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感觉统合

儿童感觉统合

儿童感觉统合
儿童感觉统合

儿童发展的过程中为什么有些孩子多动、有些孩子语言发展迟缓,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接触到一个名词,儿童感觉统合,通过今天的学习探讨我们就会从中找到原因。首先,什么是感觉统合?是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器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并由大脑对其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进而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婴幼儿期就已经开始发展,而且与儿童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简单来说,感觉统合就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感觉统合是1972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爱尔丝博士提出的。你们觉得这个感觉统合重要吗?(重要)只有感觉统合发展好了,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很好的听、说、读、写、练顺利进行。专注力是建立在感统正常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的。

那么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基本重点

1、目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发展好身体、奠定学习基础、顺利进行听、说、

读、写、练)

2、有刺激的输入以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反应

3、内驱力

4、每个感官系统所接收到的感觉输入会彼此影响。

5、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敏感期、黄金期、关键期(感统70个月为黄金期、6

岁为不足,80-100月失调)

什么是敏感期?其实就是打开了某一个通道,对某一件事情的关注。刺激过多,孩子的感官会自动关闭(身体有一个自我保护的功能)。在坐的都做了妈妈吧?你们知道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是在哪个时期?

1)、敏感期不能过多的进行刺激。孩子语言敏感期从4个月开始,敏感期4-8个月,不能刺激太多。10-70个月是语言的黄金期,可以进行大量的语言刺激,这个时期的语言发展尤为重要。70-80个月是关键期,什么是关键期?就是最后发展的时间。

6、发展有顺序也有个别差异(口腔期长牙齿、长个子)

1)、4岁半后用筷子。

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定义:

1、本体觉——躯干与四肢的协调(基本发展)

2、前庭觉——专注力、注意力左右脑交互作用(专注能力)

3、触觉统合——敏感知觉的整合,身体情绪

这三大感觉系统为人体最基本的感觉系统

其他的还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

那因为时间有限,我就跟大家重点学习几个最为重要的感觉系统。

听知觉——听觉:

听知觉和听觉的区别?听觉是一种感官,听知觉是能不能听到、能不能听懂

听觉是人类最先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怀孕4个月启动

他听到的是一些声音吗?其实他听到的是频率,所以在胎教里最好的声音就是自然的声音。所以有一些妈妈会用胎教音乐,胎教音乐对孩子有帮助吗?对孩子没有什么太多的作用。非自然的声音。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对妈妈是有帮助的,妈妈心情舒畅、胎压就稳定,胎压稳定了孩子自然就很愉悦

听知觉中有几大系统

1、过滤系统——主次音的分辨(妈妈在带孩子的时候不要太啰嗦,简单明了)

过于啰嗦会破坏孩子的过滤系统,因为太啰嗦孩子会自动屏蔽掉妈妈的声音。

2、辨别系统——听觉记忆系统,对不同声音的收录。

3、整合系统

视知觉:追视、测距

采用抛接来讲解追视、测距。

追视:对移动物体的掌控。追视不佳的孩子,在幼儿园做操,别人在做的时候他呆呆的站着,等人家做完了他开始做得很嗨。6个月的孩子能坐的时候开始喜欢扔东西,有些妈妈就不耐烦,不让孩子扔东西。其实他是在进行追视的探索。追视不佳的孩子到了小学读书会错行。挫折感太大,不愿意读书

测距:对距离的判断。生下来前十天看不见。10-20天近视(只能看到30厘米内的东西)20-30天为远视,40天开始恢复正常,测距开始。一个月两个月的新生儿对黑白光影感兴趣。3、4个月孩子对大面积彩色感兴趣。测距不佳的孩子,扁平视觉视线范围有限,看不到东西。因为孩子小时候平躺着的时候到处都是白的。小的时候没有刺激好。测距不佳的孩子3岁以后下楼梯还是两步一步,正常孩子是一步一步的。

触觉——皮肤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对外界冷、热、烫、痛的感知)

1、触觉依赖:吸手指,抱着小被子、摸妈妈耳朵睡觉。触觉依赖是因为孩子口

腔期一个咀嚼能力没有发展好,口腔期未被满足所导致的。4到6个月的孩子开始吃自己的脚,你们说让不让吃?孩子对身体的一个探知同时对口腔的一个满足。口腔期探索阶段,阻止孩子就相当于把孩子的聪明智慧减掉了。

不能强化,咬淡化,占用孩子的手。触觉依赖是后天形成的,0-2.5岁口腔期未得到满足,辅食添加晚,流动食物时间过长,咀嚼变弱。咀嚼不够强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容易形成一字口、大舌头。咽食,导致食道长息肉,越来越喜欢吃流食。

2、触觉防卫过当:也是后天导致的。触觉过当的孩子表现为不喜欢被碰触,拒

绝洗脸、洗头、理发,有一些触觉过当的孩子跟剖腹产有关。感觉太敏感,轻轻推一下反应为打人。不喜欢跟人接触,往往被误认为自闭。不喜欢排队,喜欢排在最后,怕别人离我太近。皮肤的感知能力是常人的1-500倍。时刻出于戒备当中,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建议多玩沙子玩水。

3、触觉防卫失当:先天形成的。意外碰伤的时,自己未能察觉。

本体觉——躯干和四肢的协调&平衡

本体觉的发展有五要素:由肌耐力、平衡、协调、节奏、敏捷五要素

1、肌耐力:肌张力大小-肌肉控制收缩。肌张力过高,本来轻轻放,但是用力过猛。蹦床弹跳肌张力过高的小孩表现出脚僵硬。

肌张力过低手脚无力,还有一个肌张力过低的表现为蝴蝶坐。大腿内侧肌肉力量不够。大腿内侧肌肉力量不够会影响孩子左右脑的思考。肌张力不够的孩子形成假性多动症,前后左右动,平衡能力不佳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力。前面说影响孩子的专注力是哪个知觉了?(听知觉)专注力不够的孩子百分之60到70是感统发展不足影响的。所以那些静态的兴趣班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治标不治本。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孩子专注力不足的根本,是本体觉的发展不足还是听知觉引起的不够专注,根据这些来给孩子从根本上调整。方法大不相同,效果自然也不一样。作为家长我们要知道孩子是因为什么引起的孩子专注力的不够。

2、平衡:脱离地面时的自身控制力。身体前后的控制

3、协调:在地面上的自身控制力量。是对身体左右的控制。有些孩子走路走得好,但是走不长。主要表现在协调能力发展足但是肌张力发展不足。

4、节奏:规则运动的能力.当孩子所有的运动都能够有规则有节奏的去进行的时候,说明孩子的感统已经发展得非常棒了!

5、敏捷:肌肉的控制能力。比如我现在丢东西过去,我们会本能的闪躲。但是我一躲倒下去了,那是哪里发展不佳呢?(平衡)

本体觉最大的杀手就是协助。什么是协助?抱、牵手、摔倒不起

本体觉从出生就开始了,敏感期在4个月,黄金期在6个月(为什么?坐起来了)左右开始分化了。有些孩子同手同脚,为什么?因为坐的时间比较少,爬得比较少,噌一下就走了,左右没有分化好。包办代替是本体觉的杀手。

前庭觉、前庭系统

前庭系统是大脑的保护神,在人体大脑后下方的脑干后面,有一个叫做前庭神经核的微小雷达式感应器官,由它所组成的神经网络就是前庭觉。简单来说,前庭觉是大脑感觉、运动觉的信息处理中心,所有外界的信息都要经过前庭觉传入大脑,然后大脑做出的反应。左右脑由中枢神经连接并由海马体贯接。

我们的海马体在哪个位置?手掌掌根处在耳朵顶端,然后头顶两个中指交叉的地方。海马体有多大,大拇指的第一节。海马体决定孩子聪明的程度,因为它连接着左右脑,信息交换的过程。

左脑的特性是逻辑、数字、数学、顺序、因果、推理、创思

右脑的特性是记忆、语言、旋律、音乐、直觉、情感、图案

海马体1秒钟能跳动60-80万次属于正常值

右脑的过分开发——左脑功能会减退。因为你一直在记、记、记,左脑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

前庭觉又分前庭促进功能不足和前庭抑制功能不足。抑制不足是海马体跳动过快,海马体1秒钟正常跳动是多少了?60-80万次。那么抑制不足的孩子海马体可能1秒钟跳动100万次。而促进不足,海马体跳动低于30万次以下。这是它们不同的地方。那么孩子为什么前庭觉发展不足呢?孩子小的时候有没有爬?孩子在6、7个月爬行的时候,头与地面是平行的,当你的头低下来与地面平行垂直的时候,海马体就在跳动,它跳动得越均匀,左右脑信息交换越快。跳动得特别快的孩子就特别躁动。促进不足的孩子反应就会慢一些。爬行较少的孩子,前庭觉容易发展不佳。前庭发展不足就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所以感统对孩子的发展影响非常大,感觉统合是身体发展的基础。前庭发展不足表现为易晕车,还有转圈圈转几十圈不晕也是前庭觉发展不足。通过后天训练不晕的(小彩旗)那个不是前庭觉发展不足。

在孩子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接受孩子的情绪,不接受孩子的行为,建立常规、原则。

特殊儿童感统活动方案设计一

训练活动方案设计一 鼻涕虫儿(66) 一、训练主题 触觉训练 二、训练对象分析 受训对象在触觉功能方面存在异常,表现在触觉过于迟钝,对疼痛刺激不敏感,身体活动协调性差,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害怕拥挤,缺乏自信;其在动作能力方面也存在异常,表现在走路不稳定,摇摇晃晃,不走直线,用指尖拿东西,并且东西经常会掉在地上。 三、训练目标 1、通过呼吸放松训练和肢体放松训练,促进呼吸系统整体功能的提高,激发呼吸肌群进行有效运动,促使所有用于运动和摆姿势的肌群之间达到协调与平衡; 2、通过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借助球类对儿童进行被动训练,加强身体与各刺激物的接触,提高大脑统整处理触觉信息与活动中获取其他信息的能力,增加儿童各种感觉间的协调。具体量化目标:完成用大笼球对儿童进行振动、揉搓、滚压部分的训练; 4、通过走直线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走路的稳定性以及身体运动的协调性。具体量化目标:能够独立完成大约十米的直线行走,不脱离直线。 四、训练资源要求 训练器材:大笼球、触觉球、粉笔 训练的主要组织者(主训):*** 训练的辅助者(辅训):*** *** 五、训练项目及技术要素 (一)训练准备情况检查 受训学生活动技术要素训练教师活动技术要素 1.选择自己训练空间,排查周围危险物。2.检查随身携带的物品。 3.提前完成饮水、排便。 4.衣着宽松、带/扣紧切。 5.如有身体不适情况,报告训练人员。 1.安排受训学生训练场地,组织受训学生排除周围危险物。 2.要求学生排查随身携带的物品。 3.询问学生的饮水、排便情况。 4.观察并询问学生的身心状态,做出合适的安排。 (二)全身准备活动 结合呼吸放松训练进行全身性的准备活动和下肢关节肌肉的准备活动,提高个体的整体代谢水平,防止肌肉、关节在训练中受损。虽然该活动是作为准备活动,但实质上已经开始了身体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设备及使用培训课件

感觉统合训练室的设备及使用 常用设备及性能 弹跳床 (1)功能:可强化前庭刺激,并锻炼儿童弹跳力和下肢肌力。 (2)操作:睁眼或闭眼状态下完成跳下/跃上蹦床、双腿分合或前后交替跳、跳跃转体、跪跳等。另有床上跳绳、跳跃接球等。 (3)安全要求:定期稳固螺丝,排除周边障碍物,跳跃时儿童双臂屈曲置于胸前。 羊角球 (1)功能:用于驱赶、头颈姿势保持与下肢运动间协调训练,前庭觉训练,运动计划及空间感知能力训练,并对改善儿童注意力,增加下肢、腰腹部肌肉力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还可以用于触觉训练。 (2)操作:儿童坐球上,双腿至于球前,稍分离。双手紧握把手,身体屈曲,赤脚/穿鞋,睁眼/闭眼等不同方向跳动或转体或跨障碍物(表面钝角无尖角)等。(3)安全要求:①训练场地地面平坦,场地开阔,无其他物品。②多名儿童同时训练时,注意保持适当距离,防止互相撞击。③训练时必须有感统老师在场监护,确保安全。 触觉球(大滚球) (1)功能:进行触压觉功能训练,并在平衡觉、本体感觉以及认知训练中有重要功能,是感觉统合训练中重要辅助器械之一。 (2)操作:用于儿童接受主动/被动的触压觉刺激,如持球搓揉肌肤、手抓握训练、脚踩/踢训练、儿童间互动抛接训练等。 (3)安全要求:幼儿踩踏触觉球易导致躯体失去平衡,倒地时应避开眼区、防止刺伤眼球,防止后仰跌倒,头颈受伤(颈椎畸形儿童慎用) 大陀螺 (1)功能:前庭功能训练器械,对儿童大脑刺激较强,可促进其动作协调能力。(2)操作:儿童盘坐于陀螺内,身体晃动以带动大陀螺旋转。另可依据儿童体态和大陀螺直径改为双人同坐训练。 (3)安全要求:年龄较小的儿童训练时,需要人员在旁协助。 袋鼠跳布袋 (1)功能:增强儿童腿部和腰腹部力量,强化前庭刺激,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2)操作:立于袋中,双手提袋边,沿既定路线进退或原地前后、左右、转身跳跃。 (3)安全要求:场地平坦、开阔、松软。 平衡木 (1)功能:用于前庭功能、本体感觉及空间感知能力训练。 (2)操作:儿童在睁眼/闭眼状态下,完成前进、后退或侧行等动作,可以时儿童自主操作,也可以时在老师或同伴的协助下进行。为提高训练水平,可要求儿童在行走中完成指令性动作、运输物品或互动训练等。 (3)安全要求:①周围无尖锐异物或障碍物。②注意脚下打滑、跌落。③上下平衡木时,注意平衡木边角,防止刮、击脚趾及脚踝等。④多名儿童同时在多个在多个平衡木训练时,注意两两间隔,须保持1m以上的间距。

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觉统合的概念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感觉统合的概念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 简介 感觉统合理论由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nnaJeanAyres)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1970年欧美、日本先进国家,问题儿童日趋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1972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根据脑功能研究,提出感觉统合理论。爱尔丝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正确反应。感觉统合术语广泛的应用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也就是说感觉统合的理论是由脑神经神经生理学基础发展而来。 简单地讲,感觉统合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我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常者占10-30%。感觉统合失常的罪魁祸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感觉统合不足造成的行为失常: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家长。爱尔丝博士提出的感觉统合治疗方法为这些儿童提

供了矫治的机会,也解决了家长和老师为低成绩儿童现象的烦恼。最新研究调查中国大中城市孩子率达到80%其中30%为重度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感觉统合功能失调,主要是指脑内,特别是影响到感觉系统的部分无法有效工作,无法正常而有效的发挥功能。 感觉统合能力是大脑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发展,还需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激发。多数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在游戏、运动和闲暇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但对于有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不象应有的那样有效地发展。其原因包括: 一、"先天不足",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早产或剖腹产,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二、缺乏应有的游戏活动。1、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不足;2、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三、生活的环境过于封闭,缺少同伴群体。四、父母教育方式上的偏差。1、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2、过早进行认知教育;3、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 感觉统合课程简介及其作用 羊角球: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平衡台:双脚或单脚站立在平衡台上,用双手做拍球等运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儿童感觉统合

儿童发展的过程中为什么有些孩子多动、有些孩子语言发展迟缓,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接触到一个名词,儿童感觉统合,通过今天的学习探讨我们就会从中找到原因。首先,什么是感觉统合?是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器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并由大脑对其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进而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婴幼儿期就已经开始发展,而且与儿童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简单来说,感觉统合就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感觉统合是1972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爱尔丝博士提出的。你们觉得这个感觉统合重要吗?(重要)只有感觉统合发展好了,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很好的听、说、读、写、练顺利进行。专注力是建立在感统正常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的。 那么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基本重点 1、目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发展好身体、奠定学习基础、顺利进行听、说、 读、写、练) 2、有刺激的输入以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反应 3、内驱力 4、每个感官系统所接收到的感觉输入会彼此影响。 5、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敏感期、黄金期、关键期(感统70个月为黄金期、6 岁为不足,80-100月失调) 什么是敏感期?其实就是打开了某一个通道,对某一件事情的关注。刺激过多,孩子的感官会自动关闭(身体有一个自我保护的功能)。在坐的都做了妈妈吧?你们知道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是在哪个时期? 1)、敏感期不能过多的进行刺激。孩子语言敏感期从4个月开始,敏感期4-8个月,不能刺激太多。10-70个月是语言的黄金期,可以进行大量的语言刺激,这个时期的语言发展尤为重要。70-80个月是关键期,什么是关键期?就是最后发展的时间。 6、发展有顺序也有个别差异(口腔期长牙齿、长个子) 1)、4岁半后用筷子。 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定义: 1、本体觉——躯干与四肢的协调(基本发展) 2、前庭觉——专注力、注意力左右脑交互作用(专注能力) 3、触觉统合——敏感知觉的整合,身体情绪 这三大感觉系统为人体最基本的感觉系统 其他的还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 那因为时间有限,我就跟大家重点学习几个最为重要的感觉系统。 听知觉——听觉: 听知觉和听觉的区别?听觉是一种感官,听知觉是能不能听到、能不能听懂 听觉是人类最先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怀孕4个月启动 他听到的是一些声音吗?其实他听到的是频率,所以在胎教里最好的声音就是自然的声音。所以有一些妈妈会用胎教音乐,胎教音乐对孩子有帮助吗?对孩子没有什么太多的作用。非自然的声音。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对妈妈是有帮助的,妈妈心情舒畅、胎压就稳定,胎压稳定了孩子自然就很愉悦 听知觉中有几大系统 1、过滤系统——主次音的分辨(妈妈在带孩子的时候不要太啰嗦,简单明了) 过于啰嗦会破坏孩子的过滤系统,因为太啰嗦孩子会自动屏蔽掉妈妈的声音。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培养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培养 一、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性 感觉动作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这是因为动作是智慧的基础,而且动作对于孩子的注意力和阅读、书写能力都有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感统失调的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到了孩子上学以后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与正常儿童相比就有了较大的差距。跟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存在感统失调问题的孩子在学习中也能集中注意力,但是,学习能力比较低下,不会和同学交往,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差,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心、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们大可不必为此过于忧心忡忡。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要关注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状况,对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早期训练,又要充分认识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幼儿阶段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现象。很多父母会误解,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问题儿童而进行的训练和矫治,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其实,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和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就提出过:0-6岁的学习主要以感觉学习为主。我们知道0-6岁是孩子各方面迅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的感觉器官本身发

展还不够完善,还处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而且为这个阶段的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感觉统合的训练和游戏,可以帮助成长中的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他们今后学习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感统训练对幼儿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在目前的早期教育中,很多家长都开始认识到智力开发的重要性,注重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的训练和挖掘、艺术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忽略了对幼儿进行感统能力的训练。其实,早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感统综合能力的训练。如果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感统训练,在孩子以后的逐步发展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如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非常多;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在外胆小怕生,从不敢在小朋友面前表现自己等问题,而孩子更多的问题则可能是在孩子上学以后才会表现出来。 二、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人的大脑不能顺利地把从各种感觉器官传递来的外界信息进行正确有效地分析和整合处理,以致使大脑对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从而导致个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发生障碍,行为出现失调,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感觉运动统合失调。 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感觉运动统合能力对婴幼儿及儿童的学习生活有很重要

感觉统合发展的自我调节

婴幼儿的感统发展向度及睡眠饮食障碍 0-3岁儿童自我调节障碍 ●对感觉刺激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 ●吃、睡不正常 ●动作计划能力缺失 ●听觉处理能力失调 ●精细动作功能失调 ●视觉-空间知觉处理功能不佳 ●注意力控制能力不佳 ●情绪表达功能缺失 自我调节障碍的分类 感觉刺激反应过度 ●容易害怕和过分小心 ●容易出现反抗、负面行为 感觉刺激反应不足 ●退缩、不易和人互动 ●沉迷在自我中心的世界 ●动作不停和冲动 睡眠 自我调节障碍的婴幼儿有15-38%半夜常常醒来、不易入睡。 慢速波熟睡期 ——消除疲劳、促进生长 快速波动眼期 ——记忆的存留、整理、重组,增补神经传导物质,帮助学习,保持记忆力。

帮助入睡的策略 各年龄层儿童睡眠时间 睡眠障碍儿童行为表现 ●晚上很晚才能入睡 ●躺在床上30分钟以上不能睡着 ●午睡不易入睡 ●半夜易醒来 ●需要大人陪伴才能入睡 ●半夜醒来会找爸爸妈妈

1、自我调节功能——睡眠障碍 2、调节醒与睡的机制——睡眠障碍 3、情绪调节功能——睡眠障碍 1.睡前安抚策略 ●抱着孩子 ●搂着孩子 ●紧靠在一起,用手压在孩子身上 ●有韵律地轻轻摇晃 ●初生婴儿:吸母乳、洗奶瓶 2.每天睡前的例行活动 ●用温水泡澡 ●包在大浴巾中擦柔、裹紧 ●穿上舒适的睡衣 ●压在大堆枕头、棉被下,和宝宝说话,尤其是赞美的话 ●泡澡后帮孩子轻柔按摩 ●亲亲抱抱孩子 ●轻声哼唱摇篮曲等 ●快要入睡时减少刺激 ●安静、光线柔和变暗 3.午睡不要睡太久; 4.适当日晒; 5.白天有适当的运动,入夜减少激烈运动; 6.傍晚后让幼儿安静下来的活动; 7.轻柔摇晃助眠; 8.睡前听音乐;

小天使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记录

张庄镇西街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记录 案例一: 多动症 姓名性别年龄班 特点非常好动,没有纪律观念,自控能力差,在幼儿园里表现异常兴奋。上课根本不听讲,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小朋友说话,只有老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些,很快又故态重萌;常常以打、踢、推、咬、拽等 方式攻击同伴; 活动中表现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孩子抢玩具,难以协调地与他人合作,小朋友们不喜欢跟他玩,因为经常受到他的欺负其他孩子,并且渐渐地将他孤立起来。在家里,由于父母工作都比较忙且孩子有比较顽皮,让孩子自由的发展,只要你想怎样就怎样,我忙的时候你别来烦我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养成了 霸道、无纪律、自控能力差的习惯。 家访情况与家长了解,得知在小班时期老师对该幼儿的一系列的行为突出表现与家长沟通,家长总认为是孩子顽皮没加以重视,对孩子要求比较放松,每次孩子犯错她总是重复地说:“以后别打人”。经过老师的不断地把其孩子在幼儿园内不良情况与家长沟通,并让家随时观察孩子在幼儿园内一天的生活情况后,家长认识到了其孩子异常行为的严重性。 幼儿特殊原因通过有关医疗机构的诊断该幼儿有多动症的倾向。目前在接受感统训练,在接受每次训练后该幼儿的制空能力略有改善,但还需进一步的治疗。有时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停止感统训练,孩子的异常行为如打人、自控能 力差等表现都一一呈现出来。

张庄镇西街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记录 案例一: 任性 姓名性别年龄班 特点 孩子的父亲为个体经营者,平时忙于生意,把家事全交由孩子的妈妈照管;母亲无业,妈妈除了他以外还要照顾妹妹。虽然妈妈平时要顾及两个孩子,但加上家中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他是家中唯一的一个男孩,爷爷奶奶视他为掌上明珠、小皇帝,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不加思考就一口应承充分满足,久而久之,孩子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耍赖、大声哭闹,不满足要求就扒在地上不起来,乱掷玩具发泄不满 活动中表现分析 在幼儿园内有时老师批评他,他就会不搭理老师。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 家访情况 我们与家长进行沟通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对他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予理睬,冷落过了一会儿,他见没有转机,让他意识到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这时家长再耐心地跟他解释,这“第一次”的教训不仅让他改掉了这个毛病,还让他知道不是乱发脾气就可以达到目的的。 幼儿特殊原因 在原先的随意任性、乱发脾气,现在的有所克制,对他的这种表现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配合教育,轩轩的这种不良的行为在逐渐朝一个好的习惯发展。

特殊儿童感统活动方案设计一教学内容

特殊儿童感统活动方 案设计一

训练活动方案设计一 鼻涕虫儿(66) 一、训练主题 触觉训练 二、训练对象分析 受训对象在触觉功能方面存在异常,表现在触觉过于迟钝,对疼痛刺激不敏感,身体活动协调性差,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害怕拥挤,缺乏自信;其在动作能力方面也存在异常,表现在走路不稳定,摇摇晃晃,不走直线,用指尖拿东西,并且东西经常会掉在地上。 三、训练目标 1、通过呼吸放松训练和肢体放松训练,促进呼吸系统整体功能的提高,激发呼吸肌群进行有效运动,促使所有用于运动和摆姿势的肌群之间达到协调与平衡; 2、通过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借助球类对儿童进行被动训练,加强身体与各刺激物的接触,提高大脑统整处理触觉信息与活动中获取其他信息的能力,增加儿童各种感觉间的协调。具体量化目标:完成用大笼球对儿童进行振动、揉搓、滚压部分的训练; 4、通过走直线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走路的稳定性以及身体运动的协调性。具体量化目标:能够独立完成大约十米的直线行走,不脱离直线。 四、训练资源要求 训练器材:大笼球、触觉球、粉笔 训练的主要组织者(主训):*** 训练的辅助者(辅训):*** *** 五、训练项目及技术要素 (一)训练准备情况检查

(二)全身准备活动 结合呼吸放松训练进行全身性的准备活动和下肢关节肌肉的准备活动,提高个体的整体代谢水平,防止肌肉、关节在训练中受损。虽然该活动是作为准备活动,但实质上已经开始了身体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 1、双肩交替运动 2、双臂划圈运动 3、体转运动 4、手腕、踝关节运动 (三)针对性训练 1、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器械:小触觉球 体位及姿势:站立 动作: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右手五指抓握小触觉球,然后传给左手,传递五次保持不掉;然后是拇指和其中的三指抓握小触觉球,进行左右手传递,传递五次保持不掉;此后可根据学 生实际情况,进行拇指和其中的两指以及拇指和其中的一指抓握小笼球的操作练习。 难度调节与变式:增加传递次数,保持不掉 2、触觉的被动训练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研究观点,将儿童的脑神经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结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爱尔丝博士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把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与训练中。 什么是感觉统合?在母亲的子宫内,胎位变化的过程中,触觉、潜艇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就已经逐渐在发展。出生后,它们和视、听、嗅、味等感官更不断相互影响。在大脑中的感觉中枢相互联系着,这 些感觉神经的交错程度,比任何网络都复杂。这种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式有效率的组合,就叫做“感觉统合”。正因为有这中能力,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爱尔丝博士 将之比喻为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在达到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智障儿童在生活中与同伴交往受到限制,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语言;有的家长缺乏特殊教育知识,过于溺爱孩子,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家长有事包办;有的家长无法承受现实,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把 孩子送到祖辈照顾,与孩子接触少,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家庭环境;有的家长过于自卑,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很少到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以上种种情况加重智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同时也错过智障儿童特殊教育的训练的最佳时期。 智障儿童感知觉、语言等方面发展迟延,在他们的早期教育中注重感知觉与运作的发展训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感觉统合训练有效的促进智障儿童的智能开发和综合能力(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 力)的提升,在他们日后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教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

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 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3-7 岁儿童的训练方法(含范例)在这五年期间,孩子已发展出成熟的“感觉—动作”,能与许多不同的人谈话,相交往。至于较高智力的机能将在 7 岁以后发展,如果“感觉—动作”机能发展良好,较高智力的机能才能有好的发展。孩子的第三到第七年是感觉统合的重要时期,造物者将这个时期定做是最能接受感觉、最能组织感觉的时候。孩子的内驱力使他极有活力,他也学着去做很多很多事。他的适当反应越来越复杂,每一项适当反应都扩展了感觉统合能力。去观察一个孩子跑、跳、单脚跳、转来转去、扭斗、攀爬以及摇荡,他做这些是因为好玩,而这些动作之所以好玩,是因为它们会形成进一步的感觉统合。请注意在平衡方面、眼—手协调,以及计划一连串动作的各方面改进;注意孩子如何尝试有危险的事,以便学习明了“感觉—动作”能力的限度;注意他如何与重力相抗衡,最后与这种强有力的力量妥协。运动场普遍受孩子的欢迎,因为秋千、滑梯、旋转游乐装置、跷跷板、游乐隧道,以及沙袋,能满足神经系统发展的需要。 使用器具: 在三到七岁之间,孩子学习着使用刀、叉、铲、桶、针、线、剪刀、蜡笔、铅笔、纸、鞋、带、拉链、钮扣以及其他一切家庭用具。每种工具的使用技巧,都需要用到孩子在更早年的活动中贮存于大脑的一切感觉信息。如果要让大脑知道如何穿一条裤子,在一片面包上涂奶

油,或在地上打一个洞,虽然成人把这些动作视之为理所当然,但是身体各种感觉的统合是达到这些目的所绝对必要的。 到了这段时期的末期,我们可以看到,女孩子们玩跳房子、呼拉圈、跳绳,以及两人玩的翻线游戏,这些花样繁复的游戏,使她们的动作技巧更加熟练。男孩子通常比较喜欢玩比力气及追、动方面的活动。 言语发育 3~5 岁是儿童语言、智力、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明显的心理特征。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不会说话的婴儿用他们的哭声、笑声、喃喃发音来表达他们的感觉和希望别人了解。婴幼儿是用尽全身力量去努力沟通的。随着感觉器官(视、听、发音器官等)的发育和逐渐成熟,以及前期字、词等的积累,3~5岁幼儿语言发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由前期的呀呀学语和模仿成人说话,开始向复杂句法结构发展。 3~5 岁口头语言迅速发展,7 岁时口头语言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在与成人交往时能较流畅自如地运用言语,并出现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同时,连贯性言语取代了情境性言语,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必要准备。 到孩子八岁时,触觉系统几乎已经成熟。他几乎可以很准确的说出人家摸到他什么地方,重力和移动感觉也已成熟。可以单脚独立,自己平衡自己,也可以走窄木。大部分由肌肉和关节而来的感觉都统合的相当好,计划一连串动作的能力也很不错,不过这种能力在未来数年还会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的使用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的使用方法 此量表由58个问题组成。 感觉统合量表,在中西文化背景下均已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感觉统合量 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此表的评分选用了按年龄转换的标准T分,保证了评 定结果的准确性及客观性。此表的评分简便,很容易掌握。加之量表叙述的问 题为儿童日常生活出现的现象,父母易于回答,量表的可接受性比较好,这些 说明此表应用性好。 感觉统合量表用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和感觉统合失调严重程度的评定,并作为感觉统合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的工具,均已证实此表的客观及实用性。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前庭失衡(14条) ②触觉功能不良(21条) ③本体感失调(12条)④学习能力发展不足(8条) ⑤大年龄儿童的问题(3条) 前庭功能是脑干过滤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形成学习信息的一种功能。感 觉信息中有些矛盾、错误的信息有赖于脑干的前庭网膜来进行统合和整理", 大脑输入的信息也是由前庭功能来进行轻、重、缓、急的整理,才能很快地取 得大脑和身体的完全协调。前庭失衡主要表现为平衡能力不佳,空间认知错误,四肢和身体运动上的严重不协调,很容易被绊倒、手眼协调能力差等。 触觉过分防御是指触觉敏感,这些孩子对外界刺激适应性较差,害怕陌生,不喜欢他人触摸等,而且常常会喜欢某些特殊的感觉,如偏食、吸允手指、触摸生殖器等。 触觉迟钝的孩子反映慢,动作不灵活,分辨能力差。 本体感失调时本体器宫(肌肉、肌腱、关节囊的感受器等)产生障碍, 导致动作笨(如不会系鞋带、不会扣扭扣等)、孤僻(不合群、没有朋友等)。 学习能力发展不足者阅读、做算术有问题,阅读跳读、漏字、写字笔顺 颠倒、偏旁部首错误等。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由父母填写,各条目按程度不同(从不 这样、很少这样、有时候、常常如此、总是如此)进行分级评定(分别记为5、4、3、2、1分),结果判断时根据儿童的年龄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进行评定。(凡标准分≤40者说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一般来说,标准分在30~40之间为轻度;20~30为中,20分以下为重度,)

幼儿特殊教育课题 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

个案·螺旋·嵌入 ——基于感统失调幼儿的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探索 【摘要】让3到6岁的特殊幼儿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矫正机会,受到特别的教育支持,让这些孩子回归主流、融入集体与健全孩子和谐相处,享受社会和幼儿园更多的关爱是我们的教育愿景。融合教育课程是对个案实施积极干预的主要载体。本课题研究从相对比较常见的感统失调幼儿入手,开展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研究。基于个案、螺旋、嵌入三个关键词思考,从三类物理空间、三个年龄段、三种课程样式开展内容设计,从个案的评估、研判、干预三个阶段思考课程实施的路径、载体、策略,包括五个融合路径[资源教室一对N小组融合、专用活动室混龄融合、班级一日活动融合(主题教学、区域游戏、生活)、户外运动混班融合、家庭训练亲子融合];三个实施载体(个案方案、个案观察、个案评估);三维联动策略(资源教师、随班教师、特教工作坊相互联动)。我们期望利用多种融合教育资源,开发切实可行的融合教育课程,探索实操性强的融合教育“个案式”“螺旋式”“嵌入式”课程样态新范式,完善润物无声的融合教育课程的文化理念,最终推进感统失调幼儿得到科学干预、切实成长。 【关键词】感统失调个案螺旋嵌入融合教育课程新样态 一、问题的提出 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明确指出:“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指南》指出:让3到6岁的特殊幼儿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矫正机会,受到特别的教育支持,让这些孩子回归主流、融入集体与健全孩子和谐相处,享受社会和幼儿园更多的关爱.融合教育发端于特殊教育,用融合的理念发展特殊教育是趋势。 (一)五年摸索,从特殊教育实践走向融合教育研究 2013年我园成立了区第一间幼儿园资源教室,开启特殊教育研究。历经五年摸索,在创优和资源积累上逐渐丰盈,从特殊教育实践走向融合教育研究。 一是五年的规范创优之路。2013年授牌区首个幼儿园“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试点学校”,同年通过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创评,2017年成功创建杭州市示范性资源教室,区内幼儿园首家。 二是五年的个案实践之路。2014年起组建了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特教工作坊。以10余名特殊幼儿为对象(其中感统失调幼儿为相对较多群),展开特殊教育个案实践研究。重点基于感统失调幼儿,进行资源教室一对一游戏的设计与实施,成果荣获市级一等奖。积累了一对一游戏化个训的经验和10余个三大类特殊幼儿个案资源。 1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注意事项及效果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注意事项及效果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注意事项及效果 爱尔丝博士是一位研究运动治疗的心理学家。她在发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后,设计了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和开发了众多的训练器材,以改善孩子所存在的问题。 如今,感觉统合训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治疗问题儿童采用的方法,而且成为促使正常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实际上,感觉统合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因为感觉教育一直是幼儿教育中最基础的概念。儿童最初的学习都是由最简单的感觉开始的,例如,通过触摸感觉物体的形状、软硬程度,从而形成对物体的具体概念;通过视觉观察可以知道物体的大小、形状等。正如前面所讲过的,感觉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任何幼儿都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效果。家长要开发孩子大脑的潜能,就需要遵循孩子大脑发展的内在规律,应用感觉与感觉统合教育促使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进而达到注意力、思维能力等高级心理活动能力的发展。 1、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 感觉统合训练是以游戏的形式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压、视、听、嗅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促使孩子在感觉运动的中产生自主的适应过程,促进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的大脑各区域分级地发生感觉、运动整合,在整合中促进各脑区神经细胞的成熟、神经细胞间通路的形成。可见,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促进大脑发育的游戏。 爱尔丝认为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改善大脑功能,训练的关键在于感觉的输入,特别强调触觉、前庭觉、本体感觉的刺激。当不同的感受系统同时受到有规律的刺激,中枢会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相应的运动中枢对感觉信息作出反应,安排肌肉活动和运动,同时运动中枢还预先通知感觉器官,通过感觉器官的反馈调节肌肉关节的运动。这个过程也就是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一节中提到的“运动计划”作用,它需要孩子的全身心的积极运作。因此,感觉统合训练以游戏的方式

感统训练的发展历程

感统训练的发展历程 一、渐渐流行的感统训练,缺乏本土的理论指导。 2010年,学心理学的我怀着对孩子成长的各种好奇心理,进入了儿童心理训练行业。当时看到一些感统设施,让我想起在2008年一个心理科实习的时候,也操作过这样的设施。如今工作后又碰上了,让我觉得感统训练还是很流行,现在成为了我的职业,我想我就得好好查查资料了。 查资料期间,发现大家对于某个教具的功能说法不一致。我上网找书籍,只找到1本。这本书被很多早教中心奉为“宝典”。然而这本宝典里面对于感统训练器材的训练原理并没有详细介绍,至少没让我觉得解释到位。然后我继续上网找相关资料,还是发现很多矛盾之处。有些用词还是台湾的用词,比如“运动企划”,内地称为“运动计划”,“复健”内地称为“康复”,“职能治疗”内地称为“作业治疗”。大概大家都是从台湾的学者那里复制过来的文字吧,我开始在台湾的网站上查找相关理论资料。 二、美国、台湾等地逐渐使用新量表,中国内地仍然在用20度年前编制的量表。 2010年底,带着对感统训练市场的希望,我和临床医学的一些同学一起到母校研究创业,母校的心理教研室主任一直很支持我们自己创业,并有一个感统训练室供我们实践。在创业阶段我们去了医院、小学及幼儿园进行儿童感觉统合

失调筛查,沿用的是1994年北京大学王玉凤教授从台湾引进编制的《儿童感觉统合发展评定量表》。总共累积了500多个样本,统计发现感统失调率还是很高。 因为要培训实习生,我还常常去图书馆查阅感觉统合的相关资料。关于感统的专著并不多,在脑瘫的康复书籍里也会有介绍到感统训练的一些手法。还有就是康复医学书籍会有一些内容介绍感统训练,但是内容不详细相似度非常高。貌似都跟王玉凤教授介绍的内容差不多。翻了很多书后,终于在一本窦祖林教授编写的《作业治疗学》中找到关于感觉统合的内容,这本书是由在美国工作的香港人关施艳明编写的,里面的内容让我耳目一新。其中介绍了“适应性行为”这个很重要的概念,以及感觉刺激和感统训练的区别等等。还介绍了从A.J.Ayres创造理论至今所出现过的十几个感统评估量表。 我继续从台湾的网站里去找感统相关的资料,逐渐发现台湾曾美惠副教授、苏佳廷教授等人其实已经开始引进《感觉史量表》(Tseng,2002)、《感觉讯息处理评估表》(Su,2002),并本土化。这两个量表在我上文说到的《作业治疗学》中都有介绍。台湾专家已经给这两个量表统计出了台湾的常摸,但是因为版权问题,两个量表的常摸并不公开,只有找台湾这些专家做评估才能得到标准分和结果。 当然在台湾,没有新量表常摸的职能治疗师仍会沿用台湾郑信雄医师1982年引进编制的《感觉统合检核表》。而内地医院一直在沿用1994年王玉凤教授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亲爱的家长同志,儿童的学习能力发展,最主要的是大脑和身体运动神经系统的良好协调,要提高学习成绩与效率。必需先了解儿童的脑及生理的发展,为此我们设计了下面的问卷,请家长根据儿童平日的表现认真填写。 (一)前庭失衡 1、特别爱玩旋转的凳椅或游乐设施,而不会晕。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2、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而不晕不累。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3、虽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旁人、柱子、门墙。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4、行动、吃饭、敲鼓、画画时双手协调不良,常忘了另一边。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5、手脚笨拙、容易跌倒、拉他时仍显得笨重。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6、俯卧地板和床上、头、颈、胸无法抬高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7、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劝阻。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8、不安地乱动,东摸西扯,不听劝阻,处罚无效。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9、喜欢惹人、捣蛋、恶作剧。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0、经常自言自语,重复别人的话,并且喜欢背诵广告语言。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1、表面左撇子,其实左右手都用,而且无固定使用哪只手。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2、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常穿反。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特殊儿童运动能力评估报告

全人(个体化)疗育评估报告 学生姓名:xx 年龄:10 所在班级:一年一班 评估时间:2018年10月31日 评估地点:康复中心感统教室 学生表现:有语言,但构音异常,沟通无障碍,能听懂指令并主动配合,活动有目标,愿意被邀请,身体活动和语言活跃。对人和物感兴趣,身体活动和语言活动过多,影响认知。屈曲和伸直能力趋于平衡,但略显松弛,特别是精细动作能力弱表现突出。 学生类型:第三型:知觉=动作(双重轻症) 使用的评估工具:全人(个体化)疗育评估表三 评估结果: 1.骨盆控制现有能力(12项)全部通过; 2.下肢控制现有能力第16项勉强通过,第17项连续蹲站两次略显薄弱,蹲下时下肢颤抖,臀部没有完全贴近小腿,蹲下再站立起来动作完成过程不完整;第18项扶地向前蹲走3步,整个动作过程不能完成。表现出下肢控制现有能力松弛。 3.障碍类型:初步判断为松弛型 4.障碍部位:初步判断为偏瘫右侧 5.异常肌张力:无明显障碍

6.内科诊断疾病:癫痫未服药 7.情绪反应:稳定 8.语言能力:构音异常 9.认知反应:正常 10.指令听从:正常 11.相关感官能力:视听觉、触觉正常,前庭觉敏感 主要问题:下肢控制现有能力、本体觉及肌力不足影响下肢粗大运动控制能力和上肢精细动作控制能力。 训练计划: 1.个案学习模式:指令听从型 2. 短期目标:连续蹲站稳定性训练 长期目标:能独立行走,行走稳定性强,粗大及精细动 控制能力稳定,认知好,能独立生活无需照顾。 3.训练宗旨:中线活动摆位姿势及认知能力训练 4.训练活动设计 倒坐楔形垫制约:倒坐在楔形垫上听音乐,延长倒坐时间,训练其下肢屈曲的力量,解决其蹲起动作曲的动作不足问题;游戏制约:设计蹲起游戏,播放音乐使其尽量下蹲并规定下蹲时间,如:听完一首歌中的一句话,当站立时会在视线范围内拿到自己喜欢的强化物,并解释听到的这句歌词的意思。家庭训练:建议居家活动尽量设计能满足屈曲能力训练的环境,密切配合学校的训练活动。

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石首市特殊教育学校 黎建宇 特殊儿童的划分 ?一特殊儿童的分类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高矮胖瘦,有美丑之分,不一样就表示特殊,但是这些不一样并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些特殊只能通过医学的手段将损害控制在最小限度,但有时医学也没办法,只有通过教育来改变孩子的现状,从严格意义上来划分,特殊孩子包含以下几种:1.智力障碍 2. 智力超常 3.听力障碍 4.视力障碍 5.肢体障碍 6.情绪障碍7.孤独症8.言语障碍9.学习障碍10.学业不良儿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多重残疾的我就不列举了。我重点讲的是两类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一种是智力障碍儿童,一种是听力障碍儿童,我相信,这也是家长们所关注的问题。 二特殊儿童的教育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有差别,但也是儿童。因此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首先需要进行一般的家庭教育,怎样才是真正的或正确的对症下药呢。 做到三点,一是诊断,确定自己的孩子到底特殊在哪里,或者说属于哪一类特殊孩子,二是尽可能查出原因,比如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疾病叫苯丙酮酸尿症,如果孩子出生就能确诊,那么,我们不让他吃母乳,而代之米粉,那这个孩子长大后智力就不会恶化,如果1-2岁能发现,并且用特定的食物喂养,他的智力损伤还可以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如果4岁以后才发现,智力障碍就成为定局,无法改变了。三是尽早开展早期教育,教育越早,效果越好。 三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 ?感觉统合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研究观点,将儿童的脑神经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结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 爱尔丝博士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把感觉统合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与训练中。 ?什么是感觉统合?在母亲的子宫内,胎位变化的过程中,触觉,前庭平衡,固有平衡能力就已经逐渐在发展。出生后,它们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器官相互影响,在大脑的感觉中枢相互联系,这种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式有效地组合,就叫做感觉统合。正因为有这种能力,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做出反应,爱尔丝博士把它比喻为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没有他们交通将乱作一团。 四感知觉统合失调有哪些表现 ?人的感觉主要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觉,本体觉

特教感觉统合训练项目

彬县特殊教育学校感觉统合训练 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视、听、触等各感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这是儿童个体学习的生理基础和与生俱来的先天条件。如果这方面有缺损和不足都会导致行为发展和学习上的困难。 一、感觉统合的理论依据 1. 美国艾尔丝博士( Dr.JeanAryes )提出的感觉统合理念( Sensorylnte —gration )因此矫治儿童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上的不足,通过前庭觉、平衡感、触觉防御和本体感四个方面对儿童进行训练,是一种事前提出预防和改善的方法。 2. 我们认为感觉统合是全方位的,应该包括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觉的统合。除动态的大肌肉运动外,还应增加相对静态的视、听训练,以及视、听、说、动之间的统合训练。 3. 触觉在感觉统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它和一个人的情绪有关,但情绪不仅是生理触摸的问题,也是心理调节问题,使儿童处在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4. 多年研究表明,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儿童感觉统合是能力是认知能力发展的根基。感觉统合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所以我们把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作为我们感统训练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5. 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成立不久,引进日本 PRS 筛查量表,并对江苏省 5000 多名 5 — 12 岁儿童中进行感统失调率的样本调查,建立了江苏评定常模标准量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适合全国使用的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评定,为感觉统合训练提供依据。 6. 据有关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 , 独生子女、小家庭制,都市化的形成,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逐年呈上升趋势。据调查,南京失调概率为 36.6% ,北京为 48% ,上海为 52.7% 。在一些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小学、幼儿园参加感统训练的达 98% 以上,他们在群体预防上有一定作用。几年来,课题组举办过全国性学习班十多期,在幼儿园发展实验单位七十余家,遍及江苏、广东、山东、云南、北京、上海等十个省市,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 (一)肢体动感训练课程有三大课程:

感觉统合的发展阶段

感觉统合的发展阶段 一般来说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过程可分成五个阶段:感觉通路的建立、感觉动作的发展、身体形象的认识、知觉运动的形成、认知学习的产生。 第一阶段——感觉通路的建立 孩子学习的前提必须具备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这种能力虽然有赖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运动觉等感觉接受器的正常运作,但只靠这些仍然不够,因为传送刺激到大脑的感觉神经通路若不正常,个体仍然无法正确理解外界的事物。例如:视力正常而视觉神经通路有问题的孩子虽能看到外界的事物,却无法将所看到的事物正确地传送到脑部,所以有些孩子会把9看成6,把21看成12等类似问题。再者感觉神经通路具备有选择刺激的能力,如扩大或过滤刺激。这样一来,即使我们在极嘈杂的环境中也可以听到我们想听到的声音;在极安静的状态下也可以拒绝我们不喜欢的说话内容。否则,就相反,在安静的环境中该听的内容听不进,在嘈杂的环境中不该听到的又听了一大堆,其结果造成大脑始终处于无序状态。 第二阶段——感觉动作的发展 婴儿刚出生时,手脚只会无意识乱动,还无法达到随意取物或移动身体,直到三四个月以后神经反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肌肉张力逐渐形成,才慢慢具有自主活动的能力,待神经反射动作成熟后,婴儿的手脚才会做有意义的活动。如看到玩具会用手去抓,听到声音会转头寻找声源等。同时抗拒地心引力也逐渐增强,能由爬到坐,从立到走,平衡感、韵律感都逐渐形成,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意义的反应。 感觉动作的建立及感觉动作的发展关键期是0~1岁,此阶段要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外,更重要的要给予行动上的自由,使宝宝的动作得以顺利发展。 第三阶段——身体形象的认识 孩子虽有经过感觉动作的发展,虽可以对外界的刺激作出有意义的反映,但是要想让动作更加灵活、成熟、还有赖于孩子对自己身体形象认识的程度,当孩子认清了各器官的位置及功能时,并开始逐渐学习身体双侧动作的协调发展,以达到促进学习新的动作技巧。如:穿脱衣服,鞋袜等更复杂的动作。1~2岁是感觉动作和身体形象认识的关键时期,此阶段要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除此以外动作的发展也不能忽视。 第四阶段——知觉运动的形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