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固体界面间接触导热的机理和应用研究2000

固体界面间接触导热的机理和应用研究2000

固体界面间接触导热的机理和应用研究2000
固体界面间接触导热的机理和应用研究2000

固体界面间接触导热的机理和应用研究

Ξ

赵兰萍 徐 烈 李兆慈 孙 恒

(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上海 200030) 摘 要 固体界面间的接触导热在许多高技术应用场合具有重要的应用背景。从接触热阻的形成机理出发,概述了接触导热机理研究的发展过程,论述了应用研究的内容和现状,提出了几种增加和减小接触热阻的方法,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主题词 接触导热 机理研究 应用研究

1 前 言

在当前众多的高技术应用中,经常涉及到小冷量(毫瓦级)电子器件的冷却与加热、高能热流密度的冷却、高效绝热结构的安置等应用场合。而这些场合的冷却或绝热效果主要取决于固体界面间的接触热阻。如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散热,卫星探测器中红外元件的冷却、辐射制冷器与探测元件之间的热耦合、杜瓦(或制冷机)与负载的耦合以及恒温控制中对某些微元器件的加热等都是通过固体接触导热实现的;另外,对于空间站和通讯卫星等宇航器的电力和能源系统,由于受尺寸和重量的限制,要求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但为了保证其温度适中,必须具有低热阻的散热通道。在未来的空间站,也将有类似结构将高达100kW 的热量传出。固体界面间的接触热阻还是制冷机直接冷却超导电气系统的关键技术。而对于一些高效绝热设备,我们则希望通过增大固体界面间的接触热阻来提高绝热效果。

研究分析表明,接触导热是一个受材料热物性、材料机械特性、材料表面性质、表面粗糙度及负载、温度、介质和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的非线性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涉及到粗糙表面的微观描述、材料的形变理论、接触导热等多个领域。由于材料的广泛性和应用环境的复杂性,通过试验测出每种材料在各种环境下的接触热阻是不现实的。深入研究接触热阻的形成机理,从理论上探求接触热阻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应用场合的需要展开接触导热的应用研究,达到预测、增加或减小接触热阻的目的,是制冷、低温、航天、机械和电子等领域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000年第4期

低 温 工 程No 14 2000总第116期CRY OGE NICS Sum No 1116Ξ本文于2000年4月9日收到。赵兰萍,女,33岁,博士生。

03低 温 工 程2000年

2 接触导热的机理研究

研究表明,即使两固体界面接触压力达10MPa,实际接触面积仅占名义面积的1%~2%,当热流通过界面时,这种接触的不完全性导致了热流的收缩,从而产生了接触热阻。

分析接触导热的机理,其理论研究包括粗糙表面的微观形貌分析、固体材料的微观形变分析及接触导热分析三个方面。上述三方面中任何一个的发展都会对接触导热的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

211 粗糙表面的微观形貌分析

接触热阻的理论模型是粗糙表面形貌模型、形变模型和导热模型的组合。不同接触热阻的模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表面形貌的处理。

可以说,1957年Longuet2Higgins将随机过程理论引入海洋表面形貌的开创性研究,使得粗糙表面形貌的研究进入了理论研究的实质性阶段。而1966年,G reenw ood和Williams on[1]提出的对粗糙表面进行统计学描述的思想,则使得表面形貌的简单描述成为可能。之后所建立的绝大多数表面形貌模型都是在G2W形貌模型的基础上修正而得到,如McC ool[2]将G2W模型和随机过程理论相结合,得到了用功率谱矩参数表示的修正G2W模型。这类模型所用参数均属于统计学范畴。

然而,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表面形貌参数都明显的受仪器分辨率的影响,所以用这些参数确定的表面并不是唯一的。研究者们自80年代起,开始寻求与尺度无关的粗糙表面表征参数。分形理论作为一全新的数学理论,在处理无序问题背后的有序性上有其独到的见解。Majumdar[3]等于1990年提出了粗糙表面的分形模型。他们认为,实际的粗糙表面是随机、多尺度且无序的,粗糙表面可用分形维数等与测量仪器的分辨率无关的参数来表示。之后,又有许多研究者涉足粗糙表面分形研究。表面分形模型的出现让人眼睛一亮,但分形理论在粗糙表面中的应用尚需做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首先需找到一种唯一确定分形参数的方法,并找出它与传统的评判体系之间的关系;其次,工程表面是否分形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建立一个能正确描述表面特性的形貌模型无疑是建立接触热阻模型的关键。现代计算机与数字技术的介入,为准确描述粗糙表面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212 微观形变模型

接触热阻的产生是粗糙固体表面间不完全接触所造成的热流收缩而导致的。热流收缩的程度取决于实际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点的分布和尺寸,而这些参数则主要取决于载荷的大小。确定载荷与实际接触面积的关系,正是形变模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决定接触热阻的最主要因素。

由于接触形变在摩擦、磨损、接触导热和接触导电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60年代开始至今,许多基于粗糙表面的形变模型相继推出。这些模型大致可分为弹性和塑性两类:

经典弹性接触模型,即微凸起模型,最早由G reenw ood和Williams on[1]于1966年提出。他们根据其形貌模型的假设,假定微凸起所发生的形变为完全弹性形变,微凸起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用Hertz弹性接触理论对实际接触面积与载荷大小间的关系进行了计算,发现它们近似成正比关系。并提出了判断形变类型的塑性指数概念,指出塑性指数的大小仅与表面

形貌和固体材料的机械特性有关,与载荷大小并无关系。塑性指数的概念是在接触理论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弹性接触模型在载荷较大的情况下并不成立。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即使接触载荷再小,总有某些微凸起达到它们的弹性极限从而发生塑性形变。随着载荷的增加,发生塑性形变的微凸起的数量也增加。另外,在接触过程中,相邻微突起之间也必然发生作用。

经典塑性接触模型最早由Abbott 和Firestone 于1933年提出。根据这一模型,一粗糙表面与一理想平整表面接触时发生的形变大小等于未发生形变的部分在于平整表面接触界面处的截面积。实际接触面积被简单地认为是粗糙表面接触前的轮廓在与平整表面相接触界面处的截面积。对于经典塑性接触模型,其最大的缺点在于将发生形变部分的体积随意消失。而Pullen 和Williams on [4]却发现,发生塑性形变时,由于塑性流动,非接触部分的高度会由于接触部分的塑性形变而均匀上升,体积由于未接触表面的体积增大而得以守恒。而在载荷较小或中等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微凸起发生的是弹性形变。因而用塑性形变模型,必然导致接触面积预测值的偏大。

实际情况是,粗糙表面既有弹性形变又有塑性形变,还有弹塑形变。由于微突起形状和分布的随机性、接触过程中材料硬度的改变以及微突起之间的相互作用,接触过程极为复杂。表面的统计特性不仅决定了接触点的个数和接触点尺寸,而且决定了接触的形变类型。此外,形变类型还与表面状况、材料的机械特性、形变历史以及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近几年来,在表面接触的研究邻域,数值计算是一种新的趋势。数值计算能考虑微突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用不着假定微突起的形状、分布以及发生形变的类型。但是,纯数值计算有可能将接触研究陷入与实际脱节的境地,如能将实际测定的形貌与数值计算结合起来,表面实际接触状态的预测将成为可能。

213 接触导热模型

1969年,C ooper ,Mikic 和Y ovanovich [5]提出了关于微凸起接触导热的单通道导热模型。他们根据温度在接触界面处的分布,列出了温度场函数和相应的边界条件,求出了单点接触热阻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分别根据多点接触时,接触点的分布为理想分布和非理想分布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个有实用价值的关于接触热阻的关联式。C MY 模型是接触热阻研究中应用最广的导热模型。

H olm Tube 模型[5]最早是由H olm 于1958年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两个半无限体相接触,产生接触点的数目为m ,接触面的半径为c ,所有的接触点被一半径为g 的圆周所包围,这时的接触热阻是m 个接触点的接触热阻之和加上半径为g 的单接触点的接触热阻。

Majumdar [6]于1991年提出了接触热导的分形网络模型。其建模的思路是:粗糙表面上的峰谷分布与地球表面上山峰、峡谷和岛屿分布规律相同;每个接触点都对通过界面的热流产生热阻,粗糙表面的每个微突起可以看成是较小微突起以自相似方式堆积在一系列较大微突起之上,此热阻即为这一系列热阻的串联值;由于在接触面上有许多的接触点同时存在,表面总热阻为各点热阻的并联值。从而得到一个复杂和无限的热阻网络,由于运用了粗糙表面的自相似现象,使得网络的复杂性大大减小。接触热导与负载的指数成正比,此指数则是表面分形维数的函数。此模型较好地解释以往研究中接触热导与载荷的指数关系问题。

将不同的形貌模型、形变模型和导热模型相结合,G reenw ood ,Mikic ,C MY,Mawaid 等分别建立了接触热阻的计算模型。但是,由于表面形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模型的局限13第4期固体界面间接触导热的机理和应用研究

23低 温 工 程2000年

性也十分突出。

3 接触导热的应用研究

311 同心圆柱套筒间的接触导热研究

同心圆柱套筒间的接触导热现象普遍存在于翅片管换热器、核反应对燃料元件等应用场合。与平面接触不同的是,界面间的接触压力主要取决于圆柱膨胀状态的不同,因而通过界面的热流、材料随温度的膨胀特性、初始界面形貌和接触状况是接触热导的影响因素,在结构和材料一定的情况下,热流起主要作用。总的趋势是,热流增加,接触热导也随之增加。由于测量等方面的问题,此类研究的实验难度较大。理论研究的复杂性也大于平面接触[7]。312 堆积多孔床接触热导的研究

在低温绝热场合,堆积多孔介质间的接触热阻决定了绝热的效果。堆积床的当量接触热阻取决于绝热介质的尺寸、材料和堆积的方式,当然还有所处的气体环境。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当量接触热导随着介质尺寸和堆积床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从发表的文献看,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现有的实现关联式主要针对金属粉末,绝热堆积床的实验研究还有待加强[8]。

313 多层结构接触热导的研究

真空多层绝热为高真空绝热的主要形式,在低温介质的贮存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研究表明[11],在一定的接触载荷下,绝热层的接触热阻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与每层厚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在大型发电机组中,定子也为多层结构,与真空绝热不同的是,此时层间气体对接触热导起了显著的作用,当量接触热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气体的热导率。此时,卸载过程载荷的延迟效应现象异常显著。考虑载荷、温度和材料硬度等因素,Babus和Fletcher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实验研究,并得到了一定条件下的实验关联式[9]。

但现有多层结构实验关联式适用范围极为有限,如能在研究中将每层的粗糙度等参数考虑在内,可将其适用范围拓宽。理论和实验证明[12],经过绝热粉末处理后的多层绝热结构其绝热效果将进一步提高。

314 表面氧化层对接触导热的影响

表面氧化层普遍存在于金属表面,由于氧化层的热导率一般比母体金属小一到二个数量级,而硬度又大于母体金属,因而其存在将导致接触热阻的增加。一般来说,氧化层的厚度很少超过1μm,因而对于宏观上不平整、带波纹度的表面来说,几乎不产生影响,而对于平整表面来说,其影响将是显著的[10]。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接触热阻的准确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15 试验研究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在接触热阻的试验研究中,有两个重要的现象:反复加载情况下的“hysteresis”现象[13] (卸载过程的接触热阻小于前次加载过程的接触热阻)以及不同金属或具有不同表面形貌的同种金属在不同方向热流作用下的“thermal rectification”现象[14],即热流方向不同,接触热阻不同的现象。对于“hysteresis”现象,三种可能的解释为:初次加载时的塑性形变、低温下清洁表面之间的冷焊、金属硬度随温度上升和载荷持续时间增加而降低,这种现象可用来作为减小接触热阻的一项措施[13]。而对于“thermal rectification”现象,特别是具有不同表面形貌的同种金属之间接触时的“thermal rectification”现象,可以合理配置接触表面,达到减

小或增加接触热阻的目的,这在热交换器设计和空间热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微电子领域也有其潜在的应用前景。

4 增加和减小接触热阻的措施

展开接触导热的研究,目的之一是对实际应用场合的温度场进行预测,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在很多情况下则是为了达到增加和减小接触热阻的目的[15~17]。

减小接触热阻的措施包括:

(1)采用当量导热系数和硬度比值大的接触对。

(2)在接触界面填充导热系数大、硬度小的金属箔(如铟),以增加界面间的实际接触面积。一般情况下,采用此方法将使接触热阻减小2~3倍。对于特定材料和形貌的表面来说,存在一金属箔最佳厚度,大于此厚度,接触热阻反而增大。此厚度一般与表面均方根粗糙度相当。

(3)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镀上导热系数大、伸展性好的金属,如金、锡等,相应地,镀层厚度也有一最佳值。此法效果较好,在电子工业中应用较多。

(4)在接触界面填充导热脂,但在低温场合,有时由于导热脂的玻璃化转变,反而会增加接触热阻,因而应根据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脂类。

(5)利用载荷的“hysteresis ”现象,在使用前对界面实施过度加载,利用材料的形变理论使界面发生尽可能多的塑性形变。

增加接触热阻的方法包括:

(1)在金属表面镀上陶瓷等隔热材料,增加界面绝热效果。

(2)在界面间填充硬度较高、粗糙程序较高的金属网格。

(3)对于多层绝热结构来说,对金属层进行绝热粉末的预处理。

5 接触导热研究的发展方向

511 机理研究

在表面接触导热的研究领域,有三种研究方法:第一种是实验研究;第二是理论模型的研究;第三则是数值模拟技术。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实验研究费时费钱,理论研究则有可能越搞越复杂,而数值模拟技术在接触研究中的应用有可能会脱离实际。所以,有必要在三者之间作一平衡。但数字模拟技术由于其经济性可能会领先发生,数字技术发展到现在,研究者们已经可以用赫兹弹性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对表面的每一个点进行分析研究而不用作预先的形貌形变假设。

512 应用研究

同心圆柱套筒间的接触导热是换热器优化设计的基础,也是核反应堆正常运行的保障,这方面研究在理论和实验上均应加强,特别是界面形貌与接触热导的关系上。集成电路的微型化趋势,新型芯片材料和环氧材料间接触导热的实验研究日显重要,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微电子工业的发展速度。金属铸造、成型等加工过程中接触导热的研究,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点。随着航天工业和高温超导研究的发展,展开针对低温环境和超导材料的研究可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并改变数据极为缺少的现状[18]。材料工业的发展,又对接触导热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复合材料如金属陶瓷的研究在许多领域具有应用背景。

33第4期固体界面间接触导热的机理和应用研究

43低 温 工 程2000年

参考文献

1 G reenw ood J A,W illiams on J B P.C ontact of nominally flat surfaces.Proc R oy S oc(London),A295(1966),300~319

2 M cC ool J I.C om paris on of m odels for the contact of rough surfaces.W ear,1986,107:37~60

3 M ajumdar A,T ien C L.Fractal characterization and simulation of rough surfaces1W ear,1990,136:313~327

4 Pullen J,W illiams on J B P.On the plastic contact of rough surfaces.Proc R S oc Lond,A327(1972),159~173

5 C ooper M G,M ikic B B,Y ovanovich.Thermal contact conductance.Int J Heat M ass T rans fer,1969,12:279~300

6 M ajumdar A,T ien C L.Fractal netw ork m odel for contact conductance1Journal of Heat T rans fer,August1991,113:516~525

7 M adhusudana C V,et al.Thermal contact conductance of cylindrical joints-a critical review.J therm ophysics and heat trans fer, 1990,4:204~211

8 Nasr K,et al.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acked beds at high tem peratures.J Heat trans fer, 1994,116:829~837

9 Fletcher L S,et al.Thermal conductance of multilayered metallic sheets.J therm ophysics and heat trans fer,1993,7(1):120~126

10 M arotta E E,Fletcher L S.Thermal contact conductance for aluminum and stainless steel contacts.J therm ophysics and heat trans fer, 1998,12(3):374

11 徐烈等编著1低温绝热与贮运技术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2 苏振琴等1一种新型高效多层绝热系统(G S280多层绝热系统)的研制1空间科学学报,2(3),177~179

13 M cwaid T,M arschall E.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cross pressed metal contacts in vacuum environment.Int J Heat M ass T rans fer, 1992,35(11):2911~2920

14 S tevens on P F,Peters on G P,Fletcher L S.Thermal rectification in similar and dissimilar metal contacts.J Heat trans fer,1991, 113:30~35

15 Fletcher L S.A review of thermal enhancement techniques for electronic systems.IEEE T ransactions on C om ponent,Hybrids and M anu facturing T echnology,1990,13(4):1012~1021

16 Fletch L S.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ntact conductance heat trans fer.Joumal of heat trans fer,1988,110:1059~1070

17 M adhusudana C V,Fletcher L S,C ontact heat trans fer-the last decade.AIAA Joumal,M arch,1986,510~523

18 M addren J,M arschall E.Predicting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at cry ogenic tem peratures for spacecraft applications.Joumal of S pace2 craft and R ockets,1995,32(3):469~474

MECHANISM AN D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THERMAL CONTACT HEAT TRANSFER BETWEEN

SOLID INTERFACES

Zhao Lanping Xu Lie Li Zhaoci Sun Heng

(Department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 ogenics,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

ABSTRACT Thermal contact heat trans fer between s olid interfaces has application background in many high technologie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theoretical w ork on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TCR)between s olid interfaces,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TCR and presented s ome methods of heat enhancement and reduction.Finally,s ome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pointed out.

KE YWOR DS thermal contact heat trans fer;mechanism research;application research

导热界面材料品牌排行

导热硅脂品牌排行 国外品牌:贝格斯、莱尔德、道康宁、日本电气化学、富士高分子、固美丽、信越等; 国内品牌:兆科、汐佳、傲川、博恩、亚锋、博恩、奥德康、高柏、瓒鸿、佳日丰、依美等; 贝格斯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导热产品的美国公司,在开发和生产导热材料方面居于世界领导地位。在世界各地设有客户服务机构和代理商,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目前贝格斯公司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导热产品的专业供货商,生产的产品有Sil-Pad?导热绝缘垫片,Gap Pad?固态导热添缝材料,Hi-Flow?导热相变材料,Bond-Ply?导热双面胶带及金属铝基覆铜板等多系列产品。现在的电子设备越做越薄,发热器件的导热散热问题愈显重要。美国莱尔德电子材料集团是设计和制造电磁屏蔽材料、导热界面材料和无线天线产品的世界著名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电信、数字通讯、手机, 计算机、通用电子装置、网络设备、航空、国防、汽车以及医疗设备等领域。美国莱尔德电子材料集团的客户均为世界著名厂商。美国莱尔德集团的母公司为英国莱尔德集团公众有限公司(其为英国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具有140多年历史)。美国莱尔德电子材料集团注册于美国的特拉华州,通过并购一系列世界著名的电磁屏蔽产品、导热产品和无线天线产品的制造厂家(包括诸如Instrument Specialties, APM, Bavaria Elektronik, Altoflex, R&F Products, BMI, Warth, Thermagon, Centurion, Melcor等著名公司)而形成今天的规模。我们的成功发展在于我们的技术优势,优质产品和巨大的市场份额。 2016年6月,陶氏与道康宁共同合作,将有机硅和有机化学品互补整合在一起,满足您所面临的不断增长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建立在紧密合作和客户亲近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消费品解决方案业务部。消费品解决方案业务部是受以客户为先的理念推动的创新引擎——与陶氏多元化的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提供新型硅基材料。 汐佳Silguard是一家导热界面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研发制造商和配套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公司严标准,高起点,历经多年潜心研究,主营产品包括导热硅凝胶,导热硅脂,导热粘结剂,导热灌封胶,灌封胶,发泡胶等热销产品牌号几百余种,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每个牌号产品均蕴含工程师上百次的平行试验和数十次的产品检验,蕴含数家高校科研单位的集体成果结晶。汐佳新材全体员工愿与你同行,做稳定的产品,提供贴心的服务。 兆科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导热产品专为一些在使用时因产生大量的热而影响其性能及外观的设备提供了解决方案。另外我们的导热产品亦能很好地控制和处理热以使之冷却到较广的范围。随着市场对笔记型电脑,高性能的CPU,芯片,手提式电子设备,电力转换设备及发射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学生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学院专业班级报告人学号 同组人学号 理论课任课教师 实验课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报告日期 实验成绩 批改日期

实验仪器 1.数字毫伏表 一般量程为20mV。3位半的LED显示,分辨率为10uV左右,具有极性自动转换功能。 2.导热系数测量仪 一种测量导热系数的仪器,可用稳态发测量不良导体,金属气体的导热系数, 散热盘参数

可以认为:通过待测样品B 的导热速率与散热盘的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则可以通过铜盘C 在稳定温度2T 附近的散热速率 2 T t t Q =δδ,求出样品的导热速率 dt dQ 。 在稳定传热时,C 散热盘的外表面积πR c 2 +2πR c h c ,移去A 盘后,C 盘的散热 外表面积C C C h R R ππ222 + 因为物体的散热速率与散热面积成正比, 所以 t Q h R h R t h R R h R R dt dQ C C c C c C C c c C ???++=???++?=)(22)(2)2(θππ, 由比热容定义dt dT C m dt dT mc t Q U U C C ?=??=??, 所以, dt dT h R h R m dt dQ C C c C C u ?++??=)(22, 所以,dt dT T T h R R h R h C m C C B C C B C C u U ?-++=))(()2(212 πλ 冰水混合物 电源 输入 调零 数字电压表 FD-TX-FPZ-II 导热系数电压表 T 2 T 1 220V 110V 导热系数测定仪 测1 测1 测2 测2 表 风扇 A B C 图4-9-1 稳态法测定导热系数实验装置图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的测量 导热系数(又称导热率)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导热系数大、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称为良导体,导热系数小、导热性能差的材料称为不良导体。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比非金属的要大,固体的导热系数比液体的要大,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因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随温度、压力变化,而且材料的杂质含量、结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导热系数的数值,所以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精确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2.利用稳态法测定铝合金棒的导热系数,分析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存在的缺点。 二.实验原理 热传导是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导热系数是描述物体导热性能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积的热量dQ/dt 是一个无法直接测定的量,我们设法将这个量转化为较容易测量的量。为了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梯度分布,必须不断地给高温侧铜板加热,热量通过样品传到低温侧铜板,低温侧铜板则要将热量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出。单位时间通过截面的热流量为: 当加热速率、传热速率与散热速率相等时,系统就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此时低温侧铜板的散热速率就是样品内的传热速率。这样,只要测量低温侧

铜板在稳态温度 T2 下散热的速率,也就间接测量出了样品内的传热速率。但是,铜板的散热速率也不易测量,还需要进一步作参量转换,我们知道,铜板的散热速率与冷却速率(温度变化率)dQ/dt=-mcdT/dt 式中的 m 为铜板的质量, C 为铜板的比热容,负号表示热量向低温方向传递。 由于质量容易直接测量,C 为常量,这样对铜板的散热速率的测量又转化为对低温侧铜板冷却速率的测量。铜板的冷却速率可以这样测量:在达到稳态后,移去样品,用加热铜板直接对下铜板加热,使其温度高于稳态温度 T2(大约高出 10℃左右),再让其在环境中自然冷却,直到温度低于 T2,测出 温度在大于T2到小于T2区间中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描绘出 T —t 曲线(见图 2),曲线在T2处的斜率就是铜板在稳态温度时T2下的冷却速率。 应该注意的是,这样得出的 t T ??是铜板全部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冷却速率, 其散热面积为 2πRp2+2πRphp (其中 Rp 和 hp 分别是下铜板的半径和厚度),然而, 设样品截面半径为R ,在实验中稳态传热时,铜板的上表面(面积为 πRp2)是被 样品全部(R=Rp )或部分(R

导热系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用稳态法测定金属、空气、橡皮的导热系数。 二、【实验仪器】 导热系数测定仪、铜-康导热电偶、游标卡尺、数字毫伏表、台秤(公用)、杜瓦瓶、秒表、待测样品(橡胶盘、铝芯)、冰块 三、【实验原理】 1、良导体(金属、空气)导热系数的测定 根据傅里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距为h 、温度分别为θ1、θ2的平行平面(设θ1>θ2),若平面面积均为S ,在t ?时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Q ?免租下述表达式: h S t Q ) (21θθλ-=?? (3-26-1) 式中, t Q ??为热流量;λ即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λ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K m W ?。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 ,在P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B ,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铜盘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 盘传到B 盘,再传到P 盘,由于A,P 都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θ1、θ2,θ1、θ2分别插入A 、P 盘边缘小孔的热电偶E 来测量。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通过“传感器切换”开关G ,切换A 、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由式(3-26-1)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 冰水混合物 电源 输入 调零 数字电压表 FD-TX-FPZ-II 导热系数电压表 T 2 T 1 220V 110V 导热系数测定仪 测1 测1 测2 测2 表 风扇 A B C 图4-9-1 稳态法测定导热系数实验装置

2 21)(B B R h t Q πθθλ-=?? (3-26-2) 式中,R B 为样品的半径,h B 为样品的厚度。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θ1和θ2的值不变, 遇事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过铜盘P 在稳定温度T 2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 t Q ??。实验中,在读得稳定时θ1和θ2后,即可将B 盘移去,而使A 盘的底面与铜盘P 直接接触。当铜盘P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时的θ2值若干摄氏度后,在将A 移开,让P 自然冷却。观察其温度θ随时间t 变化情况,然后由此求出铜盘在θ2的冷却速率 2 θθθ=??t ,而2 θθθ=??t mc ,就是铜盘P 在温度为θ2时的散热速率。 2、不良导体(橡皮)的测定 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材料结构的变化与所含杂质的不同对材料导热系数数值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常需要由实验去具体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在这里我们用的是稳态法,在稳态法中,先利用热源对样品加热,样品内部的温差使热量从高温向低温处传导,样品内部各点的温度将随加热快慢和传热快慢的影响而变动;适当控制实验条件和实验参数可使加热和传热的过程达到平衡状态,则待测样品内部可能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根据这一温度分布就可以计算出导热系数。而在动态法中,最终在样品内部所形成的温度分布是随时间变化的,如呈周期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和幅度亦受实验条件和加热快慢的影响,与导热系数的大小有关。 本实验应用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橡皮样品)的导热系数,学习用物体散热速率求传导速率的实验方法。 1898年C .H .Le e s .首先使用平板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这是一种稳态法,实验中,样品制成平板状,其上端面与一个稳定的均匀发热体充分接触,下端面与一均匀散热体相接触。由于平板样品的侧面积比平板平面小很多,可以认为热量只沿着上下方向垂直传递,横向由侧面散去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即可以认为,样品内只有在垂直样品平面的方向上有温度梯度,在同一平面内,各处的温度相同。 设稳态时,样品的上下平面温度分别为 12θθ,根据傅立叶传导方程,在t ?时间内通过 样品的热量Q ?满足下式:S h t Q B 21θθλ-=?? (1) 式中λ为样品的导热系数,B h 为样品的厚度,S 为样品的平面面积,实验中样品为圆盘状。设圆盘样品的直径为B d ,则半径为B R ,则由(1)式得: 2 21B B R h t Q πθθλ-=?? (2)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固定于底座的三个支架上,支撑着一个铜散热盘P ,散热盘P 可以借助底座内的风扇,达到稳定有效的散热。散热盘上安放面积相同的圆盘样品B ,样品B 上放置一个圆盘状加热盘C ,其面积也与样品B 的面积相同,加热盘C 是由单片机控制的自适应电加热,可以设定加热盘的温度。

稳态法导热系数测定实验

稳态法导热系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傅立叶导热定律的认识。 2、通过实验,掌握在稳定热流情况下利用稳态平板法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 3、确定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之间的依变关系。 4、学习用温差热电偶测量温度的方法。 5、学习热工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平板式稳态导热仪的测量原理是基于一维无限大平板稳态传热模型,这种方法是把被测材料做成比较薄的圆板形或方板形,薄板的一个表面进行加热,另一个表面则进行冷却,建立起沿厚度方向的温差。图1是无限大平板导热示意图。 图1 无限大平板的稳态导热示意图 根据傅立叶(Fourier )定律: ()()()T T T T c x x y y y y ρλλλτ???????=+++Φ??????? (1) 在一维无限大平板稳态传热时,方程(1)可简化为: 022=??x T (2) 其边界条件为 x=0时, T =T w1 x=δ时, T =T w2 可解得下列方程

)(21w w T T A Q -= δλ (3) 由式(3)可得 )(21w w T T A Q -??=δ λ (4) 式中 λ——导热系数,W/m ·℃; δ——试件厚度,m ; Q ——热流量,w ; A ——试件面积,m 2; T w1 ——试件下表面温度,℃; T w2 ——试件上表面温度,℃。 一般情况下,选择平板试件的尺寸要注意满足下列条件: D D 101 ~71 ≤δ 式中 D ——方板的短边长度,m 。 热流量Q 也可以由输入电压和电阻表示为: 2 U Q R = (5) 式中 U ——施加在加热板上的电压,V ; R ——加热板上内部加热电阻丝的电阻,Ω。 将式(5)带入式(4)得 )(212w w T T A R U -??=δ λ (6) 对应此λ的材料温度为 22 1w w T T T += (7)

TC-3B型导热系数实验

TC-3B型导热系数实验

稳态法测量固体导热系数(TC-3B型固体导热系数测定仪) (集成温度传感器测温) 实 验 讲 义

杭州精科仪器有限公司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材料结构的变化与所含杂质等因素都会对导热系数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来具体测定。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比较多,但可以归并为两类基本方法:一类是稳态法,另一类为动态法。用稳态法时,先用热源对测试样品进行加热,并在样品内部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然后进行测量。而在动态法中,待测样品中的温度分布是随时间变化的,例如按周期性变化等。本实验采用稳态法进行测量。 【实验目的】 1.用稳态法测定出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用稳态法测定铝合金棒的导热系数,分析用稳态法测定良导体导热系数存在的缺点。 1

2 【实验原理】 根据傅立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距为h 、温度分别为2 1 T ,T 的平行平面(设2 1 T T >),若平面 面积均为S ,在t ?时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Q ?满足下述表达式: h )T T (S t Q 21-??λ=?? ( 1 ) 式中t Q ??为热流量,λ即为该物质的热导率(又称作导热系数), λ 在数值上等于 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1 1 K m W --?? 。本实验仪器如图1所示: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 ,在P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B (圆盘形的不良导体),再把带发热

3 器的圆铝盘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 A 盘传到B 盘,再传到P 盘,由于P ,A 盘都是良 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1 T 、2 T ,1 T 、2 T 分别由插入P ,A 盘边缘小孔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E 来测量。通过变换温度传感器插入位置,即可改变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目标。由式(1)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 2B B 21R h )T T (t Q ?π?-?λ=?? ( 2 ) 式中B R 为样品的半径,B h 为样品的厚度,当热 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1 T 和2 T 的值不变,于是通 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过铜盘P 在稳定 温度2 T 时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t Q ?? 。实验中,在读得稳态时的1 T 和2 T 后,即可将B 盘移去, 而使发热铝盘A 的底面与散热铜盘P 直接接触。当盘P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态时的2 T 值若干摄 氏度后,再将发热铝盘A 移开,让散热铜盘P 自

导热界面材料选型指南

导热界面材料选型指南 常见问题与答案 ①问题:什么是导热界面材料(TIM)? 答案:导热界面材料是各种用在热源和散热器之间的,通过排除热源和散热器之间的空气,使得电子设备的热量分散更均匀,加快散热效率的材料。一般各种导热界面材料需要具备好的导热系数和表面润湿性。 ②问题:东莞市辰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导热界面材料是不是都可以背胶? 答案:centeck-Pad 导热绝缘片系列可以提供背胶,根据客户需求,每一片导热硅胶片都可以做成单双面背胶,形状和尺寸也可根据要求模切成任意形状。centeck Gap导热垫片系列自带粘性,便于组装,无需背胶。 ③问题:导热界面材料是否会造成电子元器件间的短路? 答案:不会。centeck导热界面材料均为绝缘材料,耐压值为数千伏以上,不会造成电子元器件短路。 ④问题:导热界面材料的尺寸可以定制吗? 答案:可以。centeck导热界面材料除了标准尺寸规格外,均接受客户模切定制。 ⑤问题:无硅导热垫片与有机硅导热垫片的区别? 答案:无硅导热垫片是指垫片在使用时没有硅油渗出,可以确保在特定场合使用下没有硅油或硅分子的污染。有机硅导热垫片秉承有机硅胶的力学性能、耐候性等优异特性,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温度、力学性能等有良好的适用性;而无硅垫片采用特定的有机物制程在使用温度等参数略低于有机硅产品。 ⑥问题:如何选择导热界面材料? 答案:首先根据客户的应用确定导热界面材料的类型;其次根据产品的导热系数、厚度、尺寸、密度、耐电压、使用温度等参数来选择合适的导热界面材料。厚度的选择与客户需要解决散热的产品贴放TIM位置的间隙大小及TIM 产品本身的密度、硬度、压缩比等参数相关,建议样品测试后再确定具体参数。导热系数的选择最主要看需要解决散热的产品热源功耗大小,以及散热器或散热结构的散热能力大小。尺寸大小以覆盖热源为最佳选择,而不是覆盖散热器或散热结构件的接触面,选择尺寸比发热源大时并不会对散热有很大改善或提高。选择最佳匹配的垫片时,可以先选择至少两种垫片,然后通过做导热性能测试去决定选择哪款垫片是最匹配的。 ⑦问题:导热界面材料有哪些应用? 答案:通信设备、网络终端、数据传输、LED、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医疗器械、军事、航空航天。

固体导热系数测量

固体导热系数测量 1、服务范围 温度范围:-30℃~200℃ 各类形态的材料、样品。 2、测量方法及标准 3、样品形态 适用的样品状态可以是片状、块状、粉末颗粒、胶体及膏状物等:?块状:陶瓷,橡胶,塑料,木材,岩石,不锈钢,电子器件,建筑材料等; ?片状:各种薄片、薄膜等;

?粉末:秸秆,土壤,谷物,药品粉末; ?膏体:导热胶,导热脂,粘结剂,化妆品,凝胶,果冻等。 4、样品种类 可测量的固体种类包括但不限于: 天然材料:土壤(干燥、含湿)、岩石、岩沙、木材、生物质等; 无机材料:金属及合金材料、耐火材料、陶瓷、玻璃、水泥、碳化硅板等; 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织物、胶黏剂、树脂等; 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非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等; 功能材料:建筑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导热材料等; 纳米材料:如纳米管、纳米颗粒等; 其它材料:LED、气凝胶、食品等。 5、典型测试 导热硅胶 导热硅胶,又称导热胶、导热硅橡胶等,是以有机硅胶为主体,添加填充料、导热材料等高分子材料混炼而成的硅胶,具有较好的导热、电绝缘性能。作为绝缘和减震性能优越的硅橡胶基体而言,其热导率仅为0.2W/(m·K)左右,但通过在基体中加入高性能导热填料,包括金属类填料(如Al、Cu、MgO、AIN、BN)和非金属类材料(如SiC、石墨、炭黑等)后,其导热性能却可以得到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提高。导热硅胶材料的导热性能,由硅橡胶基体、填料性能、填料比例、填料分布情况、加工工艺等综合决定。 利用TC3000热线法导热系数仪,测试了几种不同添加剂成分的导热硅胶片的导热系数,可以看出,不同组分的导热硅胶,其导热性能具有明显的差异。同时,TC3000表现出了在测量不规则样品时具有的优势,无需对样品进行特殊处理,即可快速获得导热系数。 导热硅胶的导热系数实验数据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材料的导热率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 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 是成正比的。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

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D5470。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应用。此处所说的“模糊” 是数学术语,“模糊”表示最为接近真实的近似。 而同样道理,根据热阻值以及厚度,再计算出来的导热率K值,也并不完全是真正的导热率值。傅力叶方程式,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公式。我们可用来理解导热材料的原理。但实际应用、热阻计算是复杂的数学模型,会有很多的修正公式,来完善所有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 a. 同样的材料,导热率是一个不变的数值,热阻值是会随厚度发生变化的。 b. 同样的材料,厚度越大,可简单理解为热量通过材料传递出去要走的路程越多,所耗的时间也越多,效能也越差。 c. 对于导热材料,选用合适的导热率、厚度是对性能有很大关系的。选择导热率很高的材料,但是厚度很大,也是性能不够好的。最理想的选择是:导热率高、厚度薄,完美的接触压力保证最好的界面接触。 d、使用什么导热材料给客户,理论上来讲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很难真正的通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来准确计算出选用何种材料合适。更多的是靠测试和对比,还有经验。测试能达到产品要求的理

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验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张沐天 班级学号 实验日期 批改教师 课程名称 材料性能测试实验 批改日期 实验名称 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验 报告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稳态法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 2.了解材料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不同温度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内能,同一个物体不同区域如果温度不等,则他们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不同,含有的内能也不相同。这些不同温度的物体或区域,在相互靠近或接触时,会以传热的形式交换能量。由于材料相邻部分之间的温差而发生的能量迁移称为热传导。在热能工程、制冷技术、工业炉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领域中,材料的导热性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材料的导热性及电导率 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 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K ,在1s 钟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 W/(m ·K),也叫热导率。热导率λ由简化的傅里叶导热定律 dx dT -q λ 决定。 2.热传导的物理机制 热传导过程就是材料的能量传输过程。在固体中能量的载体可以有自由电子、声子和光子,因此固体的导热包括电子导热、声子导热和光子导热。 1)电子和声子导热 纯金属中主要为电子导热,在合金、半金属或半导体、绝缘体的变化过程中,声子导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2)光子导热 固体中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转动等运动状态的改变会辐射出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其中具有较强热效应的是波长在间的可见光与部分近红外光的区域,这部分辐射线称为热射线。热射线的传递过程称为热辐射。 3.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 1)温度 金属以电子导热为主,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将受到热运动的原子和各种晶格缺陷的阻挡,从而形成对热量传输的阻力。 一般来说,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今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玻璃体的导热系数则一般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原子结构 物质的电子结构对热传导有较大影响。具有一个价电子的,导电性能良好的、德拜温度较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的测量 导热系数(又称导热率)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导热系数大、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称为良导体,导热系数小、导热性能差的材料称为不良导体。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比非金属的要大,固体的导热系数比液体的要大,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因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随温度、压力变化,而且材料的杂质含量、结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导热系数的数值,所以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精确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2.利用稳态法测定铝合金棒的导热系数,分析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存在的缺点。 二.实验原理 热传导是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导热系数是描述物体导热性能的物理量。 h T T S t Q ) (21-??=??λ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积的热量dQ/dt 是一个无法直接测定的量,我们设法将这个量转化为较容易测量的量。为了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梯度分布,必须不断地给高温侧铜板加热,热量通过样品传到低温侧铜板,低温侧铜板则要将热量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出。单位时间通过截面的热流量为: B B h T T R t Q )(212-???=??πλ 当加热速率、传热速率与散热速率相等时,系统就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此时低温侧铜板的散热速率就是样品内的传热速率。 这样,只要测量低温侧铜板在稳态温度 T2 下散热的速率,也就间接测量出了样品内的传热速率。但是,铜板的散热速率也不易测量,还需要进一步作参量转换,我们知道,铜板的散热速率与冷却速率(温度变化率)dQ/dt=-mcdT/dt 式中的 m 为铜板的质量, C 为铜板的比热容,负号表示热量向低温方向传递。 由于质量容易直接测量,C 为常量,这样对铜板的散热速率的测量又转化为对低温侧铜板冷却速率的测量。铜板的冷却速率可以这样测量:在达到稳态后,移去样品,用加热

导热系数实验报告

用稳态法测定金属、空气、橡皮的导热系数。 二、【实验仪器】 导热系数测定仪、铜-康导热电偶、游标卡尺、数字毫伏表、台秤(公用)、杜瓦瓶、 秒表、待测样品(橡胶盘、铝芯)、冰块 三、【实验原理】 1、良导体(金属、空气)导热系数的测定 根据傅里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 距为 h 、温度分别为O K 6:的平行平面(设0/5),若平面面积均为S,在△『时 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A0免租下述表达式: △0 一胭 ?一 2) A/ h (3-26-1) & & & 丙1 T7T\ *TV T*?r?*7 TT m R

式中,普为热流量;2即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兄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 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 W/(加?K )。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在P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B,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铜 盘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 盘传到B 盘,再传到P 盘,由于A,P 都 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X 、02, Ox. 02分别插入A 、 P 盘边缘小孔的热电偶E 来测量。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 通过“传感器切换”开关G,切换A 、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 由式(3-26-1)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 咚=久?_&2)凤 (3-26-2) 式中,弘为样品的半径,矗为样品的厚度。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X 和5的 值不变,遇事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 因此,可通过铜盘P 在稳定温度匚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昱。实验中,在读得 稳定时0】和匹后,即可将B 盘移去,而使A 盘的底面与铜盘P 直接接触。当铜盘 P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时的0:值若干摄氏度后,在将A 移开,让P 自然冷却。 观察其温度0随时间t 变化情况,然后由此求出铜盘在0:的冷却速率竺 2、不良导体(橡皮)的测定 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材料结构的变化与所含杂质的不同 对材料导热系数数值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常需要由实验去具 体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在这里我们用的是稳态法,在稳态法中,先利用热源对样品加热, 样品内部的温差使热量从高温向低温处传导,样品内部各点的温度将随加热快慢 和传热快慢的影响而变动;适当控制实验条件和实验参数可使加热和传热的过程 达到平衡状态,则 ,而 △ & me —— ,就是铜盘P 在温度为0 2时的散热速率。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版汇总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单位为W/mK。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单粒物料的导热性能好于堆积物料。 稳态导热:导入物体的热流量等于导出物体的热流量,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非稳态导热:导入和导出物体的热流量不相等,物体内任意一点的温度和热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也称为瞬态导热过程。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 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瓦/米摄氏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高的物质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在热流密度和厚度相同时,物质高温侧壁面与低温侧壁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温差不大。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度(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但当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大,从而把管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米)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造成炉管过热损坏。对锅炉炉墙及管道的保温材料来讲,则要求导热系数越低越好。一般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8x10的3次方瓦/(米时·摄氏度)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例如石棉、珍珠岩等 填缝导热材料有:导热硅脂、导热云母片、导热陶瓷片、导热矽胶片、导热双面胶等。主要作用是填充发热功率器件与散热片之间的缝隙,通常看似很平的两个面,其实接触面积不到40%,又因为空气是不良导热体,导热系数仅有,填充缝隙就是用导热材料填充缝隙间的空气.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仪器: YBF-5型导热系数测定仪(含加热盘A、散热盘P、数字电压表、计时秒表等)、测试材料(硅橡胶、胶木板)测温PT100、测试连接线、游标卡尺等。 实验原理: 热传导定律: 通过上部加热盘加热、下部散热盘散热达到稳态在材料内部维持均匀度温度梯度分布; 系统平衡时加热速率=传热速率=散热速率=冷却速率,故通过测量散热盘冷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其T-t曲线,则 由此得 ①实验步骤: (1)测量测试材料及散热盘的厚度及直径; (2)在加热盘和散热盘间夹入胶木板; (3)设置加热温度为90度,加热至上下两盘温度稳定,记录此时上下两盘温度T1、T2; (4)迅速将胶木板换成硅橡胶,重复步骤(3); (5)将散热盘加热至较高温度再使其自然冷却,测定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 查阅铜密度ρ=8930kg·m-3,比热容c=0.385kJ·K-1·kg-1。根据铜盘直径及厚度,计算出散热盘质量m=537.6g。 由T-t表绘得T-t曲线如下: 由图得到T2处的斜率: k(胶木板)=-0.0425 K/s k(硅橡胶)=-0.0426 K/s 带入①得 (胶木板)==0.427 W/(m·K) (硅橡胶)==0.279 W/(m·K) 总结与讨论: 思考题: 1.测导热系数要满足:维持材料内部均匀的温度梯度以及测得传热速率。通过上部加

热盘加热、下部散热盘散热达到稳态在材料内部维持均匀度温度梯度分布;系统平衡时加热速率=传热速率=散热速率=冷却速率,故通过测量散热盘冷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其T-t曲线,求其在稳态温度处的斜率即为传热速率。 2.因为只有处于稳态温度时冷却速率与传热速率相等;通过在稳态温度附近使铜板自然然冷却绘制T-t曲线,取其在稳态温度处的斜率作为冷却速度。 3.测试材料具有一定侧面积,因而达到稳态时有少量热量从侧面散失,则上下铜盘的温度差略小于材料实际散失的热量,即(T1-T2)偏小,故计算所得导热系数可能偏小。

导热界面材料分析

导热界面材料介绍及在LED灯具上的应用 目录 一、什么是导热界面材料 二、为什么要导热界面材料 三、理想的导热界面材料是怎样的。 四、几种常见导热界面材料的介绍。 1、导热硅脂 2、导热硅胶片 3、导热相变化材料 4、导热双面贴 5、导热石墨片 五、LED灯具对导热界面材料的选择。 六、建议

一、什么是导热界面材料 ?导热界面材料(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又称为热界面材料或者界面导热材料,是一种普遍用于IC封装和电子散热的材料,主要用于填补两种材料接合或接触时产生的微空隙及表面凹凸不平的孔洞,减少传热接触热阻,提高器件散热性能。 ?热界面(接触面)材料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TIM)在热管理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是该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

二、为什么要导热界面材料 ?在微电子材料表面和散热器之间存在极细微的凹凸不平的空隙,如果将他们直接安装在一起,它们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只有散热器底座面积的10%,其余均为空气间隙。因为空气热导率只有0.024W/(m·K),是热的不良导体,将导致电子元件与散热器间的接触热阻非常大,严重阻碍了热量的传导,最终造成散热器的效能低下。 ?使用具有高导热性的热界面材料填充满这些间隙,排除其中的空气,在电子元件和散热器间建立有效的热传导通道,可以大幅度低接触热阻,使散热器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三、理想的导热界面材料是怎样的。 ?理想的热界面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 ?(1)高导热性; ?(2)高柔韧性,保证在较低安装压力条件下热界面此材料能够最充分地填充接触表面的空隙,保证热界面材料与接触面间的接触热阻很小;(3)绝缘性;?(4)安装简便并具可拆性; ?(5)适用性广,既能被用来填充小空隙,也能填充大缝隙。

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和装置-第四章

第四章 导热系数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一、测试方法分类 二、稳态法 1、 待测试样在一个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温度场里,当达到热平衡后,一次测出导热系数公式中的值,即可得到导热系数。 2、稳态法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问题 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是面对的两个根本问题 -要得到一个与建立物理模型是所作的假设相符合的热流图像 1、设计一种装置,把热流约束在规定的方向(沿着一维方向流动) 2、设计各种形状式样,以便于数学描述 3、推导相应的数学公式描述便于制备的样品的热流图像 -待测样品的热流速率 1、测定流过试样的热量 2、测定用来加热试样的热量 稳态法 非稳态法 按热流的状态分 设计一种装置,把热流约束在规定的方向,又可把稳态法分为 纵向热流法 横向热流法 按是否直接测定热流量或功率 绝对法 包括平板法,圆柱体法,圆球体法,椭球体法 比较法 包括纵向热流发,径向热流法,比较器法 t F L Q ???==τλ t grad q -

3、同时测定全部或部分的输入热量和热损 4、使热量等同通过待测样和标样 三、非稳态法 试样的温度分布随时间变化,测试时往往是使试样的某一部分温度作突然的或周期性的变化。 测试中的标准样品: -必要性:为缩短研制周期并对测试装置的准确度或误差作必要的验证 -入选标样的要求:在宽广温度范围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易于加工,价格合适 -常用标样: 一种是作为非金属材料即导热系数较小的一类材料的标准样品——多晶32O Al -α 另一种是作为金属材料即导热系数较大的一类材料的标准样品——阿姆可工业纯铁 第三节 平板法 1、平板法是一种试样形状为圆盘形或方板型的纵向热流法,按其是否直接测定热流量或功率,又可分为绝对法和比较法两种。 2、平板法优缺点: 优点:试样容易制备,操作方便;具有相当高的测试准确度和实验温度。 缺点:试样太大,加工困难,径向热损很难减小到最低限度,测试周期长。 因此已被许多国家列为低导热系数材料的标准实验方法。 3、平板内纵向一维热流如何实现 (1)利用试样的低导热系数特点,把试样做的很薄,直径很大。 (2)把试样夹在带有加热器的热板和没有加热器的冷板间,试样冷面和热面的重心区域便有一较好的等温面,等温面之间产生均匀的热流。 4、测定Q 方法很多,直接测主发热器电功率,也可以在试样的冷面用水卡计测定。 5、平板法也可以测纤维或粉末材料的导热系数,试样需要用试样匣,匣盖和匣底均用高热导的金属或碳化硅簿圆片做成。 平板法还可以测导热系数较小的液态物质,注意防止对流传热,控制液体沿热流方向的厚度。 6、导热系数的测试误差随着不同试样和不同温度而变化。一般,热导高的材料,在较低温

LED灯具导热界面材料

导热材料又称导热界面材料,就是在热源与散热器(外壳)之间的热传导介 质。 热阻的概念 ·热阻:热量传导通道上两个参考点之间的温度差与两点间热量传输速率的比值。 Rth=△T/qx 其中:Rth=两点间的热阻(℃/W或K/W) △T=两点间的温度差(℃) qx=两点间热量传递速率(W) ·热传导模型的热阻计算 Rth= L/λS 其中:L为热传导距离(m) S为热传导通道的截面积(m2) λ为热传导系数( W/mK) 1、LED热量的来源 ·输入的电能中(约85%)因无效复合而产生的热量; ·来自工作环境的热量。 ? 2、led产生的热量要迅速全面的传导出来选用导热界面材料很有必要。 ? 3、一些散热界面还有绝缘的需求,而大部分导热界面材料是绝缘的。 ? 4、一般而言,导热界面材料应该有以下特点: 软性、回弹性好; 服帖性好;可操作性强、可大批量产线操作; LED导热硅脂: 导热硅脂--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导热界面材料,膏状,半流动性,导热性能 一般在1.0-5.0w/m-k。 ?导热硅脂主要由氧化锌/氧化铝/氮化硼/碳化硅/铝粉和硅油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炼制而成。 ?一般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硅油会析出一部分(粉化),对导热性能影响 很大。出油率低的导热硅脂才是好硅脂(可以将不同厂家的导热硅脂静置30 天,看看表面是否有硅油析出,析出少的导热硅脂,稳定性好)。 ?导热硅脂的优势:物料成本较低,同样导热系数的导热材料,导热硅脂的导 热效果最好。 ?劣势:稳定性较差,使用时间长了要更置(就像定期给台式电脑的cpu加导热硅脂一样),对使用的客户而言不方便。长时间析出的硅油,附着在灯饰上, 会影响灯具的美观。 LED导热硅胶片: 导热硅胶片是一种具有良好回弹性和自粘性固态软性导热界面材料。 ?材料的成分和导热硅脂相差不大,不同的是导热硅胶片加入一定量的固化剂。?导热硅胶片的厚度在0.3-16MM不等,能够满足led灯具不同结构的要求。 ?导热硅胶片还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对于需要电气绝缘的场合而言,导热硅 胶片是绝佳的选择。 ?导热硅胶垫片的导热系数相对稳定,使用在led灯具中,5-7年导热系数不会变化。 ?导热硅胶片在LED灯具中应用的可操作性强,可以反复重复使用。 导热硅胶片最早是替代陶瓷片(云母片)和导热硅脂的二元导热,陶瓷片和 导热硅脂并用才能达到导热绝缘的性能。现在单单导热硅胶片就能达到这种 性能。操作性远远高于前者。 ?如何选择合适的导热硅胶片? ?主要看发热功率和热传界面的面积,热密度越高应该选用高导的导热硅胶片。?在可以解决绝缘的前提下,同样导热系数的导热硅胶片,导热硅胶片越薄, 热阻越小,导热效果越好。 ?导热硅胶片的硬度(软性)也会影响最终的导热效果。 导热双面胶又称导热胶带,兼具导热、绝缘、粘接性能,性价比高,优质导 热双面胶的粘性完全可以替代一般的机械固定。

材料导热系数测定

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 一、适用专业和课程 安全工程、工业工程 实验学时:2 二、本实验的目的 1. 加深对稳定导热过程基本理论的理解。 2. 掌握用球壁导热仪测定绝热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 ── 圆球法。 3. 确定材料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4. 学会根据材料的导热系数判断其导热能力并进行导热计算。 三、实验原理 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差很大,一般说,金属的导热系数在 2.3~417.6 W/m ·℃范围内,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在0.16~2.2 W/m ·℃之间,液体的导热系数波动于0.093~0.7 W/m ·℃,而气体的导热系数则最小,在0.0058~0.58 W/m ·℃范围内。 即使是同一种材料,其导热系数还随温度、压强、湿度、物质结构和密度等因素而变化。 各种材料的导热系数数据均可从有关资料或手册中查到,但由于具体条件如 温度、结构、湿度和压强等条件的不同,这些数据往往与实际使用情况有出入,需进行修正。 导热系数低于0.22 W/m ·℃的一些固体材料称为绝热材料,由于它们具有多孔性结构,传热过程是固体和孔隙的复杂传热过程,其机理复杂。 为了工程计算的方便,常常把整个过程当作单纯的导热过程处理。 圆球法测定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是以同心球壁稳定导热规律作为基础。在球坐标中,考虑到温度仅随半径 r 而变,故是一维稳定温度场导热。 实验时,在直径为 d1 和 d2 的两个同心圆球的圆壳之间均匀地填充被测材 料(可为粉状、粒状或纤维状),在内球中则装有球形电炉加热器。当加热时间足够长时,球壁导热仪将达到热稳定状态,内外壁面温度分别恒为 t1 和 t2 。根据这种状态,可以推导出导热系数λ的计算公式。 根据傅立叶定理,经过物体的热流量有如下的关系: (1) 式中 Q ── 单位时间内通过球面的热流量,W ; dr dt r dr dt A Q 24λπ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