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几分之一

一、学习目标 :

1、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

2、理解“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3.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习惯。 二、导入:

① 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 ② 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

③ 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三、合作学习 。

1、动手操作分割苹果(独学)

把这个苹果( )分成( ),每份是这个苹果的( ),也就是它的( )分之( )

2.认真读书P90例1:并填空。

(1)我懂得:只有 才会产生分数,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几份,每份是它

的 。 (2)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 ),也就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3)要动手、动脑、动口哟:

用不同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纸折一折(你有几种折法),并用斜线表示出二分之一来。并口头叙述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结合你的图用这种模式说: 把一个( )平均分成了( )份,其中的一 1份是( )的( )。 3、合作互助学习(对学)

动手操作认识几分之一,折一折,说一说。

一张正方形的纸,你有几种方法折出它的四分之一。画图表示

4、分数的读写(小组讨论)

21读作: 4

1

读作: 五分之一写作: 三分之一写作: 5、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认真看书P91例3:

(1)几分之一的不同分数,分母越小,分数越 ;分母越大,分数越 。 (2)

21○41 41○3

1

6、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看书自学)

四、展示引导学习

1、小组内交流展示;

2、全班交流展示。

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 )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注意:分数必须强调:( )分】

1、下面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五、巩固练习

( ) ( ) (

) ( )

2、看图写分数

2、看分数,涂颜色

31

9

4

七、日记:今天我学习了: 我知道了: 我的疑问是: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分数线: 表示( )

( ):表示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份

这是( ),表示其中的( )份6

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几分之几

一、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 二、复习回顾

1、

2

1

是( )数。 2、边读边写。

二分之一 五分之一 六分之一 十分之一 三分之一 九分之一 3、比大小。

31

○ 61 71○ 41 81○31 91○ 5

1

二、自学(1)

仔细阅读课本92页例题4,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思考下面问题。 1、涂了4份中的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自主操作,按自己的想法自由折一折,涂一涂,组内交流,再全班展示不同的分法)

3、学生自愿给平均分成4份的卡片涂色,并试用分数表示。

4、小组内讨论交流。

5、班内交流后明确:

(1)图形都被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几份,就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2)四分之几就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 (3)四分之几与四分之一比只是所取份数不同。……

6、自学检测(1)

( ) )

( )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订正) 三、自学(2)

仔细阅读92页例题5,动手折一折,比一比,思考一下问题。

1、一份是十分之一,4份是()个十分之一,是十分之几?5份呢?6份呢?

2、学生说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举例。

3、自学检测(2)

1、你能用分数表示出每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 ) ( ) ( )

4、 读出下面的分数。

83 98 105 7

7

( ) ( ) ( ) ( )

5、 写出下面分数。

五分之三 ( ) 八分之四 ( ) 十五分之七( ) 六分之二( )

七、拓展延伸。

1、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3,分母是10,这个分数是多少?

2、两根一样长的铁丝,第一根剪下它的

31,第二根剪下它的4

1

,剩下的铁丝哪根长? 第一根: 第二根:

八、日记:今天我学习了: 我知道了: 我的疑问是: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3课时:分数的大小比较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比较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的大小。

2、学会动手操作、分析、比较。 二、自学

1、自学第98页内容。思考:

(1)什么叫几分之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怎样比较几分之一两个分数?

(3)什么是几分之几?怎样比较几分之几的分数?

(4)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

(5)通过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互学

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 3、汇报:

从刚才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52涂色的部分( ),5

3涂色的部分 ( )。 因为把两个相等的长方形平均分成( ),51是其中的( ),5

2

表示其中的

( ),53表示其中的( ),所以53( )52

4、想一想,66和6

5

谁大?你有办法证明吗?

5、小结: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分数( ),分母大分数( )。 (2)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小分数( ),分子大分数( )。

三、自我检查 1、比较大小

6

5

6

1

7

3

7

5

8

7

8

3

9

2

9

5

5

8○

5

7

4

11○

4

9

5

5○

4

4 3

8○

3

51○

5

12

6

11○1

2、按照下面的分数涂色,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3

1

3

2

6

4

6

5(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3、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小兔过生日,请小猪、小狗和小熊一起吃蛋糕,他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10份,小

兔吃这块蛋糕的

10

2

,小熊吃这块蛋糕的

10

3

,小猪吃了4块,小狗只吃了1块.。

(1)小熊吃了()块蛋糕,小兔吃了()块蛋糕。

(2)小猪吃了蛋糕的()。小狗吃了蛋糕的()。

(3)()吃得蛋糕最多,()吃的蛋糕最少。

(4)请你从题中选出两个分数,再比较他们的大小

()○()

在()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分数。

>()>()()>()﹤

四、日记:今天我学习了:

我知道了:

我的疑问是:

6

1

4

1

5

3

8

8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4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的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我能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习过程 (一)前置性练习。 我会填

(1) 里有( ) 。 (2) 里有( ) 。

(3) 里有( )。 (4) 里有( )

(二)自学:观察课96页主题图,理解图意。回答问题。 (1)我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每块西瓜就是它的( )。

(2)哥哥吃了2块,就是2个 ( ) ,妹妹吃了1块,就是1个( ) 。 (3)如果要求“他两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我会列式:

82+81 = 想:8

2

是2个 81 , 81是1个81,2个81加1个81是 3个 81 ,就是 8

3

。 所以:82+

81= 8

3

(4)小结:仔细观察发现:这两个分数的( )相同,计算时,( )不变,只把( )相加。

(5)82+8

1

=

(三)互学:

1、自学课本96页例2: (1)

65-6

2

=( ) 想:5个()()减去2个()(),剩( )个()(),就是()

()。

(2)

97-9

4

=( ) 想:7个()()减去( )个()(),剩( )个()(),就是()

()。

(3)计算 :

74-73= 65-62= 98-9

5

= (4)观察式子中的分母,你又发现了什么? 同分母分数相减,应该怎样计算? 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不变,只把( )相加减。 5、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6、 请你自己写两个式子算一算,说一说算理: 1、 2、

()

()2816+72

、看谁算得快

+31= 54-51= 106+10

4

= 109-103= 73+74= 65-6

3= 21+21

=

3、一盒蛋糕有10个,小华和小明每人吃1个,一共吃了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

五、日记:今天我学习了: 我知道了: 我的疑问是: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5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一、学习目标:

1、自学97页内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图形初步知道1可以写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3、主动参与,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讨论。 二、前置性练习。 (1)

87里面有( )个81 (2)95里面有( )个91 (3)

7

4里面有4个( ) (4)3个51

是( )

(5)5个

71是( ) (6)6个6

1

是( )。 三、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中秋赏月,今天大家来玩一个分月饼的游戏。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圆片,剪刀。(注意安全)

在切月饼以前,先回想一下:一个圆片用数来表示,是几? 四、独立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第97页,回答下列问题:

1、现在由每个人自己分月饼,平均分成4份,那么每份就是( )分之( ) 那么现在有一个人取走其中的一份,还剩( )份。整个月饼可以用( )表示,用算式来表示就是( )-( — )=( — )

2、因为1也可以写成一个分子分母都相同的分数,所以整个月饼即可以看做1,也可以看做4分之( ),那么平均分成4份,拿走其中一份,还可以怎么列出算式呢?

3、“1“为什么可以写成

4

4

?”1“还可以写成那些分数?请写几个。 把自己的答案写在空白处。 我的答案:

----------------------------------------------------------

3、互学

1减去一个分数,可以把1看做------------------的分数,再减,并且这个分数的分母和------------的分母一样。然后再按照

------------------------------------------------来计算。

4、展示

全班大展示说清剪的过程,计算的思路和算理。

强调:1可以看作----------------------------的分数。(0除外) 五、练习 1、 1-73 91+98= 21+21

1-8

5

54-52= 98-97= 72+72

= 85-8

1=

2、一把香蕉,明明吃了

7

3

,还有几分之几?

3、同学们折纸鹤。小英折的占总数的62,小莉折的占总数的6

1

,两人折的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多少没有折?

4、妈妈切开一个馅饼,小红吃了82,妈妈吃了8

3

,两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爸爸回来后,又吃了

8

3

,这个馅饼吃完了吗?

5、一块克力,小东吃了81,小红吃了8

3

,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日记:今天我学习了: 我知道了: 我的疑问是: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6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解决分数的简单应用的技巧。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前置性练习。 1、

32里面有( )个31,53里面有( )个5

1

。 2、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是( )分之一。 3、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分之几? 三、自学

1、自学教材100页例1。 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思考:例1中的⑴是把( )当做单位“1”?例2呢? ⑵说一说: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是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41。

(3)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 )份,每份有( )个?

(4)每份苹果的个数是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呢? 2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 2、对学。相互检查,并交流疑问。

3、练习。(1)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那么1份是几分之几?2份呢?

(2)18根香蕉平均分成9份,1份是多少根?画图表示32

是多少根?

4、自学教材101页例2。

思考:(1)你知道了什么?怎样求女生的人数呢?男生呢? (2)汇报交流。 (3)我来总结。 5、练习。

(1)一桶油重36千克,用去了43

,用去了多少千克?

(2)妈妈又56元钱,买练习本用去74,买笔用去61

。买练习本用去多少元?买笔用去多

少元?

(3)食堂有72千克大米,用去了91

,用去了多少千克?

四、达标检测。 1、看谁算得快。

93+94= 54+51= 109-103= 86-85= 103+105= 65-63= 21+21= 54-5

1= 2、在○里填上“>”“<”或“=”。

71○1-67 21○43-4

2

101+10

9

○1

76-74○7

3

1-

84○84 53-52○5

1 3、同学们折纸鹤。小英折的占总数的6

2,小莉折的占总数的61

,两人折的一共占总数

的几分之几?小英比小莉多折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4、 一根绳子,第一次剪掉这根绳子的

103,第二次剪掉这根绳子的10

4。两次共剪掉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 5、妈妈切开一个馅饼,小红吃了这个馅饼的

82,妈妈吃了这个馅饼的8

3

,两人一共吃了这个馅饼的几分之几?妈妈比小红多吃了这个馅饼的几分之几?

6、12个桃子,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面,每个盘子里面放( )个桃子,每个盘子里的桃子占桃子总数的 。

2、兴趣小组有28人,其中喜欢乒乓球72, 喜欢篮球7

2

,剩下的人喜欢足球,喜欢足球的多少人?

日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

了 ,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我的疑问是: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7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练习

一、学习目标:学习将简单的分数运用到实践中,利用分数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二、引导自学。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米,它的长是周长的83

,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米?

(1)理解题意;83

是什么意思?

(2)根据“它的长是周长的83

”可以求出什么?

(3)小明说“它的长是周长的83,那么宽就是1-83=85

”对吗?为什么?

(4)小组讨论。 (5)列式解答。 (6)检验是否正确。

2、六年级有学生50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53,在男生中有3

1

的同学是三好学生,六年级的男生中有几名同学是三好学生?

想:要求出男生中有几名三好学生,可以先求出( )的人数,列式为( ),然后再求出男生中有几名三好学生,综合算式列为( )。

三、达标检测。(一)填空

1.38 里面有( )个18 ,710 里面有( )个110 , 35 里面有( )个15 。 2、5个( )( ) 是56 ,15个( )( ) 是1519 ,6个( )( ) 是625 。

3、( )( ) 里面有7个112 ,( )( ) 里面有10个1

19

。 4、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分之( ),写作( )。 5、把1吨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1吨的( )( ) ,也就是( )( )

吨。

6、把1千米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1千米的( )( ) ,也就是( )

( )

千米,7份就是

( )

( )

千米。

7、妈妈把一个生日蛋糕平均切成8份,邀请小动物们吃。

①小猴吃了这个蛋糕的 ( )( ) , 小狐狸吃了这个蛋糕的 ( )

( )

② 吃得最多, 吃得最少。 ③ 和 吃的同样多。 8、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写作:( ) 。

9、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5块,其中的3块是( )分之( ) , 写作:( ),它的分子是( ),分母是( )。

(二)解决问题 1、填一填

(1)赵明看了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这本书的

4

1

,已经看了多少页? 想:要求出已经看了多少页,就是( )是多少,列式为( )。

2、用“-”画出每句话中单位“1”的量,并完成数量关系式。 (1)一批水泥,卖出

72

。 ( )÷7×2=( ) (2)黑兔只数是白兔的

8

3。 ( )÷8×3=( )

3、全世界有60亿人,其中约有5

3

的人没有充足的淡水保障。全世界没有充足淡水保障的人有多少亿?

4、学校有900本书,六年级分得92,分给五年级的本数相当于六年级的5

4

。五年级分得多少本?

老师寄语:本节课的内容是利用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离不开生活,在解决问题时,要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我的疑问是: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15分)

1、五分之四里面有( )个五分之一,再加上( )个五分之一就成了自然数1。

2、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10块,每块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

3、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2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这张纸共有( )个这样的一份;如果对折三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

4、分子是4,比分母少5,这个分数是( )。

5、把1条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 ),3份是这条绳子的( )。

6、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二、填上>、<或=(10分) 111 ○113

611 ○1 1112 ○ 712 47 ○ 67 613 ○ 513 58 ○ 57 411 ○ 49 55 ○ 44 38 ○ 35 1○ 512 三、看分数画图。(一定要用铅笔画,要平均分)(6分)

(1)35 (2) 2

3 (3)

五、计算(12分)

21+21= 31+31= 54-51= 1-53= 7

3

+71= 98-95=

1+5= 3+5= 1-1= 1+4= 1-3= 1-4

=

七、解决问题(35分) 1、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82,小红吃了8

4

,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2、一块菜地的9

4

种了白菜,剩下的种芹菜。种芹菜的地占整块菜地的几分之几?

3、三年级二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同学占总人数的5

3

,女同学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4、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

82米,第二根长8

6

米,哪根绳子长?长多少米?

5、把一个蛋糕平均切成9块,小红吃了2块,妈妈吃了3块,爸爸回来后,又吃了 2块。 (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2)小红比妈妈少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3)这块蛋糕吃完了没有?还剩多少?

6、三(1)有52人参加考试,优秀的学生占全班的6

13

,良好的学生占全班的135

,其余的

就是差的学生。

(1)优秀和良好的学生占全班的几分之几?各有多少人?

(2)差的学生占全班的几分之几?有多少人?

1

7、某小区的绿化带的6

地种了柏树,剩下的种松树,种松树的地占整个绿化带的几分之几?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2.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导学案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学习目标】 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2、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3、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学习重点】空气的特点。 【学习难点】用三个思维工具,梳理整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学习准备】思维导图 【学习过程】 教师提供大气层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汇报: 从图中你观察到什么? 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经验说明空气的广泛存在? 调查空气与生活 1.教师出示丰富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生活中,空气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2.分小组进行调查活动,记录空气与我们的生活。 3.全班交流汇总,完成《我的调查记录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

.学生总结后,开展班级汇报交流。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占空间、可压缩、有质量等特征。 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动植物需要 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空气。 一、判断: 1、空气无处不在,在水中、地下和空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2、我们做饭时,利用空气帮助燃烧。() 3、空气中只的氧气。() 4、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 5、包裹着地球的是层厚厚的大气层。() 6、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7、空气也有一定的质量。() 8、空气能压缩,不能扩张。() 9、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可以感知。() 10、高原地区空气较稀薄。() 参考答案:1、√ 2、√ 3、×4、√ 5、√ 6、√ 7、√ 8、×9、√ 10、√ 教科版三上科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精品全册】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学案 一、课前预习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树有哪几部分构成 2、树叶都是一样吗?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看照片上的树发现有哪些特点,小组合作完成。 树,树,树,树。 课中探究2、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 始了。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观察? 2)当我们想要知道的更多,了解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大树的时候,我们的 活动就开始了。 课中探究3、观察一棵真正的树,回答下列问题:(5人小组合作完成) 1)我们可以借助(),()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的世界。 4、展示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设导学部分的问题 2、当我们着------去看的时候就是观察。 3、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一颗大树,并说一说。 5、解疑释难。 (5人小组合作完成) 1、快乐填一填、 ()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 途径。 如果借助()来观察细小物体,我们会看得更清楚。 2、争当小法官。 所有的树、树皮都是粗糙、高低不平。() 竹子的枝干都是笔直、图吧、挺拔的。()

树长得茂盛的一面是向着阳光的。() 我们应该爱护小树,不胡乱摇、折它们。() 有些树上住着小鸟、小虫子、菌类等。() 三、课后延伸。 竹子的枝干与杨树、柳树的树干有什么区别?可以自己动手查资料?

2、校园的树木学案 一、课前预习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一颗树大树有()、()、()、()、()、()组成。 2、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大树?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 1、把你对大树的观察记录下来? 2、观察大树的顺序和方法特征是什么? 课中探究2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4,展示交流 1、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 2、写好观察日记有什么要求? 5、解疑释难 1、填空、 树的形由(),(),()组成。

[三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导学案 1. 我们的民族小学(第_1_课时) 授课总时数:2课时授课日期:2011 年8 月21 日主备人:王永玲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3.初读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新词,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想想自己所在的小学与民族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 5.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写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6.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2.难点 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 三、知识梳理 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四、学法指导 1.利用卡片.图片.游戏等多种媒介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 2.词语理解可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指导学生读,在读中认识生字新词,并利用

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指学生读,流程:课前随堂设计) 1.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1)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拼音读一读。 (2)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4)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教师设问 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学与民族小学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2)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三)练习实践互帮(8分钟) 一、我会拼 píng bàhúdié chuān dài ( ) ( ) ( ) zhāo hu tóng zhōng kǒng quèwǔ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戴()傣()绚()铜()跤()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10单元 总复习 导学案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贯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是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体会。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目的是使复习的知识在具体练习中得到应用、巩固和深化,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在编写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总复习,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深化,进而牢固掌握;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了解数学的价值,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 2.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理解四边形的意义。 4.理解“倍”的两种不同意义。 5.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6.能够解决集合问题。 (1)时、分、秒测量(1课时) (2)万以内的加减法(1课时) (3)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1课时)

(4)长方形和正方形(1课时) (5)分数的初步认识集合(1课时) 第1课时时、分、秒测量 教学目标: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水沸腾了-导学案-教科版(2017)

水沸腾了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的沸点是100℃,这是人们规定的。() 2.在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中,石棉网没什么作用,可以去掉不用。() 3.和水蒸发一样,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沸腾。() 4.水沸腾后,如果一直加热,它会一直沸腾,并且温度会越来越高。() 5.如果不小心把酒精撒在桌面上并烧着了,最好的方式是用水浇灭。()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图中正确表示了水沸腾时的气泡的是()。 2.在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3.关于水沸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时破裂,释放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又液化成小水珠,即“白汽” B.烧杯中的水量会影响把水加热至沸腾时所用的时间 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会继续升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蒸发现象也在发生 B.水蒸发是汽化现象,水沸腾不是汽化现象 C.蒸发和沸腾都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三、结合“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完成下面的填空。 1.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会(),温度计的液柱会();水沸腾后,温度计的液柱会()。(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套在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有()进入塑料袋,也说明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四、综合探究。 1.把水加热到沸腾,并持续沸腾一段时间,然后关掉火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2.星期六的早上,妈妈让小明煮牛奶。小明把牛奶倒进锅里,盖上透明玻璃盖子,用煤气灶的火加热。小明发现,一段时间后,锅里开始冒泡泡,并且泡泡越来越多,同时有“白汽”从锅盖的气孔里冒出来;后来,牛奶沸腾了,把锅盖都冲起来了,牛奶泡泡也溢出来了。 (1)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小明加热牛奶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2)牛奶溢出来时,小明应该如何及时采取措施制止牛奶泡泡继续溢出?

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表格式)

《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水沸腾了》教案 课题水沸腾了单元 1 学科科学总节次 2 学习目标1.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2.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4.发展意愿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5.意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难点探究活动中,发现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蒸汽机车》,再出示图片。 蒸汽机车喷出的气体和和烧水时冒出的气体是否有区别?学生观看 视频回答 问题 旨在激发学 生兴趣,引导 学生关注课 题。 讲授新课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出示有图片。回忆我们生活中的情景,我们会发现, 在“烧水”的过程中,水都是由最开始的冷水(也就是常温 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加热后会慢慢沸腾——出现“白 汽““气泡”等现象。 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画几个图帮助你把想法呈现出来哦! 我的看法:水温逐渐升高、水中有大小不同的气泡产生、水沸腾了、变得热气腾腾。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1.测量水温的方法。(如下图)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学生动手 画,小组代 表汇报。 目的是让学 生对水沸腾 现象产生探 究兴趣,并在 日常生活经 验的基础上, 探究为水持 续加热后的 现象。 调动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 验,想象水沸 腾的过程,并 能够通过画 图的方式将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题一:秒的认识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自主学习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 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练习一1、 2、 3、 4、5题 2、拓展提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时一:秒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自主学习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 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 8 、()、()、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

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课后作业 1、练习一1、 2、 3、 4、5题 2、拓展提高:

三年级语文上册 一次成功的实验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学习目标: A、学会生字“功、激、索、获、锤、灌”等词。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C、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重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知识链接: 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课文的对话朴实、简洁,意味深长,最能表现人物品质。从小女孩对同伴和教育家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 文章可分为从教育家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教学重点。 问题质疑: 1、这个实验可能有几种结果? 2、小女孩为什么能让这个实验获得成功? 学习方法: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理解“有了危险先让别人出去”的含义 课堂作业: 1、让学生上台实物演示,体会实验的结果不同: 2、先争着往外拉铅锤,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这说明实验失败了。然后按顺序,有人退到最后,能顺利地一个一个地把铅锤拉了出来——这说明实验成功了。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4、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六单元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乘法 A、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B、乘法的估算 2、笔算乘法 A、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B、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C、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D、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E、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 游乐园买票问题。 计算共有多少枝彩笔。 计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开运动会时计算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计算运动场共能坐多少人。 七仙女摘桃的神话故事。 老寿星散步。 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 合适的算法。 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 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 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再出现“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这样的算理叙述,而是以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方式呈现。 再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计算,不再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以前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时借助小方块,教学进位时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五、课时安排 1、口算乘法 3课时 2、笔算乘法 9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合计 13课时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4冰融化了 教科版

冰融化了 【学习目标】 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到0时开始融化,从固体状态变成了液体状态2.知道冰在融化过程中,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学习重点】 理解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学习难点】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2)用吹风机的热风吹冰块,冰块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会这样? 2.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1)实验目的: 探究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的变化。 (2)实验材料: 一个结冰的试管装有热水的烧杯、标记笔。 (3)实验过程: ①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②冰融化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 ③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4)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冰融化过程观察记录

三、理解与应用 1.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 2.冰在融化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3.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用吸管或用吹风机的热风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到了冰块的变化,说明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热量。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我们了解到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认识到三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求我们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结成冰时、冰化成水时的温度是同一个温度。() 2.水蒸气要变成冰,必须先凝结成水。() 3.要使水变成水蒸气,必须把水加热到100℃。() 4.水蒸气、水、冰的形态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8课导学案

第一组课文导学案 课题 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新词并能理解词语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生字词 知识链接: 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等地的河谷平坝地区,小部分散居在景谷、景东、金平等地和金沙江流域一带。语言届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文字。多信小乘佛教。 景颇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地区。语言属汉藏语系汉缅语族景颇语支。有文字。解放前已进人阶级社会,1898年曾取得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军侵人陇川的胜利。解放后,与傣族联合建立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阿昌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陇川、梁河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信小乘教。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 德昂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潞西、镇康等地。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族支。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擅长种茶。多信小乘教。 山狸:野生动物名,即豹猫。 预习任务: 1、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注音 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

(2)熟读并理解词语 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自主、合作、探究: 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收获: (1)、师导入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2)、生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说说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3、学习字词检查。 老师把精力放在大部分学生疑惑或错误较多的地方。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分小组讲解。对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互教互学。进行字词检验,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在解决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提醒需注意的字形、词意,从音、形、义三方面引领。 二、课文整体感知情况。 1、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在文中勾画出关键词。 我来闯关: A、辨字组词: 坪()孔()粗()戴() 评()孙()祖()带() B、我能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朋友()的服装()的花瓣 ()的老师()的小鸟()的枝干 C、精彩补白:我知道,课文是按()、()、()这样的顺序写的。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 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 120秒=()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

201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题一:秒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阅读感悟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设问导读(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自学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1分=()秒,120秒=()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四、展示点评 五、分层训练 练习一1、2、3、4、5题 六、拓展延伸: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供参考)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导学案 江苏名校西大吴小学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一)在数与代数方面 这一册教材安排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整十数、整百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验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的大小的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千克和克的认识,相关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二)图形与几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有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三)综合和实践

周长是多少 多彩的“分数条”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的认识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联系对四则运算意义及相关的数量关系的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与“倍”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增强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千克和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解生活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3、联系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千克和克的认识,以及“动手做”和综合实践,尝试从多少、长短、轻重等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4、在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并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建立联系的思考方法,体会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2019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水到哪里去了》教案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6.交流方法。 7.课前的实验方法参考 实验要在前几天完成实验并记录。 方法一: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3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 问题一: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问题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 小结: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拓展(预设2分钟) 思考: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XX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25、矛与盾的集合 班级 三年级 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组别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2、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学习难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学习方法指导:质疑、理解、交流讨论。 一、辅助导学 、复习引入。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听写本课生词。 3、幻灯片展示上节提出的问题: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3)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段含义的事例。 4、师生共同探究本节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二、自学解读 、学生再读课文,针对上述问题自主进行学习,并用笔在文中进行批注。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体会。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三、展示提升 、全班展示的内容。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各小组质疑问题,分小组讨论。 2、重点探究。(抓住重点词句) (1)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把矛和盾结合起来。 (2)把盾做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在履带上,让它会动。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仙神威。 3、正确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过 关 检 测

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 设计者:李守平年级:三年级姓名:组名: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考点预测】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知识归纳链接】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一、说出方法 (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实地操作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三、请完成下列练习。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预习检查评价】教务处(抽查完成): 学术助理(检查完成): 小组长(质量评价) 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在预习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习题;由小组长负责确定最后讨论结果,并派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看谁最棒粤! 一、同学们,请大家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各题。 第一组: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第二组: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1、练习一的第三题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小组评价与反思】 延伸巩固 【训练反馈】————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完成,千万不要出错,老师可要批阅的呀! 细心判断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教师批阅评价: 小组长评价: 个人评价: 【课外练习】——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完成下面的习题,不要忘记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