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5年01月30日 08:47

2013年是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上海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推进改革创新试点,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创新融合、文化“走出去”等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上海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发2014〕13号)等中央文件精神,落实自贸区文化市场开放政策,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推进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建设,优化文化市场环境,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文化产业继续实现稳步增长。

为让社会各界了解2013年和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事业产业处、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处和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共同撰写了《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本报告主要分析2013年上海文化产业的基本数据,总结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进展和重要事件,并对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研判。

一、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2013年上海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99亿元,同比增长8.1%,增幅高出同期地区生产总值0.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43%。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上海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图表: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新兴文化产业占比大、增长快。以文化软件服务、广告服务、设计服务为主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实现增加值521.4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7.6%,同比增长11.6%。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实现增加值120.63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8.7%,同比增长15.9%。

2、传统文化产业占比相对较小,正处于转型调整期。新闻出版服务实现增加值36.41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6%。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实现增加值44.81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2%。文化艺术服务实现增加值36.9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7%。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工艺美术品生产实现增加值211.4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5.2%。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产业面临巨大挑战。

图表:上海文化产业主要行业增加值(2013年)

3、文化相关产品生产继续保持增长。文化相关产品生产实现增加值388.0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7.7%,同比增长6.9%。其中,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增加值为130.25亿元,同比增长6.8%,文化产品的生产增加值为195.87亿元,同比增长6.7%,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增加值为61.94亿元,同比增长7.5%。

图表:上海文化产业分行业增加值情况(2012-2013)

(三)文化贸易保持顺差

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态势仍在延续。受全球工业生产和货物贸易疲弱的影响,2013年,按照上海市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分类的统计,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59.6亿美元,同比降低5.5%,其中,进口64.2亿美元,出口95.4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31.2亿美元。在整个文化进出口结构中,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广告会展等文化核心产品和服务占全市进出口总量比重上升,约占文化进出口总额的29.4%,较201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增速约为13.6%。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地区)仍是上海主要贸易伙伴。

二、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自贸区文化市场开放政策落地实施,试点任务有序推进

2014年,随着自贸区建设不断深化,文化领域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落实自贸区建设总体方案各项目标任务,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制度”的要求,深化落实文化市场开放政策,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快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

1、文化市场开放政策落地实施。2014年4月,上海市政府公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市场开放项目实施细则》,规范管理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外商独资娱乐场所、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等三项文化市场开放政策。细则出台以来,在游戏游艺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方面,微软与百视通共同组建“上海百家合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家庭娱乐游戏业务,2014年9月,微软Xbox One汉化游戏机在国内正式发售;2014年5月,索尼与东方明珠设立合资企业,推广PS系列游戏机,并宣布于明年初面向国内市场发售PS4和PS Vita游戏机。在演出经纪方面,2014年10月,美国百老汇知名演艺经纪机构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在自贸区注册成立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将在中国启动“演艺剧场群”计划,并推动更多中国优秀剧目走向美国市场;香港寰亚集团下属寰亚蒙丽文化传播公司成为自贸区首家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外商独资企业。在娱乐场所方面,日本太田公司正在自贸区筹建游艺机保税展示体验中心。

2、贸易便利化管理方式不断创新。随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建立,文化领域积极创新管理方式,由市文广局牵头建立“一站式、全天候、零时差”服务体系,率先设立文化审批受理的延伸服务窗口,集中受理自贸区内中外文化企业的资质审批、艺术品内容审批和演出内容审批等专项业务。上海检验检疫局制定自贸区进出境文化艺术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联合海关开展“集中报检、集中查验、集中监管”一站式便捷服务,保障国际艺术品通关便捷,促进上海艺术品交易和会展业发展。自贸区管委会增设综合管理机构,统一承担专利、商标、版权的行政管理和文化执法工作。

3、加快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加快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作为自贸区建设试点任务之一,是推动自贸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自贸区成立以来,截至2014年底,基地吸引新增入驻企业144家,新增注册资本51.48亿人民币,累计入驻文化企业已达300余家,文化贸易规模超过百亿。基地入驻企业涵盖演艺、娱乐、影视、动漫游戏、图书出版、印刷、拍卖、贸易、艺术品经营等文化产业各领域,吸引亚洲联创、微软、太田游艺、索尼、佳士得拍卖、倪德伦演艺等一批国际文化龙头企业在自贸区注册设立子公司或合资公司。基地推进艺术品保税仓库暨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以保税方式储存了2000余件艺术品,受习近平总书记等多位中央领导肯定,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二期项目正加紧建设。2014年9月28日,国家版权局“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上海)”

在基地挂牌,作为长三角区域第一家国家级版权贸易基地,将在版权贸易投融资、质押、评估、登记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授权交易会,为中外产品制造商、授权商、授权经营商、授权代理机构提供展示、交流的商洽平台。

(二)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深度推进,合作模式不断创新

2014年,上海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要求,积极推动文化与金融、科技、装备制造、教育、旅游等多领域融合发展。

1、创新文化和金融合作模式。2014年11月,在上海市文化金融合作座谈会上,正式发布《上海市关于深入推进文化与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从完善文化金融合作机制、拓展文化金融合作渠道和优化文化金融合作环境三方面着手,提出16项具体举措。设立文化创投风险引导基金,连续3年,每年安排1亿元,鼓励更多专业化风险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投资文化小微企业。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骨干文化企业深化合作,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分别与上海文广集团、上海报业集团、世纪出版集团、上影集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鉴国际先进的影视、财务管理经验,吸引海外资本和国内资本共同投建天元盛泽罗盘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徐汇滨江举行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大会,聚焦艺术品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多项内容,加强金融资本与各类文化企业对接。推动上海市文化产权交易所和静安区全面合作,围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金融服务、艺术品交易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举办2014文化金融论坛。深化市区联动,在市级深化文化金融合作的基础上,徐汇区推出《徐汇区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设立区级文化类创投引导基金。

2、加大文化和科技融合力度。针对影视拍摄、后期制作、舞台展演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继续实施2014年全市文化科技领域融合示范工程。举办“2014上海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暨第八届上海国际数字媒体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充分展示本市最新文化科技发展成果。张江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张江示范基地”)制定出台《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发展资助办法(试行)》,进一步明晰扶持方向。经过第三轮扩区,张江示范基地已形成一区二十二园发展态势,网络动漫、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文化科技领域集聚特征明显。文化科技企业发展迅速,2014年6月,游族网络正式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国内A股主板第一游戏股;零动数码、安畅网络、明波通信等文化科技企业实现新三板上市;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三鑫科技、互加文化传播(沪江网)、幻维数码、复旦上科、张江超艺、聚力传媒等文化科技企业继续在细分市场表现出强大竞争力。

3、探索推动文化与装备制造业融合。2014年10月,举行首届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发展论坛暨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联盟启动仪式。在浦东筹建国内首个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打造集文化装备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标准认定

和应用示范、投资交易和展示推广于一体的文化装备产业高地,项目一期上海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应用示范中心正加紧筹建。百视通、三鑫科技、复旦上科、恒润科技等文化装备制造企业在机械、光电子、电气、影像、异形硬件装备等方面实现技术创新,形成可广泛用于影视摄制放映、广告会展、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文化装备解决方案。

4、形成文化和相关领域融合多点突破。文化与教育融合方面,2014年9月,上海大学与温哥华电影学院合作开办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以影视后期制作为核心,大力推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在虹口区政府、世纪出版集团、大学出版社共同推进教材、教辅数字化的基础上,市文创办、市新闻出版局、市教委联合召开电子书包项目总结会议,启动文教结合——优秀教材数字化开发和应用(一期)工程。同济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浙江省广电集团共建“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充分发挥上海丰富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艺术旅游、节庆旅游、博物馆旅游、会展旅游、园区旅游,着力将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等文化活动办成文化旅游品牌活动。2014年,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观众人次近30万,第十八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吸引观众约为5万人次,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主展馆现场人次逾22.3万,各类文化节庆活动覆盖面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与商业融合方面,2014年3月,民间机构积极探索文化商业盈利新模式,在K11购物中心主办莫奈特展,成为国内首次选址商场而非美术馆、博物馆的重量级艺术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观展人数达40万,带动商场营业额增长20%。加快上海月星环球港建设,围绕集“商业、旅游、文化”三大功能于一体商业综合体的项目定位,着力打造文商融合示范样板。

(三)以改革为动力,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

2014年,上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国有文化传媒集团改革创新、融合发展。

1、大力推动电影产业发展。2014年10月,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整合现有扶持政策,每年安排逾2亿元资金,支持上海电影全产业链发展。设立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截至12月中旬,受理影视协调、咨询类业务243件,并实现受理业务全部办结,切实服务各类影视机构。成功争取麒麟影业总部落户上海,吸引光线传媒来沪发展。《中国好声音》和《快乐男声》的首部电影在上海立项。积极制定符合上海电影产业需求特点的投融资机制和服务模式,推进“影片完片担保模式”本土化探索。推动电影产业重点项目发展,提供高端影视声效服务的立鼎电影后期制作基地建成,专业培养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正式开学,影视领域产学研用多项功能综合集聚的闸北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开工建设,拥有4800座总座位数的上海最大影城——上海

宏大影城正在抓紧施工,光线传媒“中国电影世界”主题乐园项目研究筹建。2014年,上影集团第四次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蝉联“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与复星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旗下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工作正稳步推进。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河马动画、开圣影视等具有核心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民营企业稳步发展。

2、积极打造新型媒体集团。2014年,上海进一步深化文化国资的改革重组,推动上海文广集团深化市场化改革与加快互联网化转型。3月,原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与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整合,正式组建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广播电视台一体化运作。11月,旗下百视通、东方明珠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注入东方购物、尚世影业、五岸传播和文广互动等优质资产,同时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引进优质战略投资者,从而构建完整产业链布局,打造统一、高效的产业和资本平台,加大对互联网渠道和平台的投资,加快推动互联网化转型,成为国内首家市值超千亿级的新型文化传媒上市企业,跻身全球传媒娱乐行业上市公司前15强。

3、推动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上海积极整合传统媒体资源,推动上海报业集团与新媒体深度融合。2014年,数字收费阅读产品“上海观察”、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平台“澎湃新闻”、商业和财经资讯平台“界面新闻”先后上线,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其中,由上海报业集团控股“界面新闻”实现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弘毅投资、小米科技、奇虎360等多元资本联合投资,总投资额5亿美金。上海报业集团继续深化与互联网巨头合作,与腾讯合资打造大申网,深耕本地市场,提供本地化生活服务;与百度合作运营“百度新闻上海频道”,开创本地运营网站的新模式。

(四)以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为引领,完善产业空间布局

上海主动对接国家文化产业战略布局,依托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和一批市级重大项目,结合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重点区域,不断完善城市文化产业空间格局。

1、有序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立足国家文化战略,上海大力推进“部市合作”,以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为抓手,有序推进国家级产业基地发展。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势头良好,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2014年产值预计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20%,企业总数480家,新增数字出版企业72家。基地内年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1家,涵盖数字出版内容创作、数字出版技术研发、数字出版投放送、数字出版终端开发等上下游产业领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虹口园区)截至2014年9月,入驻纳税企业达到298家。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绿色创意印刷产业集群保持平稳增长,24家规模以上企业2014年1-5月份实现产值12.45亿元,同比增长6.2%。上海艾录纸包装实现产值9170万元,同比增长31.2%;生产印刷器材的宝士嘉实现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37.9%。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完成主体建筑建设,推动网络视听企业迁入,已引进120

多家企业,注册资本总计内资约7亿元人民币,外资约1.6亿美元,其中70%以上为从事网络视频、影视动漫、网络游戏、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新兴文化企业,包括土豆网、爱上电视传媒(央视国际与百视通的合资公司)、TCL-IMAX合资公司等重点企业。2014年1-8月,基地内注册企业合计实现税收约1.53亿元,同比增长约73%。中国微电影网络剧双创中心入驻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带动优酷土豆集团移入其核心业务,打造包括自制、PGC、UGC在内的互联网时代文化娱乐系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集聚索尼音乐、新汇集团、新索音乐、国家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上海新汇原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2Muse网络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音像制作行业协会等一批知名机构,创作生产了一大批原创音乐作品和产品,截至2014年底,入住企业24家,入住率已达100%。上海大剧院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合作举办首次全球网络直播“雅尼克?涅杰瑟贡与费城交响乐团音乐会”,由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云播客网络演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2、加快推进市级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徐汇滨江、虹桥商务区、世博区域等重点区域的文化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国际文化大都市产业功能布局。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迪士尼乐园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主题乐园基础设施及六大片区、酒店、餐饮零售娱乐区等均已开工并续建,六大片区土建2014年年底全面完成,乐园城堡、主题园区等雏形基本呈现,主题化饰面开始施工,两个主题化酒店室内装修基本完成,“迪士尼小镇”完成建筑施工,相关配套保障项目也抓紧落实。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的旗舰型项目“梦中心”2014年3月正式启动并首次发布总体规划,将打造成为一个融合剧场区、全球最大的IMAX 电影院、艺术展览和时尚餐饮娱乐的崭新的文化地标和人才集聚区,“东方梦工厂”8月正式落户徐汇滨江。目前,龙美术馆(西岸馆)已正式开馆,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进入试运营。世博前滩地区新建上海最大的国际影城——上海宏大电影城,由北京时代经典院线公司和荷兰影院影展公司Cine Grand BV共同建设,提供包括电子游戏竞技、足球赛事直播、小型演唱会等在内的全方位娱乐活动。虹桥商务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项目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项目,2014年10月已投入试运营,吸引一大批规模大、影响广、辐射强的国内外优质会展项目。北外滩地区的“渔人码头”一期项目,总投资达20 亿元,包括连接规划中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的三层地下室、五星级宾馆以及渔码头博物馆等2014年底全面完成。原十七棉纺厂已改造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是上海乃至全国设施最完备、配套最齐全的专业秀场,也是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时装周主场。陆家嘴金融区重点文化项目按规划稳步实施,民生码头仓库改造项目的部分建筑在年底完工。投资总资金计划为人民币4亿元的翡翠滨江艺术包括翡翠滨江艺术中心、公共雕塑公园、万国博览大道等,年底向公众开放。环上大地区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编制形成《环上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打造成为以全球化电影后期制作为核心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占地约6.42平方公里,包括老厂房26幢,已改建完成并投入运营的产业园区10个。

(五)深化落实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逐步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为提高上海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上海制定并执行系列产业政策,旨在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提升园区发展质量能级;推进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产业创新项目。

1、落实产业园区融合发展任务部署。为规范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014年9月研究制定《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对原50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8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整合,在原有园区评定基础上提出最新标准,规范园区建设和管理,全年分两批次,评定授牌106家“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出现了产业门类集聚、功能定位明晰、部市合作共建的产业基地式园区,也出现了注重与科技、创意、贸易、金融、旅游等跨界融合的园区,全市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朝着规模化和主题化方向发展,呈现出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特征。其中,德必园区管理全国25个文化产业园区,服务近10000家企业,并集合了多家知名小贷公司、商业银行、天使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其金融服务贯穿于文化企业生命周期全过程,为企业积累大数据信息;谈家28通过将自有房产产权作为抵押担保,获得银行授信,为园区内轻资产文化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打通了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渠道;中国?梦谷通过打造最适合现代电子商务发展的生态产业链,建立了包含“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的服务运营模式。此外,“M50”、“尚街LOFT”、“越界”等园区品牌在行业中的影响不断增大,具备鲜明特色的产业园区也不断涌现,如卓维700以陶瓷文化为特色,南上海艺术创意产业园以“汉光瓷”为核心。

2、继续执行文化产业扶持政策。2014年修订完成《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实施办法》,从原来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创新转变为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创新项目共举。264个项目获得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2.9亿元,市区两级扶持资金总量为4.1亿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21亿元。其中,针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更加突出,民营企业的项目占全部项目总数的68%,扶持金额占总扶持资金的62%。2014年上海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扶持32个文化交流与贸易项目,共计482万元。此外,更加注重对互联网企业的扶持,以专项资金撬动,确定13个新媒体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为4700万元。通过落实产业扶持政策,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一批功能性定位明确的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其中,上海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作为国内首个全方位专业语言服务平台,为国内外企业、机构和个人提供高端语言服务和专业服务培训,推进中国语言服务市场接轨国际标准。音乐制作公共服务平台为满足全球音乐产业间的相互交流,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来自全球的“音乐海漂”,2014年全力打造一座国内最先进、世界领先的录音棚,配套建设数个小型录音棚以应对不同的录音制作需要,并将与英国合作提供国际化的专业服务。文化产业创新项目不断涌现,喜马拉雅FM联手BroadLink推出电鳗便携式Wi-Fi音响,首次接入了喜马拉雅

FM的海量音频库;PPTV聚力构建了一套大规模的视频云上传存储及分发系统;青橙推动中国首家O2O体验店落户上海,打通了线上线下互动销售体系;疯狂锁屏软件只要用户点亮手机屏幕即能获取商家广告信息和相应奖励,通过支付宝提现、黄金兑换等多种形式变现;云蚁科技的“小蚁智能摄像机”实现智能家居可视化;沪江网加快建设“沪江移动学习生态圈”。

(六)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提升国际影响力

2014年,上海共有35家文化企业和12个项目被商务部、中宣部等国家六部委认定为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为进一步优化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环境,上海制定出台《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本市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4]71号)和上海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认定标准,通过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拓展国际贸易渠道、搭建文化贸易平台,积极鼓励本市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1、不断创新国际合作模式。26集上海原创动画片《泡泡美人鱼》由欧洲最大的电视代理公司德国国家电视台国际公司(ZDF)全球销售总代理,仅欧洲、北美等地区的预售金额就超过了1000万欧元,并被美剧《纸牌屋》的制作和播出平台Netflix公司收购了两年的播放授权。《泡泡美人鱼》实现了中国原创动画作品由国际团队创作、制作到国际销售的产业创新模式。《中国好歌曲》成为中国首档输出海外的原创才艺模式节目,英国国际传媒集团从中国灿星制作引进《中国好歌曲》,负责其国际发行权和英国播出权。2014年7月,格莱美合作项目落户上海,中国音乐家协会与美国国家录音与科学学会达成格莱美相关项目在上海实施的合作协议,取得格莱美音乐及录音行业标准体系授权、格莱美教育项目授权、格莱美大型活动授权,拥有每年向提名中国候选人和作品参评格莱美奖的官方渠道。11月,华特迪士尼(上海)有限公司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在拓展双方战略合作关系上达成一致,未来合作领域覆盖电视创意开发、电影联合制作、内容发行和营销合作。

2、积极开拓多样化国际贸易渠道。上海积极为外向型文化企业开拓面向海外市场的主流贸易渠道,组织国内文化企业参加海外各种高端文化专业交易展会,推动一批中国文化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走出去”。2014年,组织文化企业参加了法兰克福书展、洛杉矶艺术展、芝加哥艺术展、第十二届香港国际授权展、美国演艺出品人年会、中韩文化产业交流会、第十八届香港国际影视展、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漫画节等展会活动,作为主宾城市组织参加了巴黎书展。加强部市合作共同推动文化“走出去”,与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年度合作,以“海派文化”为重点,共同策划在柏林举办“2014德国·中国上海文化节”。推动和支持本市文艺院团与国际知名演出经纪公司合作,在春节期间赴欧美进行商业巡演,上海交响乐团105人赴德国、荷兰巡演7场,上海杂技团《十二生肖》赴法国、比利时巡演80场,均获得巨大成功。2014年,在洛杉矶和温哥华举办中国上海电视周活动,集中展播外语频道制作的《中国面临的挑战1》、《城市节拍》等优秀节

目,为本土节目走出去搭建平台。推动星尚频道《乐活好正点》节目在日本、新加坡主流媒体播放,经典音乐频率与芝加哥WFMT广播网络合作,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外滩》成功销往海外,以34种语言在166个国家播出。

3、大力发展文化贸易平台。上海积极支持面向海外市场的专业化文化贸易平台建设,一批功能明确、市场化运作的文化贸易平台应运而生,有效提升全市文化贸易的质量和规模。数字媒体版权交易平台“秒鸽传媒交易网”依托遍及港澳台、东南亚、北美、欧洲、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版权交易网络,致力于为版权方和版权使用机构搭建国际交易桥梁,2014年3月,成功吸引Stockfootage、GettyImages、Shutterstock等38家美国专业视音频和图片公司联合入驻,为平台版权仓库增加了1600多万条版权产品。中华游戏海外输出平台采用成立海外子公司或授权海外运营模式,建立了网页游戏和移动游戏的海外推广平台,为企业自身和中小企业的游戏产品提供了专业化海外推广运营服务。上海动漫游戏服务外包与出口服务平台已与17家海外运营商建立了不低于5年的合作运营,并为28款出口到欧洲、美洲、亚洲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游戏提供专业化服务。

三、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展望

展望2015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期。自贸区文化市场开放政策有望扩大试点,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政策导向将为各类文化市场主体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围绕重点文化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功能布局将更加显现。

2015年,上海文化产业要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任务部署。一是要立足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能级,夯实全市支柱性产业地位。二是充分把握自贸区建设机遇,深化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积极争取文化市场开放政策进一步突破,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模式和管理理念,促进全市文化产业能级提升。三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国有文化企业转型升级,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四是注重在新兴领域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科技企业、中小文化创意企业,重视培育民间文化创新机构、文化创意工作室和个体文化创意创业人才。五是推动更深层次的文化跨界融合,利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契机,加深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依托文化金融政策优势,促进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有效对接。六是加快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争取更多国家级项目落户上海。七是整合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资源,推动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推广先进营运经验。八是积极推进市级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完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市级重大文化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九是继续推进文化人才建设,培育文化领军人才,引进更多国际文化人才、高端文化人才和原创文化人才,营造宽松的适宜海漂人群生存发展的文化环境。(来源:东方文创网)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汉阳造文化产业创意园区考察报告分析

武汉汉阳造文化产业创意园区案例分析 一、园区介绍 1、发展缘由 汉阳造文化产业创意园原为百年工业遗址824厂(原鹦鹉磁带厂)。2009年10月17日,汉阳区委、区政府引进上海致盛集团,与汉阳区政府就“汉阳造”创意产业园项目签约,整体打包租赁4.2万平方米的厂房。汉阳区政府为其提供租金补贴,致盛拟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整体规划运作,打造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 2、地理位置 汉阳造文化产业创意园位于龟山北路1号,区地处市内一环,背枕龟山,面临长江、汉水交汇,毗邻千古琴台、隔江相望黄鹤楼,遥看城市地标龟山电视塔等人文景观,环境优美。距离汉口传统核心商圈较远,距离钟家村商圈及武汉长江大桥1公里,轨道交通4号线项目交通通达性。

3、项目基础信息 项目名称汉阳造广告创意园 地址汉阳区龟山北路一号(近鹦鹉大道) 面积 占地面积约90亩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米 旧址百年工业遗址824厂(原鹦鹉磁带厂) 启动时间2009.10.17 开发模式政府通过政策进行引导+上海致盛集团共同合作开发 项目定位打造一个凝聚艺术精英,集结智慧灵感,引领时尚潮流的文 化创意产业聚集地 功能分区文化艺术区、商业休闲区、创意设计区 空间布局构成一心(以龟北路为轴心)、二带(滨湖景观带和绿色生态景观带)、三片区(3大功能区域)的空间布局 租金30-35 物业费2.5元/平 米 出租率95% 二、改造特色 1、外立面:园区厂房较多,大都属于独栋 平层。改造过程中,对老旧工厂进行外立面 翻新粉刷及二次装修,整体改动较小,但融 入国外弧形门窗,外墙砖外贴等元素彰显项 目艺术性,凸显项目创意文化主题。 2、外挂梯:对于一些挑高较高的复式房 屋,设置外挂梯,增加垂直交通,有效引 导人流,提升二楼商业价值,同时增强项 目整体趣味性。

泉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泉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能产生多重效益,启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产业是一个较新的、宏观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公认的界定。普遍的观点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其包括的行业主要有: 1、文化艺术业:包括艺术创作与表演、文艺表演场馆、图书馆(档案馆)、文物和博物馆(纪念馆)、群众文化活动(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文化中心、文化俱乐部)、文化艺术经纪代理及艺术品市场等。 2、新闻出版业:包括新闻业,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各类图片的出版、印刷(复制)业等。 3、广播电影电视业:包括广播、电视、电影的制作、发行、播映等。

4、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包括卫星传输、互联网等各种文化传播。 5、文化娱乐业:包括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游乐园等。 6、文化旅游业:包括以文化艺术和文物为对象的旅游参观、旅游纪念品生产经营等。 7、体育业:包括竞技体育和休闲健身服务。 8、博彩业:包括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等。 9、广告业:包括广告制作、宣传等。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1、发展文化产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文化与其他产品一样,由政府组 织生产、流通和消费。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因此文化产品的市场化比其他物质产品滞后,从而制约了文化行业的生机和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化进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2、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特别报道 经济日报/2005年/02月/05日/第005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基本属于 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 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历史 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78-1985年,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娱乐业从无到有,有力地冲击了人们的文化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录音机首次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与革命歌曲不同,当时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受到了年轻人的大力追捧,尤其是每年春节晚会后人们对港台歌星的迷恋,引发了录音磁带的热卖,使得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音像出版得到率先和快速发展。这一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刺激和引领了社会的文化消费。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这事实上确认了文化艺术可能具有“产业”的性质。 (二)1985-1992年,文化产业的自发培育和成长阶段。以广告公司和演艺公司的大量出现为标志,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企业。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 (三)1992-2001年,文化产业走向自觉阶段。1992年“十四大”之后,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文化企业的自由度也逐步加大。社会的商业化推动了文化的市场化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从以政治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解放出来,全面导向大众市场。199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组建报业集团,形成了多种媒体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舆论宣传体系;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并

(年度报告)年度中国文化产业金融发展报告

2010年是中国的文化金融年。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战略定位的提升、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使金融市场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空前提升。在文化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及金融资本的共同推动下,文化产业资本运作全面提速,上市融资、信贷规模,以及债券发行、信托计划与主题基金数量均创历年新高。随着文化产业金融生态不断优化,文化领域金融创新持续推进,证券化趋势渐行渐近,文化在与资本共舞中实现了新的嬗变。 一文化企业上市实现新的跨越 (一)文化企业迎来上市高潮 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到相关主管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意见,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均被摆在各项工作中的突出位置。2010年共有16家文化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创历年文化企业上市数量之最。上市企业中,除江西出版集团为借壳ST鑫新上市外,其余企业均为IPO(InitialPublic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IPO以其融资功能以及广泛的市场影响和高额的股东回报成为文化企业上市的主流模式。从融资规模看,15家IPO企业共募集资金128.5亿元人民币及9亿美元,其中,中南传媒成功发行3.98亿新股,募集资金42.3亿元,成为A股市场有史以来融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企业IPO项目。由于中国经济的良好增长态势以及A股IPO“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额)持续不退,境内上市对文化企业的吸引力显著提升。除昌荣传播等6家企业分别在美国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外,其余企业均选择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其中,中青宝等6家企业选择在境内创业板上市,超过境内上市文化企业的半数,体现了创业板对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有力支持。(二)文化产业题材备受市场关注 一系列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在国民经济格局中战略地位的提升以及近年来呈现的良好发展态势,使文化产业在IPO市场上受到了强烈追捧。境内上市的股票上市首日市场表现良好,半数股票涨幅均接近或超过50%。作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境内首发上市第一股,2010年文化产业首家上市的企业———皖新传媒股价首日上涨49.41%,次日直线涨停,并带动传媒股集体上涨。“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在4只同时上市的创业板新股中,以107.80元的收盘价、58.53%的涨幅居首。“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天舟文化网上申购获得了184倍的超额申购倍率,上市首日收涨5722%。“旅游演艺第一股”———宋城股份发行市盈率103倍,共冻结资金1903亿元。作为A股市场首只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传媒类上市公司,中南传媒在五只新股“同场竞技”的情况下,网上网下冻结资金合计达4322亿元,与2010年农业银行IPO冻结资金规模相当。上市次日中南传媒一度冲击涨停,总市值突破248亿元,成为文化产业板块股票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文化”已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具热度的题材之一。 (三)股权投资基金助推文化企业上市 近年来,我国包括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在内的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迅猛。截至2010年第3季度末,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达到571家,实到资本1074亿元,注册资本已接近1500亿元。股权投资基金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投资力量。由于A股上市渠道的日渐畅通和国内资本市场的高估值,“入股———上市———退出”成为股权投资基金理想的运作模式。其中,上市是股权投资基金实现投资价值的最重要环节。因此,股权投资市场的迅猛发展对企业上市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在股权投资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具有高成长性的文化产业引起了股权投资基金的高度关注。作为深谙资本运作之道的专业财务投资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的介入也加快了文化企业的上市进程。在2010年上市的文化企业中,12家企业在上市前均获得了股权投资,占上市企业的75%,涉及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新兴文化业态及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等传统文化领域。股权投资基金以市场化形式助推文化企业上市已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新趋向。在投资机构中,不

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按照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全市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县组织相关单位对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进行了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六大重点文化产业基本现状 1、演艺接影视业(动漫产业)。目前只有3家,分别是影城有限公司、县娱乐有限公司和县娱乐有限公司。影城有限公司为xx年新增企业,1-9月主营收入300万元。娱乐有限公司1-9月主营收入4200万元,县娱乐有限公司1-9月主营收入4500万元。演艺接影视业总的主营收入为9000万元。 2、传媒业。传媒业共有企业12家。基本是经营文化传媒、广告装饰的企业。xx年主营收入为39200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31664万元。 3、文化旅游业。文化旅游业只有1家企业。即实业有限公司,xx年主营收入为5331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4310万元。 4、印刷复制业。印刷复制业共有企业11家,其中县印刷有限公司为规上企业,xx年主营收入为145197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117282万元。印刷复制业xx年总的主营收入为221000,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178512万元。 5、文化制造业。文化制造业共有9家企业,基本上是文体用品制造和铅笔制造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家,为省县文化用品有限分司,xx年主营收入为193770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149058

万元。文化制造业xx年总的主营收入为260179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xx43万元。 6、工艺美术业。工艺美术业企业共有10家,基本上是工艺品制造和经营企业。工艺美术业xx年主营收入为32289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24839万元。 总体来看,全县文化产业在我县第三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六大重点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仍然偏小,技术含量仍然不高,全县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还比较滞后。 二、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 1、文化产业发展意识还不够强。目前,在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尚处于自发探索、各自为战的状况,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进行统一协调、统一指导。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尚没有上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还未形成,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全县有相当一部分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或被拆除、被破坏,或遭遗弃,或处于待保护、开发利用状态,分散在各地单个的文化旅游景点没有连成线,形成片,串成链,导致了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县的文化企业大多为个体私营企业,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小,档次低,全县文化产业总值占GDP的比例过小,大型骨干龙头文化企业缺乏,没有形成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文化产品创新能力不强,文化产品质量档次、技术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调研报告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调研组在倪建华副主席带领下,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2019年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2007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 1 / 10

考察学习情况报告

考察学习情况报告 为认真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推进我市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提升旅游产业素质,进一步增强黄山旅游综合竞争力,市委、市政府组织旅游文化代表团于5月20日至27日赴云南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赴云南考察活动高度重视,多次专题进行研究部署,组成了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启敏为团长,以市委常委、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副主任程迎峰,市政府副市长、市旅委主任徐健敏为副团长,市委办、市旅委、市文化局主要负责同志和各区县旅游、文化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文化代表团。市委办和市旅委、市文化局进行了充分准备,按要求精心确定了考察线路和考察内容。代表团先后赴云南省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玉溪市和昆明市等5个州、市,实地考察了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蝴蝶泉、苍山洱海、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聂耳文化广场、抚仙湖、石林等近20个景区景点,期间观看了《纳西古乐》、《印象丽江》、《丽水金沙》、《蝴蝶之梦》、《勐巴拉娜西》、《云南映象》等6台精彩的文化旅游节目。代表团所到州、市,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双方充分交流了经济社

会发展情况,并就进一步扩大旅游合作进行探讨和协商。考察结束返回后,程永宁、徐健敏同志于5月31日主持召开了考察学习座谈会。会上,代表团成员结合云南之行所见所闻,围绕“为什么要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和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重点、形式、主体”等讲感受、谈体会、议措施、提建议,踊跃发言,深入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掀起黄山旅游发展第三次高潮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组织旅游文化代表团赴云南考察学习非常必要、非常及时。这次考察学习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云南各地在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民族文化的挖掘利用、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积累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通过考察,进一步增强了加快我市文化与旅游结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云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云南各地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可以说,这些年云南旅游加快发展的过程,就是旅游与文化有机融合、互为平台、相互促进的过程。 (一)统筹规划,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和谐发展。在云南期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各地都十分重视运用旅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doc

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 )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文化 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 产业 10 多年来发展的“热运行”态势持续趋缓;“十三五”将是我国文化产业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我国亟须制定“对外文化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配套,弥补我国全球发展战略中的“文化短板”;必须在国际领域提倡“可分享价值”以填补价值观缺位;并且以服务于“对外文化发展战略”为目 标,以构建新型文化治理体系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对一系列制约国内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根本性 的解决方案。建议打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之间的通道,把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融为一体,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充分发挥文化装备制造业的支撑作用, 高度重视生产性文化服务业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终结10 余年发展“热运行”,回归“常态化”蓝皮书指出, 2015 年 1 月 23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3 年中国文化产业年报,增加值为21351 亿元,占GDP 的3.63% 。其中,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20081 亿元,比

上年增加 2010 亿元,增长11.1% ,比同期GDP 现价增速 高1 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 2012 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 180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5% ,比同期 GDP 现价增速高 6.8 个百分点, 2013 年文化产业的增速再次明显 下降,几乎与同年 GDP 增速持平。现在看来,文化产业作为 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长期地大幅超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 的增长是一种“非常态”,从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看,这种增 长与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与改革配套出台的鼓励政策有 密切的关系,因此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政府提供的“外生动力”。随着改革告一段落,政策效应必将递减,产业发展动力必将 从政府转向市场,发展速度必将下降,这种下降就是回归常 态。因此,文化产业走进新阶段的首要特征是改变政府与市 场的关系,降低非常规的发展速度。我国文化产业正越来越 融入实体经济,显示出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景象 蓝皮书指出,当代文化产业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越来越从传统形态的文化产业发展为新兴文化产业。有两个典型特征日益凸显,即前端越来越强调内容创意,后端越来越从“产品”变为“服务”融,入一系列相关产业,使创意成为国民经济的普 遍特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的突出特征是产业“关联度” 高、带动性强,于是主要的产出越来越转变为对相关产业提供 的生产性服务,这使得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越来越与实体经济融为一体,演变为一种以“体验经济”为名的社会经济

2016-2020最新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精品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报告 2016年10月

内容简述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其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最具创造性的生产要素,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关联带动作用。目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房地产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把文化产业列入到了当届政府“十二五”的重要工作日程。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为中国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等诸多文化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4年以来,国产电影票房节节攀升,跨界并购此起彼伏,文化传媒行业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与此同时,多个省份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涉及金融支持、区域发展、产业园等领域。进入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已经明朗,“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热潮席卷而来。2015年3月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广泛开展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互联网+”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各地政府要想壮大文化产业,必须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占有使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人才分配流动政策、投资融资鼓励政策,为文化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市场政策在内的各项主导政策,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环境的优化来调控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共十

文化旅游产业考察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考察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式快速发展,尽快将我市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从而做大做强我市旅游产业。3月5日至12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率我市文化产业考察团先后到、省桐乡市、市、省市以及省市进行考察,对上述城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思路措施、重大旅游开发的融资机制及具体运行模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的成功经验等进行了专题学习。在八天的考察学习过程中,我随团先后实地考察了文广集团、M50创意园、田子坊文化产业园区、马戏团、元谷文化创意园等文化产业园区以及乌镇景区、宋城文化景区、方特欢乐世界和东部华侨城等旅游景区,与当地领导、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通过实地走访、现场交流、亲身体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亲身感受到了文化旅游产业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勃勃生机,同时对于上述城市在发展文化产业、走文化和旅游融合式发展方面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和好做法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也加深了我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 一、本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体会 这次学习考察活动虽然时间较短,但是日程安排很紧,地点和容安排的很多,考察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很强,也看到和学到了很多东西,极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乌镇、、华侨城等地旅游开发的成功例,给我市的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我们更好地打造文化旅游大市树立了更多的信心。通过考察,我想对于考察团的每一位成员心来讲都是一次很深地触动,不仅仅是我们看到了与上述城市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上存在的巨大差距,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开发理念、政策措施、工作力度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距。我市在发展文化旅游上真正欠缺的,不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简单展示,而是对这些潜在资源的挖掘整理包装、高端旅游策划和有效市场营销。必须承认,文化旅游产业是创意产业,无论是和的文化产业园区,还是方特欢乐世界和华侨城,都改变了我们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以个性化产品、动漫、视觉艺术以及3D、4D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上述城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经验与启示 (一)定位决定地位 因地制宜,准确定位是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条件。我们所考察城市均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基础雄厚,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娱乐化等特点。按照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思路,上述城市通过分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整合现状,主要从文化、资源以及旅游市场等方面进行立体的、多维的整合,提出新的文化旅游产品。比如的M50创意园和的元谷文化创意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基本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试卷86分答案

1、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正确 错误 2、当代文化产业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第二次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化产业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确 错误 3、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 正确 错误 4、十年以前,文化产业只是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 正确 错误 5、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21%,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正确 错误 6、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以产业起步为主线,进入了“十二五”时期 正确 错误 7、进入从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后,国民经济从总体上将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 正确 错误 8、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中的公有资本比例远高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 错误 9、文化产业属于夕阳产业

正确 错误 10、2009年7月22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这个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正确 错误 11、关于文化产业,国内外有统一的概念内涵 正确 错误 12、讲座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 正确 错误 13、文化和产业在传统的理解中,是属于相同的社会部门,遵循相似的运行原则 正确 错误 14、知识经济是服务业中从事脑力劳动、以处理知识和信息为工作内容的行业占了主导性作用经济类型 正确 错误 15、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项目研究发现,以人文、文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正确 错误 16、传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大众文化发展为标志 正确 错误 17、商业文化和精英文化是没区别的,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264-78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

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

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I 中国文化产业行业发展概况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1.1行业分类 .......................................................................................................... 1 1.2行业发展状况 .................................................................................................. 2 二、文化产业细分行业介绍 (2) 2.1文化艺术产业 .................................................................................................. 3 2.2新闻出版产业 .................................................................................................. 4 2.3广播、电影、电视产业 .................................................................................. 5 2.4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产业 ...................................................................... 6 2.5广告会展产业 .................................................................................................. 6 2.6艺术品交易产业 .............................................................................................. 7 2.7设计服务产业 .................................................................................................. 7 2.8旅游、休闲娱乐产业 ...................................................................................... 8 2.9其他辅助服务类产业 ...................................................................................... 8 三、行业政策 ............................................................................................................... 9 四、未来发展 . (10) 1 文化产业是后工业时代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影响举足轻重。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 一、行业概况 1.1行业分类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被分为10个大类(具体见表1)。 表1 文化及相关产品的类别名称 类别名称 第一部分文化产品的生产第二部门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一、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八、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一)新闻服务(一)版权服务(二)出版服务(二)印刷复制服务(三)发行服务(三)文化经纪代理服务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四)文化贸易代理与拍卖服务(一)广播电视服务(五)文化出租服务(二)电影和影视录音服务(六)会展服务三、文化艺术服务 (七)其他文化辅助生产(一)文艺创作与表演服务九、文化用品的生产(二)图书馆与档案馆服务(一)办公用品的制造(三)文化遗产保护服务(二)乐器的制造(四)群众文化服务(三)玩具的制造 (五)文化研究和社团服务(四)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的制造(六)文化艺术培训服务(五)

中国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材料

中国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红色文化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她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和创业经验,是当代中国非常珍贵和优秀的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对于提升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30 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在拥有丰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一些人的心灵深处却出现了“荒漠”。“红色文化热” 的兴起则满足了人们心灵的需求。这一时期,红色小说的再版,红色电影的播放,红色之旅的推出,红色歌谣的传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唤醒了储藏在人们心底美好的记忆。 而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红色文化” 日渐成为文化产业中一支颇具潜力的重要力量,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进出口”比例为12:1 ,呈现出极大不平衡的态势,而红色文化产业符合中国的实际,这一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如今的红色文化产业可以成为红色文化产品的中流砥柱。红色文化只有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才会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如何把红色文化与现代文化产业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更好地弘扬红色精神,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核心价值理念一直是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研究探讨的热门话题。 一、红色文化产业逐渐成为部分地区经济的招牌产业 虽然红色文化产业在我国的起步普遍较晚,在规模、档次、市场占有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重庆和江西瑞金的这两座站立着的红色之城以唱红歌、读经典、演艺红色歌舞节目等活动,打造出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经典传承,将红色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成了当地经济的招牌产业。 重庆拥有蕴含着震撼人心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瑰丽壮观、斑斓绚烂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通过有效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整合得来的。从历史资源进行整合:重庆具有独特的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资源,并将其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和现在的红色资源进行整合;从地区资源进行整合,包括城区内资源整合和区间资源整合:重庆市主城区内的红色资源丰富,红岩联线秉持“整合资源,联点成线”的发展方针已经对重点景区如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村、曾家岩周公馆、桂园等进行了整合,营造了非常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主城区内的红色资源与江津、酉阳、城口、铜梁、潼南、开县等进行系统整合,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的合力。重庆红色文化产业市场,目前以红色旅游、展演奏响了序曲,要全面推进就要以市场开发促资源整合,以整合资源促进市场占有,以此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高效能和高效益。红岩联线在红色文化产业上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努力和尝试,从20 年前账面资金不足5 万元,发展到今天收入数千万,固定资产上亿的规模,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重庆红色文化产业在这二十多年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缩影。重庆人吹响了红色文化抢机突围的集结号和冲锋令,创造了红色文化发展的新天地,推动了红色文化产业逐渐成为重庆地区经济发展的招牌产业。 江西省瑞金以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为基础,努力寻找文化与市场的结合点,精心培育红色文化产业。如今,该市已初步形成以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教育和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体 系,红色文化产业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瑞金市域经济发展中的一支新生力量。2007 年以来,红色文化产业直接经济收益达3500 多万元。瑞金市顺应文化市场的需求,抢抓机遇培植、壮大本地红色文化产业。以闻名中外的“红井” 、大柏地战斗、沙洲坝一家八兄弟全部参加红军、由瑞金籍战士组成的长征先遣队英勇壮烈捐躯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为素材,创作出《红井水》、《大柏地》、《血洒长征路》、《红 都,生命的礼赞》等30 多个红色歌舞节目,受到观众的欢迎与好评,并掀起长盛不衰的红色文化热潮。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