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护士职业性危害及自我防护

护士职业性危害及自我防护

护士职业性危害及自我防护
护士职业性危害及自我防护

护士职业性危害及自我防护崔苏敏

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威胁护士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有因接触病人开发性伤口、血液、体液被感染乙肝病毒(H BV)、丙肝病毒(HC V)及艾滋病毒(HI V)的危险[1-2],有因使用化学消毒剂引起咽喉炎、职业性哮喘的危险[3],有因噪音、麻醉废气等引起头痛、失眠、自发性流产的危险等。为了将各种危害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护士的身体健康,护理人员应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接受更多的教育,对各种危害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

1 提高对危害因素的认识

1.1 生物性因素 主要包括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据研究,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1988年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估计,每年因为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感染乙肝而导致死亡的健康医疗工作人员约200~300名,感染丙肝的风险手术室护士为0.1%~1.6%[4]。据报告在美国,1981~1993年发现的30多万艾滋病病人中,已有20万人死亡,其中6%是卫生工作者,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护士占63%,说明护士受感染的危险最大[4]。

1.2 物理性因素

1.2.1 针刺及锐器伤 据国外调查证明,医院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以护士最多,年发生率达20%~40%[5]。另据统计,全世界针刺感染人数高达1000万人,因此而致命的有180万人(WH O,1998)。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 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 BV,被HC 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 V 的比率为1.8%,被HI 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 V的比率为0.3%[6]。我国目前处于HI V感染的增长期[5],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邮 编 210011 收稿日期 2003-12-121.2.2 噪音 噪音不仅对人体听觉系统有明显损害,对心血管系统同样具有损害作用,使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刺激的敏感性增加,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在噪音下工作易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听力下降和精力分散等。噪音严重污染的科室有手术室、急诊室、供应室等,主要噪音来源为机器声、工作人员对话、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玻璃器皿的碰撞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等。

1.2.3 各种射线 主要有放射线、紫外线等。有资料表明,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致畸[4]。紫外线对人的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直接照射30s可引起眼炎或皮炎,照射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对人体亦不利[7]。

1.3 化学性因素

1.3.1 细胞毒素药物 其毒副反应主要有对骨髓的抑制、生殖系统的影响及过敏反应,药物通过汽化经皮肤、呼吸道吸收。Hirst的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的尿液中可以检测出环磷酰胺,且药物持续5d以上才消失。护士孕前和孕期接触抗癌药物会对胚胎及胎儿的生长产生影响,并使妊娠并发症(妊娠剧吐、妊娠贫血)及妊娠不良结局(自然流产、先天畸形)的危险性增加[6]。

1.3.2 化学消毒剂 现有研究和资料已证实戊二醛对健康有负面影响。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它是一种中高度刺激物质,易引起眼灼伤、头痛、皮肤过敏、职业性哮喘等。甲醛主要以呼吸道吸入而引起各种损害,对人的皮肤、眼睛、胃肠道刺激非常大,对人的脂质过氧化方面也有影响,它降低了自由基(S OD),是机体产生过氧化应激状态和脂质过氧化,从而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和免疫功能下降。它对人体神经行为也有影响[4]。高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肺水肿等[6]。环氧一烷、乙醇、甲苯还能诱发细胞突变,并具有累积效应[4]。

1.3.3 麻醉废气 长期暴露于微量的麻醉废气的污染环境,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降低,同时对手术室

集资料予以证实。且随着医学自身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方案是否最优化仍需医护人员不断地去研究去探索。因此在提畅临床路径的同时要善于分析变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思想上要有创新意识,学会将医学新进展融于其中,使其完善。

2.3 不恰当的应用可增加医疗纠纷 医疗本身是高风险性、高变异性和高专业性的行业,同种疾病虽有共性,但更多的是个性,也有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存在,再加之患者及家属医学知识相对欠缺,对有些措施、变异难以理解;其次是临床路径容易造成医护人员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工作刻板,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最后还可能因为它的合作性,造成推诈骗责任的现象。因此实施临床路径要有相关完善的制度作保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背境,及时发现问题善于沟能,让病人及家属充分理解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内容和变异。2.4 不正当利益追求可降低医疗护理质量 临床路径实施初衷是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然而没有完善的监管机制,在市场经济利益和竞争的驱使下仍可出现一些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如一些医院为了吸引病人就诊,打出各种优惠低廉的诊治活动,但事实上是从质量上大打折扣。为了维护临床路径的发展,避免少数人为的破坏因素,临床路径的实施要经过相应的卫生主管部门批准,且院内也应建立各部门的制约机制,同时接受病员及家属的监督。

为保证临床路径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医务人员应客观地认识它的利与弊,并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继发问题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董叶丽.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的临床路径[J].中华护理杂志,

2002,37(7):560

?

2

3

3

?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 ollege,2004,V ol.25,N o.3

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字能力及操作能力等也产生影响[6]。据报道,长期安氟醚对人的污染可造肝脏损害,免疫能力下降等[4]。

2 掌握正确的自我防护技术

2.1 严格洗手 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正确洗手是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防止自身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部99%以上的各种暂时性细菌[7],可使医院感染率下降50%[8]。护士在操作前后必须严格掌握“六步洗手法”,并注意揉搓双手,持续15s,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学会正确使用各种洗手设施,掌握在何种操作下需用消毒剂泡手,并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浸泡时间。

2.2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2.2.1 口罩 口罩是重要的防护用品。在护理工作中,除无菌操作项目必须戴口罩外,在铺床、更换被单、洗胃、口腔护理、灌肠等操作时也必须戴口罩。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凡接触病人都应戴好口罩。戴上口罩后,不可用污染的手触摸口罩。口罩不用时不可挂于胸前,应洗手后及时取下,清洁面向内折叠放于胸袋,纱布口罩每日换洗,一次性口罩使用不超过4h。

2.2.2 手套 护理人员在进行下列操作时必须戴手套:1)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2)处理污染的敷料、器械及引流管。3)接触刺激性化学消毒剂。4)配制细胞毒性化学药物及抗生素。另外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每次摘下手套也要对手进行彻底清洗。需执行严格防护时,还应穿戴防护隔离衣、塑胶围裙、防护眼镜及鞋套。

2.2.3 正确穿着工作服 护理人员上岗时必须仪表规范,衣着整洁,扣好工作服衣领和袖口,减少皮肤裸露部分。工作服保持清洁,每周换洗两次,如果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及抗癌药物污染应立即更换。防止工作服衣袖的清洁面被污染,进而污染手臂及内衣。下班时更换鞋袜,避免将沾污在鞋袜上的病菌带入生活区引起污染。

3 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

3.1 针刺及锐器伤的防护及处理 1)防护。要求护士在操作后将针头或锐器直接放入硬质容器内,然后做焚烧处理。不要将用过的针头再回套针头帽,以防止针头误伤。拾取污染针头或其它锐物时要求使用专用镊子,绝对不要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2)损伤时的应急处理。立即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挤出伤口的血液,并用4%的碘酊消毒,可疑接触HI V 感染的血液、体液时伤口用70%酒精擦涂消毒。因为HI V对化学消毒剂非常敏感,70%乙醇作用1min可灭活游离病毒。伤后48h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72h内作HI V、H 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可疑暴露于H B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可疑暴露于HC 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尽快做HC V抗体检查,暴露4~6周后监测HC VRNA;可疑暴露于HI 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短时间内服用抗HI V 药物zidovudine(Z DV)可以使感染的危险下降79%[5]或服用大剂量AZT(叠氮脱氧核酸)[6],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 V抗体,如HI V阴性,分别在接触后6周、8周、3个月、6个月检测HI V抗体。

3.2 噪音防护 提高工作人员对噪音危害的认识。对新建工作用房应从声学设计角度考虑采用隔音设备;在工作中应尽量减少噪音,操作迅速、轻柔;夜间病区通讯联系最好使用对讲系统;对科室使用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普查、检修,陈旧性噪音大的仪器设备尽量淘汰,器械车轮定期上润滑剂。

3.3 对射线损伤的防护 紫外线空气消毒时,避免人员进入,必要时戴防护镜、穿防护衣。照射后应开窗通风。在进行X光机摄片、各种介入治疗的操作时,工作人员应按要求穿好防护服。

3.4 化疗防护 1)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和设备,如抽排风设备、集中化疗备药操作室等。2)遵守接触抗癌药物操作规程。按要求洗手,戴口罩、帽子,穿防护衣、裤,戴聚乙烯手套后再戴一副乳胶手套。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气后再拔针,以免药液排入空气中。3)如抗癌药物外溅,应立即表明污染范围,避免其他人员接触;若药液溢到桌面或地面,应用纱布吸附药液,再用肥皂水擦洗,配药后再拖地面。如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里,应立即用肥皂温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如不慎溅到工作服上,应立即更换、冲洗。4)污染废弃物(用过的安瓿、小药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应及时放置在有化学性医用垃圾标志的密封的厚塑料袋或防漏容器内,防止蒸发污染空气,并及时焚烧处理。

3.5 化学消毒灭菌剂防护 用甲醛空气消毒时,严禁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拿用物品,消毒后必须开窗通风2h将甲醛刺激气味降至最低。用甲醛熏蒸消毒物品时,应严格密封,防止气体泄漏;夹取消毒物品时,做好个人防护,操作准确,避免直接接触甲醛溶液。使用戊二醛消毒液时,应将戊二醛存放于有盖的容器内,且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减少与有害气体的接触。接触戊二醛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如不慎将化学消毒剂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应立即用清水冲洗。3.6 对麻醉废气的防护 麻醉科应定期对所有的麻醉机进行检测,选用精密循环紧闭式麻醉机;加强麻醉废气排污设备,改善手术室的通风条件;加强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特别是孕期和哺乳期妇女。

参 考 文 献

[1] 陆连芳,孙惠娟、杨团真,编译.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

疾病的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9,18(11):506

[2] 李红梅,李文涛,编译.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

医学护理分册,1999,18(1):7

[3] 申翠香,李学琴,编译.使用戊二醛应采取保护措施[J].国外医

学护理分册,2002,21(5):230

[4] 周春芳,杨小立.手术室职业性危害及护士的自身防护[J].护

士进修杂志,2002,17(3)230-231

[5] 郭莉.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

(10):819-820

[6] 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士进

修杂志,2003,19(1):67-68

[7]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5-182

[8] 于青.实习护生临床自我保护教育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00,15(10):769-770

?

3

3

3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25卷第3期

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监督管理,使职业病防护设施在使用时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控制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以下称“防护设施”),是指以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用通风净化系统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设施以阻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装置和设备。 一、主要工作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设施责任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 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1、使用防护设施要求 对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环境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障劳动者工作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的 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2、购置防护设施要求 不得使用没有生产企业、没有产品名称、没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报告的防护设施产品。 3、防护设施效果检测 自行或委托有关单位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设

计和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防护措施,不得使用。 4、建立技术档案 对防护设施应当建立防护设施技术档案:(1)防护设施的技术文件(设计方案、技术图纸、各种 技术参数等); (2)防护设施检测、评价和鉴定资料; (3)防护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4)使用、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记录。 5、日常维护 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防护设施正常运转,每年应当对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综合性检测,评定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 6、知识培训和指导 对劳动者进行使用防护设施操作规程、防护设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 施。 7、拆除或停用 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如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向劳动者配发防护用品,检修后 及时恢复原状。

浅谈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的自我防护措施

浅谈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的自我防护措施 标签:自我防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3-0087-02 随着现代医学及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手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还有近年来突发医疗纠纷的增多,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患者接触,执行多种护理操作,整理各类被污染的医疗用品或器械,由其如此的工作性质,使其受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大大地增加了。如果护理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中不注意个人防范,很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成为医院的感染的易感高发人群,不仅严重威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还可以通过医疗护理过程给患者造成疾病的传播。所以,护理岗位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重视对感染源的管理,重视和加强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防范措施的维护,保障其合法权益,能更好地预防职业性损伤,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1职业性危害的原因 1.1心理因素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直接服务于患者,每日工作量大,经常加班、倒班,给护理人员带来了精神压力和疲劳,使其免疫力不同程度的下降。 1.2生物性危害 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为常见的生物性因素,可引起包括HIV、HBV、HCV等在内的多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与传染病人的直接接触或是接触污染的物体,病人的分泌物、组织、体液等而导致护理人员感染。有国外研究者认为,HCV在医务人员中的流行率高,特别是10年以上从业医师和有针刺伤的人员更易感染。 1.3艾滋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0)统计数字表明,艾滋病自80年代初流行到现在全世界累计约3000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新疆从发现首列感染至今,目前已覆盖到新疆十五个地州,五十九个县,发展迅速据中国首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高度的致病性,感染者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护理人员一旦被感染,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4职业暴露 主要指锐器伤,包括注射器针头损伤、输液器针头损伤、安瓿划伤、玻璃刺伤等,是护理岗位工作人员主要的职业损伤,它可以使工作人员感染并能传播血源性疾病[1]。有研究发现,超过80%的护理人员发生过针刺伤,每年可发生1~3次,HI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后的感染率约为0.3%;HB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后可能有6%~30%的感染危险,只要有0.004 ml的含乙肝病毒血液进入人体就会使正常人体感染;HC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后的感染率为3%~10%[2]。 2防护措施 2.1增强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 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做好自我防护,依靠科学监测手段加强监控检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一、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措施。 二、适用范围 公司人员从事涉及到易燃,易爆、触电、中毒、高坠、机械伤害、灼烫,淹溺,透水、物体打击、粉尘伤害、噪声、振动、窒息等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三、危害的成因及危害的类型 危害的成因分为物理危害和化学危害 物理危害的成因: 1.粉尘伤害 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多种粉尘,主要包括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以及其他粉尘等。产生这些粉尘的作业主要有: a)矽尘: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铺路机、压路机、打桩机、钻孔机、凿岩机、碎石设备作业;挖方工程、土方工程、地下工程、竖井和隧道掘进作业;爆破作业;喷砂除锈作业;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修作业。 b)水泥尘:水泥运输、储存和使用。 c)电焊尘:电焊作业。 d)石棉尘:保温工程、防腐工程、绝缘工程作业;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修作业。 e)其他粉尘:木材加工产生木尘;钢筋、铝合金切割产生金

属尘;炸药运输、贮存和使用产生三硝基甲苯粉尘;装饰作业使用腻子粉产生混合粉尘;使用石棉代用品产生人造玻璃纤维、岩棉、渣棉粉尘。 2. 噪声 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主要是机械性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产生噪声的作业主要有: a)机械性噪声:凿岩机、钻孔机、打桩机、挖土机、推土机、刮 土机、自卸车、挖泥船、升降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传输机等作业;混凝土破碎机、碎石机、压路机、铺路机,移动沥青铺设机和整面机等作业;混凝土振动棒、电动圆锯、刨板机、金属切割机、电钻、磨光机、射钉枪类工具等作业;构架、模板的装卸、安装、拆除、清理、修复以及建筑物拆除作业等。 b) 空气动力性噪声:通风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铆枪、发电机 等作业;爆破作业;管道吹扫作业等。 3. 振动 部分建筑施工活动存在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危害。产生局部振动的作业主要有:混凝土振动棒、凿岩机、风钻、射钉枪类、电钻、电锯、砂轮磨光机等手动工具作业。产生全身振动的作业主要有: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移动沥青铺设机和整面机、铺路机、压路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作业。 4.窒息 许多施工活动存在密闭空间作业,导致窒息主要包括: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又只注重病人的安全,而忽略了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护理人员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护理工作主体的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 露后的处理,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护理人员工作的医院内,由于病人高度聚集,加上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医院特有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环境;同时由于护理工作高强度性,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学和工效学的高度应激状态。如何有效避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已迫在眉睫。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7年,意大利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1992年,美国医生被留置针扎伤感染HIV 2003年,美国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2009年,我国广东某医院某护工感染HIV…… 这么多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露, 那什么是职业暴露呢 职业暴露的定义.

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护理人员位居高危之首;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SARS &2002.11-2003.6,内地诊断病例5326例,其中医务人员1002例;死亡病例中约30%是医务人员;另据报道: 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急诊抢救中,6名医务人员均因无保护措施参加抢救,在抢救中均直接接触血液,频率最多的那位重伤员,后经检测证实是艾滋病人,致使6名医务人员全部遭受艾滋病毒职业暴露。半年后有2名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造成一起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的悲剧; 为什么护理人员易发生职业暴露呢?(图)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缘于: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工作对象:易感人群;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害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 生物性因素 主要包括由呼吸道传播的疾病;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禽流感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护理人员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患者,易受到职业伤害;大量调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对策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通过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环境因素及法律意识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护理人员潜在的职业危险性,并提出严格护理操作,积极体能锻炼及加强理论学习等方面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合理实施对策,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大大降低感染几率,更好地服务患者。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职业安全已成为医务工作者日益关注的话题。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因接触较多危险因素而易患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因此,如果护士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在危害自身健康的同时,还可能成为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给患者带来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所以,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尤为重要。 1 职业危害 1.1 生物因素护理人员工作量的2/3为注射操作,针刺伤为职业危害的首位。据调查研究,针刺伤时,只需4×10-6ml带有HBV(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1]。据有关资料研究,含病

毒浓度较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脑脊液、滑膜液、含血液的唾液[2]。护理工作需要直接、频繁地接触大量患者及其以上体液,所以,护士的感染机会极大。尤其是近代HIV/AIDS的出现,至今在全球扩散及蔓延,感染者不断增多。 1.2 化学因素护士每天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化学消毒剂,常见的有“金星消毒液、双氧水、甲醛、高锰酸钾、戊二醛”等,用于各种物品的消毒,这些消毒剂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缓慢的,不会迅速表露出一些自觉症状,往往容易被护士所忽略,但这些药物可以释放、挥发到空气中,有些药物可以通过皮肤、黏膜被人体直接吸收,对呼吸道及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甲醛1.0ppm浓度,可刺激眼、鼻、咽喉,刺激黏膜引起职业哮喘。还有化疗药物,护士在配制和接触这些药物的过程中经呼吸道、皮肤直接吸收,剂量虽小,但因蓄积的作用,便会造成白细胞减少、流产率高,甚至致癌、致畸等危害。据资料显示,长期接触细胞抑制制剂的护士,淋巴细胞染色体断裂,DNA损害明显增多[2]。 1.3 环境因素“三班倒”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可引起失眠、饮食代谢紊乱、慢性疲劳[3]。同时,长期的睡眠不足,对人的认知能力和神经性行为的影响也是严重的。主要表现:一为注意力下降,警觉性降低;二为认知能力下降,必将导致工作效率低;三为记忆力下降;四为经常感疲乏,即使睡眠充足,亦感觉疲劳、无力;患者的痛苦表情、患者及家属的无理刁难均可使护士产生不良心境。另外,护理

职业病危害的防护示范文本

职业病危害的防护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职业病危害的防护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职业病危害的防护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业场所防 护设施的防护,二是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工人健康的主 要防护手段。主要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服、 护眼镜片和面罩、呼吸防护器、防噪声用具和皮肤防护用 品等。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关键在于要懂得其防护特点和 性能,同时训练使用者正确使用、维护、管理。 1.防护帽 用于防止意外重物坠落或飞击损伤头部和防止有害物 质污染,多用聚乙烯等制成。视工种组合使用,如电焊工 安全防护帽等。防污染的防护帽主要是以棉布或合成纤维 制成的带舌帽。 2.防护服

主要有防热(非调节和空气调节两种),防止化学污染服,防止化学污染物质损伤皮肤或经皮进入体内等作用。 3.护眼镜片和面罩 主要防护眼睛和面部受电磁波(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辐射,粉尘、烟尘、金属和沙石及化学溶液溅射等损伤。防护眼睛的框架常用柔韧且能顺应脸型的塑料或橡胶制成。 护眼镜片有两类: (1)反射性防护镜片。 (2)吸收性防护镜片。 防护面罩有三类: (1)防护化学溶液溅射入眼和损伤面部的面罩。 (2)防热面罩。 (3)电焊工用面罩。 4.呼吸防护器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 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如注射这个占护士工作量2/3 的常规操作,护理人员如被刺伤则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因转运病人、给病人翻身可能导致护士腰背损伤;因身体长期固定于某一姿势可能导致手术室护士患颈椎病;因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使肿瘤科护士容易受到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的危害等。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劳动保护 1.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抗肿瘤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随着 剂量的增加,血小板和红细胞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还可引起远期毒性,即生殖系统毒性,表现为对生殖细胞有致突变作用以及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对高敏体质者,接触后可出现过敏反应。 2.护士吸收抗肿瘤药物途径护理人员在配制抗癌药物过程中,当打开粉剂安瓿及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 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药物逸出,通过裸露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 3.防护措施 (1)医疗机构和相应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化疗药品防护方案,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和设备,如手套、口罩、防护衣、抽排风设备等。 (2)严格细胞毒素药物的管理操作细胞毒素药物的人数应尽量减到最少;细菌毒素药物配置应集中化;运送距离应保持最短;在运输时应使用防碎和易清洗的容器;容器需清楚地标识以辨认它们的潜在危险;严格细胞毒素药物的操作区域规范;只允许经批准或受过培训的人员进入;该区只储存细胞毒素药物和工作设备;细胞毒素药物应分别储存在通风、安全的橱柜内;操作完细胞毒素药物和脱掉防护衣服后,员工应仔细彻底地洗手和洗脸。 (3)严格遵守接触抗癌药物操作规程配药前洗手,穿隔离衣、裤,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乙烯手 套后再戴一副乳胶手套,在操作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操作台面应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割安瓿前应 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物降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垫以纱布,以防划破手套;打开粉剂安瓿时应用无菌纱 布围绕安瓿颈部;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粉末逸出;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的污染,并且要求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气后再拔针,不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护士职业损伤的自我防护

护士职业损伤的自我防护 随着工作量增加,而护理人员不足,夜班频繁,导致护士睡眠质量下降,使护士易产生疲劳,工作中更易发生损伤,而疾病谱改变如乙肝、艾滋病的出现及不断增加,更使职业损伤越来越成为护士关注的重点。有调查显示,护士受伤中有2.5%的HIV 和40%乙肝丙肝感染,而艾滋病和乙肝被誉为“世纪瘟疫”和“超级癌症”。如何加强护士职业安全的防护,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将其从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潜在性伤害降到最低,保障广大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将护士职业危害分为几大类:事故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以及工作环境危害等,从而更好地做好护士职业危害的预防及处理。 护士OI 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 事故性危害:①锐器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事故性危害,其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经皮肤黏膜接触约80%,如刀剪、针尖、玻璃等,尤其是污染的手术刀片、拔针后的输液针头。由于我国慢性乙肝携带者约占总人口10%, 而HIV 在我国也呈增长趋势。护士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尤其是急诊患者,更易遭受锐器伤。护士一旦遭受污染的锐器伤,其危害更大,被传播乙肝、艾滋病的几率将增加,严重影响护士身心的健康。②意外伤:抢救急诊患者,尤其是外伤患者、酗酒神志不清者,患者常烦躁不安,护士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常常被抓伤以及被血液污染,由于护士肩负着院前急救,经常需要搬运患者,在搬运过程中容易扭伤身体,如造成腰肌

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脚踝扭伤等。 物理性危害:①放射性损害:尤其是放射科护士,对一些危重无陪护人员进行放射线检查时,经常需要陪同,从而造成不同程度X线损害。有报告显示即使小剂量暴露,长时间接触会因蓄积作用而致畸、致癌。②各种电器:如在消毒灭菌工作中,紫外线、臭氧对人体有危害。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时,如果使用不当,如开灯调试,紫外线会灼伤眼睛、皮肤,引起紫外线眼炎或皮炎,高浓度吸入可致胸闷、肺水肿等。 化学性危害:①化学消毒剂:临床上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医疗废物,刚刚配制好的消毒液,含氯的气味大,对眼睛及呼吸道造成损害,轻者引起咳嗽、眼痛,重者引起胸闷、头痛,甚至过敏性哮喘以及发展为肺气肿。②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对接触者也有较大的毒性,护士在配制、使用和处理化疗药物时,如防护措施不当,会对身体带来不利影响。有报道称长期低剂量接触化疗药物,可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或吞食等途径进入体内,引起皮炎、头痛、恶心、呕吐、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对怀孕女性可致自然流产、先天性畸形的增加,并且会导致护士脱发、疲劳、口腔炎、月经不调等。③医疗废物:一次输液用品多是P VC 产品,研究认为它与子宫内膜异位、内分泌失调及癌症有关。而体温表破 碎、血压表使用不当,造成水银外溢,水银也具有一定 的神经和肾毒性。 生物性危害:①护士抢救及护理危重患者,常常被患者的血液、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喷溅至面部。②由于医院患者相对集中,如果病室通风不及时,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细菌、病菌,容易形成气溶胶弥漫在空气中。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护士主要的工作场所是医院,而医院是病人集中、病原体聚集的地方,护士在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时,潜在的职业危害日渐突出,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护士应能辨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科学的防范措施,自觉做好职业防护,保障自身职业安全。 一、概念 1.护士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护士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常处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的环境中,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称为护士职业暴露。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以及光、热、电磁辐射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的影响。 3.标准防护是指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体内物质都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职业感染传播疾病的策略。 二、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一)生物性因素护士职业损伤的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对机体的伤害。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每天与感染这些微生物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各种器具、衣物等密切接触,因而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具体为:①细菌: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等,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②病毒:常见的为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和血液感染护士。其中最危险的、最常见的是艾

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二)化学性因素 1.化学消毒剂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可通过皮肤、眼及呼吸道等途径对护士造成损伤。轻者可引起皮肤过敏、流泪、恶心、呕吐、气喘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肺炎等,甚至造成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2.化疗药物化疗药物不仅会使病人出现毒性反应,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如果防护不当也会造成潜在危害。护士在进行药物的准备、注射及废弃物丢弃过程中,化疗药物均有可能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入侵护士体内。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更有可能受到伤害,常表现为:白细胞数量减少、流产率增高,甚至导致畸形、肿瘤及脏器损伤等。 (三)物理性因素 1.机械性损伤常见的有跌倒、扭伤、撞伤等,特别是负重伤对护士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护士由于职业关系,在护理工作中常常会搬动病人或较重物品,如身体负重过大或用力不合理,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负重伤比较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主要原因包括:①工作强度大:临床护士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身体承受力下降;在搬运病人、协助病人翻身时,腰部负荷过大,如用力不均衡或弯腰姿势不当,很容易造成腰部损伤。②外界温差的刺激:较大的温差刺激会阻碍腰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营养的供给,加快椎间盘的退变,引发腰肌劳损,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大大增加。③长期的积累损伤:临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受到职业危害的48人次供应室护士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于特殊工作性质,受到职业危害的几率非常大。结论改善设施条件,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普及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职业危害。 标签: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 职业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供应室肩负着全院复用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供应室护士每天接触污染的物品,用多种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对身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加上医院普遍不重视供应室,设施条件差,极易导致与工作相关的疾病[1]。为减少职业危害,保障供应室护士身体健康,现将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职业防护对策。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1年5月发生在本院供应室的48人次护士职业危害相关材料,护士年龄4~54岁,平均48岁。 1.2 方法对上述的48人次的护士资料按职业危害形式、职业防护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形式见表1。 2.2 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情况48人次中,无一人次按要求做好相应的标准防护工作。事后调查,48人次操作时均存在侥幸心理,或是认为标准防护太麻烦。 3 讨论 3.1 职业危害原因分析 3.1.1 认识不到位供应室护士缺乏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薄弱。有研究表明,如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量要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1]。由此看来,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操作时,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3.1.2 工作强度大由于供应室不是营利科室,医院多把年龄大,体弱多病的护士放在供应室。另外,基层医院条件差,全人力操作,加之现在要求全院各科室,尤其手术室各种重复使用的器械包,全部由供应室回收、清洗、消毒、灭菌,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655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 在生产环境中,由于生产因素而产生的一切噪声,都称为职业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对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强烈的刺激,能引起机能障碍,并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于全身其他器官,尤其是心血管系统。据我国研究表明,噪声作业场所的工人感到心烦、头痛、头晕、失眠、易梦、记忆力减退较为普通,并随噪声强度增大而神经衰弱阳性率相应增高,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下劳动,特别是95分贝以上,神经系统受影响更严重。噪声对人体作用最明显的是听觉器官的损害,轻则听力下降,重则耳聋。

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耳聋,属于职业病。它是在强烈噪声反复作用下,听觉的功能发生变化,出现听觉疲劳,听力下降,下班后也不能完全恢复,进而发展成器质性病变造成内耳的退行性改变,出现职业性耳聋。 职业性噪声的防护 进行预防性体检: 主要根据超过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的多少来安排:不超过10分贝的,3年检查一次;超过11-20分贝的,2年检查一次;超过20分贝以上的,每年检查一次。 降低职业性噪声: 1、工业企业要加强领导,改革工艺,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工业噪声。 2、对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要采用新技

职业危害分析和防治措施

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 一、前言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确保项目部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措施。 二、本项目职业性危害因素 职业病是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职业性危害因素即是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本项目经理部存在以下:接触粉尘、电气焊、防水、高温、噪声等有毒有害作业,本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将有效保护接触以上危害性因素的劳动者的健康。 三、防治方针和目标 一)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项目部监督、各分部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二)目标 杜绝重大职业伤害事故,年负伤率控制在5‰以下。 四、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 一)管理组织 1、项目部设立以主管领导为主的专(兼)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组织,负责项目部的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和各分部职业卫生监督工作,具体日常工作由安质部负责,办公室给予协助。 二)管理职责 1、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2、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地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使职工了解熟悉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掌握职业卫生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杜绝和减少职业性危害。 3、按规定向职工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改善员工工作条件,减少职业性危害因素。 4、定期组织项目部职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五、职业病危害种类 根据本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项目部的职业危害共分为六大类:生产性粉尘、缺氧和一氧化碳、有机溶剂、焊接金属烟雾、高温和噪声。 1、生产性粉尘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材料的搬运使用、混凝土的拌和。混凝土的凿除,均会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 在建筑物地下或狭窄空间通风不畅情况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或一氧化碳中毒。 3、有机溶剂 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性质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害因素中,造 成护士身心两方面不同程度的伤害。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职业安全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 重视和关注,现将常见的职业损伤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1职业损伤危害因素 1.1物理因素: 1.1.1 锐器伤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 发生率年人均0.98次,不仅引起皮肤黏膜损伤, 还存在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据报道,其中有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染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疾病。 1.1.2负重运动性危害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需协助病人翻身、过床等搬运工作,常致 腰背疼痛,据调查,目前国内护士腰背痛的终身患病率高达77.9%~80.8%。手术室护士站立 时间过长,身体长期固定某一姿势,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1.3辐射放射性检查,如x线、CT、透视等产生的电离辐射会给医护人员造成机体损伤, 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常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致 皮肤红斑效应,造成起泡、脱皮及致癌,还可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 1.2化学因素: 1.2.1消毒剂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 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据 有关报道:孕妇接触环氧乙烷流产率高达16.7%,在早孕期接触危险性更大。 1.2.2细胞毒性药物临床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药时接触肿瘤药物和化疗病人的分泌物、排泄 物时不注意防护,药物通过汽化经皮肤、呼吸道吸收,虽每次量很少,但频繁接触,会因蓄 积作用产生远期影响,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可有骨髓抑制、致癌、致畸的危险。 1.2.3废气、污染气体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工作环境里存在残余的麻醉废气,有可能产生不 良的生理、生育、心理行为影响。医院常用的体温计、血压计中的水银外漏后在室温下可蒸 发形成汞蒸气。汞蒸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可致慢性汞中毒、过敏性皮炎等。 1.3 生物因素医院是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的地方,护士在各种操作中直接频繁的接触患者及 患者的体液、血液及分泌物,若不注意自身防护,如工作服穿着时间较长,沾有血迹未及时更换,有些护士洗手后用工作服拭干,穿工作服进餐等,都有可能造成自身感染,且成为传播 媒介,其中最具有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1.4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的心理危害是由精神压力、工作紧张、倒班、生活缺乏规律引起的。 巨大的压力给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防护措施 2.1加强对医护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医院要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操作程序,鼓励护士参加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掌握自我防护知识,可减少职业损伤 的发生。 2.2接触各种锐器及感染性废弃物,应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对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必须毁形分类处理。医院要提供安全的医疗装置,以降低锐器刺伤的发生。一

(推荐)办公室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办公室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现代化办公让我们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办公革命,由于长期接触电子视频工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相应的职业病,在工作中注意职业病防治,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1视屏作业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是综合的,其中包括: (1)电磁辐射。在VDT的周围可测得X射线、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甚高频、中频、低频、甚低频、极低频、静电场等,但剂量均很小,不超过各自的现行卫生标准; (2)屏面的反光、眩光和闪烁,可对VDT工作人员的视觉造成较大的负荷; (3)长时间专注地注视屏幕和文件及进行键盘操作所引起的视力紧张和精神紧张; (4).强制体位,VDT作业时,操作者必须端作、上臂垂直、前臂和手保持水平,长时间作业能引起持续的静态紧张,工作台和工作椅如不合适,更易造成某些肌肉群的过度紧张,表现为颈、肩、背、臂及腕、指关节的发僵、疼痛、麻木、痉挛等,一般称为“颈肩腕综合症”。此外,VDT室多为空调室,往往室内外温差大,空气中阴离子浓度偏低,阳离子浓度增高,阴阳离子比例失调,臭氧浓度明显低于自然通风的办公室,由于工作人员较多或换气较差,CO2浓度增高,细菌数量增加,致使VDT工作室内的卫生质量下降。长时间持续紧张作业所引起的全身疲劳以及长时间于空调室内作业,可导致VDT作业人员头痛、头晕、乏力、

记忆力减退的比例高于一般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行为测试的结果显示,注意力、记忆力、视运动反应下降,并有许多人反映易患感卧

VDT。灰眼睛的酗是些了作业中暴突出的职业病危害,屏幕反射、炫光、眩光、工作场所照明不合理,以及VDT作业者每天在屏幕、文件、键盘上频繁地调节,两眼在量度和视距的频繁变化中过度调节,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出现一系列视觉疲劳症候群,如眼酸、眼胀、眼睛疼痛、眼球沉重感以及流泪、发痒等。 此外,虽然VDT电磁辐射对人体可能不是一种有害的辐射源,但其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尤其是VDT作业对妊娠结局及胚胎发育的影响,各国学者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长时期从事VDT作业的操作人员,应遵守以下原则,进行健康防护。 (1)工作室要注意通风、换气、合理使用空调,改善工作环境的微小气候,使之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电脑桌上的键盘和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采取坐姿时肘部的高度,最多和肘部等高。购买鼠标时,选用弧度高、接触面宽的。使用鼠标时手臂尽量不要悬空,靠臂力来移动鼠标而不要用腕力; (3)为保护眼晴,应采用一定的预防措施,如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并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压力。否则,不只是眼睛,可能身体的其他器官也会因此而承受压力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摘要:血透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大量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血透室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存在更多潜在的危险因素,面临着更多的职业危害,成为潜在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血透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的总结,防护知识的探讨,以提高相关部门和血透室护士自身对血透室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更为健全的防护措施。 1 职业危害 1.1 生物性危害 血透室是肾病终末期患者和中毒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护士在抢救患者或做操作的过程中,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职业性感染是最主要的生物性感染,职业感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进入体内。尿毒症的患者,中毒患者,常有呕吐,腹泻,贫血患者常有输血,很多急诊患者未明确的诊断,抢救患者时紧张的氛围,以及透析器材的复用,都使得护士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血液。另一途径:锐器伤是职业感染最重要的感染途径,护士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接触到不同的锐器:针头,剪刀,玻璃。特别是针头:动静脉穿刺针,注射针头,采血针。因此锐器伤是院内常见的职业伤害,据相关文献报道,护士发生锐器伤占医院锐器伤总数的42%~70%,52%的护士在工作中有过锐器伤经历,95%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而被污染的锐器则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而传播。危害最大,最常见的(HIV,HBV,HCV)。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中,它们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2]。由于血透室的特殊性,工作过程中被污染的几率更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公布的资料:目前中国检测发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为14.1万人,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3]。有关报道显示,美国透析室工作人员肝炎感染率2.0%,比一般居民高4倍[4]。可见透析室护士面临着严重的生物性危害。 1.2 化学性危害 因为血透室广泛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84消毒液、戊二醛、甲醛。这些消毒液使用浓度较高,却血透室作为一个相对密闭的工作场所,在使用这些化学消毒剂的过程中,护士不可避免的长时间接触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可经过呼吸道,皮肤,黏膜而吸收,易至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皮炎,结膜炎,接触高浓度的消毒液可灼伤皮肤,滴入眼睛可导致短暂失明,持续大量接触这些有害因子,会导致人体肝肾器官的损害,而且有致癌的危险,透析液的挥发可引起刺激性的干咳。在这样局限的空间里,各种消毒剂的挥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摘要] 通过分析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在护士身上的发生率。笔者分析了医院各个科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总结常见的职业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护对策。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并会正确的采用各种防护措施,遭受职业危害的机率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临床护士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并正确合理的采用各种防护措施。 [关键词] 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36-04 nurses’ occupational harm and its protection guanyanhuazhaomingyao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occupational harm which the nurses faced in the clinical work, we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to improve the clinical nurses’self protection awareness,and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occupational harm.w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occupational harm the nurses faced who working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the hospitals.then,we summarize the common occupation harm,and

护士在执业中的自我保护

欢迎阅读 目录 目录 .......................................................................................................................... - 1 - 护士在职业中的自我保护 ...................................................................................... - 1 - 引言 ....................................................................................................... - 2 - 第一章护理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2 - 第二章护士在职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 - 3 - 第三章护士如何实现自我保护................................................................ - 4 - 第一节防护操作措施............................................................................. - 4 - 第二节护士自我防护方法..................................................................... - 5 - 第三节学习护理安全知识 ...................................................................... - 6 - 第四章结论 ........................................................................................ - 8 - 致谢 ....................................................................................................... - 8 - 参考文献................................................................................................. - 8 - 护士在职业中的自我保护 摘要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是集治疗、检查、急诊、抢救、手术的重要场所,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每个患者来医院就诊都离不开护理,而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的护士,身边则存在着许多的危险因素,威胁着她们的身体以及精神方面的健康,使其受到很大的困扰,甚至影响她们的工作和学习。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执业中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各种医疗操作规程,严格以章执行。然而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已成为护理工作迫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护士在职业中的常见损伤因素及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做一简单的阐述和分析。就各种因素提出相应防护措施,并指出当今医疗环境中应该注意的几个职业防护问题。 关键词 临床护士职业损伤自我防护 正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