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方程式及知识点总结

化学方程式及知识点总结

化学方程式及知识点总结
化学方程式及知识点总结

碱金属:

1、常温下钠在空气中氧化:4Na + O 2 = 2Na 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 2 Na 2O 2

3、钠和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离子方程式:2Na + 2H 2O = 2Na + + 2OH - + H 2↑

4、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2Na 2O 2 +2H 2O = 4NaOH+O 2↑

5、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O 2 ↑

6、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Na 2CO 3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7、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 NaHCO 3 + HCl = NaCl + H 2O + CO 2↑ 8、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 2NaHCO 3 Na 2CO 3 + H 2O + CO 2↑

铝:

1、铝与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3H 2↑

离子方程式:2Al + 2OH - + 2H 2O = 2AlO 2-+3H 2↑

3、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Al 2O 3 + 2Fe

4、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 2O 3 +6HCl = 2AlCl 3 + 3H 2O

5、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Al 2O 3 +2NaOH = 2NaAlO 2 + H 2O

6、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3HCl = AlCl 3 +3H 2O

7、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 Al(OH)3 +NaOH = NaAlO 2 +2H 2O

离子方程式:Al(OH)3 + OH - = AlO 2- + 2H 2O

8、向氯化铝溶液中滴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的化学方程式:

AlCl 3 +3NaOH = Al(OH)3↓ +3NaCl

Al(OH)3 +NaOH = NaAlO 2 +2H 2O

※现象: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9)、电解法制铝:2Al 2O 3(熔融)===== 4Al +3O 2↑ 铁:

1、铁与氧气反应:3Fe +2O 2 Fe 3O 4

2、铁与氯气反应:2Fe +3Cl 2 2FeCl 3

3、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 2O(g) Fe 3O 4+4H 2

4、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Cl = FeCl 2+H 2↑

离子方程式:Fe+2H + = Fe 2++H 2↑

5、铁粉加入到三氯化铁溶液中:Fe+2FeCl 3 = 3FeCl 2

离子方程式:Fe+2Fe 3+ = 3Fe 2+

6、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Cl 2+Cl 2 = 2FeCl 3

7、氯化亚铁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FeCl 2+ 2NaOH = Fe(OH)2↓+2NaCl

8、氢氧化亚铁溶液放置在空气中:4Fe(OH)2+O 2+2H 2O = 4Fe(OH)3 9、热还原法制铁:Fe 2O 3+ 3CO 2Fe + 3CO 2

卤素:

1、氯气与钠的反应 2 Na + Cl 2 2NaCl

电解 冰晶石 ???高温高温点燃点燃点燃

2、氯气与铁的反应 2Fe + 3Cl 2 2FeCl 3

3、氯气与铜的反应 Cu + Cl 2 CuCl 2

4、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H 2 + Cl 2 ======== 2HCl

5、氯气与水的反应 Cl 2 + H 2O = HCl + HClO

6、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Cl 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O (制漂白液)

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l 2 + 2OH - = Cl - + ClO - + H 2O

7、氯气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2Cl 2 + 2Ca(OH)2 = CaCl 2 + Ca(ClO)2 + 2H 2O (制漂白粉)

8、检验氯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Ag + + Cl - = AgCl ↓

9、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 2+H 2 ===== 2HF Cl 2+H 2 ======== 2HCl Br 2+H 2 === 2HBr I 2+H 2 ==== 2HI

10、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溴化钠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Br + Cl 2 = 2NaCl + Br 2

碘化钾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I + Cl 2 = 2KCl + I 2

碘化钾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I - + Cl 2 = 2Cl - + I 2

碘化钾与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I + Br 2 = 2KBr + I 2

硫、硫酸: 1、过氧化氢的不稳定性:2H 2O 2 ===== O 2↑+ 2H 2O

2、硫与氧气的反应:S + O 2 SO 2

3、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SO 2+ H 2O H 2SO 3

4、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2SO 2 + O 2 2SO 3

5、铜和浓硫酸的反应:Cu + 2H 2SO 4(浓) CuSO 4 + SO 2↑+ 2H 2O

6、碳与浓硫酸: C + 2H 2SO 4(浓) CO 2↑+ 2SO 2↑+ 2H 2O

7、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SO 42- +Ba 2+ = BaSO 4 ↓

氮:

1、氮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 + O 2 ======== 2NO

2、氮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 + 3H 2 3

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 + O 2 = 2NO 2

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O 2 + H 2O = 2HNO 3 + NO

5、(氨的催化氧化)氨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 3 + 5O 2 ===== 4NO + 6H 2O

6、氨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 3 + H 2 NH 3·H 2O NH 4+ + OH -

7、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 3 + HCl = NH 4Cl (冒白烟) 8、实验室制氨气(铵盐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 4Cl+Ca(OH)2 CaCl 2+2NH 3↑+2H 2O 9、铵盐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NH 4Cl NH 3↑ + HCl ↑ NH 4HCO 3 NH 3↑+ CO 2↑+ H 2O [(NH 4)2CO 3同]

10、铵根离子的检验:NH 4+ + OH - NH 3↑+ H 2O

11、硝酸的氧化性: Cu+4HNO 3(浓) = Cu(NO 3)2+2NO 2↑+2H 2O

3Cu+8HNO 3(稀) = 3Cu(NO 3)2+2NO ↑+4H 2O

硅:

1、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的反应:SiO 2 + 4HF = SiF 4↑+ 2H 2O

2、 二氧化硅与氧化钙的反应: SiO 2+CaO CaSiO 3

催化剂 △ 高温高压 点燃点燃或光照 冷暗 点燃或光照 高温 △ MnO 2 点燃??放电或高温 ????催化剂 △ 高温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的反应:SiO 2+2NaOH = Na 2SiO 3+H 2O

有机反应:

1、烃的燃烧方程式:CxHy + (x+y/4)O 2 → xCO 2 + y/2H 2O (氧化反应)

2、乙烯与溴的反应:CH 2=CH 2 + Br 2 → CH 2BrCH 2Br (加成反应)

3、乙烯与水的反应:CH 2=CH 2 + H 2O → CH 3CH 2OH (加成反应)

4、苯与溴的反应:

(取代反应)

5、苯与硝酸反应:

(取代反应)

6、苯与氢气反应:(加成反应)

7、乙醇与钠的反应:2CH 3CH 2OH + 2Na → 2CH 3CH 2ONa + H 2↑

8、乙醇的催化氧化: 2CH 3CH 2OH + O 2 2CH 3CHO + 2H 2O (氧化反应)

9、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

CH 3COOH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酯化反应)

1、计算:(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 N A =6.02×1023mol -1

M :数值是化学式式量,单位g/mol 2SO 4

Δ M

m n =A

N N n =

V :标况下气体的体积(L) ※标准状况、气体、1mol 、22.4L

n :溶质的物质的量 V :溶液的体积(L)

2、实验基本操作:

(1)过滤:粗盐中去泥沙 (2)蒸发:从盐水中得氯化钠晶体

(3)蒸馏:从海水制蒸馏水 (4)萃取: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分液漏斗)

(5)分液:分离油水混合物 (分液漏斗)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溶解或稀释④冷却到室温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摇匀⑨装瓶

(7)天平:左物右码

(8)检验气体性质时需将试纸润湿。

检验溶液性质时,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上(如PH 试纸)。

(9)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试管、蒸发皿

(10)钠、磷着火时用沙子扑灭;撒在桌面上的少量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11)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12)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逆风并尽量往高处去。

(13)可燃性气体要验纯。

(14)误食重金属盐,立即服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解毒。

3、离子检验:

SO 42-:加入少量稀盐酸(或稀硝酸)使溶液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产生

白色沉淀。

CO 32-:稀盐酸(HCl),产生无色气体。

Cl -:加入少量稀硝酸使溶液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Na +:(焰色反应显黄色);K +:(焰色反应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Fe 3+:滴KSCN 溶液显红色;或滴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Fe 2+:先滴KSCN 溶液不显红色,后滴氯水显红色;

滴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立刻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Al 3+: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

NH 4+: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试纸变蓝。

4、物质检验:

Cl 2: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I 2:遇淀粉变蓝。

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恢复红色。

NH 3: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或玻璃棒蘸浓盐酸与之接近产生白烟。

CO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胶体:[例(Fe(OH)3胶体]丁达尔效应。

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5、一种试剂鉴别几种无色溶液:

NaCl 、MgCl 2、AlCl 3、(NH 4)2SO 4无色溶液,用NaOH 或Ba(OH)2溶液

V n

c =mol L V n /4.22=

6、化学品图标识别:浓硫酸:腐蚀品; 酒精:易燃液体。

7、 符号的含义:A :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Z :质子数(也是原子序数、核电荷数);(A-Z):中子数。

8、会判断和画1~18号元素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金属离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9、会写表前20号、ⅠA 、ⅦA 族元素名称及符号:

周期数 = 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最高正价(O 、F 无)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8

例: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Na Mg Al Si P S Cl

+1 +2 +3 +4 +5 +6 +7

NaOH Mg(OH)2 Al(OH)3 H 4SiO 4 H 3PO 4 H 2SO 4 HClO 4

-4 -3 -2 -1

SiH 4 PH 3 H 2S HCl

10、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表现及判据:

金属性:失电子的难易,单质(原子)还原性强弱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 2的难易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强置换弱

非金属性:得电子的难易,单质(原子)氧化性强弱

与H 2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强置换弱

11、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性质比较(除稀有气体)

原子半径:坐下大,右上小

金强碱强,非强酸强

金属、非金属强弱变化:左下金,右上非

12、化学键的判断:

只含共价键、只含离子键、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13、电子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4、“四同” 判断:

同位素:同种元素,不同原子。【氕、氘、氚(H D T );12C 、14C 】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与C 60;红磷与白磷;O 2与O 3】 同系物:同类物质(如烷烃),差n 个CH 2。【C 3H 8和C 4H 10】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正丁烷和2-甲基丙烷】

15、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化合价升降(特殊:单质)

16、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方法:

R A Z

升失氧(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产物)还(作还原剂、还原性)

降得还(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氧(作氧化剂、氧化性)

17、电解质:酸、碱、盐

18、离子不共存(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19、离子方程式:

20、化学反应速率:

公式: 单位:mol/(L·s) mol/(L·min)

21、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正反应速率 = 逆反应速率 ≠ 0

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22、放热:①燃烧反应 ②金属与酸的反应 ③酸碱中和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

吸热:①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 ②大多数分解

23、原电池:化学能→电能

锌-铜原电池:电子Zn 流出、流入Cu

负极:锌 Zn-2e-=Zn 2+ 氧化反应

正极:铜 2H ++2e-=H 2↑ 还原反应

24、金属的冶炼方法:

电解:活泼金属Na 、Al

热还原剂:较活泼金属Fe 、Cu

热分解:不活泼金属Ag 、Hg

25、钠与水反应时的实验现象:

a .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b .钠熔成小球(放热,熔点低)

c .钠四处游动(气体)

d .(水中有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碱)

26、氯水中的微粒及性质:

氯水呈黄绿色:氯水中有Cl 2分子存在;

滴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有Cl -存在;

紫色石蕊试液遇氯水:先变红,因氯水中有H +存在,但很快又褪色,因氯水中有HClO 存

在,其具有漂白性;

27、浓硫酸的性质:

难挥发性、酸性、吸水性:干燥气体;敞口放置质量增加 、脱水性:使蔗糖炭化变黑、氧化性:常温下与铁、铝发生钝化;与铜反应;与碳反应

28、浓硝酸:氧化性:常温下与铁、铝发生钝化;与铜反应;与碳反应。

29、氨气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制氨气

(2)向下排空气法

(3)检验氨气: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

(4)若将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放置到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当试管内氨气集满时,可观察到有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 + HCl =NH 4Cl 。

30、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Al 、Al 2O 3、Al(OH)3、NaHCO 3

31、气体

(1)有色:Cl 2(黄绿色)、NO 2(红棕色) (2)有刺激性气味:Cl 2、SO 2、NO 2、NH 3 t V n t c ????×==

υ

(3)有毒(污染空气):Cl2、SO2、NO2、NO、CO (4)极易溶于水:NH3、HCl

(5)酸性:Cl2、SO2、HCl、NO2、CO2 (6)碱性:NH3(干燥用碱石灰,不用浓硫酸)

(7)可燃性:H2、CO、CH4、C2H4、C2H2 (8)比空气轻的(分子量<29):NH3(向下排空气法)

(9)比空气重的(分子量>29):Cl2

32、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氯水(次氯酸HClO);漂白液(次氯酸钠NaClO);漂白粉和漂粉精(次氯酸钙Ca(ClO)2);

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氢(H2O2);O3;SO2;活性炭

33、环境污染

(1)酸雨— SO2—含硫燃料(煤、石油)燃烧产生(2)温室效应— CO2

(3)白色污染—塑料袋(4)水体污染—重金属(Hg);赤潮(含磷洗衣粉)

(5)室内空气污染— CO(煤、燃料的燃烧);甲醛(HCHO、装修用的黏合剂);

氡(放射性,在石材中)

(6)汽车尾气— CO、NO、NO2 (7)臭氧空洞—氟氯代烷(氟利昂)

(8)污水处理的化学方法—凝聚法,中和法,沉淀法

(9)垃圾处理方法—填埋,堆肥,焚烧

34、常见物质的用途

氯气:杀菌消毒,制造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

氨气:氮肥,作致冷剂,工业制硝酸

氮气:保护气,合成氨的原料。硅:制造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过氧化钠:漂白织物,潜艇和呼吸面具的供氧剂。臭氧:可用于漂白和消毒

二氧化硅:制造光导纤维,工艺品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铝合金:制造飞机。明矾:净水剂

乙烯:制塑料,果实催熟剂。乙醇:医疗上用作消毒剂

纤维素:造纸、制造人造棉。淀粉:制酒精

35、物质的保存:

钠:煤油中、浓硝酸、氯水:棕色瓶中、氢氧化钠溶液:橡胶塞试剂瓶中

硫酸、浓硝酸:铁(铝)制容器

36、物质特性:

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变为红色溶液:SO2 遇淀粉变蓝:碘(I2)

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两种气体相遇产生白烟:HCl和NH3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的气体:NO 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H2在Cl2中燃烧常温Al、Fe在浓硫酸(或浓硝酸)中钝化

37、几种材料: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水泥、陶瓷;合金:钢、青铜、不锈钢、硬铝

38、烃

甲烷:CH4(烷烃:C n H2n+2)取代

乙烯:C2H4 (CH2=CH2)加成: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苯:C6H6(1)取代反应:与液溴或与浓硝酸

(2)加成反应:与氢气

乙醇(酒精):C2H5OH (CH3CH2OH)(羟基、-OH)

乙酸(醋酸、冰醋酸):CH 3COOH (羧基、-COOH )

(1)酸 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 色,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酯化反应

39、与钠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水、乙醇、乙酸

40、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乙烯

41、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生成砖红色沉淀的:葡萄糖

42、纤维素:没甜味、不溶于水、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造纸

43、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颜色反应(遇浓硝酸变黄)、水解产物氨基酸

44、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及水解产物:

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淀粉(葡萄糖)、纤维素(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油脂[酸性条件: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碱性条件(皂化反应):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

45、反应类型的判断:

取代反应: CH 4 + Cl 2 → CH 3Cl +

HCl

+ Br 2 →

Br + HBr

CH 3COOH +CH 3CH 2

3COOCH 2CH 3 +H 2O (也是酯化反应) 加成反应: CH 2═CH 2 + Br 2 → CH 2Br —CH 2Br

氧化反应:燃烧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FeBr 3 光照

化学教学论试题7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题7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 B ) A.集中注意 B.激发兴趣 C.明确目的 D.进入课题 2、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 C ) A.兴趣 B.能力 C.动机 D.行为 3、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 法和( C ) 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4、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D ) A.教学问题 B.教师问题 C.升学问题 D.课程问题 5、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 ( B ) A.就是教学的重点 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C.不是教学的重点 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 6、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 核心理念是( B ) A.学生的全面发展 B.以学生发展为本 C.研究性学习 D.素质教育 7、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D ) A.观察能力 B.实验能力 C.思维能力 D.创造能力 8、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D ) A.设计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媒体 C.设计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模式9、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A ) A.启发式教学模式 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D.合作学习模式10、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 D ) A.接受式学习 B.探索学习 C.研究性学习 D.自主学习 11、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D ) A.化学教材 B.化学教学实践 C.化学教师 D.化学教学系统12、下列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 B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 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 B ) 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 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氧有关 1.红磷与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实验现象:生成大量白烟。 2.硫粉与氧气中燃烧:S+O2SO2,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无味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5.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2CuO,实验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 7.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2Al2O3,实验现象:光亮的表面变成白色(氧化铝膜)。 8.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7.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 32KCl+3O2↑,实验现象: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二氧化碳有关 1.碳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C+O2CO2;实验现象: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3.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实验现象:浑浊逐渐消失,溶液变澄清。 2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5.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 6.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CO2+NaOH=NaHCO3;无明显现象。

初中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分类总结

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分类汇总 一.化合反应 1.镁带燃烧: 2Mg + O 2 ==== 2MgO 2.铁丝燃烧及生锈:3Fe + 2O 2 ==== Fe 3O 4 ; 3.铜丝加热及生锈: 2Cu + O 2 === 2CuO ; 4.铝丝加热或形成氧化膜:4Al + 3O 2 === 2Al 2O 3 5.氢气燃烧或爆炸: 2H 2 + O 2 === 2H 2O 6.碳的燃烧:2C + O 2 ==== 2CO (不完全燃烧);C + O 2 === CO 2(完全燃烧) 7.硫的燃烧:S + O 2 === SO 2 8.磷的燃烧:4P + 5O 2 === 2P 2O 5 9.二氧化碳被碳还原:C + CO 2 === 2CO 11.生石灰溶于水:CaO + H 2O == Ca(OH)2 12.二氧化碳溶于水:CO 2 + H 2O == H 2CO 3 13.二氧化硫溶于水:SO 2 + H 2O == H 2SO 3 15.三氧化硫溶于水:SO 3 + H 2O == H 2SO 4 二.分解反应 1.碳酸氢铵(碳铵)受热分解:NH 4HCO 3 NH 3↑+ CO 2↑+ H 2O 2.碱式碳酸铜(铜绿受热分解):Cu 2(OH)2CO 3 2CuO + H 2O + CO 2↑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4.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氧气:2H 2O 2 2H 2O + O 2↑ 5.电解水:2H 2O 2H 2↑+ O 2↑ 6.碳酸分解:H 2CO 3 == CO 2↑+ H 2O 7.碳酸钙高温煅烧分解:CaCO 3 CaO + CO 2↑ 三.置换反应 1 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Fe 2O 3 + 3H 2 2Fe + 3H 2O ;Fe 3O 4 + 4H 2 3Fe + 4H 2O ; CuO + H 2 Cu + H 2O 2.碳粉还原金属氧化物:2Fe 2O 3 + 3C 4Fe + 3CO 2↑;Fe 3O 4 + 2C 3Fe + 2CO 2↑; 2CuO + C 2Cu + CO 2↑ 4.铝与盐酸、硫酸反应制氢气:2Al + 6HCl == 2AlCl 3 + 3H 2↑;2Al + 3H 2SO 4 == Al 2(SO 4)3 + 3H 2↑ △ 点 点 △ 点点点 点 点 高△ === △ === △ === MnO === 通===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高===

化学教学论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一、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重点】 1、整体把握: ●(1)备起点 ●(2)备重点 ●(3)备难点 ●(4)备交点 ●(5)备疑点 2、包括环节 ⑴准备工作 ⑵教学目标设计 ⑶教学内容分析、处理 ⑷教学过程设计 ⑸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 ⑹教学媒体设计 ⑺教学反馈与学习巩固设计 ⑻设计总成与教案编制 ⑼课后反思设计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1、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任务、目的、要求; 根据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 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 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方法等; 2、学段(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考虑本学段教学工作与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 进一步确定本学段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重点)、进度、基本工作方针、措施及教学评价工作等; 制定学段实验和活动等计划; 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或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 确定单元的教学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本单元内容的内外部联系、重点内容的教学、课时划分、学习方式等); 确定单元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 4、课时教学设计 确定该课时的教学目标; 构思该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 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 三、化学基本课堂类型的教学要点【看看就OK了】 1、新课 2、实验课 3、复习课 4、练习课 5、讲评课 第二章 一、角色转变的需要【看看——可能出简单题】 二、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关键】 1、学习内容 (1)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怎样教?怎样评价? (2)化学课程中的问题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材) 课程评价 2、学习目标——六会【必考】 ●会备课( ●会写教案●会做课件) ●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 3、学习方式方法 ●课上 记笔记 思考讨论 ●课下 做作业 多讲多练 多反思 第三章 一、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的组织形式【不要混淆】 1、必修,选修 2、分科,综合

化学教学论试题8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A. 特殊的认识过程 B. 实践过程 C. 科学认识过程 D. 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2、教学目标是指() A. 预期的教学效果 B. 教学目的 C. 培养目标 D. 预期的学习结果 3、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A. 教学科目 B. 教学进程 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 前三项都包括 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 5、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是() A. 化学基础理论课 B. 化学复习课 C. 化学实验课 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6、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 2w1=w2 B. 2w2=w1 C. w2>2w1 D. w1

化学方程式及知识点总结

碱金属: 1、常温下钠在空气中氧化:4Na + O 2 = 2Na 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 2 Na 2O 2 3、钠和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离子方程式:2Na + 2H 2O = 2Na + + 2OH - + H 2↑ 4、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2Na 2O 2 +2H 2O = 4NaOH+O 2↑ 5、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O 2 ↑ 6、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Na 2CO 3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7、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 NaHCO 3 + HCl = NaCl + H 2O + CO 2↑ 8、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 2NaHCO 3 Na 2CO 3 + H 2O + CO 2↑ 铝: 1、铝与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3H 2↑ 离子方程式:2Al + 2OH - + 2H 2O = 2AlO 2-+3H 2↑ 3、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Al 2O 3 + 2Fe 4、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 2O 3 +6HCl = 2AlCl 3 + 3H 2O 5、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Al 2O 3 +2NaOH = 2NaAlO 2 + H 2O 6、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3HCl = AlCl 3 +3H 2O 7、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 Al(OH)3 +NaOH = NaAlO 2 +2H 2O 离子方程式:Al(OH)3 + OH - = AlO 2- + 2H 2O 8、向氯化铝溶液中滴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的化学方程式: AlCl 3 +3NaOH = Al(OH)3↓ +3NaCl Al(OH)3 +NaOH = NaAlO 2 +2H 2O ※现象: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9)、电解法制铝:2Al 2O 3(熔融)===== 4Al +3O 2↑ 铁: 1、铁与氧气反应:3Fe +2O 2 Fe 3O 4 2、铁与氯气反应:2Fe +3Cl 2 2FeCl 3 3、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 2O(g) Fe 3O 4+4H 2 4、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Cl = FeCl 2+H 2↑ 离子方程式:Fe+2H + = Fe 2++H 2↑ 5、铁粉加入到三氯化铁溶液中:Fe+2FeCl 3 = 3FeCl 2 离子方程式:Fe+2Fe 3+ = 3Fe 2+ 6、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Cl 2+Cl 2 = 2FeCl 3 7、氯化亚铁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FeCl 2+ 2NaOH = Fe(OH)2↓+2NaCl 8、氢氧化亚铁溶液放置在空气中:4Fe(OH)2+O 2+2H 2O = 4Fe(OH)3 9、热还原法制铁:Fe 2O 3+ 3CO 2Fe + 3CO 2 卤素: 1、氯气与钠的反应 2 Na + Cl 2 2NaCl 电解 冰晶石 ???高温高温点燃点燃点燃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

有机化学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CH CH 2 R HX CH CH 3R X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CH 2 C H 3+ CH 3 C H 3X + CH 3 C H 3 +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CH CH 2 R CH 2CH 2 R Br HBr ROOR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CH 2 C H 3Br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CH CH 2 R CH 2CH 2R OH 1)B 2H 62)H 2O 2/OH -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2 C H3 3 H3 2 3 H3 2 CH CH2 C H3 2 CH CH=CH (CH3CH2CH2)3 - H3CH2CH2C 22 CH3 CH2 B O CH2CH2CH3 3 CH2CH2C 2 CH2CH3 +O H- O H B-OCH2CH2CH3 CH2CH2CH3 H3CH2CH2 B OCH2CH2CH3 CH2CH2CH3 2 CH2CH3 HOO- B(OCH2CH2CH3)3 B(OCH2CH2CH3)3+3NaOH3NaOH3HOCH2CH2CH33+Na3BO3 2 【例】 CH3 1)BH 3 2)H 2 O 2 /OH- CH3 H H OH 3、X2加成 C C Br 2 /CCl 4 C C Br Br 【机理】 C C C C Br Br C Br +C C Br O H2+ -H+ C C Br O H

化学教学论考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3分×4=12分) 1、化学课程标准 原来叫化学教学大纲,它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中学化学的指导性文件。在这个文件里规定了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 2.科学素养 答题要点: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目的的比喻说法。科学素养强调普通教育定向。现在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2 分)。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学者对科学素养的具体含义的阐释不相同。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将科学素养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分) 3.科学探究 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由五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即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交流发表。 4.探究式教学 答题要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1 分)。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2 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对科学的情感,获得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 分)由五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即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交流发表。 5.活动表现评价 答题要点: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评价方式(1 分)。它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2 分),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认识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多方位的评价。(2分) 6.档案袋评价 答题要点:档案袋评价是一种学业成就评定方式(1 分)。档案袋就是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有目的地收集起来的东西,它表现了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做出的全部努力、进步和学业成就。(2 分)学生在学习档案中可收录自己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料,如实验设计方案、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有关的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等。教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题 6 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 1. 使学生懂得“是什么”和“为什么”,就实践了对某一化学命题的学习。() 错误,修正:不仅要懂得“是什么”和“为什么”,而且要学会“怎么获得”和“如何应用”,以及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及发展过程就基本实践了对某一化学命题的学习。 2. 国际上调查公民科学素养主要考察对三方面内容的了解程度:科学术语和概念; 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 3. 化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错误,化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是对某一主题下所列内容应达到的最高学习要求。 错误,“内容标准”是对某一主题下所涉及的内容应达到的最低(基本的)学习要求。 5. 化学教学论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错误,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是在人类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中发展的一门交叉学科。 6. 化学学习策略可以解释为化学学习方式。() 错误,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修正:化学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化学学习活动中有效地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 二、简答题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四种“知识支柱”,请用英文和中文分别表达这四种“知识支柱”。

【参考答案】1、该书提出的四种知识支柱是: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2. 简述21世纪初的全国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内容主题。 课程:化学1 化学2 认识化学科学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实践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3.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A)与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B)建构的内容体系分别如下: 试通过分析比较,阐述两者的特点。 A:内容体现传统的教学观念,偏重化学学科知识,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科学探究),提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揭示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分) (评分的标准是以学生的语句含义考虑) 三、设计题(共50分) 1.通过“从碳酸饮料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15分)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经典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经典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25m188 反应后物质质量/g9待测384 A.“待测”数值一定为2g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38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5g-9g=16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38g-18g=20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8g-4g=4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数值一定为mg,无法确定具体的数值,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6g:20g=4: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所示,由该图示不能得出的的结论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氟气比氧气更活泼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D.丙不是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根据反应条件和图中信息知,A、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氟气能把氧气置换出来,说明氟气比氧气更活泼;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4个分子,反应后5个分子,

高一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

《钠》和《钠的化合物》常用化学方程式(要求熟记) 4Na+O2====Na2O 2Na+O2====Na2O2 2Na+Cl2====2NaCl(常温下也反应) 2Na+S====Na2S(可能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2HCl====2NaCl+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4Na+TiCl4====Ti+4NaCl Na2O+H2O====2NaOH Na2O+2HCl====2NaCl+H2O Na2O+CO2====Na2CO3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Ca(OH)2+CO2(少量)====CaCO3↓+H2O Ca(OH)2+2CO2(过量)====Ca(HCO3)2 CaCO3+CO2+H2O====Ca(HCO3)2 2NaOH+CO2(少量)====Na2CO3+H2O NaOH+CO2(过量)====NaHCO3 Na2CO3+H2O+CO2====2NaHCO3 Na2CO3+2HCl====H2O+CO2+2NaCl NaHCO3+HCl====H2O+CO2+NaCl Na2CO3+Ca(OH)2====2NaOH+CaCO3↓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Ca(OH)2(少量)====Na2CO3+CaCO3↓+H2O NaHCO3+Ca(OH)2(过量)====NaOH+CaCO3↓+H2O 2NaHCO3====Na2CO3+H2O+CO2 ·1·

2018版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化学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论习题及考点总结

《化学教学论》习题及答题要点 第1章 化学教学论导言 1.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和学习任务是什么? 答: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为:使师范生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掌握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化学教学和进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一句话,就是培养师范生毕业后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化学教学论的学习任务: (1)在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2)理解化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化学课程标准,熟悉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内容。 (3)掌握中学化学教学的特点、教学的一般原理和主要方法。 (4)具备教学设计、组织化学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5)了解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调查、收集、处理、分析教学信息、资料,具备初步教学研究的能力。 (6)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努力方向,不断激励自己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2.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教学论这门课? 答:基于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设课目的和学习任务,要学好本课程,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认识 端正态度; (2)讲究方法 提高能力 第一,学会比较;第二,学会总结,结合化学教学论的学习,一方面是对文献、资料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能把对教学的感性认识(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三,学会交流。交流就是把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与他人沟通。语言交流是教师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3)善于积累 勇于实践。 3.通过对化学、化学教育和化学教学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学习,从中你收到了什么启示? 4.你对将来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有什么新的认识和建议。 第2章 中学化学课程 1.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谈谈为什么要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2.认真阅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谈谈你对其中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答: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基本理念: (1)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化学学习环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化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化学教学论考试知识点肖大妈版

一、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重点】 1、整体把握: ●(1)备起点 ●(2)备重点 ●(3)备难点 ●(4)备交点 ●(5)备疑点 2、包括环节 ⑴准备工作 ⑵教学目标设计 ⑶教学内容分析、处理 ⑷教学过程设计 ⑸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 ⑹教学媒体设计 ⑺教学反馈与学习巩固设计 ⑻设计总成与教案编制 ⑼课后反思设计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1、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任务、目的、要求; 根据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 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 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方法等; 2、学段(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考虑本学段教学工作与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 进一步确定本学段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重点)、进度、基本工作方针、措施及教学评价工作等; 制定学段实验和活动等计划; 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或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 确定单元的教学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本单元内容的内外部联系、重点内容的教学、课时划分、学习方式等); 确定单元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 4、课时教学设计 确定该课时的教学目标; 构思该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 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 三、化学基本课堂类型的教学要点【看看就OK了】 1、新课 2、实验课 3、复习课 4、练习课 5、讲评课

一、角色转变的需要【看看——可能出简单题】 二、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关键】 1、学习内容 (1)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怎样教?怎样评价? (2)化学课程中的问题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材) 课程评价 2、学习目标——六会【必考】 ●会备课( ●会写教案●会做课件) ●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 3、学习方式方法 ●课上 记笔记 思考讨论 ●课下 做作业 多讲多练 多反思 第三章 一、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的组织形式【不要混淆】 1、必修,选修 2、分科,综合 3、学科,活动 4、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 二、模块名称 三、三维目标的关系【细看】 四、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必修、选修【记住一一对应】 五、修读要求【记住数据】 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 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化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第四章【理解为主】 一、教学问题【都看看】 第五章 一、传统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知道】 ◆概念:形成(强化理论、样例理论)、同化 ◆原理(规则):单个概念含义、概念间关系、内化

(完整版)初中化学最全的知识点及化学方程式总结

、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①生石灰——CaO ②熟石灰——Ca(OH)2 ③石灰石、大理石-- CaCQ ④食盐——NaCl ⑤火碱、烧碱、苛性钠一一NaOH ⑥纯碱、苏打一一Na2CQ ⑦小苏打——NaHCO3 ⑧铁锈、赤铁矿一一Fe2O3 ⑨赤铁矿——Fe3O4 ⑩金刚石、石墨一一C (11) 干冰一一CO2 (12) 冰一一H2O (13) 天然气(甲烷)一一CH4 (14) 酒精(乙醇)——C2H5OH (15) 醋酸(乙酸)——CH3COOH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P (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 、铁粉白色的固体——MgO、P2O5、P (白磷)、CuSQ (无水硫酸铜)、KC k NaCl等黄色的固体——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蓝色絮状沉淀——Cu( OH) 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 OH)3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二氧化碳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 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I(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CuSO4、CuCl2、Cu(NO3)2 等含Cu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Q、FeC2、Fe(NO3)2等含Fe2+溶液黄色的溶液——FeC3、Fe2(SQ)3、 Fe(NO3)3等含Fe3+溶液 三、常见气体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 H s、SO2、HCI (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 (剧毒) ◎干燥剂的选择: 1 、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I、)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 、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 ( 如中性 NH3) 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C2、SQ、SO3、NO2、HCI、)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 、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

化学反应规律及方程式小结

化学反应规律及方程式小结 一、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2Mg+O2点燃2MgO 2、3 Fe+2O2点燃 Fe3O4 3、2Cu+O2高温2CuO 二、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C+O2点燃CO2 2C+O2点燃2CO 2、S+O2点燃SO2 3、4P+5O2点燃2P2O5 4、2H2+O2点燃2H2O 三、其它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氧化反应) 1、2CO+O2点燃2CO2 2、CH4+2O2点燃CO2+2H2O 3、C2H5OH+3 O2点燃2CO2+3H2O 4、2CH3OH+3O2点燃2CO2+4H2O 四、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化合反应) 1、2Na+Cl2=2NaCl 2、H2+Cl2=2HCl 五、碱性氧化物+水=碱 (限CaO、BaO、Na2O、K2O)(化合反应) 1、CaO+CO2=Ca(OH)2 2、BaO+CO2=Ba(OH)2 六、酸性氧化物+水=酸(化合反应) 1、CO2+H2O=H2CO3 2、SO2+H2O=H2SO3 3、SO3+H2O=H2SO4 七、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限CaO、BaO、Na2O、K2O)(化合反应) 1、CaO+H2O=CaCO3 2、BaO+H2O=BaCO3 八、碱+酸=盐+水:(复分解反应) 1、Cu(OH)2+2HCl=CuCl2+2H2O 2、Cu(OH)2+H2SO4=CuSO4+2H2O 3、Fe(OH)3+3HCl=FeCl3+3H2O 4、Mg(OH)2+H2SO4=MgSO4+2H2O 5、2NaOH+H2SO4=Na2SO4+2H2O 6、Ca(OH)2+2HCl=CaCl2+2H2O 九、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 1、HCl+AgN O3=AgCl↓+HNO3 2、BaCl2+H2SO4=BaSO4↓+2HCl

化学教学论重点内容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1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3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4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什么是课程?是为了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科学素养—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作出公众科学素养的三个内容,两个要求1理解科学本身2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内容 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基本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变革1初见体系时期2相对稳定时期3发展变革时期化学课程结构1宏观结构(课程的组织形式)2微观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科课程化学学科为基础的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必修课程每一位学生为达到学业要求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的课程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1国家队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2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3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特征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低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特征1突出科学探究目标2立足基础知识目标3种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影响教材质量因素目的,目标,内容,教,学与交流方法,测试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包括1科学内容2科学对社会的影响3科学的推理过程4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5对科学的积极态度教材8个栏目1你已经知道什么2观察与思考3活动与探究4联想与启示5交流与讨论6扩展视野7 联系与实践8整理与归纳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和标准和实施建议结构—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书面测验对命题的要求是?1立足基础要求2突出实际应用3体现时代特征4融入科学探究化学课程理念反映了课程的价值观念,决定了教材建构的基础思路和-编写模式教学设计的分类直感设计经验设计实验系统设计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理性要素—化学教学系统论化学教学目的的论化学教学模式策略论化学教学系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学习主体,教导主体,教学内容及其载体等要素以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以人核心,以化学教学内容和实验实施为必要条件与标志的,复杂的多主体系统论述—基础化学改革中树立下列新理念1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2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化学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4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5要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功能6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什么是教学模式?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咪表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5种模式系统陈述知识模式解答问题模式验证知识模式研究问题模式历史发展模式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1设计准备2设计教学目标3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4设计教学过程5设计教学媒体6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7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以系统观点作指导2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成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3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2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原则3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4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5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化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观察,测试,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2制作和工艺活动3参观访问考察调查活动4资料查阅以及讲座,影视活动5发明创造和小伦文活动6科技游移和趣味活动7科普宣传活动公益活动8科技展览表现活动9其他有关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1.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从科学与生活的接入点入手,创设情境,从科学与社会的接入点入手,创设情境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2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情境作用的全面性,情境作用的全程性,情境作用的发展性,情境的真实性,情境的可接受性3.合作学习是什么?合作学习是以

最新化学教学论试题2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A. 教学科目 B. 教学进程 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 前三项都包括 2、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综合的方法 3、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信度必有高效度 B. 高效度必有高信度 C. 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 D. 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 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 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A. 标准差 B. 标准分 C. 算术平均数 D. 区分度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 A.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7、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2003年高考题*江苏卷) A. 2w1=w2 B. 2w2=w1 C. w2>2w1 D. w1

高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参考答案

高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 化学方程式 1.4Na+O 2= 2Na2O 2.2Na+O 2Na2O2 3.4Li+O 22Li 2O 4.2Na+2H 2O=2NaOH+H 2↑ 5.2K+2H 2O=2KOH+H 2↑ 6.2Na2 O2+2H 2O=4NaOH+O 2↑ 7.2Na2 O2+2CO 2=2Na 2CO3+O2 8. 2NaHCO 3 Na2CO3+H 2O+CO 2↑ 9.Na 2CO3+2HCl=2NaCl+H 2O+CO 2↑ 10.NaHCO 3+HCl=NaCl+H 2O+CO 2↑ 11.Na 2CO3+CaCl 2= 2NaCl+CaCO 3↓ 12.NaHCO 3+NaOH = Na2CO3+H2O 13.Na 2SO4+BaCl 2=2NaCl+BaSO 4↓ 14. 2NaCl( 熔融 )2Na+Cl 2↑ 15.2Al+2NaOH+2H 2O= 2NaAlO 2+3H 2↑ 16.2Al+6HCl =2AlCl 3+3H 2↑ 17.Al 2O3+2NaOH =2NaAlO 2+H2 O 18.Al 2O3+6HCl = 2AlCl 3+3H 2O 19.Al 2(SO4)3+6NH 3· H2O= 3(NH 4)2SO4+2Al(OH) 3↓ 20.Al 2(SO4)3+6NaOH = 2Al(OH) 3↓ +3Na2SO4 21.Al(OH) 3+NaOH=NaAlO 2+2H 2O 22.Al(OH) 3+3HCl = AlCl 3+3H 2O 23. 2Al(OH)3 Al 232 O+3H O 24. 2Al 2O3(熔融 )4Al+3O 2↑ 25.AlCl 3 + 4NaOH =NaAlO 2 + 3NaCl+2H 2O 26.AlCl 3+3NaAlO 2 +6H 2O= 4Al(OH) 3↓ +3NaCl 27. 3Fe+4H 2O(g)Fe3O4 +4H 2 28.Fe2O3+3CO2Fe+3CO2 离子方程式 ———————— ———————— ———————— +- 2Na+2H 2O=2Na +2OH +H2 ↑ 2K+2H 2O= 2K + +2OH -+H2↑ 2Na2 O2+2H 2O= 4Na++4OH -+O2↑ ———————— ———————— CO32- +2H += H2O+CO 2↑ HCO 3-+H += H2 O+CO 2↑ CO32- +Ca2+= CaCO3↓ --2- OH +HCO 3= H2O+CO 3 SO42-+Ba 2+= BaSO4↓ ———————— 2Al+2OH -+2H 2O= 2AlO 2-+3H 2↑ 2Al+6H += 2Al 3++3H 2↑ Al 2O3+2OH -=2AlO 2-+H 2O Al 2O3+6H += 2Al 3++3H 2O Al 3++3NH 3· H2O=3NH 4+ +Al(OH) 3↓ Al 3++3OH -= Al(OH) 3↓ Al(OH) 3+OH -=AlO 2-+2H 2O Al(OH) 3+3H += Al 3++3H 2O ———————— ———————— Al 3+ + 4OH - = AlO 2- + 2H 2O Al 3++3AlO 2-+6H 2O= 4Al(OH) 3↓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