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第四章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第四章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第四章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第四章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一、历年真题

(一)单选题

1.最早规定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普选制的是( A )(2002年4月)

A.1949年的《共同纲领》

B.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1953年的《选举法》

D.1954年的《宪法》

2.1953年2月通过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的是( C )(2002年4月)

A.中共中央委员会

B.政务院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罢免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力归( D )(2002年4月)

A.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B.同级人大常委会

C.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D.下一级人民政府

4.将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的范围由乡、镇一级扩大至县级是在( A )(2002年7月浙江)A.1979年 B.1982年 C.1986年 D.1995年

解释:P49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建国后的第二部选举法。第二部选举法对第一部选举法做了如下重要修改:(1)将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的范围由乡、镇一级扩大至县级。所以选举法的几次修改,主要修改了哪些内容还是比较重要的。需要记记清楚。

5.主持选举省级人大代表的是同级( )(2003年4月)

A.党委

B.人大常委会

C.人民政府

D.选举委员会

6.我国选举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实行差额选举。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 )。(2003年7月浙江)

A.1/2至1倍

B.1/3至1倍

C.1/5至1/2

D.1/5至1倍

7.中国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市级人大代表、县级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 )。(2003年7月浙江)A.3倍 B.4倍

C.5倍

D.6倍

8. 建国以后第一部《选举法》颁布的时间为()(2004年4月)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9.台湾籍的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地点在()(2004年4月)

A.代表所在地

B.北京

C.香港

D.台湾

10.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选举法》共有()(2004年4月)

A.2部

B.3部

C.4部

D.5部

11.在直接选举中,代表侯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2004年7月)

A.1/2至1倍

B.1/3至1倍

C.1/5至1/2

D.1/5至1/3

12.当代中国选举的平等原则首先表现在()(2005年4月)

A.无居住年限限制B.不分种族和宗教信仰

C.无政治条件限制D.一人一票制

13.1979年颁布的第二部《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的投票方法是()(2005年4月)A.举手代投票B.举手代投票,并可采用无记名投票

C.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D.可以采用无记名投票或记名投票

14.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罢免全国人大代表应由全国(D)(2005年4月)A.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过半数通过

B.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过半数通过

C.人代会主席团会议过半数通过

D.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

15.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在其任期内,如触犯法律(非现行犯)在逮捕或刑事审判前须经本级()(2005年4月)

A.公安机关许可 B.检察机关许可

C.人大常委会许可D.人民法院许可

16.我国宪法和选举法都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不超过( )(2005年7月)A.5000人B.4000人

C.3000人D.2000人

17.直接选举时,代表候选人当选的基本条件为( )(2005年7月)

A.获得全体选民的过半数的选票B.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

C.获得全体选民的过2/3多数的选票D.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2/3多数的选票

18.中国选举的平等性原则首先表现为( )(2005年7月)

A.直接选举制B.“一人一票制”

C.秘密投票制D.程序严密

19.分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机关是()(2006年4月)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全国人大委员长会议

C.全国人代会主席团 D.中共中央政治局

20.我国选举法规定,人口超过1亿的省,人代会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2006年4月)A.700名B.800名

C.900名D.1000名

21.在直接选举时,要使选举有效,参加投票的选民必须达到选区全体选民的()(2006年4月)

A.半数 B.过半数

C.三分之一 D.四分之一

22.我国现行选举法规定,人口特少的其他聚居民族,至少应有代表( )(2006年7月)

A.1人B.2人

C.3人D.4人

23.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渊源于( )(2006年7月)

A.我国古代的甄选制度B.民国初期的选举制度

C.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D.革命根据地的选举制度

24.根据代表法规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非经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逋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是()(2007年4月)A.乡级以上人大代表 B.县级以上人大代表

C.设区的市级以上人大代表D.省级以上人大代表

25.根据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的地方公布选民名单的日期是选举日的()(2007年4月)A.20日以前B.15日以前

C.5日以前D.2日以前

26.我国第一次决定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自治县的法律文件是()(2007年4月)

A.1953年选举法B.1979年选举法

C.1982年选举法修正案D.1986年选举法修正案

27.我国现行选举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中,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2007年7月)

A.8倍

B.5倍

C.4倍

D.2倍

28.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是()(2007年7月)

A.全国人大代表

B.省级人大代表

C.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

D.不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

29. 2004年修正后的《选举法》规定,原选区选民对县级人大代表提出罢免案必须有( )(2008年4月)

A.20人以上联名

B.30人以上联名

C.40人以上联名

D.50人以上联名

30.“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体现了我国选举制度的( ) (2008年4月)

A.平等原则

B.直接选举的原则

C.秘密投票原则

D.普遍原则

31.我国县级和县级以下主持直接选举的选举机构是( ) (2008年4月)

A.县级选举委员会

B.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

C.县级人大常委会

D.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

32.“一人一票制”体现了选举的( )(2008年7月)

A.普遍性原则

B.直接选举原则

C.平等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

33.主持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的机构是( ) (2008年7月)

A.县级人大常委会

B.县级人大常委会和乡级人大主席

C.县级选举委员会

D.县级和乡级选举委员会

34.香港特别行政区出席全国人代会的代表必须是( ) (2008年7月)

A.香港居民

B.无外国居留权的香港居民

C.香港居民中的中国公民

D.居住满20年的香港居民

35.原选区选民提出罢免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法定联名人数为()(2009年4月)A.10人以上B.20人以上

C.30人以上D.50人以上

36.选民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委托不得超过()(2009年4月)

A.1人B.2人

C.3人D.5人

37.直接选举中,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公布的时间应在选举日的()(2009年4月)A.5天以前B.10天以前

C.15天以前D.20天以前

38.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主持选举的机构是()(2009年4月)

A.县级人民代表大会 B.县级人大常委会

C.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D.县级选举委员会

39.原选区选民罢免县乡人大代表的法定人数为()(2009年4月)

A.1/5以上B.1/4以上

C.1/3以上D.1/2以上

40.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提出罢免由其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所需的法定联名代表数为()(2009年4月)

A.1/5以上B.1/10以上

C.1/15以上 D.1/20以上

41.第一部选举法规定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2009年7月)

A.16周岁

B.18周岁

C.20周岁

D.22周岁

42.《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选举经费由()(2009年7月)

A.政党筹资

B.选民捐资

C.国库支出

D.候选人自筹

43.选民推荐人大代表候选人须()(2009年7月)

A.5人以上联名

B.10人以上联名

C.20人以上联名

D.30人以上联名

44.张卫是新华市江东区人大代表,因其不称职,原选区选民要对他提出罢免,原选区选民向区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罢免案须有()(2009年7月)

A.20名选民联名

B.30名选民联名

C.40名选民联名

D.50名选民联名=

45.我国选举法规定,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法定年龄为()(2010年4月)A.18周岁B.20周岁

C.21周岁D.23周岁

46.全国人大代表总名额中,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应占()(2010年4月)

A.8%左右B.12%左右

C.18%左右 D.22%左右

47.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颁布于()(2010年7月)

A.1949年

B.1950年

C.1953年

D.1954年

48.我国规定乡级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是()(2010年7月)

A.1953年颁布的《选举法》

B.1954年颁布的《宪法》

C.1979年颁布的《选举法》

D.1982年颁布的《宪法》

49.选民登记按()(2010年7月)

A.社区进行

B.街道进行

C.选区进行

D.企事业单位进行

50.李可是省人大代表,在省人代会闭会期间因受贿案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检察机关在执行逮捕时,须经省()(2010年7月)

A.人民政府许可

B.人代会许可

C.人代会主席团许可

D.人大常委会许可

51.我国县级及县级以下负责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的机构是()(2011年4月)

A.县级人民代表大会

B.县级人大常委会

C.村委会或居委会

D.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

52.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人民代表的候选人,其联名推荐的选民应在()(2011年4月)

A.5人以上

B.10人以上

C.20人以上

D.50人以上

53.原选区选民提出罢免县级人大代表的联名人数为()(2011年4月)

A.10人以上

B.20人以上

C.30人以上

D.50人以上

54.最早出现选举制的国家是()(2011年7月)

A.中国

B.雅典

C.意大利

D.英国

55.规定县级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是()(2011年7月)

A.1953年颁布的选举法

B.1954年颁布的《宪法》

C.1979年颁布的选举法

D.1982年颁布的《宪法》

56.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2011年7月)

A.5年有效

B.10年有效

C.20年有效

D.长期有效

57.主持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的机构是本级()(2012年4月)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大常委会

C.人大主席团D.选举委员会

58.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须获得全体代表选票的() (2012年4月)

A.1/4以上B.1/3以上

C.1/2以上D.2/3以上

59.我国《选举法》规定,选举委员会公布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 (2012年4月)A.10天以前B.15天以前

C.20天以前D.30天以前

60.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次明确规定,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比例不低于() (2012年4月)

A.8%B.12%

C.18% D.22%

61. “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体现了我国选举制度的( )(2012年7月)

A.平等原则

B.直接选举的原则

C.秘密投票原则

D.普遍原则

62.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规定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 ) (2012年7月)

A.16周岁

B.18周岁

C.20周岁

D.22周岁

63.张卫是新华市江东区(县级)人大代表,因其不称职,原选区选民要对他提出罢免,原选区选民向区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罢免案须有( ) (2012年7月)

A.20名以上选民联名

B.30名以上选民联名

C.40名以上选民联名

D.50名以上选民联名

64.我国的《选举法》规定,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全国人大代表( ) (2012年7月)

A.1名

B.2名

C.3名

D.4名

(二)多选题

1.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原则是( )(2002年4月)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

B.选举的平等原则

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D.举手投票和无记名投票相结合的原则

E.秘密投票的原则

2.选举法规定,在直接选举中可以提名代表候选人的有( )(2002年7月浙江)

A.人大常委会

B.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单独推荐

C.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推荐

D.选举委员会

E.选名10人以上联名

3.根据我国《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行政区域有()(2006年4月)A.市辖区B.设区的市

C.县D.不设区的市

E.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有( )(2006年7月)A.正在受拘留处罚的 B.正在取保候审的

C.未满18周岁的D.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E.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5.直接选举的人民代表候选人可以由( )(2008年7月)

A.各政党提名推荐

B.各人民团体提名推荐

C.选民10人以上联名推荐

D.县级人民政府推荐

E.选举委员会推荐

6.中国选举制度的原则有()(2009年7月)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

B.平等原则

C.秘密投票原则

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结合原则

E.民主集中原则

7.各级人大代表在本级人代会期间依法行使的职权有()(2011年7月)

A.参加会议、听取报告

B.提出议案

C.提出质询案

D.提出罢免案

E.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8.我国《选举法》规定的选举程序包括()(2012年4月)

A.成立选举机构B.划分选区

C.选民登记D.提出与确定代表候选人

E.计票和确定当选

(三)名词解释

1.秘密投票(2004年7月)

(四)简答题

1.简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人大代表的职权。(2005年4月)

2.简述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2005年7月)

3.人民代表履行代表职权时有哪些基本保障?(2006年4月)

4.简述秘密投票的原则。(2008年4月)

5.结合邓小平的有关论述说明我国实现直接选举是个逐步实现的过程。(2008年4月)

6.简述我国选举制度中的平等原则。(2009年4月)

7.简述如何对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提出罢免要求。(2010年7月)

8. 简述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2011年7月)

9. 简述人民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

(五)论述题

1.某县将选举新一届县人大代表。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实习生小张为本次选举草拟了下面这份工作规划。请对这份“规划”进行修改,并简述改或不改的理由。(2003年4月)

××县选举新一届县人大代表的工作规划(草案)

(1)设立县选举委员会,主持本次选举工作。

(2)为贯彻平等原则,人大代表的名额按大体相等的人口比例加以分配。

(3)城镇由镇人大选举产生县人大代表,农村由选民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县人大代表。

(4)城乡选举县人大代表时一律实行无记名投票与等额选举。

(5)为加强党的领导,代表候选人均由中共基层党组织提出。

2.李某是山东省青岛市居民,他想参选北京市朝阳区人大代表和北京市人大代表,根据我国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程序,说明李某怎样才能当选为北京市朝阳区人大代表和北京市人大代表。(2005年4月)

3.比较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和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的不同职权。(2009年4月)

4.试述人大代表执行职务时享受人身特别保护权和其他物质、时间等方面的保障的原因。(2009年7月)

5.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对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主要保障措施。(2010年7月)

6. 试述秘密投票原则的基本内容。(2011年7月)

7.试述我国《代表法》对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主要保障措施。

(六)材料分析题

2. 2007年11月江东市沿江区举行区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外语学校第一选区可以选举产生1名正式区人大代表,王老师和李老师被确定为该选区的正式候选人。请联系直接选举中有关投票选举和当选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010年7月)

(1)王老师如果要有效当选人大代表,选区需多少选民参加投票?他必须获得多少选票?(2)如果王老师和李老师获得相同票数,如何确定谁当选?

(3)如果王老师和李老师均未获得过半数选票,如何确定谁当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商品含义的是() A、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B、具有稀缺性的物品 C、为自己而生产的有用物品 D、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 2、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生产关系 D、交换关系 5、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6、具体劳动()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8、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市场供求关系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9、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二者成正比 B、二者成反比 C、二者总按相同比例变化 D、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 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

11、从本质上看,货币是() A、特殊的资本 B、普通的商品 C、一般等价物 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2、在商品赊购赊销中,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3、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货币流通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6、价值规律是()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17、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 A、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B、价格总是低于价值 C、价格总是等于价值 D、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8、“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 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 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A、生产资料 B、劳动力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2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商品按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劳动力成为商品 21、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 A、生存资料的价值 B、生产资料的价值 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D、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 22、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中国领导人选举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领导人选举制度 篇一:浅析中国与美国元首选举制度差异原因 浅析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选举制度 差异的原因 摘要: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在国家选举制度上的相同和差异是值得关注的,而两国的国家领导人选举制度更是值得浅析的。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和保障,政治选举在西方国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体系已趋于完善,中国历经了上下五千年的封建专制王朝,一直以家族血统传承政治职务,而政治选举制度始于近代,时间相对短暂,所以还不完善,美国臻于完善的选举制度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美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构建的符合自己国情的制度,他们的这种先进制度需要我们选择性的学习。 关键词:领导人、选举制度、差异、原因 选举制度,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国家选举其国家领导人或各级政权代表的,由有关程序、法律、规则等构成的一整套体系。一国的选举制度既是该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与该国的其他政治制度有密切关联,还与该国的历

史传统、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息息相关。 一、中美两国领导人选举制度的概述 (一)美国的领导人选举方式 美国总统并不是直接民选,而是(中国领导人选举制度)由各州按照人口的比例委任选举人团代表选出。获得一个州相对多数选票的候选人,其所属政党可推选该州所有的选举人作为团代表,各州选举人团代表皆为民选。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选举团制度,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拥有投票权的人称为“选举人”,由各州分别推派,再由各州选举人组成“选举团”,集中在本州的州府投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各州选举人的人数等于该州派出的参议员人数和众议员人数之和。美国宪法规定,各州不论大小,每州各有两名参议员,国会众议员依据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美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依普查结果重新分配众议院议席。美国的国会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采取多数选举制度,美国人称作“相对多数制”,即在应选名额只有一名的情况下,得票最高的候选人当选,得票数不要求超过有效选票的半数,也被称作“领先者当选”制度。 (二)中国的领导人选举方式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国家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决定。选举国家机构领导人员的程序,包括推荐候选人、讨论酝酿候选人、确定正式候选人、投票选举等几

西方当代选举制度

2013年《比较公共行政》课程论文 题目: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制度 摘要 选举制度是当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也是公共权力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依据。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它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并随其变化而变化。在人类历史上先后经历过奴隶主政治制度、封建制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总体而言,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已经相对成熟,特别是选举制度,已成为人类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而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待完善与发展,通过本文对完善我国选举制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方中国当代选举制度政治制度

目录(示例) 1前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5) 2****** (6) 2.1****** (6) 2.2****** (7) 2.3****** (8) 3****** (9) 3.1****** (9) 3.2****** (10) 3.3****** (10) 4结论与建议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我们讲“西方”,在地理概念上主要指西欧北美地区,在政治概念上泛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是指近现代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它是在同中世纪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此外,它是西方国情和政治文化的产物,代表了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治文明和发展道路。 我们把制度定义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规范、一种行为规则,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制度等。事实上,政治制度并不是某些先哲们头脑中的产物,也不只是档案架上陈列的文字条例,而是人类政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关于“政治制度”的界说,古往今来,众多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早可追溯到23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他在《政治学》中写道:“一个政治制度原来是全城邦居民由以分配政治权利的体系。”法国著名政治学家迪威尔热定义政治制度为:“政府机构的总和”。前苏联科学院一致认为:政治制度“是形成个人政治意识和标明参与政治过程的阶级、集团及其组织的相互关系的实际行之有效的准则和行为规范,是政治领导借以实现它对社会的监督和管理特权所用的方法”。如此等等。实际上,政治制度是一个广泛的范畴,不仅包括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制度,而且还包括一些列的具体的政治制度和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是各类政治实体在政治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一、西方选举制度概述 选举活动古已有之,但现代的选举制度与欧洲中世纪末期一些国家出现的等级会议有关。中世纪末期,英、法等国出现过等级(三级)代表会议,除贵族和僧侣参加外,一部分城镇自由民(市民)也被邀与会。英国自13世纪开始,每个市镇选派2名自由民(市民)代表参加等级会议。推选自由民代表的方法为后来资产阶级选举制度的创建积累了经验。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提出建立议会、人民主权等政治口号。资产阶级在建立代议机关的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选举制度。现代

2018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材料 (选择题1)

一、单项选择题:10题(1′×10=10′) 1、国家政体形式千变万化,纷繁复杂,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君主制和(A )。 A 、共和制 B 、民主制 C 、联邦制 D 、单一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P4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民主专政 D 、单一制 3、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B )中,第一次提出中国未来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要建立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 A 、《论十大关系》 B 、《新民主主义论》 C 、《矛盾论》 D 、《实践论》 4、全国人大代表的总额不超过(B )。P16 A 、2500 B 、3000 C 、3500 D 、4000 5、我国宪法规定,如果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或者(C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开全国人大会议。 A 、1/3 B 、1/4 C 、1/5 D 、1/6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需达到法定人数,全国人大会议需要有(B )以上的代表出席,才可以举行。P21 A 、1/2 B 、2/3 C 、3/4 D 、4/5 7、宪法修正案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和(C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才有权提出。P23 A 、1/3 B 、1/4 C 、1/5 D 、1/6 8、在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在全国人大补选之前,由(B )暂时代理国家主席职位。P26 A 、总理 B 、全国人大委员长 C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D 、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 9、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为(C )年。P27 A 、3 B 、4 C 、5 D 、6 10. 我国宪法规定,法律由(B )根据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公布。P25 A 、国务院总理 B 、国家主席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11.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为(C )。P27 A 、3年 B 、4年 C 、5年 D 、6年 12、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每年举行(A )次会议。P20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1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B )。P7 A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 、民主集中制 C 、首长负责制 D 、层级制

2019电大公共行政学第四章自测

公共行政学第四章自测答案 1、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 上诉三者,即ABC 2、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演变而来的。 稳定性 3、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英国 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美国 5、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 半总统制 6、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 瑞士 7、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体制。 自治体地方政府 8、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国的地方政府。 德国 9、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的行政区。 特殊型 10、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的行政区。 特殊型 11、行政体制的特点主要有()。 历史的继承性, 严格的系统性, 鲜明的政治性, 相对的滞后性, 较强的稳定性 12、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 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 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 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 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13、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 中央政府体制, 地方政府体制, 行政区划体制 14、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 比利时, 加拿大, 斯里兰卡

15、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 墨西哥, 埃及 16、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 葡萄牙, 坦桑尼亚, 奥地利, 芬兰,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 17、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 自治体地方政府, 公共行政学是政治较强的学科, 三权分立制地方政府呢 18、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 传统型, 特殊型, 发展型 19、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 民族自治原则, 政治原则, 有效管理原则, 有利于发展的原则, 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 20、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 (2)较强的稳定性; (3)严格的系统性; (4)相对的滞后性; (5)历史的继承性。 21、如何理解行政体制鲜明的政治性特点? (1)行政体制必须体现政治和政治体制的要求,是实现政治统治目标,加强政府合法性功能的体制性的和强制性的工具。行政体制的确立和改革必须由政治权威决定,它附属于政治权威和政治体制。 (2)国家意志和公共利益必须通过行政系统贯彻才能实现。 (3)行政体制是以各级各类行政组织有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价值的。政府公平、高效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满足广大公众的要求,就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那种认为公共行政是纯事务性的管理是不符合实际的。 22、如何理解行政体制较强的稳定性特点? (1)行政体制是由政治体制的稳定性决定的。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一般是不会轻易变动的,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2)一种行政体制一旦形成,便不会经常变动。它不仅可以确保公共行政管理的有序性,也可以确保社会的稳定。 23、简述委员会制的特点。

浅谈中国的选举制度

《浅谈中国的选举制度》 摘要:由于我国历史上民主传统的缺乏、社会主义在前进途中出现的曲折,以及一段时期对建设民主政治的忽视,目前我国选举制度的民主程度还不够高,已确立的制度还没有完全贯彻落实,整个选举制度也显得不够健全和规范。因而完善和改革选举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直接选举监督平等 引言:在我国改革的大潮下,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领域都有所突破,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政治权利也受到尊重和保障。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让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学术界也提出了,要尊重广大人民的尊严权和发言权,而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推动民主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民主政治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作为民主支柱之一的选举制度仍有不足,需要去改进和完善。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正文 1选举与选举制度比较 现代社会里,大多数国家宣布“主权在民”,或“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只有人民才能行使国家权力,但是鉴于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和统治的需要,人民不可能事事亲为,因此必须通过选举选出代表,将属于全体国民的国家权力委托给代表组成的国家机关去行使,从这一意义上讲,选举是人民进行全力委托的行为,是国家代表机关,从而也是国家行政和司法机关获得合法性的途径,是现代代议民主政治的基础。没有选举便没有了代议制,便没有了现代民主制度。那么作为规范和完善选举过程的选举制度对于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意义不言而喻,首先我们必须分清选举与选举制度。 广义的选举,是指一切社会组织中由有资格的组织成员或其代表依据一定的制度规则以投票形式选择组织的代表或领导人以及有关决策决议的活动及过程。而狭义的选举则仅指政治组织特别是国家组织上述内容的选举,也即“政治性选举”如国家首脑的选举、各级民意代表的选举、各级政府首脑的选举以及政党内部的各种选举等。① 从选举的形式上又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选举制度作为选举的规范和标准,我国有学者认为,选举制度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加以了解。从广义上讲,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其中制度是法律、法规、章程、规则和惯例等等所有规范、准则的总和);从中义上讲,指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组成人员的制度;从狭义上讲,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②但是我个人觉得这种说法不够全面,鉴于选举内容的广泛性,既包括人的选举,同时也包括政策、决议等的选举,所以应该再引申为按照法律规定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机关对国家的重大的决议决策作出的相应选择的制度。 2我国选举制度的现状分析 当代中国的民主选举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苏维埃政权的选举,但是作为一项制度存在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1953年随着我国第一部选举法的颁布,正式确立了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1979年颁布了第二部选举法,对选举制度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并在1982、1986、1995年先后三次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对选举制度进行了局部的调整,由此形成了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但是由于我国历史 上民主传统的缺失、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曲折,以及一段时期对民主政治的忽视,目前我国选举制度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贯彻落实,整个选举制度也显得不够健全和规范。比如在提出和确定候选人的程序上,重视政党团体的提名,忽视选民的资格;选民的“厌选”情绪的增长,“贿选”案件时有发生;选民与候选人、代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渠道;选举程序上存在暗箱操作;选民代表缺乏应有的监督;等等。因而,完善和改革选举制度,是我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复习资料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被通过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C ) 2.国务院组成人员中,除总理外,其他人员的提名权属于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总理 D.国家主席(C ) 3.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其派出机关的是 A.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B.市辖区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D.乡、民族乡人民政府( A ) 4.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可以制定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地方性法规(B ) 5.我国各省设置的人民法院称为 A.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B )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二年(C ) 7.邓小手指出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符合 A.马克思主义观点 B.精兵简政原则 C.市场经济要求 D.中国实际(D ) 8.1953年2月通过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的是 A.中共中央委员会 B.政务院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 ) 9.乡镇每届政府任期是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二年( A ) 10.我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主要标志是(C ) A.多党合作 B.政治协商 C.民族区域自治 D.基层民主 11.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A.中央委员会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D.中央书记处(B ) 12.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法规的前提是 A.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B.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10名代表提议 C.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D.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名代表联名提议(C ) 13.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渊源于

2018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电大复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C. 工农联盟)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中央委员会)。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C. 主权在民)。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C.人民民主专政)。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民定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全国人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D.五部宪法)。 21.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单一制)。 22.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公民)。 23.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C.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是(A.人民代表大会)。 25.负责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 作的主要是(B.全国人大常委会)。 26.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 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B.大会主席 团)提名。 27.按照修宪通常的程序,首先提出修宪 建议的是(B.中共中央)。 28.我国拥有最高的监督权的机构是(B. 全国人大)。 29.在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 是(A.县级以上代表) 30.凡直接选举产生的县、自治县、不设 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 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三年)。 3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民 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 每届任期(D.五年)。 3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 具备党龄(A.5年以上)。 34.除中共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 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35.中国最大的参政党是:( C. 中国民 主同盟) 36.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 的民主党派是( D.中国致公党) 37.宪政的前提是(B民主) 38.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 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 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C.全国人大常 委会) 39.我国的宪法解释属于( D. 专门机 关解释制) 40.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省、自治区、 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C.人大及其常 委会) 41.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 席候选人名单的是(B.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主席团) 4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C. 45周岁) 4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 (A. 不得超过10年) 4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B. 全国人大委员长)。 4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的是(A. 国家主席)。 4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 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D. 国家主 席)。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D. 1954年)。 4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国务院)。 4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 限为(B.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 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的是(C. 全国人大常委会)。 5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D. 不定期召 开)。 5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B. 国 务院直属机构)。 5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 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 的,应当由(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5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 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 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B. 下 一年1月10日前) 5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D. 五级) 5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 国城市的主体是(C.地级市) 5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 本成形于(C. 元代) 5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15个) 59.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最 早设立的则是(D. 内蒙古自治区)。 60.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 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 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 川) 61.自治县(旗)可以设立在一般行政地 方,也可以设立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 治县最多的省是(C. 云南) 62.我国政府机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其中地级市、行署一般有(C. 40-50个左 右) 63.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 数民族有(C. 55个) 6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

第四章政权组织形式综合测试题

第四章政权组织形式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奴隶制国家曾经实行过的政权组织形式包括()。 A.君主制 B.贵族共和制 C.议会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 2.下列属于封建专制君主制的特征的是()。 A.国家最高权力在实行上或名义上属于君主个人 B.君主被奉为神的化身,是政治权力的中心和民族、国家的象征 C.君主任职终身,采用世袭制 D.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和法院的制约 3.下列关于二元君主立宪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君主的权力只受宪法的限制,不受议会的限制 B.君主任命对它负责的政府 C.内阁是根据君主的意志组织起来的 D.议会只享有宪法规定的职权,并以君主权限不受限制为前提 4.下列国家中属于二元君主制国家的有()。 A.英国 B.摩洛哥 C.丹麦 D.约旦 5.下列关于议会君主立宪制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君主是国家元首或象征 B.君主的群力受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和制约 C.国家权力仍掌握在君主手中 D.瑞典、挪威是议会君主立宪制国家 6.共和制包括()。

A.君主立宪制 B.议会制 C.总统制 D.委员会制 7.下列关于议会共和制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议会是立法机关,同时也是最高权力机关 B.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C.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的总统,并掌握行政权 D.法国、德国都是议会共和制国家 8. 在议会共和制国家中,议会是()。 A.最高权利机关 B.行政机关 C.立法机关 D.司法机关 9.下列国家中属于议会共和制的有()。 A.意大利 B. 埃及 C. 印度 D. 摩洛哥 10.下列关于总统共和制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B.总统对议会负责 C.总统可以解散议会 D.议会除对总统可以行使弹劾权外,不能强迫总统辞职 11.下列国家中属于总统共和制的有()。 A.英国 B. 美国 C. 丹麦 D. 埃及 12.下列关于半总统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总统组织并领导政府 B.政府同时向总统和议会负责 C.总统不可以解散议会 D.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 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最基本的一项权利,如何合理的运用这一权利,如何保证选举的公平公正对每一个公民,乃至对于国家来说都至关重要。 新中国成立后,选举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成为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任务与重要形式。1953年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全国与地方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与原则作了具体的规定。根据1953年选举法,于1953年3月到1954年8月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主的普选。全国进行直接选举的基层单位共214798个,共有人口571 434511人,登记选民323 809684人,占选举地区18岁以上的人口总数的97%多,实际参加投票约有278093100人,参选率为86%。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1953年选举法进行了重大修改,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新要求与经验,通过了新的《选举法》。1982年宪法颁布以后,根据国家政治生活的变化,曾对选举法进行了三次修改(1982、1986、1995)。 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确立有其客观必然性。它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1953年我国选举法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是: 1、选举权的普遍性。如《选举法》第一条规定各级人大代表“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第四、五条规定,除依法尚未改变成份的地主阶级分子、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其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精神病患者之外,年满十八周岁之中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笔记 第三章 选举制度)【圣才出品】

第三章选举制度 一、概述 1.选举与选举制度 (1)选举,是指某一社会群体中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按照既定的方式和程序,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若干人员担任某项公职的行为。这一定义包括五层含义: ①“社会群体”,包括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组织等; ②“全体或部分成员”,涉及到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哪些人有资格参加选举,亦即选举主体问题; ③任何选举都必须预先设定某种方式(如投票、举手、鼓掌、起立等)和某种程序(如划分选区、提出候选人、投票、计票、宣布投票结果等); ④选举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有被选举权的人员中的任何人,这是任何选举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所在; ⑤任何选举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即为了选择若干人员担任某项公职。 选举的基本要素是主体(选举人)、客体(被选举人)、目的、方式、程序、结果;选举的根本特征是实现选举人的意志,从而实现公民的选举权这一现代民主社会中基本的政治权利。 (2)选举制度的涵义,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加以理解: 从广义上说,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其中制度是法律、法规、章程、规则和惯例等等所有规范、准则的总和); 从中义上说,指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组成人员的制度;

从狭义上说,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本章讲的是狭义上的选举制度,其内容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确定、选举所遵循的原则、选举的组织机构、选举的方式和程序、代表与选民的关系等,这些内容一般都在各国的宪法、选举法和有关法律中得以明确的规定。 2.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 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选举制度发展而来的,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权,实行了革命政权的选举制度,为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建国大纲——《共同纲领》中规定,新中国实行普选制度。 (2)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当代中国第一部选举法,《选举法》对中国实行普选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等作了具体规定,从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的正式形成。 (3)形成于1953年的中国选举制度,有个明确指导思想,即既强调发扬民主,又坚持从实际出发。选举制度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与保障,自然必须强调发扬民主,然而,民主的实现程度又离不开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历史的条件,无视诸条件的制约,急于追求“高度的民主”,只能流于形式而于实质无益,甚至会陷于形式主义而有碍民主实质的体现。 3.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发展 自1953年选举法实施后的最初十余年间,中国选举制度的贯彻还比较正常,总的来说,各级人大尚能按期改选,但在“文革”时期,中国的选举制度受到了严重破坏,全国几乎没有进行过真正的选举,人大制度亦名存实亡。

选举制度

浅谈明朝科举制度及其特点 一、明代科举制度概况 明朝是继元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前后经历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思宗朱由检共计十六位皇帝。有明一代的276 年里,作为封建国家选官论才的科举制度在前朝的基础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明代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科举制度“大抵萌于南北朝,始于隋而成于唐”(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完备于宋、元时期。而明代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转折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生变化和发展的活跃期,它代表了明代政治文化制度和明代高度发达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相结合。从宏观上来说,明代科举制度并不是一个狭义的文化制度或教育制度,它是一种社会制度,对明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微观上来说,明代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的组织形式来表达其制度内容,而这种表达方式最突出的表征是明代三级考试的详密措施与八股取士的具体要求。 在明代的科举制度发展史中,该制度不单纯是对前朝科举制的简单的沿习和一般的局部调整,而是在明代封建国家的政治文化制度,乃至于明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社会文化现象。明代文献说:“今天子以文教提衡宇内,枕经藉史,家弦户诵,盖彬彬盛矣。”作为一项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能够如此之深入民心,明代大约也是中国历史上所仅见的朝代,这也正是我们认识和了解明代科举制的基本出发点。 明代科举考试思想在总的方向和原则上继承了中国古代“选贤任能”的人才选拔思想,同时又结合明代科举考试的实际和明朝政府选官的实际需要。在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下令“设文武二科,以广求天下之贤,有司预为劝谕民间秀士及智勇之人,俟开举之岁,充贵京师。”这段史料说明,朱元璋在总结前代科举的利弊之处的基础上,渴求招募天下贤才来辅助朝廷,以达到帝业永固的目的。为了满足新王朝官员多缺的需要,各省连试三年,具备真才实学的贤人志士纷纷应试中选,在明初,科举制度对人才的甄选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随着帝位的更替,科举制度也相应调整,以期求符合当政者的统治需要。要全面深入的了解明代科举制度,首先应明确明代科举取士是同明代学校教育相对应的,《明史·选举志》在介绍明代选举方法时说:“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又说:“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可不由科举。”学校在科举取士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科举取士和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在客观上促进了明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为求仕进,入学读书,是明代士子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大批读书人涌往学校,促进了明代学校教育的兴盛。“明代科举视前朝为盛”,而“学校之盛,唐宋以来之所不及也。”科举和学校的发展可谓相辅相成。与前代不同的是,明代初入学校而没有取得生员资格者,无论其年龄大小,均称为童生。 在当时,学校教育有两大系统,一为中央国学,即所谓国子学或国子监,

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选举权的普遍性是就享有选举权的主体范围而言的,是指一国公民中能够享有选举权的广泛程度。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由此可见,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有一是具有中国国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是年满18周岁;三是依法享有政治权利。除此以外,公民不因诸如民族、种族、性别、财产状况、居住期限、教育程度等任何外在因素的差别,而使享有选举权的资格受到限制或剥夺。而且,根据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对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人,均准予其行使选举权。这样,在我国年满18周岁的人员中,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和停止行使选举权的人将会更加减少,从而充分表明普遍选举权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真正得到了实现。 (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选举权的平等性是指每个选民在每次选举中只能在一个地方享有一个投票权,不承认也不允许任何选民因民族、种族、职业、财产状况、家庭出身、居住期限的不同而在选举中享有特权,更不允许非法限制或者歧视任何选民对选举权的行使。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选举制度中的具体体现。 从理想的角度来说,选举权的平等性不仅应该包括上述所谓选民的机会平等,而且应该包括选民投票的结果平等。然而,我国选举权的平等性则着重于实质上的平等,而不单纯是形式上的规定。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应绝对化。比如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都以一定的人口数为基础,但城乡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却不相同,即每一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4倍。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农村,因而在工人数量远远小于农民数量的情况下,如果只注重形式上的平等,就会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农民代表的比例过大,而使工人和其他阶层、职业没有足够的代表。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便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因此,这种差别和事实上的不平等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的现实,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因而是必要的、合理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差别的日益缩小,这种形式上不平等的选举制度将会被完全平等的选举制度所代替。此外,我国选举法还对少数民族与汉族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规定了不同的人口比例。这也是为了保证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在政治生活中的平等权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成为我国各个民族平等、友好、团结的大家庭。 (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我国选举法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由此可见,我国在选举中采取的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们原则。 所谓直接选举是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问接选举则是指由下一级国家代表机关,或者由选民投票选出的代表(或选举人)选举上一级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毫无疑问,直接选举是比间接选举更为理想的一种选举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2.议行合一:国家权力机关统一掌管立法、行政等全部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指规范选举活动的各类制度。其含义包括:(1)广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其中制度是法律、法规、章程、规则和惯例等所有规范、准则的总和)(2)从中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组成人员的制度;(3)狭义上说,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4.行政组织体制: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层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权责配置关系和结构体系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6.政党制度:指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干预政治、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的总和。指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以及各政党之间的关系。 二、简答: 1.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 ①国家xx: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具体包括: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在不与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前提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②法律xx: 1978年宪法第一次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职权。 凡关于宪法、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加以补充。这种解释或者补充规定与原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③监督权: 1982年宪法第一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的实施。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有权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包括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④决定权: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 ⑤任免权: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⑥参与全国人大的组织工作: 包括主持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召集全国人大会;决定延长本届全国人大的任期;主持全国人大预备会议;审查代表资格;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领导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等。 ⑦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2.选举制度主要原则: ①普遍原则:是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性。选举权是指公民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为国家代表机关的权利。

选举制度改革

选举制度改革 一、我国选举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选举制度既然是一种民主制度,那么它就和一个国家的国体紧密的联 系在了一起。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国 家学说,很明显,我国的选举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属于马克思主义国 家学说延伸的一部分。它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者的论述之中。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忙于与论敌的论战,他们关于选举制度的理论主 要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批驳之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资产阶级的选举(或者选举权),“或者被当作议会方式批准国家政 权的工具,或者被当作资产阶级手中的玩物,仅仅让人民每隔几年行 使一次,来批准议会制的阶级统治。”[1]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有 着基本相同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的选举“整个肌体都是骗局,因为 就是在最先进、最有文化、最民主的国家里,绝绝大多数劳动者是受 凌辱、受压迫的。他们守着资本主义苦役的压迫,实际上没有参加也 不可能参加政治活动。”[2]并且认为,在资产阶级专政制度下, “要完全保证用真正普选、平等、直接和秘密的投票方式来实行真正的、自由的、全民的立宪会议选举,不但是不能够设想,简直是不可 能的。”[3]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资产阶级选举的批判中我们 能够看出,资产阶级的选举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这个统治阶级政治、 经济利益的选举制度,是把广大劳动阶级排除在外的选举制度。对于 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是一种民主,是真实的;对于被统治阶级——广大劳动阶级——是一种专政,是虚假的和欺骗的。 在对资产阶级的选举制度实行了残酷的批判之后,如何建立无产阶级 专政下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选举制度,马克思主义者这也实行了论述,“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宰——这种现 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准确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