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刘宗超 发展人工草业的生态安全意义

刘宗超 发展人工草业的生态安全意义

刘宗超 发展人工草业的生态安全意义
刘宗超 发展人工草业的生态安全意义

发展人工草业的生态安全意义

刘宗超博士

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

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院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农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一、中国面临的国土生态安全和贫困生态安全问题

生态安全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安全需求,它是一个时代性命题,不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优先任务,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毋庸置疑,生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未必处于优先地位但应当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

生态不安全分为要素不安全和功能不安全两类.要素不安全是指宇宙辐射、阳光、土壤、水、空气、植被等参数中任何一个或多个参数的变动导致的不安全;功能不安全是指局域或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的功能性指标如人类及动植物生长适宜度、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状态等有序及紊乱程度等参数的变动导致的不安全。生态不安全也是一个人类生态系统不断从要素不安全向功能不安全的演化过程。最直接显化的生态安全问题如下:

国土生态安全问题

森林是地球表面生态的主题,中国目前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但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仅一次性筷子每年就毁掉3.6万亩森林。

砍伐天然林做袋料香菇、木耳、灵芝、竹荪等高档食用菌是山区农民最常见的做法,毁林严重,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由于森林被伐导致滑坡和水土流失现象非常普遍。森林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生态效益低;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沙漠化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石漠化现象突现;土壤流失严重,半个世纪以来,全国水土流失毁掉耕地4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以上。土壤肥力连年下降,可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平均仅为1.3%, 是世界可耕地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一半;美国可耕地的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5%,仅这一项就表明了美国拥有更多土壤生态财富。作物对土壤养份的吸收,有80%是经过有益微生物转化而完成的,因此,我国土壤有机质持续降低形成了化肥的低效利用和化肥大部分流失导致环境污染增加这一恶性循环,而且所生产的农作物缺乏营养,尤其是缺乏微量元素,长此以往,人口素质必然下降,竞争力减弱,中国可持续发展将会缺少最积极的人才资源。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土壤是文明的基础,如果我国不能及时、有效地改良土壤。从深层次上说,这中国最大生态安全问题。

贫困生态安全问题

贫困也是对生态安全的威胁,我国80%以上的贫困县都属风沙区或生态脆弱带。有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已丧失了生态承载力,留守人口基本上是靠年轻人外出打工输入经济流支撑,一旦经济形势波动,生态难民问题会更加突出。这些地区,由于贫穷,生存第一、所从事的无效耕作更会破坏生态环境,甚至不惜竭泽而渔。最好方法是国家要计划地转移实质上已成为生态难民的贫困人口,使脆弱环境地区生态自行恢复。

农民毁林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农民发展种植业,把长势喜人的森林破坏后,就地炼山挖穴,甚至引发森林火灾,导致森林资源锐减。二是蚕食林地,为了扩大种植面积,农民借助自留地与集体林毗邻之机,小数量分步骤毁坏

集体林地。三是项目投资林失管失控。出现“世行林”、“造纸林”,伐而不种或稀种少种或不种。四是一般家庭年消耗薪材5吨左右,一个上百户的村庄,年耗薪材量可达500吨,相当于每年消耗500亩的天然次生林。五是自己造林随意砍。尤其是中国发展施用菌产业,要大量破坏森林;在落后地区是草原过载、农地超负荷使用,导致生态遭到破坏,在上述两种类型的生态危急中,以森林为主的国土生态安全和以人祸为主贫困生态安全问题,都可以从林占熺教授所提出的菌草产业得到启示。

二、以草代木发展菌业是解决国土生态安全有效途径

菌林矛盾实际上是菌业生产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全球每年土地损失量已超过新土地形成量,研究表明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每生成10厘米厚的土地需100~400/年的漫长岁月。因此,如果继续使用传统方法,用林木资源来发展菌业生产,将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水土流失,菌业也难以持续发展。

菌业生产发展和林木资源不足的矛盾,已成为制约菌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这是菌业生产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和世界各国菌业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

1971年,为了解决香菇生产原料问题,福建农林大学的林占熺教授提出了用野生资源极为丰富的芒萁、五节芒等野草来代替阔叶树生产香菇的设想。1983年开始以草本植物代替阔叶树栽培香菇等食用菌的实验,并于1986年10月,用芒萁、类芦、五节芒等野生草本植物栽培香菇试验首次获得成功。

菌草和菌草技术的定义为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药用菌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简称菌草;运用菌草栽培食用菌、药用菌和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综合技术简称菌草技术;运用菌草技术及相关技术形成的产业简称菌草业。它解决菌业生产中的“菌林矛盾”和“菌粮矛盾”、解决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菌业——菌草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生产技术。

发展生态菌草业对于现代生态农业的意义如下:

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首先能较有效地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资源,把太阳能转化为林木、菌草等植物;其次能有效的利用植物资源,把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林木、菌草转化为优质的菇类食品和菌体蛋白饲料,变废为宝,为解决我国蛋白质食品不足的问题做出贡献。

占地少,效益高。菇类的栽培可以突破气候及地理限制,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进行立体生产。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多品种搭配和采用适合当地的生产模式进行周年栽培。1公顷土地周年栽培平菇、木耳等食用菌,年产鲜菇可高达750吨左右。

菌业的发展可以促进食品加工业、制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由于菌业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菌业生产的发展也为城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新机会。

与传统菌业相比,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菌业发展中存在的“菌林”、“菌粮”两大矛盾,是一条不受林木资源制约的菌业发展新路。菌草业生产发展可把植物、动物、微生物(菌物)中的草业、菌业、饲养业三业有机结合起来,把菌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菌草业具有原料极为丰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太阳能的转化率和生物转化率高,资源可多次综合利用的特点;与传统草业相比,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传统的牧业相比,菌草业在草畜生物圈之间增加了一个生物圈,即从草一畜成为草一菌一畜(见菌草生物转化综合效益图,该内容摘自林占熺的《菌草学》等资料)。

概括地说,应用菌草技术和相关技术发展的菌草业是一个新的生产体系,使植物——动物——微生物(菌物)对资源的利用形成多次循环转化、综合利用,使菌业生产的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国的菌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林占熺教授功不可没,为推动菌草业,他几十年如一日,奔走于中国各地和世界各地,尤其是条件艰苦的一些亚非拉国家,从事着高尚的国际菌草扶贫事业,为中国知识分子赢得了荣誉,其事迹可歌可敬,我经常称他为“中国的菌草白求恩”。

三、人工牧草是建构中国现代生态农业的逻辑起点

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来看,食品加工业与农业是一体化的,例如,法国的农业部全称为:农业与食品工业部。畜牧业一般占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的60—75%左右。草食动物(主要指牛、羊);牛业(包括奶牛和肉牛)占畜牧业的60%以上,奶牛又占牛业的大半。由此可见,牛业在现代农业中占有主导地位,草业在现代农业中则占据着基础地位。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横观世界现代农业,大都走的是“以蛋白质为纲”的发展路线。而落后的传统农业大都走的是“以粮为纲”的发展路线,传统的畜牧业则是以游牧业、亦耕亦牧的形式作为补充。

随着全球农耕面积的急剧扩大,农业生态成了地球上的主要生态类型,对现代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普遍期盼着“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除了具有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特征之外,生态化与可持续性成了现代农业必须具有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与种粮养猪相比,以人工牧草为基础的草食畜牧业则更容易实现现代生态农业的这种功能与目标。

从以上基本结构可以看出:可持续现代生态农业由绿色农业、白色农业和蓝色农业组成,其生态的真正含义在于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必须是植物、动物、微生物三者的平衡,种植方面,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尽量追求种植多年生植物。

绿色农业包括农林畜牧及其食品加工业(还包括非化学纤维业)等,它的生物基础来自于陆地的植物与动物,其中动物的饲料均可用各种人工牧草组合或发酵成的饲料;

白色农业包括食用菌,菌体蛋白、微生态制剂及其食品加工、发酵蛋白饲料加工业等,它的生物基础是有益微生物,其培养基基本上是来自于农林牧渔业所谓的“废弃物”,其实,各类微生物的培养均可用各种人工牧草组合或发酵而成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蓝色农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养殖种植、河湖养殖种植及其水生动植物食品加工业等,它的生物基础是水生动植物,其饲料来源于农业废弃物,也可用各种人工牧草组合或发酵而成的饲料;

四、要大力发展人工牧草,改造传统农业

为什么人工牧草可以成为绿色农业、白色农业和蓝色农业的基础呢?因为人工牧草含有高蛋白或含有可以通过微生物转化为高蛋白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往往一提到蛋白质来源,人们就会立刻想到大豆,但很少有人去想,高品质大豆的高产需要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和气候适宜的农业生态环境。这样的土壤和环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和美国等地,美国大豆产量占去求得50%左右,我国的产量占全球的10%左右。所以,美国大豆略有波动将影响全球。我国豆粕和食用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就是美国2002年下调了豆农的利率补贴,减少了大豆的种植面积,直接波及我国的食用油加工业和饲料行业,拉动了相关粮食的涨价,又加上投机粮商的推波助澜,造成了我国缺粮的假象。由此可见,依靠大豆作为蛋白质来源,许多相关产业不仅脆弱,而且极容易形成产业危机。因此,农业发展的道路选择是极其重要的!

长期以来,我国不重视人牧草的培育与种植和开发利用,既有历史、地理的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中国地域广阔,传统农牧业500mm地理分界线随着气候的变迁而变动,北方及西北地区在干旱季节便向南、向东侵犯,致使中原地区防不胜防,长期以来,形成了汉文化的厌草情结,当北方游牧民族在唱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歌谣时,中原农民则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与之对应。根据中原地区的耕作习惯,这野火大都是人故意烧荒造成的。可见,草是汉文化的敌人,所以就有近代“铲除大毒草、除草务尽”等说法。长期以来,由于对草的忽视,根本无法形成现代草产业和以草为基础形成产业链,形成了以粮为纲的“谷物大田制耕作路线”。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不仅重视草种的改良与培育,还以草为基础形成了以蛋白质为纲的“混合型耕作制”。往往将最好的土地用于种植人工牧草,成陇种植,施肥保土、水利设施齐全,甚至还有喷灌,与我国放任自生自灭的牧草管理方式形成鲜明对照。例如,欧洲用于反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3%,管理的精细程度与作物耕地相当,这些管理精细的人工牧草地的生产力比天然草场高许多倍,所以,畜牧生产能力很高,许多国家成为畜产品出口强国。在美国,苜蓿成为仅次于玉米、小麦和大

豆的第四大作物,由苜蓿及其所带动的动物产品经济价值超过所有其他经济作物的总产值。以苜蓿为代表的草地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王堃2002)。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耕作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农业的基础,同时还向草食畜牧业及其深加工产业链上转移了大量的劳动力。

中国历史上以至当前的许多地区的大田耕作制农业仍在沿袭着两大错误:一是用“粮食安全”来混淆“食品安全”概念,盲目追求谷物产量,忽视农业经济效益,连年翻土耕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种粮养猪几乎成了千年不变的农业定律。岂不知,除大豆外,其他粮食的蛋白含量很低,用过猪进行植物蛋白向动物蛋白不仅转化效率低,还造成了极难解决的面源污染。目前,我国土地和河流湖泊污染的50%以上是来自于农业污染,养猪和滥施化肥是主要原因。

二是把天然草原错误地当成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在人口稀少年代,载畜量在天然草场生态系统的崩溃点以下,这种传统的游牧方式保护了草原生态的持续性。随着人口的增加,草原畜牧业载畜量过剩将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崩溃。发达国家的现代畜牧业几乎全部采用人工牧草和饲用农作物,用草本、木本的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组合成营养全面的饲料。例如,一亩地的玉米产植物粗蛋白50-80Kg,一般情况下,每生产1 Kg动物蛋白需要5.8 Kg植物蛋白。这样一亩的玉米子粒只能生产出8.6-14.3Kg动物蛋白。在北方,一亩地的苜蓿草可生产出

160Kg-240Kg植物蛋白,转化成27.6-41.4Kg动物蛋白。在南方,一亩地的皇竹草或桂牧1号牧草可产鲜草15-20吨,折合干草3.75—5吨, 一般, 干草的粗蛋白含量为9%左右,一亩南方人工亩草可生产植物蛋白338--450 Kg植物蛋白,可转化成58.3-77.6 Kg动物蛋白。可见种草养牛养羊与种粮养猪相比不仅产值高,而且,人工牧草多为多年生,不仅减少劳动力投入,而且通过减少耕作次数轻松实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目标。中国是一个养猪大国,猪肉的消费量占全部肉类消费量的50-60%,而发达的西方国家牛羊肉的消费量占50-60%。猪肉占的比例很小。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一边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提高单产,而另一方面却大量养猪,无味消耗粮食,造成资源浪费和面源污染。作为一个智慧、聪明的民族,再也不能做这种傻事了。应该幡然醒悟。变“粮食安全观”为“食品安全观”,及时改弦更张,大力发展人工牧草选择一条以蛋白质为纲的正确发展路线。

五、大力发展人工牧草、循环利用工农业废弃物,形成白色农业体系

1、循环利用工农业废弃物,生产有机生态型肥料,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我国每年产生农业废弃物约40多亿吨,其中畜禽粪便排放量26.1亿吨,农作物秸秆7.0亿吨,处理率不足25%,农业废弃物不能有效和及时地处理与转化,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特别是在农村面源污染、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一方面大量的农业秸秆被焚烧而不能还田,造成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我国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仅为0.3%~1.3%,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世界平均为2.4%,美国为5%)。另一方面为了达到农作物的高产高效,就大量地施用高效化肥、高效剧毒农药,造成土壤板结,透气性不好,保水能力差,病虫害加剧;不仅使生产成本增加,随之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农业难以可持续发展,严重地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水果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可持续问题,北京生态文明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路线---有机生态肥生产的技术体系,即根据根际土壤微生态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生理学原理以及现代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利用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造纸草泥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用纤维分解菌并辅以细菌激活素和固氮、解磷、解钾菌快速腐熟、高温发酵、除臭、低温烘干后,加入氮、磷、钾和钙、镁、硫、锰、锌、铁、硼、铜、钼等多种中、微量元素生产的一种肥料。它既有无污染、无公害、肥效持久、壮苗抗病、改良土壤、提高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又能克服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弊端。

有机生态肥中含有多种高效的有益微生物,能固定并转化空气中的氮素,活化和分解土壤中的磷、钾矿物供作物吸收利用,同时含有微生物发酵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多种微量元素,能有效刺激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有机生态肥有肥效高、效果好、增产增收的特点。在腐熟过程中温度可达到75℃的高温,可最大限度地杀死虫卵、病菌和杂草种子;施入土壤后有机腐熟物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载体,能迅速激活土壤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根系分泌生长素和抗菌素,有效抑制有害病菌繁殖,提高作物免疫力,减轻病虫害;能够活化土壤,提高土壤团粒结构,调节土壤pH值,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增强固氮、解磷、解钾功效,促进土壤还原,释放矿物营养,提高土壤供肥能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有机生态肥既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又解决面源环境污染, 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符合我国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方向,是高效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业的理想有机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加工剩余的废弃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等)发展微生态与微生物产业、尤其注重发展发酵蛋白产业,扩充蛋白质来源。

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就象对石油的需求一样,是永无止境的。因为蛋白质是人类和动物生存所必需的。用微生物发酵方法获得蛋白质则可改变畜牧业饲料甚至人类食品的生产方式。中国学者研究的菌体蛋白饲料生产方法(郭维烈1987)可将各种薯类、籽实类、糠麸类、渣粕类、饼粕类、草粉和秸秆粉、一些畜禽粪便也可生产出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的饲料。

如果我们用植物粗蛋白含量较高的人工牧草。如皇竹草、桂牧1号、合欢、锦鸡、柠条等豆科木本或禾本,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出美味可口的食品,不断丰富人类食品来源,还可以通过这些多年生植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那将是人类和地球的福音。

六、大力发展人工牧草、搞好海洋河湖的水生种养殖,向海洋要食品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近海的大陆架有2亿亩。我南方河湖面积广大、有些省有千湖之省的美称,淡水资源丰富。藻类和浮游生物,不仅是鱼类的食物,有些也是人类的食品。

我国的水产养殖量虽然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但是现在也遇到环境污染的挑战,因食品安全隐患经常被禁,造成了巨大损失。

究其原因,一是工业污染排放,二是饲料投放污染。如果大规模发展多年生人工牧草,一是可减少每季翻耕所带来的土流失、减少向河流海洋的表层土壤的污染排放,二是投放利用人工牧草加工或发酵生产的无公害饲料则可提高水产渔业的食品安全程度。

海洋和河湖的农牧场化,其基本生产资料离不开饲料和肥料,人工牧草则是生产渔业饲料和海洋种植肥料的最好选择。将人工牧草作为海洋河湖的农牧场化生物质源,可形成陆地与海洋河湖的良性生态循环,避免近海的有机污染,促进蓝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生态农业是集绿色农业、蓝色农业和白色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目前,我国对于绿色农业、蓝色农业已有一定的重视,但对白色农业还重视不够,往往只是将其局限于轻工业、副业来看待。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营养的来源和生产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绿色农业相比,白色农业的可控性、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更有着无比的优越性。此外,白色农业的发展对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经济、生态化等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因为它增强了一个生态系统平衡必需的“生产---消费----分解”过程的分解环节,这往往是绿色农业最不重视的环节。白色农业的发展可将已断裂的农业生态链条连接起来,形成真正的可持续性现代生态农业。

七、能源草助威低碳经济

近年来,随着传统的发电能源石油、煤炭日益短缺,人类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提高,加上社会上对以粮食作物作为生物质能源“与民争粮”的批评日益增多,对能源草的研究和应用又掀起热潮。林占熺教授于2008年在浙江兰溪所进行的试验是具有全球能源意义的。

2008年10月12日由兰溪市热电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合作,试种的17亩“能源草”。经过测量估算,每亩鲜草的年产量达4.5万斤,用于锅炉发电,相当于3.5吨电煤。林占熺指出,与用煤发电相比,能源草发电具备诸多优势和长处:能源草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种植、收获,可持续发展;发电CO2排放接近于零,用能源草替代化石燃料发电,可减少CO2的排放量;能源草种一年至少可连续收割二十年,在长达二十年的生产栽培期间,对土壤的耕作仅限于当年,可降低土壤侵蚀,增加土壤碳含量和有机质; 能源草营养物质可通过根茎系统进行循环利用,因此对化肥的输入要求较低;能源草天然害虫较少, 需要杀虫剂少; 能源草种植可有效利用和改良农业废弃地、农田边际土地、荒地、盐碱地、干旱地、山坡地、重金属污染农田、滨海滩涂、沙地等土地资源;由于长期耕作,再加上晚冬至早春的延迟收获方法,以及无杀虫剂的使用,可增加草丛中不同物种,特别是鸟类、哺乳动物和昆虫的数量。很明显,发展能源草大有可为。

目前未被利用的荒草地中能适合种植的361万公顷荒草地种植生物乙醇能源植物,每年潜在的生物乙醇产量达1100万吨,可替代当今中国汽油消费的2 3%。

低碳经济成为节能减排的新路径,生物质能源应该成为具有循环经济意义的能源形式,能源草的开发有机地将农林业生产与工业能源进行了无缝连接。

将要召开哥本哈根气候限排谈判即将开始,中国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一定面临减排压力,这种新的生物质能源则据有重大意义。2012年之后,将进入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中国也将承担相应的减排义务,届时中国粗放式的、高能耗的经济增长也将会遭遇了气候压力。《京都议定书》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项目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来“购买”温室气体减排,这一机制被称为清洁发展机制(CDM)。2012年之前,CDM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既是一个利用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先进技术的机会,也是生态资产向国外流失最快速的阶段,应予高度重视。随着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到来,中国也要加入减排行列,届时气候问题会成为与各国发展密切相关国际政治问题。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排放指标交易使欧盟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大量购买排放权,我国的也成为

(CDM)机制的贸易伙伴,这种先期交易的很可能导致我国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失去发展机会。这是一个值得我国政府严密控制的关键问题。

中国共产党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最后还强调,生态文明观念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我相信,林占熺教授的菌草和能源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最后,衷心祝愿这次国际菌草大会圆满召开!

2009年10月19日于福州西湖宾馆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水产养殖发展前景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11-05-03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据了解,中国内陆可养水面为2734万公顷,目前仅开发利用536万公顷,只占可养面积的19.6%。但是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主要是因为甚而设施简陋,经济基础薄弱,长期破坏性经营造成了设施的老化,另一方面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断恶化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如何,可持续利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世办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分析: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而且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需要,特别是含有人体需求量较大的亮氨酸和赖氨酸。水产品中的结缔组织含量远比畜肉少,鱼类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松散,水分含量高,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第一需要,水产品的消费比重上升是大势所趋。 农林牧渔行业报告目前全球供人类消费的水产品约4800万吨,仅45%源自水产养殖,而全球人口2030年将增加20亿人口,如果人均消费量维持不变的话,所需水产品将增至约8500万吨。由于传统捕捞渔业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发展水产养殖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唯一途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资源更显得匮乏,因此发展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必然趋势。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有良好发展前景- 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董峻)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日前说,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水产养殖业在中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世界水产养殖学会和中国水产学会共同举办的“2002年世界水产养殖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齐景发在大会上做主题报告时说,中国地区间水产品消费极不平衡,沿海地区有的地方人均高达40公斤,内陆地区有的人均消费量不到1公斤,说明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从国际市场看,世界水产品产量主要来自天然捕捞,在当前全球渔业资源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捕捞产量不可能有大的增加,国际水产品市场的供求矛盾将为中国以及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客观需求。

筑牢安全发展理念

筑牢安全发展理念 筑牢安全发展理念 每次特别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定可以找到方方面面的原因,但在众多的原因之中,相关部门工作“不严不实”不能不说是要害原因之一。美国工业安全专家赫伯特·威廉·海因里希曾提出一个十分著名的安全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3000起事故隐患。回顾那些令人痛心疾首的特别重大安全事故,人们发现,几乎每次重大灾难来临之前,征兆都早已显现。面对一次次轻微事故的发生,一次次未遂先兆的提醒,相关地方政府部门和责任企业熟视无睹,直到难以挽回的灾难来临。这不仅仅是疏于监管的不作为,也折射出对人民群众生命的漠视。 以“8 ·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和责任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显而易见。根据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的规定,大型仓库与周围的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工矿企业等至少要保持1000米的间距。然而,距离瑞海公司1公里范围内就有居民小区。对于这样显而易见的灾难隐患,只要相关审批部门哪

怕有一点点“三严三实”精神,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审批,瑞海公司就无法经营危化品仓储。同样地,“不严不实”问题也出现在事故发生之后。国家明确规定,消防部门必须建立危化品企业数据库,掌握辖区内主要危险源的具体情况,定期对企业进行检查,对每个危化品企业制定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并定期与企业进行联合演习。针对特殊的危化品消防工作,必须建立特殊的危化消防队,配备专用消防设备,掌握专门消防知识,进行专业消防技能培训,并定期对消防员进行考核。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所有这些具体细致的专业规定,实际上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安全发展理念更多要用实践来说话、靠实践来检验、用行动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有多牢固,就看行动有多坚定。必须看到,安全事故发生在企业和基层,但板子确实有必要打在相关领导干部身上。作为主政一方的党员领导干部,确保一方平安是最根本、最本分的责任所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针对性,都具有十分明确的检验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检验有没有真正做到“三严三实”,是不是真正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看有没有确保安全、有没有促进发展、有没有改善民生,等等。而在所有这些检验指标中,首要的、第一位的,就是确保人民群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班级: 学号:20 姓名:黄松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摘要: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区域和一些特定的文化地域为旅游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以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为宗旨,并能使当地居民受益的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 内容: 一、风景名胜观光旅游 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富集着以独特自然景物和悠久历史文物古迹取胜,以景物环境为载体,人类实践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优秀财富。我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依托丰富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以下几种主要模式适合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1)科学考察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旅游。可以开展此类旅游的有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等。(2)历史古迹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古长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等。(3)文化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属古石窟艺术文化的,如我国的麦积山、龙门、云冈、敦煌等风景名胜区。(4)自然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桂林漓江山水、庐山、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海南三亚等。(5)民族风情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内蒙古草原风光、海南黎族村寨等。(6)现代工程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长江三峡大坝、南京长江大桥等。 二、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国家大力培育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等。围绕着“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与挖掘沿线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上下一线的旅游链条,形成当地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进而促进本地旅游经济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民俗旅游 民族旅游以观赏、理解以及参与地域性风土人情为目的,特别适合于较短时段、较短路途的乡村旅游。它主要是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及支系,都有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各地区、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宗教、节庆、婚丧、礼仪、集市等都具有特色,并富有极为强烈的可视性和独有的观光魅力。 根据资源的特点,民俗旅游开发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模式:(1)集锦荟萃式,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华民族园等;(2)复古再现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均属于此类;(3)原地浓缩式,如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集中呈现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风情园均属此类;(4)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典型、交通也

生态水产养殖申请报告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生态水产养殖申请报告 项目名称:牛场乡红锦村井湾生态水产养殖 申请人:曹宽林 建设地点:牛场乡红锦村水井湾 项目负责人:曹宽林 项目投资规模:20万元 申报人:曹宽林 申报时间:2016年5月20 日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红锦村水井湾位于三面环山的凹地,共有四个泉眼,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水质清冽,冰冷,现已形成四个水塘,由于长年流水不断,水温过低,造成种植非常困难,且收益甚微,生活困难,在国家大力发展家庭绿色生态养殖业的政策支持 下,结合当前周边城市水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环

境以及能带动村里经济发展。本人想于2016年在我村水井湾投资建设家庭生态养殖场,本人预计 利用已自然形成的四个水塘稍加建设发展成生态 水产养殖场,由于水井湾的水质清冽,水冷,重 点开发商品质的冷水鱼为主,对水质无任何影响 污染。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 越来越高,尤其高质量的特色水产品(如:清水 鱼;冷水鱼;虾)水井湾水源好,水质好,离贵 阳近,发展生态,高品质水产尤其适合。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投资预算 利用四个自然形成的水塘,稍加改造,用来养 鱼,养虾,由于发展的是生态,特色商品质的水 产品,会涉及到一部分的客户,到实地考察和体 验产品,需要搭建几个凉亭,便于客户落脚交流 和体验产品,后期再根据发展情况追加投资。四、实施计划和效益分析。 2016年五月申请项目申请书于2016年六月初 建。 项目完成后利用个体生态养殖,利用现场考察, 现场体验式销售,带动本村其他产品销售(如: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切实抢抓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凤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一、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 (一)发展优势 **位于滇桂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 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丹凤、雄壁、彩云、葵山)4乡(五龙、竹基、龙庆、高良),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8.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平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 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中,**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1、交通区位优势。**不仅区位优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国道324线(高速化)穿越 **境内,省道以(且)马(关)线连通文山、凤凰谷、菌子山两大景区和五龙旅游集镇,师(宗)弥(勒)公路贯通红河州周边县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县4镇4 乡的乡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 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 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 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中国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 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

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

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一)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管理观念 杜邦的安全目标是,坚信所有工伤和职业病以及安全和环境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 埃留特雷。伊雷内。杜邦(人们习惯将之称为E.I.杜邦)是法国人,在1802年从法国移民到美国,建立了杜邦公司。 杜邦公司可以生存200年,把安全作为引导企业成功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其中一个强劲的理由。 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原则: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消除;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内安全同样重要;良好的安全就是一门好的生意;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 人士生产力各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对企业而言,人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不一,硬件配备不完善,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这就势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一方面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管好人、用好人、发挥好人的中心作用;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机制,通过挖掘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提高安全管理的覆盖面,形成“人人、时时、事事”有人操心尽力的管理格局,依靠管理规范人的行为,依靠人的全面发展优化管理行为,实现安全生产。 (三)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 “持续改进”,就是以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管理理念为指导,通过全员参与生产经营各个领域的目标化、日常化、制度化的改进活动,使企业管理水平渐进地、螺旋式地上升,促进企业以较快的速度平稳发展。它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管理理念,是促使组织适应环境的主要方法,是追求卓越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思想可以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来概括。

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 展理念和模式。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创新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 协调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统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需协调;有利于推动区域特色化发展,促进景点景区内外协调;有利于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城乡协调;有利于完善产业配套要素,促进软硬件协调;有利于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促进规模质量协调。

绿色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能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把保护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开放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种制约,走全方位开放之路,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格局。 共享发展方面,实施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能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发展全域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15年,国内游达40亿人次,人均出游接近3次,旅游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的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域整体优化旅游环境、优化旅游全过程,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要素。 当前,一些地方旅游市场秩序混乱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不相适应,旅游产品和以厕所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及交通等

现代水产生态养殖中几个问题

现代水产生态养殖中几个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为实现水产养殖利益益最大化而过度追求产量和生长速度,饲料、肥料以及 渔药的大量使用,养殖尾水直接排放,导致养殖水域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显现, 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 者对水产品的品质与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大 力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生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和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当前水产生态养殖 的必然要求。 一、水产苗种问题 养殖健康不带致病病原体的水产苗种是生态养殖获得成功的基础。所以,一定要到有资质的 水产原、良种场购买经过产地检疫合格的、健壮、无伤无病的苗种,尽量避免选择近亲繁殖 的苗种。 二、饲料选择与投喂技术问题 1、选择优质的饲料。 好饲料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核。 (1)饲料系数。通常鱼饲料饲料系数低的质量的档次就高,质量低的鱼饲料饮料系数高。(2)生长速度。在放养规格和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投喂一样数量的饲料,质量较好的饲料,魚攝食后易消化吸收快,生长速度快,而质量差的饲料,鱼生长的速度慢。 (3)鱼的抗病力、成活率。鱼吃到较好的饲料可以提高抵抗力,减少鱼病发生,成活率高。(4)养出来的鱼的体形、体色、风味和耐运输能力。好饲料养出来的鱼体形、体色、肉质 风味和野生鱼相近的鱼不但更受消费者欢迎,还具有较强耐运输能力。 2、坚持“四定”“四看”原则。 (1)“四定” ①定质。优质饵料具有营养全面、配方科学合理、粒度大小适宜、水中稳定性好、饵料系 数低等优点。 ②定量。一般以2小时左右吃完为度,或以80%~90%的鱼吃完游走即可。 ③定位。设有固定食场,培养鱼类到食场吃食的习惯,不仅可随时的掌握鱼类的吃食、活 动情况。 ④定时。在通常情况下,每天上午8时~9时和下午3时~4时投喂两次,以提高饵料利用率,盛暑天气下午投喂可推迟到4时~5时;鱼种池投喂3~4次,最后一次吃完最好在日落前。 (2)“四看” ①看季节:冬季或早春气温低,鱼类摄食量小,应少量投饵,投饵率在1%~2%之间;夏秋 季节水温稳定在28~30摄氏度左右,秋季天气转凉,水温稍有降低,投饵率在3%~4%。 ②看天气:天晴多喂食,阴雨天适当投喂;天气突变,闷热无风欲下雷阵雨,可以不用喂食,以免水质变化,引起泛塘死鱼。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乡村旅游发展项目背景、必要性、市场分析

项目背景: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而在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在欧美国家己经成熟发展为规模巨大的产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向发展家推广。目前,乡村旅游己成为现代世界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对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具体来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项目必要性: 1.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多年实践的积累为乡村旅游夯实了产业基础。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旅游工作的重点来抓。 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要求。很多地区提出要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同时将构建以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农家享乐、年俗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纳入五大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方式的转变为乡村旅游拓展市场空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深入推进,传统乡土文化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城镇居民到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已成为重要选择。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成本的短途旅行,旅游消费方向的转变将成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最为深厚、最为广阔的根基。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发展动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脱离、村容村貌实现较大改观、农民科技教育文化素质得到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就业前景调查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就业前景调查

————————————————————————————————作者:————————————————————————————————日期:

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研题目: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就业前景调查 小组成员: 院系专业班级:___水产学院 时间: 2012年4月9日 指导教师:_______ 评阅成绩:______________ 编号: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 摘要:作为一名水产养殖专业的大三学生,明年也即将踏出校门走出社会,从事水产养殖行业,但我们对水产养殖的相关行业与前景以及就业情况都不了解,使得我们比较盲目,迷茫。进行这次调查能让我们充分了解养殖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景,其所需的人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针对以后的就业进行相关学习,为我们提供以后的就业方向与信息,所以就有必要进行这样一份调查。 关键词:水产养殖就业 1 我国水产养殖业现状 渔业作为一种传统产业,在近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中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水产养殖业,最近30年里,在全球动物性食品生产中增长最快,而中国对水产养殖产品的生产贡献率最大,最近几年,中国水产品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品养殖产量的2/3,可以说,中国水产养殖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是世界淡水养殖大国,淡水产品产量世界第一。我国水产养殖面积575万公顷,其中淡水养殖面积441万公顷,占除江河之外的全国内陆水域总面积的45%。广东、湖北、江苏、湖南和安徽等地,是中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基地,淡水养殖业相当发达。我国淡水鱼类约800种,占鱼类总数的1/3,淡水养殖品种约140种,其产量的70%为青、草、鲢、鳙、鲤、鲫、鳊等“当家鱼”,30%为其它特种水产品;我国目前的淡水鱼加工率不足30%,约300万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水平。因贮藏、加工条件的限制而造成的鱼类腐败率高达30%以上。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理念、养殖方式发生转变。即从传统养殖向健康养殖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节水、高效、生态、健康型养殖模式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主体。设立禁渔期、禁渔区,伏季休渔、大规模人工鱼礁及增殖放流等一系列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措施得到加强,渔业资源衰退的状况得到了有效遏制,渔业生态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渔业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一些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问题可归纳为渔业安全问题和渔民权益问题。 首先是渔业安全问题。包括三个方面或称为三大安全问题: 一是渔业生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尚未有扭转,水域环境恶化还在加剧,捕捞强度过大的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这不仅严重制约渔业经济发展,也对国家生态安全构成威胁。控制捕捞强度要更为严格,资源养护和环境修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济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各位领导、来宾,同志们: 由中国安全生产报、济南市安委会共同主办的“基层安全文化建设”座谈会今天顺利召开了。我谨代表济南市安委会和全市安监系统的干部职工向国家总局、省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向一直关心支持济南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建设方针,把党中央提出的安全发展全新理念和基层安全生产生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发挥了显著作用。下面,我把济南市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情况及实践中的认识体会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一简要汇报: 一、着眼形势任务需要,把安全文化建设摆上重要 —1—

位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确立和强调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把安全生产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新的形势任务,为深化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新的课题,要求我们必须在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上求创新、谋发展,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安全文化建设,是我们必须始终抓好的基础工程: 一是贯彻安全发展观需要安全文化的承载推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扭转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总量居高不下的被动局面,从而实现安全生产上长治久安,必须首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摒弃错误狭隘的发展观,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正确方向。当前,生产领域多元化的价值追求相互激荡,尤其是经济第一、以效益为本的发展观还存在巨大惯性。实践表明,一些地方和企业在发展认识上存在的巨大偏差是安全生产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最根本的原因,成为贯彻和深化安全发展观最大的障碍和阻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用善于运用文化的力量去解决。通过培育和发展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文化,紧紧把握安全生产的时代脉搏,在多元中求主导、多样中求共识、多 —2—

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

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 发表时间:2020-02-03T12:34:38.6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姚立军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水产工作站陕西渭南 715100 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水产生态养殖业作为社会经济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环境保护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如何实现水产生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新养殖模式,成为大家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作出以下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生态养殖;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 引言 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使用肥料和药物缺乏后续管理,对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增加了水产的患病几率,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为实现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应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利用不同生物之间互补的原理,在养殖区间内采取相应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 1生态养殖技术的优势 在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中,由于很多养殖户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其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粗放式的养殖模式,不仅无法有效地控制养殖成本,还经常会出现一些养殖病害,严重影响养殖质量。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出现,是通过科学的理念和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来推动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不断科学化和健康化。选择优质的水产品种,一方面能够增强水产养殖生物的适应能力,同时在后期的养殖过程中出现病害的几率大大降低,减少了养殖户的管理压力。而通过对养殖水质的监控,能够掌握水域的各种状况,创造最佳的水域养殖环境,这对水产品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2水产生态养殖的要点 为满足水产生态养殖的要点,养殖户要充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选取水产种类,并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系统,建立相应的水产生态养殖圈,在养殖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创造更多的收益,进而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1养殖种类的选择 养殖前,养殖户要根据地域环境和特性选择养殖种类,尽量选择有较强的抵抗力的养殖产品,例如鲶鱼、鲫鱼、黄颡鱼等。这些鱼类在养殖时可以适当喂一些家禽内脏,所以通常可以选择在有家禽的地域附近养殖。彭泽鲫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适合在天气炎热的地带养殖。 2.2对水体环境进行调控 进行水产生态养殖的先决条件便是优良的养殖环境。养殖人员不仅需要频繁地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分析水质的相关参数和杂质,还要结合分析结果来制定水质调控措施,对养殖环境进行改善。同时,还需要针对养殖环境进行定时的清洁,这样更利于养殖物的成长。 2.3控制好药物的使用 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病害问题,养殖人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选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选取,以免出现危害水产品的现象发生,药品选取不合理还会对水域造成严重污染。 2.4饲料的合理投喂 合理地投喂饲料是水产养殖的主要工作之一。饲料投喂的质量、数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苗种的生长周期和身体素质,也会影响到水体环境。针对这一情况,养殖人员必须要结合苗种的种类、生长周期等进行合理的投喂预算,确定投喂的时间和数量,进而实现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饲料必须选择不含有抗生素或激素的饲料产品,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些腐殖酸,能够进一步改善水产品的肉质,提高水产品的经济效益。 3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 3.1加强管理,进行集中生产 相关部门应本着水产生态养殖的原则,完善养殖许可证制度和用水制度,实行统一管理。对养殖水域的养殖能力进行评估,以便能将评估结论与相应的养殖类型、方法、密度等关键信息结合起来,避免养殖户随心所欲地增加养殖密度,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推进水产生态养殖机械化发展,提升水产生态养殖的生产效率,并且将水产生态养殖行业进行集中管理,避免浪费水资源和生产力,让水产生态养殖行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3.2生态养殖防控 在传统的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病害问题,养殖户通常采用使用药剂的方法,严重时直接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换水,虽然可以短期解决植物生病的问题,但是长期下来会使水产品的抵抗力下降,而且大量用药对水质环境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水产生态养殖过程中要利用植物、微生物与水产品共同生长的方式,在水中种植相应的植物,改善水环境质量,减少水中病原的含量,进而降低水产品的发行量,并可以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对于水质环境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3循环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应用介绍 生态养殖技术作为当前一种比较流行的养殖新技术,其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而其中的循环水式生产养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环境进行净化,如比较常见的河道净化和大池塘净化等,通过这种净化模式,不仅能够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还能够实现经济收益。在当前的人工浮床和水环境净化系统这两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中,其能够实现对水环境的有效净化,同时还可以通过水产养殖物之间的微生物系统构建一种和谐的生态新环境,这种方式既能够实现水产养殖的效果,同时还能够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4水产和农作物共同养殖 在现代养殖模式中,通常利用生物的生态链特征进行养殖,以寻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一些农户会将河蟹放在水稻田内养殖,这是由于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土壤里会存在多种病菌和小昆虫,而这些正是河蟹的天然饲料。不仅如此,河蟹的排泄物可以给稻田增加肥

我国水产饲料的发展形势与对策分析

我国水产饲料的发展形势与对策分析 水产养殖业现状 1、水产品总量稳步上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总产量(捕捞+养殖)占全球35%,其中水产品养殖产量立量约占球的70%2005年水产品量达5181万吨,而1978年全国水产品总量为无仅有的。其中海水产品2854万吨,占总产量的55%淡水产万吨,其中捕捞约1022万吨,人工养殖鱼产品约1888万吨。 31%。 23%。 b.有较高安全性,分类上远离人类; c.相较于畜禽动物,鱼、虾饲转转化率极高,如虾饵料系数1、鱼1.2-1.5等,原因:鱼虾为变温动物,生活于水中,基础代谢要求低。结论:节约粮食,适合发展趋势。 其它影响因素: 禽流感、猪链球菌、疯牛病改变人们饮食习惯,促进水产品消费。

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 1、水产品消费将持续稳步提升中。 水产品在国内膳食结构中比例将稳步上升;大陆水产品将在全球水产品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位置,因此中国水产养殖业将在较长时间内稳步发展。 2、养殖模式发生改变。 在水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适合养殖水资源却呈下降趋势: 1、水产饲料进入快速、稳步发展期。2005年,饲料普及率为30%;2005年人工养殖水产品3400万吨,其中如按70%精养投喂饲料(即2380万吨水产品需使用饲料),减去鲢鱼31%,即1642万吨需用饲料,以饵料系数1.8计算,需饲料2955万吨,而2005年实际水产饲料为1000万吨。 按“十一·五”规划水产品6000万吨,其中人工养殖70%达4200万吨,以70%精养,除去鲢鱼,以1.8饵料系数算,需饲料3121万吨;以国家计划饲料,普及率达6%算,当年实际消费饲料

落实安全发展要树牢四个思想优选稿

落实安全发展要树牢四 个思想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落实安全发展要树牢四个思想新形势下,如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安全发展理念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是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树牢以下四个思想十分重要。 树牢经济建设与安全生产同步抓的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于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新时期我国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强盛不能只局限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上,还需要社会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直接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生命价值凸显,对生命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现实中,我们有些同志对这些问题认识还不清,平时只顾了抓经济建设,而没有树立经济建设与安全生产同步抓的思想,一些地方同志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是负责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事,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事,与自已没有关系,缺乏抓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各个行业和领域、各

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发展,要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做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两手抓的思想,通过开展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民众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为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树牢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思想 实践一再证明,不安全发展,难有真正的科学发展。安全生产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反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和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民的生命健康能否得到切实的保障,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并在探求经济建设发展规律、研究和解决经济建设和安全生产关系的过程中,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才能更好地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人的生命最宝贵,生命安全权益是最大的权益。对于生命个体来说,伤亡一旦发生,就不再有改变的可能。安全生产工作要树牢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思想,必须始终把立足点放在预防事故和治理隐患上,而不是被动地应付事故,

生态水产养殖申请报告

项目名称:牛场乡红锦村井湾生态水产养殖 申请人:曹宽林 建设地点:牛场乡红锦村水井湾 项目负责人:曹宽林 项目投资规模:20万元 申报人:曹宽林 申报时间:2016年5月20 日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红锦村水井湾位于三面环山的凹地,共有四个泉眼, 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水质清冽,冰冷,现已形成四个 水塘,由于长年流水不断,水温过低,造成种植非常 困难,且收益甚微,生活困难,在国家大力发展家庭 绿色生态养殖业的政策支持下,结合当前周边城市水 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以及能带动村里经济发展。 本人想于2016年在我村水井湾投资建设家庭生态养殖场,本人预计利用已自然形成的四个水塘稍加建设发 展成生态水产养殖场,由于水井湾的水质清冽,水 冷,重点开发商品质的冷水鱼为主,对水质无任何影 响污染。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 越高,尤其高质量的特色水产品(如:清水鱼;冷水 鱼;虾)水井湾水源好,水质好,离贵阳近,发展生 态,高品质水产尤其适合。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投资预算 利用四个自然形成的水塘,稍加改造,用来养鱼,养 虾,由于发展的是生态,特色商品质的水产品,会涉

及到一部分的客户,到实地考察和体验产品,需要搭建几个凉亭,便于客户落脚交流和体验产品,后期再根据发展情况追加投资。 四、实施计划和效益分析。 2016年五月申请项目申请书于2016年六月初建。 项目完成后利用个体生态养殖,利用现场考察,现场体验式销售,带动本村其他产品销售(如:周边蔬 菜,水果)尽快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申请人:曹宽林 申请时间:2016年5月20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