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KD循环转折策略

KD循环转折策略

KD循环转折策略
KD循环转折策略

KD循环转折策略

多头趋势战法:

上升过程中,分四个买入过程

1.日KD↑60KD↑30KD↑第一买点:三合一向上起涨(日KD、60KD、30KD都处于第一象打底区);

2.日KD↑60KD↑30KD↓第二买点,各KD详细:日KD、60KD在第二象涨升区, 30KD 在第四象跌挫区,K值跌到50后转身向上加码买进;

3.日KD↑60KD↓30KD↑第三买点,各KD详细:日KD在第三盘整区,60KD在第四跌挫区50附近,30KD在第一打底区20附近反转向上,带动60KD在50附近反转向上,再创新高;

4.日KD↓60KD↑30KD↑第四买点:各KD详细:日KD在第四跌挫区50附近交叉向上,60KD、30KD在第一打底区20附近反转向上,还会再创新高。

最后,日KD、60KD、30KD均↑,涨势告一段落,呈现盘整,在等待多空表态,是向上还是向下,此时注意量潮变化。

说明:上一级别的50区间或80区间的下跌反转,必由下一级别跌到20区间的反转才能实现;

上一级别的加速上涨破20区间或50区间,必由下一级别跌到50区间的反转才能实现。

空头趋势战法:

1.日KD↓60KD↓30KD↓ 第一卖点:三合一向下起跌(日KD、60KD、30KD都处于第三象盘整区);

2.日KD↓60KD↓30KD↑ 第二卖点:各KD详细:日KD、60KD在第四象跌挫区,30KD在第二象涨升区,升到50后转身向下;(跌破前低)

3.日KD↓60KD↑30KD↑ 第三卖点:各KD详细:60KD在第一象打底区20附近,30KD在第二象涨升区50附近,30KD的反转向下带动60KD向下;

4.日KD↓60KD↑30KD↑ 第三卖点:各KD详细:60KD在第二象涨升区50附近,30KD在第三盘整区80附近,60KD的反转向下会。(跌破前低)

最后,盘整趋势日KD、60KD、30KD↓,此时注意量潮变化(长时间振荡)。

根据3种KD走势个人理解:

1.日KD↓60KD↓30KD↓,三合一向下起跌;

2.日KD↓60KD↓30KD↑,日KD继续下跌,60KD下跌到50附近,30KD跌到底部后,上涨到50附近转头向下,致使60KD继续向下跌破50;(跌破前低)

3.日KD↓60KD↓30KD↑,日KD继续下跌,60KD下跌到20附近,30KD再次下跌到底部后,上涨到50附近转头向下,致使60KD在20以下钝化;

4.日KD↓60KD↑30KD↑,日KD继续下跌,60KD下跌到底部上涨到50附近、30KD 上涨到80附近,反转向下,带动60KD反转向下(跌破前低)

5.日KD↓60KD↓30KD↑,日KD继续下跌,60KD下跌到20附近,30KD再次下跌到底部后,上涨到50附近转头向下,致使60KD在20以下钝化;

6.日KD↑60KD↓30KD↓,日KD在底部反转涨到50附近,60KD、30KD上涨到80附近的反转,会带动日KD反转向下。

说明:上一级别的50区间或80区间的上涨反转,必由下一级别涨到80区间的反转才能实现;

上一级别的加速下跌破20区间或50区间,必由下一级别涨到50区间的反转才能实现。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总体风格和特征。教学策略连续统一体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发现策略’和‘接受策略’,中间有不同的混合、过渡的情况。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方案的总的抽象描述,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方案。 1.训练与练习策略 这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接受学习策略。由于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记忆感知材料,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只须示范做什么并提供练习,而学生只需记忆学习内容,并不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基本上是属于机械记忆的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的模式如下: 提供示范→巩固练习→反馈迁移 训练与练习策略尽管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容易导致死背硬记,但是作为一种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策略,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对物理教学中的某些内容(大多为言语信息),适当地运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陈述性知识对学生学习和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因为训练与练习策略容易导致死背硬记而望而却步。

应通过对物理知识所属学习类型的分析,选用适用于接受学习的信息,适当地选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扬其长,避其短,合理运用之。 2.演绎策略 演绎策略也是基于接受学习而设计的策略,但这种接受学习是奥 苏伯尔所提倡的意义接受学习而非机械学习。由于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某种形式的抽象观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结论),因此,运用演绎策略设计课堂教学,须考虑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成为推理过程起点的物理概念,及他们能否通过观察将现象与概念联系起来。 演绎策略的模式如下: 提出物理概念(原理) →进行演绎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演绎策略是一种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策略,由于省略了学生用来 探究、发现的时间,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容纳较多的信息。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种策略设计的教学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基本上是讲解式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这一点看,演绎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远迁移能力不利,而有助于近迁移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选择演绎策略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并尽可能地 多用实例(或演示)进行论证,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归纳策略

语文课堂“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6288343.html, 语文课堂“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 作者:张逸武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8年第11期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系统的接受语文知识的基础阶段,对于之后的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本文分析了几种“递进循环式”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的实例,希望能够发挥“递进循环式”的优点和作用,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起到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教学必须采用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特征的方式,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递进循环式”教学就是充分的分析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引导。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将“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佳境。 “递进循环式”应用于识字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的““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首先表现在识字的过程中。识字是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的开始,也是为之后的学习打基础的重要环节。教师结合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识字环节往往是单独的一个部分,这就使得识字变得比较单一,学生往往缺乏对识字的兴趣,这就不利于我们教学的开展,“递进循环式”教学要求把整个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要给予学生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渐进入到语文学习的世界,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就识字过程而言,识字也不应该是一个单独的过程,而是要与其他的环节联系起来。 比如,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数星星的孩子》的教学过程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是要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特别是一些比较容易错误、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的字词,如“撒”“仰”“傻”,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方法,单纯地把这些字词教授给学生,学生会很难理解和记忆,教师运用“递进循环式”教学可以将这些字词与整个文章的教学结合起来,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复的朗读以及互相运用这些字词造句等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让学生牢记住这些字词。从而让这一教学模式,发挥最大的作用。 “递进循环式”应用于阅读过程 递进式循环式教学应用于阅读的过程更需要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以说阅读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键部分,阅读理解也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一提到阅读就会头疼,这对于语文教学是极为不利的,要克服这个难关,我们也可以通过递进式循环教学的策略來辅助。以往,阅读教学往往是一个单独的环节,阅读就只是

小学语文递进循环教学策略的思考

小学语文递进循环教学策略的思考 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主要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具有实践性与综合性等特点。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强化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此,不少教师为提升教学质量运用了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笔者主要针对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作重点分析,同时制定了一些有效的教学对策。 标签: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小学语文也在进行着不断地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学符合目标,使学生获得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循环式的教学,能够全面的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方面,有更高的阅读能力,语文的水平也将更近一个层次。 1递进循环式的教学特点 1.1教学内容丰富。 循环递进式的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循环递进式的教学法在语文中的应用可以将实际的知识应用于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知识水平,还能够将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这种循环递进式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掌握重要的文章,除了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外,还应该学习课外的文章,课外的文章要挑选与课文的知识相近的,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也变得更多。循环递进式教学还可以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自安徽对重点的知识有所记忆。 1.2语文教学需要循环。 语文教学需要定期的循环,学生也应该不断地重复学习旧的知识,重复学习旧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否则学生会将学过的知识忘记。所以,学生在学习中采取循环的学习模式十分重要。循环式学习的主要特点就是可以对学过的知识反复的学习,在语文的阅读方面,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之后,能够对学过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文章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学生的文学素养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文章反复的学习,对过去的知识反复的练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们的印象,使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上能够得心应手。 2递进循环式教学的运用方面 2.1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教学方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用的基本标准、原则和技巧;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重点掌握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原则;了解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向。 二、学习要点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而采取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国内外教学法的分类 1、国外教学法的分类 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教学方法。 (1)呈现方法 (2)实践方法 (3)发现方法 (4)强化方法 2、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 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 (1)操作性教学方法 (2)原理性教学方法 (3)技术性教学方法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四)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五)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 2、操作性 3、整体综合性 4、调控性 5、灵活性 6、层次性 (六)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 3、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七)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 (八)教学策略的类型 1、依据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顾泠沅将教学策略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 (1)内容型策略。内容型策略有强调知识结构和追求知识发生过程两个类别,也就是结构化策略、问题化策略。 (2)形式型策略。形式型策略就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形式型策略有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学习三种类别。 (3)方法型号策略,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注意区分并整理出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类别及各个类别的特点? 教学策略定义: 以下是关于教学策略的三种观点:(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2)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这三种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认为教学策略的实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具有灵活性(或称为变通性)。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而第三种观点则把教学策略归结为“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出教学策略的一些特征及其基本含义: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 分类: 对于教学策略的分类方法又有好多种。但按照信息加工的控制点来划分,可以分为替代性、生成性和指导性三种。 替代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并将其组织安排好,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其传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没有主动性。 生成性教学策略是指鼓励学生自主的形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组织、理解、强化和迁移。并在教学中构建自己特有的教学意义。 以上两种观点都是希尔斯提出来的。为了发挥前两种教学策略的优势并弥补其不足,加涅又提出了指导性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递进式”教学法

小学数学课堂“递进式”教学法 递进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建立探究式课堂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有助益。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分散,容易被外在事物所吸引,难以在课堂上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而数学需要学生专心思考,如果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就无法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的数学水平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虽然内容丰富有趣,但是知识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思维不够缜密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重点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使其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发掘数学学科的乐趣,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一、递进式教学法的设计理念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对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学生过于依赖教师,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的思维往往被桎梏,当提问的形式和解题的方法稍有改变时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也不理想。递进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体,在反复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最终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说,将递进式教学法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递进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巧设疑问。数学问题包罗万象,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符合学生认知层次的数学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比如说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时,书中给出了两种判定游戏公平的方法,即掷骰子和掷硬币,教师可以提出以下疑问:“是否还能想到其他的方法来决定小明和小华谁先行?”教师可以先提出一种方法,比如说制作红白两种颜色的小球,将小球放在盒子里,抽到红球小明先行,抽到白球小华先行,这种方法也是比较公平的。所谓公平就是小明和小华先行的概率是相同的,都是50%,而且只能存在两种结果,学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下去。教师也可以根据书中的题目设计新的问题,如;“小红和小明分苹果,一共有5个苹果,最后一个该给谁?”学生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题目很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会认识到这与书本上的问题有着许多共同点,并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如利用比赛胜负、猜数字比大小来决定等等,从而逐渐掌握迁移思维的能力。

“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心得 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很荣幸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我市自开展“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以来,得到了我校教师的热烈响应,所有的教师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次教学改革中,作为年轻教师我也借改革春风积极投身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收获较多,借此机会,我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有不当支出敬请各位指正。 “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是在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基础上推进的校本教研;是教师个人、教研组成员专业指导,联手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方式。我认真学习了“三层三步”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操作程序,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前行,在具体操作中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一、自评反思是基础 我在自评反思的基础上,精心准备了典型课进行录象。课后,对照课堂教学标准认真观看自己的录象,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我以《黔之驴》为例,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感受。

我本着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动为主线、疑为主轴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学案设计上,由浅入深,了解文学常识、疏通文义、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讨论认识虎与驴的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讨论时,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放飞思维的翅膀,小组准备情景剧表演,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台词等展现加深对虎与驴形象的认识,起到了在实践中学习的作用。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表扬,从不同的层面评价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特长的舞台。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语文学科的博大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文言文的老大难问题---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往都是老师讲,学生记,整堂课教师忙忙碌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更无兴趣可言了,所以,相关的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是非常不理想的。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语文课的酵母”,在教授《黔之驴》的过程中,我用情景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充满了生机,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杨文忠本文所说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定主旨,给所学课文正确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围绕主题选择好文章,或者将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确分类。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教师就很难将原有的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这一点,其实教师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见的就有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文章的人文内涵、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为不同主题。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 以事物为主题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态的荷花”群文教学;以时间为写作主题的,如“春天的儿童诗”的群文教学;以人物为写作主题的,如“老舍笔下的人物”;以事件为主题的送别诗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 2.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 以人物的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的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以爱心为主题的,如“人与动物和谐发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如“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这样的分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尝试。 3.从作者写作文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等等。 二、多种结构地呈现群文,让课文巧妙地出场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优化要素的结构能提高整体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以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式、分组递进式、反复重读式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合理设计问题,让群文纵横交错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设计比较性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填空题 1、事实上,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两者均是有关教与学的方法论的,它们包括一切可以用来改善教学的努力和措施。总体而言,方法较为微观,而策略是比较宏观的。 2、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基本教学方法:呈现方法、实践、发现、强化方法。 3、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原理性、技术性教学法。 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5、教学策略的特征:指向性、操作性、整体综合性、调控性、灵活性、层次性 6、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要: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 7、依据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顾泠沅将教学策略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四种。 8、依据教学过程,李森等将教学策略分为准备策略、实施策略、管理策略和监控策略四种。 9、一般而言,有效教学方法的选用应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2)符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3)适合教材的内容(4)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5)适合教学的现有条件和所规定的时间(6)符合教师本身的可能性 10、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注意贯彻以下原则:(1)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2)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3)要注意综合性和灵活性 11、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原则是:(1)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2)要坚持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3)要寻求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配合和变通运用。 12、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是: (1)、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日益多元(2)、教学方法的目标取向由单一性转向全面性(3)、教学方法的内容构成走向模式化(4)、教学方法的手段日趋现代化(5)、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趋向综合化 13、当代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势是:(1)、教学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教学要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教学要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4)、教学要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 二、判断题 1、事实上,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两者均是有关教与学的方法论的,它们包括一切可以用来改善教学的努力和措施。总体而言,方法较为宏观,而策略是比较微观的。( ×) 2、呈现法依据的基础命题是,学习刺激被学生接受后(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学习就会发生,不需要学生任何特别的学习努力。(√) 3、运用实践方法时,教师的作用是提供目的,组织实践活动,提供适当反馈。(√) 4、运用发现法时,学生知道他们在努力探讨发现,他们也一定知道预期的学习结果。(×) 5、运用强化法时,教师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生提供强化(D种学习刺激),这些学生一定是已表露出对预期学习结果有获得行为的学生。(√) 6、运用以浯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一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二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三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恰当地配合和运用板书。(√) 7、运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先做好准备工作;、二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引导学生作好记录( x )

教学策略分类

教学策略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教学策略不是具体的方法规定,而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情境,合理和优化地处理教学各因素关系而采取的工作方式。包括如何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如何运用各种教学设备和手段,如何确定师生的行为程序等。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分类(当代教育学笔记-袁振国:根据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顾泠沅分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 1 .内容型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策略。以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为核心,强调知识结构和追求知识发生过程两个类别,即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 2 .形式型策略 这种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集体教学形式、个别学习形式和小组教学形式三种教学形式中,集体教学仍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改进集体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很多,如实施小班制、按程度分班、班内分组、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掌握学习教学等。 3 .方法型策略 这种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各样方法、技术、程序和模式的领域。强调要注重科学的分类法,确定教学方法的分类体系。 4 .综合型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是从教学的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地展开的教学策略。是内容、形式、方法三种类型的综合,更多地以教学经验为基础。 5 .先行组织者策略 这种策略是建立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策略。其教学程序是: 1 )准备预备性材料;

2 )设想学习进程; 3 )显现预备性材料和新材料; 4 )从预备性材料中抽象出新信息; 5 )运用活动强化。 其特点是教学时并不立即原封不动地呈示教材,而是呈示具有“组织”作用的相关材料,也就是说,它指向的并非是教材的“实体”,而是一种“关系”。这一概念是奥苏贝尔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三种“组织者”:陈述性、比较性、具体模型组织者。 6 .概念形成策略 这种策略是建立在布鲁纳等人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的策略。包括选择性策略和接受性策略两种。教学程序是:1 )呈现实例;2 )确认概念;3 )强化练习;4 )发展思维技巧。 7 .认知发展策略 这是建立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的策略。这种策略运用的基本原则是: 1 )儿童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2 )教学活动以儿童为中心; 3 )实施个别化教学; 4 )社会交往起重要作用。教师以开发者、诊断者、认知冲突的创设者和促进者、社会交往的推动者等身份参与教学活动。 8 .自我管理策略 这种策略教给学生改变行为方式的方法。教学程序为: 1 )教给学生行为的原则和技巧; 2 )教给学生自我估计的步骤; 3 )制订自我管理、自我决断、自我指导的计划;

浅谈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盐城市冈中小学尹秀 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加强概念教学是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具体方法如下: 一、引入要恰当 1.引入的情境要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 借助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出概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情境一定要与概念的本质属性相关联,否则会因为远离教学内容而影响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产生误导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例如有位老师为了引出“倒数”的概念,从孙悟空腾云驾雾翻跟斗讲起,弄得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真令人啼笑皆非。虽然学生对此故事情境很感兴趣,但由于故事内容不能反映“倒数”的本质特征,因而也只能是无效的教学。 而另一位老师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从“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典故引入,却带来了奇特的效果。教师讲完典故后,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可笑,学生说猴子太愚蠢了,其实一天吃到的桃子是一样多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3+4”和“4+3”这两个加法算式来说明道理,进而通过比较感知到两个加数没变,和也没变,只是加数位置变了。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感知了加法交换律。 2.引入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因而理解和掌握概念有一定困难。教学时,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例,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采用直观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形式,自然地引出概念。 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教师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元、角、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接着引导学生根据米尺上的刻度,进一步认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通过对实例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小数的概念。又如,我们可以借助操作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把8根小棒分成2份,交流不同的分法。然后引导学生将几种分法进行分类,观察、比较后让学生发现“4根与4根”的分法的本质特征是“每份的根数一样多”,并指出这种分法叫平均分回答,板书出4÷2=2,2÷4=1/2;6÷3=2,3÷6=1/2;8÷4=2,4÷8=1/2这三组算式,让学生发现白粉笔与红粉笔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也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再出示例1,启发学生想一想2杯果汁和3杯牛奶是否也存在两个数相除的关系。由此引入果汁杯数是牛奶杯数的2/3,也可以说成果汁杯数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2/3和2:3都表示出2和3这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引入比的概念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牛奶杯数与果汁杯数的比表示的就是3÷2。接着出示例2,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很容易理解路程与时间之间也存在两个数相除关系,因而同样可用比来表示,而时间和速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教学策略 1.归纳式教学策略 归纳式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即从个别的、特殊的现象到普遍、共同的特征及至概念、原理的产生)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向学生呈现形成概念和定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故归纳式教学教学策略既有发现学习的特征,又有接受学习的特征。 归纳式教学策略主要适用于概念、规则、原理、以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教学,其一般步骤为:(1)教师提供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的例证,并揭示某些解题线索;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思维和操作,经过辨别、概括、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思维过程,发现新知; (3)教师再举出正、反面例证,使学生辨别概念和规则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正确理解新知识; (4)学生将发现的知识(概念、规则、定理、解题方法等)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将上述步骤概括为归纳式教学策略的模式为: 演示(或列举)实例→归纳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归纳式教学策略是一种能够达到多种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有利于学会学习,学会发现的技能,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花费的时间较多,且不适于大班教学。 【教学案例】[6.4](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归纳式教学设计) 2.演绎式教学策略 演绎式教学策略呈现教材的顺序与归纳式正相反,它是先提出概念、规则,然后再举例证明。加涅和奥苏伯尔主张的教学方法属于演绎式的策略。 演绎式教学策略的一般步骤为: (1)教师提出或让学生直接阅读概念、公式、定理、规则部分的教材内容; (2)讨论讲解有关的术语,使学生理解新知识; (3)提出正面的和反面的例证,使学生能辨别新知识的本质与非本质属性,并学会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4)进行各种变式的学习,巩固新知识。 演绎式教学策略是一种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策略,由于省略了学生用来探究、发现的时间,教学效率高,教学结构严谨,但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区分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两个概念的不同,并整理出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类别及各个类别的特点? 答: 教学策略定义: 以下是关于教学策略的三种观点:(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2)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这三种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认为教学策略的实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具有灵活性(或称为变通性)。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而第三种观点则把教学策略归结为“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出教学策略的一些特征及其基本含义: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 分类: 对于教学策略的分类方法又有好多种。但按照信息加工的控制点来划分,可以分为替代性、生成性和指导性三种。 替代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并将其组织安排好,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其传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没有主动性。 生成性教学策略是指鼓励学生自主的形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组织、理解、强化和迁移。并在教学中构建自己特有的教学意义。 以上两种观点都是希尔斯提出来的。为了发挥前两种教学策略的优势并弥补其不足,加涅又提出了指导性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定义: 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这一定义包含这么几层意思:首先,使用教学方法目的是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及教

前滚翻的教学策略

水平――――前滚翻的教学策略 曾家小学黄俊 “前滚翻”教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教材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平衡能力、空间感和灵活性。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水平一“前滚翻”教学内容应在3----4节课内完成。前滚翻教学的重点是依次团身,滚动圆滑、方向正。难点是动作具有连贯性。 在前滚翻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团身不紧,抱膝不及时以及身体不协调的现象,导致身体滚动不顺畅或者不圆润,为了预防错误动作的出现,根据水平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好动、好模仿)和接受能力(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情境化和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富于童趣式的讲解,分层递进式的练习和成功体育的展示活动,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分开处理,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前滚翻成蹲撑的动作表象和概念,很好的解决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并瓶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1、情景化的教学模式 水平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模仿能力,对游戏性的练习和情境性的练习有很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以“小刺猬学本领”为情境主线,在“老刺猬”(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小刺猬”学习正确的滚动方法,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共同研究;之后,在“快乐的劳动者”的情节中练习、运用前滚翻的技术动作,并鼓励学生彼

此纠正、共同改进,巩固学生的动作。 2、重难点的分散 在前滚翻的教学中,对学生动作中出现的团身不紧的问题,可 以在练习前滚翻的过程中进行教授和强调,如果再加上学生腰腹力量不足和学生分腿的问题,教学内容就显得有些臃肿和复杂。因此,在准备部分的专项练习中,可以进行仰卧垫上两腿屈膝抱小腿,大腿贴胸,做向前压小腿的滚动练习,以分散教学中的难点。 3、童谣式的讲解 童谣是水平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童谣式的讲解,重点突出,讲解简便,生动有趣,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把动作方法编排成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前滚翻,很简单,蹲撑曲臂手撑垫;轻轻用力向前翻,团紧身体滚成线,抱膝动作要快速,圆滑滚动真好看!” 4、分层式的递进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分层递进式的练习,环环紧扣,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始时,利用斜坡的自由前滚教学,并在练习中强调团身紧的重点,之后,利用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平地,引导学生运用专项练习的动作解决练习中的难题,即:团身紧的动作。同时由滚动不顺畅的同学的动作引出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利用保护和帮助进行辅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在“快乐的劳动者”的情境中运用自选场地(平地﹑斜坡)的方式,进行自选难度的练习,并通过实物(沙包或纸张)进行

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递进循环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向前推进,并不断循环巩固。在小学识读结合教学、写字教学以及阅读教学中应用该模式,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表达提升。 关键词:递进循环教学;小学语文;实施策略 语文教学必须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语言的学习、感知和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使学生综合能力逐步推进,教学环节往复循环。小学语文教学采取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阶段逐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递进循环的形式来保障教学的快节奏、大容量和高效率,引导学生能够轻松高效的学习,快速积累语文知识,提升综合素养。整个教学过程都处在一个持续向前推进而又不断循环往复的运动状态,能够确保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用能力实现螺旋式上升。 例如,学习《草船借箭》这一篇文章时,在开始阶段,我们重在扫清文字阅读障碍,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根据课前学生的预习,我将本课需要掌握的重要字词的读音和释义组成不同的组合,确保同中有异,然后运用多媒体投影,让学生快速反复朗读解释。第一张幻灯片中出现的生字,会在第二张或者第三张中反复出现,经过强化巩固,会在第七张又一次出现,这样反复巩固,快速播放,学生不认识的字越来越少,那些不容易理解的词语会逐渐加深印象,实现循环递进式的强化和提升。 接着,紧扣草船借箭这一主题内容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和欣赏能力,运用启发式提问,开展研讨式讨论,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品读课文:诸葛亮在什么时间才去开船借箭?为什么要等到这个时候呢?为什么诸葛亮让船队头朝东、船尾朝西?为什么后来又把船调过来了?诸葛亮能够成功借箭,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习目标明确而集中,诵读品析非常投入,相互质疑解答较有见解和深度。 一、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在识读结合教学中的运用 (一)传统识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低年级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读结合,就是将认字和朗读相结合。传统的低年级识读教学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繁琐,而又低效;讲课的方式千篇一律,内容越讲越多,学生收获的知识却少之又少;学生感到没兴趣,学习没有效果;课堂教学变成了零敲碎打的满堂提问,分析一些重点字词发音形体结构拖沓冗长,教学节奏缓慢,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文时,很多教师给学生设置了没有质量的大量问题,一连串的前后内容问答没有效果,对学生表扬也是简单的“你真棒”词语。比如,教师根据课文问:乌鸦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到了瓶子。”“那瓶子里又有什么东西呢?”教师紧接着又问。“水。”学生紧跟着

重难点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突出重难点 在教学中,教学重难点是重要的、难懂的概念、规律,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严重障碍,影响了他们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如何消除这种障碍呢?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四方面抓起。 一、讲究方法,注重实用 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老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如:类比法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 二、抓关键,抓本质 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 三、认识要全面,分析要细致 对学生来说,由于总结、归纳能力差,对知识点认识不全、分析不细是影响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对重、难点的理解,不能局限在书本上,要把书吃透,把书中的话拓开,把抽象的东西用练习具体化,在练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又在具体的练习中通过总结、归纳升华,从而做到对重难知识点的全面认识和细致分析。 四、选题要有针对性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我们认为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我们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如果认识不全面,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综合性太强,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每个重、难点。

参与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

参与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 由问题产生的参与,是思维的参与。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丰富生动、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动手实践、尝试练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下面以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说明参与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全员参与。问题的提出、实践的操作、结论的生成都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进行思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全员参与的活动,可以是个体独立参与的活动,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式的共同参与。“找规律”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思考盆花、彩灯、彩旗的摆放规律,根据盆花的摆放规律,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在此基础上,关于彩灯、彩旗的问题都让学生先尝试练习,再进行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思考的全过程。 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有话敢说,有问敢提,有疑敢质,愿意主动参与。要形成这样的局面,教师要加强参与指导,不仅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条件,而且还得加强参与方法的指导与参与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妙想尤其要给予表扬。如“找规律”的教学中,当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教师请这个学生到前面来当小老师,接受其他同学关于这种解法的提问。学生对这种生生对话很感兴趣,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如:“你的算式中1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算下来的7的单位为什么是组?”“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你怎样说明第15盆花就是红花?”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对这个算式的理解。主动提问,是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结果。 差异参与。没有差异参与就没有全员参与。学生参与的要求和程度应有弹性,参与的方式要有不同,教师对学生参与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如让学生解决彩灯的规律问题时,教师提出你可以用你刚才的方法,也可以用刚才其他同学的法,如果你会几种方法,可以都试一试。通过不同层次的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仅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而且易于获得学习的成功。

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17-06-05T15:34:53.887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2月作者:游建华[导读] 语文是一门文学性的学科,要想掌握好语文知识,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河源市源城区东埔小学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础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到将知识基础打牢靠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的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所有的知识点吃透,真正的将知识学到脑子里,并且做到学以致用。本文就探讨如何采服递进循环式的教学方式,让小学语文课堂达 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小学语文;递进式循环;教学策略语文是一门文学性的学科,要想掌握好语文知识,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也在不断的遗忘旧知识,只有掌握好学习的方式并且不断的循环复习,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递进式循环就是一种不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复习与巩固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个方式,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打下牢固的语文知识基础。 一、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一)学习的主动性差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心智不成熟,对于周遭世界的认识非常的表面,并且注意力非常容易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非常差。比如说在学习识字上,教师将查字典识字的方式教给了学生,但是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等着教师上课的时候教这个字读音,而不会主动的去查阅字典,或者说查阅字典的学生占极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所以教师在运用递进式循环的教学方式时,通常要在递进的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二)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小学生因为社会经历非常有限,以及他们对于我国的文化知之甚少,所以在小学语文递进式循环教学中,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而无法更好的吸收语文知识。比如说汉字,我国的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而小学生现在的生活状态已经与原来的生活状态截然不同了,小学生难以用现在的生活状态去揣测过去的生活状态,以至于对一些汉字的理解非常有限,也不能明白一些词语表达的内在含义。所以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机械的背诵记忆一些词语或者是文字的含义,以此来完成学习目标。 二、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教师在了解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年龄特点之后,应该分析这些特点并且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会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递进循环式教学在识字中的应用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第一步,所以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教会学生认识字,通过对于生字的积累然后才能对短篇文章进行阅读,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分开了,学生识字的过程只是在识字,不懂得字应该如何组词,如何在文章中运用。通过递进循环式的教学方式,将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比如小学低年级会学《静夜思》,在古诗中每一个字都是有拼音的,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通过拼音来读每一个生字,认识每一个生字,然后在认识所有的生字之后,教师开始根据生字教会学生如何组词,并且利用PPT为学生展示词语的意思,然后将诗中的意思编写成一个人出门在外,看见月亮想起自己的家乡的小故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这种递进循环的教学方式,在新学习生字,词语的同时,反复的提到生字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并且让学生懂得如何在日常表达中运用这些词汇。(二)递进循环式教学在写字中的运用很多教师以为在教学生写字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多加练习就能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写法,并且将汉字写正确,而实际上这种死记硬背的写字方式,会非常容易遗忘,并且不利于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记忆理解汉字,比如说在学习“男”这个汉字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PPT放古代男耕女织的图片,并且告诉学生在田地中出力的人是男人,所以男的写法是一个田加一个力字。或者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状,比如月字,展示古代时期的月字的形象,并且让学生结合实际的生活经历中看到月亮的形状,去记忆月字,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记忆理解汉字。此外,教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并且在书写汉字的同时,回忆教师所讲的教学内容,不断的理解,复习,真正做到掌握每一个汉字。 3、递进循环式教学在阅读中的应用小学语文中,仅仅只是学习课本上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课外阅读少,并且缺乏社会经验所以对于很多东西都不理解,所以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阅读文章,再根据问题理解文章的方法会出现一定的阻碍。而运用递进循环式教学的方式,教学思路与传统的教学思路不一样。首先应该让学生通读文章,然后教师针对性对文章中一些重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比如一些对于学生来讲晦涩难懂的词汇,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同时,通过让学生勾画一些表达情绪的词语让学生明白文章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基调。长此以往,学生就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更容易找到整个文章的重点,以及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4、递进循环式教学在写作中的应用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学生过于口水话的写作得不到高分,而教师太过于严肃的批评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写作方面,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词语训练中让学生多做一些仿写,扩句的练习,并且让学生养成摘抄优美句子和名言警句的好习惯。其次是让学生进行一些灵活性强的片段随堂练习,比如说写科技会为我们带来什么,让学生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的意愿写,但是保证语录通顺。这样反复的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非常大的好处。 三、总结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开端,所以他们通常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并且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喜欢学习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用简单的知识点抛砖引玉,让学生通过某一个知识点,学习到多方面的知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知识点的巩固,与反复练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提升。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