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HPLC-ESI-MS分析有机膦酸化合物的方法研究

HPLC-ESI-MS分析有机膦酸化合物的方法研究

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的总结

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的总结 1烷烃与烯烃,炔烃的鉴别方法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烃的含氧衍生物均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只是快慢不同) 2烷烃和芳香烃就不好说了,但芳香烃里,甲苯,二甲苯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苯就不行 3另外,醇的话,显中性 4酚:常温下酚可以被氧气氧化呈粉红色,而且苯酚还可以和氯化铁反应显紫色 5可利用溴水区分醛糖与酮糖 6醚在避光的情况下与氯或溴反应,可生成氯代醚或溴代醚。醚在光助催化下与空气中的氧作用,生成过氧化合物。 7醌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具体颜色不同反应类型较多 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8.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有机化学总结全部

一烃的衍生物性质对比 1.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较 2.苯、甲苯、苯酚的分子结构及典型性质比较 3.醛、羰酸、酯(油脂)的综合比较

4.烃的羟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5.烃的羰基衍生物性质比较 6.酯化反应与中和反应的比较 7.烃的衍生物的比较

二、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三、烃及其重要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要点精讲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按官能团分类 (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又:链状烃和脂环烃统称为脂肪烃。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2)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 碳原子不仅可以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 长短不一的碳链和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所以有机物种类纷繁,数量庞大。 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概念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同分异构体的类别 ①碳链异构:由于分子中烷基所取代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正丁烷和异丁烷; ②位置异构:由于官能团在碳链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1--丁烯和2--丁烯; ③官能团异构:有机物分子式相同,但官能团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如乙酸和甲酸甲酯; ④给信息的其他同分异构体:顺反异构,对映异构。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1)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①烷烃 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书写时应注意要全面而不重复,具体规则如下:成直链,一条线;摘一碳,挂中间,往边移,不到端;摘二碳,成乙基;二甲基,同、邻、间。 ②具有官能团的有机物 一般书写的顺序: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 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练习

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 1.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的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 A .分子中C 、H 、O 的个数比为1:2:3 B .分子中 C 、H 的个数比为1:2 C .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 D .该分子中肯定不含氧 2.设计实验方案区分己烷、溴乙烷、乙醇三种液态有机物。 [参考答案] 分别取样加水(或溴水、碘水),溶解不分层的是乙醇;出现分层的,有机层在上的是己烷,有机层在下的是溴乙烷。 3.某同学为测定维生素C 中碳、氢的质量分数,取维生素C 样品研碎,称取该试样0.352g , 置于铂舟并放入燃烧管中,不断通入氧气流。用酒精喷灯持续加热样品,将生成物先后通过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0.144 g 和0.528 g ,生成物完全被吸收。试回答以下问题: (1)维生素C 中碳的质量分数是 ,氢的质量分数是 。 (2)维生素C 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 为什么? 。 (3)如果需要你确定维生素C 的分子式,你还需要哪些信息? 。 [参考答案] (1)40.91% 4.54% (2)是 因为氢、碳总质量加和小于原样品质量 (3)维生素C 的相对分子质量 4.某烃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2%,求此烃的实验式。又测得该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8,求该烃的分子式。 解1:5:21 %2.17:12%2.171)(:)(=-=H n C n ,∴该烃的实验式为C 2H 5 。 设该烃的分子式为(C 2H 5)n ,(2×12+1×5)·n =58 ,解得n =2 ∴ 该烃的分子式即为C 4H 10 。 解2:412%)2.171(58)C (N =-?=,101 %2.1758)H (N =?= ∴ 该烃的分子式即为C 4H 10 。 解3:10:4:11%2.17:12%2.171:581)H (n :)C (n :)(n =-= 烃 ∴ 该烃的分子式即为C 4H 10 。 5.室温时某气态烃10 mL 与过量氧气混合,点燃爆炸后恢复至室温,气体体积比点燃前减少了25 mL 。再把这些气体通过苛性钠溶液,气体体积又减少了30 mL 。试确定该烃的分子式。

高中化学专题1第二单元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研究学案苏教版选修5

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研究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方法,学会如何确定最简式。2.知道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方法及李比希提出的“基团理论”。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1)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称为游离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称为化合态。 (2)同一种元素在组成单质时,有的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有的元素则可形成多种单质。 (3)不同种元素在组成化合物时也有类似的现象,如Na和Cl,只能组成NaCl,Fe和O则可以组成FeO、Fe2O3、Fe3O4等。 (4)在已知的元素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2.科学家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时,需要知道该化合物由哪些元素组成,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由此就能够知道有机化合物的最简式(实验式)。它和分子式的区别: (1)最简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中所含各元素原子个数的最简单整数比的式子; (2)分子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所含元素的原子种类及数目的式子; (3)二者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可能不同的是原子个数。 3.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该化合物的最简式为CH3。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H6。

探究点一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 1.鉴定有机物中含有哪些元素(定性分析) (1)将某有机物在O2中充分燃烧后,各元素对应的燃烧产物:C→CO2;H→H2O;N→N2;S→SO2。 (2)若将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H2O(使无水CuSO4变蓝)和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可能含有的元素是O。 (3)判断是否含氧元素,可先求出产物CO2和H2O中C、H两元素的质量和,再与有机物的质量比较,若两者相等,则说明原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否则有机物中含氧元素。 (4)其他元素也可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分别测定,如用钠融法可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氮、氯、溴、硫等元素,用铜丝燃烧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卤素。用红热的铜丝蘸上试样灼烧时,若含有卤素则火焰为绿色。 2.确定有机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李比希定量分析) (1)先用红热的CuO作氧化剂,将仅含C、H、O元素的有机物氧化,然后分别用高氯酸镁和烧碱石棉剂吸收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 (2)根据吸收前后吸收剂的质量变化即可算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确定有机物中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剩余则为氧元素的质量; (3)最后计算确定有机物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3.仪器分析法 人们常借助元素分析仪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所需样品量小、分析速度快、同时对多种元素进行分析等,若与计算机连接还可进行数据存储和统计分析,并可生成各种形式的分析报告。 [归纳总结] (1)确定有机物元素组成的方法有:化学实验法(李比希法、钠融法、铜丝燃烧法等)、仪器分析法。 (2)李比希燃烧法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研究

摘要:简要的评述了分别以无机物和有机物作载体的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与固体表面反应的基本规律和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载体 表面金属有机化学(Surfac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简称SOMC)是化学、材料学及催化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而诞生的一门新型学科。该学科主要以分子金属有机化学、表面化学和分子配位化学为基础,以金属有机化合物与固体表面反应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在固体表面接枝金属有机基团制备表面组成和结构明确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表面金属原子簇、表面功能化膜等,是近年来化学和材料学学科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固体材料表面的接枝反应性能是SOMC研究的基础,此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烯烃聚合和氢化异构化等领域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因而一直是当今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最为活跃的一类化合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茂金属类催化剂一经与固体表面反应后,其所形成的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不仅可以改善原物种的动力学性能、控制聚合物的形态,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助催化剂的用量等,因此,有关表面茂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热点。本文简要的评述了分别以无机物和有机物作载体的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 1 无机物载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 1.1 氧化物载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氧化物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分为两种反应形式,一种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与氧化物表面的羟基发生反应,另一种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与氧化物表面的≡M-O-M≡发生反应。 在500°C下处理的MCM-41分子筛上存在着大量的硅羟基,这些硅羟基亲电进攻金属有机化合物上的配位体,发生M-C间的断裂。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四新戊基锆化合物与MCM-41(500)表面羟基的反应[1],反应用红外光谱检测,且分析气体产物,表面接枝产物用13C NMR和化学探针反应等方法表征,结果表明Zr-C键在表面羟基的进攻下发生断裂,生成烷基锆化合物。 Michelle Jezequel[2]等用Cp*Zr(CH3)3和Cp2Zr(CH3)2分别与处理过的SiO、SiO2-Al2O、Al2O、Al2O发生反应,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固态核磁、EXAFS等表征,推断出化合物的结构。这些复合材料可用作烯烃聚合反应催化剂,但发现表面化合物的结构与催化活性有很大的关系。Cp*Zr(CH3)3和Cp2Zr (CH3)2与SiO反应得到的固体无催化活性,而当接枝在SiO2-Al2O、Al2O、Al2O上时则有催化活性。 此外还有王绪绪等用四烷基锡化合物与SiO表面羟基发生反应,新戊基钛化合物与MCM-41表面羟基发生反应;丁基锡化合物分别与MCM-41、MCM-41表面羟基发生反应;四甲基锡化合物与MCM-41表面羟基发生反应。 当SiO2在高温下(>800°C)处理后,其表面羟基发生缩合形成≡Si-O-Si≡桥,可以与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并发生断裂,Bu3Sn-O-SnBu3与SiO2(1000)表面的反应是通过≡Si-O-Si≡的开环生成两个 ≡Si-O-SnBu3接枝物种[3]。并且这个反应不仅发生在四元环中的≡Si-O-Si≡上,而且还与六元环,甚至是八元环中的≡Si-O-Si≡反应。https://www.wendangku.net/doc/198077599.html,lot[4]等人报道了在SiO和Cp*ZrMe3反应,主要生成两种不同的产物。 1.2 非氧化物MgCl2载体表面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李现忠[5]等报道了以球型MgCl2为载体的 Ziegler-Natta催化剂与含有茂配体的硅烷化合物反应,制备了一种球型MgCl2负载型单茂钛催化剂,利用该类催化剂进行了乙烯与1-己烯共聚,茂金属配体影响催化剂活性的高低顺序为 Me4Ind>Ind>Cp>Me4Cp (其中 Me表示甲基、Ind表示茚基、Cp表示环戊二烯基)。Soga[10]等将Cl2Si(Ind)2ZrCl2负载到MgCl2上,制备了相应的负载型催化剂,该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可以制得全同立构的聚丙烯。 1.3 金属载体表面的金属有机化合物通过金属表面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可以制备高分散的双金属或多金属催化剂,并且在不同的催化反应中有特定的选择性。 在氢气的氛围下,四丁基锡可以与铑、镍、或铂(负载在SiO2或Al2O3上)反应制备Sn-Rh[6]、Sn-Ni 合金,这种双金属配合物金属相明显,稳定性得到很大改善,可应用到天然气催化合成中。同样,用茂铁或茂镍可以将铁或镍沉积在钯上形成铁钯合金或表面镍钯合金。 2 有机物载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 使用载体催化剂时,无机载体被引入聚合物而影响聚烯烃的性能。和无机载体相比较,有机聚合物载

高等有机化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5)

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 3.1解释下列化合物的酸碱性大侠 (1) N N N(CH 3)2 PKa 10.58 7.79 5.06 A. B. C. (2)CO 2H OH A. 酸性 CO 2H B. > 3.2 CH 2 C N 3 Ph △ H 2CPh N C O 在上式所示的Curtius 重排中。PhCH 2—基从C 上前与至N ,试设计一个实验考察P —是完全从C 上断裂形成了两个碎片,然后再结合起来,还是PhCH 2—总保持键合状态。 3.3 硝基甲烷在醋酸根离子存在时很容易与溴生成α—溴硝基甲烷,而用完全氘代的化合物CD3NO2反应时,反应速率比原来慢6.6倍,你认为该反应的速率决定步骤是哪一步?试写出反应机理。 3.4对反应:PhCH 2Cl+OH -→PhCH 2OH+Cl - 可提出下列两种机理,请至少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帮助确定实际上采用的是哪种机理。 C H PhCH 2OH Cl- + SN 2第一步: SN 1:第二步:PhCH 2慢 PhCH 2 + OH- PhCH 2OH 注意:由一个烃基或芳基取代CH 2中一个或两个H 是难以接受的,因为这样可能使机理完全改变。 3.5 X COCH 3 + Br 2 H + HBr X COCH 2Br + (1) σ=-0.45;(2)反应数与[Br 2]无关;(3)取代基X 的+I 效应加速反应 (4)反应不受光火有机过氧化物的影响。

试按以上给出的条件设计合理的反应历程。 3.6 α—醋酸—对硝基乙烯的水解是酸催化反应 OCOCH 3 NO 2 C CH 2 O NO 2 C CH 3 H 2O + CH 3CO 2H 在6%的硫酸中,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 (H2O )/k (D2O )是0.75,多少69%的硫酸中,动力学同位素效应改变为3.25,试推测此反应的机理。 3.7 下列反应: H 3C SO 2OCH 3 LiX + CH 3X DMF 3C SO 3Li 相对反应速率分别为:Cl-(7.8)>Br-(3.2)>I-(1.0),若分别在上述反应中加入9%的水,在与LiCl 反应,反应速率比不加水时慢24倍,而与KI 反应,反应速率只慢2倍,试解释之。 3.8 2,2—二甲基—4—苯基—3—丁烯酸进行热脱羧反应,得到2—甲基—4—苯基—2—丁烯和二氧化碳。 CH CMe 2CO H HCPh H 2CPh CH CMe 2 + CO 2 a b c 在a 位上用D 取代H ,观察到同位素效应k H /k D =2.87,同样,在b 位上碳的同位素效应k 12/k 14=1.035(对碳而言,这是大值),这些现象如何说明脱羧反应是协同机理,试拟定一个可能的过渡态。 答案: 3.1(1)A 中氮上的孤电子对,使其具有碱性。 B 中氮上孤电子对,可与苯环共轭,碱性变小。 C 中氮上孤电子对,与苯环共轭的同时和氮相连的两个甲基使氮上孤电子对不裸露, 碱性比B 稍小。 (2) 因为A 中COOH 与OH 形成分子内氢键,酸性较大。即: O C O OH 3.2使用一个光活性的迁移基团,如在PhCH (CH 3)CON 3中,若消旋化意味着该基团完全 断裂离去。构型保持则意味着不是这样(后者是真实的结果)。 3.3重氢化合物反应更慢,因为C —D 键比C —H 键更强,这时决定速率的步骤应是硝基甲烷的电离,醋酸根负离子可以作为催化这步反应的碱,然后是硝基甲烷负离子与溴的快速反应。 CH 3NO 2+CH 3COO--CH 2NO 2+CH 3COOH -CH 2NO 2 + Br 2快 CH 2BrNO 2 + Br-

有机金属化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 学校:辽宁师范大学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年级:2010级 班级:3班 姓名:于泳博 学号:20101129010020

有机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 于泳博 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10级3班 摘要 近年来,有机金属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及其应用的研究十分活跃。有机金属化合物是指分子中有机基团的碳原子和金属原子直接结合的化合物。如果含碳成分是通过某些其它原子(例如:氧、氮或硫)与金属结合,就不属于这类化合物。例如(C3H7O)4Ti 就被认为不是有机金属化合物,而C6H5Ti(OC3H7)3则是,因为后者的金属和碳有一处直接成键。实际上除稀有气体外,有机基团可以通过碳原子来用各种方式与周期表中所有元素相结合。本文仅以金属有机锂化物为例对有机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做一初步介绍。 关键词: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锂化合物应用、有机金属化合物性质 前言 1827年丹麦Zeise制得铯的有机化合物,1849年Frankland合成出的金属σ键化合物(二丁乙基和锌结合的化合物),开始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发展。Grignard继续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制成亲核性有机镁化合物,如甲基溴化镁等,广泛应用它作为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的试剂,称为格利雅试剂(简称格氏试剂)。 20世纪有机合成利用格氏试剂引起了人们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注意。20世纪前半叶,主族的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的非常广泛,特别是美国Gilnan等人发起了锂有机化学,为研究金属有机化学打下了基础。 所谓金属有机化合物即除金属碳化物以外金属和碳结合的化合物的总称。有机金属是以金属和碳结合是按π结合和σ结合或两者皆有之来划分。把具有π结合的有机化合物叫作有机金属络合体,有不少是镍、钴、钼、钨的羰基化合物。具有σ结合的有机硅化合物主要用于高分子工业和表面加工工业。格利雅试剂和烷基铝主要应用于制药工业作中间原料和聚乙烯的聚合触媒,但是操作复杂。 近年来,对于典型金属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的热力学不稳定、挥发性、光反应等特异性能积极地进行了应用技术研究,尤其在电子工业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 正文

“测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常用分析方法”题型几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98077599.html, “测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常用分析方法”题型几例 作者:蒋赵军 来源:《化学教学》2009年第08期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8-0094-03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B 通过对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教学后,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各地近年来所命试题,将有关有机物分子结构测定方法的试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介绍如下。 题型一: 1H核磁共振类 1H核磁共振法的原理:氢原子核具有磁性,如用电磁波照射氢原子核,它能通过共振吸收电 磁波能量,发生跃迁,用核磁共振仪可以记录到有关信号。处于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 共振时吸收的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且吸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因此,从核磁共振氢谱图(1H-NMR)上可以推知该有机物分子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它们的数 目。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有下述两种图谱: [例1]在有机物分子中,处于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在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也不同,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二乙醚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CH2—CH3。其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有两个如图2所示: (1)下列物质中,其核磁共振氢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只有一个的是______。 A.CH3CH3 B.CH3COOH C.CH3COOCH3 D.CH3COCH3 (2)化合物A和B的分子式都是C2H4Br2,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3所示,A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请预测B的核磁共振氢谱上有______个峰(信号)。 (3)请简要说明根据核磁共振氢谱的结果来确定C2H6O分子结构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1H核磁共振谱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1)AD; (2)BrCH2CH2Br; 2 (3)若图谱中给出了3个吸收峰(信号),则说明C2H6O的结构是CH3CH2OH;若图谱中给出了1个吸收峰(信号),则说明C2H6O的结构是CH3OCH3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高中化学《1.2.1 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学案 苏教版选修5

专题1 认识有机化学 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 【学习目标】 1.了解定性确定有机物组成元素的一般方法熟练掌握定量确定有机物的最简式、化学式的一般方法。2.通过了解确定有机物组成的过程,感受科学进步的力量。 【知识回顾】 1.有机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①蒸馏 ②萃取、分液 ③结晶 2.定量分析 ⑴李比希法(燃烧法) 【典型例题】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中元素组成,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的组成,图中所列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常用的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到右流向,所选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序为 (2)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3)D装置中MnO2的作用是; (4)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 (5)若准确称取0.90g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A管质量增加1.32g,B管质量增加0.54g,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 ⑵钠融法 ⑶铜丝燃烧法 ⑷元素分析仪 3.测定有机物分子量 ⑴【典型例题】列式计算下列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① 标准状况下某烃 A 气体密度为0.717g/L; ②某有机物B的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14倍; ③标准状况下测得0.56g某烃C气体的体积为448mL; ④3.2g某饱和一元醇D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得到1.12L(标况下)氢气。 ⑵质谱法 如下质谱图该有机物的分子量为136 4.确定分子式 【典型例题】 1.己知一种气态烃含碳 92.3%,在标准状况下,该烃 6.5g 占体积5.6L 。求这种烃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2.某有机物含碳62.1%、氢10.3%、氧27.6%。相同条件下它的蒸气密度是氢气的29倍,则这种有机物的分子式是。 3.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量为156,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 写出A可能的分子式(至少两种):。 4.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molCO2和3.6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混和气体中一定有CH4 B. 混和气体中一定有甲烷和乙烯 C. 混和气体中一定没有乙烷 D. 混和气体中一定有乙炔 【课堂小结】分子式确定的一般过程 【课堂反馈】 1.用元素分析仪分析6.4 mg某有机化合物,测得生成8.8 mg CO2和7.2 mg H2O,无其他物质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H8O2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C.无法确定该化合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D.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2.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 x H y O z N m)的分子组成。取w 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回答下列问题:

常见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常见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赵 娜 (西北大学化学系05级化学基地班 西安 710069) 摘要:金属有机化学是连接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纽带。本文介绍了格氏试剂,有机锂化合物,二茂铁和乙酰基二茂铁等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常见反应。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学 格氏试剂 有机锂 二茂铁 一、引言 近年来有机化学迅速发展,分类庞杂,可分为有机合成、金属有机、元素有机、天然有机、物理有机、有机催化、有机分析、有机立体化学等。其中金属有机化学是有机与无机化学的交叉学科,随着科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提高,金属有机化学已成为当今最活跃的化学学科之一。 二、常见有机金属化合物 含有碳-金属键的化合物种类甚多,现列举一些常见有机金属化合物。 (一) 格利雅试剂(格氏试剂) 它的制备方法如下: R X RMgX +干乙醚 它在合成中的主要用途有: 1. 和活泼卤代烷反应生成烷烃。 RMgX ClCH 2CH CH 2RCH 2CH CH 2 + MgBr BrCH 2 CH 2 + 2. 用格氏试剂合成醇。 O + RMgX OMgX R OH R RMgX 与甲醛得增长一个碳链的伯醇: MgCl 2CH 2OH RMgX 与其它醛得增长碳链的仲醇: 232CH 3CH O CH 3CH OH CH(CH 3)2 RMgX 与酮得增长碳链的叔醇: CH 3 CH 3 O 232CH 3C OH CH(CH 3)2CH 3

RMgX 与甲酸酯得仲醇: H C OR' O R MgX H C OR' O MgX R +C O 2H C R OH R (二) 有机锂化合物 它的制备方法如下: R X 2Li 干乙醚+RLi LiX + 合成上的应用如: CH 2 CHLi Et 2O CH CH CH 2OLi CH CH 2 CHO + 在有机锂化合物中用途较广的是二烷基铜锂,它的制备方法如下: 2RLi +CuI R 2CuLi 合成中的应用如: RX +CH 32CuLi R CH 3 二茂铁也属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它具有芳香性,常温下为橙色晶体,有樟脑气味,熔点为173~174o C ,沸点为249 o C ,高于100 o C 就易升华,加热至400 o C 亦不分解,对碱和非氧化性酸稳定,能溶于苯、乙醚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在环上能形成多种取代基的衍生物。二茂铁可用作燃料的节能消烟剂、抗爆剂。如用于制作汽油抗爆剂、航天用固体燃料等;可用作催化剂。如用于制作合成氨催化剂;用作辐射吸收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及阻烟剂;可用于生产二茂铁衍生物。 二茂铁的实验室合成方法为: (1)在无水无氧的惰性气氛下,以四氢呋喃为溶剂,用铁粉将三氯化铁还原为二氯化铁。 2FeCl 3+Fe→3FeCl 2 (2)在乙二胺的存在下,二氯化铁与环戊二烯反应生成二茂铁。 C 5H 6+FeCl 2·4H 2O→Fe(C 5H 5)2 (3)乙二胺在反应中作为碱,促使环戊二烯变成环戊二烯阴离子。 C 5H 6+NH(C 2H 5)2→C 5H 5-N +H 2(C 2H 5)2 注:本实验采用KOH 作碱合成二茂铁,反应式为: C 5H 6 + KOH→C 5H 5-K + + H 2O 乙酰基二茂铁的合成方法: 二茂铁在85%的磷酸的催化下二茂铁与乙酐发生Fridle-Crafts 酰基化反应生成二茂铁的衍生物乙酰基二茂铁。反应式如下:

高等有机化学试卷答案

高等有机化学试卷答案 及评分标准 一、1题4分,2题5分,共9分 1、苯胺中N 上的孤对电子与苯环共轭,N 结合质子的能力下降,故碱性比脂肪族胺弱。 酰胺中N 上的孤对电子与碳氧双键形成p-π共轭,N 上的电子云密度下降, N 结合质子的能力下降,故 碱性比胺类弱。 2、 二、每题4分,说明占2分,共36分 1、A>B>C>D 苯胺中N 上的孤对电子与苯环共轭,碱性比脂肪族胺弱,A 碱性最大强。 苯环上连有供电子基,N 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大, N 结合质子的能力增大,碱性增强,B>C 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N 上的电子云密度下降, N 结合质子的能力下降,碱性减弱,C>D 2、A> C> E> D> B 该反应为亲电取代反应。苯环上连有供电子基,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大,反应活性增大;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反应活性减小。 3、D>E>B>A>C 该反应为亲电加成反应。双键碳上连有供电子基,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大,反应活性增大;双键碳上连有吸电子基,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减小,反应活性减小。 4、A>B>D>E>C 该反应为亲核加成反应。羰基碳上连有供电子基,碳上的正电荷云密度降低,反应活性减小;羰基碳上连有吸电子基,碳上的正电荷云密度增大,反应活性增大。 或+I 效应使活性降低, 使活性降低 甲基的超共轭效应使羰基碳正电荷密度有所降低,反应活性降低,,苯环空间位阻很大,反应活性降低, -OR 具有p-π共轭效应+C,使羰基碳正电荷密度大大降低,反应活性大大降低 5、D>C>B>A 该反应为亲核加成消除反应。苯环上连有供电子基,羰基碳上的正电荷云密度降低,反应活性减小;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羰基碳上的正电荷云密度增大,反应活性增大。 6、D>C>A>B E1反应为碳正离子历程,碳正离子越稳定,反应越易进行。苯环上连有供电子基,碳正离子上的正电荷云密度降低,反应活性增大;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碳正离子上的正电荷云密度增大,反应活性减小。 7、E> B >A> D >C 由于p-π共轭效应,烯丙基碳正离子稳定性>3级碳正离子> 2级碳正离子> 1级碳正离子,但是C 为桥头碳正离子,有于环的束缚很不稳定。EB 尽管都是烯丙基碳正离子,E 是5个p 轨道共轭,更稳定。 8、C>D>B>A O O HO HO H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

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系列练习lu

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应用 A卷 双基再现 1.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所发生的反应,下列化合物中不是有机物的是()A.CO2B.C2H6C.HCHO D.CH3OH 2.过滤过程中如果溶剂对杂质的溶解很少,对有机物的溶解性比较强,那么过滤后()A.有机物仍然在滤液中B.杂质在滤液中 C.有机物停留在滤纸上D.杂质停留在滤纸上 3.★城市居民使用的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丁烷,在使用过程中,常有一些杂质以液态沉积于钢瓶中,这些杂质是() A.丙烷与丁烷B.乙烷与丙烷C.乙烷与戊烷D.戊烷与己烷 4.★要对热稳定好的高沸点液态有机物和低沸点的杂质的混合物进行提纯一般使用的方法为() A.重结晶B.蒸馏C.过滤D.萃取 5.下列叙述:①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③创造联合制减法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④首先制得氧气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①和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下列各选项中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A.羟甲基(-CH2OH)和甲氧基(CH3O-) B.亚硝酸(HNO2)和亚硝酸根(NO2-) C.硝基(-NO2)和二氧化氮(NO2) D.羟基(-OH)和氢氧根(OH-) 7.★0.1mol化合物甲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4.48LCO2(标况下测量),推测甲是() A.CH4B.C2H4C.C2H6D.C6H6 8.把四氯化碳加入到碘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发现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__ ___色,这是水层,下层为____ __色,是_______ ___。这一实验说明了CCl4___ _(易溶或不溶)于水,密度比水_ _(大或小),碘在_ _ ____中的溶解度大于___ ___中的溶解度。 变式活学 9.(教材第1题变式题一)自然界中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的是() A.无机化合物B.有机化合物C.铁的化合物D.碳水化合物 10.★(教材第1题变式题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都是从有机体中分离出去的物质 B.有机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高等有机化学试习题及答案

欢迎共阅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考试高等有机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结构中,所有的碳均是SP2杂化的是(A) 2.下列自由基稳定性顺序应是(D) ①(CH3)3C·②CH3CHC2H5③Ph3C·④CH3CH2·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3.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B) A.CH3CH2COOH B.Cl2CHCOOH C.ClCH2COOH D.ClCH2CH2COOH 4.下列化合物最易发生S N1反应的是(A) A.(CH3)3CCl B.CH3Cl C.CH3CH2CH2Cl D.(CH3)2CHCl 5.下列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速度最快的是 (C) 6.下列化合物中具有手性碳原子,但无旋光性的是(B) 7.化合物:①苯酚②环己醇③碳酸④乙酸,酸性由大到小排列为(B) A、①>③>②>④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8.3-甲基-1-溴戊烷与KOH-H2O主要发生(C)反应 A、E1 B、S N1 C、S N2 D、E2 9.下列化合物中为内消旋体的是(D) 10.下列几种构象最稳定的是(B) 二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2分,共8分)1. 答案: 2 .COOC2H5 +NBS (PhCOO)2 CCL4,回流 答案: 3. 答案: 4. 答案: 三.写出下列亲核取代反应产物的构型式,反应产物有无旋光性?并标明R或S构型,它们是SN1还是SN2?(本大题共6分) 答案: R型,有旋光性.SN2历程.

无旋光性,SN1历程. 四.写出下列反应机理。(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答案: 2. 答案: 3. 答案: 五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为什么叔卤烷易发生SN1反应,不容易发生SN2反应? 答:单分子亲核取代(SN1)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决定反应速度,中间体为碳正离子,由于烃基是供电子基,叔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大于仲碳正离子和伯正离,子,因而叔卤烷易发生SN1反应。双分子亲核取代(SN2)反应一步进行,空间位阻决定反应速度,由于叔?卤烷空间位阻大,因而叔卤烷不易发生SN2反应。 2.叁键比双键更不饱和,为什么亲电加成的活性还不如双键大? 答:叁键碳原子sp杂化,双键碳原子sp2杂化。电负性Csp>Csp2。?σ键长sp-spB>C,当中心碳原子与杂原子直接相连时,反应速率明显增大,当杂原子与中心碳原子相连时,所形成的正碳离子,因共轭效应而被稳定。 六.将以下各组化合物,按照不同要求排列成序(本大题共10分) ⑴水解速率

有机化学中用来研究反应机理的方法

有机反应机制的研究方法 有机化学中用来解释反应机理的传统方法主要集中在Kinetics 和Dynamics两方面,即理解势能面、深入研究分子运动和碰撞、测定活化参数、测定速率常数、确定某个反应机理中一系列化学步骤的顺序、确定反应限速步骤和决速步骤。 研究机理的关键目的是反应机理知识可以对如何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操纵物质给出最快速的洞察,而不是依靠运气来获得偶然性的变化从而获得想要的结果。由于动力学在辨别机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动力学是整个有机反应机理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传统的反应机理研究方法除了动力学分析之外,还有同位素效应、结构-功能分析等。这些都是研究有机反应机理的标准实验工具,然后实验化学家可以根据其想象力和化学创造性,设计出一些完全不同于之前出现过的研究方法。因此,本文总结了一些最为常见的方法。首先分析最简单的实验,例如产物和中间体的鉴定。但也会分析一些更为微妙、精细的实验,如交叉和同位素置乱(cross-over and isotope scrambling)实验。 1.改变反应物结构以转变或捕获预想的中间体 有时可以通过合成一种类似于所研究的反应物的新反应物来破译中间体的性质,但是这需要所预测的中间体能以一种可预想的方式进行反应。没有标准的方式来处理这一类实验,所以实验者必须根据具体实验情况来设计实验。下面以酶反应作为此方法的应用实例。 Lin[1]等人设计了一种转变中间体的方法。扁桃酸消旋化酶可使扁

桃酸根离子的对映体(2-羟基苯甲酸)互换。位于羧酸跟α位的碳负离子被认为是中间体。为了测试此中间体是否存在,作者合成设计了扁桃酸跟离子的类似物i,并用酶对其进行了外消旋化。其过程是首先形成碳负离子,然后经过溴化物的1,6-消除,最后经过互变异构化,分离得到产物ii。此结果支持了在扁桃酸根离子路径中碳负离子中间体iii的存在。 2.捕获实验和竞争实验 鉴定中间体的一种常见方法是通过加入额外的试剂来捕获中间体。目前存在着几种自由基不伙计,许多好的亲核试剂是半衰期很短的亲电试剂(如碳正离子)的可行的捕获剂。必须以自己的化学知识来设计捕获中间体(如碳正离子、卡宾等)的捕获剂。但是活泼中间体的半衰期很短,所以捕获剂必须是具有很高的活性,并能与活泼中间体的标准反应路径进行竞争。同样,因为捕获反应是典型的双分子反应,所以要求捕获剂具有高的浓度。另外,还可以将捕获剂与反应物共价结合,以便更容易地捕获活泼中间体。 与捕获反应所不同的另一种反应是竞争反应。在一般的动力学实

《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学案

《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组成、性质特点。 2、知道如何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学会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有机物的特点 1、组成特点: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________,绝大多数含有________,有的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性质特点: (1)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熔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热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 1、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 (1)李比希法 C→_____ H→______ (2)钠熔法确定N、Cl、Br、S等元素 N →_______ Br →______ Cl →______ S →________ (3)铜丝燃烧法确定卤素 将一根纯铜丝加热至红色,蘸取试样,放在火焰上灼烧,若存在卤素,火焰呈_______ 2、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方法 (1)最简式法 确定各元素原子个数比,求出最简式(又叫实验式),再根据有机物的M求出分子式

浅谈金属有机化合物载体

浅谈金属有机化合物载体 摘要:简要的评述了分别金属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简要概述,以无机物和有机物作载体的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与固体表面反应的基本规律和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Abstract: Make a comment on metal organic chemistry and metal organic compound respectively carried by inorganic substance and organic substance and some foundational reaction rules of metal organic compound and solid surface and the structure of organic substance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载体Key words:metal organic chemistry ;metal organic compound; inorganic substance; organic substance;carrier 引言表面金属有机化学(Surfac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简称SOMC)是化学、材料学及催化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而诞 生的一门新型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以分子金属有机 化学、表面化学和分子配位化学为基础,以金属有机化合物 与固体表面反应,目的是通过在固体表面接枝金属有机基团 制备表面组成和结构明确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无机-有机杂化 材料、表面金属原子簇、表面功能化膜等,是近年来中非常 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是化学和材料学学科,金属有机化合物 在固体材料表面的接枝反应性能的基础是SOMC研究,此类化

高等有机化学 考试试题答案

高等有机化学考试试题答案

2005级硕士研究生 高等有机化学期末考试答案 1.试推测6,6-二苯基富烯的亲电取代发生于哪个环,哪个位置?亲核取代发生于哪个位置?(4分) 2.计算烯丙基正离子和环丙烯正离子π分子轨道的总能量,并比较两者的稳定性。烯丙基的分子轨道的能量分别为:Ψ1=α+1.414β, Ψ2=α, Ψ3=α-1.414β; 环丙烯的分子轨道的能量分别为:Ψ1=α+2β, Ψ2=α-β。(5分) 烯丙基正离子有两个电子在成键轨道上其总能量为 E烯丙基正离子=2E1=2(α+1.414β)=2α+2.828β 环丙烯正离子有两个电子在成键轨道上其总能量为 E 环丙烯正离子=2E 1 =2(α+2β)=2α+2β 能量差值为 E 烯丙基正离子- E 环丙烯正离子 =(2α+2.828β)- (2α+2β)=0.828β 因此,环丙烯正离子比烯丙基正离子稳定。3.富烯分子为什么具有极性?其极性方向与环庚富烯的相反,为什么?(4分) 富烯分子中环外双键的流向五员环形成稳定的6π体系的去向,从而环外双键中的末端碳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五员环接受电子后变成负电荷的中心,因此分子具有极性。 另外,七员环的环上电子流向环外双键,使得环外双键的末端碳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而七员环给出电子后趋于6π体系。因此,极性方向相反。

4.下列基团按诱导效应方向(-I 和+I )分成两组。(4分) 答: 5.烷基苯的紫外吸收光谱数据如下: 试解释之。(3分) 答:使得波长红移的原因是σ-π超共轭效应,σ-π超共轭效应又与a-碳上的C-H 键的数目有关。因此,甲基对波长的影响最大,而叔丁基的影响最小。 6.将下列溶剂按负离子溶剂化剂和正离子溶剂化剂分成两组。(3分) 负离子溶剂化剂:水 聚乙二醇 乙酸 乙醇 正离子溶剂化剂:N,N-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亚砜 18-冠-6 7.以下反应用甲醇座溶剂时为S N 2反应:(3分) CH 3O- + CH 3-I CH 3-O-CH 3 + I - 当加入1,4二氧六环时,该反应加速,为什么? 答:二氧六环是正离子溶剂化剂,当反应体系中加入二氧六环时,把正离子甲 醇钠中的钠离子溶剂化,使得甲氧基负离子裸露出来,增强了其亲和性,故加速反应。 8.比较下列各对异构体的稳定性。(6分,每题2分) 1.反-2-丁烯 〉 顺-2-丁烯 2. 顺-1,3-二甲基环己烷 〉反-1,3-二甲基环己烷 3.邻位交叉1,2-丙二醇 〉对位交叉1,2-丙二醇 9.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立体结构表示式。(4分,每题2分) 分子式 C 6H 5-R R=H CH 3 C 2H 5 CH(CH 3)2 C(CH 3)3 光谱数据/nm 262.5 266.3 265.9 265.3 265.0(E,E)-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1)2) (7R,8S)-7,8-环氧-2-甲基18-烷-I 效应:-S(CH 3)2 -N=O -O(CH 3)3 -HgCl 2 +I 效应:-SeCH 3 -B(C 2H5)2 OCH 3O H 3C CH 2OH O R H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