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吕氏春秋》的人才思想

《吕氏春秋》的人才思想

通讯地址: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李玮

邮编:453000

电话:139********

[6300字]

略论《吕氏春秋》中的人才思想

李玮

(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内容摘要:《吕氏春秋》是秦国统一六国之前,为综合百家之长、统一思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而编纂的一部政治、历史、文化学术论著。该书包含了丰富的人才思想,尤其在如何重人、育人、选人、用人与管理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主张。这些见解和主张对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吕氏春秋;人才;人才思想;

作者简介:李玮(1970-),男,河南新乡人,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和研究。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六国之前,为综合百家、统一思想而由相国吕不韦组织其门客编纂的一部政治、历史、文化学术论著,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史记》称:?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之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将《吕览》与《周易》、《春秋》、《离骚》等并列,表示了司马迁对《吕氏春秋》的重视。东汉的高诱还为其作注,甚至认为此书?大出诸子之右?,即超过了诸子的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事,说理层层深入,富有条理。该书包含了丰富的人才思想,在许多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在如何重人、育人、选人、用人与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思想与实践经验。这些思想与经验,时至今日仍然对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吕氏春秋》的重人思想

《吕氏春秋》首先提出了得贤才的极端重要性。它说:?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古之有天下也,七十一圣,观于春秋,自鲁隐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求人》)。有了贤才,国家安定,君主可以收获好的声誉;失去贤才,国家动荡,君主只会落得糟糕的名声。?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地从于城,城从于民,民从于贤。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得而地得?(《先识》)。国家将亡时,有才之人必定先离去,所以一个国家只要得人才,就能得到人民,从而就能得到土地。所以,国家大事,千头万绪,进贤举能,应摆在重要位臵,?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故曰其本在得贤?(《本味》),?功无大乎进贤?(《赞能》)。可见,该书把人才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与社会的治乱联系起来,看作是国家安定、存亡的根本。

《吕氏春秋》还指出集体力量的重要性。它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所以立功名也。??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用众》)。运用众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成就三皇五帝功业的原因。如果不注重集体的力量,将会导致局势的混乱,国家的衰败。?君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用众》)。

可见,《吕氏春秋》的重人思想既强调了贤才的重要性,又强调了依靠集体力量的巨大作用,将用贤与用众结合起来,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这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同时对于今天的各级管理者来说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吕氏春秋》的育人思想

贤才重要,但人不可能生来就是贤才,所以需要培养教育。培养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荀子提出?学不可以已?,?学至乎没而后止也?,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吕氏春秋》接受了儒家这一思想,充分肯定了教育的巨大作用,明确提出人人都应当?疾学?,就是说对学习要有强烈的紧迫感,要勤奋学习。它认为,人不学则不知理义,?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劝学》)。

《吕氏春秋》还指出,无论何人,只要肯于?疾学?,都可以学有所获,成为显士名人,而有学习则永远不可能成为显士名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劝学》)。并列举出了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子张是鲁国的卑贱小人,颜涿聚是梁父山的大强盗,段干木是晋国的街头掮客,高

何、县子石是齐国的暴徒,索卢参是东方的大骗子,都是该抓、该杀或遭唾弃的人,可现在不但免于这些命运,而且成为天下的有名望的人和显赫之士,人们对他们以礼相待,都是因为学习的结果。?子张,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尊师》)。

《吕氏春秋》在强调教育作用和学习必要性的同时,特别提出要?善学?。?善学?的关键是?用众?,也就是说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善学》)。要做到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必须端正对人的态度,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而不能只看别人的短处和缺点。缺点再多的人,也总有某些长处,值得自己学习,?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善学》)。一个人如能博采众长,必将大有长进,超过任何有专长的人,?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善学》)。

《吕氏春秋》在强调?疾学?和?善学?以后指出,?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尊师》)。学习是最大的仁义,是最重要的求知手段。仁义的事,没有比给他人带来利益更多大的,给他人带来利益没有比教育更大的。所得知识没有比成为君子更重要的,要成为君子就没有比学习更重要的。

可见,该书已认识到学习对社会、对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对社会来说,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个人来说,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无论何人,只要肯于?疾学?、?善学?,就可以使无用之才变有用之才。

三、《吕氏春秋》的选人思想

茫茫人海,识别贤才是十分困难的。为识别贤才,《吕氏春秋》提出了要善于识才,同时还指出求贤并不是要求必须尽善尽美。

要想求得贤才,必须善于识才。《吕氏春秋》提出:?今有千里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待千里者,其惟贤者也?(《知士》)。为了取得贤才,必须有善于识才之人,所以,?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贤人?(《赞能》)。《吕氏春秋》提出了一套知人识才的办法,主张对人才要进行全面考察,统称为?八观六验?、?六戚四隐?。?通则观其礼,贵则观其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

则观其所受,贱则观其所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也就是说当有地位时看是否趾高气扬,蛮横无礼;富足之后他结交什么样的人;听他们所言之后看他做不做,如何做;看他业余时间追求崇尚什么;当他身处领导周围,有一定的发言权时看他出好主意还是坏主意;穷困之时看其是否不受非分之财;任要职之时看其推荐什么样的人;贫贱时看其是否不做不义之事。使之?得意?是否?忘形?;使之高兴是否不变操守,是否邪僻不正;使之发怒,看其是否能自我约束;使之恐惧,看其是否意志坚定,不变信念;使之失败,看其是否自制、自强;使其处于艰苦环境,看其是否有大志。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全面观察考验其品德、志向、学识、才能。这就是?八观六验?。所谓?六戚四隐?就是考察其在家庭、邻居、亲友之中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种种表现。观察他的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家庭关系处理不好的人也难以处好社会关系;观察他交什么的朋友,和邻里关系相处得怎样。总之。?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论人》)。只有对人进行了全面、严格地考察,才能知人识才,才能真正做到知人善任。

《吕氏春秋》还提出对人不能过于苛求,用十全十美的标准去举荐人必然很难。所以君子以普通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以义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容易得到人才。所以选择人才要看到其优点。?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故任天地而有余。??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先王知物之不可全,故择物而贵取一也?(《举难》)。这一选人思想是和用人思想是紧密联系的。

四、《吕氏春秋》的用人思想

《吕氏春秋》指出,首先必须尊重、爱护和关心人才,才能使?士尽力竭智?,充分发挥其才智。尊重人才是得到和使用人才的前提,?非无智士也,非无贤者也,其主无由接故也?(《知接》),?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本味》)。有些贤能之士往往清高孤傲,若对其冷淡、厌弃,必然失之;若给以应有的尊重,也会使其归从效力,?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下贤》)。所以,要得贤才必须给以应有的尊重。

其次,提出了用人必须公正、去除偏见的思想。?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是千百年来流传的在用人上公正无私的典范,《去私》中就传神地描述了关于祁黄羊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担任南阳令,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担任国家的尉的故

事,生动地反映了作者在这方面的主张,同时也说明了管理者在用人上必须要有这样的胸襟。《慎人》中讲述了秦国大臣公孙枝用五张羊皮换得百里奚后很喜欢他,于是推荐给秦王并主动要求秦王委任他官职,秦王认为用五张羊皮换来却要委任百里奚官职,怕天下人笑话。公孙枝回答:?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这个故事体现了用人上重能力,不看出身,不拘一格,唯才是用的思想。这在等级思想十分严重的封建社会是十分难得的。

第三,提出了用人之长的主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对人不能过于苛求,不要求全责备,要善于发挥各人之长,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有一技一能者都得到施展其才智的机会,用人要用人的长处,否则就易导致人才的流失。?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以全举人者固难,物之情也。物岂可全哉?(《举难》)!更不要只看人的小毛病,吹毛求疵,而无视其优点和长处,否则就会压制人才,因小失大。

在用人上,《吕氏春秋》提出的这些十分有价值的见解,在今天仍然能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仍然在被许多管理者在运用。

五、《吕氏春秋》的管人思想

《吕氏春秋》倡导人本管理,认为管好人的关键首先是要领导者要能够以身示范;其次要选好人才,知人善任,不要事必躬亲;第三要完善管理制度,赏罚分明。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吕氏春秋》十分重视领导者自身示范的作用。示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二是要起带头作用。主张?责人以人,自责以义?,也就是要以普通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以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以义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就难以满足自己的愿望,就会推动亲附自己的人;以普通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就容易做到,容易做到,行为就多不检点,这样的人是无法当好领导者的。?责人以义则难赡,难赡则失亲;自责以人则易为,易为则行苟,故天下之大而不容也?(《举难》)。在《贵直》一文中以赵简子进攻卫国时的表现为例,说明了领导带头的巨大作用。当他躲藏在掩体后面击鼓时,士兵动也不动,当他听从下属的劝谏离开掩体,站在弓箭射程之内再击鼓时,士兵们立刻勇猛冲锋,取得了胜利。所以,领导者的示范作用在很多时候是十分有效的。

《吕氏春秋》认为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选人而不是自己去做。领导事必躬亲不利于下属发挥聪明才智,强调?无为而治?,主张?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贵公》)。实质上讲的就是人主不要越俎代庖,侵夺臣权,要自知其能

与不能,自己不能亲自办到的事,要善于指使百官?尽其巧,毕其能?,《吕氏春秋·勿躬》指出:?非狗不得兔,兔化而为狗,则不为兔张。人君而好为人臣,有似于此。?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而要知人善任,该文中还以管仲为例,管仲相齐桓公,?十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国霸业,功在管仲,而管仲治理齐国,并非每事躬新,在于?不任已之不能,而尽五子之能?。在《察贤》一文中,还讲述了使用人才与事必躬亲的关系,?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同样治理一个地方,一人静坐弹琴,不出房门就治理好了,另一个却早出晚归,日夜不休息,也治理得很好。但是,两人的高下却也一目了然。所以,《吕氏春秋》认为善于作君主的人在选择贤能的人才上要多多用心,在日常的政务上应当比较超脱,这才是懂得了作君主的原则。而不善于作君主的人,累坏身体,耗费精神,心情愁闷,可国家越来越危急,身躯受到越来越大的侮辱,这是因为不知道作君主的诀窍。?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官事,得其经也。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耳目,国愈危,身愈辱,不知要故也?(《当染》)。

《吕氏春秋》还强调赏罚分明在管人方面的作用。主张靠法令、刑罚维护纪律,?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其所以加者义,则忠信亲爱之道彰?(《义赏》)。赏罚的权力,是君主用来役使人的力量。施加赏罚符合道义,那么忠诚守信相亲相爱的原则就会彰明。如果没有掌握用民之道,而只是滥施淫威,手段越多,而人民越不为他所用。?不得其道,而徒多其威。威愈多,民愈不用。??故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威亦然,必有所托,然后可行?(《用民》)。可见,只有正确地使用奖惩才能引导人们的行为。《吕氏春秋》总结的这一管人原则在今天仍然在管理中使用着。

总之,《吕氏春秋》人才思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是随着后来《汉书〃艺文志》将该书列入杂家,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指导思想确立以后,儒家以外的思想在中国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了,《吕氏春秋》的影响也逐渐减小了。但是,该书所包含的思想和智慧,值得我们今天进一步研究。总结、批判、继承和发展这些思想与经验,把其中优秀的、有用的部分运用到现代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对领导者仍然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2](秦)吕不韦.吕氏春秋[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3](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4] 沈志华.资治通鉴[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3.

[5] 司马安.中国式管理的72个细节[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