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绪论部分习题

一,填空题

1、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作为其研究对象的,它包括(国际经济交往活动)和(国际经济相互依存和影响)两层含义。

2、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贸易利益的获取),根本原因是(比较优势)、(规模经济)。

3、保护主义性质的贸易政策主要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4、开放经济体系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目标是(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5、汇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的实质是(价格),而且它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间接

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经济均衡)。

6、一个开放的国家,政府制定一项宏观经济政策会带来两种效应,即(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

效应。

7、国贸纯理论部分旨在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模式、贸易利易的产生、贸易利益的分

配),国贸政策理论部分旨在说明(保护性的贸易政策对社会经济福利的影响及其理论依据)。8、西方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共同点在于(研究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二、问答题

1、为什么学习国际经济学非常重要?

答:①现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二战后随着技术创新和制度的不断演进,世界各国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人民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开放度,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和发展,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技术革命,使各国国内市场不断延伸和扩展,分工和交易活动不断广化、深化、细化。各国经济之间的的相互联系、依赖和影响程度不断加强。因此,专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的国际经济学应运而生,并且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经济学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②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在一国范围内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充分就业问题,国际经济学研究在国际格局下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充分就业问题;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内分工贸易等经济活动的规律,而国际经济学则主要研究国际分工贸易等经济活动的规律。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各国制度、法律、语言、文化、宗教、习俗、货币、汇率、各种人为政策等复杂影响使其与国内经济活动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规律,故需要一种不同于国内经济活动的理论解释,这样经济学理论才算完整。

2、经济理论的一般目的是什么?国际经济理论及政策的特定目的是什么?

答:经济理论的一般目的是研究单个国家或社会应该如何高效地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源来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要,以及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国内的各种资源,防止闲置浪费。国际经济理论及政策是研究一个开放国家在国际格局下,应该如何高效地配置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来更好地满足本国民众的需要,以及在开放条件下如何保持国内外经济均衡。

3、为什么国际经济学的研究通常从国际贸易理论开始?为什么我们必须在研究政策前先学习理论?国际经济学的哪些方面更为抽象?哪些方面更具实用性?

答:从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历史来看,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基础是先出现的,随着贸易活动的发展,相伴而生的国际金融活动逐步活跃并发展起来。直到二战前,国际金融活动规模有限,多是为国际贸易活动服务的。故国际经济学的研究通常从实物层面理论,即国际贸易理论开始。政策的解读、理解与制定需要理论作基础,故须先学习理论。国际经济学贸易与金融理论部分抽象些,贸易与金融政策部分实用性更强些,但理论是基础。

4、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答: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模式、贸易利益的产生、贸易利益的分配及国际贸易对一国国民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的影响等;国贸政策主要研究保护性的贸易政策对社会经济福利的影响及其理论依据,学会辩证科学地对待自由国际贸易和保护主义贸易。这一部分在国际格局下以单个的国家为单位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涉及的问题是国际市场环境下资源的优化配置问

题,故属国际经济学微观层面。

5、当今世界面临着的最重要的国际经济问题是什么?

答: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国际经济失衡的调整,战略性资源的获取与替代,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等。

6、浏览报刊杂志,找出五条有关于国际经济学的新闻实事。

答:略

第一章自由国贸理论的发展脉络习题

一,填空题

1、古典国贸理论和新古典国贸理论之所以合称为传统国贸理论是因为(都以比较优势为分析核心),新古典国贸理论不同于古典国贸理论是由于(机会成本理论取代了劳动价值理论)。

2、现代国贸理论主要有(重叠需求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

3、要素禀赋理论主要由(H—O定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四部分构成。

二、连线题

英国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1776年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1817年

约翰.穆勒相互需求理论1848年

瑞典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1933年

奥地利哈伯勒机会成本理论1936年

瑞典林德重叠需求理论1961年

美国维农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

克鲁格曼规模经济理论1970年

第二章古典国贸理论习题

一、填空题

1、古典国贸理论的理论基石是(劳动价值理论)。

2、从本质上讲,古典国贸理论是从(技术)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的。

3、亚当.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抨击重商主义)和(提出自由国贸理论)两方面。

4、古典国贸理论对国贸理论的最大贡献是首次为(自由国际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

5、古典国贸理论中,由于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且规模收益不变,因此,生产技术的差异就具体化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二、问答题

1、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政策?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

答:亚当斯密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绝对劳动成本优势,贸易模式是一国应该出口具有绝对劳动成本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劳动成本劣势的商品;贸易所得是按绝对劳动成本优势进行分工、专业化生产经由国际交换得来的;斯密倡导自由国际贸易政策;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不应干预经济活动,应当好“守夜人”,只需提供国防、司法、教育、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和产品。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在哪点上比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有优势?贸易的比较优势所带来的收益是从哪里来的?一个在每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低效率的国家怎样向另外一国出口?

答: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是:不能解释当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劳动成本优势时,它应该如何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而比较优势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贸易利益是按

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专业化生产经由国际交换得来的;一个在每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低效率的国家应出口自已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商品。

3、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外是什么?普遍性如何?

答: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外是理论中的一个情形,即如果两个国家各方面完全相同,此时比较优势原理失效。但这只是理论中的一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所以现实中比较优势原理有极强的适用性,只要有差异就会产生比较优势。

4、为了挽救美国的工作岗位,美国政府要限制纺织品的进口。你将怎样反对这一措施?

答:现代美国相对于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是一个资本技术丰裕型国家,而纺织品相对于绝大多数工业制成品而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政府限制纺织品的进口自已来生产,违反了比较优势原理,最终会得不偿失。

第三章新古典国贸理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均是同质的、无差别的,所以任何一件商品的价值只由所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机会成本: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一单位X商品所投入的全部经济资源,若用来生产效率次优的Y商品,能够得到的Y商品的数量,称为生产商品X的机会成本(用Y商品表示的)。

3哈伯勒的比较优势理论:A、B两国都能生产X、Y商品,若A国生产X商品的机会成本小于B 国生产X商品的机会成本,则A国在X商品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应生产并出口X商品;而B 国在Y 商品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应生产并出口Y商品。

二、计算题

1、美英两国都能生产A、B、C、D、E五种商品,美国生产一单位上述商品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分别为10、25、65、80、43(人小时),英国生产上述商品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分别为11、30、60、90、55(人小时)。美国和英国的工资率之比为1 :0.85。问美英两国各自在何商品的生产上具有劳动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

解:假设美国生产单位商品所投入劳动量为La,Lb,Lc,Ld,Le;工资率为W。

英国生产单位商品所抽入劳动量为L*a,L*b,L*c,L*d,L*e;工资率为W*。

因为La/L*a =10/11 >W*/W=0.85 英国在A商品生产上具有劳动成本比较优势;

Lb/L*b =25/30 <W*/W=0.85 美国在B商品生产上具有劳动成本比较优势;

Lc/ L*c=65/60 >W*/W=0.85 英国在A商品生产上具有劳动成本比较优势;

Ld/ L*c=80/90 >W*/W=0.85 英国在A商品生产上具有劳动成本比较优势;

Le/ L*e=43/55 <W*/W=0.85 美国在B商品生产上具有劳动成本比较优势。

答:略

2、美英两国都能生产A、B、C、D、E五种商品,上述商品的价格在美国国内分别为2、4、6、8、10美元,上述商品在英国国内价格分别为6、4、

3、2、1英磅。如果现在的汇率水平为2美元/英磅,问美国应该进口何种商品、出口何种商品?当汇率水平变为3美元/英磅时呢?

解:假设美国各商品价格为Pa,Pb,Pc,Pd,Pe;英国各商品价格为P*a,P*b,P*c,P*d,P*e,汇率为E(美元/英磅)

因为Pa/P*a=2/6 < E=2

Pb/ P*b=4/4 < E=2

Pc/ P*c=6/3 = E=2

Pd/ P*d=8/2 > E=2

Pe/ P*e=10/1 > E=2

答:当汇率为“2美元/英磅”美国出口A、B;当汇率为“3美元/英磅”

美国出口A、B、C;

第四章国贸理论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一、填空题

1、国贸理论的三种图形分析工具分别是:分析贸易条件的(相对价格线);分析供给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分析需求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2、相对价格概念的实质反映了一种(物物交换)关系,国贸理论研究中引入这一概念的目的是避开(货币)因素对贸易活动的影响,从而使理论研究更简明。

3、经济行为主体根据部分价格信息,而不考虑其他价格信息进行决策的制定,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货币幻觉)。

4、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其特征有(很多厂商)、(产品同质)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MR=MC=P)。

5、封闭条件下,一国经济达到均衡状态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生产者均衡)、(消费者均衡)、(市场出清)。

6、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达到均衡状态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生产者均衡)、(消费者均衡)、(贸易平衡)。

7、2*1的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为一条直线,原因是(一种生产要素且同质),

这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机会成本或边际成本(不变)。

8、2*2的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为一条向外凸的曲线,原因是(两商品要素投

入比不同)和(要素不同质)。这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机会成本或边际成本(递增)。9、2*2的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为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原因是(规模经济)。这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机会成本或边际成本(递减)。

10、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有:(潜在一簇)、(平行不相交)、(凸向原点)、(离原点越远福利水平

越高)。

二、名词解释

相对价格:若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分别为Px和Py,那么我们将Px/Py称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

将Py/Px称为商品Y的相对价格。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用其全部资源所能生产出的各种商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点轨迹。

社会无差异曲线:给一国消费者带来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数量组合的轨迹。

国民收入预算线:表示在国民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全部国民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轨迹。

均衡生产点: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当生产者进行生产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均衡生产点确定。

均衡消费点: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点。

贸易三角形:一国经济在开放均衡条件下,均衡消费点与均衡生产点在两轴之差为直角边和均衡相对价格线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①如果商品X的货币价格为Px,商品Y的货币价格为Py,则Px/Py称为商品X的用商品Y 表示的相对价格。它表示一物与另一物比较并进行交换的数量关系。

②在微观经济层面上,无论生产还是消费决策过程,都是在可替代方案中选最优,选优的过程实质

上就是进行两两比较放弃劣者保留优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下意识地应用相对价格这一工具。

③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一国的均衡生产点,均衡消费点,及国民收入预算线的确定都离不开相对价

格线。故相对价格更重要。

2、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达到均衡时,另外一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

是否也能同时达到均衡?

答: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能同时达到均衡。因为只有两种商品,相对价格互为倒数,边际成本互为倒数,边际替代率互为倒数。当生产一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与其相对价格相等时,该商品的生产进

入均衡状态,同理,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也进入均衡状态;当消费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与其相对

价格相等时,该商品的消费进入均衡状态,同理,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也进入均衡状态。

第五章 李嘉图——克鲁格曼模型

一, 填空题

1、李嘉图——克鲁格曼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是(2*2*1)。

2、李嘉图——克鲁格曼模型中A 、B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段的原因是(只有劳动一种生

产要素且同质)。

3、当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为一直线段时,该国的均衡生产点如何确定(将相对价格线逐步向

下平移所触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一个端点 )。

4、李嘉图——克鲁格曼模型中,A 国在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曲

线重合,而且这条线也是该国的(国民收入预算 )曲线。

5、单一要素模型中,封闭条件下两国相对价格的差异是由(劳动生产率)引起的,开放条件下随

着国贸的进行这种价格上的差异会逐渐(消失)。

6、单一要素模型中,由于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直线段,开放条件下两国的生产会出现(完全专业

化)

分工的格局。

7、李嘉图——克鲁格曼模型证明,贸易后两国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都(提高)。

8、大国和一个小国进行贸易,一般情况下,(小)国从中获得的利益多,因为(小国封闭条件下国

内均衡相对价格与国际市场上均衡相对价格差距大,而大国的差距小)。

9、一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进一步可以分解为(专业化利益 )和(交换利益 )两部分。

二、名词解释

1、规模收益不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投入增长几倍,产出也增长几倍。

2、交换利益:国家间由于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相互间的商品交换,两国

的福利均可改善.

3、专业化利益:国家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生产效率相对高的商品的生产可获得额外处益.

三、作图计算题

假设某一国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 ,Y 部门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单位和4 单位,试确定该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如果X 产品的国际均衡价格为2,且该国的进口量为 2000单位,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

解:设该国X 部门的产量为Qx ,Y 部门的产量为Qy ,则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为

5Qx+4Qy=20000万 即 Qy= —(5/4)Qx + 5000万

如图假设M 点为开放条件下均衡消费点,已知A 点为开放条件下均衡生产点,贸易三角为△MNA ,AN 为出口量,MN 进口量,则MN/AN=2000/AN=2,故出口量

AN=1000

Qy

第六章要素禀赋理论

一、填空题

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师生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2、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为(2*2*2 ),两种生产要素意味着该理论已放弃了(劳动价值)论,开始采用机会成本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3、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总量之比),若A国相对于B国为资本丰裕国,则A国资本的价格相对于B国一定(便宜),A国劳动的价格相对于B国一定(昂贵)。

4、无论一国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在任一水平,若生产X商品的要素投入比K/L总大于生产Y 商品的要素投入比,则称X商品为(资本密集型)商品,Y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5、两国消费者的偏好如果完全一致,则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完全)相同。

6、平面坐标中横轴代表生产要素--劳动,纵轴代表生产要素--资本,则资本密集型商品的等产量线更偏向(纵)轴,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等产量线更偏向(横)轴。

二、名词解释。

1、国家要素丰裕度:A国的要素禀赋值为Ka/La,B国的这一要素禀赋值为Kb/Lb;若Ka/La>Kb/Lb,则称A国相对B国而言为资本丰裕国,B国相对A国而言为劳动丰裕国.

2、等产量线:一定技术条件下,能得到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轨迹。

三、问答题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是一条向外凸的弧线,为什么?

答:因为首先生产两种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不同,其次对于每一种生产要素而言质量不相同,所以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外凸。

四、作图分析题

贸易利益可进一步分解为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请用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作图说明之。

作图如下:

分析:①封闭均衡条件下,E点既是均衡生产点,又是均衡消费点;②开放后,国际相对价格变动到Pw,但短期蒙古自治区内内生产点不会有太大变动,此时国民收入水平保持革时代不变,国民收入预算线仍过E点,但由于消费者按国鲁吉亚际价格际价格消费,国民收入预算线倾角变大与国际相对价鲁吉亚格线相同,短期内均衡消费点上升到F,F与E之差

为交换利益;③长期内,该国均衡生产点逐步移到Q 阵字库点,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国民收入预算线右移与Pw

线重合,均衡消费点从点F移至C点,此为专业化利

益。

第六章要素禀赋理论(二)

一、填空题

1、H—O模型揭示的是产业间国际贸易,产业间贸易长期内对参与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通过(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定理揭示的。

2、产业间国贸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引起,国贸的进行又促使各贸易国的商品相对价格趋于均等;同时随着各国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最终达成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3、劳动丰裕国在长期的产业间贸易中,(劳动)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将会提高,(资本)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将会降低;资本丰裕国在长期的产业间贸易中劳动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水平将会(下降),资本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水平将会(提高)。

4、生产要素在长期内都是可以流动的,但在短期内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是不同的。短期内不能流动,即只适合于一个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要素称为(特定要素);短期内可以流动的要素称为(流动要素)。

5、国贸理论中,特定要素模型主要用于解释在短期内国际产业间贸易对一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6、长期内国际产业间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基于商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而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是因为要素的(特定)性。

7、短期内国际产业间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进口替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影响不确定,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8、偏向(进口替代)部门的要素积累会导致一国外贸规模缩小,偏向(出口)部门的要素积累会导致一国外贸规模扩大。

9、罗伯津斯基定理适用于(小)国。

二、名词解释

1、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长期的产业间国际贸易中,某种商品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生产该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降低。

2、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国某一生产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部门产量增加,而另一部门的产量下降。

3、特定要素模型:揭示了短期内产业间国际贸易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即产业间国际贸易,短期内会使一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报酬和实际报酬都上升,进口替代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报酬和实际报酬都下降;两部门流动要素(劳动)的名义报酬都上升,但实际报酬的变化不确定,取决于劳动力的消费结构。

三、问答题

1、在下列情况下,一国的产品生产及贸易条件如何变化?

A、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

B、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

C、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

答:A、生产要素的中性增长,只会使生产规模简单扩大,而不会改变商品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故导致贸易总体规模扩大,对贸易条件基本没影响。

B、如果是偏向出口部门的要素积累,出口部门产量相对扩张,而进口代替部门产量相对下降。对于小国贸易条件不变,对于大国贸易条件会有些恶化。

如果是偏向进口替代部门的要素积累,进口替代部门产量相对扩张,出口部门产量相对下降。对于小国贸易条件不变,对于大国贸易条件会有所改善。

C、如果是偏向出口部门的要素积累,出口部门产量相对扩张,而进口替代部门产量相对下降。对于小国贸易条件不变,对于大国贸易条件会有较大恶化。

如果是偏向进口替代部门的要素积累,进口替代部门产量相对扩张,出口部门产量相对下降。对于小国贸易条件不变,对于大国贸易条件会有所改善。

2、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

答:东道国如果是资本丰裕型国家,外资流入会增强其比较优势,对于小国出口部门产量扩张不会对贸易条件造成影响,但对于大国会使贸易条件有所恶化。

东道国如果是劳动丰裕国,外资流入会使其比较优势改变,对于小国进口替代部门产量扩张不会对贸易条件造成影响,但对于大国而言会使贸易条件改善。

3、请分析产业间国贸对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

答:产业间国际自由贸易在长期内会使一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水平上升,而使

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在短期内,产业间自由贸易会使一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水平上升,而使进口替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两部门一般劳动力的名义工资收入提高,但实际收入水平不确定,取决于劳动者消费结构,喜欢消费进口商品则实际收入水平提高,喜欢消费出口商品则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4、请问悲惨增长所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哪些国家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所谓悲惨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要素的积累使商品出口增加,但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比以前下降,国家整体福利水平下降。原因是出口扩大后,贸易条件恶化。

条件:①要素积累偏向出口部门,出口商品占国际市场份额较大;②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需求弹性小;③进口商品国内需求弹性大。易发生国为大量出口农产品、原材料、初级加工品的发展中国家。

第七章生命周期理论

一、填空题

1、古典国贸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差异);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变化),所以可以把生命周期理论看作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发展。

2、产品在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的因素主要是(资金和技术),在成长期决定比较优势的最重要因素是(资金),而在成熟期,(廉价原料)和(廉价劳动力)是决定比较优势的最主要力量。

*3、WTO建立于(1995)年(1)月(1)日,其总部设在(日内瓦),现有成员国(150)个。

二、问答题

1、试比较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同:①都是自由国贸理论,支持赞同自由国际贸易;②都利用比较优势原理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模式及贸易利益的产生。

异: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变化是国际贸易的原因,而要素禀赋理论认为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原因。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动态理论,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理论。③生命周期理论揭示的贸易模式比较复杂,而要素禀赋理论揭示的贸易模式单一。

2、生命周期理论所揭示的贸易模式是什么样的?

答:研发阶段,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成长阶段,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间贸易;成熟阶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

第八章重叠需求理论

一、填空题

1、两国收入水平越高越接近,则这两个国家之间的重叠需求就(越大),重叠需求商品就(越多)。

2、重叠需求理论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3、WTO的协定中明确指出了五个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可预见原则,(促进公平)原则,(鼓励发展与改革)原则。

二、名词解释

重叠需求商品:两国消费者都有能力消费的,收入弹性大的工业制成品。

三、问答题

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相同点:①都是自由国贸理论,支持赞同自由国际贸易;②都从某一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模式及贸易利益的产生。

不同点:①重叠需求理论属于现代国贸理论,而要素禀赋理论属于传统国贸理论中的新古典国贸理论;②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而要素禀赋理论则是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③重叠需求理论适于解释国际产业内贸易,而要素禀赋理论适于解释国际产业

间贸易。

第九章规模经济理论入门

一、分析下列四例,解释每例中是外部规模经济情形,还是内部规模经济:

1、美国印第安那州艾克哈特的十几家工厂生产了美国大多数的管乐器。

外部规模经济

2、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本田车要么是从日本进口的,要么是在俄亥俄州的玛丽斯维利生产的。

内部规模经济

3、欧洲惟一的在型客机生产商——空中客车公司的所有飞机都在法国西伦组装。

内部规模经济

4、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成为美国东北部的保险业中心。

外部规模经济

二、评价下述情形中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的相对重要性:

1、世界上大部分的铝由挪威或加拿大冶炼。

比较优势

2、世界上半数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在西雅图生产。

规模经济

3、美国和日本生产了大部分的半导体。

比较优势

4、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产自法国。

比较优势

三、问答题

在封闭条件下,差异产品与规模经济有何矛盾?如何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答:封闭条件,一国由于资源有限,往往实现了规模经济,产品的花色品种就不可能很多;相反,实现了差异产品,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就不可能很大。

利用国际贸易来进行协调

①生产选择:各国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少数几种本国企业擅长生产的商品上,形成规模经济,厂商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②市场选择:进行规模生产的厂商,利用国际贸易,将大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的商品分销到各国市场上。③消费选择:消费者可利用国际贸易进口本国不生产而别国大量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各种商品,以满足自身需求。

第十章外部规模经济理论

一、填空题

1、并不是所有的规模经济都存在于单个厂商内部,在很多时侯由于各种原因,某一行业在一个或几个地区集中生产,从而(降低)了该行业的平均成本,而行业中的单个厂的规模却仍然很小。

2、一个行业的地区聚集现象,常带来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这种现象在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或者(劳动密集型)行业表现的特别突出,而在这些行业中,内部规模经济效应并不十分明显。

3、建立在(外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贸易模式是不确定的,某一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最先在哪个国家建立并发展壮大,最终形成国际竞争优势,这取决于历史的原因或者国家政策的扶持。其他国家由于这种产业建立较晚或者生产规模不大,就会失去发展这种产业的机会。

4、与外部规模经济对应的是(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二、问答题

什么是外部规模经济?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能否举几个例子?

答:外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整个行业厂商数目的不断增多,导致该行业产品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

生外部规模经济的原因有:

①、同业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竞争,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导致生产成本下降。

②、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使用、借用、租用;

③、厂商生产设备供应的专业化、规模化,降低成本。

阅读材料:产业集聚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用集聚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能有效降低成本。各种相关企业在地理上的相互集中,不仅可以降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节约生产时间,还能减少能源和原料的消耗,减少库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如燕矶金刚石产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群落。近百家专业厂相互扎堆、互通有无,充分利用集聚优势,生产出占据全国金刚石刀具市场70%的系列产品,成本比国内其他地区的生产厂家低30%以上。

产业集聚能有效提高专业化水平。传统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通过产业集聚,能够实现专业化分工、协作化生产,从而有效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华容区白浒镇村聚集了65家与铸造相关的企业,从铸造鼎锅、犁头、煤气灶架到生产水泵、鼓风机、空气压缩机、飞机场灯具、矿山机械配件,产品达10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占领了全国泵业30%的市场,成为“江南铸造第一村”。

产业集聚能拉长优势产业链。重大项目的建设能不断催生相互关联的配套企业,形成首尾相接、环环相扣、能创造更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链。武钢球团矿是我市近几年引进的最大的项目,为将该项目的文章做活做足,鄂城、梁子湖等区充分利用项目开工建设的机遇,不断进行产业规划和调整,加快矿产资源开发步伐,培育中小配套企业群。力争通过“配套带龙头、龙头带配套”的良性循环,拉长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

产业集聚能有效提高竞争能力。在产业集聚群内,由于各种竞争对手相互集中在一起,面对面地进行竞争,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的存在,迫使企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总体上提升了产业集聚区的竞争能力。竞争的结果是,产业集聚群内的企业比起那些散落在各个地方的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更容易通过竞争进入这一行业的前沿地带。

第十一章内部规模经济理论

一、填空题

1、在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里,大厂商将比小厂商具有更低的(成本)优势,中小企业将渐渐被逐出市场,进而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2、如果内部规模经济在很大的产出水平上依然存在,一国的少数几个企业有可能获得某种商品的整个市场,从而导致(寡头)垄断或(完全)垄断。

3、内部规模经济并不是在任何产业、任何商品上都存在的,一般来说那些固定成本很大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比较明显。因此基于内部规模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互利贸易的理论并不适合于所有产业。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所谓的规模经济,有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之分,前者是指企业集聚的效应,后者才是企业自身的规模。而内部规模经济与行业有关,如啤酒、水泥、钢铁、石油、煤炭等行业都需要较大规模,因为这些行业需要大型设备,如:高炉、回转窑、蒸馏塔等,但不等于说这些行业需要大量工人,因为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等系统(CIMS)都已广泛采用。

问题:什么是内部规模经济?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所谓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平均产品成本下降,是由厂商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的。

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AC=TC/Q=FC/Q+VC/Q,VC 随产量增长会成比例增长,而FC却不会增长,故产量越大FC/Q越小。由此可看出资本密集型产业内部规模经济更明显,如上述阅读材料;2、大批量的购买原材料,能够降低可变生产成本。

三、问答题:

1、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国际贸易仍是互利的,贸易利益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答: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国际贸易仍然是互利的,贸易利益主要表现为:①贸易可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利益;②贸易可改变市场结构,促进竞争,从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并促进技术进步;③增加商品的花色品种,扩大人们的消费选择范围。

2、试比较现代国贸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答:相同点①都是自由国贸理论,支持赞同自由国际贸易;②都从某一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模式及贸易利益的产生。

不同点:①传统国贸理论都是从比较优势的角度而现代国贸理论则是从规模经济及重叠需求等角度进行理论解释的;②传统国贸理论从供给角度而现代国贸理论从供需两方面进行理论解释;③传统国贸理论以规模收益不变、完全竞争为分析前提而现代国贸理论以规模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的作为分析背景;④传统国贸理论适于解释国际产业间贸易,而现代国贸理论适于解释国际产业内贸易。

第十二章关税壁垒

一、填空题

1、征收进口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相关产业),进口附加税包括(反补贴税)、(反倾销税)、(价差税)三种。

2、进口关税的七种经济效应分别是(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变动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净福利效应)。

3、进口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只有大国有而小国没有。

4、大国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净福利效应可表示为(e-(b+d) );小国对某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净福利效应可表示为(-(b+d) )。

5、如果一国的政策目标是保护最终产品部门,则在关税结构安排上,应当对中间产品部门和原材料(少)征或(免)征进口关税。

二、名词解释

1、国内附加值:商品中由本国的生产要素创造的价值部分。

2、实际保护率:指由于征收关税所导致的某类制成品国内增加值的变动率。

3、生产者扭曲:表示征收关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

4、消费者扭曲:表示征收关税后,因消费量下降所导致的消费者满意程度降低,再扣除消费支出的下降部分之后的净额。

三、问答题

1、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的生产者,但为什么在保护国内生产者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的损失?若将关税改为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生产补贴,那么消费者福利还会受到影响吗?

答:关税在保护国内生产者的同时,由于有价格效应,会使国内市场上相关商品价格上升,从而使国内消费者剩余减少,故会造成消费者福利的损失。若将关税改为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生产补贴,则相关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价格能够与自由贸易时一样保持不变,那么消费者福利水平不会受到影响。

2、一国轿车行业生产整车需从国外进口发动机和安全系统,自由贸易情况下,发动机价值为整车的20%,安全系统价值为整车的10%。现政府为了保护国内该轿车行业分别对进口整车征收50%的名义关税,对进口发动机征收10%名义关税,对进口安全系统征收5%的名义关税。问这一关税安排能为国内轿车行业提供多大的实际保护率?

解:因为有公式g = (t - ∑a i *t i)/(1 - ∑a i)

所以

g=(0.5-0.2×0.1-0.1×0.05)/(1-0.2-0.1)≈0.679

答:实际保护率约为67.9%

第十三章非关税壁垒

一、 填空题

1、非关税壁垒中用于限制进口的措施有(配额)、(外汇管制)、(国内销售限制),用于鼓励刺激出口的措施有(出口补贴)、(出口退税)等。

2、小国实施进口配额的净福利效应可表示为(-(b+d ) ),大国实施进口配额的净福利效应可表示为( e-(b+d) )。

3、出口补贴的净福利效应可表示为( -(b+d+e) )。

4、倾销就其性质来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持续性倾销,一种是(掠夺性)倾销。

5、企业进行持续性倾销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条件有(市场不完全竞争)、(出口商品不能回流国内)、(国内市场需求弹性小于国外市场)。

二、作图分析题

1、以小国为例,试画图分析出口补贴的福利效应。

作图: 分析:①无出补贴进行自由贸易时,在国际市场均

衡价格Pw 下,该小国出口量为NM ;

②政府为鼓励扩大出口,对出口的每单位商品实施出

口补贴。补贴后,出口一单位商品厂商实际收入为Pb 。

国内厂商为获取最大利润,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进行如下定价: 国内市场定价为Pb ;由于该国是小国,出口量GH 相对于国际需求量很小,所以国际市场无须降价,仍为Pw 。

③实施出口补贴与自由贸易相比,国内消费者剩余减

少(a+b ),生产者剩余增加(a+b+c ),政府补贴花费

为(b+c+d ),净福利效应为-(b+d )。

2、以小国为例,试比较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关税与配额对国内生产,消费及进口的影响效果的变化

A 由于某种外来冲击,进口商品世界价格突然下降;

B 由于收入水平提高,国内需求增加。

答:A 、当进口商品世界价格突然下降,关税情况下,如图,该国国内市场此种商品的税后价格也

随之下降,国内生产者对此种商品供给量

将减少,国内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将增加,

对此商品进口扩大。 但如果在配额情况下,该国国内市场上该

商品价格不变,国内生产者对此种商品供给量不变,国内消费者对此商品需求量不变,进口也不量,仍等于配额额度。

P O N M G H

关税 配额

Q P

B 、当收入水平提高,国内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右平移。在关税情形下,如图,国内生产者对该

商品供给量不变,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增

加,进口量增加。

在配额情形下,如图,国内此种商品的价格将从P1上升为P2,国内生产者对此种商品供

给量增加,消费者需求量也增加,但进口额度等于配额,仍不变。

第十四章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

一、 填空题

1、当出口国厂商对进口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时,该厂商对进口国的产品供给弹性就较(小),反之,厂商对该产品的供给弹性较(大)。

2、进口产品在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决定于三个因素,A 消费者对该产品本身的(需求)弹性;B 对来自国外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C 外国出口商产品所面临的替代品的(多寡)。

3、大国情形下,对进口商品所征关税是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的,一般而言,如果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很小,就意味着外国出口商要承担(较多)的关税,国内消费者承担(较少)的关税。

二、名词解释

1、穆勒标准:通过一段时间保护,能充分实现规模经济,获得成本优势的产业为幼稚产业。

2、巴斯塔布尔标准:通过一段时间保护,既能获得成本优势,又能补偿保护成本的产业为幼稚产业。

3、坎普标准:具有较强正面外部经济效应的产业为幼稚产业。

三、问答题

1、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答:凯恩斯的贸易保护理论指出了重商主义的科学成分,即当一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时,奖出限入适度增加国际收支顺差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健康增长是有利的,但这种政策只能偶尔使用,不能长期使用。反映了西方经济由单纯重视企业的经济运行向重视宏观经济稳定和增长方向的转变,他们不仅强调政府干预国内经济的重要性,还提出政府干预对外贸易来配合国内宏观经济政策。

2、评价李斯特的贸易保护思想?

答: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是针对当时经济落后的德国提出的,主要有生产力保护论,阶段保护论、幼稚产业论。他的国际贸易保护主张不是教条僵化长期的,而是具体灵活暂时的。这有利于经济落后国快速建立起自已的工业体系;缺点是不适宜的过度的国际贸易保护往往由于缺乏竞争导致不思进取和落后。

3、如何正确对待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贸易?

答:无论自由国际贸易还是贸易保护主义都是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历史发展阶段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后者,而肯定前者,也不能相反,应该以辨证的眼光来看待二者,根据本国所处的具体发展环境和阶段灵活应用,自由贸易的利弊影响如下:

利:1、增强竞争2、可充分利用比较优势, 3、利于实现规模经济;4、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利用资源, 5、利于消费者提高福利水平。

弊:1、不利于国内新兴产业的建立发展;2、不利于国内传统产业发展;3、国内经济易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4、易造成国内经济结构的畸形发展,对外依附性增强,不利于经济自主;5、易造成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增加不安定因素。

关税 配额

Q P

贸易保护的利弊影响:

利:1、利于国内幼稚产业2、利于传统产业的发展;3、利于经济自立和国防安全;4、利于反倾销、反补贴、打击不公平贸易;5、利于恢复国际收支不平衡,减轻国际经济波动对本国冲击;6、利于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讨价还价;7、利于保护本国自然生态环境。

弊:1、使国内消费者福利受到损害;2、保护使受保护部门不思进取;3、保护易形成垄断,不利于竞争;4、保护易招致他国报复,阻碍出口发展;5、国内产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6、增加政府负担,减少财政收入。

综合以上理论分析以及世界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表现,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应用,我们大致可总结如下一些规律:

1、当国际经济繁荣时,世界各国自由贸易呼声高涨;衰退时,各国贸易保护呼声高涨;

2、经济技术发达国家,不怕竞争,主张自由贸易;经济技术落后国家,惧怕竞争,主张保护贸易;

3、一国大型跨国企业多,竞争力强,主张自由贸易;一国中小型企业多,竞争力弱,主张保护贸易;

4、国内高度成熟的产业,主张自由贸易;国内幼稚产业和竞争力不强的产业,主张保护贸易;

5、凡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利的部门和阶层,主张自由贸易;反之反是。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填空题

1、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按其协议特征从低级到高级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2、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关税同盟的静态经济效应有(进口扩大效应)、(进口替代效应)、(出口扩大效应)、(综合净福利效应)。

3、关税同盟的动态经济效应有(规模经济效应)、(成员国竞争效应)、(吸引外部投资效应)。

4、二战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两个重大的发展趋势:一是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推动下,多边贸易自由化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二是以优惠性的贸易协议或安排为宗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势头迅猛。

5、(区域经济一体化)往往可以更快地实现局部的自由贸易,但这种做法与多边贸易自由化不同之处是具有歧视性或排他性。

二、名词解释

1、关税同盟的贸易扩大效应:包括进口扩大效应和出口扩大效应两部分,是指结成关税同盟后,成员国之间由于无关税,所以每个成员国的进出口都会比同盟前扩大。

2、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结成同盟后,由于对内零关税对外保护,成员国以前从非成员国的进口会转而从其他成员国进口。

三、问答题

1、结合实际,试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通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地域上相邻、历史文化传统相近、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或经济结构有很强的互补性的国家。比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

2、共同对外关税的高低对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有何影响?

答:关税同盟的综合净福利效应是(a+b+d)-e,同盟共同对外关税水平越高,非成员国商品进入同盟的数量就越少,成员国越倾向于从或向成员国进出口,这样a出口扩大带来的生产者剩余,b价格下降所至生产者扭曲的改善,d价格下降所至消费者扭曲的改善,会增加,导致关税的同盟福利效应越高。

3、组成关税同盟后,规模经济利益的实现对同盟内企业在同盟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有何影响?

答:组成关税同盟后,由于各国市场的相互开放,各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于其他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

争。谁在竞争中取胜,谁就可以享受市场扩大带来的规模经济利益,否则将被淘汰出局。各企业必然会积极地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在竞争中取胜的企业会因规模经济进一步使生产成本下降,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同盟内部企业在同盟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第十六章国际收支账户

一、填空题

1、国际收支账户的核算对象是(国际收支),会计等式为(经常项目余额+资本金融项目余额=0),主要的分账户有(经常帐户),(资本金融帐户)、(储备资产帐户)。

2、身在A国且代表B国政府的个人,是(B)国的居民。就法人组织而言,是哪个国家的居民,主要看其(注册地)。比较特殊的是国际性的组织,它们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3、不管滞留时间长短,非居民学生和疾病患者都被视为(旅游者)对待。

4、资本项目主要核算(资本转移)和(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两部分。

5、国际收支的账面平衡是通过调整项目来实现的,真正能反映一国收支状况的是(自发性交易)项目。

6、居民与非居民发生了一笔经济交易,使得居民持有的国外资产减少,则这笔交易应在国际收支账户的(贷)方。

二、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活动的系统记录。

2、经济交易: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互动的关系,体现为经济价值的产生、变更、交换、转移或消失,主要包括交换、转移、移民、其他估算交易等。

3、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指各种无形资产、知识产权、专利权、特许权等资产。

4、自发性交易项目:指企业或个人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调整无关。是判断国际收支失衡的标准。

5、基本收支差额:指经常项目与长期资本金融项目借贷方余额之差。反映着一国长期内国际收支平衡或不平衡的趋势。

三、问答题

1、一国能否总是处于较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态?为什么?

答:①在金本位制下,一国不可能处于较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态,“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将发挥作用,通过黄金的流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纸币本位自由浮动汇率下,一国也不可能发生较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因为本币币值的自由升降将发挥自动调节机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②纸币本位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容易发生较大的失衡,虽然此时也有自动恢复均衡的机制,但由于人为政策的出于其他目的的干预,会使国际收支处于较大的失衡状态。

2、一国维持其国际收支平衡为什么很重要?

答:一国在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主要是国内经济均衡和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有很多负面影响,最终会扰乱国内宏观经济均衡,破坏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或经济增长等次级目标。如本币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负面影响有:

①本币有贬值压力,为稳定汇率,货币当局减少外汇储备,国内本币供给量减少,国内总需求紧缩,引发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②由于Y=C+I+G+(X-M),国民收入下降,据加速原理,引起投资倍数减少,引发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③如果国际收支逆差是由经常项目的逆差所引起的,那么必然导致与出口有关的部门就业机会的减少,导致经济下滑。

④如果国际收支的逆差是由资本项目逆差所引起的,那么意味着大量资本外流,国内资金供应紧张,推动利率水平的上升,导致失业增加,经济下滑。

⑤为稳定汇率国家外汇储备大量减少,使国家信用下降,国际融资能力下降。

第十七章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一、填空题

1、纸币本位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整是通过(利率)效应、(价格)效应、(收入)效应实现的。

2、国际收支调整分析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价格调整分析法,这主要包括(弹性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另一类是收支调整法,这主要包括(乘数分析)法和(吸收分析)法。

3、本币贬值对经常项目收支有两种效应,一是(价格)效应;二是(贸易量)效应。但这两种效应最终能否改善国际收支逆差,还要看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是否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

4、货币贬值之后贸易收支逆差并不能立即改善,因为存在着以下几种时滞:如认识时滞,(决策)时滞,(生产)时滞,(取代)时滞等。

5、“吸收”是指国内居民在(商品)和(劳务)方面的支出。

6、乘数理论认为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采用(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降低支出水平,改善国际收支,但这往往会影响一国经济增长。

7、吸收分析法认为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除了弹性分析法所考虑的以外,还会对国内自发性支出带来(货币余额)效应、(货币幻觉)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三方面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

1、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年提出,在金本位制下:当国际收支逆差时,黄金外流,国内货币供给减少,物价水平下降;于是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从而使国际收支逆差得以改善;当国际收支顺差时,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给增加,物价水平上升;于是会抑制出口,刺激进口,从而使国际收支顺差得以改善

2、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

是指当一国的货币当局采取使本币贬值的调整政策后,相关实际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从而在本国汇率变动的瞬间到实际部门进出品数量的调整与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之间产生一个时间上的延滞。

二、问答题

1、根据弹性分析法,贸易收支的调整如何进行?它在什么情况下有效?

答:经常项目出现失衡时,本币币值变化会对经常项目收支会产生两种效应,即价格效应和贸易量效应。本币币值变动能否改善经常项目逆差,主要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综合是否大于零;能否改善经常项目顺差,主要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综合是否小于零。而这又依赖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的取值。只有当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币值变动才可使经常项目均衡得以恢复。

2、在固定汇率下,如果国外发生通货膨胀,这对本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什么影响?在此情况下,国际收支如何调整?

答:固定汇率下,如果国外发生通货膨胀,这会导致本国商品的价格相对国外商品价格变得便宜,经常项目下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本国国际收支将出现顺差。资本金融项目下,国外实际利率水平由于通胀而下降,会导致资金从国外流向本国。如果是金本位制,将通过“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自动恢复。如果是纸币本位制,国际收支顺差,固定汇率下无冲销操作,将使本国货币供给量增加,实际国民收入增加,通过利率效应、价格效应、收入效应等自我恢复机制,国际收支得以调整。

第十八章外汇与汇率制度

一、填空题。

1、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偿,必然要产生国际间的货币兑换。正如盖伊丹.皮诺所说,“(国际主义)的贸易与(国家主义)的货币”的共存产生了外汇。

2、外汇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国际)性、(可偿)性、(可兑换)性。

3、外汇市场是外汇供给者、外汇需求者及买卖外汇的中介机构所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场所或网络,它在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避免和防止(外汇风险)的发生,提供国际性的(资金融通)和(国际清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外汇市场按组织形式可以划分为(抽象)市场和(具体)市场,它们又被分别称为英美体制和大陆体制。外汇市场按经营范围不同,又可划分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国内外汇市场的外汇交易仅限于(国内)银行彼此之间或(国内)银行与(国内)居民之间,不允许(国外)银行或其他机构参与,当地中央银行的管制较严,在市场上使用的货币亦仅限于本币与少数几种外币。

5、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币金融当局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6、世界主要外汇市场有伦敦、(纽约)、(东京)、德国法兰克福、(苏黎世)、香港等。

二、名词解释

1、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一国货币当局承担将本币币值保持在一个固定平价上的义务,并保留视情况变化而改变本币币值的权利。

2、爬行钉住汇率制:将本币钉住某种外币,但据本国与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定期对汇率进行逐步调整。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外汇,外汇与外币有什么不同?

答:外汇是可以自由流通与兑换的外国货币,及以这些外币为面值的银行存款、本票、汇票、支票,各种有价证券、债券。

外币还不能说是外汇。一种货币要成为外汇,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即自由汇兑。“外币”与“外汇”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汇”字,自由汇兑的“汇”就是流通的意思,而“兑”则是兑换的意思。如果一种货币在国际市场上不能自由流通和兑换,那么它就不能称之为外汇。

2、什么是汇率制度?按货币当局的干预程度分,有哪些种类?

答: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方式所作的规定。

按照汇率波动的幅度和频率的大小,可分为固定汇率制、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爬行钉住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区域浮动汇率制度和自由浮动汇率制

第十九章汇率决定理论

一、填空题。

1、当利率平价等式成立时,外汇市场上均衡(汇率)随之确定,远期升贴水也随之确定。有抛补的利率平价等式可表示为(R≈R*+(F-E)/E )。

2、欧元储蓄资产的年美元预期收益率可表示为()。

3、按照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投资预期收益的态度,可将投资者分为风险厌恶者,(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三种。

4、高利率国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5、利率平价理论是(英)国经济经学家(凯恩斯)提出的,而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瑞典)国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的。

6、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的是在某个时点上汇率水平是由两国(一般价格之比)决定的。

7、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的是在某段时期内汇率波动幅度是由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决定的。

8、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两个理论表达式为:(Et/Eo=(Pt/Po)(P*o/P*t));((Et-Eo)/Eo=(Pt-Po)/Po-(P*t-P*o)/P*o)。

9、一国名义货币供给的一次性突然增加,会引起该国(实际)利率水平的下降,进而使本币在外汇市场上(先贬后升)值;一国名义货币供给持续增长,当增长率突然提高时,会引起该国(名义)利率水平上升,进而使本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

二、名词解释

1、一价定律:如果不考虑运输费用和贸易壁垒,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售价,按同一种货币计量应该的相同的。

2、费雪效应:两国名义利率之差约等于两国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差。

二、问答题

1、假设预期下一年实际利率在美国为每年5%,而在日本为每年2%,据利率平价理论说明下一年度“美元/日元”汇率的变化趋势?

答:根据有抛补的利率平价等式R=R*+(F-E)/E可知,下一年“美元/日元”汇率在即期市场将下降,但在远期外汇市场“美元/日元”汇率将上升。

2、假设墨西哥比索的年通货膨胀率为10%,而美国只有2%,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美元对比索汇率将作如何变化?

答: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有公式:(Et-Eo)/Eo=(Pt-Po)/Po-(P*t-P*o)/P*o ,“比索/美元”汇率将上升,即美元升值,比索贬值。

2、请对以下说法评价: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预期实际利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升值;而由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贬值。

答:正确。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预期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提高时,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情况下,本币升值;同时预期实际利率提高,资本金融项目下,资金流入,本币升值。但当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时,货币供给增加,则正好相反,本币贬值。

第二十章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选择

一、填空题。

1、开放经济内部均衡主要是指国内(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外部经济均衡主要是指(国际收支)平衡。

2、固定汇率制度下由于支出(转移)政策不能使用,当内外经济出现(内部衰退,外部逆差)或(内部过热,外部顺差)两种失衡状况时,米德认为无法用政策进行调节使之重新恢复均衡。

3、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国内利率水平(下降),实际国民产出水平(上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国内利率水平(下降),实际国民产出水平(下降)。

4、宏观国际经济政策分析工具中的BP曲线其倾角在0——90度间,其倾角大小由(国际资本流动性强弱)决定。

5、当一国出现国内经济衰退,同时国际收支较大逆差时,政府为恢复经济内外均衡必须选择(扩张)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

6、本币贬值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BP曲线向(右)移动。

二、名词解释

1、丁伯根法则:一国有效宏观调控政策的种类至少要与所需调整的宏观经济目标的数目相同,否则无法实现调控目标。

2、支出增减政策:即汇率政策,汇率的变动可使一国商品、服务的需求在国内居民与国外居民之间出现此消彼长的后果。

3、蒙代尔政策指派法则:固定汇率制下,当出现“国内经济衰退+国际收支逆差”或出现“国内经济过热+国际收支顺差”时,财政政策调节国内经济较有效,货币政策调节外部经济较有效,两种政策一松一紧搭配使用,就能达到内外经济同时恢复均衡的目标。

三、问答题

蒙代尔政策指派法则中为什么要将调整国内经济的任务交给财政政策?将调整外部经济的任务交给货币政策?

答: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都属于支出增减政策,作用效果有相同之处,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会使实际国民产出增加,紧缩性的相反;但他们的作用效果也有区别,这体现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国内实际利率水平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国内实际利率水平下降。如果考虑国际资本的流动性,我们可以充分利这一点来进行政策调整组合的制定。

第二十一章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和内外经济均衡

填空题

1、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盈余会使国内(本币)增加,从而导致LM 曲线向(右)移动,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消除这种影响,货币当局可以进行(冲销)操作。

2、固定汇率制下,国际资本流动性越强,货币政策作用效果就越(小)。随着全球经济不断的发展,国际资本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对于任何国家,今后都不得不在更加独立的货币政策与(固定)汇率制度之间进行取舍。

3、固定汇率制下,国际资本流动性越强,财政政策作用效果就越(大),货币政策越不具有独立性。

4、浮动汇率下,国际资本流动性越大,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越(大),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越(小)。

5、如果BP 曲线比LM 曲线平坦,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下的作用效果(较大),在浮动汇率下的作用效果(较小);如果BP 曲线比LM 曲线陡峭,则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下的作用效果(较小), 在浮动汇率下的作用效果(较大)。所以在国际资本流动比较大的国家如果要使用财政政策影响国民收入,提高财政政策的效力,最好选择(固定)汇率制度;对于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程度比较小的国家,如果要使用财政政策影响国民收入,提高财政政策的效力,最好选择(浮动)汇率制。

6、IS —LM —BP 模型告诉我们,货币政策调控国民收入的就业水平的作用大小仅仅受到(汇率)制度的影响,无论国际资本流动程度如何,货币政策对于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的影响方向都是一致的。无论资本流动程度大小,货币政策调控国民收和就业水平的作用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都比较(小),在浮动汇率下都比较(大)。所以无论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程度如何,如果国家要使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国民收入,并且要提高货币政策的效力,最好选择(浮动)汇率制度。

第二十一章经济冲击与稳定政策的选择

对出口需求冲击、进口供给冲击、国内支出冲击、资本流动冲击、国内货币冲击比较并分类,分析中国最容易受到何种冲击,制定最优的经济稳定所需的相关政策?

原理分析: (一) 内部衰退 外部逆差 财政扩张 产出 利率

利率 产出 货币紧缩

此种政策组合可以使内外均衡恢复。 内部衰退

外部逆差

货币扩张 财政紧缩 产出 产出 利率 利率 政策组合颠倒后,显然无法使内外均衡重新恢复,不可取。

(二)、分析略

答:出口需求冲击、进口供给冲击、国内支出冲击这三类冲出本质上相同,类似于国内财政政策的变动;而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国内货币冲击本质相同,类似于国内货币政策的变动。经常遭受前一类冲击的国家,如果面临的国际资本流动程度较小,采用固定汇率制有助于稳定国内经济;如果面临的国际资本流动程度较大,采用浮动汇率制有助于稳定国内经济。经常遭受后一类冲击的国家,不管国际资本流动性如何,采用固定汇率制有助于稳定国内经济。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

国际经济学习题-有答案-权威大学资料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 5、开放经济 6、封闭经济 7、贸易条件 四、简述题: 1、试用图形分析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 2、试画出贸易提供曲线图形并予以简要分析。 3、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个国家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重要? 2、试推导贸易提供曲线。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比较优势 2、绝对优势 3、机会成本 四、简述题 1、试用图形或数学模型分析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 2、试画出绝对技术差距论的图形并予以简要分析。 3、试说明绝对成本说的主要缺陷。 五、论述题 1、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说明李嘉图的“比 较优势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在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变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进行解释。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斯脱尔波——萨谬尔森定理 2、罗伯津斯基定理 3、贫困化增长(悲惨的增长) 4、要素密集度 5、里昂剔夫之谜

四、简述题 1、生产要素禀赋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 2、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3、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 五、论述题 1、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在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变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进行解释。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一、名词解释 1、特定要素 2、特定要素模型: 四、简述题 1、假设一国的农业部门和制造业部门除劳动是共同的投入要素外,前者的特定要素是土地,后者的特定要素是资本,那么,世界市场上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对该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 2、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如果X、Y产品价格不变,增加流动要素——劳动的供给,会对要素的实际收入和X、Y部门的生产产生什么影响? 五、论述题 试运用特定要素模型分析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制造业部门生产的影响。假定能源部门(石油部门)和制造业部门共同投入的要素是劳动,同时两部门分别使用一种不同的特定要素。 第五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一、名词解释 1.重叠需求 2.产业内贸易 3.产业间贸易 4.产品生命周期 5.初始期 二、是非判断题 1、奢侈品具有收入弹性。 2、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3、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4、如果瑞士旅行靴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靴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静态分析理论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 (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 (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 (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 (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 2、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张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

国际经济学英文题库(最全版附答案)

【国际经济学】英文题库 Chapter 1: Introduction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ducts are not produced at all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offee, tea, cocoa B. steel, copper, aluminum C. petroleum, coal, natural gas D. typewriters, computers, airplanes 2. International trade is most important to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A. the United States *B. Switzerland C. Germany D. England 3. Over time, the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of nations has: *A. grown B. diminished C. remained unchanged D. cannot say 4. A rough measure of the degree of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of a nation is given by: A. the size of the nations' population B. the percentage of its population to its GDP *C. the percentage of a nation's imports and exports to its GDP D. all of the above 5.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is greater for: *A. small nations

《国际经济学》篇章精选练习题及答案(DOC)

第1章绪论 重点问题: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对象及其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单选 1.国际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A经济增长 B经济自然增长 C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D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是(D) A经济结构的变革 B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C经济自然增长 D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3.国际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 A社会分工 B国际分工 C产业内分工 D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4.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A) A生产要跨国界流动 B国际分工 C商品跨国界流通 D开放经济 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点问题: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单选 1.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中,(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3.如果一个阿根廷工人能生产3蒲式耳小麦或1辆汽车,而一个巴西工人能生产4蒲式耳小麦或2辆汽车,则(D)。 A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没有比较优势 B阿根廷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巴西没有比较优势 C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汽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5.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6.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C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简答: 1.请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评价绝对利益说 P20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揭示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按照绝对利益学说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贸易的参与者与整个世界会因此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国际贸易中的某些规律,为产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在实践中运用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前提: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的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以便利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进人国际市场。如果一国在所有的产品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低于贸易对象国,该国便不具备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获得。这一点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在进行国际贸易),实际上陷入了理论与实践的两难境地:如果没有超过贸易对手的高劳动生产率部门,该国便被排除在国际贸易的大门之外,或者在贸易中本国的生产部门将被对方的竞争击垮。显然,世界贸易的历史与现实并不完全、普遍地符合斯密这样的假设。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K135班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3、国际收支(广义):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4、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 5、关税同盟: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6、贸易条件: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也就是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7、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8、汇率:又称为汇价。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9、开放经济:一个经济与其外部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等对外经济关系。 10、资本国际流动: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 二、判断题 1、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大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郡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3、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贫穷化增长适用于经济是典型的单一经济,离开单一产品的的生产和出口,该国就会陷入困境的发展中国家。 4、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同满意感的商品消费组合。√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不会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6、幼稚产业是指那些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7、跨国企业是指向六个以上不同国家出口的企业。× 跨国企业是指在数个国家设有生产工厂的企业。 8、在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是关键货币。√ 9、区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最常用但并不完善的指标是人均GDP。√ 10、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若美国的通货膨胀速度低于英国,则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11、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12、共同市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13、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用来支持处于竞争激烈产业中的企业。× 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包括对高技术企业的补贴和其他支持。 14、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15、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币供给大于国内货币需求。√ 16、在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高利率和资本流入将有助于该国自动调整国际收支赤字。√ 17、一价定律认为关税不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一价定律认为关税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18、如果德国的利率高于美国,则马克将在远期市场上贴水卖出。√ 19、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贷方。× 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借方。 20、若美国通货膨胀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贬值。√ 三、选择题 1、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 ) A.8.3870 B.8.085 C.10.2931 D.6.5876 2、列昂惕夫反论包括以下解释,除了( B )。 A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B美国实际上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C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D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技术产品 3.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美国为4%,那么( C ) A 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4% B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4% C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6% D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6% 4、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C ) A. 垄断竞争理论 B. 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经济学课后题答案.doc1

第3章课后题答案、 1、商品的相对要素强度:不同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的不同,通过比较可判断该商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还是劳动力密集型商品。 国家的相对要素丰裕: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要素拥有的相对状况。 贸易的商品构成:即使技术水平相同,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也可以产生贸易。一国终将出口密集的使用其相对丰裕(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昂贵的要素)生产的商品。 商品流动和要素流动的相互替代:如果加拿大或者欧洲国家对美国的资本密集型商品设立保护性贸易壁垒,那么,美国企业就可以向这些国家进行投资,建立工厂,在这些国家之内进行生产,绕过贸易壁垒。(P37) 里昂剔夫悖论是否证实了这种解释?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 里昂惕夫利用计算结果表明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悖的结论。 人力资本说、贸易壁垒说、自然资源稀缺说、需求逆转说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2、要素比例理论不是产业内贸易的一个良好的解释。规模经济理论可以更好的解释。 6、区别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并分别举例。请提供有关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解释。 ?产业间贸易:是国家之间完全不同商品的贸易,可以用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 ?产业内贸易:是国家之间高度相似的商品的贸易,可以用规模经济来解释。例子:略 7、根据垄断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产业内贸易的利益包括: ?对于生产者: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每个种类商品的生产成本 ?对于消费者:更低的价格和更多的商品种类 ?生产要素所有者:所有的生产要素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 第4章课后题答案 2:有效保护率是指关税使被保护行业每单位产出的附加值提高的百分率。 a.对最终商品的有效保护率取决于 ?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和投入品的名义税率。 ?取决于商品国内附加值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为了保护本国的出口企业,提高有效保护率,对进口原材料免税或者低的关税。 b用有效保护率的分析方法解释下列政策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深化: 第一阶段,发展中国家实行保护性的高关税,并对投入品进口免征关税,进而开始建立起总装配厂。 第二阶段,发展中国家在国内生产投入品,并给予他们高保护,进而开始深化国内加工程度。工业化国家根据商品加工程度的关税率升级: ?关税升级:工业化国家根据商品加工程度而实施逐渐上升的有效保护率,鼓励了发 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和半加工商品,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第5章课后题答案 2、关税、配额和自愿出口限制都使美国的钢铁进口量减少 区别: (1)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 实行进口关税时,美国政府获得了关税

国际经济学题库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8e (Krugman) Chapter 14 Money,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14.1 Money Defined: A Brief Review 1) The exchange rate between currencies depends on A) the interest rate that can be earned on deposits of those currencies. B) the interest rate that can be earned on deposits of those currencies and the expected future exchange rate. C) the expected future exchange rate. D) national output. E) None of the above. Answer: B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2) Money serves as A) a medium of exchange. B) a unit of account. C) a store of value. D) All of the above. E) Only A and B. Answer: D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3) Money includes A) currency. B) checking deposits held by households and firms. C) deposits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D) Both A and B. E) A, B, and C. Answer: D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4)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end of 2006, the total money supply, M1, amounted to approximately A) 10 percent of that year's GNP. B) 20 percent of that year's GNP. C) 30 percent of that year's GNP. D) 40 percent of that year's GNP. E) 50 percent of that year's GNP. Answer: A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5) What are the main functions of money? Answer: Money serves in general three important functions: a medium of exchange; a unit of account; and a store of value. As a medium of exchange, money avoids going back to a barter economy, with the enormous search costs connected with it. As a unit of account, the use of money economizes on the number of prices an individual faces. Consider an economy with N goods, then one needs only (N - 1) prices. As a store of value, the use of money in general ensures that you can transfer wealth between periods.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国际金融)共18页word资料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 国际金融部分 1.不同意,至少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是如此。经常项目盈余的含义之一是, 国家的商品与服务出口大于进口。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不好的——国家正在为出口而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国家却没有得到使其能够进行更多消费和国内投资的进口商品和服务。从这一角度讲,拥有经常项目赤字却会是一件好事情——更多的进口可以使国家的国内消费和投资量超过其当前生产量。经常项目盈余的另一个含义是,国家在进行外国金融投资——它正在建立对外国人的债权,这会增加国家的财富。这听起来很好,但正如前面所指出的,它是以放弃当前国内消费为代价的。经常项目赤字意味着国家对外国人债权的减少或对外国人债务的增加。这听起来很不好,但它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当前国内支出这一福利。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对这些代价和收益会有不同的重视程度。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经常项目盈余是否优于经常项目赤字。 2.交易c会导致经常项目的盈余,因为这是商品出口,该出口得到的支 (交易a不会使经常项目账户发生变动,付体现于资本账户的某个项目。 因为它既是出口又是进口。交易b导致经常项目的赤字,因为它属于进口。交易d也会导致经常项目的赤字,因为它属于单方转移形式的流出。交易e不对经常项目账户中的任何项目发生影响。) 3. a.商品贸易余额:330-198=132(美元) 商品和服务余额:330-198+196-204=124(美元)

经常项目余额:330-198+196-204+3-8=119(美元) 官方结算余额:330-198+196-204+3-8+102-202+4=23(美元) b.官方储备资产变化(净值)=-官方结算余额=-23(美元)。该国在 增加其官方储备资产的净持有量。 4. a.国际投资头寸(10亿):30+20+15—40—25=0(美元)。该国既不 是国际债权国,也不是国际债务国。它持有的国外资产等于它对外国人的负债。 b.经常项目盈余增加了国家对外国人的净债权。为此,国家的国际投 资头寸将成为一个正值。外国净资产的增加使外国净资产存量成为正值。 5.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会导致外汇市场中对外汇的需求。本国购买者往往 愿意用本国货币支付,而外国销售者则意愿收到本国货币。在对这些进口品进行支付的过程中,本国货币被兑换为外国货币,进而产生了对外汇的需求。国际性资本外流也会导致外汇市场中对外汇的需求。 在对外国金融资产的投资中,本国投资者往往首先要将手中的本国货币换成外汇,之后,再购买外国资产,这种交易会导致对外汇的需求。 外国人出售其原来得到的本国资产,以及外国人向本国借债,也构成资本外流,进而导致对外国货币的需求。 6.商品和服务出口导致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给。在进出口交易中,出口 国的销售者往往愿意得到本币,而进口国的购买者则愿意以其本国货币进行支付。外国人在对这些出口品进行支付的过程中,要将外汇换成出口国本币,进而导致了外汇的供给。国际资本流入导致了外汇市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广义的国际收支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 二、简答题 试画出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答: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生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口产品X 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由图中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成为“出口贫困化增长”。 产生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当其出口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大幅增长。(3)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时候也不能压缩出口,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从而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 试说明国际贸易中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答:这是解释列昂惕夫反论的观点之一,它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生产过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即如果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很大,以至于两种等产量曲线相交两次,那么,可能产生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即一种产品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B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可能就无法根据H-O的模式预测贸易模式了。

最新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A.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B.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 C.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不断增长D.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国际经济活动B.国际经济关系 C.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D.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 3.国际经济学产生的时间()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二、判断改错题 1.国际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国际贸易理论。() 2.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主要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站在单个国家角度来研究金融问题的。()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二、判断改错题 1.×。将“国际贸易理论”改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金融理论”。 2.×。国际经济学是从西方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系统科学。 3.√。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是独立于个别国家之外来研究所有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问题。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A.比较优势理论B.贸易差额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2.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有借鉴意义的是()A.发展本国工业B.发展本国航运业C.追求贸易顺差 D.对外贸易垄断3.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大卫·休谟

4.甲国使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X,则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A.绝对优势B.比较劣势C.绝对劣势D.比较优势 5.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为10天和12天,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乙国进口小麦B.甲国出口布C.乙国出口布D.甲国出口小麦6.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约翰·穆勒B.大卫·李嘉图C.亚当·斯密 D.李斯特 7.被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 A.贸易差额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8.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B.技术水平差异 C.需求强度差异D.商品价格差异9.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律师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B.律师在律师咨询上具有比较优势 C.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比较优势D.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10.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应发生在() A.发达国家之间 B.发展中国家之间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D.需求相似国家之间 二、判断改错题 1.贸易差额论虽然产生时间很早,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2.贸易差额理论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针对所有产品而言的。() 3.贸易差额理论是第一个自由贸易理论。() 4.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的是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个特例。() 5.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 6.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一国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时仍可以参与互利贸易。()7.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从理论上说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互利贸易。() 8.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有当一国生产率达到足够高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 9.如果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贸易后国际市场价格更接近于小国封闭条件下的国内市场价格。() 三、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2.比较优势 四、简答题 1.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2.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完美版,含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1分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 2.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不倾向使用的政策是D A.对进口关税设置壁垒 B.对非关税设置障碍 C.对外汇实行管制 D.对本国货币低估对外价值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B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一般而言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C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9.从总体上看 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c=0.6s=0.3 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 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 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章完整版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章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国际经济学习题库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绝对优势 2 比较优势 3生产可能性边界 4 一般均衡分析 5 局部均衡分析 6 相对需求曲线 7 机会成本 二、选择 1.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3、“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高度概括,这一理 论是由经济学家()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和奥林 C、大卫·李嘉图 D、大卫·休谟 三、填空

1、在李嘉图模型中,我们假定()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唯一的生产要素,()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之间唯一不同的生产要素。 2、比较成本学说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 3、相互需求理论认为,( )是由贸易双方的供给条件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 4、在李嘉图模型中,一国出口劳动生产力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力低的产品,即一个国家的生产模式是由()决定的。 5、各国参与贸易的原因有()和()。 四、简答 1、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析其合理 与不足之处。 2、本国有1200单位劳动,可生产两种产品——食物与衣 服,生产单位食物的劳动投入为3,生产单位衣服的劳动投入为2。 (1)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2)用衣服表示食物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3)在自给自足时,本国用衣服表示的食物的相对价格是多少?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与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就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与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瞧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与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与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就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与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就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与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就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就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

社科院题库-国际经济学

1.林德重叠需求论的假设条件和主要观点。 重叠需求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其理论核心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重叠需求理论有两个假设条件: 1、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一国之内,需求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但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2、两国需求重叠的假定:厂商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来决定其生产方向与内容,而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对其产品有效需求的存在;如果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近,则两国的需求结构也必定相似。反之,如果两国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则他们的需求结构也必存在显著的差异。 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重叠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若是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也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 2.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假设条(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不同的技术。技术的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进而导致成本的不同。(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比较优势理论。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