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八下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苏教版八下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苏教版八下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苏教版八下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八下文言文对比阅读

马说

(一)(2006曲靖)

[甲]《马说》

[乙]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

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⑤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

注:①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②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③捉:驾驶。④住:停止。⑤唱言:高声说。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虽.有千里之能()(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1、“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2分)

12、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

13、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3分)

【答案】9、(1)即使(2)等同(3)擅长(4)都

10、(1)驱赶它不按照赶它的正确方法

(2)大声说应当像这样驾船,像这样校正方向

(3)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11、①凡事只重视理论学习(或只空洞教条地套用规则),而不重视亲自去实践,其结局必定是害人又害已。②任何理论的学习都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任意一方面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

12、不矛盾。①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②应用知识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答出一点给1分)

13、××:你敢说敢做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套用规律,应该让规律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述符合语言实际应用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直至满分)

(二)2006云南(课改区)

(一)(10~13小题,共12分)

《马说》与《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名马:(2)厉王使玉人相之。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3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答案】 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

(2)相:鉴别

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三)2006广西钦州市(课)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

(3)才美不外见.( ) (4)策.之不以其道( )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1)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不效则.治臣之罪

B、(1)乡为.身死而不受(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1)马之.千里者(2)渔人甚异之.

D、(1)策之不以.其道(2)以.中有足乐者

10、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食之不能尽其材。

11.在(甲)文中,作者认为人应该有宁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8、(1)用脚践踏 (2)好处、益处(3)同“现”,表现、显露 (4)鞭打、驱使

9、A

10、(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3分) (2)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竭尽自己的才能。(或:喂养它却不能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3分)

11、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赞成或不赞成1分,能联系事例1分,言之有理、语句顺畅1分。

(四)(2011?江苏镇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刘基《郁离子》)

注释:

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②夔:kú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③跷跃:用一只脚跳跃。④跂:踮起脚尖。⑤曳:拖,牵引。⑥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后

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⑦走范蠡:逼走范蠡。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17.解释下列短语。(4分)

(1)外见:。(2)通其意:。(3)介鳞之属:。(4)延颈而笑:。(5)所行几许:。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19. 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析。(4分)

答案:

17.(1)显现(表现、展示)出来;(2)通晓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

(3)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各种水生动物);(4)(能)走多远。

18.(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

19. 答案不外乎“要辩证分析”、“属于”、“不属于”三类,只要明确表态的,得1分,分析点3分。“辩证分析”类的3分起评,“属于”、“不属于”的2分起评。

3分答案示例:属于同一类,勾践只是看到文种和范蠡的某一方面的才干,复国成功就卸磨杀驴,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说明勾践也是一个假伯乐,这完全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不属于同一类。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识人才而且能重用人才。当大夫子余委婉讽谏之后,勾践以“默然”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看来伯乐也是会错误的。

(五)阅读《马说》《资治通鉴》节选,完成7-10题。

【甲】《马说》

【乙】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策:(2)正患己不能知患: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10.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答案:

7.(1)用鞭子打,驱赶(2)担忧,担心8.B

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10.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

(六)(2010四川资阳)

【甲】《马说》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买其.首五百金()(4)鸣之.不能通其意()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3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答案】2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

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

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

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七)(2010·辽宁省朝阳市)

[甲] 《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顾: _______________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答案】7.(1)通“现”,表现。(2)面对。(3)你。(4)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

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八)(2006泰州)

(甲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文)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介:披上战甲。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2)常马(3)才美不外见

(4)常奇之(5)奋迅示骏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1)能吃下一石粮食(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

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九)大庆市(2009黑龙江省)

【甲】韩愈《马说》

【乙】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骈死于槽枥之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 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 驽纯之材也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 此其寡取易盈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译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译文: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 答:

【答案】9.D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10.B “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项。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

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

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十)阅读《马说》和《罴说》,完成1-4题。(共10分)

【甲文】《马说》

【乙文】鹿畏貙(1),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2)发人立(3),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4)持弓、矢、罂、火而即之(5)山。为鹿鸣以感其类(6),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7)而至。其人恐,因(8)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9)而食之。今夫不善(10)内而恃(11)外,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柳宗元《罴说》

【字词释义】(1)[貙(chū)]兽名。(2)[被]同“披”。(3)[人立]像人一样站立。(4)[寂寂]

悄悄地(5)[之]往,到。(6)[为鹿鸣以感其类](猎者吹竹)模仿鹿的叫声来感召它的同类。(7)[趋]快跑。(8)[因]于是。这里的“因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连词。(9)[捽(zuó)搏挽裂]揪住扑搏撕咬,撕得四分五裂。(10)[善]使……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1)[恃(shì)]依赖,仗着。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等:(2)安求:(3)尽其材:(4)伺其至:(5)亡: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分)

(2)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2分)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道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

B.甲文开篇即点明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命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了识马的重要性,概括了全文的主旨。

C.乙文告诉我们猎者要学会比罴更厉害的动物的声音才能摆脱被食的命运。

D.“食之不能尽其材”,“因为虎而骇之”,“捽搏挽裂而食之”三句中的“之”都为代词。4.根据“千里马”和“猎者”的遭遇,请你为当今找工作的人提点建议。(2分)

【附答案】1.等同,一样;怎能要求;竭尽它的才能;等到它到了;逃走

2.⑴驱使它不按正确的方法

⑵黑的形状,披着长长的头发能像人一样站立,非常有力但对人伤害极大

3.C

4.既要抓住表现自己不能坐等“伯乐”来发现、任用你,还要“善内”,增长自己的真才实学。

(十一)比较阅读:马说、九方皋相马

﹝甲﹞《马说》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

【答案】1、B 2、D

3、①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分点: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挥”亦可)

②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

4、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八下文言文对比阅读

陋室铭

★第一组【2009 福建三明】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4~19题。

[甲] 《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渭南文集?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4. 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有仙则名(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妻子不觌( ) ④未尝不与书俱( )

15. 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6. 下列各组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 何陋之有

b 渔人甚异之

c 能以径寸之木

d 乃引客就观之

17. 阅读〔甲〕文填空:(3分)〔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______;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 ”和“____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18. 用原文填空。(3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_________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__________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_________ ”来表达。19.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2分)

【答案】14. (4分)⑴出名(著名) ⑵妻子和儿女(子女)

15.(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16.(b d)(2分)

17.(3分)_ 托物言志;“__ 诸葛庐”“_ 子云亭”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

19.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陆游筑书巢翻译: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

★第二组【2008 福建厦门】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14—17 题(14 分)

[甲] 《陋室铭》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君子慎处[chǔ] 》 )

[注释] 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 或同“悦”。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

14.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3 分)

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 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 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填序号) (2 分) 【】

1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 简答题: (5 分)⑴[乙] 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 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 分)

⑵[甲] 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乙] 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 分)

【答案】14. (3 分) 每个解释 1 分。酌情给分。

①大儒,博学的人②使身体劳累③因此,所以

15. (2 分)d

16. (4 分) 每句 2 分。酌情给分。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 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 。②商(子夏) 喜爱同(和、跟) 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在一起) ,而赐(子贡) 喜欢谈论不如自己的人【或:而赐(子贡) 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

17⑴(2 分) 各 1 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⑵(3 分) [答题要求] 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 2 分,语言 1 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 2 分。

[例一] 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 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例三] 要保持君子本色, 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 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所谓“丹之所藏者赤, 漆之所藏者黑” , 多与“善人”“鸿儒”交往, 有助于修身养性

《孔子家语·君子慎处》【参考译文】孔子说:“我死之后,商(子夏) 会(比以前) 一天天地(更有) 进步,而赐(子贡) 会(比以前) 一天天地(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商(子夏) 喜爱同(和、跟) 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在一起) , (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 ;而赐(子贡) 喜欢谈论不如自己的人【或:而赐(子贡) 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 (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 。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 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店铺(实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时间长了就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 (也和臭气融和为了一体) 。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 (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 )所以,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或: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就必须慎重地选择与他相处的人。】”。

★第三组【2013 辽宁朝阳】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 10—14 题。 (15 分)

【甲】《陋室铭》

【乙】王欢安贫乐道

王欢, 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⑤妻邪?”时闻者多哂⑥之。欢守志弥[mí, 更加] 固,遂为通儒⑦。 (《晋书·王欢传》 ) [注释]①耽:非常爱好,沉迷。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朱买臣: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 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后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时曾归故乡,路上见前妻和后夫,接至官署住,给食一月。前妻不久惭而自缢。⑥哂[shěn]:讥笑。⑦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⑴惟吾德馨.⑵何陋之.有

⑶其妻患.之⑷常丐.食诵《诗》

11.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 分)

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⑵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12. 【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2 分)

13. 【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 (2 分)

14. 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 分)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答案】10. (4 分) ⑴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声名远播。⑵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⑶以……为患,为……而担忧,对……感到担忧。⑷像乞丐一样,乞求,乞讨。

11. ⑴(2 分) (在这里)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⑵(2 分) 王欢(却) 更加坚守他的志向, 后来终于成为一位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生【或: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12. (2 分) 生活环境优美,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答出二点即可)

13. (2 分) 反衬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14. (3 分) 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1 分)

不同点: (2 分) (意近即可)刘禹锡的安贫乐道, 指居室简陋, 生活高雅, 品德高尚;王欢的安贫乐道,指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王欢安贫乐道》参考译文】王欢,字君厚, 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 不谋求家业,常常一边像乞丐一样乞讨食物一边诵读《诗经》,即使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 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 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 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 “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的故事) 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 更加坚守他的志向, 后来终于成为一位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生【或: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第四组【2006 河南】【2008 济宁】合并版

[甲]《陋室铭》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 言终日 , 不违, 如愚。退而省[xǐnɡ] 其私, 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子曰:“贤哉, 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

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

⑴谈笑有鸿儒..⑵人不堪..其忧

⑶有仙则名.⑷惟吾德馨..

9.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 填空⑴〔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 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 分)

⑵“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 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 之妙境;“,”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各自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共同的精神品质? (3 分)

【答案】8.⑴大儒,博学的人(1 分) ⑵不能忍受(1 分)

⑶出名、著名(1 分) ⑷品德高尚(1 分)

9.⑴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 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 。 (2 分)

⑵等他退下之后(课后) , (我) 考查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 并不愚钝。 (2 分)

⑶(在这里)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2 分)

10. ⑴托物言志(2 分)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 分)倾听、思考、记忆(2 分)

11. (3 分)【第一问】刘禹锡: 陋室不陋

【第二问】安贫乐道颜回: 不改其乐(2 分)(意思对即可。 1 分)

【《论语》 (选句) 参考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课后) , (我)考查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 并不愚钝。”【评析】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译文】[dān] 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

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从中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居于陋巷而不改其乐的勤奋好学之人。

★第五组【201 0 福建漳州】

比较阅读[甲] [乙] 两个文段,完成 5-9 题。 (17 分)

[甲] 《陋室铭》

[乙]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①,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 ,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②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③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④,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

[注释] ①漉:漏下。②垣[yuán] 墙:筑围墙。③冥[mínɡ] :静悄悄。④三五之夜:每月十五日夜晚。

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⑴有仙则名.⑶每移案.⑵无案牍之劳.形⑷以当.南日

6.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小鸟时来啄食.食.不饱,力不足

b.可容一人居.居.无何

c.可以调素.琴吴玠素.服飞

d.室始洞然.冥然.兀坐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⑴孔子云:“何陋之有?”

⑵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8.根据要求填空。 (3 分)

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绘陋室幽雅;乙文用“”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9.对于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3 分)

【答案】5.⑴出名、著名⑵使……劳累⑶桌子,书桌,桌案⑷挡、挡住

6. d

7.⑴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⑵我稍稍为它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

8.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 ) ;③托物言志 / 对比9.【例一】观点: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理由: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例二】观点: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理由: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项脊轩志》参考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仅仅一丈见方,只可容纳一个人居住。这是已有上百年的老屋子, (屋顶墙上的) 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常常移动书桌,环顾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天一过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为它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书架摆满了借来的书籍,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 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很是可爱。

★第六组【 2005 山东东营】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乙] (刘禹锡《陋室铭》 )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分)

①因以.为号焉②期.在必醉

③无案牍之劳.形④何陋之.有

9.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 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 分)

11.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3 分)

【答案】 8.①用、把②希望、愿望③使……劳累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9.每小题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①(他) 喝醉了就离开,竟不会舍不得离开。【 (他) 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

②(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儒,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10.共 2 分。【一】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1.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解析】两篇文章最大的共同点:作者都身处恶劣生活环境中,但志趣高洁,安贫乐道,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之情趣。评分:共 3 分。意对即可。

【《五柳先生传》参考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于是就用“五柳”作为自己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五柳先生) 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五柳先生) 生性喜欢喝酒,但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喝酒。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就叫他来一起喝酒。他去(或:到了 ) 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他) 喝醉了就离开,竟不会(或:没有) 舍不得离开。【或: (他) 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 (五柳先生)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碗和饮水的工具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 (五柳先生) 常常(以握着酒杯) 作诗文当娱乐,稍微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与失,用这样的方式(这样) 过完自己的一生。

★第七组【2005 江苏南通】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

[甲] 《陋室铭》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 而畜③素琴一张, 弦徽④不具[具备] ,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选自《晋书·陶潜颖脱不羁》 )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是() (3 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

b、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c、博学善属.文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d、弦徽不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

5.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c.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 分)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7.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 分)

【答案】4. b(3 分) 5. d(3 分)

6.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 (4 分)

7.高雅脱俗、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 3 分)

【《晋书·陶潜颖脱不羁》参考译文】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 (他) 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曾写作《五柳先生传》说: “(五柳先生)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碗和饮水的工具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地睡觉。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有时没有酒,他也会不停地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他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何必要有琴的声音呢!”

★第八组【《陋室铭》与《岳阳楼记》选段】

【甲】《陋室铭》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07年贺州、钦州题)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无案牍之劳.形(①)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翻译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批注是一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参照下面示例,在【乙】文三个画线句子中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批注。

示例:【甲】文读书批注卡作者刘禹锡内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批注一“上”一“入”,灵动活现,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环境雅致、闲适、清净的特点。

【答案】 1、B 2、①使……劳累②没有③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④结构助词,的

3、略

4、作者:范仲淹内容及批注示例: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喜”一“悲”,对比鲜明,表现出了作者平和、高尚、豁达的品格。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一“进”一“退”,处境迥然,表现出了作者不记个人得失,而心系国家命运、人民生活的博大胸怀。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一“先”一“后”,一“忧”一“乐”,形成对比,体现出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

★第九组【《陋室铭》《陆游筑书巢》】

[甲] 《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①有仙则名(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14. 略(4分)15.(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中国大学网,阅读@材料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这象鸟窝。

★第十组

[甲]《陋室铭》

[乙]夏玑吴县人,父尝夜坐凭窗,月阴中,见一白晰少年醉行,父曰:谁家嗜狂药若此?逼近叩门,乃玑也,父置不言。

后登第,赴选,父戒以前日状,遂受严教,终身不饮酒。

后为河南道御史,焚黄[注①]先茔[注②],抚军亲诣茔前,酌酒半卮以庆,且曰:荣先矣,可饮此,九泉之下,已乐有荣封,少辍戒,无伤也。玑流涕却之,卒不饮。

注①:焚黄:古人升官时焚疏表以告祖先,用来显祖德,表示孝道。

注②:先茔:指祖坟。

1.甲文通过对陋室和陋室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和生活情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⑶欠尝夜坐凭窗()⑷逼近叩门,乃玑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孔子云:何陋之有?

⑵玑流涕却之,卒不饮。

4.甲文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5.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修养身心的问题,请你简要评析夏玑其人,然后反省自己,从小父母给过你哪些教诲,你是否能始终奉行不渝?并举例说明。(不超过100字)

【答案】

1.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

2.⑴出名⑵身体⑶曾经⑷是

3.⑴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⑵夏玑流着眼泪辞谢,终究没有喝下那半杯酒。

4.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5.闻过即改,终身奉行父训。(其余略)

【《课时作业》p34】

《郑板桥集?靳秋田索画之二》【原文译文】【原文】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译文】三间茅屋, 十里春风, 窗里有幽雅的兰花,窗外有修长的竹子, 这是何等优雅风趣的事啊, 但是能有如此享受的人, 自己却不懂得。而那些懵懵懂懂、糊涂的人, 身处如此情景, 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贫困、多病之人,忽然有十天五天的闲暇,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那些俗气的客人不来,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内心也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所以) 凡是我所画的兰花、竹子、石头,都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的。【附录】“扬州八怪”一生的志趣大都融会于诗文书画之中,他们用诗画反映民间疾苦,发泄内心的积愤和苦闷,绝不去趋炎附势,粉饰太平。郑板桥在潍县署中的那首画竹题诗,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做官者的座右铭,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篇三:陋室铭渭南文集阅读答案一、《陆游筑书巢》从内容看,表达了诗人以书自慰,以书自傲,以书自乐,以书自励的心理;从结构看,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然后通过客主问答的方式逐层深入地揭示题旨。陆游认为天下之事,耳闻不如目睹,目睹又不如亲自参加,才能知其详尽,才有权利加以评议。对那种不了解情况而妄加评论的理解,他给予严厉的抨击。这看似信手之言,却是神来之笔,体现陆游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作者“以书自警”,以用来警策告诫自己,点明写作的目的。这是宋代散文常用的结尾形式。作者采用问答的表达方式,由具体到抽象的运思特点,逐层深入地揭示主题,环环相扣、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使文章精彩有加。二、《陋室铭》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托物言志,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居室生活这几方面来烘托主旨,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歌颂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表达了对世俗尘嚣的鄙弃,反映了作者遭遇政治挫折后的心境。在这里,托物言志的好处是把作者抽象的道德品质表现得具体化、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颇能激起阅读的兴趣并发人深思。

八下文言文对比阅读

核舟记

《核舟记》《鼠画逼真》比较阅读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③逮举轴()④令怪之,黎明物色()

2.下列句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无丝竹之乱耳 C.持就火炀之 D.至之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⑵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2分)

4.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1分)

【答案】

1.①像②同屈,弯曲③等到,及④以……为怪

2.C

3.⑴(2分)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⑵(2分)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4.作者没有直接议论评说画的逼真,而是借助猫的错觉从侧面来烘托的.

【译文】

东安有一个小吏擅长作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都是这样。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画画得很逼真,于是把它珍藏起来。

《核舟记》周辉《刻木巧匠》文言文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回答18~20题(共12分)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解析版)

2020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文言文阅读) 专题10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 一、(2019·安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此后汉所以 ..痛恨: ..倾颓也所以: (2)未尝不叹息痛恨 (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 (4)不私.于物私: (5)今则不然.然: 【答案】13.(1)……的原因(这里表示原因)(2)痛心、遗憾(3)希望(4)偏爱(5)这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1)—(3)题为课内重点词语,结合日常积累联系上下句便可作答。(4)(5)题为课外词语,解答时可结合上下文意,联系课内词语来判断。(4)中的“私”,联系课内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便可知本题中的“私”是动词,“偏爱”的意思;(5)中的“然”,联系课内的“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便可知本题中的“然”是代词,“这样”的意思。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答案】14.(1)这(些)都是忠正贤明,(可以)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2)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判断句子是否属于特殊句式,注意(2)题是判断句。其次,抓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如(1)“悉”是“都”的意思,“贞良”指“忠正贤明”,“死节”指“为保全节操而死”,(2)“亲爱”指“亲近爱护”,“疏斥”指“疏远拒绝”,最后,逐字逐词翻译,语言要连贯。

部编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文言比较阅读

部编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文言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4分)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后遂无问津者。 秦时妇人 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①,恐妖伪事起②,非有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多权③窜山谷。 有法朗④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⑤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妇人笑云:“宁⑥有人形骸⑦如此?”僧曰:“我事⑧佛。佛须摈落⑨形骸,故尔。”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相顾笑曰:“语甚有理。”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称善数四。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⑩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注释】①客僧:外来和尚。②妖伪事起:兴妖作怪,蛊惑人心。③权:权且,暂且。④法朗:和尚法号。⑤赍:携带。⑥宁:难道。⑦形骸:形体。⑧事:侍奉,供奉。⑨摈落:剃光头。⑩自:本是。?弊:压迫。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便要还家()(2)无论魏晋()(3)并衣草叶()(4)僧具言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不知有汉/ 汝乃何人B.寻病终/ 遂寻洞入 C.皆出酒食/ 初食草根D.悉如外人/ 悉逐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5.以下两题选做一题。(2分) (1)《桃花源记》中人们来到桃源村和《秦时妇人》中人们来到雁荡山的原因各是什么? 答: (2)说说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答: (二)晋太元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答案.docx

八年级下册文言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 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 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 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 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加点字词。

①造.饮辄尽造:到、往②环堵.萧然堵:墙壁 ③翼然 ..临于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④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 2、翻译句子。 ①因以为号焉因而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3、用文中句子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环滁皆山也。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①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忘怀得失) ②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表达与民同乐情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2018年文言文对比阅读模拟练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 黧黑,状有愧 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 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 ①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 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 ,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 ②掌而谈。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 【注释】①简:选择。②抵(zh i )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抵掌,击掌。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8.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9. 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说明。 (4分) 6. ( 4分)(1)犯错误(2)通“横”梗塞、不顺(3)破(4)离开 7. ( 3 分)B 8. ( 4分)(1)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 —年的工夫,钻研 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 9. ( 4分)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的环境能造就人才(生于忧患)的道理。甲文举历史上六位在逆境中成才的名人事 例,证明了“生于忧 患”观点。乙文从苏秦说秦失败后发愤苦读最终成为赵国宰相的故事之中可以得出相同的观点。 附乙文译文: (苏秦)游说秦王,上书进言十次,他游说的内容(指连横策略)得不到实行。黑貂皮衣破了 ,百斤黄金用光了。资用匮乏,离 开秦国回 家。他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黄黑,面有惭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布机上下来迎接他,嫂子不给他 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叹气道: “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些都是我的过错 啊! ”于是他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十几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的谋略,伏案诵读,选来熟习,探求 它的真谛。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他说: “哪里有游说君王不能让他们拿出金玉锦绣,取 得卿相尊位的呢? ”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亲密交谈。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 君,授给相印。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7— 11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 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 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 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 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 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 “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 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 (1)人恒过 过: _______________ (3)黑貂之裘敝 敝: _____________ (2)衡于虑衡: _______________ (4)去秦而归 去: _____________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不求闻达于诸侯B. 说秦王书十上而 说不行 C.必先苦其心志 引锥自刺其股 D. 得太公《阴符》之谋 去秦而归 咨臣以当世之事

(完整版)桃花源记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一、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10分) (甲)晋太元中…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

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三峡》《短文两篇》练习题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3分) 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_______ ②发:________ ③而:__________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 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甲] [乙] 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七年级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四则

2020-2021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2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阡陌交通 ..交错交通:相通。B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C子.之哭也子:儿女。 D苛.政猛于虎也:苛: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4分) A. 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司马迁《陈涉世家》)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C.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也。 D.夫子式而.听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B.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C.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或描写;桃花源人、泰山妇人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 D.甲文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想象虚构的手法突出主题。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5.用/给下面的的文言断句(共6处,每处0.5分,共3分)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

八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修订版)精选

(2017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6分)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 ..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日:“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时 ..西边用兵/当是时 ..,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 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 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 (浙江绍兴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8分) 云梦田 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①,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日:“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日:“无之。”安陵君愕日:“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日:“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1.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二处)(2分)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楚王好.安陵君: (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 (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4)景睢失色.而退: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16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夏日赏荷 李盛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余以为妙绝 ..: (3)濯.清涟而不妖: (4)陶后鲜.有闻: 2.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4.读文赏莲、赏荷。(5分) (1)赏莲:莲在文中象征了。具有的高尚品格。

八年级文言文比较阅读六篇(含答案)

八年级文言文比较阅读六篇 一、【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于城西北隅,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②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但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王禹偁③《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注】①椽(chuán):装于屋顶以支撑屋顶盖材料的木杆。②氅:chǎng。③王禹偁(chēng),为人禀性刚直,不畏权势,因此多次得罪权要,一生屡遭贬谪,此文为其谪居黄州之作。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不可具.状▲(4)公退之暇,被.鹤氅衣▲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A.①而.不知人之乐②烟云竹树而.已 B.①不以.物喜②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C.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竹工破之. D.①然.则何时而乐耶②子声丁丁然.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 (2)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 10.甲文是欧阳修贬谪滁州之作,乙文是王禹偁贬谪黄州之作,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快乐之情,但同中有异,选段甲主要通过议论,揭示全文主旨,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选段乙则主要采用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生活态度。(2分) 答案: 7.(4分)(1)跟从、跟随;(2)以……为乐;(3)具体的、详尽地(4)同“披”,穿,披戴8.B 9.(4分)(1)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 (2) 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这时小楼)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宜:适宜、适合) 10.(2分)与民同乐;恬淡自适(闲适、悠然、淡泊名利)。 附译文:黄冈地区盛产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工破开它,刮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这样,因为竹瓦既便宜又省工。在月城的西北角,盖了两间小竹楼,跟月波楼接通。(登上小楼)远望山色一览无余,(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这时小楼)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这里)最适宜弹琴,琴声和谐流畅;最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最适宜下棋,棋声丁丁悦耳。这些乐趣,都是竹楼给予的。在办完公事后的闲暇时间,披着鸟羽编织的大氅,戴上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默坐,排除世俗杂念。这时,水色山光之外,眼前只有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尽烟消,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也正是谪居生活中的快乐之处啊! 二、【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2016部编新教材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练习 (一)〖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真的)然。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讲论(讨论)差.可拟.(大体)(相比) 因(趁,乘)竞走 ..取之(争相)(跑) 2.翻译下列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它比作柳絮随风飘舞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看见路旁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折了 3.甲文中的谢太傅给你何种印象?同样是少有才名,谢道韫与王戎有何区别?谢太傅:温和敦厚开明民主,注重后辈的教育,有方法,诗礼传家。 谢道韫: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之才女,聪颖优雅而有创意。王戎:聪颖,善于思考,逻辑推断能力强,有主见。 (二)〖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第二天),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1.解释下列加点词: 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 ..(舍弃)(离开)去后乃.至(才) 尊君在不.(通“否”)使.人牵一驴入(派,让)举.座欢笑(全,整个) 2.翻译下列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与人相约一道出行,却扔下别人自己先走了。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及例题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及经典中考题举例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多以课内名篇为阅读材料,只有少数省市选取浅显易懂的课外段落。所占分值一般在全卷的10%-15%,从课内文言文中的基本篇目选取语段,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字词的理解、难句的翻译、对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等。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要深入,要善于提出问题,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准确、熟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由于文言文考查内容比较简短,答题时贵在准确、清晰,一般不需要随意发挥。 复习时要注意:(1)准确掌握字词句的含义,重视课文下面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作必要的知识归类,每复习一篇课文就做好一篇课文的知识整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要句子、作家作品等,整理时注明出处,便于查找。 近几年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出现,给文言文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初中三年我们共学文言文43篇,按主题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 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 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五柳先生传》安贫乐道的精神,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追求。《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桃花源记》);有“说”(《爱莲说》);有“铭”(《陋室铭》);有“表”(《出师表》);有“传记”(《五柳先生传》)。“记”“说”“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如:《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桃花源记》《惠子相梁》故事性强,想像丰富。《鱼我所欲也》虽是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气势。 2、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 上述几篇九年级的文章都是与战争有关的,《唐雎不辱使命》讲的是秦国与安陵国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公输》讲的是楚国将要对宋国发动的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为例进行议论,《曹刿论战》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虽然都与战争有关,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唐雎不辱使命》侧重表现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公输》通过记叙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表现墨子机智勇敢的特点,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是以战争为例论证“人和”的重要性。《曹刿论战》主要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文体上,《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是记叙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议论文。三篇记叙文主要是以记言为主,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主张。但写作特色还是各不一样:《唐雎不辱使命》作者把这两个人物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 篇章一《与朱元思书》 (一)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设: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①猿则百叫无绝 B. ②月景尤为清绝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 ②皆在朝日始出 ①梅花为寒所勒 D. ②歌吹为风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教学案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教学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 1、明确中考文言文部分考点; 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三、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 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实践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二)〔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期末古文比较阅读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解释加点的字。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从容谓吏曰()见闻者无不流涕() 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1.略 2.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3.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4.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参考译文】【乙】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乙】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非亭午 ..夜分()(2)虽.乘奔御风() (3)良.多趣味()(4)属.引凄异()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其间.千二百里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 D.哀转.久绝蝉则千转.不穷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湖心亭看雪 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白:酒杯。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2)上下一.白()(4)及.下船()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填空和简答。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