这种以教本为主的备课导致了以教本为主的课堂,这种单一化的“教师搭台”式备课,无法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目前,有关教师备课,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不清楚,备课方式单一,方法陈旧,工具落后,质量低下,不能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效果。

在知识建构型教学视野下,随着教本课堂逐步向学本课堂转型,备课的涵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备课成为师生为实现高质量课堂学习而进行的全方位准备,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广义上讲,备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包括课前备、课中备和课后备,不仅教师需要备课,学生也需要备课。从教师角度讲,备课是无止境的过程,涉及教师的生活、学习、教学等活动,以及教师对人生反思、生活感受和知识增长等理性和非理性的思考和认识。从课堂内涵变化来看,课堂教学由过去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向“师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建构知识”,这种转型要求备课必须有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备课主体的共同参与,通俗地比喻,备课过程是“师生搭台”的过程,是师生准备“唱戏”的过程。

只有做到“师生搭台”式的结构化备课,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为“学生搭台学生唱”的最高境界奠定基础。从单一化的“教师搭台”式备课走向“师生搭台”式备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还是“教师搭台”,只是随着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段增长而逐步走向“师生搭台”式备课。

以促进师生发展为备课理念,引领结构化备课行动。在知识建构教学视野下,师生备课过程就是师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不能狭隘地认为备课是教师的工作,上课才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第一,要明确角色意识,教师和学生都是备课的主体,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威者、传授者,转而变成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案设计者、问题预设者、活动组织者、合作

探究者、评价激励者、氛围营造者、成长促进者等角色;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等待者、接受者,而是知识先行探索者、问题发现者、方案设计者、活动组织者、合作探究者、成功体验者等。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从不同角度和视角进行结构化准备。第二,要树立问题意识,在结构化备课过程中,师生都要关注三维目标,要通过文本研究发现问题,教师要根据文本知识来预设问题,同时要重视学生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要对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等进行全面设计。第三,要树立对话意识。备课是教师提前与学生、与文本、与情境、与问题进行“无声”对话的过程,备课也是一种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活动的设计。

以不同课堂范型特征,来确定备课方式和工具。备课的方式和工具不是统一的和模式化的,而是随着学生学段的认知能力和不同课堂范型而不断变化。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较低,知识储备较少,教师备课依然以“教师搭台”为主,教师备课工具是教案;当学生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知识储备和合作能力时,教师备课就应开始关注学生的问题和需要,教师备课使用工具除了教案还可增加导学案;当学生具备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能力时,备课方式将走向“师生搭台”式备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备课,合作备课所采用的工具是“问题式学习工具单”和学习设计方案。

以“五要素”式备课行动,创建教师备课文件夹。实施有效的结构化备课行动,要根据学生学情、学段和能力特征来选择备课内容,主要要从学生、课程、情境、自己和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备课。备学生,重点是从全体、基础、问题、能力、情绪等方面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备课程,重点是从目标、内容、问题、意义、教具等方面开发有效课程资源;备情境,是从创设问题、思维、活动、媒体、环境等情境来搭建有效学习平台;备自己,是从导学策略、风格、弱点、期望、形象等角度来提升教学效益;备设计,是从过程、方法、时间、方案、拓展等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创建个性化的教师文件夹。

结构化备课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师生成长的动态性备课过程。结构化备课最关注的是实效性,关键要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都会学”、“学得好”。只有设计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学习方案,才能最有实效地备课。要做好结构化备课,还需要广大教师超越自己,大胆创新,改变长期以来的“习惯做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需求出发,研究教材,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教师应把备课当作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备课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缺乏创造的艺术,必然没有生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达到更高的、富有个性化、创造性的名师境界。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靠集体力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王敏勤

对学校来说,教师团队从大处来说指整个学校的教师队伍,从小处来说指一个备课组。而本文说的教师团队主要指一个年级一门学科的备课组。因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个备课组教师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对学科教学水平的影响也更大。如何提高备课组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团队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除了外出学习更多的是靠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主要有三种形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而“同伴互助”最经常的形式就是集体备课。备课上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一个人的备课是“自我反思”,但往往“独学而无友”,缺乏交流,智慧有限,资源有限,孤掌难鸣,而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集体备课的好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有助于资源共享。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备课组内每个人占有的资源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信息时代,除了课本以外,每个人看到的参考资

料不同,阅读的书籍不同,占有的网络资源不同。过去那种封闭式的个人备课,不能做到资源共享,甚至明明知道别人手里有资料也不好意思借用,担心显得自己“水平低”。另外在电子课件的制作方面备课组内教师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一般青年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方面都优于年龄大的教师,而老教师也碍于颜面,不好意思向青年教师求助。而通过集体备课就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好的资源大家共享,好的课件大家共用。从学校层面上一定要注重转变教师的观念,提倡教学资源和电子课件的共享,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有助于智慧共享。在备课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不同,教学方式不同,专业能力不同,对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也就不同。虽然从整体上来说教师之间有差距,但并不是说优秀教师的每个教案都好,每个环节都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聪明智慧,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可能在总体教学思路和基本教学环节方面比较合理,有的可能在某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更为精彩,甚至一个好的创意,都可能成为一节课的闪光点。如同样是导入新课,有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的“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有的“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每个人从别人的思路中都可以受到启发:自己认为很平常的一个教学环节,可能别人会有新的创意;自己认为是一个比较得意的做法,可能别人比自己想得更精彩。人的精力有限,但智慧无限,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做到智慧共享。如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每四人一组。但各班分组的方法不同,对小组记分的方法不同。一位姓郎的初中数学老师把每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D四个层次,在课堂上做同一张试卷,答同一个问题,四个学生的得分是不一样的:A学生答对了得0.1分,B学生答对了得0.2分,C学生答对了得0.3分,D学生答对了得0.4分,四个学生的得分加起来正好是1分,鼓励差生多回答问题。所以各组在汇报成绩时老师能准确地知道哪个学生错了。如二组得分0.7分,老师马上就说:“请二组的C同学起来说一下你错在什么地方?”因为少了一个0.3分,肯定是C同学错了。这样就能使老师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这一做法在集体备课中得到大家的认同,很快在学校中传播开来。现在全校的小学和初中各科教学都运用这一小组合作记分法,校长也把这一方法命名为“郎氏小组合作记分法”。

有助于优势互补。这种优势互补既包括新老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也包括水平不一的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一般说来,老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教材熟,方法熟,轻车熟路;而青年教师则需要多年的磨炼才能达到这个程度。但如果不是集体备课,老教师也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做法告诉青年教师,怕被人说“不谦虚”;青年教师也不好意思直接看老教师的教案,怕被人说“不劳而获”。而现在通过集体备课,担心消除了,老教师可以毫无保留地谈出自己对教材处理的思路和方法,青年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新的创意。老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往往思想比较僵化,不太容易创新。而青年教师由于没有即定的条条框框,敢想敢做。即使水平相当的老师也有优势互补的问题,每个人的教学风格不同,特长不同,正好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没有哪个教师敢说我是最好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助于同事之间的合作与团结。常言说“同行是冤家”,由于每个人都有好胜心,都想比别人做得更好,所以竞争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有人对别人有戒备心:有好的想法不告诉别人,有好的资料不愿意让别人看到,总想胜人一筹。而通过集体备课,大家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共同提高,同事之间的关系就好处了。遇到难题大家共同想办法,如转化差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成绩的问题,大家都可以共同商量。学校在集体备课的制度上要强化合作的机制和氛围,鼓励合作,对教师的评价也要由对个人的评价变为对备课组集体的评价,不鼓励教师个人之间的恶性竞争,鼓励竞争对手变为合作的伙伴。

有助于减少重复性的劳动。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虽然教材会有新的变化,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但一些常规性的东西还是变化不大。一些老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可以直接提供给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站在老教师的肩膀上发展,不要让每个人都从头开始。现在有的学校把

集体备课的成果存档电子教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有新的创意,在集体备课时又补充到新电子教案中存档。这样每年的教案都不断完善创新,这个教案经过反复的修改就成了精品,凝聚了几任教师的心血与成果,用不着每个人都从头去做一些重复性的劳动。

虽然说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是别人无法取代的,但在课前的备课环节和课后的反思环节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提高自己,帮助他人,使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所以我们提倡集体备课。

(作者系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原所长)

团队备课促进课堂深度转型

■张桂明

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自2011年起,学校在相关专家指导下开始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学校教师队伍现状,我们创新了备课方式,实施团队备课制,采用多维度结构化备课。从学生、课程、情境、教师和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备课,教师开始改变长期以来的习惯做法,开始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搭建有效的教学平台。

教师“说教材”竞赛活动

“说教材”的目的就是让教师熟悉本学段的课程标准、编写体例及编写意图、本学段的知识结构及逻辑线索以及教材中各单元的训练点,整合教材前后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深入了解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之后,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课时规划,确定每节课适合哪种课型,使用哪种评价单,这一环节将为问题导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多层次”学习团队

教师方面,以年级为单位构建学术团队,聘任有一定研究能力、素质过硬的教师担任各组学科长,团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收获和困

惑,解决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方面,各班组建合作团队(小组),建设两个体系,即学术体系和行政体系。学术体系负责全班本学科学习质量;行政体系负责全班学习行政管理。召开主题班会,建构个人愿景;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公约”和“技能公约”,规范合作行为,提高合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合作、讨论、提问、表达等方式方法。

研发“一案三单”备课工具

一案三单即“学习方案设计”和“导读体验评价单”、“解决体验评价单”、“拓展体验评价单”,它们是落实团队备课的重要工具。

在研发之前,教师还要做到:备学生,课前教师要分析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全班学生学习背景分析;备教材,不仅要把教案写下来,而且教师还要熟读课文、研究教材;同时,教师还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自己能解决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提不出来等进行预设;根据教材三维目标的训练点,精心设计“导读体验评价单”;通过预习指导课,教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预习;指导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生成有价值问题;教师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教材关键问题设计成“解决体验评价单”。上课阶段,学生带着问题再次深入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共同讨论解决“工具单”上的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学科长来解决,学科长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师解决。这样一来,备课的重心就由教师讲授转移到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上了。

开展“学科教研”活动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导学中出现的问题,学校规定每周一下午教师会后按照语、数、英、科四个学科组开展有针对性的“结构化主题”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提出平日备课及上课中出现的问题,阐述问题的现状,分析问题的原因,通过组内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每周二上午学校开展“相约星期二”有效课堂研评活动,教导处根据年级、学科安排四节研究课,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及学科组教师、空节课教师全部参

加。下午放学后依然按照语、数、英、科四组进行“结构化研课”教研活动。首先由研究课教师阐述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型设计、实施效果、存在问题等。学科组教师经过讨论提出可行性建议,给予课堂评价。研课的目的就是要集中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状态,针对教学现象相关的教师因素及学生因素进行客观而理性的分析。教师通过自评实事求是地找到课堂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及时修改“一案三单”及课程资源。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教师的备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教的课堂设计走向学的课堂设计,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探究等核心要素。教师的课堂设计以学为本,创建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高品质课堂;教师开发问题学习工具,设计导读体验评价单,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供了支持;教师角色转型成效显著,教师不仅能够走进小组巡回指导,而且融入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实现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课堂呈现出民主、平等、和谐、共同促进的学习氛围。课堂中教师面向全体,使学生在不紧张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这样的课堂也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让每位同学都闪光。

(作者系北京市大兴区团河小学校长)

三、问题导学:让学生体会思维飞翔的乐趣

变知识学习为问题导学

■韩立福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其实涉及中国教育的一道高难命题。

知识传递式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单纯讲授知识,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记录、记忆或者做题,然后接受考试。这种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闲置了学生的多元思维,从而浪费了学生的智力资源,扼制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了简单的机械劳动。有一项统计,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国各省市诞生了3600多位高考状元,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位状元被发现已成长为卓越型杰出人

才。其实,不是这些状元没有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传递式课堂教学没有给予他们创新思维的“种子”。

从能力特征上推理,所谓杰出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的前提是培养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要培养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其前提则是培养问题意识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问题能力从哪里培养?无疑首先要从课堂中培养,中小学课堂只有走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型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根据课堂教学的发展规律,在这里,我将“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课堂视为“问题导学型”课堂。

走向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本质应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学会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从教学内涵上看,课堂教学应从“教”的课堂逐步走向“学”的课堂,这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动态发展过程。具体可划分为四个境界:即教师知识讲授课堂——教师导学课堂——问题导学课堂——自我导学课堂。这是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的必然,后者没有否定前者,而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发展程度的进化过程。以上境界既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有着本质差异,其教学理念和思路及方法都有很大差异。如“教师导学”课堂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课堂境界;而“问题导学”课堂则是学生在以问题为主线的自主学习、发现生成问题基础上与教师合作探究的学习境界。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课堂,就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课堂就像人的素质胚胎,有什么样的内涵特征和文化取向,就会培养什么样素质的人才。

“问题导学”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问题导学”课堂是以“问题”发现、生成和解决为主线的小组合作学习,其“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是以各种有效活动为学习平台,学生在自主建构、合作探究、展示对话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综合、判断和评价。长期坚持“问题导学”课堂,有助于学生多元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就能够养成创新思维品质。中小学阶

读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的心得体会

实施有效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读《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有感 新江中心校曾令辉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一书,无疑就像这样的一位良师益友。它让我明白: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那么要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些许的认识和体会。 一、备课“实”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做到这两点,就会把备课落到实处,从而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1、备教材 首先我们要整体研读教材,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

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然后我们要激活教材资源,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激活教材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最后我们要整合教材资源。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一个好的授课者,既要忠实课标,又要整合运用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2、备学生 于漪老师说“教学,教学,教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学习是第一要素,没有学习者,就没有学习,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作为一名教师,手中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实际,一是教材的实际,二是学生的实际。这正如‘矢’和‘的’一般”。显然,备学生就要解读学生,而解读学生是尊重客观实际的体现,是尊重学习者的体现”。新课程也

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及做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4108843.html, 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及做法 作者:张秀云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5期 【摘要】就目前看来,大多数学生的学业都非常的繁重,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也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将知识很好的全部掌握,为此,我们就必须在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策略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90-01 在教学管理中,课堂低效率一直是管理中的大难题,因为课堂低效率不仅会使学生厌学还可能让老师也产生厌教的心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不少老师都在探寻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高效课堂具有的特征 1.教学理念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导向,将教学目标进行具体规范化 高效课堂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首先要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爱上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变得会学习,将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让学生易接受,这是高效课堂所遵循的教学理念。 高效课堂的教学是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的,具体规范化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学生的行为为主体,从而明确细化课堂上的教学目标,明确课堂上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所要达到的不同标准[1]。 2.教学内容要扎实,学习方式要多元化 高效课堂的教学内容不以“多”为好,也不以“难”为主,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合理的制定教学的重点内容,课本中的重点内容一般都有统帅全局的作用,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突出重点、讲清重点。 高效课堂就是要将以往的“教而获知”转变为“学而获知”,最主要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或者相互之间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2]。 3.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保证科学的教学组织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xx年暑假里,我怀着一颗探求的心学习了教育局下发的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在这里我领略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通过对高效课堂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形式、模式及其开展高效课堂势在必行的紧迫性,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还应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深挖教材,搭建学生的“舞台”。 课堂是全体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小学各科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紧密结合“新的教学模式,搭建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如:创设情景对话、编排歌谣、开展竞赛、对对碰碰等等,解决好小组合作的问题,就如倡导的杜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一样,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人人能在“舞台”上展露风采,让课堂真正成为汇萃学生闪光点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 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最终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和谐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确定与学生的关系。在纪律管理上,是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就是朋友、伙伴、合作关系。学生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老师的尊重和爱护。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上

打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打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本学期学校教导处组织我们学习了《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经过学习,我认识到了高校课堂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同时对如何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体会。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是在训练习作中的升华认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高效课堂的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呢?我觉得具体的是: 一、精心备好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精心备课,分四步。 第一步是在备课前泛读,我们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广泛深入地阅读,随时充电充实自己,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作好充足的教学准备。比如科学课中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必须老师先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给学生去上课,否则你不可能让学生透彻地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自己如果都是迷迷糊糊的,那学生肯定更是云里雾里的。这哪谈得上高效呢?只会令学生生厌而已,久而久之就是误人子弟了。所以,我每次备课前都进行大量的阅读。翻阅各种资料,上网查询各种疑难问题。所以,本期我自己阅读学习的教学资料形成了厚厚的一本,远远超过了备课本的厚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了。总之,我认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绝不能把自己都不懂的东西去教学生。 第二步是备课时自读,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完全是自读自思自解。 第三步是针对自读时的难点疑点,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

构建高效课堂措施方案

金铺初中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2015年8月

金铺初中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县局打造汝南“三主、六环”的教学模式及“二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校决定,在总结以往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构建汝南“三主、六环”的教学模式活动,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 以县局打造高效课堂精神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汝南“三主、六环”的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全面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保证汝南“三主、六环”的教学模式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构建汝南“三主、六环”的教学模式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组织全校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小组(负责实施学校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方案)。 领导小组 组长:朱国庆 副组长:胡伟关居正仲锋 成员:班子成员及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赖志营同志兼任,负责对活动的日常组织和部署,办公室设在教导处。推行学校领导分包年级、学科制度,具体分工如下:关居正负责语文教研组,赖主任负责数学组,薛琨负责理英语教研组,胡伟副校长负责理化生及体音美教研组,仲锋副校长负责政史地教研组。校级领导、处室主任参与、督促、指导各年级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管理工作机制。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思路和目标要求 (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汝南“三主、六环”的教学模式为主要途径,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切入点,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师能;把教师的师能转化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优势,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 (二)工作目标 1、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提升,业务素质整体提高,教学能力大幅提升。 2、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普遍提高。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4、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5、利用三年时间将初中学段教材的知识结构形成校本教材。

构建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构建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9-12-10T16:42:11.4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0期作者:陶瑞芳[导读] 在英语课程教学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初步应用能力,及基础性英语语言知识的认知,建立一定的英语语感,从而为后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746000 摘要:在英语课程教学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初步应用能力,及基础性英语语言知识的认知,建立一定的英语语感,从而为后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模式,激活英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效率,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策略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低效性而提出的,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课堂45分钟时间利用充分。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准确度低,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建设要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通过改变课堂结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一、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效率课堂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课堂中的主线,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因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是由学习英语活动本身和学习英语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所以,小学英语必须坚持愉悦式教学方法,并遵循交流性原则、听说领先原则、情景教学原则、趣味性原则,让孩子在说、唱、游戏等活动获得学习英语的内在乐趣,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的方式方法,都应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二、构建情景教学模式 创造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某一真实的环境,迫使其产生一种自然想用英语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冲动,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也是能够无拘无束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用各种实物、图片等直观的教具使学生加深印象,还可以利用一些简笔画、挂图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幻灯片、投影、收录机等创造设计情景,让学生做看图说话,扮演角色,即兴专题演讲等,亲临其境,动脑动嘴、动手动脚,这样英语课堂就变得轻松愉快,而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来了。 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注重交流与合作,可以通过分组法实施教学。进行完新授课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巩固新知识,通过学生的分组协作,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评比巩固结果。以“What color is it?”这一课为例,在教师讲授完本章新单词后,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本章的学习任务及要求:默写本章关于颜色的单词,默写完成后统计小组正确单词个数,正确单词个数最多的小组获胜并获得本次比赛奖励。可以选择小组中成绩较好的同学作为组长,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单词识记,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小组的分工协作和互相帮助,有助于促进学生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能够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在组内合作和组别间的竞争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增加学生的积极性,高效地利用了本节课的时间掌握了本章的单词。分组教学要求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计划,保证教学过程井然有序,将课堂的利用率最大化,学生学习效果最优化。 四、创建合作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时代学生所需掌握的基本能力,尤其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以及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使学生受益终身。为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小组合作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探究能力,使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根本上得到改进和提升。例如,以“What’s she like?”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课堂上,我依据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为学生设置了不同学习小组。通过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深化和发展。 五、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当中教师对于多媒体的利用往往太过于死板,教师太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导致在课堂上对于多媒体的应用都只是将一些教师不想在课堂上进行板书的内容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并且展示内容十分的枯燥,丢失了多媒体本身带有的一种趣味性。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应当意识到多媒体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当中给予正确的运用,让多媒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基础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对英语产生一定的喜爱之情。比如说在教学our animal friend的时候,我课前给学生们录下了牛、猫还有狗的声音,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课的时候给学生们利用多媒体播放,并且给学生们找了很多动物的图片,刺激学生们的视觉,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记忆,增强学生们的印象,也增强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 总之,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精心地为学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英语知识的探究,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陕倩倩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7,(06)。 [2]杭启英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新课程(上),2018,(01)。 [3]付信霞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摭谈[J].中华少年,2018,(15)。

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材料1)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它是一所学校和教师课堂教学成熟的标志,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既体现了教师高质量的教学,更体现了学生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作指导,这种思想和理论既能体现社会和教育本身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如素质教育、终生学习等,又能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特别是教风和学风。二是注重师生的有效互动。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高质量的教和学生高质量的学共同完成,体现师生的互动,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三是体现教师稳定的、成熟化的教学程序和策略,包括教师高质量的备课、完善的教学环节、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积极的教学评价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课堂的准确解读等。四是体现学生有效的学习效果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坚持整体论、系统论和层次论。首先,我们要把课堂教学模式看作一个整体,从完整的教学模式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不是仅仅就某一个方面或环节进行研究,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涵盖教学的各个方面。其次,要采取系统论的方法,把课堂教学分为备课、教师的课程解读和理解、上课步骤和环节、师生互动、教学评价、教研方式和教学管理等要素。这些要素中,有些是直接要素,有些是相关要素,如教研方式和教学管理。只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都实现高质量,才能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高质量。第三,要坚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层次论,按照学科和课型的不同特点,形成学校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能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特色,又能体现学科和教师的特点。最后,坚持教学模式的动态性。高质量的教学模式不是对教师的约束和控制,而是为教师

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目前大多数有关高效课堂的提法,仅仅停留在倡导阶段,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就显得尤为可贵。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经验。 确立课堂教学目标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为了将目标落到实处,要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识规律设计教学方案,从而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如在教学“周长“时,我围绕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这一目标,展开以下活动:(1)让学生裁下画在纸上的树叶图,初步感知“边线“。(2)演示蚂蚁绕树叶爬行一周的情境,感知什么是树叶的一周。(3)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拓展认识,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4)课堂巩固。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我改变了以往的训练模式,采用闯关的形式,把三道题作为“三关“,并在过关前做了激将工作。于是,学生加足马力去冲关,每过一关我都给予学生亲切的鼓励。学生热情高涨,三道题很快完成。下课铃响了,他们还执意再闯几关。 适当加快课堂教学节奏 在我看来,创建高效课堂,应该适当加快课堂节奏,来维持学生的参与度。每堂课都必须有充分的预设,紧紧围绕目标设计几个系列问题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仅提了三个问题:(1)你想把圆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2)在你分切、拼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3)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公式推导出来之后,有个别同学还是不太清楚,但我立即导入了下一步的课堂训练。倘若极少数学生没有完全领悟,我再重新推导一番,大部分学生肯定会丧失听讲兴趣,注意力分散。在课堂上过于追求面向全体学生,有可能会得不偿失。 授课节奏的适当加快,可使多数学生感到课堂充实,人人有事做,个个有兴趣。而对那些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较快的学习速度与同伴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激励他们赶上课堂教学的节奏。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 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我引入教学主题后,便立即与学生进行“游戏竞赛“。一名学生与教师比赛时,其余学生用计算器来辅助裁判。先将一些数字写下来,在比赛过程中,判断是3的倍数的数用彩笔圈出来。比赛场面热烈,大家情绪高涨。

创建高质量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创建高质量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提纲 一、序言: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二、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什么? 三、我们一线教师如何操作? 四、新模式是什么样的? 五、实施新模式有何效果? 一、序言: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实现自我教育。 教学的本质是实现学会学习。 真正的教育是不制造“差生”,而是人人学会学习,人人体验成功,人人享受幸福,为每一位学习者走向成功人生惠及无穷能量的教育。 真正的课堂教学是人人愿学习,人人都学习,人人会学习的真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在生生互动交流、师生交往交流中找到自尊自信互爱、体验成功快乐、品味成功愉悦。在这里没有因呵斥、惩罚、被迫、分类、排队等原因导致的压抑、郁闷、烦躁、睡觉、逃避、厌学等现象。而是因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产生的自信、真诚、合作、快乐。学习活动由单打独斗的消极学习转变为团队合作发展的积极学习。这种真实、自然、人文、生态的课堂是不导致“差生”,而是能够让学生人人都灿烂的课堂。 (一)走出当前的困惑与误区 1.以下特征不是新课程有效教学: 局部范围内少数学生的互动参与; 教师与优秀学生之间的单向问答; 单纯由教师设计学案,学生在课堂内使用的课堂教学; 学生单纯的“爬黑板”学习; 没有问题的小组合作学习;

目前国内有“影响”的学校。 2.以下特征不是新课程好教师: 精彩讲授、考试成绩高的好教师; 以“教”为中心的全国名师; “百家讲坛”上名人大家。 (二)教师是什么? “教师是蜡烛” “教师是园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 “教师像警察” 教师真正的课堂教学角色:从“蜡烛”走向“打火机”。 二、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什么? 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 实现“教知识”走向指导学会学习; 实现学生由等待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能力、管理能力与日俱增。简言为由懒惰型学生走向勤奋型学生; 实现教师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勤奋讲授走向退隐二线、收敛个性、智慧指导,逐步学会智慧型教学。简言为由“勤奋”型教师走向“懒惰”型教师。 新课程有效教学成功标准: 学生而言:学习变成一种享受。 ●人人愿意学习、人人喜欢学习 ●人人会学习、人人想成功

构建高效课堂,展现课堂魅力

构建高效课堂,展现课堂魅力 高效课堂现场会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的到来。感谢大家来我校指导工作。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同交流、探讨、分享高效课堂建设方面的工作。首先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学校。 一、学校简介 实验学校位于县城桥北区,是一所集学前三年、小学、初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生源是来自林业生产一线以及乡镇、村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有在校生621人,21个教学班;住宿生122人,幼儿152名。教职工136人,专任教师90人,其中高级教师13人,中级教师49人。? 学校建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功能教室和多媒体语音室,建成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校园环境整洁,文化气息浓郁。 学校以“弘、毅、勤、诚”为校训,以“为平民百姓办高品位学校,为平凡生命创高品质生活、”为办学理念,以特色德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弟子规、国学美文、“中华魂”系列读书活动;开展养习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学校开设了版画、空竹、管乐、跆拳道等特色校本课程,组建了篮球、乒乓球、轮滑、棋艺、不织布、锻带绣、武术队、腰鼓队、鼓号队、手工艺品制作、科技活动小组、书法、文学社等18个学生社团,以特色活动育人,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近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不断加强标准化建设步伐,2009年被地区教育局确定为首批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4所项目校之一。 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荣获省级群众满意学校、网络教研先进集体、绿色学校、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地级德育先进集体、黑龙江省体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语文百佳示范校等40余项荣誉,办学质量逐年提高,得到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二、实验学校高效课堂创建

潜江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潜江市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学校内涵提高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要求 1.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积极建立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宽松和谐、友好公平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尊重,获得自信,获得成功。适当拓展课程资源,开放教材内容,开放学习形式,开放学习时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 2.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以高效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着力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努力使课堂达到“轻负、优质、高效”。 3.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以创建高效课堂为契机,促进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实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目标。促进广大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提高教研活动的深度、效度。在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教研活动主题化、常态化、规范化,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全市中小学掀起一轮教学研究的高潮。 三、具体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对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保证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市教育局成立高效课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指导工作组,各中

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论文

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常规教学中要打造高效课堂,那什么样的课堂算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简单说就是“高效率、高效益”。就是每节课节奏较快、容量较大,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和训练量都较多,而学生的负担相对减轻,所用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这就需要师生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达成。从教师的角度看,需要教师课前投入要大,准备一定要充分,课堂上一定要精心实施所制订的学案,充分展示高超的课堂技巧并融进自己的爱心与责任。从学生的角度看,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身心都动起来,伴随着愉悦的情绪发挥出积极主动性。高效课堂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与否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虽然说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但是能够使这个“关键”发挥作用的基础还在于教师(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会凭空产生)。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在把握住课时目标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打造高效课堂才能得以实现。 一、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多算胜,少算不胜。这句话应用在教学工作上,就是强调了充分的课前准备重要性。只有准备充分,各个方面的情况都尽可能地考虑周到,才能提高效率并产生高效益,就是“胜”,没有充分的准备,打造高效课堂就是一句空话。 1、吃透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对于教育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有清晰的规定,对有关思想、理念作了权威的解释说明,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性的建议,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依据和遵循,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因而,我们在工作中必定要吃透课标,清楚我们所教学科应该达到的目标及其与前后的联系,明了本学段对以后学习的影响,我们所运用的基本方法哪些是短时期的,哪些是必须长期贯彻实行的,等等等等。简单说,要达到这样的程度,课标就像我们在看着自己的手掌,每个手指的位置及特点都清清楚楚,大到功能小到指纹,了然于胸。 2、确定课时目标及实施办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课时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目标一定要具体,最好还要完整。但是像语文学科,由于学科的特点不必追求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全面、系统,只要合乎课标要求,有重点,清楚可行就可以,只要把握住整体目标的系统完整即可。课时目标的确定一定要有梯度,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度,还要考虑课时容量,适可而止,切忌贪多,欲速则不达。确定目标之后还要考虑怎样将目标分解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每个子目标都通过什么途径、是用什么方法达成,用什么样的训练来巩固、或是强化。然后精心编组教学各个环节,形成学案。在此过程中,还要给学生预留出质疑空间,以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二、高效实施完善的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充分的课前准备只是基础,只有将课前的准备高效地实施,才能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一)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一)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严肃枯燥的教学方式,缓解学生的课堂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采取积极性评价的方法,对正确的、有发展空间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称赞,对可行性低、逻辑性低的见解,指导学生改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导入课堂,在课堂讲解中恰当地插入一些创新型见解,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首先,教师应该做好课堂导入。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哪座房子最漂亮”时,可以先让学生画出自己觉得最漂亮的房子,丰富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画出不一样的房子,使学生在动手作画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成功导入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其次,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雪孩子”时,可以让学生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做出一个“雪孩子”,使学生在兴致盎然的动手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学习和探索,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春雨的色彩”时,可以先问学生:“春雨是什么色彩?”引发学生思考,再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充分参与课堂学习,还使学生通过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学习他人良好的思考方式。 四、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烈的年龄特征,合理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符合学生好奇心、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四个太阳”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我们平时能看到几个太阳?”再问学生:“四个太阳分别是什么样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勇于质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指导学生将创新理论合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改进理论,实现理论的二次升华,提高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开展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能力。同时,当学生的创新想法实施失败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用创新教学法,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开发学生潜力。同时,教师应当深入理解和掌

浅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中国富裕起来了,那么这个“富人家”的孩子应该怎样去教育?山东杜郎口中学给出了“最好” 的答案,“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就是秉承这样的教学理念和“自学+合作+探究”的“10+35”模式,今天的杜郎口中学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 校创造的教育奇迹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改,才有出路。”是改革,还是改进?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提示了我,想要 水稻高产,不一定要创造出新的物种,而是可以在原有水稻的基础上进行杂交。我们的课堂 教学不也是如此吗,课堂教学不一定要改革而是可以去改进。 百度一下课堂教学,让我大吃一惊。班级教学只有4个优点用一段阐述,而紧接着的便是它 的局限性。不足却有8条之多且每条都用了足足的一段。以教定学、以本为本、教路单一、 学法单一、目标单一、问题单一、评价单一、过程单一。看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确是要改的了! 怎么改,从哪改,重点改什么?那里有不足改那里。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改起。首先针 对这8点不足,我提出了“让学生参与,让效率提高”的课堂教学理念和“精讲核心、选择合作、练习巩固、总结提升”四步走的教学模式。 一、“让学生参与,让效率提高” 理念是行为的准则,是前进的方向。没有理念的引领,我们的教学就像在大海中迷失方向的 航船,不知道什么地方才是彼岸。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需双管齐下,在理念 的引领下,实现外因与内因的对接,才能事半功倍。老师的教育是外因,学生的学习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我们的教学如果把学生当成稻草人,进行灌输式教学能有多 大的效果?课堂教学中,只有有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只有有了学生积极的参与,才能张扬他 们的个性,才能真实地表达他们的想法,我们才能因材施教,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教学效 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二、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骨架,支撑着整个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我的课堂 教学模式是“精讲核心、选择合作、练习巩固、总结提升” 1、精讲核心。在我刚刚参加工作时,我和校长在闲聊时,他对我说一个班级的学生有10% 是不教就会的,有80%是教了才会的,有10%是怎么教也不会的。因此,课堂教学不能用“同一进度,同一尺度,同一速度”要关注差异,分层教学,抓好这80%的教了才会的学生,关注这10%期待成功的学生,培养这10%不教就会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其实教材中的知 识也是如此,10%的内容是不教就会的,80%的内容是教了才会的,10%的内容是反复强调才 会的。40分钟的课堂留给老师的不是40分钟。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保持的 时间大约10-15分钟,当然这也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师的课堂调控也有关。因此,我们要 挖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用最吸引学生眼球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抓紧每节课中这宝贵的15分钟时间,处理好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要精讲核心。 2、选择合作。新课改的春风吹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吹红了合作学习。从南到北合作学习,从东到西合作学习,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都有合作学习,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都有 合作学习,总而言之,只要有人在听课,讲课的人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用合作学习,听课的人要看学生的探究进程一定要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个宝那里用那里好!外来的和 尚都会念经吗,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吗,合作学习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吗?!取长补短本 是件好事,可我们不能简单的模仿跟风,不能忽略事物的两面性,任何的误用滥用合作学习 都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因此,一定要有选择性地使用合作学习,选择 课型、选择对象、选择时机缺一不可。(1)、选择课型。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选用合作 学习,一般来说,新授课和认识冲突比较强的课适宜选择合作学习。吴正宪老师说,不能绕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与方法(可编辑修改word版)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与方法 甘肃省陇西县城关第二小学常小玲 关键词:备课课堂设计策略有效性 内容摘要:教师应从小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在备课和教学 实施过程上下足功夫,不断探索适合小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破传 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而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语文教学生命是否延续,取决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 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小学生年级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出适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积极推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准备阶段的有效策略 1.教师备课应把握结果性目标、程序性目标以及体验性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准备阶段,教 师应始终坚持“有效教学”的理念,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思维发 展到了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转 变传统以“教师教学的认真程度、、是否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指标,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制定出学习前、中、后应运用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同时在 教学准备时,需要尽可能考虑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考虑教学中该 如何有效教学、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评价等,这样的备课有利于 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设计与时俱进的教案。在语文教学中,备课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课堂的有效性。部分教师可能“抄了一辈子教案”,面对不同的学生,年年的教案都是一样的,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师不负责的态度,也可能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拒绝备课教案的克隆,在新课标下,教师应不断钻研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研究,掌握语文教学发展的实时动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及时更新,设计出符合当代学生的教案,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采用新颖的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实现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研读新课标,设计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意识,从而使其形成有效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思维。比如在《小马过河》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导入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并让学生扮演老马、小马、老牛、小松鼠等角色,以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同时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采用多种提问形式。课堂是师生交流和沟通的必要场所,什 么样的提问最有效,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心里有数。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思维探索的理想状态呢?

如何创建高效课堂

如何创建高效课堂 作者:周慧荣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年第02期 如今每个学生的课余时间少之甚少,周六、周日乃至放学后都被各种补习班填满了,孩子叫苦不迭,家长何尝不是疲惫不堪,试想如果孩子在课堂就能把知识学会,能多学一些课外知识,那么也没有必要回家后再去各种补习班了。“创建高效课堂”作为教师责无旁贷。如今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特点,谈谈本人在创建高效课堂中的一些拙见。 1. 教学过程的设计既简洁又能达到教学目的。作为教师要敢于创新,既依托于教材,又要敢于突破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环节应是一环紧扣一环,尽量节省时间,去繁就简,没必要的“废话”不要说,无关紧要的话不要重复。试想如果浪费一分钟,一个班按四十人算就浪费了四十分钟,这样想想,后果何其严重。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必须严谨,课后认真备课,细心揣摩,做好设计,课上才能有效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喧宾夺主。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应该还给学生,让学生做主,教师为辅。课堂离不开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教师的引导,评价要适当,保证和促进探究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探究活动的帮扶者。 在学生探究活动的各环节中,教师将如何进行有效指导呢? 首先,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科学的分组,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动手,使人人都参与学习过程,人人都尝试成功的喜悦。 其次,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变成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要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鼓励学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在探究中教师要预想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达到探究的有序,而不凌乱。因此,备课要备两头,课前向学生调查。一般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都有根源,教师要善于疏导或对症下药,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尽量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积极讨论,突出学生的亲自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但探究的关键不在于探究所用时空的数量,而在于学生自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 创建自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注意力、感知记忆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这就是说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教师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建立一个新型的、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着力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将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