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参考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参考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参考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参考

题型

一、名词解释(5个,共10分)

二、单选题(20个,共20分)

三、多选题(5个,共10分)

四、简答题(5个,共30分)

五、论述题(3个,共30分)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2、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数量和未来利用的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4、土地需求: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生产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分两和需求,即农用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

5、级差地租: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6、绝对地租: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条件下,无论租种好地还是坏地,都必须缴纳地租。这种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7、地租: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8、地价:是出让或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价格,是国家一次性出让若干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或者土地使用权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其本质是一次性收取的若干年的地租。

9、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10、土地集约利用:所谓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就是尽可能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至少也是应该处于报

酬不变阶段,而不是处于报仇递减阶段。

12、土地的利用规模:是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

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指标。

13、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

的具体安排。

14、土地计划利用:土地计划利用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规定的用途和条件

对土地加以利用。

15、土地所有制:指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国家确认的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制度。土地所

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16、土地使用制:在一定的土地所有制下,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经营者在土地占有、使

用、收益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的行为规范。

17、垄断地租: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从具有独特自然条件的土地上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地租。

18、土地市场:进行土地交易活动的场所,或指各种土地交换关系的总和。

19、土地金融:以土地作为信用保证,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而进行的资金筹集、融通、清算等金融活动。

20、土地规模经济:伴随土地经营规模扩大,生产能力的提高,单位农产品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一种生产关系。

21、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物主将土地或其他财物出租給他人利用时,主佃之间有一种租佃契约,由契约规定佃户按期交给物主租金。

22、经济地租:又称为纯地租或大地地租,依据学理上之分析,计算利用土地或其他生产因素所得的报酬,除了利用所费的成本,其剩余的部分则成为经济地租。

23、边际土地: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收益正好足以补偿所需费用的土地。

2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以后,总产量的增加额将越来越小的现象。

25、集约经营: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人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

二、判断题

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

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

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7、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包括耕地数量保护和耕地质量保护两个方面。其中,耕地的数量保护是对耕地的地力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8、根据现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水田、水浇地、旱地属于一级类耕地。

9、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包括已利用的滩涂,不包括海岛的沿海滩涂。

10、土地价格受供给与需求的双重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供给是影响地价的主要方面。

11、按照报酬递减原则,土地收益将随实际投资成本的增加而持续快速增加。

12、土地价格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个别性。

13、区位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14、根据马克思地租理论,农产品的生产价格由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

15、与工业产品一样,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也是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6、级差地租的存在是决定土地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

17、土地报酬递减是指在技术和其它要素不变的条件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下降。

18、土地的自然供给是有限的,但是土地的经济供给总量可以通过增加经济投入不断扩大。

19、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垄断地租不是来自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20、工业企业向一定区位集中,有社会集聚和生产集聚两种形式,其中,社会集聚是偶然外在因素,而生产集聚是固定内在因素。

21、据中心地理论,圆形市场是联系中心地与服务区的最有效理论图式。

22、税基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

23、中央银行的业务范围涉及再贴现、再贷款、自由转借、专项贷款等资金运用业务。

24、耕地占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耕地面积每年计征一次。

25、农村居民占用耕地新建住宅,免征耕地占用税。

26、土地增值税的课税对象是有偿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土地增值额。

27、因国家建设需要而被政府征用的房地产免征土地增值税。

28、学校兴办的校办工厂校办企业商店和招待所等的房地产免征房产税。

29、纳税人负担的轻重不但可以通过税率来调节,也可以通过加成和减免来调节。

30、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土地所有权的征税。

三、单选题

1、按照现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殡葬场所用地属于( )。

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B.其它土地C.商服用地D.特殊用地

2、土地权利证书不包括( )。

A.国有土地所有证B.集体土地所有证

C.集体土地使用证D.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3、某企业以一宗房地产先向甲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同时办理了抵押登记;后又以该房地产

向乙银行申请抵押贷款,也办理了抵押登记。贷款到期后,该企业无力还款,依法定程序拍卖,拍卖所得款( )。

A.乙银行优先受偿B.甲银行优先受偿

C.按二家银行的债权数额大小确定受偿顺序D.按二家银行的债权比例受偿

4.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中,自然因素不包括( )。

A.气候、地貌B.水文、土壤C.植被、矿藏D.产业结构、投入水平

5、下列不属于土地市场特点的有( )。

A.交易实体的非移动性B.土地市场的地域性

C.土地市场的非垄断性D.流通方式的多样性

6、甲企业有一宗国有土地,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其中20000平方米出租给企业乙企业,用于存放企业乙企业的原材料;在其余的40000平方米土地上,甲企业建造了一座生产厂房,现企业甲根据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时应以( )为计税依据。A.60000平方米B.40000平方米C.20000平方米D.10000平方米

7、2006年A省制定了A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下列( )为A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期限。

A.15年B.25年C.35年D.45年

8、某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房地产的收入为3000万元人民币,扣除项目金额为1500万元,则应缴土地增值税为( )万元。

A.450 B.525 C.600 D.900

9、人类虽然能移山填海,扩展陆地;或围湖造田,增加耕地,但这仅仅是土地用途的转换,并没有增加土地面积。这表明了土地的( ) 自然特性。

A.土地面积的有限性B.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C.土地质量的差异性D.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10、根据现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B.园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C.林地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

D.林地包括迹地

11、土地市场实际上是由政府控制的市场,因而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对土地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就不如一般商品那样明显。这表明了土地市场具有( ) 特点。

A.交易实体的非移动性B.土地市场的地域性

C.土地市场的垄断性D.流通方式的多样性

12、王某准备将自己的一临街商业门市转手,价格协商为60万元,设应扣除项目为35万元,则业主应缴纳土地增值税( )万元。

A.3.5 B.5.5 C.8.25 D.10.25

13、在下列土地价格影响因素中,属于一般因素的是( )。

A. 物价变动B.交通条件C.公用设施条件D.环境质量

14、土地价格是土地权利和( )的购买价格。

A、价值

B、有效需求

C、使用价值

D、收益

15、地价影响因素中,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属于影响地价的( )。

A、一般因素

B、个别因素

C、区域因素

D、特殊因素

16、影响土地价格的区域因素包括( )

A、位置、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条件

B、行政、社会、经济因素等

C、面积、形状、土地使用年限等

D、地形、朝向、地质条件

17、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分为一般因素、区域因素和( )

A、宏观因素

B、经济因素

C、个别因素

D、社会因素

18、地产的( )性和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土地市场是不完全的市场。

A、价值

B、价格

C、普遍

D、个别

19、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农业用地的垄断地租是来自( )。

A、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C、农业工人利用肥沃土地创造的超额利润

D、农业工人利用位置较好的土地创造的超额利润

20、根据中心地理论,( )市场是联系中心地与服务区的最有效理论图式。

A、三角形

B、四边形

C、六边形

D、同心圆

21、使用其他非土地资源时所支付的报酬被称为( )。

A、广义地租

B、狭义地租

C、准地租

D、经济地租

22、下列( )因素不是工业区位论主要讨论的内容。

A、运输成本

B、产品质量

C、劳动力成本

D、分散与集聚因素

23、( )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

A、土地的自然条件差异

B、土地所有权垄断

C、土地的生产效率差异

D、土地经营权垄断

24、根据中心地理论,中心地产品和劳务的需求门槛、利润和服务范围与( )及产品与服务的种类密切相关。

A、中心的规模与人口分布密度

B、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口分布密度

C、中心地规模和居民收入水平

D、中心地规模、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口分布密度

25、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关于地租本质含义的阐述主要基于对( )的比较。

A、产品的市场价格与生产价格

B、产品的生产价格与社会平均价格

C、边际产品价格

D、产品的社会平均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

26、农业区位论的创始人是( )。

A、亚当·斯密

B、冯·杜能

C、阿尔申尔德·韦伯

D、大卫·李嘉图

27、在我国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条件下仍然存在地租,是由于( )。

A、存在着土地所有权的不同主体及其垄断以及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B、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存在地租

C、存在着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所有制形式

D、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28、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下列( )为错误的观点。

A、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B、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C、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D、一切地租都是剩余价值

29、根据地租理论,最劣等土地的级差地租( )。

A、等于零

B、大于零

C、土地价格

D、房地产价格

30、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取的( )高低。

A、价值

B、地租

C、成本

D、劳动产品

31、土地交易的客体是( )。

A土地的实体B.土地的权利C土地及其附着物D土地生产的物质

32.关于土地供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地供给按其性质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

B.土地供给主要是现有已利用的土地资源的总和

C.土地的经济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升的曲线

D.土地的经济供给有一定弹性

33.在下列影响宗地价格的因素中,( )是个别因素。

A宗地形状B.宗地所处地区的基础设施

C.宗地附近学校分布情况 D 当地商品房价格变动情况

34、在中心地理论中,所谓“中心地”指的是( )。

A区域的几何中心

D.泛指的城镇或居民点

C.区域内向周围地域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城市或居民点

D.具备一定规模商业、服务业、制造业等职能的中心城市

35、农业区位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农业生产达到( ),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

A .节约运费B.扩大市场需求C.优化品种结构D.降低生产成本

36、依据市场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心地体系,上级中心地可以支配下级中心地( )的商服活动。

A.全部B。1/2 C.1/3 D.1/6

37、根据工业区位理论,可以通过对( )等因素的比较,确定不同工业用地之间的价格差异。

A区域和个别B.成本和收益C.运输、劳动力和集聚D.供给和需求

38、在下列因素中,( )是决定同一均质地域内地块差异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同一均质地域内地价差异的重要原因。

A、一般因素B.区域因素

C.个别因素D.其他因素

39、土地经济学中的区位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自然、经济和( )条件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A政治B.交通C.人口D.文化

40、“杜能圈”的第三圈为( )。

A.林业区B.草田轮作区C.三圃农作区D.谷物轮作区

41、下列选项中,( )是决定土地供给的关键因素。

A.土地供给弹性B.土地供应计划

C.土地需求 D.土地利用规划

42、在影响土地价格的诸因素中,宗地临街状况属于影响地价的( )。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区域因素D.个别因素

43.关于土地价格的主要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地价格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B.土地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

C 土地价格具有充分的竞争性

D.土地价格高低与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

44、( )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

C、级差地租I D.级差地租Ⅱ

45、在下列区位关系中,( )是采矿企业地价评估时需要分析的重点。

A.交通地理区位B.经济地理区位

C.自然地理区位D、商业地理区位

46.( )是指土地所有者将土地租给土地使用者,土地承租人和出租人签订租赁契约所确定的租金。

A.经济地租B.商业地租C、理论地租D.垄断地租

47.韦伯在进行工业区位的分析中,提出原料指数的概念,是用来论证( )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A距离B.原料产地C.运输费D.原料费用

48、土地市场的不均衡主要是由于( )造成的。

A.流通方式多样性B.土地市场垄断性

C.土地市场地域性D.土地资源稀缺性

49、当某一地块的边际报酬曲线达到最大值时,该地块的总报酬开始( )。

A.以递增的速度上升B.以递减的速度上升

C.以递增的速度下降D.以递减的速度下降

50、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土地的供给与需求都是能够变动的,且( )是二者相互运动的结果。

A.价格B.供给C.需求D.弹性

51、金融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其中融通的主要对象是()

A、货币

B、货币资金

C、货币和货币资金

D、货币及黄金

51、()是指个人之间相互以货币或实物提供的信用。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民间信用

D、消费信用

52、某单位自用办公房产原值为100万元,其房产税税基可能为( )万元。

A.60 B.80 C.100 D.110

53、在以下税种中,( )属于从量税。

A营业税B.增值税C。所得税D.资源税

54、城镇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 )作为计税依据。

A。人均占用土地面积B.劳均占用土地面积

C。实际建房面积D.实际占用土地面积

55、直接税和间接税是以( )为标准划分的。

A.计税依据B.课征方法C.是否涉及外国政府利益D.税收负担能否转嫁56、某企业获准征用耕地后,两年内未进行使用,当地耕地占用税为5元/m2,按规定应向该企业加征的耕地占用税为()元/m2

A.8 B、12 C、15 D、20

57、在下列土地交易中,应缴纳土地增值税的是()

A、农村居民出售自有住宅

B、企业销售商品房

C、转让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

D、房地产赠与

58、在公园的下列房产中,应免征房产税的是( )。

A影剧院 B饮食部 C照相馆 D 售票处

59、某企业出租房屋100M2,年租金为110元/m2,则该企业每年应缴纳的房产税为()元。

A、120

B、132

C、200

D、1320

60、土地的()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

A、有限性

B、固定性

C、差异性

D、可再生性

61、土地经济供给的()决定了土地实行计划利用,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

A、固定性

B、差异性

C、可再生性

D、稀缺性

62、迫使人们必须节约、集约地利用土资源的是()。

A、位置固定性

B、面积有限性

C、质量差异性

D、功能永久性

63、为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提出客观要求与可能的是()。

A、位置固定性

B、面积有限性

C、质量差异性

D、功能永久性

64、以下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是()。

A、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B、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C、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D、面积有限性

65.以下属于土地经济特性的是()。

A、面积有限性

B、供给的稀缺性

C、质量差异性

D、功能永久性

66.引起土地所有权垄断和土地经营垄断的基本前提是()。

A、位置固定性

B、质量差异性

C、供给稀缺性

D、功能永久性

67、对于土地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弹性的是()。

A、土地的经济供给

B、土地的自然供给

C、土地的需求

D、土地的使用

68、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叫做()。

A、土地利用的生态目标

B、土地利用的环境目标

C、土地利用的经济目标

D、土地利用的社会目标

69、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地租()

A、不存在

B、存在

C、没有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

D、以上全对

70、土地()

A、有价值

B、是劳动产品

C、没有价值

D、没有价格

71、土地价格的实质是()

A、土地实现的利润

B、土地是商品

C、土地有价值

D、地租的资本化

72、土地增值税是()税率

A、超额累进

B、固定

C、定量

D、超率累进

73、矿产品的价格由()决定

A、劣等矿山

B、中等矿山

C、优等矿山

D、市场决定

74、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所有

A、国家

B、集体

C、个人

D、其它

四、多选题

2、耕地占用税实行定额税率,以县为单位,具体分( )4个档次。

A.人均耕地在1亩以下(含1亩)的地区,10元~50元/㎡

B.人均耕地在1亩一2亩(含2亩)的地区,8元~40元/㎡

C.人均耕地在2亩一3亩(含3亩)的地区,6元~30元/㎡

D.人均耕地在3亩以上的地区,6元~30元/㎡

E.人均耕地在3亩以上的地区,5~25元/㎡

3、中国土地市场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A.中国土地市场是政府驱动型市场

B.目前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在土地市场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C.中国城市土地市场是完全竞争型市场

D.在企业改制中实行土地政策性入市

E.中国城市土地市场是完全垄断型市场

4、土地价格是土地在( )的价格。

A、某一权利状态下

B、某一时点

C、某一土地利用方式

D、某一经营管理水平下

5、地价的特点是( )。

A、地价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个别性

B、地价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速度通常高于一般商品价格上升速度

C、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其高低由生产成本决定

D、地价高低主要由土地供给决定

6、地价与地租的关系是( )。

A、10年的地租相当于地价

B、类似资本与利息的关系

C、地价的高低取决于地租的高低

D、地价是地租的资本化

7、影响地价的区域因素包括( )。

A、地价政策

B、交通条件

C、环境质量

D、土地使用年限

8、影响地价的个别因素包括( )。

A、城市规划

B、基础设施条件

C、地块形状

D、宗地位置

9、根据中心地理论,中心地产品和劳务的需求门槛、利润和服务范围与( )及产品与服务的种类密切相关。

A、中心地规模

B、居民收入水平

C、人均消费水平

D、人口分布密度

11、个别因素是决定同一均质地域内地块差异性的重要因素,是同一区域内地价差异的重要原因。个别因素包括:面积、形状、坡度、宗地基础设施条件、城市规划限制和( )。

A.区域楼层限制B.深度C. 路网状况D. 土地使用权年限E物价水平

12、在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中,属于一般因素的有( )。

A.行政因素B.社会因素C.经济因素D.交通条件E.环境状况

13、政府对地价上涨进行干预,其作用是( )。

A.保证政府对土地的绝对控制权B.满足社会各部门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防止土地资源和资产的浪费,发挥出土地的综合效益

C.使土地价格的上涨速度同整个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协调

D.促进正常土地市场的建立,使土地的转移、流动正常化

14、目前主要的地价管理政策有( )。

A.对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有优先购买权

B.可以按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对单位和个人的土地使用权实行提前收回

C.对地价上涨可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D.征收土地增值税,防止不正常交易

15.关于土地价格,说法正确的有()

A.地价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个别性

B.地价呈明显上升趋势,地价上升的速度高于一般商品价格上涨的速度。

C.土地市场是不完全的市场

D.土地价格的高低有其生产成本决定

16、关于地租与地价的关系,( )表述是正确的。

A类似利息和资本的关系

B.70年的地租相当于地价

C.地租的高低取决于地价的高低

D.地价是地租的资本化

E.地价与地租的变动成正相关

17、当边际报酬从最高点变化到零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总报酬上升的速度递减B.总报酬先升后降

C.平均报酬单调增加D.平均报酬先升后降E平均报酬单调减少

18、下列关于绝对地租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实质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C.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

D源于土地所有权垄断

E.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19、资本主义的基本地租形式是( )。

A矿山地租B.绝对地租C契约地租D.垄断地租

E.级差地租

20、根据工业区位理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影响工业企业布局的因素为运输、劳力及集聚

B.遍布性原料的参与程度愈大,原料指数则愈大

C.限制性原料的失重程度愈大,原料指数则愈大

D.劳动力成本导致工业区位模式产生第一次变形

E.社会集聚为一般集聚因素,生产集聚为特殊集聚因素

21、关于土地收益与地租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地租是土地使用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B.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在土地上获取收益的权利

C.土地收益与地租两者在量上具有一致性

D.来自土地的收益,相对于土地使用者而言,称为土地收益

E.由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才产生了土地收益和地租之分

22、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E、外汇手段

23、中央银行的性质包括()

A、以盈利为目的

B、不以盈利为目的

C、经营普通商业银行的业务

D、不经营普通商业银行的业务

E、为实现国家政策服务

24、下列有关土地增值税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土地增值税实行定额税率

B.土地增值税实行单一定率税率

C.土地增值税实行超(额)率累进税率

D.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国有及集体土地、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

E.普通商品住宅出售计征土地增值税时,扣除项中允许扣除相当于合理利润的部分

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当建设占用( )时,需征收耕地占用税。

A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土地B.菜地

C.园地D林地E.草地和水面

26、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

A、位置固定性

B、面积有限性

C、质量差异性

D、功能永久性

E、供给稀缺性

27、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

A、供给的稀性性

B、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C、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D、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E、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8、土地的基本功能包括()。

A、承载功能

B、利用功能

C、生育功能

D、资源功能

E、非生物功能

29、非农业生产用地包括()。

A、建筑用地

B、厂矿用地

C、交通用地

D、商业用地

E、军事用地

30、土地的供给通常分为()。

A、数量供给

B、自然供给

C、经济供给

D、资源供给

E、生产供给

31、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包括()。

A、经济效益评价

B、生态效益评价

C、社会效益评价

D、环境效益评价

32.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性包括()。

A、地区性

B、动态性

C、层次性

D、适应性

E、经济性

33、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经营形式主要有()。

A、种植业专业户

B、家庭农场

C、联户农场

D、集体农场

E、合作农场

34、决定土地必须实行计划利用的因素有()。

A、位置固定性

B、经济性

C、历史性

D、有限性

E、质量差异性

35、土地供给的稀缺性的产生基础是()。

A、位置固定性

B、不可再生性

C、质量差异性

D、报酬递减规律

E、历史性

36、级差地租I产生的条件是()

A、肥力

B、投入

C、土地位置

D、生产率

E、人为力

37、级差地租II产生的条件是()

A、连续追加投入

B、劳动生产率提高

C、自然力

D、肥力

E、土地位置

38、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因素有()

A、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对水平

C、农业投资的总量

D、农产品流通

E、农产品产量

39、土地价格的特点是()

A、土地价格是土地的权益价格

B、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

C、土地价格呈上涨趋势

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40、中国土地市场的特点()

A、垄断性

B、权利主导性

C、地域性

D、不完全性

E、土地供给弹性小

41、土地金融的特点是()

A、债权可靠

B、贷款偿还期长,利息率低

C、一般实行债券化

D、土地抵押贷款契约到期以前债权人不能任意要求债务人偿还其债务

E、以上全对

42、土地税收和功能()

A、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B、抑制土地投机

C、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D、引导土地利用方向

E、调节土地收益分配

43.目前与土地直接相关的税种有()

A、农业税

B、耕地占用税

C、城镇土地使用税

D、土地增值税

E、契税

44、土地估价方法有()

A、剩余法

B、路价法

C、长期趋势法

D、市场比较法

E、收益还原法

简答题与论述题参考以下资料。

第一章导论

思考题:

1、土地具有哪些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2、土地具有哪些功能

3、土地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对土地合理利用有何启示?

4、举例说明土地在国民经济不同部门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

思考题:

1、.土地利用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衡量土地利用的合理性?

2、如何实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优的目标?

第三章土地集约利用

思考题:

1 、试述土地集约利用的意义

2 、简述农业集约经营的类型以及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特征

3、简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和有效性条件。

4、在土地报酬三阶段曲线图上,哪一点是土地利用的最佳点?

5、何谓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影响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土地分区利用

思考题:

1、请说明地租如何分配各种类型的土地使用。

2、请以竞租理论说明由于运输系统的改进导致的运费降低对不动产价格的影响。

3、请说明伟伯的区位理论与屠能的区位论有何不同?再说明它们如何影响产品的区位

和价格。

第五章土地规模利用

思考题:

1、简述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并分析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

2、试述我国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制约因素。

3、聚集经济产生的原因。

第六章土地计划利用

思考题:

1、土地计划利用的必然性及意义是什么?

2、中国土地利用计划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3、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当前我国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第七章土地市场

思考题:

1、什么是土地市场中国土地市场具有哪些特点与功能

2、如何理解中国建立土地市场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应具备的条件?

3、土地市场之特性。

4、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哪些条件?请用完全市场条件逐一检验土地市场是否为一完全竞

争市场。

第八章土地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思考题:

1、试述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联系与区别。

2、什么是土地需求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

3、何谓土地的经济供给?又地价高涨如何影响住宅供给?请绘图说明之。

4、土地市价和收益价之间有何关系?请绘图说明之。

5、请以土地经济学理论说明不动产的价值是如何产生及决定的。

第九章地租理论及其应用

思考题:

1、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及来源是什么?

2、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绝对地租?

3、社会主义条件下地租范畴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是什么?

4、试比较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与垄断地租如何在不同等级的土地上发挥作用。

5、对于地租产生的原因,请以李嘉图、屠能及马克思三者的观点说明之。

土地经济学试卷(附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土地经济:是指土地制度、土地利用、土地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经济关系及经济理论问题。 2、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3、土地估价: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根据土地的权利状况和经济、自然属性,按土地在经济活动中的一般收益能力,综合评定出在某一时点某宗土地或某一等级土地在某一权利状态下的价格。 4、土地制度:是指由土地所有、使用、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法权制度构成的土地财产制度。 5、土地市场:是指从事土地这一特定商品买卖的场所或接触点,本质上是商品交换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l、水田、望天田都是用于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水田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望天田没有。(对) 2、土地供给决定土地的价格,土地价格影响土地需求关系。(错) 3、土地供给量增大,土地价格必定下降。(错) 4、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的。(错) 5、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面积保持不变时,资本或劳动每一投 入单位的边际产品通常随着该种投入数量的增加而下降。(错)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规定,参加拍卖活动的竟买人一经应 价,不得撤回,当其它应价人有更高应价时,其应价即丧失约束力。(对)

7、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县级人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对) 8、当某类用地的地价上升或下降时,会引起该类用地经济供给量的增加或减少。(对) 9、由于在物理形态上房屋不能离开土地而存在,因此房屋产权和土地产权是不可分的。(错) 10、一切形态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都是剩余劳动的产物。(错)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B )。A、质地 B、所有权形式 C、经济用途 D、地貌 2.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 C )。 A、土地经济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 D、土地管理制度 3.土地关系的基础是( A )。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管理制度 D、土地分配制度 4.土地级差地租产生的基础是( D )。 A、位置固定性 B、面积有限性 C、质量差异性 D、功能永久性 5.对于土地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弹性的是( B )。 A、土地的经济供给 B、土地的自然供给

土地经济学 重点简答题

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与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力的转移,城市建设的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也随之发生。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转移;有利于农业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有利于农业的科技化投入,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与生态化农业发展,实现土地和其他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循环农业:有利于农业市场化的形成;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扮演好自己在土地流转中的角色;从而确保农民收入增加、财政增收、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及其含义 方式: 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转让是指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出租是指承包方作为出租方,将自己承包期内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并收取租金的行为。 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 土地利用规划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1)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

土地经济学答案

1.土地的概念是就土地作为( C )而讲的。 A、矿产资源 B、生产资料 C、自然资源 D、可再生资源 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 C )为基础。 A、历史特性 B、地理特性 C、自然特性 D、使用特性 3.把土地类型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D )。 A、质地 B、所有权形式 C、经济用途 D、地貌特征 4.把土地分为粘土、壤土、沙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C )。A、所有权形式B、经济用途C、质地D、地貌特征 5.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B )。 A、质地 B、所有权形式 C、经济用途 D、地貌特征 6.狭义的土地利用计划是由( C )作出的。 A、单位 B、个人 C、政府 D、都不是 7.下列属于狭义土地利用计划范围的是( A )。 A、政府制定的计划 B、一个农场的规划 C、一个农民的规划 D、村庄的规划 8.土地的( A )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 A、有限性 B、固定性 C、差异性 D、可再生性 9.土地经济供给的( D )决定了土地实行计划利用,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 A、固定性 B、差异性 C、可再生性 D、稀缺性 10.在社会形态中,土地法权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C )。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经济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11.土地法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C )。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经济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12.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 C )。 A、土地经济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 D、土地管理制度 13.土地关系的基础是( A )。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管理制度 D、土地分配制度 14.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 C )。 A、土地分配权 B、土地处置权 C、土地所有权 D、土地使用权15.迄今,人类社会已经经历的社会生产方式有( C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16.下列土地所有制中属于公有制的是( B )。 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 B、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 C、封建土地所有制 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17.下列土地所有制中属于公有制的是( B )。 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 B、原始社会土地所有制 C、封建土地所有制 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18.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 B )。 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 C、土地占有权 D、土地处置权 19.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使用制是由( C )决定的。 A、土地管理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 D、土地占有制度 20.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土地的( D )。 A、土地管理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占有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21.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是( D )。 A、土地管理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占有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22.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和手段是( A )。 A、土地管理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占有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23.在封建社会,占有大量土地的是( C )。 A、农民 B、手工业者 C、地主 D、商人24.就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互关系而言,“两权”合一的是( C )。 A、地主 B、佃农 C、自耕农 D、农奴25.土地租赁权人为取得土地租赁权就必须向出租方缴纳( C )。 A、管理费 B、使用费 C、地租 D、以上都是 26.现实的土地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且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成果的( C )。 A、自然——历史综合体 B、自然——地理综合体 C、自然——经济综合体 D、自然——政治综合体 27.可以作为土地自然属性反映的是( A )。 A、自然特性 B、经济特性 C、历史特性 D、地理特性 28.人类在对土地的利用过程中产生了( B )。 A、自然特性 B、经济特性 C、历史特性 D、地理特性 29.在奴隶社会中占有大量土地的是( B )。 A、奴隶 B、奴隶主 C、农奴 D、商人30.迫使人们必须节约、集约地利用土资源的是( B )。 A、位置固定性 B、面积有限性

智慧树知 到《土地经济学(黑龙江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土地经济学(黑龙江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土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 A:对 B:错 答案:对 2、土地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随人们认识的深入而变化。() A:对 B:错 答案:对 3、土地资源利用是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 A:对 B:错 答案:对 4、土地经济学的三大研究领域包括土地报酬递减、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A:对 B:错 答案:对 5、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 A:位置固定性 B:面积有限性 C:供给稀缺性

D:质量差异普遍性 答案: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普遍性 6、土地的功能包括()。 A:生产(养育)功能 B:仓储功能 C:承载功能 D:景观功能 答案:生产(养育)功能,仓储功能,承载功能,景观功能 7、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为基础。 A:历史特性 B:地理特性 C:自然特性 D:使用特性 答案:自然特性 8、土地的概念中包括以下哪几部分()。 A:岩石 B:矿藏 C:土壤 D:水分 答案:岩石,矿藏,土壤,水分 第一章 1、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来划分,土地利用的目标是()。

A:经济目标 B:生态目标 C:社会目标 D:物质产品 答案:经济目标,生态目标 2、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包括农田的生态效益分析、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析、农业生态效益分析、非农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评价。() A:对 B:错 答案:对 3、()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A:土地开发 B:土地利用 C:土地复垦 D:土地整理 答案:土地利用 4、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包括() A:经济问题 B:社会问题 C:生态问题 D:技术问题 答案: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生态问题,技术问题

土地经济学试题

土地经济学试题 土地经济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102条) 1(土地的概念是就土地作为( C )而讲的。 A、矿产资源 B、生产资料 C、自然资源 D、可再生资源 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 C )为基础。 A、历史特性 B、地理特性 C、自然特性 D、使用特性 3(把土地类型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D )。 A、质地 B、所有权形式 C、经济用途 D、地貌特征 4(把土地分为粘土、壤土、沙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C )。 A、所有权形式 B、经济用途 C、质地 D、地貌特征 5(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B )。 A、质地 B、所有权形式 C、经济用途 D、地貌特征 6(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产生时间是( C )。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7(第一个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C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威廉?配第 D、亚当?斯密 8(对级差地租理论作出完整而系统研究的是( D )。 A、威廉?配第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大卫?李嘉图 9(区位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B )。 A、马克思 B、屠能 C、李嘉图 D、韦伯 10(工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D )。 A、马克思 B、屠能 C、李嘉图 D、韦伯 11(城市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 )。

A、克里斯塔勒 B、韦伯 C、屠能 D、廖什 12(市场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D )。 A、克里斯塔勒 B、韦伯 C、屠能 D、廖什 13(狭义的土地利用计划是由( C )作出的。 A、单位 B、个人 C、政府 D、都不是 14(下列属于狭义土地利用计划范围的是( A )。 A、政府制定的计划 B、一个农场的规划 C、一个农民的规划 D、村庄的规划 15(土地的( A )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 A、有限性 B、固定性 C、差异性 D、可再生性 16(土地经济供给的( D )决定了土地实行计划利用,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 A、固定性 B、差异性 C、可再生性 D、稀缺性 17(在社会形态中,土地法权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C )。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经济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18(土地法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C )。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经济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19(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 C )。 A、土地经济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 D、土地管理制度 20(土地关系的基础是( A )。 1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管理制度 D、土地分配制度 (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 C )。 21 A、土地分配权 B、土地处置权 C、土地所有权 D、土地使用权 22(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受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叫做( C )。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地 2、土地的自然供给 3、土地的经济供给 4、土地需求 5、级差地租 6、绝对地租 7、地租 8、地价 9、土地利用 10、土地集约利用 11、土地的规模利用 12、土地的利用规模 13、土地利用计划 14、土地计划利用 15、可持续发展 16、土地可持续利用 17、土地人口承载力 18、土地所有制 19、土地使用制

、产权20 21、土地所有权 22、土地使用权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二、名词辨析 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 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土地经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土地经济学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

大小《土地. 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 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 A、功能的永久性 B、供给的稀缺性 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 A、土地储备制度 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 C、土地登记制度 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 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 A、气候条件 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 C、交通条件 D、社会需求 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 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B、人均粮食占有量 C、土地的利用率 D、人均耕地占有量 )(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

土地经济学题库

《土地经济学》章节作业、思考题(按章节先后排列) 一、单项选择题 1.土地的概念是就土地作为()而讲的。 A、矿产资源 B、生产资料 C、自然资源 D、可再生资源 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为基础。 A、历史特性 B、地理特性 C、自然特性 D、使用特性 3.把土地类型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A、质地 B、所有权形式 C、经济用途 D、地貌特征 4.把土地分为粘土、壤土、沙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A、所有权形式 B、经济用途 C、质地 D、地貌特征 5.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A、质地 B、所有权形式 C、经济用途 D、地貌特征 6.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产生时间是()。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7.第一个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威廉·配第 D、亚当·斯密 8.对级差地租理论作出完整而系统研究的是()。 A、威廉·配第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大卫·李嘉图 9.区位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A、马克思 B、屠能 C、李嘉图 D、韦伯 10.工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 B、屠能 C、李嘉图 D、韦伯 11.城市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克里斯塔勒 B、韦伯 C、屠能 D、廖什 12.市场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克里斯塔勒 B、韦伯 C、屠能 D、廖什 13.狭义的土地利用计划是由()作出的。 A、单位 B、个人 C、政府 D、都不是 14.下列属于狭义土地利用计划范围的是()。 A、政府制定的计划 B、一个农场的规划 C、一个农民的规划 D、村庄的规划 15.土地的()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 A、有限性 B、固定性 C、差异性 D、可再生性 16.土地经济供给的()决定了土地实行计划利用,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 A、固定性 B、差异性 C、可再生性 D、稀缺性 17.在社会形态中,土地法权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经济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18.土地法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经济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19.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 A、土地经济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 D、土地管理制度 20.土地关系的基础是()。

最新土地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土地 2、土地的自然供给 3、土地的经济供给 4、土地需求 5、级差地租 6、绝对地租 7、地租 8、地价 9、土地利用 10、土地集约利用 11、土地的规模利用 12、土地的利用规模 13、土地利用计划 14、土地计划利用 15、可持续发展 16、土地可持续利用 17、土地人口承载力 18、土地所有制 19、土地使用制 20、产权 21、土地所有权 22、土地使用权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二、名词辨析 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 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 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 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六、简述题 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 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 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 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7、简述城市集聚经济及其表现。 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 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

土地经济学复习重点

土地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土地的概念 地水面。 2.土地的特性 (一)自然特性(1)位置固定性——就地利用 (2)面积有限性——节约、集约地利用 (3)质量差异性——因地制宜 (4)功能永久性——保护与循环利用 (二)经济特性 (1)供给的稀缺性(2)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E SP=0 经济供给——0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有答案)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分;填空,20分;单项选择,30分;问答35分; 一、名词解释: 1、级差地租:所谓级差地租就是那些利用较好生产条件的土地(主要指质量,位置等)产生的农业超额利润。 2、土地所有权:国家或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 3、土地经济供给: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土地供给量随着土地某种用途利益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 4、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下,投入土地的劳动与资金达到最有利的比例(最佳适合度)时,土地吸收劳动、资金的数量。 5、基准地价:对不同地域或不同级别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最高年限期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 6、土地金融:以土地作为获得信用的担保,来获得资金融通,并主要用于同土地开发利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7、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 8、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由于区位条件的差异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9、土地制度: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制约人们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而设定的行为规范。 10、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在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11、土地市场:进行土地交易活动的场所,或指各种土地交换关系的总和。 12、耕地占用税: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13、资本化原理: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价值资金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 14、土地增值税:对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与附着物时所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 二、填空: 1、在分析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时,关键要掌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生产条件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劣等地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土地经济学复习重点

(1)地租: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它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地价:指土地所有者向需求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 (5)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6)土地: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3)级差地租Ⅰ:由于土地肥力差异和土地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4)级差地租Ⅱ: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6)垄断地租: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而产生垄断,因而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7)建筑地段地租: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资本家为了使用土地,获得建筑场所而缴纳的地租。 (8)城镇基准地价:在城镇规划区内,在设定的土地开发程度、容积率等条件下,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的土地按商业、住宅、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时点法定最高出让年期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土地面积的区域平均价格。 (9)农地基准地价:在划分土地均质地域的基础上,以农用地纯收益为依据,采用对一定均质地域取样本地价数据加权平均作为农用地的基准地价。 10)标定地价:根据政府管理需要,评估的某一宗地在正常土地市场条件下,于某一估价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它是该类土地在该区域的标准指导价格。 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体制的建立、演变及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土地资产流转:土地资产流转指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进入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问题 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利用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和使用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用各种利用类型土地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 区位理论:关于自然物体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指导土地分区利用的基本原理 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是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土地经济学-答案

《土地经济学》 [单选题] 1:狭义的土地是指参考答案:C A:土壤B:陆地及其陆地上水域C:纯陆地部分D:地球表面 2:提出工业区位理论的是参考答案:B A:屠能B:韦伯C:克里斯塔勒D:勒施 3:对生产活动来说,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最佳选择的范围应在报酬变化的()阶段之内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参考答案:C 4:适用于城市及郊区土地市场发育较好的地区而不适用于农村和农用土地价格评价的方法是 A:土地批租法B:市场比较法C:预期价值法D:剩余法或假设开发法参考答案:B 5:广义的土地是指参考答案:B A:土壤B:陆地及其陆上水域C:纯陆地部分D:地球的表面 6: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是参考答案:B A:建筑密度B:水面利用率C:容积率D:土地利用系数 7:在实际中人们应该节约使用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由于土地参考答案:B A:位置固定性B:面积有限性C:质量差异性D:功能永久性 8:耕地占用税属于参考答案:C A:所得税类B:财产税类C:行为税类D:流转税类 9:设市场的供求函数为:S:P=40+2Q,D:P=100-Q,则均衡价格为参考答案:A A:80元B:95元C:40元D:100元 10:[单选题]设市场的供求函数为:S:P=40+2Q,D:P=100-Q,则均衡价格为参考答案:A A:80元B:95元C:40元D:100元 [论述题] 1.什么是土地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二者有何区别? 答: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它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 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 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 15、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造成危害。 16、土地可持续利用:既指满足当代人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同时也不损害当代人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它利益。 17、土地人口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投入水平下,用于农业生产的全部土地的生产潜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18、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即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占有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 19、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地役权 2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 2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土地经济学考点总结

★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 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自然特性:位置的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 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功能: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财产和资产功能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领域):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在国名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研究人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财产的权属制 度,研究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土地资产流转(土 地作为资产其权属的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问题,研究的是土 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另一个侧面) 研究方法:抽象思维、系统分析、微观与宏观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 ★土地利用: 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内容:⑴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⑵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⑶编制土地利用规划;⑷土地开发 (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⑸土地保护 基本原则: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影响因素:(土地能否被利用及利用效率高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行政因素\社会因素,各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表现出的作用不同生产力水平较低 时,自然因素是第一因素,提高后,人类具备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较高 能力,就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土地利用的方向与方式 ★农业区位论——杜能的《孤立国》: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 展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工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运输费用和劳动成本:原 材料系数=地方性原材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小于1,设在产品中心消费 区;大于1,设在地方性原材料产区;等于1,之间的任何一点劳动系数=劳 动成本/地域重量 ★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问题与对策: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土地利用:A城市规模大,人流物流剧增,公共设施不堪重负、工业布局、土地区位利用不合理、交通堵塞B从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调整开始, 借鉴城市布局原理,优化城市空间各项用地,特别是各功能区的组合关系。 遵循土地分区原理调整城市不同类型土地利用 中小城市:1.以土地利用的区位原理为基础,在分析土地利用区位效益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安排好各业用地;在分析研究城市各功能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 宏观角度规划好功能区的空间组合。2.充分研究各个中心城市的形成过程特 点与城市定位,并据此确定预期相适应的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3. 注重市场机子的调节作用。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名词解释: 1、土地 2、土地的自然供给 3、土地的经济供给 4、土地需求 5、级差地租 6、绝对地租 7、地租 8、地价 9、xx 10、土地集约利用 11、土地的规模利用 12、土地的利用规模 13、xx 计划 14、土地计划利用 15、可持续发展 16、土地可持续利用 17、土地人口xx 18、土地所有制 19、土地使用制 20、产权 21、土地所有权

22、土地使用权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二、名词辨析 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 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4、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 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土地经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土地经济学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土地 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 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 A、功能的永久性 相对分散性律手段的是:()D、 B、供给的稀缺性 C、利用方式的 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 A、土地储备制度地登记制度 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 C、土 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 的基本因素的是:() A、气候条件 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 C、交通条件 D、社会需求 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 B、 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 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屠能 克思 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 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 B、马 C、詹姆斯.安得森 D、萨伊 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 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 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 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 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7、在我国 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简述题

土地经济学简答题 第一章 简述土地的自然特性及其对人类土地利用的影响。P4 一、位置固定性,决定了人类只能就地利用土地。 二、面积有限性,迫使人们必须节约、集约地利用土地。 三、质量差异性,要求人们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确定土地利用的合理结构 与布局,以取得土地利用的最佳综合效益。 四、功能永久性,为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提出了客观要求与可能。 1.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及其对人类土地利用的影响。P5 一、供给的稀缺性。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导致一系列土地问题的产生,譬如地租、地价猛涨和土地投机泛滥。 二、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要求人们在确定土地利用方向时一定要进行详细勘察,做出长期周密的土地规划,决不能朝令夕改,随意变更。 三、报酬递减的可能性,要求人们在利用土地增加投入时,必须寻找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投资的适合度,确定适当的投资强度,并不断改进技术以便提高利用效益,防止报酬递减现象的出现。 四、利用后果的社会性,要求任何国家都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全国土地利用进行宏观的规划管理、监督和调控。 第二章 简述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措施。P31 一、制定土地法、土地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使制定的规划有法律保障。 二、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全国各类土地的利用方向、结构和改良措施,使之既能满足 农业需要,又能提供非农业场所。 三、改革完善土地使用制,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建立规范的土地使用权市场。 四、由政府直接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防止耕地流失。 简述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P34 一、农业优先,统筹安排用地结构。(即首先要要保证粮食等农业生产的用地。) 二、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坚持资本集约与劳动集约型相结合,又 必须保有一定面积的耕地,努力扩大耕地。) 三、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要求因地制宜、集中连片,便于管理和分工。除种植 最适宜的作物之外,同时要尽可能的各类农作物;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增加经济效益。) 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 五、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协调人地关系,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章 简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其阶段分析。P46-55 土地利用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人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出现下降。 阶段分析: 在第一阶段,平均报酬处于递增状态,从而增加劳动投入能带来总报酬更大比例的增长,因

土地经济学——试题库

《土地经济学》试题库 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02条) 1.土地的概念是就土地作为(C)而讲的。 A、矿产资源 B、生产资料 C、自然资源 D、可再生资源 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C )为基础。 A、历史特性 B、地理特性 C、自然特性 D、使用特性 3.把土地类型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D )。 A、质地 B、所有权形式 C、经济用途 D、地貌特征 4.把土地分为粘土、壤土、沙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C )。 A、所有权形式 B、经济用途 C、质地 D、地貌特征 5.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B )。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特征 6.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产生时间是(C )。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7.第一个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的古典经济学家是(C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威廉·配第 D、亚当·斯密 8.对级差地租理论作出完整而系统研究的是( D )。 A、威廉·配第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大卫·李嘉图 9.区位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B )。 A、马克思 B、屠能 C、李嘉图 D、韦伯 10.工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D )。 A、马克思 B、屠能 C、李嘉图 D、韦伯 11.城市区位论的提出者是(A )。 A、克里斯塔勒 B、韦伯 C、屠能 D、廖什 12.市场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D )。 A、克里斯塔勒 B、韦伯 C、屠能 D、廖什 13.狭义的土地利用计划是由( C )作出的。 A、单位 B、个人 C、政府 D、都不是 14.下列属于狭义土地利用计划范围的是()。 A、政府制定的计划 B、一个农场的规划 C、一个农民的规划 D、村庄的规划 15.土地的()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 A、有限性 B、固定性 C、差异性 D、可再生性 16.土地经济供给的()决定了土地实行计划利用,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 A、固定性 B、差异性 C、可再生性 D、稀缺性 17.在社会形态中,土地法权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经济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18.土地法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经济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19.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 A、土地经济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 D、土地管理制度 20.土地关系的基础是()。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管理制度 D、土地分配制度 21.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 A、土地分配权 B、土地处置权 C、土地所有权 D、土地使用权 22.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受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叫做()。 A、土地分配权 B、土地处置权 C、土地所有权 D、土地使用权 23.土地所有制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是由()决定的。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 24.迄今,人类社会已经经历的社会生产方式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5.下列土地所有制中属于公有制的是()。 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 B、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 C、封建土地所有制 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26.下列土地所有制中属于公有制的是()。 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 B、原始社会土地所有制 C、封建土地所有制 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27.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 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 C、土地占有权 D、土地处置权 28.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使用制是由()决定的。 A、土地管理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 D、土地占有制度 29.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土地的()。 A、土地管理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占有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30.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是()。 A、土地管理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占有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31.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和手段是()。 A、土地管理制度 B、土地分配制度 C、土地占有制度 D、土地使用制度 32.在封建社会,占有大量土地的是()。 A、农民 B、手工业者 C、地主 D、商人 33.就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互关系而言,“两权”合一的是()。 A、地主 B、佃农 C、自耕农 D、农奴 34.土地租赁权人为取得土地租赁权就必须向出租方缴纳()。 A、管理费 B、使用费 C、地租 D、以上都 是 35.现实的土地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且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 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成果的()。 A、自然——历史综合体 B、自然——地理综合体 C、自然——经济综合体 D、自然——政治综合体 36.可以作为土地自然属性反映的是()。 A、自然特性 B、经济特性 C、历史特性 D、地理特性 37.人类在对土地的利用过程中产生了()。 A、自然特性 B、经济特性 C、历史特性 D、地理特性 38.在奴隶社会中占有大量土地的是()。 A、奴隶 B、奴隶主 C、农奴 D、商人 39.迫使人们必须节约、集约地利用土资源的是()。 A、位置固定性 B、面积有限性 C、质量差异性 D、功能永久性 40.土地级差地租产生的基础是()。 A、位置固定性 B、面积有限性 C、质量差异性 D、功能永久性 41.为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提出客观要求与可能的是()。 A、位置固定性 B、面积有限性 C、质量差异性 D、功能永久性 42.以下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是()。 A、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B、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C、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D、面积有限性 43.以下属于土地经济特性的是()。 A、面积有限性 B、供给的稀缺性 C、质量差异性 D、功能永久性 44.引起土地所有权垄断和土地经营垄断的基本前提是()。 A、位置固定性 B、质量差异性 C、供给稀缺性 D、功能永久性 45.对于土地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弹性的是()。 A、土地的经济供给 B、土地的自然供给 C、土地的需求 D、土地的使用 46.《人口论》的作者是()。 A、亚当·斯密 B、马尔萨斯 C、李嘉图 D、穆勒 47.《新人口论》的作者是()。 A、马寅初 B、马尔萨斯 C、李嘉图 D、穆勒 48.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叫做()。 A、土地利用的生态目标 B、土地利用的环境目标 C、土地利用的经济目标 D、土地利用的社会目标 49.支配土地从一种用途转向另一种用途的土地利用经济学原理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