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投融资概念创新

投融资概念创新

投融资概念创新
投融资概念创新

投融资概念的创新

传统的投资、资金、资本、金融、融资和筹资等有关概念难以准确的描述经济现象。近年来,虽然出现了“投融资”这一全新概念并在实际部门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学术界对于投融资概念的认同感却显得相对不足。为此,我们对投融资概念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意义等重大问题方面进行了专门和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愿为进一步推广这一新概念尽微薄之力。我们的主要观点与结论如下:

(一)、投资概念与金融概念之间相互交叉重复。

现实中对投资的定义可大致归纳为如下三类:即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中与消费相联系的投资概念;与固定资产相联系的基本建设投资概念;与股票、债券等相联系的金融资产投资概念。金融的概念一般可理解为资金融通,也有视其为“货币流通的调节和信用活动的总称”。其中,金融资产投资概念就集投资和金融概念于一身。

从融资方式角度看,虽存在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说法,但从内容上往往让人产生与其它概念重复交叉的感觉:第一,总体上看,间接金融与金融的定义近一些,而直接金融与投资,尤其是金融资产投资的定义近一些;第二,从间接金融的三方看,不可能全是“融资方”,按中文的理解和说法应该是: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企业向银行借款是筹资,作为处在资金剩余方和资金不足方之间的中介机构即银行才是融资,而作为资金最终供应方的居民则是投资(符合在银行开设存款户头的投资定义);第三,从直接金融的各方看,也不可能全是融资方,实际情况是作为资金需求而发行有价证券的企业方是筹资,作为资金供应而购买有价证券的居民方是投资,作为不同于银行中介机构的券商充其量也只能视为起到融资的作用而已。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以下几点:一是金融概念比较总括和笼统,即如果对应筹资、融资、投资等各具相对内涵的概念,“金融”到底是什么就显得不那么清晰了。二是金融与投资在概念上存在重合或交叉。这是因为就实际资产的形成而言,投资概念是独立的。但从金融资产角度看,就很难区别有价证券的投资与直接金融,开设存款户头的投资与间接金融的差异了。三是投资与融资概念也有交叉。这是因为如果以“为着预期收益而进行的投入”来定义投资的话,那本来作为融资概念出现的银行发放的贷款也符合这个定义,因为它可以说是“为获取利息收益而投放本金的活动”。

(二)、使用投融资概念的意义

投融资概念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既能函盖传统概念中各自的内容,又能在实际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形成、筹资、融资与投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以对相关现象的准确描述来面对在传统概念下难以解决的问题:适合对独立现象作分别或综合的描述,此为其一。投融资=投资+融资,既可以包含传统的投资,又可以指传统的融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适合对现实经济中复合现象的描述,此为其二。我们知道,七十年代出现的“滞胀”(Stagflation)概念,是对以往Stagnation(停滞)和Inflation(膨胀)两个独立现象合为一体的综合描述即一种新经济现象。同样,如果将投资(Investment)和融资(Finance)合成为“投融资”(Invesnance)的话,那么这一概念也具有反映投资和金融两个独立现象的综合特征。

一种现象是“投资融资化”。当前,投资领域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是投资额大于资本金,其特定含义是两者之间的缺口不但来源于银行的贷款,而且这种以债权债务为内容的“非出资”形态成为投资额的主要部份。这种对于企业而言是投资或者说是实际投资,而对于银行来说则是融资或者是金融资产形成的状况,无论使用投资还是金融概念似乎都不合适,非投融资概念莫属。

另一现象是“融资投资化”。与居民在银行储蓄,银行运用储蓄向企业贷款,企业运用银行融资从事投资的各自独立行为相比,“融资投资化”则体现在有价证券的发行市场方面,表现为通过股票、可转换债券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债转股”行为。例如,传统概念把投资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金融也可分为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但在间接投资与直接融资的概念上,前者的“指购买股票、债券为对象的投资”的定义,与后者“指资金供应方向资金需求方直接提供资金而不需要中介环节的融资方式”的定义在内容上相同或相近。因为二者的实现途径基本相同,即都包括股票和债券。另外,从事上述两类活动的资金供应方和证券的购买方均为同一主体,即间接投资的投资者与直接融资的融资者为同一主体。因此,间接投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投入”,直接融资也不是资金的简单“转移”。这种“融资投资化”的现象,清楚地体现出投资与融资二者合一的特征,表明了两种方式相互兼容而并非独立存在。

适用于对我国体制演变的描述,此为其三。从体制上理解,投融资概念的提出在我国更是一种崭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这是因为,我国基本建设资金供应体制所经历的“拨款制”~“贷款制”~“多渠道并存制”的三阶段演变过程基本上可由投融资这一概念作出概括:即我国由“投资体制”开始,在此之后走向“融资体制”,至今又发展成为“投融资体制”。

(三)“投融资”概念来源与发展

我们初次从日文书刊上接触到“投融资”概念。在此之后,又在日本对颇能体现日本金融、财政特色的“人为的低利政策”和“财政投融资”制度作过研究。虽然难以确定我国使用投融资概念的具体时间,但正式见诸的是1993年“关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国家文件。因此,我们认为投融资概念可能是从日本引进的。即使如此,这一概念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已经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产品创新的概念

产品创新的概念 产品创新是指在产品技术变化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是一个全过程的概念,包括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过程,也包括新产品的商业化扩散过程。产品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这是因为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要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要通过向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实现。而在科技高速发展,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要使自己的产品为市场所接受,就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和需求的变化坚持进行研究开发,不断地推出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新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在竞争中获胜。也就是说产品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 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类,其中最简洁也是最重要的分类就是把产品创新分为,重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但我们在这里主要从进行更细的划分,分为五类: 1、结构性创新 结构性创新又叫综合性创新,它的突出特征是能形成新产业的创造以及老产业的重塑,并且往往能塑造产品、市场、企业和用户之间新的联结方式。这种创新界定了产品和工艺的基本结构,为以后的竞争和创新勾画了基本框架。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有IBM 计算机的360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等。 结构性创新有三个突出的特点。首先,它打破了以前产业对新技术的结构性支配;其次,是设计概念的持久性,这种创新所产生的设计概念将在产业未来很长时间内占主导地位;第三,是科学的作用,虽然基于科学突破的创新是支撑主导设计的基础,但主导设计本身并不是科学所激发的,它是技术与市场需要巧妙结合的产物。 2、空缺创造式创新 这类创新是对产品进行稳定、细腻的细化、改进或改变,使之支撑新市场向纵深发展。在某些情况下,空缺创造式创新只涉及较小的技术变化。因此,对生产系统和技术知识的影响是渐进性的但这类产品创新也常常能导致意义重大的新产品引入、以产品特性为基础的剧烈竞争、技术的细致改进甚至变迁。总之,空缺创造式创新的核心是使用现有技术创造新的市场机会这类创新中较突出的例子是索尼公司的“随身听”,它把轻便式耳机与便携式录音机结合起来.在个人音响产品市场中创造了一个新的空缺市场。因为空缺创造式创新引起的种种变化都是建立在现有的技术能力之上的,从而提高了它

现代设计的概念

现代设计的概念: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它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内容,受现代市场营销、一般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约束,具有高度应用性的设计活动。 内容包括: 1、现代建筑设计 2、现代产品设计 3、现代平面设计 4、广告设计 5、服装设计 6、纺织品设计 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现代设计不仅仅提供人类以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人类以方便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方便自然交流的重要活动。现代设计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称谓,与其说是一个设计风格概念,还不如说是一个时间概念来得准确。应该说是它是现代建筑、现代工业产品、现代平面设计的总称。 工业设计史(没有现代工业设计史,因为工业设计本身就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的新事物,本身就是现代的) 大多数设计史都是以建筑为主线,兼顾一些家具而成书的。 现代主义的定义: 时间上定义:20世纪初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运动。 意识形态上: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都非常典型和鲜明。 现代主义是一个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几乎意识形态的所有范畴,从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等都被涉及。 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形成,它的组成非常庞杂,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内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分,重要人物:勒·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奠定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 勒·科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1917年定居巴黎,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大师中著书立说最丰富的一个。他的现代主义思想理论集中反映在它的重要论文集《走向新建筑》中代表了他的总体设计思想。这本著作的文章,前后跨越几十年,因此难免有些前后矛盾之处,内容也比较庞杂,但是在否定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在强调设计的功能至上方面,他的观点与格罗佩斯基本是一致的。 柯布西耶强调机械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和轮船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通过强调机械的重要,柯布西耶成为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纪新时代的机械美学,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 1、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瓦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地

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_洪银兴

20135    [收稿日期] 2013-03-11 [基金项目] 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基于自主创新能力增进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10zd&020 )[作者简介] 洪银兴(1950—) ,男,江苏常州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意见,笔者已做了相应修改,本文文责自负。 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 若干重要概念 洪银兴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南京 210093 )[提 要]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转向新的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技进步模式,体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衔接和融合,是技术进步路径的革命性变化。由于科技创新的源头主要是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因此创新需要大学和企业的协同,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协同。产学研协同是指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方功能的协同,特别需要提高知识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概念 [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6X(2013)05-0005-08 中共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重大发展战略,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向新的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研究十八大报告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表述和近年来一些先行地区实施创新驱动的实践,可以发现,提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本身就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有必要对与创新驱动相关的一些概念,结合创新的实际作出科学的界定,以形成系统的创新驱动理论。 一、经济增长方式:创新驱动 最早使用创新概念的是熊彼特,最早把创新驱动作为一个发展阶段提出来的是迈克尔·波特,他把经济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第三阶段是创新 驱动阶段,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阶段。 [1] 所谓创新驱动指的是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与其他阶段相区别,不是说创新驱动不需要要素和投资,而是说要素和投资由创新来带动。 5

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特点

第十二章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积极进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进展的产业结构格局。本章研究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它对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第一节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点 一、技术创新的由来 创新一般是指人的制造性劳动及其成果。技术创新的概念是由“创新”的概念衍生而来的。对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从技术变革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阻碍方面进行的。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为制造相对剩余价值“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②。资本家通过使用新机器以降低商品的价值,从而获得利润,这实际上确实是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这是技术创新的本意所在。· 受马克思创新思想的阻碍,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于1912年在《经济进展理论》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从经-济学角度把创新看成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猎取潜在的超额利润的过程。他还提出了创新的五种表现形式:生产新的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工艺过程;开发新的市场;

开拓和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采纳新的组织方法。 此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进行新的认识,不仅深化了技术创新的概念,而且衍生出“社会创新”、“制度创新”等相关的概念。例如:德鲁克 (P.Drucker,1909一 )从治理学角度把创新理解为给予资源以新的制造财宝能力的行为,并以此把创新划分为制造经济价值的“技术创新”和制造社会价值的“社会创新”;诺思从经济学角度把创新理解为“制度创新”,认为经济进展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过程。 技术创新对经济与社会的进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世纪50年代,日本把“技术创新”翻译成“技术革新’:,认为“技术革新确实是开发新技术、制造新产品,它应是包括从研究开发到实际应用的整个过程”。我国沿用“技术革新”概念直至90年代初。1995年,随着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展,为回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现代产业进展的动力。”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又进一步强调,要把建立、健全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1996年,国家科技部等单位实施了“技术创新示范工程”。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进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从此,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迅速进展。 二、技术创新的本质

科技创新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影响

科技创新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影响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关键词 科技创新,含义,重要性,国力,影响 一、科技创新的含义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从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构成的技术创新双螺旋结构出发,进一步拓展视野,技术创新的力量是来自于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来自专家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科技创新正是科学研究、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协同演进下的一种复杂涌现,是这个三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信息技术引领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推动了管理创新,这既包括宏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制度创新,也包括微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无疑是我们所在这个时代创新的主旋律,也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之间的协同互动共同演化形成了科技创新。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文化基础,没有新的理论学说和公理体系,不可能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反过来又为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管理创新则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微观与宏观环境。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硬件”,而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是社会进步的“软件”,它们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 二、科技创新的作用与重要性 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发轫于上个世纪中叶。新世纪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世界科技创新态势进一步出现新变化。 近年来,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带动下,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经济与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飞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增长点,成为决定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进一步渗透,促进了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有着同样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15日在深圳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与专家座谈。他指出,科技创新创业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要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努力创建中国特色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体系,更好地培养、引进、使用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

何谓创新创新的概念及理论(上下提纲)

何谓创新?―创新的概念及理论 在这次八节课内容中间,我们主要给大家探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何为创新\第二讲的题目是为什么要创新\第三个专题是如何开展创新\第五个专题探讨一下如何提高创新能力问题,这里提高创新能力也应该是包括两个方面,作为一个组织的创新能力,第二个就做个人的创新能力。 第一讲何为创新\ (一)十八大报告中的“创新”用法. 1把创新作为动词使用\2把创新进行名词化处理\3以创新驱动发展\4技术创新和只是创新的区别\5创新精神的表现\ 一个就是原始创新,第二个是集成创新,第三个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自主创新的三种表现形式 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是两回事,知识创新着重讨论的,而技术创新起的概念,就要比知识创新的概念要窄,它主要是和专利、标准等等相关联的。 一个就是最原初的创新含义,第二个是熊彼特在1912年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创新这个词的,第三个战后创新这个词在西方是如何发展演变的,第四个就是创新在中国的使用和发展情况, (二)创新的概念的发展衍变 1、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对创新含义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指创新,抛开旧的,创造新的。第二个是指创造性新意。

2】熊彼特对创新概念的重新界定 他认为,创新就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总和。他的创新,并非单纯指代技术创新。 熊彼特五种形势的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驱动创新、新的原材料生产创新、组织创新。 3、后人将熊彼特五种创新形势重新归为三类 一是技术创新,除此之外,就是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 4、熊彼特创新概念的发展 德鲁克一个定义是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第二个是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程度。我们发现他所理解的创新,主要是指系统化的创新。 系统化的创新,主要是指有目的,有组织的创新活动。这里主要的不是技术创新的问题,而是一个管理创新的问题。 5、战后德鲁克对创新概念的重新审视 6、创新研究成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就是说创新这个词,在1912年,它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在中国主要是八十年代以后,通过引进西方的创新的理论,创新一词才开始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也就是说在中国,创新往往用来特指技术创新。(三)技术创新 1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不是一个概念。技术创新它是

绿色创新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绿色创新技术产业化

精心整理 绿色创新技术产业化 1.绿色创新的概念 绿色创新也常被称为“生态创新”、“环境创新”、“环境驱动型创新”和“可持续创新”等,尽管表述方式不同,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Fussler和James(1996)在其着作《绿色创新驱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突破》中最早提出绿色创新的概念,绿色创新驱动能够从新的层面解释企业创新活力的缺失。在此基础上,James(1997)将绿色创新定义为“能够显着减少环境影响,并且使 将绿色 等(2012 2. 效应( 本相符的创新收益,这导致企业投资环境创新活动的动力不足(Rennings,2000)。 在绿色创新中,双重外部性问题是从创新企业视角而言的。它包括传统的研发溢出问题和环境溢出问题。和一般意义上的创新一样,绿色创新也同样有研发溢出问题。它会抑制企业投入研发的积极性,被称之为第一重外部性问题。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创新的是,绿色创新会因为提高了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了资源/原材料的消耗而产生环境收益。对社会来讲,这个溢出是积极的;但是,对于生态创新企业来讲,如果环境友好型产品/服务的市场价格不足以反映出相关环境问题的 1欧盟竞争力及创新框架研究项目 2MeasuringEco-innovationProject(2007),采用了Kemp&Pearson(2008)的定义

外部性问题,企业获得的经济收益低于它投入的环境技术研发成本,这会影响到企业投资环境技术的积极性(杨燕,2013)。 3.绿色创新技术的产业化——产业公地和公私伙伴关系 绿色创新双重外部性的特点导致企业对于绿色技术的研发投资不足,同时双重外部性问题意味着绿色创新技术的培育不能简单依靠一般的技术创新激励方法或传统的环境政策措施,必须使环境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紧密协调起来(KlausRennings,1998),寻求其他有效的方式来鼓励绿色创新。即寻找新型的绿色创新技术产业化的组织方式,这种方式既能解决内部化排放的外部性又能解决知识溢出的外部性所带来的研发动力不足问题。 AEPC伙伴关系(AmericanEnergy&ManufacturingCompetitivenessPartnership)在其战略会议中 ( 20 (主( ,而 来源, (GaryP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将产业公地运用于绿色创新的实践,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知识溢出效应来激励创新,同时通过公地内更加集中丰富的“社会收益”,增加每个绿色创新成员的“个人回报”来弥补投入的环境技术研发成本。 实际上,PPPs对于绿色创新的产业化发展方面的潜在作用远远不止于产业公地所做的贡献。PPPs强化了观点—市场(知识—产业)的链条(科学和科技政策的长期挑战),并且通过关联知识创造,资本来源和运用新科技的企业来增加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回报(Kanter,RosabethMoss,2012)。而且,包括中小型企业和作为成员的大型企业的PPPs增加了创新型中小型企业成功的机会,振兴了企业,加强了当地的供应链——所有的这些都产生了新的工作机会。 参考文献:

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的含义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渡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室全、健康、效率、舒适等等。室内环境的创造,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人们对于室内环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光照等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常有与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风格文脉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由于人们长时间地生活活动于室内,因此现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相对地是环境设计系列中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环节。室内设计的总体,包括艺术风格,从宏观来看,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相应时期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随着社会发展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具有时代的印记,犹如一部无字的史书。这是由于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必然和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在室内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从总体来说,也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从微观的、个别的作品来看,室内设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又都与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和文化艺术素养等联系在一起。至于各个单项设计最终实施后成果的品位,又和该项工和具体的施工技术、用材质量、设施配置情况,以及与建设者(即业主)的协调关系密切相关,即设计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关键的环节和前提,但最终成果的质量有赖于:设计——施工——用材(包括设施)——与业主关系的整体协调。含义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上述含义中,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同时,室内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是:使用性质——为什么样的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设计构思时,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各类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等,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原则(如对称、均衡、比例、节奏等等)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结在一起,这是它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现代室内设计既有很高的艺术性要求,其涉及的设计内容又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与一些新兴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关系极为密切。现代室内设计已经在环境设计系列中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我国前辈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建筑大师普拉特纳(W.Platner)则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物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室内“你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道,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经验证明,这比同结构、建筑体系打交道要费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专门的训练”。美国前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亚当(G.Adam)指出“室内设计涉及的工作比单纯的装饰广泛得多,他们关心的范围已扩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办公、旅馆、餐厅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障碍设计,编制防火规范和节能指标,提高医院、图书馆、学校和其它公共设施的使用率。总之一句话,给予各种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以舒适和安全”。白俄罗斯建筑师E·巴诺玛列娃(E·Ponomaleva)认为,室内设计是设计“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以满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产活动的需求”,室内设计也是“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室内装饰、装修和设计室内装饰或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是几个通常为人们所认同的,但内在含义实际上是有所区别的词义。室内装饰或装潢(Interior Ornament Decoration):装饰和装潢的原义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饰”(见《辞海》第4387页),是着重从外表的、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例如对室内地面、墙面、顶

创新概念

技术创新 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 发展创业投资是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和举措 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系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创业过程,以期在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即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资本运营方式。创业投资具有高风险、低流动等特点,其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孵化带动作用。创业投资促进了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创业投资是支持创新及其产业化的融资机制,是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的产物。创业投资既具有对科技成果的筛选、预测和把握能力,又有灵活的孵化机制和高超的金融服务技巧,因而在激励创新和鼓励技术创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业的内在驱动力是技术创新和知识资本化,其外在驱动力是创业投资。1998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利用前30年数据分析了创业投资在美国20个产业领域对创新的潜在影响,其结果是每单位创业资本促进创新的效力比传统方式每单位r&d(研究与开发)投入高10倍。美国创业投资尽管长期以来低于r&d总量的3%,但仍然创造了大约占15%的工业创新。有些专家认为,美国在1991-2001年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全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其秘密武器是创业革命。人们还可以从美国创业投资培育出英特尔、微软等影响世界技术、产业、商业模式的著名大型跨国公司发展中,感受到创业投资的巨大作用。 创业投资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已经显露。到2005年底,我国共有310家创业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总额达到了631.6亿元。中国创业投资机构累计投资3916项,高新技术投资项目达2453项,约占累计投资总数的63%,累计投资额达到326.1亿元,其中累计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149.1亿元,约占总投资额的46%。而创业投资项目主要分布在软件业、计算机硬件业、网络产业、通讯、it服务业、半导体、环保工程、生物科技、新材料、资源开发、光电子与光机电一体化、科技服务、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核应用技术、医药保健、媒体和娱乐业等新兴产业领域。这些领域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且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同时,由于许多高新技术都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发展起来的,而且传统产业本身也具有盈利和发展的稳定性,所以,一些创新能力较强的传统产业也成了创业投资的重要对象,如通讯行业、it服务业、科技服务等。这也说明的创业投资在重点领域对自主创新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可分为全新产品创新和改进产品创新。全新产品创新是指产品用途及其原理有显著的变化。改进产品创新是指在技术原理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所作的功能上的扩展和技术上的改进。 企业创新 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个行业中,创新决定一个了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 什么是创新呢?新产品,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市场,新的供货渠道,以及建立或打破垄断地位。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创新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来的,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

平面设计 概念

平面设计概念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的定义泛指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page layout)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达成创作计划的目的。平面设计通常可指制作(设计)时的过程,以及最后完成的作品。 基本要素 平面设计除了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向广大的消费者转达一种信息,一种理念,因此在平面设计中,不单单注重表面视觉上的美观,而应该考虑信息的传达,现在平面设计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A、创意:是平面设计的第一要素,没有好的创意,就没有好的作品,创意中要考虑观众、传播媒体、文化背景三个条件。 B、构图:构图就是要解决图形、色彩和文字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做到新颖,合理和统一。 C、色彩:好的平面设计作品在画面色彩的运用上注意调和、对比、平衡、节奏与韵律。 不管是现在的报刊广告、邮寄广告、还是我们比较经常看到的广告招贴等,都是有这些要素通过巧妙的安排、配置、组合而成的。 平面特征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托人说话。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设计没有完成的概念,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需要挑战自我,向自己宣战。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发现,只有不断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做到,打动别人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还有,设计师更应该明

创新概念解析

“创新”概念解析 20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彼得(J.A.Schumpter)首次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他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以后又在其他著作里加以应用和发展。1942年,熊彼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一书出版,标志着他的“创新理论”体系最后完成。熊彼得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组合的生产函数,新组合包括:①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⑤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例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垄断地位。熊彼得特别强调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社会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联系。毫无疑问,被公认是“现代创新之父”的熊彼得,以及他的后继者新熊彼得主义经济学派,其理论构成了现代创新研究的基础,也是国家创新体系(NIS)的研究起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创新”从字面上看,有“首次出现”、“初始”、“前所未有”之意。它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主要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 从熊彼得的创新理论不难发现,“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称之为“创新”。 首先,对“创新”的这种定义,要比“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指称更宽泛,它包容了“前所未有”,也包容着对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熊彼得给创新定义了三种不同层次的要素,“创造”当然是创新,但“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也是创新。例如,知识经济的代表人物比尔·盖茨就多次被人讥讽为没有自己的原创产品:其起家的BASIC语言并非自己发明,为他带来滚滚财源的当家产品DOS是从其他公司所购,Windows则借用了施乐公司和苹果公司的技术,IE浏览器源于网景公司的创意,Office办公系统的多数组件均出自于微软收购的公司。微软公司虽然没有自己的创造,但他们善于“再次发现”别人的创造,更重要的是“重新组合”为新的产品(如Office重新组合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终于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典范。这一例证说明,“创新”并不同等于“创造”,“创新”的概念包含着“创造”而不是相反。人们通常所说的“创造”,属于最高层次的“创新”。 其次,对于“创新过程”,熊彼得提出必须把知识“引入经济系统”才算完成。他认为,发明家未必是创新者,只有企业家将发明引进经济系统,发明者才成为创新者,因而社会生产的中心是创新,是扩大再生产。因此,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概括“创新”与“创造”的关系,即:创新=创造+开发。微软公司如果不善于开发,不将重新组合的软件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取高额利润,无论如何也不能实现技术创新。被称为“我国第一部知识经济的权威译著”的《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一书中,作者戴布拉·艾米顿写到:“我将知识创新的概念定义为,…为了企业的卓越,国家经济的繁荣昌盛,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创造、发展、交流和应用新的想法,使之转化为市场适销的商品与服务的活动?。”她将“创新”界定为一个价值系统,其核心是“把思想推向市场”,其过程即“把理论推向实践”。“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新思想的应用可能是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成功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是新想法的数量,而更重要的是这些想法的实现。” 创新又是什么?创新意味着抛开或毁灭旧的,建立或创造新的。创新的范围和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工具方法创新等等,但所有的创新活动都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精神才能完成。没有创新精神,创新活动就难以产生或坚持下去。有人把创新分为进化式创新与革命性创新。实际上,不管哪一种创新,都是量的积累基础上的质的飞跃即突破,只不过量的积累过程有时是明显的,有时则是或明或暗不那么十分明显罢

科技引领未来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 【热点追踪】 1.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 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2.2013年1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 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主 席胡锦涛向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 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 究所研究员郑哲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 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小谟颁发奖励证 书。 3.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4.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 式交付海军。“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顺利进 行了歼一l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歼一15飞机是我国自 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具有完全的自 主知识产权,可遂行(军事术语:成功实行)制空、制海 等作战任务,飞行性能良好,配挂多型精确制导武器, 具备远程打击和昼夜间作战能力。 5.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

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送上太空。在进行了多次空间实验之后,“神九”飞船于29日上午返回地面,我国首次手动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胜利结束。“神九”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 【知识链接】 角度一建设创新型国家 1.当今世界,科技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2.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3.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的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4.要提高科技创薪能力,首要的是要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科技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5.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角度二保护知识产权 1.国家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 神最有效的鼓励。 2.我们的社会在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课标依据】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中考预测】 1.歼一15在“辽宁舰”着舰成功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② 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科技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④有利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2.为什么我们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①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②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 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③中国制造业目前整体技术水平不高,需要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中国梦答案

七、为什么说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 “中国梦”是习总书记参观国家博物馆,观看《复兴之路》展览后的重要讲话之一。 习总书记提出:中国的强国之梦,要依靠科技创新为载体,科技创新要以科技工作者 为依托。要不断的进行科技创新体制的改革,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科技创新水平凸显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 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自主创新。中国科 技发展的每一步,都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中国科技创新的每一次突破,都在铸造 一个强国梦。而这个强国梦的实现,需要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投身到自主创新的进程中来,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中国梦”贡献着智慧和力量,科技工作者受之无愧是实现中 国梦的中流砥柱。 1、“创新驱动”引领实现“中国梦” 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突破自身发 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要坚持自主 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 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 合国力竞争中,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自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开创国家创新发展新局面,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 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创新发展对一国之兴衰具有重大影响。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创新发展的历史。为了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中国共产党,诸多的经验中就包括学习与 创新。我们党90多年的历程,也是创新发展的历程。没有学习与创新,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成功,也不可能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从某些层面上 来说,学习与创新,已经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基因之一。特别是到了20世纪后半叶,我们抓住第五次以信息科技为核心的科技革命的机遇,迅速跨 越成为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危机阴霾重重的 环境下,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的中国经济继续一路高歌,连续实现了1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 济总量由2000年居世界第六位上升为目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各国发 展史的奇迹。奇迹归因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伟大的创新。回首30多年中华 大地的沧桑巨变,冲破思想的藩篱,融化体制的坚冰,解放生产力,都是由于我们党锐意推 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并在创新中发展出敢于探索、勤于创造、勇于竞争的创新文化。创新文化的激荡,不仅成就了国家的进步,更培育了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使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国人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的历史时刻,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 重要的指导意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 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历史责任。未来一个时期,既是我 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国内外矛盾多发易发的磨合期、敏感期。比如, 在经历长期两位数发展的阶段后,我国经济已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新的创新点何在?动 力何在?制造业大国怎样摆脱“为人做嫁衣”的尴尬、实现向制造业强国的跨越?等等, 都需要我们去不断实践、不断突破、不断创造。增强创新的自觉性,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在创新中战胜挑战、赢得发展。

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较为流行的3d建模网站就是建E网了。建E网拥有全国的丰富资源,是一家具有特色的网站。下面就让建E网来说说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内容吧。 一、室内设计的含义 所谓室内设计,是指将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审美意识相互结合,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的一项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指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的环境,运用物质材料、工艺技术及艺术的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内部空间;赋予使用者愉悦的、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的居住与工作环境。从广义上说,室内设计便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创造性活动。 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的研究。 室内设计将实用性、功能性、审美性与符合人们内心情感的特征等有机结合起来,强调艺术设计的语言和艺术风格的体现,从心理、生理角度同时激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对自然的关爱与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使人在精神享受、心境舒畅中得到健康的心理平衡,这正是室内设计的价值所在。 室内设计则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既包括工程技术方面即声、光、热等物理环境的问题,也包括视觉方面的设计,还包括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个性特色等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创造。 二、室内设计的内容

室内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室内功能日趋复杂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会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所以,室内设计的内容涉及面大,相关因素多,内容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有许多新的内容不断地增加。 室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理性的因素占有很大成分。作为设计人员,除强调视觉效果外,还要考虑采光、隔声、恒温等因素,同时考虑造价、材料等经济因素与施工、防火、空调等工艺因素。虽然设计人员不可能对所有涉及的内容全部掌握,但应尽可能熟悉,使设计时能主动和自觉地考虑诸因素,并与有关的专业人员相互配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室内环境的内在质量。 关于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内容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更多详情请咨询建E室内设计网! 建E室内设计网(以下简称建E网),是南京设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集“网站+新媒体+社群”三位一体的室内设计内容综合服务平台,于2006年组建。是目前中国较好的原创室内设计素材与门户网站之一。 目前,网站注册会员100万以上,行业覆盖率超过百分之四十,涵盖原创模型、贴图、施工图、VR全景合成、云渲染等业务。我们拥有数万套作品案例,网站的资源已为国内500万设计师广泛应用于家居与商业设计项目,是设计与装修从业人员,项目业主和材料供应商资源实际应用平台。 从网站组建至今,我们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建筑、室内、家具、3D设计师提供高品质、高精度的3D家具模型以及其他相关设计素材、设计工具以及云工作

第2章 创新的概念与发展

第2章创新的概念与发展 对创新的再认识: 创新是大家讨论的热点 创新往往能够给企业和个人带来难以估量的财富。 创新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创新往往是因为一个意外的发现或是市场需求的外来变化。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更多的是通过建立一种制度、一种理念或是文化,来增大创新的概率和提高创新带来的价值。 对创新的理解:创新的本质在于开辟新的市场领域,使企业避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并获得价值,而不在于其具体形式。对创新的理解上,有两个关键之处: 1、创新并不总是需要根本性的突破 对创新习惯于把它理解为一个开创性的思想或是革命性的技术变革,就好像计算机的发明、人类DNA基因组的破解成功一样。 对企业来说,实际上,对某种产品的定型、某项服务的规范,也被很多精明的企业家视为创新,因为它们可能同样开辟了新的市场领域,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韦氏字典将创新(innovation)定义为“新事物的引进:如新的思想、方法或器具”。 创新实际上指一种带来变化的改变,更多的是在强调一种变化,而不在于变化的大小。 2、创新并不只是技术创新 容易将创新与新技术联系在一起。新技术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价值,而带来价值的创新也并不需要与技术有必然的联系。 如50年代,Ampex公司在影像记录技术方面一直领先,但开发出来的技术并没有成功;相反,倒是JVC和索尼这些价值创新者把这些技术带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西南航空这样的传统行业公司,并没有什么技术创新,却依靠新的思路和知识为客户提供了新的价值,从而得以迅速发展。 对企业来说,创新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被有效转化到价值链中并为企业带来价值,而不是这种创新的具体形式。 企业追求创新的本质,在于能通过创新使企业避开竞争,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