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原始形态、衍生过程到文化内涵

—从原始形态、衍生过程到文化内涵

中日"七夕"习俗比较——从原始形态、衍生过程到文化内涵

作者:秦颖, 张莉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日本语言文化系,辽宁,大连,116600

刊名: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FOR ETHNIC MINOR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7,""(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7条)

1.完颜绍元中国风俗之谜 2002

2.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 1987

3.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 1987

4.中村新太郎.张柏霞日中两千年 1980

5.金田一春彦日本語大辞典 1989

6.新谷尚纪なぜ日本人は土賽錢を投げるのか 2003

7.西角井正废年中行事辞典 1983

相似文献(5条)

1.学位论文蔡蕾中日七夕诗歌比较研究2006

本文拟对中日七夕传说、习俗、诗歌,尤其是对诗文与和歌进行比较分析,寻求其中的共性和个性,旨在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七夕传说的变化过程,透视当时中日两国国情、国民的异同。

在传说方面,中日两国在传说的故事情节上有许多类同的地方:例如均为人间庶民与天上仙女的结合,最终却只得分居两地。但是,在许多细节上,两国的传说却存在着差异:主人公的名称,中国为牛郎与织女,而早期的日本传说,男主人公则被称为犬饲;织女离去原因,前者传说织女由于被王母发现而被逼离开,后者则传说织女多为主动离开;男主人公追赶织女的过程,前者为牛郎披着牛皮追赶,后者男主人公多为编织木屐或草鞋,栽竹攀腾而上;银河观念的产生,前者为王母拔簪划河而成,后者则传说银河的产生往往与瓜果有关。

在习俗方面,中日两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每逢七夕,两国诗人都会吟诗唱和,宫廷中也会举办赛诗会;女孩儿们也会在七夕夜晚祭星乞巧

,乞求织女的保佑;七夕又正值残暑消除的时期,两国都有曝晒衣物、书籍的习惯。但两国的七夕习俗也保留了许多本国独有的风俗习惯,例如七夕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而日本则没有这一说法;又如古代日本在七夕节会举办一系列与“七”有关的活动,这也是独具特色;而现代日本,由于七夕通常被视为盂兰盆节的开端,因而许多地方会在七夕举办大型盛会,观彩灯、祈愿、看烟花,显得格外热闹。

本文的重点内容,在诗文与和歌的比较方面,由于它们均取材于七夕传说,因而无论在主题思想或情节内容上,大体是相同的。但诗与歌也确实存在着差异,小岛宪之、中西进、王晓平等大家都对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研究。在对诗文与和歌的比较方面,分以下四点:表达方式,中国诗歌大多抽象、含蓄、内敛,日本的和歌则显得具体、大胆、直接;作者身份,日本汉诗的作者多为皇家官僚的贵族男子,他们多接触汉文化,因而创作的汉诗也与中国诗歌类似,而和歌的作者则不同,有许多未知歌者,他们可能并非来自上流社会,因而能更好地把七夕传说融入日本民间;作者的角度,中国诗歌大都站在第三人称,日本和歌则多为第一人称,以期更贴近生活;作品内容,万叶和歌中,也有一些日本古代记纪神话的影子,可以说是中日传说相融合的产物。

2.期刊论文梁丽梅试析《万叶集》中的七夕和歌和唐代七夕诗文之差异-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20(6)

牵牛织女的故事作为一个优美动人的传说,在中日文学史上都有所再现.但却存在着差异,从日本<万叶集>中的七夕星歌和唐代七夕诗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首先,从情感内容上看,二者表达了一种渴望和愁怨的心境,但万叶和歌在感情上更为真挚、率性,完全是缘情而发,体现了大和民族真美一体的审美理想;而唐代诗文则沉郁、含蓄和内敛,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以中和为美的审美特征.其次,从思想主题上看,二者都有主情和述理的成分,但相比之下,万叶和歌主情为美,以自我感情的真实流露为主题,远离道德的说教;唐代诗文则重视伦理的作用,着力从对象所具有的特质深处发现精神、理性的要求.

3.期刊论文王磊.肖锟浅析中日两国"七夕节"的异同 -知识经济2010,""(9)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日本的七夕节源于中国,经过多年的演变,如今已经成为日本夏季传统的节日之一.中国的七夕节形成已久,传入日本后,通过与日本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也逐步形成了独具大和民族特色的节日.本文通过两国七夕节的对比,旨在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中日两国的思想文化交流与合作.

4.期刊论文杨立影初探日本缘何没有引入中国的清明节-科技创新导报2009,""(35)

在中日两国的节日文化中,祭祖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传统习惯,她反映了两国人民对祖先和故人的无限追思与崇敬.日本的节日文化如端午节、七夕节等深受古代中国的影响,但却未导入形成于唐代的清明节,而是接受了佛教盂兰盆会的影响,以此来祭奠祖先,缅怀逝者.反之在中国最隆重的祭祖活动莫过于流传至今的清明节.对此现象,笔者试图从形成年代、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其中的原由.

5.期刊论文金翰钧从文学作品看中日传统节日七夕比较研究-时代文学2010,""(7)

七夕节在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史上可谓"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展现了日本民族接受、传承中国文化进而自成一家的文化发展方式,更充分囊括了两国民间习俗所孕育的文化内涵.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117288369.html,/Periodical_gzmzxyxb-zxshkxb200701011.aspx

授权使用:浙江大学(wfzjdx),授权号:e33742c1-00ca-4673-8be6-9e0f00f3fdef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4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