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体验转化过程凸显转化策略

——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实录与思考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戴厚祥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科书P71页例1、P72页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积极的成功体验。

一、激趣引入,打破认知平衡

导入(屏幕出示:800+200=?)

师:这道口算题好不好做?

生:(齐说)等于1000,有的学生觉得太简单,不屑一顾。

屏幕出示:800+200=1

师:这可能吗?怎样转化一下,能把这道不可能的算式变得可能?

【屏幕出示:800( )+200( )=1】

生:用800÷1000+200÷1000=1

师:可以,就看作是用0.8+0.2=1!有没有其他的想法?

生1:用800克加上200克等于1千克,或者用800千克+200千克=1吨(屏幕随机出示)

生2:用800米+200米=1千米

生3:(迫不及待地)用800厘米+200厘米=1米,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啊”的声音,立即改口,不对,应该用800毫米+200毫米=1米。

师:同意吗,还可以怎样转化?

生4:用800毫升+200毫升=1升

生5:用800立方分米+200立方分米=1立方米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通过转化把这道看似不可能的算式变成了一道可能的算式。

【思考】:这样一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把非常规的问题通过转化变成一个常规的问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问题具有挑战性,能在最短时间内盘活学生的思维,课伊始就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情境,引发转化

师:星期天,妈妈和小红去商场买了两件挂饰(屏幕出示挂饰图)这两件挂饰漂亮吗?

生(齐答)漂亮!

师:左边的挂饰是小红买的,右边的挂饰是妈妈买的,小红说,我买的挂饰面积大一些;妈妈说,我买的挂饰更大一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猜猜看,谁买的挂饰面积大一些呢?

生1:我感觉到妈妈买的挂饰面积大一些。

生2:我觉得两个挂饰的面积一样大,如果把第一个挂饰上面的半圆部分移到下面来,就变成一个长方形,把第二个挂饰左右两个半圆反过来,移到上面去,也

能拼成一

个长方形,

而且,他们

的面积一

样大。

师:除了钱

乾同学介

绍的这种

方法外,还

可以怎样去比较?(隐去图案,插入小方格图。)

生1:还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

生2:好像数不出来。

师:如果不满一格的都按照半格来数呢?

生:能数出来,但我还是感觉很麻烦!

师:如果不数方格,这两个图形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今天,,老师给全班每位同学都准备了挂饰形状的图形、剪刀,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自己动手试一

试,通过剪和拼,看是否真的能把这两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长方形呢?(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在小组间巡视、辅导,与同学们共同商量剪拼的方法,为组际间的交流作准备)

师:(大约3分钟后)同学们都剪拼好了吗?谁来代表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剪、又是怎样拼的?

生1:先把上面的半圆剪下来,移到下面空出的部分,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指着第一个图形)

生2:我想的和他不一样,我把这一个图形剪成了三个部分,一个半圆、一个长方形、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把最下面的图形移到半圆的上面,也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如下图2)

.

生3:第二个图形我是把左右两边的半圆剪下来,然后拼到凹进去的部分,这样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4:我是把这个花瓶形状的图形沿瓶颈横着剪掉,再把上面这一部分竖着剪开,一分为二,移到下面图形的两边,这样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这样可以吗?(教师自己动手尝试)你的这种剪拼方法很有创意,与众不同,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

师:(回到屏幕)动画演示教材上拼得过程。鼠标指着第一个图形问,这个半圆是怎样平移的?平移了几格呢?

生:(小手直举)这个半圆是向下平移的,一共平移了5格。

师:第二个图形左边的半圆围绕这个点是怎样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生:顺时针旋转了180度。

师:右边的这个半圆呢?

生:围绕右边的这个点逆时针旋转了180度。

师:那这两个转化后的长方形,他们的面积都是多少平方分米呢?

生(齐答)20平方分米。

师:这说明妈妈和小红买的挂饰,他们的面积怎样?

生:(兴奋地说)一样大!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剪、拼,把这两个陌生的图形转化成了我们熟悉的图形。的确,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

板书:陌生→熟悉

转化

师:观察屏幕,如果妈妈买的是这种形状的挂饰,你会转化吗

生1:把下面那个淡蓝色的图形平移到上面去,和深蓝色的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2:还可以把上面深蓝色的图形向下平移一格,也能拼成长方形。

师:这三个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多少平方分米呢?

生(齐):20平方分米。

【思考】:新授例题没有直接呈现,而是创设了生活中母女俩买挂饰的情境,并且没有进行过多的纠缠,围绕问题核心”怎样比较这两个挂饰的面积”展开新课,从而自然生发出两种比较的方法:即数方格和剪拼转化,没有想到,他们亲身经历操作过程后,出来的方法是如此的丰富,第一个图形学生的剪拼方法在课前已预设到,并且考虑到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情况,而学生介绍的第二个图形另外一种拼法,出乎我的意料,课堂上有些拿捏不准,便也尝试着拼了一下,当发现这种拼法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合乎情理之中时,激励性的评价自然地从心底流淌。的确教学是相长的!课前我期望有同学真的不怕麻烦,自己来数,验证剪拼后的答案,但实际上课时,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来数,反过来想,这不正体现出了转化策略的优越性?不管课如何华丽,数学双基还是要落实到位,于是我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上,引导学生细化一些知识点,如围绕这个点是怎样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等。实际教学中,有次我也出现了一点失误,当我指着第二个图形问:左边的这个半圆围绕这个点是怎样旋转的,此时电脑还没有演示,有孩子说,逆时针旋转了180度,当时我一句:是这样的吗?显然不同意他的观点,课后,仔细想了想,孩子当时的理解也是对的,至少当时的情景可以这样认为,我应该耐心听他把话说完。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理解。

三、沟通联系,完善认知结构

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多次运用到转化的策略,回想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过转化的策略解决过那些问题?

(学生反应有点愣,都在全神思考)

师:(提示)我们刚刚学过的圆柱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生1:我们是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来推的?

师:还有吗?

生2: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形来推导的。

生3:还有,梯形的面积也是通过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的!

师:在推导计算公式时,我们用到过转化的策略吗?

生1:我们曾经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的。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1:比如5÷3/4=5×4/3

生2:在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需要转换成同分母分数来计算。

生3:我们在五年级学习小数除法时,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的。师:那计算小数乘法呢?

生: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

师:如果计算94.2 ÷0.6,应该怎样转化?

生(齐答)用942÷6

(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在屏幕上点出推导图、有关的计算题。)

师:(小结)看来,转化的策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多次用到过,而且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只不过没有特别提出来而已。

【思考】:这一环节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太多,出发点就是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对以往有关转化的内容进行一个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孩子由于没有安排预习,显然没有回忆的准备,出现了集体发愣的场面,在这个地方,显然高估了学生的水平,几次上课,在这一环节总需要教师前馈的点拨引导,后面的内容学生才会如清泉般喷薄而出。这里的整理对于本节课起到了点睛的作用,需要处理得到位而厚实,不能像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四、紧扣转化,深化理解

1.解决教材72页的”试一试”

师:(屏幕上出现1/2、1/4、1/8)这三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生1:他们都是真分数,而且分子都是1。

生2:用1/8乘2等于1/4,再用1/4乘2就等于1/2。

师:也就是说前一个分数是后一个分数的2倍,后一个分数是前一个的1/2。他们的分母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分母都是2的倍数。

师:如果让你接着后面按规律再写几个分数,你会吗?

生:1/16、1/32、1/64等等。

师:这道题目你会算吗?(1/2+1/4+1/8+1/16=?)你准备怎样计算?

生:把1/2、1/4、1/8的分母都转化成16,也就是把异分母分数都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来计算。

师:你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口算一下,看结果等于多少?

生(齐)等于15/16。

师:如果用一个正方形来表示单位“1”,依次出示,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呢?生:表示1/2、1/4、1/8、1/16。

师:算式1/2+1/4+1/8+1/16,在图上指的是哪个部分?

生:就是指的涂色部分。

师:计算涂色部分,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同时闪烁最下方空白小正方形的面积)

生:直接用1—1/16=15/16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没有涂色的部分占正方形面积的1/16,那涂色部分的面积就是15/16。师:看来,把上面这道算式转化成1—1/16,计算起来的确很简便。如果把算式

变成1/2+1/4+1/8+1/16+1/32,那结果又等于多少呢?

生:31/32,可以用1减去空白部分面积,即用1—1/32=31/32。

师:有没有兴趣挑战一下更难得题目?出示1/2+1/4+1/8+1/16+1/32…+1/1024=?生:(抢答)1023/1024,用1—1/1024=1023/1024

师:(小结)这道题目使我联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般的情况下,人落水是想办法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当时的策略是让水离开人,的确是高人一筹。因此,在遇到一道比较繁难的问题时,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这样才能找到合理的转化方法。板书: 繁→简

【思考】:这是一道数形结合的好题,目的是通过转化,体验到化繁为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引导学生若按照通分的常规方法做,也是转化,但结合图来理解,正难则反,这样的转化思路更简洁。同样是转化,策略也是有优有劣的。为使这道习题效益最大化,我在设计时,选择了拓展、深化,一题多变,利用发现的规律解答一串题,层层递进,使得课堂有深度。课堂实践表明,这样的题组,孩子是容易接受的,只是时间嫌紧,对我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学72页练一练。

师:请大家观察观察一下右边这个图形,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比较简便?

生:用(长+宽)×2,可以把竖着的移到右边来,横着的移到上面来。

师:也就是可以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规则的图形。

师:(电脑演示移的过程后)那么,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周长应该是多少厘米呢?

生(齐):16厘米。

师:看来,我们在遇到一个复杂的问题时,要想办法把它转化成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样解决起来就显得比较容易。

板书: 难→易

3游戏比赛,深化理解。

(随机请四位同学上台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比赛采取单场淘汰制。)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单场淘汰制吗?

生1:两个同学pk,如果单场输掉的话,就立刻下台,被淘汰出局。

师:即比赛一场,淘汰一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号数,让生现场抽,然后1号和3号比赛,2号和4号对决。当比赛进行两场时,教师从后台出来,现场采访学生。)

师:(采访)×××同学,刚才你已经赛过几场了?要想拿到冠军,台上一共要比赛几场?

(出示练习3:百家湖小学六年级三班选拔了8名选手参加“石头、剪子、布”比赛,比赛采取单场淘汰制,每场比赛淘汰一名同学,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才能产生冠军?)

师:如果我们用一个方框表示一个同学,需要画几个方框?

生:要画8个方框。

师:经过抽签之后,他们开始捉对厮杀,想一想,如果要产生冠军,需要比赛多少场?

生1:我觉得要比赛七场,8个人,2个一对,要淘汰4人;剩下的4人两两对决要淘汰2人,最后剩下的两人要淘汰1人,一共要淘汰7人,因为比赛一场要淘汰一人,所以共需要比赛7场。

师:学生回答后,点出剩下的示意图,并带领学生通过数一数来进行验证。

生2:还有更简便的想法,冠军只有一人,这就需要淘汰7人,而比赛一场要淘汰一人,所以要比赛7场。

师:你的这种想法真是简洁而到位!

师:假设我们教室里现有128名同学,大家按照上面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要产生冠军,需要比赛多少场?

生:每场比赛要淘汰一人,产生冠军,淘汰127名同学需要比赛127场。

师:现在教室里如果有1024名同学呢?

生:需要比赛1023场。

思考:这道练习题没有照搬书上的足球比赛图,我想通过现场的比赛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单场淘汰制”这一抽象的运动专用术语,化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用了框形图,便于借助数一数来验证。并且自然地过渡到128名、1024名同学来参加比赛,使得这道习题的功能进一步放大,达到作一道题会一组题的功效,促进学生的正迁移能力。

五、故事收尾,再掀高潮。

师:出示一个电灯泡,知道这是谁发明的吗?

生:(齐)爱迪生!

师:关于爱迪生发明灯泡,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一天,爱迪生要他的助手帮忙测量一个灯泡的容积,这个助手不简单,他是爱迪生在大学里千挑万选的,助手观察了一下这个灯泡,把它转化成了一个近似球形的体积和一个近似圆柱形的体积。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是爱迪生的助手,你有没有更高明的方法?生1:先在一个量筒里装水,再把灯泡全部按进去,看量筒此时的刻度是多少,减去水的体积,就是灯泡的容积。

生2:可以把灯泡底座切开,再往里面灌满水,倒入量筒,即可求出灯泡的容积。师:你觉得他们的测量方法和助手比,谁更高明?

生:当然是我们。

师:的确,刚才这两位同学的测量方法很有创意,而且简便易行,们一定能成为21世纪的小爱迪生、小居里夫人。

师:刚才,他们都用了转化的方法了吗?

生:用了。

师:谁的转化策略是最优的呢?(***同学)看来,转化的策略也是有好有坏,有优有劣的。我们在运用转化策略时要选用合理的转化方法。

思考:本节课的结尾,酝酿了多套方案,甚至想大胆的采用数学家烧水的故事来结束本课,但考虑到这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所以就选择了爱迪生助手测量灯泡

的容积来收尾,如果单单讲故事、走过场,意义不大,我选择借助这一故事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发现转化的策略也是有优有劣的,这样本节课的内容就得到了一定的升华,几次上课,发现这个地方都是课堂的一个亮点,最优的转化策略总能呼之欲出,从而为课堂增色。

六、全课总结,提炼升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1:我们在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要想办法把它转化成一个熟悉的问题。生2:遇到一个难的问题,要想办法转化成一个简单的问题。

师: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吗?

生1:就是把一个新问题转化成一个旧问题。

生2:就是把一个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师:你们概括得可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儿。

思考:对板书进行重新梳理、概括,旨在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策略结构,便于以后在大脑中提取时,能及时而准确。同时用学生原汁原味的一句话来统领,对本节课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完成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问题↓已经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1) 知识点: 1.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2.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3.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4.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一.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2.提高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例1:40个同学分成了两组做游戏,如果从第一组调4人到第二组,那么两组的人数就相等了。原来的两组各有多少人? 根据题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有两点:1,是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现在两组各有多少人;二是从现在两组各有的人数,倒过来推算出原来两组各有多少人? 【完全解答】 40= ÷(个) 2 20 20+4=24(个) 第一组 20-4=16(个) 第二组 答:原来的第一组有24人,第二组有16人。 举一反三:

1:小红和小明共有16张邮票,如果小红给小明2张,那么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 2:甲乙丙三堆黄沙共72吨,如果甲堆,乙堆各给6吨给丙堆,三堆就同样重了,原来的甲乙丙各有黄沙多少吨? 例2:车上原来有一些乘客,到和平桥站下去了12人,到十字街站又上来了17人,现在车上共有52人,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思路:现在车上共有52人--->十字街站没有上来17人—>和平桥站没有下去12人——>原来有多少人? 【完全解答】 52-17+12=47人。 答:车上原有47人。 举一反三: 1.三(7)班图书角有一些书,先被同学们借出了8本,后来又被借出了26本,这时还剩24本,图书角原来多少本书? 2.商场有一些电视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还剩200台,商场原有电视机多少台? 二.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1,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知识点1:两个量是倍数关系的替换 例1:买1张桌子和4把椅子共用去120元,已知一把椅子的价钱是1,求每把桌子和每把椅子各多少元? 一张桌子的 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1)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一:实际操作。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这在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很多。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是个难点。由于加强了实际操作,学生对元、角、分的进率就很清楚。中年级教学周长和面积时往往容易混淆,加强实际操作以后,学生对两个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也大大减少。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概念多术语也多,学生容易弄混。有些教师使用奎逊耐木条或计数板,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大大减少学习的难度,弄清概念的正确含义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加强

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一。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策略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辨认方向”的教学,就是创设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辨认方向的情景,引入新课的。让学生感觉学习方向的必要性,并让学生在模拟街区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探究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方向。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周围的小朋友分别坐在自己的哪个方向;去帮助动物园的叔叔、阿姨绘制动物园示意图;去探究指南针里面的方向板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策略三:问题简单化和从问题中找条件。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材料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从老师女儿四次喝牛奶这一情境,根据每次喝牛奶的量,让学生根据一些数据提出若干数学问题,并且有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个过程,学生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方案

“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数学组张爱丽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教育工作者教育理论水平、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人们对数学教学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然而传统教育的诟病依然存在,阻碍数学教育与学生数学学习品质的发展,其机械、被动学习状态受到批判,于是人们开始改革传统教育,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以解决问题学习为核心的改革思路,并将“解决问题”作为课程标准提了出来,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思维训练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以模仿套用代替创新与生成,忽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后果是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不过硬,不能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上游刃有余。因此,我们有必要抓住要点进行突破,以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为抓手,对数学教学中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在研究中使得师生共同提高。 2、课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解决问题不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目标,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方式。 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解决问题学习强调为教学实际服务,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主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与再创造。解决问题学习的研究,不再只是对比发现学习与传统教学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而是对发现学习本身的过程、机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发挥发现学习的优势,促进解决问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层次。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质教案

教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 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2教时备课日期3 月3日 教学内容:教材28-29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画图、列举、假设等多种策略的解题过程,能灵活的选择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应用策略的思考过程。 2.过程性目标:使学生在选择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张,进一步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和应用过程,提高应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分析、综合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逐步养成主动探索、回顾反思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策略。 教学方法与手段: 独立探究集体交流教师引导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回顾引入,解释课题 谈话:回想一下,用学过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应用策略 1.出示例 2.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3.列式解答。 提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选用了哪些策略?用画图、列举和假设策略解决问题时,有什么类似的地方?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 提问:如果把10只船都看成大船或小船,可以怎样解答?小组里说一说。 指名回答 学生读题,理解题 意,指名说说条件和 要求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选择 策略分析、尝试。 2.交流策略。 学生解答、检验。 指名学生说明每一 步表示的意思。 说明思考方法。 与例1相比,学 生独立完成例2 的难度比较高。 因此教学时,先 引导学生用自 己想到的策略 尝试,然后交流 策略。 在交流策略时, 教师注意适时 提出问题,具体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65~67页的例题,67~68页想一想1、2、3、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使学生体验整理信息表示题意的 简洁性,体会整理信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到整理信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2、使学生掌握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够根据整理出的信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快速地寻找到中间问题并解决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验成功的基 础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理信息的方法,寻找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课前播放《田忌赛马》的视频 师:你知道孙膑的策略是什么?看来策略就是好方法,那么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也要学会运用策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一、联系经验,感受策略 1.课表对比。 (1)多媒体出示: 你能很快找到周三第三节什么课吗?周五第四节呢? (2)多媒体出示:

现在你能看出周三第三节什么课?周五第四 节呢? 对呀!在生活中有很多信息是很零乱的,但 是经过整理,零乱的信息就清楚了。 二、解决问题,获得体验 1.激发需求,整理信息。 谈话:有些数学问题,也要进行整理,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这就有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示例题: ⑴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⑵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选取“小华用去多少元”解决) ⑶那么要解决“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那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到呢?那就请你把解决这个问题有关的条件和问题简单明了的整理出来。 2. 反馈交流,突出策略。 反馈:展示交流整理信息的各种形式。根据学生生成合理安排交流次序,组织学生思考评价。 (1)文字摘录信息: 你认为用这种形式进行整理,可以吗? (2)列表整理信息:

浅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 策略 单位:鳌江镇东岱小学 姓名:刘佐文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摘要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基础,而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当然也是教学中的最难点之一。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但往往在我们教学时没有有效的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解决问题的教学陷入困境。这也同时使这个问题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师教学学生

中国的孩子学习勤奋,基本功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成为世界公认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中小学数学教育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实际情景的问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克服困难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信心等方面显得不尽人意。通过深入课堂听讲、分析学生的作业等研究活动,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小结,找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优化解题策略的方法。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我发现很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但是又比生活要抽象得多。在小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往往跟着教材按部就班,不知道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脱离教材,而是让他们将教材与生活有机地关联起来,利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通过对错题的分析与对学生平时的解题过程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阅历浅,缺少生活实践。 应用题一般文字较长,涉及生活常识广泛,科技术语多,有些概念和它的背景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生疏的,模糊的,神秘的,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感受实际问题的亲身经历,缺少生活实践,对数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不深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小学六年级练习题有这样一道应用题:“笑笑家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金’,保险金额为120000元,保险期限三年,按年利率O.5%计算,共需缴纳保险费多少元?”几乎难住了所有的学生。 (二)读题不清,特别是图文混合题,不能正确找出条件和问题。 读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很多学生的读题习惯比较差,在寻找条件和问题时缺乏细致的态度,甚至有些学生在读题认字上就存在困难,自然不能正确解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读题的要求,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在读题之后说一说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再用笔分别画一画。在读题时应关注学生读题的完整性,特别是在图文结合题中,一定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图意,力求完整地说出条件和问题。 (三)对条件本身理解不清,缺乏联系性思考。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数学教育的发展,为了摒弃传统教育的诟病,使学生从机械、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挣脱出来,人们开始改革传统教育,从以人为本的 角度,《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方面明确地提出了――要“形成 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水 平和创新精神”的要求。自此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形成解决问题策略 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引起了人们的注重与重视。 在近几年各个版本的数学教材中都编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 知识,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经过认真分析后我们发现:新课标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 中的掌握与理解,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情况和数学学习水平,而我们 在教学中只注重双基目标的达成,忽视了思维训练与学习水平的培养,在方法上以模仿套用代替创新与生成,忽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本质 的东西――数学思维水平的培养,也就是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分析 问题,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后果是学生的数学综合素 质不过硬,不能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上游刃有余。所以,我们有必要抓 住要点实行突破,以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为抓手,构建出操作性强的 教学“解决问题策略”的策略,使师生在研究中共同提升。 2.课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解决问题不但是学习数学的一个目标,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 方式。 (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2000年版《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与标准》)

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使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 (全美数学指导委员会《21世纪的数学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把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美国学者:西尔弗)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践研究”意在为教学实际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服务,通过深入地研究、反思、总结,实现学生 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与再创造,在持续的解决问题中,形成一定的数 学思维水平,培养过硬的数学综合素质,构建有效的小学解决问题的 教学策略。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波利亚问题解决理论 就是在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时找到一条解决的途径,从困难中找 到出路,寻找一条冲出(或绕过)障碍的路,达到最终的解决问题。波 利亚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弄清问题、拟定计划、 实现计划和回顾。这四个阶段的思维实质能够用下列八个字来概括: 理解、转换、实施、反思。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 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不但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 他指出:学习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是从教师提供的学 习情境中通过自己探究,发现知识。 3、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解决问题的解释 他们将解决问题解释为问题情境与原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侧重 于问题解决中认知策略的研究。

(完整)六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识点一:用画图和转化法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问题导入:星河小学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方法一:算术法 方法二:转化法 方法三:方程法 练习:平安街小学六年级有56人,其中男生占3/7,后来转来几个男生,这时男生占7/15。转来多少个男生?

知识点二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问题导入: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多少只? 画图法解题: 列举法解题: 假设法解题:

练习: 1.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4:1,从甲袋中取出130克糖放入乙袋中,这时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7:5,求甲乙两袋糖的质量和? 2.实验中学的学生进行野外军训。晴天每天行20千米,雨天每天行10米,8天一共行了140千米,这8天中晴天有多少天,雨天有多少天? 3.甲数是乙数的7/9,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 4.营业员把一张5元,一张1元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9枚面值分别为一元和一角的硬币,求换来的这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5.六年级二班举办数学竞赛,共20道题,每做对一题得5分,不做或做错一题扣2分。小亮得了79分,他做对几题?

能力点:用假设法、方程法和组合法解决稍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鸡与兔共有120只,鸡脚比兔脚多1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方法一:假设法 方法二:方程法 方法三:组合法 练习: 1、鸡兔同笼共有262只脚,兔比鸡少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某公司委托运输公司搬运30000个瓷碗,每个瓷碗可得运费0.3元,损坏一个瓷碗要赔偿0.8元,运输公司共得运费8670元。损坏多少个瓷碗? 3、鸡与兔共有100只,鸡脚比兔脚多26只,鸡有多少只? 4.动物园里饲养一群丹顶鹤和一群乌龟。数眼睛共有46只,数脚共有72只,丹顶鹤和乌龟各有多少只?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 2013年8月 教学内容:教材第65到67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本课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它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教材充分注意到学生是初步学习利用表格整理信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整理信息的习惯。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列表整理是它易于操作,适宜学生运用。同时教材也力求让学生体会到整理信息的意义,并转化成内在的需要,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难点:列表的过程中熟练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设计思路:本节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引入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这个策略。在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系列活动中,先看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小结得出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应用题,再出示问题再次验证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这个策略的实效性,然后合并表格引出简表并观察,最后练习巩固、全课总结。 教学过程: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鹤鸣山小学:佘莎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把认数和计算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力不够,问题解决就成为低年级数学学习的难点。要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策略: 一、理解题意是前提,如何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 低年级审题能力从“看图说话”开始培养。即从图中找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 在加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看到主题图大部分孩子会说出3+1=4这个加法算式,但却不会完整的表述数学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看到的数学信息,小丑的左手有1个气球,右手有3个气球,一共有几个气球?这样反复的说,反复的训练只到大部分孩子看到图的第一反映不是列出算式,而是找出相关数学信息用语言表达出来,并提出问题,这就是数学中的看图说话,也是看图编题,为以后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图示解题法在低年级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差,掌握的知识大部分是具体的,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才能对所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不可能所有的题目都用直观教具一一演示,而应该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 在一年级上册看图解决问题即大括号和问号的认识这一节课中,同样先让孩子们说信息提问题,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再把看到的信息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即把看图理解图意,说出图题意,再把图意用简单的图形符号表示出来,在画图中建立数学模型,开始渗透图示解题法。 具体形象思维是低年级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用具体化、形象化的内容,借助学生熟悉的实物——直观教来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启发诱导学生抛开具体实物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一年级下册第12面。思考题我们一共有10个男生,老师让我们每2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一共要站进多少个女生?可以先把题目改成我们一共有5个男生,老师让我们每2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一共要站进多少个女生?先让几个学生上讲台站一站,再让孩子们画图理解,然后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道题目。 三、数量关系是基础,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训练。 小学低年级问题解决所涉及到的数量关系都是基本的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提高三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提高三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武安市北关小学王艳敏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在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便是其中之一。在《标准》中,已经看不到“应用题”这个名词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和“简单实际问题”等,同样的,“解答应用题”也变成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变化不是因为应用题这个名词不时髦了,要换一个说法,而是有深刻的内涵:“首先,在内容方面,《标准》提到的‘问题’不限于纯粹的数学题,特别是不同于那些仅仅通过‘识别题型、回忆解法、模仿例题’等非思维性活动就能够解决的‘题’。这里所说的问题既可以是纯粹的数学题,也可以是以非数学题形式呈现的各种问题。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其核心都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解决的。其次,在具体内涵方面,《标准》的要求的多方面的,包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现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双基目标的达成,忽视了思维训练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以模仿套用代替创新与生成,忽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后果是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不过硬,不能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上游刃有余。因此,我们有必要抓住要点进行突破,以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为抓手,对数学教学中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在研究中使得师生共同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问题解决”即是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使学生面对问题时,能把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经过思维加工、综合运用和转化,达到未知目标的过程,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策略:是指为完成某一任务所采取的行动方式。可理解为方法,却又不完全等同于方法,其指向顺利地完成任务,并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思维与行动的最为有效、最简洁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学习强调为教学实际服务,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主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与再创造。解决问题学习的研究,不再只是对比发现学习与传统教学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而是对发现学习本身的过程、机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发挥发现学习的优势,促进解决问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层次。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布鲁纳语),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⒈努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养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竭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数学活动中进行探索、猜测、修正,从而主动地进行自我构建。 ⒊学生能主动地对已有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模式等进行分析、综合、转化、调整,从而形成对新问题的领悟,促进新问题的解决。 ⒋不仅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要帮助他们认识数学的价值,掌握提出问题的艺术,并不断探索下去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研究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文本解读: 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意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简明表达和有序整理有关问题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学会通过列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列表在整理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运用列表整理信息的策略。让学生积累成功地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目标预设: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收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列表整理、分析信息。 教学难点:分析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先期准备:PPT 程序安排: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策略”这个词吗?策略是什么意思呢?(板书:策略) 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在生活中好的方法,就是一种策略。其实,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也需要运用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 2.星期天,小明、小华和小军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并且他们买了同样的文具。想知道具体情况吗?好的,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看看。 (出示完整图片有三个人的信息) 请仔细观察,从这一幅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这道题里的信息真丰富啊,有小华的、小明的、还有小军的呢,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更清晰一些,该有多好啊?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贴)整理信息。 .....(的确是一个好建议。)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提示能否整理一下。 (显示: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图中的信息整理出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一)经历整理信息的过程 教师巡视。(找一些不同的方法。) 可能会出现 1.全文字式的: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小军用…‥。) 2.列表式的: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本42元 3.线段图式的。 …… (二)全班交流,在比较中体会列表的好处。 (展示) 1.文字式 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小军用‥由于时间原因还没有写完。他这样整理行吗?是的,可行。 (1)追问: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先整理小明的信息,然后整理小华和小军的信息呢?(因为小明的信息是完整的,所以要先整理出 来) (2)小结:是的,图里有许多数学信息,他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我们先整理已知的,再整理与它有关联的条件和问题,这样就组成了一个 完整的可以解决的题目。 2.列表式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龚将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56页、57页和58页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有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的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完成填空,感知策略 1.根据问题填空: (1)师:想求买5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 生:一本笔记多少元? (2)师:第二个问题,想求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元?需要哪些

条件呢? 生:大米多少元,面粉多少元。 师:想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我们都需要找对应的条件。(板书:从问题入手→找条件)如果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呢?根据条件填空。 2.根据条件填空: (1)已知买了4块蛋糕,每块蛋糕10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2)已知每枝铅笔2元, 师: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或者回到可以,自己添加条件提问题。) 师:为什么? 生:一个条件不可以。 师: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时,需要两个条件。 师:老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买了10枝),可以提出问题吗? 生:可以。 生:一共花了多少元? 师:你们会解答吗? 生: 2×10=20(元) (3)已知买了4条裤子,每件衬衫60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条件没有关系。

浅谈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是经过思维而形成的一种高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具有较 强的价值性。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解和掌握,对他们的后续发展是举足轻重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指导的一些尝试探索。 一、 工具法 工具法就是狠抓学生对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性质、定律、公 式、数量关系、计算法则等的理解和掌握,这些工具性的知识要让学生理解吃透。比如: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学生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后,应用这类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学校举行跳绳比赛,李红每分跳168下,陈亮跳的是李红的87,王伟跳的是陈亮的76。王伟每分钟跳多少下? 学生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很快就知道了要求王伟每分钟 跳的,先要求出陈亮跳的。求陈亮跳的,就是求168下的87,

算式为:168×8 7 =147(下),求王伟跳的就是求147下的7 6, 算式为:147×76=126(下) 又例如:水果店运来苹果20筐,运来梨的筐数是苹果的41,又是桔子筐数的95.运来桔子多少筐? 学生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苹果筐数的41=桔子筐数的9 5 ,根据分数 乘法的意义,把等量关系变为:苹果筐数×41=桔子筐数×9 5,根据题里告诉的苹果20筐,等量关系变为:20×41=桔子筐数×9 5,要求桔子的筐数,就设桔子筐数为X,这样就列出方程: 95X=20×41,求出方程的解,问题就解决了。 又如:速度×时间=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C 长=(a+b )×2、C 正=4a 、 C 圆=2×3.14×r 或C 圆=3.14×d 、S 长=ab 、S 正=a 2、S 平=ah 、 S 三= ah ÷2、S 梯=(a+b )h ÷2、S 圆=3.14R 2、 S 环=S 外圆-S 内圆=3.14(R 2-r 2)等。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式,能大大得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辆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是70厘米。小强骑这辆自行车通过一座1000米长的大桥,如果车轮平均每分钟转100周,大约几分钟能通过? 引导学生分析:要求时间,就要知道路程与速度。路程题里直接 告诉的,是1000米。速度题里没有直接告诉,就要先求速度,根据题里的信息,这辆自行车的车轮平均每分钟转100周,那么就要先求车轮1周转的米数,也就是求车轮这个圆的周长:3.14×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研究结题报告2012年1月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研究”被山阳小学确立为校级课题,两年多来,本课题的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完成了研究预设的目标任务。现对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背景。 1.重视问题的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 数学课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学生获得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应立足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让每一位学生学得有用的数学。让学生从小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就是以这一点为出发点。本课题从学生学的角度,探索学生解决问题时选择基本策略的过程,形成了怎样的策略?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即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达到提高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标准对学生的总体目标要求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2.国内外“解决问题”研究现状决定解决问题策略研究对实践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问题解决”这一重要概念,明确提出“具有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课程实验稿)》中,也明确规定: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难看出,“解决问题”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目的,而且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3.上海版教材的特点决定“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基本策略的研究”的必要性 义务制教育上海版教材中对问题解决没有单独列为“章节”,而是渗透、融合在各个知识点中;为了让学生建立更明确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解决问题,结合本课题,把上海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相结合,把问题解决策略结合上海版教材中的问题一起实施、一起解决、一起研究,一方面提高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整合教材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电子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下面我从教材与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设计理念四个方面将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与目标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实际问题、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了从条件出发、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教学两积之和、两积差等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感悟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不骤。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看到表格,认识表格,但这种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他们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但思维还不够稳定,因此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根据对本节课教材的分析,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拟定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在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过程和方法:能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条件与问题;能根据列表分析问题,寻找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列表并能主动运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主动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将综合运用(1)启发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3)尝试教学法(4)活动教学法等。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建构,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空间。在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本节课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教学流程(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次听朱刚老师的课了,依旧有新的收获: 亮点 1、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朱老师设计的这堂课,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体现了浓厚的数学味。从一开始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园的图片”到“体育老师画圆“再”观察钟面上秒针转动锁形成的圆“充分运用了身边的资源,并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逐步认知圆。 2、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朱老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各项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探索圆的多种画法,从而引出圆的相关知识。再让学生动手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 3、突破传统教学:在画圆 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道数学题,不仅能更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而且,通过一题多解,分析比较,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多做一些一题多解的练习题,对巩固知识,增强解题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大有益处。 “一题多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对一道题学生可能提出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解法,课堂成为同学们合作、争辩、探究、交流的场所,它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题多解”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不满足仅仅得出一道习题的答案,而去追求更独特、更快捷的解题方法。 “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积累解题经验,丰富解题方法,学会如何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对一道题学生可能提出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解法,课堂成为同学们合作、争辩、探究、交流的场所,它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题多解”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不满足仅仅得出一道习题的答案,而去追求更独特、更快捷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积累解题经验,丰富解题方法,学会如何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不断提高解题能力。总之,“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是问题解决的钥匙,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法宝。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解决问题需要相应的策略做支撑。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本人教学的一些心得,谈谈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几点看法。 解决问题就是寻找解题思路,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根据问题的性质,进行分类,小结,归纳,采用相应策略进行有的放矢地解决。并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策略和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作为指导思想,为顺利解决问题作铺垫。 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出现以下情形:有时,面对陌生数学问题,无从下手;有时,明明思路很清楚,就是解不出来;有时,解题到一部分,思路受到堵塞;有时,审题不够细心,解题不够全面等等。导致这些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学生没有掌握好解决问题的策略。 那么,针对上面这些现象,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给学生渗透一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重视学生的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建模意识。 俗话说妙计可以打胜仗,良策则有利于解题,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该把一般的思维升华到计策谋略的境界。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结合平时的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尝试以下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和有益探索。 一、枚举策略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小结一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小结 xx中心小学xxxx 2011年8月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小结 “问题解决”即是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使学生面对问题时,能把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经过思维加工、综合运用和转化,达到未知目标的过程,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程标准》里指出: 初步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在《标准》提出的上述目标中,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这里的“解决问题”不是以往的解答数学习题,特别不是通过“识别题型,模仿例题,套用解题”的解题,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的功能是帮助学生习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并引导他们灵活应用这些方法,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这就涉及到“策略”。小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策略表现为:积累了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形成策略的前提),对合理地使用方法有所体验、有些经验(这是策略的重要成份)。可

见,策略与方法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策略比方法上们,如果说“方法”是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手段与行为,那么,“策略”是选择和使用方法的思想指导。策略比方法内隐,如果说“方法”有时还可以由外部赋予,那么,“策略”完全是自身内部形成的。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价值 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只为了解决几道题目,更多的是要利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就是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所在。就像以前的数学教学一样,我们许多老师只是教给学生知识,从不强调让学生用知识,也不创造机会让学生来运用。这难免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向。他们会想:原来数学就是为了考试考好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除了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让他们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而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去做呢? 1、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新课标中说到。确实,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不仅生活与数学联系,有许多学科也离不开数学。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入手,使学生感到数学与自己相关,认清数学知识的生活性,进而去到生活中应用。 比如教第一册“解决问题”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入手,自己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给学生展示生活中与他们有关的需要他们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妈妈早上花了5元钱,下午花了7元钱。一共花了几元钱?”顿时,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而且也解决得很好。他们纷纷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最后,我也让他们自己来提提问题。当然我也是接着上面的问题。“对于妈妈花钱这一题,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许多学生就提出来下午比上午多花几元?还有的小朋友还提出了“原来妈妈有20元钱,早上花了5元,下午花了7元,还剩下几元?”真是思维的火花得到了彻底的迸发。接下来,许多学生就提了好多其他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