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银监会面试专业课知识点总结

银监会面试专业课知识点总结

银监会面试专业课知识点总结
银监会面试专业课知识点总结

金融扶贫

下面我谈下对金融扶贫的认识:

1. 金融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2. 是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贫困人群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3. 它既不是慈善救济也不是纯粹的商业行为,对扶贫开发项目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微利性的内在要求,充分激发贫困人群的内生发展动力,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的脱贫与发展。

4. 因而要在精准上下功夫,造血上谋长远,要扶到点上根上。

5. 具体做法有:

1)用好用足扶贫政策—例如,积极使用差别准备金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流向贫困地区

2)健全扶贫金融组织体系—发挥好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和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平衡好追求商业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

3)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一方面,加强贫困地区支付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加强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4)建立健全金融扶贫风险分散机制—不仅要发挥好存款保险制度的积极作用,还要健全农村担保体系,优化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以上就是我对金融扶贫的相关认识,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各位考官

利率市场化

1. 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2. 我国利率市场化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

3. 对我国商业银行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方面,对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是

1)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的科学经营,转变经营模式,由传统银行业务向投资银行、财富管理转变,从而向混业经营发展

2)有利于金融创新

3)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的不利影响是

1)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生存和竞争难度,加剧中小银行破产

2)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可能发生利率倒挂

3)银行的资产质量将受到一定影响

银行怎么应对:1)提高自身竞争力,完善组织结构,进行业务创新

2)推动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1. 是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所有者那里融通货币资金。工具包括商业票据、债券、股票。

(融资是否直接形成债券债务关系)—银行信用是典型的间接融资

2.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定价不准没有发展动力

3. 优势在于:1)不受金融中介的约束(风险主要集中在金融中介)

2)筹资人面对市场监督的压力,必须规范生产,将资金投入高效益的领域

3)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4. 劣势在于:1)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限制较多

2)融资风险较大

3)财务保密性差

5. 经济体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直接融资在金融体系中占的比重越高。

国家鼓励加大直接融资比重,除了大力发展股票市场,还有打破国有银行独大的格局,降低银行业务进入门槛。商业银行作为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和媒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针对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中国经济对商业银行提出的要求)1)创新融资模式,满足双创的金融需求

2)优化信贷投向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中小企业融资难

1.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拥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不仅在增加就业、技术创新方面,还在活跃市场、产品出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主要原因在于:

1)缺乏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以及政策扶持

2)中小企业经营稳定性差、抵押担保资产不足、信用等级低

都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境况

3. 面对这一问题,首先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

其次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工具

最后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

4. 对于银监会来说,有义务也有责任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坚持三个导向—专业服务、商业持续以及合作联动导向

2)把握四个重点—机构为主、机制为重、政策引领、目标先导

3)加快五个转型—比如说担保体系从单纯的商业性担保向政策性担保转变

普惠金融

1. 是指将金融惠及所有群体,特别强调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以及其他弱势群体中提供金融服务

2.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较高的特点,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比如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等

3. 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银监会)可采取一些举措:

1)充分发挥传统金融机构以及新型业态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为所有群体提供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

2)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3)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融资源均衡分布

4)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5)结合国情深入推进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增强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

1. 银行的资产业务:发放贷款、贴现、债券投资、现金资产业务(存放同业、存放央行、库存现金)

负债业务:存款、向央行贷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

(银行为什么进行同业拆借—1)是各银行为了调剂资金余缺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2)主要为了调剂头寸,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提高银行抗风险的能力:银行有时会有暂时的资金闲置,有时又会发生临时性的

资金不足,在同业拆借市场进行同业拆借恰好满足了资金供求双方的需要)2. “贷款五级分类法”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资产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

3. 我国信贷管理实行集中授权管理、统一授信管理、审贷分离、分级审批、贷款管理责任制相结合

4. 混业经营

国际化经营

利率市场化

5. 金融脱媒—金融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1. 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都是独立于资产负债业务之外的业务,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 首先,二者之间的联系是:

1)都是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手续费是银行向客户提供服务所得的报酬,与银行通过信用活动所得的信贷利差不同

2)传统的中间业务都是表外雨雾,但表外业务不一定是中间业务,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之间有一些重合,比如信用证即是中间业务又是表外业务

3)都是以接受委托的方式开展业务活动

3. 但是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有一定的区别

1)一方面,二者中间人身份不同—在中间业务中,银行都是以交易双方当事人之外的第三者身份,而表外业务中,银行身份可能随着业务的发展而移位,变为交易双方的一方

2)另一方面,二者风险不同—中间业务,不动用或者较少动用自己可使用的资金,虽然业务经营中也要承担一定风险,但其风险程度明显低于表外业务

中间业务相对于传统业务的特点

1. 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银行利用自身在机构网点、技术手段等方面的优势,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委托事项,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2. 相比于传统业务有一下特点:1)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银行自有资金2)不承担或者不直接承担市场风险3)以接受客户委托为前提4)以收取手续费获得收

益5)种类多,范围广,所占比重日益上升

商业银行

1. 商业银行作为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是一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四个方面作用。其中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3. 从事的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发行金融债券、承销政府债券、办理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等

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银行利润下滑的原因及对策)

1. 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有效信贷需求萎缩,银行的资本规模和贷款规模的增速有所下降

2.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利息差收窄,传统的存贷盈利模式受到冲击

3.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如P2P、余额宝的出现挤压了银行的传统利润空间

4. 金融脱媒现象使得资金绕开商业银行体系形成体外循环,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不可小觑的挑战

应对措施

1. 完善产品结构,扩展自身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从而扩展利润来源

2. 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同时发展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云计算、app等互联网工具进行支付、资金融通等业务

3. 创新管理模式,加大人才队伍建设

4. 不断提升银行业务服务水平和质量

5. 也要认真防范风险,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新常态

1. 新常态在金融方面的主要特征是:

1)与经济增速放缓相适应,金融业要逐步回归“适度增长”

2)与经济结构调整相互动,进一步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3)与经济增长动力改变相呼应,激发金融创新活力

2. 新常态带来的挑战(上面)

3. 应对措施(上面)

互联网金融

1.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依托于云计算、支付以

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从而实现资金融通

2.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压缩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但是暂时不会颠覆传统银行业

3. 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基础来发展,从而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4.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与挑战,传统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上面)

如何推进金融改革

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深化金融改革是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金融业要不断深化改革,增加发展活力,努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3. 要继续推进金融改革,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首先,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2)其次,加快金融创新,优化金融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3)第三,推进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完善和丰富直接融资产品

4)第四,继续推进金融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

银行控股公司

1. 银行控股公司是由某一集团出资成立一个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通过收购等方式控制两家以上银行的组织形式

2. 具有“集团控股,联合经营;法人分业,规避风险;财务并表,各负盈亏”的特点

3.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以中信集团、光大集团为代表的银行控股公司

4. 发展银行控股公司

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扩大资本总量,增强银行实力,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产品

5.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加强有效监管,不然容易导致金融权力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银行的经营活力

6. 应重点培养综合性金融人才,建立内部控制,开展金融创新,为实现综合化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综合化(混业经营)

1. 从金融业发展历程来看,混业经营(综合化经营)是金融创新、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金融机构处于经济理性的必然选择

2. 混业经营(综合化经营)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可以在不同业务板块之间进行

交叉销售,丰富业务种类,减少运营成本,增加金融机构收益,并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转效率,从而更有效的支持实体经济

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出现不良资产增速加快,金融脱媒加剧,再加之利率市场化推进,使得金融业向着混业经营(综合化经营)方向加快发展

4.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金融混业是大势所趋,但对机构来说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容易形成金融垄断,产生不公平竞争,过大的综合型银行集团也会容易产生集团内部竞争,可能会招致新的金融风险

5. 因此,混业经营(综合化经营)必须要循序渐进,配套的“基础设施”要先行

1)健全和完善资本市场,完善市场机制

2)借鉴欧美经验,从金融危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

3)形成监管标准统一化,提高监管能力

影子银行

1. 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

2. 在我国主要形式为理财产品、民间借贷、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等形式,资金和信用大都依托于银行,资金投向大多是实体项目

3.基本特点:1)交易模式采用批发形式2)进行不透明的场外交易3)杠杆率非常高

4. 风险:1)资金回报要求过高2)容易出现期限错配,从而产生流动性和信用违约风险3)风险防范和保护机制不足

信贷流程

贷款申请

受理与调查

风险评价

贷款审批—审贷分离、分级审批

合同签订

贷款发放

贷款支付

贷后管理

贷款回收与处置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1. 信用风险—交易对象无法履约的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银行的主要风险

2. 流动性风险—无法及时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

3. 利率风险—由于利率变动导致经济主体收入减少或者成本增加的风险

4. 市场风险—由于市场价格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5. 操作风险—由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健全、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

6. 声誉风险

7. 法律风险

银监会对流动性风险进行控制

1. 通过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以及与商业银行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督管理谈话的方式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实施监督管理

2. 督促商业银行报送与流动性风险有关的财务会计、统计报表和其他报告

3. 根据对商业银行的评估结果确定流动性风险现场检查内容、范围和频率

4.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应当要求限期整改

5. 此外,还应当制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应急预案

(市场风险包括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存贷比变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产生的影响

1. 存贷比是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如果存贷比过高,则银行可能无法应对储户的取款需求,从而引发挤兑,产生流动性风险

2.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贷比监管对于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3. 但随着经济、金融发展,存贷比监管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多元化和业务创新发展的需要,存贷比已不能准确反映银行业真实的流动性状况,反而对银行发展形成了约束

4. 因此,2015年实行的《商业银行法》取消了存贷比监管指标,这既是银行业发展变革的需要,也符合当前支持实体经济的客观现实

商业银行该如何进行风险防范

1.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有……

2. 我将着重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详述

1)对于市场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a. 把风险指标成为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参数

b. 实施科技兴行经营策略

c. 积极推进金融创新

2)对于操作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a. 完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操作规则

b. 建立健全考核处罚制度

c. 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内控人人有责的观念

d. 认真审核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发挥会计的监督和反映职能

3)对于信用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a. 建立制度制衡机制,完善信用风险内控机制

b. 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补偿机制

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1. 系统性风险也成为市场风险,指一些使整体市场受到影响并无法规避的风险,如利率汇率的变化、购买力风险等,例如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是一次全球范围的系统性风险

2. 非系统风险指个别投资项目特有的风险,比如个人在投资操作中的失误等,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道德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3. 对于投资者来说,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来加以规避,而系统性风险则无法

不良贷款

1. 不良贷款是次级类、可以类、损失类三类贷款的总称,不良贷款是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的比率,是衡量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

2. 近年来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的原因有:

1)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特别是许多地方性银行金融机构

2)在供给侧改革中,去产能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债务偿付能力下降,使得不良资产规模逐渐增加

3. 不良贷款率上升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1)导致资金配置效率降低

2)不利于经济机构调整

3)不良贷款上升会使得商业银行盈利不断下降,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4. 银行

1)增强风险意识,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对不良贷款的管理

2)要积极处理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及时盘活信贷资源

3)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金融需求

5. 银监会

1)对高风险机构进行重点盯防,制定风险处置预案

2)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风险偏好、信贷管理等问题

3)完善金融司法协作配合力度,帮组银行加大资产保全和催收力度

4)推动构建企业诚信档案记录,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银行监管

1. 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2. 银监会的具体目标是:

1)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

2)增进市场信心

3)通过金融相关的宣传教育和信息披露工作,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

4)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

3. 基本原则:依法、公开、公正(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和效率

4. 银监会提出的良好银行监管六条标准:

1)促进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共同发展

2)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德竞争力

3)对各类监管设限做到科学合理,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4)鼓励公平竞争,反对无序竞争

5)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要实施严格、明确的问责制

6)高效、节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

“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

宏观审慎监管

1. 宏观审慎监管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系统对经济体系的负外部溢出而采取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

2. 具体目标:

1)限制金融风险的累积,降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或强度

2)强化金融体系对经济下滑和其他负面冲击的恢复能力

3. 是对微观审慎监管的补充。在审慎监管框架内仍然以微观审慎监管为主,宏

观审慎监管处于协助性地位

4. 包括:

1)识别系统风险

2)降低系统风险的发生概率

3)缓解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

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

1. 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监管目标:

1)宏观审慎监管主要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2)微观审慎监管主要是控制个体金融机构或行业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 在监管内容、对象上:

1)宏观审慎监管侧重对金融机构的整体行为以及金融市场整体趋势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影响

2)微观审慎监管则更关注与金融机构的个体行为

3. 良好的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可以相互促进,增强彼此的监管效果

金融创新

1. 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新的效率和利润而推出的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操作方式和工具

2. 包括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等宏观、微观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

3. 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1)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a. 能够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促使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一体化,增加金融业的产值,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扩大就业

b. 限制金融业恶性竞争,使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强,促进金融业稳定运行

2)也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些消极影响:

a. 可以降低或者转移个别风险,但不能消除或者减少系统性风险

b. 由于金融业务的多元化和机构的同质化,会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收到冲击

c. 相对于业务与工具的创新,金融监管措施具有滞后性,就会使传统监管措施的有效性收到削弱

4. 金融创新的基本原则

1)合法合规原则

2)公平竞争原则

3)知识产权原则

4)成本可算原则

5)风险可控原则

6)信息充分披露原则

7)维护客户利益原则

5.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1)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金融监管次级金融创新产生—金融监管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导致这些企业不得不发掘金融监管的漏洞。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具有一定的诱发作用

3)金融创新促使金融监管不断变革—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推动了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变革

6. 对于监管当局应当怎么做:

1)坚持分业经营的金融监管模式,但应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一行三会”的合作

2)加强国内监管当局与国际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3)建立一套系统性、连续性、前瞻性的法规体系

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系统性风险评估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1. 宏观经济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2. 其中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为一致性关系,其余为矛盾性关系

3. 1)首先,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就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2)其次,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3)第三,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消除逆差就需要压缩国内需求,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又会引起经济增长缓慢乃至衰退

4)第四,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为了平抑国内物价,增加国内供给,就必须增加进口,减少出口,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反之,一样

4. 总之,要同时实现四个目标非常困难,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目标时要根据国情,在一定时间内选择一个或者两个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财政政策

1. 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

2. 1)积极的财政政策又称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2)稳健的财政政策又称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3)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就是在保持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

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与控制,从而对经济产生普遍性影响

1)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2)其中公开市场业务是最常用最灵活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债务的政府行为

2.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优惠利率、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

3. 补充性货币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

美联储加息

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

2. 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元利率长期维持在超低水平,就在就业和通胀逐渐改善的条件下,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重启加息是必然趋势。低水平的利率与美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已不匹配,仍然需要加息

3.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加息使美元有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则有贬值的压力,会使我国资本流出,最终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2)对A股市场的影响—加息是一种利空的信号,影响投资者对我国A股市场的信心

3)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加息前,美元加息预期导致资金外流,让大宗商品承压,价格走低;加息中,加息市美国经济向好,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此

背景下,逐渐增加的资源需求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加息后,经济放缓,导致大宗商品需求减少,价格走低

4. 我认为中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1)保护平稳的经济增长粗度,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是资本外流减缓,增加资本流入

2)抑制不合理、不合规的投机性资本流出,适度放松资本流入

3)继续破除单边预期

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 对进出口的影响:一般来说,本币汇率降低,促进出口、抑制进口;反之亦然

2. 对物价的影响:本币汇率下降会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价格上涨

3.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外汇储备增加,该国对于外汇供给大于对于外汇的需求,同时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则该国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对外币升值

4. 对资本流初入的影响:汇率对长期资本流动影响较小,短期则是汇率贬值,资本流出,汇率升值,则资本流入

5.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币升值,会使短期资本流入,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6. 对外汇的影响:本币升值,会导致储备资产汇兑损失

7. 对就业的影响:本币升值将加大国内就业压力

国际储备的作用

1. 是一国金融实力和地位的体现

2. 可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3. 可以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汇率

4. 是一国举借外债和清偿能力的基础及信用保证

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银行业会有哪些影响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过一个新的里程碑

2. 对我国银行业发展带来积极地影响:

1)助力国内银行海外布局,有利于银行业在海外的发展壮大和竞争力提升

2)为银行提供新的盈利增长点,带动银行业在结算业务、清算业务和理财业务等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

3)带动负债业务的发展。随着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民币资金流回国内,可以大大增加国内商业银行的负债来源

3.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互动会更加频繁,使得我国汇率和利率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对商业银行意味着等多的考验和挑战

电信网络诈骗,银监会

1. 为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银监会作为防范和监督机构,应该更好地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2. 第一,正确把握安全与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树立以安全为根基的发展理念

3. 第二,合力构建电信网络欺诈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支付风险防控体系

4. 第三,全面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实现从信息采集、运输、使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5. 第四,持续开展安全宣传教育,让支付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公众参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欺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校园贷

1. 银监会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

2. 校园贷主要分为三种:

1)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

2)P2P贷款平台

3)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3. 防止悲剧的再次发生,需要从以下着手解决:

1)加大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

2)加大对学生消费观教育力度,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

3)加大金融、网路安全知识普及力度,让学生撞我逾期滞纳金、违约金、单利与复利等基本金融常识

4)加大学生自助信贷体系建设力度,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保障性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 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市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3. 目前,我国供给体系,总体上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

4. 供给侧改革可以调整经济结构、活跃资本市场、推动新兴产业投资,释放改革红利

5. 当然,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其成效非一日之功,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我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力,具体来说:1)去产能—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对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实现市场出清

2)去库存—减少工业企业的存货

3)去杠杆—是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本负债率下降

4)降成本—全面推进营改增(将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减轻企业赋税,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释放企业活力

5)补短板—加大对农业农村、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等薄弱环节的投入

究竟是以供给侧作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作为重点,关键是根据当时一国的宏观经济现状做出的相机抉择+3+2+4+5+但是,在强调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并不是我们不在需要需求侧的经济调控,与此相反,在以供给侧改革委最终目标的同时,需求侧的配合也同样重要

有人说,中国已从向世界输出商品变为“出口”经济危机

1.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中国不会成为出口经济危机的国家

2.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稳定增长期,我国还实施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和改革,在改革红利的催化下会将涌现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出现大量商机

3. 资本市场的波动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空前紧密,国内资本市场较为敏感并迅速行动这就导致了市场波动,另一方面更多是由于国际套利资本的流动而非中国经济本身

4. 总之,中国输出经济危机的说法是严重错误的

资本充足与银行稳健经营

1. 资本充足从指标上看主要考察银行资本的规模及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比率,资本规模越大、资本与资产的比率越高,则银行的资本越充足

2.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经营的稳健性,但只是相对于银行资产负债的状况而言,并不意味着银行没有倒闭的风险

3. 另外,考察银行经营是否稳健还应考察一系列其他因素,如资产流动性和负债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一般资产流动性高、负债稳定的银行经营更为稳定,资本充足率可相对降低

4. 目前,困扰我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最大问题是巨额呆坏账

5. 面对这种状况,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稳健经营

1)加快对不良资产的处置,降低信用风险

2)拓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增加银行营业利润

1.存款保险制度

1.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由符合条件的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按一定存款比例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发生经营危机或者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着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障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2. 我国《存款保险条例》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实施,实行限额偿付,最高限额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

3.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有:

1)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存款人的权益,维护金融稳定

2)增强我国金融业抵御和处置风险的能力

3)有利于强化市场纪律约束,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为加快发展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保驾护航

民营银行

1. 目前我国民营银行模式有四种,分别是

1)阿里巴巴意向申请的“小存小贷”模式

2)腾讯公司的“大存小贷”模式

3)发起人的“公存公贷”模式

4)“特定区域”模式

2. 对于民营银行的监管,我国现在监管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实行一行一策差异化监管方式和实行属地监管,第一责任制的监管方式

3. 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监管方式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2)突出特色化服务,差异化经营

3)突出风险和收益自担的商业原则

4)突出股东行为监管

3. 民营银行对于启动民间资本,降低政府负担,完善金融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

政策性投资

1. 又称非盈利性投资,是从国民经济整体需要出发,不以盈利为目的

2. 作用在于:扶持新兴先导产业部门,对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实施重点突破,为国民经济平衡高效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3. 范围主要包括: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以及高科技风险投资

4. 目前还存在制度不健全、实施不规范等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政策性投资,一方面要规范管理,量力而行;另一方面要放宽投资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投贷联动

1. 主要是对中小科技企业,在风险投资机构评估、股权投资的基础上,商业银行以债权形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形成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之前的联动融资模式

2. 投贷联动既考虑了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又考虑了中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特点,能够充分发挥银行业在客户资源、资金资源方面的优势,有效增加科创企业的金融供给

3. 但在实施过程中,金融机构应加强投贷之间的风险防火墙建设,构建专门的业绩考核机制,并持续监测投贷联动业务运行情况,按季报送银监会

对经济“软着陆“的认识

1.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GDP实现了年均10%的告诉增长,但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环境和发展动力机制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增长开始减缓

2. 但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增速趋缓而非全面萎缩,基本实现了经济“软着陆”

3. 具体来说:

1)政府通过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改革创新等措施,未来我国经济已经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较好条件

2)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出口比重偏高而消费比重偏低的格局正在改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3)目前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组合精准到位,未来经济预期良好

4)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可以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4.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未来经济是否能实现经济“软着陆”的后期效应,避免经济调整期出现“硬着陆”的发生,

1)首先,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2)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加强区域合作,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合作共赢

金融脆弱性

1. 是指金融体系抵御外部冲击能力比较差,是金融体系与生俱来的,根植于金融产品、交易机制、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系统的特性之中

2. 金融产品的虚拟性是重要根源。一旦外部冲击使不确定性增强或者使金融承诺的可能性成为问题,就会导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

3. 我国的金融脆弱性问题比较严重,集中体现在我国银行系统较高的不良贷款率和股票市场较高的波动上

4. 因而,要在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促进业务创新、规范股票市场等方面去应对压力测试

1. 是一种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测试方法

2. 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的负面影响,进而对单家银行、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3. 运用压力测试能帮助商业银行充分了解潜在风险因素,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4. 商业银行的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确定风险因素,比如利率、汇率

2)其次,通过设计压力情景和选择假设条件

3)之后,程序开始定期进行敏感性测试和情景测试

4)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潜在风险,并采取处理措施,向监管当局报告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1.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

2. 虚拟经济则是与虚拟资本的循环运动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包括金融业、博彩业、房地产业等

3. 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虚拟经济源于实体经济,最初表现为闲置货币的资本化

2)其次,虚拟经济本身不直接创造价值

3)第三,实体经济问题会反映到虚拟经济中,而虚拟经济发生的问题也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

4)最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造成整个经济体系失去稳定性

金融市场发展对银行的影响

1. 金融市场的发展会促进银行发展,也会对银行发展带来挑战

2. 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第一,银行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在很多方面促进银行业务的发展

2)第二,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能为银行提供大量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

3)第三,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银行提供更好地优质客户

3. 但也应该看到金融市场发展对银行业的巨大挑战:

1)金融市场波动对银行的影响不断加大,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2)金融市场会放大商业银行的风险事件

3)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量储蓄者将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减少银行资金的来源;金融脱媒的现象也会使得银行流失大量优质客户

公务员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适当试题标记 资料分析的一组材料,是由材料和5个试题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样,一个试题下面紧跟着4个选项,试题材料和题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我们只需要短暂的记忆试题即可,而资料分析由于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试题和材料相距比较远,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在材料中进行标记。 1、试题标记目的 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由于资料分析的材料,尤其是文字材料,信息量很大,而且有的试题和材料距离比较远,那此时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就容易忘记或者记忆混乱而造成找出错误的数据,最终得到错误的答案。 对于信息量比较大的表格材料来说,由于表格的行、列比较多,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那么很容易找错行或者列,从而找出错误的数据。 对于图形材料来说,由于数据比较凌乱,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倘若不进行任何标记,那就有可能会将这些数据“张冠李戴”。 总而言之,我们进行标记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准数据,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标记呢?且看下面的讲解。 2、如何进行标记 不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其他材料,我们在解题的时候,都是先看试题,然后根据试题的关键词来到材料中定位,找出关键句解答,所以在做标记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对于刚开始确定出来的关键词,我们就可进行标记,把关键词用圆圈圈住或者用直

线标出; (2)然后返回到材料中寻找关键句,我们可以根据比较明显的“指标”进行跳跃性的阅读,从而找出关键句,并用直线勾画出关键句。 二、结合选项分析 不论是资料分析,还是行测的其他部分,都是给出了4个选项,那这4个选项是凭空给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如果不是,那这几个选项在设置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结合选项来解题呢?这就是本节将要讲解的内容。 1、选项特点分析 行测资料分析给出的4个选项,必然有一个正确的,其余的要么是用来迷惑你的,要么就是正确答案附近的,用来打酱油,对应资料分析而言,一般来说选项的设置也有以下几个原则(当然说的是一些计算性试题中): 一、正确选项,这个显然是必须有的; 二、最大迷惑选项,如要求2005年的值,在选项中给出2006年的值; 三、打酱油选项,这类选项一般都是和正确答案比较接近的选项,有时候会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不小的麻烦。 2、根据选项选答案 这种方法一般应用在选项中的数据特点比较明显,如上个资料分析的例题,其次也可以

最新河南特岗招教考试大题知识点总结

河南特岗招教考试大题知识点总结 一、教师任务: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a.依法执教,严谨治教;b.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a.相互支持、相互配合;b.严于律己,宽以待人;c.弘扬正气,摒弃陋习);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a.高度自觉,自我监控;b.身教重于言教);(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机关系;4.健康的人格。 三、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四、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c.学生是责权主体)。 五、师生关系类型:1.专制型师生关系;2.放任型师生关系;3.民主型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六、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七、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一)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二)学生应作的努力:1.正确认识自己,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2.正确认识老师,积极与老师沟通;(三)最后还应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学风教育等方面努力。 八、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热点;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九、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 十.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 3.实习作业法; 4.实践活动法;(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五)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

物流学知识点总结汇编

第一章 物流(logistics ):“物流”是指以最低的成本,按顾客的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以创造物质资料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及形质效用,具体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包装加工、信息管理等构成要素。 特点: (1)具有鲜明的顾客导向。 (2)强调在物流费用和顾客服务水平之间求得平衡。 (3)物流属于一个全过程的活动。 (4)物流活动是由一系列的要素构成。 (5)强调了物流服务的基本功能,即空间效用、时间效用以及形质效用。商流与物流联系 (1)它们都属于流通领域,是商品流通的两种不同形式,在功能上互相补充。通常是先发生商流后发生物流,在商流完成以后再进行物流。 (2)它们都是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具有相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商流与物流区别 (1)流动的实体不同:物流是物质的实体流动,商流是物质的社会实体的流动。 (2)功能不同:物流创造物质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而商流创造物质的所有权效用。(3)物流与商流又是相互独立的,存在商流与物流分离的现象 分类: 1 按物流研究范围的大小,物流可分为宏观物流、中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2 按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进行分类,物流可分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及废弃物物流等。 3 按物流作业执行者的角度分,可以分为企业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4 物流活动发生主体的角度分,可以分为工业企业物流、商业企业物流(包括批发企业物流、零售企业物流等)、非盈利组织物流(包括医院、社会团体、学校、军事等单位物流)及废品回收企业物流等。 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1)物流的服务价值:物流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种服务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树立企业和品牌的形象,有利于和服务对象结成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这对企业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降低成本价值:物流合理化有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作用,对改善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降低和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有重要作用。 (3)实现快速反应(4)改善企业管理水平 现代物流管理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1)降低物流费用的消耗(2)改善我国的经济运行,实现质量的提升 (3)发展、壮大新兴的产业部门 第二章 运输的概念:运输是人和物的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运输的地位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可以创造“场所效用”,相当于通过运输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 (3)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构成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合理设计运输网络(2)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3)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率(4)开展联合运输 (5)开展流通加工(6)推进共同运输(7)充分利用社会化运输力量 集装箱运输的优点 (1)提高货运速度,加快运输工具及货物资金的周转 (2)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

事业单位土木工程考试必看知识点汇总

1.什么是标高?什么是绝对标高、相对标高? 答:(1)、建筑物的某一部位与确定的水基准点的高差,称为该部位的标高。 (2)、绝对标高亦称海拔高度,我国把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定为绝对标高的零点,全国各地的标高均以此为基准。 (3)、相对标高是以建筑物的首层室内主要房间的地面为零点(+ 0.00),表示某处距首层地面的高度。 2.什么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使用率?什么是交通面积、结构面积? 答:(1)、建筑面积指建筑物长度、宽度的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它由使用面积、交通面积和结构面积组成。 (2)、使用面积指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的净面积(净面积为轴线尺寸减去墙厚所得的净尺寸的乘积)。 (3)、使用率亦称得房率,指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的百分数。 (4)、交通面积指走道、楼梯间、电梯间等交通联系设施的净面积。 (5)、结构面积指墙体、柱所占的面积。 3. 建筑物如何划分等级? 答:建筑物的等级是依据耐久等级(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耐火年限)进行划分的。 (1)、按耐久等级划分,共分为四级: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 (2)、按耐火等级划分,共分为四级:从一级到四级,建筑物的耐火能力逐步降低。 4. 与砖混结构相比,框架结构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 (1)、自重轻:砖混结构自重为1500公斤/平方米;框架结构如采用轻板(加气混凝土隔墙、轻钢龙骨隔墙等)的自重为400公斤~600公斤/平方米,仅为砖混结构的1/3。 (2)、房间布置灵活:框架结构的承重结构为框架本身,墙板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因而布置比较灵活。 (3)、增加了有效面积:框架结构墙体较砖混结构薄,相对的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 缺点: (1)、用钢量比砖混结构高出约30%,与砖混结构相比,造价偏高。 (2)、部分柱子截面尺寸过大,会凸出墙外,影响美观。 5.地基和基础有什么区别? 答:(1)、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它的作用是承受基础传来的全部荷载。 (2)、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受建筑物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给下面的土层。 6.什么是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1)横墙承重就是把梁或板搁置在横墙上。优点是横墙较密使横向刚度大,抗震性高,外墙开窗灵活性大,容易组织穿堂风;缺点是用材量较多,开间尺寸不够灵活。 (2)纵墙承重就是把梁或板搁置在纵墙上。优点是建筑物分间灵活,材料用量少;缺点是刚度较差,外墙开窗局限性大。 (3)纵横墙混合承重就是把梁或板同时搁置在纵墙和横墙上。优点是房间布置灵活,整体刚度好;缺点是所用梁、板类型较多,施工较为麻烦。 7.什么是基础埋深?什么是深基础、浅基础? 答:(1)、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2)、埋深大于等于5米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资料整理

人物、著作、主张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育是 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 识的模仿)。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四部 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P20 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P20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P20②《论 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P250 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 育家 P21 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 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授课 制思想的萌芽 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P161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P21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

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P152、系统性P153、 量力性、巩固性P154和自觉性等。 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①《爱弥儿》《忏悔录》;P21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 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④个人本位论P56(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P100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者; 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式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 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哥尼斯堡大学1774年。P22 10.特拉普(德,教育家)——最早的教育学教授。1779年,哈勒大学。P22 11.裴斯泰洛奇(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林哈德与葛笃德》 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P22 ②要素教育论是他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

现代物流学自考重点必背

2018年《现代物流学》重点 第一章概述 1.物流的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 1)物流概念的孕育与萌芽: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 2)分销物流学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3)现代物流学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到现代; 2.现代物流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电子化2)网络化3)社会化4)集约化5)系统化6)国际化 3.物流的作用:1)物流贯穿商品生产流通全过程; 2)物流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价值; 3)提升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 4)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物流系统的特点: 1)目的性2)整体性(特点中最重要的)3)协调性4)专业性5)先进性与开放性5.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 1)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 2)物流功能的系统化管理阶段; 3)物流管理领域扩大阶段; 4)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 5)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 6.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 1)物流作业管理2)物流战略管理3)物流成本管理 4)物流服务管理5)物流人力资源管理6)供应链管理 7.物流管理的原则: 1)总体上,坚持物流合理化原则,兼顾成本与服务,合理配置,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 2)宏观上,完善支撑要素建设,配合政府和专业机构的规划和指导; 3)微观上,不仅要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还应该实现服务的专业化与增值化; 4)服务上,遵循7R原则,即适合的数量、质量、时间、地点、商品、价格、优良的印象)8.物流标准化的特点: 1)复杂性2)固有性3)科学性4)民主性5)经济性(特点中的重点)6)国际性

9.物流标准化的意义:以前曾出过案例分析题 物流标准化对于提高物流作业标准,加快商品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 1)物流标准化能够实现物流各环节衔接的一致性,加快流通速度; 2)物流标准化是实施物流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3)物流标准化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 4)物流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 5)物流标准化便于同外界系统的连接; 6)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的捷径; 10.物流标准化的内容:物流系统标准化、物流作业标准化、管理组织工作标准化; 第二章仓库与库存管理 11.仓库的功能: 1)储存与保管2)调节供需平衡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4)配送与流通加工 12.仓库的分类: 1)按用途分: a. 自用仓库;b.营业仓库;c.公用仓库; 2)根据保管形态分:a. 普通仓库;b.保温仓库;c.特种仓库;d.水上仓库; 3)根据建筑形态分:a. 按建筑构造分:平房仓库、多层仓库、高层仓库、地下仓库等 b.根据建筑材料分:钢筋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板、木制建筑、钢骨架建筑仓库 4)根据功能及其分:a. 储存仓库 b. 流通仓库;c. 配送中心;d. 保税仓库; 13.仓库管理原则: 1)质量第一;2)预防为主;3)讲究科学;4)提高效率;5)确保安全 14.库存的分类: 1)按其在生产加工与配送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库存; 2)按经营过程的角度分类: a)经常库存; b)在途库存:是指处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上的库存,即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不能被使用,但是它仍然是 库存的一部分; c)安全库存:指为了预防不确定性因素(短时间内的大批订单、交货期延长)而准备的库存; d)投机库存:是指为了满足正常需求之外的某种需求而准备的库存; e)季节性库存;f) 促销库存g) 呆滞库存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考点全汇总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36大高频考点全汇总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个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本体的派生物;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三、物质和意识 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四、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可以用数量形式表示的规定性,包括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区间。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五、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 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即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是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复习要点整理版

第一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导论 1、现代物流的概念 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为了实现客户满意和挖掘“第三方利润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需求预测、为用户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经济有效地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由生产地送到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 2、物流的分类 按照物流涉及的领域分类:宏观物流、微观物流 按照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分类: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按照物流活动的地域范围分类: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 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按照从事物流主体分类: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 其他物流种类:绿色物流、虚拟物流、军事物流和定制物流 3、物流的作用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 物流是保障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 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的物质基础 物流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因素 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 4、物流的功能 物流的基本功能:运输功能、保管功能、包装功能、装卸搬运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配送功能、信息功能 物流的增值功能能:增加便利性服务、加快反映速度的服务、降低成本的服务、延伸服务 5、现代物流的观念和理念 物流系统化观念 现代物流的“7R”理论(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条件下,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成本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 “黑大陆”、“冰山”、“第三利润元”理论 “效益背反”说 “成本中心”说 “利润中心”说 “服务中心”说 “企业战略”说 “商物分离”说 6、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 电子商务物流就是在电子商务的条件下,依靠计数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7、电子商务物流的特征 物流信息化 物流自动化 物流网络化 物流智能化 物流柔性化 8、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物流观念 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的运作方式 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经营形态 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9、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物流是电子商务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知识点整理

阅读指南:(由于涉及排版问题,如需打印请删除该部分) 1、你不努力一把,都不知道什么是绝望。 2、个别知识点做了简化,一方面确实需要简化,一方面不知道要怎么考。 3、涉及计算的知识点还请仔细阅读课本复习例题。 4、知识点如有遗漏,或知识点内容仍不全面,或内容有误,请及时反馈给我修正和补充。第一章 1、(名词)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 2、(名词)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传统企业各部门之间,特定企业不同部门之间,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传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协调活动,其目的是改善个别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各环节长期的经营绩效。 营销主要负责市场调查、促销、销售队伍管理和产品组合,创造产品的“占有”价值。 生产/运作则关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创造产品的形态价值,主要职责包括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和调度、工位设计、产能计划、维修保养作业要求和标准。 物流关注的是那些赋予产品或服务时间和空间价值的活动。 边缘活动是由于人为地将企业活动分割给若干独立的职能部门负责,要实现部门间协调,需要建立促进部门间合作的机制和鼓励措施 第二章 5、(简答)物流战略的目标: ①降低成本:战略实施的目标是将与运输和存储相关的可变成本降到最低。 ②减少资本: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物流系统的投资最小化。 ③改进服务:战略一般认为企业收入取决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 6、(简答)物流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物流决策三角形): ①库存决策战略:库存水平、库存分布、控制方法 ②设施选址战略:设施的数量、规模和位置,指定各存储点的供货点,将需求分派给各存储点或供货点,自营仓储/公共仓储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共220个)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 总结(共220个) 1. 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 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3.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4.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5. 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6. 《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7. 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8. 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 9. 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10. 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

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1.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32. 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 日之内

招教考试案例知识点总结

第一板块:新课改 (一)新的教育观----素质教育 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大类,10小条)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要求学生十全十美、陵节而施,一刀切、说学生没有出息(学习不好的学生)、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其他方面 万能段:作为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育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一套方法培养全部学生、学生是学习机器、你已经是大人了,怎么能犯错呢!万能段:作为老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完整性格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能动性)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教师不允许学生发问质疑、不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就是被管理者、我让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 万能段:作为老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三)教师观 (1)教师角色变化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核心特征) (①教师是学生学 习能力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②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变化 ①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1.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智力发展,发育缓慢,成绩不良有过错,被孤立的,有严 重缺点,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2.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辱骂,训斥嘲笑羞辱,随意当众批评,冷落学生

现代物流管理考试重点整理

现代物流管理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4*3’) 1.(P2)物流: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P31)物流战略:物流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采取的竞争行动与物流业务的方法,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并支持企业战略所需的与“物”相关的,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废弃物、一般供应用品及专业服务的控制系统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的谋划和方略。 3.(P59)物流系统:崔介何认为: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与包装设备、搬运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P133)仓储管理:仓储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质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更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 5.(P147)包装: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包装定义为: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6.(P157)装卸搬运: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与位置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装卸搬运包括装卸和搬运两部分,装卸是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或卸下运输设备,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7.(P171)配送: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配送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8.(P203)流通加工: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流通加工定义为: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是指某些原材料或产成品从供应领域向生产领域,或从声场领域向销售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物流效率、方便用户、促进销售和维护产品质量,在流通领域对产品进行的初级或简单再加工。 二、单选(10*1’) 1.条形码的作用

大学物流经济地理知识点

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简答 1-8-2学科性质: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它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1-8-3核心内容:生产的地域系统布局,在部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基础上,集合经济发展特点,吸收其他学科成果,用全新的物流经济理论,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即创建了物流经济地理学。 1-8-5文件明确发展物流业P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第一次明确了物流产业的地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其理论依据是,现代物流业是跨经济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复合性产业,现代物流的发展虽然有不少是可以和其他经济领域、其他产业有一定差异和区别的“个性”领域,但是更多的是“共性”或者“通性”的领域。 1-8-6产业特点P8 ①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②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③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1-8-7物流业发展的重点P9 ①加强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②加快物流企业改革步伐,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要求,组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型物流企业 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建设④加强有关政策的研究

经济渊源:①各类生产部门和企业所需要的空间条件上的差异性 ②地域空间上的各特定地区所具备的空间条件的差异性 ①统一计划原则 ②合理利用资源原则 经济原则 ③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 ④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 ⑤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 政治原则 ⑥缩小城乡差别原则 ⑦巩固国防原则 2-6-3中国生产力布局的重心演变经历4个阶段P23 以协调沿海与内地关系为主线, 以争取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速 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度、宏观效益为目标,生产力 布局大幅度向东部地区倾斜 建设为中心,以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 施内陆地区 为基调,以工业布局为主体的生产力 发展战略 布局跳跃式向西推进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

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有哪些?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P27 答:1.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容和手段。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①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容。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①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②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③学校文化。Ⅰ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Ⅱ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Ⅲ学校制度文化(规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 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P89 答:①顺序性,遵循有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有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分阶段教学。③不平衡性,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④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⑤个别差异性,要注意对个体实施因材施教。 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方面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素质教育的基本涵: 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社会政治制度。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3、人口发展状况。4、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5、本国学制发展历史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纲要及工作方针: 教师的职业素养。1、道德素养。①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精神。④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知识素养。①政治理论素养。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能力素养。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育教学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自我

物流基础知识点归纳

物流基础知识点归纳 1.物流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采购物流,即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从供应商处采购并运回厂内;采购物流还包括从销售点回收或采购产品包装用的容器,以及可以重复使用的材料的回收物流。 3.生产物流,即将所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等收入仓库并加以妥善保管,在生产需要时及时出库送到生产现场,将工厂生产的商品运到物流中心,厂内或其他工厂的仓库入库;物流中心和工厂的仓库对商品进行必要的运输包装和流通加工等。 4.销售物流,即将生产的商品从工厂,物流中心或外单位的仓库送到批发商,零售商或销售者手中的运输或配送,包括将生产的商品送到外单位仓库的运输和配送。 5.物流中心的定义;从事物流活动的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 6.配送中心的定义;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 7.配送的基本模式;定时配送,准时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共同配送。 8.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集散功能,运输功能,储存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分拣功能,衔接功能,流通加工功能 9.物流服务的定义;为满足客户需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产生的结果。

10.物流成本分析是进行物流成本决策与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物流成本核算和物流成本分析 11.物流成本控制是根据计划目标,对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和条件施加主动的影响,以保证实现物流成本计划的一种方法。 12.物流信息管理是指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职能对物流信息进行收集,检索,研究,报道,交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并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基本要素达到物流管理的总体目标的活动。 13.物流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信息政策的制定,信息规划,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服务与应用。 14.物流标准化是指物流组织或行业以物流系统与物流业务为对象,专门针对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而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业务流程的标准,并以此标准提出物流系统的配合性要求,从而达到统一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运作的过程。 15.包装的定义;为在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得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16.包装的功能;保护功能(这是包装的基本功能),便利功能,促销功能。 17.物流包装的分类 1.()按包装目的分类;运输包装,销售包装。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 (3)加速度t v v t v a 0 t -=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t v ):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s):米(m ); 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 质量 时间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m kg s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12 x t at v =+ 几个重要推论: (1)ax v v t 22 02=- (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022t t V V x V t +== 2 s V = 注意 公式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 (at V V t +=0 不涉及到X ) (202 1 X at t V += 不需要求t V ) (X 2202a V V t =- 不涉及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