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佛山市规划

佛山市规划

佛山市规划
佛山市规划

目录

1.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3. 交通运输现状

4.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第三章项目影响区经济现状及发展

5.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5.1 佛山市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全境位于东经112°23'~113°23'、北纬220°38'~~230°34'之间、佛山东连广州、东莞,南靠中山、江门,北通花都、清远,西接肇庆。距广州、中山、江门、珠海、肇庆、东莞、清远等工商业城市均在50km以内,离澳门、香港也在200km以内。全年日照1800小时左右,无霜期350天以内,年平均降雨量1600~2000mm,年平均气温22. 1℃~S22.2℃。

佛山是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武术之乡”、“田径之乡”、“美食之乡”之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集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东西民间艺术之宫”—祖庙;有名人南海康有为故居、黄飞鸿狮艺武术馆:有南国园林艺术特点的广东“四大名园”之称的佛山梁园和顺德清晖园;有广东“三大名山”之一的南海西樵山:有南海南国桃园、三水森林公园、高明狩猎场等;佛山秋色艺术、石湾陶瓷、顺德龙舟、南海醒狮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岭南艺术和水乡风情,令人流连忘返;佛山盲公饼、柱候鸡、酝猪蹄、顺德大良炒牛奶、顶骨鳝,南海里水霸王鸭、西樵大饼,高明合水西瓜、杨梅山桔等风味小吃和土特产叫人回味无穷。

佛山市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华南褶皱带一部分。加里东构造层广泛的分布于广州一佛山一九江一线以东,由各种麻岩、石英岩、片岩、浅变质砂岩等构成。海西印之构造层主要分布于广州一佛山一九江一线以北地区,由砂页岩、石灰岩等构成。顺德城区附近由砾岩、砂岩及火山碎屑岩体分布,属燕山构造层。喜马拉雅复杂的构造作用和火山活动,形成以三水盆地为主的断陷盆地和零星分布在西樵山、大珠岗的粗面岩;走马营、王借岗一带的玄武岩以及华涌一带的凝灰岩等。区内主要地质构造大体可分为五组:呈北北东向的三水禾生坑复式向斜;呈北东东向的高明复式向斜;近东西走向的三水断裂、朗石断裂、顺德容奇附近的东西向断裂;呈北东向的罗客断裂、盐步断裂、鹤城一金鸡断裂、雷岗断裂(广一从断裂):呈北西向的三洲一西樵山断裂、炭步一大沥断裂。本区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高明皂幕山主峰海拔805m,为市内最高点;三水大朗涡地势低洼,高程一1.7m,为全市最低点;西、北江在三水思贤窖连通,为西北江三角洲的顶点。占全市总面积约2/3的是几经沧海桑田的西、北江三角洲平原及其支流的河谷冲积平原,几乎遍布顺德区和南海区南大部及高明东北部,三角洲自西北向东南推进,形成除零星残丘外均为地势平坦、河涌纵横的冲积平原,海拔多在0.7~2.5m之间,此外,区内星散分布的粗面岩山丘、玄武岩石柱群、石灰岩溶洞、砾岩切割而成的峰林以及因地壳抬升而成5000年前的古海岸线遗迹都构成独特的地貌景

观。本区低山丘陵多发育有红壤、赤红壤,少量有黄壤,平原则为水稻土、堆叠土。以桑基果基、蔗基为主的基塘农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人工生态系统。

2002年底,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原佛山辖区的城区、石湾区以及县级南海市、顺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设立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和高明区5个区,这种调整,将更有利于佛山市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广佛都市圈”的形成。

二十多年来,佛山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蓬勃发展,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内发展快、总量大、实力强的地区之一,目前,佛山的经济总量(GDP )己经突破了1000亿,在全国的排名已经进入20强。2002年末,国务院批准了佛山市的行政区划调整,目的是希望佛山能够承担更大的责任,一方面能带动珠三角西岸和粤西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佛山的做大做强能够增加珠三角的竞争能力,使珠三角经济区有更多有级别的城市能与长三角经济区竞争。新的区划为:在原佛山城区和石湾区的基础上,并入原南海市的南庄镇,组建禅城区;在原四个县级市的基础上,分别成立南海区(不含原南庄镇)、顺德区、高明区与三水区,“新佛山市”总面积为3813.64平方公里。

据统计,佛山市2004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市生产总值165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31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959.15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612.24亿元,增长11.9%。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5:58:37。人均生产总值47500元、折5739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4.5%。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5.96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种植业55.15亿元,增长4.1%;林业0.30亿元,增长5.3%;畜牧业34.02亿元,增长4.7%;渔业65.62亿元,增长3.2%。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4058.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913.97亿元,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口径相同)完成增加值812.64亿元,增长24.0%;完成工业总产值3331.31亿元,增长26.3%。其中,轻工业产值1770.34亿元,增长23.0%;重工业产值1560.97亿元,增长30.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171.55亿元,增长3.4%;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153.50亿元,增长6.2%;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1352.35亿元,增长3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1371.87亿元,增长27.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5.40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8.08亿元,增长83.4%;更新改造投资44.15亿元,增长13.0%;农

村集体(单位)投资267.69亿元,增长37.4%;房地产开发投资96.40亿元,增长8.9%。商品房销售额113.57亿元,增长10.8%。

交通运输生产保持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63.0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公路53.63亿吨公里,增长10.7%;水路运输109.08亿吨公里,增长16.0%;铁路运输0.33亿吨公里,增长64.5%。港口货物吞吐量0.38亿吨,增长23.4%。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42.43亿人公里,增长18.2%。其中,公路运输40.80亿人公里,增长17.9%;水路运输1.33亿人公里,增长30.5%。

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216.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出口总值138.30亿美元,增长35.3%。从类别看,一般贸易出口总值51.69亿美元,增长49.0%;加工贸易出口总值86.54亿美元,增长28.2%。从出口企业性质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89.40亿美元,增长28.9%;内资企业出口48.85亿美元,增长48.6%。在内资企业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13.32亿美元,增长14.1%;集体企业出口20.02亿美元,增长30.9%;民营企业出口15.51亿美元,增长162.7%。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90.80亿美元,增长38.9%;高技术产品出口26.40亿美元,增长26.7%。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接待游客1998.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4%。其中,接待过夜游客548.78万人次,增长12.8%;接待过夜国际游客 70.76万人次,增长22.2%。实现旅游总收入89.56亿元,增长33.5 %。创外汇收入2.69 亿美元,增长47.2%。

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部总户数103.96万户,总人口350.89万人,比上年增加6.65万人,增长1.9%。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45.44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86元,增长7.2%。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9562元,增长10.9%。据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摩托车140辆、家用汽车7.5辆、洗衣机99台、电冰箱101台、彩色电视机168台、影碟机89.5台、家用电脑75台、组合音响65台、空调器182.5台、淋浴热水器104.5台、移动电话195.5部。

全国、广东省、佛山市经济发展横向对比(2003年)

佛山市历年主要经济指标表

注:1、表中工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其它经济指标均为当年价;

2、资料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佛山统计年鉴》。

佛山市历年三大产业构成比较表

6.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6.1 佛山市

佛山市“十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十五”时期,是佛山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实现“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对外开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六个新突破的要求,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6.1.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统揽全局,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优化结构,改善环境,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6.1.1.1 奋斗目标

(1)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年均递增7.5%;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5%;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9%。

(2)经济结构得到提高优化。至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6::46:48,公有

制经济实现战略性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城市化水平57.5%。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形成现代化企业制度,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

体系,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健全的法制体系。

(4)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出口年均递增5%;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

利用外资的质量提高,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33亿元,年均6.6亿美元。

(5)科技推动作用明显增强。科技进步对工业和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5%;高新技术产品

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20%以上;信息化综合指数61%。

(6)环境进一步优化。至2005年,环境综合指数达到87分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

面积9平方米以上;法制管理社会各项事务,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7)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至2005年,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人均增长5.5%;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恩格尔系数为38%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74%以内;平均预期寿命75以上;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在学学生比重35.5%;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

(8)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至2005年,顺德、

南海基本实现现代化。

6.1.2 城市发展布局规划

根据《佛山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2002年10月,讨论稿),未来的佛山市定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广东省第三中心城市”。城市职能主要定位于“全国中等密集型产业制造研发基地”、“珠江西翼交通枢纽和区域性商贸与物流中心’,、“区域性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基地”、“区域性网络信息基地”、“多元文化融合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地区”。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为“南拓为主,适度向东、发展北部、扶持西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为“一主(禅城)、四次(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多个中心”的环形放射状“组团式城市”,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以交通干道为依托“向外辐射的五条发展轴”。地区产业布局以空间整合带动发展,形成包括信息科技产业带、机电产业带、物流产业带、传统产业带、制造产业带在内的“五个聚集型产业带”。根据佛山市城市体系规划,佛山将逐步提升镇区经济层次,继续推进专业镇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发展由中小企业集群、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组合成的区域特色经济,南海、顺德将向区域次中心发展。

6.1.3 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佛山、和广州、甚至包括东莞共同构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核心,形成“广佛都市区”。佛山市作为“广佛都市区”副中心、“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战略一:共建“广佛都市区”。佛山与广州的关系是错位共同发展,佛山市定位于国家制造业中心之一,并利用广州的金融、信息等服务为珠江三角洲、华南、全国乃至更大区域服务。

战略二: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合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大佛山内部产业间的梯度转移;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产业园区。首先,要对现有的产业布局进行空间整合,充分尊重现有产业的发展状态,组织若干镇区之间的新的产业群组合,共享资源和基础设施,共同打造市场。产业群内重视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加大前后产业链联系,企业合理竞争,互相促进;其次,用信息化来带动产业群发展。根据现状,在一些产业群内布置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速信息产业发展。以信息化带动传统工业簇群,加快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提高各产业计算机和网络普及应用程度。加快结构重组,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重点领域,如金融、财税、工商、海关、商检和贸易等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促进商务发展等。

战略三:佛山地方城市整体营销。将大佛山视为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其它地方环境及特

色视为产品(如文化、环境),通过大佛山的经营、创造、提供和行销,更好的满足和吸引既有或潜在的目标市场,来促进大佛山经济发展。

第四章交通量的现状与发展

1. 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1.1 交通运输现状

1.1.1 佛山市

佛山水、陆、空交通便利,已形成一个公路、铁道、航空和河运齐备,辐射力强的现代交通网络;佛山是全国首个电话装机容量超百万门的地级市和华南地区首个地级电话市,近年计算机信息网络迅速发展,已建成了“佛山市信息网络互联平台”。佛山全市设5个海关(佛山海关、顺德海关、南海海关、三水海关、高明海关),4个客运口岸(顺德港、南海港、高明港和佛山火车站),16个对外口岸和9个集装箱码头(澜石港、佛山新港、顺德港、北教港、南海港、三山港、九江港、三水港和高明港)。对外客货集散方便快捷。

1)综合运输量

2004年,佛山市交通运输生产保持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63.0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公路53.63亿吨公里,增长10.7%;水路运输109.08亿吨公里,增长16.0%;铁路运输0.33亿吨公里,增长64.5%。港口货物吞吐量0.38亿吨,增长23.4%。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42.43亿人公里,增长18.2%。其中,公路运输40.80亿人公里,增长17.9%;水路运输1.33亿人公里,增长30.5%。

2004年佛山交通运输表

注:铁路客货运量指发送量。

2)基础设施

—公路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的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主干线公路全部改渡为桥,-大批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人部分的乡村公路也得到了改造提高。公路网连接了全市的城镇及部分乡村。日前,佛山市通车公路里程己达到了3911.8km,比上年增0.6%。佛山市公路通车里程及公路等级里程如表。

注:全市通车总里程合计数包括高速公路97.4公里,其中:广佛高速15.7公里,广三高速35.8公里,佛开高速32.8公里,广珠西高速一期工程13.1公里(其中:南海境内7.2公里,顺德5.9公里)。公路密度各区不含高速公路里程。

—水路

佛山市境内河道纵横,为水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全市有50多条主要水道,通航里程约1000km,联系广州港及通往西江、北江及珠江三角洲各地的主要航道为陈村水道和东平水道,可通航500吨级和1000吨级船舶。全市主要港口有佛山新港、南海三山港、平洲港、顺德港、高明港等。

—铁路

佛山市境内日前只有广茂铁路一条,经过市区、南海、盐步、罗村、小塘等镇及三水西南镇等地,全长约35km。主要站场客站有佛山站和三水站,货运站有佛山东货场、小塘货

场、三水白沙货场等。

机动车拥有量

随着公路网的不断完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各类营运车辆逐年递增。到2003年,全市拥有各种车辆150.52万辆,同上年相比增长7.1%,其中,载客汽车16.95万辆,载货汽车14.04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34.1%和12.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机动车拥有量将大幅增加。摩托车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的代步工具,全市摩托车拥有量为118.43万辆,比上年增加3.4%,其中九成以上为私人拥有。佛山市车辆拥有情况见表

2003年民用车辆拥有量(计量单位:辆)

补充资料:机动车驾驶员1627334人,其中:汽车驾驶员814142人。

1.2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1.2.1 佛山市

——公路

1)佛山市主骨架公路网规划方案如下:

(1)规划的目标

佛山市公路网络规划目标简称"30, 15目标”。"30"即为“半小时交通圈”,"15"即为15分钟上高速公路,通过规划建设高等级的主骨架公路网,使佛山市交通网络功能实现如下目标:一是佛山市中心区到县级市中心区半个小时到达;二是各县级市中心区到各镇原则上半小时到达;三是佛山市中心区和各县级市中心区15分钟内可进入高速公路网。

(2)公路主骨架

为了实现“30, 15目标”,在充分利用和整合佛山市现有公路的前提下,结合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高速公路网,规划四条纵贯佛山市的南北主干道,九条横贯佛山市东西主干道,再通过纵横主干道组建佛山市两大环形高速公路,从而构筑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主体的“四纵、九横、两环”主骨架。公路主骨架是全市公路网的大动脉,也是全市综合运输大通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解决城市交通和公路交通问题的基础。现代化的交通必须依靠现代化的公路网络,只有建立了公路主骨架,才能从网络入手,系统地解决佛山市所面临的交通问题。

【1】四纵:

●纵1:路线起于X530三水与清远交界处的择善,北与清远路网衔接,利用现有的X530、

X503向南,经肇庆四会的大旺农场,至三水青岐,接X523至金本,利用X496至白坭,路线向南偏东在周村接广明高速公路,与广明高速公路共线,利用广明高速公路富湾大桥跨越西江,与S362相接,经荷城止于西岸。该线除富湾至西岸段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6车道并设置2-4车道辅路外,其余路段采用快速干线标准,按照6车道控制。该线规划里程约81公里,主要控制点为华侨农场、六和、青岐、金本、白坭、富湾、荷城。

●纵2:路线起于三水横沥与清远路网衔接,利用S269向南接三水在建的碧云路至林场,

之后从西南镇西侧绕过,利用规划的三水二桥跨北江,新建西南至丹灶段,接樵丹路,之后利用S113,止于高明大桥,采用快速干线标准,全线6车道,规划里程约72公里。

主要控制点为大塘、芦苞、南边、西南、丹灶、西樵。

●纵3:路线起于三水念塘,利用S118至范湖,新建范湖至乐平段,利用S361接南海规

划的南北五线止于规划建设的河清港,除永和至龙津段外其余路段采用快速干线标准,6车道。其中永和(与横2线交叉处)至龙津段(横6线交叉处)为佛山一环线的西环段,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6-8车道并按2-4车道设置辅路。该线规划里程约86公里,主要控制点为大塘、范湖、乐平、永和、小塘、罗村、南庄、龙津、沙头。

●纵4:路线起于南海石塘与S267广州花都段衔接,利用S267向南至桂城,接南海大道,

之后利用佛陈大桥过东平水道,利用规划的登东路经龙江,再利用规划的左滩、右滩公路,经七滘大桥利用百安路过星槎止于百藤大桥。该线在穿越桂城段(即南海大道)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其余路段采用快速干线标准,全线6车道并设置辅路2-4车道,规划里程约71公里,主要控制点为官窑、大沥、桂城、龙江、杏坛、均安。由于南海大道采用城市道路标准,因此纵4线的功能是为南海大道布设放射线,方便桂城中心区与南海北部、禅城区、佛山市中心服务区、顺德西部各个组团的交通联系。为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城区,须在城市出入口处采取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

●纵5:路线起于南海区小佈,北接广州规划的城市主干道,利用南海区规划的南北二线

向南进入顺德区境内,之后利用顺德区规划的中线公路至勒流、杏坛、均安,止于均安以东顺德与中山交界处天连附近,与中山路网衔接。该线的主要控制点为和顺、宏岗、里水、黄岐、盐步、桂城、龙涌、北滘、勒流、杏坛、均安,规划里程约74公里,除宏岗(与横2线交叉处)至龙涌段(与横6线交叉处)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外,其余路段采用快速干线标准,全线6-8车道并设置辅路4-6车道。其中宏岗至龙涌段为佛山一环线的东环段。该线作为佛山未来城市发展“主亚双心”形态的南北主轴线,连接了禅城、桂城和容桂两大组团,同时也是广佛都市圈的南北主要通道,是新佛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线未来应向北延伸与珠二环形高速公路北环段衔接,向南与中山市古神公路衔接。

【2】九横:

●横1:路线起于三水官地,东与S118花都段衔接,利用S118至范湖,接X497至大岗,

新建大岗至白沙段,止于白沙以西,接规划纵1线,采用快速干线标准,全线6车道,规划里程约22公里。主要控制点为官地、范湖、大岗、白沙。

●横2:起于南海与广州交界处的广和大桥,东与广州华南快速干线三期衔接,利用南海

在建的东西二线与三水在建的碧云路止于三水基塘与G321衔接,规划里程约38公里。

主要控制点为宏岗、官窑、永和,采用快速干线标准,永和以东为8车道并设置4-6车道辅路,永和以西为6车道并设置2-4车道辅路。该线宏岗(与纵5线交叉处)至永和段(与纵3线交叉处)为佛山一环线的北环段。

●横3:路线起于南海五丫口大桥,东与广州市龙溪路衔接,向西利用S113至金沙大桥,

之后利用X509止于清塘接规划纵1,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全线6车道并酌情设置2-4车道辅路,规划里程约35公里。主要控制点为谢边、罗村、金沙、丹灶。

●横4:将现有魁奇路向东延伸接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向西延伸接佛开高速公路,全线采

用城市快速路标准,6车道并设置2-4车道辅路,规划里程约19公里。魁奇路是禅城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横4线的主要功能是为禅城区布设东西向放射线,方便禅城中心区的出入境交通出行。为了避免过境交通直接穿越老城区,须在城市出入口处采取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

●横5:路线起于顺德区陈村东北接番禺金山大道,经弼教村南、高村北侧西行,利用林

西路、荷岳路、乐从路接纵3线,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全线8车道并设置4-6车道辅路,规划里程约28公里,主要控制点为陈村、乐从。该线是佛山新市区的东西轴线,也是新佛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主要解决未来新城区出入境交通的出行问题。为避免过境交通对城区的干扰,须在城市出入口处采取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

●横6:路线起于顺德区西海,接广珠西高速公路,利用S363西行至北滘西南的黄涌,

新建黄涌至西樵大桥段,过西樵大桥后利用樵高路,在太平跨西江接规划的纵1,规划里程约45公里。主要的控制点为北滘、西樵、荷城。该线西江以东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西江以西采用快速干线标准,起点至纵3线段为8车道同时设4-6车道辅路,西江以西至荷城段为6车道,其余路段为6车道同时设2-4车道辅路。

●横7:路线起于顺德三善大桥,东与广州沙湾干线衔接,利用S362西行至百丈大桥,

经百安村后继续利用S362至龙江与G325交叉,之后利用南海规划东西四线止于西桥,接规划纵3。该线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全线6车道同时酌情设2-4车道辅路,规划里程约34公里,主要控制点为伦教、勒流、龙江、沙头。

●横8:路线起于顺德五沙,东与广州黄阁干线衔接,利用南国东路、南国西路、顺番公

路、杏龙路至杏坛镇西侧,之后利用规划的纵4线至九江镇东侧,新建九江过境段,接S362过高明大桥,利用S113至更楼,接X525至小洞,新建小洞至吉田段,再利用S113

至迳尾(高明与云浮交界),规划里程约106公里。主要控制点为大良、杏坛、九江、荷城、人和、更楼。该线在纵4线以东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6车道同时酌情设置2-4车道辅路,纵4线以西采用快速干线标准,6车道同时酌情设置2车道辅路。

●横9:路线起于顺德区洪奇沥,东与广州规划道路衔接,利用红旗路在高赞接规划纵5

线,跨东海水道后利用均益公路至江门界的太平村,接江门沿江大道。该线在纵5线以东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6车道同时设置2-4车道辅路,在纵5线以西采用快速干线标准,6车道。规划里程约33公里,主要控制点为容桂、均安。

【3】支线:

●支线1:起于X263念塘以东三水与花都交界处,东与广州山前大道衔接,利用X263至

念塘后利用S118至大布,与纵3衔接。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规划里程约2公里,6车道。

●支线2:起于富湾,按照快速干线标准改造S362富湾以北路段与肇庆路网衔接,6车道,

规划里程5公里。

●支线3:新建高明区荷村至人和段与规划的广明高速公路衔接,之后利用S272人和至

鹿美塘段与S272江门段衔接,采用快速干线标准,6车道,规划里程约17公里。主要控制点为人和、杨梅。

●支线4:改造X492杨梅至江门界路段,采用一级公路标准,4车道,规划里程约18公

里。

●支线5:利用S272禄堂至新圩段,采用一级公路标准,6车道,规划里程约14公里。

主要控制点为明城。线路全长约16公里。

●支线6:利用S273合水至双合段,采用一级公路标准,6车道,规划里程约22公里。

主要控制点为更楼。

●国道325佛山段:由于目前G325佛山段穿越佛山主城区,街道化严重,已经不能发挥

国道的作用和功能,因此建议将国道325谢边至龙江段改线,新国道325佛山段自大沥至谢边后利用东西大道至佛山机场,之后向南另辟新线,经古灶、良教至龙山接现有国道325。国道325佛山段规划里程约41公里,其中佛山机场至龙山段里程约21公里,该段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8车道同时设置4-6车道辅路。

●国道105佛山段:按城市快速路标准改造G105佛山段,6-8车道,规划里程约34公

里。

●国道321佛山段:按城市快速路标准改造G321佛山段,6车道,规划里程约48公里。

2、佛山市高速公路网规划:

佛山市的高速公路系统可以归纳为“二纵两横两环”。其中二纵为广州环城高速公路西环段与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广佛及佛开高速公路;两横为广三及广肇高速公路、广明高速公路;两环为珠二环高速公路佛山段、珠外环高速公路佛山段。高速公路系统布局规划见图。

●广州环城高速公路西环段:该段位于佛山市境内,路线长约13公里,6车道,已建成。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广珠西高速公路北起广州环城高速公路西环段南端,向南沿碧桂路

至顺德与中山交界,路线长约39公里,6车道,在建。

●广佛及佛开高速公路:广佛及佛开高速公路起于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北环沙贝互通立交,

经盐步、大沥、张槎、南庄、沙头、九江进入江门,里程约48公里,已建成。未来广佛及佛开高速公路应扩建至8车道。

●广三高速公路:广三高速公路目前起于广佛高速公路雅瑶互通立交,经松岗、狮山、小

塘、西南止于马房大桥,里程约30公里,已建成。未来该线应扩建至8车道,同时东延至广州环城高速公路西环段黄歧立交,规划里程约44公里。

●广肇高速公路:广肇高速公路起于荷村,经金本止于金本大桥,里程约12公里。其中荷

村至金本为新建,里程约10公里,6车道。

●广明高速公路:广明高速公路起于南庄镇罗格,接佛开高速公路,向西过规划的富湾大

桥,经高明的富湾、西安、明城、更楼,止于云浮和高明的交界处,主要控制点为南庄、富湾、西安、明城、更楼、迳尾,6-8车道,规划里程约75公里。

●珠二环高速公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形高速公路)佛山段:该线起于乐平,经西南、丹

灶、西樵、九江、勒流、伦教止于永丰,6-8车道,规划里程约88公里。

●珠外环高速公路:利用广东省规划建设的珠外环高速公路佛山段,6车道,佛山境内路

线长约42公里。

—水运:市区范围内水运规划以疏浚水道、扩建对外港口为重点,近期内重点建设城南新区外贸码头,结合疏浚河道开挖港池,提高码头吞吐能力。

—航空: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需要,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佛山机场原有12条航线

已满足不了需要,因此,计划在近期内开辟佛山至西南、西北等航线。同时近期内改造通向机场的公路,通过城市外围环路,把佛山火车站、广湛高速公路出入口、码头联系起来。—轨道交通: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上,根据佛山市既有城区的建设情况,以及规划的35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镇分布特点,线网构架的目标应为尽快促成佛山城市核心区的建成,遵照将佛山市建设成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的指示精神,引导城市的人口出行、交通向城市核心区集聚,促使城市核心区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目前,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放射式线网和有环放射性线网两种设想。目前,佛山市轨道交通正在规划和完善之中,轨道交通的建成,将有效的疏导佛山市核心区交通量,改善佛山市的交通出行和居住环境。在城际轨道交通中,广佛轨道为已规划之一。

佛山市村庄规划编制指引

佛山市村庄规划编制指引 (公示稿) 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 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8年4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现状调查要求 (2) 第二章编制内容与要求 (3) 第四章规划成果要求 (6) 第五章编制审批要求 (7) 第六章附则 (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创新村庄规划建设理念,规范佛山市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佛山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村庄规划】本指引规定的村庄规划是指以实现村庄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对村域范围内的整体发展策略、各项用地布局、建设用地管控等作出具体安排的法定规划。 本指引适用于佛山市实行村庄规划管理地区范围内的村庄,村庄规划宜以行政村为单元进行编制。 第三条【总体原则】村庄规划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遵循“注重衔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公众参与”的规划原则,加强与上位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明确村庄产业发展方向,多规协调进一步优化调整乡村建设空间、整合特色资源要素、保护利用生态空间;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村庄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活动民俗化,推动乡村特色和文化传统的繁荣;建立以村民为主体,规划师、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协作式规划编制方法;规划成果应坚持简明扼要、规范严谨、通俗易懂,做到村民易明能用、村委好用懂管、政府能教易管。

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H3C)

毕业设计(论文) 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 系别:计算机信息工程系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完成日期 xxxx年xx月 xx 日

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企业信息化不再满足于个人或单个部门的少量计算机应用,而逐步过渡到多部门、整个企业甚至跨企业跨地域的大量计算机的协同工作,因此我们需要把这些计算机用网络联系起来,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网。本文是对某IT企业的一个企业网络规划设计的解决方案,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网络的设计需求,根据需求提出了设计原则与设计目标,制定了总体的规划设计方案,然后再分层次具体地对该企业的局域网和广域网进行设计,在该方案中,我们采用了VLAN、三层交换、千兆交换等先进网络技术,基本满足了该企业的需求,并留有足够的扩充空间,以适应今后发展。 关键词企业网络规划设计 VLAN

目录 1 引言 (2) 2 概述 (4) 2.1企业概况分析 (5) 2.2企业网络设计需求分析 (5) 3网络总体规划 (6) 3.1企业网络设计目标 (6) 3.2企业网络设计原则 (6) 3.3网络设计相关协议说明 (7) 4网络具体规划与设计 (9) 4.1企业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9) 4.2 应用到的五个技术 (10) 4.3设备选型 (16)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1 引言 目前,对于国内的部分企业而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单机应用的水平上,应用软件也只是办公软件和简单的数据库应用。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日益增大,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需要很大投资的基础上,构建适合自身情况、满足实际需求的网络系统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要求企业用信息技术来强化企业的管理、生产和经营,而企业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这不但适用于大型企业,对占相当比重的中小企业同样适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建设从基础架构到维护和管理都变得十分简单和智能,丰富的网络产品线和不断降低的价格,可以让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按照实际的经济条件来构建自己的网络,用于网络建设的投资对于企业而言不再成为一个负担。各自为战的单机应用逐步暴露出现有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冗余大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惟一途径就是建设一个满足应用需求的网络系统来实现资源的共享。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了解世界,还要让世界知道自己。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要利用Internet。通过Internet,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将企业的信息通过Internet发布到世界各地。 因此,企业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不仅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所必须的。 2 概述 企业网络指的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网络系统,它可以是单座建筑物内的局域网,可以是覆盖一个园区的园区网,还可以是跨地区的广域网,其覆盖范围可以是几公里、几十公里、几百公里,甚至更广。狭义的企业网主要指大型的工业、商业、金融、交通企业等各类公司和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广义的企业网则包括各种科研、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专有的信息网络。 我国的企业网络建设经过了单机应用阶段,目前正处在Internet应用热潮中。但从目前情况看国内相当多的企业还处于网络初步应用阶段,其具有以下特点:1应用水平较低,分散且不一致。企业网络缺乏整体性的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业务互相衔接的应用系统之间缺乏一致性;2应用者的整体水平比较低,缺乏对计算机和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规划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根据顺德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适用范围为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含大良街道办、容桂街道办、伦教街道办),在上述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二条的规定,按本规划执行(正文中字体如此标识的部分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原《顺德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995-2010年)》等有关规划与本规划冲突之处,均应以本规划为准。 规划期限 本次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远期)为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为2005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规划。 规划指导思想 1. 本规划依据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要求,从构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广佛都市区的角度出发,注重研究顺德与区域其它城市之间的协调统筹,尤其是顺德中心城区和广州的番禺、南沙以及中山、江门等之间的关系。 2. 本规划从建设、完善大佛山的角度出发,全面贯彻发展和建设多级格局组团城市(即“2,5”组团模式)的理念,特别是要着力将顺德中心城区(即大良容桂组团)打造为大佛山两个百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区之一。 3. 本规划从顺德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可能性,合理确定顺德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发展空间和发展规模。研究在不同阶段的顺德中心城区动态发展,确定规划远期与近期的城市合理规模和城市形态。

4. 本规划注重经济和产业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树立工业立区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合理调整现有中心城区规划编制重点 1. 根据大佛山市区划调整和区域综合交通条件的变化,结合珠江三角洲良好的发展机遇,明确顺德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及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内和大佛山市域内的定位和职能;进一步明确顺德中心城区的大良、容桂、伦教等三街区各自的职能。 2. 依据城市科学的发展需求,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握和建构顺德中心城区合理的城市形态和规划结构,合理组织与优化中心城区内部功能,统筹安排城市内部各类用地。 3. 处理好区域大交通(高速公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国道)与城区布局之间的关系,科学组织与完善顺德中心城区内部的交通。 4. 注重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构造整体的城市风貌,建设滨水花园式城市。 规划法律效力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顺德中心城区内的一切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本规划的规定。 城镇发展战略 佛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位置,是粤西沿海、西江流域等地区通向广州的主要门户。佛山未来的发展要立足于珠江三角洲的整体协调,在广佛都市区中要实现与广州的优势互补, 强调错位发展,成为广州向珠江三角洲西岸辐射和拓展的主要枢纽。

网络规划与优秀设计

网络规划与设计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1班万伟 29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学校管理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如何能更加充分的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管理,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园网的实施为学校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校园网的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校园网不仅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而且为学校未来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之能够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校园网络的建设及其与Internet的互联,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系统需求分析 1、节点分布: (1)办公楼共有40个信息点。要求通过校园网连至INTERNET,达到100M到桌面,并对财务科,人事科等科室进行单独子网管理。 (2)共有教学楼3座,120个信息点。 1、综合教学楼一个,60个信息点。其中有10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配置1台PC和1个投影仪(此处无须上网);20个教室,其中一个教室2个摄像机。 2、普通教学楼1:40个信息点,共20个教室,其中一个教室2个摄像机。 3、普通教学楼2:20个信息点,共10个教室,其中一个教室2个摄像机。(3)信教中心:共120个信息点。有两个多媒体教室,每个教室60台PC。要求可网管,通过校园网上连至INTERNET,达到100M到桌面。 2、管理需求: 为了满足教职工的需要,提高教职工教学条件和水平,大力发展网上教学,优秀科目科件制作等。将教职工宿舍区的PC通过校园网上连至INTERNET,达到10M到桌面,以后可扩展到100M 。 学校校园网建设所需PC和投影仪有校方自行选择和安装。学生宿舍由于高中阶段学习生活的特殊性,不进行任何布置。 提供丰富的网络服务,实现广泛的软件,硬件资源共享,包括: (A)提供基本的Internet网络服务功能: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新闻组讨论、电子公告牌、域名服务等。 (B)提供校内各个管理机构的办公自动化。 (C)提供图书,文献查询与检索服务,增强校图书馆信息自动化能力。 (D)全校共享软件库服务,避免重复投资,发挥最大效益。 (E)提供CAI教学和科研的便利条件。 (F)经广域网接口,提供国内外计算机系统的互连,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科研合作,为学校快速获得最新教学成果及技术合作等创造良好的信息通路。 3、应用需求: 主机系统应采用国际上较新的主流技术,并具有良好的向后扩展能力; 主机系统应具有高的可靠性,能长时间连续工作,并有容错措施; 支持通用大型数据库,如SQL、Oracle等; 具有广泛的软件支持,软件兼容性好,并支持多种传输协议; 能与Internet互联,可提供互联网的应用,如WWW浏览服务、FTP文件传输服务、E-mail电子邮件服务、NEWS新闻组讨论等服务; 支持SNMP网络管理协议,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荆州市朝阳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说明.doc

荆州市南湖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说明 第一章概况 南湖单元位于南湖单元位于沙市区与荆州区交界处,西与长江大学接壤、南与临江仙公园毗邻,地处长江大桥桥头、荆江大堤之下,是荆州南部的门户区域之一。 单元范围南至荆江大堤,东南至太岳路、东北至北京西路、北至武德路、西至南湖路及长江大学新校区东侧规划通道,规划总用地面积104.63公顷。单元内现状居住用地主要有九龙湾小区、南湖花园小区、长江尚品小区。 单元用地以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集中布置在武德路南侧,包括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实训中心、长大医院、电力局、长江防汛调度中心等,以及南特陶瓷大市场、金龙大市场、荆州购物广场等商业设施;近年来陆续完成的居住小区:九龙湾、长江尚品、南湖花园、南苑小区、尚上名筑、嘉富丽苑、鸣凤园,32.45公顷。少量工业用地:南湖机械总厂、富盛石材加工厂。单元现在总人口约11000人。 《中心城区南湖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长大国际园)》于2015年获得荆州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规划确定南湖单元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单元。拟将南湖单元建设成为城市与水体相互交融、自然与人文和谐发展,空间景观丰富多彩,充分体现荆州市整体风貌特色的城市居住功能区。在原控规的指导下,对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第二章修改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5、《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6、《荆州市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2008) 7、《荆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 8、《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第三章修改原因 1、棚户区改造后, 需对整体功能的梳理,并重新细定相关地块的用地性质。 2、按照市政府要求,落实石油科技城建设,将长江大学科技园作为石油科技城的“一核”,紧紧依托长江大学“双一流”石油学科的专家和技术优势,以荆州市石油产业发展壮大为核心、向创业者提供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及其他相关综合服务,拟选址在南湖单元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北侧。 3、荆江大道作为城市的主要干道,线形设计上需满足规范要求,在本单元内存在偏移。 4、合理布局单元内其他用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5、增强控规的可操作性。 第四章修改内容 1、用地布局修改:结合棚户区改造,将棚改区范围内原有分散的社区服务、停车、超市等公共设施集中,形成单元南片综合服务中心,整体建设。在道路交叉口处形成开敞空间。 根据《中小学布点规划》,在单元内设置24班小学,小学用地规模由0.94公顷扩大至1.68公顷。 结合长江大学科技园的选址,在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北侧建设创业中心、科技企业孵化汇中心、研发中心、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招商中心、综合服务区及人才居住区,

佛山市南海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

佛山市南海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07——2015) 佛山市规划局南海分局 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8.01

规划编制单位: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资格证书:城规证甲级041123号 工程代号: GH2007102 院长:朱墨(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总工:冯萍(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所长:温卫华(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审定:冯萍(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审核:李汉飞(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校对:王成志(规划师) 项目负责:卞芸芸(规划师、规划硕士) 主要设计人员:卞芸芸(规划师、规划硕士) 潘健超(规划助理) 李丽丽(助理规划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 南海三旧改造面临的形势 (1) 1.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2) 1.3 规划编制区 (3) 1.4 规划期限 (3)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改造策略 (4) 2.1 规划目标 (4) 2.2 改造策略 (5) 第三章总体部署 (7) 3.1 规划依据 (7) 3.2 总体部署 (7) 第四章改造规划引导 (10) 4.1 改造范围 (10) 4.2 改造的模式引导 (14) 4.2.1 整体拆除改造模式 (14) 4.2.1.1 界定 (14) 4.2.1.2 适用对象 (14) 4.2.2 局部拆除改造模式 (14) 4.2.2.1 界定 (14) 4.2.2.2 适用对象 (15) 4.2.3 保留整治模式 (15) 4.2.3.1 界定 (15) 4.2.3.2 适用对象 (15) 4.3 改造模式的选择 (15) 4.3.1整体拆除改造项目 (16) 4.3.2局部拆除改造项目 (16) 4.3.3保留整治项目 (19)

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方案

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目录 前言 (1) 正文 (1) 1. 课程设计目的 (1) 2.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2.1组网技术选择 (1) 2.2网络设计的原则 (1) 2.3功能及服务器 (2) 2.3公司办公网的主干和信息点的需求及分布 (2) 3. 课程设计的要求 (2) 4. 需求分析 (3) 4.1 背景分析 (3) 4.2 应用需求 (3) 4.3安全需求 (3) 4.4网络扩展性需求 (3) 4.5实现目标 (3) 5. 设备选型 (3) 5.1交换机选型 (3) 5.1.1交换机选择的原则 (3) 5.1.2影响交换机选择的因素 (3) 5.2接入交换机的选择 (4) 5.2.1接入层选型 (4) 5.2.2核心和汇聚交换机的选择 (6) 6. 网络拓扑图规划及实现功能 (8) 6.1网络拓扑结构图设计 (8) 6.2 ip地址规划 (9) 6.2.1 vlan换分 (9) 6.2.2 具体划分 (9) 6.3实现功能 (10) 6.3.1 ftp (10) 6.3.2 www (11) 6.3.3 mail (12) 6.3.4 DNS (13) 7. 网络的配置 (13) 7.1配置路由器接通网络 (13) 7.2 三层交换机配置及DHCP配置 (14)

前言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地球变成了某某村,全世界的人可以随时进行网络 交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带来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互联网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如网上证券期货交易、远程电子视频会议、网上购物等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由此,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变得十分重要。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 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与速度的需求。现代企业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 持,就不能称之为现代企业。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以及对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需求的不断增加,现在各企业均正在或已搭建了企业内部局域网,因为,企业网络的建设是企业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网络为企业的现代化发展、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了基础 平台。设计结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举例分析、设计、配置、组建了一个典型的 中小企业网络。 正文 1. 课程设计目的 根据课堂讲授内容,学生做相应的自主练习,消化课堂所讲解的内容。通过 调试典型例题或习题积累调试程序的经验。通过完成辅导教材中的编程题,逐渐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操作系统这门课程的理解,我们在课堂上学的都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如何用程序语言来描述所学知识还是有一定难度。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可以真正理解其内涵。有利于我们逻辑思维的锻炼,程序设计能直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程序,依然需要学生有条不理的构思。有利于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在设计网络的过程里,当我们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的时候,如果不够认真或细心,那么可能就导致网络错误不通,从而无法正常使用。那么,这个我们反复检查,反复配置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我们认真严谨治学的一个锻炼。 2. 课程设计的内容 2.1组网技术选择 众所周知,快速以太网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组网技术,其强大的灵活性、 简便性、传输介质的多样性以及拓扑结构的灵活性,使得其早已成为网络技术的主流。 中小企业行业特点要求网络系统速度快,稳定性好,具有扩展性和开放性。 同时,对于组网技术的选择,需要考虑技术产品的成熟稳定性。并且,使用先进 且成熟的网络技术,不仅可保护投资,还可以降低网络建设的费用。因此,最终 选择快速以太网作为该企业的组网技术方案。 2.2网络设计的原则 首先,实用性和经济性。系统建设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荆州市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控制指标解释与规定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用地性质代码 第四章用地规划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第七章绿化规划 第八章“五线”规划控制 第九章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规定第十章图则说明 第十一章实施管理 第十二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深化、落实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布局,统筹安排各项设施,指导城市片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特编制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 2.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产业园区 3、软硬件并重原则 4、生态优先原则 第1.0.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3、《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1998年4月1日) 4、《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年》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年) 》(国土资发〔2008〕24号) 8、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 第1.0.4条规划目标: 成丰单元是以现代工业、仓储物流和港口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单元,也是服务全市的重要功能区之一,规划建设成为工业发达,港口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城市单元。 第1.0.5条规划范围及规模: 1、单元位于荆州市城南片区南部学堂洲,用地范围东至郢都路,西至健康路,北至荆江大堤,南至长江子堤。 2、用地规模:规划区总用地141.31公顷。规划区共分4个街区,29个基本地块。 3、人口规模:成丰单元人口为1.0万人,片区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少量居住人口两类。 ⑴、就业人口规模 本规划区内的就业人口主要是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 ①、就业人口密度指标的分类确定 通过国内工业用地的经验数据及我国部分工业园区就业密度类比分析,本规划区内工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分为机械制造产业用地、纺织工业用地、其它一般工业用地三类进行估算。 经验数据表明,轻工、机械、医药等用地就业人口密度一般为100人/hm2;一般工业用地就业密度一般为150人/hm2;纺织、印染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一般为250人/hm2。 ②、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规模 本次规划的纺织工业用地约为1.30hm2;机电工业用地约为5.87hm2;生物医药用地约为6.27hm2;建材工业用地约为35.86hm2;一般工业用地(除纺织、机电、生物医药、化工以外用地,本次规划统称为一般工业用地)约为19.59hm2。 综上,计算可得,规划学堂洲单元可容纳的工业用地就业人口数量约为:1.22hm2×250人/hm2+9.08hm2×100人/hm2+6.27 hm2×100人/hm2+28.3hm2×150人/hm2++28.64hm2×150人/hm2= 10381人。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9修订版) 佛山市城乡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 城市用地 (3) 4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 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 公共设施 (21) 7 道路交通 (26) 8 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0) 9 景观与环境 (36) 10 特定区域 (38) 11 附则 (39) 附录一:用词说明 (40) 附录二:名词解释 (41) 附录三:计算规则 (43)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49)

1 总则 1.1 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 施,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 术规范为依据,参照省内其它城市同类规定,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 在佛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 和集镇,经批准可暂按国家、广东省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 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定的要求。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广 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近期建 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 “2+5组团”可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 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城市新区、旧 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 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佛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09-2020)

佛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09-2020) (文本) 佛山市人民政府 2009.12

前言 一、工作背景 建设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率低、土地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佛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瓶颈。未来,在保持经济增速的同时应坚守耕地保有量,促使城市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且,“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富裕家园”的城市发展定位为佛山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三旧”改造应充分支撑这四个发展目标的实现,推动佛山又好又快的发展。 1.土地粗放发展与低效利用,制约佛山城市可持续发展。佛山2007年土地开发强度已达32.8%,至2020年的市域建设用地总面积将达到1357平方公里,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急需改造低效土地,提高单位土地产出,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产业亟需优化升级,实现城市发展转型。佛山现状的制造业还有大量的规模小、低效、能耗大的企业,第三产业水平较低,需要通过改造升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了广佛之间产业要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佛山需要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优化提升和发展模式向轻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资金技术型转变,如由原来的陶瓷“制造基地”走向“总部基地”。 3.城乡环境有待改善,创建宜居城乡环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改

变城乡二元结构、拉近城乡差距的主要手段。佛山现状城区内公共开放空间较缺乏,服务设施滞后。农村建设水平与城市差距较大,城乡整体人居环境较差。在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下,佛山必须提高环境建设水平,改善城乡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在此土地紧缺和新增用地量无法满足粗放型发展的需求下,佛山各区开始积极探索通过“三旧”改造,挖潜城市存量建设用地,解决土地制约问题。2007年6月,佛山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改造的决定》和三个相关的配套文件,有效指导“三旧”改造的工作推进。在2008年9月,针对改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经验,又出台了《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改造补充意见》,在“三旧”改造方面进行了更多的政策探索,同时各区也相应编制了“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09年2月,由佛山市规划局牵头组织《佛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09-2012)》编制,由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编制工作。在经过多次的与各区、市三旧办和市领导的交流和汇报后形成专家评审稿,9月10日本专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9月17日根据专家评审会意见修改完善后,征求五区人民政府以及各相关单位意见。9月28日佛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发展与策略专业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佛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09-2020)》,并于10月12日通过了佛山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1条规划缘起 2010年11月15日,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10】342号文件正式批准设立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暨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并提出了将本区建成中国南方大遗址保护示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示区的发展目标。本区域为国家文物局和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核心区域,属部省共建的国家项目。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旅游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从经济发展和旅游需求层面看,旅游业正逐步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国际国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更加稳固。从旅游市场投资层面看,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旅游产业。从交通与旅游出行层面看,中国高速交通体系近几年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高铁、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综合交通体系较为发达,为荆州旅游的可进入性带来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从本区域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层面看,所蕴含的楚文化和生态等资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目前,新区成立了管委会,理顺了管理体制,具备了操作条件。综上所述,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外条件均已具备,目前迫切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来指导建设,这正是本规划编制的缘起和目的。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修正) 3.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4.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容暂行规定》(2002) 7.《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9.《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GB/T 17775-2003 10.《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11.省政府、国家文物局《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书》(2010) 12.国家文物局《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2011) 13.省政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2008-2020) 14.《省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1993) 15.《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16.《荆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7.《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8.《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 19.《荆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20.《长湖保护治理和利用规划》(2008-2020) 21.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规文件 第3条规划围 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为136.1平方公里。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是:南至沪蓉高速铁路,北至318国道改道新线,东至桥河与相邻,西至老207国道及纪南城遗址西侧。总面积为115.25平方公里。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沪蓉高速铁路以南区域及长湖东部水域未纳入核心规划围。楚纪南故城遗址区总体保护规划中的楚纪南故城城址、雨台山墓群位于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第4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 近期为2011—2015年; 中期为2016—2020年; 远期为2021—2030年。 第5条规划性质与任务 (1)规划性质 本规划属于以文化为支撑,以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区总体规划,是大遗址保护区和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建设管理的行动纲领。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专题研究。 (2)主要任务 ?分析现状条件,协调区域关系; ?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 ?利用资源优势,策划旅游项目; ?明确功能构成,确定空间布局; ?强化保护措施,规划发展规模; ?配套基础设施,合理分期建设。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处理好大遗址保护、旅游发展宏观态势与荆州现实情况的关系,既要有高的起点,又要结合实际。 (2)以楚文化为灵魂,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旅游为主体,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确保旅游区可持续发展; (3)协调好本旅游区与中心城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关系,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关系; (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建设原则,近远期相结合,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7条强制性容规定 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容。强制性容是对总体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总体规划强制性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 第8条环境敏感性评价 本规划借助于ArcGIS 10.0,选取了文物遗址、市政设施、水体、已建设用地、坡度、植被等6个因子作为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因子。结果显示,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西部、南部和北部,在其他区域也有线形穿越,二者占规划区面积的35.33%,在这些区域应尽量避免或应控制人类活动的干扰。穿越其他地区的线形的高敏感区多为市政基础设施,如能采取措施改变这些设施的走向或布置形式,则会明显降低环境敏感性程度。中度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中部和东部,与海子湖湖面及东部的鱼塘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占规划区面积的34.4%,适合较低强度开发利用,尽量以自然要素为主。轻度敏感的区域呈镶嵌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各处,占规划区面积的12.04%,可以适度开发利用,但也要控制开发利用的强度。低度敏感的区域呈岛屿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北部和南部,占规划区面积的18.23%,限制因子少,可以开发利用。 第9条旅游资源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