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非攻》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非攻》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非攻》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非攻》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非攻》翻译

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入:进入。园圃:果园。窃:偷窃。其:代词,指别人。闻:听说。非:指责。之:代词,他。上为政者:上面执政的人。得:抓到。罚:处罚。之:代词,他。(如果)有一个人,进入到别人的果园,偷窃别人的桃子和李子,众人听说后就会指责他,上面那些执政的人抓到他后,就会处罚他。

2.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此:这。何:为什么。以:连词,因为。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利:使动用法,使......有利。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啊!

3.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至:至于。攘:偷盗。豕:猪。豚:小猪。其:代词,他。不义:不正当。甚:动词,超过。是:代词,这。何:什么。故:缘故。以:连词,因为。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愈:更,越。

至于偷盗别人的狗猪鸡的人,他的不义又超过进入别人果园偷盗桃李(的行为)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多。

4.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苟且:假如。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愈:更,越。其:代词,他。兹:同“滋”,更加。甚:动词,突出。罪:罪过。益:更加。厚:重。

假如损害别人(的利益)越多,(那么)他的不仁就更加突出,罪过也就更加严重。

5.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

愈多。

至:至于。栏厩:养家畜的地方。厩:马棚。取:偷取。其:代词,他。甚:动词,超过。攘:偷盗。此:代词,这。何:什么。故:缘故。以:连词,因为。其:代词,他。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

至于进入别人牛栏马厩,偷取别人马牛的人,他的不仁义又超过了偷盗别人的狗猪鸡。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多。

6.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苟且:假如。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愈:更,越。其:代词,他。兹:同“滋”,更加。甚:动词,突出。罪:罪过。益:更加。厚:重。

假如损害别人(的利益)越多,(那么)他的不仁就更加突出,罪过也就更加严重。

7.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至:至于。杀:杀害。不辜:无罪。拖:剥下来,剥取。其:代词,他们。裘:皮衣。取:夺取。其:代词,他。甚:动词,超过。取:偷取。此:代词,这。何:什么。故:缘故。以:连词,因为。其:代词,他。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

至于杀害无罪的人,剥取他们的衣袍,夺取戈剑的,他的不义又超过了进入别人牛栏马厩,偷取别人的马牛。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多。

8.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苟且:假如。亏:使动用法,使......亏损,损害。愈:更,越。其:代词,他。兹:同“滋”,更加。甚:动词,突出。罪:罪过。益:更加。厚:重。

假如损害别人(的利益)越多,(那么)他的不仁就更加突出,罪过也就更加严重。

9.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当此:面对此。之:助词,的。非之:指责他。谓:说。之:代词,他。

面对此,天下的君子都知道指责他,说他不仁不义。

10.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至大:最大(的不义)。为:动词,是。攻国:攻打别国。则:却。弗:不。非:指责。从而誉之:就(这件事情)来称赞他。誉:名词作动词,称赞。之:代词,他。谓:称。之:代词,他。此:代词,这。之:助词,的。别:区别。

现在最大(的不义)就是攻打别国,却不知道指责(他的错误),反而称赞他,称他为义。这可以说是明白“义”和“不义”的区别吗?

《非攻》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其不仁兹甚矣兹,同“滋”,更加。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1)以其亏人愈多使......亏损

(2)以亏人自利也使......有利

2.名词作动词

(1)从而誉之称赞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上为政者得(之)则罚之。(省略宾语)

(2)从而誉之,谓之(为)义。(“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2.宾语前置

(1)以亏人自利也(以亏人利自)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一、单选题 1. (4分)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这个观点,一般称为 () ? A. “感物”说 ? B. “养气”说 ? C. “胸有成竹”说 ? D. “镜子”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2. (4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语出自() ? A. 白居易 ? B. 柳宗元 ? C. 周敦颐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3. (4分)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体验所达到的准确清晰与概括深刻的程度,这是文学作品的 ? A. 创造性 ? B. 真实性 ? C. 倾向性

? D. 艺术性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4. (4分)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 ? A. 情感体验 ? B. 声音节奏 ? C. 语词形式 ? D. 逻辑结构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5. (4分)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 ? A. 艺术直觉 ? B. 艺术灵感 ? C. 艺术想象 ? D. 艺术情感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6. (4分)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 ? A.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 B.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 ? C. 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 ? D.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7. (4分)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 A. 电影文学 ? B. 电视文学 ? C. 戏剧 ? D. 小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8. (4分)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文学思潮是() ? A. 浪漫主义 ? B. 现实主义 ? C. 古典主义 ? D. 现代主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9.

《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

《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实词释义: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作动词,本指军垒,此处为设营驻守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楚歌:名词作动词,唱起楚地的歌曲 3、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4、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拔起;盖:超过 5、直夜溃围南出:名词作状语,向南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随从 7、田父绐曰:欺骗 8、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就;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9、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身:亲身;当:抵挡;破:打败;服:臣服 10、此天之亡我:使动,使,, 亡 11、今日固决死:固:本来;决:必定 12、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向:名词作动词,向(四面)杀出 13、愿为诸君快战:痛快地 14、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 15、汉军皆披靡:溃散 16、辟易数里:畏惧退缩,退避 17、亡其两骑耳:失去 18、骑皆伏曰:通“服”,心服 19、乌江亭长檥(打不出来,原字请看课文)船待:通“舣”,使船靠岸 20、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21、亦足王也:名词作动词,称王 22、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籍:我;西:名词作动词,西征 23、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 24、吾知公长者:有德行的人 25、所当无敌:遇到 26、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独:单独;籍:指项羽 27、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身:自身;被:遭受 28、若非吾故人乎:你 29、吾为若德:为:送;德:人情 二、重点虚词: ①乃: 项王乃大惊曰:于是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就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汉军乃觉之:才 ②则: 项王则夜起:于是 ③以故汉追及之:因此 无以渡:没有 ,, 的办法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以:相当于“而”;为:成为 ④于是项王大呼:在这时 ⑤项王瞋目而叱之:表修饰 ⑥之: 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指示代词,代指汉军;之:复指代词,这,这么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要及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要及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要及翻译的要求蔷薇-静语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要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领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领 一、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文言断句 考查形式:近年来主要采用主观题的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直接表达能力。 二、得分点设置 ①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②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③词类活用:(名作动、名作状、意动、使动、形作动、动作名等) ④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⑤固定结构 ⑥大意 三、文言翻译的要求 1、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破败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2、达: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 一定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3、雅: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中学生能做到信” 达”就可以了。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四、文言翻译的手段 直译:所谓直译,就是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例: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一一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一一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再采用意译。 五、文言翻译的两个标准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六、文言翻译的方法 (一)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均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练习(一) 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点总结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词多义: 之 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 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 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 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 然 碧峰巉然孤起 ...的样子 古今异义词: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古义: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古义:不能通行。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重点词组: 列置烽燧陈列、设置 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 又深秋潦缩积水 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 上干云霄冲,直入 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 庙在山之西麓山脚 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 有俊鹘抟水禽持,抓 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 词类活用: 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 二、指出词类活用用法及意义 1、宝.装屏风:宝石,实为用宝石,名词作状语 2、皆名.天下:扬名,名词作动词 3、上.干云霄:向上,名词作状语 4、南.望彭泽、都昌诸山:向南,名词作状语 5、掠江东南 ..去:向东南,名词作状语 6、岸土赤而壁.立: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7、晚.泊沙夹:在晚上,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信造化之尤物也;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判断句

省略句: 倒影(于)水中 方立(于)庙门 遂行泛(于)澎蠡口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介宾结构后置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被动句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实词: 庖丁解.牛:剖开、分割 足之所履.:踩 肩之所踦.(yǐ ):支撑,接触 砉.(huā)然向.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向,通“响”。 奏.刀騞(huō)然:奏,进; 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进.乎技矣:超过。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 批.大郤:击,劈开;郤,空隙。 导.大窾: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空 因.其固然 ..: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技经肯綮 ....之未尝:技经,犹言经络。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处。 而况大軱.乎:大骨 良庖岁更 ..刀,割.也: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更,更换;割,割肉族.庖月更刀,折.也:众,指一般的;折,断,指用用刀折骨 新发.于硎.:发,出;硎,磨刀石 彼节.者有间.:节,关节;间:间隙。 如泥委.地: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踌躇满志 ....: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缮,擦拭刀 二、通假字 砉然向.然通“响” 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缮 3,古今异义 所见无非牛者:古—没有不是今—只,不外乎 以神遇:古—会合,接触今—碰见、遇见 视为止,行为迟:古—行,动作;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虽然,每至于族: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连词,表转折 特殊句式 技盍至此乎省略句,技盍至(于)此乎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文言文综合翻译(2019届用)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主备人:许志海刘云龙靳超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技巧】 第一招: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器物、书名、度量衡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 2.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贾谊《过秦论》)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 3.褒禅山亦谓之花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也称作花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屋定居。 4.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08安徽高考) 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过问,如果陛下不放逐伯献,我就不能接受诏令。 第二招: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删去。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句中停顿词、倒装句子的标志词、偏义复词的虚指成分。 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也”,句中短暂提顿)(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公姥”偏指“姥”:婆婆) 就可以告诉婆婆,及时把我遣送回娘家。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已经出洞了,就有人埋怨那个(主张)要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来)而没能尽情享受到游览的乐趣。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苏洵《六国论》) 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5.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 山上有个小洞,(里面)好像有光亮。 6.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啊,多么高的山峰啊! 7.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有什么简陋的呢? 第三招:换——古代表年岁、风俗的词要换,词类活用词的词要换,古今异意的词要换,通假字要换……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特别注意:“丁…忧”“下车”、“乞骸骨”及表示官职升降的词“除”、“拜”、“左迁”、“谪”、“召”“辟”“公车”)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古今异义:地位低,见识浅) 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竟然不惜)降低自己身份委屈自己(而三顾茅庐)。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垂髫”古代年岁,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注意“弱冠”“及笄”“耄耋”,“期颐”等) 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 (十六。同时注意“晦”“朔”“望”)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划着小船在黄州赤壁下游玩。 4.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 登上皇帝的宝座而控制天下。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项羽之死》练习题

《项羽之死》习题一 一、知识梳理: 1、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2、自为诗曰()为诸君溃围() 赤泉侯为骑将()吾为若德() 吾为公取彼一将() 3、虞兮虞兮奈若何()吾为若德() 4、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5、是时,赤泉侯为骑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6、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以无厚入有间() 7、籍独不愧于心乎()然今卒困于此() 8、天之亡我()汉军乃觉之() 9、乃有二十八骑()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二、解释下列词语 1、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 2、力拔山兮气盖.世() 3、直夜溃围 ..南出() 4、常幸从() 5、然今卒困于此() 6、期山东为三处() 7、骓不逝兮可奈何() 8、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9、地方千里() 10、平明,汉军乃觉之() 三、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1、项王军壁垓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直夜溃围南出 4、亦足王也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四、文言句式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左,乃陷大泽中 3然今卒困于此 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五、固定结构 1、骓不逝兮可奈何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6、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项羽之死》习题二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

项羽之死 一、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电脑显示:项羽图片 (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

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朗诵全文 (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脑显示: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一)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句 (二)补充讲解 电脑显示: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古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

古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 学习古文的基本目的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所谓阅读能力,就是准确理解古文的能力,而古文翻译正是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 古文翻译是指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古文翻译的过程是全面运用和加深理解文言语法、词汇等知识的过程,所以翻译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古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主要注意掌握直译的方法。掌握古文直译方法实际上是个实践的问题,即只有通过大量地做翻译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纯熟运用直译的方法。 学习古文翻译,主要是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翻译的方法。 一、古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雅”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 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例如:原文: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谏弭谤》) 误译:周厉王暴虐,国内的人诽谤厉王。 这段译文有两处不准确,没有达到“信”的要求。一是句中的“国”指国都,“国人”指国都里的人,不能译成“国内的人”。二是“谤”在句中指公开批评,没有贬义。用今义“诽谤”的来翻译就歪曲了原意。这句应译为“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议论厉王。” 2.“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就是说,译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达”的要求。例如: 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奇异蛇,黑底而白花。 原文: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异蛇触草木,草木全尽死。 这一段译文内容上没有多大问题,但表达得拗口。“奇异蛇”、“黑底而白花”、“全尽死”等,都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异蛇”、“触”也应该翻译,意思才更清楚。这段可译为:“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怪蛇,黑色的皮上带有白色斑纹。它碰到草和树木,草和树木都会死去。” “信”和“达”是紧密相关的。脱离了“信”而求“达”,不能称为翻译;只求“信”而不顾“达”,也不是好的译文。因此“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项羽之死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项羽之死 通假字: 骑皆伏曰伏通服,佩服,心服。 乌江亭长檥船待檥通舣,使船靠岸。 一词多义: 乃 项王乃大惊曰:于是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就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汉军乃觉之:才 则 项王则夜起:于是 以 以故汉追及之:因此 无以渡:没有……的办法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以:相当于“而”;为:成为 于是 于是项王大呼:在这时 而 项王瞋目而叱之:表修饰 之 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指示代词,代指汉军;之:复指代词,这,这么 天之亡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为 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为:句末语气词 古今异义词: 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部分 项王乃悲歌慷慨。古义:为情绪激昂,今义:大方的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古义:父老乡亲,今义:父亲,哥哥 重点词组: 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拔起;盖:超过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随从 田父绐曰:欺骗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就;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身:亲身;当:抵挡;破:打败;服:臣服

此天之亡我:使动,使……亡 今日固决死:固:本来;决:必定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向:名词作动词,向(四面)杀出 愿为诸君快战:痛快地 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 汉军皆披靡:溃散 辟易数里:畏惧退缩,退避 亡其两骑耳:失去 亦足王也:名词作动词,称王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籍:我;西:名词作动词,西征 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 吾知公长者:有德行的人 所当无敌:遇到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独:单独;籍:指项羽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身:自身;被:遭受 吾为若德:为:送;德:人情 词类活用: 项王军壁垓下壁,名词作动词,驻扎 项王则夜起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直夜溃围南出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作动词,东行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 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句 麾下壮士骑从者百余人耳。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汉骑追者数千人。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被动句 然今卒困于此 判断句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此项王也。 省略句 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之)赐公。马童面之,指(于)王翳曰 固定句式 何……为,表疑问: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独……乎:籍独不愧于心乎?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要遵循三个基本要求,那就是要做到“忠实原文”(信)“表意明确”(达)“简明优美”(雅)。 “忠实原文”就是要做到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不能遗漏,也不能多余,要求字字落实。 “表意明确”就是要做到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简明优美”就是在翻译文言文时用简明、优美并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式 文言文翻译的方式通常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易记住词义,可以积累文言词汇,感悟古人写作习惯。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要能做到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够了。 三、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 在文言文中,由于古今词汇量的不同,古人用许多单音节词表达了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意思,并且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也使用了很多特殊句式。因此,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应学会一些翻译的具体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四字法”,即“留”“补”“删”“调”等。 1. 留 “留”,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保留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远调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2. 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使译文通顺、明确。例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竟然很是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确。 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2011年武汉市《三国志·是仪胡综传》)——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好,就劝孙权听他的。 “权以问仪”中省略了“之”,即“权以之问仪”,翻译时要注意补出来。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t试卷(精品)

文学概论(一) 总分:99 一、单选题(共19题,共19分) 1、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1分) A:语法、逻辑、修辞 B:声调、语调、情调 C:词法、句法、篇法 D:字法、词法、句法 2、“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1分) A:《周易?系辞》 B:《庄子》 C:王充《论衡》 D:叶燮《原诗》 3、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1分) 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 B:创作动机的发生 C:艺术构思过程 D: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 4、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这是指小说注重()(1分) A:结构 B:节奏 C:格律 D:押韵 5、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1分) A:显露情感 B:投射情感 C:表现情感 D:传达情感 6、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1分) A:艾布拉姆斯 B:艾略特 C:英加登 D:苏珊?朗格 7、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1分) A:毛宗岗 B:金圣叹 C:脂砚斋 D:张竹坡

8、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1分) A:情节 B:情景 C:故事 D:场景 9、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1分) A:故事时间的长短 B:叙述语言的长短 C:叙述节奏的快慢 D:叙述时距的变换 10、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1分) A:创作冲动 B:创作动机 C:创作构思 D:创作经验 11、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字作品分为()(1分) A:诗歌、小说和剧本 B:诗歌、小说和散文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 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 12、西方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1分)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3、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1分) A:黑格尔 B:希尔特 C:歌德 D:席勒 14、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1分) A:意与境浑 B:真情实感 C:客观真实 D:典型环境 15、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1分) A:情调 B:气势

《项羽之死》逐字逐句翻译

《项羽之死》翻译 本课虚词积累:其、以、而 【第一段】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扎营驻守,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重重包围。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羽)一直骑着。 於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这时候,项羽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 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 【段解】写项羽在垓下被围的困境,刻画出项羽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 【第二段】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于是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项羽)鞭策着马逃跑。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动词,率领)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 左,乃陷大泽中。以(介词,因为)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 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 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s试卷(最新)

文学概论(一)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1分) A:卢克莱修 B:西塞罗 C:贺拉斯 D:朗吉弩斯 2、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1分) A:完整性 B:连续性 C:思想性 D:生动性 3、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1分) A:顺时序 B:逆时序 C:倒叙 D:插叙 4、“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人是()(1分) A:布洛克 B:克罗齐 C:卡西尔 D:科林伍德 5、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1分)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 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 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6、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1分) A:通变 B:格调 C:风骨 D:体性 7、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1分) A:想象的风格 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

8、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1分) A:托尔斯泰 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 D:狄更斯 9、中国最早的诗论是()(1分) A:《二十四诗品》 B:《典论·论文》 C:《文赋》 D:《毛诗序》 10、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1分) A:科学活动 B:认识活动 C:思想活动 D:审美活动 11、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1分)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12、主张把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是()(1分) A: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 B: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C:英美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 D: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 13、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1分) A:叠韵 B:叠字 C:重复 D:双声 14、文学有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1分) A:严肃文学 B:纯文学 C:精英文学 D:大众文学 15、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1分) A:孔子

《项羽之死》公开课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 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训练理清行文思路、概括层次大意的技能。 3、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来把握的观点。 4、结合写作指导,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品味文章优美语言。 3、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对人物评价的观点。 4、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实际写作。 教学难点: 1、品味散文优美语言。 2、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态度,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第一节 一、导入: 大家对时下的流行歌曲很熟悉,不知道有没有听过一首老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歌的词曲是项羽。 我相信大家对项羽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因为高一时我们学了司马迁的《鸿门宴》,为了能让大家对项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项羽的一篇文章《项羽之死》。 二、相关知识介绍。 1、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司马迁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这为他后来编写《史记》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是西汉太史令。司马迁后来继承其父太史令之职。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介绍《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 也省称太史公。因为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 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 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 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 多万字。 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 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 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 列传:记叙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使得他们传名于后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