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化调研汇报

国际化调研汇报

人才培养与学生教育管理国际化方式调研汇报

——以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为例

中南民族大学史庆贺

中南民族大学作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民族类高校,是“增强各民族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地。为了有效地建立起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机制和形成国际化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中南民族大学利用自身优势提供各种途径组织大批学生走出国门,开拓视野。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开始以高等教育理念创新、国际化人才标准、现代教育技术、大学现代治理等为主题的背景下,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响应学校号召,召开了本院有国际交流经验师生座谈会,以探索中南民族大学人才培养和学生教育管理国际化的标准。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历来致力培养外语类综合性人才,学院学生长期接受外国文化熏陶、学习外国语言文化,出国动机明确,自身语言优势明显,出国学生较多,所去国家包括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涉及交换、留学、短期研修等形式。2014年我院出国学生人数达到35名学生,其中大三学生共28名,大四学生共7名,出国留学率达到3.5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总人数998人),领先本校其他学院。座谈会主要围绕高等教育理念与德育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学生教育管理科学化、学生跨文化交流素质培养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这五个议题展开讨论。座谈会上有国际交流经验的师生主要出访美国和日本两个发达国家,我们通过师生谈话分享经

验通国内教育模式发现,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教育可以提升我国的教育化水平,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人才培养模式非常有必要,势在必行,但总结目前我国人才培养与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我们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国际交流的受益面狭窄

海外学习经历对培养国际意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各校都通过不同的途径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更多在校生出国交流的机会。但是通过国际交流与考察开拓视野的人数还是极少的。第一,向学生宣传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力度略显不足。学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往往只是草草完成任务,走向学生中间宣传次数较少,学生对国际交流项目了解度不够。同时,希望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大多还是局限于外语学院里真正接触了解外国文化的学生,学生热情不足。最重要的还是大部分学生受限于经济精力或是语言证书要求,真正参与国际交流的学生主要是家庭条件非常好同时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真正可能更需要开阔视野的成绩中等学生机遇不大,而且很多品学兼优但是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面对动辄几千多达上十万的费用只能遗憾放弃,所以要达到高等教育普遍国际化还需要涉及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多方面长期不断努力,才能不断拓展国际交流的受益面。

2.国际化的校园环境暂未形成

一所开放的国际化校园应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同堂授课,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同一所空间里学习,生活,产生国际文化交流与融合。但是我国大部分的高校留学生比例比较小,缺乏相应的校园环

境。

3.教育理念比较传统,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学生自主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调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彻底贯彻到教学的过程中。此外,学术社团真正的作用没有完全得到发挥。管理方法较为传统,现在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4.在课程建设方面,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缺乏国际通用性,教材建设水平落后。我国高校目前的专业设置仍大量以行政为主导,以学科逻辑发展为基础,专业划分过细,口径不宽,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灵活度不够。虽然近年来高校设置专业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却又容易走到急功近利的极端,用过去的专业课程改头换面套上时髦的名称来迎合市场,但对学科的发展建设并没有实质意义。而各地如火如荼的课程建设工程中,也同时存在着互相照搬照抄、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材建设的实际成效。在国际化的发展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是既积极与国际接轨、又充分考虑本国本校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而教材的更新换代更是需要深入学习学科发展动态和学生的需求,广泛借鉴国外优秀教材,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和时代精神的教材。

针对上述我院出国交流学生提出总结的问题,我们在座谈会上积极探索分析,事后查阅多篇文献或论文,谨慎地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1.培育养分充足的“土壤”----构建先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标准化,优化本学院相关专业的人才培

养方案。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院自身特点,改造、更新传统专业,设置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综合专业,形成体现学校优势,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同时加强不同学科的联系,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

2.形成适宜成长的“气候”----打造国际化校园生活氛围,给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必过度拘泥于形式,只要学生有所收获,我们就要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我院前往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交流的学生反映,美国教学氛围活泼,老师将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在语法教学课上,通过多个具体生活中实际语言现象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最终语法规律,和国内外语教师直接将语法规则教授学生相比,国外的这一模式更为有效,学生积极效果更为明显。学生工作方面,学生会主席可代表大多数学生的利益,真正与学校进行谈判交涉,提出反应学生诉求的建议或是想法,这些都值得国内高校借鉴。同时,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只有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学校的主体,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的被调动,潜力才能最有效发挥。

3.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国际化教学理念,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在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生活德育等方面的教育理念及实践模式,努力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总体上看,以美国这一发达国家为例,它的教育与中国现有的教育在目的、模式、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强调“少学多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权威性的质疑能力,对知识的拓展、创新能力和批判继承的精神。再者,美国的教育鼓励学生跳跃式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理的精神,提供给学生非常多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空间,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当然,美国学生的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有数据表明美国的小学教育在世界上的排名30多名,但是到了大学阶段就发生了变化,世界排名前10名的大学,美国就占了7所,每年60多万的外国学生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这种现象充分表现其高等教育的优势,美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对我国高校正在进行中的改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当然了,美国国情和中国国情截然不同,我们并不是强调一味地照搬照抄他们的教育制度和模式,只是说拿他们的作为模本,从中探索出适合我们国家、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针对我们国家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我们国内高校更要注重观念的创新,树立开放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采取新措施,主动改进教育方式与教学方式,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4.注重学生跨文化交流素质的培养,加强国际联合办学。向学生传达自由平等、尊重文化差异、促进合作等意识,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有效思考和清楚的表达自己,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实际生活情境去探究和解决问题。支持学生参加国际体育竞赛和科技发明竞赛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增强国际交流的素养和能力。

5.积极展示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成果。我们在走向国际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我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丢失了我们自己的根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大多数国家难以企及的,我校作为民族类高校,在学生走出国门时,也不忘大力展示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少数民族,我们利用这一优势举办大型民族体育竞技活动,给各民族的特色活动以广阔舞台,同时多次利用国际交流学生在国外进行文艺演出,增进了世界不同民族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进而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民族节日也是一个民族文化成果的重要展示,还可以通过各族学生一起欢庆节日、穿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服饰以及赠送民族礼物来展示多民族文化进步成果,从而展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

总之,要想应对高校改革的深入和校际竞争的加剧,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理念与德育创新,关注公民在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生活德育等方面的教育理念及实践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的专业体系,制定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标准;增强学生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学习借鉴国外大学在学生管理信息化、学生社团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改进对学生的管理;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和革命使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素质培养。同时,发挥民族院校特有的优势,在国际交流中展示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与民族进步成果,让高等教育理念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化、现代教育技术、大学现代治理等主题真正走进我国高校管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