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西亚导学案设计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西亚导学案设计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西亚导学案设计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西亚导学案设计

西亚地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战略意义;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内在的联系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西亚的能源资源及输出线路;理解西亚农业发展的条件,了解以色列节水农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加强全球感观念

【基础知识填空】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及重要性:

(1) 之地;古代著名的“” 经过这里;现在的欧亚非交通咽喉要道;控制着海上交通要冲。

2、地形:

地形以为主,如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平原狭小,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3、气候:

大部分为热带气候,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干和热是该区域的总体特征,伊朗高原为气候。

4、水文:地表径流稀少,淡水稀缺。

5、资源:世界宝库。

二、人文地理特征

1、农牧业

(1)多以游牧方式为主: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羔皮等畜产品都很著名。

(2) 灌溉农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有地下水可以灌溉的绿洲上。

2、工业:以开采加工为主导

3、旅游业:迪拜等地旅游业发达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1:读图说出西亚的石油主要输出线路,哪一条运往西欧和美国的线路更近一些?

合作探究2 :如果你是西亚某产油国的政府首脑,当本国的石油资源开采殆尽,你将怎样寻求本国的经济发展之路?

合作探究3:结合视频资料请你谈一谈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

合作探究4:迪拜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

【巩固练习】

1. 据下图判断,关于该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地区处于“五海三洲之地”

B. 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C. 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发达

D. 本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西亚地区最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是()

A.波斯湾沿岸

B.红海沿岸

C.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D.地中海沿岸

读某国位置及相关资料图,回答3~4题。

3.关于甲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沿海,海洋性气候显著B.位于内陆,降水稀少

C.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干冬湿D.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影响,气候干热

4.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外来人口多从事农牧业B.当地以白种人为主,多信奉伊斯兰教C.因为石油危机,当地居民大量外迁D.侨汇、石油、旅游是当地经济的支柱

【高考链接】

(10年新课标卷文综)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下题。

1.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

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 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前预习: 1、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天体。 2、请说出一个天体系统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3、光年是的单位,1光年约为。 4、用图示的方法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5、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6、请将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课堂探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依据)。 2、在教材P3图1.2和教材P4图1.4中找到地球,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提供的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地球上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请将下列表述填在框图中 ①物质属性②运动、有序③天体④天体系统及其级别⑤在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⑥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⑦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的比较⑧地球与其他

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的比较⑨安全的宇宙环境⑩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但天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总星系是人类所知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银河系、太阳系、行星系、地月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 3、下列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 B、月球绕地球公转 B、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湿度条件 D、有液态水的存在 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回答4~8题: 4、图中共有几类天体()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策略.doc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 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策略及应用 在新教学理念下,教师地理课堂教学应突出三点,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学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理念和力求学习方式的优化的教师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探讨新课程的教学特点(即内容活化、创新的教学过程;学生思考、体验的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发展的教学过程)和必须探讨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应的教学设计。我经过近几年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实践,觉得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能更好体现新课程理念,并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要求 从广义上讲,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的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修改解决方法的过程”,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是为了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显现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的,那么就必须构建与教学过程本质特点相匹配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必须是对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二次开发: 课程内容是学生求得快速发展的主要“信息源”,对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进行任务分析已成为现代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目的是教学内容要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由于地区不同、

学校不同、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不同,学生不仅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心理动作、情感态度和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新课程内容并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适应性。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对教学背景进行从宏观和微观在两方面考虑,并结合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诊断性评价的反馈信息,对开发出来的课程进行必要的再“开发”,即二次开发——对新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增删和重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成不变的“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 2.教学设计的内容必须是知情合一的统一体: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注重学生的部分智力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发展所必须的其他智力因素。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分析往往只设计各知识点及组成的知识结构等因素,而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具有促进作用的因素考虑很少,如兴趣、动机、意志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这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挖掘有关情感和能力等方面因素,使教学设计的内容成为“知情合一”的统一体,从而通过教学过程展开,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能获得积极的生活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此基

高中地理必修2导学案汇总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时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编写人:徐进峰赵承生审核人:董园园宋艳敏完成水平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辨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2.比较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习过程】 〖预习探究〗:参考课本58页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那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讨论探究〗:参考课本58页,讨论五类工业企业的布局: 制糖厂、啤酒厂、铝厂、普通服装厂、飞机制造厂 问题:(1)这类工业应该布局在材料二图中何处?(标在图上) (2)影响这类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有那些?主导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附:参考材料: 材料一: 1.制糖厂:原料为糖料作物(甘蔗或甜菜)。产品为白、红砂糖或粗糖。生产1吨糖 需要10吨甘蔗。甘蔗的糖分随生长期而逐渐提高,成熟时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因此,甘蔗不能储存,因尽快送糖厂加工,收获后不超过两天即加工为宜。 2.啤酒厂:产品主要为玻璃瓶装啤酒。玻璃是易碎品,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成本非常 高。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做容器。 3.铝厂:铝的电解炼制是一项耗费能量很大的工业。生产1吨铝耗用电能19000度。 因为水电廉价,无污染,所以炼铝工业多用水电作为能源(或动力)。 4.普通服装厂:原料为布(纺织业的产品),这类工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很大,对 技术的要求不高。 5.飞机制造厂: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很高。 材料二:

工业类型 主导 因素 主要部门 区位选择原则 选择原因 原料导向型 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 加工业 应接近 产地 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 成本较高 市场导向型 家具制造业、 厂 应接近 不便于长途运 输或运输 成本 较高 动力导向型 工业 应接近 或 需要消耗大量 劳动力导向型 服装工业、 工业 应接近具有大 量 的地方 需要投入大量 技术导向型 飞机、 、 等 工业 应接近 地区 要求高 〖反馈练习〗:下面4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度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A :西安市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及许多科研院所。 B :河南为农业和人口大省,郑州市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京广、陇海铁路交汇于此,107、310国道从此穿过、新郑国际机场离此距离较近) C :贵阳能源资源充足,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0.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7.3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大型的有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水电站等。 D :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已成为全国甘蔗种植中心。从1992年至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已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位。

高中地理地图学案

第一篇基础知识第2节地图 【目标解读】 1. .了解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会比较大小及利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 2. 了解常见的图例、注记,学会判断各种地图上方向的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 4.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5.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6.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经纬网图为背景,考查地形特征描述、方向判断、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 【自主学习】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①。 (3)表示形式:②、文字式和线段式。 2.方向 (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③。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④,经线定⑤。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地形图 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表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

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大小;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 地形剖面图是由等高线地形图转绘而成,绘制时要抓住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最高点、最低点等关键控制点 等高线图是高考最常考查的一种图形,在对其分析解读时,必须审视图例和注记,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把握穿过等高线的条数、数值及疏密状况。结合其常见考查角度,在对其判读时重点突破:判断地形类型、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地形对气候与对河流的影响分析。探究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 好?为什么? (2)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应选在A、B、C 中的________处,为什么? (3)①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________米,陡崖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反思归纳】 1.判断坡度陡缓: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坡度越;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坡度越;③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2.开辟梯田的条件:开辟梯田应考虑、等条件。 3.水库坝址选择的条件:修水库的地形条件是河流的上游山区并具有“”的地形区。“肚子大”利于储水,“出口小”利于建坝。 4.陡崖高度计算方法:(n-1)×d≤陡崖高度<(n+1)×d(其中n为相交等高线条数,d 为等高距)。 探究点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读材料,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迎接2011年新年旅游旺季的到来,我国南方某市进行旅游调查后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

高一地理学案一

高一地理学案(一) 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 学习内容: 1.高中地理(必修本)教材内容。 2.你还想获得哪方面的知识? 3.你有无打算做某一方面的课题研究? 学习目标: 1.掌握教学大纲要求,通过省级地理会考,希望达到(等级)2.达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要求每个学习者具备的四会: 一是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 二是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三是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together) 即能够与他人合作; 四是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即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自主性。 学习方法: 1.教材知识运用综合程序讨论的方法:同学按照学案要求阅读教材,教师使用多种媒体,使同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学会综合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一般过程为:明确每课目标要求、了解重难点内容→展示小步子综合程序思考题→阅读教材、独自思考问题→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综合运用、完成同步练习和知识检测。 2.活动课题运用综合实践研究法: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实践研究调查→采集资料数据→分析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交流论证报告→作评价和总结。 3.以小组自主性学习为主。小组自主性学习是综合研究性学习地理中最为常见一种组织形式。为了完成共同感兴趣的课题,通过小组同学调查分析,讨论研究、协同完成。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不仅深化了课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互助精神,培养了同学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达到全面谐调发展的目的。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和对策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调查和对策建议 松滋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覃祥荣 20XX年湖北省高中起始年级整体进入课改,各高中学校按照新课标精神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实践。这次意义深远的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为了落实课改精神,荆州市教科院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中学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研究任务,松滋市承担了该课题子课题《中学地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任务,两年过去了,我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状况究竟如何?教师是否在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而开展教学?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结合我市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对本市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为了便于调查,我们选择在荆州市20XX届高三第一次教学研讨会上对全体与会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会议代表来自全市各区县,有教研员代表,有今年任教高三、经历了两年新课程培训和教学实践的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55份,回收53份;另外我们还选择了承担本文内容研究子课题的松滋市,调查对象是松滋市的普通高中地理教师,发放调查问卷35份,回收34份。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90份,实际回收问卷87份(回收率为96.7%),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100%)。 表 受调查教师以中年为主,这些教师已在教学岗位上工作了一定的时间,有一定的地理教学经历与能力,对教学设计有一定的了解。调查对象覆盖面广,基本素质良好,调查结论可信。 二、调查内容 我们的调查访谈以课题研究区高中教师为调查对象,主要对高中地理教师关于对教学设计总体认识;对地理教学目标的认识:对教学设计内容的理解;对教学策略设计的认识;对教学媒体利用情况的了解;对教学评价的认识等六个元素,分解为十个调查问题,编制调查问卷。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这些确实能使学生在地理学的知识水平方面有明显提高,但是对照新课标的精神,以及通过与部分地理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在地理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设计总体认识:认识有局限,行动有障碍。 在探讨该问题时,我们从教师所熟悉的地理备课入手,试图了解教师对地理备课与地理教学设计关系的认识情况,以及从对教学改革的认识及教改情况的了解入手,因为对教学改革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设计改革的积极性。 表2 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总体认识的调查与统计 调查元素调查问题选项百分比/% 总体认识 地理教学设计 与地理备课的关系 不一样9.2 地理教学设计包括地理备课25.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word 学 案 2.3.常见天气系统学案 一、课标解析 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解析:本节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说改日气变化现象。 把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等天气系统操纵下的天气状况及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重点把握阻碍我国和山东省的要紧天气系统。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概念: 。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类型: 锋 常见天气系统

三、典题解析 1、如图所示为199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环流形势(a)和降水量分布(b)图。 (1)a图所示的高压中心名称是。现在我国北方地区通常的天气状况是,常显现的气象气候灾难有和等。 (2)b图所示,长江中下游最可能显现的气象气候灾难是,经常引发等灾难,反映了自然灾难的特点。 (3)如图a图中的高压系统加强,中心移动到江淮一带,则江淮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常会显现等气象气候灾难。缘故是。现在我国华北地区多发的自然灾难通常是等。 解析:要紧考查过程思维。解本题的关键是明白得副热带高压在我国的移动过程以及相应的天气与气候变化状况。当副热带高压操纵南岭一带时,我国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正是如图所示情形。现在,我国北方夏季风还没有到达,但因为白昼时刻变长,气温迅速上升,表现为洪涝、多风、暖热的天气特点,温度上升促使农作物快速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因此往往显现洪涝灾难;而长江中下游则因为梅雨的连续性降水,有时也会暴雨频发,容易引发洪涝等自然灾难。 当副热带高压操纵我国江淮地区时,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现在北方各地容易显现暴雨和洪涝灾难;而长江流域,因为受副热带高压操纵,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洪涝,显现伏旱。 答案:(1)副热带高压(或夏威夷高压)晴朗干燥洪涝沙尘暴(2)暴雨灾难洪涝关联性(3)晴朗干热伏旱副热带高压操纵地区盛行高空下沉气流,天气晴、热、干燥暴雨和洪涝灾难 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分析北京、武汉2004年4月上旬天气变化的形成缘故。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内容提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还从营造和谐课堂融洽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倡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科学布置作业注重建构拓展等几个方面叙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这是新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提出的背景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当前,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特点。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象仍很普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低下仍很突出。如:课堂教学中缺少恰当的师生对话、师生互动和师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围;学生的学习强度大,教师教学任务重,课堂教学手段与技术滞后等情况也还没有得到改变。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正确理解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思考与策略-最新文档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思考与策略 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任务,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育人价值指向的本次基础教育改革能否在课堂教学 中真正发生,学生核心素养能否达到学业质量标准,能否实现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课程理念理解及转化能力,教师内化及转化能力体现在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是重要保障。 一、教学设计内涵与价值 1.教学设计内涵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对教学系统多要素进行全方位规划,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预案,相当于工业设计的“图纸”,但又有别于常规设计“图纸”,它不仅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发展的。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是师生活动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及如何才能去的路径与策略(如图1)。 2.教学设计价值 从教学层面看,教师课前经过精心谋划,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规约,有效规避教学的盲目性与无序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到有序、可控、有效、有质“保驾护航”。设计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育人观、课程观、学习观、教材观、评价观等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样态”,进而影响教学实施效果,最终会影响发展学生素养的质量。因此,教师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及新观念,决定教学设计的格局。从教研层面

看,教学设计是学校教研及区域教研,开展以课例为主题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课前文本设计,组织思维碰撞的说课交流,再修正完善,最后在课堂中实践检验,通过设计、修正、实践、再设计、再实践。有利于转变教师观念,矫正教学行为,提升教师育人价值意义的理解;有助于提升教师个体成长;有利于促进学科及区域教师的共同体发展;最终实现教师个体、学校、区域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样态及路径 1.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样态 以核心素养为取向的教学设计除具有常规“品相”外,同时拥有与“双基”及“三维目标”时期不同的“特质”,这种特质源于国家教育目标、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变化。因此,在新的育人观及课程观引领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思维方式应然要变化。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以核心素养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新样态”是从重“学科”向重“课程”转化;从重“教”向重“学”转化;从重“知”向重“能”力转化;从重“记忆”向重“思维”转化;从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化;从重“理论”向重“实践”转化。内蕴“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其实质就是从“教书”向“育人”价值回归,回归学科教育的本源。 2.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路径 教?W设计不仅需要教师拥有先进的课程理念与教学理论指导,教师的理论高度、专业知识厚度、宽度往往决定教学设计质量,进而

高一地理必修导学案正式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 层次:总星系系 系系 系 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一)宇宙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相互,相互,构成天体系统。 [难点探究1]读P4图1-1-6:

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小到大举例依次为:、、、。 河外星系是银河系外许多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难点探究2]读图1-1-11: (1)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处于第个轨道上,日地距离约为。 (3)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括、。 (4)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运行周期是年。 (二)地球 [难点探究3] 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1)外部原因: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原因:①适中,②适中,③适中。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183℃。请分析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2.20XX年7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象。日全食发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XX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公转周期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 之间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23时56分23°26′ 火星0.11 0.15 1.9年24时37分23°59′ 1.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A.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 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 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 2.在九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

高中地理必修一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本章考点: 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本章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标解析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 系系 系 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 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 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 答案:C 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 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 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D 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为什么水星和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2)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 (3)想一想,如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适当,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温度平均为15℃,同时也为有液态水提供了条件,同时自转和公转周期不长,也会使地球的年较差、日较差不太大,这样才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1)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2)具有适宜的温度(3)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天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天降温过低,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活动的形成和发展。 四、课堂练习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高中区域地理导学案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NO.01 预习案 【学习目标】 仔细研读文本||,用自己的话说出经线、纬线的特点||,列举3种以上经纬网的判读方法||。 【使用说明】 1.通读拓展教材||,进行知识梳理、体系构建、原理、规律的总结、方法、技巧提升||。 2.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通过题型演练||,总结一般规律||。 构建梳理自我完善 【问题引导】 地球经纬网的起源:公元前344年||,亚历山大渡海南侵||,继而东征||,随军地理学家尼尔库斯沿途搜索资料||,准备绘一幅“世界地图”||。他发现沿着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由西向东||,无论季节变换与日照长短都很相仿||。于是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第一次在地球上划出了一条纬线||,这条线从直布罗陀海峡起||,沿着托鲁斯和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到太平洋||。 一、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特点?赤道半径?极半径? 2.经线与纬线的定义和特征||。(勾画理解) 3.请你总结经度与纬度的特征||。 二、总结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请问盱眙(118°E||,32°N)的对称点是? 2.定向:劣弧法判读东西方向的原则||。 右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什么方向? 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和范围||。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 右图中AM间的实际距离为多少km?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 计算MN间的实际距离为多少km? (3)定“范围”||。 请比较右图中甲、乙、丙区域内实际面积的大小||。 4.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请你总结该弧线的确定步骤||。 我的疑问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NO.01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NO.01 探究案 【学习目标】研读不同类型的经纬网图||,能够利用经纬网解决区域定位、方向辨别、距离计算等问题||,至少说出2种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使用说明】 1.阅读地图册P1-3||,深入理解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2.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拓展思考】||。 探究学习智慧碰撞 探究点: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材料一: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利用它上面标注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各地点、各地区和各种的地理位置||。它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处||。例如||,轮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飞机在广阔天空中飞翔||,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人们都可以使用仪器精确地测定出它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其位置||。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右图是我国自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西端的海岸线示意图||。 1.读上面左图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A地飞往B地的飞行方向是? 2.我国自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西端的海岸线近似于一条圆弧||,此圆弧的半径是多少||,请写出推理过程||。 3.下面四幅图中||,A点在B点的方向依次是? 【拓展思考】 1.某航空大队搞模拟飞行||,计划从B地飞往A地||,此时的昼夜状况如图所示||,图中ACB为晨昏 第1页/共2页

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 地理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为基础进行的,现在的教学正奔向一个全新的方法,抛开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无聊模式,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任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注重单纯的传授知识变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从原来的注重题目的讲解到题目的拓展与反思,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合作,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高中地理课程活动设计与教学策略的背景与意义 高中地理的大多数知识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而在传统教学模式式下,老师只是让学生强行的记忆课本知识,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自主研究、探讨,完全忽略了生活中的地理。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学生只会老师讲解的东西,但是遇到类似问题的扩展就会不知所措,违背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高中地理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就是要改变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教师逐步转变原来的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实际教学检验,再根据学生反馈做出教学反思,强调学生要学会通过亲手实践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正确的对待客观事实,使所学的知识能够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扩展思维,有属于自己的创新,学会举一反三,将知识学到精通、熟练,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2.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策略展示 2.1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基础。如果没有兴趣,即使课程的分数在高也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学习兴趣会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同时对学生的大脑的开发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老师应该好好利用下这点,了解和认知学生,提高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世界探索的好奇心,给予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无限遐想,让学生发挥他的想象能力,从而对这门课程产生好感。老师也要向学生讲解有关世界各地不同的地理知识,以及各个国家不同的地理状况,同时详细的介绍各国之家的地理、人文、文化差异,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模型、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向学生展示其他国家的标志性地理环境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能够使教学效率得到很好的提升。 2.2生活与地理教学密不可分 高中地理活动设计与策略强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的兴趣,要让地理走进生活,通过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时长为什么不一样?中国的南北方温度、湿度差异为

高一地理导学案

即墨区实验高中高一地理导学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编写人:金敏审核人:吕辉 Ⅰ提纲: Ⅱ.知识要点: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的判断依据: ①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 ②须是宇宙间的物质 ③非附属于天体的一部分 2、天体类型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等。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读图,分析左图,在右图中填写恰当的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颗行星 (1)名称: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10__________、d?__________、e木星、f?________、g天王星、h?________。 (2)运动特征:?________性、共面性、?________性。 (3)分类 依据:?________、质量、体积等。 类型(填 字母) ?? ? ??类地行星:?、?、?、? 巨行星:○21、○22 远日行星:○23、○24 2.表现:地球的○25_______、○26_______、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特点并不特殊。 三、特殊性:存在生命的行星 1.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星。 2.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地球位于太阳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自身条件: (1)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2)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3)地球上有液态水 随堂练习: 一、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据此回答1~2题 1.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2013年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彗星“艾森” ②2014年9月8日中秋节时的月亮③坠落的陨石 ④装在卫星发射中心运载火箭上的遥感卫星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新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 方式。 ②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③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给出多种地理图表和地理实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各种地理问题。 ②把分析归纳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与表达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3、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 (二)难点 1、综合分析说明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产物。 2、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一)第一课时:地质作用的概念,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第二课时: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第一部分课堂实录 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印尼海啸的相关内容,并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海啸形成的原因。(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和感受地表形态的变化,为本课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 一、(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做好知识铺垫 (一)印尼地震改变了印度洋上部分岛屿的位置和地形 在2005年1月8日,印尼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造成印度洋沿岸的各国人民生 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而据地质学家的发现,这次发生在印度洋的强烈地震不仅造成了破坏力惊 人的海啸,还改变了印度洋上部分岛屿的位置和地形。使苏门答腊岛发生了移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可能发生了永久改变。 (二)我国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的时候发现了海洋生物的 化石,说明那里曾经是海洋。 二、(师)播放图片(平原、丘陵、高原等) 【承转】(师)教师组织和引导好学生的讨论,教师总结并指出:以上文字共同说明一个问题—

高中地理全套导学案

必修一导学案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 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一)宇宙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相互,相互,构成天体系统。 [难点探究1] 读P4图1-1-6: 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小到大举例依次为:、、、。 河外星系是银河系外许多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难点探究2] 读图1-1-11: (1)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处于第个轨道上,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3)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括、。 (4)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运行周期是76年。 (二)地球 [难点探究3] 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1)外部原因: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稳定的太照。 (2)自身原因:①适中,②适中,③适中。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183℃。请分析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的主要原因? 2.2009年7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象。日全食发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1](2007年)2007 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例2](2008)读“示意图”,回答: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完整)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教学设计

三热力环流1.在初中物理中大家已经学习了气体的压强,引入气压。 2.气压主要是海拔的影响,海拔越高,气压越小; 3.在理想状况下等压线平行分布,展示PPT; 4.展示热力环流图,并引导学生读课文解释热力环流。 5.判读等压线的弯曲状况,并判断各点气压值的大小。 6.引导学生分析并解释生活中的热力环流表现形式。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的热力作用和全球的热量平衡两大问题。首先,我们懂得正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存在,并且由于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才使得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没有大气的月球那样强烈。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一系列能量转换,维持全球的热量平衡,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认识自然规律,爱护环境 课堂训练1、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 A、直接到达地面的蓝光比重大 B、空气分子使蓝光发生散射作用 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 D、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 2、晴朗的冬夜,农民用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是因为() A、烟雾能将地面辐射反射回地面 B、烟雾能将地面辐射散射回地面 C、烟雾能使地面和近面大气加热增温 D、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3、谚语说冬季“十雾九晴”的意思是冬季大雾多出现在晴天,其原因是()

教学反思 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这一次的调整主要集中在教学方式方面,由讲授式为主的教学变为引导探究式教学。学生通过教师引导,逐步运用已学的科学知识对两小儿的观点逐一进行“深”字,即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所学的原理,才能迅速抓住题目所考,并进行准确表述。准确确定教学内容及重点,是学生把握原理的基础。我认为,这一次对探究式教学的尝试有以下成功之处: 第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充满了疑问,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 第二,所选实例均来自学生身边的自然现象,亲切、自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体现了生活中的地理。

高中地理课堂活动设计分析

高中地理课堂活动设计分析 【内容】 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有重要作用。设计好课堂探究活动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提出了着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进行有效提高,进而来适应教学的相关要求。在课堂的有效实施过程当中,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前提,属于教师需要具备的一个能力。 地理教学;探究活动;设计;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活动是面向学生个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所开展的一些教学性活动。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课堂展示等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可以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行有效激发,做学习的主人。在实际的设计中,应该对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充分重视,经过教学内容之间的连接,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积极激发,还应该保证学生深入掌握地理知识,对地理学习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自主性解决,进而来形成非常好的解体策略以及思维能力。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中,着重把握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通过活动的形式加以突破,第二个重点是对小组的合作探究内容进行设计。 一、对教学设计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注重模式化 现阶段,很多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根本就不能够认真实现教学设计,仅仅是为了表演而设计,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欠妥当。这就造成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不强,进而对课堂的教学效率造成不好的影响。 2.缺乏对教学设计的科学认识 优秀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当中,需要一直关注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对固有的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在实际的教学设计当中应该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发挥,进而对创新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积极主动地额探索。然而,目前非常多的教师经过教学方面的积累之后,就失去了教学的创造力以及激情,一直按部就班的教学,非常多的教师觉得教学设计仅仅是形式,教学应该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会造成非常多老师的误解。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本就不可以有效结合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理论,导致教学设计方式非常单一,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3.传统的教学设计内容 现阶段,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存在着仅仅抄写教学内容的问题。该行为已经对教学当中教学设计的作用进行了严重的忽略。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对怎样掌握教学内容的程度进行充分考虑,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行有效培养。特别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氛围下,怎样设计小组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