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节奏划分1

节奏划分1

节奏划分1

一、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

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五、“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1.“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2.“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续。

3.“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4.“而”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六、节奏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十、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十一、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

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

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技巧

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技巧 (2012-05-01 10:55:35) 转载▼ 标 签: 杂谈 朗读节奏的划分 语文新课标中规定“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除了弄清字词的含义、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通假字,准确把握文言文朗读节奏也是重要的一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能准确划分朗读节奏,会直接影响对文句、文篇内容的理解。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也时常考查这类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直接划分节奏,分值一般为2分。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小视。 那么,如何确定文言诗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常见文言诗文句子划分节奏的方法,权作引玉之砖,求教方家。 一、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1)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2)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例(1)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2)(3)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二、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如: (!)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诚宜”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开启下文,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三、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 (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例(1)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 1.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可/以一战。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句首语气词或连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1)若夫/霪雨霏霏。 (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 (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4 .“者”“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 余闻之也/久。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肉食者∕鄙 5. “而” 做转折..连词,“则”在句中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4)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而” “则”在句首则划分其后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6.主谓之间应加停顿。 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辙乱。 7.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8.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如: (1)受任/于败军之际。(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9.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如: (1)今/天下三分。(2)今/南方已定。 10.修饰语过长,与中心语之间需停顿 仲尼/之文 闾里间/见之 【课内练习】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 (2)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余得遍观群书 (5)然则何时而乐也 (6)今齐地方千里 (7)盖竹柏影也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0)下车引之 (11)生亦我所欲 (12)而乡邻之生日蹙 (13) 其一犬坐于前 (1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5)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16) 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17)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8)是吾剑之所从坠 【课外练习】 1、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逸而知人之劳 3、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4、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5、时邕才学显著 6、惜学术不足尔 7、此张公谓我矣 8、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9、闻者皆惮之 10、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11、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12、恐劝令留金也 13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14、闻其侄以他事南来 15、此其过人也远矣 16、寄一箱于畏斋 17、会诏百官言事 18、则清泠之状与目谋 19、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20、而不能见吾之面 21、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 22、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23、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24、此非公叔之悖也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1)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文章名单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大有帮助。下面提供一些古诗文朗读停顿方法,供参考: 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 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二、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做好停顿。 1、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正确的朗读节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借助词的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的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不是今天所说的“妻子”。这句的朗读节奏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又如:可以一战。“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以”,朗读时的节奏为:可/以一战。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的节奏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如还有: (1)、若夫/霪雨霏霏。(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4、“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此句朗读时的节奏是:余闻之也/久。若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时,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5、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三、借助语法结构,做好停顿。 读古文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 主谓之间应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辙乱。 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如: (1)受任/于败军之际。(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如: (1)今/天下三分。(2)今/南方已定。 四、根据文意,做好停顿。 例如:1、其一犬坐于前。“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坐”,即“像狗一样”。这句话朗读时的节奏为:其一/犬坐/于前。 类似的还有:“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是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 五、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如:

我的祖国朗诵节奏划分

《我的祖国》 三(1)班诗歌朗诵 女领:我的祖国,高山巍峨,↑ 男领:雄伟的山峰/俯瞰[fǔ kàn]历史的/风狂雨落, 女领: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 男领:坚实的脊背/顶起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女合:我的祖国,大河奔腾, 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xuán wō],↓ 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wū zhuó],↓ 惊涛骇[hài]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 簸[diān bǒ]。↓ 男合:我的祖国,地大物博,↑ 风光秀美/孕育了瑰[guī]丽的/传统文化, 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 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cuǐ càn]的文明/还在/熠[y ì]熠闪烁。↓ 女合:我的祖国,人民勤劳,↑ 五十六个民族/相濡[rú]以沫, 男合:东方神韵的精彩,↑人文风貌的风流。↑ 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齐合:这就是/我的祖国,这就是/我深深爱恋的/祖国。女合: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 男合:我爱你/风光旖旎(yǐnǐ)/壮丽的河山, 我爱你/人民的性格↑/坚韧[rèn]执着。↑ 齐:啊!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女合:你是昂首高吭[háng]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男合: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chìzhà]时代的风云,→女合:你是威风凛[lǐn]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男合: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 点燃文明的星火。↑→齐: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ya),↑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男女领: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 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女领:我自豪/你的悠久,↓ 合: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男领:我自豪/你的坚强, 合: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cuō tuó]。↑ 女领:我自豪/你的光明, 合: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 男领:我自豪/你的精神, 合: 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páng bó]。↑ 男女领:可爱的祖国啊(ya),无论我走到哪里, 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bì bó] ,↑ 女领:无论我身居何方,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男领:可爱的祖国啊(ya),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duò],女合:你用速度,你用实力,→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男合:你用勤劳,你用智慧,→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tuò] !↑ 合:祖国啊(ya),祖国,你永远/充满希望,↑ 祖国啊(ya),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

如何划分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朗读节奏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第三种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

划分朗读节奏

划分朗读节奏 诗的节奏主要是由大体整齐的语言形式造成的。大体整齐的语言形式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大体整齐的字数;二是大体整齐的句式;三是朗诵或歌唱时。 停顿的次数也是大体整齐的。或者说是有一定规律的。 我国古代诗歌可分为齐言诗、杂言诗两类,应当说其形式都是大致整齐的。但又略有不同。先来看齐言诗。例如在四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两顿,二二句式: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在五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三顿,二二一或二一二句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而在七言诗中,一般是四顿,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以上是自先秦至汉魏六朝古诗节奏句式的一般特点。南朝齐梁之后,随着汉字四声的发现,诗人注意到平上去入按照一定的规律交错互用,会产生一种特别悦耳的音调效果,于是反复试验,结果就形成了字数、句式、音韵等皆有严格要求的近体诗——格律诗。常见的格律诗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等。五言或七言格律诗的句式与古体诗节奏句式基本相同,如: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但为保持意义单位的完整,句式不一定这样细分,而可以采取比较粗略的方式,即五言为二三句式,七言为四三或二五句式,如: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转自徐世奎-语文世界 一、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确。例如 1、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3、其一/犬坐于前。(《狼》) 4、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 6、恐/前后受其敌。(《狼》) 7、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9、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10、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 二、句首关联词后面应停顿。有些文言句子句首是假设、转折、递进等关联词,则关联词后要停顿。如“且”、“虽”、“因”、“惟”、“故”等。例如 1、故/为之说。(《捕蛇者说》) 2、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4、且/ 欲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5、然/得而腊之/ 以为饵。(《捕蛇者说》) 6、然则/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三、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及至全文,又没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的作用的虚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 “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至于”等。例如 1、若夫/霪雨霏霏。(《岳阳楼》) 2、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3、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捕蛇者说》) 四、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例如 1、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4、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五、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六、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例如 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七、文言句中有表示方位的词或时间性的词,如“俄而、“先”、“中”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如 1、中/ 峨冠而多髯者/ 为东坡。(《核舟记》)

划分文言文句子朗读停顿的节奏及练习

划分文言文句子朗读停顿的节奏及练习 (一)、考纲考点 初中1至6册中的文言文,重点是讲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能准确的划分这些句子的朗读节奏,文言文的朗读停顿在中考中,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划分朗读节奏。分值为2分。 (二)、知能图谱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二)、中考题例 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无一焉 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 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 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c句的今其室” 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山不丨在高,有仙丨则名 b.苔痕上丨阶绿,草色丨入帘丨 青 c.无丝竹丨之乱耳,无案牍丨之劳形 d.南阳丨诸葛庐,西蜀丨子 云亭(20xx年中考题) 分析:—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故—是错的。b的前后两句划分的标准不一,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c句中的丝竹之乱耳” 案牍之劳形”是两个用法相同的主谓词组,分别作两个 无”的宾语。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成分的时候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故c是错的。只有d是意义上的对偶,所以是正确的。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04年中考题) 这两个句子不是诗句,所以不存在对偶的问题,因此只能作意义上的划分。正确划法如下(当然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由此可见,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还要考虑到上下句中词语的对仗,上下两句的节奏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 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 (四)、经典题例 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失”若夫”盖”故”惟 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夫/环而攻之(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故/有所览辄省记例(1)(2)中的夫” 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故”是对上文的总结,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xx: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说的是朗读在学习文言文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只知死读,不明文句结构(分不清句读或朗读节奏),终究会直接影响对文句、文篇内容的理解。鉴于此,历年来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也时常出现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题目,如: (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xx/人也 (B)所以/动心忍性,xx所/不能 (C)人xx/过,然后/能改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000年盐城卷) (2)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 / ”表示)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002年苏州卷)如何确定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常见文言句子划分节奏的方法,在此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3)予/尝求/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6)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 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8)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恒公》) 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 (9)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10)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11)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12)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13)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

初中文言文节奏的划分实例

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文章名单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大有帮助。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朗读节奏的划分

朗读节奏的划分 语文新课标中规定“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除了弄清字词的含义、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通假字,准确把握文言文朗读节奏也是重要的一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能准确划分朗读节奏,会直接影响对文句、文篇内容的理解。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也时常考查这类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难度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直接划分节奏,分值一般为2分。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小视。 那么,如何确定文言诗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常见文言诗文句子划分节奏的方法,权作引玉之砖,求教方家。 一、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1)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2)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例(1)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2)(3)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二、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如:(!)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诚宜”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开启下文,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三、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 (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例(1)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动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2)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翻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四、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 朗读中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 五、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例(1)意思是“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作为功劳”,这样,读时就可以分别把“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读在一起,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例(2)的意思是“处

文言文朗读停顿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文章名单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大有帮助。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知能图谱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划分古诗文朗读节奏的方法

划分古诗文朗读节奏的方法 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一、主谓之间要停顿。如: 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如: 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如: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如;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如: 1、尝/与人佣耕。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如: 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 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 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如: 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如: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个雨/山前。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如: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古诗文如何划分句子的停顿及练习

古诗文如何划分句子的停顿及练习 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不能破坏相对独立完整的意思。 一、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读出停顿。 1、主谓短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应有停顿: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辄乱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士不可以不弘毅 (5)臣不胜受恩感激(6)环滁皆山也 (7)门人弟子填其室(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0)是不可以已乎?(11)吾谁与归(1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5)绝巘多生怪柏。(16)将军百战死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8)臣本布衣 (19)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动词和补语之间应有停顿: 王之弊甚矣 3、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有停顿: (1)恐托付不效(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也。(4)问今是何世 (5)腰白玉之环(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念无与为乐者(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4、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在介宾短语前应有停顿:(1)受任于败军之际(2)奉命于危难之间 (3)生于忧患(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苟全性命于乱世(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7)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8)欲报之于陛下也 (9)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提前的状语,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间划停顿:(1)今天下三分(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后置的状语,应在状语前有停顿: 天下苦秦久矣。 7、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1)其一犬坐于前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8、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分开: (1)其岸势犬牙差互(2)邹忌修八尺有余 (3)臣之客欲有求于臣(4)醉翁之意不在酒 (5)晋陶渊明独爱菊(6)巴东三峡巫峡长 (7)潭中鱼可百许头(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9、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1)人不知而不愠(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奔殂(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10、表示连接或并列关系的“而”字前应稍加停顿: (1)挟天子而令诸侯(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择其善者而从(4)其不善者而改之。 (5)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6)任重而道远11、表连接的虚词“则”前应有停顿: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入则无法家拂士(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6)蝉则千转不穷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8)学而不思则罔 二、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1、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起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然后”等朗读时应在其后稍加停顿: (1)至若春和景明(2)至于夏水襄陵 (3)若夫淫雨霏霏(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5)盖竹柏影也(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7)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8)故君子有不战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xx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 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 关联词: 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亍”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一谓语一宾语”、状语一谓语”、动词一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 (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③④ 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 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 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都应连读。 5、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 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①“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劫词+而+动词”,那么尔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 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细讲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 1.古诗的声律(节拍)节奏 《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 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单音节呢?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因此就分别成为五言与七言诗基本的,也是经典的声律节奏。汉以后的诗人写诗,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经典的声律节奏来造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古诗的意义结构 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从而使五七言诗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成为锻造名句的诗歌时代。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