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4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林业标准化研究4)

04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林业标准化研究4)

04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林业标准化研究4)
04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林业标准化研究4)

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林业标准学4)

——林业标准化研究之四

张国庆

(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 246300)

本文主要内容:

第一节林业标准体系要素

1.林业生产过程要素 

2.林业生物特性要素 

3.林业投入品要素 

4.林业生产环境要素 

5.林业管理要素 

第二节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1.林业标准体系结构 

1.1林业标准体系层次划分

1.2林业标准体系结构

1.3林业标准体系核心内容

2.林业标准化体系结构 

3.我国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3.1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依据

3.2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对策

4.林业标准化体系的管理 

第三节林业标准制修订

1.我国林业标准分类 

1.1林业标准级别

1.2林业标准性质

1.3林业标准约束力

1.4林业标准分类

2.林业标准形式

3.林业标准的制修订 

3.1林业标准化对象

3.2林业标准制修订原则

3.3林业标准制修订方法

3.4林业标准制修订的程序

3.5林业标准的快速制定程序

3.6林业标准制定基本步骤

林业标准体系属于标准体系中的子体系,林业标准体系从宏观描绘出了林业标准化活动范围和总体发展框架蓝图,能够反映林业标准发展水平,能够看出林业标准化的工作努力方向和工作的重点,为安排标准化工作提供主攻任务和依据。同时,通过林业标准体系框架蓝图可以提出需要制定的标准种类和数量,避免计划的重复性和盲目性,加快林业标准的制定速度,并不断完善,使林业标准体系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第一节林业标准体系要素

林业标准的产生与林业生产过程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项林业标准可以简单地认为就是某一个林业生产过程的要素化描述,对于复杂的林业生产过程,还可能是几个林业标准的并集或交集。因此,林业标准体系要素,可分解成林业生产过程要素、林业生物特性要素、林业投人品要素、林业环境要素和林业管理要素五个方面。

1.林业生产过程要素 

林业生产过程要素主要包括:营林生产技术规程,生物灾害管理规程,林用设施建设技术规程,风沙治理技术规程,野生动物保护技术规程,森林公园建设技术规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技术规程,森林防火技术规程,野生动植物繁育技术规程,林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林产品包装和标识标准等。

2.林业生物特性要素 

林业生物特性要素主要包括:林木花卉种子质量标准,林木花卉种子繁育(包括组织培养、转基因等)技术规程,野生动植物品种质量标准,野生动植物品种繁育(含转基因)技术规程等。

3.林业投入品要素 

林业投入品要素主要包括:林用肥料(化肥、液肥、叶面肥、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产品质量标准、使用技术规程,林用农药产品质量标准、使用技术规程,林用机具产品质量标准、作业技术规程,野生动物饲料产品质量标准、使用技术规程,野生动物饲料添加剂产品标准、使用技术规程,林用兽药产品质量标准、使用技术规程,森林资源监测设备质量技术标准、

操作技术规程等。

4.林业生产环境要素 

林业生产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环境、水资源、光热资源、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野生动植物繁育环境要求标准,林区能源建设标准,森林生态环境安全性评价技术标准,森林工业环境安全标准等。

5.林业管理要素 

林业管理要素包括:林业基本术语,林业岗位规范,森林生态保护执法规范,林业检验鉴定技术规程,林业资质认证规范,林木材积表,森林资源评估技术规程,森林灾害评价技术规程,森林灾害监测技术规程,森林资源开采(林木采伐及其他野生动植物采挖、猎取)技术规程,林地管理规范等。

第二节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1.林业标准体系结构 

1.1林业标准体系层次划分 

林业标准体系的层次划分,不同学者所处的领域不同,划分的方法就会出现差异。一般情况下,根据林业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按照林业生产过程,把林业标准化体系划分为四级。如果林业标准在整个标准体系中所在分类地位为“纲”的话,那么,林业标准“纲”下的四级分别为目、科、属、种,分别对应林业标准的一级标准(专业分类)、二级标准(学科分类)、三级标准和四级标准。

1.2林业标准体系结构 

依据林业标准体系的层次划分,我们可以绘出林业标准体系结构图。依据标准类别,林业标准体系可以分为质量标准、岗位规范、技术规程、基础标准;依据林业工作过程,分为营林标准、森林保护标准,森林工业标准,林业管理标准;依据森林产出产品,可以分为森林环境标准,木材产品标准,森林化工产品标准、森林食品药品标准、林业机械标准。这种划分不是唯一的,各类别之间的界限不一定是明确的,有的标准可能横跨几个类别。

图4-1 林业标准三维结构

1.3林业标准体系核心内容 

林业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首先是森林保护技术规程,其次是营林技术技术规程,再次是森林工业标准中的林产品质量标准。只有森林保护技术规程制定得切合实际,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施起来林农易于接受,那么设定的森林保护目标就会实现,才能保证森林生态安全。只有营林技术规程制定得科学,简单易行,具有先进性,才能实现森林资源的稳定与增长,森林资源质量的提高,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为林产品生产提供物质基础。只有林产品质量标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且与国际标准接轨,才能保证林产品安全,促进林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才能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由此可见,这三个标准,是保障生态安全、繁荣生态文化、发展林业产业的基础性标准,是整个林业标准的核心。林业工作管理标准等则是围绕这三个标准,根据林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林业生产过程中各管理要素和森林生态特性,建立在科学、适用和对现代林业的发展有指导作用的基础上,从战略的高度解决林业发展存在的难题。

表4-1 林业标准体系表(示例,根据孙亮修改)

表4-1(续1)林业标准体系表(示例,根据孙亮修改)

表4-1(续2)林业标准体系表(示例,根据孙亮修改)

表4-1(续3)林业标准体系表(示例,根据孙亮修改)

本表划分还不科学,不完备,仅供示例。

2.林业标准化体系结构 

林业标准化体系包括林业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林业标准体系、制修订体系、实施体系、评价体系、监督体系、科研体系和森林认证体系。

林业标准化体系不是孤立的,在林业标准化过程中,要以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为依据,同时还要及时反馈林业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主动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林业标准化活动,使得我国林业发展在国际上取得更多的话语权;及时主动与其他行业标准化活动进行沟通,增加林业标准化协调性;指导地方和企业林业标准化活动,并主动接受各方反馈意见,提高林业标准化水平。 3.我国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3.1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依据 图4-2 林业标准化体系 工作流 反馈流 管理流

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依据是:

①国家法律法规;

②林业法律法规;

③标准化法律法规;

④国家标准;

⑤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以及标准化管理经验;

⑥其他行业标准和地方、企业标准中可供采用的先进成果;

⑦林业标准化过程中的先进成果和经验;

⑧国外先进的林业标准化研究成果;

⑨先进的林业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

⑩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市场化经济水平与消费动态,国际贸易动向等。

其中①~④为硬性依据,林业标准化活动不得与之抵触。其他均为软性依据,是提高林业标准化水平的主要渠道。

3.2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对策 

林业标准化就是以森林保护技术规程、营林技术技术规程、森林工业标准为基础,以产品标准为形式,以林业管理标准为手段,建立完善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辅,既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林业标准,满足我国林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做到林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标准可循,使得我国林业发展。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完善我国林业标准体系

统筹规划,对林业标准制修订的近期、中期、长期计划统筹规划,逐步完善,确保标准制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和超前性要求。

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从当前关系到生态安全、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以及涉及到国计民生、人民生命安全林产品的质量标准、林业管理标准制定为重点,分类制定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

在总结我国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的生产实践基础上,积极引进吸收转化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使我国林业发展与国际接轨。

对于林产品标准,包括森林工业产品,要围绕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重视研究采用高新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开发一些质量高、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的林产品标准,通过林业标准化协调消费、流通和生产之间的关系,为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2)由上到下,有序推进,逐步建立我国林业标准化体系

首先,加强国家级和省级林业标准化机构建设,建立常设的标准化制修订、实施与监督机构,负责林业标准制修订、实施、监督;建立标准化信息管理中心,负责标准化信息发布、咨询与标准化反馈信息处理;建立林业鉴定与评估认证机构,负责林业有关认证、监测、检验、评估与鉴定工作。

其次,加强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林业技术推广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将林业标准化工作纳入林业技术推广和行业行政执法日常林业工作中,使得林业管理工作规范化,林业先进技术得到及时推广。

再次,加强林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在农林院校林业类专业中增设林业标准化课程,组织有关农林院校、林业研究院所开展林业标准化科学研究,提高我国林业标准化研究水平和人才队伍的实践能力。

(3)多措并举,循序渐进,逐步推进我国林业标准化工作

首先是加强林业标准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林农了解林

业标准化,尤其是要通过宣传,强化领导和林业管理工作者林业标准化意识,在林业工作者中普及标准化知识。

其次,将林业标准化工作融入林业日常工作中,尤其是要将各种林业行政执法、林业项目工程建设以及其他行业的涉林项目工程,纳入林业标准化管理,这样不但规范了林业行政执法和林业项目工程管理,提高了林业行政执法水平和林业项目工程建设质量,也促进了林业能力水平的提高,还大大促进了我国林业标准化进程。

再次,加强林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林业标注化示范基地的示范效应,起到林业标准化榜样和带动作用,有利于林业标准的实施;通过林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实施试验,及时发现林业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林业标准的修订,有利于提高林业标准化管理水平。

最后,加强林业鉴定与评估认证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林业技术等级、林业劳动技能等级、林产品质量等级鉴定认证工作,加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与监察工作,加强林业岗位责任规范实施与监察工作,加强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与监察审计,从制度上规范林业工作,促进我国林业标准化进程,提高我国林业现代化水平。

4.林业标准化体系的管理 

林业标准化体系的管理包括林业标准的制修订、实施、评价和监督。林业标准化全过程是在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林业法律法规约束下,结合林业的特点展开的。

(1)林业标准化体系管理机构

林业标准化体系的管理工作,在国务院标准化行政管理机构指导下,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国林业标准的宏观管理工作,制定林业标准化管理法规,制定国家林业标准发展规划,开展林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监督地方林业标准实施,对林业标准的质量进行评价,组织开展有关林业鉴定评估认证工作。

图4-3 林业标准化体系管理系统结构

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林业标准化机构在省级标准化行政管理机构和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林业标准化管理机构指导下,开展地方林业标准化管理工作,负责地方林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负责本地林业企业标准审定工作,负责本地林业标准实施监督工作,在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林业标准化管理机构授权下,开展本地林业鉴定评估认证工作。

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林业标准化具体工作。

(2)林业标准化体系的运转

林业标准化体系的高效运转是林业标准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关系到林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成败。根据林业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具体范围和国家政府管理部门的业务与职能划分,并考虑到资源节约,避免重复,发挥优势,相互协调的原则,林业标准体系应按照标准化过程,建立分层次运转的机制。

第一层次是林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这是林业标准化的首要任务,林业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有关国务院组成部门或机构参加,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的制修订工作。林业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林业科研单位、林业院校和其他相关单位参加,特别要邀请林业企业研发机构和林业管理机构中优秀的技术人员参与,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制修订林业标准。林业地方标准主要由省级标准化行政管理机构和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具体的制修订工作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林业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由企业自己按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并备案。标准发布实施之前应进行有关验证试验,或对所制定标准的质量进行评价,合格的标准才能正式发布实施,尤其是在验证、评价过程中必须确保标准用户的参加,否则,制定的标准很可能不合实际或难以实施。

第二层次是林业标准的实施工作。林业标准实施的主体是林业管理机构、林业企业、林农和科研推广技术机构。在实施方面,国家或行业林业标准的实施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方林业标准实施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林业企业标准的实施工作由企业负责。不管是那一个范围内实施的林业标准工作,都应该建立实施机构,确定设施计划,并在人员组成方面注意不同专业的协调,提供所需经费的支持。

第三次层次是监督与反馈工作。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开放式的林业标准化信息平台,除了免费发布林业标准信息和提供免费的林业标准化信息咨询外,还要建立反馈信息渠道,及时收集林业标准化反馈信息,为林业标准的修订和科学研究服务。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林业监测手段,对森林资源、生态环境、林产品质量、林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或定期检测,监督林业标准化实施效果;通过有关林业鉴定、评估、认证工作,检验监督林业标准化实施进展情况和林业标准用户的标准化水平。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林业监测和评估、认证等手段,监督本地区林业标准化实施效果,并及时纠正其中的问题。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日常林业标准化效果的检查监督工作,并及时纠正标准实施中存在的偏差。

第四层次是林业标准化科研工作,通过林业标准化科学研究,为林业标准化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创新高效的标准化方法与管理措施。

第三节林业标准制修订

1.我国林业标准分类 

林业标准涉及内容广泛,数量庞大,为了便于对林业标准的研究、制修订、实施和管理,需要对林业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林业标准种类十分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对标准进行分类,比较通行的方法有四种,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按标准的级别(制定主体)分类,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按标准的约束力分类,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第三种分类方法是按标准的性质分类,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环境标准;第四种分类方法是按林业学科分类,分为目、科、属、种四级,这一分类方法是较为系统的分类方法,便于标准信息化管理。

1.1林业标准级别 

(1)国家标准

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的林业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性林业标准,通用性林业技术标准,林业生产与林产品卫生健康、安全标准,林业工程建设类标准,资源监测与保护标准等。

我国国家标准的标准编号前以“GB”表示。

(2)行业标准

在林业行业内适用的林业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又需要在全国林业行业范围内统一规范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林业行业标准。林业行业标准通常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在目前涉及林业行业的行业标准中,农业、民航等部门也制定有适用于林业的行业标准。

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我国行业标准的标准编号前以行业标准代号表示,如林业行业标准代号为“LY”。具体的行业标准代号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年发布的《关于规范使用标准代号的通知》规定。

(3)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是在某个行政区内适用的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对林业生产或管理进行统一规范的,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之后,该项标准即行废止。

我国地方标准的标准编号前以“DB”加上该地区编号表示。

(4)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的标准。林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的,企业可以制定企业标准。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可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我国企业标准的标准编号前以“Q”表示。

1.2林业标准性质 

(1)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对林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程建设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等。

(2)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对林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事项”主要指在营销、采购、设计、工艺、生产、检验鉴定、评估、能源、安全、卫生以及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生态保护等需要规范且重复性事物、过程和概念。管理标准主要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采购管理标准、营销管理标准、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管理标准、科技档案标准、质量成本管理标准、劳动组织管理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检测鉴定标准、评估标准以及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管理标准。

(3)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对林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相应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的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与概念。工作标准主要包括通用工作标准、分类工作标准、工作程序标准、技能等级标准和岗位职责规范等。

(4)环境标准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而制的统一规范,称为环境标准。由于林业标准化的主要对象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工业标准化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林业标准化是围绕陆地生态系统演变进行标准化工作,并且受自然条件和陆地生态本身变化、人为干扰影响比较大,这与工业标准化在工厂、车间完成有明显差异。因此,

在制定林业标准时,要充分考虑环境自然条件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林业环境标准。

1.3林业标准约束力 

(1)强制性标准

依靠国家法律强制实施的林业标准,主要包括林业基础标准,保证产品森林工业技术衔接及互换配套标准,林业通用试验、检验方法标准,林业生产与林产品安全、卫生标准,林业工程建设标准,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安全标准等。

(2)推荐性标准

由标准用户自主决定是否执行的林业标准,如一般营林技术标准,一般认证标准等。

在我国,推荐性标准的标准编号在标准级别编号后加上“/T”,以与强制性区别。1.4林业标准分类 

为了使得林业标准系统化,便于信息处理,林业标准按照林业学科进行分类,分为目、科、属、种四个等级。如表4-1所示。

林业标准可以分为6个目:

林业综合与基础标准;

森林资源管理标准;

森林文化标准;

森林保护标准;

森林营造标准;

林业管理标准;

森林工业标准。

2.林业标准形式 

目前,我国林业标准的形式主要为标准文件,即用文字表达的林业标准。此外,林业标准也可以用实物来表达的,即实物标准,可以是物种种类标本或岩石、土壤标本、林产品质等级标准样品等。

3.林业标准的制修订 

3.1林业标准化对象 

简单地说,林业标准化,就是指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从宏观角度看,包括森林生态保护与林产品生产两个方面。具体来说,林业标准化对象包括森林资源管理、森林文化、森林保护、森林营造、林业管理、森林工业等,如表4-1所示。

林业与农业不同,不仅仅是生产生物产品的部门,还是生态产品、陆地生态保护的行政管理部门。生物产品的生产是一个生命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这种规律是自然的;生态产品与生态安全除了具有一般商品的特点外,更重要的特点是公益性和系统性,涉及人类社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以这一生命和生态过程为对象的林业标准化,其根本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生命和生态特点,林业标准化要符合林业的提点,即公益性(生态性、经济性、社会性)、文化性、经济低效性、广域性。

正是由于上述特点,决定了在制定和实施林业标准时的一些特殊要求,除了一般农业标准化的产品质量分类分级、技术措施的因地制宜等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坚持生态优先、功能多样性、生物性、生态补偿的林业标准化原理,是林业标准化在最大程度上规范林业生产

与管理活动,充分发挥林业的维护生态安全、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多种效益的功能。3.2林业标准制修订原则 

可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对制定标准的原则概括为“四个有利”、“二个保护”、“一个符合和三个做到”。

“四个有利”即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行科技成果,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有利于促进对外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二个保护”即一要保护消费者利益,二要保护环境。

“一个符合和三个做到”即要符合使用要求,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又与有关标准协调配套。

此外,还规定了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要求,对标准进行复审,以确认该标准继续有效或应予以修订、废止。

制定标准是标准化工作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标准化管理的起点。推行标准化管理,首先要有先进的标准,要有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否则,就谈不上贯彻实施标准,更不能获得标准化的效益。因此,我们应该首先重视和做好各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制定标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和经济性很强的工作,一个标准制订得是否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直接影响到该标准的实施效果,影响到社会经济效益的大小。因此,林业标准制修订标准时,除了要遵循标准化原理外,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国情、满足要求的原则

我们制修订林业标准,主要是在我国贯彻实施,就应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地说,就是在技术先进的前提下,要适应我国的森林资源状况、林业生产与管理水平、自然环境条件,适合我国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要符合我国政治、经济法规政策等。

首先,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各地的森林资源状况、地理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如何使林业标准能适应它工作地的森林资源状况、地理气候条件,这是制定林业标准时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其次,标准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管理基础上的,标准的内容和水平要与我国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水平想适应,并能促进其不断提高。有些标准还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等国情有关,在制定标准时,都要具体分析,认真考虑,不可盲目照搬外来标准。

再次,制定标准还应充分考虑对标准本身质量的综合要求,即要保证标准的适用性。标准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要能保证标准化对象的适用性,如对于林产品标准,要充分考虑林产品的适用性,保证林产品能满足使用要求,提高使用价值;二是要提高标准制定质量,保证标准文本的适用性,以利于标准的贯彻实施。要保证标准的适用性,在标准立项时,要进行充分论证,明确制定该标准的目的、内容与适用范围,对于使用价值不高的标准不应列项。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做好调查研究,认真听取有关各方专家和代表的意见,保持标准制定过程的透明度、公正性和权威性。纳入标准的内容,要有可靠的依据。对有分歧的问题要经过充分的协商。对重要问题的几种方案,要反复权衡,必要时要进行试验验证。

(2)经济合理、易于操作原则

经济上的合理性是评价标准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林业标准,即要充分考虑其经济性,又要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作为重点进行论证。任何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都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因此,制定林业标准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而且要进行充分的经济性和生态安全分析,寻求经济上的合理性和生态上的安全性,把提高标准技术水平与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统一起来。

此外,任何标准的制定都是为了达到统一规范,所以,制定的林业标准必须便于操作,使标准能够得到切实的应用,否则标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目前,我国基层林业管理者和林农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还很低,因此,对于林业标准,要充分考虑其应用人群的层次以及应用的实际效果,在制定标准时,尽量通俗易懂,一定要把易于操作作为一条必须遵循的原则。

(3)时机适宜、利于发展原则

时机适宜就是指制(修)订标准时时机要适宜。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标准化对象也不例外。标准制定得过早,由于客观事物的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人们的实践经验也不丰富,制定出来的标准就容易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其技术指标、参数也不能考虑周全,因此就会约束甚至阻止事物的正常发展。反之,如果标准制定得过迟,由于事物向多样化的自由发展,又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不合理的品种、规格,给制定标准时的统一协调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给标准的实施带来阻力,而且实施标准后,又要给一些部门和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使一些已经发展成熟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得不到及时的总结、推广和应用,得不到应得的经济效益。

(4)保护为主、持续发展原则

我国林区面积广大,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都很差,林区经济发展迟缓,由于缺少科学的规划与政策引导,再加上林业发展社会化不足,森林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常常成为一对矛盾体。在林业标准化时,就要正视这一矛盾体,深入研究矛盾体内制约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提出科学解决这对矛盾的技术方法,做到生态与经济并重,实现林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资源数量不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林业产业发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3.3林业标准制修订方法 

(1)以社会发展为导向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人们的社会和谐、生态安全与市场化意识日益增强,社会和谐、生态安全与市场化原则将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要原则。以社会发展为主导,就是要充分体现林业标准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服务于社会发展,要坚持不断提高林业标准的社会发展适应性,维护生态公平与生态安全,还标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愿性的属性,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强化政府宏观管理

政府一定要从主导者的地位上退下来,成为标准战略的推动者。政府在把标准的主导权交还给社会的同时,要为标准化活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作为决策者,提出并实施林业标准化战略;作为管理者,引导制定有利于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标准;作为指导者,让权给林业企业或林农;作为服务者,通过优惠政策或资金支持,鼓励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向标准的转化。

(3)以林业企业和林农为主体

林农和林业企业是林业发展的主体,是标准的最终“用户”。在林业标准化活动中,要发挥林业企业和林农的主体作用。对于林业企业,一要积极开展本企业的标准化活动,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加以完善和修正,二要积极参加林业行业的技术交流活动和标准制修订工作,努力在林业企业利益和林业行业利益之间取得一致性,进而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行业竞争能力的全面提升。

(4)促进林业社会化

标准本质上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标准的制定和作用牵涉到社会各层面、各利益主体,因此要建立开放、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各方的意见充分反映到标准中去,兼顾到各方的利益,让全社会涉林方面都参与到林业标准化中来,共同林业标

准化的发展。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林业标准化,促进林业社会化,让林业发展融入社会发展主流中去,承担起维护生态安全与繁荣林业经济的主体责任。

(5)标准的废止与修订

我国林业标准标龄过长,不少林业标准亟需清理修订。按照我国已加入的国际组织公约和有关国际条例、国际惯例、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和我国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组织人力对现行标准进行清理,加快标准应废止和修订进度。

(6)加强林业标准的地方化

一般而言,地方政府主要是标准政策的执行者,一般不宜强化标准制定职能。但是,由于林业的区域性强的特点,一些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制定得可能不很具体,在各地方实施时,可能起不到很好的规范或指导作用,这就需要省级林业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在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因地制宜,以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为蓝本,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地方化,使之更适应于当地的林业生产实际。但是,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地方化时,不得违背原标准的宗旨和目标,偏离原标准的主导思想。

3.4林业标准制修订的程序 

标准是技术经济领域中的行为准则,是一种技术法规,法规的产生有其一定的法定程序,标准的制修订也有规定的程序,只有严格地遵循这些程序,才能保证标准的质量。在制修订标准的各个阶段中,应按规定的时间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如出现延期或撤消该项目,主办单位应及时提出申请报告,经标准归口主管部门批准方可生效。

林业标准的制修订,同其他标准一样,一般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计划阶段、起草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和复审修订阶段。

3.4.1计划

(1)项目计划

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计划都是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在、展望并预测未来标准化工作的客观需要,拟订目标,安排任务,制定措施后进行编制工作。

标准化的规划和计划,使标准化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使标准化的制修订工作有次序、有计划地进行,是确定标准项目的直接依据。在确定制修订标准项目后,应纳入国家、行业或企业的工作计划,付诸实施。

通常标准化工作规划按3年或5年编制,标准化工作计划按年度编制,其内容包括纲要或说明、标准制修订或实施项目、措施等三个部分。

(2)立项论证

立项论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新上的标准制定项目立项科学、正确、合理。立项论证要依据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标准体系表、标准化中长期计划以及上级关于编制年度计划的指导文件。立项论证要填写立项论证报告或项目任务书。立项论证报告或项目任务书的内容一般包括所制定标准的名称、制定目的和内容、国内外现状、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存在的关键问题及解决途径、有关各方对新上标准的意见、项目所需技术力量和参加单位、项目经费预算和计划进度安排等。

新上项目的立项论证工作一般由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根据上级要求组织。立项论证报告或任务书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查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协调,并根据经费情况进行综合平衡,确定新上项目,然后由主管部门编制,下达年度标准制定计划。年度计划中一般应明确标准名称、总的进度、当年进度、项目归口单位、负责起草单位、参加单位以及经费指标等内容。

3.4.2起草

(1)编写草案

承担标准制订任务的单位接到上级下达的任务后,要纳入本单位的计划,并按要求组织实施。首先要成立编制组,标准的全部起草工作主要是由标准编制组完成的。

标准起草是标准制订的实质性工作阶段,其工作内容因标准不同而异,大致工作步骤是: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制订标准编制大纲,确定编制人员分工,完成初稿并进行统编,进行必要的验证试验,起草编制说明,完成标准草案。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起草标准,要了解与标准有关的研究、设计、生产、管理、流通、使用等有关方面的情况,掌握所需的各种资料。因此,必须做好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这些资料一般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等文字性资料、标准化对象资料、其他标准等。

①文字性资料:主要是用以指导编制标准的有关法规、规章制度、标准和有关政策性文件。只有掌握了这些文件和资料,才能了解编制标准的依据和要求,保证标准的编制质量。

②标准化对象资料:主要包括标准化对象的历史情况、现状、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和标准化对象的技术数据。标准化对象的技术数据主要来自科学研究成果、生产和使用经验等。如果是修订标准,还应掌握原标准制定的档案材料和贯彻实施情况。从这些资料中,可以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使标准内容联系实际,并符合技术发展方向,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③其他标准:一类是与所制定标准的内容相同或基本类似的标准,对这类标准中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在制定标准时可以等同、等效或参照采用,或作为参考资料。另一类是与所制定标准内容相关的其他标准,这类标准,可能作为本标准的部分内容加以引用,也可能有些问题要与相关标准协调,因此,这类相关标准必须收集齐全。

(2)分析研究和试验,确定标准技术内容

标准的起草过程包含有大量十分重要的研究分析工作,要在充分分析研究或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标准技术内容,然后进行具体编写。由于具体标准化对象和原有工作基础不同,研究分析的内容和方式要视情况而定。一般应包括下述内容。

①分析标准编制任务的目的与要求:要根据立项论证报告、项目任务书或下达的计划,分析标准编制任务的目的与要求,明确标准的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并要分析该标准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与相关标准的关系以及外部约束条件。

②分析国内外有关标准和资料:要对收集到的各种标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与关系,掌握发展趋势。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确定采用的程度;对其他有价值的标准和资料,确定可参考采用的内容。

③研究确定标准编制原则和编制大纲:在上述两项工作的基础上,要确定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技术内容框架。一个标准化对象的技术特性很多,要将所有特性都列入标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究竟应该列入哪些特性,要仔细研究,抓住主要问题。要合理确定标准的构成,形成一个用以指导具体编制工作的标准内容大纲。

④确定具体技术要求和指标:这是标准制定工作的关键,也是协调各方面意见的焦点,确定标准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指标,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并广泛听取有关各方面的意见。

⑤进行必要的验证试验:由于标准的内容主要是总结、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资料和数据,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对于个别把握不大的问题,应进行必要的验证性试验。由于标准制定经费有限,应尽量少做或不做探索性的试验。对于非做不可的探索性试验,也应尽量结合其他科研工作进行,以便节省经费,避免浪费。

(3)起草编制说明,完成标准草案

在进行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标准草案的起草。当由几个人分头起草时,全稿要进行统编,各部分内容要反复协调。标准草案经编制组讨论通过后,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为了便于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编制组在完成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同时,要编写标准编制说明。编制说明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①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负责起草单位和参加单位和主要工作过程等;②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参数、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修订标准时,应写明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③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和结论,技术经济论证,与其技术经济效果分析;④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与国际或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分析,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⑤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⑥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⑦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意见;⑧贯彻标准的要求、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⑨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⑩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4)征求意见

为了使标准制定得合理,充分反映各方面的要求,标准草案(含编制说明)要征求有关研究、设计、生产、使用、管理、营销单位和高等院校等各方面意见,做到集思广益,避免片面性。征求意见的单位要全面、广泛,具有代表性,使标准具备全面贯彻实施的基础。标准草案征求意见时,应明确回复意见的期限,一般为1~2个月。可列出征求意见的表格,以利于对意见的综合整理。

被征求意见的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回复意见。如果没有意见,也应复函说明,逾期不复函,按无异议处理。对比较重大的意见,应说明论据或提出技术论证。编制组收到各方面意见后,应认真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整理、博采众长,对所提意见要提出采纳或不采纳的处理。对于采纳的意见,要纳入标准草案;对于不采纳的意见,要说明理由。所有意见的处理情况,要填写在《意见汇总处理表》中。

表4-2 意见汇总处理表

标准名称:负责起草单位:承办人: 年月日

根据所提出意见,对标准草案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即形成标准送审稿。标准草案的重大修改情况要补充到标准编制说明中。

3.4.3审查

标准是一种科学的规定,有些标准本身就是一项科技成果。标准中的技术内容是建立在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一切技术指标都是以科学的态度,经过认真的试验验证以后才能确定的。

标准审查是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受主管部门委托,组织专家和有关方面代表对标准送审稿进行讨论、协商和评价的过程,是标准制定程序中的重要环节。审查的目的是为发挥各方面专家和代表大集体智慧,以利于提高标准质量,以利于标准发布后贯彻实施。这一阶段工作包括:组织审查,按审查意见处理标准草案,最后完成标准报批稿。

标准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标准是否贯彻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与相关标准是否协调一致;②标准的技术内容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各项要求和指标是否协调,是否符合国情和科学技术发展方向;③标准的技术要求是否先进、可行、可靠、经济合

理;④标准的格式和表述是否符合标准编写的有关规定;⑤对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意见是否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实质性的分歧意见是否已得到了妥善解决;⑥标准编制说明中提出的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新旧标准过渡办法的建议,是否合理可行。

标准审查的形式分为函审和会审。函审可以节约经费,但各方面代表和专家无法交流意见和协商,其审查效果不如会审,会审可进行充分讨论和协商。实践证明,会审对提高标准质量的效果较为明显。究竟采取哪种审查形式,应根据标准内容而定。对于涉及面小、意见分歧不大的标准送审稿,宜进行函审;对于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技术经济意义重大、各方意见分歧较多的标准送审稿,宜进行会审。

标准经过函审和会审后,标准编制组根据审查意见和结论,解决遗留问题,整理标准草案,形成标准报批稿。对修改、补充的内容,要相应修改编制说明。对未获通过的标准草案,编制组要对实质性遗留问题进一步协调、补充和修改,然后提交第二次审查。

3.4.4批准发布

标准草案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审查通过并形成报批稿后,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发布,才能具有一定效力,成为正式标准。

标准批准发布的机构随标准层次而定,但其工作内容基本相同。批准发布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批准标准、标准编号、发布、归档、出版、发行。

在标准批准前,主管部门要对报批稿进行最后审查,其作用是从总体上确认能否批准发布。审查的重点是较大的原则性问题,审查的主要内容是:①标准的制定工作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报批材料是否完整,各项手续是否齐全;②标准报批稿是否符合立项论证报告或项目任务书中的目标与要求;③对前面讲述的审查阶段审查内容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复审;

④标准报批稿是否如实地体现了审查结论意见。

标准经审查通过后,报主管领导批准,然后编号、发布。标准制定过程的文件要按规定整理归档。批准发布的标准统一由指定的出版单位出版发行。

标准发布后,若发现个别技术内容有问题,必须做少量修改或补充时,需经审批部门批准。标准的修改是指在不降低标准技术水平和不影响产品互换性能的前提下,对标准的内容(包括标准名称、条文、参数、符号以及图、表等)进行个别的补充和修改,而不改变标准的顺序号和发布年代号。这样做,既能使标准的内容得到及时的补充和修改,以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的发展,又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标准修改、补充的内容从提出建议到审查通过,写出审查报告(包括审查单位和人员,审查的结论和依据等),再报送原批准单位。批准程序与制定标准的程序相同。对要修改、补充的内容,应明确其修改性质,如“更改”、“补充”、“删除”、“改用新条件”等。

国家标准的修改和补充内容,开始实施的日期,根据《关于国家标准修订、补充的暂行办法》规定,采用《国家标准修改通知单》的方式,在指定的标准化刊物上全文刊登公布。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的修改和补充,均可参照国家标准的修改、补充办法办理。

3.4.5复审修订

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一般不超过五年,企业标准一般不超过三年应复审一次,分别予以确认、修订和废止。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使标准的复审与修订期有逐步缩短的趋势。

标准的复审工作仍由所属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负责确认,应修订的标准由原标准制定工作组负责修订工作。

修订标准的工作程序与制定标准的工作程序相同,但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保证修订标准的质量前提下,简化程序中的某些环节。

3.5林业标准的快速制定程序 

GB/T16733《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与《采用快速程序制定国家标准的管理规定》规定了标准制定可采用快速程序,这是在正常标准制定程序(程序类别代号:A)的基础上省略了起草阶段(程序类别代号:B),或者省略起草阶段和征求意见阶段(程序类别代号:C)的简化程序。

快速程序适用于已经有成熟标准草案的项目。其特别适用于变化快的技术领域(如高新技术领域)。

3.5.1快速程序的类别

采用快速程序制定国家标准,从类别上分为B类和C类这两类。从项目的具体来源可分为五类,其代号以1,2,3,4,5表示。具体规定如下:

(1)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制定国家标准的项目,可采用B程序,项目代号为1,表示为FTP—B1;

(2)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制定国家标准的项目,可采用B程序,项目代号为2,表示为FTP—B2;

(3)现行国家标准的修订项目,可采用C程序或B程序,项目代号为3,分别表示为FTP—C3或者FTP—B3;

(4)现行其他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的项目,可采用B程序,项目代号为4,具体表示为FTP—B4;

(5)对于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制定项目,可采用B或者C程序,项目代号为5,表示为FTP—B5或者FTP—C5。

3.5.2快速程序的制定程序

(1)标准立项

依据《采用快速程序制定国家标准的管理规定》要求,填写《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报送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2)计划调整

执行过程中,如果需要调整,如快速程序转为正常或者正常转为快速的,应当填写《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调整申请表》,并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的要求进行。

(3)制定过程

快速程序制定标准,除规定的省略阶段外,一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GB /T 16733规定执行。

(4)标准报批

在《国家标准申报单》中,特别注意写明快速程序代码,并在编制说明中对前期程序做出说明。

3.6林业标准制定基本步骤 

(1)收集国内所有与标准化对象有关的各级标准文本,尽量多地收集与标准化对象有关的技术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

(2)收集与国际国外与标准化对象有关的技术法规、标准、规则、协议等;

(3)研究各级相关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标准体系表。林业标准体系表是一个包含林业生产经营各个领域中现有的和应制订的标准的全面蓝图,是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技术进步和保证生态建设工程质量的技术性文件,是推进林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产品开发、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优化生产经营管理、加速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标准化工作指导性文件。

(4)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制定标准。

开展林业信息化报告

关于开展公司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报告 能源林基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建议书

目录 1概述 (3) 背景 (3) 项目建设的意义 (3) 系统目标 (4) 1.3.1近期目标 (4) 1.3.1.1 数据库建设目标 (4) 1.3.1.2 系统建设目标 (4) 1.3.2中远期目标 (5) 1.3.2.1 数据库建设目标 (5) 1.3.2.2 系统建设目标 (5) 2 系统功能设计 (5) 能源林基地综合管理子系统 (5) 能源林基地辅助设计子系统 (6) 林业信息发布与服务子系统 (6) 三维显示与飞行子系统 (6) 3 系统软件配置 (6) 系统硬件配置 (7) 3.1.1服务器端配置 (7) 3.1.2客户端配置 (7) 3.1.3外设 (7) 系统软件配置 (8) 4 项目拟实现成果 (8) 数据库成果 (8) 软件成果 (9) 文档成果 (9) 5 国内外主要GIS平台比较 (9) 6 经费预算 (11)

1概述 背景 公司现拥有能源林基地多处,总计面积已350余万亩,目前主要采取纸质地图加电子表格的形式进行管理,管理方法落后,效率低下,难以实现数据的快速准确统计、查询和分析,公司也难以全面、直观掌握全国乃至全球能源林分布总体状况。 建议以“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集成应用为基础,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数据的处理、存储和管理,实时快速地提供各种统计结果,为企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信息资料和决策参考。 项目建设的意义 GIS与RS、GPS等现代获取数据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改进数据处理的方式,快速获取有关统计数据及图表文件,实现林业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利发展规划的制定,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林业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凯迪公司能具备自主的能源林基地的信息收集、管理、分析和造林辅助设计的能力,使得公司能源林基地管理达到自动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具体表现在: (1)可以节省二类调查、内业处理、外业调查、制图、更新的经费; (2)提高专题信息普查、制图速度、缩短内业时间,提高经营决策方案的工作效率;

标准化林业站实施方案

怀林〔2018〕号签发人:王友芳 关于上报怀远县标准化林业站建设 项目实施方案的报告 省林业厅: 根据省林业厅造林经营总站《关于编制2018年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林计函〔2018〕206号)及林造站〔2018〕16号《关于编制2018年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我局及时组织人员,认真开展细致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怀远县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现随文呈上,请审阅。 特此报告 附件:怀远县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2018年5月20日

怀远县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 实 施 方 案 怀远县林业局 2018年5月18日

怀远县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怀远县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主管单位:怀远县林业局 项目负责人:王友芳 项目建设地点:怀远县双桥集镇 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双桥林业站业务用房450平方米。 项目投资预算与资金筹建:项目总投资40万元,拟申请中央投资20万元,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20万元。 项目建设期限:2018年5月—2019年5月。 二、编制依据 1.《关于下达2018年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通知》(林计函〔2018〕206号) 2.国家林业局《乡镇林业工作站工程建设标准》 3.国家林业局《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检查验收办法》 4.《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三、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怀远县,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淮北平原的南端,东邻固镇、蚌埠、凤阳,南界淮南,西毗凤台、蒙城,北依濉溪、宿州。介于东经116°45′—117°09′、北纬32°43′—33°19′之间,总面积

建设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

建设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 一、现状 保证农产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和贸易公平,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合作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以此为目标,经过各有关方面的不懈努力,农业标准化工作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农业标准化体系基本形成。到目前为止,农业系统制定的国家标准已超过300项、行业标准达到900项、地方农业标准15000项,标准范围从原来只涉及少数农作物种子和种畜方面发展到了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农机、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基本涵盖了农业的各个领域,贯穿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2、农业标准化管理体制健全。国家农业主管部门设有专门分管农业质量标准化的机构(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都设有标准化管理机构。在技术方面,成立了全国性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技术归口单位20多个,负责对标准的技术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查。 3、农业质量监督体系从无到有。到目前为止,已经组建国家级质检中心13个,规划筹建部级质检中心179个,范围涉及农产食品和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农机以及生态环境、药残、安全等方面。这些机构中已有120家通过了国家认证。 4、农业标准化法规逐步建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农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规和规定,有力

地指导了我国的农业标准工作,也规范了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质检体系建设,使农业标准化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为依法行政,依法治农奠定了基础。 5、产品质量认证开始起步。参照国际上质量认证的通行作法,组建了中国水产品质量认证中心和中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中心。通过认真学习国外经验,如美国水产品认证体系HACCP,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认证体系,并在种子、饲料、兽药等一系列产品方面进行认证前的试点,准备摸索经验,扩大认证领域。 6、农业标准化受到社会重视。标准化的运用,大大地加强了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和先进技术的普及,规范了生产经营活动,又节约了成本,还完善了产品质量,这种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加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把加快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列为2000年工作的重点。 二、挑战 1、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长期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农产品全面短缺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产品供求正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问题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已经从资源约束转向资源配置和市场需求的双重约束。表面上看,这是生产量增加、消费制约、进口冲击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实质上与缺少标准化有很大关系。

乌苏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

乌苏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越来越取决于农产品的质量、品种、品质和流通,强化农产品质量意识,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是我市农产品闯市场、树牌子、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迫切任务。为有序、有效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根据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适应市场、服务企业,加强管理。目标是建立科学高效、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农业标准体系;建立面向市场、反应快速的运行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式工作模式。 二、主要任务是: (一)抓好农业标准制定和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一是选择一批具有我市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产品,制定地方标准。 二是逐步建立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办示范区取得经验和示范区的影响带动效应,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对现有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抓好示范带动,尽快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各乡镇配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可根据各自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对比国家、行业现行有关的产品标准科学选择、确定和组织一批农业标准示范项目的实施,先确定示范点,后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优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采用标准化示范方式,促进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用标准培训农民、使农民从标准中学到新的技术、技能、技巧、诀窍等,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二)尽快组织一批无公害农产品项目的生产和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这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突破口。目前,我市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要求,建立了四棵树镇万亩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八十四户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已确定了番茄、辣椒、毛芹菜、莴笋等四个符合标准的无公害蔬菜,并积极组织有关方面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申报工作,争取获得批准; (三)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监督体系。争取尽快把农产品检验监测网络建立健全起来。重点对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

全国林业信息化技术指南

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 (2008—2020年) 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内容广,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从技术层面详细阐明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核心内容、关键技术等,确保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标准统一、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特制定本指南。 一、总论 (一)总体框架基本构成 依据《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确定的“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结合林业实际需要,提出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基本构成和实现方法(见图1)。 内外网均按“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建设。内网基于内网基础设施搭建。外网基于电子政务外网基础设施搭建,同时根据建设需要也可利用互联网基础设施搭建。国家林业局和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建设本级“一站式”门户。 应用系统是实现各种服务的关键,分为应用服务和业务应用两个部分。应用服务系统包括资源共享、政务协同、辅助决策和公共服务等服务模式;业务应用系统包括业务类、综合类和公用类应用系统。 —1 —

—2 —图1 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基本构成

应用支撑是实现应用系统各种服务功能的技术关键,为应用系统之间无缝集成提供信息交换服务和业务协同支持。 数据库是实现各种服务的数据依据和来源。林业数据库包括专业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和信息产品库等。 基础设施是实现资源共享、政务协同、辅助决策和公共服务的物理平台。 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是顺利实现各类服务的保障。两者贯穿于应用系统、数据库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层面。标准规范体系主要是为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政务协同等工作提供技术准则;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主要是通过授权管理、数据保密等功能提供安全服务,以及通过信息化组织机构、人才队伍、运行机制建设等提供组织保障。 总体框架运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思想,选择主流、开放的架构体系,采用J2EE或DOT NET技术架构,来实现林业信息系统的横向和纵向集成,保障系统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 (二)核心技术 采用国际先进、成熟、符合主流发展方向的信息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同时,根据林业需求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以“3S”技术为代表的地理空间信息 —3 —

04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林业标准化研究4)

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林业标准学4) ——林业标准化研究之四 张国庆 (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 246300) 本文主要内容: 第一节林业标准体系要素 1.林业生产过程要素  2.林业生物特性要素  3.林业投入品要素  4.林业生产环境要素  5.林业管理要素  第二节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1.林业标准体系结构  1.1林业标准体系层次划分 1.2林业标准体系结构 1.3林业标准体系核心内容 2.林业标准化体系结构  3.我国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3.1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依据 3.2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对策 4.林业标准化体系的管理  第三节林业标准制修订 1.我国林业标准分类  1.1林业标准级别 1.2林业标准性质 1.3林业标准约束力

1.4林业标准分类 2.林业标准形式 3.林业标准的制修订  3.1林业标准化对象 3.2林业标准制修订原则 3.3林业标准制修订方法 3.4林业标准制修订的程序 3.5林业标准的快速制定程序 3.6林业标准制定基本步骤 林业标准体系属于标准体系中的子体系,林业标准体系从宏观描绘出了林业标准化活动范围和总体发展框架蓝图,能够反映林业标准发展水平,能够看出林业标准化的工作努力方向和工作的重点,为安排标准化工作提供主攻任务和依据。同时,通过林业标准体系框架蓝图可以提出需要制定的标准种类和数量,避免计划的重复性和盲目性,加快林业标准的制定速度,并不断完善,使林业标准体系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第一节林业标准体系要素 林业标准的产生与林业生产过程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项林业标准可以简单地认为就是某一个林业生产过程的要素化描述,对于复杂的林业生产过程,还可能是几个林业标准的并集或交集。因此,林业标准体系要素,可分解成林业生产过程要素、林业生物特性要素、林业投人品要素、林业环境要素和林业管理要素五个方面。 1.林业生产过程要素  林业生产过程要素主要包括:营林生产技术规程,生物灾害管理规程,林用设施建设技术规程,风沙治理技术规程,野生动物保护技术规程,森林公园建设技术规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技术规程,森林防火技术规程,野生动植物繁育技术规程,林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林产品包装和标识标准等。 2.林业生物特性要素  林业生物特性要素主要包括:林木花卉种子质量标准,林木花卉种子繁育(包括组织培养、转基因等)技术规程,野生动植物品种质量标准,野生动植物品种繁育(含转基因)技术规程等。 3.林业投入品要素  林业投入品要素主要包括:林用肥料(化肥、液肥、叶面肥、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产品质量标准、使用技术规程,林用农药产品质量标准、使用技术规程,林用机具产品质量标准、作业技术规程,野生动物饲料产品质量标准、使用技术规程,野生动物饲料添加剂产品标准、使用技术规程,林用兽药产品质量标准、使用技术规程,森林资源监测设备质量技术标准、

基层为民服务中心和工作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导手册

XX市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级全程代理工作站标准化建设工作 指 导 手 册 二〇一四年九月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整合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按照“五统一、六保障”要求,推进为民服务中心和全程代理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层级清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为民服务全覆盖,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市政务服务中心特编印《XX市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级全程代理工作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导手册》。 XX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目录 一、基础建设 1-1、名称统一 1-2、面积统一 1-3、上墙内容统一 1-4、窗口设置统一 1-5、规范办公及便民设施 二、组织机构 2-1、组织形式 2-2、运形机制 三、业务公文规范 3-1、补办件告知书 3-2、受理通知书 3-3、办理结果通知单 3-4、退回件告知书 3-5、代办事项登记表

一、基础建设 (一)、名称统一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为民服务中心名称统一为“XX市XXX(行政地域名)为民服务中心”。 各村、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点名称统一为“XX市XXX (行政地域名)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 名称牌匾要在正大门左侧显著位置竖排固定,其大小本着庄重、大方、美观原则设计制作。 (二)、面积统一 为民服务中心要尽可能设立在群众熟悉、办事进出方便的乡镇政府办公大楼一楼或靠近乡镇机关、临近街道的醒目地方,大厅面积不少于80㎡。 全程代理工作站要在村两委办公所在地,面积应不少于20㎡的1间办公用房。 (三)上墙内容统一 1、工作职责 为民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基层党建、社会保障、民政、财政、文化、土地、规划、农业、林业、卫生、计生、农机推广等为民服务事项;代理需上级审批的事项;对申请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等。 全程代理工作站:负责制定村(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负责为服务对象提供政策和

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只有真正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逐步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才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1.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即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科技兴农”的载体和基础。它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转化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它融先进的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使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是实现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建立健全涵盖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农业生产经营才有章可循、有标可依。农业标准化工程的核心工作是标准的实施与推广,是标准化基地的建设与蔓延,由点及面,逐步推进,最终实现生产的基地化和基地的标准化。 2.我国农业标准化现状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农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农产品总体上已经告别短缺状态,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中国农业生产进入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发展高产、优质及高效农业的新阶段。1996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标准化会议,提出农业标准化工作要以“两个根本转变”为指针,以加快“两高一优”农业为发展目标: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业监测体系为基础,狠抓农业标准和农业监测工作的实施: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典型示范,注重实效。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标准化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尤其需要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分级方面加快制定修订或运用国际标准,,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03年5月21日发布的《全国农业标准2003年-2005年发展计划》中提出如下目标:运用世贸规则和国际通行做法,加快中国农业标准的制修订速度,以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到2005年中国要进一步完善包括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计划还要求,2009年中国农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要从2003年的20%提高到60%以上,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880项:制修订地方标准9000余项;中国农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重点是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有害物质残留限量标准和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另外,有关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产地环境要求及加工技术规范等也在该计划之列。

勐捧镇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建设书

勐捧镇林业工作站标准化建设 项目建议书 前言 为适应国家投资改革的需要,健全、建立林业推广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工作站政策宣传、资源管理和保护、林业行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等职能和作用,巩固和保障各类林业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省、临沧市、镇康县加大了对基层林业站的投入力度,完善了林业站的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勐捧镇林业站在全县率先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工作。 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勐捧镇林业站的基础设施已经落伍,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建设需要。为此,勐捧镇林业站提出实施林业站建设建议,重点建设办公设施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林业站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为推动基层林业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一个新台阶起到积极作用。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基础建设的必要性 (1)、是提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客观需要 基层林业站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林业工作单位,长期奋斗在林业工作的第一线,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为林业发展作出

了巨大贡献,随着林业工作重的转移及各项林业工程的逐步深入,林业站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既要全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又要努力做好森林保护、林业管理、林木种苗建设、林业技术推广、林政执法、病虫害防治及森林防火等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勐捧镇林业站有了一定的改善。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勐捧镇林业站设施已明显滞后,基础设施简陋,缺乏必备的设备仪器,已有的设备也已陈旧、老化,严重制约了业务水平提高和工作能力的增加,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林业工作要求。林业工作站标准化建设项目,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也是完善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2)、是提升勐捧镇林业工作素质的需要 林业各项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勐捧镇林业站有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建设,可以发挥林业工作站的主力军作用,及时高效地完成各项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该项目建设,在完善勐捧镇林业站设备设施的同时,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业务能力、业务素质。 (3)、是保卫边疆的需要 勐捧镇地处边疆,保护好森林资源不仅是生态保护,更是天然屏障、绿色长城。 二、项目区建设的现状 1、地理位臵

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畜牧业生产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一家一户“小作坊”式饲养已逐渐被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所取代,国内外消费市场对畜产品提出安全、优质、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新要求,日益突出的畜禽生产污染成为阻碍畜牧发展的瓶颈,如何保留畜牧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产品质、量上有新的飞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循环发展?理性的思考告诉我们,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的基本前提,是促进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产业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解决畜牧生产污染、保障生存空问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畜牧业标准化发展 1前言 为加快我国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步伐,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全面阐述了我国建设畜牧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畜牧业标准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以及加强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等方面[1]。 目前,我国畜牧业标准管理机构基本健全,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畜牧业标准对于推动畜牧业技术进步、规范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标准化管理工作得到

加强。畜牧业标准管理体系基本建立[2]。畜牧业标准管理部门为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为技术支撑机构,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畜牧业标准的技术归口管理。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牧业主管部门也都设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管理机构,有些省成立了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畜牧业标准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3]。 2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禽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根本特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规划科学化、生产规模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企业化、防疫程序化、污物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发展规模养殖,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技术,实现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生态化[4]。 2.1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要求,支持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使之符合畜禽生长、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要求[5]。抓改造,就是要对已经建起来的粗放型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尽快改进和完善动物防疫和环保基础设施条件,确保符合疫病防控和标准化养殖要求。密度太大的规模养殖场,要下决心调减养殖规模,减少场内养殖数量,满足防疫工作需要[6]。 养殖小区是由传统分散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一种重要过渡形式,关键是要做到人畜分离、集中管理,切实解决好防疫配套和粪

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林业标准化工作,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林业标准化工作,包括制定和修订林业标准,组织实施林业标准,对林业标准的 验、检验方法以及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八)森林防火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求,森林、野生动植物检疫、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九)数字化林业和信息化管理技术要求和方法;(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技术要求;(十一)森林风景资源调查、规划、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十二)其他需要统一的林业技术要求。第四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可制定林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一)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者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二)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包括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技术 准;(九)林业生产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标准。上述标准以外的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类型。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需要强制的,为全文强制;标准中部分技术内容需要强制的,为条文强制。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林业企事业单位应当将标准化工作

纳入本部门、本单位的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标准化意识。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第七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林业标准化工作的管理、监督和协调。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和修订林业标准化规章和制度;(二)编制林业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组 负 实施的具体办法;(二)编制林业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三)组织拟订林业地方标准;(四)组织开展林业标准化人员培训;(五)组织实施林业标准并监督检查;(六)组织、指导林业标准化示范工作;(七)指导下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第九条设区的市、自治

标准化站区建设实施细则(文件版)

附件:标准化站区建设实施细则 第一章站区综合管理 一、工作目标 1、做好房、水、暖等设备管理,做好食堂、公寓、绿化、环境卫生等服务管理,做好汽车运用及安全管理。 2、不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不发生一般以上汽车交通事故,不发生锅炉停暖及停水等设备故障。 3、站区综合考核得分达90分以上,后勤服务满意度达80%以上。 二、组织与职责 1、组织 2、站区职责(见附件) 3、站区后勤各岗位职责(见附件) 三、管理文件

1、安全及预案管理内业资料 (1)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手册 (2)本质安全体系管理手册 (3)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整改表、防火检查、防火培训(4)群安员总结、群安员考核、安康杯活动记录 (5)安全例会记录 (6)后勤设备、设施防寒防冻应急预案 (7)后勤设备、设施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8)供暖设备运行故障应急预案 (9)供水管线爆管抢修应急预案 (10)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1)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12)电梯困人应急预案 2、制度管理模块内业资料 (1)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食堂管理办法 (2)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房屋建筑物管理办法(3)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给排水使用管理办法(4)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锅炉使用管理办法(5)朔黄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土地管理办法 (6)朔黄铁路公司绿化工程病虫害防治方案 (7)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8)分公司管理办法等

四、执行记录 1、基础台账 (1)固定资产台账 (2)低值易耗品统计表 (3)铁路征地竣工图 (4)地界桩表 (5)房屋建筑物设备平面布置图(6)安全阀、压力表校验复印件(7)锅炉定期年检报告复印件(8)司炉工操作证统计表 (9)站区锅炉设备维修计划(10)站区给排水设备检修计划(11)站区房建设备维修计划2、考核记录 (1)建筑物技术状态评定表(2)给水所考核评定表 (3)锅炉房考核评定表 (4)给排水设备完好率汇总表(5)锅炉设备完好率汇总表(6)锅炉安全运行率汇总表(7)锅炉整修质量评定表 (8)锅炉保养质量评定表

宣恩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宣恩县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 (讨论稿 为推动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用标准化的理念来管理和规范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竞争力,创名优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全面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决定》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围绕我县规模农产品、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突出茶叶、蔬菜、果品、中药材、生猪、烟叶等主导产业,抓住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流通环节三个重点,健全农业标准、农业监测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三大体系,实施“放心农产品”工程,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格局,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优势产业,创名优品牌, 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财政增长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二、工作目标 坚持“ 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实施” 的原则 , 建立三个体系, 结合我县新型工业经济建设和质量兴县规划, 以主导产业建设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 重点抓好中药材、干鲜果、茶叶、大米、烟叶、蔬菜等农业标准示范区建设。 (一优质大米产业:以珠山粮食购销公司和沙道粮食购销公司为依托,重点抓好覃家坪贡米、木龙寨大米两个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二中药材产业:以民丰药业、汤木瓜等公司为依托,主要抓好椿木营竹节人参、七叶一枝花、木瓜等名贵药材的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三茶叶产业:以伍家台贡茶总厂为依托, 主要抓好万寨、晓关、椒园、长潭河等茶叶种植区的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四烟叶:以县烟草公司为依托,重点抓好各烟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数字林业”信息化建设简述

“数字林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1概念 1998年1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以后,国内外对此都做出了积极的响应。专家们针对我国的情况又具体地提出了“数字中国”、“数字海洋”、“数字都市”以及“数字林业”等相关概念。 1.1“数字林业”的定义 国家林业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的决定中提出,要全面建设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六项林业科学技术工程(即:①集中力量组织实施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②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③森林生物种质资源爱护与利用、④林业生物产业进展、⑤数字林业、⑥林业创新能力建设)。这六个科技工程中,其中一项是数字林业科技工程。 “数字林业”是在“数字化”理念的基础上于2001 年由国家林业局提出的,其概念被明确为“系统地猎取、融合、分析和应用数字信息来支持可持续森林经营治理的科学、技术和艺术”。 1.2“数字林业”的内涵 “数字林业”要紧有三方面的涵义,一是基于3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林业信息数字化;

二是对这些数字信息的储存、处理、传输和应用;三确实是林业部门政务信息化的实现。 2“数字林业”总体框架 依据2008年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修订稿(2008-2020年))的内容描述,提出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内、外网都采纳“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结构,“四横”为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和应用系统,“两纵”为支撑“四横”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综合治理体系,如下图: 2.1框架讲明 (1)内外网:通过门户实现内容治理、内容展示,实现个性化界

面; (2)应用系统:是实现各种服务的关键,分为应用服务和业务应 用两个部分; (3)应用支撑:是实现应用系统各种服务功能的技术关键,为应 用系统之间无缝集成提供信息交换服务和业务协同支持; (4)数据库:是实现各种服务的数据依据和来源; (5)基础设施:是实现资源共享、政务协同、辅助决策和公共服 务的物理平台; (6)标准规范体系:要紧是为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政务协同等 工作提供技术准则; (7)安全与综合治理体系:要紧是通过授权治理、数据保密等功 能提供安全服务,以及通过信息化组织机构、人才队伍、运行机制建设等提供组织保障。 2.2重点介绍 2.2.1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分为应用服务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两个部分。 (1)应用服务基于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以信息资源共享服 务、业务协同服务、辅助决策和公众应用服务等形式,通 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门户为各类用户提供共享服务。应

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蒋万里

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蒋万里 发表时间:2019-08-29T16:57:24.98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1期作者:蒋万里[导读] 我国需要完善、改进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战略,创新林业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可以为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牡丹江市五林林场黑龙江牡丹江 157009 摘要:目前,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经过很多不同的发展阶段,本片文章主要就是分析其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找出一些能够加快我国林业工程标准化建设的相关对策,提高林业工程的质量要求,促进我国林业工程朝着目标的方向前进。关键词:发展阶段;相关对策;质量要求;分析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正处于非常时期,与此同时也将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它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不仅起着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还将会对于我国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目前阶段,我国需要完善、 改进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战略,创新林业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可以为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遇到的难题 1.1建设的重点发生改变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于生态环保的理念也正在发生改变,新形势下对于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标准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林业工程建设不仅要发挥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还要同时兼任着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重担。在这种形势下,我国要加强对于林业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为加快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提高有利的投资支持,特别是伴随着目前国家林业工程建设的全面开展,更是为林业工程建设添加出另一个不同之处,其已经不在单单局限于材料的生产,还正在向着别的目标开始发展,如:生态林业的建设和维护措施等,为其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发展做出更加有利的条件。除此之外,由于初期的林业工程建设具有建设时限较长、范围比较广以及在刚起步建设时比较容易受到别的因素的影响等特点,更是对我国林业建设的标准化带来很大的难题。 1.2新时代下带来的挑战伴随着我国新时代的来临,林业生产的模式也正在慢慢转向全球化的方向开始发展,竞争环境也是愈演愈烈,我国林业的生产行业要想在全国林业发展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按照国际市场的规则以及要求来进行,但是,如今我国林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太过于传统化,没有办法更好的与国际市场相衔接,以至于使得我国林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弱势的状态,这样对于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标准化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1.3林业建设工程的标准不够和谐林业的发展与别的行业不一样,林业涉及到的方面很广,与之相连的行业也有很多,所以,我国为将林业的发展带上正规,再林业建设标准化方面一共划分出两种标准,分别是产品标准和工程标准,不过随着时间慢慢的流转,我国林业的发展模式逐渐向着规模化以及统一方面进行发展,两者之间的联系也随着时间的变化变得越来越紧密,这样会在林业今后的发展中严重受到这两种标准的影响,使得二者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最后还将会产生无法正常配合的局势,所以这对于我国林业工程标准化的建设同样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二、加强我国林业建设标准化的相关建议 2.1明确林业工作的重点如果想要有效的加强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标准化,就必须要明确新形势下我国林业建设的重心,细化来说,就是要侧重于生态林业的建设,加强上级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的重视,制定出相应的体制,主要围绕绿色、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拟定,为生态林业的管理做出良好的基础保障;另外还要以国家重点林业保护区为标准化建设的模范工程,为其他地区的林业生态建设起好相应的带头作用;除此自外,还要为一些常规林业工程建设的相关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及修改,使其争取做到与我国专业化的工程建设相适应,不断优化我国林业经济的内部结构,早日实现将林业工程建设的经济性与生态性相结合,使二者共同进行发展。 2.2建立完整的林业工程标准化制度林业工程标准化制度是建立在不同标准之间的关系基础上的,它是一个比较完整标准制度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现在发展进行模式制定的标准制度,另一个是根据未来发展所需来制定的标准制度。在建立林业工程标准化制度中,首先要对林业工程建设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且还要对它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分析以及科学性的划分,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立的标准化制度更加具有科学以及合理性。伴随着林业工程内部发展的不断增强,现在已经不在局限于林业相关产品的培育、研发以及生产,同时也增添湿地的维护以及沙漠的治理等相关的绿色生态保护功能。在建立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的同时,还要给其融入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使其具有合理的层次结构,实现完整的林业工程标准化制度的构建,达到其构建的相关目的。 2.3加大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研究与分析林业工程标准化的建设只有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支持,才能令其显示出特有的科学性以及严谨性,要想保证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实效性,唯有通过进行相关的科学实践以及制定相应的标准化机制为基础。详细来说,就是要加大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研究与分析工作,采取不定期的召开与林业工程建设有关的会议,以不同阶段下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面临的挑战为目标,通过科学性的研究分析出与之相对应的任务以及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措施,确定出不同阶段应该关注的工作重心。另外,还要不断的研发出与林业标准化建设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等,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最后,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将相关的理论应用到实验中,只有进行不断地研究分析,才能创新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进而推动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 三、结束语目前,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对于我国经济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我国林业工程在建设中只有敢于挑战所要面对的难题,以及对相关问题解决及时做出归纳总结,才能提高我国林业工程建设能力以及其质量水平。参考文献:

林业工作站职责

篇一:林业工作站工作职责 一、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宣传与贯彻执行《森林法》和林业方针、政策,了解和反映群众在发展林业生产中的要求和问题; 二、协助镇委、镇府制定林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和组织农村集体、个人开展各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 三、按照上级林业部门的安排,配合林业调查设计单位开展林业资源调查工作,负责造林检查验收、林业统计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掌握本站辖区内的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情况; 四、核定并落实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年度采伐指标,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授权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依照有关规定检查、监督本镇的林木采伐,木、竹运输和销售; 五、协助有关部门的调处山林纠纷,查处毁林案件,维护森林资源的安全; 六、传播林业科学技术,总结和推广林业生产先进经验,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收林业专项基金和其它收费,协助上级主管部门管好用好当地各项林业资源; 八、承办镇委、镇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篇二:林业工作站主要工作职责 一、做好辖区内的林政资源管理工作,做好伐前、伐中、伐后的检查工作,防止盗伐、滥伐森林和违章运输木材的现象发生,同时要认真做好辖区内、局授权范围内的林业行政案件的查处工作,构成立案标准的案件要及时上报并协助有关单位查处,同时要认真做好竹木成品、半成品及竹子等林(副)产品的规费征收工作; 二、做好辖区内的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加强火源管理,防止山火发生。一旦发现山火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县防火办报告,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并要积极做好山火案件的查处工作; 三、全面完成采种、育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更新与中幼林抚育任务,并达到质量标准;按技术规程做好年度造林自检工作;按规定、按计划做好授权范围内的林木采伐设计工作,对不遵循调查设计技术规程造成超砍的,按规定追究设计人员的责任; 四、做好辖区内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与防治工作; 五、完成县林业局和乡党委、政府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篇三:乡镇林业工作站职责 一、由县级主管部门受权履行国家有关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协助乡政府林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和指导农村集体个人开展各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

如何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如何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程序、方法。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建设 引言:三农问题一直本届政府工作的重点,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民收入永远是政府的重点工作。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是选取一个点,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个区域,由示范区起到龙头的带动作用,带动农业的发展,使农业发展呈现一个新的局面。本文作者将从如何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出发,讨论示范区的建设与预期效益。 1.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概念与建设目的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指围绕农、林、牧、副、渔业特定项目以示范推广农业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组织管理完善的农业生产、加工、经营和管理的区域。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目的一是发挥示范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尽快带动本地区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促进本行业生产、加工、经营和管理过程进入标准化状态,逐步改变人们的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和思想意识。二是用农业标准化促进我国农业向市场化快速转变,使农业走向新的集约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道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农业产业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围绕“选好一个项目,建好一套体系;形成一个龙头,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积极培育“标准化农产品”的市场品牌,实现农产品质量的真正安全。 2.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方法 2.1建设示范区前的筹备工作 在接到示范区项目实施的批准文件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围绕示范区任务书所确定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2.1.1筹备与启动会议 示范区项目启动。项目所在地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协助/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尽快召开一个准备充分的启动大会,将示范区项目的内容和任务及时向相关各方进行通报,同时成立项目启动筹备小组,协商示范区建设的启动事宜,做好项目启动准备的各项工作。 2.1.2 出台相关文件 第一次会议需要以当地政府文件形式出台相关制度,具体包括: (1)示范区建设的规划安排 (2)确定示范区建设的机构和成员名单 (3)相关部门的任务分工与协调工作机制 (4)示范区建设的配套经费落实与资金管理办法 (5)示范区管理、监督检查与激励制度 (6)示范区建设的其它必要制度 2.1.3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与办事机构 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地方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技术监督、农业等有关部

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1-06-07 来源:未知信息录入人:admin 访问次数:61次国家林业局于2009年启动了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采用资料分析法、座谈讨论法、问卷调查法、态势分析法、价值工程研讨法、国际案例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林业信息化的发展态势、战略定位、需求分析、战略设计、战略内容、战略重点、优先行动、战略保障和发展测评体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林业信息化进行了规范定义,明确了林业信息化的内涵,为统一认识奠定了基础;对林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客观深入的剖析,为下一步工作明确了努力方向;明确提出了中国林业信息化的战略定位,对规范表述林业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系统提出了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框架、战略目标、实施策略、战略内容、优先行动、战略保障等,对确定全国林业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和推进进度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发展现状 (一)林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林业信息化是指在林业各个领域应用信息技术,采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促进生态建设、林业产业、生态文化和行政管理的科学发展,带动林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它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林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从范围上看,林业信息化涉及到林业的各个领域;从手段上看,林业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内容上看,林业信息化是采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从目的上看,林业信息化是促进生态建设、林业产业、生态文化和行政管理的科学发展;从本质上看,林业信息化是带动林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二)国外现状。从全球来看,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人类社会正快步迈入信息化新时代。据《2009—2010年度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显示,美国、加拿大、瑞典、丹麦、新加坡等国都在强力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建设,从而引起全球范围的网络文化大变革。2008年美国大选,政治类的网站成为用户量增长最快类别之一,其用户量增加了43%,达到1200万。55%的成年人会利用网络了解大选情况,在网上搜索政治新闻,查看竞选人的背景,获知竞选人的辩论题目等。 欧盟推动电子政务一体化,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